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WC25巴塞罗那期间,在"星河AI网络,全面跃升行业智能化"IP Club技术菁英汇峰会上,华为面向海外全面升级星河AI网络,助力客户加速企业数智化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满足AI时代海量数据处理、实时响应、智能化应用、安全防护等需求,网络基础设施亟待升级,新需求将引领网络向更高层次智能化方向演进。

华为全球企业网络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建宁发表开场致辞并表示:"智能技术正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全面引入AI技术,构建‘高品质、高运力、高算效、高安全'的网络体验。"

华为全球企业网络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建宁致辞

华为全球企业网络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建宁致辞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政企领域总裁程剑发表主题演讲。他提到:"随着AI为各行各业赋能,高质量的网络成为关键基础设施。华为星河AI网络全新升级,用AI打造高品质网络,释放数字化生产力。"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政企领域总裁程剑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政企领域总裁程剑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华为星河AI网络升级覆盖园区、数据中心、广域、安全四大领域。新品包括业界最安全Wi-Fi 7、全新高密融合路由器、业界最高密数据中心交换机、全新统一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和业界首个网络智能体NetMaster等,构筑坚实技术底座,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

星河AI园区网络:无线体验升级,极致万兆,人人千兆;应用体验升级,视频会议零卡顿,VIP业务零受损;运维体验升级,一人管理万人园区;安全体验升级,终端无感接入,有线无线E2E安全,关键数据零泄露。

星河AI数据中心网络:稳健部署,错误零入网;稳定可靠,业务零中断;稳智运维,故障自处置;稳固安全,信息零泄漏。

星河AI广域网:聚焦融合、智能、确定性三大核心要素,实现业务自感知升级、业务自调整升级、业务自优化升级。

星河AI融合SASE:AI+运营,实现99%告警自动处理;AI+边缘,可检测95%未知威胁;AI+终端,实现全网安全一致访问。

星河AI网络已助力海量全球用户加速数智化转型。会上,马来西亚砂拉越州政府首席科学家和数字经济首席顾问Professor Jack Singh分享了数字经济下的数字政府信息化建设实践,包括园区网络建设以及政府广域网络建设。巴西Group Globo IT总监Armenio Lobato分享了星河AI高韧性数据中心网络助力Grupo Globo建设高可靠内容分发网络的成功案例。德国电信Iberia全球业务部销售总监Pedro del Mazo分享了携手华为为客户打造高韧性数据中心网络以及高品质园区网络的应用实践。

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不断探索智能技术,将AI与网络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携手共赢行业智能化,助力客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2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Granite 3.2是小型的 AI 模型,通过对开发人员友好的授权条款,提供推理、视觉和护栏功能

  • 更新后的 Granite 时间序列模型可提供长期预测,参数少于10M;适用于金融与经济趋势分析、供应链需求预测,以及零售业的季节性库存规划等用例

IBM于2月底推出其 Granite 大型语言模型家族的最新一代产品 Granite 3.2,持续推动小型、高效、企业专用的 AI,为实际应用创造效益。

IBM 推出 Granite 3.2 大语言模型,体现 IBM 发展企业专用、小型、高效与实用 AI 的策略。

IBM 推出 Granite 3.2 大语言模型,体现 IBM 发展企业专用、小型、高效与实用 AI 的策略。

所有 Granite 3.2 模型均采用宽松的 Apache 2.0 开源授权条款,可在 Hugging Face 下载。部分模型现已在 IBM watsonx.ai、Ollama、Replicate 和 LM Studio 上提供,预计不久将支援 RHEL AI 1.5,为企业与开源社区注入更强大的 AI 能力。

主要亮点

  • 全新视觉语言模型:专为理解文件任务而设计,在关键企业基准测试 DocVQA、ChartQA、AI2D 和 OCRBench[1] 中,表现可媲美甚至超越更大规模的模型(如 Llama 3.2 11B 和 Pixtral 12B)。除了强大的训练数据外,IBM 也利用其开源 Docling 工具包处理8千5百万份 PDF 文件,并生成2千6百万个合成问答配对,提升视觉语言模型在处理大量文件工作流时的能力。

  • 增强推理功能:Granite 3.2的2B与8B模型加入了「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CoT)推理机制,且使用者可以开启或关闭推理功能以优化效率。通过这项能力,8B 模型在 ArenaHard 和 Alpaca Eval 等指令遵循基准测试中的表现[2],比前一代优异比例达到两位数,且不影响其他领域的安全性或性能。此外,通过创新的推理扩展方法,Granite 3.2 8B 模型可以调整至接近 Claude 3.5 Sonnet 或 GPT-4o 在数学推理基准(如 AIME2024 和 MATH500[3])上的表现。

  • Granite Guardian 安全模型更轻巧:在保持 Granite 3.1 Guardian 模型性能的同时,模型尺寸减少三成。此外,Granite 3.2 系列还引入了语言化信心评估(Verbalized Confidence)新功能,可提供更精细的风险评估,帮助安全监测系统识别不确定性。

IBM 持续推动企业专用的小型 AI 模型策略,并已在测试中展现高效能。例如,Granite 3.1 8B 模型在 Salesforce 大型语言模型CRM基准测试中获得高分,显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IBM Granite 模型家族拥有广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许多领先的软件公司已将Granite模型嵌入其技术。Granite 3.2 是 IBM 在推动企业专用小型 AI 方面的重要进展,体现了 IBM 致力于提供小型、高效、实用 AI 的产品策略。

CrushBank 首席技术官 David Tan 表示:"在 CrushBank,我们亲眼目睹了 IBM 开放、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如何为企业人工智能带来真正的价值--在性能、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之间实现适当的平衡。Granite 3.2 通过新的推理功能更进一步,我们很高兴能在构建新的代理(智能体)解决方案时探索这些功能。"

Granite 3.2 是 IBM 产品组合和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旨在为企业提供小型实用的 AI。虽然思维链在推理任务中表现强大,但它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并非所有任务都必须启用。因此,IBM 在 Granite 3.2 模型中加入了程式化开关功能,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开启或关闭推理模式;模型可在不启用推理的情况下运行较简单的任务,以降低不必要的计算成本。

此外,其他推理技术(例如推理扩展 Inference Scaling) 已显示 Granite 3.2 8B 模型能够在标准数学推理基准测试中,媲美甚至超越更大模型的性能。持续发展这项推理技术也是 IBM 研究团队的重点方向[4],以进一步提升 AI 的效能与应用范围。

除了 Granite 3.2 的指令、视觉和防护模型之外,IBM 也推出了新一代 TinyTimeMixers(TTM)时间序列模型,这些模型的参数少于1千万,具备长期预测能力,可进行长达两年的长期预测。这些模型为长期趋势分析提供强大工具,适用于金融与经济趋势分析、供应链需求预测,以及零售业的季节性库存规划。

IBM AI 研究副总裁 Sriram Raghavan 表示:"AI 的下一个时代将聚焦效率、整合与实际应用的影响力 — 企业应该能够在不过度消耗计算资源的情境下,取得强大的 AI 效益。IBM 最新的 Granite 模型发展专注于开放式解决方案,逐步推动 AI 的普及,使其更具成本效益,为现代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欲了解Granite 3.2 的技术细节,请参阅相关技术文章。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 Red Hat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1] 视觉模型(Vision Model) 的基准测试结果可在 IBM技术文章 《IBM Granite 3.2:推理、视觉、预测与更多应用》(2025 年 2 月 26 日发布)中查阅。

