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作者:Ashley Huang,SEMI 台湾高级市场专员

相比传统的系统级芯片(SoC),Chiplet 能够提供许多卓越的优势,如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大的设计灵活性。因此,半导体行业正在构建一个全面的 Chiplet 生态系统,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随着异构集成(HI)的发展迎来了巨大挑战,行业各方携手合作发挥 Chiplet 的潜力变得更加重要。前段时间,多位行业专家齐聚在一场由 SEMI 举办的活动,深入探讨了如何助力 Chiplet 生态克服发展的挑战。

日月光集团企业研发中心副总裁洪志斌(C.P. Hung)表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半导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去追求高效地完成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异构集成——包括同质集成和异构集成。在深入研究异构集成技术的同时,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促进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以克服发展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Chiplet 发展势头强劲

TechSearch 是专门研究微电子封装和组装技术趋势的市场研究领导者,其总裁 Jan Vardaman 指出,IC 设计师认为使用 Chiplet 可以更容易、更灵活地制造他们想要的芯片。通过使用最具成本效益的工艺,Chiplet 还可以生产不同的功能电路,以降低芯片制造成本,而不必依赖最先进的技术。

随着 Chiplet 能够实现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优的成本结构,更多基于 Chiplet 的设备已经在市场上涌现。然而,因为这些产品是由不同的制造商独立开发的,所以 Chiplet 的产品之间通常不具有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导致 Chiplet 的生态零散化、碎片化。因此,UCIe 标准的推出正是为了突破以上壁垒,这也是 Chiplet 发展历程中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AMD 公司高级封装部门企业副总裁 Raja Swaminathan 认为,市场需求是推动半导体行业向异构集成转型的关键因素。高性能计算(HPC)市场对处理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这已经不能单凭制程微缩来满足这种需求。作为处理器供应商,AMD 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满足客户的需求,Chiplet 就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Chiplet 助力 AMD 克服成本和规模挑战,推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异构集成路线图(HIR)倡议主席兼日月光集团研究员 William Chen 表示:“如何将行业研究成果转移到教育系统是进一步促进 Chiplet 生态发展的关键。从设计方法到技术,这一切都掌握在从业人员手中,身处在行业当中的人更加关注 Chiplet。然而,学校里学习 Chiplet 设计的学生很少。我们都很清楚人才对半导体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将 Chiplet 带给更多的学生,未来我们才能看到更多基于 Chiplet 的技术。”

Cadence 研发部门副总裁 Don Chan 表示,Chiplet 推动了 IC 设计领域的范式转变。通过将 SoC 的各种芯片功能分解成 Chiplet,并通过先进封装将它们组装成单个器件,IC 设计人员找到了一条无需考虑功耗、性能、面积(PPA)的新途径——而 PPA 正是设计师们一直试图在工艺技术中实现平衡的三大主要目标。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拆分最初集成在 SoC 中的功能并设计 Chiplet 互连架构 Plet,以及如何克服芯片堆叠带来的散热挑战,这些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设计工艺、方法和工具以克服上述挑战。

联发科制造运营和供应链管理副总裁高学武(HW Kao)表示:“对于 IC 设计师而言,Chiplet 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们将 IC 设计变成了“混合鸡尾酒”。人们可以通过混合不同的材料来创造独特的产品。裸片分割(Die Partitioning),即将客户期望实现的功能划分到多个芯片中,已成为唯一的出路。”

在实践中,联发科发现裸片分割有助于降低成本,还有一些功能可以通过更成熟、更具成本效益的制造工艺来实现。单个芯片的面积越小,实现更高良率的可能性就越大。

散热:浸没式冷却蕴藏巨大潜力

先进封装使 Chiplet 成为可能,而 Chiplet 正在推动着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一场重要技术浪潮。设备过热问题(长期以来的重大挑战),只会随着封装技术的进步变得更加复杂。

纬颖科技公司总裁张顺来(Sunlai Chang)表示,上下游产业链需要共同努力,以更有效的方式改善散热问题。纬颖科技近年来一直在开发浸没式冷却解决方案,因为芯片产生的热量不再能够通过风扇单独去除,液体冷却技术也接近极限。张顺来表示,将整个主板与电子元件冷却剂一起浸没将是未来的散热方式。

“目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封装技术尚未针对浸没式冷却进行优化设计。”张顺来表示,他期待与封装行业的伙伴公司合作开发新解决方案。

共封装光学(CPO)将成为优化能耗的关键

思科系统技术和质量部门副总裁薛捷认为,由于负责数据传输的 I/O 单元也是一个重要的散热来源,因此持续提升计算性能、增加 I/O 带宽,以及降低 I/O 能耗将变得更具挑战性。薛捷表示:“互联网数据量的增长没有上限,而对网通芯片的 I/O 带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传统的传输介质不再能够以可接受的能耗水平承载如此大量的数据。由共封装光学(CPO),如硅光,支持的网通 ASIC 芯片正在成为主要趋势。”

共封装光学是一种典型的异构集成,它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集成了使用 CMOS 工艺的逻辑单元和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光学元件,使芯片开发者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通信带宽,还能够大幅降低数据的传输能耗。

台积电讲解最新的 CoWoS 解决方案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分享了其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技术的最新发展。台积电 APTS/NTM 部门总监 Shin-Puu Jeng 表示,台积电几年前就开始研发 CoWoS 先进封装技术,以满足 HPC 客户的需求,目前台积电已能够提供 CoWoS 产品系列。

Jeng 表示台积电的 CoWoS 客户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客户看重性能,有的客户想要高密度线路或更高的成本效益。例如,最初使用硅转接板的 CoWoS,后来升级为拥有更佳响应速度、由低阻抗线路带来更低能耗的 CoWoS-R,这个过程用有机转接板取代了硅转接板。通过装配去耦电容无源元件,芯片的集成度可再创新高,这也使得 CoWoS-R 成为高能耗系统集成的理想选择。

