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储系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光储系统,又称太阳能光伏储能发电系统,由光伏设备和储能设备组成,用于发电和能量存储。在这些系统中,模拟芯片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对于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光储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以及光储系统在高压化发展趋势下,模拟芯片的机会及纳芯微解决方案。

光储系统概述

光储系统概述.png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光储系统框图。系统功能的实现从左到右分别是:光伏发电板的直流输出,经过AFCI电弧故障保护后,进入到MPPT(最大功率点追踪)DC-DC电路实现前级电压抬升;经过逆变电路转化为交流电,以单相或者三相电输出并网。最上方电路为电池储能系统,通过一个双向DC-DC模块,完成电池的储电和放电。下方为MCU 和基于ARM的控制电路,在低压侧实现系统通信与控制。

为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系统中需要很多隔离器件,如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隔离采样与隔离接口等,来实现低压侧控制电路和高压侧电源电路之间的强弱电隔离与信号传输。纳芯微可提供基于电容隔离技术的丰富隔离产品组合,以及SiC二极管和SiC MOSFET、传感器、非隔离驱动、接口、通用电源、通用运放等诸多产品,覆盖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光伏阵列/优化器和储能电池/BMS等多个领域,为光储应用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光储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模拟芯片机会

1)高能效和高功率密度

随着光储系统功率密度和能源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电源系统开关频率、开关损耗和散热性能都需要满足更高的指标要求。纳芯微可以提供支持1200V电压的SiC二极管、SiC MOSFET产品;以及带米勒钳位功能的隔离栅极驱动芯片NSI6801M(避免功率器件误导通)和带DESAT保护功能(过流时保护功率器件不被损坏)的NSI68515,以更好地适配第三代半导体和高开关频率系统,为大功率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2)高压化

系统功率密度的提升带来的母线电压高压化趋势,使系统内关键部件面临更为严苛的性能挑战,尤其是实现强弱电隔离的隔离芯片。传统隔离方案通常采用光耦隔离技术,虽然其市场成熟度高,但存在抗共模干扰能力差、传输速度慢、光衰等问题,越来越无法满足光储系统的要求。相对于传统光耦隔离方案,纳芯微的产品采用双边增强隔离电容技术,并采用自有专利Adaptive OOK®信号编码技术,在隔离耐压能力、传输速度、抗干扰能力、工作温度和寿命等方面优势明显,可满足光储高压系统对芯片性能的严格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纳芯微推出超宽体封装的数字隔离器和单管隔离驱动,单颗芯片提供15mm爬电距离,完全符合客户1500V高压母线需求。纳芯微隔离产品已在行业头部客户的光储系统中广泛、稳定应用,累计发货量过亿颗,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及客户认可。

3)降本

为更好支持光储系统持续降本的要求,纳芯微在提升产品集成度和性价比上也在持续投入。以霍尔电流传感器为例,纳芯微能够提供芯片级的霍尔电流检测方案,基于霍尔效应产生霍尔电压进行输入和输出侧的电流检测。在系统的PV 侧、 MPPT 侧和 AC 侧的多个电流采样点,传统的霍尔电流传感器模组方案不仅占板面积大,成本也高。纳芯微推出贴片式的霍尔电流方案,单芯片集成方案实现了更优的成本效益,且减少了约50%的占板面积,最高通流能力可达200A。该系列产品支持不同的封装耐压、通流能力和响应速度,可覆盖光储系统各个位置的电流检测需求。

降本还意味着芯片需要有更多的功能组合,纳芯微隔离产品系列基于领先的电容隔离技术,可进一步集成驱动、采样、接口、电源等多种组合,且通过设计迭代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持续提供高竞争力的整体芯片解决方案。

总结

面对光储系统高集成度、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趋势和要求,对于纳芯微等芯片厂商而言,核心任务是适配应用的需求,提供功率密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且能兼顾降本的产品方案。纳芯微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产品组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助力客户提升系统竞争力。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 2013 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judy的头像
judy

近期,炬芯科技ATB1113系列低功耗蓝牙SoC成功通过Apple授权第三方测试机构的各项合规性验证,已全面兼容Find My network accessory的最新规格和功能要求,可为第三方硬件产品提供高效快速寻找丢失物品的低功耗蓝牙应用方案。品牌厂商可以通过采用该系列芯片,在终端设备上轻松集成「Find My」网络查找功能。

ATB1113.png


Apple Find My网络由数以亿计的Apple设备组成,通过iPhone、iPad、Mac上的Find My应用或Apple Watch上的Find Items应用,用户可以轻松、安全地查找兼容的个人物品。支持Apple Find My Network的产品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功能集成到电子设备、医疗设备、运动器材等终端产品内部;另外一种则是如AirTag一样的独立追踪器,通过放置到如个人物品、服装、背包、旅行装备等物品内,进行定位和追踪。

炬芯科技ATB1113 支持Apple Find My功能,既可以应用于独立的防丢标签,也可以作为与系统应用融合的Built-in集成方案,为第三方配件产品快速实现寻物功能。炬芯科技ATB1113 Find My network 解决方案将首先应用于防丢器方向,通过一整套高集成度、高效易用的SDK,可提供苹果MFi账户申请到功能开发的详细指引,助力客户加速产品研发和上市。

