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释放快速创新以推动持续且盈利性的业务成果

IGT Solutions 推出了创新、先进的企业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TechBud.AI。通过企业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无缝运用,这款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促进快速创新,并帮助企业实现更快的结果和客户体验的提升。在大型语言模型的支持下,它是一个安全的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企业挑战的平台。TechBud.AI是一个可靠、安全的技术专家级人工智能伙伴,可以解决查询、支持任务,让用户的生活更轻松。

1.jpg

TECHBUD.AI | Harness the power of Generative AI with IGT Solutions' Enterprise-wide Platform

该平台与 Microsoft 的 OpenAI GPTv4 合作,以灵活、负责任、安全和可扩展的方式驾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用来满足多种行业的需求。TechBud.AI可以很好地满足合规(如在两周内实现 GDPR 合规)、隐私(如安全的数据隐私云实例)和创新需求。

IGT Solutions 首席执行官 Vipul Doshi 表示:"当企业仍在努力从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时候,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平台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无缝采用这项革命性 AI 技术。TechBud.AI 源自我们 AI 团队深厚的专业知识,能确保为我们的客户带来立即、持续的盈利。"

这个综合平台可以提高整个组织职能的效率。

"我们已经建立了以行业为中心的创新中心来推动创新。我们将支持客户实现切实利益并打造先进能力。例如,我们通过路线规划、行李跟踪和领取、旅行重新安排以及根据旅客偏好进行旅行个性化安排等用例支持旅游业。"IGT Solutions 首席运营官 Akhilesh Agarwal 表示。

它有以下先进功能:

  • 与全球支付服务 (GDS) 和支付网关等外部系统集成

  • 多语言文本翻译、对话历史支持,以及语音到语音和文本到语音翻译

  • 与认知AI(如OCR)和 Langchain 框架集成,以补充 GPT 的能力,实现更全面的业务用例

  • 抓取网络获取最新和最近的更新

  • 能够利用内部成熟的先进解决方案(由GPT v4提供支持),如 FNI 退款计算、iVA 视频分析、iQD 队列分发、iTAG 数据注释

  • 现提供前30天 TechBud.AI 工作演示和相关用例的免费试用。

关于IGT Solutions

IGT Solutions 成立于1998年,为各行业客户提供 AI 主导的业务过程管理 (BPM)、技术以及数字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投资帮助客户发展和利用下一代技术,为客户提供以 AI 赋能为核心的端到端服务和解决方案。通过横跨13个地区的30多个全球交付中心,IGT Solutions 助力数字化转型旅程,帮助全球企业提供超卓的客户体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5月底,全球权威的光伏组件性能测试实验室PVEL也发布了2023年度光伏组件可靠性记分卡报告,天合光能连续9年被评为全球“TOP Performer”组件制造商。5月25日,在SNEC天合光能展台现场,PVEL向天合光能授予“TOP Performer”奖杯。

1.jpg

此次参与PVEL加严测试的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组件既包含中、大版型的P型组件,也加入了可靠性和产品性能更优的至尊N型组件。所有参与测试的组件都在LID+LeTID敏感性和MSS综合机械应力可靠性测试序列中取得了最佳表现,延续了以往的卓越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天合光能至尊N型605W组件还获得了DH湿热、PID电位诱导衰减测试序列中的最佳表现,该款组件以天合光能210先进技术平台和N型i-TOPCon电池技术为依托,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可靠性,同时凭借极致化的尺寸设计和低电压优势,能够完美利用一组104米的跟踪支架长度,可谓跟踪支架的“最佳拍档”。

在授证现场,PVEL总裁Kevin Gibson接受了来自天合光能的采访,其对PVEL-PQP(Product qualification program)的目的以及加严可靠性测试的重要性做了简单阐述,并表示,“能够位列PVEL记分卡报告名单,已表明组件本身具有非常好的品质,而天合至尊系列组件几乎在所有测试序列中都拥有最佳表现,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也对天合光能连续9年获得此项荣誉表示祝贺。”

这是天合光能连续第9年参与PVEL加严可靠性测试并获得最佳表现,也是首次有至尊N型组件参加测试的一年。延续了天合光能至尊家族的可靠品质,至尊N型组件也将以超高可靠性在户用、工商业和电站全场景模式下,成为更安全稳定运维的坚实后盾,为客户带来更高价值。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最近推出的东芝电视X9900L OLED,展示了东芝的硬核工艺和美学设计。与此同时,东芝电视通过#theMemories活动,掀起了一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怀旧之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jpg

活动旨在将过去时代的简约和魅力与现代电视活力四射的创新相互交融。活动一经推出,就在东芝电视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一系列90年代主题竞猜活动,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

从那以后,#theMemories活动和东芝电视X9900L就受到了拥趸者和客户的赞誉,他们称这种融合是东芝电视的一个了不起的卓越创意。东芝电视X9900L是该活动的一个亮点,也是基于对心理声学的理解而进行的创新,这一点恰到好处。它以十分先进的功能,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客户的评价包括"使明亮的色彩更加明亮"、"最清晰的音质"等。

东芝电视的REGZA 3.1.2环绕声技术为X9900L型号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声音体验,将观众置于声音作用的中心 -- 无论是电影、视频游戏还是音乐,均是如此。

在Tru Color映射技术的支持下,画面的生动性和深度得到增强,细节效果令人惊艳。X9900L包含的卓越科技包括REGZA Engine OLED,它让每个像素可以独立发光,带来无与伦比的对比度和色彩准确性。

X9900L OLED电视再次证明了东芝电视不断致力于整合设计、技术和性能,从而提供无与伦比的观看体验。重要的一点是,东芝电视X9900L通过为家庭娱乐系统设定新的标准,体现了#theMemories活动的精神。

关于东芝电视

东芝电视拥有71年的电视生产历史。依托强大的发明和创新精神,东芝电视生产了许多具有世界首创功能的电视。东芝电视通过其高品质图像为世界各地的许多用户提供了难忘的体验和新的观看方式。

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通过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关注东芝电视。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今天 ,一年一度的台积电技术研讨会如期举行,台积电一众高管纷纷亮相,分享了台积电最新的技术路线以及对产业未来趋势的看法,笔者根据会议分享的资料整理了本次研讨会一些重要发布信息!

1.jpg

2.jpg

台积电认为随着 AI、5G 和其他先进工艺技术的发展,全球正通过智能边缘网络产生大量的运算工作负载,因此需要更快、更节能的芯片来满足此需求。

 预计到2030年,因需求激增,全球半导体市场将达到约 1万亿 美元规模,其中高性能计算(HPC)相关应用占 40%、智能手机占 30%、汽车占 15%、物联网占10%。

2022年,台积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共创造了超过 12,000 种创新产品,运用近 300 种不同的台积公司技术。台积电持续投资先进逻辑工艺、3DFabric 和特殊制程等技术,在适当的时间提供合适的技术,协助推动客户创新。

一些重要信息

1、 随着台积电的先进工艺技术从 10 纳米发展至 2 纳米,台积电的能源效率在约十年间以 15% 的年复合增长率提升,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惊人成长。

2、台积电先进工艺技术的产能年复合增长率在 2019 年至 2023 年间将超过40%。

3、 作为第一家于 2020 年开始量产 5 纳米的晶圆厂,台积电通过推出 N4、N4P、N4X 和 N5A 等技术,持续强化其 5 纳米工艺家族。

4、 台积电的 3 纳米工艺技术是半导体产业中第一个实现高量产和高良率的工艺技术,台积电预计 3 纳米将在移动和 HPC 应用的驱动下快速、顺利地实现产能提升(ramping)。台积电还推出 N3P 和 N3X 来提升工艺技术价值,在提供额外性能和面积优势的同时,还保持了与 N3E 的设计规则兼容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 IP 复用。此外,台积电还推出了业界第一个基于3纳米的Auto Early技术,命名为N3AE。N3AE提供以N3E为基础的汽车制程设计套件(PDK),让客户能够提早采用3纳米技术来设计汽车应用产品,以便于2025年及时采用届时已全面通过汽车制程验证的N3A 工艺技术。

