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日至3日,由钛媒体集团主办的2023 T-EDGE全球创新大会暨EDGE AWARDS创新评选在京举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应邀参加企业全球化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表示,生成式AI 已经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和行业影响。在消费级AI领域,主要体现在客户支持、内容创新、知识问答等消费者比较容易感知的场景。相对于"冰山一角"的消费级 AI 技术场景,企业级 AI 则有着更广泛的需求和潜力。IBM将基于企业级 AI 与数据平台 watsonx,充分发挥其行业专长和技术能力,帮助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开放、针对性、可信、赋能的AI应用。

1.jpg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 陈旭东(图片来源:2023 T-EDGE全球创新大会)

以下是他的发言内容节选: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作为钛媒体的老朋友,很荣幸有机会再次参加T-EDGE全球创新大会,和大家探讨全球化浪潮中的产业创新升级,尤其是生成式AI带来的技术变革和行业影响。

从地缘政治到科技创新,2023年的最后两个月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大事频发: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中美关系似乎"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是科技圈最热的话题人工智能却好像"两岸猿声啼不住"。

AI+ 时代到来,加速拥抱还是踩下刹车?

前不久,被称为"ChatGPT之父"的OpenAI联合创始人奥尔特曼(Sam Altman),突然被董事会以"沟通不够坦诚"为由免职,这一事件在短短五天内多次反转,包括三天换了三次CEO、奥尔特曼出走微软另起门户、OpenAI员工联名要求重组董事会……最新的进展是奥尔特曼与OpenAI达成一致,回去继续担任CEO。

作为局外人,我们不去臆测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在众多当事人的对外沟通中,有一点被不断提及:在ChatGPT狂飙突进、大语言模型百花齐放的背后,OpenAI内部始终存在技术路线和发展理念上的重要分歧。目前看来,"加速派"暂时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不过我相信这次风波之后,OpenAI也许会对新产品的迭代和研发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

生成式AI的企业级应用场景

那么,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对话模型已经产生了哪些应用场景呢?我特意咨询了聊天机器人的意见,对比了一下国外和国内的两款主流产品,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比如客户支持、内容创新、知识问答等消费者比较容易感知的场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个人生产力。

如果我们把视线拉到企业,会发现面向消费者的场景只是冰山一角。就IBM多年服务企业客户的经验来看,我们看到企业级AI应用有着更广泛的需求和潜力,包括:HR、财务和供应链流程的自动化IT开发和运维的智能化,以及将AI注入企业的核心业务,比如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等。

2.jpg

企业级AI应用场景

在应用生成式AI的道路上,加速推进还是踩下刹车?这同样是全球CEO们面临的重要考题。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今年发布的全球CEO调研报告显示,CEO们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要求其组织加速采用 AI;其中,来自董事会和投资者的压力最大。当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CEO们也有自己的判断和考虑,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借助AI提升核心生产力

但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不容易,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比如,

  • 理想中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数据驱动的,而现实是,将近90%的企业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成本极高,更不要说从中提取洞察。此外,根据 Gartner 的一份报告,糟糕的数据质量让组织每年平均损失 1290 万美元。

  • 理想中的业务流程应该是高度自动化的,而现实是,30%的企业因为业务流程不够自动化而蒙受损失。

  • 理想中的企业安全既能"防患于未然",也能在风险发生后提供"双保险"。但现实是,全球因数据入侵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 445万美元。

  • 理想中的企业IT环境应该支持快速且敏捷的工作负载迁移,现实是,这样的迁移通常需要在多云或混合多云的架构下进行,这需要理想的技术支持。

  • 理想中的企业应该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业务全流程中,但现实是,超过50%的CEO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其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个数据来自去年的IBM 全球CEO调研报告。

3.jpg

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

说了这么多,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成式AI呢?IBM认为,企业级的AI应用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准则。

首先是开放,企业应该积极拥抱领先的AI技术,并且借助开源社区、开源技术加速创新;其次是针对性,比如帮助企业使用自己的数据,开发针对特定场景、能快速产生收益的AI模型(如HR流程自动化、客服系统智能化、IT应用现代化等),同时确保符合内部规章;第三是可信,这不仅涉及数据的治理、模型的监管,也包括各国、各行业的不同的合规要求;第四是赋能,企业需要一个上手快、可扩展的工具平台,基于自己的数据来训练、调优、部署AI模型,而不只是当一个大模型的消费者。

IBM的企业级 AI 技术和行业专长

为了满足企业级AI需求,IBM基于在AI领域数十年的积累,在今年五月发布了企业级 AI 与数据平台 watsonx。watsonx不仅能帮助企业运用大模型和生成式AI,同时,也能解决企业级 AI 应用的三大挑战:找到需要的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监管系统的运营。

IBM watsonx提供了一个包括AI开发平台、湖仓一体方案和AI治理在内的工具包,帮助企业从数据的准备、模型及应用的构建,到AI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在跨业务场景中快速训练并部署AI能力。

早在2011年,IBM就发布了企业级AI Watson,并在全球服务了4万家企业客户。watsonx将与之前发布的Watson产品无缝对接,为企业客户提供从传统AI到最新的生成式AI的解决方案。

