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Intel酷睿12代桌面处理器的发布,Z690芯片组首发支持最新的DDR5内存,全新的DDR5内存频率从4800MHz起跳,并且支持最新的XMP 3.0技术,能够一键进行超频,对于高端发烧友来讲,目前装机DDR5内存绝对是最优先的选择。

IT168同样在第一时间拿到了最新的来自Crucial英睿达的DDR5 32GB Kit 2x16G DDR5-4800 UDIMM内存,接下来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全新的DDR5内存在性能方面有哪些优势。

1.png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Crucial英睿达的DDR5 32GB Kit 2x16G DDR5-4800 UDIMM内存的外观部分,外观包装较为简洁,透明的塑料包装,符合普条的定位,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直接就能看到内存条本体。

2.png

在包装上是关于内存的一些重要信息,包含内容的容量频率、电压、时序等,本次我们拿到的是32GB的套装版内存。

3.jpg

4.jpg

内存采用了单面颗粒排布设计,单颗容量为4GB,颗粒上的型号代码为“ISA45D88NJ”,来自于镁光,在内存条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还有预留的颗粒位置,如果排满16颗的话,单条的容量可以达到32GB。

5.jpg

在内存规格方面全新的DDR5内存接口和DDR4区别明显,升级全新的DDR5内存需要升级全新的支持DDR5内存的Z690系列芯片组主板,通过对比DDR4内存,我们可以看到,Crucial英睿达的DDR5 32GB Kit 2x16G DDR5-4800 UDIMM内存的金手指密度更高。

6.jpg

7.jpg

8.jpg

实际性能测试方面,我们这次选择的主板是来自微星的MPG Z690 CARBON,这款主板采用了最新的Z690芯片组,支持全新的Intel十二代酷睿处理器,并且主板还支持最新的DDR5内存条,接下来我们就来对内存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和大家更好地了解一下装配了DDR5内存的平台有哪些实际的性能提升。

9.jpg

10.jpg

首先是我们较为熟悉的AIDA 64内存性能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实际的内存读取成绩高达74845MB/S,领先主流的DDR4 3200MHz 8GX2双通道内存约68%,而在写入方面的话,Crucial英睿达的DDR5 32GB Kit 2x16G DDR5-4800的48794MB/S写入成绩为68794MB/S,领先DDR4 3200MHz双通道约70%,性能非常突出,并且两款内存的延迟基本没有任何区别。

11.jpg

在实际性能测试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全新的Crucial英睿达的DDR5 32GB Kit 2x16G DDR5-4800性能有着明显的优势,提升非常明显,整体应用的提升幅度相对DDR4 3200MHz双通道提高10%以上。

12.jpg

另外在实际的游戏性能测试环节中,我们选择了3款代表性的3A游戏大作进行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在升级到DDR5内存之后,游戏性能有着明显的提升,游戏帧数领先幅度在10%-15%之间,在游戏测试中,我们选择的特效为高,分辨率为1080P,测试均为游戏自带的Benchmark,可以看出,在升级全新的DDR5内存的时候,游戏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

13.png

写在最后:目前对于大部分的主流用户来讲,升级DDR5需要更换整套平台,成本较高,更适合“财力”雄厚的玩家入手,加上目前全球芯片产能的影响,DDR5内存的产量也不是特别给力,所以非刚需用户建议观望一段时间。

对于高端用户来讲的话,这次的DDR5性能提升非常明显,4800MHz起跳的频率,实际性能领先DDR4约70%左右,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于内容创作者和高端游戏玩家来讲,提升非常明显,所以如果你手里的票子充裕,那么无脑入手全新的Crucial英睿达的DDR5 32GB Kit 2x16G DDR5-4800就好了,大厂品质保证,不论是性能、兼容性、稳定性来讲,都属于第一梯队,配合上主板的XMP 3.0技术,还能更进一步提升整机的性能和可玩性,非常符合爱折腾的高端玩家选择。

(文章来源:IT168,作者:辛文辉)

围观 1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你的SSD还能用多久?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IDC预测,到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近几年新基建、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发展迅猛,给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闪存数据中心具有速度快、绿色节能等优势,将会是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SSD(固态硬盘)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为什么关注SSD寿命预测?

