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初伏之时,万物并秀。

7月12日下午,矽迪半导体总经理李发宝和上海艾域电子总经理储小辉为双方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

1.png

签约仪式上,矽迪半导体总经理李发宝对上海艾域电子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双方创新合作模式,在光伏储能,充电桩,及其它工业电源等领域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携手并进,共同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仪式上,双方表达了对于未来合作的热切期待和坚定信心,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合作共赢。

下一步,矽迪半导体将通过“创品牌,搭平台,拓渠道”,探索建设多元化服务的道路。

【上海艾域电子】

上海艾域电子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团队员工充满朝气与活力,拥有超过6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其多年专注于光伏储能、汽车电子、电焊机,工业电源等领域的市场开拓,能够快速的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交货服务。

来源:HiDipower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性能双屏幕机型以其流畅优雅的外观和一体化模块设计而著称,犹如演奏出一曲和谐乐章的交响乐

销售终端系统(POS)及线上到线下(O2O)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者Posiflex Technology Inc.欣然宣布推出全新旗舰POS终端机Mozart BT系列。Mozart BT系列引入了拥有卓越美学风格的模块化显示器系统,集高性能计算功能、最新的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友好的人体工学设计于一身。该系列具有高度的模块化设计构造和时尚优雅的外观,隐藏了所有接头和线路并巧妙地集成打印机,不仅节约了店面空间成本,同时展现了低调奢华的现代美学,进一步提升了Posiflex品牌的识别度。Mozart BT系列的简约优雅特性使其能够无缝融入各种商业环境,包括时尚奢侈品店、酒店、便利店、餐饮店或多功能店面。多功能性的设计使其成为集优雅、美观和实用于一身的理想POS终端机解决方案,非常适合需要在柜台上增加一个屏幕进行广告播放的商业场合。

Mozart_BT_image_for_PR.jpg

Posiflex Mozart BT系列POS终端机(图示:美国商业资讯)

具有超薄优雅外观的和谐大作

Posiflex的Mozart BT系列机如其名,巧妙地融合了结构、功能及美学元素,将模块化设计完美集成,宛如交响乐中多种乐器和多个乐章的组合。秉持“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我们选用更轻薄窄边的显示器、更简约的主机设计,并搭配弧形配置的底座,使系统在占地面积和重量上更为纤巧,同时提供更强大且多元的功能。每一条曲线和每一个角度均经过精心制作,以传达出优雅的触感。集成的隐藏式设计确保没有外露电线和连接器,营造整洁而美观的店面空间,堪称时尚、和谐而又优雅的杰作。

水波纹设计提高品牌识别度

开关按钮和热敏打印机机身上精心地融入了的水波纹图案,标志着生生不息的活力、永无止尽的创新,以及对客户价值的极致追求。机身搭配勃艮地酒红的配色,展现出低调奢华和宛如红酒般浑厚陈韵的品味。

卓越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一直以来都是Posiflex产品的卓越特色之一,在Mozart BT系列中更臻完美。整个系统的主要构件,从显示器、主机,到热敏打印机,皆被设计为独立的模块,能够单独卸离和更换,这不仅提供了迅速的安装体验,更节约了大量维修时间。当各模块集成在一起时,彼此之间的功能和结构协同无间。热敏打印机被巧妙地嵌入底座中,与POS终端机保持了总体外观的和谐统一。它也可以独立使用,展现了同时优化空间和功能性的匠心设计。

用户用好的人体工学设计

Mozart BT系列POS终端机集成多项人体工学设计,以优化用户体验。显示器采用窄边框,可降低对用户的视觉干扰,使注意力集中于屏幕。此外,屏幕观看角度可以动态调整,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主屏幕和第二屏幕皆提供时下主流的直立式屏幕。不仅如此,所有外围设备皆与用户视角处于同一水平线,有助于带来更大的舒适感。

最先进的技术规格

Mozart BT系列POS终端机具有多项卓越的技术亮点。它提供x86和RISC两种计算架构的机种选择,并且搭配最新的操作系统,包括获得EDLA认证的Android 13 (GMS)或Windows 11操作系统。终端机最高采用第13代Intel处理器,确保顶级性能。产品提供15英寸和15.6英寸LCD屏幕供用户选购,且15.6英寸的主屏幕采用了oTP技术,亮度通常可达400尼特,能够以鲜艳的色彩和高亮度显示。此外,终端机可选购的配件和附件更是丰富,包括一组三合一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磁卡卡片阅读机(MSR)/指纹识别器(FPU)配件、iButton、二维条码读取器(独立式/外接),以及一台可卸离的打印机。

综合以上特色,我们打造一款强大的多功能电子POS系统,它具有高速的处理能力,能够运行最新的应用程序,以满足零售和酒店业等各行各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关于POSIFLEX Group

Posiflex Group是全球领先的商用智能物联网(Commercial AIoT)平台,由智能线上到线下(O2O)和场景定义的嵌入式设备解决方案提供支持。Posiflex Group由三大支柱品牌组成:POS和自助服务终端领域的全球前五大品牌Posiflex、用于AIoT边缘计算的嵌入式代工厂Portwell,以及面向托管自助服务自动化领域的KIOSK Information Systems (KIS)——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使命,即在互联世界中实现优化的生产力和卓越的客户旅程。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714273092/zh-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立即注册圣何塞、海得拉巴和上海的实体活动,参加为当地定制的多项专题议程和培训