[2] 指令模型(Instruct Model) 的基准测试结果可在 IBM 技术文章 《IBM Granite 3.2:推理、视觉、预测与更多应用》(2025 年 2 月 26 日发布)中查阅。

[3] 推理扩展(Inference Scaling) 的基准测试结果可在 IBM技术研究部落格 《Granite 3.2 中的推理:利用推理扩展技术》(2025 年 2 月 26 日发布)中查阅。

[4] 推理扩展技术在 Granite 3.2 中的应用,IBM 技术研究部落格,2025 年 2 月 26 日发布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性能人工智能 RISC-V 处理器领域的领先 IP 公司 Semidynamics 宣布支持 ONNX Runtime,并推出其 RISC-V 软件开发工具包(SDK)Aliado。

1.png

Semidynamics 已将对其硬件的支持集成到 ONNX Runtime 中,使最终用户能够将人工智能无缝集成到其应用中。ONNX 项目最初由微软开发,定义了人工智能模型的通用标准,所有主要的人工智能框架都支持导入或导出 ONNX 格式的模型。大多数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库(如 HuggingFace)已经提供了 ONNX 格式的模型,使 ONNX 用户几乎可以导入任何现有模型,而无需任何模型编译步骤。

在 ONNX 格式的基础上,ONNX-Runtime 还能提取 ONNX 模型,并在各种硬件中执行。它还提供了一套工具,用于执行模型优化甚至量化。由于新集成了对 Semidynamics 硬件的支持,终端用户从第一天起就可以开发他们的人工智能应用。

对于一般开发 RISC-V 应用程序的终端用户来说,Aliado SDK 可以快速、无缝地开发、调试和微调适用于 Semidynamics 硬件的应用程序。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解决方案,包括编译和调试工具链、用于应用程序功能测试的仿真器以及高度优化的通用例程库,所有这些都集成在一个开发环境中。

用户可使用兼容 Windows WSL 或 Linux 的完全集成开发环境 (IDE) 轻松上手。集成开发环境是基于 Eclipse 的完整解决方案,集成了 Aliado SDK 的所有功能,使用户在编写 C 和 C++ 应用程序时尽可能减少摩擦。支持集成开发环境的是一个全面的工具链,用于编译和调试针对 Semidynamics 硬件的代码。它基于 GNU 编译器集(GCC)和 LLVM,为用户提供了两种最常用、最熟悉的环境,包括代码优化和自动矢量化。该工具链与集成开发环境集成,但可与任何集成开发环境兼容。

任何 RISC-V 编译代码都可以使用 QEMU 或 Spike 仿真器从 x86 工作站进行功能验证,这些仿真器经过修改,支持 Semidynamics 的定制指令。QEMU 提供快速功能验证,能够进行系统和用户模式仿真,而 Spike 则是 RISC-V 国际组织的官方仿真器。SDK 还为 Spike 的裸机开发提供了便利,适用于以嵌入式系统为目标的终端用户。

最后,还包括Semidynamics支持人工智能的核心--内核库(Kernel Library),它是Semidynamics在ONNX-Runtime中提供集成支持的基础。内核库的创建是为了最有效地利用 Semidynamics RISC-V 硬件的性能。它是对多维数据进行操作的函数集合,尤其侧重于人工智能。针对 Semidynamics 硬件优化了大量关键操作,如矩阵乘法、转置、激活函数等,从而能够快速开发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

所有内容均可在semidynamics.com/software上下载。

Semidynamics 首席执行官罗杰-埃斯帕萨(Roger Espasa)补充说:"我们的理念是始终让终端用户轻松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对ONNX-RT和Aliado SDK的支持将使他们能够在个人电脑上快速开发和测试他们的软件,以了解其在我们的硬件上的性能如何。这确实加快了产品上市时间,因为在实际创建任何硬件之前,都可以在仿真中进行完善。

Semidynamics www.semidynamics.com

Semidynamics® 成立于 2016 年,总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完全可定制 RISC-V 处理器 IP 的唯一提供商,专注于针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带向量单元和张量单元的高带宽、高性能内核。该公司为私营企业,是 RISC-V 联盟的战略成员。

咨询 info@semidynamics.com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行业领袖看2025”之瑞萨洞见

经历了艰难的2024,我们迎来了产业即将复苏的2025年,很多预测机构认为2025年产业将复苏,不过,地缘政治、局部冲突以及黑天鹅事件也给2025年的产业发展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2025年,行业真的可以全面复苏吗?人工智能如何与消费电子、AIOT、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深度融合?机器人市场有望爆发吗? 此外,绿色低碳会给2025的元器件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针对上述疑问,我们采访了多位知名公司CEO/高管 ,以“行业领袖看2025”系列报道向业界传达行业领袖眼中的2025 ,这是瑞萨电子全球销售及市场本部副总裁赖长青分享的洞见。

1.png

瑞萨电子全球销售及市场本部副总裁赖长青

1问、首先请介绍一下贵司主要的产品、应用领域以及主要优势?

赖长青答:瑞萨专注于汽车、工业、IoT以及基础设施领域,公司提供先进的MCU、MPU、SoC、电源、模拟以及传感器和无线链接等硬件产品和特色软件开发工具。在MCU领域,瑞萨拥有主打低功耗的RL78系列、主打高功效的RX系列以及主打高性能的RA系列,覆盖了瑞萨自有内核、Arm内核,以及RISC-V内核供客户选择。其中,公司推出的RA8系列 MCU,是业界第一款基于Arm V8.1M架构的Cortex-M85内核的MCU产品,其集成的Helium技术,提供相当于Cortex-M7 4倍的机器学习性能。

在MPU产品阵容中,瑞萨拥有RZ/T,RZ/N,RZ/G,RZ/V,RZ/A五大系列。其中,RZ/T采用Arm实时内核,侧重于电机控制+以太网通信的高集成度芯片,我们最新推出的RZ/T2H MPU支持多协议工业以太网以及九轴实时运动控制的能力,是工业实时控制领域的理想产品;RZ/N采用Arm实时内核,Cortex-R与RZ/T拉通平台,减少客户重复开发的工作。侧重于工业以太网通信;RZ/G采用多核异构,集成Arm Cortex-A内核,支持Linux和3D图像,适用于HMI、PLC等应用领域;多核异构。RZ/V集成Cortex-A内核、AI加速器,支持Linux,适用于视觉AI领域;RZ/A支持2D图形,支持RTOS。

凭借丰富产品阵容、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生态系,瑞萨电子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以“成功产品组合”的简化客户开发流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2问、回顾过去的2024,贵司在半导体领域有哪些亮点表现?贵司的产品创新理念是什么?

