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为了满足当今市场对产品小型化、高能效的需求,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了全新的CoolMOS PFD7高压MOSFET系列,为950V 超结(SJ)技术树立了新的行业标准。全新950V系列具有出色的性能和易用性,采用集成的快速体二极管,可确保器件的稳健性,同时降低了BOM(材料清单)成本。该产品专为超高功率密度和超高效率的产品设计量身打造,主要用于照明系统以及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开关电源(SMPS)应用

f9aada146ffb48348677dd64c1ff880e@wm.png

新产品系列适用于反激式、PFCLLC/LCC设计,包括使电源换向变得稳定而可靠的半桥或全桥配置。通过集成具有超低反向恢复电荷(Qrr)的超快速体二极管,该系列产品实现了硬换向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并成为该电压级别中更稳健的超结 MOSFET,可适用于目标应用中的所有拓扑结构。此外,开关损耗(EOSSQOSSQg)的大幅降低也提高了硬开关和软开关应用的使用效率,与900VCoolMOSC3超结 MOSFET相比,MOSFET温度最高可降低4开尔文。相较以前,新产品更为绿色环保,其轻载和满载PFC效率提高了0.2%以上,同时可满足LLC效率要求。

新产品系列降低了各种采用SMD封装和THD封装的器件的导通电阻(RDS(on))值,最高可降低55%,例如DPAK封装中器件的导通电阻值为450 mΩTO247封装中器件的导通电阻值为60 mΩ。设计人员可通过减小封装尺寸、大幅提高功率密度并节省电路板空间,降低BOM成本和生产成本。其柵极-源极阈值电压(V(GS),th)为3VV(GS),th最低变化范围为±0.5V,可方便新器件的设计导入和驱动,提高了设计自由度;利用低阈值电压和容差可避免使用MOSFET线性模式,降低了驱动电压和闲置损耗。另外,与CoolMOS C3相比,新产品系列的栅极电荷改善了60%,大大降低了驱动损耗,而且能够达到人体放电模型(HBM)(2级静电放电敏感度)标准,保证了静电放电(ESD)的稳健性,进而减少了与ESD有关的设备故障,提高了产量。

供货情况

全新950 V CoolMOSTM PFD7系列提供高度精细化的产品组合并采用SMDTHD封装,外形尺寸更小,可帮助提高功率密度、节省BOM成本。所有产品型号现已开始供货。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pfd7-950v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技术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关键。英飞凌在全球拥有约50,280名员工,2021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11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及美国场外交易市场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上市。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6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artner研究总监 李晶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号召,中国的基础设施和运营(I&O)领导者纷纷在现有的通用(公有/私有/混合)云产品基础上,开始寻找更适合特定垂直行业领域需求的产品。行业云平台(ICP)即是其中一种选择。此类平台针对某个垂直领域的需求,结合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多种云服务,通过提供打包式模块化的业务相关能力以及技术产品来满足业务结果的需求

ICP负责人角色转移到业务团队会改变I&O在云技术方面的定位、职责和影响力

在中国,目前的通用云服务负责人时根据企业想要实现的某一种特定上云效果决定的。比如说,想要实现工作负载直接迁移上云,会安排I&O团队负责这朵云,而想要完成应用现代化(例如容器化)的企业,则会安排I&O团队和应用团队共同负责这朵云。在这样的环境下,I&O团队对云影响力属于中到高的水平。原因在于,通用云产品的驱动因素是技术成果,而I&O团队属于技术决策团队,拥有必要的技术能力。

ICP的业务结果导向改变了这一局面。ICP侧重于业务成果,因此业务团队是最合适的负责人。在这种环境下,I&O团队所需的技能、角色、责任与影响力会发生变化,I&O团队在ICP中的定位也不同以往。例如I&O团队在ICP中的角色会从技术运营延申到业务运营。同时,由于技术团队并不直接影响业务成果,因此I&O团队在ICP中的影响力会下降至低到中的水平。

I&O领导者局限于技术视野,难以发现ICP的业务驱动因素、价值和风险

为了推动ICP价值和驱动因素评估,企业I&O领导者可以先考虑业务需求,再考虑技术问题,判断现有系统、能力、流程等能否实现需求。如果发现目前的系统、能力和流程无法支撑ICP,那么I&O领导者可向业务领导者提出建议采用ICP

中国的I&O领导者,尤其是在严格监管的行业和国有企业工作的I&O领导者,更需要和业务团队一起仔细评估业务风险。原因在于,这类企业不仅受到董事会的管理,也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此类I&O领导者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一定要检索、阅读、理解、接受和运用政府部门的政策与指导意见。

Gartner建议在风险评估中,先梳理现有系统、能力和流程中的各项技术,然后再结合业务观点,以确保不遗漏任何风险。同时,始终将注意力放在业务驱动因素(即驱使业务考虑ICP的原因,例如实现更好的合规成果)上,与业务领导者共同评估ICP时,应专注于探讨各项风险的业务影响。此外,评估过程中较为具体的技术问题探讨应尽量留在IT部门内部。

I&O、应用和业务团队各自为营,局限了ICP创造业务价值的能力

在通用云时代,国内很多企业的业务、IT基础设施和IT应用部门,仍然是各自为营的工作方式。同时,为了实现IT和业务的协作,不同企业根据其性质和文化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例如部分企业借助业务和IT部门的例会来确保IT工作符合业务需求,部分企业则根据需求临时组织IT和业务部门的合作。

ICP不太适合使用这样的方式,因为ICP的设立是为了实现业务目标。I&O领导者应与IT企业架构团队或IT领导者共同提倡协作文化。同时,I&O团队需要与业务团队和应用团队建立跨职能团队,通过云计算顾问委员会(CCAC)改善云治理。

此外,采用新的项目执行工作方式也将对此有帮助。例如通过PDCA模型即计划(P=Plan)、执行(D=Do)、检查(C=Check)、处理(A=Act模型来促进合作,实现业务成果(见图1)。

1PDCA模型

image003.png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ammie Xi.PNG

奚宁,HERE Technologies大中华区总经理兼业务主管

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国家正在寻求加快项目建设和促进国内消费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消费者对于更加个性化和针对实时体验的持续需求,定位技术将继续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shutterstock_1012989847.jpeg

随着我们进入新的一年,五大定位技术趋势值得该区域的人们关注。

1. 更多独特的伙伴关系以开发新的使用案例

2022 年,我们看到品牌形成了意想不到的联盟,通过合作开发新的用例和应用程序,创造了可持续增长。 在零售和物流行业,领先的公司正在与战略合作伙伴融合服务,以利用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压力,提高交付效率。

