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PC 发布 2024 年 6 月 EMS 行业业绩

IPC 今天公布了其北美电子制造服务 (EMS) 统计项目 2024 年 6 月的调查结果。预订与订单比率为 1.32。

1722476733774.jpg

2024 年 6 月北美 EMS 的总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4%。与上月相比,6 月份的发货量下降了 3.3%。

6 月份 EMS 预订量同比下降 3.5%,环比下降 2.8%。

"IPC首席经济学家肖恩-杜布拉瓦克(Shawn DuBravac)说:"6月份EMS出货量疲软,但更低的订单量使预订量与订单量之比保持稳定,掩盖了EMS行业的疲软态势。

提供详细数据

参与 IPC 北美 EMS 统计计划的公司可以获得以下方面的详细调查结果:按生产类型和公司规模层级划分的 EMS 销售增长、按公司规模层级划分的订单增长和积压、垂直市场增长、EMS 账面与账单比率、3 个月和 12 个月销售展望以及其他及时数据。

解读数据

预订与账单比率的计算方法是,用 IPC 调查样本公司过去三个月的预订订单价值除以同期账单销售价值。该比率若大于 1.00,则表明当前需求大于供应,是未来三至十二个月销售增长的积极指标。比率小于 1.00 则表明情况相反。

同比增长率和年初至今的增长率最能反映行业增长情况。月与月之间的比较应谨慎进行,因为它们反映了季节性影响和短期波动。由于预订量往往比发货量更不稳定,除非连续三个月以上的趋势明显,否则预订量与发货量比率的月度变化可能并不显著。同样重要的是,要同时考虑预订量和出货量的变化,以了解是什么推动了预订量与出货量比率的变化。

IPC 的 EMS 行业月度统计数据基于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的组装设备制造商提供的代表性样本数据。IPC 在每月月底公布 EMS 账面交货比。

关于 IPC

IPC (www.IPC.org) 是一家全球性行业协会,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班诺克本,致力于为其 3,200 多家会员公司提供卓越的竞争力和财务成功,这些公司代表了电子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印制板制造、电子组装和测试。作为一个以会员为导向的组织,以及行业标准、培训、市场研究和公共政策倡导的主要来源,IPC 支持各种计划,以满足约 2 万亿美元的全球电子行业的需求。IPC 还在华盛顿特区、亚特兰大、迈阿密、墨西哥墨西哥城、德国慕尼黑、比利时布鲁塞尔、印度班加罗尔和新德里、泰国曼谷以及中国青岛、上海、深圳、成都、苏州和北京设有办事处。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该电流传感解决方案采用英飞凌(Infineon)的无线圈电流传感器与差分霍尔效应技术,确保了高精度的电流检测和出色的抑制干扰能力;

  • 采用独特的电子器件封装技术,显着缩减了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使其尺寸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重量更是减少了86%

  • 传感器内置于母线之中,是一套完备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显着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资源消耗和成本开支;

  • 这款电流传感器性能更加强大,非常适合工业逆变器、电机驱动器以及配电和充电系统中的母线电流检测。

全球领先的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Molex莫仕推出了新型电流传感器 Percept。该产品旨在满足工业和汽车领域对高精度母线电流传感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结合英飞凌的无线圈高精度电流传感技术和Molex莫仕独特的电子器件封装技术,Percept传感器在体积和重量上更为优化,同时显着降低了安装及系统集成的复杂性。

MOL527. Molex Percept Sensors_Final.jpg

Molex莫仕汽车创新解决方案部门的传感器业务总监Lily Yeung表示:新型Percept电流传感器得益于英飞凌的无线圈传感技术和我们独的电子器件封装技术,为电流检测的精准度、可靠性以及集成简易性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我们携手为客户节省空间,同时提升产品性能,并简化主要设计和制造流程,降低成本。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精度更高的电流传感器

Percept电流传感器采用紧凑的无线圈设计和独特的电子器件封装技术,重量比同类产品减轻86%,尺寸也仅为其一半。这使得我们可以在设备内部实现更高密度的集成,有助于减轻整体系统的重量,同时增加设计的灵活性。

Molex莫仕的Percept电流传感器在空间有限且对电磁干扰(EMI)敏感的环境中也能进行传感。这些传感器能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以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提供误差不超过2%的测量精度,同时展现出对干扰信号的低灵敏度和设备偏移误差。另外,英飞凌的差分霍尔效应传感器设计能够抵御来自杂散磁场的干扰,这种干扰在要求苛刻的工业电机驱动和汽车应用中很常见。

英飞凌科技公司副总裁兼磁感产品线负责人Matthias Grewe表示英飞凌的XENSIV™ TLE4973TLE4972是我们高精度无线圈磁流传感器系列产品的一部分,测量范围为02000安培,因此可以灵活适应极大的功率范围。当与英飞凌的传感器相结合时,Molex莫仕创新型封装技术为汽车和工业市场打造了一个小巧、高效和强大的解决方案。

简化系统安装和集成

Molex莫仕独特的电子器件封装技术能够将大电流导体、连接器、印刷电路板(PCB)、母线、散热器及其它机械组件完美融合于单一设备之内。此技术特别适用于需耐受极端温度、高电流和严苛环境的设备。Percept电流传感器采用这一封装技术,不仅保证了系统集成的灵活性,还通过精准的芯片置放与工厂校准提升了测量的准确度。预校准系统简化了安装流程,显着减少了组装时间。

这种新颖的封装技术比典型的印刷电路板制造技术少用水99%,并且不需要任何化学品,也不产生铜蚀刻废泥,从而使制造工艺更加环保。多功能和可配置的设计选项,包括传感器内置于母线中的设计,为客户提供了完整的即插即用的部署套件,因此不需要客户耗费过多的开发时间、资源或成本。