设备和材料厂商专注于混合键合,并推出多种解决方案

混合键合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几乎所有先进封装厂商都在利用该工艺来尽可能缩小片内互连和键合,以满足先进封装中互连密度的极致要求。虽然今天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使用混合键合,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解决混合键合技术带来的挑战将拥有广阔市场机遇,提供解决方案的开发者也会因此获益匪浅。身处半导体制造行业不同环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涵盖从设备、材料、测试到测量等领域)都提出了新颖有趣的混合键合工艺解决方案。

关于 SOI 国际产业联盟

SOI 国际产业联盟是代表 SOI(绝缘体上硅)微电子完整价值链的领先行业组织。SOI 国际产业联盟的使命是为产业协作、思想引领和行业教育提供一个中立的战略化平台,在这里全球的行业高管与同行人士、合作伙伴及客户进行交流和创新,加速 SOI 产业发展。SOI 产业联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众多的活动,包括产业论坛、研讨会和培训活动。联盟成员包括众多电子行业基础设施中的引领者,成员资格对电子行业的所有公司和机构开放。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0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可扩展的高密度模块化电源系统解决电气化电源转换难题

随着汽车产业迅速向电压及功率要求更高的全电动汽车发展,电源系统设计工程师正在寻找高密度、轻量级并且能跨平台扩展的电源转换解决方案。

Vicor 将于 4 18 日至 20 日在底特律举行的全球汽车工程盛会“2023 国际汽车设计工程展”(WCX) 上进行四场演讲,介绍使用其可扩展的高密度模块化电源系统技术实现 xEV 电源转换的创新方法。

Vicor 演讲包括:

● 使用电源模块减轻线束重量,减少行驶里程焦虑
讲演者:         Nicolas Richard,Vicor EMEA 汽车销售及现场应用总监

● 使用高带宽 DC-DC 转换器管理高压线路纹波抑制
讲演者:         Haris Muhedinovic,Vicor 汽车产品首席现场应用工程师

Ranya Badawi,通用汽车公司电源转换器工程师
撰稿人:Steve Wybo,通用汽车电源电子技术专家

● 向 800V 电动汽车过渡:800V 和 400V 之间的双向转换
讲演者:         Matt Jenks,Vicor 北美汽车业务总监

● 在电气系统中构建冗余为 400V 或 800V 电动汽车供电
讲演者:         Haris Muhedinovic,Vicor 汽车业务首席现场应用工程师

期待与您在 2023 WCX 见面,进一步探讨Vicor 演讲相关内容。

1.jpg

减小尺寸,减轻重量是向新一代 xEV 平台发展的必经之路。Vicor 模块为电动汽车提供最高的功率密度和最有效的配电。

关于 WCX

在WCX™ 国际汽车设计工程展,工程设计界齐聚一堂,讨论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涉及的主题从大规模部署电动汽车到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时间表,再到被低估了的全球供应链对汽车产品的影响等。国际汽车设计工程展是汽车工程师协会 (SAE) 举办的一场盛会。

关于 Vicor

Vicor 是高性能电源模块的领导者,始终致力于通过易于部署的模块化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为供电网络实现创新,以提供从电源到负载点的最高密度和效率。我们始终站在配电架构、转换拓扑及封装技术的最前沿,不断提高 Vicor 电源模块的密度、效率和供电性能。Vicor 主要为高性能计算、工业设备、汽车以及航空航天与国防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Vicor 在为苛刻市场设计、开发并制造电源模块方面拥有超过 40 年的丰富经验,我们荣获专利的高频率 DC-DC 电源转换技术是汽车市场的理想选择。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0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卫星展上,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公司")与以色列SatixFy公司展示了宽带1000 MHz DVB-S2X软件定义无线电(SDR)调制解调器ASIC,相当于在一个共同的测试设置中,将8个VSAT调制解调器放在一个芯片上。同时R&S展示了端到端的测试基础设施,其中包括R&S 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和R&S FSW信号和频谱分析仪,以及SatixFy的Sx3099调制解调器ASIC,演示DVB-S2X Annex E宽频带波束跳变和高比特率DVB-RCS2传输。

R and S.jpg

图:用R&S FSW分析的DVB-S2X波束跳动信号(左)和用R&S FSW分析的DVB-RCS2信号(右)

波束跳动为适应卫星资源需求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可以使总容量增加15%,同时减少20%的未满足和过剩容量。波束跳动的使用对未来的低地轨道星座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它降低了卫星的机载功率消耗,而且它允许实施半双工波形,以减少用户终端的成本及其功率消耗。R&S和SatixFy基于DVB-S2X标准的DVB-S2X超级帧和DVB-RCS2波形合作开发测试设备和多波束SDR调制解调器ASIC波束跳动准备。

以色列SatixFy公司是一家专门开发和销售SDR基带芯片、调制解调器和电子导向多波束天线的公司,罗德与施瓦茨是测试测量解决方案的先进企业,他们在2023卫星展期间展示了宽带1000 MHz DVB-S2X软件定义无线电(SDR)调制解调器ASIC,相当于在一个共同的测试设置中,将8个VSAT调制解调器放在一个芯片上。

SatixFy的Sx3099芯片在吞吐量方面创造了记录,在前向上表现出1 Gsymb/s的DVB-S2X波束跳动通量,在RCS2中表现出400Msymb/s的吞吐量,在返向上表现出1 Gsymb/s的S2X。新的宽带SDR调制解调器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波束跳动(DVB-S2X Annex E Rev 2019)和VLSNR的调制解调器,能够进行多波束接收和发射,以支持低地轨道航空连接中的 "先合后断(make before brake)"交接。该芯片包括所有新的超级帧格式类型5、6和7(预编排和 "点射 "波束跳变)。Sx3099包括对DVB-RCS2 400 MHz传输的本地支持,以及对任何其他波形的完整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新的调制解调器的多载波跳动结构(多达4个)使宽带(1GHz)卫星服务的吞吐量大幅提高,以增加卓越的连接性。该芯片在低至-10dB信噪比的VLSNR模式和低至-20dB信噪比的专有ELSNR模式(极低信噪比)下运行,并与SatixFy的电子导向天线顺利对接,通过单个以太网端口在单个Sx3099上同时运行8个波束,用于数据和控制。

