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2日,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在欧洲最大消费电子展 2022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nternational Funkausstellung Berlin以下简称IFA)的主舞台上发表题为“拥抱互联未来”的主题演讲,首次面向全球推出以人为中心的MagicOS全场景智慧操作系统,并官宣MagicOS 7.0将于今年Q4发布。荣耀以“开放、协同、贡献”的理念,创造性地在MagicOS上实现“跨系统、跨设备、跨生态”的一体化体验,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1.jpg

同时,荣耀Magic系列“折叠屏+全能旗舰”的双旗舰战略也正式进入海外市场,下一代荣耀折叠屏旗舰将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本届IFA,荣耀还为欧洲用户带来包括荣耀70、荣耀MagicBook 14和荣耀平板8在内的多款全场景设备。

2.jpg

此次参展IFA,荣耀不仅在这一全球颇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上公布面向下一阶段的软硬件发力方向,同时完成全矩阵产品系列在海外的完整布局,开启全球化战略的全面进击。

双旗舰战略出海,全球化进击全面打响

2022年是荣耀海外市场全面启动的元年。从品牌独立至今,荣耀已在海外发布包括荣耀Magic系列全能旗舰、数字系列、X系列在内的多款手机产品及部分全场景产品。伴随Magic系列双旗舰战略在IFA 2022的正式发布,荣耀折叠旗舰Magic V,以及包括荣耀PC、平板、手表、手环、耳机在内的全场景设备全面进驻欧洲等海外市场,荣耀的全球市场拓展也将以此为里程碑节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产品研发上,荣耀一直在寻求有意义的科技创新,致力于提升影像、设计、屏幕和性能上的用户体验。无论是荣耀Magic3系列首发搭载的计算摄影平台HONOR Image Engine,还是在形态、性能和交互三大方面实现革命性突破的荣耀Magic V折叠屏,都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极致科技体验

在市场策略上,荣耀进击海外并不以低价抢占份额,而是以旗舰机为引领,坚持走打造品牌、品质的高端策略。这也让以高端旗舰为代表的荣耀产品持续收获全球用户的认可与好评,Magic4 Pro在上市后不仅获得了TechRadar、Trusted Review等海外顶级媒体的“最佳推荐奖”,还在亚马逊平台收获4.5+的用户评分。

3.jpg

高端旗舰之外,荣耀数字系列同样享有口碑。涵盖欧洲近20个国家,近50多家专家媒体的欧洲影音协会 (The European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 近期发布的 EISA Award,将荣耀70评为2022-2023“最值得购买手机”。EISA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技术专家独立合作机构,40年来一直从技术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最终的独立购买建议。

MagicOS用开放理念打造超越封闭OS的无缝闭环体验

双旗舰战略之外,赵明面向全球市场、消费者、开发者正式推出AI使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MagicOS,官宣MagicOS 7.0将在今年四季度发布。即将发布的MagicOS 7.0,基于意图识别的多设备协同能力再进一步。在IFA上展示的“一键三连”功能,实现了用同一PC的键盘和鼠标操控手机、PC和平板的无缝协同,揭开了MagicOS 7.0的冰山一角。

4.jpg

在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举办的首届荣耀开发者大会上,荣耀最新折叠手机将搭载MagicOS 7.0一起发布,带来更多跨设备协同体验,让服务真正随人而流转,折叠屏+MagicOS 7.0也将开启更有想象力的未来。同时,荣耀Magic3、Magic4系列等存量机型也将升级MagicOS 7.0,为更多用户带来智慧的全场景体验。

全场景智慧交互的实现,不仅需要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与不断创新,更需要从每个行业、每个场景入手,解决问题,创造价值。MagicOS通过荣耀互联,打造协议开放货架化的生态建设,具备无缝连接、超大吞吐量、高效协同等业界领先的能力,同时也通过与Matter、OLA等主流物联网协议的兼容,让不同品牌的智慧家居设备可接入荣耀系统。

5.jpg

荣耀不仅在品牌内部打破系统、设备、生态之间的限制,实现互联互通,更是与微软在Phone Link上深度合作,实现荣耀手机与其它品牌PC之间的互联互通。用户可在电脑上打开多个手机应用,以拖拽形式进行文件、图片高效传输,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赵明表示,MagicOS与Android及其他操作系统兼容的路线不会动摇,希望能与业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全场景智慧互联生态。

科技为人,用创新造福社会

荣耀秉承“科技为人”理念,认为科技企业对社会最大的价值就是让科技服务于人。在最新推出的运动健康解决方案中,荣耀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深度把脉用户运动健康建议及管理需求,推出 “更懂你”的HONOR Health平台,借助智能穿戴设备,为用户提供健身数据追踪和提醒、健康指导和医疗指南等个性化服务。

6.jpg

7.jpg

本届IFA,荣耀联合德国汉堡旅游局推出“Gateway to the Future”项目。该项目携手墨西哥艺术家Yunuen与德国艺术家Timo,应用创新的AI、AR技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德国汉堡仓库城,通过富有创造性的AR表达,让人们以数字科技的全新方式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带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荣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创新力量实现人文关怀。早在2019年,公司就通过“Pocket Vision”的AI应用帮助弱视群体看清世界;今年5月更是在全球设计大赛HONOR Talents中专门开辟AR赛道,用科技赋能全球青年艺术家,激励青年通过AR设计、AR装置重塑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发展。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12月8日 MediaTek发布天玑8200 5G移动芯片,赋能高端手机升级游戏、影像、显示与连接体验。天玑8200采用先进的4nm制程,八核CPU架构包含4个Cortex-A78大核,主频最高达到3.1GHz,搭载Mali-G610六核GPU,助力终端充分释放高性能、高能效优势。

1.png

MediaTek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俊宏表示:“天玑8200延续了天玑8000系列高性能、高能效的平台优势,同时性能进一步升级,这将有利于终端获得更加稳定、流畅的高帧率游戏表现,满足用户对高性能和长续航的期待。”

2.jpg

天玑8200搭载MediaTek HyperEngine 6.0游戏引擎,支持多种旗舰级的前沿技术,包括智能稳帧2.0、AI-VRS可变速率渲染、CPU多线程智能优化、5G快速通道等等,让高帧游戏更持久地满帧运行,减少游戏卡顿和延迟。天玑8200还支持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可根据显示内容智能调整屏幕显示的刷新率,带来更流畅的显示效果。