企业关注SSD寿命预测技术,一是因为SSD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市场上使用率将越来越高。二是SSD损坏导致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三是因为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特点

与传统机械硬盘相比,SSD的优势非常明显,如SSD速度更快,数据访问比机械硬盘快100倍,吞吐量大100倍,单盘IOPS大1000倍以上,并且技术在快速发展,如NVMe、 PCIe将进一步释放SSD的性能;在可靠性表现上,SSD因质量轻、体积小、防震抗摔性更好,更加可靠。再如SSD更节能,与机械硬盘相比,能耗降低7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使用SSD能够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过去SSD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其价格昂贵,现在据IDC统计:2015年到2020年,SSD平均每年的价格降幅达到25%,未来5年也将保持这一趋势;2020年,全球范围内企业级SSD上的支出已经超过传统硬盘。

1.jpg

全球企业级机械硬盘和SSD盘支出对比(单位:百万美元),2005-2020

正是由于SSD速度快但价格相对较高,SSD通常用来存放元数据或核心数据,这部分数据丢失将会给用户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并且,SSD闪存介质具有擦写次数限制,因此SSD使用寿命更值得被关注和重视。

SSD寿命预测  如何实现

SSD,是由控制芯片和存储芯片组成的。控制芯片是SSD的大脑,用于调配数据、数据中转等,存储芯片用于存储数据。当前主流的存储芯片为NAND Flash闪存芯片,NAND采用浮栅晶体管存储数据,写入数据时需要先擦除再写入,写操作本质是向浮栅注入电荷,擦除操作是从浮栅挪走电荷,充放电的过程会损耗二氧化硅绝缘层的绝缘能力,最终无法保证浮栅中存有足够多的电荷。因此NAND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例如常用的MLC-SSD擦写次数为10000次。SSD寿命预测,本质上就是预测NAND芯片P/E次数还可用多长时间。

2.jpg

SSD结构

硬盘厂商一般都遵循S.M.A.R.T. 标准进行数据保护,S.M.A.R.T. 标准是一种自动的硬盘状态检测与预警系统和规范。SSD S.M.A.R.T.中包含了一些与寿命相关的指标,不同接口、不同厂商的指标略有不同。浪潮自研NVMe SSD遵循NVMe 1.3标准,提供标准的S.M.A.R.T.输出。部分厂商SATA接口和PCIe接口寿命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

硬盘接口

硬盘厂商

指标名称

指标含义

SATA

Intel

Smart_233 Media Wearout Indicator

介质磨损指示

Micron

Smart_202 Percent lifetime remaining

剩余寿命百分比

Samsung

Smart_177 Wear Leveling Count

擦写次数计数

Seagate

Smart_231 SSD Life Left

SSD剩余寿命

PCIe

Inspur等

percentage_used

已使用百分比

各个厂商通用的指标为百分比表示的闪存磨损度,SSD寿命预测基于闪存磨损度,预测SSD未来可使用的天数。同时,该寿命预测模型能友好的支持浪潮自研PCIe接口SSD。

SSD寿命预测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基于硬盘S.M.A.R.T.标准采集预测所需的历史时间序列数据集,再使用浪潮自研的AI预测算法,预测S.M.A.R.T.指标未来变化,得到SSD剩余寿命天数。

3.jpg

SSD寿命预测流程

SSD寿命预测流程如上图所示。整体的预测流程分为两个阶段,绿色为离线训练阶段,目的是为了确定模型选取规则;蓝色为在线预测阶段,用于在用户环境中预测SSD寿命。

离线训练阶段使用大量的SSD全生命周期的S.M.A.R.T.数据,人工将磨损度变化曲线形态标记为3类:平稳变化、减速变化和加速变化,再对三种类型的SSD数据分别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实验了多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和预测模型,比如Prophet、 ARIMA、 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 MA)、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ES)、神经网络等。最终确定模型选取规则,实现全生命周期预测准确率达到75%的国际领先水平。

4.jpg

模型选取规则

在线预测阶段,定时采集硬盘磨损度指标,使用提前定义好的模型选取规则,根据磨损变化数据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选择最合适的时序预测模型,预测SSD寿命。

六重保护业务永远在线,可靠!

在管理软件层面上,InView平台每天定时采集数据、预测,通过浪潮自研SSD产品S.M.A.R.T.功能,可以客观呈现产品的Percentage used和Available spare信息,并展示所管理的SSD是使用寿命。当预测结果不足2周时,发出告警提示用户,制定备份数据和换盘计划,避免因突发换盘导致业务降级,甚至停机维护。

5.jpg

智能管理软件InView界面中对SSD寿命预测

除了管理软件,浪潮存储还通过核心软件、器件、部件、系统、解决方案层面等,对业务进行端到端的整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方案服务,做到故障早知道、故障无影响、长期无故障

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浪潮存储将持续加大企业级SSD研发投入,推动集中式全闪、分布式全闪持续技术创新,联合产学研用等生态伙伴,合力提供数据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阵企业提速数字化转型,释放数据价值。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目前全球性能最强的实时RISC-V微控制器HPM6000系列,主频高达 800MHz,创下超过9000 CoreMark™4500 DMIPS性能的新记录