  • 卓越的低功耗性能赋能终端更长的待机和续航时间:在典型防丢标签应用场景下,ATB1113功耗低至3.x mA,分离状态广播功耗7.3 μA,续航长达2年。

  •  可同时支持Apple Find My服务以及第三方APP,蓝牙米级定位,UWB精准定位,NFC、太阳能供电等差异化方案。

  • 优秀的射频性能:ATB1113提供最大-103 dBm接收(RX)灵敏度,最大发射功率10dbm,支持2M码率,支持Long Range,使终端设备拥有更稳定的连接信号并实现更远距离的查找。

ATB1113还拥有较为丰富的片上软硬件资源,可满足客户更多的开发需求,支持秘钥数据硬件直接加密,保障私密信息安全;同时提供完善的安全计算引擎,支持多种外设,可以拓展防丢器多种使用场景。

炬芯科技ATB1113是一款单模低功耗蓝牙5.3系统级芯片,可以配置为广播者(Broadcaster)、观察者(Observer)、中央设备(Central)或外围设备(Peripheral),并支持上述各种角色的组合应用,支持1主多从,多发多收,可广泛应用于蓝牙语音遥控器、语音鼠标、语音键盘、翻译棒、留声玩具、蓝牙数传类产品(如指纹锁、智能药盒、冷链物流、车载雾化消毒、泡沫洗手机、电动工具)等物联网(IoT)领域。

Google谷歌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适用于安卓设备的“Find My Device”(查找我的设备),借助一个全新的、拥有超过十亿台 Android 设备的众包网络,Find My Device可以帮助快速、安全地找回丢失的 Android 设备和日常物品。炬芯科技已经进行了提前部署,目前,正在联合国际品牌客户共同开发基于安卓系统的寻物防丢解决方案,炬芯将成为同时支持iOS 和 Android两大主流手机操作系统的tag 方案供应商。

作为业内领先的低功耗 AIoT 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专注于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未来,炬芯科技将持续打磨低功耗蓝牙无线物联网产品系列,构建更便捷高效的产品开发平台,赋能更多IoT物联创新应用。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XP Power推出PCB安装型AC-DC电源EHL系列,可提供3.3VDC至48VDC的单输出电压。这款EHL05(5W和EHL20(20W)高功率密度电源有裸板型和封装型可选,具有85VAC至528VAC的超宽输入范围,可在电源波动条件下实现全局兼容性和高稳定性。

EHL05-20_PR.jpg

EHL系列具有IEC II级结构,符合全球工业和家庭安全认证,专为480VAC系统中的相间操作而设计。OVC III(过电压III类)认证可直接连接到工业布线装置,提高电气安全性,并降低敏感电子设备损坏的风险。

EHL系列符合多种认证,包括EMC抗扰度的EN61000-4,以及EMC辐射的EN55032和EN61000-3。安规认证包括IEC62368-1和EN60335-1。这些认证确保该产品在各类工业电子、机器人、可再生能源、自动化和家庭应用中的安全运行,同时无需外部过滤即可满足A级噪声要求。

根据不同型号,EHL系列可在-40°C至+80°C的超宽温度范围内运行,满载输出可达+60°C。

EHL系列有现货供应,产品保质期为3年。

关于XP Power:

XP Power致力于成为电源解决方案领先的供应商,产品包括AC-DC电源、DC-DC转换器、高压电源和RF电源。拥有ISO9001:2008,XP Power在全球范围内可提供从研发到制造生产的全方位服务。专业的技术和客户支持提供了最丰富的产品线以满足低成本的项目需求。XP Power在欧洲、北美和亚洲设有24个销售办事处。

XP Power Ltd(LSE:XPP)是伦敦证券交易所FTSE 250上市的上市公司,在北美(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加坡设有研发中心,新加坡也是公司的总部。制造工厂位于北美、越南和中国。设计团队突破了成本和技术的界限,提供了市场领先的电源解决方案产品。本地应用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全球客户集成和使用XP Power产品。有关XP Power如何推动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xppower.com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lexandr Ikriannikov,研究员;Laszlo Lipcsei,产品应用总监

摘要

48 V配电在数据中心和通信应用中很常见,有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可将48 V降压至中间电压轨。最简单的方法可能是降压拓扑,它可以提供高性能,但功率密度往往不足。使用耦合电感升级多相降压转换器可以大幅提高功率密度,这种方案与先进的替代方案不相上下,同时保持了巨大的性能优势。多相耦合电感的绕组之间反向耦合,因而各相电流中的电流纹波可以相互抵消。这种优势可以用来换取效率的改善,或者尺寸的减小和功率密度的提高等。本文介绍了一个示例,其磁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原来的1/4,使得1.2 kW解决方案符合1/8砖的行业标准尺寸,并且峰值效率高于98%。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如何根据耦合电感的品质因数(FOM)优化48 V拓扑。专注于DC-DC转换领域的工程师将会对此感兴趣。

引言

48 V配电轨通常会降压至某个中间电压,往往是12 V或更低,然后不同的本地负载点稳压器直接向不同负载提供各种不同的电压。对于48 V至12 V降压调节器,首选之一是多相降压转换器(图1)。这种解决方案提供稳压VO和快速瞬态性能,很容易实现且成本较低。对于几百瓦到>1 kW的功率范围,可以考虑四相并联。然而,高效率通常是一个优先考虑因素,与12 V甚至5 V输入的较低电压应用相比,48 V转换器为了保持低开关损耗,开关频率通常相对较低。这会在“伏特×秒”方面对磁元件造成双重损害,因为已经很明显的电压也会作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与较低电压应用相比,48 V的磁元件通常体积较大,并使用多匝绕组来承受显著提高的“伏特×秒”。48 V降压转换器仍然可以实现高效率,但整体尺寸通常相当大,其中电感占据了大部分体积。