例如,短视频应用抖音在字节跳动平台的新闻聚合功能,应用今日头条上推出了专门的购物频道。 这使消费者可以把他们的抖音帐户链接起来,可以在新闻应用程序中购物或观看产品视频[1]。我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也已扩展到电子商务领域,超越其核心网约车业务。 随着共享出行变得越来越流行,我们也可能会看到最后一里交付网络的增加。

随着运输部门进入电子商务市场,以及电子商务公司进入物流服务领域,我们将很有兴趣看到,随着这些行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将开展何种合作关系来支持这些行业,同时也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产品。诸如HERE Technologies提供的定位技术将成为寻求业务转型的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更多新能源汽车和即将到来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投资

中国乘用车协会最近估算出,今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创纪录的 600 万辆[2] 这一趋势是由对清洁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推动了这一趋势,例如将一些低排放乘用车的购置税降低 50%,并提供补贴和激励措施以吸引电动汽车购买者。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技术和软件将在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以带来更好的电动汽车体验,同时增强安全性和互联功能。 电动汽车路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导航和停车等定位技术都将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我国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专长的不断加强,我国正在吸引更多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外国投资。 例如,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BMW)宣布计划扩大其在我国的动力电池生产设施 这是其第三个电池生产中心,也是德国以外的第一个电池生产中心[3] 大众汽车( Volkswagen )还宣布计划投资高达 19.4 亿美元,与我国地平线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用于软件生产[4]

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这些举措证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供应来源,并将继续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用自主驾驶改造中国交通运输业

中国的自动驾驶(AD)产业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其目标是成为汽车技术最先进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今年早期,科技巨头百度宣布,其与本土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合资企业将于 2023 年开始量产其首款采用二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电动汽车[5] 我国的其他汽车品牌也在加大其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 我国汽车制造商广汽集团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广州通过其移动平台 OnTime 开始试点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工驾驶出租车[6]

随着中央政府于2022年8月发布首个商业自动叫车服务国家规则,政府也在进一步支持大众自动驾驶汽车(AV)。深圳也被宣布为我国第一个建立明确法律环境的城市,立法者可以对涉及自动驾驶汽车的车祸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期对定位技术有更多的需求,因为它是为自动驾驶带来精确性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制作地图内容,还是克服车辆传感器的局限性来观察即将到来的转弯或通过恶劣的天气条件,我国的汽车制造商将依靠定位智能作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工具。

4. 增加绿色供应链

2021年,中国占了全球包裹运输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7]。我国的电商巨头们在疫情之前就一直在迅速扩张其业务,并且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间也在继续扩张。

然而,由于零售商和物流供应商寻求快速周转订单以满足客户,大量和频繁的运输正在产生更多的碳排放。世界各地的公司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其业务战略的核心位置例如,允许客户选择更环保的送货方式,即使这意味着更长的等待时间。

20227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发布了一项名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GB/T 41505-2022)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321日正式生效[8]。这套政策旨在促进该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并规定了从设计到采购、生产、使用和处置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

虽然目前的重点是电子和IT制造业,但这种绿色做法可能会扩展到多个行业。因此,定位技术将在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性,以及促进更环保的生产和行业标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5. 加强智能城市的数据共享和整合

中国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不陌生。 事实上,中国一些最智慧的城市是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它们在这些城市已经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智慧城市项目。

例如,重庆的 36 个区已连接到一个利用数字孪生指挥中心的综合城市管道管理网络。 该系统允许对管网进行实时管理,并具有识别泄漏的能力。 另一方面,北京正在向智慧城市2.0阶段过渡,北京将建设覆盖全市500平方公里的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和国际数据交换平台,合并其333家数据交易主体,控制7.73亿笔交易等[9]

随着更多智能城市项目的实施和中国的互联互通,位置数据将对城市提供重要价值,充当将数据仓库连接在一起的粘合剂,并将其集成到各种智能城市解决方案中。


[1]   https://www.scmp.com/tech/big-tech/article/3196456/tiktoks-chinese-version-douyin-adds-shopping-bytedance-news-app-prepares-movie-ticketing-service-e

[2]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8-09/china-s-july-car-sales-rise-20-on-demand-for-electric-vehicles?leadSource=uverify%20wall

[3]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exclusive-chinas-eve-supply-bmw-with-large-tesla-like-cylindrical-batteries-2022-08-17/

[4]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vw-invest-up-2-bln-euros-jv-with-chinas-horizon-robotics-reports-2022-10-12/

[5]   https://www.just-auto.com/news/baidu-to-launch-level-2-autonomous-car-in-2023/

[6]    https://technode.com/2022/09/01/baidu-ceo-highly-autonomous-cars-could-become-common-sooner-than-expected/

[7]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10922/parcel-shipping-volume-and-parcel-spend-in-selected-countries/

[8] https://enviliance.com/regions/east-asia/cn/report_7665

[9] https://thechinaproject.com/2022/10/06/the-chinese-start-ups-working-on-developing-smart-cities/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翱捷科技提供CEVA IP助力的无线通信芯片,瞄准最广泛物联网市场,包括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白色家电和工业应用

全球领先的无线连接和智能感知技术及共创解决方案的授权许可厂商CEVA,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EVA)和领先的无线半导体公司翱捷科技(ASR Microelectronics (ASR))宣布,首款CEVA助力的翱捷科技芯片推出后,在不足两年内便实现了出货超过1亿颗CEVA IP助力无线物联网芯片的卓越里程碑。

309. CEVA_ASR_PR_100M_Banner_Social.jpg

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领先的无线半导体企业之一,也是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和普及的重要推手。翱捷科技自成立以来便与CEVA紧密合作,利用CEVA的DSP和无线连接平台加速产品开发,并实现业界一流的性能和电源效率。

翱捷科技副总裁赵锡凯表示:“我们广泛的无线产品组合涵盖了短距离和长距离标准,说明ASR有独到之处,能够以低成本、安全和功能强大的解决方案满足无线通信行业的连接要求。这个卓越的出货量里程碑是两家企业紧密合作的成果,而CEVAIP在产品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EVA副总裁兼无线物联网业务部门总经理Tal Shalev表示:“我们热烈祝贺翱捷科技取得令人惊叹的巨大成就,并且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无线半导体企业之一。对于无缝无线连接及其在万物互联中的重要作用,翱捷科技和CEVA拥有相同愿景。我们期待双方一起继续努力,实现 ‘万物互联’的美梦。”

