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技术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今日宣布,正式推出3K级图像传感器产品系列,该系列目前已有SC500AI与SC501AI两款产品,力求以高性能3K级CIS为高清视频市场注入芯力量。

分辨率决定了视频图像细节的精细程度,是影响视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溯源电影市场,视频分辨率经历了从720P、2K、3K到4K的演进。在其他领域,高清视频为诸如安防、医疗、交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视频应用场景注入了智能化活力,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创造性的改变。

在当下视频影像向高清甚至超清化发展的过程中,2K至4K分辨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催生出诸多垂直领域市场需求。而思特威正是在探寻契合市场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时,敏锐地捕捉到了新兴3K视频影像的蓝海市场。

思特威全新推出3K级产品系列,为3K高清视频市场注入芯力量

3K视频蓝海新契机

目前2K是影像市场主流分辨率,但在诸如人脸识别及智能检测等智能化应用中,2K分辨率已渐渐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清视频的需求了。然而在许多高端视频应用向4K分辨率过渡的过程中,又因4K视频受限于传输带宽在h.265编码压制后,导致其最终呈现效果并未达到对4K影像的应用预期,因此在2K与4K之间诞生了3K视频的蓝海市场契机。

思特威全新推出3K级产品系列,为3K高清视频市场注入芯力量

* 图像经拉伸处理到一样比例大小

思特威3K级系列产品采用2880 x 1620分辨率,拥有远优于2K视频影像以及比肩4K分辨率的出色画质,不仅填补了逐步兴起的3K影像应用对此类图像传感器的迫切需求,并且有效降低了后端处理负荷及传输和存储的带宽压力,使系统得到了充分的优化,为3K应用客户量身打造优质影像解决方案。

性能全面升级,呈现电影质感

SC500AI与SC501AI作为思特威推出的3K级系列先导产品,不仅采用了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在性能层面较前代产品也大幅跃升,在暗光成像、色彩表现力以及动态范围上都有着显著提升,在满足实际商用需求的同时更力求呈现电影级的画面质感。此外,凭借思特威创新工艺的加持,3K级产品系列还优化了高温成像性能,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的场景适用性。

思特威全新推出3K级产品系列,为3K高清视频市场注入芯力量

* 由思特威3K级图像传感器SC500AI拍摄的静物影像

思特威全新推出3K级产品系列,为3K高清视频市场注入芯力量

思特威副总经理欧阳坚先生表示 :“视频高清化的演进作为时下发展热点之一,未来无论是视频内容还是视频应用场景都将以影像质量作为发展基础。思特威凭借着对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不断深掘,敏锐地洞悉到2K与4K影像领域之间巨大的CIS蓝海市场并推出3K级产品系列,以更好地契合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升级。而后续思特威还将继续推出多款不同系列产品,来满足未来高清视频时代各细分领域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思特威3K级系列图像传感器,不仅能够输出高品质3K影像,同时依托于全面提升的性能使其拥有极为出色的成像表现。而除了此次推出的2颗3K级图像传感器外,后续思特威还将有更多系列产品面世,包括近红外增强及星光级系列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应用的多元化及差异化需求。

思特威3K级系列产品SC500AI与SC501AI已实现量产,想了解更多关于3K级系列产品的信息,请联系我们:cs@smartsenstech.com

关于思特威 (SmartSens Technology)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Sens Technology)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创立,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北京、深圳、杭州、香港、新竹以及美国圣何塞等多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与销售办公室,网络遍及全球。思特威以创新为驱动,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面向未来和全球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凭借一支精于创新、覆盖全球的研发团队,思特威自主研发出了优秀的夜视全彩技术、SFCPixelTM专利技术、Stack BSI的全局曝光技术等诸多业内领先的创新技术。