高性能嵌入式解决方案领导厂商上海先楫半导体(HP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32/64RISC-V嵌入式处理器核心领导供货商晶心科技(Andes Technology, TWSE: 6533; SIN: US03420C2089; ISIN: US03420C1099)今日共同发布目前全球性能最强的实时RISC-V微控制器HPM6000系列。该系列旗舰产品HPM6750采用双Andes D45 RISC-V内核,配置创新总线架构、高效的L1缓存和本地存储器,创下超过9000 CoreMark™4500 DMIPS性能的新记录,主频高达 800MHz,为边缘计算等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

HPM6000 MCU全系列产品,包括多核的HPM6750、单核的HPM6450,及入门级的HPM6120版本,都具有双精度浮点运算及强大的DSP扩展指令,内置2MB SRAM,以及丰富的多媒体功能、马达控制模块、通讯接口及安全加密。HPM6000系列具备高效能、低功耗、高安全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业、智能家电、金融终端支付系统、边缘计算及物联网等热门应用。

AndesCore® D45是晶心科技RISC-V家族45系列成员之一,采用顺序执行的8级双发射超纯量技术,具有优化的存储流水线设计以及进阶分支预测功能,同时支持符合IEEE754的单/双精度浮点运算单元(FPU)RISC-V P扩展指令(DSP/SIMD)45系列内核也具有区域内存(local memory)支持的储存子系统,以及可配置的指令及数据高速缓存,对支持海量存储器的SoC例如HPM6000系列,可进一步提升其软件效能。D45核心非常适合用于对响应时间和实时准确性有特别要求的嵌入式应用产品。

1.png

「上海先楫的HPM6000系列产品具备高速算力和实时控制功能,将提供全球高阶MCU市场更灵活及高效的选择。」晶心科总经理暨首席技术官苏泓萌博士表示:「藉由晶心科技的D45并配合支持AndeStar™ V5Segger Embedded Studio®开发工具,客户得以设计出更高效能、且程序代码更精简的软件。上海先楫领先同业,推出内嵌高效能RISC-V核心之MCU安全解决方案,展示团队的超高的效率及卓越的研发能力。」

Andes D45是唯一达到先楫半导体超高速实时运算要求的RISC-V处理器内核,在某些测试环境下,性能甚至超过其他竞争者50%!而晶心在产品导入的实时技术支持,协助我们成功并快速地完成HPM6000系列的Tape out,双方团队完美地进行了一次紧密高效的合作。」先楫半导体首席执行官曾劲涛表示:「先楫半导体为开发者提供完备的生态系统,包括一个基于VS CODE框架的免费集成开发环境HPM Studio,以及PC端图形接口的SoC资源分配工具。先楫半导体还将推出基于BSD许可的SDK,其中包含底层驱动程序,中间件和RTOS。所有官方软件产品都将开源,并配以高性价比的评估报告,先楫半导体将会与RISC-V社群的伙伴合作,为打造更好的RISC-V软件生态作出贡献。」

订购/样片信息

HPM6750HPM6450系列产品将于202112月底开始提供样片和评估板,如需订购可邮件至 info@hpmicro.com,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hpmicro.com

关于先楫半导体 (HPMicro Semiconductor)

先楫半导体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嵌入式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206月,总部坐落在上海张江,在天津和武汉设有子公司。先楫半导体的产品覆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先楫半导体具备成熟的研团队,各研发关键职能(构架,模拟,SOC,数字,IPDFT,后端等)均由资深工程师负责。公司现有研发队伍绝大部分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包括博士数名。202110月,先楫半导体成功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中芯聚源领投,东方电子关联基金和创徒投资跟投。先楫半导体将与世界知名晶圆厂、封装测试厂及其它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进互联网,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创新。更多关于先楫半导体的信息,请访问www.hpmicro.com

关于晶心科技 (Andes Technology)

晶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成立于新竹科学园区,2017年于台湾证交所上市(TWSE: 6533; SIN: US03420C2089; ISIN: US03420C1099)。晶心是RISC-V国际协会的创始首席会员,也是第一家采用RISC-V作为其第五代架构AndeStar™基础的主流CPU供货商。为满足当今电子设备的苛刻要求,晶心提供可配置性高的32/64位高效CPU核心,包含DSPFPUVector,超纯量(Superscalar)及多核心系列,可应用于各式SoC与应用场景。晶心并提供功能齐全的整合开发环境和全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在短时间内创新其SoC设计。在2020年,Andes-Embedded™ SoC的年出货量突破20亿颗;而截至2021年第三季,嵌入AndesCore®SoC累积总出货量已达90亿颗。