1.jpg

致力于以安全、智能无线连接技术,建立更互联世界的全球领导厂商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NASDAQ:SLAB)今日宣布,其2024年Works With开发者大会现正开放注册。这个今年第五届的大会将迎来全新形式,扩大举办三场地区性的实体活动:

这一重要的物联网(IoT)开发者系列活动将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设备制造商、无线技术专家、工程师和商业领袖,并且是完全免费的。Works With大会为行业知名大厂提供共同分享和探索最新的趋势和技术的场合,从而帮助实现更安全、更智能、更互联的生活。

芯科科技首席执行官Matt Johnson表示:“我们很高兴今年能够扩展Works With大会的规模,使这项面向物联网开发者的旗舰活动更加贴近全球社区。通过三场地区性的实体活动,全球各地的开发者得以开展合作,从智能家居到互联城市,打造一个更强有力的万物互联的未来。可以说,Works With大会将是下一代物联网创新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参会者将能够学习如何开发与主要生态系统(亚马逊、谷歌、三星、苹果)集成的产品,并获得专家工程师和专业平台的支持,了解如何结合多种无线技术标准,更进一步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探索业务发展机会。

在每个活动现场,参会者都将体验一整天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技术论坛,可以参观多项演示和实验并获得大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由工程专家主持的实作培训将提供实用知识,帮助参会开发人员利用最新工具、技术和资源加快项目开发。

Works With大会将为每个地区的活动提供定制化的体验,并探索最热门的连接技术话题和趋势:

Works With大会亮点:

关于Silicon Labs

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NASDAQ:SLAB)是物联网无线连接领域的开拓者。成为半导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这一企业价值观和愿景是芯科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们提供了集成化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简捷的开发工具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使我们成为构建先进工业、商业、家庭和生活应用的理想长期合作伙伴。芯科科技在高性能、低功耗和安全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支持最广泛的多协议解决方案组合。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silabs.comcn.silabs.com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17日——DJI大疆今日发布全新DJI SDR图传,产品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开发,并采用SDR和Wi-Fi双制式图传技术。其中,SDR技术将地面图传的稳定性和穿透性提升至全新维度;此外,DJI SDR图传也支持通过Wi-Fi传输画面,为团队提供更灵活的监看方式。

1.jpg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DJI PRO始终秉持着为影像创作者提供专业可靠的产品生态与拍摄方案的初心,自DJI Transmission系列图传产品面世以来,大疆聆听用户声音,并持续沉淀专业图传技术。本次全新DJI SDR图传,在延承了以往影视级专业图传技术的同时,以更亲民的价格面向用户,让更多人能够轻松体验专业级图传技术的卓越性能,这也是我们向用户传递创作自由与激情的坚定步伐。”

SDR技术基底,超强穿透、稳定传输

依托SDR技术,DJI SDR图传在各类复杂拍摄环境下也能保障画面的稳定传输与监看需求。超强的穿透力,让其轻松应对穿墙等室内拍摄需求,保持稳定可靠的传输质量。当信道受到干扰时,DJI SDR图传还将在2.4 GHz/5.8 GHz/DFS[1] 三类频段之间无感自动跳频,切换至最佳信道,让图传画面持续稳定输出,保障片场监看需求。图传传输距离最远可达3公里[1],能胜任大范围移动拍摄场景。

2.jpg

此外,得益于SDR技术,DJI SDR图传为影像创作者带来了更流畅的拍摄协作体验。在广播模式下,每个图传发射器均可连接不限数量的接收器,满足创作团队中不同工种的独立监看需求。DJI SDR图传支持1080p/60fps传输规格,传输码率高达20Mbps[1],延时低至35毫秒[1],为拍摄团队带来高质量且顺畅的监看体验。

软硬件协同,支持团队高效工作流

DJI SDR图传机身小巧,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便携体验。产品机身设计轻量化,单个图传发射器或接收器重量仅为145克[1],可折叠的天线让整机便携易收纳,方便小型拍摄团队的协作与安装。

DJI SDR图传配置多种监看方式,且支持三路SDR信号与两路Wi-Fi信号同时输出。图传接收器可通过SDI/HDMI输出至监视器;图传发射器可通过Wi-Fi直连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两路信号免接收器传输的低成本监看。在此基础上,DJI SDR图传还新增兼具稳定性与便捷性的USB-C输出监看方式,用户只需通过USB-C数据线将接收器与手机或平板电脑连接,即可享受流畅稳定的监看画面。

3.jpg

搭配大疆RS系列稳定器使用时,DJI SDR图传支持虚拟体感、虚拟摇杆、云台回中功能。在独立使用时,亦可支持相机的PTP控制,可显示和设置光圈、快门、ISO,并可通过App触发相机的拍照及录制功能。此外,还支持索尼相机的CEC控制,实现虚拟菜单功能。

