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图尔克齐平式和非齐平式安装的测量型电感式传感器,确保了产品高线性度,并且便于现场安装

模拟量输出传感器系列

图尔克扩充了其电感式传感器产品范围,推出齐平式和非齐平式安装的具有IO-Link协议的模拟量输出传感器系列。

得益于内部集成的微处理器,BI11-CK40和NI25-CK40产品显著提高了线性度和精度,由于内部具有温度补偿,所以其温度范围可达-25~+70℃。产品具有一个标准0~10V模拟量输出和一个附加的可配置参数的IO-Link接口,从而可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并且也可用于预测性维护。

方形外壳形式节省空间

可通过IO-Link传输的过程数据,便于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最大程度减少停机时间。非齐平产品可达25mm的检测范围。对于齐平产品,其线性度小于1%;非齐平产品,其线性度小于2.5%。坚固耐用的IP67防护等级提供了最大的精度和可靠性,使得其可应用到各类现场,如机械制造,包装,能源和汽车行业。CK40的外壳形式便于安装,并有效节省安装空间,通过工具可调整检测面方面,总计可将检测面调整为5个不同的方向。

行业和关键功能

  • 机械制造行业

  • 包装行业

  • 能源行业

  • 汽车行业

关键功能

  • 2个字节的过程数据

  • 0~10V电压输出

  • 内部集成微处理器提高了产品精度

  • 内部集成温度采集单元

关于我们

图尔克作为传感器、现场总线、接插件、接口技术及人机界面(HMI)和RFID系统领域的专家,为工厂及过程自动化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图尔克凭借其先进技术设备,可以快速而灵活地应对当地市场需求。您还可以通过高效而标准化的产品,降低采购、库存、安装成本,并提升运营安全性。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富的全系列产品、和遍布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所积累的行业经验,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来源:图尔克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压力传感器行业再迎“新突破”。据麦姆斯咨询报道,高端MEMS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及销售商深圳华美澳通传感器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美澳通”)近日宣布推出独家研发的新款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ATP993系列产品。华美澳通为深圳电通纬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通微电,股票代码:830976)控股子公司。

1.gif

ATP993系列硅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

ATP993系列硅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由华美澳通研发团队设计、流片与测试验证,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其灵敏度、桥臂电阻、温度参数特性以及产品稳定性,皆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相当。并且,这款压力传感器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可为公司与客户带来极高的价值。

2.png

ATP993系列硅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示意图及产品特色

华美澳通推出的ATP993硅MEMS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具备高可靠性、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特性, “低功耗+高品质”双优势叠加高性价比,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监测、工业控制、无人机、暖通空调、仪器仪表以及气象监测等应用场景。相信随着该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将为华美澳通业务发展带来爆炸性的增长。

产品相关合作事宜,请洽华美澳通。

关于深圳电通纬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电通纬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由电通集团在深圳投资成立的一家以集成电路(IC)封装测试,MEMS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PCBA贴片为主营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8月公司股票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简称:电通微电,股票代码:830976)。公司产品现已广泛应用于LED驱动,通讯,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汽车电子产品。目前,电通微电的主要封装产品类型包括SOP、SSOP、SOT、TSOT几大系列,20余种封装规格。公司可为研发型企业客户提供快速芯片打样、封装测试编带等服务,为品牌客户提供全面代工服务。通过快速和灵活的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迅速走向市场。

关于深圳华美澳通传感器有限公司

2015年,电通微电成立了深圳华美澳通传感器有限公司,全面展开高端MEMS压力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华美澳通核心成员拥有全球TOP10传感器公司的丰富的产品技术经验。2017年,华美澳通完成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同时展开消费级MEMS压力传感器的生产及销售业务,并向智能传感、射频SiP先进封装方向发展。

来源:MEMS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丹佛斯传感方案推出用于氢能应用的DST P150压力传感器,这款新发布的压力传感器是丹佛斯成熟的数字化压力传感器DST P系列的扩充与应用延伸,专为氢动力内燃机、燃料电池和家用电解槽中的OEM应用而设计。