5、为了进一步发展微缩技术,以在单芯片片上系统(monolithic SoCs)中实现更小且更优异的晶体管,台积电还在开发 3DFabric 技术,发挥异质整合的优势,将系统中的晶体管数量提高5倍,甚至更多。

6、 从2017年到2022年,台积电对特殊工艺技术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到2026年,台积公司预计将特殊工艺产能提升近50%。

台积电主要领先工艺技术介绍

1、TSMC 3DFabric技术

台积电3DFabric 系统整合技术包括各种先进的 3D 芯片堆叠和先进封装技术,以支持广泛的下一代产品:在 3D 芯片堆叠方面,台积电在系统整合芯片(TSMC-SoIC®)技术家族中加入微凸块的 SoIC-P,以支持更具成本敏感度的应用。

2、2.5D CoWoS 平台得以实现先进逻辑和高频宽记忆体的整合,适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中心等 HPC 应用;整合型扇出层叠封装技术(InFOPoP)和 InFO-3D 支持移动应用,InFO-2.5D 则支持 HPC 小芯片整合。

3、基于堆叠芯片技术的系统整合芯片(SoIC)现可被整合于整合型扇出(InFO)或 CoWoS 封装中,以实现最终系统整合。

3.png

CoWoS® 家族

o 主要针对需要整合先进逻辑和高带宽存储器的 HPC 应用。台积公司已经支持超过 25 个客户的 140 多种 CoWoS 产品。

o 所有 CoWoS 解决方案的中介层面积均在增加,以便整合更多先进芯片和高带宽存储器的堆叠,以满足更高的性能需求。

o 台积电正在开发具有高达 6 个光罩尺寸(约 5,000 平方毫米)重布线层(RDL)中介层的 CoWoS 解决方案,能够容纳 12 个高带宽存储器堆叠。

InFO 工艺技术

o 在移动应用方面,InFO PoP 自 2016 年开始量产并运用于高端移动设备,可以在更小的封装规格中容纳更大、更厚的系统级芯片(SoC)。

o 在 HPC 应用方面,无基板的 InFO_M 支持高达 500 平方毫米的小芯片整合,适用于对外型尺寸敏感度较高的应用。

3D 芯片堆叠技术

o SoIC-P 采用 18-25 微米间距微凸块堆叠技术,主要针对如移动、物联网等成本较为敏感的应用。

o SoIC-X 采用无凸块堆叠技术,主要针对 HPC 应用。其芯片对晶圆堆叠方案具有 4.5 至 9 微米的键合间距,已在台积公司的 N7 工艺技术中量产,用于HPC 应用。

o SoIC 堆叠芯片可以进一步整合到 CoWoS、InFo 或传统倒装芯片封装,运用于客户的最终产品。

6月14日, AMD 成功展示了采用 SoIC-X 技术将 N5 GPU 和 CPU 堆叠于底层芯片,并整合在CoWoS 封装中,以满足下一代百万兆级(exa-scale)运算的需求,这也是台积电3DFabric 技术推动 HPC 创新的绝佳案例。关于该产品详细介绍可以参看《硬刚英特尔NVIDIA,AMD发布服务器和AI加速器新品,支持800亿参数大模型应用!

4.png

特殊工艺

台积电提供了业界最全面的特殊工艺产品组合,包括电源管理、射频、CMOS 影像感测等,涵盖广泛的应用领域。

汽车

o 随着汽车产业向自动驾驶方向发展,运算需求正在快速增加,且需要最先进的逻辑技术。到 2030 年,台积电预计 90% 的汽车将具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其中 L1、L2 和 L2+/L3 将有望分别达到 30% 的市场占有率。

o 在过去三年,台积电推出了汽车设计实现平台(ADEP),通过提供领先业界、Grade 1 品质认证的 N7A 和 N5A 工艺来实现客户在汽车领域的创新。

o 为了让客户在技术成熟前就能预先进行汽车产品设计,台积电推出了 AutoEarly,作为提前启动产品设计并缩短上市时间的垫脚石。

1、N4AE 是基于 N4P 开发的新技术,将允许客户在 2024 年开始进行试产。

2、 N3AE 则成为 N3A 的坚实基础, N3A 将于 2025 年全面通过汽车制程验证,并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汽车逻辑工艺技术。

支持 5G 和联网性的先进射频技术

台积电在 2021 年推出了 N6RF,该技术是基于公司创纪录的 7 纳米逻辑工艺技术,在速度和能源效率方面均具有同级最佳的晶体管性能。

o 结合了出色的射频性能以及优秀的 7 纳米逻辑速度和能源效率,台积电客户可以通过从 16FFC 转换到 N6RF,在半数字和半类比的射频 SoC 上实现功耗降低 49%,减免移动设备在能源预算以支持其他不断成长的功能。

台积电今日宣布推出最先进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射频技术 N4PRF,预计于 2023 年下半年发布。相较于 N6RF,N4PRF 逻辑密度增加 77%,且在相同效能下,功耗降低45%。N4PRF 也比其前代技术 N6RF 增加了 32%的 MOM 电容密度。

超低功耗

台积电的超低功耗解决方案持续推动降低 Vdd,以实现对电子产品而言至关重要的节能。

台积电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从 55ULP 的最小 Vdd 为 0.9V,到 N6e 的 Vdd已低于 0.4V,我们提供广泛的电压操作范围,以实现动态电压调节设计来达成最佳的功耗∕性能。

o 相较于 N22 解决方案,即将推出的 N6e 解决方案可提供约 4.9 倍的逻辑密度,并可降低超过 70%的功耗,为穿戴式设备提供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MCU / 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

台积电最先进的 eNVM 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基于 16/12 纳米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技术,令客户能够从 FinFET 晶体管架构的优秀性能中获益。

o 由于传统的浮闸式 eNVM 或 ESF3 技术越来越复杂台积电还大量投资于RRAM 和 MRAM 等新的嵌入式存储器技术。 这两种新技术都已经取得了成果,正在 22 纳米和 40 纳米上投产。

台积电正在计划开发 6 纳米 eNVM 技术

RRAM:已经于 2022 年第一季开始生产 40/28/22 纳米的 RRAM。

台积电的 28 纳米 RRAM 进展顺利,具备可靠效能,适于汽车应用。

台积电正在开发下一代的 12 纳米 RRAM,预计在 2024 年第一季就绪。

- MRAM:2020 年开始生产的 22 纳米 MRAM 主要用于物联网应用,现在,台积电正在与客户合作将 MRAM 技术用于未来的汽车应用,并预计在 2023 年第二季取得 Grade 1 汽车等级认证。

CMOS 影像感测

o 虽然智能手机的相机模组一直是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影像感测技术的主要驱动力,但台积公司预计车用相机将推动下一波 CMOS 影像感测器(CIS)的增长。

o 为了满足未来感测器的需求,实现更高品质且更智能的感测,台积电一直致力于研究多晶圆堆叠解决方案,以展示新的感测器架构,例如堆叠像素感测器、最小体积的全域快门感测器、基于事件的 RGB 融合感测器,以及具有集成存储器的 AI 感测器。

显示器

o 在 5G、人工智能和 AR/VR 等技术驱动下,台积电正致力于为许多新应用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功耗。

o 下一代高阶 OLED 面板将需要更多的数字逻辑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内容,以及更快的帧率,为了满足此类需求,台积公司正在将其高压(HV)技术导入到 28 奈纳米的产品中,以实现更好的能源效率和更高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密度。

