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今天,第26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CICD)在广州黄埔区知识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助力产业路径创新 共建自主产业生态”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行业大咖等,通过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专题论坛、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搭建“产业发展动员会、行业信息发布会、企业合作交流会”。

1.png

在开幕式上,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理事长曹健林指出关于集成电路发展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就是请大家更加聚精会神聚焦于产品。其实现在大家分析一下,所有卡脖子、打压,受到的打压主要是来自于产品,来自于所谓高端产品,当然提起产品,人们会想到技术,技术当然很重要,但是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我的专业就是跟EUV相关,那大概在40年前,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开始做这些东西,但真正形成一个工具,形成一个当今代表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的典型产品,还是在2010年之后。

中国人有决心,我们也要在所有领域上高端技术上大步赶上来,但是最紧迫是那些产品,因此我也在这里呼吁,我们不仅仅是要发展技术,但是更重要的是解决当下燃眉之急的产品,不仅仅是要发展所谓先进制程需要的技术,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成熟制程,做出中国的高端产品来。

今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主题就是我们要路径创新,所谓成熟制程也好,先进制程也好,都是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有必要,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也参考他们的经验,一步步朝前走,更重要的是依赖中国的国情,我们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做出更好的路径创新,做出解决问题的产品来。当然,这期间包括我们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第二建议就是过去也提倡产学研结合,也提倡大家建设平台型的机构,大家能够在平台机构里面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但是事实上我们做得是不够的,我们要做出高端产品,有用装备做产品,我们也有造装备的,还有第三支队伍就是无论是用装备还是造装备,我们所依赖的那些基础技术,比如说基建、工程光学、控制、尖端材料等等。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合作得怎么样?当然手中掌握了一些东西,用好这些东西,做出高端产品,可能我们的第一支队伍、第二支队伍、第三支队伍要真正联合起来。在过去抓“02专项”以及在中科院包括在所里工作的时候,我都深感这方面做得不够,如果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那些办展的大公司们,事实上是这三支队伍结合得非常好。我希望中国利用好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在三支队伍的紧密结合、共同攻关中为世界做出榜样。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今天,第26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CICD)在广州黄埔区知识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助力产业路径创新 共建自主产业生态”为主题,来自产学研政的上千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1 (1).png

在开幕式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 发表了《路径创新、换道发展--走出中国特色集成电路创新之路》的主题演讲,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前瞻!

2.png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一直在快速增长,到2023年已经达到21万亿的规模,他特别指出这是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业制造,包括大家经常说的80%的笔记本电脑,80%的数字电视,80%以上的机顶盒在中国制造就是在这里。

3.jpg

不过他表示,从2021年开始虽然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增长,但芯片进口额下降趋势开始明显下降了,到2023年降到了2.4万人民币左右。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本土的产品开始快速增长,尤其是IC设计在市场份额增长。

4.jpg

上图显示近几年中国IC设计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即便去年全球是负增长,但中国IC设计业依然保持了8%的增长。

5.jpg

他指出去年IC制造业实现了非常微弱的增长,去年整个制造行业提升很难,在前几年爆发式产能爆紧张的情况下,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本来就是行业周期。"前几年又叠加了疫情,把一些景气拉长,拉长之后销库存,去年跌得有点狠,大家觉得很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仍然有0.5%的增长,不过我们还要注意,从2008年国家重大专项新一轮攻关开始,制造业增长了9.86倍!”

6.jpg

他指出现在全球的逻辑器件结构在从FinFET向GAA转向,背线技术、光电互联、光电融合等技术也在提,存储器DRAM开始要持续缩微,整个需求已经起来,现在新的方向是GAA、IGZO的技术等,300多层的NAND Flash已经开始有报道了,这里面存储器在新的创新路径上似乎有一个发展新的路径,而在逻辑技术上国目前仍然是在追赶的状态。

7.jpg

他表示从2014到2023年晶圆制造主要企业规模及占比来看,2019年之前内资企业的制造业占比一直在下降,但从2019年开始增长了,这得益于本土新厂不断投产,新的产能开始释放,市场份额也开始增加,但是我们要注意,大家都在说行业里面产能是不是过剩?多少条产业?在中国本土制造业统计里面,内资企业的占比现在只到去年基本增长起来了,只占到9.3%,剩下60%仍然是外资企业占到51%,也是1.6,台资企业9.1%,所以中国制造仍然是全球化的特征,本土企业、内资企业本身占比在提升,我们觉得仍然是不够的,大家要注意思考。

“这么多产能过几年还要释放出来,是不是要建更多的厂,我们思考不是厂增多了,而是产品结构有问题,如果大量的中低端做事情,而不是进入高端的话,未来发展整个前景会有问题。”他指出。