赖长青答:回顾过去一年,瑞萨电子可圈可点。凭借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经验,瑞萨在多个领域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面向高性能机器人应用的新产品RZ/V2H、基于内部自研CPU内核构建的通用32位RISC-V的R9A02G021 MCU、适用于有线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工业应用的全新超低25fs-rms时钟解决方案FemtoClock™ 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一体化传感器模块RRH62000、用于EV驱动电机系统的“8合1”概念验证(PoC)方案以及采用车规3nm制程的多域融合SoC R-Car X5H,这些产品在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物联网领域均具有出色表现。

其中,RZ/V2H配备瑞萨新一代专有AI加速器DRP-AI3,可带来10TOPS/W的能效,能够实现视觉AI与实时控制功能;R9A02G021 MCU面向多个终端市场,使工程师能够基于开源指令集架构(ISA)开发各种功耗敏感及成本敏感型应用,包括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小家电和工业系统等;FemtoClock™ 3时钟可为下一代高速互连系统实现高性能、简单易用和高性价比的时钟树设计;RRH62000传感器模块内置瑞萨微MCU,可在紧凑的设计中精确检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

“8合1”概念验证与尼得科(Nidec)合作开发,通过整合多项功能,能够以单个微控制器控制八项功能,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提供高阶集成;R-Car X5H拥有高集成度与出色性能,并提供通过Chiplet技术扩展人工智能(AI)和图形处理性能的选项,具有400TOPS的计算,同时拥有业界卓越的TOPS/W性能,这意味着它能够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提供强大的AI处理能力。瑞萨车规MCU RH850系列,面向智能家居的传统优势MCU RL78/RX系列,以及通用领域Arm内核的RA系列MCU在2024年销售业绩均稳步回升。

瑞萨的创新准则是“To Make Our Lives Easier——让生活更轻松”。我们致力于成为最值得客户信任的供应商,为客户提供长期价值,未来,公司还将通过微控制器、模拟和电源产品的全面组合来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

3问、展望2025,您认为有哪些行业热点会激发对半导体的需求?

赖长青答:2025年,AI与汽车将继续激发半导体行业的潜力。从AI领域来看,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数据中心与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正显著增长。同时,AI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推动了AI技术从云端向端节点的下沉,使得边缘设备需要更加智能、高效的芯片来处理和分析数据。此外,AI加速器与定制芯片需求增加,需要针对特定提升计算效率和能效比。

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正成为推动半导体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动汽车的电力驱动和能量管理系统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智能驾驶系统则对传感器、处理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随着消费者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车联网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对通信芯片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针对这两个领域的布局,瑞萨致力于创造长期价值。在汽车领域,公司专注于高性能芯片,如计算、传感器和车联网通信芯片,以满足电动化、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并且通过与先进的软件公司合作,强化底层软硬,助力网联汽车个性化和差异化创新。在AI领域,瑞萨的愿景是让AI普惠大众。因此,我们提供易于上手的开发平台,方面工程师直接使用。另外,我们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资源,包含了丰富的视觉应用示例,涵盖安全检测应用,工业控制等。不仅如此,瑞萨还与许多合作伙伴携手,推出各具特色的嵌入式AI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硬件产品及开发平台。

4问、您认为2025年半导体产业会迎来全面复苏吗?为什么?目前有哪些迹象吗?大概会在什么时间复苏?

赖长青答:从宏观的角度看,全球经济需求依然存在,因而瑞萨认为,2025年Q2或者下半年全面复苏迹象会进一步显现,其中,AI将成为驱动这一复苏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以及汽车电动化方面,随着库存的逐渐消化,以及AI应用内容和场景的日益丰富,将进一步激发半导体行业需求。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智能化、数字化进程,以及数据中心等领域也都呈现出增长态势,这带动了一些个人终端设备的复苏,例如AI手机、AI PC等。相较之下,工业行业复苏缓慢,但依旧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预计2025年Q1或者Q2迎来反弹。

5问、您认为2025年半导体领域会有哪些新兴热点,贵司有什么产品布局和应对策略?

赖长青答:在2025年,先进封装、功率器件、AI芯片、RISC-V或将成为热点趋势。

先进封装:随着半导体晶圆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先进封装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堆叠芯片来提高性能、减少占用空间并提高能效,成为市场热点。此方面,瑞萨布局先进的Chiplet小芯片封装集成技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

电源器件创新: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融入不同的业务和市场领域,数据中心承载这些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导致电力短缺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业内将需要更高效的电源器件来减少数据中心的损耗。在此方面,瑞萨布局碳化硅和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研发先进的功率器件夯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提供高性能电源解决方案、时钟以及存储接口控制类芯片,以打造卓越的电力电子中心,满足市场需求。

AI芯片:人工智能继续主导技术领域,AI芯片作为支撑AI技术发展的核心组件,其市场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瑞萨公司正积极布局,在芯片架构、制程技术以及散热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迭代更新,旨在为用户提供具备更强算力和更高能效的AI芯片,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的双重需求。

RISC-V:与x86和Arm相比,RISC-V的指令集更为精简,且功耗很低。这些特点使得RISC-V非常适合用于提升汽车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在此方面,瑞萨近几年深耕RISC-V内核,允许客户灵活选择最适合其设计的平台。无论是通用或是专用的处理器,瑞萨都为这些RISC-V产品组合提供同样可靠的世界级可靠性、生态系统以及支持。

6问、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在贵司所处的领域,如何与人工智能结合?AI如何改善贵司的工作与业务流程?AI如何辅助贵司产品创新?

赖长青答:在芯片设计时,AI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不断提高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帮助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能预测并优化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减少设计迭代的次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7问、贵司有开发针对垂直场景的大模型吗?贵司的产品如何助力人工智能应用?

赖长青答:在AI技术的部署中,我们发现AI大模型向终端下沉的趋势显现,使相关芯片面临着算力、算法、数据安全、功耗成本以及存储容量等挑战。作为嵌入式解决方案提供商,瑞萨从边缘端为切入点,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我们不仅提供先进的MCU、MPU、CPU和GPU计算产品,和与之相关的时钟产品、电源、存储接口产品,帮助部署AI应用。

2022年瑞萨通过收购Reality Analytics,进一步拓展了AI能力。公司旗下的Reality AI Tools®,是一个可以支持完整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软件环境,用户可利用工具自动探索传感器数据并生成优化的模型。此外,瑞萨提供从底层到应用层的软件支持,包括实时分析、视觉、声音等多种应用场景。

借助先进的软硬件产品,瑞萨也推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RealityCheck™电机工具箱、RealityCheck™ HVAC解决方案套件、汽车SWS解决方案套件,利用预训练的AI/ML模型,帮助客户减少损失。

8问、算力、数据的传输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热点,针对这个热点,贵司有产品介入吗?如果有,是哪些产品,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赖长青答:随着AI应用的不断普及,大家对于算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特别是汽车和工业领域。针对汽车的高算力需求,瑞萨推出第五代R-Car X5H SoC,其为汽车实现多域融合提供了解决方案。R-Car X5H采用先进的3nm车规级工艺,拥有高集成度与出色性能,并提供通过Chiplet技术扩展人工智能(AI)和图形处理性能的选项。作为第五代(Gen 5)R-Car产品家族中性能最强的一员,R-Car X5H的AI算力高达400TOPS,同时拥有业界卓越的TOPS/W性能,这意味着它能够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提供强大的AI处理能力。此外,其GPU处理能力也达到了4TFLOPS,能够支持更高效的图像渲染和实时视频处理,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工业方面,我们也推出了高性能的RZ/T2H MPU,该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支持多协议工业以太网以及九轴实时运动控制的能力。配置方面,RZ/T2H采用驱控一体的设计,结合了A55核心(1.2 GHz)的强大处理能力和R52核心(1 GHz)的实时控制特性,实现了高性能应用和实时通信的完美结合。在工业网络环境中,这款MPU不仅确保了网络传输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还为整个系统提供了稳固的网络支撑。

此外,在保持高算力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因此,在MCU设计时,我们会融入硬件级加密引擎、安全启动、运行时监控等功能,以此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9问、您认为边缘智能应用在2025年会有怎样的趋势?贵司有无产品布局?