4.jpg

IBM的企业级AI技术和行业专长

在多云多模态的未来,IBM watsonx 让AI 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

未来,结合IBM提供的红帽混合云平台,企业将可以在多个云上使用多个模型。客客户可以选择自建模型,也可以选择IBM推荐的模型,无论做出何种选择,IBM都能帮助客户进行尝试和实验,包括模型的调优、构建和评估,帮助他们在任何云上部署并调优模型。

IBM最新推出的watsonx Granite模型系列目前包括200 亿参数的代码生成大模型(granite.20b.code),以及用于对话和问答、简单指令和响应的130 亿参数大模型(granite.13b.v1.chat 和 granite.13b.v1.instruct),可将生成式AI应用到多个特定的企业场景中。

以代码大模型为例,它从 1.5 万亿个 token中学习了115种编程语言的知识,能够帮助开发人员使用自然语言提示,更快、更准确地编写代码;它支持本地部署,从而实现数据的合规和安全;还承诺帮助客户应对因使用此模型可能遇到的IP问题。

我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延峰汽车是一家在全球 20 多个国家拥有 9 家研发基地、240 多个工厂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对每天收到的巨量订单,人工处理所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率与多错误极大影响了整体运营效率。基于IBM Watson Discovery强大的学习能力,IBM帮助该车企构建的 AI 决策大脑,从 1.8 亿条历史数据中,学习了外部订单对应的内部订单背后蕴藏的规则,实现了全自动执行流程,且订单分类正确率从 85% 提升到 97%。

通过IBM高速数据传输软件Aspera,IBM还帮助延锋汽车构建起企业级的文件传输解决方案,实现分支生产车间和总部之间海量数据的高速安全传输,为智能库存与预测夯实数据基础。此外,基于IBM的决策优化软件,IBM帮助延锋汽车实现了核心生产设备——注塑机的智能化产能测算和规划,助力降本增效。

随着AI成为中国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然而IBM深知,企业AI的道路并不容易,至少需要克服技术、人才、文化这三大挑战。因此,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全方位共创,帮助企业应对挑战。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爆发,让我们面对一个变化更加快速也更加激动人心的时代,随着新质生产力和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提出,算力和存储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创新与破局,如何在生成式AI和大模型时代,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

11月29日,由DOIT传媒举办的"数智创新·AI未来"—2023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刘希猛和分布式存储总经理姜乐果受邀参会,分享了存储在生成式AI和大模型上的创新理念与实践,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探讨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快速变化的新时代。

1.jpg

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刘希猛

新场景数聚AI加速企业向智能化场景变革

生成式AI和大模型与千行百业进行了全面的融合,带来了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AI+创新应用场景,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将加速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的变革。

千行百业的AI+创新应用带来了数据爆发式的增长,数据要素在产业智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数据量规模将从2022的23.88ZB增长至2027年的76.6ZB,增长幅度为全球第一,其中企业数据量占据70%,而仅有24%的数据被用于分析或AI决策,这意味着企业将有更大的空间来挖掘数据价值。

中国非常重视数据要素的作用,发布了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数据要素白皮书》、《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暂行方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和加速人工智能领先等方面的发展。

在AI 时代,原始数据呈现出多源多态的趋势,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有感数据以及激光、毫米波、红外线等无感数据,会产生TB级乃至PB级多态数据,这一趋势给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这些新的需求和挑战体现在巨量多模态数据、超大读写带宽、超高读写IOPS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四个方面。姜乐果表示,随着训练模型从LLM(语言)、ALM(音频)、CV(计算视觉)、VL(多模态)到FMLM(混合模态),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从PB级到EB级容量需求,从100GB带宽到TB级带宽的性能访问要求,同时还要求在多源异构数据之间实现快速转换与传输,实现生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数据的安全可靠。

新存储分布式融合存储助力企业实现破局创新

面对AI时代多源多态的数据挑战,企业需要支持多种架构、具有持久性、灵活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来部署和实施生成式AI的创新应用。

浪潮信息存储一直秉持"分层解耦"的理念,提供从数据中心、硬件平台、大模型智算软件栈OGAI和基础大模型完整的全栈解决方案,以应对生成式AI和大模型时代的全面需求和挑战。其中解决数据多模多态需求和挑战的就是分布式融合存储平台。

浪潮信息存储面向生成式AI的分布式融合存储解决方案结合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数据采集、数据准备、数据训练、数据推理和数据归档的五个阶段,由同一套存储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流支持流程,满足面向文本、音频、图像、视频、代码以及多模态和全模态的模型的需求,具有极致融合、极致容量、极致性能和极致管理四大特点。

极致融合是面向海量、多源、异构非结构化数据场景,融合多种存储介质、多协议实时互访互通、系统扁平扩展,可以用一套存储实现多模态场景应用;极致容量是从PB级到EB级甚至是ZB级,通过多种容量算法的加持,让存储空间利用达到最优,让客户的投资收益最大化;极致性能是通过对存储性能的极致提升,带来了超大带宽和超高IOPS,满足了生成式AI和大模型场景对存储的苛刻要求;极致管理提供了闪存、磁盘、磁带、光盘四种介质,以及提供了热温冷冰四种存储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互通,可以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刘希猛认为,在非结构化数据爆发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时代,无论基于高性能文件、流式对象还是原生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浪潮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平台都将成为企业简化IT部署和实施生成式AI创新的关键支撑。