R&S SMW200A和信号及频谱分析仪R&S FSW支持最新版本的DVB-S2/DVB-S2X标准,以及新增加的用于跳波的附录E和未来LEO星座中使用的DVB-RCS2标准。R&S 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是目前第一个完全校准的宽带解决方案,其带宽扩展到4GHz的射频调制带宽,信号生成跨越所有频率和卫星频段,最高可达67GHz,而R&S FSW覆盖的频率最高可达90GHz。

DVB-S2X波束跳动演示由高端矢量信号发生器R&S SMW200A提供500 MS/s的DVB-S2X波束跳动信号,采用超帧6格式,在卫星中频1.225 GHz的前向下行链路上提供给SatixFy Sx3099 SDR modem。调制解调器的返回上行链路被调制为380 MS/s的DVB-RCS2信号,并传输到频谱和信号分析仪R&S FSW上。利用独特的DVB-RCS2工具,可以分析频谱和信号质量及其内容,还可以对DVB-RCS2信号进行解码。

在3月14日至16日的华盛顿2023年卫星展上,观众可以在罗德与施瓦茨的1326号展台体验波束跳动演示。

SatixFy位于2221号展位,期待您加入针对Sx3099芯片的进一步讨论。

要了解更多关于波束跳动和标准对它的支持,请参见波束跳动成熟与技术一文。

罗德与施瓦茨(Rohde&Schwarz)

罗德与施瓦茨科技集团凭借其在测试测量、技术系统、网络和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先解决方案,为更加安全互联的世界铺平了道路。集团成立超过85年,是全球工业客户和政府客户的可靠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6月30日,Rohde & Schwarz在全球已拥有约13000名员工。独立集团在2020/2021财年(7月至6月)实现净收入23.4亿欧元。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大陆集团使用英飞凌高端AURIX TC4微控制器开发创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模块化平台

  • 域控制单元作为高性能计算机和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接口,可用于构建复杂的软件基础设施

  • 联合推出用于汽车的RRAM技术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宣布将与大陆集团合作开发基于服务器的汽车架构。双方此次合作旨在打造一款系统的、高效的的电子/电气(E/E架构,该架构与以往动辄包含上百甚至更多独立控制单元的电子/电气架构不同,将由中央高性能计算机(HPC)和几个强大的域控制单元(ZCU)组成。目前,大陆集团在ZCU平台中采用了英飞凌的AURIX TC4微控制器。

大陆集团_域控制单元.jpg

得益于AURIX TC4的特殊存储技术,汽车软件会保持待机状态,一旦车辆启动,停车辅助、空调、加热、悬挂等功能在1秒内就能准备就绪。借助平台化方案,大陆集团可以满足汽车制造商的不同需求。通过单独配置HPCZCU的数量、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及在车辆内部的排列方式,汽车制造商能够根据需求定制汽车架构。

大陆汽车首席技术官Gilles Mabire表示:我们的新架构解决方案能够让车辆更快地适应未来场景。随着汽车功能的日益丰富,车辆需要更高的算力和更为复杂的软件应用作为支撑,大陆集团的新架构为软件定义汽车扫清了障碍。而与半导体科技公司英飞凌的合作是我们帮助客户快速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一步。得益于我们的平台战略,成熟的应用软件可直接被用于新的车型,这样便能够大幅减少耗时的验证工作,加快新功能进入到量产阶段的速度。

AURIX系列微控制器的第三代产品TC4x在性能、内存和不同版本之间具有与前几代微控制器AURIX TC2xTC3x相同的可扩展性。此外,AURIX TC4x也是为了在ZCUHPC应用而设计,但它更多的重点应用领域是雷达、底盘和安全以及动力总成/电气化。

新微控制器系列的一个关键亮点是英飞凌所采用的RRAM(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技术。这项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芯片卡领域,例如无现金支付和安全认证等。现在,RRAM技术首次被应用于汽车领域。AURIX TC4x微控制器能够有效、快速、安全地发掘汽车系统的重要潜力由于采用了AURIX TC4x架构,基础软件程序几乎一直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当车辆启动时停车辅助、空调、加热和悬挂等功能在1秒内便可准备就绪。此外,它还显著加快了软件组件的OTA更新速度,并提高了安全性。

英飞凌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总裁Peter Schiefer表示:与大陆集团的合作使得RRAM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领域。现在,英飞凌正在与大陆集团等汽车行业的创新推动者一起塑造未来出行AURIX TC4x系列微控制器将是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未来几代汽车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强大的域控制单元是迈向软件定义汽车的决定性一步。对于大陆集团而言,第一个关键步骤是为大众汽车的ID.3ID.4电动汽车车型开发并交付HPC高性能计算机。

域控制单元平台的开发是大陆与英飞凌合作的一部分,该平台构成了电子/电气架构层的中间层,位于服务器层(HPC)和由众多传感器与执行器构成的基础层之间。

大陆集团架构和网络业务部主管Jean-Francois Tarabbia表示:我们能够一站式为软件定义汽车架构提供所有基础组件。新平台在性能和接口方面具有可扩展的、模块化的设计,使汽车制造商能够极为灵活地设计汽车架构。另外,我们还能够整合第三方硬件和软件,以便快速而又经济高效地引入各种创新解决方案。

在未来的电子/电气架构中,域控制单元将所有电子和电气连接集中在车辆的局部区域。例如域控制单元从右前方、左前方和后方区域接管车辆的所有控制、数据和通信管理任务。将软件组件集中在一起可以提高网络安全和增强更新能力。AURIX TC4x系列微控制器按照ISO/SAE 21434认证流程开发,并将重点放在目前最先进的网络安全功能上。另外,AURIX TC4x的网络安全概念支持后量子进程,这将进一步增强对数据和信息的保护,使其免受来自量子计算机的攻击。量子计算机对当前的加密方法构成了威胁。