更多关于晶心的信息,请访问晶心官网https://www.andestech.com。追踪晶心最新消息:LinkedInFacebookWeiboTwitterBilibili以及YouTube

围观 9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平台扩展了客户在从神经网络诊断到工业物联网 (IIoT) 和工厂自动化等应用中设计安全可靠系统的选择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为使用PolarFire RISC-V片上系统(So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开发人员推出第二款用于智能嵌入式视觉设计的开发工具。作为业界同类产品中功耗最低的SoC FPGAPolarFire也是同类产品中唯一同时支持双4K视频处理和四核RISC-V应用级处理器以及支持运行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Linux®等丰富操作系统的中端设备。

201110-FPGA-PR-SEV-9x5 (2).jpg

Microchip智能嵌入式视觉开发平台加上公司此前发布的VectorBlox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和IP,可用于使用PolarFire设备来编程已完成训练的神经网络,而无需事先具备FPGA专业知识。最新产品简化了在工业物联网(IIoT)和工厂自动化应用的热挑战环境下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的开发。新平台的IP、硬件和工具包括:

  • 嵌入式视觉——支持以下功能:双4K MIPI CSI-2摄像头;基于FPGA 夹层卡(FMC)扩展的HDMI® 2.0CoaXPress® 2.0SDI (6 gbps12 gbps);具有自动协商模式的通用串行10 GE媒体独立接口(USXGMII MAC IP;以及USB3.1 第一代(Gen1)和第二代(Gen2)协议。

  • 工业物联网和工厂自动化——支持:Wi-Fi®/蓝牙®USB 2.0SD卡、嵌入式多媒体卡(eMMC)、完全集成的外设互连Express PCIe®)端点和四通道配置根端口功能;以及mickroBUS连接器,可与MicrochipTrust&GO平台配合使用,实现安全的云连接。

新平台支持包括AdaCoreGreen Hills SoftwareMentor GraphicsWind River等开发工具在内的Microchip Mi-V RISC-V生态系统。商业RTOS解决方案包括VxWorks®Nucleus®,以及Zephyr®FreeRTOS等免费解决方案。中间件解决方案可从DornerWorksHex FiveVeridify Security获取。

Microchip PolarFire SoC FPGA将热效率和防务级安全性完美结合,可用于智能联网系统,功耗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PolarFire SoC和智能嵌入式视觉平台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基于丰富操作系统的边缘计算、硬实时、2 MB大内存和混合实时+丰富操作系统支持的选择。用户学习一个平台,便可服务三个应用。

供货

Microchip智能嵌入式视觉开发平台现已发布,PolarFire SoC FPGA也已投产。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FPGA_Marketing@microchip.com

如果您想与熟悉PolarFire SoC FPGA的专家交流,或想了解如何在边缘优化工业物联网、工厂自动化和其他嵌入式视觉应用,请联系我们。

新闻图片:www.flickr.com/photos/microchiptechnology/50597292318/sizes/l/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简介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是致力于智能、互联和安全的嵌入式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其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和丰富的产品组合让客户能够创建最佳设计,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系统总成本,缩短上市时间。Microchip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汽车、消费、航天和国防、通信以及计算市场中12万多家客户提供服务。Microchip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handler市,提供出色的技术支持、可靠的产品交付和卓越的质量。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microchip.com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益莱储

DDR内存无处不在!它不再只出现在笔记本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上,现在也大量嵌入到一系列场所和设备中,包括汽车和高速数据中心。DDR还将扩展到令人兴奋的新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增强现实和物联网。因此,更快的网络速度和下一代高速计算接口将需要更快的内存。您的双数据速率(DDR)内存将从DDR4加速到DDR5,有效地加倍数据速率。

DDR5是规则的改变者

设计验证工程师需要测试他们的LPDDR/DDR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设计,以确保符合行业规范和与其他组件的互操作性。

每一代DDR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标准都比上一代标准提供了相当大的改进,包括更快的速度、更小的占地面积和更好的电源效率。

此外,每一代新标准还引入了新的DDR物理层测试需求。这在DDR 5.0中尤其如此,它引入了新的接收器一致性测试,因为它采用了闭眼和均衡概念,这在以前的几代标准中是不需要的。

数据中心运营商也在转向更高的速度,如400GE,他们还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和存储需求,同时保持服务质量和最小化成本。电力是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宝贵资源,降低电力消耗是他们降低运营成本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这些改进也带来了新的设计和测试挑战,推动了信号完整性的参数,这需要芯片设计人员和设备制造商在一致性、调试和验证方面进行更高的性能测量。 这样一来,设计误差容限就会降低,并且信号完整性的维护变得更具挑战性。