赖长青答:边缘AI将成为终端应用智能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为支持边缘AI的发展,瑞萨推出了多款集成AI功能的MCU,如RA8系列,它是业界首款基于Arm Cortex-M85(CM85)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其内部部署了Arm Helium™技术,即Arm的M型向量扩展单元。相比基于Arm Cortex-M7处理器的MCU,该技术可将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机器学习(ML)的性能提高4倍。利用Helium技术,边缘和终端设备可在语音AI中部署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实现预测性维护应用等。

除了强大的硬件支持,软件方面,瑞萨也推出了面向边缘AI的一站式开发平台Reality AI,帮助开发者在云端构建专属的模型,并在本地边缘节点上完成部署。同时,瑞萨还联合超过250家生态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完善的边缘AI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软件库和解决方案。

另外,瑞萨也创建了用于AI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人工智能卓越中心(AI COE),集中了瑞萨在AI方向上的技术资源,能够提供成熟的开发工具和应用案例,方便工程师快速上手,从而推动AI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10问、您如何看待机器人市场?2025年这个市场会有如何的表现?贵司有产品应用在这个市场?

赖长青答:2025年,机器人市场有两个重要趋势,就是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形成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市场。例如,在工业领域,将有专门针对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不同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在服务领域,将有专门针对医疗护理、教育辅导、家庭清洁、物流等不同场景的服务机器人。这些细分市场的形成,将促使机器人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合与进步,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决策能力。这不仅意味着机器人能更高效地完成预设任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实现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服务。

瑞萨提供面向机器人应用所有关键构建单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核心功能的电机控制、最高等级功能安全、多种工业网络协议(EtherCAT, Profinet RT/IRT等)、运动控制及机器视觉、数据安全机制以及基于瑞萨MCU/MPU的RAI/EAI技术的边缘侧AI方案。

11问、基于您对过往的观察,您认为2025年产业会出现哪些新兴需求?贵司会做哪些针对性的布局?

赖长青答:展望2025年,瑞萨认为AI、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还将催生新半导体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AI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不断提升,推理成本降低,推动AI应用从理论走向实际落地,尤其在B端场景中,商业价值显著。与此同时,AI技术加速向边缘端部署,边缘计算因此蓬勃发展,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储能方面,光储充一体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这对如光伏逆变、储能变流、电池管理等需求提升,进而带动了整个储能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等领,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将得到极大缓解,同时,V2G技术的成熟应用,将使电动汽车成为分布式储能单元,进一步融入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双向流动。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进步,结合高精度地图与车路协同系统,将重新定义人们的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管理。

面对这些需求,瑞萨这更在积极布局。AI方面,瑞萨将推出更多集成AI功能的MCU产品,高效地执行神经网络推理等复杂计算任务,加快AI处理能力和实时性。另外,我们提供易于上手的开发平台,方面工程师直接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与产品都是瑞萨的主要增长点,也是公司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储能方面,瑞萨电子加大对SiC和GaN等新一代功率器件的投入,以提升电源效率和开关频率,减少系统能源损耗。

在汽车领域,瑞萨电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性能计算芯片、传感器芯片和车联网通信芯片,以满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需求。例如,支持多域融合的第五代R-Car SoC足汽车在智能驾驶、车载娱乐、车身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计算需求。同时,瑞萨电子计划推出支持多域融合的第五代R-Car SoC,该芯片将具备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能够满足汽车在智能驾驶、车载娱乐、车身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计算需求。同时,瑞萨电子还将继RH850/U2B系列产品后,推出RH850系列U2C家族产品,支持高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覆盖域控,底盘,电源管理等应用场景。

12问、您认为2025年的中国半导体市场会有哪些新变化?为什么?

赖长青答:中国半导体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瑞萨一直视中国为重要市场之一,这片市场辽阔无垠,同时又呈现出极为复杂且结构丰富多样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广阔天地中,瑞萨必将紧密跟随时代的机遇,锐意进取,力求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与创新。

13问、针对中国市场以及安全的考量,贵司在供应链上会做哪些调整?为什么?

赖长青答:自瑞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便重视在中国的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瑞萨将加强库存管理并建立灵活、弹性的供应链,除了北京、苏州投资建立的封测厂之外,公司会和外包厂继续密切合作,来扩充产能,我们会用装备端的优势,保障客户供应。

14问、2025年会出现缺芯吗?为什么?会出现元器件价格战吗?为什么?

赖长青答:我们持乐观态度认为,到2025年,大规模的芯片短缺现象不太可能大规模上演。这一判断基于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全球芯片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能扩张,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为全球芯片供应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即便市场产能丰富,但是半导体产业依旧保持着其固有的复杂性与漫长的生产周期特性,加上有些领域的市场的复苏甚至强劲,供需之间在局部领域仍然会出现较大的矛盾,因而要警惕供应局部紧缺的可能性;

二是随着供应链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稳定的芯片供应链体系,以减少因供应链中断或延迟而导致的短缺风险;

三是市场需求虽然持续增长,但不同领域之间的需求分化趋势明显,这将有助于平衡整个芯片市场的供需关系。

尽管我们对芯片供应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元器件价格战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随着全球芯片产能的快速提升,若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部分领域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为了消化库存、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似乎不可避免。在此情况下,瑞萨电子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态势,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产品规划,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

15问、“卷”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新业态,2025年,产业会加剧“卷”吗?贵司针对这个形势如何调整?

赖长青答:“卷”不仅仅只是一个现象,其背后内涵是厂商凭借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价格优势以及对市场深刻理解的优势,逐步提升竞争力的过程。针对“卷”的趋势,瑞萨从成本、技术和持续性三个方面制定策略:在成本方面,我们注重物料管理、品质保障及运营成本的精细调控,同时构建稳固且值得信赖的供应链体系,以减少客户的潜在风险成本。

在技术创新上,瑞萨坚持走创新型的研发路线,在研发众多芯片产品的同时,也研发半导体工艺制程,以此来保证产品的先进性以及领先性,并以“成功产品组合”的形式,打造差异化优势。而在可持续性方面,瑞萨致力于创造长期价值,我们不仅通过并购的方式不断扩大生产线,同时,也联合加强生态圈建设,强化软硬件协同发展。

16问、你认为随着美国新一届总统特朗普的上任,全球半导体形势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针对这个改变,半导体公司应该注意什么?