CEVA的RivieraWaves蓝牙和Wi-Fi IP平台提供了在任何IC或SoC设计中集成蓝牙和/或Wi-Fi连接的全面解决方案。每个平台都由一个硬件调制解调器、基带控制器或MAC组成,加上一个功能丰富的软件协议栈,并具有灵活的无线电接口,可与RivieraWaves蓝牙RF或不同合作伙伴的蓝牙或Wi-Fi射频IP集成,从而允许灵活的代工和工艺节点选择。迄今为止,CEVA得到了数十家获授权许可方的青睐,并且业界已交付了超过30亿台由CEVA助力的蓝牙和Wi-Fi设备。借助许多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和OEM厂商,RivieraWaves 蓝牙和Wi-Fi IP已经广泛部署在消费类、智能家居、工业和物联网设备中。CEVA-BX1和CEVA-BX2多用途物联网处理器在单一指令集架构中结合了DSP和控制处理,毋须使用额外的CPU内核来应付上层堆栈和系统控制。这些处理器是蜂窝物联网基带处理和补充性工作负载(包括语音、连接、定位和传感器融合)的理想选择。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dsp.com/product/ceva-bx1/。如要了解有关RivieraWaves无线物联网连接平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dsp.com/app/connectivity/

关于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SR Microelectronics

翱捷科技(ASR)是一家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企业。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拥有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设计与供货能力,且具备提供超大规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导体IP授权服务能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在“5G+AI”领域完成技术和产品突破的企业。公司各类芯片产品下游应用场景广阔,可应用于以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及以智慧安防、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市场。

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https://www.asrmicro.com/

关于CEVA公司

CEVA 是排名前列的无线连接和智能传感技术以及集成 IP 解决方案授权商,旨在打造更智能、更安全、互联的世界。我们为传感器融合、图像增强、计算机视觉、语音输入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数字信号处理器、人工智能处理器、无线平台、加密内核和配套软件。这些技术与我们的 Intrinsix IP集成服务一起提供给客户,帮助他们解决复杂和时间关键的集成电路设计项目。许多世界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厂商、系统公司和 OEM利用我们的技术和芯片设计技能,为移动、消费、汽车、机器人、工业、航天国防和物联网等各种终端市场开发高能效、智能、安全的互联设备。

我们基于 DSP 的解决方案包括移动、物联网和基础设施中的 5G 基带处理平台;摄像头设备的高级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适用于多个物联网市场的音频/语音/话音应用和超低功耗的始终开启/感应应用。对于传感器融合,我们的 Hillcrest Labs 传感器处理技术为耳机、可穿戴设备、AR/VR、PC机、机器人、遥控器、物联网等市场提供广泛的传感器融合软件和惯性测量单元 (“IMU”) 解决方案。在无线物联网方面,我们的蓝牙(低功耗和双模)、Wi-Fi 4/5/6/6E (802.11n/ac/ax)、超宽带(UWB)、NB-IoT和GNSS 平台是业内授权较为广泛的连接平台。

关注CEVA微信订阅号,请搜寻 “CEVA-IP”

围观 8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 年 11月8日,MediaTek发布天玑9200 旗舰5G移动芯片,凭借在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方面的创新突破,以冷劲的全速体验为用户导向,为移动市场打造全新旗舰标杆5G芯片。天玑9200以先进科技赋能移动终端打造专业级影像、沉浸式游戏体验,支持高速5G网络以及即将到来的Wi-Fi 7无线连接,推动全球移动体验升级。

【参考配图-1】MediaTek 天玑9200.jpg

MediaTek总经理陈冠州表示:“天玑旗舰5G移动芯片是MediaTek创新之路上的里程碑之作,致力于将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塑造为天玑旗舰产品的基因级特性。我们希望用天玑的最强产品力赋能移动终端,带给数码科技爱好者以颠覆性的旗舰体验,开启旗舰移动市场的新篇章。”

【参考配图-2】MediaTek 天玑9200.jpg

天玑9200搭载八核旗舰CPU,Cortex-X3超大核主频高达3.05GHz,且性能核心全部支持纯64位应用,多线程64位计算可大幅升级APP应用体验。天玑9200率先采用新一代11核GPU Immortalis-G715,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2%,支持移动端的硬件光线追踪和可变速率渲染技术,释放强大图形性能提升游戏体验。天玑9200集成MediaTek第六代AI处理器APU,高能效AI架构不仅较上一代提升了35%的AI性能,还可降低各类AI应用的功耗。另外,天玑9200支持8533Mbps LPDDR5X内存和8通道UFS4.0闪存,多循环队列技术让数据传输再提速!

天玑9200基于台积电第二代4nm制程打造,卓越工艺集成170亿个晶体管,MediaTek采用创新的芯片封装设计增强散热能力,CPU峰值性能的功耗较上一代降低25%,让高性能持续稳定输出。

MediaTek 副总经理暨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徐敬全博士表示:“天玑9200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助力终端延长电池续航并带来更出色的温控表现。通过显著提升的游戏性能、通信能力、影像科技和多媒体技术,天玑9200将为旗舰智能手机带来无限可能,同时也适用于折叠屏形态的移动终端设备。”

天玑9200支持MediaTek HyperEngine 6.0游戏引擎,将移动端的游戏画面推向新境界,为玩家带来丝滑流畅的沉浸式感官体验。MediaTek一直致力于移动图形技术的创新研发,作为移动端光线追踪的重要推动者,MediaTek与腾讯《暗区突围》游戏制作团队密切合作,双方提早布局、协同开发移动端光线追踪技术在游戏上的应用,从游戏引擎优化、管线优化,到光追内容特效的呈现,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与细致打磨,在天玑9200上展示了卓越的落地成果,在阴影、反射、环境光遮蔽等游戏特效方面打造出令人惊叹的逼真画质,为玩家带来身临其境般的视觉体验,加速移动端光线追踪技术的游戏商用进程。

随着天玑9200的发布,MediaTek还发布了全新的游戏自适应调控技术(MediaTek Adaptive Game Technology, MAGT),可降低高帧率游戏的功耗和终端设备的温度,让满帧运行更持久。《王者荣耀》作为该技术的首个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团队共同探索并打造了终端设备与游戏自适应的先进科技。通过高效的MAGT架构,《王者荣耀》系统可以根据终端硬件的实时负载情况,动态调整游戏的渲染逻辑,带来更好的极致画质满帧和稳帧体验,让游戏续航更持久。