来自不同汽车领域的数据流在域控制单元中合并。这些数据在经过处理后,将通过安全的以太网连接传输至作为最高控制层的HPC。反之,域控制单元可以协同工作,执行来自服务器层的命令。

凭借其整体的功能安全概念AURIX TC4x系列微控制器符合ISO26262标准中的ASIL D最高功能安全要求。此外AURIX TC4x系列微控制器内置了网络加速器路由加速器),可以缓解以太网和CAN通信以及最新通信功能如5 Gbit/s ETHPCIe10 Base-T1-SCAN-XL等所承担的压力。凭借这些功能,AURIX TC4x有助于实现新一代软件定义汽车和新的电子/电气架构。

Tarabbia表示:我们的新汽车架构仅由几个强大的域控制单元和高性能计算机组成,大大简化了车身线束,减轻了重量并降低了能耗。由于在系统的汽车电子装置中实现了明确的任务分工、软硬件分离以及接口的标准化,所以可以更好地应对车辆内部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和成倍增加的软件应用等问题。

关于大陆集团

大陆集团为人和货物的可持续和互联流动开发开创性的技术与服务。该技术公司成立于1871年,致力于为车辆、机器、交通和运输提供安全、高效、智能和经济的解决方案。2022年,大陆集团的销售额为394亿欧元,公司目前在57个国家和市场拥有约20万名员工。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代码:IFX / OTCQX 代码:IFNNY)表示,内置在汽车中的高性能计算机,能够尽可能快速、可靠地处理所有可用的数据和信息,以便车辆能够安全地行驶,这是自动化联网汽车的关键所在。曼海姆-CeCaS研究项目的宗旨就是要开发相应的车用超级计算平台。该项目由来自业内和高校的 30 家研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并且已被德国联邦政府纳入旨在推动汽车与移动出行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大规模资助计划之中。整个项目由英飞凌负责领导和协调。近日,各方代表齐聚英飞凌慕尼黑总部 Campeon 大楼,出席了项目启动仪式。

英飞凌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总裁 Peter Schiefer.jpg

英飞凌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总裁 Peter Schiefer 表示:驾驶辅助系统如此广受欢迎,意味着自动驾驶的前景不可限量。我们需要整合各自的优势,为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开发出可靠的高性能计算架构。作为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英飞凌不仅将贡献自身在汽车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还将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曼海姆-CeCaS 研究项目致力于为未来高度自动化的汽车研究并开发功能全面的中央计算平台以填补联网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新出现的市场空白。即使是满足日常使用需要,联网汽车和电动汽车也需要搭载高性价比、高能效的高端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不仅要应对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和复杂情况,还要满足严苛的汽车标准要求。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央计算平台时综合考量安全性、最高性能和汽车超算等因素,包括专门设计的处理器、接口和系统架构。

中央计算单元将采用符合汽车应用要求的、创新的高性能处理器,以及非平面晶体管技术(FinFET)。自动驾驶汽车专用硬件加速器和自适应软件平台将为这些高性能处理器提供支持这就是所谓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方法和事件驱动的神经形态加速器。此外,车载电源网络和车用集成电路封装也需要做出必要的修改。该项目团队的目标是在系统层面获得完整的汽车功能安全认证(ASIL-D)。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为曼海姆-CeCaS 项目提供了约 4,600 万欧元的资助,并将其纳入了政府的曼海姆计划(该计划以汽车的诞生地命名)。该计划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汽车发展迈上新台阶。研究项目由英飞凌负责领导,众多元器件供应商、专家、研究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项目成员主要包括博世、大陆集团和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等知名企业,以及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等院校30 家合作伙伴提议筹集约 9,000 万欧元的总预算,用于开发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中央计算机概念。曼海姆-CeCaS 项目为期三年,是德国政府资助最多的合作项目之一。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安全产品部产品营销经理
Xavier Bignalet

2021年发布的Qi® 1.3标准在确保提高充电器对消费者的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新技术的出现受到了反对意见的阻碍,Qi感应式充电技术颇费时日才被广泛接受。因此,虽然Qi早在2010年就已发布,但又过了五年才占据主导地位。自那时起,无线充电联盟(WPC)对Qi进行了重大改进,但直到2021年初,联盟才增加了一项协议,从而使支持Qi的设备制造商能够验证充电器的身份及其对Qi规范的遵守情况。这项功能可以剔除那些可能损害甚至损毁其充电产品的充电器,因此无疑是Qi 1.3中最重要的新特性。

具体来说,Qi 1.3规范要求充电器制造商必须在无线充电器中嵌入称为“产品单元证书”的公钥基础架构(PKI),以使其能够对智能手机进行身份验证。该关键功能通过嵌入式方式实现,因为它采用最稳健但最基础的方法来提供身份验证,即构成库的安全元件,这些元件与单片机相邻,用于单独存储关键信息,与器件的主处理器隔离(图1)。此功能会极大提高绕过安全机制的难度,并且可以使用自己专用的独立处理能力和存储器,无需任何共享资源。

1.png

图1. Qi® 1.3标准要求必须进行安全配置

安全元件并非新鲜事物,它已在物联网、信用卡、支付系统和加密货币交易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自2009年以来,现在广泛用于智能支付的近场通信(NFC)一直依赖于安全元件,从2019年起,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集成了安全元件,因此,将这项技术添加到无线充电中并不算为时过早。

工作原理

身份验证过程比较复杂,但此过程是在后台进行的,不需要人为干预且用时不到一秒。手机是接收器,它位于充电器(在规范中被称为发射器)上。Qi 1.3规定必须进行单向身份验证,这意味着发射器必须以加密方式向手机证明其可信且被识别为WPC生态系统的安全成员(图2)。