1.jpg

01 满足兼容氢介质压力传感器的需求

氢动力解决方案的开发正在加速进行,新的DST P150压力传感器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

丹佛斯传感方案船舶和工业发动机行业经理Markus Butenop提到:“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对脱碳和技术进步的重视,切实推动了氢能经济的发展。市场现在有了更多支持可持续生产氢能的手段。采用低全球变暖潜能值(Low-GWP)能源为动力,正有效推动全球各行业更多的选用氢能作为替代燃料。

随着氢应用的愈发广泛与普及,对于可以兼容氢介质的压力传感器需求也愈加增大。众所周知,安全与可靠始终是客户关心的话题。考虑到氢的可燃性,用于氢的产品必须经过充分测试,同时制造商需选用与氢兼容的压力传感器,DST P150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02 EC79:2009通过测试并获得批准

新型DST P150是基于丹佛斯成熟的DST P系列压力产品平台进行开发的,该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水压检测和重型机械等工业应用。

该产品平台基于MEMS技术,使得制造商可以获得更具性价比的充油感压元件。DST P150获得了EC79:2009认证,符合EMI/EMC相关标准,并通过全面测试,因而具备优异的兼容性、安全性和高质量。

2.jpg

“熟悉我们DST P系列压力产品的客户,相信同样会认可DST P150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我们精心设计了这款产品的相关结构与参数,来满足氢能应用的独特需求。”

——Katharina Loehden

丹佛斯传感方案压力传感器产品经理

03 专为严苛的氢能应用而设计

DST P150压力传感器是为了抵抗极端振动和温度变化而开发的,采用坚固耐用的不锈钢全焊接设计,所有接液部件均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其结构提供了较好的介质密封性,同时能够兼容氢介质,因此它能很好地与当前和未来的氢燃料配合使用,可在氢气应用中提供优异性能。

04 专注于提高设备运行时长降低维护成本

DST P150压力传感器提供多种自诊断与故障诊断功能,来确保可靠的产品性能,包括自动故障识别、启机检测、运行中检测和线束故障检测等。

3.jpg

“保证设备持续运转对客户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何我们在传感器中内嵌了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与控制器进行通信,将内部故障现象传输给控制器。这样可以更快地帮助客户定位系统中失效的根本原因,降低故障排除成本,缩短停机时间。”

——Katharina Loehden

丹佛斯传感方案压力传感器产品经理

这些特性结合在一起,使得这款能够与氢能兼容的压力传感器,为OEM厂商提供了更有效的应用控制,以及灵活的、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DST P150压力传感器设计用于:

氢动力内燃机

包括农业设备和非道路设备的驱动解决方案

燃料电池

用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能量转换

使用场景如:商业、工业、住宅建筑和车辆等

电解装置

用于住宅和其它建筑的制氢系统

其它工业应用

不高于50 bar的氢能应用

来源:丹佛斯传感方案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以高效、透明的方式从 30 多家专利所有者处获得终端产品许可,使蜂窝物联网设备得以大规模应用

Nordic Semiconductor 与专利池管理公司 Sisvel 就 LTE-M 和 NB-IoT 蜂窝技术的标准必要专利 (SEP) 许可达成了一项新协议。该协议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轻松访问 Sisvel LTE-M 和 NB-IoT 无线电技术标准许可池的选择。

具体而言,该计划为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使他们可以通过 Nordic 作为蜂窝模块供应商,从 30 多家持有 LTE-M 和 NB-IoT SEP 的专利所有者处获得终端产品许可证。