产品供货情况

Percept电流传感器提供工业级和汽车级版本,具备全差分和单端输出模式以及双向感应功能。可测量的电流范围为+/-450.0至+/-1600.0安培,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125摄氏度,符合AEC-Q100一级标准。工业用传感器计划于2024年10月上市,随后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进行汽车用产品审批流程。目前提供数量有限的工业用工程设计样品。

Percept电流传感器加入了Molex莫仕的Percept传感器系列,该系列产品中还包括广受好评的Percept道路噪声消除(RNC)传感器组件

关于Molex莫仕

Molex莫仕是全球电子行业的领导者,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连接更加紧密。Molex莫仕的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地区,为汽车、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医疗保健、5G、云计算和消费类设备等行业提供革命性创新技术。凭借值得信赖的客户和行业关系、无与伦比的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产品的高品质和高可靠性,Molex莫仕实现了Creating Connections for Life(为生活创建连接)的无限潜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olex.com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据Omdia最新研究报告《2021-30年机器人硬件市场预测》称,预计到2027年,全球人型机器人出货量将超过10,000台,到2030年将达到38,000台。 这意味着2024-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3%。

2024年是人型机器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在模仿人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热潮的推动下,人型机器人代表了下一个重大技术飞跃。 在波士顿动力等科技先驱的广泛投资下,目前已有多个因素促成了双足拟人形态规格的大规模商业化。

随着伺服电机、谐波传动和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愈发先进,人型机器人的开发成本现已达到最优水平。 此外,设备内人工智能计算的改进也让运动控制、导航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人工智能软件得以集成。 随着这些进步,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领袖英伟达在过去六个月里积极推广人型机器人,并认识到,由于对计算密集型设备内人工智能的高需求,人型机器人在未来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充满潜力。

人型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领域,因为特斯拉和蔚来等公司已在该领域率先采用了人型机器人。 人型机器人在其他许多领域也具有潜力,包括一般制造和物流任务、零售、餐饮、客户服务和医疗保健。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企业之外,还有几家初创公司也在关注人型机器人,包括Agility Robotics、达闼、小米、Figure、傅利叶、优必选和宇树。

尽管预测乐观,但人型机器人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这些机器人的复杂性使大规模生产和大范围部署变得棘手,大多数仍处于试验或概念验证阶段。 大规模实施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Omdia首席分析师苏廉节评论道:"达闼等中国公司正在探索将基础模型集成到人型机器人中,以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自然语言交互。"

更重要的是,人型机器人的热销与全球机器人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不谋而合。 据Omdia预计,机器人技术在企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强劲增长,主要由自动导引车、自主移动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和人型机器人驱动。

机器人供应商不仅提高了需求,还在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部署中融入了更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自动化技术。 "随着传感器融合和导航算法的进步,机器人正变得更加安全。 供应商正在将人工智能用于任务培训、路径规划和优化、车队管理以及人机界面。 预测性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实现机器人领域的人工智能大众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廉节总结道。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mdi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7月30日,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茂微")颁发了ISO 26262:2018汽车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标志着宏茂微已经按照ISO 26262:2018版标准要求,建立起完全符合功能安全最高可达到"ASIL D"级别的芯片封装测试和管理流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jpg

SGS为宏茂微颁发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宏茂微副总经理张健健、蔡晓峰、邵滋人,SGS通标上海公司总经理、SGS管理与保证事业群华东区总经理陈慧均及双方代表等出席了颁证仪式。

2.jpg

SGS为宏茂微颁发ISO 26262:2018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ISO 26262标准是全球公认的汽车功能安全标准,标准覆盖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包括功能安全管理、概念阶段开发、系统阶段开发、硬件阶段开发、软件阶段开发、支持流程、安全分析、产品发布等所有环节。

宏茂微的副总经理张健健表示:"ISO 26262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在汽车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功能安全体系的流程认证,证明宏茂微具备了满足汽车功能安全要求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管理体系,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展示公司对安全的承诺。SGS高度专业的功能安全专家团队在此次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过程中的鼎力支持,加快了宏茂微认证的步伐,促进了认证的顺利通过。

未来汽车功能安全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互联化、软件化和自适应化,运用ISO 26262系统安全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将帮助我们满足车辆制造客户的行业和法规要求,确保汽车电子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宏茂微也将秉持功能安全体系要求,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3.jpg

SGS为宏茂微颁发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现场双方代表合影

SGS管理与保证事业群华东区总经理陈慧均表示:"宏茂微此次成功高效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流程认证,也得益于宏茂微及整个团队在半导体封测领域长久的技术沉淀,以及对车规级安全标准的深入理解与充分准备。未来对于车规级产品的功能性安全、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成为很多汽车及工控企业努力实现车规级能力蜕变的挑战和动力。SGS将持续助力更多企业实现车规级实力提升。"

SGS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是可持续发展、质量和诚信的全球基准。SGS全球汽车安全技术中心能为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涵盖车辆、车规级芯片、半导体的功能安全,ASPICE,ISO 21448 SOTIF,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等,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审核认证等服务。全球技术中心负责人Martin Schmidt是ISO 26262的发起者和起草人之一,目前SGS的汽车功能安全专家超过80人,已经为全球客户颁发ISO 26262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认证证书超800张。

关于宏茂微:

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崧泽大道9688号,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品质体系,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半导体芯片封测解决方案。宏茂微具备汽车电子质量体系认证(IATF 16949),完备的可靠性验证及失效性分析的实验能力,并积累了十余年的车规产品封装和测试经验,同时拥有全系列存储器封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将秉承致力创新发展、专注品质服务的理念,努力成为以存储器为核心的封装测试一站式服务引领者!

