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迅速扩展,Wi-Fi 6/6E 技术正在成为无线通信市场的焦点。全球物联网领域的领导厂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OTCQX代码:IFNNY) 与其长期合作伙伴——无线通信模组领域的专家海华科技 (AzureWave) 宣布,将双方的合作范围扩展至Wi-Fi 6 领域,由海华科技推出针对英飞凌 Wi-Fi 6 技术开发的无线模组产品。结合英飞凌AIROC™无线通信芯片强大的连接性、效能与稳定性,以及海华科技的模组化能力,将大幅提升物联网的效能,简化物联网设备的设计复杂度,从而加速新产品的上市进程并满足更广泛的工业及消费物联网市场应用需求。

1.jpg

英飞凌AIROCTM CYW5557x,采用WLBGA封装的无线通信芯片(5.32 mm x 5.67 mm)

2.png

海华科技无线通信模组

根据调研机构IoT Analytics的报告,全球 IoT 连接的设备数量将从2022年的143亿台增长至2027年的超290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随着设备连接与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更强大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也不断攀升。Wi-Fi 6技术以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宽的频宽和更低的延迟等特点脱颖而出,同时对电池寿命、覆盖范围和稳定性进行了关键优化,能够为用户提供卓越的连接体验。自2019年问世以来,Wi-Fi 6技术已在路由器领域取得成功,预计未来将迅速扩展至各种物联网设备端,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市场的繁荣发展。

英飞凌AIROC CYW5557x 系列无线通信芯片不仅拥有卓越的Wi-Fi 6无线连接能力,还巧妙地结合了专有算法,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与之搭配的外挂功率放大器增益算法以及preamble boost 算法进一步提升了传输距离和接收灵敏度,能够确保远距离通信的稳定性。此外,英飞凌的独特干扰抑制算法提供了卓越的抗干扰能力,可确保更优异的连接品质。同时,更节能的网络卸载 (network offload) 通讯协议可提供更长的连接时间,而英飞凌独有的Smart CoexTM技术则能够进一步优化不同无线通信协议间的协同效应,确保在多种连接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用户也能获得无缝体验,进而为广大物联网应用提供高效且稳定的连线基础。

以往,设计无线产品需要投入十分庞大的资源,包括专业的射频人才、复杂的设备以及繁冗复杂的产品认证过程。海华科技凭借其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英飞凌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已成功为英飞凌AIROC全系列无线连接芯片开发相对应的无线模组和产品,业务范围遍及消费电子、工业应用以及车载领域。为满足物联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海华科技推出了多元化的模组封装,从SiP小至7.9mm x 7.3mm10mm x 10mm的尺寸,乃至各种LGAM.2规格应有尽有。通过技术小型化、功能多样化,以及对不同平台和作业系统的广泛支持,将大大帮助设备制造商缩短开发周期,快速推出产品。

英飞凌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市场总监陈明松表示:“Wi-Fi 6 正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快速部署,它的目标唤醒时间(TWT) 正交分频多重访问(OFDMA)以及多用户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MIMO) 等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物联网络的效能和容量。通过与海华科技合作,我们的Wi-Fi 6芯片将更有效地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实现更强大的连接性和效能,进一步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海华科技产品营销副总经理林谷峰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英飞凌进一步扩展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合作,在英飞凌高性能、低功耗的Wi-Fi 6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已成功打造出灵活、可靠且创新的面向消费与工业应用的无线通信模组。未来,我们将借助英飞凌的通信技术,开发面向车联网应用的 Wi-Fi 6 通信模组产品,开拓物联网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7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潍柴、博世共同签署未来战略合作协议

  • 潍柴、博世共同庆祝战略合作二十周年

  • 双方签署面向未来二十年的新战略合作协议,在清洁动力、智能交通等更多、更广领域展开更加深度的合作

2023918日,潍柴-博世战略合作二十周年暨潍柴、博世未来二十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德国斯图加特隆重举办。潍柴集团董事长、潍柴动力董事长、CEO谭旭光博士,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出席活动并见签,潍柴动力执行总裁王德成先生与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伟良先生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jpg

潍柴、博世共同签署未来二十年战略合作协议

2.jpg

潍柴-博世战略合作二十周年

2003年,潍柴和博世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柴油共轨系统的合作之路。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供应商,博世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依托全球资源,积极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变革。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柴油发动机厂家之一,潍柴动力敢为人先,开放创新,持续领跑中国商用车行业。在此后的二十年间,双方秉持相同的目标,以“为中国客户提供动力强劲、节能环保的柴油动力产品”为己任,强强联合,共同致力于柴油共轨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和推广。在双方团队聚力合作之下,2020年,潍柴重型商用车柴油机热效率由原来的平均46%左右提升至50%;2022年底,这一记录又被刷新到52.28%,为全球柴油机行业树立了中国新标杆。