天玑8200采用 Imagiq 785 影像处理器(ISP),支持3.2亿像素主摄,支持3个摄像头同时拍摄14位HDR视频。该芯片支持电影模式,通过双摄像头录制视频时,可实时追踪焦点,呈现更自然的多层次景深效果。天玑 8200还支持AI降噪(AI-NR)功能,在暗光环境中也能精准快速地捕捉图像细节。

天玑8200集成5G调制解调器,支持5G Sub-6GHz全频段网络和三载波聚合。此外,天玑8200还支持Wi-Fi 6E,可提供更快的网络传输速率,2x2天线带来更高性能、更可靠的无线网络连接体验。

天玑8200 5G移动芯片的特性还包括:

  • MediaTek AI处理器      APU 580 采用高能效架构设计,提供强劲AI算力的同时降低AI应用功耗,支持多媒体、相机等AI新应用和新功能,解锁AI新体验。

  • 支持移动端光线追踪Vulkan SDK。

  • 支持120Hz WQHD+,或180Hz FHD+显示。

  • 支持HDR 10+ Adaptive、4K AV1视频解码,以及AI SDR转HDR视频播放,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 支持蓝牙LE      Audio,双链路真无线立体声音频助力用户畅享高品质音频。

采用 MediaTek 天玑 8200 5G 移动芯片的智能手机预计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上市。

了解更多关于MediaTek天玑移动芯片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mediatek.cn/products/smartphones/dimensity-5g

关于MediaTek

MediaTek是全球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应用、无线连接技术及物联网产品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一年约有20亿台内建MediaTek芯片的终端产品在全球各地上市。MediaTek力求技术创新并赋能市场,为5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语音助手设备、可穿戴设备与车用电子等产品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计算技术、先进的通信技术、汽车解决方案以及多媒体功能。MediaTek致力让科技产品更普及,因为我们相信科技能够改善人类的生活、与世界连接,每个人都有潜力利用科技创造无限可能(Everyday Genius)。了解更多资讯,请浏览:www.mediatek.com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BlackBerry(纽交所股票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BB)近日宣布,中国领先的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华人运通,选择了BlackBerry QNX为华人运通的第二款旗舰车型高合HiPhi Z保驾护航,打造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与数字座舱域控制器。

1.png

基于BlackBerry QNX 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 (RTOS)QNX Hypervisor高合HiPhi Z融合了领先业界的创新技术与时尚舒适,为消费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新一代级驾驶体验。

2.png

在设计方面,高合HiPhi Z兼具了直观的机能和先进的数字生命,配备了未来科幻感的太空飞行器式数字驾驶舱以及AI车载数字机器人--HiPhi Bot,旨在全方位提升驾乘体验。例如, HiPhi Bot 可以识别用户方位,通过多轴位移的机械臂将中控屏幕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和位置,主动与座舱内用户主动交互,向驾驶者点头致意,还能如同舞蹈演员般,配合音乐节拍做出各种精细化动作。

搭载高度可靠的QNX 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和QNX Hypervisor,HiPhi Z保证了数字座舱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另外,QNX Hypervisor能够将不同优先级和操作环境的系统整合至同一硬件平台,从而降低了该车的初始开发成本和长期拥有成本,同时保障了领先业界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性能。

BlackBerry技术解决方案部 (BTS) 亚太区副总裁Dhiraj Handa表示:"BlackBerry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持续创新方面的优势,使得广大OEM厂商选择与我们合作,携手推动新型汽车架构转型升级。我们很高兴与华人运通在数字驾驶舱、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HPC)和中央网关技术方面进行合作,打造创新的智能汽车,安全推动未来出行的发展。"

华人运通首席技术官Mark Stanton强调:"华人运通专注于通过互联、智能、安全和先进的技术赋能未来出行体验,我们很高兴推出HiPhi Z,作为继HiPhi X之后的双旗舰车型。BlackBerry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能够助力我们实现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三智”战略布局。我们正在携手确保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建设一个更智能、科技更先进的未来。"

欲了解BlackBerry QNX如何助力打造未来安全汽车的更多信息,请访问:BlackBerry.QNX.com.

关于BlackBerry

BlackBerr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致力于为全球企业和政府提供智能安全软件和服务。公司目前为超过5亿终端提供安全防护,其中包括超过2.15亿辆汽车。BlackBerry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隐私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BlackBerry在终端安全、终端管理、加密和嵌入式系统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BlackBerry拥有清晰明确的愿景:为值得信赖的互联未来保驾护航。

BlackBerry智能安全,无处不在。

欲了解 BlackBerry QNX 可如何帮助业界打造安全可靠的未来汽车,请访问:BlackBerry.QNX.co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BlackBerry企业级软件与服务”。

本文所列商标(包括但不限于BLACKBERRY及其徽标设计)是BlackBerry有限公司的商标或注册商标。BlackBerry公司声明保留对上述商标的专有权。所有其他商标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BlackBerry对任何第三方产品或服务概不负责。

关于高合HiPhi 品牌

HiPhi是一个由华人运通创造并由其用户提升的高端品牌。HiPhi X是一款电动汽车,采用深度优化的钢铝混合车身。另外它还通过采用有机硅皮革和可回收材料来实现可持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华人运通电动汽车产品的可持续性。

关于华人运通

华人运通的建立是为了研发创新和领先的智能交通技术,以及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的产业化。此外,华人运通还建立了智能交通技术,并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将重新定义人类未来出行。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将车载电源用1005超小尺寸噪声对策片状铁氧体磁珠商品化

image012.png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开发了车载电源线用1005超小尺寸(1.0 x 0.5 mm)噪声对策元件——片状铁氧体磁珠“BLM15PX_SH1/BH1系列”。量产于2022年12月开始。

近年来,汽车电子化不断取得进展,除了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用于无人驾驶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之外,还逐步配备了许多用于V2X(1)的无线通信功能。为了让更多车载部件正常工作并实现高度安全,帮助提供稳定电源的噪声对策元件必不可少。其中,片状铁氧体磁珠在每辆汽车中的使用数量就达到了数百个,因此需要在提高降噪性能的同时减小尺寸。

(1) Vehicle   to Everything:将汽车与其他汽车、行人、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等交通基础设施连接而实现的智能交通系统。

村田的片状铁氧体磁珠“BLM15PX_SH1/BH1系列”通过运用特有的内部电极成形技术进行全新结构设计,在实现可以产生大电流及低内阻的同时,还能获得更高的阻抗特性。与村田的传统产品1608尺寸(BLM18PG系列)相比,相同性能条件下的贴装面积减少了大约60%,实现了小型化。从而提高了车载设备电源线设计的自由度,并通过车载设备的进一步小型化支持自动驾驶系统的高端化。

