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刚刚,海洋光学推出新一代微型光纤光谱仪Ocean ST,以超小体积、出色性能,实现微型光谱仪的重大突破,是名副其实的“掌中宝”,为客户提供超高性价比的体验,为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疗、环境监测等行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的时代新挑战赋能。

近年来,由于全球制造业迎来“工业4.0”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医疗和生命科学、半导体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加快,用户对光谱仪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对光谱仪的性能、体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对工业、环保的要求日益严苛,检测设备的准确度、适用性、智能化和集成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海洋光学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棘手的困难与挑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新一代光纤光谱仪的研发。

746241B811D84BF890CF5B681020FB18.png

超小的体积,出色的性能

Ocean ST体积仅有45cm³,是海洋光学USB系列的约1/4;重量仅有70.4g,是USB系列的约1/3;整体设计紧凑、小巧,价格便宜,但在性能上却可与市场上大尺寸、更昂贵的光谱仪相媲美,提供优质的全光谱分析数据,高速光谱采集、高信噪比以及高分辨率。

此外,Ocean ST在紫外波段响应实现了重大突破。相比于海洋光学上一代超小体积的微型光谱仪,Ocean ST在紫外波段灵敏度提高了233倍,检测限更低,可以监测到更弱的紫外信号。

2.png

应用灵活,便于集成

Ocean ST微型光谱仪有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三个配置,并与海洋光学的光源、光纤、采样附件和OceanView软件兼容,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场景优化配置。

可选配狭缝的设计使用户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光学分辨率和光通量。当光信号较强,且光谱仪分辨率较为重要时,选择宽度较小的狭缝。反之,则选择更宽的狭缝。

同时, Ocean ST坚固耐用的结构,超小的体积,出色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小的台间差, 使其成为一个集成开发的理想选择,可轻松集成到生产线上进行在线检测,或对成品进行质量监测。为深陷“性能”与“尺寸”两难的工业客户提供了便于操作且性价比高的理想替代方案。

配备软件二次开发包

3.png

每台Ocean ST微型光谱仪都配有OceanDirect,这是一个强大的跨平台软件二次开发包(SDK),具有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OceanDirect的例程库为用户提供了调整光谱仪参数和访问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用户可通过OceanDirect连接光谱仪,设置积分时间等采集参数并采集光谱;同时,将OceanDirect集成至用户自身的软件应用程序中,即可全面控制光谱仪和设备。

应用范围广,支持最新材料检测

Ocean ST是通用型的微型光谱仪,在多种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是以下应用的不二之选:

  • 荧光测量

  • 紫外波段的吸光度和辐照度

  • 等离子体监测

  • 近红外反射测量

  • 塑料和其他固体表面反射率

  • DNA/RNA样品吸光度与浓度检测

  • 颜色测量

Ocean ST是海洋光学研发推出的超小体积微型光谱仪,未来将会有更多海洋光学新一代光谱仪问世,敬请期待!

关于海洋光学

世界上第一台微型光谱仪的发明者海洋光学Ocean Insight作为世界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于半导体、照明及显示、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研究、教育等领域。其产品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检测设备、光纤、透镜等。作为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如今海洋光学在全球已售出超过40万套的光纤光谱仪。30年来海洋光学专注于光谱技术和设备的持续创新,海洋光学也从一家光谱产品生产商转型为光谱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丰富扩充光传感产品线的同时,增强支持和服务能力,为需要定制方案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和应用指导。

关于爱蛙科技

爱蛙科技致力于提供光谱分析仪器销售、租赁、维护,以及解决方案定制、软件开发在内的全链条一站式精准服务。作为海洋光学授权合作伙伴,爱蛙科技与海洋光学携手共同帮助客户面对问题、探索未来课题,为打造量身定制的光谱解决方案而努力。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或探讨创新应用,可拨打400-102-1226客服电话。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开放的生态系统满足开发者需求,英特尔助力解决世界难题。

作者:Greg Lavender,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总经理

技术有能力应对那些世界上最艰巨的挑战。面对那些只靠某家公司或者某种架构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所有人更要不懈努力,力克难关。

培育开放生态系统是英特尔经营理念的基础。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平台和同业竞争带来更多选择,并建立信任。开放的生态系统有助于降低复杂性并提高生产能力、可移植性和性能,让开发者能够专注于打造创新解决方案。此外,它还让包括英特尔在内的许多不同企业都能够除旧布新。

去年,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致开放生态系统的公开信中写道:“创新在开放、众创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可以互相联系、沟通,共同对新生事物做出响应。”今年早些时候,我概括介绍了英特尔的软件战略。在Intel ON产业创新峰会上,我们则推出了新的软件服务模式

在英特尔ON技术创新峰会即将举办之际,我想进一步说明,对于开发者社区、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生态系统而言,为什么开放是正确的方向。

1.jpg

开放加速计算

我们的世界已经不再仅仅只有单一的计算架构。为了适应大量不同类型的架构和硬件,软件已经变得模块化。根据手头的任务,目前的开发者经常需要在接口、软件堆栈和最适合的硬件之间来回切换。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服务为开发者打造创新、高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绝佳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复杂性。

为了帮助开发者提高生产能力和时间价值,我们投资开发了英特尔® oneAPI等工具,这些工具采用了模块化方法,以优化和加速最新型硬件中的异构工作负载。oneAPI提供了统一编程模型,包括一整套使用开发者熟悉的编程语言和标准的跨架构库、工具和框架,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编程,并更快地将产品投入市场。其它工具,例如英特尔® 发行版OpenVINO工具套件,则能支持软件开发,缩短部署时间,并简化从边缘到云的高性能深度学习。

英特尔提供的这些工具消除了代码上的障碍,支持与现有技术间的互操作。它们还为开发者简化了移植过程,打造了大规模交付应用的新模式。当你在英特尔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解决方案、服务和平台时,这些工具可以将整个平台的潜力发挥到应用和工作负载层面。这是只有英特尔才能为开发者社区带来的关键优势。

开放驱动创新

复杂性带来了极高的要求,此外我们还面临另一个挑战。许多软件堆栈已经成为专有的垂直化系统,旨在对开发者进行限制。在英特尔,我们认为这种运营方式会扼杀机会和创新。我们致力通过开放生态系统推动开源和专有系统之间更好的合作。

英特尔认为,支持开源、开放软件、开放标准、开放政策和开放竞争的开放生态系统创造了一个能让创新蓬勃发展的同业竞争环境。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们参与撰写的论文,其中描述了一个 8 位浮点数规范(floating point specification),提供一种适用于AI训练和推理的通用格式。我们的目标是方便开发人员选择在英特尔硬件上运行的英特尔软件,同时我们研发的技术展现了非常优异的性能和质量。

英特尔软件是平台体验的差异化因素。我们采用完整的系统架构方法,面向软件堆栈和整个生态系统优化硬件功能。

与开放生态一同成长

在英特尔,我们不仅谈论开放,而且践行开放。作为开放生态系统的倡导者,我们通过英特尔研究院领导的全球研究合作以及英特尔Ignite等项目积极参与开放社区。英特尔Ignite项目是一个全球创业公司成长项目,旨在利用英特尔的大量资源帮助初创期的企业取得成功。

