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5月20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展开交流。双方围绕辅助驾驶、TUV-Mark商业性能认证、网络安全以及海外测试等领域的合作交换意见,为今后多维度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钟益林、副院长杜魁善,TÜV莱茵全球交通服务执行副总裁Matthias Schubert博士、大中华区交通服务副总裁黄余欣、销售总经理李卫英、北区总经理李志涛、南区总经理马向芳等双方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Matthias Schubert在发言中表示:"比亚迪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全球的典范,我们非常高兴作为比亚迪的长期合作伙伴,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期待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TÜV莱茵也将继续发挥百年技术积累与全球服务经验,助力比亚迪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全球市场。"

TÜV莱茵全球交通服务执行副总裁Matthias Schubert博士

TÜV莱茵全球交通服务执行副总裁Matthias Schubert博士

钟益林在发言中指出:"比亚迪与TÜV莱茵在整车型式认证、电池系统测试、网络安全合规、功能安全管理等领域一直保持密切合作。感谢TÜV莱茵在全球标准解读与合规评估方面的专业支持,助力比亚迪的产品高效进入国际市场。当前,新能源汽车与辅助驾驶技术发展迅猛,法规监管环境也愈加复杂。我们希望借助TÜV莱茵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与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钟益林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钟益林

TÜV莱茵与比亚迪携手合作超十年,成果丰硕。2013年,TÜV莱茵与比亚迪在VDA标准、五大核心工具、实验设计(DOE)、成本控制、可靠性工程、六西格玛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助力比亚迪提升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2017年11月,TÜV莱茵为比亚迪云轨系统颁发EN 15085和DIN EN ISO 3834证书,标志着云轨系统符合欧盟安全性能标准,助力比亚迪提升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2018年6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在安全检查、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同年7月,TÜV莱茵为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颁发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同年7月,TÜV莱茵为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颁发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023年6月,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聚焦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之后陆续助力比亚迪获得由卢森堡交通部(SNCH)颁发的UN-R155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性证书、UN-R155车辆网络安全型式认证证书、UN-R156车辆软件升级管理体系证书、UN-R156车辆软件升级型式认证证书等。此外,TÜV莱茵还为比亚迪研发生产的两款纯电动城市公交车(型号:B13E01、B15E01)进行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即LCA)和国际EPD(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评估。未来,TÜV莱茵与比亚迪将继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

TÜV莱茵与比亚迪汽车深化合作,共探辅助驾驶与网络安全新未来

TÜV莱茵与比亚迪汽车深化合作,共探辅助驾驶与网络安全新未来

TÜV莱茵车辆检测认证服务始于1904年,致力于为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涵盖研发阶段的目标市场法规调研、整车与零部件测试、道路适应性的测试、市场准入认证、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售后阶段的服务质量提升等服务。目前,TÜV莱茵在欧盟市场已获得多个国家交通部的授权,包含德国KBA、荷兰RDW、瑞典STA、匈牙利EKM、卢森堡SNCH、爱尔兰NSAI、拉脱维亚CSDD等,借助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和丰富的技术资源,帮助中国车辆制造企业成功实现通行全球的目标。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目前,汽车智能领域最大的挑战就是多传感器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算力不足的挑战--越高级的智驾就需要越多的传感器,越多的传感器带来更多的数据,由此需要更大的算力处理器,由此带来了功耗、续航以及数据处理延迟等问题,一些车厂通过提升电池容量,减少算力处理器功耗来试图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问题,但效果差强人意,那有没有办法在源头解决问题?就是从传感器端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问题?有!

去年8月,老张报道了上海叠铖光电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技术颠覆智驾的新技术,详见《重磅!本土新创公司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破解自动驾驶世界级难题!》,近日,好消息传来,这颗由叠铖光电与利扬芯片联合打造的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成功点亮了!颠覆智驾由此开始!

微信图片_20250530091810.png

叠铖光电创始人王平博士在点亮仪式上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标志着全球首颗真正为无人驾驶应用设计的传感器芯片正式亮相,我把这款芯片命名为’TerraSight’,呼应全天候全地形应用场景,也传递芯片对复杂环境的感知能力。”

1.png

据他介绍该芯片性能指标全球领先,其动态范围达到了惊人的240dB!灵敏度更是达到了0.0000001LUX!“几乎就是无光环境下可以使用!穿透性比普通视觉芯片距离远50倍,它将给智驾带来革命性的颠覆!”王博士激动地表示。“现在的智驾是弱感知强算力,我们搞的是强感知弱算力,大大降低对算力的消耗!此外,在智驾里,物体和背景在普通视觉里有一定概率区分错误,我们传感器通过温度等温线可以把物体边缘显示出来,物体和背景就不会区分错误了,这样按温度等温线显示物体边缘智驾算法的识别率和召回率都大幅度提升,解决了感知的核心困难。”

据他介绍,叠铖光电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解决了目前自动驾驶领域视觉传感器遇到的所有挑战,并利用红外等多光谱成像技术,完美实现了对在于雨、雾、烟、霾、雪、尘等极端天气以及炫光逆光暗光等恶劣环境的图像感知,而且,只需要30TOPS的算力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融合感知!