该协议解决了手机开发商在智能健康、智能能源、智能城市和资产跟踪等领域通常面临的许可难题。

通过提供标准化许可证,该协议将减少业务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能够专注于为物联网市场开发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Nordic远距离业务部执行副总裁 Oyvind Birkenes 评论道: “Nordic Semiconductor一直走在无线技术的前沿,我们深知无障碍和标准化许可对于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相信,这一解决方案是朝着更高效的蜂窝物联网未来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Sisvel首席执行官Mattia Fogliacco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在30多个专利所有者的支持下为蜂窝物联网制定独特的许可计划,我们相信与Nordic的新协议满足了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关键需求。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平衡、透明的许可环境,支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和发展。"

Nordic蜂窝物联网产品总监Kristian Sæther表示:“去年,我们与Sisvel及其SEP池中的SEP所有者共同努力促成了这项协议,物联网市场将受益于更高的许可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这项新协议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效率和可预测性。我们期待看到我们的同行和竞争对手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入到解决方案库中来,从而使整个蜂窝物联网市场的运营更具可预见性,并在公平的环境下运行。"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许可计划的信息,请联系:

Nordic Semiconductor

anne.gustavsson@nordicsemi.no

callie@napierb2b.com

Sisvel

press@sisvel.com

关于Nordic 半导体公司

Nordic 半导体公司是一家挪威无晶圆厂半导体企业,专业提供助力物联网(IoT)的无线通信技术。Nordic成立于1983年,在全球范围拥有超过1300名员工。Nordic 是 ANT+联盟、蓝牙技术联盟(SIG)、Thread Group、Zigbee联盟、Wi-Fi联盟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成员。借助低功耗蓝牙解决方案,Nordic开创了超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使我们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在技术范围方面,补充了ANT+、Thread和Zigbee技术,并于 2018 年推出了紧凑型低功耗LTE-M/NB-IoT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扩大物联网的渗透率。2021年我们在产品组合中进一步补充了Wi-Fi技术。

我们向用户提供开发工具支持的领先无线技术,这些技术使得设计人员免受RF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可让任何有想法的人能够创建基于 IoT 平台的创新产品。现今,我们屡获殊荣的、高性能且易于设计的低功耗蓝牙解决方案被世界各大领先品牌用于各种产品中,包括无线PC外设、游戏、运动和健身、手机配件、消费电子、玩具、医疗保健和自动化产品。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ordicsemi.com/About-us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重点拓展中国及亚洲市场的业务与战略合作

格芯(GlobalFoundri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GFS)宣布任命行业资深专家洪启财(KC Ang) 为公司亚洲区总裁兼中国区主席。洪启财先生在半导体代工行业拥有30多年经验,他将以中国为重点,领导并发展格芯在亚洲市场的新业务与战略合作。

1.jpg

格芯GlobalFoundries亚洲区总裁兼中国区主席洪启财(KC Ang

洪启财先生早于2010年便加入格芯,并担任过多项高级领导职务。就任亚洲区总裁及中国区主席前,他任职格芯首席制造官,管理格芯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并主管格芯在新加坡的所有业务运营。

在加入格芯前,洪启财先生是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的高级管理人员,曾任销售和营销高级副总裁,负责全球销售、营销、服务、客户支持和区域业务运营。

洪启财先生是新加坡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是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in Singapore)董事会成员,并兼任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东南亚区域咨询委员会主席。

格芯首席商务官Niels Anderskouv表示:格芯利用全球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安全、至关重要的芯片,客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产地。 洪启财先生拥有30多年行业经验,与亚洲半导体行业的很多领军人物建立了长期良好关系,因此他是推动格芯在亚洲客户拓展和合作,特别是加速格芯在中国市场业务增长的理想人选。

格芯亚洲区总裁兼中国区主席洪启财表示:我很高兴迎来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我十分期待与负责商务、技术和产品管理的同事们合作拓展客户关系,成为客户信赖且可靠的合作伙伴。格芯差异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卓越的制造能力,特别是服务汽车等重要终端市场的能力,使我们在亚洲成为业务增长迅速的客户群体理想的合作伙伴。此外,我们也在和很多跨国客户积极探索合作,通过高质量的制造和关键芯片技术,满足中国终端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关于格芯