行业先进者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等3家DRAM生产企业将陆续开始批量生产新一代DDR5产品,并根据5G智能手机需求的增加,继续提高LPDDR5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率。

DDR5 DRAM 内存速度超过 4800 Mbps,可以通过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功耗大幅提高计算性能。 随着英特尔发布支持 DDR5 内存的新 CPU,预计到 2022 年底 DDR5 将占 DRAM 供应商总比特输出的 15% 左右。

在工艺技术方面,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开始批量生产采用EUV光刻技术生产的1α纳米产品。从明年开始,这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按季度增加。

智能测试解决方案优化设计

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使DDR5设计人员能够优化其发射器、接收器和通道设计,以提高6GT /s的数据传输速率,获得最佳性能和可靠性。

益莱储/Electro Rent提供全面和跨品牌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为服务器、计算机、图形系统、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设计 DDR 芯片的工程师的需求。 我们还为根据 JEDEC 标准验证 DDR 内存一致性测试规范的物理层一致性的人员提供测试解决方案,用于电气测量、时序测量和眼图测量。

为了加快千兆位数字设计的上市时间并找到合适的测试解决方案来模拟、表征、验证或调试基于最新 JEDEC 存储器标准的 DDR 设计,请考虑使用益莱储/Electro Rent 的这些产品。

要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数字计算测试解决方案,包括DDR5,请点击这里https://www.electrorent.com/cn/solutions/digital-computing

关于益莱储

益莱储/Electro Rent是全球领先的测试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客户加速创新并优化投资。自1965年以来,益莱储/Electro Rent的租赁、销售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能源、工业、教育和通用电子领域的行业领先创新者提供服务。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lectrorent.com/cn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 公司  Thomas Brand,现场应用工程师

高性能,低功耗: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由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特别是在物联网、工业4.0和数字化时代,这些手持设备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移动生命体征监测到工业环境中的机器和系统监测,很多应用纷纷受益。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终端用户产品也要求更高的性能和更长的电池寿命。

因为提供电源的电池电能有限,所以需要在使用消耗电流最小的元件,以最大限度延长设备的运行时间。或者,通过降低功耗,使低容量电池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电池寿命,同时减小尺寸、重量和成本。温度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同样,更高效的元件也起积极作用。冷却管理需要占用空间,如果产生的热量减少,占用的空间也会减少。目前,市面上提供多种低功耗,甚至是超低功耗(ULP)元件。本文着重探讨低功耗运算放大器。

功耗与性能的权衡

在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时,往往需要考虑运算放大器的功耗,并做出权衡。

低功耗往往也意味着低带宽。但是,这也取决于给定的放大器架构和稳定性要求。寄生电容和电感越高,通常带宽越低。例如,电流反馈放大器提供相对较高的带宽,但精准度较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提高带宽-功率比。

例如,增益带宽积(GBW)一般如下:

366176-eq-1.jpg

Gm表示跨导,或者是输出电流和输入电压之比(IOUT/VIN),C表示内部补偿电容。

增加带宽的典型方法是增加偏置电流,这会使Gm增加,但会消耗更多功率。为了保持低功率,我们不愿意如此。

通常,补偿电容会设置主极点,所以理想情况下,负载电容根本不会影响带宽。

受放大器的物理特性限制,电容较低时,通常可以获得更高带宽,但这也会影响稳定性,在低噪声增益下,其稳定性会得到提高。但是,实际上,我们无法在更低噪声增益下驱动大型的纯电容负载。

在使用低功耗运算放大器时,需要权衡的另一因素是通常较高的电压噪声。但是,输入电压噪声是放大器最主要的噪声(占总输出宽带噪声的一部分),但也可能是电阻噪声。总噪声最主要的部分可能来自于输入级中的噪声源(例如,集电极产生散射噪声,漏极产生热噪声)。1/f噪声(闪烁噪声)因架构而异,是由元件材料中的特殊缺陷引起的。所以,它一般取决于元件的大小。相反,电流噪声在更低的功率电平下通常更低。但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双极放大器中。在1/f区域,1/f电流噪声是放大器输出端的总1/f噪声的主要来源。其他权衡因素包括失真性能和漂移值。低功耗运算放大器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总谐波失真(THD),但是和电流噪声一样,双极放大器中的输入偏置和失调电流会随着电源电流降低而降低。失调电压是运算放大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可通过调整输入端元件来降低影响,因此不会在低功率下导致性能大幅降低,所以VOS和VOS漂移在功率范围内是恒定的。外部电路和反馈电阻(RF)也会影响运算放大器的性能。电阻值较高时,动态功率和谐波失真会降低,但它们会增大输出噪声,以及与偏置电流相关的误差。