2.png

“在传感器发展的横轴上,从单元探测器到线列探测器、再到面阵探测器、再到叠层立体探测器成为不可逆的发展方向。我们的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成像波段覆盖范围可达其他可见光摄像头成像波段的12倍以上,并由此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感知能力,可极大地提升各种复杂道路、天气、光照情况下的自动驾驶感知可靠性。”他指出,“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投入巨大的力量发明、发展高性能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等各光谱的传感器,并通过算法尝试将各光谱传感器「融合」以应用在L3以上的自动驾驶中。然而,基于各独立传感器的「融合」(含前融合、后融合)带来固有的物理与数学上的矛盾,导致L3以上的自动驾驶目前无法在所有场景和所有车速情况下实现。”

3.png

他表示叠铖光电研发独有知识产权的超宽光谱(可见光至远红外)叠层图像传感器,为所有场景和所有车速情况下的自动驾驶提供类似摄像头一样的主传感器。这款多光谱图像传感器在自动驾驶场景的雨天、雾/霾天、太阳逆光、车灯炫光、无光/弱光等经典场景下的成像能力表现优异,超越现有的主流车载摄像头,可极大地提升车辆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全天候安全性和适应性。并且同时带来了视觉感知识别率的提升和对算力资源需求的下降,是当前最适合辅助/自动驾驶需求的视觉传感器。

这是一段叠铖光电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应用视频!震撼吧!在完全没有视觉图像的烟雾中,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可以清晰地提供车辆信息!

4 (1).png

5 (1).png

据王平博士介绍叠铖光电全天候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是解决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的革命性创新解决方案,一经问世便得到业内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在环境极其恶劣的矿场应用,在视觉传感器无法感知的环境下,下面视频中叠铖光电全天候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能完全感知矿卡。

此外,基于对象的光谱特征还可以对图像的材质进行分析,如上图中,可以分析出两人抬的是玻璃!(上图右)

上海叠铖光电成立于2021年10月,叠铖致力于用核心技术提升各行业的智慧化感知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并持续不断地为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传感器的发展遵循更可靠、更高效的基本原则。

6.jpg

在此次芯片点亮仪式上,利扬芯片总经理张亦锋表示利扬芯片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集成电路测试领域,已经积累了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测试工艺涵盖3nm、5nm、7nm、8nm、16nm等先进制程,目前公司制定了以“独立第三方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等技术服务”为主体,以“晶圆激光开槽、隐切、减薄等技术服务”为左翼,以“无人驾驶的全天候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等技术服务”为右翼,打造“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未来利扬芯片将聚焦AI、高算力芯片及车规级芯片测试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去年,利扬芯片全资子公司光瞳芯与叠铖光电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光瞳芯独家为叠铖光电提供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的晶圆异质叠层、测试等工艺技术服务。

王平博士表示和光瞳芯合作非常愉快,光瞳芯的服务和技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叠铖TerraSight成功点亮正是基于这个合作,利扬芯片全资子公司光瞳芯独家为叠铖TerraSight提供晶圆异质叠层及量产化测试等服务。该芯片将首先在大型卡车上实现无人驾驶应用,第一台样车预计7月份开始投入使用,同时也接受无人驾驶方案公司、车厂样品预定。

用中国力量破解世界智驾难题!就从叠铖TerraSight开始!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保隆科技再度斩获2024年度“通用汽车全球供应商质量表现优秀奖”。这是公司排气系统产品第6次荣膺该奖项,更实现了TPMS(胎压监测系统)产品在该荣誉上的首次突破,标志着保隆科技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多元化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

1.png

作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对供应链体系的管理向来以严苛著称,其设立的“全球供应商质量表现优秀奖”堪称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品质标杆”,评审委员会由通用汽车全球采购、质量工程、物流管理等核心部门的资深专家组成,从产品质量稳定性、物流交付效率、管理体系成熟度、供应链协同能力、公司运营健康度、综合成本控制水平、新项目开发能力、全球供货规模等12个维度进行全方位量化评估。该评审标准每年都会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质量管控要求动态提升,堪称衡量供应商全价值链管理水平的“试金石”。

在2024年度的评审中,保隆科技供应给通用汽车的排气系统及TPMS产品,实现了0PPM(百万件不良率)的卓越质量表现。这一成果背后,是保隆科技多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投入 —— 公司构建了覆盖研发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AI视觉检测、在线实时数据采集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与管控。

2.png

此次双产品线同时获奖,是通用汽车对保隆科技二十余年行业积累的高度肯定。保隆科技始终将“零缺陷”作为质量管控的终极目标,通过导入精益生产理念、搭建全球化研发中心、建立供应商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技术驱动+品质优先”的发展战略,使保隆科技在汽车排气系统轻量化设计、智能胎压监测系统集成化方案等领域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保隆科技将持续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加码布局,通过数字化工厂升级、绿色制造工艺应用、全球化供应链协同,以卓越的品质和创新能力,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智慧”,让更多人受益于汽车科技的发展!

来源:保隆科技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张国斌的头像
张国斌

昨晚,DeepSeek-R1 悄悄更新了一波。

你以为这是DeepSeek的一次小更新 实际上它又超神了

 和上次 V3-0324 版本一样,这回 DeepSeek 又又又往 Hugging Face 上默默扔了一个 DeepSeek-R1-0528,Model Card 和官方的更新公告都没出。DeepSeek R1在2025年5月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小版本升级,版本号为DeepSeek-R1-0528。但这次更新再次超神!