赖长青答:作为全球性的半导体供应商,瑞萨采用全球化+多元化的公司战略来应对市场,通过一系列国际化的并购,如收购Intersil、IDT、Dialog和Celeno等公司,来拓展新业务增长点。同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我们致力于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在产品供应方面,瑞萨电子承诺至少15年的长期供货保障,为客户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预期。与此同时,公司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控制,并与中国系统厂商、软件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生态系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的英特尔软件工具可以让用户轻松地在 Windows 电脑之间分享文件、共享屏幕和常用外设,实现更快、更流畅的工作流程。

AI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相关开发人员的需求,以便能够打造新的AI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但是,处理、分析或训练大量数据会带来巨大的算力压力,即使是功能强大的电脑带宽也会压力重重,从而难以在后台同时运行其他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多任务处理。

这个痛点,其实可以通过连接两台电脑解决。英特尔的 Thunderbolt™ Share 软件让用户能够轻松连接两台 Windows® PC来共享屏幕,并使用单个键盘、鼠标和存储进行控制。通过使用电脑现有的 Thunderbolt™ 4 或 Thunderbolt™ 5 端口,仅需一根线缆即可提供安全的高速、低延迟计算,用于文件共享和屏幕共享。其中一台电脑或配件需要获得 Thunderbolt Share 授权。

英特尔技术营销工程师 Lyle Warnke 表示:“AI使用大语言模型,而这些模型非常庞大。因此,也许您正在使用或调试模型,但随后需要将其发送到另一台电脑进行测试。开发人员、人工智能和移动大量数据的整个过程对 Thunderbolt Share 来说意义重大,无需通过速度较慢的 Wi-Fi 网络或速度更慢的云端,也无需使用耗时且效率不高的外置硬盘。因为这是私有的数据。我不会使用云端,所以没有人会看到我的数据,数据只会通过线缆从一台电脑传输到另一台电脑。”

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Apple,大多数电脑都配备了 Thunderbolt 端口。它看起来与 USB-C 端口相同,并用闪电符号表示。虽然它可以用作 USB-C 端口(通常具有 10 Gbps 的带宽速率来传输信息),但使用 Thunderbolt 线缆可以带来4倍速度,达到 40 Gbps 的带宽,或使用 Thunderbolt 5 带来8倍速度达到 80 Gbps 的带宽。

Thunderbolt Share 软件可以下载并安装在配备 Thunderbolt 4 或 Thunderbolt 5 端口的 Windows 电脑上。该软件会检查至少一台电脑或 Thunderbolt 配件(例如扩展坞、显示器或存储设备)是否已获得制造商的 Thunderbolt Share 授权,然后允许连接的电脑共享资源。首批获得授权的电脑和扩展坞现已上市,2025 年还会有更多产品推出。

1.jpg

2.jpg

2025 年 1 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CES 2025 上,一台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 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展示了 Thunderbolt 4 端口特性(来源:英特尔公司)

3.jpg

4.jpg

在 2025 年 CES 上,Thunderbolt Share 的屏幕共享功能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直接通过 Thunderbolt 线缆和端口连接到一台运行 Marvel Rivals 游戏的强大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展示。台式机处理运行游戏的繁重任务,而笔记本电脑使用 Thunderbolt Share 和 OBS (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管理串流工作负载。两者都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控制。(版权所有:英特尔公司)

工作繁重,一台电脑已难以满足

使用多台电脑的情况比大家想象的更为普遍。但在 2024 年 Thunderbolt Share 推出之前,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用线缆直接连接两台 Windows 电脑。

英特尔技术营销工程师 Lyle Warnke 表示:“这我们为职场人士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升,体验特别棒。也许我有一台台式机在处理财务工作,但我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处理电子邮件和 PowerPoint演示文档,但我只想使用一个桌面显示器区域。”

游戏爱好者和专业创作者通常会使用两到三台电脑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降低系统压力以及将机器专用于特定任务的能力。使用的电脑越多,工作流程就越好,瓶颈就越少。

例如,视觉艺术家会用一台功能强大的台式机来处理视频编辑、AI视频创作、3D 渲染或图形设计等密集型任务。这些应用程序会占用台式机的大部分带宽才能流畅运行。这位创作者还可能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以便在参加客户会议、演示或实地拍摄时方便携带。他们还可能有第三台较旧的电脑作为单独的服务器使用。

英特尔客户端连接部门总经理 Ben Hacker 这样解释道:“如果我是一名创作者,我同时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台式机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我的笔记本电脑可能运行的应用程序与我的台式机不同,但我想一起使用它们。Thunderbolt Share 允许我将高分辨率、大屏幕显示器与两台电脑一起使用,而无需购买 KVM 在两者之间切换。”

Thunderbolt Share 的日常应用

英特尔客户端连接部门总经理 Ben Hacker认为:屏幕共享是 Thunderbolt Share 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占 Thunderbolt Share 使用量的 50% 以上。其他主要功能包括:

  • 轻松快速地在电脑之间拖放文件。

  • 在电脑之间同步整个文件夹。

  • 通过轻松地将文件从旧电脑传输到新电脑,实现快速的设备同步和新电脑的准备工作。

  • 即使对于主流专业人士来说,Thunderbolt Share 也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工具。它允许任何人将项目直接传输到家用电脑或与同事或客户共享大型文件,而无需使用外置硬盘。

这种直接连接有助于确保安全性和隐私。无需再担心丢失外置硬盘,或通过可能无法处理大型数据文件的第三方文件中转站发送敏感信息。Thunderbolt Share 是一种无需 Wi-Fi 或云端的直接电脑到电脑(PC-to-PC)连接,因此文件始终在用户的掌控之下。

对于想要直播串流其内容的游戏玩家来说,很容易感受到用一套键鼠控制两台电脑,能够如何帮助确保高性能和流畅的游戏体验。在 CES 2025期间的英特尔技术展示会上,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 Thunderbolt 线缆和端口连接到一台运行《漫威争锋》游戏的台式机。它实现了显示器、音频、常用外设和存储的无缝共享。台式机处理运行游戏的繁重任务,而笔记本电脑使用 Thunderbolt Share 和 OBS (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 管理串流工作负载,并且用户能够在一个屏幕上对两者进行控制。

英特尔技术营销工程师 Lyle Warnke 表示:“我们知道现在是 Thunderbolt Share 的亮点时刻,因为人们确实拥有不止一台电脑。而且由于 Thunderbolt 是主流端口,您的第二台电脑也很可能具有 Thunderbolt,您可以享受这种体验。两台电脑比一台更好。使用 Thunderbolt Share 连接两台电脑,有助于提高您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生产力。简单、快速且高效。”

在 2025 年 CES 上,Thunderbolt Share 获得了计算机硬件和组件类别的 CES  Innovation Award,以及 The Shortcut 的Best Software奖项。

性能因使用情况、配置和其他因素而异。访问 intel.com/performance-wired 了解更多信息。

AI功能可能需要购买软件、订阅或由软件或平台提供商启用,或者可能具有特定的配置或兼容性要求。数据延迟、成本和隐私优势是指非基于云的AI应用程序。访问 intel.com/AIPC 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荣耀阿尔法战略备受瞩目,两场深度讨论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简称,MWC2025)上,全球科技品牌荣耀(HONOR)参与了两场富有洞见的讨论,分别是"Connect X 炉边对话"与"AI+圆桌论坛",与来自行业的领先合作伙伴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未来智慧互联的深刻见解。

在荣耀与合作伙伴讨论的众多话题中,一个核心议题清晰可见: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来应对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也与荣耀近期在MWC2025发布的荣耀阿尔法战略(HONOR ALPHA PLAN)相呼应。该战略提出荣耀将通过三步走实现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全面转型,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最大程度地释放人类潜能,共同拥抱智慧世界。