自成立以来,思特威始终专注于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凭借性能优势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公司产品也不断成熟并确立了安防领域行业领先地位,产品遍及安防监控、车载影像、机器视觉及消费类电子产品(运动相机、无人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用摄像头)等应用领域。自2017年起,思特威已连续多年在CIS产品安防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上保持领先,并已成为消费类机器视觉领域Global Shutter CIS龙头企业。今后亦将在人工智能、手机影像、车载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创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martsenstech.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6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长电科技任命林敬明先生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直接向首席执行长郑力先生汇报。

近两年来,长电科技通过加强专业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布局和持续创新,为公司健康和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半导体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长电科技需要一个更为优秀的销售团队倾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佳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对此,林敬明先生表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半导体行业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长电科技在这个行业中的龙头地位,特别是长电科技管理团队的策略和理念,以及我自己对半导体产业链的理解、经验和热爱,都让这个决定变得理所当然。我将与团队一起,为我们的新老客户伙伴提供一流的服务和支持。”

此次人事任命,是长电科技向专业化管理迈进的新布局。长电科技首席执行长郑力先生表示:“打造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和企业文化是长电科技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相信在林敬明先生的带领下,公司的全球销售和服务工作能再上一个新台阶,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的更多客户和消费者受益于长电科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林敬明先生拥有超过24年半导体封装测试(OSAT)行业业务拓展经验和丰富的多元文化管理经验,在加入长电科技前,曾在京元电子、华泰电子担任全球业务拓展总裁等职位。林敬明先生拥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关于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制造一站式服务,位居行业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

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在全球拥有超过23,000名员工,在逾2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业务机构。拥有3,200多项专利,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设有六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中心,可与全球客户进行紧密的技术合作并提供高效的产业链支持。

长电科技的业务范围包括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封装设计、技术开发、产品认证、晶圆中测、晶圆级中道封装测试、系统级封装测试、芯片成品制造及测试并可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直运服务。长电科技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涵盖了主流集成电路系统应用,包括网络通讯、高性能计算、汽车电子、大容量存储等领域。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6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集成了Qspeed升压二极管,可实现极简单的有源PFC解决方案;

面向PC和电视机电源应用

深耕于高压集成电路高能效功率变换领域的知名公司Power Integrations(纳斯达克股票代号:POWI)推出内含Qspeed™低反向恢复电荷(Qrr)升压二极管的HiperPFS™-4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IC。该组合可以为75W至400W的PC、电视机和类似应用提供超过98%的满载效率。

Power Integrations产品营销经理Edward Ong表示:“使用HiperPFS-4 IC的设计在整个负载范围内表现出极高的效率,在230VAC下的空载功耗仅为36mW。HiperPFS-4产品系列不仅非常适合PC和电视机应用,而且也适用于电池充电器、电动工具、工业电源和LED照明。HiperPFS-4 IC中集成的有源器件的额定电压为600V,从而可以轻松满足常用的80%降额规范。”

HiperPFS-4 IC将连续导通模式(CCM) PFC控制电路、升压二极管和600V MOSFET集成在一个器件中。通过加入升压二极管,减少了散热片的安装,从而使设计更简单,温升性能更佳。而且,将Qspeed二极管集成在IC内部可以将走线上的寄生电感最小化,进而在交流输入发生浪涌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功率开关在瞬态期间其两端呈现的电压尖峰最多可降低50V。因此,当采用385VDC的恒压母线供电时,集成的600V MOSFET能够轻松满足80%的降额要求。

HiperPFS-4 IC可以在20%以上负载时实现大于0.95的功率因数。Qspeed升压二极管针对连续导通模式PFC操作进行了优化,具有非常低的反向恢复损耗,其性能接近碳化硅器件,却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供货及相关资源

封装内部集成了QSpeed低Qrr升压二极管的HiperPFS-4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IC现已开始批量供货。以10,000片为单位订货,单价为1.56美元。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Power Integrations销售代表或公司授权的全球分销商:DigikeyFarnellMouserRS Components