台积电领先的 µDisplay on silicon 技术可以提供高达 10 倍的像素密度,以实现如 AR 和 VR 中使用的近眼显示器所需之更高分辨率。

3DFabric™ 联盟和 3Dblox™ 标准

在去年的开放创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OIP)论坛上,台积电宣布推出新的 3DFabric™ 联盟,这是继 IP 联盟、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联盟、设计中心联盟(DCA)、云端(Cloud)联盟和价值链联盟(VCA)之后的第六个 OIP联盟,旨在促进下一代 HPC 和移动设计的生态系统合作,具体包括:

o 提供 3Dblox 开放标准

o 实现存储器和台积公司逻辑工艺之间的紧密协作

o 将基板和测试合作伙伴导入生态系统

台积电推出了最新版本的开放式标准设计语言 3Dblox™ 1.5,旨在降低 3D IC 设计的门槛。

5.png

卓越制造

为了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台积公司加快了晶圆厂拓展的脚步。

o 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台积电平均每年进行大约 2 期的晶圆厂建设工程。

o 从 2020 年到 2023 年,台积公司晶圆厂的平均建设进度大幅增加至每年约5 期的工程。

o 在过去两年,台积公司总共展开了 10 期的晶圆厂新建工程,包括在台湾地区的 5 期晶圆厂工程与 2 期先进封装厂工程,以及全球范围内的 3 期晶圆厂工程。

- 台湾地区以外,28 纳米及以下工艺产能在 2024 年将比 2020 年增加 3 倍。在台湾地区,台积电 N3 制程量产的基地在南科 18 厂;此外,台积电正在为N2 制程的新晶圆厂进行准备。

- 在中国大陆,南京厂新 1 期的 28 纳米制程晶圆厂已于 2022 年开始量产。

- 在美国,台积电正在亚利桑那州建造 2 期晶圆厂。第一期已经开始移入设备,第二期正在兴建中。

- 在日本,台积电正在熊本兴建一座晶圆厂,以提供16 纳米和 28 纳米技术。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的缺陷密度(D0)和每百万件产品缺陷数(DPPM)方面的领先地位,展现了其制造卓越性。

o N5 工艺复杂度远高于 N7,但在相同阶段,N5 的良率优化比 N7 更好。

台积电 N3 工艺技术在高度量产中的良率表现领先业界,其 D0 效能已经与 N5 同期的表现相当。

台积电 N7 和 N5 制程技术在包括智能手机、电脑和汽车等方面,展现了领先业界的 DPPM,我们相信 N3 的 DPPM 很快就能追上 N5 的表现。

3DFabric™ 制造技术

o 通过利用台积电领先业界的 3DFabric™ 制造技术,客户可以克服系统级设计复杂性的挑战,加速产品创新。

o CoWoS 和 InFO 家族在量产后很快就达到了相当高的良率。

o SoIC 和先进封装的整合良率将达到与 CoWoS 和 InFO 家族相同的水平。

绿色制造

- 为了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台积电持续评估并投资各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

o 到 2022 年,台积电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较 2010 年降低了 32%。

o 此一成果是通过降低工艺气体消耗、替换可能造成全球暖化的气体、安装现场废气处理设备,以及提高气体去除效率等方式实现。

6.png

台积电目标每个工艺技术于量产第五年时,生产能源效率提高一倍。

o N7 制程技术的生产能源效率在量产后第五年提高了 2.5 倍。

台积电预计到 2024 年,N5 制程技术的生产能源效率将提高 2.5 倍。

- 去年,台积电在台湾地区南部建立了第一座再生水厂,每日供水量 5,000 公吨,时至今日,该再生水厂每日供水量达 20,000 公吨。

o 到 2030 年,台积公司的每生产单位自来水消耗量将降至 2020 年的 60%!(完)

围观 1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套件助力开发人员设计创新的 5G 6G 半导体芯片,为新一代无线系统赋能

  • 新一代EM求解器、应用感知网格算法以及创新的电路联合设计与仿真方法,加快 3D 电磁分析进程

  • RFPro 增强功能,简化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射频模块设计流程,通过电磁仿真提高电路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 电热仿真、信号调制和分析功能可进一步通过设计改善微波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推出 PathWave 先进设计系统(ADS2024。这款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套件为设计人员带来了全新的毫米波(mmWave)和亚太赫兹(sub-THz)频率功能,有助于加速设计 5G 毫米波产品,并助力展望 6G 无线通信的发展要求。

1.png

是德科技推出 PathWave ADS 2024新版本,加速 5G 毫米波设计,引领 6G 开发

5G 和非地面网络元器件开发人员都在开发毫米波频段的新一代射频前端模块,他们面临着巨大的设计和仿真挑战。该频段存在传播特性、大气衰减、复杂封装以及噪声和动态范围等问题,因此很容易发生信号丢失。设计 6G 产品时需要用到更高频率的亚太赫兹信号,因此存在更大的设计挑战。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和模块设计人员要在毫米波频率上把多种半导体和 III-V 工艺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对多芯片组装、模块级互连和功率做出全盘考虑。为了改善发热、良率和半导体性能,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要与其他部件分开构建。此外,采用氮化镓工艺的功率放大器能够处理比硅工艺产品更高的电流密度。

2.png

PathWave ADS 2024通过提供更快的新一代电磁求解器、速度提高10-100倍的电热仿真以及为从事5G6G应用研究的元器件设计者而推出的扩展的Python API,简化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模块设计流程

新型半导体封装技术可实现更高的密度和性能,比如flip chip bonding等。这类封装也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工艺进行联合设计,以便解决内部串扰、电磁干扰(EMI)、稳定性和工作温度等方面的挑战。是德科技最新版本的先进射频和微波(RF/uW)设计软件套件具有出色的算法、版图、电热和工作流程自动化增强等功能,可以成功解决上述开发难题。

PathWave ADS 2024 套件的设计功能包括:

  • 速度更快的第二代 3D-EM 3D-Planar网格划分和求解器——提供算法增强,充分发挥微波结构和工艺相关领域的专业优势。网格优化以及版图和连通性的改进可以有效改善问题,实现更快的仿真。求解器增强功能还把仿真速度提高 10 倍,降低了用户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门槛,其中包括 79 GHz 汽车雷达频率下进行毫米波设计。开放式工作流程无需数据库管理,能够减少频繁进行手动设置所需的开销。

  • 先进的版图和验证特性——可直接通过 ADS 完成用于 MMIC LVSLVLDRC ERC 设计签核,从而提高模块及多技术组装的工作效率。以市场应用为例,Wavetek 就是最近一家完全支持 ADS 端到端工作流程的晶圆厂。

  • 电热增强功能加快验证速度——通过验证不同偏置和波形条件下的动态器件工作温度,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运行性能。通过W3051E 电热动态重复使用,支持高性能计算加速和高达 100 倍的瞬态加速,从而在设计阶段实现更大的测试计划覆盖率并更早了解产品性能。

  • 通过扩展的 Python API 支持自定义工作流程——提高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 5G 功率放大器设计人员提供负载牵引数据导入实用程序、ANN 建模和 Python 自动化脚本等能力,释放新应用潜能,定制化使用ADS

Marki Microwave 公司应用副总裁 Doug Jorgesen 表示:“我们在设计毫米波功率放大器时选用了 PathWave ADS,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为我们提供仿真模型和版图工具和准确的设计,确保一次性获得成功。ADS 具有独特的 Winslow Probe 稳定性分析能力,这使得我们能够胸有成竹地优化放大器设计。我们的仿真与实验室测量结果非常吻合,因此无需重新开发昂贵的设计原型。ADS 是我们设计功率放大器的首选工具。”

Keysight PathWave ADS 产品经理 Joe Civello 表示:“传统的 RF/uW EDA 工作流程涉及各种专业的求解器,这些求解器不仅需要多个数据库来支撑,还需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多种环境。我们提高了 ADS 中网格划分和求解算法的速度和性能,通过工艺变化和版图效果等参数提高扫描覆盖率。PathWave ADS 2024 套件中的 RFPro 把工作流程简化为一个统一的电路 EM 联合设计环境,电路设计人员可以在其中运行 EM 仿真,从而在开发周期中尽早调整和优化设计。ADS 支持对电路上的热寄生、EM 寄生和版图寄生以及信号调制进行多技术设计和分析。它能够快速组装电路、MMIC、封装、互连和模块版图,从而大幅提高毫米设计的工作效率。”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款全新免费在线工具,方便定制LXI微波开关系统配置

Pickering Interfaces用于测试验证的模化信号开关和仿真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商,于今日了一款全新的免费在线使用的微波开关设计工具Microwave Switch Design Tool,用于灵活地配置LXI微波开关产品。这款工具能够简化定制LXI射频和微波开关系统的配置,提供强大、灵活的微波设计功能,方便为5G、无线和电信、半导体、医疗、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信号路由应用构建系统的客户。