作为全球无线通信芯片方案的领先厂商,MediaTek一直走在通信技术前沿,不仅深度参与标准的发展和演进,更积极投身于推动市场普及。天玑9200集成先进的5G调制解调器,支持高速5G网络连接,结合先进的AI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高铁、地库、地铁、机场等场景下的5G智能出行模式,实现找网快、回网快、网速快的智能连网功能。天玑9200沿袭了MediaTek在双卡技术上的一贯优势,推出“5G新双通”,支持更多网络制式、100+频段组合,可让同频段网速更快。MediaTek特有的UltraSave省电技术也从5G连接延展至Wi-Fi,带来更完整的低功耗通信解决方案。

天玑9200率先支持即将到来的Wi-Fi 7无线连接,网络传输速率理论峰值可达6.5Gbps,以及新世代蓝牙音频 LE Audio。当Wi-Fi和蓝牙同时连接,MediaTek HyperCoex超连接技术能提供更强的信号、更远的连接距离、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无论影音娱乐还是连接游戏外设,都让用户享受更低时延。

天玑9200搭载Imagiq 890影像处理器(ISP),率先支持RGBW传感器,在HDR或暗光环境下拍摄,可获得更明亮、锐利、细节更丰富的照片和视频。该ISP结合APU,支持先进的智能图像语意技术,运用人工智能分析环境色彩、物体构造和动作,分层标签和调校色彩,进而提升整体图像质量。另外,借助快速、精准的AI图像捕捉和降噪技术,天玑9200还支持AI双轨抓拍功能和电影模式,让每一拍都是专业大片,随手拍也清晰

在多媒体方面,天玑9200尽显MediaTek多年积累的技术硬实力,率先支持24bit/192KHz高清音频编解码,以至高8Mbps蓝牙速率带来录音室级的高保真蓝牙音质。天玑9200搭载MediaTek MiraVision 890移动显示技术,支持全场景高品质HDR显示,呈现赏心悦目的图像细节,还可适配广泛的终端屏幕设计,包括高性能游戏显示屏、高分辨率显示屏和可折叠显示屏支持Full HD+分辨率240Hz刷新率、WQHD分辨率144Hz刷新率和5K2.5K×2)分辨率60Hz刷新率,以及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可提供更流畅的显示效果。此外,天玑9200支持芯片级智能防蓝光技术,提供更舒适的观看体验。

天玑9200支持MediaTek天玑开放架构,可与终端厂商深度协同合作,为搭载天玑9200的终端设备带来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用户体验,释放旗舰强大潜能。

采用天玑9200旗舰5G移动芯片的智能手机预计将于2022年底上市。

多家 OEM 厂商对MediaTek天玑9200旗舰移动芯片的发布表示祝贺(按出场顺序):

vivo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施玉坚表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伙伴建立互信共赢的平台,是vivo的使命之一。一直以来,vivo都非常重视与MediaTek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更是不断深化合作,实现新的突破。vivo推出了多款搭载天玑旗舰平台的诚意之作,比如搭载天玑9000平台的专业影像旗舰X80系列,经过vivo与MediaTek的深度联调,其强大的性能,全面的体验,助力vivo在高端市场稳扎稳打,层层推进。我们十分期待MediaTek今天发布的新一代天玑旗舰产品,其高性能、低功耗、温控优的出色表现,将支持vivo打造出极致的、能为高端用户创造惊喜的产品。很荣幸vivo能首发搭载该旗舰产品,也祝2022 MediaTek天玑旗舰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OPPO副总裁段要辉表示:“很高兴能够见证全新一代天玑9200旗舰移动平台的发布。 一直以来,我们与MediaTek都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此前双方率先合作推出了移动端的光线追踪技术。基于天玑旗舰移动平台的优异表现,OPPO为全球用户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产品与杰出的个人移动终端体验,并收获了用户的认可。OPPO下一代Find X旗舰产品将率先搭载天玑旗舰9200移动平台,为用户带来强劲性能与极致的影像表现。大家敬请期待。我们相信,在OPPO与MediaTek的共同努力下,会给用户带来更多产品和体验上的惊喜。”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表示:“这几年 MediaTek 处理器的强悍表现和巨大进步有目共睹,赢得行业和用户的一致认可。全新的天玑9200处理器兼具超凡性能和极致功耗,进一步夯实全能旗舰的产品力,是目前最先进的超旗舰SoC之一,相信会再续辉煌口碑!小米始终以用户为核心,秉承「体验为先」的理念,在性能、影像、体验等赛道持续深耕,不断探索手机行业的前沿科技。未来小米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全面继承和提升体验,呈现给用户极致的产品力!MediaTek是小米公司的深度合作伙伴,我们携手打造了众多有口皆碑的好产品,深受用户喜爱。接下来将更加紧密协作,探索智能手机领域的‘星辰大海’,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感谢 MediaTek 一直以来对小米公司的大力支持,再次祝贺天玑9200旗舰处理器隆重发布!”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竺兆江表示:“传音是一家专注深耕全球新兴市场的科技出海企业,我们和MediaTek的合作已经开展多年。在耕耘新兴市场的过程中,传音深刻洞察到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和MediaTek强强联手,基于天玑系列移动平台,在5G通信、拍照、显示、电池、游戏等用户热切关注的方向上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为众多追求卓越的用户提供性能更极致、体验更非凡的旗舰智能手机产品,满足新兴市场用户各类差异化的需求。未来,传音将与MediaTek持续深入合作,通过‘天玑开放架构’进行协同开发,合力打造出更受新兴市场消费者喜爱的旗舰产品,以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好的差异化产品体验。”

华硕共同执行长许先越表示:“ROG游戏手机6天玑至尊版,凭借着创新的设计与优异的调校,全面释放天玑9000+的极致性能,将游戏手机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全新设计的酷冷风洞系统,首创将背盖打开,透过风冷直接进行主动对流散热,让手机性能全开,持续稳定地全速输出。独特的自控中心不单单提供了硬件级别的等效个性化定制,更有坚强的研发团队综合社群玩家们的回馈,针对各款头部游戏持续推送优化设定档,让玩家们轻松致胜,掌握先机!很高兴我们首次合作就交出了骄傲的成绩单。在今年9月的安兔兔和鲁大师两大机构榜单里,搭载天玑9000+的ROG6天玑至尊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拔得头筹,达成双霸榜的傲人成绩,体现了ROG与MediaTek团队强大的研发实力!ROG深耕游戏手机领域多年,深知玩家之所欲。与MediaTek的首次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盼接下来与MediaTek在手机游戏领域能有更多的合作!再次祝贺天玑9200发布,顺利成功!”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表示:“天玑旗舰芯片的强大 AI 算力,让荣耀 MagicOS 的服务更智慧更高效;在强大的 AI 算力支持下,荣耀计算影像平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创新服务,无论是全新的计算摄影,还是视频多通路能力,都让荣耀70 Pro Pro+的影像能力更加丰富多彩,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我们期待未来与MediaTek开展更多合作, 共同给消费者带来极致创新的产品体验。