8.jpg

他表示去年封测业略有下降,但中国封装技术在往高端在持续创新,以目前热门的三D系统封装为例,尤其面向处理器算力芯片,中芯北方、武汉新芯、长鑫存储加入2.5D interposer以及混合键合领域。国产2.5D/3D装备持续突破,曝光、刻蚀、沉积、显影、去胶、电镀等多款装备进入国内量产线,另有多家发布混合键合类产品。

9.jpg

此外,盛合晶微实现2.5D CoWoS量产,华进半导体联合中科院微电子所和华大九天共同发布了针对2.5D转接板工艺的APDK,推动2.5D集成芯片-封装协同设计。

10.jpg

他表示从2008到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装备业增长喜人!从2008年17亿增长到2023年的707亿!过去15年增长了40倍!尤其是2018年以后实现跨越式增长,去年保持了将近35%的增长!“这个增长趋势还会走,还会继续下去,明年甚至还有可能比这个更高的增长速度。本土的制造供应链开始受限,进口受限的时候,本土厂商抓住了这个机遇,别人看来是设置了障碍,本土企业来看实现了市场真空,应该被装备企业点个赞,他们迅速抓住了市场,进入这个市场填补了真空,支撑了产业的发展。”他激动地表示。

11.jpg

12.jpg

不过他也指出:国内代表性的14家总体增速达到了35%,是M型的周期规律,我们虽然看到了快速增长,但仍然要注意,国内的装备企业仍然规模不大,国内14家企业的研发总额只有国际五家巨头的十分之一,下一阶段,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走向高端,做深做透,在技术创新要走,要做很多事情。慢慢实力提高,我们就越来越有信心说中国本土的供应链,我们的装备企业能够在一种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支撑住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是给我们的信心。

13.jpg

 他表示从2008年到2023年,中国的材料产业增长了9倍左右,但材料产业取得的进展还是很突出的。

14.jpg

例如:

◆12英寸45-28纳米工艺用材料品种覆盖率超过70%;先进存储工艺用材料品种覆盖率超过75%

◆大硅片产品取得全面突破,实现对国内FAB厂主要工艺的全覆盖

◆光刻胶取得突破性进展,|线胶市占率超过20%:KrF胶市占率达10%,ArF干式胶开始批量应用部分品种ArFi浸没式胶开始小批量应用;

溅射靶材实现对国内FAB厂的全面供应,部分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本土企业已成为CMP抛光材料、特种电子气体、工艺化学品的主力供应商

◆封装材料也取得长足进展

◆传统封装用主要材料实现自主供应

◆先进封装用DAF膜、粘结胶、解键合材料、减薄膜、CPU封装用TIM1等产品实现小批量供应◆封装用光刻胶、PSPI等正在验证迭代之中。

“33家上市公司,我们可以看成熟制程在做,覆盖硅片、光刻胶、抛光液、特种气体等等,现在本土企业已成为主力供应商。原来的竞争对手退出了这个市场我们本土的材料企业反而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给他们点个赞,我们看到本土制造业能够蓬勃发展,材料企业还要继续加油,把品种更多的做深做透,做到一个高端。”他表示。

15.jpg

集成电路零部件大家也开始关注了,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零部件市场规模约930亿元,近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26%;2023年本土零部件销售收入约245亿元,近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65%。

16.png

“我们零部件很多新企业涌进来,敢于进入这个领域,原来零部件很少很弱,怎么突然起来了?这是因为中国工业的底蕴,当我们工业的潜力被挖掘出来以后,你会发现我们零部件慢慢跟上了,装备跟上了,我们材料也跟上了,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中国集成电路整个产业制造业,在重重的重压之下挺住了,往前发展,最终依靠的是中国的工业底蕴,我们有全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他们支撑我们产业,当然我们这个产业在支撑中国整体的工业门类向高端迈进,这是非常好的良性循环。”他自豪地表示。

17.jpg

分析了总体形势后,叶甜春分享了自己的战略性思考,他表示从2018年开始,都在说我们被卡脖子,我们要自主可控,后来再说光自主可控不够,光国产化不够,我们要自立自强,我们要发展,我们补短板,装备缺多少种,我们的材料原来很多基础要补一些品种,零部件有一点弱,也要补一些品种,都是在想怎么补好短板,做好防守。

现在突然发现一路这么走过去,现在再来总结一下,突然看我们原来采取大量是战术措施、应急措施,没有错但是总体看,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因为我们在全球化体系里面发展起来的,跟随性发展,再一个已有的全球化体系里面建立自己的位置,我们从全产业链环节逐渐建立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产业没创起来。

