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 (1).png

xMR310x演示板支持多维科技TMR3109、TMR3110、TMR3111等磁性角度传感器和MDT3259信号处理芯片功能演示和在线编程。

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等领域,高精度磁角度编码器芯片在电机控制、伺服闭环系统等关键应用中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工程师在调试此类芯片时,经常面临参数配置复杂、校准依赖专用设备、软硬件协同开发周期长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江苏多维科技(Dowaytech)推出 xMR310x 演示板。该演示板专为快速评估多维科技的 TMR3109、TMR3110、TMR3111 等磁角度编码器芯片以及 MDT3259 信号处理芯片而设计,可轻松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测试验证需求,显著提升工程师的开发调试效率,堪称开发流程中的“效率加速器”。

2.gif

一、核心功能架构:硬件+软件双重赋能

 脱机操作 :通过板载按键+OLED屏,独立完成角度读取、零点设置、参数烧写、自动校准(无需连接PC)。

 上位机控制 :USB连接PC,搭配专用xMR310x配置软件,实现角度误差分析、批量参数配置、自动校准等高级功能。

1、硬件操作层:脱离PC的快速验证

xMR310x演示板集成了OLED屏与物理按键的可视化交互功能,支持SPI/ABZ/PWM/UVW四大输出模式的独立调试。

 OLED实时反馈 :旋转磁铁时,角度值(0-360°)、ABZ脉冲数、PWM频率/占空比、UVW对极状态参数动态刷新。

 LED状态显示 :校准完成时绿灯闪烁三次。

3.png

xMR310x演示板

2、软件分析层:深度参数配置与动态角度误差分析

 动态误差分析 :设置转速和方向,实时生成0-360°输出和误差曲线(支持导出CSV)。

 批量烧写 :ABZ线数、UVW极对数、PWM频率等参数一键打包写入(擦写次数>1000次)。

 读取参数失败提示 :软件自动检测SPI通讯是否正常。

 校准失败提示 :软件可设置误差范围,自动检测校准后超范围误差。

 非线性校准 :提供对外接口,分段补偿数据一键导入。

4.jpg

xMR310x演示板上位机软件界面

二、智能化平台:助力机器人关节编码器

随着人形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机器人关节角度的精确感知,是实现灵活、精准动作的关键。离轴磁编码技术正加速进化,xMR310x演示板助力4颗TMR2615+MDT3259的离轴应用方案,可对MDT3259进行自校准,角度误差提高到0.1°以内。

三、客户端项目落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多维科技xMR310x演示板可将芯片参数转化为可量测的工程指标,实测数据更值得信赖,并将评估周期从周级压缩到小时级,为量产提供了经过验证的参数基线。

 缩短50%评估周期 :单板集成传感器测试、编程、校准全流程。

 零代码开发 :图形化软件替代底层寄存器操作,降低工程师门槛。

 风险可控 :脱机验证确保参数安全,避免误操作损坏芯片。

 无缝量产过渡 :演示板硬件和参数配置软件可直接移植至客户量产固件。

来源:多维科技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近日推出新型英飞凌ID Key系列,进一步扩展其通用串行总线(USB)令牌、加密狗、安全密钥及其他基于硬件的鉴权应用场景。新推出的ID Key S USB是一款高安全且功能多样的产品,专为各类USBUSB/NFC令牌设备与应用设计。ID Key S USB集成了英飞凌SLC38安全控制器的集高安全性、高性能及高可靠性, 并与USB桥接控制器合封在一个独立模块中,是一款独特的系统级合封方案。ID Key S USB可以为客人的最终产品形态的设计及开发提供灵活性,同时又简化了客人在部署复杂应用时,降低物料成本及相关开支。该产品已通过最高安全级别认证,可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包括基于证书的鉴权应用、基于设备绑定密钥的快速在线鉴权(FIDO)、数字签名、加密、访问控制、软件保护以及加密货币硬件钱包等。

配图:ID Key S USB SLC38DU VQFN-28-901 Combi vC.jpg

ID Key S USB SLC38DU VQFN-28-901 Combi vC

对安全在线交易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增加,已导致对安全且具备硬件支持的身份验证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英飞凌科技安全与互联系统事业部鉴权与身份认证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兼产品线负责人Maurizio Skerlj表示:“随着市场转向更加安全、便捷的认证方法,先进的安全解决方案正在变得日益普及。通过推出ID Key S USB,我们能够把握这一趋势,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强大解决方案。