新版DeepSeek R1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表现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数学、编程和通用逻辑等基准测评中,成绩位居国内模型前列,接近国际顶尖模型如o3和Gemini-2.5-Pro。例如,在AIME2025测试中,准确率从旧版的70%提升至87.5%,平均每题使用的tokens数量从12K增加到23K,表明模型在解题过程中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新版本能够进行类似Google先进模型的深度推理,支持每个任务最多30-60分钟的持续工作,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针对“幻觉”问题进行了显著改进,幻觉率降低了45-50%,在改写润色、总结摘要和阅读理解等场景中能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结果。在议论文、小说、散文等文体的生成上进行了优化,能够输出篇幅更长、结构更完整的作品,写作风格更贴近人类偏好。

新版本支持工具调用(不支持在thinking中调用),在Tau-Bench测评中,airline和retail任务的成绩分别为53.5%和63.9%,与OpenAI的o1-high相当。在网页端、App和API接口中的响应速度更敏捷,尤其在处理超长文本输入时,延迟降低了约10%-20%。上下文记忆更稳定,尤其在超长对话(支持最多128K上下文)中,减少了“遗忘设定”或“跑偏”的情况。

API调用方式、参数和返回结构完全不变,用户无需调整现有集成即可无缝使用新版本。DeepSeek-R1-0528仍然保持开源,允许用户利用模型输出或通过模型蒸馏等方式训练其他模型。虽然模型参数量增加到6850亿,但优化后的版本在消费级硬件上无法直接运行,不过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调用上下文长度为128K的开源版本。

在代码生成、理解和修正能力上表现出色,部分任务表现优于全球领先的编码模型Claude 4。虽然目前主要集中在文本生成和推理能力的提升,但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多模态交互功能。

用户普遍对此次升级表示满意,认为新版本在处理复杂问题、生成高质量文本以及长时间思考支持方面表现出色。许多用户认为DeepSeek R1-0528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总体来看,DeepSeek R1-0528的更新在推理能力、用户体验和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使其在国内外大语言模型中更具竞争力。

从模型开源到上线仅用不到1天时间,腾讯即宣布腾讯元宝、ima、搜狗输入法、QQ浏览器等多款产品再次迎来升级,率先接入DeepSeek R1-0528,多项能力全面提升。腾讯表示,用户打开元宝(电脑版、网页版可抢先体验)、ima(任意版本)、搜狗输入法(Windows版侧边栏)、QQ浏览器(任意版本),选择DeepSeek模型R1深度思考,即可免费不限量使用。


围观 1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793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RS8761/2/4P系列高速运算放大器支持轨对轨输入/输出,在RS8751/2/4P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失调电压参数和噪声性能进行优化,以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

1.png

RS8761/2/4P系列运放采用CMOS工艺设计,主要参数特性如下:

Ø 单位增益带宽250MHz;

Ø 高压摆率180V/μs;

Ø 输入失调电压低至1mV(Typ);

Ø 输入偏置电流低至3pA;

Ø 低噪声:6nV/√Hz

Ø 过载恢复时间0.04μs;

Ø 轨对轨输入/输出;

Ø 电源纹波抑制比PSRR 80dB;

Ø 共模抑制比CMRR 80dB;

Ø 开环增益105dB;

Ø 宽工作电压范围,2.7V~5.5V;

Ø 扩展工业级工作温度范围-40°C~125°C。

2.png

RS8761P/RS8762P/RS8764P封装和管脚定义

RS8761P提供标准SOT23-5封装,RS8762P提供标准SOP8、MSOP8和TSSOP8封装,RS8764P提供标准SOP14和TSSOP14封装,封装尺寸和管脚定义都与当前市场通用产品兼容,欢迎各界工程师朋友索样评测。

3.png

来源:润石科技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款节省空间的器件最大RthJC低至0.36 / W,并配有易于吸附焊锡的侧翼,从而改善工业应用的热性能和可焊性

日前,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一款采用无引线键合(BWL)封装并具有业内先进导通电阻的新款80 V TrenchFET® Gen IV N沟道功率MOSFET---SiEH4800EW,旨在提高工业应用的效率。与相同尺寸的竞品器件相比,Vishay Siliconix SiEH4800EW的导通电阻低15 %,而RthJC低18 %。

20250529_SiEH4800EW.jpg

日前发布的器件在10 V下的导通电子典型值为0.88 mW,最大限度降低了传导造成的功率损耗,从而提高了效率,同时以低至0.36 ℃/W的最大RthJC改善了热性能。这款节省空间的器件体积为8 mm x 8 mm,与采用TO-263封装的MOSFET相比,PCB面积减少50 %,而且其厚度仅为1 mm。

SiEH4800EW采用融合的焊盘,将源焊盘的可焊面积增加到3.35 mm2,比传统PIN焊接面积大四倍。这降低了MOSFET和PCB之间的电流密度,从而降低了电迁移的风险,使设计更加可靠。此外,器件易于吸附焊锡的侧翼增强了可焊性,同时更容易通过目视检查焊点的可靠性。

这款MOSFET的常适合同步整流和Oring应用。典型应用包括电机驱动控制器、电动工具、焊接设备、等离子切割机、电池管理系统、机器人和3D打印机。在这些应用中,该器件可在+175 ℃的高温下工作,而其BWL设计可将寄生电感降至最低,同时使电流能力最大化。