新实践在源大模型和企业AIGC上的创新实践

作为全球领先的IT基础设施产品、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浪潮信息已经建立了面向大模型应用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10月,浪潮信息帮助中科大升级其校级"融合计算平台",部署了25个GPU服务器节点和40个分布式融合存储节点,来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产生的海量多模态数据需求,助力AI驱动下的高水平科研创新。

在助力企业应用生成式AI和大模型实现数字化创新上,浪潮信息不仅提供了数据中心和硬件平台,还基于数据基础设施的领先性,为企业提供了大模型智算软件栈OGAI和基础大模型"源2.0"。

刘希猛介绍,大模型智算软件栈OGAI"元脑生智"是浪潮信息面向以大模型为核心技术的生成式AI开发与应用场景,提供从集群系统环境部署到算力调度保障和大模型开发管理的全栈全流程的软件,从而降低大模型算力系统的使用门槛、优化大模型的研发效率,保障大模型的生产与应用。

源大模型是浪潮信息存储支持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最佳实践。基于浪潮信息大模型整体方案的"源2.0"大模型已正式发布,并全面开源,这也将会更好地满足企业大模型开发和应用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应用创新。

在"源1.0"中文语言大模型的训练中,AS13000就采用最新硬件平台,搭载全闪SSD和高速IB网络,支撑"源1.0"的训练过程高效完成。在近期发布的"源2.0"大模型中,浪潮信息存储更是作为模型训练的基座,为数据的采集、预处理、训练和归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力,高灵活可扩展的容量为"源2.0"获取12个PB中文数学数据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模型训练在容量方面不存在瓶颈。

2.jpg

2023年度存储技术创新奖:HF18000、AS13000

浪潮信息存储此次获得了"2023年度高端存储产品金奖"和"2023年年度存储技术创新奖"。在过去的一年,浪潮信息存储实现了金融行业的六大行、股份制、城商行等用户的全面突破。

浪潮信息未来将会继续秉持着创新的服务理念,基于浪潮信息的基础平台能力和源自JDM的存储场景共同体定制能力,持续将先进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带给企业,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共行,帮助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未来数字化转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让跨数据存储的数据访问与分析更快速、更便捷

  •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Amazon DynamoDBAmazon RDS for MySQLAmazon RedshiftZero-ETL集成特性使客户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数据,无需自行构建和维护数据管道 

  • Amazon DynamoDB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Zero-ETL集成特性能够实现近乎实时地对运营数据进行全文和向量搜索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3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推出一系列新的集成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迅速而轻松地连接和分析数据,而无需构建和管理复杂的提取、转换和加载(ETL)数据管道。通过全新的Amazon Aurora PostgreSQLAmazon DynamoDB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RDS)for MySQL与Amazon Redshift的Zero-ETL集成特性,使得在Amazon Redshift中连接和分析多个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变得更加容易。此外,客户现在还可以使用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对Amazon DynamoDB数据进行近乎实时的全文和向量搜索。无论数据存储在哪里,这些Zero-ETL集成特性都能简化数据连接和操作流程,使客户灵活地利用亚马逊云科广泛而领先的数据库和分析服务,深入挖掘新洞见的同时更迅速地实现创新并做出更明智的数据驱动决策。欲了解关于使用亚马逊云科技释放数据价值的更多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data

"为了帮助客户通过数据激发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数据服务,用于大规模存储和查询各种类型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数据与人工智能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博士表示,"客户除了要有适合工作的正确工具之外,还需要具备在企业范围内集成数据的能力,从而创造更多业务价值并实现更快速地创新。这也是我们投资Zero-ETL未来的原因,让数据集成不再是繁琐的手动任务,使客户能够轻松获取他们所需的数据。今天宣布的新的集成特性是我们迈向Zero-ETL未来的重要一步,而且亚马逊云科技还将持续投资于这一愿景,让客户能够轻松集成来自整个系统的数据,从而专注于发现新的洞见。"

数据是企业的独特竞争力。企业拥有不同类型的数据,它们的来源不同,规模和产生速度各异,用途也是千差万别。为了最大程度利用数据,企业需要一套全面的工具来处理各种变量,以及集成和合并分散在多个来源的数据。例如,一家企业可能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存储交易数据并希望在数据仓库中进行分析,但同时还需要使用另一种分析工具对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向量搜索。在过去,移动数据通常需要企业构建自己的ETL数据管道,但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昂、管理复杂且容易发生间歇性错误,导致无法及时获得本来需要快速获取的洞见。为了帮助客户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数据服务,确保客户始终拥有正确的工具。但是将数据作为业务核心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客户要能够连接所有数据,无论它们存储在何处。