我们的团队有19,000名软件工程师。我们的工程师正在为数百个开源项目做出贡献,我们把自己开发和设计的工具发布到开源社区,并且是为Linux内核贡献最多的企业。诸如此类的项目也有助于我们不断学习,帮助我们满足各个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世界在算力方面的要求、需求和资源正在持续增长。结合硬件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强大、开放的软件生态系统上的投入,英特尔正在引领合作的新领域。我们知道,未来最有效的软件将跨越CPU、GPU、IPU、FPGA、ASIC 及其它架构,并提供优化,使每个应用都能在英特尔产品上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运行。

归根结底,我们的工作是打造更有活力的、可移植的、可扩展的平台。开放的生态系统只是一个开始。

Intel ON技术创新峰会:在将于927日至28日举行的英特尔ON技术创新峰会上,Greg Lavender和其他英特尔高管将发表演讲,敬请关注。

Greg Lavender现任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总经理。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产品应用工程师Christine C. Bernal,ADI产品应用工程师Janchris Espinoza,ADI产品应用工程师Aprille Hernandez-Loyola

输入/输出缓冲器信息规范(IBIS)是一种行为模型,作为生成器件模型的标准格式而在全球受到欢迎。器件模型的精度取决于行业提供的IBIS模型的质量。因此,为信号完整性仿真提供高质量、可靠的IBIS模型是对客户的坚定承诺。

生成IBIS模型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仿真,但在某些情况下,设计文件不可用,因而无法从仿真结果生成IBIS模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基准测量生成IBIS模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它能提供高质量和更真实的器件行为模型。图1显示了通过基准测量生成IBIS模型的完整过程。使用实际芯片,提取器件的接收器和驱动器缓冲器行为以表示电流与电压(I-V)数据和电压与时间(V-t)数据。

1.jpg

1.通过基准测量生成IBIS模型的过程

然后使用实际试验台设置在完整负载条件下验证模型。此程序提供质量等级2b的IBIS模型。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等级(3级)的模型,生成的IBIS模型还将针对器件的晶体管级设计进行验证,同样采用推荐的负载条件。

为了表征质量,IBIS质量任务组制定了一种包含五个QC(质量控制)阶段的质量控制流程。表1为定义不同质量等级的清单。

1.IBIS质量规范中的质量等级

质量等级

说明

0

通过IBISCHK

1

与检查清单文件中一样完整、正确

2a

与仿真相关

2b

与实际芯片测量相关

3

以上全部

表1中列出的质量等级提供了IBIS模型质量标准,该标准因供应商而异。制定IBIS模型精度标准将能确保客户获得准确可靠的模型。模型的质量等级越高,其数据就越准确,因为更高的质量等级需要更多的验证。

根据《半导体建模用于信号、电源和电磁完整性仿真》一书(Roy Leventhal和Lynne Green撰写),IBIS正确性检查清单有5个公认的质量等级。

质量等级0—通过IBISCHK

质量等级0要求至少应通过IBIS解析器检查。IBISCHK必须产生零错误;如果无法消除所有警告,则必须对其进行解释。理想情况下,不应有任何警告,但人们认识到,有些警告是无法消除的。解析器检查产生的“错误”、“警告”和“注意”消息可作为IBIS模型制作商识别错误并轻松纠正错误的指南。IBIS模型解析器检查参见图2。

2.png

2.IBIS模型通过IBISCHK

质量等级1—达到检查清单文件中规定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质量等级1的IBIS模型不仅要通过质量等级0检查,还要通过基本仿真测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封装寄生参数、引脚配置和负载参数应正确定义。斜坡速率和典型值/最小值/最大值必须符合器件规格。另外,可以参考这里列出的质量等级1下的详细要求。

质量等级2a—与仿真相关

质量等级2a将IBIS模型的性能与器件的晶体管级设计进行比较。连接到负载时的IBIS模型性能与相同负载下器件的晶体管级设计进行相关处理。然后比较两个仿真设置的结果,并检查模型是否达到了质量等级2a。细节将在“验证和结果”部分讨论。

质量等级2b—与实际芯片测量相关

质量等级2b将IBIS模型的性能与器件的实际单元进行比较。与质量等级2a一样,在相关期间必须将相同的负载连接到两个设置。根据相关结果判断模型是否达到质量等级2b。细节将在“验证和结果”部分讨论。

质量等级3—晶体管级仿真与IBIS基准测量的相关

质量等级3要求根据晶体管级设计和实际单元验证IBIS模型。要使模型达到质量等级3,它必须通过质量等级2a和2b的相关性检查。此外,模型必须通过IBIS解析器测试(质量等级0),并通过IBIS质量检查清单的检查(质量等级1)。细节将在“验证和结果”部分讨论。

应用案例

本文研究的案例是ADuM4146,它是一款专门为驱动碳化硅(SiC) MOSFET而优化的隔离式栅极驱动器。ADuM4146有三个输入引脚(VIP、VIN和RESET)和两个开漏引脚(READY和FAULT),但本文针对每种缓冲器类型仅讨论一个引脚。这是因为,对于缓冲器类型相似的引脚,构建和验证IBIS模型的过程是相同的。VIP引脚将作为输入缓冲器的用例,FAULT将作为开漏缓冲器的用例。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相似的缓冲器类型具有相同的IBIS建模和验证过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具有相同的IBIS数据。本文对每种缓冲器类型仅讨论一个引脚,以简化对IBIS模型构建和验证过程的解释。

ADuM4146采用标准小型宽体封装(SOIC_W),封装在验证过程中以寄生电阻、电感和电容(RLC)的形式表示。封装工程师通过仿真提取封装RLC值。专用印刷电路板(PCB)与封装寄生的情况类似,也是由寄生RLC表示,其值由PCB工程师提取。

3.jpg

3.ADuM4146功能框图

表2显示了ADuM4146引脚配置和每个引脚对应的缓冲器类型。此信息将用于IBIS模型的[Pin]关键字。

2.ADuM4146引脚排列及其对应的缓冲器类型

[Pin]

信号名称

Model_Name

1

VSS1

GND

2

VIP

vip_input

3

VIN

vin_input

4

READY

ready_opendrain

5

FAULT

bfault_opendrain

6

RESET

breset_input

7

VDD1

POWER

8

VSS1

GND

9

VSS2

GND

10

DESAT

NC

11

GND2

GND

12

VOUT_OFF

NC

13

VDD2

POWER

14

VOUT_ON

NC

15

GATE_SENSE

NC

16

VSS2

GND

IBIS基准测量步骤

通过基准测量收集数据可能会受到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应补偿这些因素以满足相关并提供高质量模型。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待测器件(DUT)放置在专用夹具上,以减小可能导致被测器件行为不准确的干扰电容,如图4所示。寄生电容是实际硅片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常常是限制器件模型工作频率和带宽的因素。