基本48 V至12 V ~1 kW降压转换器具有四相,使用6.8 μH分立电感,开关频率为200 kHz。这四个电感是目前最大和最高的元件,占解决方案体积的大部分。本文的目标是保持或提高此初始设计所实现的高效率,但显著减小磁元件的尺寸。

常规降压转换器各相的电流纹波可由公式1求出,其中占空比为D = VO/VIN,VO为输出电压,VIN为输入电压,L为电感值,Fs为开关频率。

1.jpg

2.jpg

1.使用分立电感的四相降压转换器。

用漏感为Lk且互感为Lm的耦合电感1-7代替分立电感(DL),CL(耦合电感)中的电流纹波可表示为公式2。6 FOM表示为公式3,其中Nph为耦合相数,ρ为耦合系数(公式4),j为运行指数,仅定义占空比的适用区间(公式5)。

3.jpg

CL考虑因素

改进的第一步是针对耦合系数Lm/Lk的几个实际合理值绘制Nph = 4的FOM曲线(图2)。红色曲线Lm/Lk = 0表示分立电感的FOM = 1基线。已经证明,漏感非常低的陷波CL (NCL)结构一般能实现非常高的Lm/Lk,因此FOM值也很高。8,9然而,虽然在理想情况下目标占空比正好位于第一陷波D = 12 V/48 V=0.25,但有必要考虑VIN和VO的某个范围。有时候,标称VIN可以是48 V或54 V加上一些容差,VO可以调整为远离12 V,等等。如果占空比在D = 0.25附近的某个范围内变化,为使电流纹波始终受到抑制,应选择具有相当大漏感的典型CL设计,而不是NCL,但FOM值仍然相当大。假设Lm/Lk > 4,与DL基线相比,减小CL中的电感值可能使图2中的FOM提高约6倍。减少能量存储会直接影响所需的磁元件体积。因此,将DL = 6.8 μH降低为CL = 1.1 μH应有利于减小尺寸。

4.jpg

2.针对一些不同Lm/Lk值,4CLFOM与占空比D的函数关系。突出显示了目标区域。

5.jpg

3.DL = 6.8 μHCL = 4 × 1.1 μHVIN = 48 VFs = 200 kHz时的电流纹波与VO的函数关系。突出显示了目标区域。

图3显示了相应的电流纹波,比较了VIN = 48 V和Fs = 200 kHz条件下的基线设计DL = 6.8 μH与建议的4相CL = 4 × 1.1 μH (Lm = 4.9 μH)。在目标区域中,CL的电流纹波与DL的电流纹波相似或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电路波形的均方根相似,传导损耗也相似。相同Fs时的相同纹波还意味着开关损耗、栅极驱动损耗等也相同,因此这两种解决方案的效率应该非常相似(假设DL和CL电感损耗的贡献相似,这是唯一的区别)。

6.jpg

4.四个DL = 6.8 μH电感(上方)被替换为CL = 4 × 1.1 μH(下方),体积减小到原来的1/4

7.jpg

5.48 V12 V调节第一级。元件放置在PCB正面的1/4砖轮廓内。将所有~1 mm元件移至底部1/8砖。

图4显示了设计的CL = 4 × 1.1 μH,其取代了四个DL = 6.8 μH电感。5每个DL的尺寸为28 mm × 28 mm × 16 mm,假设它们彼此间隔0.5 mm,那么尺寸为56.5 mm × 18 mm × 12.6 mm的4相CL可使磁元件体积减小到原来的1/4。图5显示了完整的1.2 kW 48 V至12 V调节解决方案,PCB单面上的元件位于1/4砖轮廓内。CL尺寸和封装经过专门设计,两个CL元件可以安放在行业标准四分之一砖尺寸内。将所有~1 mm元件(FET、控制器IC、陶瓷电容等)放置在PCB底部,从而实现1/8砖尺寸的1.2 kW解决方案。

性能改善

当DL = 6.8 μH电感变为CL = 4 × 1.1 μH时,电感中的电流摆率限制也改善了6倍,这有助于改善瞬态性能。除此之外,尽管磁元件总体积减少到原来的1/4,但100°C时的电感饱和额定值提高了约2倍。

图6显示了建议的VIN = 48 V解决方案(输出VO = 12 V)的瞬态性能。正如所料,对于变化的负载电流,反馈将输出电压调节至预设值,同时补偿输入电压的任何变化。

8.jpg

6.75 A负载阶跃下VO = 12 V输出(CL = 4× 1.1 μH)时的瞬态性能。

所实现的效率如图7所示,它可能是首要的性能参数。它与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48 V至12 V(固定4:1降压)LLC,初级侧和次级侧均有矩阵变压器和GaN FET。10所实现的满载效率为97.6%,而基准效率为96.3%。这意味着在全功率下损耗减少16.6 W,建议的解决方案实现了1.6倍的改进。当效率已经如此之高时,损耗要降低如此大的幅度通常很难实现。

尺寸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当然是可能的。图8比较了CL = 4 × 1.1 μH(磁元件尺寸减小到DL的1/4)和更大的CL = 4 × 3 μH(电感体积仅减小到DL的1/2)的效率。物理尺寸较大的CL = 4 × 3 μH具有较高的漏感Lk = 3 μH和较大的互感Lm = 10 μH。这使得Fs可以轻松降低至110 kHz,从而大幅提升整个负载范围内的效率。