"当我们迈入物理AI时代,我们需要打开产业的边界,共同为AI生态创造新的范式。这可以通过开放行业的AI能力来实现,为更多不同形态的AI终端提供平台级的赋能,实现跨操作系统的无缝协同,并构建价值共享的AI生态。"荣耀CEO李健在荣耀阿尔法战略发布会上发出呼吁,倡导开放AI能力,与全球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共创、共享的AI终端生态。

图为:荣耀CEO李健

图为:荣耀CEO李健

超越基础连接,构建智慧生态系统

在炉边对话环节,荣耀与各方围绕主题"超越基础连接、构建能够主动满足用户需求的AI智慧生态系统"展开深入探讨。荣耀提出了一个构想,即让AI融入终端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环节,技术能够预判并简化日常任务,例如智能手机与车辆、家庭的无缝连接,可穿戴设备提供个性化健康洞察等。新推出的荣耀阿尔法战略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它强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技相结合,最大程度的释放人类潜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变革生产力、社会和文化。

通过开放合作推动AI互联和创新

在对谈中,开放合作成为贯穿交流全程的重要议题。大家一致认为,行业合作是推动创新和保障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鉴于此,荣耀一直积极倡导与行业领导者开放合作,致力于共同开放统一的AI互联标准和解决方案。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大步迈进物理AI时代,并将持续向着更具想象力的未来进发。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格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关键节点,携手共建一个开放、智能的AI生态系统,已然成为驱动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协同共进的必然选择。

释放AI潜能,共筑智慧新世界

在AI圆桌对话中,荣耀分享了对端侧AI与云侧AI之间平衡发展的深刻洞察,并重申了明确二者分工的重要性。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理念,荣耀分享了此前发布会上公布的多项关键AI技术,其中包括荣耀全球首创基于GUI的个人移动AI智能体、全球首个全生态文件共享技术以及AiMAGE影像技术。这些创新成果充分证明,荣耀始终将用户隐私放在首位,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云端海量计算资源,实现二者的完美平衡。

近日,荣耀发布《隐私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进一步强化了其优先保护用户隐私的坚定立场。白皮书中详细阐述了荣耀在保护用户数据时需遵循的五项原则:数据采集最小化;设备端敏感数据保护;优先设备端数据处理;上传云端前数据脱敏加密;数据使用后及时删除。

此外,荣耀再次强调了为智慧未来拓展边界的重要性,并诚邀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共进。荣耀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荣耀阿尔法战略,与行业伙伴开展开放合作,最大程度释放人类的无限潜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构建全新的智慧未来而努力。

关于荣耀

作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荣耀致力于变革人机交互方式。在AI智能体时代,我们专注于构建AI生态系统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开放合作,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与业界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价值共享的AI生态。凭借涵盖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多元化的创新产品组合,荣耀旨在赋能每一位用户,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踏入并享受崭新的智能世界。

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访问荣耀官方网站 www.honor.com 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newsroom@honor.com

社区:https://community.honor.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onorglobal/
Twitter:https://twitter.com/Honorgloba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onorglobal/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onorOfficial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4日,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汽车材料开发和应用领域开拓前沿技术和产品。

巴斯夫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在材料科学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保隆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基于双方对技术创新的共同追求和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双方将在智能空气悬架、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等多个前沿技术和产品展开深入合作,携手研发高性能材料,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耐用性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需求,带来更加高效、可靠的产品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1.jpg

展望未来,巴斯夫与保隆科技将秉承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共同迎接汽车行业的变革,为汽车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jpg

王胜全 保隆科技副总裁

汽车橡胶金属业务单元

智能空气悬架业务单元

巴斯夫是全球知名的化工巨头,在工业材料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保隆科技非常重视此次和巴斯夫的战略合作。保隆科技与巴斯夫的合作,将融合巴斯夫在材料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保隆科技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经验和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多个领域推动高性能材料的创新应用,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和憧憬。

3.jpg

苏荣源 巴斯夫副总裁

工程塑料业务管理

亚太特性材料业务部

保隆科技是优秀的上市企业,也是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个产品做到细分行业前列,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及成功经验。保隆科技的产品有很多高性能的材料应用需求,我相信与巴斯夫之间还能探索更多协同发展的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材料供应商,巴斯夫希望能够携手保隆科技,在汽车零部件前沿产品创造新的技术突破。

关于巴斯夫

在巴斯夫,我们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的宏伟目标是成为客户首选的化工公司,助力其绿色转型。我们将经济上的成功、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巴斯夫在全球拥有约 112,000 名员工,为几乎所有国家、所有行业的客户成功作出贡献。我们的业务中,“核心业务”包括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营养与护理业务领域,“自主业务”包括表面处理技术和农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2024 年巴斯夫全球销售额为 653 亿欧元。巴斯夫的股票在法兰克福(BAS)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以美国存托凭证(BASFY)的形式在美国证券市场交易。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asf.com

来源:保隆科技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Lenovo推出了其最新的由AI驱动的商务产品组合,包括新型ThinkPad™和ThinkBook™ AI个人电脑、安全与可管理性解决方案,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概念验证设备。这些创新产品旨在提高生产力、个性化水平和安全性,它们利用AI驱动的计算能力和可适配的设备形态,来满足现代专业人士不断变化的需求。

1.jpg

(照片:Lenovo)

Lenovo智能设备集团中小企业及商用产品中心高级副总裁Eric Yu表示:“AI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在Lenovo,我们致力于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具适应性的解决方案,以赋能身处当今快速演进工作环境中的专业人士。我们最新的ThinkPad和ThinkBook创新产品利用AI来提高生产力、简化IT管理,并提供更安全、更无缝的混合办公体验。ThinkBook codename Flip AI个人电脑概念产品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的愿景——AI驱动的设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效率、个性化和协作。凭借我们不断扩展的集成AI的商务设备和智能IT解决方案产品组合,Lenovo正在帮助各组织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利用AI的力量。”

2025年MWC的关键创新成果

ThinkBook “codename Flip” AI个人电脑概念产品

作为Lenovo展示的核心产品,ThinkBook “codename Flip” AI个人电脑概念产品采用了一款多功能的18.1英寸向外折叠OLED显示屏,可从一台小巧的13英寸笔记本电脑转变为一个扩展的多模式工作空间。凭借AI驱动的多任务处理功能、工作区分屏功能和自适应协作模式,它为身处混合办公环境中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新型ThinkPad和ThinkBook AI个人电脑

Lenovo展示了AI增强型商务笔记本电脑,这些电脑搭载Intel® Core™ Ultra和AMD Ryzen™ AI处理器、具备Copilot+功能以及企业级安全性能。亮点包括:

  • ThinkPad T14s二合一笔记本电脑——首款可转换的ThinkPad T系列笔记本电脑,配备360°铰链、AI增强的性能,还可选择搭配Lenovo Yoga触控笔,适用于需要精准操作的工作流程。

  • ThinkPad X13第六代——一款轻巧、超便携的AI个人电脑(重量仅0.93千克/2.05磅起),配备AI增强的通信栏、Wi-Fi 7以及企业级安全功能。

  • ThinkBook 16p第六代——一款功能强大的由AI加速的笔记本电脑,为商务和创意专业人士配备了独立神经处理单元(NPU),采用Intel Core Ultra处理器(HX系列)、NVIDIA® GeForce RTX™显卡,并且具备高性能的200W极客模式,可应对高要求的工作负载。