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许多设备都提供待机或睡眠功能。这样重要设备功能在闲置时可以停用,根据需要重新激活。低功耗放大器的唤醒时间通常更长。表1对前文所述的权衡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汇总。

1.低功耗运算放大器的权衡

功耗

反馈电阻(RF) á

正作用

电流噪声
  偏置电流漂移
  失调电流漂移â

动态功率失真(THD)   @ HF

负作用

带宽
  电压噪声
  失真(THD)   @ HF
  唤醒时间
  驱动功率

输出噪声对偏置电流的影响

中性作用

失调电压漂移

ADA4945-1双极性差分放大器妥善地权衡了上述这些特性。它具有低直流失调、失调温漂和出色的动态性能,非常适合多种高分辨率、功能强大的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应用,这些应用通常需要使用驱动器来驱动ADC,如图1所示,由ADA4945-1驱动AD4022 ADC。 ADA4945-1可配置多种功率模式,您可以在特定转换器上更好地权衡性能与功率。例如,在全功率模式下,可与AD4020配对,降低至低功耗模式后,可以适应AD4021或AD4022的低采样速率。

366176-fig-1.jpg

图1.高分辨率数据采集系统的简化信号链示例

作者简介

Thomas Brand2015年加入德国慕尼黑的ADI公司当时他还在攻读硕士。毕业后他参加了ADI公司的培训生项目。2017年,他成为一名现场应用工程师。Thomas为中欧的大型工业客户提供支持,并专注于工业以太网领域。他毕业于德国莫斯巴赫的联合教育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之后在德国康斯坦茨应用科学大学获得国际销售硕士学位。联系方式:thomas.brand@analog.com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网络边缘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推动着新应用的开发,这些应用可以将大量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可操作的信息,便于实时决策。莱迪思sensAI 4.1解决方案集合提供即用的AI/ML工具、IP核、硬件平台、参考设计和演示以及定制设计服务,将网络边缘设备和应用快速推向市场。

围观 8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近日推出一款高效解决2.5D、3D、SIP等各种先进封装系统级一体化协同设计环境产品UniVista Integrator(简称:UVI)。

1.png

UVI采用工业软件的尖端技术,融合先进的底层架构及EDA行业先进封装产业链的最佳实践,为行业各领域客户提供高效直观简洁的系统级协同设计环境。UVI是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商用级EDA产品,提供高效的图形渲染和显示,稳定的类数据库内存事务状态管理机制,具备原子性、一致性、持久性、隔离性,支持用户自由切换至任意数据编辑节点。UVI采用了业界首创的系统级网络连接检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大规模2.5D、3D、SIP等先进封装的设计效率,并能完成人工难以实现的多层、多形式的复杂堆叠设计。另外,UVI具有优秀的开放性、易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组件化集成等特点。可以持续不断的提供各种新的迭代功能。

合见工软产品方案与市场副总裁敬伟表示:“UVI的所有功能已经通过了客户大规模先进封装(2.5D含多颗HBM)的实际设计数据考验与检测,已凭借其操作简洁、运行稳定、性能优越等特点,得到了客户的肯定与支持。”

燧原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张亚林表示:“UVI将各种设计节点的数据完整的集成在统一界面,简单灵活的使用操作,高效准确的查验分析,大大提高了协同设计检查的效率。合见工软快速精准的响应速度,热情专业的服务态度,使我们充分感受到EDA产品本土化的优势。”

关于合见工软: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作为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领域为首先突破方向,致力于帮助半导体芯片企业解决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关键问题,并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univista-isg.com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今天宣布推出其屡获殊荣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共求创新)计划2021系列中的第七期,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期节目。在本期中深入探讨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能力,以及机器学习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联。节目还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内容,包括博客、信息图和文章,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系列的最新视频《科技在你我之间》播客要收听最后一期的播客,请点击 https://www.mouser.com/empowering-innovation/industrial-automation#podcast-ia

mouser-eit-ia-pr-hires.jpg

在这一期的播客节目中,由贸泽技术内容总监Raymond Yin与Veo机器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lara Vu展开了一场热烈对话,讨论工业自动化的功能安全标准、协作机器人的定义,以及机器学习不断增长的潜能等。本期博客也可以在Alexa、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iHeartRadio、Pandora、Spotify上收听。