MOSFET符合RoHS标准,无卤素,并且经过100 %的Rg和UIS测试。

对比表:D2PAKPowerPAK 8x8L PowerPAK 8x8SW对比

产品编号

SUM60020E

SiJH5800E

SiEH4800EW

封装

TO-263

PowerPAK 8x8L

PowerPAK 8x8SW

尺寸   (mm)

16 x 10

8.0 x 8.0 *

8.0 x 8.0 *

高度   (mm)

4.8

1.7

1.0 *

VDS (V)

80

80

80

VGS (V)

±   20

±   20

±   20

配置

单个

单个

单个

VGSth  (V)

最小值

2.0

2.0

2.0

RDS(on) (mΩ) @ 10 VGS

典型值

1.75

0.97

0.88 *

最大值

2.1

1.35

1.15 *

ID (A)

最大值

150

302

608 *

RthJC (C/W)

最大值

0.4

0.45

0.36 *

熔断引线

同类最佳 (*)

SiEH4800EW现可提供样品并已实现量产,供货周期为13周。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OMPUTEX 2025期间,AI基础建设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重要话题。特别是随着AI应用的不断挖掘,AI算力设施就像是互联网设施、电力设施一般变得不可替代,如何将数据中心升级成AI工厂已经成为行业考虑的问题。

当DeepSeek等AI新方案崛起,AI基础设施的重心不再过分倚重于GPU单一硬件,而是分配更多的资源到强大的并行能力、存储方案中,以解决更为细分的应用场景,当雪藏的数据被重新启用,由冷数据变成温数据的时候,机械硬盘开始难以承担高速读写和数据传输的重任,在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中间找到成本、容量、性能的平衡点变得非常重要,企业级的QLC技术进而被推向前台。

QLC技术推向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以往的QLC受限于技术原因,读写速度和寿命均受到诟病,以至于很长时间内难以在企业级市场得到推广。随着近年来半导体工艺制成技术的不断提升,存储密度和逻辑电路不断优化和升级,QLC的可靠性和读写速率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例如铠侠通过CBA(CMOS directly Bonded to Array,外围电路直接键合到存储阵列)技术将存储单元与逻辑单元分配到两个晶圆上分别制造,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制造特性优化流程,并获得更好的效能。

1.png

值得注意的是,铠侠第八代BiCS FLASH™ TLC和QLC产品均使用了CBA技术,从而实现了33%的NAND接口速度提升,达到4.8Gb/s。此外,该技术也显著提升了数据输入/输出的能效,输入功耗降低10%,输出功耗降低34%,成功实现了高性能与低功耗的最优平衡。

以此为基础,基于铠侠第八代BiCS FLASH™ QLC NAND的铠侠LC9系列固态硬盘在近期发布,让存储容量来到了122.88TB,0.3DWPD耐久度,支持双端口2.5英寸外形尺寸,并符合NVMe™ 2.0、NVMe-MI™ 和PCIe® 5.0 规范(支持Gen5 单 x4、双 x2配置,最高可达128 GT/s)。

得益于铠侠第八代BiCS FLASH™ QLC NAND的高效传输,铠侠LC9系列固态硬盘很好的兼顾了性能和价格,为AI计算温数据提供了海量的存储空间,进而加速AI应用落地,为企业客户抢占更多市场先机。

2.jpg

如果追求更高性能,与铠侠LC9系列同期推出的铠侠CM9系列非常值得关注,这款产品铠侠第八代BiCS FLASH™ TLC NAND打造,与上一代 KIOXIA CM7 系列相比,KIOXIA CM9 系列固态硬盘的随机写入性能提升高达 65%,随机读取性能提升高达 55%,顺序写入性能提升高达 95%。此外,其每瓦性能也得到提升:顺序读取效率提升约 55%,顺序写入效率提升约 75%。

同样,铠侠CM9系列符合 PCIe® 5.0、NVMe™ 2.0、NVMe-MI™ 1.2c 和 OCP 数据中心 NVMe™ SSD 2.5 规范,支持 2.5 英寸和 E3.S 外形尺寸的双端口,  顺序读写性能(128 KiB/QD32)– 读取速度 14.8 GB/s,写入速度 11 GB/s,随机性能(4KiB)达到 3,400 KIOPS (QD512) 和 800 KIOPS (QD32),是优秀的旗舰级产品, 2.5 英寸容量高达 61.44 TB,E3.S 容量高达 30.72 TB,是一款表现优秀的企业级固态硬盘。

3.png

无论TLC还是QLC技术,铠侠企业级和数据中心级固态硬盘,已经给客户的AI应用准备好了更为高效、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通过与行业合作伙伴不断加深合作,不断挖掘数据存储效率新价值,为AI计算提供可靠的存储后盾,探索更多AI的可能性。

4.png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米尔电子基于与NXP长期合作的嵌入式处理器开发经验,在i.MX 6和i.MX 8系列核心板领域已形成完整产品矩阵,米尔累计推出5个平台共计二十余款NXP核心板,涵盖工业物联网、新能源、医疗等领域。此次推出的米尔基于NXP i.MX 91核心板及开发板(MYC-LMX91,延续了米尔在嵌入式模组领域的技术积累,赋能新一代入门级嵌入式Linux应用。提供1GB LPDDR4 8GB eMMC 的核心板和开发板,核心板采用218PIN引脚的LGA封装设计,工作温度为-40℃-85℃,适应工业级的严苛环境使用。