  • 扩展的ThinkPad和ThinkBook产品阵容——包括ThinkPad T14s第六代、T14第六代、T16第四代、E14第七代、E16第三代,以及ThinkBook 14二合一笔记本电脑第五代,针对各种商务需求提供了AI驱动的增强功能。

AI驱动的概念验证:突破商务计算的边界

Magic Bay模块化生态系统

Lenovo通过Magic Bay生态系统引入了模块化计算概念,这是一系列可连接的AI驱动配件,旨在增强多任务处理和协作能力:

  • Magic Bay双显示屏——两块13.3英寸可连接的显示屏,可扩展工作流程。

  • Magic Bay第二显示屏——一块小巧的8英寸显示屏,可快速访问关键应用程序和通知。

  • Magic Bay “codename Tiko & Tiko Pro”——AI驱动的表情符号式助手或专用的AI驱动附加显示屏,可提供实时状态指示和基于手势的交互式响应。

这些模块化创新为寻求更智能、更高效工作空间的专业人士带来了可定制的AI驱动解决方案。

沉浸式与自适应计算创新

Lenovo通过具有开创性的概念验证探索了AI驱动的3D计算和基于手势的交互方式

  • ThinkBook 3D笔记本电脑概念产品——一款无需佩戴眼镜的3D笔记本电脑,采用定向背光3D技术,适用于沉浸式内容创作、可视化和协作。

  • Lenovo AI指环概念产品——一款基于手势的控制设备,可实现无接触式导航、3D模型操作以及交互式用户界面调整。

  • Hybrid Dimensional 34英寸曲面显示器——一款无需佩戴眼镜的2D/3D混合超宽显示器,可同时进行内容可视化和沉浸式虚拟会议。

这些概念展示了Lenovo对于通过AI提升生产力、协作能力和空间计算的愿景。

AI Now:为商务计算提供更智能的AI

Lenovo AI Now于2024年11月首次推出,并持续通过新的AI驱动功能进行演进,可实现设备端自动化、实时洞察以及智能工作流程管理。在MWC上,Lenovo扩展了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的集成功能,用户可以使用Motorola智能手机激活他们的个人电脑、管理日程安排,并且通过升级后的AI Now迷你窗口提升工作效率。

安全与IT管理:保护企业设备群和AI驱动的工作流程

  • ThinkShield固件保障——平台信任根安全功能,在启动时验证固件完整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 Lenovo设备编排(LDO)——由AI驱动的设备群管理、自动化安全更新和性能优化功能。

  • Lenovo IT助手——一款基于云的AI工具,用于实时设备监控、预测分析和自动化系统优化。

通过这些解决方案,Lenovo确保AI驱动的设备保持安全、高效,并适用于企业使用

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的上市时间与定价,起售价如下:

  • ThinkPad X13第六代——2025年6月上市,起售价139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Pad T14s二合一笔记本电脑——2025年6月上市,起售价164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Pad T14s第六代——2025年4月上市,起售价199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Pad T14第六代——2025年5月上市,起售价154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Pad T16第四代——2025年6月上市,起售价154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Pad E14第七代——2025年4月上市,起售价66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Pad E16第三代——2025年4月上市,起售价67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Book 16p第六代——2025年6月上市,起售价2999欧元(不含增值税)

  • ThinkBook 14二合一笔记本电脑第五代——2025年5月上市,起售价869欧元(不含增值税)

如需阅读完整新闻稿或了解关于Lenovo其他发布内容的更多详情,请访问Lenovo的 2025年MWC新闻资料袋

LENOVO、THINKPAD、THINKBOOK和THINKSHIELD是Lenovo的商标。Intel、Intel Core、Intel vPro和Thunderbolt是Intel Corporation或其子公司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的商标。AMD、AMD箭头标志、Radeon、RDNA、Ryzen及其组合是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的商标。Wi-Fi是Wi-Fi联盟的商标。NVIDIA和RTX是NVIDIA Corporation, Inc.的商标。所有其他商标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2025 Lenovo Group Limited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关于Lenovo

Lenovo是一家年收入570亿美元的全球化科技巨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48名,每天服务遍布全球180个市场数以百万计的客户。为实现“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公司愿景,Lenovo在不断夯实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冠军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从口袋到云端的计算能力,现已拥有包括AI赋能、AI导向和AI优化的终端(个人电脑、工作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软件定义等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在内的完整产品路线图。Lenovo持续投资于改变世界的创新,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成就一个更加包容、值得信赖且更加智慧的未来。Lenovo以Lenovo Group Limited (HKSE: 992) (ADR: LNVGY)的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lenovo.com ,并在我们的 StoryHub 上阅读最新消息。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302589489/zh-CN/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5G、AI等前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终端网络连接对高容量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天线产品在部署数量、材料工艺及尺寸等方面均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然而,这与终端厂商对设备隐蔽性和美观度的严苛要求,形成了明显矛盾。

2 (1).jpg

移远通信推出5G透明天线新品:重新定义智能连接美学(图示:美国商业资讯)

为此,移远通信正式推出其2025年度开年创新力作——5G透明天线YFCX001WWAH。该产品秉持“隐形技术,显性价值”的独特设计理念,为行业带来集高效连接、透明美学与高适配性为一体的天线解决方案,开启通信新视界。

工艺革新:透明与效能的双重突破

作为移远通信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移远5G透明天线YFCX001WWAH的核心亮点在于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而这也是实现“透明”特性的关键所在。

YFCX001WWAH采用特殊工艺制程,使其具备高分辨率和复制精度,不仅能够实现纳米级别的图案制作,还能形成大规模、低成本的结构复制。在此基础上,该天线可实现5G信号的高效收发,同时保证产品透光率达到85%以上,兼顾了终端对性能与外观的双重严格要求。

在物联网新时代,空间美学需求日益凸显。YFCX001WWAH以仅0.123mm的超薄设计,重新定义了天线形态边界,其厚度约等于一张A4纸。这一设计使其能够集成至VR相关产品的透明部件上,无需像传统天线那样占用额外空间,在实现更轻薄、更紧凑的设计以及提升用户佩戴舒适度的同时,确保5G信号的高效传输。

此外,针对柔性显示屏、智慧农业中的透明薄膜或玻璃等应用场景对产品形状的多样化需求,YFCX001WWAH采用多层柔性复合基材,能够充分适配曲面玻璃、建筑异形幕墙等复杂表面,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场景重构:当透明科技照进现实

目前,移远5G透明天线YFCX001WWAH正以其卓越特性,深度融入多元应用场景,重塑科技与生活的交互体验。

在AR、VR等可穿戴式设备领域,YFCX001WWAH 成为实现产品性能与外观完美融合的关键。它不仅保障了高速稳定的信号传输,满足用户对沉浸式体验的严苛需求,还凭借透明特性,巧妙隐匿于设备之中,赋予产品简洁流畅的外观设计,让科技感与时尚感相得益彰。

在车载领域,YFCX001WWAH的优势同样显著。凭借灵活的尺寸设计、大幅优化的产品重量及安装方式的多样化,该天线可以依托车载玻璃等载体,确保不同功能的天线在车载设备上实现有序摆放,避免产生较大隔离度参数影响,保障数据的稳定传输。同时,天线的透明特质与车辆外观巧妙融合,可消除安装突兀感,提升车辆整体协调性,契合大众审美需求。