这正是亚马逊云科技投资Zero-ETL功能的原因,消除了手动移动数据的负担,包括Amazon Redshift和Amazon Athena中的联邦查询功能,使客户能够直接查询存储在操作型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湖中的数据,例如Amazon Connect分析数据湖,使客户能够更轻松地访问联络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机器学习。同时,还有全新的Salesforce Data Cloud与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数据和分析服务之间的Zero-ETL集成,让客户能够在Salesforce和亚马逊云科技之间轻松无缝地统一数据,从而更快速地获得全面的洞察。基于亚马逊云科技Zero-ETL,今天宣布的集成功能消除了构建和维护数据管道的负担,让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连接所有数据,无论它们存储在何处。

  • 全新的Amazon Aurora PostgreSQLAmazon DynamoDBAmazon RDS for MySQLAmazon RedshiftZero-ETL集成,极大简化了分析交易数据的过程,无需构建和维护数据管道:为了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许多企业希望将来自多个高性能数据库的交易数据(包括Amazon Aurora和Amazon RDS等关系型数据库,以及Amazon DynamoDB等非关系型数据库)迁移到Amazon Redshift等数据仓库中,以运行大规模数据仓库和高性能分析工作负载。然而,这种数据迁移的过程通常要求企业为每个数据源建立ETL管道。为了更容易地使用Amazon Redshift分析Amazon Aurora数据,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了Aurora MySQL与Amazon Redshift的Zero-ETL集成正式可用。该集成每分钟处理超过100万次交易,并在Amazon Aurora MySQL中写入数据后的几秒内提供给Amazon Redshift使用。为了进一步拓展Zero-ETL优势,亚马逊云科技现在宣布针对Amazon Aurora PostgreSQL、Amazon DynamoDB、Amazon RDS for MySQL与Amazon Redshift的新Zero-ETL集成的预览版正式可用。这些集成有助于客户快速、轻松地访问Amazon Redshift中常用的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客户只需在数据库中选择包含所需数据的数据表,数据便会自动复制到Amazon Redshift。通过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仓库中,客户可以获得对业务的综合视图,并充分利用Amazon Redshift的高级功能,包括数据共享、物化视图和Amazon Redshift ML等,获取全面且具有预测性的洞察。

  • Amazon DynamoDB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Zero-ETL集成,能够近乎实时地对交易数据进行全文和向量搜索:为了优化业务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许多客户使用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对Amazon DynamoDB中的交易数据执行高级搜索功能,如全文和向量搜索、相关性排名和自动完成建议。例如,一家电商公司可能会将数据从Amazon DynamoDB复制到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利用向量搜索并通过与类似交易的数据进行比较后,自动判断交易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如今,全新的Amazon DynamoDB与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的Zero-ETL集成已全面可用,客户能够更轻松地在几乎实时的情况下对Amazon DynamoDB数据进行强大的全文和向量搜索查询。客户只需选择包含他们想要分析的数据的Amazon DynamoDB表,数据将在写入DynamoDB后的几秒钟内便会被复制到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中。客户可以将多个Amazon DynamoDB表中的数据同步到一个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托管集群或无服务器集合中,以获取跨多个应用程序的全面洞察,还能整合搜索资产,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运营着一个庞大的国内和国际航线网络,覆盖了美国各个城市。"如今,我们使用Amazon RDS和Amazon Redshift等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收集和分析来自应用程序、客户和运营团队的数据。然而,手动管理全球范围内所有数据的数据管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成本。"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董事总经理Sanjay Nair表示,"通过Amazon RDS for MySQL与Amazon Redshift的Zero-ETL集成,我们计划构建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数据管道以自动管理灾难恢复、管道和数据质量功能,同时减轻数据工程师的负担。我们还将利用强大的Amazon Redshift功能,如跨区域数据共享、Amazon Redshift Serverless和Amazon Redshift Spectrum服务来帮助我们解锁Amazon RDS for MySQL的数据洞察力。"

人才招聘技术提供商iCIMS专注于让每个企业都能够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我们一直希望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力量,利用专门构建的数据存储,以及几乎无需维护且高效可扩展的数据共享和提取过程,来构建一种有效的、现代的数据策略,助力我们实现应用程序现代化。"iCIMS云托管和工程副总裁Ben Barresi表示,"我们期待使用Amazon Aurora PostgreSQL与Amazon Redshift的Zero-ETL集成,来减轻工程团队在数据获取管道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负担。数据在Amazon Aurora中写入后的几秒内就可以在Amazon Redshift中使用,与我们目前每晚运行的批量处理提取相比,数据分析速度将得到显著提升。"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采用芯科科技MG21无线SoC的控客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杭州亚运会媒体村打造智能、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体验

致力于以安全、智能无线连接技术,建立更互联世界的全球领导厂商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NASDAQSLAB)与领先的智能家居硬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控客”)合作多年,采用芯科科技MG21多协议无线片上系统(SoC的控客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于先前落地杭州亚运会媒体村,用创新性设计和高品质产品,为入住人员提供了智能、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体验。控客为亚运村提供的全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了智能主机、智能面板、智能窗帘电机、红外遥控器等多种产品及智能语音控制系统。