关于Power Integrations

Power Integrations, Inc.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领域高压功率变换的技术创新型公司。该公司的产品是清洁能源生态系统内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实现新能源发电以及毫瓦级至兆瓦级应用中电能的有效传输和使用。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www.power.com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413005497/zh-CN/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4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3 AI (NYSE: AI)与横河电机株式会社(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简称“横河电机”)(TOKYO: 6841) 宣布,横河电机已选择C3 AI® Suite作为平台,以增强企业人工智能(AI)应用,并完善其为工业客户提供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服务。

横河电机签署了一项多年协议,使该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KBC能够将具有先进AI功能的C3 AI Suite部署到其软件产品组合中。横河电机和KBC实施领先的技术和最佳实践,在工程仿真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卓越技术和商业将战略转化为成果,并通过运营技术和数字服务实现系统化。

横河电机希望C3 AI在其AI支持的产品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类产品可为客户提供经过优化的生产力、更高水平的工业自主权,并在发电、可再生能源、采矿和金属、化工和石油天然气等垂直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横河电机董事兼公司数字解决方案总部高级副总裁Yu Dai表示:“C3 AI Suite带来了新的机会,可以将企业级的先进AI无缝整合到我们的软件产品组合中。我们与C3 AI的初步合作将通过为客户提供更精确的仿真来推动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客户的运营效率和利润率。”

C3 A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Tom Siebel表示:“有了C3 AI Suite为横河电机在各行各业市场领先的产品提供支持,客户有望获得更快速、更准确和可扩展的工具,以简化运营并增加利润。横河电机在测量、控制和仿真方面的独特优势与C3 AI领先的企业级AI软件相结合,将使各行业垂直领域的运营得到改善。”

该协议还使C3 AI能够通过与横河电机的合作在日本建立直接业务。

关于C3.ai, Inc.

C3.ai, Inc. (NYSE:AI)是一家领先的企业AI软件提供商,致力于加速数字化转型。C3 AI提供一个完全集成的产品系列:用于开发、部署和运行大规模AI应用程序的端到端平台——C3 AI® Suite;针对特定行业的软件即服务(SaaS) AI应用程序组合C3 AI Applications;专为AI和机器学习而设计的行业专用CRM应用程序套件C3 AI CRM;以及利用数据科学解决日常业务问题的无代码AI解决方案C3 AI Ex Machina。C3 AI系列产品的核心是由模型驱动的开放式AI架构,可大幅简化数据科学和应用程序开发。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c3.ai/

关于横河电机

横河电机(Yokogawa)成立于1915年,在测量、控制和信息领域从事范围广泛的活动。其工业自动化业务为包括石油、化工、天 然气、电力、钢铁、纸浆和造纸在内的各种流程行业提供至关重要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的生命创新业务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制药和食品行业价值链的生产率。测试与测量、航空和其他业务继续提供具有业界领先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仪器和设备。横河电机通过遍布62个国家的114家公司组成的全球网络,与客户共同创新。公司2019财年创造了37亿美元的销售额。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yokogawa.com/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412005346/en/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2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4月12日~14日,第18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召开。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赵志鹏发表了《智能云网,加速行业数字化发展》的主题演讲,从云园区网络、云广域网络、超融合数字中心网络和网络安全4大场景,打造端到端的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加速全行业数字化发展。

上云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据IDC统计,到2021年底,将有80%企业加速上云节奏;同时,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多云接入方式,是企业上云的主流选择;并且,如今企业更加倾向于办公类业务将会迁移到公有云之中,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生产业务上云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志鹏表示:“云网是企业上云的基础,云网通过将算力和智能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千行百业,让企业生产效率再次得到飞跃,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如今,云技术发展迅速,而网络发展缓慢,这制约了云的高效应用,云网面临着“云快而网慢、体验难保障、网络难运维和安全防护难”四大挑战。

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华为打造端到端智能云网解决方案,以数赋智,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该解决方案由四个场景组成:

  • 云园区网络(CloudCampus 3.0):为企业提供最佳上云接入体验。华为云园区网络通过独立成网的Wi-Fi无线网络实现园区的无缝连接;通过SD-WAN实现全球一张网,支撑企业全球敏捷互联,云网灵活匹配。全云化管理和全智能运维,可以大幅提升园区运维效率,整网性能提升58%,85%的潜在故障可以提前识别。
  • 云广域网络(CloudWAN 3.0):为企业和云之间提供敏捷高质量的网络联接。华为的云广域网络通过层次化的网络切片,可以将不同的企业业务进行隔离,为业务提供按需的网络SLA,保障业务的质量。同时,通过智能云图算法,云广域网络可以为每个业务灵活选择不同的上云路径,有效提升上云效率。云网安协同,保障整网安全,威胁检测率达96%以上。
  • 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CloudFabric 3.0):为云数据中心提供融合、无损的互联。华为超融合数据中心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以太网的零丢包。0.1%的丢包会导致50%的算力损失,这意味着网络丢包会导致企业部署更多的服务器,才能满足业务的诉求。华为通过引入智能能力进行流速控制,可以实现数据中心内零丢包,以及同城双活数据中心间(70KM内)的零丢包,充分释放算力潜能,大幅节省光纤租赁费用。同时,全网智能运维实现故障分钟级感知和自愈,保障业务7×24小时在线
  • 网络安全(HiSec):为企业上云提供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上云打破了传统企业边界,传统的单点防护无法继续提供有效的保护能力。华为网络安全方案通过云、网、安、端的全面协同,为企业上云提供从云接入到云联接在到云内网络的端到端安全防护。同时,华为网络安全方案还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订阅式的安全防护能力。

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带来的网络架构深刻变革,使得云和网高度协同。未来,华为将联合客户和伙伴,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从数字政务到智慧城市,从工业自动控制到远程智慧医疗,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华为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2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微美全息软件有限公司(纳斯达克: WIMI)(以下简称为“微美全息”或“公司”),一家领先的全息AR应用技术提供商,宣布和丰田集团旗下电子公司达成合作。

基于2020年的销量,丰田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世界上第一家每年生产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的最大单一市场为美国市场,2019年贡献销量约276万台。丰田集团由全球36万名员工组成,2020年度《财富》世界五百强位列第十名。

微美全息主要聚集在车载AR全息HUD、3D全息脉冲LiDAR、头戴光场全息设备、全息半导体、全息云软件、全息汽车导航等专业领域,覆盖从全息车载AR技术、3D全息脉冲LiDAR技术、全息视觉半导体技术、全息软件开发、全息AR广告技术、全息AR娱乐技术、全息ARSDK支付、互动全息通讯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

随着电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车载3D全息脉冲LiDAR、AR全息HUD、全息AR导航、全息AR车窗、全息AR后视镜、全息AR车载通讯等需求迅速爆发。由于汽车的全息应用需求爆发,公司将会研发全息车载设备、全息车载芯片和全息车载软件等解决方案,以满足汽车全息应用的需求。公司致力于车载全息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将会开发更多适用于汽车行业的全息AR专利和产品以建立更多客户关系。

关于微美全息

微美全息成立于2015年,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IMI。微美全息专注于全息云服务,主要聚集在车载AR全息HUD、3D全息脉冲LiDAR、头戴光场全息设备、全息半导体、全息云软件、全息汽车导航等专业领域,覆盖从全息车载AR技术、3D全息脉冲LiDAR技术、全息视觉半导体技术、全息软件开发、全息AR广告技术、全息AR娱乐技术、全息ARSDK支付、互动全息通讯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http://ir.wimiar.com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2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4月13日,在2021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简称“上研院”)联合华为发布了《5G定位能力开放产业白皮书》,该白皮书首次定义了5G定位架构和5G定位能力开放API接口,为千行百业丰富的应用提供定位能力,为全行业注入定位新动能,实现全行业应用能力新的跃升。