4.jpg

4.IBIS基准测量专用夹具

通过基准测量生成IBIS模型的步骤:

准备设置

表3显示了基准测量的IBIS预建模阶段要求,表4显示了定义缓冲器行为的不同模型类型和模型组成。模型类型在文章“IBIS建模—— 1部分: 为何IBIS建模对设计成功至关重要”和“IBIS 建模——2部分: 为何以及如何创建您自己的IBIS模型”中有详细讨论。您也可以参考IBIS建模手册

3.IBIS基准测量建模前阶段

要求

内容

待测器件(DUT)/样片

提供经过测试的良好单元

适配板

定义器件的封装类型

RLC封装寄生值

提供器件的焊接图

产品数据手册中的技术规格

考虑如下内容:

  • 逻辑电源电压范围

  • 数字电源范围(如适用)

  • 引脚配置

  • 工作温度范围

  • 逻辑高/低电平输入电压范围

  • 逻辑高/低电平输出电压范围

  • 时序测试负载和特性

  • 工作原理

4.IBIS基准测量缓冲器类型选择

模型类型

模型组成

输入

[Power   Clamp]

[Ground Clamp]

输出三态、输出二态、I/O

[Power   Clamp]

[Ground   Clamp]

[Pullup]

[Pulldown]

[Rising Vddref]

[Falling Vddref]

[Rising Gndref]

[Falling Gndref]

Open_drainI/O_open_drain

[Power   Clamp]

[Ground   Clamp]

[Pulldown]

[Rising   Vddref]

[Falling Vddref]

Open_sourceI/O_open_source

[Power   Clamp]

[Ground   Clamp]

[Pullup]

[Rising   Gndref]

[Falling Gndref]

试验台设置

了解器件的运行方式对于IBIS模型的数据收集至关重要。如图1所示,这是第一阶段,通过提取I-V数据和V-t数据来完成。两者都以表格形式表示。

I-V数据包括ESD箝位行为和驱动器强度,而V-t数据表示从低/高电平状态到高/低电平状态的转换。切换行为是通过将负载连接到输出引脚来测量,这个负载与输出缓冲器将要驱动的值相等。然而,通常的负载值为50Ω,代表典型的传输线阻抗。

对于I-V测量,使用能够吸收和提供电流的可编程电源和曲线跟踪器来扫描电压并收集缓冲器的电流行为。建议在–VDD至2×VDD的电压范围内以及典型值、最小值和最大值拐角处获取数据。V-t测量需要使用具有适当带宽和低电容探头的示波器。

DUT安装在专用工具上,使用温度强制系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测试,以获取最小、典型和最大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最小(最弱驱动强度、最慢边沿)数据是在125°C下获取,最大(最强驱动强度、最快边沿)数据是在–40°C下获取。

基准数据提取

一旦验证试验台设置已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收集所需I-V和V-t数据的过程。输出和I/O缓冲器需要I-V表和上升/下降数据,而输入缓冲器只需要I-V表。

  • I-V(电流与电压)数据测量

I-V曲线测量涵盖四个IBIS关键字——[Pullup]表示驱动高电平时上拉元件的I-V行为,[Pulldown]表示驱动低电平时下拉元件的I-V行为,而[Power Clamp]和[GND Clamp]表示高阻抗状态下ESD保护二极管的I-V行为。

要测量I-V特性,请将器件安装在专用板上,并将电源和接地引脚连接到电源。准备温度强制系统,调整到所需温度,等待其稳定。在推荐范围内扫描电压,然后使用曲线跟踪器测量所需缓冲器的电流。

用于上拉和电源箝位数据的扫描设备的正节点应连接到电源电压,负节点应连接到引脚,而用于下拉和接地箝位数据的扫描设备以地为参考。当曲线跟踪器无法扫描整个范围时,可能需要外推。

图5显示了输入缓冲器(VI+) I-V接地箝位测量的试验台设置,而图6显示了其测量行为。当输入降低到地以下导致负电流时,接地箝位电路被触发,使电流接近并稳定为零。输入引脚(VIP)没有电源箝位元件,因此其模型不会有电源箝位数据。

5.jpg

5.用于I-V箝位测量的ADuM4146试验台设置

6.jpg

6.ADuM4146输入缓冲器试验台测量的接地箝位

对输出缓冲器的ESD箝位、上拉和下拉数据实施相同的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ADuM4146 READY和FAULT引脚为开漏缓冲器。因此,它们没有上拉元件,只需要下拉数据。

7.jpg

7.ADuM4146开漏缓冲器下拉结果

图7显示了ADuM4146开漏缓冲器的下拉数据结果。下拉曲线从负电流开始,然后穿过零到达正象限,也在–VDD至2×VDD的范围内。

  • 缓冲电容(C_comp)提取

根据IBIS建模手册(IBIS 4.0版),“每个焊盘的总裸片电容或C_comp参数是从焊盘向缓冲器看到的电容,用于完全布局布线的缓冲器设计,不包括封装效应”。获得C_comp值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以下公式。

8.jpg

其中:

CIN = 器件输入电容

Cpkg = 器件封装电容

  • V-t(输出电压与时间)数据测量

V-t曲线测量也涵盖了四个IBIS关键字——[Rising Vddref]和[Falling Vddref]与以电源为参考的负载的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转换有关,而[Rising Gndref]和[Falling Gndref]与以地为参考的负载的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转换有关。与这些相关的是关键字[Ramp],它定义了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时的转换速率,取波形的20%到80%。

测量上升和下降时间数据需要在驱动所需负载的缓冲器上使用示波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一个50Ω电阻来表示传输线阻抗。对于开漏型,将负载连接到缓冲器和电源电压以测量切换行为(以VDD1为基准)。务必使用温度强制系统以根据需要稳定温度,从而捕获最小、典型和最大范围。图8显示了ADuM4146 READY和FAULT引脚切换行为的实际试验台设置。ADuM4146数字输出引脚为开漏型,因此只需要以电源电压为基准的上升和下降行为。

9.jpg

8.ADuM4146 READY/FAULT切换行为的试验台设置

图9和图10显示了在晶体管级仿真和实际芯片测量中捕获的FAULT引脚上升和下降波形。两种设置使用相同的负载条件,即50Ω连接到VDD1,跨越典型值、最小值和最大值拐角。

10.jpg

9.ADuM4146 FAULT引脚上升波形(以VDD1为基准)

11.jpg

10.ADuM4146 FAULT引脚下降波形VDD1为基准

构建IBIS模型

创建IBIS模型的下一阶段是处理收集的数据并构建模型本身。在此阶段,在必要的关键字之后以IBIS文本格式插入原始数据表,包括器件参数。详细过程参见文章“IBIS建模—— 1部分: 为何IBIS建模对设计成功至关重要”。