贸泽电子亚太区市场及商务拓展副总裁田吉平女士表示:在今年推出的EIT计划中,我们为大家带来了5G、电源管理、人工智能、传感器、智能交通系统、射频与无线等内容丰富的行业应用话题。最后一期,我们将与大家来共同探讨工业自动化。自动化的实现一直在不断提升生产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错误率也越来越低。我们非常希望能为我们的听众、合作伙伴、关注者和客户分享更多细节。

本期EIT系列之工业自动化专题内容由贸泽的重要制造商合作伙伴Advantech、Amphenol ICC、Analog Devices、英飞凌、英特尔®、Littelfuse、Maxim Integrated(现已被Analog Devices收购)、Molex、Phoenix Contact和TE Connectivity共同赞助。

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共求创新)计划2021系列包含视频、播客、文章、博客、信息图和其他新鲜有趣的内容,以及贸泽专家与其他业界大咖的技术对话该计划重点介绍新产品,并探讨紧跟市场目前及未来趋势所需了解的技术发展。

自从2015年推出以来,贸泽的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计划已成为电子元器件行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非常高的推广计划之一。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empowering-innovation-sc 并关注贸泽微信公众号:Mouserelectronics微博账号以及贸泽电子B站官方账号

作为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并积极引入原厂新品,支持随时发货。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设计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 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隶属于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旗下,是一家授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分销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分销超过1100家品牌制造商的50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7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mouser.com/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956年,当斯坦福大学的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时,他一定没有想到这个概念会在几十年后的中国如火如荼。人工智能不仅仅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方面被寄予厚望,更是融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正在触发社会变革。事实上,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确定新基建的3个方面时,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中均提及人工智能,也只不过是把正在发生的变革明确地告知大众。

1.jpg

伴随算力、数据、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尤其边缘端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Gartner预测,到2025年,至少会有75%的数据处理将会在云端或者数据中心之外的地方进行。人工智能大潮对于半导体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和云端不同,边缘侧对芯片的最主要需求依然回到了性能、成本和功耗这3个芯片永恒的话题,而且必须同时具备,产品才能胜出。此外由于边缘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周期较短,迭代窗口快速,因此友好的开发环境也很关键。

2.jpg

德州仪器(TI)中国区嵌入式产品系统与应用总监Howard Jiang

什么样的边缘人工智能系统才是成功的?“精准感知,快速决策,人机协作,高效节能,安全可靠”,这是德州仪器(TI)中国区嵌入式产品系统与应用总监Howard Jiang给出的答案。众所周知,感知、决策及执行是边缘人工智能的3个环节,而且随着边缘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嵌入式的感知和决策技术的要求相比非人工智能更严苛、更差异化。

感知 -- 边缘人工智能的数据来源

数据是边缘人工智能的根本,而感知则是数据的来源。正如一个人不止需要眼睛来感觉世界,包括耳朵等都是感知自然世界的重要器官,机器同样需要耳聪目明,各种传感器随着技术发展应运而生。TI推出的单芯片毫米波雷达,在许多应用场合可以规避传统摄像头的弊端,同时支持系统的多项数据融合,使得机器可以更好地获取数据,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感知。

利用毫米波雷达的收发,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测量其视野范围内物体以及障碍物的距离和其相对速度。与基于视觉和激光雷达的传感器相比,毫米波传感器的一个重要优势是不容易受雨、尘、烟、雾或霜等环境条件影响。此外,毫米波传感器可在完全黑暗中或在阳光直射下工作。这些传感器可直接安装在无外透镜、通风口或传感器表面的塑料外壳后,非常坚固耐用,能满足防护等级(IP) 69K 标准。

TI的单芯片毫米波雷达通过CMOS制成工艺技术,实现了传统雷达所不具备的高性价比优势,同时结合了ASIC后端处理,可以直接降低BOM成本,减少产品尺寸,并且减少了对于处理器的依赖。基于TI毫米波雷达设计的产品体积是微型激光雷达测距仪的三分之一,重量是其一半。

更重要的是,除了自动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还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工业及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医疗等领域。比如通过毫米波雷达与空调的结合,可以实现风随人动、目标人体的姿态感知、自动开关等多项智能功能。而在其他应用中,如针对机械臂操作员的安全监测、物流机器人/无人机避障检测、老人跌倒等监测,毫米波雷达都拥有以往图像传感器所不具备的准确、快速感知等优势,同时满足许多应用场合的数据脱敏要求(可以安装在卧室、卫生间等场合)。

除了毫米波雷达之外,TI还提供了温度传感器、DLP®技术、 ToF等广泛的产品,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机器与人的交互途径。