“过去二十年,潍柴是我们重要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二十年的同舟共济培育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伟良先生表示:“未来,希望我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清洁动力、智能交通等更多、更广领域展开更加深度的合作,助力潍柴迈向高端面向全球的2030战略,与时俱进,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碳中和目标。”

在雷宁根,谭旭光一行还参观了博世中央研究院,就电气化智能交通、化学能源以及智能驾驶等前沿科技以及研发体系建设工作与博世专家团队进行了交流探讨。科技赋能未来,创新引领发展,这是双方致力共同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

关于博世动力总成事业部

2018年全新成立的动力总成事业部(Powertrain Solutions)包含为电动化交通设立专门业务单元以及目前的汽油系统和柴油系统业务。该事业部专注于三大业务领域:乘用车、包含越野车在内的商用车,以及电动车领域。

博世动力总成事业部为点到点的交通出行提供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动力总成系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使全球用户的交通出行更加高效、经济以及环保。动力总成事业部(Powertrain Solutions)拥有80,000多名员工,分布于全球27个国家的60多个地区。

关于博世

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是博世集团最大的业务领域,2022年销售额达526亿欧元,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约60%。作为最领先的汽车供应商之一,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提供个性化、自动化、电气化、互联化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安全、可持续、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领域包括:内燃机的喷射技术和动力总成技术、多样化的动力总成电气化解决方案、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和自动化功能、车载信息娱乐技术、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维修网络和汽车售后市场技术与服务。博世是汽车行业创新技术的代名词,打造了发动机管理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以及柴油共轨技术。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21000名员工(截至20221231日)。2022财年度创造了882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供应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4.0和互联交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可持续、安全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利用带有人工智能(AI)功能或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生活。通过产品和服务,博世为人们提供创新有益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凭借其创新科技,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博世集团于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实现了碳中和。博世的长远健康发展建立在创新实力上。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约855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4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该信托公司也行使企业所有权职能。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www.twitter.com/BoschPresse.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多元化化工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旗下BLUEHERO™计划旨在支持汽车行业创造可靠、安全、高效的电动汽车并优化电动汽车电池组件。通过该计划,SABIC推出了新型挤出级阻燃聚合物解决方案,为传统金属板材提供了潜在的有利替代品。这些进步有助于汽车行业客户实现其电气化目标,并推动全球在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

电动汽车电池组件.jpg

由SABIC专有材料制成的挤出级材料,为传统的金属、模压和注塑成型提供了独特的替代方案,使客户能够以更高效率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复杂的热塑性结构部件。这些业内首创的挤出级材料进一步丰富了SABIC的材料种类,并扩展了其旨在加速汽车市场电气化的BLUEHERO解决方案生态系统。

新型挤出级材料包括两种突破性树脂材料:PP化合物H1090和STAMAX™ 30YH611,均由SABIC独家开发,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上盖、外壳和模组隔板。这些挤出级材料具有适合挤出成型的熔体强度和低熔体流变性,这两项关键特性使材料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以便制造商生产符合预期设计规格的组件而不会发生断裂。这种熔体强度工艺提升了设计自由度,同时提供结构性能和强度。

除了阻燃特性以外,树脂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还具有领先的钢度、强度和抗冲击性。这些材料可在全球范围内供应,而且加工性能极佳。这对于那些希望将SABIC解决方案应用到生产中的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应对过热风险

热事故始终是一个与电动汽车电池组件相关的焦点话题。SABIC团队开发出了集成高熔体强度与聚合物基体双峰分布的解决方案,生产出了高强度、高度可塑的阻燃玻纤材料,其热性能有助于延缓或遏制热循环。这意味着,如果发生热事故,SABIC材料将减轻热失控对电池包或车辆其他部分的影响。

为何重要

随着汽车行业持续向电气化未来迈进,对电动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SABIC深知提升客户产品组合的价值以及提供附加优势至关重要。SABIC的挤出级材料可帮助客户开发用于大型复杂结构件的热成型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挤出工艺强化低成本轻量化生产、自由设计优势,以及热绝缘和电绝缘性能。

关于SABIC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是世界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业,总部位于沙特利雅得。公司旗下制造工厂遍布全球,包括美洲、欧洲、中东和亚太在内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涵盖化学品、通用及高性能塑料、农业营养素和钢铁。

在建筑、医疗设备、包装、农业营养素、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和清洁能源等关键终端应用市场,SABIC长期致力于助力客户发掘潜在机遇。

2022年,SABIC的净利润达165.3亿里亚尔(合44.1亿美元),实现销售总额1,984.7亿里亚尔(合529.2亿美元)。截至 2022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3,130亿里亚尔(合834.6亿美元)。2022年,SABIC总产量达到6100万吨。