格芯(GlobalFoundries)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格芯通过开发和提供功能丰富的工艺技术解决方案,重新定义创新以及半导体制造,在无处不在的高增长市场中展现卓越的性能。格芯提供独特的融合设计、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服务。格芯拥有一支才华横溢、多元化的员工队伍,规模生产足迹跨域美国、欧洲和亚洲,是全球客户信赖的技术来源。若需更多信息,请访问www.gf.com/cn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季度营收66.5亿美元,同比持平

  • GAAP营业利润率28.8%,非GAAP营业利润率29%,同比分别持平和下降0.1个百分点

  • GAAP每股盈余2.06美元,非GAAP每股盈余2.09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

  • 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13.9亿美元

2024516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今日公布了其截止于2024428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

应用材料公司实现营收66.5亿美元。基于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公司毛利率为47.4%,营业利润为19.1亿美元,占净销售额的28.8%,每股盈余(EPS)为2.06美元。

在非GAAP基础上,公司毛利率为47.5%,营业利润为19.3亿美元,占净销售额的29%,每股盈余为2.09美元。

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13.9亿美元,通过8.2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2.66亿美元的股息派发向股东分发10.9亿美元。

应用材料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狄克森表示:“应用材料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表现强劲,第二财季的营收和盈余接近我们指导范围的高点。应用材料公司拥有强有力的芯片制造材料工程技术组合,这些技术支撑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等技术领域的结构性变革。这些领域长期且持续的需求趋势,将使得我们处于增长的有利位置。”

业绩一览


2024财年第季度


2023财年第二季度


差异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收入

$ 6,646


$ 6,630


毛利率

47.4 %


46.7%


0.7 百分点

营业利润率

28.8 %


28.8%


净利润

$ 1,722


$ 1,575


9%

稀释后每股盈余

$ 2.06


$ 1.86


11%

GAAP业绩






GAAP毛利率

47.5 %


46.8%


0.7百分点

GAAP营业利润率

29.0 %


29.1%


(0.1) 百分点

GAAP净利润

$ 1,744


$ 1,692


3%

GAAP稀释后每股盈余

$ 2.09


$ 2.00


5%

GAAP自由现金流

$ 1,135


$ 2,037


(44) %

GAAP和非GAAP财报之间的调整信息包含在本新闻稿中的财务报表中。请参见后文“GAAP财务计量方法的使用”。

业务展望

展望2024财年第三季度,应用材料公司预计季度净收入约为66.5亿美元,上下浮动范围为4亿美元。非GAAP稀释每股盈余预计在1.83美元至2.19美元之间。

应用材料公司2024财年第三季度展望中的非GAAP稀释每股盈余预估不包括每股0.01美元的完成收购相关的已知费用,包括股权激励相关的每股0.01美元的标准税收优惠和公司内部无形资产转移相关的每股0.02美元的所得税税收优惠,但并未反应其它目前未知的项目,如与收购或其它非经营性及非经常性项目有关的额外费用,以及其它与税收相关的项目,考虑到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公司目前无法对其做出合理预测。