18.jpg

再看我们跟随模式,后发优势是跑的快,少走弯路,但是带来的劣势就是路径依赖。无论技术路径,这是技术路径示意图,甚至被EUV挡在那里,产业模式路径依赖。“我们新的路径在哪儿?其实全球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设计、产品架构创新肯定要做的,将来2纳米、3纳米也要做创新,三D系统封装这几年为什么这么热?因为我们先进制程前道走下去很困难的时候,后道比全球其他地区的急迫性急得多,先进制程由于有别的特色要走,我们FinFET路径为什么不能往下走?这里面整体看,路径依赖才是目前制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向高端发展,因为我们现在可以说能够解决生存问题,我们向高端发展卡点是路径依赖,所以我们在提,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开展路径创新,要比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提前七八年开始寻找新的路径。”他分析说,“我相信七八年以后等芯片工艺发展到接近物理极限的时候一定要想新的路径,我们要找到新的赛道,我们提出“再全球化”。所以开辟新的赛道,打造新的生态,推进再全球化是中国集成电路全产业从产学研到骨干企业,未来要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重大任务和要走的路径!”

19.jpg

他表示开辟新赛道,打造新生态,推进“再全球化,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内循环,引导双循环,重塑国际集成电路循环体系。

战略任务是传统赛道:先进制程攻坚克难,成熟制程迈向高端,供应链要着力锻造长板,掌控供应链自主发展权。

路径创新变换赛道:摆脱技术和产业的路径依赖,新老赛道战略协同

形成特色发展的新的主赛道,建立非对称优势和战略制衡能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应用创新: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应用方案为牵引,开展应用创新。

他指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基于依托于中国市场,我们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的内循环,但是内循环一点要跟“双循环”结合在一起,这是国家倡导的政策,我们有“一带一路”,我们要开放合作对的,但是我们不是推翻全球化体系,要维持全球化体系,但是在逆全球化情况下,重塑循环体系,这是我们要提的。

另外,这样一来,传统赛道要不要干?肯定干的,不能说现在路不跑了,另外开一条路,传统赛道的攻坚克难仍然是主力军,主战场。我要特别跟大家强调,因为最近大家一提路径创新,就说你想拐弯了吗?我说不是拐弯,主战场要做,我们是战略协同的关系,要开辟新的战场,就是我们正面抗战和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战是一样的路径,是战略协同。

此外,他强调:“我要提醒大家一点,不能只是想先进制程就是高端的,成熟制程就是中低端的,行业里面讲集成电路任何一个工艺节点都有高中低端产品,成熟制程也有高端产品,如果我们的先进制程搞了14纳米、7纳米,产品性能不行仍然是低端品。”

20.jpg

他认为当前对“路径创新”的若干认识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路径创新是要替代传统赛道,另起炉灶,当前的主战场仍然是传统赛道攻坚克难,路径创新是战略协同,不是替代关系,最终目标是融合成新的主赛道。

误区二:“颠覆性创新”流于概念,缺乏产业视野,忽视工业体系

当前最需要的是找到以现有半导体工业体系为基础的“分岔式”路径创新,核心是“颠覆性效果,不是概念上的标新立异;

误区三:三维系统封装脱离产品设计架构创新,陷于闭门造车,“芯粒(Chiplet)”概念被滥用,重点不在工艺端,而在设计端,根据产品架构创新,形成解决方案,打造全新的生态。

Chiplet被庸俗化了,什么东西都是Chiplet,其实它的核心是未来的发展,系统级的集成,不光包括了数字逻辑,还有数字模拟、光机电、感知、存储计算这些东西,光电融合,这是大的三维异构集成,当然你发现还没有产品,产品应用在哪儿?产品架构创新有没有?”他强调,“所以现在如果3D集成都是封测企业在那忽悠,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大量设计公司、应用系统厂商开始天天讲三维集成,那这个行业就走出来了,这一点制造业、制造业,心里一定要有数,要拉着设计和应用进来,要不然会做很多无用功。”

误区四:眼光不能只盯着所谓“先进制程”,忽视成熟制程的特色创新,成熟制程开发特色工艺,从中低端迈向高端,是路径创新的重要任务。

误区五:全产业链仍未摆脱“单纯替代”的思维

用户需要下决心重构系统,梳理产品体系,立足国内集成电路能力建立供应链。集成电路行业还要基于创新路径,重建产业生态,有力支撑行业用户的新需求。

21.png

他最后总结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了两年的慌乱,2018年、2019年我们的行业教授说不要慌,要顶得住,现在看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要考虑要如何发展,如果向高端发展,战略上说基本信心已经有了,在稳住基本盘以后往前走,新的创新路径在哪儿,需要全行业从自身的角度看,从小的产品创新到大的体系创新、生态创新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需要我们行业的努力。