在使用这款交互式在线工具时,工程可以设计不同组合的高性能微波LXI继电器,可选带宽最高110GHz,阻抗50Ω或75Ω,以及一系列接器型,还可以选择包括各个微波开关元器件的位置到 相关的标签要求。另外,LXI微波开关平台可以生成完整的系统报和唯一的产品型号,可以直接向Pickering Interfaces下单,公司将构建并交付定制的系

工程师可以选择继电器类型,包括换向、SPDT、SP4T、SP6T、SP8T、SP10T和SP12T,并且可以选择端接或未端接版本。提供具有行业标准的LXI以太网控制接口、紧凑的1U到4U外形,和节省空间的微波开关解决方案。在前面板上灵活定位继电器的功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互连电缆的长度。这些系统具有出色的射频性能和高可重复性,高性能继电器具有低电压驻波比(VSWR)、极高隔离度、低损耗和高功率承载能力 —— 非常适合需要高性能切换从高频频段到微波频率的同轴系统的应用。

Pickering Interfaces的微波部门Simon Aylott对新款工具作了说明:“个功能大的新的在线工具,允许客只需单击几下即可松配置自定和微波开关和继电器系工程可以使用工具设计自定义的前面板形和标签以支持他用。初始版本仅在客户配置灵活的LXI微波开关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但未来版本也将支持PXI。”

30多年来,测试工程在构建价格合理的高性能模化微波开关系统时,一直依Pickering Interfaces来帮助加快目开周期并化生高度可重配置的信号路由解决方案奠定了基新的微波设计工具化并加速了程。所有系都在Pickering准三年保修范内。

设计、部署和维护您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关于Pickering Interfaces

英国Pickering公司设计并生用于测试验证领域的模化信号开关和仿真品。我提供内种最全面的用于PXI、LXI、PCI和USB用的开关和仿真品。同为这品提供配套的电缆连线接器配件、测试工具以及由我的内部团队创建的相关驱动

Pickering专门用于全世界范内的各种测试,并以杰出的可靠性和享誉全球。Pickering Interfaces在全世界多地如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捷克共和国以及中国都有直接的,并在美洲、欧洲以及洲多个国家有代理商。目前,我业务涵盖各种子行,如汽、航空航天和国防、能源、工、通信、医以及半体。若需了解更多有关我的信号开关和仿真品以及系等信息,请访问www.pickeringtest.com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今日宣布,Melexis扩展产品范围,进一步巩固其在飞行时间(ToF)技术领域的地位。最新推出的MLX75027RTI有助于汽车和工业客户满足功能安全要求。

MLX75027应用宣传图.jpg

MLX75027RTI是一款VGA分辨率ToF传感器芯片,具有307k像素的空间分辨率,符合ASIL标准,适用于需要获得ASIL或SIL认证的安全关键型系统。该传感器芯片的主要应用包括动态安全气囊抑制(确保安全气囊不会在非必要时展开)、驾驶员注意力监测以及外部近距离LiDAR等。该产品还用于工业相机提供安全周界,支持机器人移动控制,以及实现更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

EVK75027产品图.jpg

EVK75027产品图

MLX75027全新封装产品图.jpg

MLX75027全新封装产品图

MLX75027RTI的核心是背面照明(BSI)成像技术,结合了Melexis在汽车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索尼专有的DepthSense®ToF像素结构。MLX75027RTI每秒可提供135个深度帧。

在封装方面,该传感器芯片的尺寸比现有版本的器件缩小了50%,支持开发尺寸更为紧凑的成像系统。集成MLA(微透镜阵列)主光线角度已进行优化,可简化整个光学系统。全新的MLX75027有汽车版和工业版可供选择。MLX75027RTI专为汽车应用而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105℃,而MLX75027STI则适用于工业应用,工作温度范围为-20℃至+85℃。MLX75027系列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特性,即经过验证的日光鲁棒性,这意味着信号质量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为了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实现ASIL/SIL系统,Melexis提供专门的安全集成指南。

“即将出台的NCAP法规将推动车内监控在安全领域的应用,这在工业和大众市场应用中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Melexis光学传感器芯片营销经理Gualtiero Bagnuoli表示,“我们的飞行时间传感器芯片系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在,随着MLX75027RTI的推出,我们将为系统级功能安全集成提供支持。”

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www.melexis.com/MLX75027,或通过sales@melexis.com联系我们。

关于迈来芯公司

Melexis将对技术的无限热忱与灵感迸发的工程设计创想融于一体,致力于设计、开发、提供创新型微电子解决方案,帮助设计人员将设想顺利转化为完美契合未来需求的理想应用。Melexis拥有先进的混合信号半导体传感器和执行器元件,能够解决新一代产品及系统在集成感应、驱动和通信元件时遇到的种种挑战,不仅有助于增强产品与系统的安全性,提高效率,还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提升使用便捷性。

Melexis是全球汽车半导体传感器行业的领先企业,目前全球生产的每辆新车平均搭载18颗我们的芯片。Melexis充分利用在汽车电子元件的核心经验,积极服务其他市场,包括移动出行、智能设备、智慧楼宇、机器人、能源管理和数字健康等。

Melexis总部位于比利时,在全球18座驻地拥有1900余名员工。公司已经在布鲁塞尔泛欧交易所(MELE)上市。官方网站:https://www.melexis.com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简介      

本文旨在介绍 安森美 (onsemi) 的在线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和 PLECS 模型自助生成工具 (SSPMG) 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提供有关如何使用在线工具和可用功能的更多详细信息。我们首先介绍一些与 SPICE 和 PLECS 模型有关的基础知识,接下来介绍开关损耗提取技术和寄生效应影响的详细信息,并介绍虚拟开关损耗环境的概念和优势。该虚拟环境还可用来研究系统性能对半导体工艺变化的依赖性。最后,本文详细介绍对软硬开关皆适用的 PLECS 模型以及相关的影响。总结部分阐明了安森美工具比业内其他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级仿真的工具更精确的原因。

物理和可扩展 SPICE 建模

基于半导体物理学的物理和可扩展 SPICE 建模的引入替代了行为较不准确的SPICE 模型。此类行为模型无法代表复杂的现代功率器件,例如 SiC MOSFET 和 IGBT。安森美的物理 SPICE 模型可捕捉复杂效应,如反向恢复、自发热以及因制造中的工艺技术分布而引起的电气参数变化。首先会生成一个核心可扩展模型,然后通过调整特定的芯片布局和封装参数,为采用相同技术的多个产品生成模型。

以下白皮书介绍了安森美的物理和可扩展建模的详细信息1,2,3,4。这种建模能力是安森美的先进PLECS 建模能力的基石,在后续章节中有详细介绍。

PLECS 基础知识

PLECS 不是基于 SPICE 的电路仿真工具,此类工具重点关注的是电路元件的低级别行为5。而 PLECS 可通过优化的器件模型促进完整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尽可能地提高速度和精度。因此像 SiC MOSFET 这样的功率晶体管被视为简单的开关,经过简单配置后,可以显示与导通和开关转换相关的损耗。PLECS 模型称为“热模型”,包含导通和开关损耗的查找表以及 Cauer 或 Foster 等效网络形式的热链。通常,基于测量的损耗表与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表一致。在仿真期间,PLECS 使用损耗表通过插值和/或外推的方法,获得电路运行偏置点下的导通和开关损耗。

用于测量开关损耗的双脉冲测试

测量开关损耗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双脉冲测试。理论原理图如图 1 所示。

1.png

半桥设置

四分之一桥设置

图 1.双脉冲测试仪基本原理图

它可以是半桥结构或四分之一桥结构。在测试之初,我们认为电感电流为零,或者说,电感已完全放电。原理如下:

第一步,低边侧开关导通,电感中的电流开始增加。当电感电流达到测量点时,低边侧开关关断。此时,我们测量该电流的关断损耗。然后,在高边侧续流二极管的作用下,电感电流继续流动。由于二极管的压降几乎为零且持续时间很短,因此电感电流在该阶段被视为恒定。最后,低边侧开关再次导通,并使用与前一个关断时刻几乎相同的电感电流测量开通损耗。在此配置中,开关以硬开关方式导通。

我们在白皮书“SiC 仿真”6中提到,双脉冲测试仪的设置方式(半桥或四分之一桥)会影响开关损耗。SiC 肖特基二极管的 QC 远低于 MOSFET 体二极管 QRR。由于高边侧开关/二极管中的该电荷/能量会在低边侧开关导通时耗散,因此相关电路设置(以及外部元件)会影响主开关损耗。此设置可称为“升压”型双脉冲测试。开关电感连接到输入电压。有源开关连接在低边侧。无源开关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二极管,连接在高边侧。

双脉冲多种可选原理图

从上一段落中,我们可以通过前面所有的“升压”型双脉冲测试得出“降压”型双脉冲测试电路,如图 2 中所示。

2.jpg

半桥“升压”设置

四分之一桥“升压”设置

半桥“降压”设置

四分之一桥“降压”设置

图 2.双脉冲“升压”和“降压”测试原理图

在这种“降压”结构中,更容易看到输出对地短路。有源开关在高边侧,无源开关(也可以是二极管)在低边侧。理论上因为“降压”型与“升压”型相比完全对称,获得的结果应该相同。但实际上因为高边侧开关浮地,“降压”型双脉冲测试需要更复杂的测量设置。众所周知,直接连接或低边侧探针要显著优于差分或高边侧探针。因此,这种设置在现实中很少使用。

寄生效应

在本节中,我们将分析影响有源器件开关损耗的一些主要外部因素。我们已经在白皮书“SiC 仿真”6 中了解了高边侧二极管或 MOSFET 元件的影响。在同一篇白皮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封装或寄生元件的影响。但是 安森美物理和可扩展产品模型已经捕捉封装影响。

电感电容

干扰有源开关损耗的第一个元件是开关电感的寄生电容(图 3)。有关其效应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白皮书“使用物理和可扩展仿真模型评估参数和应用结果”7。使用下图中的原理图,在几乎理想的双脉冲测试电路中绘制了 Eon、Eoff 与带有 22 mΩ/1200 V M3S SiC MOSFET (NTH4L022N120M3S) 的电感寄生电容的关系图。

3.jpg

图 3.用于仿真双脉冲测试仪损耗的电感寄生电容

带有 10 pF 寄生电容的电感是一个非常好的电感。带有 100 pF 寄生电容的电感是普通电感。最后,带有 1 nF 寄生电容的电感是非常差的电感。图 45 显示了这种寄生电容对漏极电流和电压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影响。

4.jpg

图 4.导通时的漏电压和电流取决于开关电感寄生电容值

5.jpg

图 5.关断时的漏电压和电流取决于开关电感寄生电容值

开通时,由于电感寄生电容的作用,大电流尖峰增加。在双脉冲测试中,很容易理解这个寄生电容会增加输出电容 COSS。在关断时,漏电压上升时间随着电容值增加。这是正常现象,因为用固定电流值给较大的电容充电需要更多时间。

我们可以在下图中看到电感寄生电容对 Eon 损耗的影响。对于非常差的电感,电感寄生电容产生的损耗远高于原生 MOSFET 电容 (COSS)。在图 6 上,我们可以看出差电感造成的 MOSFET Eon 损耗几乎翻倍。

6.jpg

图 6.开关电感寄生电容对导通和关断损耗的影响

在“降压”型电路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或效应。考虑到输入和输出端有一个大的去耦电容器,电容(CIN、COUT 和 CParasitic)是串联的。等效电容的值在电感寄生电容的范围内,该值应该更小。该等效电容与 MOSFET 并联,如下一个理论原理图(图 7中所示。

7.jpg

大型去耦电容

图 7.开关电感寄生电容等效效应

在较小的紧凑型 DC-DC 转换器中使用平面电感会引起这种现象,因为各层(或匝)以非常小的层间距离堆叠,导致电感的寄生电容较大。在低电压应用中,该寄生电容就已经会带来问题。对于使用 SiC 的高压应用,电感寄生电容的效应会更为显著。

PCB 漏感

我们将在此处讨论的第二个寄生元件是 PCB 漏感。电源设计人员都知道,开关回路越小,性能越好。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降低 EMI,可以使用铁氧体磁珠产生一个小延迟来减慢电流上升沿,以便漏电压下降。通过减慢电流斜率以使电压达到“零”也有利于减少损耗。下面的实验使用了一个理想的双脉冲测试电路并在开关回路中添加了可变漏感(参见图8)。其中开关中涉及的各种 PCB 元件之间的距离彼此越来越远,来模拟更大的开关环路

8.jpg

图 8.用于仿真双脉冲测试损耗的布局寄生电感

910 显示漏极电流和漏极-源极电压随 PCB 漏感的变化。

9.jpg

图 9.开通时的漏电压和电流取决于布局寄生电感值

10.jpg

图 10.关断时的漏电压和电流取决于布局寄生电感值

在按预期开通时,电压下降斜率 (dV/dt) 相似,而当 PCB 电感增加时,电流斜率 (dI/dt) 变慢。这会造成延迟,因此会像在软开关情况下一样降低 Eon 损耗。关断时,电流下降沿相比电压上升沿延迟,导致更多损耗。图 11 中绘制了开关损耗。

11.jpg

图 11.布局寄生电感对导通和关断损耗的影响

由于 Eoff 通常低于 Eon,是否存在可能降低总损耗 Etotal 的折衷方案?

12 绘制开通、关断和总开关损耗与 PCB 漏感的函数关系。

12.jpg

图 12.布局寄生电感对导通、关断和总开关损耗的影响

采用100 nH 寄生电感的总开关损耗似乎有一个“最佳”值。但是,如图 910 中的绿色曲线所示,这个大电感值会引起大的振铃。电流和电压的 EMI 成分很重要,也会影响设计,需要复杂的滤波。由于 EMI 问题总是很难解决,因此难以找到合适的折衷方案。

去耦电容

得益于串联电容网络,与使用电感寄生电容实现的效果一样,去耦电容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应当小并且与电感寄生电容在同一范围内。但是,如果开关电感近乎理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很直观,母线电压会降低。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去耦电容的数量和母线上的压降之间找到一个折衷方案。此折衷方案应力求尽量减少对损耗的影响。

通过配置相同的双脉冲测试电路并包括具有不同去耦电容的输入滤波器来评估对损耗的影响。(参见图 13

13.jpg

图 13.用于仿真双脉冲测试仪损耗的去耦电容器和输入滤波器

14 显示与去耦电容值的函数关系的相同曲线(Eon、Eoff)。

14.jpg

图 14.去耦电容对导通和关断损耗的影响

低于 200 nF,Eon 降低,因为漏电压也急剧降低。在 1 µF 和 10 µF 之间,Eon 略有下降,这微乎其微。高于 10 µF,对 Eon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于 40 A 范围内的电流,1 µF 至 10 µF 之间的去耦电容值较为适合。

分流电阻

用于感测电流的分流电阻具有电阻损耗,它可以轻微抑制(由于值相对较低)由 PCB 漏感、负载电感电容和去耦电容组成的谐振网络。

在双脉冲测试中接入一个分流电阻可以证明分流(及其位置)是否会影响损耗。(参见图 15

15.jpg

图 15.用于仿真双脉冲测试仪损耗的分流电阻

16 绘制损耗与分流电阻值的函数关系。

16.jpg

图 16.分流电阻对导通和关断损耗的影响

对于40 A 电流的不切实际的大分流电阻值会降低 Eon 和 Eoff 损耗。然而,当分流电阻的值高于 100 mΩ 时,减少的能量损耗并不能补偿分流电阻上增加的导通损耗。

测量方法。

要生成表示器件损耗的 Eon 和 Eoff,必须构建尽可能理想且寄生效应很小的双脉冲测试仪。在这种情况下,需应用具有极低寄生电容的电感、极短开关环路和高去耦电容值。因为该设置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所以任何选定的元器件的成本或尺寸都无关紧要

根据应用重点使用半桥或四分之一桥结构。对于太阳能升压应用,四分之一桥是首选。对于其他应用,半桥是首选。

双脉冲测试是测量损耗的好方法吗?