9.jpg

7.1/8砖尺寸的先进48 V12 V解决方案的效率比较。

10.jpg

8.使用耦合电感的建议48 V12 V解决方案的效率与尺寸权衡。

结语

利用耦合电感的优势,48 V至12 V解决方案将磁元件总尺寸减小到基本分立电感的1/4,以行业标准的1/8砖尺寸实现了1.2 kW功率。在磁元件尺寸减小4倍的同时,它保持了出色的效率性能,瞬态电感电流摆率提高了6倍,电感Isat额定值提高了2倍。

与同样尺寸的业界先进48 V至12 V解决方案相比,它在全功率下的损耗降低了约1.6倍。如果磁元件尺寸的减小幅度可以不那么大,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

同时,建议的解决方案提供出色的稳压输出,可直接放在客户母板上,并利用标准硅FET进一步优化成本。与之相比,采用全GaN FET的非稳压4:1 LLC是作为单独模块制造的,并使用具有多层、敏感布局和嵌入式矩阵变压器的专用PCB。

整体性能改善体现了ADI耦合电感专利IP的优势,我们很高兴将其提供给众多客户用于DC-DC应用。

参考资料

1 Aaron M. Schultz和Charles R. Sullivan。“带耦合感应绕组的电压转换器及相关方法。”美国专利6,362,986,2001年3月。

2 Jieli Li。 “DC-DC转换器中的耦合电感设计。”硕士论文,2001年,达特茅斯学院。

3 Pit-Leong Wong、Peng Xu、P. Yang和F. C. Lee。 “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VRM的性能改进。”IEEE电源电子会刊》,第16卷第4期,2001年7月。

4 Yan Dong。 “负载点应用中多相耦合电感降压转换器的研究。”博士论文,2009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

5 Alexandr Ikriannikov。 “漏感控制得到改进的耦合电感。”美国专利8,102.233,2009年1月。

6 Alexandr Ikriannikov和Di Yao。 “解决耦合电感中的铁损问题。”Electronic Design News,2016年12月,

7 Alexandr Ikriannikov。 耦合电感的基础知识和优势。”ADI公司,2021年。

8 Alexandr Ikriannikov。 “多相DC-DC应用中磁元件的演变和比较。”IEEE应用电源电子会议,2023年3月。

9 Alexandr Ikriannikov和Di Yao。 “采用多相磁元件的转换器TLVRCL和新颖优化结构之比较。”PCIM Europe,2023年5月。

10EPC9174-评估板。”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关于ADI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3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6万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Alexandr Ikriannikov是ADI公司通信和云电源团队的研究员。他于2000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在那里他跟随Cuk博士学习电力电子学。他开展了多个研究生项目,从AC/DC应用的功率因数校正到适用于火星探测器的15 V至400 V DC/DC转换器。研究生毕业后,他加入Power Ten,重新设计和优化大功率AC/DC电源,然后在2001年加入Volterra Semiconductor,专注于低压大电流应用和耦合电感器。Volterra于2013年被Maxim Integrated收购,Maxim Integrated现在是ADI公司的一部分。目前,Alexandr是IEEE的高级会员。他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还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并撰写发表了多篇电力电子技术论文。

Laszlo Lipcsei是ADI公司通信和云电源团队的总监。他拥有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自动化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他于2000年加入O2Micro,专注于电源转换和电池管理IC的定义和开发工作。2015年,Laszlo加入Maxim Integrated研发团队,率领团队开展软件定义电池的定义和系统开发。他的团队还开发了无线BMS概念验证电池组,并在2020年CES展会上进行了展示。自2020年初以来,他一直专注于多相和48 V电源转换架构开发。Laszlo拥有50多项专利,还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突破性的美光 MRDIMM 具备高达 256GB 容量和 40% 更低延迟,赋能 AI HPC 等内存密集型应用

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近日宣布,已出样多路复用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MRDIMM)。该款 MRDIMM 将赋能美光客户应对日益繁重的工作负载,从而最大化计算基础设施的价值。对于需要每个 DIMM 插槽内存超过 128GB 的应用,美光 MRDIMM 提供最高带宽、最大容量、最低延迟以及更高的每瓦性能,在加速内存密集型虚拟化多租户、高性能计算和 AI 数据中心工作负载方面,表现优于当前的 TSV RDIMM。[1] 该款全新内存产品为美光 MRDIMM 系列的首代,将与英特尔® 至强® 6 处理器兼容。

美光副总裁暨计算产品事业群总经理 Praveen Vaidyanathan 表示:“美光最新的创新主存解决方案 MRDIMM 为下一代服务器平台提供了亟需的带宽和容量,并降低了延迟,旨在扩展 AI 推理和高性能计算应用。MRDIMM 在提供与 RDIMM 相同的可靠性、可用性、适用性和接口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每项任务的能耗,为客户带来了性能可扩展的灵活解决方案。美光与业界的紧密合作,确保该解决方案能与现有服务器基础设施无缝集成,并顺利过渡到未来的计算平台。”

通过实施 DDR5 的物理和电气标准,MRDIMM 实现了内存技术的突破,使单核心的带宽和容量得以扩展,为未来的计算系统提供坚实保障,并能满足数据中心工作负载日益增长的需求。与 RDIMM 相比,MRDIMM 具有以下优势:[2]

  • 有效内存带宽提升高达 39%2

  • 总线效率提升超过 15%2

  • RDIMM 相比,延迟降低高达 40%[3]