围观 30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据华大九天2023年年报披露,其原理图/版图编辑工具Empyrean Aether®、电路仿真工具Empyrean ALPS®、物理验证工具Empyrean Argus® (DRC/LVS) 、功率器件可靠性分析工具Empyrean Polas®、晶体管级电源完整性分析工具Empyrean Patron®及单元库/IP质量验证工具Empyrean Qualib®共六大产品均已获得ISO 26262 TCL3和IEC 61508 T2国际标准认证证书。这代表华大九天以上产品具备对汽车安全完整性标准最高ASIL D级别芯片设计的支撑能力,并已形成包含车规模拟EDA工具、车规数字EDA工具和车规平板显示EDA工具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国产EDA解决方案。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SO26262于2011年11月正式颁布,该标准对车辆和系统作出了功能性的安全要求,针对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的可靠性,确保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避免过当设计而增加成本,使安全系统及产品符合所需安全完整性等级。汽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汽车一旦在安全设计上存在隐患和缺陷,会给生命安全带来隐患,也会给企业给社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目前,汽车电子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都需要车规级芯片和EDA工具的强力支撑,大部分整车厂都开始要求新设计的车型采用ISO26262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更上游的EDA工具软件提供商为了满足整车厂提出的对 ISO26262 的相关要求,均持续在开发流程和技术设计上不懈努力。

1.jpg

来源:华大九天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威联通®科技 (QNAP® Systems, Inc.) 今日宣布其 S3 物件存储方案 QuObjects 以 QTS 和 QuTS hero 两项 NAS 作业系统上通过 Veeam® Ready - Object 计划的 Backup Target - Object with Immutability 认证。该认证肯定了 QNAP QuObjects 作为物件备份方案的可靠性,为企业用户提供更为效率的物件存储,提升数据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1.jpg

QNAP NAS 是 Veeam 物件备份的理想存储方案

QuObjects 是 QNAP NAS 的 S3 物件存储解决方案,可运行高于一般云端服务 20 倍的读写速度,且具备高弹性可扩展的架构,确保物件存储的高传输效率和灵活度。从物件服务开发乃至机器学习、资料湖等对数据存储有高要求的工作负载,QuObjects 协助企业在更高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QuObjects 物件锁定 (Object Lock) 功能更好地实现了资料不变性 (Immutability),在进一步保护资料免受勒索软件、网络攻击的威胁同时,更能大大降低意外删除所带来的风险;再加上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功能,为物件资料的安全提供多重保障。

威联通产品经理谭承恩表示:"资料安全对于任何企业组织都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 QuObjects 通过 Veeam Ready - Object with Immutability 认证,并深信让使用 Veeam 方案的企业组织可放心选择 QuObjects QNAP NAS 作为地端 S3 物件存储与备份方案,享受快速传输、高度扩充与稳定安全。"

QNAP 是 Veeam 物件备份方案的最佳伙伴,欲了解更多请访问 Veeam 技术伙伴列表,以及 QuObjects - S3 物件存储方案

了解更多威联通科技产品,请访问 www.qnap.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助力企业利用生成式 AI 洞察来掌控运营

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IBM年度旗舰活动THINK大会上,作为继续推进其业界领先的自动化产品组合的最新举措,IBM预告了一款名为IBM Concert的生成式AI工具。这款工具将于2024年6月全面上市,有望成为成为企业技术和运营的 "神经中枢"。

1.jpg

IBM预告了一款名为IBM Concert的生成式AI工具。这款工具将于2024年6月全面上市,有望成为成为企业技术和运营的 “神经中枢”。

在watsonx的AI能力支持下,IBM Concert可以在客户多个应用程序产品中提供生成式AI驱动的洞察力,以识别、预测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款新工具可以集成到客户的现有系统中,利用生成式AI连接来自云基础设施、源代码库、CI/CD 管道和其他现有应用管理解决方案的数据,以构建其相互连接的应用程序的详细视图。

Concert 允许客户消除不必要的任务并加快其他任务的执行,使团队更加了解情况,从而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能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和解决。Concert最初将着重于帮助应用程序所有者、SREs(站点可靠性工程师) 和 IT 领导者深入了解、预先防范并更快速地解决与应用程序风险和合规性管理有关的问题。阅读以下博客文章,了解更多详情。

IBM Concert:帮助企业利用生成式 AI 洞察来掌控运营

作者:IBM 自动化产品管理副总裁 Bill Lobig

技术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但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复杂性。

2024年全球软件IT支出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加之以AI和现代开发实践,原生应用的数量可能会从2024年的5.313亿增长到2028年的10亿以上**。

