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型生成式AI助理,使员工能够利用公司的数据和专业知识获取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生成内容并采取行动

  • 埃森哲、宝马集团、吉利德、Mission Cloud、Orbit Irrigation和Wunderkind等客户和合作伙伴都期待使用Amazon Q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3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推出Amazon Q,这是一种新型生成式AI支持的助手,专门用于满足办公场景需要,可以根据客户业务进行定制。客户可以快速获得复杂问题的相关答案、生成内容并采取行动 - 所有这些都基于客户自身的信息存储库、代码和企业系统的见解。Amazon Q为员工提供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简化任务、加速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帮助激发工作中的创造力和企业创新。Amazon Q为满足企业级客户严格的要求专门设计,可以根据企业既有的人员、角色和权限对每个用户交互进行个性化定制。此外,客户的内容绝不会用于训练Amazon Q的底层模型。无论对于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进行构建、使用内部数据和系统,还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应用程序实现商业智能(BI)、联络中心和供应链管理的客户,Amazon Q都是良好的基于生成式AI的助手,能够帮助各个行业、各种规模的企业安全地使用生成式AI。Amazon Q已向客户提供预览版,Amazon Connect中的Amazon Q已正式推出,Amazon Supply Chain中的Amazon Q即将推出。要了解有关Amazon Q的更多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q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和人工智能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博士表示:"生成式AI有潜力推动技术变革,从而重塑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无论是信息搜索还是以全新的方式编写和构建应用程序。亚马逊云科技在三层堆栈的每一层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专门构建的基础设施、工具和应用程序,帮助客户更好地利用生成式AI。亚马逊云科技的初衷和基因便是让复杂、昂贵的技术能为各种规模和拥有不同技术能力的客户所用,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并从一开始就秉承数据优先的原则和内置企业级安全和隐私保障。无论客户是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进行构建、使用内部数据和系统,还是应用一系列数据和业务应用程序,Amazon Q都能提供强大的生成式AI的支持。它是我们生成式AI堆栈应用层的强大补充,为每个企业都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生成式AI聊天应用程序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激发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但还不能作为解决方案应用在工作中。具体来说,这些聊天应用程序不了解企业的业务、数据、客户、运营或者员工——如员工的工作、他们与什么人交互、应用什么信息以及可以访问什么数据。此外,这些解决方案最初也没有配备企业所需的安全和隐私功能,无法保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使用。企业不得不在构建助手后再将这些功能添加到助手中,这远不如在设计之初就将安全性纳入其中。这就是亚马逊云科技创建Amazon Q的原因,致力于帮助客户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生成式AI的优势。

Amazon Q是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部署和操作应用程序及工作负载的专家

如今,开发者和IT人员需要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快速设计和交付新功能,管理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端到端的生命周期,并在维护既有产品和构建新功能之间平衡优先级。所有这些都需要开发者和IT人员进行大量工作,这会分散他们的核心注意力。无论他们是想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某个特定功能如何工作),还是一个专业的问题(例如为给定工作负载寻找最佳的Amazon EC2实例),客户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技术文档、访问公共论坛和与同事交流来学习。应用程序启动并运行后,客户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资源来维护它。例如,对网络连接问题进行故障排除可能需要客户快速诊断问题,确保资源之间存在正确的连接,并检查网络配置详细信息,有时甚至可能没有团队成员的额外指导或支持。在集成开发环境(IDE)中,接手前人项目的开发者必须花时间研究以前编写的代码以了解其底层编程逻辑。无论是什么项目,开发者都需要不断排除错误、编写测试、优化代码,这让他们没有时间构建新功能。在所有这些步骤中,开发者和IT人员时而访问亚马逊云科技管理控制台,时而阅读技术文档,时而在IDE中编写代码,时而与同事交流,没有一个统一的来源来回答从规划到维护应用程序各个步骤中遇到的问题。