ID Key S USB具有一系列支持其安全、多功能设计的关键特性,而且功能全面。该产品凭借100 MHz 32CPU24 kB大容量RAM带来的高性能,不仅实现了超快且安全的应用执行,而且为操作系统提供了应对各种应用场景的出色性能。它还具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最大非易失性存储器容量为800 kB,可存储大量数据、加密密钥、软件及多个应用。此外,ID Key S USB已获得CC EAL 6+(高级)认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而且满足FIPS 140-3硬件要求,使客户能够为其最终产品申请FIPS 140-3认证。ID Key S USB设计紧凑,尺寸仅为 4 x 4 x 0.85 mm,非常适合集成到空间受限的令牌设备中。

供货情况

英飞凌ID Key S USB现已面向早期客户供货。更多信息,敬请访问官方网站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www.infineon.com/about/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17日——莱迪思半导体公司(NASDAQ:LSCC),低功耗可编程器件的领先供应商,今日宣布其低功耗莱迪思CertusPro™-NX FPGA将支持三菱电机的计算机数控控制器(CNC)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高能效、高可靠性的工厂自动化体验。双方在东京举行的莱迪思亚太区技术峰会上宣布了该项合作,三菱电机作为主讲嘉宾参加了此次峰会。莱迪思亚太技术峰会于今天举行,莱迪思与三菱电机、德赛、Furukawa AS、Glory LTD、LIPS和恩智浦等行业领导者以及亚太地区的150多家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公司最新的低功耗FPGA技术。

三菱电机业界领先的数控解决方案利用莱迪思CertusPro-NX FPGA先进的接口桥接能力,实现了高精度、高适应性和高效的实时处理。这些特性是机械制造、汽车和电子等各种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莱迪思半导体日本销售副总裁Takahiro Mitsuya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三菱电机合作,赋能其数控解决方案,为其制造工艺带来更高的精度和效率。我们的解决方案拥有行业领先的低功耗、系统带宽、可靠性和同类产品中最小的尺寸,此次合作能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工厂自动化体验,帮助制造商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保持竞争力。

三菱电机公司数控硬件系统部高级经理Yutatsu Kanemoto表示:“莱迪思创新的低功耗FPGA技术以其高速处理和实时反馈能力而著称,通过将该技术与三菱电机强大的数控系统相集成,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智能制造的未来。”

了解上述技术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关于莱迪思半导体

上海莱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低功耗FPGA的领先供应商,我们为不断增长的通信、计算、工业、汽车和消费市场客户提供从网络边缘到云端的各类解决方案。上海莱迪思自1993年设立上海研发中心至今已拥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在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和成都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办公室,我们的分销商遍及30多个省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可靠、专业的服务。我们的技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世界一流的技术支持,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开启创新之旅,创造一个智能、安全和互连的世界。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atticesemi.com/zh-CN您也可以通过领英微信微博优酷了解莱迪思的最新信息。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artner 研究总监金玮

Gartner 高级首席分析师雷丝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业务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将业务拓展到新的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2.4%2024年前8个月达940.9亿美元。

业务出海为CIO以及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以数据安全为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业务法规和政策,这会对业务流程产生重大影响。借鉴以往经验,多数国际企业开始在华扩张时,都会采取本地开发方式,因为本地的解决方案和劳动力可以解决人力成本,有助于积累本地经验。但这可能是一项代价高昂的工作,而且需要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中国企业在迅速招聘和培训当地技术开发人员时经常遇到困难。所有这些挑战都可能阻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和成功。

随着中国企业在不同地区寻求市场渗透,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必须了解和适应不同地区的业务流程、劳动力市场和技术需求。作为中国的应用或软件工程领导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让业务成功扩展到新的国家。

D&AI&O以及安全领导者合作以解决技术需求

不同国家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安全标准不同。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企业如何存储、访问和处理数据提出了严格要求。而在其他地区,与数据有关的标准更为宽松。

要满足这些技术和数据方面的要求,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必须与D&AI&O以及安全领导者开展深入合作(见图1)。