SABIC业务遍及全球约50个国家,拥有逾3.1万名员工。秉持创新精神和独创思维,SABIC旗下各类专利和待批申请已达 10,090项。公司拥有丰富科研资源,并在美国、欧洲、中东、南亚和北亚五大核心区域设有创新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abic.com/zh

关于BLUEHERO™

SABICBLUEHERO计划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材料、解决方案、专业知识和项目的生态系统,旨在加快从化石燃料到电力的能源消费转型,支持全球性气候变化目标。该计划初期将以汽车行业为重点,其核心是SABIC的全球专家团队,他们在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应用设计、测试和数据生成方面具有专业优势。BLUEHERO计划也再次兑现了SABIC的企业承诺,即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应对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为了人类和地球的福利,向低碳的未来和清洁空气经济迈进。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以下简称“村田”)将在CEATEC 2023上参展。

1.png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解决广泛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环保领域,出于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能源短缺等的危机感,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环保技术领域受到了重视。同样,在健康领域,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心日益增强,对平衡生活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举措也越发关注。

村田制作所始终致力于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做出贡献,在本次CEATEC村田展位上,将展示介绍村田制作所特有的新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

名称:

CEATEC 2023

会期:

2023年10月17日(周二) ~ 10月20日(周五)

会场:

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本公司展位号:

K003

参展概要

[环保领域]

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村田除了通过电池和电源业务为脱碳社会做贡献外,还致力于使用模块和传感器实现环境监测、提供与节能和实现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生产技术。本次CEATEC上将对这些方面的举措和对环境做出较大贡献的产品及技术进行展示介绍。

[健康领域]

为了建设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充实生活的社会,重要的是要在医疗进步、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方面提供价值并进行创新。村田一直在提供小型、高质量的电子元件,以及具有村田特有技术和想法的解决方案,村田擅长利用迄今为止积累的基础技术,来进行产品创新,追求和实现更好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便利性。关于在健康领域的新举措,展会现场将通过模拟演示进行介绍。

[其他]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遍及各个产业和生活当中,为产业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价值,从而使智慧城市不断发展。在展位上,村田将通过模拟演示来介绍对于进一步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必不可少的、能够将各种人、物、事相连接的村田制作所特有设备和解决方案。

参展品目等详情请在村田特设网站确认。

【展台演讲】

在CEATEC 2023展会期间,村田计划进行各参展产品的展台介绍演讲。

主题和日期请在村田特设网站确认。

关于村田制作所

村田制作所是一家全球性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主要从事以陶瓷为基础的电子元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致力于通过自身开发积累的材料开发、工艺开发、商品设计、生产技术以及对它们提供支持的软件和分析评估等技术基础,创造独特产品,为电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详情可见:www.murata.com/ja-jp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odes 公司 (Diodes) (Nasdaq:DIOD) 推出额定 3A低压差 (LDO) 稳压器,支持 4.4µVRMS 运作 (0.8V输出电压)。AP7179D 提供干净的供电电源,专为驱动噪声敏感型元器件 (如高性能 SerDes、RF 元器件及高速通信、测试和测量、医疗和视频产品应用所需的数据转换器)优化。远程无线电单元 (RRU)、户外回传(Backhaul)单元、mMIMO 主动式天线系统、超声波扫描仪、雷达系统与实验室/现场仪器等硬件类型皆可采用本产品。

DIO1056_image_AP7179D.jpg

AP7179D 在电源、负载与温度拥有 ±1% 输出精确度。本器件在 3A 负载电流下的(最大) 180mV  压差支持宽电压转换范围。其低噪声基准与误差放大器可实现最小噪声基底。此外,其 500kHz 40dB 电源抑制比 (PSRR) 大幅降低输入电源噪声与输出的耦合。

本 LDO 共有两种输出电压选择模式:0.8V 至 3.95V 的引脚可编程模式,或使用外部电阻分压器 0.8V 至 5.5V 的可调节模式。其产生的灵活性大幅降低所需的辅助元器件数量。

本器件的低输出噪声减轻电源产生的相位噪声与时钟抖动。这个优点与大电流能力让此产品与 FPGA、ASIC 及 DSP 等高性能处理器皆可兼容。

AP7179D 以紧凑的 20 引脚 W-QFN3535 (Type A1) 规格封装。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汽车、工业、运算、消费性电子及通讯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分离、模拟、逻辑与混合信号产品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解决方案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 32 个据点涵盖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I促进了芯经济的崛起,一个由芯片和软件推动的全球增长新时代。

新闻亮点:

  • 英特尔明确表示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并展示了其首个基于通用芯粒高速互连开放规范(UCIe)的多芯粒封装。