村田将继续进一步充实车载用产品阵容,为汽车的高性能化和高功能化做贡献。

产品特点

  • 超小的车载电源线用片状铁氧体磁珠,1005尺寸,阻抗为120Ω,额定电流为2A(85℃时)

  • 除了本公司特有的高纵横比电极成形技术和高阻抗获取技术,还建立了全新的微细加工技术,从而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满足了AEC-Q200(2),而且在150°C(BH系列)以下的环境中均能使用

  • 适合用于动力传动系统和安全用途

  • 工作温度分为-55~125℃产品(SH系列)和-55~150℃产品(BH系列)2个产品阵容

  • 产品阵容:阻抗为33Ω(100MHz时)/额定电流为3A(85℃时)到600Ω/900mA(同条件)

  • 直流电阻(Rdc)低,为0.022Ω(BLM15PX330)~0.23Ω(BLM15PX601),减少了功率损耗和发热量

(2) 由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汽车电子协会)制定、汽车用电子元件需要满足的可靠性测试标准。

主要规格

产品编号阻抗额定电流(mA)直流电阻(Ω以下)100 MHz时标称值(Ω)公差(%)环境温度85℃环境温度125℃环境温度150℃初始测试后BLM15PX330BH133±2530001700100.0220.037BLM15PX121BH1120±2520001100100.0550.070BLM15PX601BH1600±25900500100.230.25

产品详情

产品详情请查看BLM15PX_SH系列BLM15PX_BH系列

相关产品

面向民用产品的电源线噪声对策用片状铁氧体磁珠请参阅BLM15PX_SN系列

咨询

产品咨询:https://www.murata.com/zh-cn/contactform

关于村田制作所

村田制作所是一家全球性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主要从事以陶瓷为基础的电子元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致力于通过自身开发积累的材料开发、工艺开发、商品设计、生产技术以及对它们提供支持的软件和分析评估等技术基础,创造独特产品,为电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详情可见:www.murata.com/ja-jp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网络勒索事件频发,其中40%由恶意软件引发,欧洲是攻击者的目标中心,中小企业、制造业和公共部门首当其冲

  • 各规模企业均遭受攻击风险,其中由恶意软件造成的事件占CyberSOC(检测和响应运营中心)总量的40%

  • 99,000多起调查显示,安全事件数量同比增长5%,每个客户平均每月发生34起安全事件,每个组织每天至少发生1起安全事件;

  • 2021年到2022年,网络勒索受害者的所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北美的受害者数量有所减少(美国-8%、加拿大-32%),但欧洲(+18%)、英国(+21%)、北欧(+138%)和东亚(+44%)的受害者数量有所增加;

  • 报告指出,小型企业尤其需要应对恶意软件事件带来的挑战(49%),而制造业是受网络勒索影响最大的行业,公共行政部门则需主要应对内部因素引发的危机(66%);

  • CyberSOC检测到的所有安全事件中,近一半(47%)来自内部参与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

  • Security Navigator 2023》研究报告首次包含了近500万条移动设备补丁级别的匿名专有数据,以此阐释了AndroidiOS操作系统漏洞之间的差异。

Security Navigator 2023安全事件数量持续上升但速度有所放缓

近日,Orange集团旗下网络安全服务供应商Orange Cyberdefense重磅发布年度安全导向研究报告《Security Navigator 2023》,深入分析了CyberSOC团队调查、分类的99,506起潜在事件,事件数量较2022年报告相比增加5%。虽然本年度的研究报告呈现出多个喜人迹象,表明安全事件发生的速度正在放缓,但仍有一些因素引发全球关注。

1.jpg

报告显示,尽管网络攻防正在一些领域取得胜利,却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企业平均需要215天才能修复报告的漏洞。即使面对关键漏洞,通常也需要至少6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而在Orange Cyberdefense道德黑客团队进行的所有测试中,有近50%的结果将漏洞报告为“严重”(“重要”或“高度关注”)等级。

网络勒索危及全球各种规模的企业。《Security Navigator 2023》指出,82%的网络勒索受害者是小型企业,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

在俄乌冲突爆发期间,网络犯罪数量明显减少,但这一现象只是稍纵即逝,而网络勒索事件却显著增加。在过去6个月中,东亚和东南亚的受害者数量分别增长了30%和33%。

网络勒索仍是主要的攻击形式,但受害者所在地正在从北美转向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

勒索软件和网络勒索攻击仍是现阶段全球组织面临的主要威胁,Orange Cyberdefense World Watch威胁警报会全年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在2022年的3月和4月,由于Lapsus$活动和Conti数据泄露事件,以及俄乌冲突引发的担忧,有关勒索软件的新闻数量在此期间显著增加。同时,在CyberSOC处理的事件中有40%涉及恶意软件。  

此外,受害者所在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网络勒索受害者的数量在北美和加拿大分别下降8%和32%,但在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有所增加。从2021年到2022年,欧盟的受害者数量增加了18%、英国增加了21%、北欧增加了138%、东亚增长了44%,而拉丁美洲增长了21%。

与此同时,活跃犯罪团体的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21年观察到的前20名攻击者中,有14名攻击者已经从2022年的排名中消失。在Conti于2022年第二季度解散后,Lockbit2和Lockbit3策划了2022年规模最大的网络勒索事件,受害者总数超过900人。  

基于Orange Cyberdefense的观察,攻击者大多为机会主义者,例如在进行追踪的攻击者中,近90%声称攻击目标在美国、50%以上目标在英国、20%以上目标在日本。根据Orange Cyberdefense的观察数据显示,日本是受害者数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 俄乌冲突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前几周,Orange Cyberdefense观察到针对波兰客户的网络犯罪活动减少了50%,这显然是网络犯罪分子被俄乌冲突分散了注意力,需要重新集结。果然,这一情况在数周之后恢复如初。  

中小企业、制造业和公共部门尤其脆弱

  • 中小企业

《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指出,遭受网络勒索的小企业数量是大、中型企业总数的4.5倍,而大型企业遭受的影响更为严重。

2022年,中小企业报告的确认事件占总数的49%(2019年:10%,2020年:24%,2021年:35%),这说明中小企业尤其需要处理恶意软件事件带来的威胁。对于员工人数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而言,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约为190万美元。因此,此类企业很可能受此影响而面临倒闭的风险。