1.jpg

图:米尔基于NXP i.MX 91核心板开发板

MYC-LMX91核心板及开发板‌基于 NXP i.MX 91作为NXP新款入门款处理器,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i.MX 91配备单核 Cortex-A55@1.4 GHz,可与i.MX 93处理器实现引脚兼容。此外,这款处理器支持多种外设接口资源,2个千兆以太网接口、2个USB2.0接口、2个CAN-FD接口、8个UART接口,8个I2C,8个SPI,2个I3C等,适用于充电桩、HMI、工业网关等场景。

2 (1).png

3 (1).png

4 (1).png

5 (1).png

6 (1).png

7.png

8 (1).png

配套开发板

MYD-LMX91开发板,采用 12V/2A 直流供电,搭载了2路千兆以太网接口、1路M.2 B型插座的5G/4G 模块接口、板载1路 WIFI模块、1路 RGB 显示接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接口、2路USB HOST Type A、1路USB OTG Type-C接口、1路Micro SD接口、1路CAN由凤凰端子引出、1路RS485由凤凰端子引出、1路RS232 凤凰端子引出,1路JTAG调试接口,1路ADC接口。

9 (1).png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Edwin Omoruyi,高级应用工程师

问题

人工智能(AI)应用对高性能内存,特别是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是否会导致自动测试设备(ATE)厂商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

回答

AI需要高密度和高带宽来高效处理数据,因此HBM至关重要。ATE厂商及其开发的系统需要跟上先进内存接口测试的发展步伐。ADI公司的CMOS开关非常适合ATE厂商的内存晶圆探针电源测试。这些CMOS开关拥有快速导通和可扩展性等特性,能够提升测试并行处理能力,从而更全面、更快速地测试内存芯片。

简介

随着AI应用对高性能内存,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不断增长,内存芯片设计将变得更加复杂。ATE厂商是验证内存芯片的关键一环,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满足这一需求。传统上,在存储器晶圆探针电源应用中,PhotoMOS®开关因其良好的低电容乘电阻(CxR)特性而得到采用。低CxR有助于减少信号失真,改善开关关断隔离度,同时实现更快的开关速度和更低的插入损耗。

除了上述优点外,PhotoMOS开关的关断电压也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导通速度方面。其中,导通速度较慢一直是客户不满的一大原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ADI公司开发出了新型开关来取代存储器晶圆探针电源应用中的PhotoMOS。ADI开关不仅导通速度非常快,而且同样具备低CxR特性,可以确保高效切换。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改善测试的并行处理能力,使ATE能够处理更大规模、速度更快的测试任务。如今AI应用对高效和高性能内存测试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ATE公司正积极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ADI开关凭借一系列出色特性,成为了PhotoMOS的有力替代方案。

应用原理图

在ATE设置中,开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开关能够将多个被测器件(DUT)连接到同一个测量仪器(例如参数测量单元PMU),或者将它们从测量仪器上断开,以便执行测试流程。具体来说,开关使得PMU能够高效地向不同DUT施加特定电压,并检测这些DUT反馈的电流。开关能够简化测试流程,在需要同时或依次测试多个DUT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加突出。通过使用开关,我们可以将PMU的电压分配到多个DUT,并检测其电流,这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还大幅减少了每次测试之间重新配置测试装置的麻烦。

1.png

1.PMU开关应用

2.png

2.PhotoMOSCMOS开关架构

图1展示了如何利用开关轻松构建矩阵配置,使得一个PMU就能评估多个DUT。这种配置减少了对多个PMU的需求,并简化了布线,从而显著提高了ATE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对于大批量或多器件的测试环境至关重要。

开关架构

为便于理解评估研究(即利用开发的硬件评估板对PhotoMOS开关和CMOS开关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得出的结果,有必要对PhotoMOS开关和CMOS开关进行比较。从二者的开关架构开始比较更易于看出差别。

CMOS开关和PhotoMOS开关的架构不同,图2显示了开关断开时的关断电容(COFF)。该寄生电容位于输入源极引脚和输出引脚之间。

对于PhotoMOS开关,COFF位于漏极输出引脚之间。此外,PhotoMOS开关具有输入到输出电容(也称为漏极电容),同时在其用于导通和关断输出MOSFET的发光二极管(LED)级也存在输入电容。

对于CMOS开关,COFF位于源极和漏极引脚之间。除了COFF之外,CMOS开关还有漏极对地电容(CD)和源极对地电容(CS)。这些对地电容也是客户在使用CMOS开关时经常抱怨的问题。

当任一开关使能时,输入信号便可传输至输出端,此时源极和漏极引脚之间存在导通电阻(RON)。通过了解这些架构细节,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分析评估研究中的电容、RON和开关行为等性能指标,确保为特定应用选择正确的开关类型。

开关规格和附加值

为了更好地对开关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应该考察其在系统设计应用中带来的附加值。如上所述,对于图1所示应用,ADG1412是理想选择,可以轻松替代PhotoMOS开关。这款CMOS开关是四通道单刀单掷(SPST)器件,拥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功率处理能力、快速响应时间、低导通电阻和低漏电流等。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比较表1列出的重要指标,评估CMOS开关性能并打分,从而量化其相对于其他替代方案的优势。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器件的信号切换效率,对于复杂或敏感的电子系统非常有帮助。

1.开关规格

评估标准

PhotoMOS
  1-Form-A (1)