关于SGS(官微:SGS官方/SGS质慧生活

SGS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被誉为可持续发展、质量和诚信的基准,服务覆盖互联与产品、营养与健康、工业与环境、自然资源、管理与保证、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与创新七大战略板块。在全球拥有99,600多名专业员工分布在2,6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通标)由SGS集团和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中国标准科技集团合资成立于1991年,已建成100个分支机构和200多间实验室,拥有16,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在中国,SGS的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农产食品、消费品、矿产、石化、工业、能源、汽车、环境、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为各行业提供全方位测试、检验、认证、培训和校准等质量解决方案。

服务咨询:张女士,电话:+86 18629145339,邮箱:nancy-l.zhang@sgs.com

SGS检测认证和培训自助式24小时平台www.sgsonline.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器件,通过感知压力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压力传感器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自控场景,以及气体、液体的过滤和测量等流量控制领域。

在压力传感器的常见工作架构中,惠斯通电桥(又称单臂电桥)占据重要地位。这种电桥电路由四个电阻组成,技术架构相对简单但效果显著。其基本构成包括四个电阻(R1、R2、R3、Rx),分别被称为电阻的桥臂,以桥型方式连接。

这四个电阻中,其中至少一个是敏感待测电阻,其余为已知阻值的比较电阻。如下图所示,当电桥平衡时,即两个相对桥臂的电阻乘积相等(R2·R3=R1·Rx),此时无电压输出。如果任意电阻有变化,电桥就会失衡并产生输出电压。通过待测电阻的阻值与比较电阻之间的这种确定性关系,我们可以精确地测定电桥中的待测电阻阻值。

1.png

惠斯通电桥

然而,电桥输出的信号通常比较微弱,且可能受到环境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因此,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中,信号调理芯片的作用至关重要。

信号调理芯片能够将接收电桥输出的微弱差分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精度。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可通过SPI、I2C等数字接口输出到微控制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以供进一步使用。

惠斯通电桥与信号调理芯片的结合,构成一个能够精准测量压力变化的传感器系统。为确保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系统通常会被封装在小型化封装体中,以便集成到各种应用当中。

对于压力传感器而言,精度、高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低功耗等关键技术参数至关重要。这些参数包括:压力值输入和输出精度、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及低功耗、微小的压力变化敏感度和线性度、从压力变化到信号稳定输出的快速响应度,以及是否具备宽温工作范围等,会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选择信号调理芯片时,必须确保其能够满足最终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

芯海科技CS32A01X是一款专为压力传感器而设计的高性能信号调理SoC芯片,具备高集成、高精度、高性能的特性,拥有多通道模拟输入、高性能处理器以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并且采用了小型化封装设计。该芯品能够在工业级环境中持久运行,在处理复杂的传感器信号时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表现。

2.png

CS32A01X系列的产品框图

具体而言,CS32A01X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中,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1.高精度测量:内置24位高性能ADC模块,采样率高达8k,确保精确采集传感器输出信号。同时支持多达8路外部通道和10路内部通道,满足多传感器同时测量的需求。

2.高稳定性:通过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输出信号在长时间使用或环境变化下保持高度稳定,年变化率可低至±0.1%FS以下。

3.快速响应能力:具备快速响应时间,能够迅速捕捉压力变化并输出稳定信号,适用于动态环境测量。

4.宽温工作范围:采用低温漂基准电压输出设计,确保在-40~85℃/105℃的宽温范围内正常工作且性能稳定。

5.多元化输出选项:模拟输出支持LED驱动模块、DAC、OPA以及恒流恒压源等多种模式;数字输出则支持I2C、SPI、UART、PWM等接口,方便与各类微控制器和处理器连接。

6.丰富的片上资源:除了卓越的性能和功能外,还提供完整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强大的ARM® M0内核以及充足的Flash和SRAM资源,为数据处理和存储提供强大支持。

3.png

CS32A01X系列的压力传感器应用框图


除此之外,CS32A01X的低功耗设计,使得压力传感器能够长时间运行中保持较低功耗,进而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帮助用户节省应用成本。

目前该系列产品涵括CS32A010、CS32A011、CDS8702、CDS8703等不同产品型号,已经在众多客户终端获得应用,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4.png

5.png

CS32A01X系列产品列表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肯辛通Pro Fit系列KB675 EQ TKL人体工学可充电键盘能减少手腕和手部的疲劳,提供更舒适的打字体验

近日,肯辛通Kensington宣布其Pro Fit系列人体工学可充电键盘已正式发售这款键盘 (K75491US) 荣获2024年红点设计奖,兼容Windows和macOS系统,拥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键盘采用紧凑型TKL(无数字键盘)布局,提供简约的风格、兼顾舒适感,并拥有丰富的性能,轻量设计,无论办公室还是外出,都能满足用户需求。

1.jpg

Pro Fit KB675 EQ TKL人体工学可充电键盘旨在将手腕和手臂置于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正确位置,令用户拥有更自然的操作姿势,从而减少长时间使用键盘时的紧绷和不适。与传统的键盘相比,KB675键盘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可能降低重复性劳损伤害(RSIs)的风险,例如腕管综合症和其他因长期打字而引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借助医疗治疗,同时也可能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jpg

肯辛通(Kensington)KB675的特性与优势:

  • 人体工程学设计

经过深思熟虑设计的紧凑型曲面键盘布局、内置键盘腕垫和底部支撑脚架设计,实现舒适的手部和腕部定位,令用户使用时感受 "恰到好处"的舒适感,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3.jpg

  • 注重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环境影响,本品外壳和键帽的65%是由消费后回收材料(PCR)制成的。*

*不包括PCB组件和缆线

  • 支持多设备连接

键盘可以通过两个蓝牙和一个2.4GHz连接,实现多达三个设备的安全连接。快速配对技术减少了配对的麻烦,使Windows设备的连接快速且容易。

4.jpg

  • 自定义功能

内置视频会议快捷键,支持高效的会议转换。搭配品牌Kensington Konnect™软件一起使用时,用户可以设置分配额外的专用键,实现例如启动应用程序、创建宏、调整键映射、管理配置文件等。