  • 英特尔公布了下一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全新细节,包括能效和性能方面的重大提升,以及288核能效核(E-core)处理器的最新披露。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将于1214日正式发布。

  • AI PC将在于1214日发布的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上得到展现。配备英特尔首款集成的神经网络处理器,酷睿Ultra将在PC上带来高能效的AI加速和本地推理体验。

  • 一台大型AI超级计算机将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和英特尔® Gaudi®2 AI硬件加速器打造,Stability AI是其主要客户。

  • 英特尔宣布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已全面上线,该平台用于测试和构建AI等高性能的应用程序,并分享了与客户实际使用相关的细节信息。

  • 全新和即将推出的英特尔软件解决方案,包括英特尔®发行版OpenVINO™工具套件2023.1版,将帮助开发者解锁新的AI功能。

当地时间919日,2023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圣何塞市开幕。在这一面向开发者举办的大会上,英特尔发布了一系列全新技术,旨在让AI无处不在,并使其在从客户端和边缘,到网络和云的所有工作负载中得到更普遍的应用。

1.jpg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发表了开幕主题演讲,他表示:“AI代表着新时代的到来。AI正在催生全球增长的新时代,在新时代中,算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让所有人迎来更美好的未来。对开发者而言,这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商业机遇,以创造更多可能,为世界上的重大挑战打造解决方案,并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在开幕主题演讲中,基辛格展示了英特尔如何在其各种硬件产品中加入AI能力,并通过开放、多架构的软件解决方案推动AI应用的普及。基辛格还强调了AI芯经济的推动作用,芯经济指的是在芯片和软件的推动下,正在不断增长的经济形态。如今,芯片形成了规模达5740亿美元的产业,并驱动着全球约8万亿美元的技术经济(tech economy)。

2.jpg

制程、封装和多芯粒解决方案领域的最新进展

芯经济的蓬勃发展始于芯片技术的创新。帕特·基辛格表示,英特尔的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进展顺利,Intel 7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Intel 4已经生产准备就绪,Intel 3也在按计划推进中,目标是2023年年底。

主题演讲期间,基辛格还展示了基于Intel 20A制程节点打造的英特尔Arrow Lake处理器的首批测试芯片。Arrow Lake将于2024年面向客户端市场推出。Intel 20A将是首个应用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和新型全环绕栅极晶体管RibbonFET的制程节点。同样将采用这两项技术的Intel 18A制程节点也在按计划推进中,目标是2024年下半年。

除制程外,英特尔向前推进摩尔定律的另一路径是使用新材料和新封装技术,如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s)。这是英特尔刚于本周宣布的一项突破。玻璃基板将于2020年代后期推出,继续增加单个封装内的晶体管数量,助力满足AI等数据密集型高性能工作负载的需求,并在2030年后继续推进摩尔定律。

3.jpg

玻璃基板测试单元

英特尔还展示了基于通用芯粒高速互连开放规范(UCIe)的测试芯片封装。基辛格表示,摩尔定律的下一波浪潮将由多芯粒封装技术所推动,如果开放标准能够解决IP集成的障碍,它将很快变成现实。发起于去年的UCIe标准将让来自不同厂商的芯粒能够协同工作,从而以新型芯片设计满足不同AI工作负载的扩展需求。目前,UCIe开放标准已经得到了超过120家公司的支持。

该测试芯片集成了基于Intel 3制程节点的英特尔UCIe IP芯粒,和基于TSMC N3E制程节点的Synopsys UCIe IP芯粒。这些芯粒通过EMIB(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先进封装技术互连在一起。英特尔代工服务(Intel Foundry Services)、TSMCSynopsys携手推动UCIe的发展,体现了三者支持基于开放标准的芯粒生态系统的承诺。

以性能提升推动AI无处不在

基辛格强调了目前英特尔平台上可供开发者使用的多种AI技术,以及未来一年将如何大幅拓展相关技术。

近期公布的MLPerf AI推理性能测试结果进一步加强了英特尔的承诺,即覆盖各种规模的AI模型,包括更大、更具挑战性的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测试结果亦证明了英特尔® Gaudi®2加速器能够提供满足AI计算需求的绝佳解决方案。基辛格还宣布,一台大型AI超级计算机将完全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和4000个英特尔Gaudi2加速器打造,Stability AI是其主要客户。

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阐述了阿里巴巴如何将内置AI加速器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用于其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即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周靖人表示,英特尔技术大幅缩短了模型响应时间,平均加速可达31