围观 7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支援Intel 最新第 13 代 Raptor Lake 和 AMD Ryzen 7000 系列处理器

香港商艾思科有限公司(Essencore)旗下新兴记忆体品牌科赋(KLEVV),今日正式宣布推出崭新的高时脉 DDR5 5600MT/s U-DIMM 和 SO-DIMM 标准型记忆体。更快的速度与极致效能表现,可支援 AMD 最新 RYZEN 7000 系列处理器与 AM5 平台、以及 Intel 第 13 代 Raptor Lake 处理器与 Z790 主机板(备注*)。 

1.jpeg

强劲效能与卓越相容性 

为满足近来日益增长的次世代高速运算需求,科赋在其既有的4800 MT/s DDR5 标准桌上型与笔记型电脑用记忆体系列基础上,再次推出符合JEDEC 标准的新一代高速 5600MT/s 版本新成员,让产品线更加完整。 

消费者可依需求自由选择单支包装 (16GBx1) 或双通道 (16GBx2,32GB) 记忆体组合,科赋 DDR5 5600 MT/s标准型记忆体已通过众多主机板厂如 ASUS、ASROCK、GIGABYTE 和 MSI 的 QVL 测试,具有绝佳的平台相容性,可满足全球消费者于桌机或笔电上进行诸如工作、教育学习、或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采用先进科技的新一代DDR5记忆体解决方案 

全新科赋 DDR5 5600MT/s标准型记忆体采用层层把关的严选记忆体芯片,拥有高达 44.8 Gb/s 的超高速资料传输频宽,能以更省电的1.1V 电压运作,达到DDR4的双倍性能、完美处理多工任务。另外,内建板载电源控制晶片 (On-DIMM PMIC) 和晶粒上 ECC (ODECC) 等 DDR5 专有技术,更可有效进行电源管理、提升整体稳定性、并提供更优异的信号完整性。 

科赋的记忆体系列产品不只追求巅峰性能,同时注重使用可靠性,提供消费者们完善的产品终身保固售后服务。 

产品贩售时间和通路 

科赋 DDR5 标准型记忆体的 5600 MT/s 版本将于 2022 年第 4 季上市,KLEVV科赋系列产品在台湾由富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Afastor)总代理,于各大网路电商平台如 momo、PChome 及实体店面如原价屋、欣亚等均有贩售。 

如需更多相关资讯,请参考 

产品详情页:https://www.klevv.com/ktw/products_details/memory/Klevv_U_DIMM.php 

https://www.klevv.com/ktw/products_details/memory/Klevv_SO_DIMM 

备注*:截至新闻稿发表日止,Intel 及 AMD 平台仅支援 5600 MT/s 桌上型电脑用记忆体,尚未支援同速度的笔记型电脑用记忆体。 

关于艾思科(ESSENCORE)

艾思科成立于2014年,矢志成为全球领导性的DRAM记忆体模组及NAND Flash快闪记忆体产品供应商,核心目标旨在〝改变世界,成为半导体界的领导者〞。艾思科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结合核心专业人才,提供不同于业界的差异化品质与服务,以期带给消费者最专业、优异、与多样化的记忆体产品组合。更多资讯,请造访官网  www.essencore.com。 

关于科赋(KLEVV)

科赋(KLEVV)是艾思科旗下的高阶消费性品牌,主打DRAM记忆体模组及NAND Flash快闪记忆体产品,范围涵盖高规格电竞记忆体与SSD固态硬碟。科赋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品质的产品,其全系列产品均为追求极致完美的电脑狂热者所设计。科赋的产品近年来也先后荣获2015、2019、2021及2022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肯定。更多资讯,请见  www.klevv.com。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2日,隆基绿能在杭州、西安、上海、南宁、苏州、广州等六城以及线上,同时面向全球发布全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 -- Hi-MO 6,迎接全球"太瓦时代"的全面开启,加速推进能源转型。

用户究竟需要一款什么样的光伏产品?这是每一位行业参与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更深刻、更准确地洞察终端能源消费者的需求,使更多家庭业主、企业家都参与到这场能源革命中,过去两年,隆基绿能的产品团队调研了上千名终端用户,经过长久的匠心打磨,一款极致效率、最高安全、并与建筑美学完美融合的"划时代"组件新品在今天面世了。

1.jpg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李华博士、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博士共同为隆基全新组件Hi-MO 6揭幕

Hi-MO 6产品是基于高效HPBC电池技术打造的新一代组件产品,根据产品功能特性及应用场景不同,Hi-MO 6产品在行业开创性地打造了四个系列:主打效能提升的探索家系列、主打超高效率的科学家系列、主打智能安全的极智家系列和主打炫彩美观的艺术家系列,通过打造差异化产品匹配不同需求。

2.jpg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致辞

可以说,Hi-MO 6产品是真正从实验室效率走向规模量产的新一代组件,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发电利器",是对市场及用户需求的一次真诚而热烈的回应,是对"发电效率提升始终是光伏产业发展第一性原理"的践行,也是隆基绿能对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又一次引领和推动。

这也是隆基绿能"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隆基绿能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使命,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聚焦科技创新,持续引领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并对过去十几年光伏成本的大幅降低作出贡献。

3.jpg

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发表《加速能源公平,让世界因光而“大同”》主题演讲

在此次发布会上,隆基绿能向世界郑重宣告:将通过深度参与这场能源革命,让不同,因光而"大同"。作为以科技创新驱动价值创造的行业引领者,隆基绿能将持续引导行业聚焦到电池及组件效率提升这一核心路线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推动能源结构加速调整。同时,坚持以技术创新成为全球能源公平价值观的倡导者,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速发展,创造人人都能平等使用的清洁能源,推动地球的能源变革和发展。

Hi-MO 6组件量产最高效率可达22.8%

Hi-MO 6产品是基于高效HPBC电池技术打造的新一代产品,也是隆基绿能面向全球分布式用户"量身定制"的首款专属组件。

HPBC是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的简称,是以电池正面无栅线为特点的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HPBC电池技术是隆基绿能电池科学家团队研发多年、最终实现商业化的划时代电池技术,也是PERC时代后的颠覆性电池技术。