Amazon Q由亚马逊云科技17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训练而成,改变了开发者和IT人员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部署和运维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的方式。客户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管理控制台、文档页面、IDE、Slack或其他第三方对话应用程序的聊天界面访问Amazon Q。Amazon Q是亚马逊云科技优良架构框架、最佳实践、文档和解决方案实施的专家,使客户能够更轻松地探索新服务和功能、学习不熟悉的技术、构建解决方案、发现问题、升级应用程序等,而且能够更快上手。客户可以询问亚马逊云科技产品相关问题(如什么是Amazon Bedrock代理功能?),检索亚马逊云科技服务的运行方式(如Amazon DynamoDB表扩展的极限是什么?),探寻架构解决方案的最佳方案(如构建事件驱动架构的最佳实践是什么?)或识别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最佳云服务(如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Web应用程序有哪些方法?)都能够获得明确的指导和解答。基于这些问题,Amazon Q会给出明确答案并列出引用出处。客户可以追问任意多轮的问题,来获取更加详尽的答案,找到实现其工作负载的最佳选项,并得到基本操作的步骤指导。客户也可以利用Amazon Q为工作负载选择最佳EC2实例,客户可以问:"帮我找到合适的EC2实例,为我的游戏应用程序部署具有最高性能的视频编码工作负载。"Amazon Q将提供一系列实例以及使用每个实例的原因。如果要排查Amazon EC2或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配置错误等问题,客户只需在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按"Troubleshoot with Amazon Q"按钮即可让Amazon Q找到错误并提出修复建议。客户还可以通过询问"为什么我无法从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我的 EC2 实例?"等问题来排查网络问题。Amazon Q将分析客户的端到端网络配置并提供诊断(如"该实例似乎处在私有子网中,可能需要调整子网的公网访问配置")。

在客户通过Amazon CodeWhisperer的IDE中访问Amazon Q的场景。Amazon Q已经将构建软件的专业知识与对客户代码的理解结合起来。开发者可以使用 Amazon Q通过问答聊天来理解具体的程序代码逻辑(如"向我提供此应用程序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的描述。"),Amazon Q将提供代码使用哪些服务以及不同功能的详细信息(如 "此应用程序正在使用Python Flask和Amazon Lambda构建一个工单支持系统。"),并描述该应用程序的核心能力以及它们的实现方式等。Amazon Q还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调试、测试和优化他们的代码。开发人员只需向 Amazon Q通过提出帮助请求(如"优化我选择的 DynamoDB查询"),Amazon Q会用自然语言提供建议,并附上开发人员可以一键实施的代码。

此外,Amazon Q使开发者能够获得强大的功能来解决常见挑战,进一步简化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包括:

  • 功能开发加速:如果开发者现在想要向应用程序添加新功能,他们需要经历一整套耗时的过程——制定计划、思考编程逻辑、编写代码和测试、将其集成到应用程序中、在数千行代码中修修补补。借助Amazon Q的功能开发能力,开发者可以获得指导和帮助,并自动化大部分端到端流程。通过Amazon CodeCatalyst(亚马逊云科技面向团队协作的统一软件开发服务),开发人员从其待开发功能列表中为Amazon Q分配任务,然后Amazon Q会起草分步计划、编写代码并向开发人员提供功能实现的更改建议 - 开发人员只需查看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批准建议的更改。

  • Amazon Q代码转换:如今,许多开发者花费数小时进行应用程序维护和升级,而用于编写代码或构建新应用程序的时间却减少了。虽然这些升级对于应用程序安全性非常重要,并能提升性能,但它们通常需要开发者花费数月或数年来检查每一行代码。借助Amazon Q代码转换功能,开发者可以减少很多繁琐工作,将所需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分钟。开发者只需要在IDE中打开代码,告诉 Amazon Q进行"转换",然后Amazon Q会分析代码库、识别和更新其依赖项、生成新的代码语言、纳入最新的安全性和性能增强功能,并进行测试以验证应用程序能够运行。最近,由5名亚马逊开发者组成的小团队使用Amazon Q代码转换,在短短两天内将 1000个生产应用程序从Java 8升级到Java17。每个应用程序升级的平均时间不到10分钟。 Amazon Q代码转换目前支持从Java 8到Java 17的语言升级,.NET框架到跨平台.NET的升级即将推出,更多代码转换功能也将陆续推出。