英特尔还预览了下一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并透露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将于1214日发布,届时,将在相同的功耗下为全球数据中心提高性能和存储速度。此外,具备高能效的能效核(E-core)处理器Sierra Forest将于2024年上半年上市。与第四代至强相比,拥有288核的该处理器预计将使机架密度提升2.5倍,每瓦性能提高2.4倍。紧随Sierra Forest发布的是具备高性能的性能核(P-core)处理器Granite Rapids,与第四代至强相比,其AI性能预计将提高232

4.jpg

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

展望2025年,代号为Clearwater Forest的下一代至强能效核处理器将基于Intel 18A制程节点制造。

推出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 PC

AI也将变得更个人化。基辛格说:“AI将通过云与PC的紧密协作,进而从根本上改变、重塑和重构PC体验,释放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我们正迈向AI PC的新时代。

这样全新的PC体验,即将在接下来推出的产品代号为Meteor Lake的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上得到展现。该处理器配备英特尔首款集成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用于在PC上带来高能效的AI加速和本地推理体验。基辛格确认,酷睿Ultra也将在1214日发布。

酷睿Ultra处理器是英特尔客户端处理器路线图的一个转折点:该款处理器是首个采用Foveros封装技术的客户端芯粒设计。除了NPU以及Intel 4制程节点在性能功耗比上的重大进步外,这款处理器还通过集成英特尔锐炫显卡,带来了独立显卡级别的性能。

5.jpg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

在台上,基辛格展示了全新AI PC的众多使用场景,宏碁首席运营官高树国介绍了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宏碁笔记本电脑。高树国表示:我们与英特尔团队合作,通过OpenVINO工具包共同开发了一套宏碁AI库,以充分利用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还共同开发了AI库,最终将这款产品带给用户。

让开发者成为芯经济的驱动者

帕特·基辛格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必须为整个生态系统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可见性、透明度和信任度的提升贡献力量。

为助力开发者创造这样的未来,英特尔宣布:

  • 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全面上线: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帮助开发者利用最新的英特尔软硬件创新来进行AI开发(包括用于深度学习的英特尔Gaudi2加速器),并授权他们使用英特尔最新的硬件平台,如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和英特尔®数据中心GPU Max系列11001550。在使用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时,开发者可以构建、测试并优化AI以及科学计算应用程序,他们还可以运行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AI训练、模型优化和推理工作负载,以实现高性能和高效率。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建立在oneAPI这一开放的,支持多架构、多厂商硬件的编程模型基础之上,为开发者提供硬件选择,并摆脱了专有编程模型,以支持加速计算、代码重用和满足可移植性需求。

  • 英特尔发行版OpenVINO工具套件2023.1版发布:OpenVINO是英特尔的AI推理和部署运行工具套件,在客户端和边缘平台上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优质选择。该版本包括针对跨操作系统和各种不同云解决方案的集成而优化的预训练模型,包括多个生成式AI模型,例如MetaLlama 2模型。包括ai.ioFit:Match在内的公司现场展示了他们如何使用OpenVINO来加速应用程序:ai.io借助OpenVINO评估运动员的表现;Fit:Match通过OpenVINO革新了零售和健康行业,帮助消费者找到更合身的衣服。

  • Strata项目以及边缘原生软件平台的开发:该平台将于2024年推出,提供模块化构件、优质服务和产品支持。这是一种横向扩展智能边缘(intelligent edge)和混合人工智能(hybrid AI)所需基础设施的方式,并将英特尔和第三方的垂直应用程序整合在一个生态系统内。该解决方案将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部署、运行、管理、连接和保护分布式边缘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

通过一系列全新技术和产品,英特尔揭开了2023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的帷幕。接下来,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Greg Lavender将于太平洋时间920日上午9:30(北京时间921日凌晨0:30)发表主题演讲,介绍英特尔如何以更多方式为开发者在AI领域创造机遇,并加速AI和安全的融合。

1英特尔不控制或审核第三方数据。您可咨询其他来源以评估准确性。

2基于截至2023821日对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架构预测。结果可能不同。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作为光耦合器的引脚对引脚替代产品,可改善信号完整性并降低高达 80% 的功耗

  • 全新光耦仿真器利用德州仪器基于 SiO2 的专有隔离技术,可提高终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性能

德州仪器 (TI)(NASDAQ 代码:TXN)今日推出基于信号隔离半导体技术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旨在提高信号完整性、降低功耗并延长高电压工业和汽车应用的使用寿命。这是德州仪器第一款与业内常见的光耦合器引脚对引脚兼容的光耦仿真器,可无缝集成到现有设计中,同时能充分发挥基于二氧化硅 (SiO2) 的隔离技术的独特优势。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opto-emulators

1.jpg

德州仪器接口产品总经理 Tsedeniya Abraham 表示:"随着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高电压电源系统的日益复杂,工程师需要在确保正确隔离级别的同时,提高其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我们全新的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不仅满足了对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隔离技术持续增长的需求,也践行了我们投资高电压技术的承诺。"