7SSNeEMsQX.jpg

芯科科技和控客在物联网市场及智能家居应用领域保持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控客已在其多款智能产品中采用了芯科科技高性能、低功耗、高安全性的无线SoC和模块。此次控客在亚运村实施的智能家居方案所使用的MG21 SoC,是芯科科技第二代无线开发平台中的一款多协议产品,可支持ZigbeeThread和蓝牙网状网络(Bluetooth Mesh)等多种物联网协议。在性能方面,MG21具备高集成度优势,可以提升设备的处理能力、RF性能和电源效率。在安全性方面,该SoC带有芯科科技通过行业最高等级PSA 3级认证的Secure Vault物联网安全功能,可极大减少物联网安全漏洞,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芯科科技亚太及日本地区业务副总裁王禄铭表示:“控客一直是芯科科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控客将多款采用芯科科技无线SoC的智能家居产品应用到亚运村,为入住人员提供了智能化场景和个性化设置,提升了他们的居住体验。芯科科技将利用自身在物联网领域的深厚经验与技术优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优化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支持,为包括控客在内的国内外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提供性能优势和开发便利,助力其更快打造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智能产品,推动智能家居等物联网领域加快发展。”

控客作为亚运村智能家居无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融入亚运村,实现了照明、遮阳、环境管理及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并提供了智能面板、智慧屏、语音管家、手机APP等多种方式来执行智能控制。控客的整套系统皆可进行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自定义照明开关、遮阳开关、场景变化、面板按键等内容,再结合控客小K语音控制,可在解放双手的同时实现全场景的智能化控制。

控客的亚运村智能家居完整解决方案中包含多款智能产品,灵悦主机和Moore 4c智控屏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灵悦主机是一款标准Zigbee 3.0主机,其利用芯科科技的无线技术实现了强大的信号覆盖能力,再配合路由节点,可满足常见中小户型的信号覆盖需求;而且它即插即用无需繁琐配置,并可通过显示屏提示主机网络状态参数,方便用户了解产品使用状态。Moore 4c是一款4寸屏智能家居交互面板,可将常用的设备及功能场景放置在其主界面上,具有可深度定制的UI交互界面,便于操作,一触直达。亚运会期间,Moore 4c启动了“赛时模式”,可一键执行回家/离家模式,用智能实现了舒适及便利。

控客总经理陈志勇表示:“芯科科技是控客的理想合作伙伴,提供了业界优秀的无线连接产品和解决方案,可满足我们对智能化、安全性、可靠性、低功耗的需求,帮助我们打造了多样化的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组合。我们的产品涵盖智能主控设备、智能面板、安防和安全设备、音频和视频控制器、智能家电、智能门窗、语音控制及用电管理等多种类型,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未来,我们将继续与芯科科技这样优质的合作伙伴携手,打造更多领先的智能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

除了在亚运村投入使用的MG21 SoC,芯科科技还拥有多款支持多协议的产品。其中,MG24 SoC在业界率先集成了专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加速器,仅用1/6能耗将AI/ML性能提升了4倍,可在电池供电的边缘设备上实现AI/ML应用和高性能无线功能;同时该SoC支持MatterZigbeeOpenThread、低功耗蓝牙(BLE)、蓝牙网状网络和专有协议等多种协议,可用于各种智能家居、智慧零售、互联健康和工业物联网应用。此外,针对低功耗和小尺寸需求,芯科科技还推出了支持Zigbee及其他专有协议的MG27 SoC,在满足功耗与尺寸需求之外,还可为物联网设备设计人员提供高性能、大内存和安全性,是微型、电池优化设备的理想选择。

有关芯科科技多协议SoC和模块产品的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了解。

关于Silicon Labs

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NASDAQ:SLAB)是致力于以安全、智能无线技术建立更互联世界的全球领导者。我们集成化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直观的开发工具、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支持能力,使我们成为构建先进工业、商业、家庭和生活应用的理想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轻松解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复杂的无线挑战,并快速向市场推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变行业、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silabs.comcn.silabs.com

关于控客

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智能硬件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自主创新的科技企业。控客凭借多年行业积累和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已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及AIoT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实现了含安防、灯光、控制、环境、节能等全场景的覆盖,并在各行业落地一系列地产、酒店、公寓、办公等智慧解决方案,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让百万家庭享受到更美好的智慧生活。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ikonke.com和访问微信公众号:控客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全球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的过程中,工业软件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一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工业软件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充分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

图片_开源工业软件比赛.jpg

为助力工业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开源生态繁荣,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牵头承办的首届开放原子开源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也将工业软件设置为主要赛道之一,自8月29日开赛以来,该赛道已上线多个赛项,目前正处于火热报名中。

紧扣实际需求 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赛项

工业软件涵盖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多个类别,这些软件均可为实际工业生产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本次大赛的工业软件赛道由中国商飞上航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共建,所设赛项紧扣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在目前已上线的6个赛项中,涉及EDA与芯片设计、CAE软件评注、CAE软件开发和集成、船舶工业的具体算法实现和石油工业中的模拟器提速等方向,邀请参赛团队从算法、代码评注、开发和集成等多个角度展现真才实学。

除了“非对称稠密矩阵线性方程组高效求解”赛项目前已截止报名外,其余5个赛项仍向广大软件开发者开放报名,并将有更多新的赛项不断上线。5个开放报名的赛项具体介绍如下:

openDACS开源EDA与芯片大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28日):包含五个方向共计10道赛题,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数字设计、模拟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处理器设计自动化、生成式芯片设计等领域。