  • 公共部门组织

在CyberSOC处理的安全事件中,公共部门组织报告的事件比例位居第五。在Orange Cyberdefense数据库中,由公共部门报告的社会工程攻击事件也占据了最大比例。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Orange Cyberdefense检测到的大多数事件都由内部行为导致,但对于医疗保健类客户,76%的事件由外部行为导致,如犯罪黑客和APT(国家支持的威胁行为体)。

  • 就受害者数量而言,制造业仍然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尽管研究结果表明,在“最愿意支付赎金”的行业中,制造业仅排名第五,但就网络勒索受害者的数量而言,制造业仍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显示,犯罪分子正在破坏“传统”的信息技术系统,而非更专业的运营技术。同时,犯罪分子将大量受害者的产生主要归因于信息技术漏洞管理不善。据Orange Cyberdefense数据显示,制造业企业平均需要232天才能修复报告的漏洞。在此维度上,制造业依然位列第五。

关键漏洞持续存在,修复延迟威胁安全

据全新的漏洞洞察数据库显示,研究人员确认企业信息技术系统持续存在严重漏洞,其中47%已确认的漏洞被评定为“重要”或“高度关注”等级。关键漏洞仍需要半年以上(184天)时间才能修复,其他漏洞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同时,数据表明许多漏洞(甚至是关键漏洞)永远无法得到修复。

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漏洞平均需要235天可被修复,而其他行业的平均修复时间为215天;在医院(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部门),信息技术漏洞平均需要491天得到修复;而在交通部门,信息技术漏洞的平均修复时间为473天。

值得注意的是,Orange Cyberdefense道德黑客发现一个已确认的“严重”(“重要”或“高度关注”)级别漏洞的平均时间为7.7天。

人力困境:在大多数行业中,内部威胁事件的数量超过外部攻击,而网络安全的空缺岗位却无人填补

组织员工身处公司防御的最前线,却也可能是防御最薄弱的环节。《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指出:

  • 对于公共行政部门,Orange Cyberdefense处理的大部分事件源于内部参与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

  • 对于制造业客户,58%的事件被归类为内部事件,而对于运输和仓储客户,这一数字高达64%。

《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列举了更高级别安全监控提高控制有效性的手段,但这无疑也会产生更多误报,可能会给安全专业人员带来更大压力。仅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制造业就亟需填补30多万个网络安全职位的空缺。

移动安全:iOS系统与Android系统

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Orange Cyberdefense与近500万台移动设备产生交互,《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首次包含了这些移动设备的专用补丁数据。据第三方研究数据显示,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在2021年都处理了数量庞大的漏洞,其中:

  • Android系统报告了547个漏洞,iOS系统报告了357个漏洞;

  • 79%的Android系统漏洞被认为攻击复杂性较低(意味着攻击者可以轻松利用这些漏洞),而iOS系统的这一比例仅为24%;

  • iOS系统有45个漏洞获得CVSS高分,而Android系统仅有18个。

《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对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报告的严重漏洞进行检查,并确定了修复生态系统的所需时长。在iOS系统中,90%的生态系统需要224天升级到补丁版本。而无论使用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约有10%的用户永远不会安装适合的补丁。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态系统的同质性,较高比例的iOS用户会在首次披露安全问题时面临被攻击的风险,然而用户可以通过快速迁移到新版本来规避风险,70%的用户会在补丁发布后51天内进行更新。与iOS系统相比,Android生态系统则更加支离破碎,这意味着Android设备往往更加容易遭到旧漏洞的攻击,易受新漏洞攻击的Android设备相对较少。

Orange Cyberdefense首席执行官Hugues Foulon表示:“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宏观环境事件频发,网络安全生态系统也因此变得更加警惕和团结。网络攻击事件正在成为头条新闻,而俄乌冲突的发生再次表明,数字化世界也是虚拟的战场。”

Hugues Foulon总结道:“Orange Cyberdefense的客户非常成熟,其所面临的安全事件数量增长总体放缓,呈现出喜人的迹象(+5%,前一年为+13%),这表明我们能够帮助客户赢得与恶意行为者的斗争。然而,这些成功不应减缓我们打击网络犯罪的努力。今年的《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调查结果展现出各规模组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各个方向威胁在不断演变,变得更加复杂,而这也凸显了我们要为应对威胁不懈努力,并在网络攻防中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

Security Navigator 2023》报告包括:

  • 来自全球2,700多名专家和Orange CyberDefense 17个安全运营中心(SOC,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13个CyberSOC和8个不同位置CERT提供的100%第一手分析;

  • 28页CyberSOC统计数据;

  • 有关网络攻防形势和俄乌冲突网络影响的详细分析;

  • 来自漏洞操作中心和渗透测试服务的全新数据库,分析漏洞的范围和形态对各行业造成的影响;

  • 聚焦影响制造业的威胁和漏洞调查;

  • 全新的移动安全威胁和漏洞数据。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下载Orange Cyberdefense《Security Navigator 2023》完整报告:https://www.orangecyberdefense.com/global/security-navigator

关于 Orange Cyberdefense

Orange Cyberdefense公司是Orange集团旗下的专业网络安全业务公司,为全球组织提供安全管理、威胁检测与响应的托管服务等。作为世界领先的安全提供商,我们致力于保障自由并构建一个更安全的数字世界。我们拥有超过25年的信息安全经验,在全球拥有2,700多名专家和分析师团队,并部署了17个安全运营中心、13个CyberSOC,能协助解决客户在本地或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威胁生命周期。

关于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是一家原生网络数字化服务企业,也是Orange集团(法国电信)旗下的全球性分支机构,致力于为全球各地的企业提供优质的网络互联、网络安全及创新技术服务,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业务增长。得益于企业贯穿数字价值链的互联能力和系统整合技术,Orange Business Services可以完美支持全球化企业的多元业务,包括软件定义网络、混合云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智能移动服务以及网络安全,为企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供端到端的支持与保护,范围涉及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

得益于集团对创新的高度重视,Orange Business Services逐步打造出以客户为核心的开放协作式生态,该系统整合了集团28,500名员工、集团资源、核心技术、合作伙伴和精选的优质初创企业。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不负信任,客户涵盖了国际上的 3,000 多家知名跨国企业,以及法国的 200 多万专业人士、企业和社区。

欲了解详情,请登录 www.orange-business.com,或者关注我们的 LinkedInTwitter博客

Orange 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之一,2020年的销售收入高达 423 亿欧元。截至 2021年6月30日,Orange 全球客户总数多达 2.63 亿。Orange 已在巴黎泛欧交易所(代码 ORA)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ORAN)上市。2019年12月,Orange宣布了以社会与环境责任为核心的全新Engage 2025”战略,在加快重点区域业务增长的同时,将B2B服务、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业务作为创新模型的核心,Orange 集团将成为极具吸引力与责任感的雇主。

围观 10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xO 推出盛大矩惠,庆祝摄影世界的美好一年。 这个 12 月,追求高品质的摄影师在购买两款或以上 DxO 软件(包括获奖的 PhotoLab 6、PureRAW 2 和 Nik Collection 5)时可以节省 30% 的费用!