2.png

2. 通过CryptoAuthLib进行单向身份验证

如果没有经过身份验证,手机可以完全拒绝充电,更典型的情况是将接受的充电功率限制在5W而不是15W,从而导致充电缓慢。由于大多数智能手机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造成的结果是用户体验不佳,进而会对充电器制造商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要实现高效、安全的身份验证,还必须采用安全的生产流程,并结合采用可形成安全存储子系统(SSS)(通常称为安全密钥存储器件或安全元件)的过程。Qi 1.3使用从充电器到手机的单向身份验证,在此期间,充电器必须以加密方式向手机证明其可信。如果身份验证失败,手机有两个选择:它可以将充电功率从最大15W降低到5W,或者拒绝充电器。

如果更深入地研究该过程,手机将要求充电器提供证书和签名,以验证其为具有私钥的WPC认证产品,并签署由手机发出的质询,证明其已获知机密信息且不曾泄露。Qi 1.3标准要求私钥必须由经过认证的SSS存储和保护。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和私钥都必须在同一物理安全边界内,以确保可信的身份验证。

SSS必须根据联合解析库(JIL)漏洞评分系统证明其保护加密密钥的稳健性,该系统于2000年代中期首次推出,用于提高智能卡的效率和安全性,现已成为其他许多需要安全功能的应用的稳健基准。它侧重于评估安全元件的存储强度,以确定其达到的特定JIL级别,JIL从五个方面对性能进行评级:

  • 破解算法所需的时长

  • 攻击者必须具备的技能水平

  • 要实现成功的攻击需要对评估对象(TOE)的了解程度(在此种情况下,TOE是指充电器)

  • 获得TOE样片所需的难度,以及需要的样片数

  • 一次成功攻击所需的设备类型

在充电器可供销售之前,需要采取其他步骤来保护充电器在生产时所具备的信任级别,目的是消除对私钥的暴露。要构建可信链,所有私钥都必须位于生产场地的硬件安全模块(HSM)中或充电器的SSS内。然后,必须确定这些私钥的产生、存储和构成可信链的方式。这是通过WPC所谓的密钥仪式实现的。完成后,现已通过加密方式建立了可信链,同时不会暴露给外部合约制造商或第三方。结果是,WPC、手机和充电器三者之间相互信任,这意味着WPC可以信任手机,反之亦然。

认证生态系统

由于可信链需要各方的参与,因此认证过程对参与其中的各方来说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从单片机制造商到充电器本身的制造商,均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icrochip是率先将这一过程的所有要素结合起来的公司之一,旨在帮助设计人员开发产品,同时无需承担必须依赖多个来源的艰巨任务。Microchip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可信平台提供公司安全元件的初始配置,以加快产品的上市时间。

Microchip是一家获得WPC许可的制造证书颁发机构,可提供预配置的安全存储子系统解决方案,以降低复杂性并缩短开发时间。此外,通过由WPC根证书颁发机构来处理整个密钥仪式,技术门槛也得到降低。作为完整的认证参考设计,可信平台包括应用MCUQi 1.3软件协议栈、具有支持加密库的安全存储子系统,以及面向汽车和消费类应用的配置服务。

可信平台包含一系列预先配置或完全可定制的安全元件。通过利用公司安装在Microchip工厂内的硬件安全模块(HSM),可在每个安全元件的边界内生成凭证。这些器件还配备了硬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使原型设计变得轻而易举,而且支持快速跟踪开发。

总结

对于像充电器这样看似简单的设备来说,这一切似乎有点夸张,但市场上充斥着数百种不同的充电器,在Qi 1.3之前,从来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验证它们是优质产品还是劣质产品,后者不仅可能损坏目标设备(智能手机),还可能引发更糟糕的结果。例如,如果充电器安装在车辆中,不当操作不仅会影响智能手机,还会影响车辆本身的某些部分。这种安全级别由来已久,但它将惠及所有相关方,尤其是消费者。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宣布,两款USB 供电 (USB PD) 扩展功率范 (EPR) 芯片获得USB-IF(USB开发者论坛)认证。这两款芯片分别用于电源/充电器的适配器端(供电)和设备端(受电),将通用充电器的输出功率范围扩展到140W。现在,只用一个交流-直流适配器就能给大多数用电设备充电,例如,计算机、智能家居执行器、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以及传统充电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

1.jpg

意法半导体模拟、MEMS 和传感器产品部、模拟产品部执行副总裁Matteo Lo Presti 表示:“ST 是半导体行业的先行者,现在能够提供USB-IF认证的参考设计和芯片,满足客户对高功率、行业标准通用充电器/适配器的需求。通过快速响应,支持 USB供电EPR,并获得产品认证,我们正在加快推进 USB-C® 连接器替换众多应用中的定制电源插头和直流适配器,使用通用交流或直流适配器充电,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通过USB-IF 认证,输出功率高达 140W (28V@5A)REF_STUSB140W(受电芯片)ST-ONEHP (供电芯片)USB PD整体参考设计的两半。受电参考设计确保设计人员获得高能效的经济的原型解决方案,实现USB PD无缝集成。ST-ONEHP芯片预装了经过认证的 USB PD 3.1 EPR 固件。

总之,新的 USB 解决方案有助于推进USB-C 连接器更广泛应用,用通用的 AC-DC适配器充电,这将减少终端用户随身携带的适配器数量和电子垃圾,同时还降低运输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USB-IF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Jeff Ravencraft 表示:“USB PD 3.1 规范代表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可以满足100W以上多设备充电需求。作为首批获得 USB-IF 认证的 USB PD EPR 参考设计,ST最新 IC 加快电源从专有电源连接器向 USB Type-C®转型