目前,全球5G网络正在加速建设,5G在各行业的应用也在蓬勃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港口、智慧矿山、智慧能源等。而在这些行业应用中,众多和位置相关的服务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5G定位技术为企业管理、安防监护、应急救援、行程监测等领域提供了精准定位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千行百业。5G定位技术也成为5G创新的关键方向。

5G定位主要由UE终端、5G接入网、5G核心网、运营商位置能力平台等部分构成。运营商依托5G基础网络建设优势,可同步部署5G定位网络,实现通信定位一张网,从而形成统一的5G定位基础设施网络和5G定位中台能力,为第三方客户提供5G网络通信及定位服务。

为更好地满足平台能力互通,该白皮书同时定义了5G网络定位API接口,包括接口类型及功能等,使能行业客户获取位置服务,提升5G网络定位产业链各方能力协同。基于5G定位能力开放,运营商的5G定位能力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电子围栏、地图管理、位置告警、轨迹查询等定位能力服务。从目前阶段看,5G定位产业还在发展初期,并且3GPP标准定位能力也在持续演进,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推进芯片、模组、终端、网络和行业应用的协同发展。

上研院副总经理陈豫蓉致辞

上研院副总经理陈豫蓉致辞

上研院副总经理陈豫蓉表示:“位置服务是5G提供的重要能力之一。中国移动凭借网络优势、行业影响力正在引领5G+定位产业融合发展。今天,我们联合华为发布《5G定位能力开放产业白皮书》,定义中国移动对产业开放的5G定位能力接口,旨在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共同推动5G网络定位能力的成熟,锻造垂直行业5G定位解决方案,满足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制造等多行业多场景下定位需求,共同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点此阅读《5G定位能力开放产业白皮书》:链接

来源:华为

围观 10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72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高速网络设备中插入轻量级的优化代码,使得KAUST领导的合作将并行化计算系统的机器学习速度提高了五倍。这种 "网内聚合 "技术是与英特尔、微软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系统架构师共同开发的,它可以利用现成的可编程网络硬件提供显著的速度提升。

人工智能(AI)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 "理解 "和与世界互动的能力,其根本的好处是机器学习步骤,即使用大量标记的训练数据集来训练模型。训练AI的数据越多,当暴露于新的输入时,模型就可能表现得越好。

最近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更好的机器学习和使用更大的模型和更多样化的数据集。然而,执行机器学习计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越来越依赖于并行运行学习算法的大型计算机阵列。

"如何大规模地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KAUST研究团队的Marco Canini说。"人工智能模型可能由数十亿个参数组成,我们可以使用数百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需要高效地并行工作。在这样的系统中,增量模型更新过程中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很容易成为主要的性能瓶颈。"

该团队在英特尔旗下的Barefoot Networks公司开发的新网络技术中找到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我们使用Barefoot Networks新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网络硬件来卸载分布式机器学习训练过程中执行的部分工作,"后来加入英特尔Barefoot Networks团队的KAUST校友Amedeo Sapio解释道。"使用这种新的可编程网络硬件,而不仅仅是网络来移动数据,意味着我们可以沿着网络路径进行计算。"

该团队的SwitchML平台的关键创新在于,在机器学习过程的模型更新阶段,允许网络硬件在每个同步步骤中执行数据聚合任务。这不仅卸载了部分计算负载,还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量。

"虽然可编程开关数据机可以非常快速地进行操作,但它能做的操作是有限的,"Canini说。"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必须对硬件足够简单,但又必须足够灵活,以解决板载内存容量有限等挑战。SwitchML通过共同设计通信网络和分布式训练算法来解决这一挑战,与最先进的方法相比,实现了高达5.5倍的速度提升。"