4.jpg

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发布全新一代超高价值组件新品Hi-MO 6

隆基绿能HPBC电池的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了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效率可以超过25.3%。

该技术通过电池内部结构工艺调整,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光线吸收和光电转换能力,有效增加组件输出功率。Hi-MO 6产品量产最高效率可达22.8%,将为全球分布式市场开拓出新的价值巅峰。

除了组件的效率,Hi-MO 6产品在光线吸收、高温下的表现、低辐照响应和功率衰减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全方位提升了发电表现。根据全球典型区域发电量模拟的结果,Hi-MO 6产品较PERC产品平均增益10%。

可靠性保障进一步增强

作为最接近终端老百姓的清洁能源系统,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安全是一切的根基。脱离了安全的范畴和强有效的品质保障,分布式光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jpg

“世界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 格林以视频形式祝贺隆基Hi-MO 6成功发布

为此,Hi-MO 6产品非常注重自身的产品安全问题。隆基绿能充分考虑了这将是在家庭和企业屋顶光伏应用的产品,因此,极致的安全可靠性被隆基绿能研发团队强力"置顶"。可以说,Hi-MO 6产品将是分布式光伏市场最为安全可靠的一款产品。

得益于HPBC电池采用全背面焊接技术,Hi-MO 6产品的全背面焊接技术改变了传统电池"Z"字型的焊带连接方式,背面采用"一"字型焊接,可有效提升组件抗隐裂能力,让Hi-MO 6产品在可靠性上得到极大提升。

在能量传输环节,创新性的背面正负极连接技术让电流的传输更具稳定性。创新的技术工艺设计配以隆基绿能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Hi-MO 6产品的可靠性保障被瞬间拉满。

面向一些行业的高安全性和高智能场景需求,Hi-MO 6产品还预制了智能优化器,这颗"数字大脑"让Hi-MO 6产品的"主动安全"和"智能优化"成为可能。当光伏系统发生故障隐患或阴影遮挡时,后台系统通过"数字大脑"的信息反馈可远程控制和及时优化,在确保电站发电安全的同时保证最大的系统功率输出,使客户收益实现最大化。

重新定义组件美学

从消费电子、生活家电、时尚设计再到建筑创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简约之美都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和审美潮流。隆基绿能顺应时代审美浪潮,沿用了化繁为简的理念,设计出了正面无栅线的HPBC电池,使得组件外观极简纯粹,定义了属于光伏组件的美学。也正是这样的极简外观,Hi-MO 6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建筑设计风格,融洽和谐地搭配多元化场景。

6.jpg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博士作主题演讲

具体从外观特征来看,Hi-MO 6系列有"黑曜石、满天星、霓虹彩"三种外观风格,或浑然天成,或鲜活灵动,现代工业设计的极简美学与各类应用场景自然匹配,韵致悠长,一举将组件外观带入了"颜值"时代,更能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搭配,丰富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带来更加融洽舒适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能享用,每个人都能参与,是这个时代能源革命的真正要义。逐梦绿能世界,隆基永不停歇。多年来,隆基绿能始终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希望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增值。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2世界计算大会在湖南长沙圆满落下帷幕。作为计算领域的世界性产业大会,大会汇集了数百位来自全球的中外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各界人士共聚一堂,为全球计算领域搭建一个专业化交流、高端化对接、共赢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

凭借卓越的系统级软硬件协同验证能力,芯华章以自主研发的FPGA原型验证系统桦捷HuaPro-P1,成功入围重点展示计算领域尖端技术产品及应用创新成果的2022世界计算大会专题展。活动现场,HuaPro-P1得益于多个自研专利带来的创新性以及其对国产计算架构的支持,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1.jpg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复杂性的提升,使芯片验证面临资金与时间的巨大挑战。作为芯华章自主研发的高性能FPGA原型验证系统,桦捷HuaPro-P1已获得8项国家专利授权,可基于自主设计的软硬件协同方案,帮助系统级数字客户自动化实现智能设计流程,有效减少用户人工投入、缩短芯片验证周期,为系统验证和软件开发提供大容量、高性能、自动实现、可调试、高可用的新一代智能硅前验证系统。

2.png

目前,芯华章已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数字验证全流程服务,相关数字验证产品获得产业实际设计项目应用部署。面向未来,芯华章将持续专注前沿技术研发,用更好的产品和方案,助力我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芯华章科技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日,华为首届ICT产品组合方案峰会在深圳举办。华为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发表了题为《产品组合方案使能行业数字化》的主题演讲,并围绕数据中心、园区、数字站点及广域网络四大领域,发布系列化产品组合方案,以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正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马海旭对此表示:“行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华为通过提供ICT产品和产品组合,帮助客户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为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作贡献。”

1.jpg

华为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

当前,新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而业务场景更加多样化,传统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和效率,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业务创新的要求。华为全新推出产品组合方案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产品组合方案是面向行业价值场景,根据场景需求将多个产品组合起来,统筹规划跨产品的关键特性,打造差异化竞争力,通过预集成、预验证,形成解决客户一类问题的方案。

马海旭表示:“产品组合方案将重新定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组合方案基于各个行业典型价值场景需求,沉淀共性能力,构筑比单产品更高的差异化优势,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更先进。第二是产品组合方案对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和模块化建设,通过预集成、预验证,做好产品组合的预制件,减少现场产品对接的难度,并提供经验模板和交付工具,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实现更高效。”

华为产品组合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其具体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帮助客户业务快速上线,实现商业成功。产品组合方案把面向多个行业价值场景的共性能力沉淀下来,形成面向价值场景的典型配置,减少产品选择和方案设计工作量,缩短业务上线时间。

构建先进技术架构,面向未来可演进。产品组合方案基于华为竞争力领先的产品,通过跨产品的高效协同,构筑差异化竞争力,并以开放的架构和先进的技术,确保客户的数字基础设施面向未来架构领先、持续演进,提高客户投资效益。

易部署、易运维。ICT技术的复杂度带来了建设和运维的挑战,产品组合方案通过预集成、预验证,降低现场部署难度,并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模板,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

峰会现场,华为还重点推出了多款产品组合方案:

数据中心:推出总部管控云和轻量化分支产品组合方案,面向“总部+分支”类型的垂直部委和集团型企业,提供统一运维管控、统一云网编排、统一安全管控,实现多级数据中心的全局资源管理及总部分支间高效协同。