作为USB PD 3.1 规范以及扩展功率范围 (EPR)定义的积极参与者,意法半导体是首批获得认证的半导体厂商之一。

技术详情

意法半导体的应用(受电)端参考设计基于 STM32STUSB1602 模拟前端 IC、高压保护器件和专用软件栈。该设计支持协议微调,目标应用非常广泛。

在适配器(电源)端,ST-ONEHP数字控制器是为 USB PD 3.1 EPR 充电器专门设计,输出功率高达 140 W (28V@5A)。该控制器在一个封装内集成了 Arm® Cortex® M0+ 内核、带同步整流功能的离线可编程控制器和USB PD PHY芯片,与意法半导体的MasterGaN1功率级搭配使用,旨在打造当今市场上功率密度最高的充电器,可以为任何电池供电设备、电器或智能移动应用充电,在140 W输出功率时,功率密度超过25 W/in3,峰值效率达到94%。

ST-ONEHP 样品现已上市,采用 SSOP36 引线封装。

SINK SOURCE 解决方案的评估板将于 2023 年第二季度上市,按需提供。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芯易荟(ChipEasy)于4月12日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领域专用处理器生成工具FARMStudioTM 。作为芯易荟自研的第一款重磅产品,FARMStudioTM 是全球首款采用C语言描述的专用处理器生成工具,不仅使软硬件描述语言统一,还可大幅降低芯片设计门槛,分钟级自动生成专用处理器芯片,最大程度上缩短了芯片研发和验证的周期,加快产品上市。

1.jpg

随着智能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通用性芯片正在向专用领域处理器芯片转变。这为专用处理器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对芯片研发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专用处理器规模指数式上升和面市时间快速缩短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快速生成专用处理器,成倍提升处理器设计效率,加速产品迭代已成为在市场制胜的关键。

设计并行、降低决策风险

传统的设计流程从算法功能拆分、架构设计、编码性能优化到应用层功能验证,必须循序渐进,在算法初期就要定义芯片的功能,且修改难度大。FARMStudioTM 能够使架构和软硬件实现方案的决策完全基于确定的功能设计、验证结果和PPA数据,最大程度减少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硬件设计软件化可实现芯片设计中修改困难的问题。最终快速迭代硬件设计以最佳的PPA实现,提升芯片竞争力。

2.png

五大特性+RISC-V FARMStudioTM 赋能专用计算

  • 全球首创多层级验证技术,用C语言实现快速芯片设计,全方位保障C语言到RTL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 以设计模版为基础,分钟级自动生成DSA处理器和配套工具链

  • 自定义指令和预制指令资源复用,获取最符合特定需求的DSA处理器

  • 支持可配置SIMD位宽、VLIW和深流水线,提高指令并行度和硬件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复杂指令计算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 自动产生的编译器可以自动完成软流水、循环展开、VLIW指令打包等工作,最大化发挥了硬件优势

3.png

DSP应用: 聚焦需求,打造极致性能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DSP己成为AI、计算机视觉、音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发布会上芯易荟市场总监徐明介绍道:“DSP是目前芯片市场比较典型的例子,使用FARMTM设计方法学,提炼典型应用场景的算法需求,聚焦不同应用方向提供灵活的可选组件来加速DSP的设计、开发及验证流程。这其中也包括专用的加速指令,依托于强大的编译器可以显著提升性能和资源利用率。相较于已有的传统DSP IP,能以更少的面积和功耗,更小的code size,获得更极致的性能。”

4.png

5.png

芯易荟联合创始人徐勇表示,FARMStudioTM的发布意味着芯片设计流程迎来颠覆性的变革,也充分体现了芯易荟将前瞻性的技术理念和生态开放的RISC-V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赋能专用计算,共建FARMTM新生态,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打造专用处理器生成工具和IP,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为产业和合作伙伴输送更多创新服务,携手共筑“芯”高地。”

芯易荟(ChipEasy)立足于中国,是一家提供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专用处理器设计工具的科技公司。作为芯片设计行业的赋能者,通过自主研发专用处理器设计与验证自动化的前瞻性技术,提供处理器开发的一站式平台。针对丰富的应用场景,自动产生最佳匹配的软硬件协同方案。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日益增长的芯片设计需求提供新型设计方法学、工具软件和最佳实践。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4月13日,荣耀举行荣耀MagicBook 14系列新品发布会,推出荣耀MagicBook 14 2023和荣耀MagicBook 14 Pro 2023两款产品。作为荣耀笔记本数字系列全新升级之作,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依托荣耀笔记本“三叉戟”,聚焦长续航、高性能、智慧互联,树立了智慧PC新标杆。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深入洞察用户需求,在承袭荣耀笔记本轻薄品质的同时,在性能、续航、互联、安全等方面带来全新体验。新品全系支持MagicOS 智慧互联,搭载13代英特尔酷睿 i5-13500H标压处理器,最高搭配NVIDIA RTX 3050独立显卡,配备75Wh的超大容量电池,整机最大性能释放可达70W,拥有四重护眼认证,在OS Turbo 2.0技术加持下,本地1080P视频播放时长达17小时。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首销优惠价4999元起,于4月13日15:30在荣耀商城、各大授权电商、荣耀体验店、授权零售门店开启预售,4月20日00:00正式首销。

1.jpg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MO郭锐在发布会上表示:“面对消费者既要长续航、又要高性能、还要流畅智慧互联的轻薄本需求,荣耀打造出了一款“既有又有还有”的笔记本产品——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 。该产品拥有如经典兵器三叉戟样的技术实力,为用户提供了超强性能、超长续航、超凡智慧互联的均衡使用体验”。

作为荣耀笔记本“三叉戟”落地应用的首款产品,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在打造荣耀无短板新生代智慧PC形象的同时,也构建起智慧PC的选择标准,引领智慧PC进阶。

2.jpg

荣耀OS Turbo 2.0加持,75Wh大电池带来超长续航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全系配备了一块75Wh的超大容量电池,加上荣耀自研的OS Turbo 2.0技术调校,在 PCMark10的续航基准测试下,新一代荣耀MagicBook 14和14 Pro综合续航时长可达到15小时和13.5小时,足以满足一整天工作需求。与友商相同电池容量产品对比,本地视频播放和网页浏览分别最高多2.4小时和1.5小时,为中国14寸轻薄本的续航天花板。