来源:cnBeta.COM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59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田和Verizon正在合作测试后者的5G超宽带和5G移动边缘计算(MEC),确保车辆、行人和道路基础设施之间快速可靠的连接。自2017年以来,本田一直在开发其安全蜂群无碰撞技术。

此次与Verizon和密歇根大学麦城的新合作将评估Verizon的5G网络和移动边缘计算(MEC)如何使自动驾驶普遍受益。本田与Verizon的研究合作是双方多年来开发互联汽车安全技术以实现无碰撞社会愿景的重要一步,虽然这项研究是初步的,目前还不打算作为产品功能,但支持5G的车辆通信和MEC有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在共享道路上获得安全。

本田的Safe Swarm技术利用了蜂窝式车辆对一切(C-V2X)通信,让汽车与其他车辆/道路用户进行通信,同时共享速度、位置和传感器数据等重要数据,但有一个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每辆车都应该具备车载人工智能(A.I.)功能才行。然而,使用高速5G可以使A.I.根据需要从一辆车移动到MEC系统,有助于减少每辆车中对A.I.系统的需求。

将计算能力转移到5G网络边缘计算的能力是自主和互联汽车的重要构件,帮助汽车与其他汽车近乎实时地进行通信,并与安装在街道和交通灯中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进行通信, 本田和Verizon主要利用后者的5g超宽带网络、MEC和V2X软件平台测试三个安全场景。首先是行人场景,使用Verizon的超精确定位服务,提醒道路使用者附近有活跃的行人。其次是紧急车辆警告场景,提醒道路用户救护车和消防车等紧急车辆的接近。

最后,闯红灯场景是一个精巧的检测功能,它可以提醒道路用户注意闯红灯者,以减轻交通事故。它们表示,去年大约有4.2万人死于车祸,而94%的事故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双方的新技术,包括5G和MEC,可以帮助司机提前做出反应,以防止碰撞,挽救生命。

本田携手Verizon评估5G超宽带如何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本田携手Verizon评估5G超宽带如何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来源:cnBeta.COM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59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几年TWS真无线蓝牙耳机的迅速增长,尽与当下的人们对于蓝牙耳机产品的需求有关,也与品牌厂商、产业链上的供应链厂商相关,当然也与将一些列配件最终变为一款能够交到消费者手中的TWS耳机生产工厂有关。

2020 年秋天,苹果突然升级设备中的 A12、A13 以及 S5 芯片,这次升级比较反常,因为这些芯片是在生产中迎来了升级。根据苹果官方支持页面,苹果在 2020 年秋天推出了第二代安全隔区(Secure Enclave)。苹果表示,早期的 A12、A13 和 S5 芯片还是第一代安全隔区,但在 2020 年秋天开始,新生产的芯片已经升级为第二代安全隔区。

苹果悄然推出第二代安全隔区(Secure Enclave)

安全隔区是一个独立于主处理器外的安全协处理器,其中包括基于硬件的密钥管理器,可提供额外的安全性保护。安全隔区是部分版本的 iPhone、iPad、Mac、Apple TV、Apple Watch 和 HomePod 的硬件功能。

安全隔区还会维护其加密操作的完整性,即使在设备内核遭到入侵的情况下。安全隔区与应用程序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受到严格的控制,方法是将其隔离到一个中断驱动的邮箱以及共享的内存数据缓冲区。

苹果突然升级安全隔区,可能与去年出现的 GrayKey 密码破解设备有关系。GrayKey 一次可以连接两台 iPhone,插入 iPhone 后,需要等待 2分钟安装专门的软件,并可以实现 iPhone 解锁。当软件安装完成后,GrayKey 开始破解密码,这个过程可能耗费几小时,如果密码是6位的,也有可能花费几天的时间。GrayKey 属于暴力破解,通过漏洞可以无限次尝试密码,直到密码准确。

苹果悄然推出第二代安全隔区(Secure Enclave)

来源:MacX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759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