MRDIMM 支持从 32GB 到 256GB 广泛的容量选择,涵盖标准型和高型外形规格(TFF),适用于高性能的 1U 和 2U 服务器。得益于 TFF 模块优化的散热设计,在同等功耗和气流条件下,DRAM 温度可降低高达 20 摄氏度,[4] 为数据中心带来更高效的散热,并优化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的总系统任务能耗。美光凭借业界领先的内存设计和制程技术,在 256GB TFF MRDIMM 上采用 32Gb DRAM 芯片,实现了与采用 16Gb 芯片的 128GB TFF MRDIMM 相同的功耗表现。在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下,256GB TFF MRDIMM 的性能比相同容量的 TSV RDIMM 提升 35%。[5] 与 TSV RDIMM 相比,使用 256GB TFF MRDIMM,数据中心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总体拥有成本(TCO)优势。

英特尔副总裁兼数据中心至强6 产品管理总经理 Matt Langman 表示:“借助 DDR5 接口和技术,MRDIMM 实现了与现有英特尔® 至强® 6 处理器平台的无缝兼容,为客户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多选择。MRDIMM 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选项,包括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以及多样的容量规格,适用于高性能计算、AI 及多种工作负载,且这一切均在同一支持标准 DIMM 的英特尔® 至强® 6 处理器平台上实现。我们的客户将从美光广泛的 MRDIMM 产品组合中受益,这些产品涵盖从 32GB 到 256GB 的不同容量,包括标准和高型两种外形规格,并将与英特尔® 至强® 6 平台进行验证。”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总经理 Scott Tease 表示:“随着处理器和 GPU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核心数呈指数级增长,所需的内存带宽却未能跟上这一趋势,以满足系统性能平衡的需求。针对内存密集型任务,如 AI 推理、AI 再训练以及众多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美光 MRDIMM 将助力缩小带宽差距。我们与美光的合作愈发紧密,致力于为我们共同的客户提供平衡、高性能、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

美光 MRDIMM 现已开售,并将于 2024 年下半年批量出货。后续几代 MRDIMM 产品将继续提供比同代 RDIMM 高 45% 的单通道内存带宽。[6] 如需了解美光 MRDIMM 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美光 MRDIMM 内存

更多资源:

关于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光科技是创新内存和存储解决方案的业界领导厂商,致力于通过改变世界使用信息的方式来丰富全人类生活。我们专注不懈地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发展先驱技术,制造出众产品和实现卓越运营。凭借旗下全球性品牌 Micron®(美光)和 Crucia(英睿达),向客户交付一系列丰富的高性能内存和存储产品组合——包括 DRAM、NAND 及 NOR。美光优秀人才打造的创新产品,每一天都助力数据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AI)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进步,带来无限潜能——从数据中心到智能边缘,以及丰富客户和移动用户的体验。如需了解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micron.com.cn


[1] 基于 GNR-AP 平台,使用英特尔 Memory Latency Checker(MLC)工具,针对 MRDIMM(经验数据为 8800MT/s)和 TSV RDIMM(预估数据为 6400MT/s)在不同内存时钟下的只读带宽数据进行测试。

[2] 基于英特尔 Memory Latency Checker(MLC)工具,对 128GB MRDIMM 8800MT/s 与 128GB RDIMM 6400MT/s 进行经验数据对比测试。

[3] 基于经验得出 Stream Triad 数据,对 128GB MRDIMM 8800MT/s 与 128GB RDIMM 6400MT/s 进行对比。

[4] 最高 DRAM 温度模拟对比:1U 服务器机箱中的标准外形规格(SFF)DIMM 与 2U 服务器机箱中的高型外形规格(TFF)MRDIMM。

[5] 基于 GNR-AP 平台,使用英特尔 Memory Latency Checker(MLC)工具,针对 MRDIMM (经验数据为8800MT/s)和当前一代 TSV RDIMM(预估数据为6400MT/s)在不同内存时钟下的只读带宽数据进行测试。

[6]基于 MRDIMM 相对于 RDIMM 的预期未来速率,数据传输速率将有所提升。

围观 10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经过认证的完全可编程ST87M01 LTE Cat-NB2 NB-IoT工业模块充分发挥Ceva-Waves Dragonfly NB-IoT平台 IP的优势,提供超级可靠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连接性

帮助智能边缘设备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断数据的全球领先半导体产品和软件IP授权许可厂商Cev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EVA) 宣布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已经获得Ceva-Waves Dragonfly NB-IoT平台授权许可,并将其部署在最近推出的ST87M01超紧凑型低功耗模块中。ST87M01结合了功能强大且可靠的窄带物联网(NB-IoT)数据通信与精确并且高弹性的GNSS地理定位功能,适用于物联网设备和资产。

342. Dragonfly_ST_Social_240703.jpg

       NB-IoT是专为低功耗、广域(LPWA)连接而设计的蜂窝通信技术,能够为各种物联网设备和服务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Ceva-Waves Dragonfly 平台集成了Ceva-BX1处理器、优化的射频收发器、基带和协议栈,提供了完备的版本15 Cat-NB2 调制解调器 IP 解决方案,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降低进入门槛。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Ericsson Mobility Report)》预测,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30亿增长到2029年的61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为了抓住重大增长机遇,集成了Ceva-Waves Dragonfly 平台的 ST87M01模块瞄准了利用蜂窝连接来增强功能的广泛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电表、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慧城市和智能基础设施应用,以及工业状态监测和工厂自动化、智慧农业和环境监测。该模块还适用于宠物、儿童和长者定位、远程工人安全监控、电动工具等设备的资产跟踪,以及普通智能物流等跟踪应用。