此外,供电方式也多样可选,DJI SDR图传共支持云台、NP-F、USB-C供电三种供电方案。在搭配DJI RS 4 Pro、DJI RS 4或DJI RS 3 Pro[1]使用时,无需单独安装电池,图传发射器可安装于云台并直接由云台供电;此外,图传发射器与图传接收器均支持通过行业通用的NP-F电池供电;同时也支持以兼容性更好的USB-C形式使用通用PD协议充电器供电。

4 (1).png

DJI SDR图传支持元数据透传、上云功能,助力拍摄全流程协作。ARRI、RED等主流电影机可适配于DJI SDR图传的SDI元数据透传,方便导演、摄影指导及DIT团队实时了解详细的拍摄信息。创作者还可通过如影App将拍摄素材同步到云端,多端在线编辑或审阅拍摄素材,拓展摄影全流程工作流。

售价与详情

即日起,DJI SDR图传将于DJI大疆官方商城开放购买。DJI SDR图传套装官方售价2999元,内含DJI SDR图传发射器(TX)、DJI SDR图传接收器(RX)、USB-A转USB-C线(43cm)、TX相机安装转接板、TX云台安装转接板。DJI SDR图传发射器官方售价1699元,DJI SDR图传接收器官方售价1699元;搭配DJI SDR图传使用的手机支架套件、平板支架套件,亦同步开放购买。

更多关于DJI SDR图传详情请访问:https://www.dji.com/sdr-transmission

5.jpg

注释:

[1]本页面所有数值均在受控测试环境下使用量产版DJI SDR图传测得。具体测试条件及更多产品说明,请查阅 DJI SDR图传产品详情页:https://www.dji.com/sdr-transmission

围观 9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继以机器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后,全人类正经历着以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所引领的新一轮范式变革,人工智能(AI)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突出代表正以颠覆性地方式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其中,AI PC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也应势占据了这场科技革命的暴风眼,以支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生产力变革。

在彻底解放生产力的时代召唤下,着眼于用户对于AI PC高性能、强续航、超便捷、更智能的新需求,戴尔科技推出全新Latitude 7455,搭载高通骁龙芯片并采用Windows 11ARM架构创新组合,标志着AI赋能下戴尔科技商用客户端AI PC工作体验的全方位升级。

1.jpg

戴尔Latitude 7455

高算力、强续航的实力工作伙伴

算力被称为支撑AI走向应用的发动机,其之于AI PC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当PC对算力的需求提高后,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功耗问题,如何兼顾二者成为了AI PC的首要考验。凭借超高的本地AI算力,以及能够支持全天候工作的续航能力,全新戴尔Latitude 7455助力用户顺利开启无忧的AI工作之旅。

在算力方面,Latitude 7455搭载高通AI芯片,不仅进一步解放多线程处理能力,还配备一个专用的45万亿次运算每秒(TOPS)神经处理单元(NPU),从硬件层面上为AI应用提供强大支持。同时,最新Windows 11操作系统结合ARM架构的优势,赋予了Latitude 7455高水准的AI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和高效的计算体验。

Latitude7455在续航方面的卓越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该型号的续航时间达到惊人的21小时,相较于同类的x86产品高出50%。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用户对于AI工作负载的需求,即使在脱离电源的情况下,其性能也几乎不会下降,为用户持续提供不放松、无间断的全天候工作支持。无论是跨国飞行中的工作会议,还是远离电源插座的户外工作,工作效率和体验绝不打折。

体验升级,拥抱AI时代

在实际的应用中,Latitude 7455生动诠释了围绕AI PC开展工作的全新图景。不管是通过使用描述性文字和笔触创建AI图像的Cocreator、提供音频翻译的Live Captions、拥有创意滤镜的全新Windows Studio Effects、保证实时无损提高画质的Auto Super ResolutionLatitude 7455以全面细微的需求洞察为用户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前沿AI体验。

戴尔Latitude 7455搭载14英寸的QHD+触控显示屏,内置四扬声器系统配合AI降噪技术,带来绝佳的视觉、听觉享受。同时,它还支持高通FastConnect™ Wi-Fi 7技术,提供快速稳定的无线连接,让使用更加自如。此外,Latitude 7455还拥有智能隐私摄像头和双麦克风,标配背光键盘,精准触控板支持多点触控手势,智能温控和噪音管理功能更是为商务人士量身定制,确保无忧办公环境。其搭载的5.0版本Dell Optimizer智能调优软件在性能调整、优化、电池管理和协作方面表现出色。

创新灵活的设计理念也是全新Latitude 7455的一大亮点。这款戴尔科技迄今为止最薄的型号,厚度仅为16.9mm,凭借无与伦比的便携性,为移动办公开辟了全新体验。扩展性方面,Latitude 7455配备了1个通用音频插孔,1USB 3.2 Gen 1端口,1microSD卡槽及2USB 4.0 Gen 3 Type-C,多样化的扩展端口可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作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办公产品,可回收低碳铝打造的全铝机身不仅时尚环保,更彰显了戴尔科技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身处在AI风潮下,戴尔科技的前瞻布局和技术优势,使其以全面就绪的姿态迎接全新的PC行业变革。作为兼具性能硬实力和设计软实力的商用AI PC代表,戴尔Latitude 7455无疑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工作标配,为每一位用户打开通往未来的智慧之门。