1: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与D&AI&O以及安全领导者之间的协作

1.png

CIO和业务领导者一起制定海外IT战略,确定任务优先级

当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时,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必须首先了解业务出海的整体战略。然后,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应与CIO进行讨论,了解业务出海战略和业务运营架构如何影响IT战略和运营模式,从而了解应用战略会受到的影响。第三,根据上述信息,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必须与CIO和业务领导者合作,基于业务出海计划来确定应用部署的优先级。

战略性整合本地开发人员:组建交付中心团队和区域交付团队

本地开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构建和支持满足特定国家或地区客户需求的应用至关重要。但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其他国家的开发人员并没有使用同样的技术。

为有效整合可用的海外开发人员,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应在公司总部建立一个交付中心,并在不同国家建立区域交付团队。

  • 交付中心团队将为中国交付合作伙伴注入当地专业知识,利用技术开发和技术组合管理的优势,提供在线支持或现场支持。

  • 区域交付团队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项目交付和客户服务。

这种团队结构可以让企业战略性地定位当地人才,使其专注于软件交付中最能受益于各国特有知识和经验的方面。区域交付团队可以克服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海外分部的稳定发展。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可行动的客观洞察,推动企业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作出明智决策,实现卓越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在全球EDA技术成为国家战略安全核心支点的当下,国产EDA厂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期。作为中国最具系统能力的EDA企业之一,本土EDA龙头华大九天正通过“工具+IP双轮驱动”“收并购+协同生态”两大战略主轴,推进产品线完整性建设,加速从单点突破走向全流程联通,力求打破美国“三巨头”的垄断格局。

11 (1).png

在近日召开的2025ICDIA创芯展上,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在接受电子创新网等媒体专访时分享了其产品演进策略、产业协同方式与以及EDA在国产替代中的实际挑战等。

一、战略目标:“可用、好用、成体系”的国产全流程EDA替代

郭继旺表示华大九天已完成了模拟全流程EDA的布局,并在数字后端(布局布线、时序验证、DFT)、数字前端(逻辑综合)、建库工具等领域全面铺开。其核心目标已从“单点可用”迈向“全链路成体系”。

二、大模型+EDA:路径清晰,但落地瓶颈显著

尽管AI大模型与EDA的结合被视为未来主流趋势,但华大九天在采访中坦言:“加了智能不代表就好用,关键是流程和数据是否打通。”

他指出当前AI对EDA加持的最大障碍在于设计流程未连通,EDA工具间存在接口阻断、格式不兼容等问题;此外还有设计数据无法开放:芯片企业出于保密、产权及合规要求,不愿轻易开放设计数据用于AI训练;

另外,“通用大模型”幻觉频发,所以通用模型产生幻觉的风险过高,EDA需要“确定性”远高于ChatGPT类场景。

因此,华大九天当前更多采取“项目制+场景制”的方式落地AI辅助EDA:

具体做法是:与头部客户共建专属AI模型,部署在本地或私有云;针对模拟版图布局、电源网优化等场景应用小模型加速设计;或者是AI辅助DFT插入、验证回归等重复性高的流程。

三、国产EDA的协同难点:技术接口不通,商业模式未整合

他坦承在实现全流程EDA过程中,华大九天面临一些系统性瓶颈——如国内各EDA厂商之间协同效率低:技术接口阻断:不同EDA厂商格式、标准、时序不统一,设计数据流难以贯通;商业模式分裂:工具厂商之间既竞争又不具备足够的交叉合作利益;产业驱动力不足:缺少像“断供危机”这样的外力来推动统一接口标准建设;政策信号滞后:虽然部委已有专项设想,但从立项到落地仍需时日。

四、云EDA探索:从“浮云”到“实云”

在云EDA方面,他表示华大九天持有相对现实主义立场,云工具部署主要采取私有云 + 垂直行业定制化部署;他认为全流程云EDA的统一调度、算力管理、人力配合成本高,企业动力不足;此外,云EDA并未带来真正的“增量收入”,商业模型尚未打通;

他的结论是云EDA可做,但必须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而非平台商主导的泛化建设。

五、产业观察:国产EDA正在经历“大洗牌前夜”

从产业视角看,他认为国产EDA已进入结构性重塑期:大者恒大趋势显现,资源与订单持续向头部厂商集中;盗版问题因“断供危机”而浮上水面,成为产业双刃剑;政策与资本期待行业出“几家巨头”,但中小EDA厂仍有生存空间;