12.png

11.从基准测量生成的ADuM4146 IBIS模型

图11显示了从基准测量生成的ADuM4146 IBIS模型。该模型应通过IBIS解析器检查,包括基本检查,例如I-V和V-t表之间的匹配以及检查表格数据的单调性。在继续验证过程之前,应完全解决所有错误、警告和注意事项。此外,模型应通过IBIS质量检查清单的检查。

验证和结果

本文的验证过程将遵循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IBIS建模——2部分:为何以及如何创建您自己的 IBIS模型”中说明的步骤,其中讨论了有关IBIS模型验证过程的更多详情。

13.jpg

12.IBIS模型质量等级3验证过程流程图

模型首先必须通过解析器测试,这可以使用集成了IBISCHK的软件来进行检查,或使用来自ibis.org的开源可执行代码进行检查。通过解析器测试后,模型必须与其晶体管级原理图或实际芯片单元相关联。本文旨在实现质量等级为3级的模型,因此ADuM4146的IBIS模型将与其晶体管级原理图和实际单元相关联。设置品质因数(FOM)值以确定IBIS模型是否会通过这两种相关性检查。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相关性的FOM值必须大于或等于95%才能通过质量等级3 IBIS模型验证。图12显示了IBIS模型达到质量等级3所必须通过的验证过程的流程图。

曲线度量下方的面积将用于计算两种相关性的FOM值。须将相同的负载条件放置在这两组相关性上。在验证过程中,建议按照数据手册中指示的负载条件来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根据参考正确验证IBIS模型(例如,IBIS与基准测量的相关性),必须把信号在基准测量设置中经过的PCB走线添加到IBIS仿真设置中。

以下是实现质量等级为3级的IBIS模型的两个条件。

IBIS质量等级2a验证

14.jpg

13.IBIS模型质量等级2a验证过程

图13显示了IBIS模型质量等级2a验证过程。该相关处理旨在评估IBIS模型数据将在何种程度上产生与晶体管级仿真结果相匹配的仿真。图14显示了ADuM4146的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IBIS模型仿真设置以及负载条件。

15.jpg

14.ADuM4146输入和开漏缓冲器仿真设置

16.jpg

15.ADuM4146晶体管级设计仿真设置和负载条件(输入缓冲器)

17.jpg

16.ADuM4146晶体管级设计仿真设置和负载条件(开漏缓冲器)

图15和16分别显示了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晶体管级设计仿真设置以及负载条件。器件的封装RLC值添加在缓冲器和负载之间,以再现IBIS设置中的封装寄生效应。

18.jpg

17.晶体管级设计与IBIS模型验证结果的关系(输入缓冲器)

19.jpg

18.晶体管级设计与IBIS模型验证结果的关系(开漏缓冲器)

图17和图18分别显示了IBIS模型在标准负载下运行并将结果与使用相同负载下的晶体管级参考仿真进行比较时,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相关结果。一个50Ω电阻用作开漏缓冲器的IBIS与晶体管级相关性设置的负载。使用10μs脉冲输入对两种设置进行瞬态分析。

表5显示了两个缓冲器模型在与晶体管级原理图相关时计算出的FOM值。两个缓冲器模型的FOM值均大于95%,因此IBIS模型达到了质量等级2a。

5.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质量等级2a验证FOM

缓冲器模型

FOM

输入

99.99%

开漏

99.68%

IBIS质量等级2b验证

IBIS质量等级2b要求模型与基准测量相关,因此需要考虑可能影响基准测量性能的因素。执行基准测量的主要挑战是信号衰减,大部分是由走线寄生效应引起的。利用实际单元测量数据时,最好使用带有低电容探头的专用板,以尽可能减少走线寄生效应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IBIS试验台专用板是信号完整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可减少混入目标信号的干扰信号所引起的衰减。图19显示了IBIS质量等级2b的验证过程。

20.jpg

19.IBIS模型质量等级2b验证过程

IBIS模型相关性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尽可能接近参考的结果。在示波器中捕捉上升/下降时间数据时,最好使用负载极低的探头,以减少信号衰减。探头和仪器组合引入的误差会对目标信号产生重大影响。根据Tektronix,“使用特殊滤波技术和正确选择工具以去除测量系统对信号的影响、显示边沿时间以及其他信号特性,是测量实际芯片性能时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图20和图21分别显示了使用输入和开漏缓冲器并考虑负载条件的IBIS模型的仿真设置。串联到缓冲器的RLC值是来自电路板走线的寄生值。添加负载以复制实验室设置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其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21.jpg

20.实际IBIS仿真设置和负载条件(输入缓冲器)

22.jpg

21.实际IBIS仿真设置和负载条件(开漏缓冲器)

23.jpg

22.试验台设置和负载条件(输入缓冲器)

24.jpg

23.试验台设置和负载条件(开漏缓冲器)

图22和23分别显示了负载条件下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试验台设置的示意图。5V脉冲信号用于驱动连接到50Ω负载的开漏缓冲器。图24和图25分别显示了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IBIS仿真与基准测量的相关结果。

25.jpg

24.实际芯片单元与IBIS模型验证结果的关系(输入缓冲器)

26.jpg

25.实际芯片单元与IBIS模型验证结果的关系(开漏缓冲器)

表6显示了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FOM值与实际芯片基准测量的相关性。FOM值大于95%,这意味着两个缓冲器的IBIS模型达到了质量等级2b。由于该模型通过了质量等级2a和质量等级2b检查,因此现在可以将其视为质量等级3 IBIS模型。

6.输入和开漏缓冲器的质量等级2b验证FOM

缓冲器模型

FOM

输入

99.23%

开漏

98.52%

结论和要点

通过基准测量构建高质量IBIS模型时,提取硬件与模型相关所需的数据是最具挑战性的步骤之一。通过仔细关注细节并了解I/O电路的行为,可以实现实验室测量与IBIS仿真结果的密切相关。在相关处理中,尽可能多地消除衰减是获得高FOM值的关键。考虑到这一点,建议使用专用测试平台以及匹配良好的设备和配件,以确保信号的完整性。

同时须记住,在相关处理中,IBIS模型和试验台设置在信号经过的走线方面必须完全相同。这将能减少相关性引起的误差,从而提高FOM值。

拥有质量等级为3级的IBIS模型对半导体供应商和客户来说都是一个优势,有助于确保模型从硅前验证到实际芯片测量时获得更高的精度水平。

致谢

感谢ADI设计工程师、ADGT测试开发工程师和ISO团队全力支持完成本项目。此外,感谢ADGT系统集成经理对项目赞助的支持。

关于ADI公司

ADI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技术公司,致力于解决最艰巨的工程设计挑战。凭借杰出的检测、测量、电源、连接和解译技术,搭建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化桥梁,从而帮助客户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详情请浏览ADI官网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Christine C. Bernal于2007年6月加入ADI,担任产品工程师。2016年,她在新技术集成团队为各种ADI产品开发IBIS模型。Christine于2015年毕业于马尼拉马普阿大学,主修微电子,获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