戴尔科技集团

戴尔科技集团致力于帮助企业和个人构建数字化未来,改进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为客户提供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和创新的技术及服务组合。

围观 10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得翼通信以射频领域新锐之姿,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RPU(Radio Processing Unit)射频增强处理器和解决方案。得翼通信的创始人兼CEO王子明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切源于5年前那个让自己夜不能寐的想法,与在通信行业同一家公司做了快30年的首席科学家同事深谈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离职创业,做射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这期间,AI大火,射频系统作为连接用户和云端算力的入口,其价值更加显著,市场需求也更加迫切。5年来不停歇的奔跑,今天按照当初想法的第一代产品呱呱坠地,就像得翼通信的名字一样,以“用数字造射频”的创新理念,采用先进的AI架构,搭载数模混合预失真算法,将为射频插上翅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消费者解决难题。

得翼通信新闻稿配图-1.jpg

AI时代射频大有可为

过去2年,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产业界,最火的话题莫过于AI了。各种大模型赋能行业,提高生产力,无论是应用还是终端,AI大模型引发的能力升级,给与了市场各方无穷的想象,其意义和价值无需赘述。就像爱迪生100多年前发明灯泡那样,当“信息“的处理、传递与使用这三个能力相辅相成,实现了”火车替代了马车”的跨越式升级,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大到能够改写社会的组织形态和发展效率,推动人类社会从一个时代步入下一个时代。

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不因为他是一个材料科学家,而是因为发电站和电网已经初具雏形。他知道只需要灯泡这个消耗电的杀手级应用落地,电力的时代就到来了,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也将会接踵而至。在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就是这个灯泡,无线信号的传输就是电网。越来越多的APP接踵而至,直播、短视频、游戏、线上会议等等这些应用需要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稳定的无线信号。

AI时代飞速到来,有产业界资深人士说AI的发展会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21年之前,这时AI不是独立存在的,更多时候只是业务和产品中的某个环节。

  • 第二阶段:AI开始具备通用能力,可以解决一些大众化的问题。这时AI可以独立驱动一些产品存在,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

  • 第三阶段:AI的能力稳定的大于普遍的个体,AI嵌套应用,AI智能驱动用户的在线时长必然会大于传统产品。

在第三个阶段,AI的应用将不再只是文字输入、文字输出的交互形式,大量的实时视频、音频、三维交互的新AI线上应用,比如数字人、机器人助理,都会落地到家庭、行业和新型终端中。今天,云端(数据中心)已经累积了非常大量的计算算力,在未来的AI应用驱动下,本地终端的算力不足,端云协同是必然。当大量的实时数据要在数据中心和家庭路由器/网关、终端之间进行交互,AI应用将会是最大的信息数据消耗者,局域或者近场对于无线连接能力需求猛增。无线连接作为AI时代的电力线,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入口,会扮演着比短视频时代更加重要的角色,也将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终端和网络设备的射频系统性能对于用户使用业务时的速率和覆盖体验的影响凸显,传统通过材料和工艺提升性能的方式趋于物理极限,如何满足需求将会是全行业面临的全球性难题,也是一个关键的瓶颈。

五年前那个夜不能寐的想法本质就是下面这张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图,如何在射频领域,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做到更宽的带宽、更大的功率和更高的效率,打破这三个在物理上两两矛盾的限制,做到既要又要还要,解决上述的全球性难题。

得翼通信新闻稿配图-2.jpg

通信需求与射频性能的剪刀差

从有想法到真正找到落地点并形成产品的难度远远超出想象,也深深理解了那句中国的古话,行百里半九十,更何况不止百里,还要千里。5年磨一剑,RPU的推出,承载着得翼通信的思考和当前在Wi-Fi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用户无感知的连接是最好的连接

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自己使用的电子产品,是否还记得上一次你使用不同品牌和配置的手机、笔记本和Pad出现过因CPU引起的卡顿是什么时候?你是否还在意笔记本的CPU速率或者内核数量?手机还跑分吗?今天,您手机或者笔记本遇到的卡顿基本都来自于无线连接的卡顿。没有好用的网络连接,再高配置的终端也都变成了砖头

得翼通信新闻稿配图-3.jpg

那么今天大家的网络连接体验好吗?

在一次行业大会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统计,中国的4G、5G网络全球第一,光纤入户比例95%世界第一,但是老百姓对家庭Wi-Fi网络质量的不满意度却快速上升,尤其今天当用户在家上网不再只是简单的浏览网页,而是观看短视频、看直播、打游戏、用微信视频或者腾讯会议这些对网络非常敏感的应用,以及小红书这类要加载大量高清图片的应用。

用户对网络的不满意是因为中国路由器允许的输出功率低于欧美吗?2021年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已经把5.8G的全向功率限制提高到和美国FCC同样的33dBm(2瓦),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其实,欧美的家庭也同样面临着室内路由器网络覆盖的难题。根据美国一个调查,65%-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需要尝试优化路由器的位置,18%的受访者极度不满现在的Wi-Fi状况,即使Wi-Fi 6的引入也没有带来改善。

回想起一开始提到的,当用户已经忘记了手机、电脑和平板的CPU配置,也忽略了它的存在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忘记它,无感知的供给才是最好的。那么网络连接能不能也像是CPU一样,性能足够冗余到让用户也忘记网络的存在,不用劳神费力的折腾路由器的摆放位置、纠结各种组网方案和穿墙王 ?用户就简简单单的买台设备,插上电就能好好上个网。这个朴素的需求背后和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今天到底有多大?