CAE开源工业软件评注创新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0日):参赛团队可在出题方提供的7种CAE软件(Eclipse Papyrus、OpenModelica、OpenFOAM、SALOME、cfMesh、Scilab、CalculiX)中任选1种参与比赛,或自主选择1种其他开源CAE软件。初赛阶段,参赛团队需围绕所选开源软件代码的各个方面,在公开技术论坛、公众号等渠道发布代码评注相关的原创技术博客;或同时在AtomGit上传基于所选开源软件的创新研究成果,体现该软件的创新应用潜力以及与实际行业需求相关的价值能力等。

船舶结构有限元网格划分算法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16日):参赛团队需基于STEP、IGES格式的船舶几何模型文件,开发高效的网格划分算法以实现对船体杆、梁、加强筋板等一维部件的线网格划分,对平面板架、外壳曲面等平面或曲面的三角形及四边形面网格划分。不限制参赛团队所采用的方法,既可采用Delaunay方法、Advancing front technique等多种传统网格划分方法开发,也可采用结合人工智能的新兴网格划分方法开发,满足功能需求即可;开发语言优先采用C++语言,也可采用Python、Java等语言。

大规模非对称不定带宽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算法大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16日):致力于实现适用于船舶流体CFD软件的底层迭代算法。以船舶流体力学CFD软件NaViiX软件针对某一船模生成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系数矩阵及右端项作为比赛的输入,初赛阶段出题方提供2种网格规模3个速度分量(u、v、w)的共计6个方程组矩阵及右端项,参赛团队需根据线性代数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特点设计精准、高效、稳定的求解算法,出题方以计算精度(给定收敛准则下)和计算效率(程序运行到结束总的CPU时间)的综合加权作为指标,对求解算法进行评价。

开源工业软件产品化集成大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1日):参赛团队需基于FastCAE开源国产CAE软件集成开发平台进行开发,项目涵盖各领域开源求解计算程序开发与集成,几何建模引擎的开发与集成,网格生成程序的开发与集成,可视化程序的开发与集成等工业软件核心技术。

设置丰厚奖金 优秀开发者一展身手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开发人员或团队参与比赛,集大家技术之长解决软件开发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大赛设置了丰厚的奖金。就工业软件赛道而言,已上线6个赛项的总奖金高达315万元,单个赛项奖金最高达70万元。

本次大赛报名无门槛、无费用、无限制,国内外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均可报名参赛。优秀的工业软件开发者们,面对这样的好机会,还要犹豫吗?既可以展现你在工业软件方面的硬实力,又能获得解决工业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关键还有高额的奖金向你挥手,这样一举多得的舞台,是不是应该“码”上行动起来!

此外,在比赛过程中,参赛团队还可以获得技术专家的专业指导,在技能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获奖团队,其作品将得到产业化落地的机会,获奖者则将获得头部企业实习和就业终面,以及参与开放原子开源导师计划的机会。

本次大赛是一场总投入超过5000万元的高规格、高水准、高站位的开源领域技术竞技类比赛。除了工业软件赛道,大赛还有基础软件、新兴技术及应用、算法3个赛道,均设立了新颖多样、实用有趣的赛项。

欢迎登录大赛官网(https://competition.atomgit.com/competition),即刻了解工业软件赛道各个赛项详情并报名参赛,在这个开放共享的开源舞台上尽情施展你的才华!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29,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授予杭州云动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动智能")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该证书的颁发标志着云动智能在产品概念、开发、生产、运维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充分满足ISO/SAE 21434所规定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变革中,可以进一步为更多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产品网络安全能力支撑。当前,汽车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作为在网络安全评估与认证领域的国际权威技术服务机构,TÜV南德凭借自身可信的资质与专业优势,积极引导汽车科技企业构建健全的汽车网络安全体系和治理结构,持续赋能汽车智能化产品高安全、高质量发展。

活动当天,云动智能总经理卢朝洪、研发总监全剑敏、TÜV南德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高级别自动驾驶业务线经理黄清泉、东区销售经理安增兰等嘉宾出席颁证仪式。

1.jpg

TÜV南德向云动智能颁发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在汽车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程度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背后所折射出的网络安全隐忧也成为了产业上下游共同关切的问题。ISO/SAE 21434是汽车网络安全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该标准适用于主机厂与各层级供应商,旨在为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提供关键的标准支撑,为道路参与者提供高规格的安全保障。

授证现场,云动智能总经理卢朝洪对TÜV南德团队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高度赞赏了TÜV南德在项目过程中给予的专业支持,他说道,"非常感谢TÜV南德的团队和云动智能团队在项目中的紧密配合,高效高标准地完成了ISO/SAE 21434体系流程建设、项目实施。云动智能非常重视车载产品相关流程体系和标准的建设,ISO/SAE 21434标准地实施和落地是云动智能满足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强化车辆信息安全标准要求的重要一环。云动智能和TÜV南德在ASPICE、ISO/SAE 21434、ISO 26262方面都有深入的合作,希望双方持续加强合作,共同助力云动智能成为全球化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产品供应商,为全球汽车OEM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性的车载系统产品。"