第二季度各事业部的财务表现

2024财年第一季度起,管理层开始将股权激励费用纳入事业部财务业绩评估中。既往的数据已经重新调整,以期与本年度数据呈现内容相一致。

半导体事业部

2024财年季度


2023财年季度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净收入

$      4,901


$      4,977

硅片代工,逻辑及其它业务

65 %


84   %

    DRAM

32 %


11 %

闪存

3 %


5   %

营业利润

$      1,701


$      1,715

营业利润率

34.7 %


34.5 %

GAAP业绩



GAAP营业利润

$      1,711


$      1,725

GAAP营业利润率

34.9 %


34.7 %

全球服务事业部

2024财年季度


2023财年季度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收入

$      1,530


$      1,428

营业利润

$        436


$        384

营业利润率

28.5 %


26.9 %

GAAP业绩



GAAP营业利润

$        436


$        384

GAAP营业利润率

28.5 %


26.9 %

显示及相关市场事业部

2024财年季度


2023财年季度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收入

$        179


$        168

营业利润

$          5


$          16

营业利润率

2.8 %


9.5 %

GAAP业绩



GAAP营业利润

$          5    


$          16

GAAP营业利润率

2.8 %


9.5 %

GAAP财务计量方法的使用

应用材料公司为投资者提供非GAAP财务报表,并根据部分成本、费用、收益和损失,包括与并购相关的某些项目的影响进行了调整;重组与离职补偿金费用和任何相关的调整;资产的减值调整;战略性投资所得收益或损失、股息和减值;特定所得税税目及其它调整项目。在非GAAP基础上,与股权激励相关的税费已在本财年按比例确认。这些非GAAP指标与根据GAAP计算和呈现的最直接可比较的财务指标调整信息包含在本新闻稿中的财务报表中。

公司的管理者出于业务规划目的,采用非GAAP财务报告来评估公司的运营与财务表现,并在其高管薪酬项目中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应用材料公司相信,通过剔除与当前运营无关的项目,这些计量方法有利于提高对公司整体业绩的理解,并有利于投资者站在与管理者相同的立场上来审视公司的运营能力,也便于投资者对前后两个季度财报数字进行比较。采用非GAAP财务报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其计量口径与普遍认可的GAAP会计准则不一致,也可能有别于其它公司的会计和报告中所使用的非GAAP方法,并可能剔除了部分对报告中财务数据具有显著影响的项目。这些增加的信息并不能取代根据GAAP准则制作的财报,亦不应作为其补充。



前瞻性陈述



本新闻稿包含某些前瞻性的陈述,包括应用材料公司对公司业务增长及市场趋势、行业发展前景和技术变革的预判、公司的业务和财务表现及市场份额情况、现金调配策略、投资与增长策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情况、对2024财年第三季度及长期的业务展望,以及其它不属于历史事实的陈述。这些前瞻性陈述及其相应假设可能受到风险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结果显著不同于陈述的内容所声明或暗示的情形,因此不对未来业绩做担保。而这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包含但不仅限于下列内容:对于应用材料公司产品需求的程度;全球经济、政治与产业环境,包括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涨;执行和解释出口法规及许可证要求,以及它们对我们向客户出口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及运营产生的影响;全球贸易问题和贸易与出口许可政策的变化;我们及时获得许可证或授权的能力(如果可能);地缘政治混乱或冲突的影响;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客户对技术与产能的要求;新推出的创新技术以及技术变革的时机;公司开发、交付并支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我们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供应商满足我们需求的能力;公司客户分布的集中性;应用材料公司拓展现有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应用材料公司获取及保护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完成运营计划设定的各项战略目标、根据业务环境调整资源和成本结构、以及关键员工的招募、留任与激励的能力;区域或全球性流行病的影响;收购、投资和剥离;所得税的变化;各事业部和产品线营运费用和业绩的多变性;应用材料公司准确预测未来的业绩、市场环境、客户及业务需求的能力;我们确保遵守适用法律、规则和法规的能力;以及其它应用材料公司在最近提交和定期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存案文件(包括最新季报)中述明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包括我们最新的10-Q8-K表格。所有前瞻性陈述均基于管理层目前的估计、预测和假设。应用材料公司没有任何义务更新任何前瞻性陈述。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是材料工程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全球几乎每一个新生产的芯片和先进显示器的背后都有应用材料公司的身影。凭借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在原子级层面改变材料的技术,我们助力客户实现可能。应用材料公司坚信,我们的创新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欲知详情,请访问www.appliedmaterials.com

# # #

本稿件为英文原文的节选,内容以原文为主,中文翻译仅供参考。原文网址如下:

https://ir.appliedmaterials.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applied-materials-announces-second-quarter-2024-results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OpenAMP一个提供用于处理非对称多处理(AMP)系统的软件组件,可以简化异构多核处理器系统间的高效通信,提供跨平台、可扩展且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OpenAMP,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在不同架构的处理器之间共享资源,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和实时数据交换,充分发挥异构多核平台的性能优势。