每个新的应用程序都会带来大量数据、数百个依赖关系、复杂的互连性、对外部服务的依赖以及不同的管理工具。

易于跟踪的简单、单一的应用程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业务应用程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使用不断扩展的工具和服务在混合云环境当中构建、部署和管理。

从大量数据中解读、分析和做出明智的决策可能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应用程序所有者和SREs(站点可靠性工程师)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管理而不是在增强这些应用程序,从而错失推动创新和为业务带来价值的机会。

问题是,如何驾驭这种复杂性同时加速团队对新技术的采用?答案是:AI驱动的自动化。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即将推出的由watsonx AI提供支持的IBM Concert

IBM Concert 可让用户处于主导地位,深入了解应用程序的实际运行情况。它可以让应用程序所有者详细了解其连接的应用程序和工具集,从而找到简化合规流程的机会。

watsonx AI提供支持,Concert可以生成分析、可视化和建议,帮助您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帮助您发现差距、确定洞察的优先级并实施变更,Concert有助于减少复杂性并简化运营,使您的业务更加具有弹性、创新性和成本效益。

IBM Concert具体做些什么?

由watsonx AI提供支持,IBM Concert将为您提供各种工具,帮助您简化应用程序操作,并创建连接应用程序的整体、详细视图,提供行动建议。还可以根据提供的建议对 Concert 进行配置以触发自动化。

配置步骤简单:

第1步: 连接到您现有的受支持应用程序和工具集。IBM Concert 会使用这些应用程序和工具集自动发现与应用程序操作相关的数据,让您从一开始就能全面了解应用程序生态系统。

第 2 步:然后,IBM Concert 使用其AI引擎深入分析您的应用程序架构,揭示错综复杂的连接、依赖关系和机会。

第 3 步。IBM Concert 可以提供从应用程序部署位置到如何确保应用程序安全的各种建议,并触发自动化操作。

什么是IBM Concert 360视图?

收集所有数据后,Concert会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的单一视图,提供对预定义应用程序拓扑的可见性。这样就无需再筛选多个孤立的仪表板。

然后,当您登录时,您将在动态界面中看到应用程序的摘要概览。它提供:

  • 您的应用程序环境及其依赖关系的中央视图

  • 集中显示的风险信息

  • 综合从多个应用程序(无论其语言和输出如何)收集的数据,以揭示之前无法看到的共同流程

Concert还可以生成运营和战略建议,以增强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弹性。这些建议是根据您的特定应用程序架构量身定制的,使您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帮助推动真正的成果。SRE 可以利用 Terraform、Ansible 和 Turbonomic 等自动化工具,直接与优先级建议对接。

使用Concert,您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提问,以加深对应用程序的理解并探索其潜在影响。例如,您可以问"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或"这里最大的风险是什么?"Concert可以为您生成洞察以采取行动。IBM Concert. 提供的建议以行动变更可能产生的潜在业务影响为指导,帮助您为员工和业务领导者提供信息访问途径。

风险、合规和证书管理:IBM Concert用例

初期,我们将聚焦三个用例来引入IBM Concert:

  • 应用程序安全风险管理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员工每年花费在风险缓解上的数千小时来看,风险缓解都是企业组织面临的重大挑战。 Concert 可主动对应用程序漏洞进行优先排序、缓解和跟踪,从而帮助您应对这些挑战。IBM Concert 为您提供具体的缓解建议,并帮助您在将漏洞整合到代码库之前主动发现漏洞。借助这些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洞察力,IBM Concert 可帮助企业根据应用程序的影响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提供具有上下文的近乎实时的洞察,以提高运营效率。

  • 应用程序合规性管理IBM Concert 可帮助您随着应用程序的增长管理安全标准,从而简化合规性管理,帮助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使用并提高安全性。其统一的合规性影响视图有助于实现应用程序、安全和合规性团队之间的无缝协作。通过跟踪与所选标准的偏差并帮助确定行动的优先级,Concert 可帮助促进积极主动的合规性实践。这样,无论是在开发过程中还是在应用程序演进过程中,都可以将合规性监控集成到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通过帮助您监控、分析和评估整个 IT 产业的风险和合规性,Concert 使您能够近乎实时地适应变化和发展。

  • 应用程序证书管理满足合规性要求还意味着有效管理安全证书和应用程序性能。借助Concert的自动化可见性,您可以识别和跟踪证书的生命周期,获取到期日期和潜在风险的洞察。IBM Concert还根据证书的潜在影响严重性进行排序,使组织能够优先考虑续订工作并有效缓解潜在的中断。通过自动化工作流程和上下文化的洞察,IBM Concert帮助您做出明智决策,优化证书管理并及时管理续订,以防止运营中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计划引入更多风险用例以及其他重点领域的用例,如成本、可观测性、安全性、网络等。