3.jpg

OS Turbo是荣耀从消费者痛点需求出发,带来续航和性能兼顾的全新体验。此次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全系搭载了OS Turbo 2.0技术,大大扩宽了底层硬件调优的半径,不只局限于对CPU和GPU的利用,而是纳入了内存、电池、风扇、电路、屏幕等更广泛的底层硬件资源。通过精准感知场景和智能调优功耗,为用户打造续航更久和功耗更优的笔记本使用体验。

4.jpg

在OS Turbo 2.0技术加持下,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在单一场景下可达到30%-50%续航提升,全场景下达到10%-30%的续航提升。与友商相同配置产品对比,在后台运行基础应用时,微信视频聊天、电脑追剧、Office和会议办公的场景下,荣耀MagicBook 14 2023功耗最高下降37.1%,荣耀MagicBook 14 Pro 2023功耗最高下降51.7%。

5.jpg

搭载13代英特尔酷睿标压处理器,70W超强性能火力值拉满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 全系搭载13代英特尔酷睿 i5-13500H标压处理器,12核16线程,单核睿频可达4.7GHz,使得多任务处理时更加流畅。新品最高配备NVIDIA RTX 3050游戏级独立显卡,支持光线追踪、NVIDIA DLSS2.0、NVIDIA BROADCAST等前沿AI功能,在强劲的“零涡损”散热设计助力下,整机最大性能释放可达70W。

6.jpg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全系采用16GB LPDDR5 4800Mhz大内存,最高搭配1TB PCIe 4.0 SSD固态大硬盘。通过Fn+P快捷方式,还可以快速实现高能或智能模式的快速切换,满足个性化使用需求,为用户的多场景应用带来更多选择。

7.jpg

OS Turbo 2.0技术加持下,在AutoCAD、Photoshop文件导出、Matlab运算、visual studio编译等高负载场景,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响应速度更胜一筹。对比友商同配置独显产品,响应速度最高领先44.2%。让视频剪辑更轻松,办公创作高效省心,游戏体验跃升新境界,助力完成更多工作。

8.jpg

全系支持MagicOS智慧互联,四大功能拓宽跨屏应用新场景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全系支持MagicOS智慧互联,带给用户无感知、无缝流转的操作体验,大大提升效率。

MagicOS是荣耀全面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战略落地,基于MagicRing信任环、Magic Live智慧引擎、Turbo X系统引擎以及MagicGuard荣耀安全四大根技术,带来互联、智慧、流畅、安全等核心能力。其中,MagicRing信任环,让相同账号下的不同荣耀设备在低功耗下实现多设备自发现、自组网、自连接,带来键鼠共享、通话共享、通知共享、应用接续等智慧互联功能,拓宽了终端跨屏应用新场景。

9.jpg

键鼠共享可以在PC、手机、Pad之间自由地拖拽文件,并实现文本的跨设备复制粘贴;通话共享可以在PC接听和拨打电话,也可查看联系人;通知共享, PC可直接回复和查看手机信息,消息再多也不错过;而应用接续可将手机端和PAD端的笔记内容接续至PC上继续编辑、复制和保存,PC上的笔记也可接续至手机和PAD进行操作,让用户随心记录随时同步,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将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跃级体验。

10.jpg

2.5K高刷护眼屏、14英寸轻薄本行业超窄边框,轻薄品质与健康护眼兼备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秉持着对美学设计的极致追求,整机轻至1.52Kg,薄至15.9mm,让轻薄和超大电池容量完美兼容。全系采用14.2英寸LTPS镜面屏设计,拥有2520*1680高清分辨率和最高120Hz的屏幕刷新率,而2.34mm的超窄双侧屏幕边框,使得屏幕的屏占比达到91.5%,让新品一眼看去全是屏。

11.jpg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通过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和无频闪护眼认证,通过国家眼科中心护眼认证,同时,还搭载了荣耀旗舰手机首创的黑科技“类自然光护眼”技术,能够模拟自然光动态变化,有效缓解眼疲劳,荣耀以四重护眼技术定义PC行业护眼新标准。

12.jpg

此外,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提供了2个全功能USB-C接口,1个USB-A3.2 Gen1接口,1个HDMI接口,1个3.5mm耳机麦克风接口,可满足数据传输、外设连接、设备充电等多场景同时使用的需求;同时,新品承袭多屏协同、荣耀分享、荣耀换机克隆等广受用户好评的应用,为每个用户带来高效、便捷、互联的PC体验。

13.jpg

首销优惠价4999元起,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系列开启预定

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配置选择,其中:

荣耀MagicBook 14 2023款,i5-13500H/16GB/512GB版售价5199元,首销优惠价4999元;i5-13500H/16GB/1TB版售价5499元,首销优惠价5299元;

14.jpg

荣耀MagicBook 14 Pro 2023款,i5-13500H/ 16GB/1TB/ RTX3050版售价6699元,首销优惠价6499元;

15.jpg

此外,发布会上还带来荣耀MagicBook X 14 2023 1TB版本,售价4299元,首销优惠价3999元。

16.jpg

2023年4月13日15:30,荣耀MagicBook 14系列2023将在荣耀商城、荣耀亲选商城、各大授权电商、荣耀体验店、授权零售门店开启预售;4月20日00:00开启首销。

围观 7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期要点:1)2025年AIGC渗透率将达10%,至2030年市场规模达1108亿美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34%2)AI投资远不止ChatGPT,而是生成式AI时代下整体数智科技投资的延伸,增长空间巨大3)CEiC硅谷和中国联动投资战略:硅谷更注重技术创新,国内更关注科技应用市场

谈及当下最火热的投资主题,非ChatGPT莫属。

1.jpg

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以其独特的出色的人类语言交互与处理能力横空出世,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走红。在程序推出约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上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其公司OpenAI在2022年底的估值已达到290亿美元。ChatGPT的上线意味着语言类AI大模型底层技术进步显著,其背后代表的生成AI式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招银国际预测,2025 年AIGC 渗透率将达10%,至2030 年AIGC 市场规模达1108亿美元,2021-2030 年复合增长率达34%。高增长预期之下,以AI为主线的投资方向迅速收到了资本的追捧。