ADG1412
 
(四通道SPST

附加值

记分卡

漏电流

1 nA

30 pA

非常适合漏电流测试;输出端电压误差贡献更小

CMOS开关更好

COFF

0.45 pF

1.6 pF

波形失真更小,隔离度更高

PhotoMOS开关更好

RON

12 Ω

1.5 Ω

输出端信号压降较低,插入损耗更低

CMOS开关更好

(CxR)乘积

5.4 pF.Ω

2.4 pF.Ω*

波形失真更小、隔离度更高、信号损失较低

PhotoMOS开关略胜一筹,因为其漏极电容较低

漏极电容[CD(OFF)]

1 pF

23 pF

值越高,CxR性能越差,导致输入信号失真,关断隔离度降低

PhotoMOS开关更好

导通速度

200 μs

100 ns

切换能力较快

CMOS开关更好

电压、电流能力

(32 V、120 mA)

(32 V、250 mA)

能够将更多输出驱动电流传输到负载

CMOS开关更好

成本/通道

有助于提高通道密度,成本最多降低50%

CMOS开关更好

封装面积

3.55 mm2

每个开关4.00 mm2

布局后开关面积非常接近

非常接近

* CD(OFF)会影响CxR乘积性能

关断隔离:开关断开时的电容

两种开关的关断隔离曲线(图3)表明,输入信号受到高度抑制(100 kHz时为-80 dB),未到达输出端。随着频率提高,PhotoMOS的性能开始略高一筹,二者相差-10 dB。对于图1所示的开关应用(直流(DC)切换),开关电容并不重要,重要的开关参数是低漏电流、高导通速度和低插入损耗。

3.png

3.关断隔离曲线

插入损耗:开关导通电阻

低RON的开关至关重要。I*R电压降会限制系统性能。各器件之间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RON波动越小,测量误差就越小。图4中的插入损耗曲线显示,在100 kHz频率下,PhotoMOS开关的插入损耗为-0.8 dB,而CMOS开关的插入损耗仅为-0.3 dB。这进一步证实了CMOS开关具有较低的RON (1.5 Ω)。

4.png

4.插入损耗曲线

5.png

5.开关导通时间

开关导通时间

当驱动使能/逻辑电压施加到任一开关上,使其闭合并将输入信号传递到输出端时,如果使用的是PhotoMOS开关,则会存在明显的延迟(如图5所示)。这种较慢的导通速度由于LED输入级的输入电容,以及内部电路将电流转换为驱动MOSFET栅极所需电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延迟造成的。导通速度慢一直是客户不满的主要原因,而且会影响系统整体应用的速度和性能。相比之下,CMOS开关的导通速度(100 ns)是PhotoMOS开关(200,000 ns)的2000倍(×2000),更能满足系统应用所需。

设计迁移:PhotoMOS替换为ADG1412开关

如果系统中使用的是PhotoMOS开关,并且遇到了测量精度不高、导通速度慢导致系统资源占用过多,以及难以提高通道密度等问题,那么升级到采用CMOS开关的方案将使开发变得非常简单。图6显示了PhotoMOS开关与CMOS开关的连接点对应关系。因此,系统设计可以利用CMOS开关,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通道密度。

6.png

6.开关连接点

ADI开关可提高通道密度

表2列出了一些能够提高通道密度的ADI开关示例。这些开关具有与ADG1412类似的性能优势,导通电阻更低(低至0.5 Ω),而且成本比PhotoMOS开关还低。这些开关提供串行外设接口(SPI)和并行接口,方便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2.能够提高通道密度的ADI开关示例

产品

RON (Ω)

开关配置

1ku标价/通道($)

ADG2412

0.5

四通道SPST

非常有竞争力

ADG6412

0.5

四通道SPST

非常有竞争力

ADGS2414D

0.56

SPI:八通道SPST

非常有竞争力

结论

本文着重说明了CMOS开关的潜力。在ATE应用中,ADG1412可以很好地取代PhotoMOS开关。比较表明,CMOS开关的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尤其是在对开关电容或漏极电容要求不高的场合。此外,CMOS开关还拥有显著的优势,例如更高的通道密度和更低的成本。

ADI公司的CMOS开关产品系列非常丰富,不仅提供导通电阻更低的型号,还支持并行和SPI两种控制接口,从而更加有力地支持了在ATE系统中使用CMOS开关的方案。

欲了解所提供开关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链接。

模拟开关与多路复用器产品选型表

模拟开关与多路转换器备忘单文档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作者简介

Edwin Omoruyi是ADI爱尔兰公司仪器仪表事业部的高级产品应用工程师。2007年,他毕业于利默里克理工学院,获得电子系统工程学士荣誉学位。2010年,他毕业于利默里克大学,获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硕士荣誉学位。2010年至2018年,Edwin担任ADI公司汽车和座舱电子事业部的应用工程师,之后于2023年,他再次加入ADI公司。除了在ADI公司的工作经历之外,他还曾在汽车和制造行业担任系统架构师,负责AD/ADAS传感应用开发。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季度收入达 441 亿美元,较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增长 12%,较去年同期增长 69%

  • 数据中心季度收入达 391 亿美元,较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增长 10%,较去年同期增长 73%

NVIDI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VDA)今日宣布,截至 2025 4 27 日的第一季度收入为 441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12%,较去年同期增长 69%