有关IBM未来方向和意图的声明可能会发生变化或撤回,且仅代表目标和目的。

开始使用Concert

技术可能正在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复杂性,但答案是存在的。

IBM Concert利用生成式 AI来帮助提供应用环境的详细视图,可以帮助释放优化和创新的新机遇,帮助您的应用程序以最佳性能运行。 IBM 顾问可以帮助客户制定 AIOps 战略,重点关注风险、合规性和证书管理,并应用 IBM Concert和其他技术来应对混合云环境中的 IT 复杂性。IBM Concert计划于6月18日正式发布,初期重点关注应用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证书管理用例。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products/concert

注册加入试用等候名单:https://www.ibm.com/account/reg/us-en/signup?formid=urx-52794

信息来源:Gartner新闻稿:Gartner预测2024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8%20231018日。GARTNERGartner, Inc.及其在美国和国际上的附属公司的注册商标和服务标志,本文中经许可使用。保留所有权利。

** 信息来源:IDC市场笔记:10亿个新逻辑应用程序。20244月,IDC #US51953724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2.jpg

IBM Concert:帮助企业利用生成式 AI 洞察来掌控运营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VNG Digital Business旗下GreenNode已成为AI Cloud的关键参与者,推动了整个亚太地区的生成式AI发展。利用英伟达(Nvidia)的先进技术,GreenNode在AI Cloud、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和Stable Diffusion应用方面推出了重大创新,实现了该地区AI发展的关键时刻。

1.jpg

GreenNode is the official Nvidia Cloud Partner, leading AI Cloud services in the APAC region.

通过与英伟达、ST Telemedia全球数据中心和VAST Data等行业领导者的战略合作,GreenNode提供了强大的GPU云基础设施,使全球客户能够无缝访问和利用强大的AI功能。作为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的云服务合作伙伴(CSP),GreenNode享有英伟达首屈一指的芯片和AI Factory解决方案的优先使用权,从而强化了其服务。

自2024年4月以来,GreenNode在泰国和越南的数据中心已配备数千个高性能英伟达H100 GPU。这些设施提供高效、快速的大语言模型(LLM)训练,显著加快了向企业交付生成式AI解决方案的速度。

VAST Data亚太及日本区副总裁Sunil Chavan表示:"我们很高兴与GreenNode合作,推动亚太及其他地区的AI发展。访问英伟达H100 GPU等高需求资源一直是AI初创公司面临的挑战。通过将GreenNode对H100 GPU的即时访问与VAST 为AI工作负载从头开始构建的独特数据平台相结合,我们可以提供无缝且有弹性的AI即服务,赋能组织更快地将其创新的AI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除了云服务外,GreenNode还处于开发生成式AI技术和应用的最前沿。取得的显著发展包括340亿参数的越南大语言模型(LLM)和无代码聊天机器人平台,该平台通过能够处理复杂的越南互动和精确问答环节的AI聊天机器人促进高性能、全天候客户服务。

此外,GreenNode还与VNGGames合作,成功推出了"Artian",这是一款由 Stable Diffusion支持的应用,显著改进了游戏角色和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所有这些都由GreenNode先进的GPU云基础设施提供支持。

GreenNode和VNG Digital Business产品主管Tung Vu补充道:"GreenNode很高兴能推动亚洲蓬勃发展的AI创新。我们的GPU Cloud产品将促进区域AI开拓者更高效地提供卓越的AI项目。"

有关GreenNode及其变革性AI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此处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神州泰岳宣布成为中国首批获得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能力认证的合作伙伴。作为业界领先的系统集成商和亚马逊云科技高级合作伙伴,神州泰岳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全托管的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全托管的生成式AI服务Amazon Bedrock等,从应用范围、模型选择、模型调优到应用集成,帮助企业打通生成式AI落地的最后三公里。此外,为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神州泰岳开发了一系列生成式AI定制化解决方案,有力推动生成式AI在制造、互联网、游戏等行业的应用,助力企业释放生成式AI的商业价值。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推出业内首个生成式AI能力认证,旨在验证、认可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合作伙伴。获得该能力认证的合作伙伴将是企业采用生成式AI技术的首选专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工具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快地应用生成式AI技术,实现创新。