不同公司对这个问题的定义和目标是不同的,得翼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射频性能10倍于现有能力”,让用户无感知的连接是最好的连接。CPU行业的发展吸引了无数的资源才走到今天,射频行业要实现这点,难吗?

得翼通信新闻稿配图-4.jpg

把再多的马车连在一起也得不到一辆火车

要做到10倍的能力,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多”,多台、多天线、多通道……通过垒资源来实现。

确实,今天行业共识是一台路由器的覆盖能力是有限的,扩大用户可感知高速率的覆盖范围需要更多的设备或资源来实现,同时行业也认同这种“多“会带来其它的诸如管理、切换和干扰等副作用。

如果不想用多台,单台路由器上引入国际头部大厂的元器件可以提高10倍性能吗?先说答案,不能! 首先,我们先来界定下覆盖问题的来源。Wi-Fi信号不稳定,有死角,是宽带套餐的入户网速不够快吗?是路由器基带芯片处理能力不够强大吗?今天一台150块钱AX3000的WiFi6路由器,已经能够支持3000MHz的吞吐率、带128个连接终端,几十个设备同时使用。对于家庭使用场景,接入带宽和用户管理能力已经绰绰有余。在一个通信系统中,覆盖主要是由射频系统决定的,那用户体验不好是因为发射功率的限制吗?EIRP-33dBm(2瓦)的法规许可其实是挺高的。性能瓶颈的根源其实来自射频系统本身的特点,在今天传统材料和工艺的情况下,射频功率放大器在Wi-Fi6的高速传输下(MCS11),即使射频高端产品线的全球头部大厂也只做到输出100mW的功率。

那么加钱垒料可以吗?加钱也没用!加钱都不行那这事就很有意思了。

这事要回到射频系统的本源。对讲机轻轻松松发射几W的功率,因为带宽和频点都很低,只需要传小数据量的语音就行。而Wi-Fi路由器如果要发射大带宽,数据功率就上不去,穿个墙很费劲。射频系统功放(PA)器件要追求性能,一般都要使用GaAs或者GaN这种化合物。现在最新的iPhone手机里的射频PA都是GaAs材料的,而诺基亚的2G手机也是使用GaAs,二十年了还没升级。5G宏基站为了对抗高频、高带宽、高耗电的特点开始第一次使用GaN材料。什么时候能在路由器或者手机上使用高压、高失真的GaN,单靠材料升级导入设备可能还需要10年?

射频世界发展之缓慢常常被我们忽略,它其实远远低于数字世界遵循的摩尔定律,但用户和应用对通信吞吐和带宽发展的需求是飞速的,5年50倍不为过,这之间就是越来越大的鸿沟。就像我们今天已经遇到的,数字基带芯片的极速吞吐能力越来越强大,Wi-Fi7处理能力已经接近10Gbps了,但是射频主导的覆盖能力方面,我们感受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卡顿和不稳定,沿着当前路线这个趋势,情况还会不断恶化!

让用户忘记无线连接的存在,需要10倍的射频性能提高,而靠更多的马车连在一起也得不到一辆火车的性能,且代价巨大。行业需要新思路。

怎么得到10倍提升的火车性能?

得翼提出的办法是采用数字补偿的方案,也就是功放线性化技术,学术上叫做预失真。可以用眼镜的原理来解释预失真技术。功率放大器就像是一个“视力不佳”的设备,它在放大信号的过程中会产生失真,如同光线没有正确聚焦一样,看的越远就越不清楚。预失真技术就像是为功率放大器量身定做的“眼镜”。通过在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之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提前添加一定量的反向失真(因此被称为“预失真”),通过负负得正的原理,以抵消功率放大器在放大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失真。最终,眼睛不好靠眼镜来精准调节,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眼睛的视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眼镜度数也得快速调整(被称为收敛)。

眼镜不仅性能要好,看近处像有了个显微镜能省眼力(省电),看远处像带了个望远镜看的既远又清楚(大功率),还要做到Wi-Fi和手机等消费电子都能用的起。得翼率先定义并推出了独立于基带和FEM(Wi-Fi功放的模快)芯片的RPU(Radio Processing Unit)射频增强处理器,RPU包含了预失真、数字削峰、滤波器、IQ矫正、功放保护等一众的数字处理功能,同时还支持模拟输入、模拟输出,不会被基带协议限制,核心功能是负责射频链路和FEM的一系列补偿和线性化。

当使用的时候,RPU和基带芯片解耦,可以独立外挂在基带芯片外。RPU和基带芯片的关系就像GPU显卡和CPU的关系。CPU影响用户计算工作任务的响应速度,GPU负责提高显示工作的处理能力,计算工作和显示工作是相互独立的需求。如果需要更快的计算,不关注高清电影和复杂游戏,可以买更贵的CPU,使用CPU内置显卡。如果需要高清娱乐和顺畅游戏,就买独立的GPU。有的电脑只需要内置显卡,有的电脑预算则主要分配于外置显卡,这是两种不同的用户需求。

同理,如果通信产品需要更大的吞吐性能或者支持更多的实时宽带用户,基带能力更重要,可以使用内置FEM或者传统外置线性FEM。如果通信产品关心每个位置的信号质量和网速,或者需要保证高速率下尽可能远的覆盖范围,则可以使用外挂RPU+非线性FEM的方式。 

做这事有多难,和大厂的区别?