1.png

RZ/G2L微处理器配备双核Arm® Cortex®-A55 (1.2 GHz) CPU和单核Arm® Cortex®-M33 (200 MHz) CPU、16位 DDR3L/DDR4接口、带Arm Mali-G31的3D图形加速引擎以及视频编解码器(H.264)。此外,这款微处理器还配备有大量接口,如摄像头输入、显示输出、USB 2.0和千兆以太网,因此特别适用于入门级工业人机界面(HMI)和具有视频功能的嵌入式设备等应用。

2.jpg

米尔基于RZ/G2L核心板开发板

本次培训课程将基于RZ/G2L Remi Pi及Linux / FreeRTOS混合部署,讲解及实验如何使用OpenAMP框架实现多核处理器核间通信以及应用。

培训安排

理论部分

1.RZ/G MPU产品介绍

2.RZ/G2L Remi Pi开发平台及SDK介绍

3.OpenAMP介绍

实验部分

1.开发环境搭建及快速上手

2.Linux系统的编译与更新

3.制作SD卡烧录镜像

4.FreeRTOS在M33内核上的移植

5.OpenAMP通讯与SCIF(Uart)操作:Linux(A55核)与freertos(M33核)通信

6.OpenAMP矩阵运算:Linux+ freertos矩阵运算

请事先下载安装软件

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TgdEjObJuv8JHkea6mGwA

(提取码:myir)

·RZG_FSP_Packs_v2.0.0

·setup_e2_studio_2024-01_1

·解压:Win32DiskImage-1.0.0-binary

·Ubuntu22.04 64bit 桌面版系统(虚拟机)

o虚拟机下需解压如下软件

(1)04_Sources目录中的源码包

(2)RemiPi_SDUpadate.tar.bz2

(3)Sdk.tar.bz2

培训时间及地点

深圳5月22日(周三)9:30-17:30

深圳福田区深业上城T1 1703

深圳5月23日(周四)9:30-17:30

深圳福田区深业上城T1 1703

武汉6月13日(周四)9:30-17:3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南园一路20号当代科技园4楼1601号

上海6月18日(周二)9:30-17:30

上海普陀区岚皋路555号品尊国际中心A座5楼

北京6月20日(周四)9:30-17:30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8街7号院7号楼1层

更多内容请了解米尔公众号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RT14  2025 年底竣工后,园区容量将提高到104 兆瓦 以满足日本对下一代基础设施和无缝接入互联数据社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世界领先的云和运营商中立数据中心、主机托管和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里瑞通(Digital Realty)(NYSE:DLR,以下简称"Digital Realty")今日宣布,已开始在日本千叶县印西市的 NRT 园区建造其第三个数据中心。

1.jpg

位于 MC Digital Realty NRT 园区的最先进的 NRT14 数据中心效果图,计划于 2025 年 12 月完工

NRT14 是 Digital Realty 全球数据中心平台 PlatformDIGITAL® 的重要补充,预计将于 2025 年 12 月开放,并将显著提高日本最先进的人工智能 (AI) 就绪基础设施容量的可用性。该该园区不久前才刚刚推出 NRT12,本次公告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 Digital Realty 为客户提供日本一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承诺。

在数字化转型计划的推动下,日本采用 AI 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势头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快速且大规模地部署 AI,同时维护数据安全和隐私。这推动了东京都市区、商业区周围区域以及部署和使用 AI 服务的地区对 AI 就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需求。

NRT14 可配置为支持私有 AI 部署,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预计其IT总容量将高达 31 兆瓦(MW),园区总容量将达到 104 兆瓦。该设施由 Digital Realty 与三菱商事在日本成立的50/50合资企业 MC Digital Realty 开发,将提供标准化和定制的配置,以满足高密度功率需求(每个机架高达70千瓦)、冷却基础设施和复杂 AI 工作负载的互联需求。