中国,北京:RAW 照片处理和光学校正软件的领导者 DxO Labs 在这个假日季为摄影师准备了一场盛大优惠。 从 2022 年 12 月 7 日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从 DxO 商店购买两款及以上软件即可解锁 30% 的特别优惠。 只需购买至少两款软件便可获取特惠资格。

价格优惠,性能不减

DxO 致力于打造更优质的图像——并在这个 12 月帮助您以更低成本实现这一目标。 摄影师只需在 DxO 商店选购至少两款软件,即可在结账时触发 30% 的优惠。 如加购两款以上的产品,折扣保持不变。 例如,如果客户在购买 PhotoLab 6 的同时购买 Nik Collection 5 和 ViewPoint 4,则付款总额将享受 30% 优惠。

继续留在 DxO 家族——升级亦享受特惠

DxO 向来铭记并感恩忠诚客户——因此,想要升级软件的摄影师也可以参与此次特惠! 现有软件用户只需要加购一款以上软件的升级,就有资格享受该优惠。

您也可以混合搭配升级和全新购买。 如用户想从 PhotoLab 5 升级到 PhotoLab 6,同时全新购买 Nik Collection 5,亦可以享受优惠。

摄影师只需前往 https://shop.dxo.com/zh-cn/ 即可获取此次特别的软件折扣。

关于 DxO

20 多年来,DxO 在摄影科学和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开拓了一条先锋之路。 我们建立在技术严谨和不懈创新的原则基础之上,身处为摄影师实现 RAW 进步的最前沿, 并持续打造市场上强大和多功能的软件,一切旨在实现优异的图像品质和创意自由。 我们在推出所有产品配备的精密“光学模块”的同时,发布了荣获 2020-2021 年度“EISA 最佳照片编辑软件”奖和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TIPA 最佳成像软件”奖的 DxO PhotoLab,以及屡获殊荣的 RAW 预处理和降噪软件 DxO PureRAW 和适配 Adobe Photoshop®、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DxO PhotoLab 的知名创意插件套装 Nik Collectio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用于代码构建和调试的IAR Visual Studio Code扩展备受市场喜爱,其最新 1.20 版进一步简化了嵌入式开发工作流程

嵌入式开发软件和服务的全球领导者 IAR Systems 为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VS Code) 的嵌入式开发人员提供进一步支持,最新的IAR Build和 IAR C-SPY 调试的VS Code 扩展 1.20 版与所有最新版本的 IAR Embedded Workbench 兼容,包括对称多核调试,支持更高级的断点类型,以及可定制的构建工具栏。这些新功能将进一步帮助软件工程师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性能,并降低开发成本,使用者可通过 Visual Studio Code Marketplace 免费下载。

IAR-VS-Code-Extensions1-20.jpg

VS Code 是一个流行的代码编辑器,被嵌入式开发人员用来有效地构建和调试复杂的项目、任务运行、版本控制等众多任务。通过 IAR 的 VS Code 扩展,开发人员可以在 VS Code 中处理代码,并充分利用 IAR Embedded Workbench 的强大功能,包括 IAR C-SPY调试 和 IAR构建工具。IAR 工具会自动检测并支持 Arm、RISC-V、Renesas RH850 和 RL78、AVR、8051 等各种版本。

IAR C-SPY 是一个用于嵌入式应用的高级调试器,已完全集成到 IAR Embedded Workbench 中,可在同一个 IDE 中提供开发和调试功能。IAR VS Code C-SPY 调试扩展自动提供来自工具套件和项目的调试配置。该扩展支持 Arm 和 RISC-V,在 1.20 版本中还支持 Microchip AVR 和 Renesas RL78 芯片。此外,最新版本的扩展提供了对称多核调试和使用 Visual Studio 的高级断点类型,如条件断点、数据断点和日志断点(日志消息)。

最新版本的 IAR Build VS Code 扩展新增了一个工具栏窗口,其中包含用于构建应用和执行 C-STAT 静态分析的按钮。在“扩展配置”视图中新增了一个下拉菜单,允许开发人员选择 IAR Embedded Workbench 中的“自定义参数变量”。为了将工作区中不必要的项目文件从项目列表中排除,还增加“Projects to Exclude”设置。此外,现在设置文件中的文件路径使用的是工作区的相对路径,而不是绝对路径。

IAR Build 和 IAR C-SPY 调试扩展所实现的可扩展跨平台开发工作流程,为软件工程师提供了所有的功能和有用的快捷方式,帮助他们轻松管理项目文件,并保持对他们应用中每一行代码和每一条指令的控制。为了满足开发要求,VS  Code扩展还可以用于其他构建系统,如 Cmake、源代码控制和 GitHub 等版本扩展以满足开发需求。

IAR Systems 的首席技术官 Anders Holmberg 表示:“今年早些时候,IAR在 GitHub 和 Marketplace 上推出第一个官方 Visual Studio Code 扩展,在 Visual Studio Code 社区的下载使用率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反映了嵌入式行业中一种趋势,即混合搭配各种技术,提高效率、实现更多自动化、支持各种跨平台环境。我们后续也听取了来自用户和市场的直接反馈,在此次IAR VS Code扩展新版本中相应添加了更多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如需下载IAR Build 和 IAR C-SPY 调试的 VS Code 扩展,可以直接访问VS Code的 Marketplace 或 IAR 的 GitHub 页面 https://github.com/IARSystems/iar-vsc-buildhttps://github.com/IARSystems/iar-vsc-debug。如需了解有关 IAR Visual Studio Code 扩展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iar.com/vscode

关于 IAR Systems

IAR Systems 提供世界领先的软件和服务,帮助提高开发人员在嵌入式开发和嵌入式安全方面的生产力,使企业能够创造和保护当前的产品和未来的创新。目前,IAR Systems 为来自 200 多个半导体合作伙伴的 15000 款芯片提供支持,为大约 10 万名供职于福布斯 2000 强公司、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开发人员提供服务。IAR Systems 成立于 1983 年,总部设在瑞典乌普萨拉,有 220 多名员工,在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北美设有 14 个办事处。IAR Systems 为 I.A.R. Systems Group AB 所有,在纳斯达克 OMX 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属于中型股指数(股票代码:IAR B)。如需了解详情,请访问 www.iar.com