  • 长电池寿命确保不间断的生产力

500mAh的可充电电池,通过USB-C充电端口充电,提供长电池寿命,并消除了使用一次性碱性电池的需求。

  • 明亮的LED状态灯

显眼的RGB指示灯能鲜明显示无线连接状态、电池充电水平和大写锁定状态。"长时间在传统平面键盘上打字会感到疲劳、不适和压力,这不仅可能对工作输出产生负面影响,长远来说,还可能导致手腕和手部的问题,"Kensington全球市场产品经理Lisa Schuiteboer Shuler解释说。"这款键盘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在风格上能与现代工作空间相得益彰,功能上,也提供了更舒适和高效的打字体验,使其成为在办公室、居家和移动办公人士的理想选择。" 

5.jpg

本品(K75491US)享有三年有限保修和技术方面的专业支持,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始发售。

关于肯辛通Kensington

肯辛通Kensington源自美国加州,也隶属于ACCO Brands集团,品牌成立于1981年,是桌面和移动设备配件领域的知名品牌。我们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IT、教育工作者、商业和居家办公专业人士信赖。随着不断演变的工作场所带来的用户新需求和产品功能新挑战,肯辛通Kensington秉承创新理念,致力于为顶尖专业人士和企业用户开发和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级电脑配件解决方案。肯辛通Kensington产品类目包含安全类,键鼠轨迹球输入类,连接扩展类及人体工学类等,堪称"专业人士的选择"。

欢迎了解并关注肯辛通Kensington :

官网:https://www.kensington.com/zh-cn  
邮箱:infocn@kensington.com
热线:400 600 4599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30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与浙江朗世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朗世公司")举行了授权合作实验室授牌仪式。朗世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李孟强、品质部经理汤柳民,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区域总经理李永刚、工具部门销售经理孟敏等双方代表出席了授牌仪式。

1.jpg

朗世公司获TÜV莱茵授权合作实验室资质

TÜV莱茵依据ISO/IEC 17025《检测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并基于电钻、电刨、角磨、电圆锯、砂带机等电动工具产品标准,对朗世公司实验室人员、设备、测试能力以及管理方面进行了评估。今后,朗世公司可利用自身获授权的检测设备与资源,由TÜV莱茵专家依据相关标准,对其所测试的产品进行现场目击,这将有效缩短产品的测试认证周期,助力其更高效地进入国际市场。

2.jpg

朗世公司获TÜV莱茵授权合作实验室资质,深化电动工具领域合作

李孟强在致辞中表示:"朗世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安全和质量,一直坚持产品标准化,不断增加测试中心的仪器、设备,通过系统性的检测、验证等手段,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此次在TÜV莱茵技术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内部建设与改善,最终取得了授权合作实验室资质,这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实验室测试和管理水平,增强买家的认可度。未来,我们期待与TÜV莱茵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李永刚表示:"TÜV莱茵与朗世公司的合作由来已久,通过电刨、电圆锯等产品的CE MD(机械)指令、CE EMC(电磁兼容)指令、CE ROHS指令(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符合性测试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随着电动工具行业进入整体转型升级阶段,产品朝着智能化、环保化、高端化方向发展,TÜV莱茵将发挥自身在电动工具检测认证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资源,协助朗世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颁证仪式后,双方就电动工具的行业现状、市场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未来将在电动工具产品检测认证方面开展更广泛、深层次的合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ÜV莱茵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电动及园林工具检测认证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可为相关产品提供安全、无线、产品适用性能、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市场准入、绿色产品等全方位的检测认证服务,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26日,受“格美”台风的影响,上海结束了多日的酷暑,风雨如织,凉爽怡人。“赋能创芯,共筑生态”2024年度航顺HK32MCU新品发布会暨第三次代理商培训大会(华东)在忐忑和期待中顺利召开,华东区域近200家知名代理商和终端客户坚定地齐聚发布会现场,航顺芯片与合作伙伴们于风雨中共筑梦想,同绘壮丽的MCU蓝图。

航顺芯片华东区负责人徐芳致欢迎辞,向冒着风雨到会的各位代理商伙伴们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1.jpg

大会正式开始,航顺芯片创始人、CEO刘吉平先生详细分析了MCU市场环境与发展前景,并解读航顺芯片五大优势——

2.png

2022-2023年,短暂的红利期后整个芯片市场陷入库存积压,MCU厂商不惜亏本降价清库存,拼成本、杀价格、争市占,持续高度内卷的状态。

如今2024年过半,全球MCU市场出现两大复苏信号:一是能源转型带来的升级机遇,如光伏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另一方面是AI赋能,将MCU与AI结合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MCU产业复苏的前夜,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顺芯片”)于上海举办的2024年度航顺HK32MCU新品发布会暨第三次代理商培训大会(华东),全面展示HK32MCU的技术实力和生态优势:作为国内32位MCU先驱,航顺芯片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确保HK32MCU过硬的市场竞争力、丰富的产品矩阵覆盖M0/M3/M4/M7高质量的客户群体长期信赖和选择,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形成了稳健的生态链,本次产品发布就是航顺HK32MCU打破MCU内卷魔咒的积极亮剑!

3.png

产品为王:丰富的产品矩阵覆盖M0/M3/M4/M7

接下来,航顺芯片产品总监郑增忠和市场总监侯新荣详细讲解了公司已经搭建的产品矩阵及各细分市场的成功案例——

4.jpg

5.jpg

从2013年成立至今,航顺芯片已量产数/模混合8寸130nm至12寸40nm八种工艺平台,ARM及RISC-V等十二大家族百余款工业/商业/车规级、通用/专用/定制化32位MCU。

从IP来看,航顺HK32MCU已经覆盖M0/M3/M4/M7,其中M4是2024年新发布产品系列,M7正在开发中。从产品类别来看,航顺HK32MCU分为经济型、主流型、低能耗型、高性能型、专用型和车规型,服务于数千家客户。

6.png

除了产品自身过硬,MCU与落地场景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这也成为考验国产MCU厂商的技术指标之一。据介绍,航顺芯片产品已经覆盖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物联网、智慧家庭、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已经量产并有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LED电源