在智慧农业及智慧城市领域,YFCX001WWAH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温室中,将其内置在透明薄膜或玻璃上,既能确保充足的光照透过,维持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又能借助 5G 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农作物生长态势的实时精准监测与远程智能调控,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在智慧城市的建筑设施里,YFCX001WWAH 在保障建筑原有通透美感的同时,实现 5G 信号的全方位、无死角覆盖,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坚实支撑。

服务至上:重新定义连接维度

为进一步满足行业客户对投入成本与上市效率的高要求,移远通信还提供“1+N”全栈式定制化服务,以解决终端客户可能面对的场景适配部署需求复杂、方案开发周期长、后期设备维护难等问题。

全定制化服务:支持玻璃、亚克力、陶瓷等多种材质与平面、曲面、异形等多样化形态场景的方案定制;

高性能保障:配备强大的研发团队,在确保产品优秀性能的同时,可实时响应客户的技术支持需求;

快速交付能力:从前期需求对接到方案评估仅需48小时, 样品交付仅需1周,助力客户量产周期缩短50%,抢占市场出货先机。

移远通信YFCX001WWAH透明天线的诞生,标志着通信技术从"功能可见"向"无形价值"的服务转变。这项融合材料科学、微纳制造与通信工程的多维创新,不仅解决了5G高频段信号传输的物理限制,更打破了设备形态对通信设备的空间桎梏。后期,随着5G、5G-A、AI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5G透明天线将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近期,移远5G透明天线即将惊艳亮相欧洲两场展会,欢迎莅临移远MWC Barcelona展台(5A19)、Embedded World展台(3-318)了解详情。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载前装模组、智能模组(5G/4G/边缘计算)、短距离通信模组(Wi-Fi&BT)、GNSS定位模组、卫星通信模组、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平台服务、认证与测试服务、RTK网络校正方案、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marketing@quectel.com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303390040/zh-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经过优化的架构得以在尺寸极小的模块中实现不同于一般的高功率密度

  • 新推出的 FS1606 系列产品的尺寸仅为 3.3 毫米 x 3.3 毫米 x 1.35 毫米,可在 -40℃ 到 125℃的宽温度范围内运行,是6A 级别的最小解决方案,并通过 I2C 接口实现全遥测

  • 易于实现全遥测(电压、电流和温度)

  • 易于应用于由 ASIC、系统级芯片(SoC)及 FPGA 等复杂芯片组锚定的设计

  • 将在 APEC 会议-高级电源管理,预测性维护使用案例中展示 FS1606 产品。会议号IS06.3,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3月18日

1.png

产品的实际外观与图片不同。
TDK标志没有印在实际产品上。

TDK株式会社(TSE:6762)宣布推出全新 FS160* 系列 microPOL(μPOL)电源模块。 FS160* 系列 μPOL 直流-直流转换器全部配备全遥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性能、最小的尺寸以及不同于一般的功率密度等优点。该系列产品现已开始量产。

FS160* 系列 microPOL 模块产品的尺寸仅为 3.3 毫米 x 3.3 毫米 x 1.35 毫米(宽x深x高)。 由于其尺寸小且功率密度高,该系列的每个模块都能轻松集成至锚定于 ASIC、系统级芯片(SoC)以及最受欢迎的 FPGA 等复杂芯片组的设计中。 通过 I2C 接口,轻松实现全遥测(电压、电流和温度)。 该系列模块可在 -40℃ 到 125℃ 的宽结温范围内运行。

3-A 零件(FS1603 系列)、 4-A 零件(FS1604 系列)和 6-A 零件(FS1606 系列)均提供多个不同版本。FS 系列还包括 12A(FS1412)和 25A(FS1525)产品。 从 3A 到 200A (若8个FS1525并联)的直流-直流转换器模块的选型涵盖了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包括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5G 蜂窝、物联网(IoT)以及企业计算等等。

模块配置本身极具创新性,FS160*系列模块利用 TDK 的半导体嵌入式基板,将一个高性能控制器、驱动器、MOSFET 和逻辑磁芯等集成至先进的封装技术中。 半导体嵌入式基板消除了焊线键合,提高了热性能。

此外,TDK 还将模块的 IC 电感器和被动元件集成至芯片嵌入式封装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寄生电感。 这不仅降低了互联性,同时还提高了模块的效率。 通过最小化电阻和电感,以实现在动态负载电流下进行快速响应和精确调节。 自举和 Vcc 电容器也融入了模块中。

诸如此类的设计优化使得 FS160* 系列转换器能够提供每立方毫米 1 瓦特的功率,而模块的尺寸仅为其他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 FS160* 系列模块具有更高的效率,在最高 100℃ 的环境温度和 15 到 30 瓦特的功率下,可无需任何气流。 通过使用 TDK 的模块产品,可实现更小尺寸的解决方案,在减少印刷电路板空间和电路板层的同时,减少外部组件的数量,最终降低系统成本。

这种模块化方法使得用 FS160* 系列产品进行设计时,可以灵活适用于输出电压为 0.6V 到 5.0V 的模拟或数字设计配置。 TDK 还为设计师打造了多种设计工具,包括针对各大 FPGA 供应商的 FPGA 专用工具。

此外,TDK 还为每个 3A、4A 和 6A(分别为 FS1603 系列、FS1604 系列和 FS1604 系列)模块分别提供一个评估板。FS160* 系列的其它设计工具包括适用于 QSPICETM 的 SPICE 模拟器设计。现在,通过我们在 Ultra Librarian 的合作伙伴,可免费提供原理图和 PCB 布局的快速启动设计:https://www.ultralibrarian.com/partners/tdk

术语

  • μPOL模块:放置于 ASIC、FPGA 等复杂芯片组附近的集成式直流-直流转换器

  • PCB:印刷电路板

主要应用

  • 大数据

  • 机器学习

  • 人工智能(AI)

  • 5G 蜂窝

  • 物联网(IoT)

  • 企业计算

  • 高级电源管理:预测性维护使用案例

主要特点与优势

  • 小尺寸,高功率密度

  • 全遥测技术(电压、电流和温度)

  • 是范围更广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系列的一部分,电流范围从 3A 到 25A 之间不等,实现最大的设计和应用灵活性

  • 尺寸仅为 3.3 毫米 x 3.3 毫米 x 1.35 毫米

  • -40°C到125°C的宽工作范围

  •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路板尺寸和装配成本

  • 工业应用级,无铅且符合 ROHS 标准

零件号长x宽
[毫米]
T
(最大值)
[毫米]
输入电压范围
双供电
模式 / [V]
输入电压范围
单供电
模式 / [V]
输出电压
/ [V]
连续输出电流
(最大值)
/ [A]
运行结温范围 / [°C]
FS1603-5000-AL3.3 x 3.31.454.5 to 164.5 to 1653-40 to 125
FS1604-3300-AL3.3 x 3.31.454.75 to 164.75 to 163.34-40 to 125
FS1603-5000-AL3.3 x 3.31.452.5 to 164.5 to 160.6 to 5.0V6-40 to 125

关于TDK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化先进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以“科技,吸引未来”,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旨在将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铁氧体予以商业化。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4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46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1,000人。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