Janchris Espinoza是ADI公司新技术集成团队的产品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对ADI产品进行IBIS建模和仿真。他于2019年在ADI的Analog Garage团队实习,并于2020年9月正式加入ADI。他于2020年2月毕业于德拉萨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Aprille Arjhilynne Hernandez-Loyola于2015年8月加入ADI。她是新技术集成团队的产品应用工程师。她主要从事建模和电路仿真工作,尤其是ADI产品的LTspice®和IBIS。她毕业于德拉萨大学(达斯马里尼亚斯分校),获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士学位。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过去一年,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巨大的进展,有些甚至是方向性的改变。这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新的机遇。

9月23日,2022万象·百度移动生态大会在广东珠海召开。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首次对外全面解读百度移动生态战略。他表示,百度移动生态坚持推进“智能搜索+智能推荐”的双引擎驱动模式,坚持“信息+服务”的战略方向,使得百度移动生态的韧性不断加强,日趋繁荣稳健。

1.jpg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

在流量焦虑时代,百度移动生态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过去一年,百度搜索规模同比增长17%;百度APP月活同比增长8%,达6.28亿。创作者生态加速壮大,百度百家号的创作者数量已超500万,百度问一问答主人数超100万,创作者多元收入增长2.3倍。服务化战略走向纵深,问一问咨询规模年同比上涨了16倍,百度惠生活订单量年同比提升近1.8倍,商品类订单量也提升80%。

除了成绩单,还有新发布。会上,百度移动生态发布“知一”和“千流”两大搜索杀手锏技术,及“创作者AI助理团”和“百度APP数字人计划”等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创新。

何俊杰表示:“人工智能应用于百度移动生态,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体验的提升,给增长带来新变量,更将给创作者带来新机会。”

百度移动生态这一年:长板更长,边界更宽

在百度,每天有海量的与服务需求相关的搜索。何俊杰认为,“百度搜索是用户规模巨大的流量入口,也是离交易最近的决策入口”,必须坚持“信息+服务”战略,为用户提供从获得信息、获得服务到完成交易闭环的全链条顺滑体验。

如果把百度移动生态比做一个城市,那么不做好服务,这个城市里就会有‘弯路’、‘断头路’、‘羊肠小路’,无法给用户最高效的体验,用户就会感到不方便、没有被满足好。”何俊杰认为,通过做好服务,百度移动生态的边界在拓宽,整个生态的“蛋糕”也更大,用户体验更好,创作者收入更多,商业客户的价值也更大。

在“服务化”方面,百度两条腿走路。首先,针对用户标品的、通用化的服务需求,百度发挥全网搜索优势,引进第三方平台,以智能小程序为核心载体,共建包括电商、生活服务在内的闭环服务。目前,百度APP内来自第三方主流电商网站的SKU数量已接近10亿,二季度GMV增长近2倍。商品对比类的搜索量占比上涨了37%,商品榜单带动交易规模提升1.35倍,内容带货增长4.55倍。

其次,面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百度自建特色服务“问一问”为用户提供一对一问答。最新数据显示,百度“问一问”整体咨询量较去年增长16倍,月咨询量超过1亿次。

除了通过做服务拓宽生态边界,百度移动生态既有的长板也在变长。搜索是百度的绝对长板,令外界惊讶的是,这个长板依然实现了17%的搜索规模增长。何俊杰认为,这背后离不开AI在移动生态、在搜索产品的落地,这让百度APP成为“唯一一个在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两个引擎上都拔尖的平台”。

2.jpg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

何俊杰表示,“坚持‘智能搜索+智能推荐’双引擎模式,使百度的连接效率不断提升,这是百度移动生态保持稳健持续增长的独家心法,未来会继续投入资源,把这个长板做得更长。”

在此次万象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两大搜索杀手锏技术——跨模态大模型“知一”和新一代索引技术“千流”,将助力搜索与需求的高度匹配,让更多的知识流动起来,让更多创作者和优质内容被搜索、被看到。

多项AI创新应用发布:内容创作驶进AIGC元年

百度移动生态要带领创作者抓住新一波技术红利——AIGC。

近期,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指出,“过去一年,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着巨大进展,甚至是方向性改变”。其中之一,便是AI已经从理解语言、理解文字、理解图片和视频,走向了生成内容。这就是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

过去半年,AIGC的进程与百度密切相关。比如,今年高考期间,百度的AI数字人度晓晓挑战写高考作文,以40秒40篇的速度,获得了位列总考生前25%的好成绩。这成为AI根据文字描述自动生成文章的代表事件。8月,百度还推出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用户只需输入一段简单的文字,即可快速获取智能生成的AI画作。

未来十年,AIGC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创造出有独特价值和独立视角的内容”,何俊杰表示,百度移动生态是百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首站”,AI技术能用尽用、能出尽出,AIGC将在移动生态大规模落地。

抓住趋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的优势就长在趋势上”,为了让创作者用好百度优势,抓住技术趋势,何俊杰在万象大会上发布多项AIGC技术工具,开放给生态伙伴共享。

内容创作层面,万象大会上推出“创作者AI助理团”,通过文心大模型、文心一格、图文转视频等技术,为创作者提供“AI文案助理”、“AI插画助理”、“AI视频制作助理”,帮助创作者实现“一个人成为一支队伍”。

3.jpg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

百度APP数字人计划”则将数字人技术与AIGC图文转视频、TTS语音合成技术结合,为媒体及创作者定制真人孪生数字人。创作者输入文本即可生成有数字主持人口播的视频,不仅保证信息播报准确性,还具备多国语言口播、情绪识别等人格化功能,实现AI驱动24小时不停播。未来,百度移动生态还将从今年第四季度起陆续开放更多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数字人能力”,助力创作者实现“数字人自由”。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也在万象大会亮相,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判。他表示:“在AIGC的时代,百度APP作为‘前哨’和‘根据地’,是AIGC应用最广阔的天地,也将成为人人皆可用的AI新基建。这种‘百度搭台,人人唱戏’的模式,将会激发全民更大的创造力,很多新模式、新应用都会破土而出。”

除了技术赋能外,百度移动生态也关心创作者切切实实的收益问题。对此,何俊杰指出,一方面,智能搜索让创作者的内容与用户的需求连接更精准,智能推荐则让创作内容更大规模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另一方面,百度为创作者开辟多元变现模式,创作者可通过商单、站内电商带货、付费专栏、付费订阅、用户赞赏、问一问等丰富的形式,获得收入。过去一年,百度平台上实现多元化收入的作者数量增长了3倍,创作者商单收入同比增长10倍。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智能建筑科技集团今日宣布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霍尼韦尔—腾讯云微瓴智慧空间联合解决方案",为共同创建智慧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奠定基础,推动建筑行业智慧化发展和数字化升级转型。