围观 1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无论是黑灯工厂里设备的有序运行,还是温馨家居中电器的自动感知,抑或是数字医疗中的体征信号数据采集,微控制器(MCU)几乎是解决一切有控制需求场景的“万能钥匙”。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走入更广泛的场景,例如可穿戴设备、远程测控、无线传感等诸多应用中,衍生出大量的低功耗类数据采集和控制需求,低功耗MCU成为微控制器品类中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根据相关资讯预测,在全球微控制器市场份额中,低功耗微控制器约占15%~20%,2019年市场规模为44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到1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4.1%。

“想一想佩戴起搏器的病人每隔5年或10年开一次刀,就是因为起搏器电池没电了;为偏远地区的铁路山体塌方监测仪更换一次电池,维护成本可能超过设备本身;关键设施的地震监测如果在发生地震时因为电池没电而不能正常监测……很多应用场景对产品方案提出越来越严格的功耗要求,低功耗MCU正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迎来爆发增长期。”ADI公司资深业务经理李勇在最近的一次行业交流活动中指出。ADI从2010年开始加强低功耗MCU产品的设计研发,结合其传统的高性能信号链技术和业界领先的电源管理技术,目前已经成功打造了多个系列的超低功耗MCU产品,适用于工业、消费电子、可穿戴医疗等广泛领域。

低功耗“刚需”加速物联网应用落地,独特MCU设计打造省电“芯榜样”

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微控制器产品雏形出现,为至今50余年的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工业、汽车电子、物联网电子设备创新持续赋能。在此过程中,MCU性能不断进阶,16位、32位乃至64位MCU持续迭代更新,各种应用品类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功能部件如存储器、I/O端口、时钟、A/D转换,以及SPI、I2C、ISP等数据传输接口被整合。

1.jpg

ADI低功耗MCU产品赋能千行百业应用

“每一个嵌入式系统都需要至少一个MCU,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场景,MCU要求在短启动时间和多种唤醒事件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功耗则成为这类应用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李勇敏锐地指出随着传统应用升级及新兴市场带动,低功耗MCU正不断触发其增长潜力。作为微控制器的一个细分市场,低功耗MCU主要面向便携式设备、电池供电、能量采集等需要低能耗工作的电子产品,通常采用了与常规微控制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工艺选择,以降低MCU的能耗和漏电流,从而使其工作更长的时间,为电池或能量采集等方式供电的设备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例如连续血糖监测仪要求电池续航14天以上,智能仪表要求电池续航6年以上,地质灾害监测则要求环境自供电永久续航等,都需要MCU以极低功耗完成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过程。

事实上,低功耗MCU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挑战非常多,从如何定义系统架构、构建平台和MCU生态系统到数字电路设计,从工艺的选择到模拟电路设计,从可靠性设计到低功耗设计,从应用创新到满足客户各种需求等,每方面都对设计公司提出很高要求。“尽管现阶段市场上的低功耗MCU百花齐放,但ADI还是凭借在低功耗与高性能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李勇自信地表示。

ADI非常重视低功耗MCU这一重要市场,目前针对汽车、消费、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已推出具有优异低功耗性能的一系列产品。ADI低功耗MCU无论在活跃模式(Active Mode)或睡眠模式(Deep Sleep Mode)等多个工作模式下都可以保持尽量低的功耗,甚至在外扩SRAM串口时的带电功耗也非常低,这其中采用了大量的差异化设计创新思路,例如:活跃模式下MCU全速运行,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进行独立控制关断或激活,从而实现节电效果;由于可穿戴设备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休眠状态,在睡眠模式下ADI低功耗MCU主核可关闭,但内置的智能DMA控制器仍能正常工作,保证了系统设计灵活性的同时,将整体解决方案的功耗控制得仍然很低;为避免因时钟源频率过高导致功耗变大,MCU芯片集成了大约3-6个时钟源,客户无需配置外部晶振便可控制关断用以唤醒设备外的很多外设模块,使MCU漏电流尽可能小……

2.png

MAX32660上的DMA控制器的架构图

“这主要得益于ADI全新系列低功耗MCU除了Cortex-M4核之外,通常还内置了一颗RISC-V核,负责蓝牙通信与I/O口传感器数据的传输监控等,由于RISC-V核通常功率较低,因此在睡眠模式下实现了既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又能保持低功耗水准。就像智能手表处于休眠状态时,表盘可能不会呈现任何信息,因为Cortex-M4内核处于休眠状态,但RISC-V核仍然在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李勇补充说。

除了内核的低功耗设计非常关键之外,存储器的频繁数据存取产生的功耗也至关重要。在可穿戴设备中MCU通常需要频繁地对SRAM进行数据存取,在睡眠模式下也不能关断,而ADI低功耗MCU可以实现分块关断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功耗的优化,例如仅预留16k、32k或64k SRAM空间来存放数据,即便是预留160k存储空间工作电流也仅有2μA,这在MCU设计中也是比较关键的参数,用户可以在功耗设计时做好平衡。

不止于低功耗,多个MCU关键性能升级锦上添花

ADI低功耗MCU除了在低功耗上的表现突出之外,高性能、安全可靠同样是其重要标签。由于通常比竞争对手采用了主频更高的Cortex-M4内核(主频100MHz左右),同时内置大容量存储器,ADI低功耗MCU可以支持复杂的应用,以及完成一些复杂的算法,甚至一些小型操作系统。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嵌入式领域的信息安全和程序安全越来越重视,MCU安全等级也正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设备应用要求对数据信息进行保护。ADI低功耗MCU内部集成了安全算法,可以利用安全引导与加密算法的方式来保护客户的代码或数据信息,甚至通信数据也可以进行加密防止黑客获取。

除此之外,物联网应用不仅对功耗敏感,同时对设备尺寸、成本也很敏感,ADI低功耗MCU通过集成了多功能来实现更紧凑的产品方案和整体更低的BOM成本。李勇强调道:“我们的方案针对不同的应用集成了不同的外设,例如蓝牙、电源管理以及模拟前端,所以,客户在做一些自己的应用的时候,甚至可以用单独一片芯片就能够完成它的设计,从而实现比较低的BOM成本,同时实现低功耗和小尺寸。”据李勇透露,即将推出的MAX32690将应用处理内核Cortex-M4和蓝牙专用核RISC-V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并且蓝牙专用核还带自己的存储区,使得应用程序和蓝牙代码可以完全独立的运行,实现了高效率和低功耗的完美组合。