2024年初,海外大厂Wi-Fi7的基带芯片里面也宣称自带数字预失真DPD功能,支持非线性FEM,这是好事,说明大家的技术方向是相似的。那么和大厂相比,得翼研发的RPU和基带内部自带DPD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说,两者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因此定位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首先,RPU包含的不止是预失真算法,还拥有宏基站里面常用的全套补偿系统,包括CFR削峰、宽带均衡器、闭环功率控制、IQ不平衡矫正等一系列的数字补偿算法,算法深度和性能的目标不同。

其次,得翼的焦点在于在尽可能小的芯片面积下实现极致的预失真矫正能力。发布的RPU芯片虽然面积小,但是能够支持市面上主流直放站和宏基站用的大功率GaN Doherty PA。在客户的60W 100MHz GaN PA下能够达到主流宏基站商用DPD的矫正能力。因此RPU类似于外置显卡的性能一样,代表着时下射频矫正能力的天花板,可以用在大部分宏基站中,但同时也是普通家用通信产品用的上、用的起的。对应于Wi-Fi产品,得翼最新发布搭载了RPU的模组方案,配合非线性FEM在5GHz-6GHz频段、MCS11速率下,完成了500mW和1W待量产方案,以及3W的实验室数据。而目前采用基带自带DPD配合非线性FEM的方案,高网速下的输出功率还维持在100mW左右。就像开篇提到的,不同厂家对于射频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定位不同,根据我们的用户调研,用户并不关心一台设备多出来的几百毫瓦的FEM耗电,而更关心设备的高速覆盖能力。但是既大幅提高效率,又大幅提高发射功率,又在高频5GHz以上,这需要配合非线性很强的FEM,以及极强的线性化矫正能力。这也是外挂RPU芯片的意义,即追求最大限度地解决用户在射频性能上的痛点。

第三,RPU芯片支持模拟信号输入、模拟信号输出,可以跟基带芯片解耦。方案商和整机厂商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是否使用外挂RPU的方式来增强射频功率,或者使用哪种基带芯片配合。就像电脑用户可以选择外挂GPU显卡一样。

得翼通信新闻稿配图-5.jpg

RPU芯片和面向路由器的模组

高性能RPU芯片能给WiFi射频领域带来哪些变化?

对于这样的一个打破射频天花板的外挂RPU,具体到它能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希望可以有机会和更多的同行交流实践:

  • 突破射频性能的约束三角,实现既高吞吐、又高功率、还高效率。

  • 实时闭环校准PA各类失真。RPU内置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保证PA的良率。过去,线性PA的线性度、功率和效率主要由PA自身的设计和工艺来保证,兼顾性能难,获得更高的性能要保证良率更难。RPU方案不要求PA的初始线性,只关注饱和功率。和传统的线性FEM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对PA的要求。

  • 抗老化和一致性补偿。在高低温下,保证FEM的吞吐和功率不变。由于Wi-Fi设备常年不掉电持续工作,电容电阻值变化会导致阻抗匹配漂移,功放管内部老化等,造成覆盖能力不断恶化。RPU方案支持实时闭环校准,可以修正老化带来的问题,保证长期使用下功率的稳定。

  • 大幅抑制带外泄露。RPU不只矫正带内EVM失真,还会大幅抑制带外泄露,不止本设备性能好,还降低对邻居/无人机等多台设备间的相互干扰。

  • 家庭场景高速覆盖能力增强。一台具备射频增强能力的路由器设备可以轻松实现全屋信号满格,体验升格,满足大部分家庭用户和户型需求,化繁为简。

时下,人们都在谈论芯片行业的长期高投入和资本寒冬下的割裂,面对射频行业的同质化和无限内卷,创新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得翼选择了这条“用数字造射频”的崭新之路。RPU的定义和发布,希望能够给行业通信产品和家庭通信产品的研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比如当前,单台设备提供更大的高速信号覆盖范围,网桥类产品支持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长的传输距离,增大PA功率降低天线增益来节省昂贵沉重的定向天线,再比如无人机高密度自组网,工业WiFi能够做到5-10年稳定功率输出不掉速,工厂高密度组网场景互不干扰等等。在未来,AI首先会落地家庭场景和移动终端场景,作为室内永不断电的设备- Wi-Fi路由器和一直随身携带的手机终端,都会承载着巨量的数据交互任务。能否省电、大吞吐、不断线的交互数据,也将是AI时代端云协同,用户连接云端算力的重要基础。更多的场景和应用还需要接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