他认为未来EDA市场将呈现“头部+长尾”的两极格局,产业生态将从当前百花齐放逐渐向“协同整合”过渡。

战略清晰但挑战巨大,华大九天站在EDA产业十字路口

他认为在全球EDA从美国独占迈向多极竞争的关键节点,华大九天正以系统思维构建国产EDA的“全流程骨架”。但挑战同样艰巨——接口不通、数据缺乏、协同乏力、商业不清。真正的EDA全流程替代仍需“十年磨一剑”的战略耐心与产业合力。

国产EDA,不只是一场技术战争,更是一场生态重构的系统性变革。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梁乃明

1.jpg

今天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一场 “软件定义”的变革,其不仅重塑了产品的形态与功能,更为企业创新开辟了全新疆域。

以汽车行业为例,远程软件更新已经成为常态——它能提升车辆性能、引入全新功能,无需用户前往服务中心即可修复问题。这种基于软件定义的车辆平台,既精准解决了用户痛点,又通过持续的功能迭代创造出独特的产品差异化优势,重新定义了行业竞争的核心维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软件定义开发如何颠覆企业的产品与系统研发模式,以及全面数字孪生如何支撑这些新型开发方法——尤其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与系统之间的数字主线实现无缝连接,构建起适应新时代的开发范式。

“软件定义”下的复杂性挑战

软件定义产品的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软件功能的任何微小调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例如,电动汽车车载软件的行为优化可能改变计算平台的功耗特性,进而影响整车续航里程;若续航变化达到显著程度,甚至可能倒逼电池尺寸重新设计,乃至整车物理布局的调整。

2.jpg

“软件定义”增加了产品子系统之间的互连性。在电动汽车中,软件的更改甚至可能会加速电池组尺寸和包装的设计更改。(图片来源:西门子)

对软件开发与差异化的高度聚焦深深影响着研发项目的架构,尤其是为软件特性提供算力支撑的半导体器件领域。在传统模式中,企业往往选用符合基本要求的现成芯片,软件研发往往受制于通用硬件平台的能力边界。而随着软件系统复杂度与战略重要性的双重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定制化半导体解决方案——既能适配特定软件工作负载,又能支持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设计。

过去,定制芯片开发因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对多数企业而言遥不可及。如今,半导体制造商通过异构集成等关键创新大幅缩短开发周期,使他们能够将性价比优异的现成技术与更小、更经济、风险更低的定制芯片模块有机结合,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数字孪生赋能全域软件驱动型开发

除了半导体器件与模块,复杂系统制造商还需要统筹考虑多个子系统的并行开发与集成,包括:软件应用程序及底层基础功能,包含数据网络的电气与电子系统,以及机械组件与结构。

3 (1).png

(图片来源:西门子)

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整合多元化的工程技术与解决方案,更要将其无缝融合为协调统一、体验卓越且用户友好的终端产品。更具挑战的是,企业必须在预算持续压缩、周期不断收紧的双重压力下完成这项任务,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这些压力倒逼企业构建互联、敏捷、协同的新型开发体系,促进跨职能团队间的信息无缝流动;同时要求加大数字化投入,打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这种覆盖复杂产品或系统的全面数字孪生,通过数字主线技术实现所有产品模型与数据的贯通,为开发者提供了统一的可视化平台,清晰呈现软件层、电子架构与机械组件间的多维耦合关系。这种实时同步机制,有效规避了传统开发中高昂的协同延迟成本,确保产品每个维度的演进都始终与动态需求及法规标准的迭代保持同步。

供应链经理、软件工程师与机械设计师能在共享的数字生态系统中实时互动,简化验证流程,确保任何修改都不会引入未预见的复杂性。通过在产品数字孪生上进行早期工艺规划、建模与验证,还能显著提升制造准备度。这种全域协同方法降低了开发风险,提高了研发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将高质量、尖端产品推向市场。

半导体虚拟化开启左移开发新纪元

对于软件定义的产品或系统而言,半导体开发与验证流程的虚拟化同样至关重要。在传统模式下,软件团队必须等待物理硬件原型就绪才能开展测试,这不仅拖慢开发周期,更会放大项目风险。如今,数字化为半导体架构的虚拟化铺平了道路,实现了软件开发与硬件开发的解耦,使软件开发能够在实体半导体器件投入制造前就全面启动——而这正是软件定义时代“左移”策略的核心要义。