决策 -- 边缘人工智能的大脑

边缘人工智能设备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集成式 SoC 通常是边缘人工智能中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除了容纳能够执行深度学习推理的各种处理元件外,SoC还集成许多用于整个嵌入式应用的必要组件。一些集成式SoC 包括显示、图形、视频加速和工业联网功能,使单芯片解决方案的功能不仅限于运行ML/AI。

TI的Jacinto™ 7系列处理器正是这样一款高度集成的SoC,芯片内部包括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引擎、用于信号和图像处理的专用加速器,符合功能安全ASIL-D/SIL-3标准。除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之外,处理器还可以应用于机器人、机器视觉、雷达等领域。

集成的专用加速器包括“C7x”新一代DSP内核,将 TI 行业领先的 DSP 和 EVE 内核结合到一起,并添加了矢量浮点计算功能,并支持向后兼容代码。随着边缘人工智能的兴起,DSP由于其基于哈佛架构,可以显著提升矩阵运算效率,非常适合神经网络计算加速。同时,新增的“MMA”深度学习加速器可在典型工作条件下,以低功率达到8 TOPS的计算性能。

通用内核则包括了多核Arm Cortex-A72、Cortex-R5F以及8XE GE8430 GPU等。

Jacinto 7系列的多核异构处理器架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针对任务进行选择与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提升及成本控制。另外,TI还将成熟的算法进行硬件化,加之半导体制程的演进,从而实现最佳的性价比和功耗比。比如TI的ISP,可以基于芯片内嵌的硬件加速单元自动实现宽动态调整、图像金字塔缩放、立体深度视觉以及密集光流算法加速等等。

Jacinto 7 系列处理器提供了涉及硬件和软件的全面安全解决方案,这是汽车和工业市场的重要关注点。Jacinto 7 系列处理器使用经独立功能安全评估机构(如 TÜV SÜD)认证的硬件开发流程,针对 ASIL-D 功能进行了系统设计。而针对如今ADAS数据融合所带来高带宽多端口的新挑战,Jacinto 7系列也集成了CSI-2等多路端口,可以保证同多路传感器互联并支持高带宽数据需求。Jacinto 7系列同时集成了PCIe集线器和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用于域控制器,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集成度。

为了方便用户进行开发,TI推出了TI-Edge-AI-Cloud,针对 Jacinto 处理器上 AI 推理的云工具评估并支持许多业界通用与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包括 TensorFlow Lite、ONNX Runtime、OpenGL ES等),帮助轻松编译和部署模型并加速推理。

除了视觉识别所常用的CNN之外,诸如预测性维护等边缘人工智能场景需要的RNN,Jacinto 7处理器同样也提供相应的支持。此外,TI的工业应用处理器SitaraTM系列,集成了Arm Cortex-A系列内核,同样也可以通过Arm NN实现相对低算力要求的边缘人工智能应用,诸如工业应用中的预测性维护等。

从天马行空到快速落地

除了感知和决策,在执行环节,TI也有很多处理器、马达驱动,还有各种模拟器件,这表明 TI 可以通过广泛的产品组合为实现边缘 AI 所需的关键方面提供支持。技术服务于人,作为一家拥有90年历史的半导体公司,TI的秘诀即在于不断研究社会生活的变化,洞察并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之而不断改变自己。

在TI进入中国的这35年中,曾助力中国客户一次次实现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Howard看到中国的发展在某些地方已经走在前面。比如4D成像雷达领域,国外还处在实验室概念验证阶段,而国内车厂已提出量产的具体时间点。同时在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医疗影像分析等市场中,中国客户也都在积极地进行导入。有时Howard也会用中国客户采用的创新来激励他的美国同事们。

TI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会和一些客户进行深度合作,使创新的需求体现在产品架构上,这其中不仅仅是满足现有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共同预见未来的需求。中国客户丰富的想像力,也使得来自中国的需求可以很快反映到TI下一代产品开发中,并且面向全球的创新产业。

三十五年前,TI进入中国,在工业、消费、通信以及汽车等诸多市场中,同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从零开始,共同创新。而今,随着以人工智能及边缘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开始扩展,TI同合作伙伴携手,再次踏入全新领域,通过品类齐全的模拟和嵌入式处理系列产品、强大的本地制造及研发能力、遍布全国的产品分销及销售网络,以解决边缘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满足中国客户产品设计的新要求。在TI,有着一批像Howard一样的杰出工程师,怀着“芯向中国,科创世界”的愿景,努力通过半导体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就在不久前,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器事业部同TI共同建立了“感知与交互联合实验室”,旨在帮助美的运用TI的毫米波雷达技术以及广泛的模拟和嵌入式处理产品,加速美的厨热家电应用的开发。Howard 希望 TI 能够帮助支持更多像美的这样的公司将想法变为现实。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6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