园区:推出园区数字平台2.0产品组合方案,通过ICT技术预集成、统一接入、统一服务、统一运维,实现园区的业务联动、数据融合和智能开放。

数字站点:推出周界防护站和雷视管控杆站产品组合方案。周界防护站是面向铁路、油气管线、大型基地等对安全防护要求高的场景,通过提供精准感知能力,实现全天候、高精度的安全监测;雷视管控杆站是面向高速公路、交警路口、城市车联网的精细化管控需求场景,通过“雷达+视觉+计算”打造远距精准感知能力,支撑精准安全管控。

广域网络:推出网络驾驶舱产品组合方案,打造面向服务的广域网络,实现自动化运维和智能化运营。

会上,江苏省港口集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明远,陕西陕煤榆北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增武,厦门国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管理部负责人张毅斌,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宁,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建设运维部总经理徐哲等行业客户与伙伴,分享了如何借助产品组合方案更快、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的成功实践。

马海旭表示:“产品组合方案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希望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实现共赢。产品组合方案做好被集成,为伙伴创造新价值。基于产品组合方案的架构和技术的先进性,帮助伙伴打造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通过产品组合预集成、预验证,提供统一接口和工具模板,降低伙伴二次开发的难度和投入,提升伙伴打造解决方案的效率。让我们携手共建产品组合方案的繁荣生态,使能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华为产品组合方案面向价值场景,携手伙伴更高效地构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

尊敬的各位客户、伙伴、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参加华为全联接大会!今天在现场我们有众多的来宾,同时我们在全国有150多个分会场,也邀请了很多朋友同步观看此次大会,还有很多人在线上参加,欢迎你们!

非常荣幸此次能够代表华为公司与大家分享,如何持续创新,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

今天,我们在中国享受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各种便利,这得益于数字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数字社会普惠更多百姓,移动支付、在线购物、远程教育等蓬勃发展,数字政府效能显著提升,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连续多年全球第二。

在数字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千兆用户超过7000万,5G基站超过210万,全国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1.jpg

随着数字中国的不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变化:

从应用来看,除了满足个人、家庭、办公需求外,更要关注生产环节,尤其是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从布局来看,数字基础设施要全局规划,匹配均衡发展的需求,比如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

从能力来看,要做到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双领先,确保先进性和韧性。

从技术来看,硬件和软件必须协同发展,尤其是从应用繁荣,走向根技术的突破和体系建设。

从绿色发展来看,一方面要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另一方面,要助力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

为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数字基础设施还需要不断发展。

2.jpg

我们认为,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持续创新,让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更领先,满足个人、家庭、办公、生产的需求;为数字经济构筑坚实的算力底座,实现充沛的算力随手可及;发展繁荣的基础软件生态,立根铸魂,开放共赢;打造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使能行业数字化经验快速复制。

接下来,我将从这四个方面来介绍。

打造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强国

3.jpg

过去,中国领先的电信网络把14亿人联接起来,驱动了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还有超过4万座写字楼、5万个制造园区、8万个数据中心、数十万公里铁路、公路和水路……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还要继续用更领先的网络联接百亿设备、千亿物、数十万公里的传统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释放产业数字化的巨大空间。

为此,我们在《通信网络2030》中定义了6个未来演进的技术方向,并通过推进5.5G/F5.5G/Net5.5G等一系列5.5G技术的标准化和商用部署,不仅让中国的双千兆网络迈向双万兆网络,更要让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网络、感知网络实现领先,助力网络强国。

算力网络:以强大的网络,让算力随手可及,助力均衡发展绿色低碳

4.jpg

算力网络,以联接为基础,推动算力资源的精准配置和按需获取,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让充沛算力随手可及。算力网络的联接能力,全局上要匹配国家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的整体战略,在5000公里的跨度上实现数据中心间EB级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为成千上万应用提供保障;在局部上,数据中心内要联接超大规模集群,提升整网有效吞吐,充分释放算力。

面向算力网络场景,华为打造了业界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为的IP网络产品和光通信产品通过400G/800G高速互联,单纤带宽接近百Tbps,构建毫秒级三级时延圈,实现2500多种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质量保障。华为全新数据中心交换机,可支持业界最大规模、百万级服务器无损互联,构建10E级算力中心,同时首创智能流量调度算法,使AI训练性能可加速20%。

在金融行业,我们已经帮助客户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五地六中心网络,支撑网银、支付、贷款、风控等700多种核心应用的跨区域算力协同。

工业互联网网络:以网络领先助力工业领先,实现“网络强基+智能制造”

5.jpg

工业互联网网络主要有办公、生产两个核心场景。当前,全无线化办公已成为普遍需求,远程协作、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沉浸式办公体验成为趋势;无人化、少人化生产需求迫切,尤其是在车间、矿井、港口等复杂、苛刻的生产场景;最终,办公、生产要融合成一张网,全面赋能产品链、价值链、资产链。

面向办公网,华为提供智能云园区网络解决方案,通过全新的园区核心交换机,两台设备即可支持全网服务10万员工、20万终端,并且支持业务一键式部署、故障分钟级定位;率先推出企业级Wi-Fi 7 AP,单设备支持100个混合现实用户同时办公。

面向生产网,华为不断提升IP网络的确定性体验,同时不断推动无损工业光网的规模部署,实现微秒级低时延、全场景0丢包,使能远程工业监测与控制、AI质检;还推出了本安型网络设备,满足安全生产对防爆、防水、防尘等苛刻要求。

我们还积极推进5GtoB商用,例如,用5G网络连接智慧港口的天车,让工作人员在空调房里进行远程操作。

除此之外,华为还提供丰富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有效应对病毒、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

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网络能力,实现单终端万兆带宽、微秒级低时延,每平方公里百万联接等,以网络领先助力工业领先,实现网络强基和智能制造。

感知网络:感知、联接、算力融合,使能国计民生传统基础设施更安全更高效

6.jpg

网络除了强大的联接能力,还需要融合感知能力。比如,传统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巡检和监测等存在诸多难题:油气管线、电力线距离长、环境复杂,却依赖人工巡检;铁路、机场周界防护,在恶劣天气下经常出现漏报、误报;森林、水利设施等外场供电难、传输难,无法实时监测。

华为正在通过感知、联接、算力的融合,使传统基础设施具备长距离、精准防护、实时监测的感知能力,并能实现无电无网部署。

华为推出光感知产品,让光纤具备感知能力,并通过光视联动技术,实现周界全天候立体精准防护,保障铁路、管线的安全运营,减少入侵误报的干扰;通过雷视拟合技术,提升夜晚、雾天的高速事件感知准确率,实现在1000米远距离内对车流、路况的监测,保障路网畅通、安全出行;基于微波、Wi-Fi和光纤网络组合的自回传解决方案,实现无电无网部署,7×24小时守护水利、输电线路等边远设施。