TÜV南德黄清泉向云动智能表示祝贺,"在智能网联技术及功能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汽车对外的接口和交互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由此产生的安全风险也在日益加剧。当前,汽车行业中有关安全层面的监管要求也逐步增多。对于国内外监管体系而言,汽车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维度。我很荣幸在此授予云动智能TÜV南德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这有力地证明了行业对安全及强监管的态度。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云动智能对产品研发的高要求和责任心,TÜV南德愿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力,为未来智能网联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撑和可能性。"

2.jpg

TÜV南德与云动智能双方代表颁证合影留念

关于云动智能

云动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通信全系列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已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建有浙江省省级研发中心,公司致力于通过5G、C-V2X、UWB、NTN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助力主机厂构建"车-路-人-云"协同体系的新一代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智能网联汽车。

关于TÜV南德意志集团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6,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4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深耕国内高品质与高附加值的嵌入式存储市场

2023年11月27日,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波龙")与金士顿科技公司(Kings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共同签署了意向性备忘录,宣布发挥各自优势,将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双方分别持有合资公司51%和49%的股份(后续双方将签订具体协议文件,并视届时具体安排依规履行各项审批义务及信息披露义务)。

1.jpg

金士顿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芳泉谷,是全球知名的独立内存产品制造商,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金士顿拥有丰富的存储器解决方案营运经验,2022年全球内存模组、固态硬盘模组供应商中均排名第一,并在嵌入式存储市场份额领先,同时在存储晶圆资源方面的优势明显,也是中国大陆Tier1 OEM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合资公司设立后将独立经营,拥有完整的公司治理和经营能力,为中国客户在高端嵌入式存储的产品选择上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产品方案,与江波龙现有产品方案形成优势互补。合资公司将独立开展产品规划、产品研发管理、产品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销售。江波龙将为合资公司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方案支持,同时,金士顿科技也将为合资公司的核心资源采购和品牌需求等方面提供支持,合资公司将面向中国大陆客户提供高品质与高附加值的嵌入式存储产品。

本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了双方在中国大陆嵌入式存储市场的战略合作。双方在品牌、技术和资源等多方面的联盟,有利于共同深耕嵌入式存储市场,服务好中国客户,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江波龙与金士顿科技之间的合作。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4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预计到2029年底,全球5G签约数将达到53亿

  • 全球每部智能手机的平均数据使用量将继续强劲增长。2023年至2029年,预计从每月21 GB增长至每月56 GB

  • 到2029年底,5G将覆盖全球85%的人口

爱立信预计,到2023年底,5G签约数将占到全球移动签约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尽管部分市场仍将面临持续的经济挑战和地缘政治动荡,5G签约数的增长依然强韧。根据爱立信发布的2023年《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11月刊,2023年新增的5G签约数预计将达到6.1亿,较2022年增长63%,全球签约总数将达到16亿,比之前预测的多出约1亿。

这份最新报告(第二十五版)将统计预测的上限时间从2028年更新为2029年。与最近几版报告一致,2023年11月的报告再次强调了增强型移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游戏以及基于AR/VR的服务是5G最常见的早期消费者用例。

在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的新增签约数达到了1300万,是增长最多的国家。印度和美国分别以增加1200万和300万位列其后。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等领先5G市场的主要运营商报告称,5G签约用户的增加对移动服务收入和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该地区对基于RedCap的新5G物联网解决方案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中国大陆,监管机构的计划显示,到2025年,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和数千万的签约。

从其他地区来看,到2023年底,北美地区的5G签约数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1%,居全球首位。纵观2023年,印度的5G签约数也实现强劲增长。到2023年底,即印度推出5G商用网络14个月后,印度的5G普及率预计将达到11%。

从2023年底到2029年底的六年间,全球5G签约数预计将从16亿增至53亿,增幅超过330%。预计到2023年底,5G将覆盖全球45%以上的人口;到2029年底,将覆盖85%的人口。北美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的5G渗透率预计将在2029年底达到92%,为全球之最。西欧的渗透率预计也将达到85%。

爱立信执行副总裁兼网络业务负责人Fredrik Jejdling表示:"今年全球新增的5G签约数超过6亿,并且各个地区都有所增长,这表明市场对高性能连接的需求十分强劲。5G的推广仍在继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5G独立组网正在被部署,这为支持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新型高要求应用带来了可能性。"

全球每部智能手机平均数据使用量持续增长。据估计,在2023年底到2029年底间,受设备能力的提高、数据密集型内容的增加以及已部署网络性能的持续改善等因素推动,移动数据总流量将增长三倍。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执行编辑Peter Jonsson表示:"移动网络的数据增长率清楚地反映了消费者对增强型移动宽带相关应用的热情。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5G,新的用例将不断涌现,这一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快,从而引发数据流量的进一步增长。由于大部分流量都是在室内产生的,而人们通常在室内度过大部分时间,因此越来越需要在室内和室外扩展5G中频段的覆盖范围,以确保人们在所有地点都能获得全面的5G体验。"