2025 4 9 日,NVIDIA 收到美国政府通知,面向中国市场的 H20 产品出口需申请许可证。由于此项规定导致 H20 需求减少,NVIDIA 2026 财年第一季度 H20 的库存积压和采购承诺而产生了 45 亿美元的费用。在新的出口许可要求实施前,2026 财年第一季度 H20 产品销售额为 46 亿美元。NVIDIA 当季另有 25 亿美元的 H20 订单无法交付。

第一季度 GAAP 和非 GAAP 毛利率分别为 60.5% 61.0%。若不含 45 亿美元费用的影响,第一季度非 GAAP 毛利率应为71.3%

第一季度 GAAP 和非 GAAP 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 0.76 美元和 0.81 美元。若不含 45 亿美元费用和相关税费的影响,第一季度非 GAAP 摊薄每股收益应为 0.96 美元。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我们的突破性 AI 超级计算机 Blackwell NVL72 是专为 AI 逻辑推理任务设计的思考机器目前正通过全球领先的系统制造商和云服务提供商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全球对 NVIDIA AI 基础设施的需求空前强劲。AI 推理的 token 生成量在短短一年内激增十倍,随着 AI 智能体成为主流,业界对 AI 算力的需求也将加速增长。世界各国和地区正在将 AI 列为与电力、互联网同等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NVIDIA 正处于这场深远变革的中心位置。”

NVIDIA 将于 2025 7 3 日向截至 2025 6 11 日登记在册的所有股东支付每股 0.01 美元的下一季度现金红利。

2026 财年第一季度概要

GAAP

(除每股收益以外,其余数据位均百万美元)

2026 财年

第一季度

2025 财年

第四季度

2025 财年

第一季度

同比

收入

$44,062

$39,331

$26,044

12%

69%

毛利率

60.5%

73.0%

78.4%

(12.5)

个百分点

(17.9)

个百分点

运营费用

$5,030

$4,689

$3,497

7%

44%

营业收入

$21,638

$24,034

$16,909

(10) %

28%

净收益

$18,775

$22,091

$14,881

(15) %

26%

摊薄每股收益*

0.76

$0.89

$0.60

(15) %

27%

  GAAP


(除每股收益以外,其余数据位均百万美元)

2026 财年

第一季度

2025 财年

第四季度

2025 财年

第一季度

同比

收入

$44,062

$39,331

$26,044

12%

69%

毛利率

61.0%

73.5%

78.9%

(12.5)

个百分点

(17.9)

个百分点

不含 H20 费用的毛利率

71.3%





运营费用

$3,583

$3,378

$2,501

6%

43%

营业收入

$23,275

$25,516

$18,059

(9) %

29%

净收益

$19,894

$22,066

$15,238

(10) %

31%

摊薄每股收益*

$0.81

$0.89

$0.61

(9) %

33%

不含 H20 费用和相关税费影响的摊薄每股收益*

$0.96





* 2024 6 7 NVIDIA 已完成 1 10 的拆股计划。其呈交的所有每股金额均已根据拆股计划进行追溯调整。

展望

NVIDIA 2026 财年第二季度的展望:

  • 收入预计将达 450 亿美元,上下浮动 2%。这一数据反映出 H20 产品的收入由于近期出口管制政策而减少 80 亿美元。

  • GAAP 和非 GAAP 毛利率预计分别为 71.8% 72.0%,上下浮动 50 个基准点。公司正在持续优化毛利率,力争今年年末将毛利率提升至 70% 区间中位水平。

  • GAAP 和非 GAAP 运营费用预计分别约为 57 亿美元和 40 亿美元。2026 财年全年运营费用增长率预计达到 30% 区间中位水平。

  • GAAP 和非 GAAP 其他收入和费用预计约为 4.5 亿美元,不包括非流通证券和公开持有的权益性证券的收益和亏损。

  • GAAP 和非 GAAP 税率预计为 16.5%,上下浮动 1%,不包括任何离散项。

亮点

自上次发布财报以来,NVIDIA 在以下领域取得进展:

数据中心

  • 第一季度数据中心收入达 391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10%,较去年同期增长 73%

  • 宣布新的建厂计划

  • 推出 NVIDIA Blackwell Ultra NVIDIA Dynamo,加速和扩展 AI 推理模型部署。

  • 宣布与 HUMAIN 合作,在沙特阿拉伯王国 AI 工厂,推动 AI 发展的下一波浪潮。

  • 携手 G42OpenAIOracle、软银集团及思科等合作伙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共同推出新一代 AI 基础设施集群 Stargate UAE

  • 宣布与 Foxconn 合作开发 AI 工厂超级计算机。

  • 宣布 NVIDIA 正通过 NVIDIA RTX PRO™ 服务器推动企业 IT 基础设施向 AI 工厂的转型。

  • 推出 NVLink Fusion™助力行业用户通过 NVIDIA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构建半定制 AI 基础设施。

  • 发布 NVIDIA Spectrum-X™ NVIDIA Quantum-X 硅光网络交换机,支持 AI 工厂连接数百万 GPU

  • 推出基于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 构建的 NVIDIA DGX SuperPOD™,提供 AI 工厂超级计算能力,以实现先进的代理式 AI 推理。