       意法半导体专用产品部门总经理Domenico Arrigo表示:“Ceva-Waves Dragonfly平台是我们ST87M01 NB-IoT/GNSS全内部模块的最佳选择。我们在公司内部进行整个模块的构思、设计和产业化,需要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一流的工程技术支持,Ceva团队完美地提供了这些支持。”

       Ceva副总裁兼无线物联网业务部门总经理Tal Shalev表示:“我们非常荣幸与意法半导体密切合作,提供完整的版本15 Cat-NB2调制解调器IP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推动突破性的蜂窝物联网性能和能效。出色的 ST87M01 NB-IoT/GNSS 模块专为满足工业市场的严苛要求而量身定制,我们期待看到这款模块在现场应用中大放异彩。”

       Ceva-Waves Dragonfly是适合广泛应用的完整eNB-IoT IP 平台,它是完全软件可配置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多卫星 GNSS 和传感器融合功能进行扩展。Ceva-Waves Dragonfly包括完整调制解调器设计的参考芯片,具有嵌入式 CMOS 射频收发器、先进的数字前端、物理层固件和协议栈(MAC、RLC、PDCP、RRC 和 NAS)。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ip.com/product/dragonfly/

关于Ceva公司

Ceva热忱地为智能边缘带来全新的创新水平。我们的无线通信、感知和边缘AI技术是现今一些先进智能边缘产品的核心。我们拥有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理数据的广泛IP 组合,包括用于蓝牙连接Wi-FiUWB 和5G 平台 IP,实现无处不在的强大通信;以至可扩展的边缘人工智能 NPU IP传感器融合处理器和提升设备智能的嵌入式应用软件。我们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在极小的硅片尺寸内以超低功耗提供卓越性能。我们的目标简单:为业界提供半导体产品和软件 IP,创建更智能、更安全和更紧密互连的世界。今天,Ceva 正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支持全球超过 170 亿个创新性智能边缘产品,涵盖从人工智能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直到自动驾驶汽车和 5G 移动网络。

Ceva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运营机构为全球客户群提供有力支持。我们的员工包括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能够持续解决最复杂的设计难题,帮助客户将创新的智能边缘产品推向市场。

Ceva: 助力智能边缘

关注Ceva微信订阅号,请搜寻 “CEVA-IP”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日,南芯科技(证券代码:688484)宣布推出车规级 8 通道半桥驱动器 SC77708Q,可驱动多达 16 个外部 N 沟道 MOSFET,支持 24 位 SPI(串行外设接口)或最高 25kHz 三路 PWM 输入信号对系统进行配置及控制,实现 1mA 到 100mA 的自适应输出驱动电流。SC77708Q 符合 AEC Q-100 标准,开创性地将跛行模式应用到半桥驱动器,为座椅控制、电动尾门、中控锁、车窗升降、雨刮器等多种车身控制应用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

1.jpg

可配置跛行模式

SC77708Q 支持用户配置跛行模式,当车辆发生看门狗超时等异常情况时,由半桥驱动的座椅、车窗等控制模块同样可以基于工程师的提前配置保留部分基础功能,直至车辆异常被解决。跛行模式已在高边驱动、电子保险丝等器件中被广泛应用,SC77708Q 将这一功能加入半桥驱动器,无疑为工程师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灵活度,也为终端用户的产品使用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高边驱动复用

SC77708Q 可复用为多通道高边开关驱动,减少外部器件数量。充当高边开关时,SC77708Q 支持可灵活配置的软启动方式,提前设置高边打开时间,在容性负载引发的大电流触发短路保护后,系统可自动通过预设的时间打开高边,并通过电路的状态关断高边。传统方法通常采用调节脉冲宽度调制 (PWM) 占空比的方法来改变电流强度,会占用大量 MCU 资源。软启动方式能避免瞬态电流冲击,不占用 MCU 的状态和资源,还可以自主设置参数,让整个系统更加灵活高效。

电流截断

传统半桥驱动在电机启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电流,从而引起电路抖动,并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SC77708Q 采用电流截断的方法限制最高电流,工程师可通过自由配置 DAC 实现不同的截断电流阈值,让系统设计更灵活可靠。

其它特性

  • 采用 VQFN-48 封装,提供良好的热性能,最小化所需 PCB 尺寸

  • 工作电压可达 28V,耐受电压 40V,满足主流车载电机的电压需求

  • 优异的静态电流性能

  • 集成两个增益可配置的电流传感放大器,分别用于系统保护和诊断

  • 提供广泛的诊断功能,可监控电源电压和电荷泵电压,实现温度警告和过温关断

  • 每个门驱动器可独立监控外接 MOSFET 的源漏电压

南芯科技车规级产品家族

南芯科技汽车解决方案面向未来绿色和智能的出行方式,涵盖车载充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车身控制等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推出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我们扎根于客户研发场景,基于客户应用不断进行定制设计迭代,帮助客户在汽车核心应用领域更快地设计出效率更高、集成度更高、安全性更高的产品。

关于南芯科技

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芯科技,证券代码:688484)是一家专注于电源、电池管理和嵌入式的高性能半导体设计公司,拥有 Charge pump、DCDC、ACDC、有线充电、无线充电、快充协议、锂电保护、汽车电子等多条产品线,基于自主研发的升降压充电、电荷泵和 GaN 直驱等核心技术,推出了多款明星产品,在消费、泛工业、汽车等市场被广泛采用。南芯科技拥有强大的研发及系统团队、独立的品质管控团队以及贴近客户的销售和支持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与高经济效益的系统解决方案。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https://cn.southchip.com/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周玲