主推型号HK32C030K8U7、HK32F0301MJ4P7C,主频达到48MHz,高精确控制调光(PWM精度16位),支持ADC、UART、PWM、GPIO等多接口,功耗为3uA。可实现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功率因数校正控制、集群控制、多电源组网控制、远程监控等功能。

量产客户包括雷士、伊戈尔、科谷、柏科、东凌等。

成功案例二:共享充电宝

主推型号HK32F0301MC、HK32C030、HK32F0301MA,体积小(QFN20 3*3)、支持ADC、UART、PWM、GPIO等多接口,功耗仅3uA。可支持多种充电协议,检测充电宝的剩余电量,安全方面实现过载、漏电、接地保护、过载和短路保护,还有远程监控的功能。现已为小电量产供货。

成功案例三:高速风筒

主推型号HK32M050、HK32M060、HK32M063C、HK32M066B,产品特点有:70V的MOSFET预驱,100A的MOS持续电流;集成一个5V输出的LDO;支持DMA、UART、12C、SPI;内置比较器、运放;提供完整PCB方案,高性价比BOM。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芯片配置了清华团队赋能FOC无传感器算法,代码量不到8K Flash,可实现400mS至最大转速、最高支持15万转,并且支持欠压、过流、堵转、短路保护。

成功案例四:汽车行业

主推型号HK32AUTO39A、HK32A040,主频高达到120MHz,支持双路CAN,搭载了丰富外设,包括:模拟输入/输出(ADC/DAC)、串行接口(UART、SPI、12C)和GPIO,并且满足AEC-Q100车规要求。该系列的应用功能有按键采集和通信实现自动调节座椅舒适度,已为比亚迪、问界、理想等车企量产供货。

7.jpg

8.jpg

9.jpg

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生态合纵连横:从MCU到MCPU向MaaS延伸

航顺芯片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CTO,王翔随后登场,正式发布航顺芯片年度重磅新品并展望合纵连横的未来生态——

10.png

高性能迭代HK32F4系列MCU产品

HK32F4系列采用ARM Cortex-M4F内核,运行频率168MHz,内置1024KB Flash,192KB SRAM 和 64KB CCM,带有Trace跟踪模块 (ETM),高速USB OTG模块带高速PHY,10/100M Ethernet网控制器,多种音频、视频多媒体接口,还有和数据及存储相关的数字摄像头存储接口(DCMI)、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FSMC)、四线高速串行外设接口(QSPI),远超同级产品的6个UART 加 4个USART的超高数量串口,为信息安全增加了TRNG、AES256、Hash、CRC等硬件模块。

HK32F4系列支持64、100和144脚等多封装,堪称工业控制、电力设备、储能、光伏逆变器、充电枪、电池管理BMS、屏显、门禁对讲、炒菜机、扫地机、洗地机、打印机、舞台灯光等应用的理想控制器

11.png

新世代指纹传感新品HK32S0192

用技术创新打破内卷魔咒——300亿智能门锁市场将逐步由硅基传感器迈入玻璃基传感器新世代。HK32S0192基于对新型传感器材料的深刻洞见与研究,通过将极微弱和充满噪声的指纹传感信号进行精确的去噪、192路微弱信号放大采集实现了稳定可靠的指纹特征识别。除此之外,HK32S0192打破了常见的ASIC逻辑芯片设计,通过集成CPU和嵌入式存储,实现了传感器控制参数的软件化;可实现各种传感参数的实时动态调整,从而灵活适配各类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

12.png

王翔分享道,如果把行业设为横坐标,产业设为纵坐标,那么MCU是处于上游,中间会有方案商,下游是客户端,MCU一定会纵向横向同步发展,称之为“合纵连横”。

首先,“连横”指的是不同行业、跨行业的联合。举个例子,MCU里放入更多的传感器、无线连接能力、专用的模拟电路设计、甚至是更多的有趣的AI算法……这些都是跨行业之间的联合。王翔将其定义为MCPU(Micro Controller & Processing Unit)。

不可否认,MCU加入更多功能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像SoC,这是大势所趋。同时,随着MCU的算力不断提升,其主频已经提升到GHz级,可以满足边缘侧低算力AI应用需求,因此,将AI集成在MCU上,用一颗芯片实现端侧部署,正在成为新的潮流。

沿着这样的方向,航顺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尝试,比方说做了一个双核HK32U1XX9(CM3+RISC-V),应用在物联网的安全场景(如电表),CM3承担通用的控制,RISC-V负责安全和解密。

13.png

其次,“合纵”指的是垂直方向,实现产业链的整合。航顺会为下游的生态和客户提供更多的适配性的定制化设计,同时为客户的智能化应用提供定制化设计。换言之,从上游原厂、到中间方案商、再到下游客户,大家的边界会慢慢融合,角色会越来越模糊。王翔将其定义为MaaS(MCPU as a Service)。

“我有一个终极梦想,买服务送芯片!即未来客户购买航顺的服务,航顺把芯片送给客户。”王翔分享道,这将意味着航顺的产品价值成功地由硬件(MCPU)向服务(MaaS)延伸,航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仅仅是底层的芯片、开发工具、驱动库,还包括整套的服务,争取做到客户不用开发,即可直接上板。

生态发力,伙伴站台

在新品发布环节之后,元能芯总经理黄致恺作为生态伙伴代表登场,详细介绍了与航顺芯片建立生态合作以来,携手打造融合芯片、算法、方案、云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功率系统平台为生态伙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芯片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未来,元能芯也将与航顺芯片不断探索更多领域的合作创新,共创一个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功率系统平台,让智能功率系统转动全世界

14.png

大会的最后航顺芯片创始人、CEO刘吉平先生与在场伙伴共同回顾了航顺芯片风雨兼程、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并发表总结致辞——

“赋能创芯,共筑生态”,不仅是对过去十多年航顺芯片技与代理商伙伴们共同奋斗的总结,更是未来也将为之奋斗的目标——用创新和核心技术打造高性能高性价比的HK32MCU,赋能千行百业,与伙伴们并肩成长,共筑更加蓬勃的合作生态。

未来,航顺芯片将继续坚持高端32位MCU+车规SoC双战略,与代理商携手前行,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最大化地为客户实现价值,持续推进国产集成电路行业的创新发展!