布局多元化MCU产品线,积极应对未来市场需求

不同应用场景,对MCU在功能、性能和功耗的需求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市面上的厂商也都进行着精细化设计。“依托在模拟与信号链设计方面的研发制造经验,ADI目前已布局了丰富的产品线系列。”李勇进一步介绍道,“90nm工艺的通用型低功耗产品MAX32630/32620/32625,针对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终端多市场应用的MAX32650/32665/32670,针对工业市场应用优化的MAX32672/32680/32675等,都是性能非常优秀、功耗水平非常低的MCU产品。”ADI低功耗MCU针对客户的不同应用还提供了BGA、TQFP、TQFN、WLD等多种封装供选择,例如可穿戴产品追求小尺寸,而工业类应用则更青睐高性能与可靠性封装等。

3.png

ADI丰富的低功耗MCU产品系列

目前,许多可穿戴设备都要求具备数据存储的功能,不仅是智能手环存储用户的睡眠数据、计步数据等初级应用,便携式医疗设备也要求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身体健康数据以分析、调控、干预甚至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状态,例如胸贴便要存储大量的心电测量数据。“MAX32650强大的板载存储器能力极具吸引力,包括高达3MB闪存与1MB SRAM,器件通过高效操作可管理更多数据、支持医疗可穿戴应用,而不会耗尽代码空间,目前在同行业市场上也很难找到这样大存储空间的低功耗MCU产品。”李勇举例道。

作为全球高性能半导体技术的领先提供商,ADI低功耗MCU通常结合了其传统优势技术,例如模拟前端集成了ADC/DAC、蓝牙通信模块、比较器、放大器、滤波器等,使客户在产品开发和采购时都能更加简便,优化性能的同时还大大简化了供应链的管理。针对客户反馈采购复杂或比较昂贵的模拟功能模块,例如HART调制解调器,ADI已将其集成到了工业MCU系列产品中,当用户用其设计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等产品时,在可靠性、品质和成本上都极具优势。即将发布的MAX32690和MAX32662还集成了CAN BUS,使得它们不仅可用于医疗可穿戴设备,还可用在汽车检测设备、电动摩托等应用上。此外,ADI也规划了面向未来需求的系列低功耗MCU产品,例如工业以太网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智能制造自动化基石,ADI正在研发将以太网控制模块集成于低功耗MCU中,以轻松解决设备连接难题。

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边缘设备虽然体积小,但必须支持一系列复杂的传感、通信和处理任务,低功耗MCU作为终端节点的核心控制器件,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关键因素,将加速推动各类创新型终端产品的涌现。“ADI正持续加大对智能边缘领域与数字化未来的技术投资,低功耗MCU作为ADI三大微控制器产品线之一,具有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度与安全性等诸多竞争优势,将随着传统应用的升级以及新兴应用的带动,不断触发其潜力角逐更大的市场!”李勇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市场机遇。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2.4万余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Michael Seaholm, 泰克科技公司高性能示波器产品经理

1.png

_____

技术改良一直走在行业进步的前沿,但世纪之交以来,随着科技进步明显迅猛发展,消费者经常会对工程师面临的挑战想当然,因为他们觉得工程师本身就是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

作为世界创新的幕后英雄,特别是在电子器件和通信技术方面,工程师们要开发测试设备,验证这些新技术,以把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些工程师必须运行尖端技术,处理预测行业和创新未来的挑战。在开创未来的过程中,测试测量工程师面临的基础性创新挑战之一,是确定设计中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还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突破创新中采用ASIC的优势和挑战

在历史上,ASIC一直是测试测量创新的关键组件。通过组建专家团队设计专用电路,开发IP,公司可以给自己的产品架起一条护城河,让公司能够保持自己的产品组合的差异化。除了产品差异化优势外,ASIC的开发成本和复杂度也使得大型公司能够避免行业内卷,因为小型公司和初创企业通常要被迫使用商用部件,进而更多地受限于特定应用或小众应用。

与使用商用部件相比,ASIC通常还会提供每个部件成本优势。由于设计和IP归厂商所有,所以部件生产成本要低于外购的商用部件。由于这种成本优势,开发以ASIC为中心的产品的公司能够获取更多的产品毛利,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净利投资于未来创新。

严格的功率预算是新产品开发的另一个焦点,在这方面,ASIC经常要优于FPGA。鉴于FPGA的通用性特点,它在同一应用中要求的工作功率一般要高于ASIC。这会占用表格中的功率预算,所以没有什么优势,可能很难满足工程团队的设计要求。由于ASIC占用的板卡空间通常较小,因此除功率要求方面的优势外,其在板卡空间利用上也是一个优势。

2.png

必需指出的是,尽管在突破创新中使用ASIC有许多优势,但它们也带来了许多明显挑战。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及避免低端内卷的代价,是ASIC开发的成本和复杂度,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ASIC的特点是,它要么是在产品开发前开发的,要么是与产品开发同时开发的,这会引入明显的风险。在产品成本优势显现前,这会在前期增加项目时间和费用。成功开发ASIC前需要设计、定型、一轮又一轮,可能意味着产品开发开始前,就要用几年的时间开发ASIC。如果约定的路线图和资源规划没有在产品开发时间表很早之前就到位,那么很多公司都会手忙脚乱。

尽管延长项目时间表不是理想的方案,但毫无疑问,在创新中使用ASIC的最大挑战最终落在开发费用上。根据产品类型和ASIC开发的复杂度,新的ASIC可能要花费数十万美元到数千万美元。对公司来说,这么大的前期投入通常是一笔豪赌,公司在许多年内都看不到投资回报,因为ASIC和产品开发时间表真的很长。仅前期投入和项目时间表,就足可以让机构不敢用ASIC,特别是在FPGA也能实现相同效果的应用中,尽管FPGA在节省空间和功率方面较差。

ASIC相对于FPGA的灵活性,也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ASIC是为其最初预计应用优化的,如果需要改动以适应新功能,或者开发后期发现漏洞,那么ASIC通常不够灵活以适应这些“变动设计”需求。整体上,ASIC功能是固定的,一般要求把产品退回制造商才能处理任何变动。而FPGA则不同,其可以通过固件升级远程实现变动,灵活性强,对客户工作流程的影响要小得多。

ASIC缺乏灵活性还会影响功能定义阶段。工程师需要清楚的全面确定的要求才能开发ASIC。也就是说,所有相关功能定义必须完全定型,才能开始开发,考虑到仿真和布线,这种限制可能会进一步加长计划前端的时间表。FPGA则可以接受松散得多的功能要求,而且可以边用边调整。ASIC缺乏灵活性并不一直是明显的负担,特别是在设计中同时采用FPGA时,而这在商业和工程设计中通常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

尽管有这么多挑战,但在创新中使用ASIC也有许多优势。除每个部件成本、功率、尺寸和功能等比较细微的优势外,在产品创新中使用ASIC的真正优势是IP及其实现的差异化。但ASIC是不是保持竞争差异化的唯一途径呢?使用FPGA这样的商用部件能否实现差异化呢?