CEiC全球AI布局:不至于ChatGPT,大潮刚刚开始

"其实ChatGPT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突然出现的风口。回顾我们多年在AI领域的投资布局和推演逻辑,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CE Innovation Capital (简称"CEiC")合伙人冯宇宁说道。

作为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生态圈的科技创投双币基金,CE Innovation Capital (简称"CEiC")早早预判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未来对产业模式与经济形态带来的深度变革,并于多年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深度布局数字智能科技领域。其投资案例包括硅谷知名主打科技开发的AI平台企业H2O.AI, Addepar, 同时也一直布局国内AI技术应用市场机会,例如专注于制造业企服的AI第一股创新奇智、国内低代码头部玩家的奥哲科技、用AI技术革新传统服装产业的知衣科技、AI智能营销服务供应商的零犀科技等等。

"从服务与商业模式的演变上来看,我们把科技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PC互联网时代;第二,移动数字化时代;第三,生成式AI信息时代,"冯宇宁阐述道。

简单地说,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将产业互联网化、线下业务线上化。比如在To C端体现为入口级产品获取用户,把控网络流量,最后通过流量变现来盈利,To B典型模式包括储蓄型数据服务,包括ERP,CRM等等;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数据智能化、终端移动化,To C端我们日常所见的APP、小程序、视频号均是这个阶段的产物,人工智能的模型和算法已经植入,广告推广和变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闭环开始。相应的To B业务更加智能,包括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AI企业服务快速迭代;第三个阶段便是生成式AI时代,人机互动性和跨行业的可延展性更强,可以自主地产生新的内容、图像、文字、音频等内容,且能够进行自主预测和决策优化和复杂的业务流程执行。

"从第二阶段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有大量的AI科技布局,且不少被投企业已经在向第三个阶段迭代升级。过往几年,AI+模式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投资版图中的各个场景,包括金融、消费、企服等等。所以我们常说,AI投资远不止ChatGPT,它的投资空间是非常大的。" 冯宇宁阐述道。CEiC始终走在风口前面,提前预判大势并早早布局是基金的一贯风格。

以CEiC的被投企业之一、知衣科技为例。该公司是用AI科技赋能传统服装行业和新消费领域的代表,致力于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为行业提供数字化选款、爆款打造以及数字化市场洞察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经累计服务了超过10万商家,以及95%的鞋服领域头部企业。通过AI识图、大数据模型分析、智能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知衣科技将有效将时装品牌的动销率提升了30-50%,企划报告时间从60天缩短至1-3天。展望2023年,公司将进入AI协作时代,通过更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来为客户做品牌赋能。

AI长线投资:机会在哪里?

"如何更好地抓住未来AI领域的新机遇,我们还是会从两个层面来看:技术层和应用层。前者看硬核能力和底层架构,后者更关注市场需求与落地场景,"CEiC合伙人崔峥说道。

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投资机会,CEiC一贯的打法是多层次布局,占据核心增长点。崔峥强调,在技术与基础设施层面,CEiC关注云服务与算力技术,点对点应用与直接服务终端等细分领域;在应用层面,基金更关注AI对众多产业环节和应用生态的重塑潜力,聚焦广告营销、零售物流、消费者服务、企业数字化、金融科技等落地场景。

"从人做判断到机器做判断将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认为生成式AI时代将会对软件开发,商业流程、获客、客服、决策制定等各环节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恰恰将会是未来高速增长点," CEiC合伙人崔峥补充道。

相较于其他投资团队,CEiC通过长期覆盖硅谷科技创新和国内数字经济应用在AI领域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团队合伙人以及创始管理合伙人大多有理工类学术背景和科技公司的资深工作经验,且对前沿科技投资深耕多年,在金融科技、IT与云计算、大数据与区块链等硬核赛道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同时,基金多年以来在海内外建立了丰富的创投生态圈,Blackstone、Bain Capital Ventures、Redpoint、Ribbit Capital、Speedinvest、金沙江创投、IDG等等均为生态圈合作伙伴,项目资源丰富。

"当然,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在做全球布局的时候,也会将这种差异化特点考虑进去,灵活调整策略,"CEiC合伙人谷秉泽说道。据谷秉泽介绍,海外公司特别是硅谷在AI领域领先全球,投资主要关注底层技术和软件架构的创新,同时也注重AI的企业级平台的应用价值。而国内则更注重于具体应用和市场变现商业模式,特别是在大纵深行业的系统性应用的平台,我们主要投资方向为AI初创公司,包括硬件、软件、算法、行业应用模型等方面。 

尽管海内外在人工智能市场上的投资策略和应用范围不尽相同,但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发展趋势。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700多亿美元,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占据较大的份额。而中国未来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也将迅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00亿人民币。人工智能机遇无限,CEiC在硅谷和国内投资AI将持续耕耘。

CE Innovation Capital("CEiC")发起成立于2016年2月,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全球金融科技,前沿科技、企业服务软件、数字化消费平台、Web3.0与区块链等领域公司。该基金被CB Insights评为"金融科技独角兽投资人全球前九强",并在第六届朗迪美国峰会上被提名为"最佳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2020年上榜投中榜"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最佳投资机构Top 10",2021年被亚洲知名媒体《财资》评为年度最佳金融科技投资机构, 2022年获评CB Insights年度全球最佳产业基金排行榜第七位以及单季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基金排行榜第三位。本年初,该基金连获CVCRI "2022中国成长型VC投资机构Top30"、企名片"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活跃Top50"榜、"2022中国最佳元宇宙领域创业投资机构Top20"以及全球母基金协会"TOP50全球最具潜力基金"。官方微信公号为CE Innovation Capital

官方网站为:http://www.ceinnovationcap.com/

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仅做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投资建议。依据本文内容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CEiC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义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9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