1.jpg

本次战略合作将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地把霍尼韦尔在智慧建筑科技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与腾讯云微瓴物联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卓越科技相融合,联合打造智慧建筑领域领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市场对于建筑空间智慧化的价值认知,推动中国智慧建筑产业实现更安全、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在智能建筑领域拥有百年积淀的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引领智慧建筑的建设和转型。依托软硬件一体、强弱电一体、云边一体的一站式端到端解决方案,霍尼韦尔也在不断研发和推出面向中国楼宇建筑的数字化节能产品和成熟解决方案。"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李烨表示,"我们很高兴此次与腾讯云携手打造智慧空间联合解决方案,共同为中国建筑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霍尼韦尔-腾讯云微瓴智慧空间联合解决方案边缘层将应用霍尼韦尔的传感、控制、物联软硬件产品,以腾讯云微瓴物联网类操作系统为中台,上层应用霍尼韦尔能碳双控,腾讯数字孪生及生态合作伙伴成熟产品,实现云端与边端的深度集成,助力建筑运营的降本增效,树立低碳建筑创新标杆。

腾讯云副总裁、数字孪生业务负责人万超表示,腾讯云致力于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推动数实融合。最近,公司成立了数字孪生产品部,专门为建筑、园区、工业制造、城市道路等空间领域的智慧化提供解决方案。霍尼韦尔是一家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全球性企业,在建筑行业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经验沉淀,基于本次合作,腾讯云将利用技术和生态优势,基于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微瓴打造智慧空间底座,期待双方的联合解决方案可以引领行业创新,塑造智慧建筑标杆。

腾讯云副总裁、离散制造行业负责人曹磊表示,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生产空间的智慧化管理逐渐成为一条必经之路。此次双方强强联手,相信通过微瓴物联网类操作系统的技术助力,腾讯云可以与霍尼韦尔这样的工业百年企业,在工厂车间、生产园区等生产空间数字孪生应用上激发出更多火花,帮助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作为智慧建筑领域的引领者,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数字化平台、以及软硬件一体的楼宇自控成熟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旗下建筑资产的低碳、健康与可持续运营。腾讯云是腾讯旗下的云计算服务商,面向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发者,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与服务。

双方此次强强联手,将着力以创新的联合解决方案赋能智慧建筑生态圈,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塑造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促成者,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也见证了此次的签约仪式。

关于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不断运用前沿科技革新建筑物的运营方式,帮助提升居用者的生活、工作和使用体验。我们的产品、软件、技术和服务已在全球超过1,000万栋建筑中使用,致力于帮助楼宇业主和运营者打造更加健康、安全、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施。在中国,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的解决方案涵盖消防、安防、楼宇自控、智能生活、智控电气以及建筑智能一体化;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机场、地铁、医院、数据中心、酒店、政府与公共设施等各个行业。我们还提供定制化的软件以及楼宇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建筑的健康、低碳与专家式运营。

关于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是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行业定制的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以及特性材料,致力于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工业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开设的第一个经销机构。霍尼韦尔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贯彻"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目前,霍尼韦尔所有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中国网站www.honeywell.com.cn,或关注霍尼韦尔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双方致力于加速推动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和部署

高通技术公司今日宣布与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红帽公司(Red Hat)合作,为采用骁龙®数字底盘的下一代汽车带来达到功能安全等级(ASIL-B)的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骁龙数字底盘是一整套面向车载网联与汽车连接、数字座舱和先进驾驶辅助设计的开放、可扩展的云连接平台。利用红帽车载操作系统(Red Hat In-Vehicle Operating Systems)和骁龙数字底盘,汽车制造商可助力行业推进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并帮助加速部署全新的云连接数字化服务,为更深层的客户体验以及基于服务的商业模式创造新机遇,这类商业模式可支持汽车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通过云进行功能升级。此外,汽车制造商将有机会通过更加无缝的连接以及面向更安全、智能、沉浸体验所需的更强智能化能力,帮助客户重新定义驾乘体验。

全球汽车制造商的下一代汽车正在朝着由软件定义的设计方向迈进,将经行业认证的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与骁龙数字底盘等高度先进的高算力汽车解决方案相集成,对于应对更高级别的网络安全需求、隐私相关认证以及安全应用的软件更新变得愈发重要。利用支持红帽车载操作系统的骁龙数字底盘,汽车制造商将拥有扩展的功能以进行更简单、更高效的汽车更新并保持功能安全。

红帽副总裁兼车载操作系统和边缘业务总经理Francis Chow表示:“开源、由软件定义的设计与开发方式在汽车服务与创新领域的兴起,得益于先进的汽车平台和支撑这些平台的基于Linux的灵活操作系统。这些提升将助力支持最新的车载云原生混合关键应用,同时还将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快的开发周期。我们很高兴与高通技术公司合作,通过红帽车载操作系统支持最新的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期待双方携手开启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

高通技术公司汽车业务产品管理副总裁Bill Pinnell表示:“软件定义汽车为整个汽车生态系统带来令人兴奋的全新机遇,带来超越人们想象的汽车功能。通过与开源社区紧密合作,将加速实现我们为用户提供功能升级、按需体验和全新技术与服务的目标。我们很高兴与红帽合作,期待携手加速下一代汽车创新。”


预集成红帽车载操作系统的骁龙®座舱平台和Snapdragon Ride™平台的初始版本,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提供给汽车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进行评估。

关于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把手机连接到互联网,我们的发明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今天,我们的基础科技赋能了整个移动生态系统,每一台3G4G5G智能手机中都有我们的发明。我们将移动技术的优势带到汽车、物联网、计算等全新行业,开创人与万物能够顺畅沟通和互动的全新世界。

高通公司包括技术许可业务(QTL)和我们绝大部分的专利组合。高通技术公司(QTI)是高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其子公司一起运营我们所有的工程、研发活动以及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半导体业务QCT


围观 8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订单总估值自202111月以来增长超一倍

骁龙数字底盘赋能未来汽车

高通公司(NASDAQQCOM)在其首届汽车投资者大会上宣布,得益于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在汽车行业的广泛采用,其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已增长至300亿美元1。这代表自高通公司公布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以来,其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实现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增长。高通技术公司正成为汽车行业打造下一代汽车的优选合作伙伴,持续增长的订单总估值是高通技术公司与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达成重要合作的成果。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表示:“高通公司是提供智能网联边缘所需关键技术的领先厂商。公司‘统一的技术路线图’涵盖了包括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行业。骁龙数字底盘以及我们和汽车制造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实现了300亿美元的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高通正在拥抱汽车行业的数字化未来。”

在汽车投资者大会上,高通公司宣布了几项重要动态:

  • 2030年,公司汽车业务的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000亿美元

  • 公司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达300亿美元

  • QCT汽车业务营收增长势头强劲,从2021财年的9.75亿美元增长至2022财年的13亿美元(预期收入)

  • 上调202111月发布的QCT汽车业务营收增长预测——2026财年营收将超过40亿美元(预期收入),2031财年营收将超过90亿美元(预期收入)

  • 推出业内首个集成式超级计算级别的汽车SoC——Snapdragon RideFlex SoC

高通技术公司还与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合作,即将推出的梅赛德斯车型将搭载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