使用德州仪器基于 SiO2 的隔离技术提高可靠性 

光耦合器通过集成一个 LED 来隔离信号,在过去一直是工程师的常用选择,但光耦合器需要预先进行超裕度设计,用于补偿 LED 不可避免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光耦仿真器使用 SiO2 隔离栅,无需进行超裕度设计,可完全消除 LED 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 SiO2 隔离栅具有 500VRMS/μm 的高介电强度,使新器件产品系列可为终端产品设计提供长达 40 多年的保护。光耦仿真器还能提供高达3,750VRMS 的隔离保护,同时降低高达 80% 的功耗。 

此外,该产品系列可耐受 –55°C 至 125°C 的宽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可提供比光耦合器高多达 10 倍的共模瞬态抗扰度。 

德州仪器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秉承公司帮助工程师解锁高电压应用潜力的承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highvoltage

封装和供货情况

光耦仿真器产品现支持预量产,可通过 TI.com/opto-emulators 获取。

  • 封装尺寸小,为 4.8mm x 3.5mm

  • 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和发货方式

  • 汽车版本的光耦仿真器产品预计将于 2024 年面市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Neo NPU 可有效地处理来自任何主处理器的负载,单核可从 8 GOPS 扩展到 80 TOPS,多核可扩展到数百 TOPS

  • AI IP 可提供业界领先的 AI 性能和能效比,实现最佳 PPA 结果和性价比

  • 面向广泛的设备端和边缘应用,包括智能传感器、物联网、音频/视觉、耳戴/可穿戴设备、移动视觉/语音 AIAR/VR ADAS

  • 全面、通用的 NeuroWeave SDK 可通过广泛的 Cadence AI Tensilica IP 解决方案满足所有目标市场的需求

楷登电子(美国 Cadence 公司,NASDAQ:CDNS)近日宣布,推出新一代 AI IP 和软件工具,以满足市场对设备端和边缘 AI 处理不断增长的需求。新推出的 Cadence® Neo™ Neural Processing Units(NPU)扩展能力很强,可为低功耗应用提供广泛的 AI 功能,将 AI SoC 的效率和性能提升到新的水平。Neo NPU 单核配置的性能高达 80 TOPS,支持经典 AI 模型和最新的生成式 AI 模型,配有简单易用的可扩展 AMBA® AXI 互联,可处理来自任何处理器的 AI/ML 负载,包括应用处理器、通用型微处理器和 DSP。NeuroWeave™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是对 AI 硬件的补充,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站式 AI 软件解决方案,涵盖 Cadence AI 和 Tensilica® IP 产品,用于实现“零代码”AI 开发。

1.jpg

“近期 AI 的关注点都在云上,但传统 AI 和生成式 AI 在边缘和设备端的应用也很有前景,”TECHnalysis Research 总裁兼首席分析师 Bob O’Donnell 说,“从消费电子到手机和汽车,再到企业,我们迎来了便捷智能设备的时代。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芯片设计师和设备制造商需要借助灵活、可扩展的软硬件联合解决方案,为功耗和计算性能需求各异的应用提供 AI 功能——与此同时还要能够使用熟悉的工具来完成。经过优化的新芯片架构要能够加速机器学习模型和软件工具,并与热门的 AI 开发框架无缝集成,这一点非常关键。”

灵活的 Neo NPU 非常适合对功耗非常敏感的设备以及具有可配置架构的高性能系统,使 SoC 架构师能够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移动设备、摄像头、耳戴/可穿戴设备、个人电脑、AR/VR 头显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各种产品中集成最佳的人工智能推理解决方案。新增的硬件和性能增强功能以及关键特性/功能包括:

  • 可扩展性:单核解决方案可从 8 GOPS 扩展到 80 TOPS,多核可进一步扩展到数百 TOPS。

  • 广泛的配置范围:每个周期支持 256 到 32K 个 MAC,允许 SoC 架构师优化其嵌入式 AI 解决方案,以满足功耗、性能和面积(PPA)权衡的要求。

  • 集成支持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和运营商:可高效运行来自任何主处理器(包括 DSP、通用型微控制器或应用处理器)的推理任务,从而显著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功耗。

  • 易于部署:加快产品上市,满足日新月异的新一代视觉、音频、雷达、自然语言处理(NLP)和生成式 AI 流水线的需求。

  • 灵活性:支持 Int4、Int8、Int16 和 FP16 数据类型,涵盖构成 CNN、RNN 和基于 Transformer 的网络基础的各种操作,可灵活权衡神经网络的性能和准确性。

  • 高性能和高效率:与第一代 Cadence AI IP 相比,性能最多可提高 20 倍,每面积每秒推理次数(IPS/mm2)提高 2-5 倍,每瓦每秒推理次数(IPS/W)提高 5-10 倍。