如果我们想要在寄生元件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测量最低损耗,答案是“是的”,具体取决于测试平台的质量。安森美先进的双脉冲测试平台是实现此目的非常好的工具。它可以比较 安森美不同代次下各种芯片尺寸(和 RDS(on))和封装的产品组合和。

然而,紧随其后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损耗对客户及其应用有影响?安森美测试平台是双脉冲测试环境中无数寄生边界条件其中之一。显然,当客户在实际应用中评估损耗时,器件将不会在 安森美测试环境中运行。例如,数据表中给出的损耗值无法反映客户环境中的损耗。

评估客户应用中损耗的最佳方法是在特定的双脉冲测试仪中引入精确的寄生元件。换句话说,此双脉冲测试变得专用于您的应用。但是,为每个新设计或新客户应用进行新的测量设置或调整现有设置并不切实际。此外,还必须考虑存在多级电路的情况,例如双有源桥。这种情况下,初级和次级在工作点、线路布局和所涉及的元件方面可能不同,例如在特定一侧测量的去耦电容和电感寄生电容。因此,需要调整双脉冲测试平台以评估每一级电路和配置中的损耗。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本身就是一项永无休止的工作。

电力电子设计人员是否有其他方法为其应用获得高度精确的损耗模型?

基于仿真的虚拟平台可替代这种复杂且有限的基于测量的方法。该替代方法只能使用非常精确的器件仿真模型。简而言之仿真优势遵循众所周知的“Garbage-in, Garbage-out”(垃圾进,垃圾出)理论。借助 安森美提供的久经验证的物理和可扩展 SPICE1234 模型,设计人员能够通过快速仿真而不是耗时、昂贵的基于测量的方法,为其应用实现最精确的损耗模型。设计人员可以构建参数化仿真,在一个周期内运行多个案例,并通过自动化快速获得结果。安森美深知这种方法给客户带来的巨大益处,推出了 PLECS 模型自助生成工具 (SSPMG),可在 这里 获取。

扩展的开关损耗仿真原理图 PLECS 模型

在 SSPMG 中,onsemi 已纳入 30 多个参数来调整双脉冲测试仪仿真原理图,以提取 SiC MOSFET 分立器件和功率模块损耗。图 18 显示分立式产品的原理图。所有参数都是为了反映应用中的所有特定情况和所有可能的电路级数。此外,还可以定制栅极驱动电压。

17.jpg

图 17.引入寄生效应以反映实际应用的分立式产品典型双脉冲测试仪原理图

18.jpg

图 18.用于 PLECS 生成模型的分立式产品双脉冲测试仪原理图

为了生成 PLECS 模型,用户在图 18 右侧所示的表格中输入原理图的参数值。完整列表如图 19 所示。

19.jpg

图 19.双脉冲测试仪生成 PLECS 模型的示例参数值

用户根据工程专业知识、布局限制、寄生参数合理值、电路结构输入参数,

并非需要所有参数,有些可能不会出现在用户应用案例中。例如,出于 EMI 目的,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并联在漏极-源极之间的电容来抑制漏电压 dv/dt。

默认情况下,大多数参数设置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它仅反映器件性能,不反映特定使用情况下的器件性能。

20 显示用于生成硬开关 PLECS 模型的 SSPMG 工作范围定义。

20.jpg

图 20.仅硬开关的工作范围设置

通过 PLECS 模型中的密集损耗表提高精度。

如前所述,半导体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都与电流、电压和温度呈高度非线性关系。由于测量非常耗时,典型的基于数据表的 PLECS 模型不是很密集。这会直接导致电路仿真时插值不够精确,推导也相当不精确,如图21 所示。在 SSPMG 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损耗表的范围(在器件规格限制内)和密度。几分钟内即可获得结果。借助此功能,用户可以在电路仿真过程中确保 PLECS 的精确插值和不用推导。Elite Power 仿真工具中的默认 PLECS 模型本质上已经很密集。

21.jpg

图 21.利用小数据集和大数据集插值和外推错误

利用密集的数据集,PLECS 进行的用于评估开关和导通损耗的插值将更加精确。这反过来又确保了对损耗、效率和温度的精确应用分析。

在 PLECS 模型中包含软开关

传统双脉冲测试中未获得的一项缺失和关键信息是软开关操作情况下的损耗。典型双脉冲测试仪只适用于硬开关。

熟悉软开关技术(LLC、CLLC 等全谐振级或者全桥相移或双有源桥等暂态谐振级)的设计人员都知道,如果在发生开关事件之前有足够的谐振能量,就可以实现软开关。否则,如果能量低于所需量,则可以实现部分软开关,在谐振回路完全没有谐振能量的情况下,甚至就是硬开关。

以下基本原理图显示了硬开关和软开关转换电流(参见图 2223

22.jpg

图 22.硬开关转换

在硬开关转换中,存储在导通器件中的能量在导通的器件中丢失。在软开关中,此能量从导通的器件转移到关断的器件,对比图 23 和图 22 可以看出。

23.jpg

图 23.软开关转换

开关事件在图24 下恢复。对于关断事件,所示的开关电流方向是开关事件或关断之前的方向。对于导通事件,所示的开关电流方向是开关事件或导通之后的方向。

24.jpg

图 24.开关事件合成

安森美新的Elite Power 仿真工具和 SSPMG 中包含了适用于软开关的PLECS 模型,该工具在典型双脉冲测试仪中引入了一个小的修改(参见图 17,以便以软开关方式工作(参见图25)。它还包含其他参数,以在发生开关事件时捕捉谐振电感中的 dI/dt。

25.jpg

图 25.引入寄生效应以反映实际应用的分立式产品软开关双脉冲测试仪原理图

根据法拉第感应定律 E=L*dI/dt,此 dI/dt 直接与谐振电感电压关联。“反射”电压源代表变压器电压,有助于设置谐振电感中的 dI/dt。

用户还可以输入发生谐振转换时高边侧和低边侧开关之间允许的最大死区时间。用户可以在 SSPMG 中选择硬或软开关类型。当用户输入选择软开关操作时,所有附加的软开关相关参数会自动出现,如图 26 所示。

26.jpg

图 26.硬开关和软开关的工作范围设置

有了这些额外的参数,安森美让客户能够预测硬开关、软开关或部分软开关的任何开关情况下的损耗。

设计人员现在可以了解其应用针对特定设计或参数集的真实性能或损耗。他们还可以看到模式之间的转换发生在哪些工作点,以及对损耗、效率或温度的影响。

安森美通过用于损耗生成模型的 SSPMG 和用于应用仿真的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以非常易于使用和简单的方式简化了软开关拓扑性能的评估。

边界 PLECS 模型生成

传统的基于测量的 PLECS 模型适用于制造中的典型或标称过程案例。安森美已根据实际制造分布为 SiC MOSFET 开发了精确的边界和统计学 SPICE 模型。利用这些器件级边界模型,安森美让 SSPMG 和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的用户能够在系统级探索其应用对半导体工艺变化的稳健性。栅极氧化层厚度、电子迁移率和外延区掺杂浓度(仅举几例)等不相关的工艺参数共同作用,导致阈值电压 Vth、RDS(on) 和电容等电气参数产生相关变化。电气参数的变化反过来会引起 PLECS 模型中包含的导通和开关能量损耗的变化。表 1 捕捉 SiC MOSFET 电气参数和 PLECS 模型基于物理的相关性。例如,物理意义上最坏情况下的导通损耗和最坏情况下的开关损耗不会同时发生。

表 1.PLECS 边界模型

电气参数

PLECS   模型

边界工况

Vth

RDSon

电容

导通损耗

开关能量损耗

标称值

标称值

标称值

标称值

标称值

标称值

1

最差

最好

2

最好

最差

根据应用,导通和开关能量损耗对整体系统性能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安森美边界 PLECS 模型让用户可以灵活地研究整个相关空间。