我们倡议构建领先的感知网络体系,以通感算一体化技术创新,使能国计民生传统基础设施更安全更高效运转。

打造坚实算力底座,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7.jpg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计算方面,中国需要在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多样性计算不断突破,才能保障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数据存储方面,需要提升先进性和可靠性,2021年中国的数据总量是6.6ZB,全球占比为9.9%,这与经济规模是不匹配的;先进的闪存存储占比20%,容灾备份投资占比仅为10%,而欧美国家对应的数据分别为50%和30%,存在差距。

面向未来,华为将围绕多样性计算,从物理层突破,打造多维协同、智能认知、内生安全、绿色集约的先进计算、先进存储。同时,通过产品组合,构建灵活多样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满足差异化需求。

计算:全栈开放,筑牢智能化根基,构建多样性计算能力

8.jpg

计算已经进入多样性计算时代。三年前,华为发布了计算战略,并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的方式,推动计算产业不断发展,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鲲鹏通用计算领域,我们进行了主板开放,发展了10家整机伙伴,其整机发货占比超95%;为伙伴构建了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和服务,使能了12000多个解决方案,全面进入金融、电力、电信、政务等核心场景。

基于昇腾人工智能计算,全国建设了20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创了产业聚集新模式;推出了AI训练集群Atlas 900,助力鹏城云脑2实现 IO500 双榜单连续三年第一;构建了领先的大模型开发能力和科学智能套件,通过产业联合体实现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例如“紫东.太初”,成为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

面向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进行系统级创新,通过对等平构计算、集群硬件、融合基础软件、多样化应用范式,实现DC as a Computer,革命性提升计算的带宽和时延,大幅提升系统性能。

存储:构建面向多样化应用的数据底座,保障数字经济战略性资源

9.jpg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战略性资源,数据存储就是要让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为此,华为在存储领域不断创新,首先是围绕闪存介质,对全系列产品进行升级,为数据价值的挖掘提供先进存储,其次是不断提升保护数据安全的能力,包括预防自然灾害、系统失效的容灾、备份、归档能力,也包括抵御人为攻击的防病毒、防勒索攻击能力;未来,我们还将面向多云架构进行创新,促进数据的高效共享与流通。

华为提供全系列的存储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高端全闪存支撑每秒千万次交易订单处理,7×24小时在线;创新的分布式存储让企业在大数据、AI等场景实现数据实时分析,支撑企业高效生产决策。数据保护达到7个9的高可靠,这意味着每年仅影响业务3.1秒。此外,在中国所有的数据中心当中,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占比最大,达到45%,绿色节能成为重要诉求,为此,华为将推出业界首个面向Diskless架构的微存储,使得空间和能耗降低40%。

华为存储已经实现全球领先,服务了18000多家客户,广泛应用在金融、制造、医疗、电力等领域。例如在华西医院,支撑人类基因组分析从24小时缩短到7分钟,创造了中国速度。

数据中心:多维协同创新,实现多场景先进算力高效供给

10.jpg

数据中心是算力的集中供应体现,场景众多,这既包括超大体量的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公有云数据中心、城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包括面向企业的总部、分支协同的多级数据中心,还包括轻量弹性的边缘数据中心,需要多维协同创新,匹配多种多样场景,实现先进算力的高效供给。

华为基于丰富的产品系列,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组合创新、架构创新,提供多种产品组合方案,满足客户对于绿色节能、高性能、高可用、多级协同等需求。

例如,通过集群设计、液冷方案实现PUE进一步从1.3降低到1.15;光传送与存储联合创新,实现灾备数据中心业务倒换时长从10秒级降低到秒级;通过总部管控云,支持总部到分支的全域管控;通过超融合技术和硬件创新,实现分支边缘2节点起配、免机房、免现场运维。

支撑全场景应用,覆盖多样化硬件,共同繁荣中国兼容开放的基础软件生态

11.jpg

数字基础设施需要“立根铸魂”,操作系统、编译器和编程语言、数据库、AI框架等基础软件就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魂。

实现基础软件的突破,有如下几个关键:首先是突破根技术,在多样性算力、云边端协同、原生安全、高效开发等实现领先。其次是通过开源的模式,丰富和完善基础软件的体系。最后,基于共享的平台,构建繁荣的生态体系。

华为已发布欧拉和HarmonyOS操作系统、毕昇编译器、openGauss数据库、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等一系列的基础软件。华为与伙伴一起不断努力,推动基础软件发展,当前欧拉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已达到245万套,跨越生态拐点。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升级毕昇融合编译器,全新发布毕昇C++编程语言。

华为不断推动开源的发展,已将openEuler、OpenHarmony贡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起了“开源雨林计划”,支持了“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等,踏踏实实为产业做贡献。目前欧拉开源社区已经吸纳超过400家成员单位、11000多名开源贡献者。

我们还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整合为培训课程,编撰成高校教材,赋能产业伙伴,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发展和完善基础软件生态。

我们也呼吁更多产业力量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基础软件产业,做强我们的魂。

以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促进融合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

12.jpg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仍面临门槛高、成本高、经验和技术难以复制等诸多挑战,不断“重复造轮子”,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左右。

华为成立了8个行业军团,联合4万多家行业伙伴,以华为云为依托,为各行各业提供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

华为云行业aPaaS,基于应用API、数据API、集成资产三种能力,实现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联创、抽象、沉淀、共享和复制。当前华为已经发布工业、政务、煤矿、电力、公路等7个行业aPaaS,实现一次开发,多次部署,广泛复用。例如,煤矿aPaaS已经实现18个机器视觉类API,覆盖矿山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主业务环节,助力煤矿无人化、少人化作业,让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去工作,该方案可复制到中国4000多个井工矿。

另外,华为云在国内还率先推出SaaS构建能力中心—华为云SaaS DreamWorks,提供专家服务、样例代码和知识库,提升行业aPaaS集成和交付的效率,打通SaaS化改造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创新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13.jpg

过去三十年来,华为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当中,持续提供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今天,华为发布一系列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围绕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底座、基础软件、行业数字化平台不断努力,助力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更加领先、坚实、繁荣、开放。

倡议: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

展望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客户与伙伴,不断突破根技术、持续创新、开放共赢,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5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