15.png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Philipp JacobsohnSmartDV首席应用工程师

Sunil KumarSmartDV FPGA设计总监

本系列文章从数字芯片设计项目技术总监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将芯片的产品定义与设计和验证规划进行结合,详细讲述了在FPGA上使用IP核来开发ASIC原型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些问题。文章从介绍使用预先定制功能即IP核的必要性开始,通过阐述开发ASIC原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IP核相关因素,用八个重要主题详细分享了利用ASIC所用IP来在FPGA上开发原型验证系统设计时需要考量的因素。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将ASIC IP移植到FPGA原型平台上的必要性,并对原型设计中各种考量因素进行了总体概述,分析开发ASIC原型验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IP核相关因素,以及经验分享的八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明了需求、发现不同”。本篇文章是SmartDV数字芯片设计经验分享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将继续分享第二到第四主题,包括FPGA原型的基本概念、常见挑战和基本调整。

作为全球领先的验证解决方案和设计IP提供商,SmartDV的产品研发及工程应用团队具有丰富的设计和验证经验。在国产大容量FPGA芯片和IP新品不断面市的今天,SmartDV及其中国全资子公司“智权半导体”愿意与国内FPGA芯片开发商、RISC-V IP和其他IP提供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合作,共同为国内数字芯片设计公司开发基于本地FPGA的验证与设计平台等创新技术与产品

主题1:一款原型和最终ASIC实现之间的要求有何不同?

主题2:当使用FPGA进行原型设计时会立即想到哪些基本概念?

主题3:在将专为ASIC技术而设计的IP核移植到FPGA架构上时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

主题4:为了支持基于FPGA的原型,通常需要对ASIC IP核进行哪些更改?

主题5我们如何确保在FPGA上实现所需的性能?

主题6:在时钟方面必须加以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Topic 7:如果目标技术是FPGA,而不是ASIC,那么需要如何测试IP核的功能?

主题8:设计团队还应该牢记什么?

主题2:在使用FPGA进行原型设计时会用到哪些基本概念?

可重用性对IP核至关重要:这些内核应该尽可能使用通用RTL代码来描述。这是确保用于ASIC实现的电路描述,也可以在原型设计环境中使用而无需进行重大更改的唯一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原型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检查RTL代码的正确性。

实现中的任何偏差都会带来风险,使用通过ASIC逻辑综合的RTL代码来替换特定用于FPGA实例的时候,都会产生功能性错误。使用尽可能完全相同的代码库,就可以增加在原型设计期间已经得到验证的功能在ASIC实现中加以保留的可能性。关于不可能总是避免特定于FPGA组件实例化的原因,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主题4中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为了支持基于FPGA的原型,通常需要对ASIC IP核进行哪些更改呢?

使用已经在ASIC目标架构中经过流片验证的IP核,并且之前也已经被IP提供商成功移植到FPGA组件中,就可以提供巨大的优势。这意味着不仅创建电路所需的工作量可以大大减少,而且通过使用已经在该领域被广泛使用的预先定制电路组件,在ASIC流片后检测出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不仅可以重用纯RTL代码,而且还可以减少创建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P&R)设置脚本以及其他所需约束文件的工作量,因为这些通常与IP核一起提供。所有这些都可以大大简化IP核的集成。

其他有利于原型设计的标准是:1FPGA的选择和2)专用EDA工具的使用。原则上来说,通过选择容量尽可能大且速度快的FPGA,或使用已经商业化的预先定制的基于FPGA的原型设计开发板,都可以大大简化原型设计的工作。

1.png

2Digilent Genesys 2 FPGA开发板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型设计平台的案例(图片©Digilent

IP核集成到一个复杂的ASIC设计中,通常也带来了在FPGA上实现相同功能的期望。必须在两种用例之间做出区分:一方面,用于原型设计场景;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可重构平台来进行物理验证,可支持在早期阶段(即在可提供ASIC芯片之前)就对相关的固件和软件进行测试。

由于FPGA的可编程性,在电路验证中使用FPGA已成为既定的标准方法,即可通过迭代方法检测和消除电路实现中的错误。与纯模拟手段相比,FPGA支持更多的测试周期,因此它可以发现和消除在纯模拟性验证方法中可能难以发现的错误。其结果是,验证覆盖率得到了显著的增加。由于验证要么是实时执行的,要么是以稍微降低的时钟速率执行,甚至可以进行长期测试。

主题3:将专为ASIC技术设计的IP核移植到FPGA架构时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

与人们的假设相反,IP核的使用通常不是一个纯粹的“即插即用”过程,即并不是通过使用标准化的组件,就可确保即刻可用的电路功能。如果目标架构是FPGA,则结果更是如此。相反,IP核的使用需要对各种参数进行精确的规划。非常重要的是,这里应该特别考虑到许多IP核是专为ASIC而设计的,并且最初根本没有打算将其移植到FPGA架构上。

此外,IP核通常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电路实现的要求而创建的。一个用户可能需要内核的某些特性,而另一个用户可能需要不同的特性、设置或约束条件。这意味着IP核在其本身的实现期间就必须考虑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并且必须测试所有可能的配置。

需要考虑以下准则:

ASIC上实现的电路的运行时钟频率通常可以比FPGA的时钟频率更高。因此,在FPGA实现中应该只使用实际需要的特性。在使用IP核时,如果使用参数化来创建相关的RTL代码,并且这些代码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各自的需求,这将带来巨大的帮助。这也可以确保在没有重大延迟的情况下提供所需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有必要降低FPGA的系统频率(例如,降低到ASIC时钟频率的二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特别是对于接口类IP来说,这可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外设以及相关的软件和固件进行额外的更改。在创建功能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系统时钟速率对于IP供应商来说是很重要的。

虽然诸如PHY这样的模拟电路可以用在ASIC上,但将电路功能移植到FPGA上时,情况并非如此。在某些情况下,模拟接口可以通过使用FPGA SerDes IO(在所有现代FPGA器件上通常都有提供)或高速收发器来实现,或者通过创建一个数字“仿真PHY”来模拟,以消除对外部PHY设备的需求。然而,为了提供与ASIC功能相同的模拟PHY接口,基于FPGA的原型需要使用这种外部硬件组件。重要的是要确保IPPHY之间接口的通信,这样各个不同的组件之间不仅可以“交谈”,而且还可以相互“理解”。

主题4:为了支持基于FPGA的原型,通常必须对ASIC IP核进行哪些更改?