中国的容器管理市场正不断增长。Gartner预计,到2027年,中国基于软件的容器管理最终用户总支出将从2024年的8900万美元增加到1.306亿美元。

1:中国容器管理支出预测(2022 - 2027年)

1.png

容器管理可成为云原生基础设施平台的核心基础。容器管理市场的提供商包括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传统的本地基础设施提供商或第三方容器管理软件提供商。随着企业的数字化目标、地缘政治局势、监管环境和最终用户购买行为的变化,容器管理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此类产品必须满足多种需求,包括能够在混合环境中运行,与本地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兼容,并且具备应用可移植性。因此,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正在增加组装式和解耦能力,通常在企业内被称为云原生平台。中国市场上容器管理解方案或平台的能力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能力、增强能力和进阶能力(见图2)。

2: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核心技术能力

2.png

中国的数字经济不断发展,部署高效可扩展应用的需求和金融等高监管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容器管理解决方案为以下常见使用场景提供支持:

云原生应用架构

云原生应用架构具有延时感知、工具化、故障感知、事件驱动、安全、可并行、自动化和资源消耗感知(LIFESPAR)等特点。云原生基础设施上的容器管理解决方案可为云原生应用,特别是微服务,提供强大的基础架构。

云原生基础设施

基于Kubernetes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应具有可编程、有韧性、不可变、模块化、有弹性和声明式(PRIMED)的特点。不可变属性和声明式配置是基于Kubernetes的云原生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使基础设施交付与云原生应用交付具有同等敏捷性的关键推动因素。

混合云部署

目前,中国的许多企业机构都采用了混合云模式,多数核心业务工作负载都在私有云上运行或计划迁移到私有云。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可提供跨不同云环境和异构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能力。

与国产化底层基础设施兼容

目前,中国多数本地云服务提供商、传统基础设施供应商和第三方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已为此做好准备,并可与国产化基础设施架构兼容,如鲲鹏、麒麟和海光等。

边缘计算

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有助于管理和部署容器化物联网(IoT)应用,优化资源利用率,实现与边缘计算和云服务的无缝集成。

GPU编排

容器管理提供的功能和插件可实现GPU编排,以便在容器化环境中管理和分配GPU资源,可有效地将GPU用于需要高性能计算的机器学习(ML)、AIGenAI用例,并简化GPU密集型工作负载的部署和管理。

除了帮助中国企业满足需求(如混合云成本管理和边缘计算容器管理)和实现容器管理用例外,容器管理解决方案还具有如下优势:

提高数字生产力和敏捷性

容器管理解决方案可提供更高效、简化的测试和部署流程,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代码编写,改善协作并缩短应用开发生命周期。此外,多数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或平台都集成了CI/CD能力。这有助于不同环境中的自动测试、持续集成和部署,能够更快地反馈和识别错误或问题。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或平台还能够统一不同云环境中的活动,使用户能够无缝使用任何云基础设施环境。

支持跨混合云环境的应用可移植性

容器管理解决方案利用容器化技术将应用及其依赖关系、库和配置封装为一个容器镜像。该镜像将应用及其运行环境进行封装,使其自成一体,独立于底层基础设施。借助混合云集群群组管理(包括多云)的能力,应用在不同底层基础设施环境中的可移植性将得到提升。

资源优化

中国的多数工作负载都在私有云上运行。容器管理解决方案或平台使企业能够在一台主机上运行多个容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效率。带有Kubernetes编排功能的容器管理解决方案可使多个容器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从而实现了硬件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可行动的客观洞察,推动企业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作出明智决策,实现卓越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IBM中国主办的"IBM校友返校日"活动在位于北京的IBM创新体验中心举行。来自各个行业的近二十位前IBM员工(ex-IBMer)受邀参加,IBM大中华区品牌与企业传播部总经理林建刚、IBM中国合作伙伴招募负责人罗昕、IBM中国合作伙伴技术支持负责人徐建光从企业战略、渠道政策、全栈技术和应用场景等维度,为"IBM校友" 们重新介绍了"今天的IBM",并分享了新的AI时代的共赢机遇。

1.jpg

IBM中国四十年,携手校友再出发

今年是IBM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四十年。IBM的创新技术和行业经验帮助许多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世界接轨,也收获了高质量的人才和广泛的信任。今天,以混合云和人工智能(AI)为锚,IBM的混合云战略在过去几年已经取得成功;随着企业级数据和AI平台watsonx等AI解决方案加速走向市场、走进客户,IBM的企业级AI战略也正步入正轨。

在介绍"今天的IBM"时,林建刚表示,在过去两年里,IBM根据政策、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在大中华区的战略非常明确,就是挖潜重点大客户突破新的市场大力拓展渠道。罗昕分享了IBM Partner Plus合作伙伴计划的最新政策和激励机制,并欢迎"校友" 们充分利用焕新升级的合作伙伴项目,发掘新客户、共赢新市场。徐建光全面介绍了IBM的企业级AI全栈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的共创模式,并分享了IBM InstanaIBM GuardiumIBM Planning AnalyticsIBM Storage Scale System等软硬件产品的本地客户案例。

在IBM 创新技术共创的演示中,IBM中国创新体验中心客户顾问谷冰向"校友" 们展示了IBM企业级AI技术在客户端的真实demo场景,包括源卓微纳科技借助watsonx在内的IBM AI解决方案搭建企业级智能问答知识库、某制造业"灯塔企业"部署IBM Maximo的视觉检测方案提高质检效率,以及watsonx Orchestrate在解放HR生产力方面的应用等。