软件是任何 AI 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此 Cadence 还升级了通用软件工具链,推出了 NeuroWeave SDK。NeuroWeave SDK 为客户提供跨 Tensilica DSP、控制器和 Neo NPU 的统一、可扩展、可配置的软件堆栈,以满足所有目标应用的需要,简化产品开发,并能随着设计要求的变化而轻松迁移。NeuroWeave SDK 支持许多行业标准的特定领域机器学习框架,包括用于自动端到端代码生成的 TensorFlow、ONNX、PyTorch、Caffe2、TensorFlow Lite、MXNet、JAX 等;Android 神经网络编译器;用于实时执行的 TF Lite Delegates;以及用于微控制器级设备的 TensorFlow Lite Micro。

“二十年来,处理器出货量超过 600 亿个,与此同时,行业领先的 SoC 客户一直依靠 Cadence 处理器 IP 来设计尖端的设备端 SoC。我们的 Neo NPU 依托了这种专长,让 AI 处理能力和性能实现飞跃,”Cadence Tensilica IP 研发副总裁 David Glasco 说道,“如今的市场格局瞬息万变,我们必须确保客户能够根据独特的要求和 KPI 设计出卓越的 AI 解决方案,同时无需担心后续的神经网络支持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发新的 AI 硬件平台和软件工具链,在性能、功耗和成本方面不断优化,推动 AI 系统的快速部署。”

“Labforge 在开发 Bottlenose 智能相机产品线时使用了一组 Cadence Tensilica DSP,为功耗敏感的边缘应用提供一流的 AI 处理性能,”Labforge, Inc. 首席执行官 Yassir Rizwan 表示,“Cadence 的 AI 软件是我们嵌入式低功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期待 Cadence 新推出的 NeuroWeave SDK 能够提供新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有了端到端编译器工具链流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 AI 挑战性——加快产品上市,充分利用基于生成式 AI 的应用需求,开辟通过其他途径无法实现的新市场。”

Neo NPU 和 NeuroWeave SDK 支持 Cadence 的智能系统设计(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战略,旨在通过卓越的 SoC 设计实现普适智能。

可用性

Neo NPU 和 NeuroWeave SDK 预计将于 2023 年 12 月全面上市。针对主要客户的早期参与计划已经开始。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cadence.com/go/NPU

关于 Cadence

Cadence 是电子系统设计领域的关键领导者,拥有超过 30 年的计算软件专业积累。基于公司的智能系统设计战略,Cadence 致力于提供软件、硬件和 IP 产品,助力电子设计概念成为现实。Cadence 的客户遍布全球,皆为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他们向超大规模计算、5G 通讯、汽车、移动设备、航空、消费电子、工业和医疗等最具活力的应用市场交付从芯片、电路板到完整系统的卓越电子产品。Cadence 已连续九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 100 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cadence.com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9月20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易冲半导体(ConvenientPower)CPS8601的无线充电发射IC方案。

1.jpg

2.jpg

图示1-大联大世平基于易冲半导体产品的无线充电发射IC方案的展示板图

随着移动设备不断创新,其充电方式也在持续演进。无线充电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新型充电方式,其通过磁场交互进行能量转移,从而实现设备间的电力传输。与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不同,无线充电将用户从繁琐的线缆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充电的便利性,也大大改善用户的体验。针对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大联大世平基于易冲半导体CPS8601芯片推出无线充电发射IC方案,该方案可提供15W的输出功率,且具有极高的集成度。

3.png

图示2-大联大世平基于易冲半导体产品的无线充电发射IC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CPS8601是一颗高度集成、符合Qi标准的高效无线充电发射IC。其集成MCU内核、丰富的内存和外设。在模拟前端搭载全桥逆变电路、电流电压采样电路、ASK解调电路、FSK调制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等模组。除此之外,该产品内置WPC发射器所需的所有模拟部件,支持Qi 1.3协议的BPP及EPP设计,提供最高达15W的输出功率,可满足各类无线充电发射器的使用。

不仅如此,CPS8601具有CC&DP/DN快充界面,可以与适配器进行多种快充协议握手,并且支持QC2.0/PD3.1/UFCS/SCP/AFC快充协议。此外,产品支持高精度的电压电流采样模组和Q值检测,可为无线充电系统提供可靠的异物检测(FOD)依据,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4.jpg

图示3-大联大世平基于易冲半导体产品的无线充电发射IC方案的方块图

本方案具有电路架构简单、集成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磁吸和无线充电宝等应用提供设计参考。未来随着技术瓶颈不断突破,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扩增。对此,大联大世平将与易冲半导体继续加深合作,推出更多兼具低损耗和高性能的无线充电方案,帮助客户创新产品、缩短研发时间。