在 SSPMG 中生成自定义 PLECS 模型时,用户可以轻松选择边界工况,如图 27 中所示的边界工况选择。

27.jpg

图 27.在 SSPMG 中选择工艺角条件

在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中,用户可以在“器件配置”步骤中为默认的 PLECS 模型选择边界工况。

总结

安森美推进 PLECS 模型生成和仿真的技术水平发展,助力客户在系统级仿真中取得成功。凭借突破性的 SSPMG 平台,客户应用寄生元件、密集的工作条件和半导体工艺变化的影响可被整合进PLECS 模型。单纯依靠测量技术是无法实现所有这些功能的。此外,安森美的这套工具让客户首次得以生成适用于软开关的准确 PLECS 模型。在许多情况下,应用设计人员可以避免由于估算错误以及设计周期长于预期而导致的大量重复设计。

由于嵌入式 PLECS 模型具有高保真度,新型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精确地估算损耗的工具。用户可以将基于 SSPMG 的模型直接上传到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全部在线完成。也就是说,Elite Power 仿真工具的用户能够结合 PLECS 的快速在线功能来预测设计性能(损耗、温度、ZVT/ZVS、效率)。对于新设计,他们不仅可以快速分析多个 Elite SiC MOSFET 或模块之间的折中方案,还可以评估设计或原理图中与开关交互的其他寄生元件的权衡取舍。

参考文献

[1]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Scalable Models for Wide Bandgap Power Semiconductor − Part One (Blog article)
https://www.onsemi.com/blog/industrial−cloud−po wer/wide−band−gap−ecosystem−part−i

[2]Wide Bandgap Power Semiconductor: Silicon Carbide MOSFET Models − Part Two − (Blog Article) https://www.onsemi.com/blog/industrial−cloud−po wer/wide−band−gap−ecosystem−switches−disrupti ve−environments

[3]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Simulation Model Verification − Part Three − (Blog Article) https://www.onsemi.com/blog/industrial−cloud−po wer/wide−bandgap−semiconductor−simulation−m odel−verification

[4]Physically Based, Scalable SPICE Modeling Methodologies for Modern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White paper) −https://www.onsemi.com/pub/Collateral/TND6260−D.PDF

[5]PLECS website : https://www.plexim.com/products/plecs

[6]SiC Simulation − (White paper) https://www.onsemi.com/pub/collateral/tnd6395−d.pdf

[7]Using Physical and Scalable Simulation Models to Evaluate Parameters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White paper) − https://www.onsemi.com/pub/collateral/ tnd6330−d.pdf

[8]SiC MOSFET Corner and Statistical SPICE Model Generation −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 (ISPSD)2020, pp. 154−147, September 2202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70091

围观 1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罗德与施瓦茨的R&S SMW200A和R&S SMM100A矢量信号发生器以及R&S FSW和R&S FPS信号和频谱分析仪已被高通批准用于测试高通® QRU100 5G RAN平台—这是一个符合O-RAN标准的解决方案,并具有灵活的架构,旨在促进可扩展和高性价比的5G网络部署。采用高通QRU100 5G RAN平台为O-RAN基础设施提供RU的OEM厂商可以相信,罗德与施瓦茨的相关解决方案符合设计验证和生产所需的sub-6 GHz测试要求。

49633_04_200_49083.jpg

图: R&S SMW200A和R&S FSW信号发生器和分析仪对是高通开发加速资源工具包批准的测试解决方案之一。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公司")的测试解决方案被高通技术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高通®开发加速资源工具包(QDART)中认可,适用于测试5G NR FR1频率范围内的高通QRU100 5G RAN平台。在其射频单元(RU)中集成了高通科技解决方案的OEM厂商现在可以将R&S SMW200A和R&S SMM100A矢量信号发生器以及R&S FSW和R&S FPS信号和频谱分析仪应用于其设计验证测试(DVT)和生产测试。

部署满足现代需求的5G网络基础设施面临着重大挑战,因为在高容量、低延迟和成本效率之间实现适当的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高通QRU100 5G RAN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调制解调器-射频解决方案,旨在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提供符合O-RAN标准的5G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和OEM厂商实现灵活的网络部署。该平台的特点是支持从毫米波到sub-6GHz以下的Massive MIMO,具有64T64R能力,以及4T4R射频拉远头(RRH),以增强覆盖,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并增加整体网络容量。它旨在通过高性能的O-RAN基础设施产品来提高5G网络的部署速度。

罗德与施瓦茨测试解决方案得到了高通技术的认可

先进的测试和测量设备提供商 - R&S提供的解决方案被批准用于测试高通QRU100 5G RAN平台。获得批准的测试仪器包括两款矢量信号发生器R&S SMW200A和R&S SMM100A,以及两款信号和频谱分析仪R&S FSW和R&S FPS。根据应用场景和预算,OEM厂商可以将R&S SMW200A和R&S FSW或R&S SMM100A和R&S FPS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宏基站和小基站测试解决方案,并实现全自动化。

R&S SMW200A和R&S FSW是一对先进的信号发生器和分析仪,是研发应用的理想选择。R&S SMW200A是一款先进的矢量信号发生器,专为前沿应用而设计,如宏基站和小基站的设计和验证。它的I/Q调制带宽高达2GHz,涵盖第四代和第五代标准,如5G、LTE-Advanced和IEEE802.11标准,如版本ac/ad/be。它的对应产品R&S FSW是一款高性能的信号和频谱分析仪,提供8.3 GHz的内部分析带宽,以测量宽带调制或频率敏捷信号,如5G NR中使用的信号。R&S FSW还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标准,可以快速检测到信号交互错误。 

将较高的性价比作为关键考量时,R&S SMM100A和R&S FPS是一个完美的组合。R&S SMM100A是唯一具有毫米波测试能力的中档矢量信号发生器。它涵盖了现有无线标准使用的频段,以及5G NR FR1和5G NR FR2的频段。它的内部基带发生器还预见到了未来的带宽要求,它支持1GHz的最大射频调制带宽。这款信号发生器的搭档是R&S FPS,它是一款非常高速和紧凑的信号频谱分析仪。它的测量程序针对速度和高数据吞吐量进行了优化,使其比同类分析仪快五倍,尤其适用于生产测试。

有关罗德与施瓦茨的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测试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rohde-schwarz.com/_253912.html

罗德与施瓦茨(Rohde&Schwarz)

罗德与施瓦茨科技集团凭借其在测试测量、技术系统、网络和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先解决方案,为更加安全互联的世界铺平了道路。集团成立超过85年,是全球工业客户和政府客户的可靠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6月30日,Rohde & Schwarz在全球已拥有约13000名员工。独立集团在2020/2021财年(7月至6月)实现净收入23.4亿欧元。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OPPO超影像大赛「只在夏天遇见的故事」月度作品征集活动(以下简称“征集活动”)于2023年6月21日正式开启,即日起面向全球用户征集作品。

OPPO超影像大赛以“超越影像,成就想象”为主题,鼓励全球用户拿起手机探索超越以往的移动设备影像体验与艺术表达,相互激发灵感,助力全球移动影像审美提升。 作为OPPO超影像大赛启动后的第三个月度主题赛,此次征集活动由OPPO超影像大赛携手大赛评委之一的当代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Alec Soth共同开启。

有些故事,只在这个夏天,遇见这一次。

玛格南摄影师Alec Soth联手OPPO Find X6 Pro,创作了《那夏日的悸动》影像故事集。明尼阿波利斯以严寒的冬季出名,因此人们非常期待夏天的到来,尤其是一整个冬天都被困在学校的青少年,所以在一天放学后,Alec就跟随自己的儿子Gus和他的伙伴们,一起踏上夏季郊游。透过OPPO Find X6系列的镜头,记录下明尼阿波利斯的少年Gus,期待已久的夏季郊游,美好而悸动的夏日光景尽展眼前。