高通公司在汽车行业具有领先优势,其推出的骁龙数字底盘是行业独有的、面向下一代汽车打造的开放、可扩展和可升级的平台。

欲获取高通汽车投资者大会的活动回放、演示文档和其它相关资料,请访问活动页面

1. 截止至2022922日。业务订单总估值反映了已获得的汽车制造商项目在未来的收入预估值,基于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直接提供的预测。

关于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把手机连接到互联网,我们的发明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今天,我们的基础科技赋能了整个移动生态系统,每一台3G4G5G智能手机中都有我们的发明。我们将移动技术的优势带到汽车、物联网、计算等全新行业,开创人与万物能够顺畅沟通和互动的全新世界。

高通公司包括技术许可业务(QTL)和我们绝大部分的专利组合。高通技术公司(QTI)是高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其子公司一起运营我们所有的工程、研发活动以及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半导体业务QCT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陈葆立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

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近年来,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净零碳排放已成为全行业争相探索之道,其重要程度对于科技行业来说尤为明显。科技无疑会造福每个人的生活,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并时刻致力于减少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毕竟,若是将IT产业喻为一个国家,它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国1。因此,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创新是科技公司的职责。

如果将数据视为地球数字化进程背后的命脉,那么数据中心就相当于它跳动的心脏。随着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处理与存储数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企业将持续依赖于利用AI、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数据密集型技术,这意味着数据中心将会越来越重要。据统计,数据中心相关设施消耗了大约全球2%的电力,到2030年,该数值预计将上升到8% 2,因此,寻求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未来不断追求净零排放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数据中心的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 重新定义设计原则

前不久,英特尔公开承诺到2040年将实现全球业务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该承诺基于我们的2030目标,旨在更好地建立起一个更负责任、更具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聚焦数据中心绿色发展,亦是帮助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首先,在启动数据中心建设时重新定义设计原则。从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风冷为代表的传统冷却方式日益落后。因此,我们将进入液冷时代。

通过浸没式液冷的方式,所有服务器内部组件都将浸没在液体中,并密封于特定容器,让来自组件的热量传递至冷却剂。该流程所需要的能源将远远少于其他冷却方式。同时,液体可以捕获热量,这也意味着其将不必再以热气的形式释放。

近期,我们推出了业界领先的开放知识产权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并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及时效益。譬如,目前我们正与一家农场联合设计并打造数据中心,使其以浸没式液冷的方式捕获热量,并将其转移至室内农场,用于种植水果和蔬菜。

  • 分散计算资源

虚拟交换、安全和存储等服务会消耗大量CPU周期,这可能导致数据中心过载和过热。因此,需要设法分散计算资源。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引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处理器(IPU),以帮助客户和产业伙伴通过减少在CPU方面的开销,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并分散能耗。我们最新的IPU旨在卸载以往在CPU上运行的网络控制、存储管理和安全等功能。未来,我们亦计划推出新的独立显卡以加速目标的实现。

此外,公司可以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发展边缘数据中心,即位于网络边缘的小型设施,这有助于以较低的时延向终端设备更快地交付内容。边缘计算减少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并缩短了传输距离,从而实现能耗的降低。

  • 构建开放、集成的生态

最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方式,我们要追求一个开放、集成的生态系统。解决关键的全球环境问题则需要整个科技行业的通力合作。

我们开放全新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的知识产权,便是简化及加速其在行业内应用的举措之一。同时,针对当前冷板液冷技术设计与验证标准不统一这一市场痛点,英特尔在中国与包括CSP、运营商、企业用户、OEM、液冷部件商与服务器托管商在内的众多生态伙伴打造了《绿色数据中心创新实践——冷板液冷系统设计参考》。该参考设计通过面向更广泛的产业伙伴展现冷板液冷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进展,来共同促其标准化,进而降低设计与使用成本,推动建立并完善冷板液冷的生态系统。

数据中心的未来之路

从目前来看,我们对技术的依赖并没有减弱的迹象,因此数据中心仍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之一。由于我们对数据的需求永无止境,我们亟需关注减少数据中心的碳足迹。为推动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与变革,我们必须在能源供应、消费以及数据中心设计方面进行合作和探索。

未来的数据中心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亦能让新的技术和发展焕发更多生机,从而带来更多创新。

说明:

1 数据来源:Anders Andrae & Tomas Edler: On Global Electricity Usa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rends to 2030Accenture文章中引用了该数据。

2 数据来源:Anders Andrae & Tomas Edler: On Global Electricity Usa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rends to 2030Accenture文章中引用了该数据。

第三方数据免责声明英特尔不控制或审计第三方数据,在评估数据准确性时,请参考其他信息源。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灵机随行,跟上好时光

2022922深圳)DJI大疆今日正式发布新一代智能防抖手机云台Osmo Mobile 6,多种设计巧思融入日常拍摄场景,完善的产品性能帮助用户回归手机拍摄本质,以科技之美重塑生活想象力。

1.jpg

Osmo Mobile 6作为手机拍摄伴侣,与上一代相比,在机身设计与智能功能方面持续优化,为用户带来更好、更轻松的拍摄体验。延续前代可折叠机身、磁吸快拆设计,按键交互简单高效,新增快速开拍功能缩短三倍拍摄准备时间,精彩时刻不容错过。同时,Osmo Mobile 6继承大疆优秀的三轴云台增稳技术,智能跟随5.0再度升级,拍摄指导进一步降低用户拍摄门槛,实现低角度拍摄、跟拍快速移动对象、一个人拍vlog、轨迹延时等手机无法单独拍摄的场景,更有多种剪辑模板、一键成片功能加持,随时随地成就大片。

X34k8hchee.jpg

大疆高级产品线经理Paul Pan表示:“Osmo Mobile 6蜕变于前代产品的经验积累,进一步强化智能功能,产品设计贴近用户真实需求,为用户在多样场景下的自由创作与表达提供无限可能,让用户在记录、分享精彩的同时,感知创新与科技的力量。”

灵动设计,时刻拍出吸引力

Osmo Mobile 6在继承上一代轻巧可折叠的外观基础上,更多人性化设计让拍摄轻松上手。新增快速开拍功能省去更多拍摄前准备过程,云台展开即开机,连接手机后DJI Mimo App可自动弹出[1],从开机到开拍一气呵成,为创作留取充裕时间。新增侧面拨轮带来舒适的操控体验,能够自由切换对焦与变焦,搭配内置延长杆可轻松完成更多角度、场景下的拍摄,构图灵活,炫酷大片随手可得。

3.jpg

此外,Osmo Mobile 6外观全新升级,暗岩灰配色凸显高级。机身新增状态显示面板,使用过程中方便查看电池电量、系统指示灯状态及当前云台模式,配合M按键可快速切换云台跟随、俯仰锁定、FPV及旋转拍摄四种云台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不同角度下的运镜需求,让镜头语言更加丰富饱满。