4.png

半导体架构的虚拟化使硬件与软件团队能在虚拟空间中协同工作,真正实现软件开发的“左移”。(图片来源:西门子)

这种虚拟化技术让团队能够在系统未完全集成的情况下,提前解决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随着半导体模型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升保真度,软件团队可以持续更新应用程序以匹配预期的半导体性能,最大限度减少集成阶段的错误。这一能力还有助于企业充分发挥异构集成半导体的优势——通过优化处理器核心、内存配置和接口,精准适配不断演进的计算需求,同时控制成本。

此外,互联的数字生态系统确保了软件与半导体规格的每一次更新,都能即时反映在系统的全面数字孪生中。当软件与半导体配置逐渐成熟时,电气和机械团队可以基于最新信息开展设计工作,充分考量软件变化可能对其负责的系统产生的影响,形成全域协同的研发闭环。

软件定义产品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对软件的高度依赖也带来了新的复杂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用集成的开发方法。随着软件与半导体的进一步融合,定制化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迎来增长——为特定工作负载优化计算能力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数字化,特别是全面数字孪生,已成为管理这些相互依赖环节的核心工具,支持跨职能团队进行实时协作与验证,帮助企业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占据制高点。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智能家电对无感、便捷触摸交互需求的激增,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 股票代码:688380)宣布推出其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32位高性能触控芯片系列:CMS32F759CMS32F737。这两款触摸芯片具有丰富的外设模块,抗干扰能力强且触摸灵敏度高,并采用先进功耗设计,旨在为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洗碗机等大家电提供卓越的人机界面(HMI)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

1.jpg

核心优势:性能强劲、集成度高、稳定可靠

CMS32F759/737系列定位“大资源、高性能、高可靠性”,芯片集成多种资源,有助于降低系统设计成本,其发布标志着中微半导在32位触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 强大内核与资源

搭载64MHz主频的Arm Cortex®-M0+内核,配备高达256KB Flash ROM16KB SRAM3.5KB Data Flash,为复杂任务(如用户交互逻辑、数据传输、图形处理)提供坚实的处理基础。

> 高灵敏触控性能

采用专利触摸算法,支持多达49个高灵敏度触控通道,触摸防水、溢水检测性能强,具备抗干扰能力(CS动静态10V)和低辐射特性,确保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家电场景中稳定、可靠运行。

> 超高集成度

  • 大电流LED驱动(最大8COMx28SEG)和LCD驱动(最大8COMx36SEG

  • 高精度12ADC(最高60通道,1.2Msps

  • 多种通信接口(UART、I2C、SPI

  • 6EPWM8通道DMA、硬件除法单元等

> 多重安全保障

提供闪存保护、唯一身份标识(128UID)、CRC校验、SFR保护、频率/ADC检测等增强型安全功能,以及出色的ESDEFTCS抗干扰性能,保障终端产品安全。

> 先进功耗设计

出色的低功耗性能,支持睡眠和深度睡眠,使得设备在待机模式下消耗极低的电流,有效延长电池供电设备或节能家电的使用时间。

> 开发便捷

CMS32F759/737系列提供LQFP44/48/64封装,支持Pin-to-Pin兼容方案。中微半导触摸ARM全系列产品管脚兼容分布,代码复用率高,显著降低开发难度,加速产品上市。

2.jpg

CMS32F759/737系列的推出,填补了中微半导在Arm内核高性能触控MCU领域的空白,强化了其在家电人机交互市场的竞争力。该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有望成为智能家电升级无感触控交互体验的关键驱动力。

来源:中微半导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我公司新推出一款0.2GHz-8.5GHz的超宽带双向放大器芯片HMF031B。芯片内部集成单刀双掷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开关采用-5V单电源供电,典型控制电平为0/+5V,低噪声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典型工作电压为VD=+5V。芯片的两种工作状态(RF1-RF2和RF2-RF1)性能指标基本一致,小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8dB,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典型值为14.5dBm,噪声系数典型值为2.6dB。