2.jpg

IBM中国四十年,携手校友再出发

此前任职于IBM咨询、技术服务、研发等部门的"校友们"全程参与交流,并分享了与IBM共同成长的经历,以及对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的最新洞察。其中,他们对IBM的企业级AI技术创新和进入市场的速度印象深刻,希望与IBM共同探索在医疗、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合作机会。以下是部分"IBM校友"的分享:

  • 在我的印象中,IBM一直是服务大型企业、世界500强公司的。今天,IBM对共创的重视,将目标客户扩展到更多类型、各种体量的公司,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看到与IBM连结的更多可能。——原IBM咨询"校友"

  • 我是2009年加入IBM的,之前来创新体验中心的机会并不多,这次参观让我第一次全面地看到IBM的一些产品演示。结合过去十多年服务企业客户的经历,我认为Planning Analytics、LSF磁带存储等产品在今天依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原IBM软件部"校友"

  •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IBM专注于AI落地的方向是对的。现在,很多厂商已经不再"卷"大模型了,而是瞄准应用。我觉得这个方向上会有更多合作、试点的机会。——原IBM咨询"校友"

  • 我现在主要从事医疗健康产业的软件定制等方面的业务。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和IBM共同探索Instana和卫健、养老等领域的客户连接,以及watsonx在中国的更多应用场景。——原IBM专家实验室"校友"

如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所说:"IBM中国四十年,我们给这个市场培养了大批人才,意味着还有很多人对IBM有感情;我们服务了很多客户,意味着有很多人对IBM技术和服务有信任。我们要做的是,进入新的目标市场、走入目标客户、走入合作伙伴,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带给他们。"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IBM已经准备好携手更广泛的生态力量,联动各行各业的"校友"们再次出发,共赢新的AI时代!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提供最新电子元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全球授权分销商Mouser Electronics, Inc.,今天发布了其共同为创新赋能(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EIT)技术系列的最新一期,探讨了适用于日常设备和工业应用的人机界面 (HMI) 的独特属性。随着人机界面的发展,工程师们正在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直观设计与尖端技术相融合,从而推出一系列新功能。在本系列中,Mouser深入探讨了人机界面在未来对我们的设备、汽车、房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技术和社会影响。

mouser-eit2024-pr-hires-2400x1350.jpg

进入人机界面和人为因素的世界,了解为优化用户体验和系统性能,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心理、生理和人体工程学方面。(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工程师们利用人类自然行为、能力和认知处理的原理,设计能够预测用户需求和偏好的界面。本EIT系列深入探讨了人机界面的沉浸式集成、先进的无障碍功能以及支持汽车设计满足全球用户期望。在新一期的The Tech Between Us播客中,主持人、Mouser技术内容总监Raymond Yin与Emergo UL高级研究总监Allison Strochlic共同探讨了人为因素的定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及不同行业的设计差异。本期嘉宾是Rivian的长期设计领导者、人机界面设计专家Nicole Johnson。Johnson探讨了人机界面的演变,以及工业4.0和物联网集成如何影响设计考虑因素。

Yin表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机界面,使其更加个性化和直观,语音和手势控制消除了对传统按钮和拨盘的需求,使复杂的技术更容易为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人所使用。”

本期将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更多资源,包括 技术文章信息图视频等,重点介绍了通过人机界面增强的沉浸式技术。例如,游戏、娱乐和汽车行业可以通过开发可定制的界面功能,在人类和机器之间建立无缝关系。

Mouser的“共同为创新赋能”计划成立于2015年,是业内最受认可的电子元件计划之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mouser.com/empowering-innovation/human-machine-interface/并关注Mouser的FacebookLinkedInTwitterYouTube

有关Mouser的更多新闻,请访问https://www.mouser.com/newsroom/

作为全球授权分销商,Mouser提供最广泛的最新半导体、电子元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选择。Mouser的客户可以期待获得充分认证的正品,这些产品完全可以从每个制造商合作伙伴处溯源。为了帮助客户加快设计速度,Mouser网站提供内容广泛的技术资源库,包括一个技术资源中心,以及产品数据表、特定供应商的参考设计、应用说明、技术设计信息、工程工具和其他有用信息。

工程师可以通过Mouser免费提供的电子快讯随时了解当今激动人心的产品、技术和应用新闻。Mouser的电子邮件新闻和参考订阅可以定制,满足客户和订阅者独特而不断变化的项目需求。没有其他分销商能为工程师提供如此众多的定制服务以及对所收到信息的控制能力。立即登录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了解新兴技术、产品趋势和更多信息。

关于Mouser Electronics

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旗下的Mouser Electronics是一家经过授权的半导体和电子元件分销商,专注于其领先制造商合作伙伴的新产品介绍。 全球分销商的网站mouser.com为全球电子设计工程师和买家社区提供服务,其中有多种语言和货币可供选择,其中拥有来自1200多个制造商品牌的680多万件产品。 Mouser在全球提供28个支持地点,以当地语言、货币和时区提供一流的客户服务。 该分销商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大都会区拥有100万平方英尺、最先进的分销设施,可向223个国家/地区的65万多名客户发货。 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mouser.com/ 。

商标

Mouser和Mouser Electronics是Mouser Electronics, Inc.的注册商标。 本文提及的所有其他产品、标识和公司名称可能是其各自拥有者的商标。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717018829/zh-CN/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