5G中频段兼具大容量和良好的覆盖性,是提供全面5G体验的理想选择。目前,全球5G中频段的人口覆盖率超过40%,较2022年的30%有所提高。这一增长主要是由印度大规模中频段部署以及欧洲多个中频段部署所推动。

报告还探讨了制造业的无线连接、5G如何成为决定产出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实现支持快速变化和资源重新分配所需的灵活性。

2023年11月刊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包含三篇深度文章:

大规模5G SA部署推动印度数字化转型

对室内连接的需求推动性能的提升

5G为超级工厂和绿色钢铁厂带来敏捷性

阅读完整版2023年11月刊《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全文

自2011年发布以来,《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一直是行业在网络数据、性能、统计和预测方面的重要参考来源。该报告基于爱立信及其合作伙伴对全球网络的独特洞察编写。

致媒体编辑:

如需相关媒体资料、背景资料和高像素图片,请访问:www.ericsson.com/press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助力通信运营商捕捉连接的全方位价值。我们的业务组合涵盖网络、云软件和服务、企业无线解决方案、全球通信平台以及技术和新兴业务。它旨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数字化,提高效率,并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爱立信的创新投资已经让全球数十亿人享受到了移动与移动宽带带来的受益。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4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全球著名权威咨询机构ABI Research发布了业界首个《5G核心网端到端自动化及编排能力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显示,华为核心网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ADN)凭借其业界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商用部署,综合排名全球第一,被评为全球领导者。

1.jpg

5G发展迅速,在满足个人和企业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随着云原生和全融合的持续演进,核心网也愈加复杂,运维难度指数级增加,运营商除了要考虑业务创新外,也要关注网络自动化和智能编排解决方案。

ABI Research认为智能化和机器学习是自动化的关键。报告重点关注5G核心网自动化和编排能力,从技术创新和商用部署两个方向对全球主流厂家进行了分析和排名。华为核心网ADN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网络智简、高稳和质优,综合排名全球第一,被评为全球领导者。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为核心网ADN解决方案深度融合云原生、数字孪生、大模型、意图驱动等技术,围绕核心网规建维优全生命周期构建端到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力。在规建阶段,通过CDCT持续部署、意图驱动和网络级“金丝雀”升级等方案实现高效安全变更、业务快速上线。在维护阶段,通过数字孪生、大模型和智能化算法实现隐患快速识别和故障快速处理,保障网络高稳。在优化阶段,通过质差用户识别和SLA保障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确定性体验,降低用户投诉比例。

在商用部署方面,华为与全球多个领先运营商进行了核心网ADN领域的联合创新,并已在全球规模商用,有效提升了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助力运营商加速实现网络数字化转型。

随着5.5G时代的到来,各种创新业务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M Forum调研报告显示,全球91%的运营商已经制定了自动化战略并有清晰的投资计划。华为将持续推进核心网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和商用落地,助力运营商战略转型,实现商业成功。

来源:华为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4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4日,系统级验证EDA解决方案提供商芯华章,与国产高端车规芯片设计公司芯擎科技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双方强强联手,芯擎科技导入芯华章相关EDA验证工具,赋能车规级芯片和应用软件的协同开发,助力大规模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加速新一代智能驾驶芯片创新。

随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车规级芯片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国内唯一实现7纳米车规芯片量产的厂商,芯擎科技的产品“龍鹰一号” 已规模化应用于吉利领克08等多款车型,并入选工信部汽车芯片推荐目录,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全新选择。

借助芯华章车规级EDA验证工具,芯擎科技能够在芯片设计阶段,就进行和真实使用场景一致的系统级软硬件联合仿真和调试,提升系统级应用环境下软硬件协同表现,降低芯片在整车应用过程中的风险。

芯擎科技研发高级副总裁杨欣欣博士表示,“芯擎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从系统创新出发来设计智能车载芯片。这和芯华章的系统定义芯片技术方案理念不谋而合。芯华章完整的敏捷验证解决方案与专业技术支持非常贴合我们的技术需求,在竞争激烈的智能车载芯片市场中,对赋能项目的前置具有重要意义。”

芯华章首席市场战略官谢仲辉表示,“聚焦大算力智能芯片,芯华章完成了相关的技术积累,打造了从工具解决方案到落地支持的完整服务能力。我们非常荣幸能与芯擎进行深度的合作,赋能芯擎从系统到芯片的创新设计理念。这也将进一步地促进芯华章系统验证解决方案在国产智能车载芯片领域的创新应用。”

关于芯擎科技

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在武汉、北京、上海、深圳和沈阳设有研发和销售分支机构,专注于设计、开发并销售先进的汽车电子芯片,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驾驶的乐趣”为发展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电子芯片整体方案提供商。

关于芯华章科技

芯华章聚焦EDA数字验证领域,打造从芯片到系统的敏捷验证解决方案,拥有超过160件自主研发专利申请,发布十数款基于平台化、智能化、云化底层构架的商用级验证产品,可提供完整数字验证全流程EDA工具。聚焦车规服务领域,芯华章成立汽车解决方案专家团队,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汽研、加特兰等汽车产业生态伙伴合作,加速完善系统及验证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并于2023年战略投资海外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企业Optima,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车规级设计验证与咨询服务。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4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