考虑到 AI 应用的功率需求,NRT14 将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基于空气辅助液体冷却 (AALC) 原理的创新设计,以实现客户的 IT 基础设施脱碳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设施将成为 PlatformDIGITAL® 的一部分,为客户提供遍布六大洲超过 25 个国家/地区、50 多个城市和 300 多个数据中心位置的 1,100 多种云和IT服务,以及 1,200 多项网络服务,从而提供实时数据洞察,并推动业务创新和增长。NRT14 还将支持 Digital Realty 的编排和互联平台 ServiceFabric™,使客户能够集中管理复杂的工作流程,并从单一点协调其混合 IT 基础设施和AI 工作负载。

NRT14 将通过 Campus Connect 连接 NRT 园区内的其他数据中心,包括于 2024 年 3 月开放的新推出的 NRT12。Digital Realty 提供的这种高速园区互联服务有助于客户无缝访问园区内的所有设施,以扩大其足迹并访问其他工作负载。园区数据中心的模块化设计还将支持服务器环境的动态扩展,以满足复杂的 AI 部署需求。

"在 NRT 园区内新建 NRT14 将增强我们提供强大而灵活的 AI 就绪数据中心环境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支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目标。这表明了我们对持续发展 NRT 园区的承诺,以确保我们满足日本客户和整个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MC Digital Realty 代表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Kosei Hatakeyama 表示。

Digital Realty 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负责人 Serene Nah 指出:"日本对 AI 部署的需求迅速增长,促使东京都市区对可扩展、灵活和高度互联的 AI 就绪数据中心产生了需求。我们相信,NRT14 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 Digital Realty 的互联全球开放数据中心平台将在未来几年里为我们的客户推动创新提供所需的基础支柱。"

关于 Digital Realty

里瑞通(Digital Realty)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中心、主机托管和互连解决方案将公司和数据紧密结合。PlatformDIGITAL® 是该公司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数据汇聚场所和经过验证的普适数据中心架构 (PDx®) 解决方案,以推动创新并有效管理数据引力挑战。凭借其覆盖六大洲 28 个国家、50 多个城市、300多 个设施的全球数据中心,帮助其客户访问至关重要的互联社区。如欲了解更多有关 Digital Realty 的信息,请访问 digitalrealty.com 或在 微信公众号关注"里瑞通Digital Realty"。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2024年5月17日,第十四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松山湖再次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智慧机器人”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

在压轴的圆桌论坛上,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先生主持,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锋、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何云鹏、深圳市亿境虚拟现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庆、鹏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品市场副总裁王伟、乌镇智库理事长张晓东、小米生态链研发总监张秀云以及神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袁帝文等嘉宾参与,围绕智障”机器人还是“智慧”机器人,通过在线投票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就智慧机器人未来发展进行的辩论。

1.png

在讨论中,嘉宾们针对智慧机器人发展的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总结:

1、芯片和功耗问题:

功耗优化:机器人在所有时间里感知世界,但大多数时间并不进行动作。因此,降低感知过程中的功耗至关重要。前置感知计算(AISP)能显著减少功耗,只将环境变化或突发事件传输到大脑或小脑进行决策和控制。

2.png

多种类型芯片协同工作:机器人所需的芯片不仅仅是一款,而是多种类型的组合,用于不同的任务和计算类型。例如,大脑芯片负责长时间的思考和任务分解,小脑芯片负责快速的行为控制和姿态调整。

2、AI的不确定性和黑箱问题:

不确定性处理:AI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存在不确定性,属于黑箱性质。对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等实时任务,需要结合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和AI推送统计方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3、通信技术的创新:

3.png

光纤通信: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光纤通信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具有重量轻、免受电池干扰、带宽高等优势。将光纤应用于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和控制中心,可以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传感与集成问题:

分布式感知与集成:机器人需要分布式的感知系统,感知信息通过低功耗的传感器前置处理,再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进行综合判断和控制。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功耗,还提高了反应速度和系统的整体智能水平。

自然语言理解与交互: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以便与人类进行有效的交互。这包括从理解用户意图到行为规划的一整套计算和执行过程,这对于实现真正的智慧机器人至关重要。

在讨论中,大家尤其对人形机器人发展进行的深入探讨,嘉宾们对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以下是主要观点和总结:

4.png

人形机器人形态的必要性:

类人形与非人形的探讨:有嘉宾提出,人形机器人并非一定需要完全模仿人类的形态。例如,某些机器人虽然具有人类的部分特征,但其结构和功能并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人形设计。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人可以更加高效地执行特定任务。例如,波士顿的机器人能够进行360度关节旋转,从而提升运动的灵活性和效率。

有的嘉宾支持机器人需要人形,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家庭和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做饭、搬运重物、清扫等。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机器人需要从人的视角进行训练,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此外,人形机器人通过不断的数据采集和反馈,提升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表现。例如,类似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方式,机器人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收集数据,优化其行动策略和任务执行效率。

另外,在人形机器人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减少电池干扰,从而增强机器人的实时响应能力和整体性能。

还有,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越来越依赖于集成了通信、感知和控制功能的高性能芯片。这些芯片不仅能够支持复杂的计算任务,还能实现低功耗和高效能,为机器人的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仅需要突破技术瓶颈,还需在设计理念上保持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和用户期望。随着大模型和先进通信技术的不断融合,人形机器人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不断进步。

服务机器人形态的接受度:对于服务机器人而言,其形态是否为人形并不绝对,但类人形设计可能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并产生共情。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机器人在与人类的互动中显得更加亲切和自然。

关于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未来机器人需要跑大模型吗?

5.png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认为3年课内,大模型驱动的机器人就会上市,时间上,目前一些联网的机器人其实已经开始做大模型推理了。嘉宾们认为大模型(如ChatGPT等)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些模型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生成能力,可以支持机器人执行更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然而,当前的大模型在执行具体物理任务(如清洁、扶人等)方面仍存在挑战,需要与物理世界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和训练。

6.png

总之智慧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技术驱动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其快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21年至2025年国内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智慧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2011年7月首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而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过去的十四年间,也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

1.jpg

2024年5月17日,第十四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松山湖再次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智慧机器人”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本土IC最新技术成果与智慧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

2.png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IC 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致辞中回顾了2023年推介产品的精彩瞬间,并分享了近年来在IC设计与量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戴伟民提到,自2011年以来,松山湖论坛共推介109款新新品,其中103款量产,量产率高达94.5%。他特别强调了松山湖及其周边地区在促进IC设计和市场应用对接方面的重要作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副处长陈世胜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一直致力于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体系。陈世胜表示,松山湖论坛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的年度三大活动之一,已成为推广和发布创新IC产品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余成斌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松山湖论坛在IC设计行业中的影响力。他指出,智能机器人产业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口,并分享了广东省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还特别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集成电路发展中的协同创新模式及人才引进的重要性。

东莞市人民政府顾问、东莞松山湖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主任宋涛回顾了松山湖论坛设立的初衷,并分享了松山湖IC产业的发展成果。他指出,松山湖已成为国内IC设计公司与终端应用市场的桥梁,推动了本土IC产业的发展。宋涛强调,松山湖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创新生态体系,为IC设计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镜铨在致辞中表示,松山湖一直致力于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打造完整的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生态系统。黄镜铨指出,随着美国贸易战的加剧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为IC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表示,松山湖将继续优化创新环境,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本次论坛为行业内各方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通过一系列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深入探讨了智慧机器人领域的创新IC产品及其应用前景。松山湖论坛每年聚焦产业热点,紧扣市场需求,形成了“专精特新”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和企业,活跃了区域内的创新氛围,推动了本土IC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预计规模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将继续发挥其桥梁作用,推动更多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1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