依托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赋能,神州泰岳结合自身在行业领域的经验积累,打造了专业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实施等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打通应用生成式AI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战。首先,在选型规划方面,神州泰岳为企业提供基础模型选择、性能评估以及应用迁移的专业咨询服务;同时,针对基础模型,神州泰岳结合特定的行业经验和客户的需求进行模型微调和优化;此外,神州泰岳还可基于Amazon SageMaker训练并快速迭代模型,提升模型性能;最后,神州泰岳还引入亚马逊云科技的优良架构,利用其丰富的托管服务加速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并提供运维支持。

神州泰岳还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开发了适用于不同行业和场景的解决方案,包括文生图、图文搜索和智能知识库等。以其自研的企业级AI文生图平台Stable Diffusion on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为例,该平台支持多用户资源隔离,管理员可进行多模型管理、模型授权和集中式管理,用户仅可使用被授权的模型和生图资源目录。平台组件均部署在Amazon EKS中,自动根据绘图需求伸缩GPU节点队列,助力客户轻松实现部署和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基于提示词生成具体所需场景背景图,图片风格转换和细化草稿功能,在保障出图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了公司原画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设计师效率提升超过 30%。

神州泰岳已成功帮助制造、互联网、游戏等行业客户利用生成式AI技术提高生产力和创新速度。神州泰岳帮助海尔设计中心利用Amazon SageMaker打造了AIGC工业设计方案,将历史积累的海量设计方案数据沉淀到AI模型中,结合长期积累的内部知识图谱,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新品设计、改款升级、渠道定制化等工业设计业务场景提供支持。

全球知名的输入法公司Kika Tech为超过8亿用户提供输入法及相关产品,目前自研引擎支持语言超过180种,覆盖国家超过160个。神州泰岳帮助Kika部署Amazon SageMaker服务,其中的生成式AI模型能根据用户的文字提示与语言理解,快速生成表情、贴图和动图等多元素输入内容,创造更丰富有趣的输入体验。

全球某知名家电制造商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设计平台,生成产品设计图和营销图片,以提升工作效率。神州泰岳帮助该客户利用Amazon SageMaker训练Stable Diffusion文生图模型,结合亚马逊云科技SOCA横向扩展计算解决方案,打造了安全且高效的文生图工业设计平台。该平台将设计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至50%,推动产品加速上市,服务终端消费者。

神州泰岳副总裁兼云事业部总经理刘家歆表示:"非常荣幸获得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能力认证,这是对神州泰岳在生成式AI领域专业实力的充分肯定。作为中国首批获得该认证的企业,我们期待与亚马逊云科技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共同开发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生成式AI创新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充分释放生成式AI的业务价值。"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全球伙伴及业务赋能总经理李晓芒表示:"在帮助企业打通生成式AI应用落地的最后三公里,合作伙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未来,双方将在项目实施和解决方案开发等多个层面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打通业务应用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能力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应用生成式AI技术。"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3个地理区域的105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全球领先服务机器人公司,擎朗智能携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亮相全球食品服务业的顶级盛会——美国NRA 2024展会,受到全球瞩目。

1.jpg

此次现场,除了有擎朗送餐机器人T10、擎朗清洁机器人C30作为旗舰新款展出,还展示了荣获2023年芝加哥雅典娜神庙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GOOD DESIGN奖的擎朗机器人T9 Pro,以及其他热门产品,如送餐机器人T9、T8、T3和酒店机器人W3。

展会现场,擎朗智能向参展观众展示了多款智能服务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协同作业,为餐饮、酒店、养老、娱乐场所等领域的顾客提供卓越服务体验。

2.jpg

擎朗机器人T10以其仅需59厘米的最小通行宽度和重达40公斤的承载能力,拥有灵活穿行兼大载重的独特优势,可适用于多种场景,如餐厅、超市、高尔夫球馆、养老院等。选用业内领先的360°全景感知系统,搭载5个立体视觉传感器,叠加智慧取餐、300°开放式托盘设计、全新减震设计,不仅提升了配送安全与效率,更保障了餐品的快、准、稳送达,全面升级用户服务体验。

T10还是业界首款采用专利级动作反馈交互技术的机器人,头部可定制可摆动,结合语音、触摸等功能,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体验升级。机器人还自带23.8英寸高清大屏,适合广告播放和多媒体展示,让营销推广更具温度与亲和力,可谓"行走的吸睛广告牌"!