如前所述,IP核应该使用通用的RTL代码来描述。通用代码的创建意味着应该尽可能避免FPGA上诸如存储、IO处理模块、时钟缓冲区等特定组件的实例化。这在某些领域是可能的,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并不总是能够实现。这样做的原因有很多,这里的一个例子是使用内存的实现:

存储组件。ASIC版本的RTL代码可能包含从ASIC的单元库中选择的、用于实现的实例化内存组件。这样的实例并不能直接映射到FPGA中,因为FPGA逻辑综合工具不能理解ASIC库文件;因此,来自单元库的组件是未知的,导致FPGA工具流中形成黑盒。因此,不能够将这种存储组件直接映射到FPGA上提供的存储结构。专门为ASIC原型而设计的专用FPGA逻辑综合工具可以读取ASIC单元库,但此类工具成本极高,并且必须单独购买。如果ASIC RTL包含来自某家供应商单元库的实例(例如TSMC 28),有必要通过使用FPGA上提供的存储结构来建模一个存储单元,该单元可提供与从ASIC单元库中选择的存储单元具有相同的功能。

参数化法。由于IP核被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中,因此希望能够用参数来进行描述。例如,能够从顶层控制整个IP核的存储大小通常是有意义的。这使得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来调整存储单元的大小和限制FPGA资源的使用会变得容易。

寄存器阵列。ASIC版本的RTL代码可能包含寄存器阵列,这些寄存器阵列在期望的配置中实现内存功能。这样的阵列通常不会被FPGA逻辑综合工具识别为内存,也不会映射到FPGA上可用的内存中,而是通过使用寄存器实现。但是,如果寄存器被用于实现而不是专用内存,则FPGA可实现的时钟频率可能会大大降低,因为存储器实现需要大量的寄存器。在将大内存描述为寄存器阵列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无法将它们映射到FPGA上,因为FPGA上可用的寄存器数量根本不足以实现。

所需的存储单元。ASIC所需的存储是专门为目标应用创建的。FPGA中一对一的映射将导致所用逻辑门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可实现的时钟频率降低。因此,在FPGA中使用ASIC内存通常是不可取的。一个例子是在对功能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安全关键型应用中使用ASIC,这种应用需要检查存储内容的正确性和由于外部影响而可能发生的错误。

例如,为了能够纠正α粒子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单粒子翻转(SEU),就需要实现纠错码(ECC)电路。另一方面,在FPGA中提供的块存储器默认具有这样的电路,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特殊的逻辑综合功能属性激活该电路。实现带有额外逻辑的冗余电路几乎没有意义,同时也有可能因为组件片芯占用过高而无法达到所需的时钟频率。

2.png

3ASICFPGA的存储结构不同,时钟分配也有很大差异。使用锁相环/数字锁相环(PLL/DLL)电路可以简化这一点,但是专有的PLL/DLL电路都需要从相应的库中实例化。

当前所有的FPGA都包含PLLDLL或两者的组合。这些电路支持多项时钟操作,如时钟失调、频率合成(例如,输入时钟频率的除法或乘法)和占空比编程。输入时钟和输出时钟可以相位对齐。虽然在ASIC中有相应的电路,但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如果需要PLL/DLL,则必须从FPGA制造商的相应库中对其实例化,并且必须确保时钟分配方案适应目标FPGA架构。

接下来:

本系列文章的目标是全面分享如何利用ASIC IP来实现完美的FPGA验证原型的经验,在上篇和本篇在讲述了如何了解ASIC IPFPGA验证原型的区别并提前做相应规划和调整之后,还将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另外四大主题。下一篇文章将介绍我们如何确保在FPGA上实现所需的性能?以及在时钟方面必须加以考量的因素有哪些?欢迎关注SmartDV全资子公司“智权半导体”微信公众号继续阅读。

最后,SmartDV在相关介绍和分析之后,还提供实际案例:用基于FPGA的方法来验证USB 3.2 Gen2x1 Device IP

USB 3.2 Gen2x1 Device IP:实现、验证和物理验证

USB 3.2 Gen2x1 Device IP的实现挑战

欢迎关注SmartDV全资子公司微信公众号

关于作者

Philipp Jacobsohn

Philipp JacobsohnSmartDV的首席应用工程师,他为北美、欧洲和日本地区的客户提供设计IP和验证IP方面的支持。除了使SmartDV的客户实现芯片设计成功这项工作,Philipp还是一个狂热的技术作家,乐于分享他在半导体行业积累的丰富知识。在2023年加入SmartDV团队之前,PhilippJ. HauggSynopsysSynplicityEpson Europe ElectronicsLattice SemiconductorsEBV ElektronikSEI-Elbatex等担任过多个管理和现场应用职位。Philipp在瑞士工作。

Sunil Kumar

Sunil KumarSmartDVFPGA设计总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专业人士,Sunil在基于FPGAASIC原型设计(包括FPGA设计、逻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和时序收敛)和高速电路板设计(包括PCB布局和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电路板启动和测试)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2022年加入SmartDV团队之前,SunilL&T Technology Services Limited担任过项目经理和项目负责人职位。Sunil在印度工作。