1.jpg

「只在夏天遇见的故事」月度征集活动海报

忽然一夏 与水相拥

少年Gus扎入湖底,被沁凉而温柔的湖水拥抱着,彷佛在炎炎世界拥有了⼀处避暑港湾。折射着夏日感官的光芒,清澈、碧绿、荡漾,这是属于Gus自己的、一小片私人的海 。湖水的清澈、水面波纹的细腻,少年Gus在阳光下的身姿,以及落在水面的稀薄光斑,都透过OPPO Find X6 Pro的超光感潜望式长焦镜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光影在镜头中得到完美复刻,夏日的清凉舒适与美好跃然纸上。

2.jpg

与水相拥》

湖上华尔兹 跳动整个夏天

运用OPPO Find X6 Pro的广角镜头,深景深下,有限的画幅里装下的事物足够多,但是也没有丢失细节,展现出其不俗的影像能力。一艘艘小船就像落入湖中的片片落叶,船桨划进水,在水面上划出了一道道不规则的波纹;湖水搅动,发出的声音像⻛铃一样清脆悦耳,像冰凉澄澈的湖水和⻘春共同演奏的一曲夏日华尔兹。

3.jpg

湖上华尔兹》

眼前身边所爱萦绕心田

日落时分,暖色调的画⾯中,还残留着热浪的余温,少年们的轮廓被夕阳染成淡淡的金色,勾勒着一切美好散场前的余晖和留恋。矗立湖中的少年与天空中的晚霞相映成趣,青春的风姿和晚霞的旖旎透过光影和明暗被OPPO Find X6 Pro的超光感潜望式长焦镜头完美定格,此刻美好映衬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4.jpg

眼前,身边》

Giovanna 秘密森林人生初见

夏日阳光动⼈,树叶摇曳,少女Giovanna的脸像一颗熟透了的水灵灵的桃子,一切都如梦如画,不可方物。彷佛午睡醒来误入秘密花园,“初⻅乍欢,久处怦然”般寻得珍宝。少女Giovanna洋溢的青春感,被OPPO Find X6 Pro镜头展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极致的光影与色彩表现,森林的生机与少女的心事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5.jpg

《Giovanna

林间漫步 流连在两人世界

午后一两点钟, 雨后放晴,整个森林干净透亮,⻘翠欲滴的空气里循环着虫鸣声,彷佛把全世界都隔绝在外——这是独属于他和她的小世界。空间的纵深感、景物的层次感,以及色彩的细腻度等微小细节都被OPPO Find X6 Pro的一英寸大底广角镜头收入囊中,这表明在中近距离产品也可以做到超广角成像,同时还不丢失细节,为我们打造出一个真实而又独特的世界。

6.jpg

林中漫步》

闲逛时光悸动在眼间流转

爱是每一个忍不住望向你的眼神,灿烂令盛夏的太阳也逊色,炙热令午后的空气也发烫。脉脉含情,浅笑嫣然。炙热的情感在脸上是藏不住的,而这美好的一刻被OPPO Find X6 Pro完美定格,作为拥有极致影像能力的旗舰产品,长焦微距拍摄使得人物拍摄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世界再大,也不如你,你在身边,就是我的全世界,我的眼里从此全都是你。

7.jpg

闲逛》

等待入水 沉浸在一池的夏天

纹理清晰的卷发里藏着漫不经心的慵懒,光影下的回眸恬静而迷人,每个毛孔都在晒着日光浴,唯美如同午后小憩时的梦。OPPO Find X6 Pro长焦镜头下的细节展露无遗,长焦人像的拍摄手法使得画面表现能力更强,于是玻璃、光影、人物、情绪交织,少年Gus的眼神也在明暗交织中,看着窗外,仿佛在沉思。你在屋外看窗内的风景,窗边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

8.jpg

等待入水》

客厅光影 对话心灵

家是思索的诞生地,而客厅一角的光影,也让雕塑与镜中的反射,形成了一场跨越空间的心灵对话。这样一个小小的场面,在Alec Soth的镜头语言下,也被OPPO Find X6 Pro呈现出来,给人带来强烈的现场感。正是基于OPPO超光影潜望长焦镜头对玻璃质感的反光捕捉能力极佳,才有了对色彩和光影的极致表现,平行世界的感觉才更加强烈。

9.jpg

客厅,光影》

思绪花火梦的印章

花影透过镜子的漫反射,如油画般叠化到少年Gus的身上,他坐在最美好的时光里,时光也因他而隽永如画。透过玻璃,少年Gus的梦犹如映射的花火一般五彩斑斓,这是OPPO Find X6 Pro镜头下的花火少年,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光影世界,亦真亦假、如梦如幻,在光影交织中衬托出男孩思绪的错杂。

10.jpg

思绪花火》

专属赛道 丰厚奖励 为优质创作加冕

本次征集活动投稿时间为2023年6月21日—2023年7月12日,将单独评选OPPO超影像月度佳作共10名。投稿作品须紧扣只在夏天遇见的故事主题,以3-9张组图形式拍摄讲述夏⽇生活中遇见的故事,场景要⾃然真实,并在上传图⽚时在“作品说明”中讲述这个故事。同时,投稿作品将默认归属于OPPO 2023超影像大赛“人生章节”赛道,参赛者均有机会获得大赛奖项,更可挑战大奖16万元超影像奖励金。请点击链接参与只在夏天遇见的故事月度征集活动:https://imagine-if.oppo.com/cn/activities-summer-story/

月度活动奖品设置如下:

一等奖 1 名:OPPO Find X6  1部 + OPPO Find N2 Flip「一搭⼊夏」手机壳 1个

二等奖 3 名:OPPO Watch 3  1支 + OPPO Find N2 Flip「一搭⼊夏」手机壳 1个

三等奖 6 名:OPPO Enco Free3  1 台

顶尖专业评审阵容 为赛事护航

OPPO超影像大赛特别邀请了多位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专业评委,评委阵容包括:当代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Alec Soth;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哈苏大师王建军;中国时尚界著名摄影师、哈苏中国大使尹超等。世界级纪实摄影大师、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得主——刘香成也将参与到接下来的赛事作品评选中。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并深耕影像行业多年,兼具专业化视角和多元化背景,将共同评判、讨论、并决选出最终的获奖作品。

11.jpg

   OPPO超影像大赛评委

算法重塑移动影像,迸发无限可能

在摄影术诞生近两百年的历史中,影像工具完成了从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到手机移动影像技术的升级演进;摄影也从少数人的爱好,逐渐演变成全民性创作。

OPPO 一直专注以技术创新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发展,积极与全球用户共同碰撞科创灵感,让科技真正的普惠到每一个人。OPPO 影像产品凭借对于用户真实需求的洞察与对未来移动影像的预研,用算法重塑移动影像,赋能用户轻松地在各类场景中,实现跨越明暗远近的构图自由,还原自然光影层次,色彩生动,获得与专业相机相媲美的手机摄影体验,拍出心之所思,呈现惊艳,值得反复回味的佳作。

OPPO 全新发布的影像旗舰OPPO Find X6系列,每一颗摄像头都采用行业领先的大底传感器技术和领先行业的光学设计,引领移动影像进入全主摄时代。OPPO Find X6系列实现了影像的飞跃式进步,使 OPPO的影像能力升至全新高度,让每一拍都有作品感。

12.jpg

OPPO Find X6系列产品图

OPPO 2023超影像大赛只在夏天遇见的故事月度征集活动现已开启投稿通道,将于2023年7月14日24:00 截止投稿。通过OPPO超影像官方网站、OPPO小程序、OPPO社区、一加社区、我的一加、OPPO会员中心(我的OPPO)、OPPO会员小程序、OPPO电商超级买家秀,或OPPO合作分赛区合作渠道等均可投稿。更多参赛说明,请查阅OPPO 超影像官方网站https://imagine-if.oppo.com/cn/

关于OPPO

OPPO于 2008 年推出「笑脸手机」,持续展现科技善意,微笑前行。今天,OPPO凭借Find N 折叠旗舰、Find X 影像旗舰等手机产品,OPPO Watch、OPPO Pad等多智能设备,以及ColorOS 软件系统,革新个人科技体验。OPPO坚持科技创新,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万名 OPPO 员工共同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美好智慧生活。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20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