突破创新中采用FPGA的优势和挑战

FPGA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多年来其发展轨迹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十年前被视为FPGA的梦幻功能,现在主流部件中都有了,并已经提供给所有项目类型的开发商。随着功率和空间要求的灵活性不断提高,FPGA在许多应用中正和ASIC争夺赛道。

在突破创新中使用FPGA的主要优势,确切地说,就是使用ASIC的劣势:产品开发周期、项目成本、“变动设计”的灵活度。随着FPGA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前铁定使用ASIC的最简明的应用现在也不见得再有优势。这种功能的提高通常可以帮助预算紧张的公司或项目及时开发产品,同时使前端的开发时间达到最短,使开发过程及维持阶段的产品灵活性达到最大。

如果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迅速出现,正如当今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一样,那么使用ASIC是很难及时做出反应的。仅仅是ASIC的开发时间,就可能令公司错过关键市场窗口,让竞争对手占领先机。

与使用基于ASIC的产品相比,使用基于FPGA的产品可以为公司提供所需的反应时间,在市场中获得先发优势。此外,它还可以提前让客户接触产品概念或功能,在产品推出前消除产品风险。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优势是使用ASIC实现不了的,即使使用ASIC产品的公司有机会在市场窗口后期提供更多的差异化。

随着FPGA功能的增长,从公司领导层角度很难看到负面效应。项目时间表和预算是考量项目组的传统主要业绩指标,优化这些指标通常被视为最好的决策。实际上,尽管这些优势变得越来越诱人,但它可能会让工程师限入艰难的境地,特别是在开创新的创新技术时。FPGA是为支持一般用途设计的。工程师在新应用或小众应用中使用FPGA越多,产品实现预计目标的难度越大。对试图进入小众市场或应用的公司来说,使用FPGA可能是一个难题。严格的功率要求、空间限制、产品功能、使用基于FPGA的产品开发IP,都可能会给开发带来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不承受ASIC开发的成本和时间负担就实现不了上述目标。

增加的每个部件成本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尽管有很多指标是围绕项目时间表和项目成本的,但围绕毛利和经营利润通常也有严格的指标。尽管FPGA可能能够实现与ASIC相同的工作,但在使用FPGA时每个部件成本明显要高。虽然FPGA能够降低项目成本,但其标准仪器成本一般要高于使用ASIC完成同一工作的仪器。因此,最大的权衡因素之一落在项目成本还是产品成本上。这种权衡通常位于创新内部商业决策的核心,特别是在考虑风险、产品开发周期、设计灵活性及其他工程设计因素时。即使项目成本和产品成本不是明确的权衡因素,在产品开发和突破创新中到底使用FPGA还是ASIC的决策中,它通常也是前几个考虑因素之一。

选择FPGA还是ASIC的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应用本身。鉴于测试测量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小众应用,试图使用通用FPGA可能会比预期带来更多挑战。如果工程师试图把通用部件放到小众应用中,那么就无法保证这个部件支持预计的产品功能。有时候通过创造性工程设计可能能克服这种挑战,但这会提高项目取消的风险,产生支持关键功能的问题,导致非预计的时间表延迟。在FPGA可能提供时间表优势的同时,没有预见到的设计挑战可能会迅速抵消这些优势,进而抹掉成本优势。如果能够克服这个问题,那么公司就能找到一个仍能打造差异化产品的解决方案,即使没有ASIC,而是通过创造性的增值工程设计,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实现这一点。

随着行业演进,业界转向把ASIC集成到FPGA中并不奇怪,这推动了FPGA的进一步采用。FPGA厂商已经注意到上面所有这些利弊,他们关注的是优化优势,最大限度减少劣势,通过在FPGA上包括IP,来支持更多的小众应用。随着行业不断演进,预计这些FPGA + ASIC混合部件会继续在各行各业中抢占更多的FPGA市场。

尽管FPGA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开发ASIC较使用FPGA仍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将来FPGA会不会完全替代ASIC需求呢?可能不会。但在项目成本审查越来越严的环境中,FPGA会不会成为更快速开发中日益相关的一个选项呢?绝对会。

泰克在突破创新中怎样处理ASIC还是FPGA的问题?

泰克在每个新产品开发中都审慎地考虑是采用ASIC、FPGA还是两者混合。我们会考虑产品成本与项目成本的微妙平衡,并考虑在首选使用ASIC的应用中使用FPGA所要求的工程工作量。尽管最佳方法没有统一答案,但泰克一直受到FPGA增长的鼓舞,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会使用FPGA来改善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使用FPGA不仅有利于我们的产品开发周期,还可以让泰克工程师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赶在客户前面获得初步产品功能,尽快把握客户对概念和功能的反馈。

作为一家测试测量领域的创新机构,泰克非常荣幸地拥有行业领先的工程师队伍,能够在不使用ASIC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通过当今市场上没有的独特的解决方案对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泰克最新推出的创新产品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TMT4裕度测试仪基于Intel Stratix 10 FPGA,提供了颠覆行业的功能,用以评估PCIe Gen 3和Gen 4器件的链路健康状况。泰克为拥有这样的工程师团队,能够在FPGA平台上构建这样的差异化产品而深感骄傲,它展示了在创新技术核心使用FPGA可以怎样创造及保持差异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这一全新产品,了解在基于FPGA的平台可以怎样构建差异化,敬请访问TMT4产品页面https://www.tek.com.cn/products/pciemargintester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深交所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指数编制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决定于2022年12月12日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指数实施样本股定期调整。从深证成指样本股调整的情况来看,此番该指数共调入了26只样本股,软通动力成功调入。今年3月,软通动力成功登陆深市创业板。软通动力目前在全国形成了8大交付基地,并且在北美、日本、东南亚、中东4个区域建有交付中心,已成长为中国数字技术服务领军企业。(全球TMT)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