量变不引起质变,创新难但能推动行业长期发展才有意义。在中国通信行业的创新之路上,希望能够有机会同广大射频PA/FEM公司、整机方案公司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做用户需要的好产品

得翼通信新闻稿配图-6.jpg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据Omdia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大尺寸显示面板市场跟踪报告》,2024年9英寸以上的大尺寸OLED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124.6%。

1.jpg

2024年大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预测

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高端显示面板需求下滑,导致大尺寸OLED出货量在2023年同比下降了25.7%。唯一的例外是OLED显示器,这为面板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能够转移重心,弥补OLED电视显示面板业务的亏损,从而在2023年实现了出货量增长。

针对市场变化,Omdia 显示研究高级首席分析师苏锦冠(Peter Su)指出:"如图所示,除了‘其他’类别,所有大尺寸 OLED应用的出货量预计都将在2024年实现增长。这一增长将受到OLED的移动PC应用的推动,例如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平板电脑OLED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94.0%,这主要得益于新款Apple iPad Pro OLED版本的推出。 OLED制造商还计划在同一时期内将笔记本电脑OLED的出货量同比提高152.6%。

"随着AI PC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高端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也将增加。此外,计划建设第8.6代IT OLED工厂的OLED制造商正在增加今年的笔记本电脑OLED出货目标,为工厂大规模生产做准备。预计2024年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也将同比增长139.9%。尽管2024年OLED电视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34.8%,但这一数字仍低于2022年的水平。因此,面板制造商需要提高OLED显示器的产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第8.5代OLED工厂的产能。"

2.jpg

2024年各制造商大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份额预测

预计在2024年,三星显示将占据大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的最大份额(52.5%),其次是LG 显示(33.1%)和和辉光电(10.1%)。韩国制造商预计今年将以85.6%的份额主导大尺寸OLED出货量,低于2023年的88.2%。造成这种下降的原因是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的崛起,预计其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11.8%增长到2024年的14.4%。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正专注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OLED出货量,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建立第8.6代IT OLED工厂。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mdi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9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17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宣布,旗下华山A1000芯片已成功助力东风奕派eπ007智驾功能重磅升级,此次升级通过eπ OS 1.2.0系统版本实现,针对智驾车型实现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LAPA超视距记忆泊车等高阶智驾功能,以及若干项实用功能和体验优化。智驾能力再进阶,彰显东风奕派eπ007在智能体验上的持续迭代,将不断给用户带去美好驾驶体验。

东风奕派eπ007高配车型搭载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全面支持L2+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东风奕派eπ007在OTA升级后应付日常智驾需求更是游刃有余,在华山A1000芯片的助力下,eπ007搭载行泊一体高算力智驾系统,高速NOA实现全程路径规划,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上能够自动完成跟车、自主变道、上下匝道等,为驾驶者带去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用车体验。

1.jpg

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示意

本轮OTA更新带来的LAPA超视距记忆泊车可谓精通泊车的"十八般武艺",真正为用户提供自在泊车体验。在特定位置开启,东风奕派eπ007可自动驾驶到预设的目标车位,完成自动泊入车位,单条线路距离最长可达400米,最多可记忆10条路线,车辆可自主寻找车位,并完成泊车;还可支持横向、侧向、斜向,任意方向都不在话下,适应不同停车场景

2.jpg

LAPA超视距记忆泊车示意

此外,eπ007还新增了一系列实用的高阶智驾功能。TLC拨杆变道功能与 ALC自动变道功能,可显著提高车辆在ICA智能领航辅助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通行效率。新增的TLC功能,当车辆在ICA行车状态下,用户只需拨动转向灯,即可实现车辆的自动变道操作。ALC功能则更进一步,车辆会自主判断左侧车道的变道时机,提示用户开启左转向灯进行自动变道。eπ007还针对行车过程中的主动安全辅助进行了升级,新增上线ELK增强型车道保持辅助功能,进一步提升用车安全性。

东风奕派eπ007作为东风汽车旗下的全新电动轿跑车型,诸多方面表现耀眼,全车装备高达31个智能感知硬件,黑芝麻智能芯片为东风奕派的智能驾驶平台提供了澎湃算力支持,搭载基于华山A1000芯片的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平台,全方位为智能驾驶安全保驾护航。

黑芝麻智能单颗A1000芯片可支持完整的行车和泊车功能,是目前市场上最成熟、被广泛选择的单芯片行泊一体平台,为车企提供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行泊一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华山二号A1000已处于全面量产状态,获得国内多家头部车企采用,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集团、江汽集团等,量产车型包括领克08、合创V09、领克07、东风eπ007、东风eπ008等。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的语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使企业的翻译水平更上一层楼

德国科隆2024年7月17日 --  全球领先的语言人工智能公司 DeepL 今日宣布推出其新一代语言模型。该模型由专为翻译和编辑打造的高度专业化的 LLM 技术提供支持。此次发布是 DeepL 企业语言人工智能平台的一项重大突破,为翻译质量和性能树立了新的行业标准。

新的语言模式是三大发展的结果: 