关于智权半导体

智权半导体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是SmartDV Technologies™在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其目标是利用SmartDV全球领先的硅知识产权(IP)技术和产品,以及本地化的支持服务来赋能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目前,SmartDV在全球已有300家客户,其中包括十大半导体公司中的七家和四大消费电子公司。

通过将专有的SmartCompiler™技术与数百位专家工程师的知识相结合,SmartDV可以快速、经济、可靠地定制IP,以实现您独特的设计目标。因此,无论您是为下一代SoCASICFPGA寻找基于标准的设计IP,还是寻求验证解决方案(VIP)来测试您的芯片设计,您都会发现SmartDVIP非常容易集成,并在性能上可力助您的芯片设计实现差异化。

了解更多关于SmartDV和智权半导体的信息,请浏览:www.smart-ip.cn,或发邮件到:chinasales@smart-ip.cn

如希望立即阅读全文英文版,或者尽快了解结论“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请浏览SmartDV网站,也可发邮件到以下电子邮箱索取:chinasales@smart-ip.cn

围观 10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移动电子设备通常都是内嵌电池供电,设备的使用/待机时间时刻影响着用户体验。而低功耗的芯片设计,能够极大的降低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是提升设备续航能力的关键。

芯海科技CSCE2010是一款专为主流消费级笔记本市场打造的32位高性能EC芯片,具有高扩展性、低功耗和开发便捷性的产品特点,已通过英特尔PCL(平台器件列表)认证,以其出色的低功耗IO设计,为笔记本电脑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

01

MCU 低功耗设计

芯片的实质是由逻辑门构成的复杂电路网络。探讨芯片功耗时,我们通常将芯片功耗区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

静态功耗,主要由 COMS 电路中器件的漏电流所引起。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静态功耗。

动态功耗,则与芯片器件在工作时的电能消耗密切相关。例如当电路中的信号发生翻转,就会产生短路功耗。同时,驱动元件对负载电容进行充放电时也会产生功耗。这种功耗随着芯片工作状态而变化,因此优化动态功耗需要从电路了设计、工作频率、电压等方面综合考虑。

1.png

功耗构成:静态功耗与动态功耗

为了降低上述两种功耗,需运用优化时钟管理、电源管理、设计多种低功耗工作模式,以及通过软件优化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中断,从而达到降低整体功耗的目的。

1.  时钟管理

● 多时钟域,将不同功能模块设置在不同频率的时钟域

● 时钟调节,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调整时钟频率

● 时钟门控,在空闲时关闭不需要工作模块的的时钟

2.  电源管理

● 多电源域设计,独立控制不同模块的电源

● 动态电压频率缩放(DVFS),根据负载动态调整电压和频率

● 降低内核工作电压、IO 输出电压

3.  低功耗模式

● 空闲模式,在CPU空闲时进入低功耗状态

● 睡眠模式,在系统大部分单元不工作时切换到极低功耗状态

● 掉电模式,保留最少的电路在运行,实现超低功耗

4.  软件优化

● 避免冗长/无效的计算

● 合理使用中断,避免不必要的中断

● 采用低功耗编码算法

根据基础的物理原理,电路的功率与流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成正比。然而,芯片的动态功耗受多个因素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电压和电流,其动态功耗的计算公式可简化如下:P=C*f*N*V²。

其中:

● C:代表结点电容

● f :表示器件工作频率

● N:是在单时钟周期内翻转的器件数目

● V:代表器件的工作电压

因此可见,通过降低芯片内核的工作电压,可以有效降低芯片的功耗。同理,芯片对外 的IO 输出驱动也会产生功耗,因此降低 IO 驱动电流同样能有效降低芯片的整体功耗。

02

CSCE2010的低功耗IO设计

2023年9月, Intel发布了Meteor Lake架构的CPU ,该架构在低功耗设计领域做出了很多改进,其中IO接口已全面升级为1.8V,这一重要改进为降低系统功耗做出了显著贡献。

2.png


芯海科技CSCE2010 作为一款高度集成、兼容性能出色的 EC 产品,在设计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在对外连接的IO方面, 采用了独立电源域设计,使得它在接入不同电压需求的平台时,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当与 Meteor Lake 平台1.8V的IO接口相连时,CSCE2010 能够支持1.8V 输入输出(推挽输出),而且无需借助外部上拉电阻,从而大大简化了接口电路,不仅提升了设备的电气性能,还降低了能耗。 
更为出色的是,如果需要将CSCE2010 连接到其他使用3.3V IO的CPU平台,它同样可以轻松应对。产品可以灵活的切换为 3.3V的输入输出(推挽输出)模式,并且也无需外部上拉电阻。从而增强了产品的通用型和适应性,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CSCE2010 独特的 IO 电源设计,不仅展现了其优秀的灵活性与兼容性,更在实际应用中为客户带来了显著便利。通过减少硬件设计中的互联线路复杂性,帮助客户简化了整体设计流程,同
时降低了物料清单(BOM )成本,从而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目前,该EC产品已经成功导入各类CPU平台项目, 通过实际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广泛的兼容性。

除此之外,CSCE2010还集成了 I2C、SPI、UART、I3C、TIMER、eSPI 等丰富外设接口。考虑到不同外设工作需要的频率不同,芯片创新地采用多级 PLL 分频设计,以确保在满足各种外设最小频率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芯片运行功耗。其次,为了更好地满足PC系统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低功耗需求,CSCE2010还设计 了Sleep、 DeepSleep 两种低功耗模式,进一步提升效能表现。

3.png

芯海科技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力量,致力于构建以EC为核心,横向拓展至PD、HUB、BMS、HapticPad等多元化计算外围产品的PC生态。

未来,芯海科技将持续加强和完善PC系列产品的战略布局。通过PC生态产品的系列化、平台化创新,为全球PC供应链注入更多活力,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特性的PC产品。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3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