  • 携手 Alphabet 和谷歌推出多项合作计划,旨在推动代理式 AI 解决方案、机器人以及药物研发的发展。

  • 宣布 NVIDIA 加速计算和推理软件与 Oracle AI 基础设施实现集成

  • 宣布 NVIDIA Blackwell 云实例已正式登陆四大云平台:亚马逊云科技、谷歌云Microsoft Azure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 宣布 NVIDIA Blackwell 平台在最新 MLPerf 推理基准测试中创下纪录,吞吐量最高提升达 30 倍。

  • 发布 NVIDIA DGX Cloud Lepton™连接开发者与 NVIDIA 全球计算生态。

  • 推出具备逻辑推理能力的开放 Llama Nemotron 模型系列,为构建高级 AI 智能体奠定基础。

  • 推出 NVIDIA AI 数据平台,为AI推理工作负载提供可自定义的参考设计。

  • 宣布开设研究中心,部署全球最大的量子研究超级计算机

游戏和 AI PC

  • 第一季度游戏收入创纪录地达到 38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48%,较去年同期增长 42%

  • 发布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RTX 5060,为玩家带来 Blackwell 显卡,RTX 5060 GPU 建议零售价人民币 2499 元起,RTX 5060 笔记本电脑建议零售价人民币 7999 元起。

  • 现在已有超过 125 款游戏和应用支持 NVIDIA DLSS 4,包括:《黑神话:悟空》(Black Myth: Wukong)、《毁灭战士:黑暗时代》(DOOM: The Dark Ages)、《夺宝奇兵:古老之圈》(Indiana Jones and the Great Circle)、《漫威争锋》(Marvel Rivals)和《星球大战: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

  • 宣布 Nintendo Switch 2 采用 NVIDIA 处理器和 AI 驱动的 DLSS,提供高达 4K 的游戏体验。

  • 发布 NVIDIA RTX Remix MOD 平台,吸引超过 200 万玩家,同时推出《半条命 2》(Half- Life 2RTX Demo

专业视觉

  • 第一季度专业视觉收入为 5.09 亿美元,与上一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增长 19%

  • 发布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的 NVIDIA RTX PRO™ Blackwell 系列。

  • 发布 NVIDIA Grace Blackwell 平台驱动的 NVIDIA DGX Spark DGX Station™ 个人 AI 超级计算机。

  • 宣布领先的工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 AccentureAnsys DatabricksSAPSchneider Electric with ETAP 以及西门子将 NVIDIA Omniverse™ 平台集成到其解决方案中,利用物理 AI 加速工业数字化。

汽车和机器人

  • 第一季度收入为 5.67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下降 1%,较去年同期增长 72%

  • 宣布与通用汽车达成合作,双方将基于 NVIDIA OmniverseNVIDIA Cosmos™ NVIDIA DRIVE AGX™ 平台,合作打造下一代汽车、工厂和机器人。

  • 推出 NVIDIA Halos 综合安全系统,将 NVIDIA 的汽车硬件、软件安全解决方案与其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领域前沿的 AI 研究相结合。

  • 发布全球首个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 NVIDIA Isaac™ GR00T N1 及其更新版本 NVIDIA Isaac™ GR00T N1.5;发布用于合成运动数据生成的 NVIDIA Isaac GR00T-Dreams Blueprint,以及用于加速人形机器人开发的 NVIDIA Blackwell 系统。

  • 推出全新世界基础模型 NVIDIA Cosmos™ 和物理 AI 数据工具。

首席财务官的评论

NVIDIA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 对本季度财务业绩发表了评论,敬请访问 https://investor.nvidia.com 网站查看评论内容。

电话会议和网络广播信息

NVIDIA 于太平洋时间 5 28 日下午 2 点(东部时间下午 5 点)与分析师和投资者召开电话会议讨论公司 2026 财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以及当前财务前景本次电话会议于 NVIDIA 投资者关系网站上进行网络直播音频形式),网址为 https://investor.nvidia.com该网络广播将被录制,在 2026 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前可随时重播。

GAAP 衡量指标

为补充按 GAAP 计算的 NVIDIA 简明合并财务报表,NVIDIA 在财务报告的特定组成部分中使用了非 GAAP 衡量指标。这些非 GAAP 衡量指标包括非 GAAP 毛利润、非 GAAP 毛利率、非 GAAP 运营费用、非 GAAP 营业收入、非 GAAP 其他收入(费用)净额、非 GAAP 净收入、非 GAAP 摊薄每股净收入或收益以及自由现金流。为使 NVIDIA 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对比当前业绩与以往业绩,公司给出了从 GAAP 到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的调节表。这些调节表调整了相关的 GAAP 财务衡量指标,扣除了股票补偿费、收购案相关和其他费用、其他、非流通证券和公开持有的股票证券的收益和亏损净额、债务折扣摊销相关的利息支出、H20 库存积压和采购承诺以及这些项目适用的相关税款。在 GAAP 财务衡量指标调整中纳入 H20 产品库存积压及采购承诺费用,是基于 2025 4 9 日美国政府通知 NVIDIAH20 产品出口中国需要许可这一事实。H20 产品主要面向中国市场设计。自由现金流的计算方法:运营活动提供的 GAAP 净现金减去物业、设备和无形资产的购买款与物业、设备和无形资产的本金的总和。NVIDIA 相信这些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会增进用户对公司以往财务业绩的全面理解。公司提交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的目的不是将其割裂开来或替代公司按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的财务业绩。而且 NVIDIA 的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可能与其他公司所使用的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有所不同。

关于 NVIDIA

NVIDIANASDAQ: NVDA)是加速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7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