  • 专有 LLM:DeepL 的语言人工智能工具采用了先进的 LLM 技术,从而为各种使用情况提供更自然、准确的翻译和写作,且降低出现无中生有和错误信息的风险

  • 专有数据:有别于其他基于互联网上公开数据训练的通用模型,DeepL 的新模型使用其在过去七年中积累的训练语料,专门针对内容创建和翻译 

  • 人工辅导:DeepL 的语言模型注重质量,由数千名经过严格筛选的语言专家进行"辅导",使其达到同类最佳的翻译效果 

DeepL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雅罗斯瓦夫•库特洛夫斯基(Jaroslaw Kutylowski)表示:"DeepL 将持续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卓越的语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当前仅仅是起步阶段。我们是一家以研究为导向的公司,我们投入巨资,不断突破翻译和写作质量、效率和适应性的极限。我们的目标是让全球客户能够获得他们所需的行业领先技术,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而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受到阻碍。"

"将我们新的 LLM 推向市场对于我们的研究团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真正的成就在于我们能为客户做出切实的贡献。对于需要翻译大量文档的企业来说,这将真正影响他们的效率和生产力,因为员工可以专注于高业务价值的活动,"研究团队 VP 斯蒂芬•梅斯肯(Stefan Mesken)表示。

自 2017 年成立以来,DeepL 已成为全球企业首选的语言人工智能供应商,提供尖端的翻译和写作解决方案,是国际业务增长的重要投资,可解决内部运营和客服支持等各个领域的沟通难题。有别于通用人工智能系统,DeepL 的尖端翻译和写作解决方案依赖于专门针对语言进行调整的专业人工智能模型,从而为各种使用情况提供更精确的翻译,并降低出现无中生有和错误信息的风险。在商务翻译和写作中,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专业人工智能模型成为应对语言挑战最可靠和首选的解决方案。 

DeepL 新一代模型的推出使 DeepL 的翻译质量再次得到显著提高。由顶尖语言学家进行的盲测表明,与旧模型相比,新 LLM 在进行英日和英中互译时,质量得到了 1.7 倍的显著改进。此外,英德互译的质量也提高了 1.4 倍。翻译准确性的大幅提高将为企业用户节省宝贵的人工编辑时间,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在不同团队和市场之间进行沟通。

DeepL Pro 用户现在可以使用新一代模型进行英语和日语、德语以及简体中文的互译。更多语言敬请期待。新的 LLM 可以在网页版翻译器中通过选择"新一代语言模型"进行激活。用户可以在新旧模型间切换,从而获得更灵活的翻译体验。DeepL Pro 用户还受到企业级安全和合规标准(ISO 27001 认证、GDPR/SOC 2 类型 2 合规性)的保护。Pro 用户的文本绝不会用来训练模型。

这款新模型发布于 DeepL 最具变革性的一年。本月初,该公司推出了 DeepL 企业版。该语言解决方案旨在满足寻求整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DeepL 客户网络的迅速扩张也反映了其在全球的快速增长和需求。该网络目前包括全球 10 万多家企业、政府和组织,其中包括 50% 的财富 500 强企业。该公司还宣布,在 2024 年 5 月,以 20 亿美元估值募资 3 亿美元,由知名后期投资公司 Index Ventures 领投。 

关于 DeepL

DeepL 的使命是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打破语言障碍。10 万多家公司、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以及 63 个国际市场的数百万用户都依赖 DeepL 的语言人工智能平台以进行准确的翻译并改进其写作方式。DeepL 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专为满足企业安全需求而设计,可帮助世界各地企业转变通信方式、拓展市场并提高生产力。DeepL 由首席执行官雅罗斯瓦夫•库特洛夫斯基(Jaroslaw Kutylowski)于 2017 年创立,目前拥有 900 多名充满激情的员工,并得到了包括 Benchmark、IVP 和 Index Ventures 在内的世界知名投资者的支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能利芯科技最新推出了1/4砖高压直流转换模块——EPH08S43U6436PDI,该电源模块具有DC340V-450V的宽高压输入范围,8:1固定变比输出,满载输出功率高达2000W。

1.png

传统的12V总线架构在传输母线上存在较高损耗,限制了电能传输,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48V总线架构因其高效率变得越来越受青睐。EPH08S43U6436PDI电源模块将380Vdc高压母线直接变换为47.5V输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该产品还具有可应用于配置、监控和控制的PMBus接口,可给用户提供智能化的电源管理方案。

2.png

主要性能

EPH08S43U6436PDI数字电源模块能够提供高达2000W的输出功率,输入380V输出半载时峰值效率可达98%,满载效率可达97.5%,340V至450V宽高压输入范围,8:1固定变比输出,带散热基板尺寸为86.7×36.0×12.6mm,工作温度范围是-40℃~85℃,产品设计符合IEC/EN/UL62368-1安全标准,4242Vdc加强绝缘,先进的过压、过热和短路保护机制可延长使用寿命。

能利芯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模块化的电源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利芯先进的电源产品提供从400V到0.6V,100W到10000W直流-直流(DC-DC)变换的全栈解决方案,效率、功率/电流密度世界领先。能利芯为AI智算设施提供可靠、绿色、低成本的电能解决方案,助力数字经济,实现绿色减碳。

来源:能利芯科技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