智能升级,轻松记录质感生活

Osmo Mobile 6作为手机视频“拍摄私教”,致力于帮助用户定格每一个灵感绽放时刻,拍出手机视频得意之作。集成大疆优秀的三轴增稳技术,暗光环境下依旧保持拍摄画面清晰稳定,避免手机增稳可能会带来的画面裁切、画面模糊问题,即使夜晚也能高质量成片。智能跟随5.0全面升级,跟随更稳、距离更远[2],在主体移动过程中能够精准识别目标,侧脸、回头、背影等场景也能一一捕获,无论在跳舞、户外运动或外出旅行等场景下,拍摄主角始终处于C位。

4.jpg

DJI Mimo App内置更多拍摄模板满足用户在自驾、露营、居家、运动等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升级后的拍摄界面分布更加贴心,各个功能入口内嵌教学指导,即使新手用户也能快速上手。同时还可解锁多种智能拍摄功能,延时摄影、动态变焦、全景摄影、Story模式随心选择,手机拍摄也玩出花样。

畅片作为DJI官方推荐的视频剪辑应用软件,可以智能识别拍摄指导所拍素材,帮助用户快速成片。无需连接设备即可Mimo App直接跳转,支持AI一键成片,更有海量专属视频模板与拍摄教学,做你的专属剪辑策划师,让灵感时常相伴,剪辑更轻松。

售价与服务

Osmo Mobile 6售价999元,包含手机云台以及磁吸手机夹、手持三脚架、束口袋、充电线等配件,即日起,DJI 大疆官方商城、京东、天猫、北京旗舰店、上海旗舰店、南京旗舰店、杭州旗舰店以及全国线下授权体验店等渠道现货发售。

5.jpg

适用于 Osmo Mobile 6 的保障计划 DJI Care 随心换同步上线,提供全方位意外保障解决方案,仅需支付一定置换费便可一键极速换新,无惧自然磨损、磕碰变形、进水等意外状况导致的机器损坏。并享受安全奖励、全球联保、双向免邮等多种专属服务权益。

DJI Care 随心换 1 年版 (Osmo Mobile 6) 售价 49 元,提供 1 年内 2 次低价置换权益。DJI Care 随心换 2 年版 (Osmo Mobile 6) 售价 79 元,提供 2 年内 3 次低价置换权益和第二年官方延保服务。

大疆天空之城社区现已开启Osmo Mobile 6 新品体验官招募活动,报名参与即有机会抢先体验全球首发新品。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www.skypixel.com

了解 DJI Care 随心换,请点击:https://www.dji.com/service/djicare-refresh

更多关于Osmo Mobile 6请访问:http://www.dji.com/osmo-mobile-6


关于大疆

大疆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公司。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因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并持续创新而享誉全球,在多个智能技术领域长期领先。

大疆在智能无人机系统及数字影像领域追求极致,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拍摄卓越创意;不断刷新飞行与影像体验,为世界带来全新视野,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更多信息,请访问:

DJI官方网站:www.dji.com

大疆官方商城:https://store.dji.com/

在微博上关注我们:@DJI大疆创新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大疆


[1] DJI Mimo app 通知自动弹出功能仅适用于iPhone手机,请以实际情况为准。首次使用时,请先完成设备配对,并在 DJI Mimo 内启动“快速开拍”,并按照提示在手机设置中完成“通知”授权。

[2] 测试环境为单人跟随场景。

围观 1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22日——为促进广大开发者与AI技术专家进一步开展深度技术交流,英特尔AI开发者社区与百度飞桨社区于今日在线上联合举办了2022英特尔+百度AI开发者峰会。来自英特尔与百度的多位技术、行业专家分享了本年度最新AI技术发展情况与产业落地经验。此外,本次活动还针对一系列全新技术进行了现场演示,包括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AI加速技术、英特尔产品与飞桨模型的深度适配以及英特尔ARC独立显卡对AI推理计算的支持等。

1.png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软件生态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表示:“随着AI的发展步入深水区,各行各业正在积极进行智能化升级,以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如何将AI从初期的概念转变为规模化落地,始终是一项挑战。为应对这项挑战,英特尔长期以来与包括百度飞桨在内的行业伙伴密切协作,致力于打造更高效的AI开发部署框架,以助力企业在云计算和混合计算等领域进一步实现端到端的AI应用。”

百度AI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表示:“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趋势下,AI持续为中国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AI与产业结合的场景也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百度飞桨一直保持快速迭代,基于产业需求持续增强技术能力,降低AI应用开发落地的门槛。基于此,飞桨与众多行业伙伴合作,共同为开发者提供灵活便捷的部署方案,并通过AI软硬件融合创新,持续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长期以来,英特尔一直在携手百度飞桨共同推动产业深度合作、构建开发者生态,并实现共同发展。百度飞桨于2016年开源,英特尔从2017年开始就积极参与飞桨开源社区的工作,实现了其CPU产品对百度飞桨的支持,并对数十个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了可观收益。此后,英特尔基于OpenVINO与百度飞桨在产品技术整合、生态推广、课程培训等方面更是展开了多维度合作,通过提供更为便捷的AI开发体验,赋能中国AI开发者。除了使用OpenVINO灵活部署飞桨模型,部分飞桨热门模型已经被纳入Open Model Zoo,Open Model Zoo中可免费提供来自英特尔或外界团队的数百个预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以及相应的演示程序。它们提供完整的应用程序模板,以帮助开发者在Python、C/C++或OpenCV Graph API (GAPI)中快速实现深度学习应用。Open Model Zoo已覆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手写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飞桨在以上领域的SOTA级别模型,也在逐步加入Open Model Zoo中。与此同时,双方还开展了OpenVINO社区和飞桨社区的共建工作,共创繁荣开源生态。

在与生态伙伴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英特尔也在持续优化软硬件产品组合,为AI的创新应用提供更充分的支持。除了包括CPU、GPU和FPGA在内的高性能硬件,英特尔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全栈式AI软件产品组合。这套产品组合自下而上首先是作为基础层的oneAPI,它能够支持一系列具有通用功能的英特尔处理器。其次,对于推理优化和部署来说,OpenVINO则能够针对每款英特尔处理器进行调整,助力开发人员轻松实现可扩展及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推理。

自2018年推出OpenVINO工具套件以来,英特尔已经帮助数十万开发者大幅提升了AI推理性能,并将其应用从边缘计算扩展到企业和客户端。今年年初,英特尔推出了OpenVINO 2022.1版本,其新功能主要根据开发者过去三年半的反馈而开发,包括更多的深度学习框架及模型支持、更多的设备可移植性选择以及更高的推理性能和更少的代码更改,旨在简化和自动化优化工作。英特尔针对OpenVINO的持续创新充分践行了其“开发者优先、软硬件结合”的战略原则,在助力开发者创建更优AI应用场景的同时,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作为开放生态的重要建设者,英特尔一直在携手众多行业伙伴融合资源、推动创新,以赋能AI开发者,并推动中国AI产业高效发展。未来,英特尔将继续凭借其领先的软硬件产品组合拥抱广大开发者,秉承“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生态之道,持续扩大产业生态的深度和广度,加速数字化进程。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2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