3.jpg

C30则是一款设计精美且功能强大的多功能清洁机器人,集尘推,清扫等功能于一体,清洁范围可达1500平方米,适用多种场景,如酒店、商场、餐厅等。支持自动充电、自动清洁模式,还可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机器人,可谓24H随时待命。

成立至今,擎朗智能牢牢瞄准具有广阔前景的服务机器人赛道,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室内自动驾驶机器人,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基于此成功,公司研发团队持续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并从环境感知、预测决策到运动控制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4.jpg

在擎朗智能全球化业务征程中,美国市场毫无疑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强大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实力,擎朗机器人已成为美国餐饮、酒店、养老、影院、超市等领域的信赖伙伴,帮助客户实现效能与服务质量双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服务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变革。

如今擎朗智能业务已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阿联酋、德国、韩国、荷兰、加拿大和美国等。未来,擎朗智能将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与深度洞察市场需求,开发更前沿、更智能、更好用的机器人产品,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卓越体验,助力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捷且人性化的智慧未来

关于擎朗智能

成立于2010年,作为全球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机器人产品和完整解决方案。自开创全球首个配送机器人品类后,业务快速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机场等场景,覆盖全球600多个城市及地区。

未来,擎朗智能将不断拓展机器人技术的多元化规模应用场景,致力于创造价值,推动创新,助力各行业智能升级,让世界因智能而精彩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5月22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1236.SZ)举行2023年度及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天文,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成,独立董事简建辉,董事会秘书王悦,保荐代表人张宗源出席会议。

会上,软通动力就2023年经营情况、四大业务增长战略、投资者关系等热点问题与投资者进行深入沟通。

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增长动力和预期尚未完全恢复等因素影响,软通动力以稳健的姿态,展现了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领先地位。2023年,软通动力总体经营保持韧性,实现营业收入175.81亿元,归母净利润5.3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2亿元。数字化创新业务作为公司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2023年数字化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48亿元,营收占比为47.48%。软通动力积极回报股东,2023年每10股拟派发现金红利1.8元(含税),2023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32.1%,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占年均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59.9%。同时,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65%,整体稳中向好。

刘天文表示:"2023年业绩表现充分彰显了公司的卓越实力,展现了公司基于‘能力驱动、创新驱动'打造的长期稳健发展源动力。公司基于‘智能化、自主化、绿色化、国际化'推出四大业务增长战略,积极完善多层次的业务组合,在夯实软件和数字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依托鲲鹏/昇腾发展计算和终端等基础硬件产品,并深化布局数字能源和智能算力服务,打造‘服务+软硬产品+运营'的全栈数字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抢抓市场先机,迎接新一轮的科技浪潮。"

此外,软通动力还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战略合作与并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2024年一季度,随着软通计算(同方计算机)、智通国际(同方国际)的加入,公司将发挥协同效应,面向企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在国际化方面,公司加速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布局,强化海外交付能力。2023年,软通动力参与了多场东南亚和中东的重点行业峰会,进一步拉通和海外相关机构及客户的关系,推动相关区域公司海外品牌的建设。

在投资者关系方面,软通动力将继续保持透明度和及时性,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确保股东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规划;制定合理而稳定的分红政策,积极通过高质量发展为股东创造价值。

此次业绩说明会不仅全面总结了软通动力过去一年的成果和成就,更向外界传递出公司面向未来的坚定信心和不懈追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软通动力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能力驱动和创新驱动,用数字技术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在新的征程上,软通动力将携手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开启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5月23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荣登由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4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大联大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影响力,成功跻身第247位,相较于2023年,名次提升38位。大联大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公司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业务运营策略的持续优化。

瞄准汽车供应链,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分销商扮演着衔接上、下游需求的重要角色。作为国际领先的元器件分销商之一,大联大秉持着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密切关注行业热点并深入垂直市场,聚焦汽车、物联网、消费电子等关键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

尤其在汽车领域,中国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2023年中国汽车年产量与销售量均突破3,000万辆大关,产销总量稳居全球第一,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气化及共享化的转型升级,市场规模维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大联大积极布局汽车行业,与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致力于汽车技术的创新。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分销能力和深厚的技术沉淀,大联大旗下世平、品佳、诠鼎和友尚四大集团可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在车用供应链领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地位。

践行ESG理念,彰显企业责任

如今,在“双碳”战略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与目标。作为享誉全球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始终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核心要务。在确保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自下而上地践行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从本业出发,结合自身优势,为解决永续议题提供长期支持。

今年2月,大联大在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MSCI)公布的ESG报告中,连续第二年荣获A级评价,并且在4月公布的第十届公司治理评鉴排名中,大联大更是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荣列前5%行列。这一系列的荣誉不仅是对大联大综合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品牌价值的最佳诠释。

半导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态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近年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半导体产业格局竞争持续升级。对此,大联大将全力发挥国际分销商的核心优势与品牌影响力,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并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大联大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承诺于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并争取在2030年率先实现全集团营运据点净零排放,通过提升绿能使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产业伙伴一同共创永续供应链,构建一个和谐共融、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北,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应商超过250家,全球75个分销据点,2023年营业额达美金215.5亿元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2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