核心技术优势

单颗无线充IC,高集成度,相容性强;

无线方案电路简单可靠,BOM成本低;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QC2.0/PD3.1/UFCS/SCP/AFC;

多通道的电压电流解调,解调能力强;

支持驱动能力调节;

支持死区时间调节;

16Kbytes MTP内存。

方案规格:

输入规格:

QC:5V/9V/12V;

PD:5V/9V/12V;

DC:5V/9V/12V;

5V->5W;9V->10W;12V->15W;

输出功率:15W(Max);

效率:82.83%@15W,Vin:12V;

协议:BPP-5W/EPP-10W/EPP-15W/SFC-10W;

线圈型号:A11a;

待机消耗功率:<0.2W@5V;

可充电高度:3mm-7mm;

保护功能:OCP/OVP/UVP/OTP/FOD;

FCC/CE认证。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领先、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78个分销据点,2022年营业额达259.7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2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3年03月公布数据)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泰雷兹推出集成Oracle云基础设施(OCI)的CipherTrust Cloud Key Management,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 此次合作新增“自持密钥”(HYOK)功能,以支持全球所有45个Oracle云区域的OCI客户的数据主权要求

近日,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安全供应商泰雷兹(Thales)宣布推出运行于Oracle云基础设施(OCI)的CipherTrust Cloud Key Management方案的自持密钥(HYOK)功能。该功能适用于所有45个Oracle云区域(包括最近推出的Oracle欧盟主权云区域)和OCI的其他分布式云产品。为了满足客户的持续需求和OCI平台的加速增长,HYOK将使用在云平台之外控制和管理的密钥加密OCI中的数据,帮助OCI客户更轻松地实现其数据主权和其他合规目标。新的HYOK功能扩展了OCI中对自带密钥(BYOK)的现有支持。

1.jpg

©泰雷兹

根据《2023年泰雷兹云安全研究》报告,尽管现在云优先无处不在,但云环境中的运营复杂性仍然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屏障。总体而言,云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也在增加,超过半数(55%)的安全专业人士表示,管理云中的数据比管理本地数据更复杂。因此,随着云使用的增长,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有效保护云环境的安全。

与CipherTrust Cloud Key Management的集成使OCI客户能够在OCI以外的虚拟或物理设备中存储和管理其加密密钥。也就是说,该设备完全由他们控制,不在云中。客户还可以在任何地方将加密密钥本地化,并在云环境中保持对加密数据的控制。这种方法有助于满足企业面临的一些关键隐私和数据主权要求,同时更容易向监管机构证明合规性。

泰雷兹外部密钥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将密钥与加密数据分开储存,有助于将敏感数据加快转移到Oracle云区域中。无论这些密钥是在本地还是在云中使用,客户都能使用相同的加密密钥管理和控制流程。

泰雷兹CipherTrust Cloud Key Management是业界领先的多云加密密钥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可减少跨云和混合环境的运营阻力。HYOK功能为OCI客户提供了必要的外部密钥管理功能以驾驭当今的云驱动格局,使其不仅能在OCI中,还能在其他云提供商中保持对其数据的掌控。

泰雷兹数据安全产品副总裁Todd Moore表示:“企业正越来越多地摒弃传统的内部部署方法,在将数据迁移上云的同时,他们需要技术支持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作为外部密钥管理领域的行业领导者,我们很荣幸能够率先在OCI中增加HYOK功能,为OCI客户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成功。为进一步给我们的客户群带来同样一流的体验,泰雷兹还是Oracle欧盟主权云计划的首家技术支持供应商。”

Oracle的OCI安全与身份识别高级副总裁Jeppe Larsen表示:“我们致力于使OCI成为安全敏感型工作负载最值得信赖的云基础设施,包括那些受到高度监管的地区和行业。Oracle欧盟主权云帮助在欧洲运营的客户满足其数据主权要求,而与泰雷兹HYOK功能的集成强化了这一服务。此外,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和整合将使金融服务等受监管行业的美国客户受益,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OCI,并享受泰雷兹HYOK功能带来的隐私和安全优势。”

关于泰雷兹

作为全球先进科技的领导者之一,泰雷兹(泛欧证券交易所代码:HO)专注于航空、航天、数字身份与安全等领域,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环保、更包容的世界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

集团每年投入约40亿欧元研发资金用于关键科技,如量子技术、边缘计算、6G和网络安全等。

泰雷兹全球77000 名员工遍布68个国家,2022年集团销售收入达176亿欧元。

敬请访问

泰雷兹集团

云保护和软件授权解决方案 | 泰雷兹集团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泰雷兹集团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为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为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918598345/zh-CN/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45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