该芯片采用境内国产工艺制造,能够满足国产化需求。

性能特点

1.png

2.png

典型测试曲线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外形尺寸

8.png

9.png

参考电路

10.png

11.png

键合压点

12.png

真值表(VD1=VD2=+5V

13.png

注意事项

14.png

来源:浩瀚芯光

围观 1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EKSPLA 自豪地宣布推出 FemtoTune 系列——一款新型的可调谐飞秒激光系统,专为满足现代超快科学的需求而设计。该系统融合了 EKSPLA 在皮秒和纳秒可调谐激光系统以及高能量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OPCPA)领域超过 30 年的技术经验,具备前沿性能、出色的灵活性、高可靠性及简便操作性。

FemtoTune 可调谐飞秒激光系统是一款紧凑型、高重复频率(最高可达 100 kHz)的解决方案,脉冲持续时间短于 50 飞秒,涵盖宽广的可调光谱范围:650–950 nm 和 1000–2000 nm。可选配扩展模块进一步拓展波段覆盖至 紫外-可见光(330–470 nm 和 550–650 nm) 以及无间断红外(2300–10,000 nm),非常适用于多种超快光谱、显微成像与非线性光学实验。

1.jpg

该系统专为高速与高精度而设计,具备时间同步的电动波长调节功能,可在数秒内完成全波段扫描,或在不到0.5秒的时间内快速切换至指定波长。在中红外(2.5–10 μm)波段内还支持连续、无缝调谐

对于那些需要窄带谱宽的应用——例如和频生成(SFG)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FemtoTune 提供可选的窄带输出通道,中心波长为 1030 nm 或 515 nm,其谱线宽度可小于 8 cm⁻¹,且无需外部压窄装置即可实现简化设计。如果与 EKSPLA 的皮秒激光器可调谐光源同步使用,谱线宽度甚至可达到 小于 3 cm⁻¹,在时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之间实现双重优化。

FemtoTune 采用 EKSPLA 屡获殊荣的工业级飞秒泵浦激光器 FemtoLux 系列驱动,确保系统具备长期运行稳定性免调节功能极低维护需求,是应对当前最严苛超快科研需求的可靠高效工具。

来源:欧兰科技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724 – 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开售Nexperia全新PESD1ETH10L-QPESD1ETH10LS-Q ESD(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这些器件符合OPEN Alliance的相关要求,可用于10BASE-T1S汽车以太网应用。

nexperia-pesd1eth10l-esd-print.jpg

Nexperia PESD1ETH10L-Q和PESD1ETH10LS-Q ESD保护器件完全符合OPEN Alliance IEEE 10BASE-T1s、100BASE-T1和1000BASE-T1标准,并提供高达18kV的ESD保护(IEC 61000-4-2标准),可承受15kV电压下多达1000次接触放电(OPEN Alliance标准),在汽车应用中具有高可靠性。Nexperia PESD1ETH10L-Q和PESD1ETH10LS-Q涵盖完整的汽车电路板电压范围,包括传统汽车常用的12V、卡车和大型商用车的24V,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48V。

PESD1ETH10L-Q和PESD1ETH10LS-Q还具备100V的高触发电压和极低的电容 (0.4pF),非常适合用于保护部署100BASE-T1或1000BASE-T1车载网络的高速应用,有助于保持信号完整性。

PESD1ETH10L-Q ESD器件采用紧凑的DFN1006-2 (SOD882) 封装。PESD1ETH10LS-Q采用带侧面可湿性侧翼的DFN1006BD-2 (SOD882BD) 封装,可在自动光学检测 (AOI) 期间对焊点进行目视检查,从而提高焊点的可靠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nexperia/nexperia-pesd1eth10l-esd-protection/

如需了解更多贸泽新闻和新品介绍,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sroom/

作为全球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自动化产品。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工程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是一家授权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代理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提供超过1200家品牌制造商的68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8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我们从占地9.3万平方米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至全球223个国家/地区、超过65万个顾客的手中。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

关于Nexperia

Nexperia总部位于荷兰,是一家在欧洲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全球性半导体企业,目前在欧洲、亚洲和美国共有12500余名员工。作为基础半导体器件开发和生产的知名企业,Nexperia的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移动和消费等多个应用领域,为世界上各种商业电子设计的基础功能提供支持。

Nexperia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每年的产品出货量超过1000亿件。这些产品在效率(如工艺、尺寸、功率和性能)方面广受业界赞誉,获得了广泛认可。Nexperia致力于创新、效率和严格的行业要求,主要体现为广泛的IP产品组合、扩展产品范围以及通过IATF 16949、ISO 9001、ISO 14001和ISO 45001标准认证。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4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