Amazon Q 是客户业务的专家

企业拥有分布在多个文档、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大量数据。从财务和人力资源到市场推广和销售,每个企业的员工每周都会花费数小时搜索内部信息、拼凑分析报告、撰写报表、做PPT并针对不同客户或受众调整内容。生成式AI可以帮助解决这些挑战,但目前可用的通用解决方案没有连接内部资源,并且不了解公司现有的人员、角色和权限,也就不能确定员工应该有权访问哪些资源来完成工作。公开可用的解决方案还可能使用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进行培训,导致公司将面临安全和隐私风险。为此,一些企业彻底禁止这些产品。虽然有一些生成式AI解决方案在设计之初就与一些特定的工具配合使用,但它们仅能与这些工具协作,并且不能扩展到企业的所有系统和应用程序。由于这些障碍,员工无法充分发挥生成式AI的潜力。

Amazon Q 允许客户连接到其业务数据、信息和系统,使任何企业都可以创建服务自己业务的生成式AI助手。该助手可以,为员工提供量身定制的对话、解决问题、生成内容并采取与其业务相关的行动。Amazon Q拥有40多个兼容流行数据源的内置连接器,包括Amazon S3、Dropbox、Confluence、Google Drive、Microsoft 365、Salesforce、Service Now和Zendesk,同时提供构建自定义连接器的选项来连接企业内网,内部知识库,流程说明书等,让客户更快捷的开始使用。当Amazon Q综合所有连接到的信息,客户准备部署他们自己的助手时,Amazon Q会生成一个网络应用程序,该程序让员工可以通过客户现有的身份验证系统访问。Amazon Q使用身份验证系统来理解用户、他的职能,以及他被允许访问的系统权限,因此员工可以询问详细的问题,但仅获得该用户有权查看的信息的个性化结果。员工可以询问Amazon Q他们以往需要在不同数据源中搜索的任何事情(如"最新的标志使用指南是什么?"),Amazon Q将综合相关内容,分享答案和信息来源链接。Amazon Q也可以简化日常交流,帮助员工进行如生成博客文章、总结文档、草拟电子邮件和创建会议议程等任务。员工还可以使用Amazon Q在像Jira、Salesforce、ServiceNow和Zendesk这样的流行系统中完成任务。例如,员工可以要求Amazon Q在Jira中打开一个工单或在Salesforce中创建一个案例。

Amazon Q提供的答案和洞察准确且忠于客户提供的源素材和知识库,客户还可以使用额外的管理控制功能来屏蔽整个话题,并使用关键词过滤问题和最终答案。管理员还可以将特定的回应仅限制给特定的员工或数据源。例如,可以设置Amazon Q只对安全团队的安全相关问题进行回应,或者只从公司的内部目录中提取与人员相关的问题的答案。

Amazon QAmazon QuickSightAmazon ConnectAmazon Supply Chain提供基于生成式AI的助理

虽然许多应用场景和行业将受益于生成式AI的变革潜力,但目前可用的解决方案通常是通用的,并不具备执行专业领域任务所需的特定上下文。为了充分发挥生成式AI的优势,客户需要针对其应用场景或行业专门构建的解决方案。因此,亚马逊云科技将Amazon Q引入多种服务和应用程序,包括:

  • Amazon QuickSight中的Amazon Q(预览版):Amazon QuickSight是专为云构建的统一BI服务,提供交互式仪表板、分页报告、嵌入式分析以及自然语言查询功能。借助QuickSight中的 Amazon Q,客户可以访问由生成式AI驱动的功能,由此来构建仪表板,并更轻松地利用数据简化决策、与业务利益相关者同步信息并获取洞察。借助新的故事生成功能,用户可以要求 Amazon Q"描述上个月业务发生的变化,用于向领导层汇报。" Amazon Q能够在几秒钟内根据Amazon QuickSight中的可用数据创建一段数据驱动的、视觉效果良好的描述,用户可以进一步自定义描述并与整个企业共享。此外,通过仪表板和报告上的新的概要总结功能,Amazon Q可以快速创建摘要,突出显示仪表板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业务用户还可以使用新的、简化的问答体验,他们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并获得相关答案,而不仅限于仪表板和报告中的视觉效果。例如,用户可能会问:"为什么上个月的订单数量增加了?" Amazon Q会在动态创建的仪表板中总结详细信息,并提供相应的视觉效果。

  • Amazon Connect中的Amazon Q(已正式发布):Amazon Connect是云联络中心,使各种规模的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联络中心客服能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决策帮助客户,在企业建立客户信任和忠诚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招聘、培训和指导员工成为优秀的客服,确保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客户需求是一项艰巨挑战。Amazon Connect中的Amazon Q根据客户与客服之间的实时对话检测客户问题,并能够自动回复、给出建议以及提供相关资料。通过让客服人员能够在没有主管协助的情况下满足客户对各种问题的需求,Amazon Connect中的Amazon Q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同时减少了客服人员培训、解决问题的时间并降低了成本。例如,Amazon Q可以检测到客户正在联系租车公司更改预订。然后,Amazon Q可以快速响应,发送公司的预定变更政策,并指导客服如何一步步地更新预订。

  • Amazon Supply Chain中的Amazon Q(即将推出):Amazon Supply Chain是一款基于云的应用程序,通过将亚马逊近30年的供应链经验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弹性、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相结合,让客户深入了解自身的供应链。许多客户正在寻找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了解上下游库存变化如何影响他们未来的运营。借助Amazon Supply Chain中的Amazon Q,客户将能够提出有关供应链数据的一系列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和"如果……会怎样?",将复杂场景的结果可视化,还可以追问问题以权衡不同决定之间的优劣。例如,客户可能会问"是什么导致我的发货延迟以及如何加快速度?" Amazon Q会分析客户的供应链,并标注大部分订单目前都在东海岸,风暴导致了延误,客户可以选择运往纽约而不是迈阿密来加快交货速度并降低成本。

埃森哲是亚马逊云科技核心级服务合作伙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专注于加速端到端地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并安全、快速、规模化地实现企业范围内的转型。埃森哲集团全球主管Karthik Narain表示:"随着我们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密切合作,加速我们自己的工程师以及世界各地的企业对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和部署,Amazon Q将为埃森哲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我们的最新研究显示,几乎所有企业高管都希望生成式AI能够为他们的公司和行业带来变革,因此我们积极投资,希望利用Amazon CodeWhisperer和Amazon Q为多达50000名软件开发者和IT人员提供支持。借助Amazon CodeWhisperer,我们已经将开发工作效率提高了30%,同时还提高了安全性、编程质量和绩效。我们预计,随着我们在整个企业内推出Amazon Q,这一成果将更加显著。"

宝马集团是一家德国跨国豪华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宝马集团数据工程和分析顾问Christoph Albrecht 表示:"宝马团队需要快速提取和解释新数据,以提供客户期望的精确体验。Amazon QuickSight中新增的Amazon Q功能可帮助我们的分析师在数小时内构建仪表板,而以前需要数天时间。我们看到,Amazon QuickSight中的Amazon Q对我们的业务用户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它支持对紧急问题的即时解答,加速了我们企业最高层的关键业务决策。Amazon QuickSight的故事(story)功能还使我们能够在董事会会议上清晰地展示业务情况,快速构建富有洞察力和专业格式的故事。Amazon QuickSight中的Amazon Q能够满足严苛的要求,助力我们的团队快速获得精确答案。"

免责声明:

本新闻稿中提及的生成式AI新发布服务暂时仅在亚马逊云科技境外区域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仅为帮助您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海外业务选择推介该服务。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机器学习和分析能力,领先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平台Clarity AI能够准确高效地评估公司、基金等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3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Clarity AI已全面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Clarity AI专注于提供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数据,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做出可持续的投资和购买决策。Clarity AI的平台通过分析数百万个数据点来支持投资者追踪、衡量和优化其投资组合的社会和可持续影响,同时确保符合监管报告要求。这些洞察帮助全球1.5亿消费者选择那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品牌进行购买,并协助投资者将超过30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向产生积极环境影响的公司。

"作为一家数据驱动的企业,我们借助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云服务以及高灵活性、可扩展性释放人工智能潜力,并向投资者、消费者以及每天做出影响地球和每个居民重要决策的组织提供关键的可持续洞察。"Clarity AI董事会成员兼产品高级副总裁Ángel Agudo表示,"Clarity AI的愿景是让投资者和企业将社会和环境影响视为金融价值之外的关键变量。"

Clarity AI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着关键任务平台,并充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机器学习和分析能力,为投资、企业研究、基准测试、消费者电商购买,以及监管报告提供可持续性分析工具。借助亚马逊云科技专门用于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的托管服务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开发环境Amazon SageMaker Studio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GPU实例,Clarity AI成功训练了高达7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LLMs)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用于检测、管理和分类来自可持续性报告、财务报告、财报电话会议和研究文件的数百万个非结构化数据点。随后,Clarity AI利用这些数据确定哪些公司可能受到特定新闻事件的影响,并判断环境影响的程度,最终将这些公正的信息共享给投资者、研究人员和消费者,帮助他们做出可持续性投资和购买决策。

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能力,Clarity AI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平台已为超过7万家公司、42万只基金和400个地方政府提供了清晰且客观的数据。电子商务公司使用Clarity AI分析平台对电子产品、时尚服装、食品杂货和家居品牌以及健康和美容公司的商务环境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为购物者识别具有可持续性的品牌。Clarity AI的平台与现有的电子商务环境集成,通过展示相关标识来认可品牌的可持续性表现,使具有环保意识的购物者能够通过购买来奖励可持续性实践。

如今,投资者和消费者在制定投资和购买决策时主要依赖报告框架,例如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这些报告可以显示企业的环境影响信息。投资者使用这些报告中的数据来评估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产生的影响。然而,由于报告标准的不统一、ESG法规的不断变化以及数据的碎片化,让验证ESG绩效数据存在一定的挑战。

Clarity AI利用Amazon SageMaker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开发了生成式AI模型,用于发现新的数据点,从而帮助客户避免投资于从事"漂绿"或有害环境实践的公司或基金。利用NLP模型,Clarity AI可以提取信息、识别问题,并评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亚马逊云科技的商业智能服务Amazon QuickSight让Clarity AI通过使用现代化和交互式的仪表盘、报告、嵌入式分析和自然语言查询呈现研究结果。Clarity AI在内部还使用了构建于亚马逊云科技上基于生成式AI的聊天机器人,来处理潜在客户的查询,提高了产品专家团队的效率。

此外,Clarity AI还依托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安全管理,提高治理水平,并保持符合监管要求。通过使用威胁检测服务Amazon GuardDuty,Clarity AI可以持续监测亚马逊云科技账户和工作负载是否存在恶意活动,并以Amazon WAF作为网络防火墙,防御常见的网络攻击和恶意机器人对可用性和安全性的不良影响。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和合规服务也助力Clarity AI获得了ISO 27001和SOC 2 Type II认证。

未来,Clarity AI计划扩大对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和机器学习服务的部署,例如Amazon Bedrock,从而利用创新技术,简化模型开发流程,并增强推理能力。

"生成式AI有望改变每个应用、企业和行业。Clarity AI的实践展示了生成式AI能够为企业、社会和世界带来巨大益处,并帮助企业、消费者实现更多可持续性投资和购买决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高级副总裁Matt Garman表示,"与Clarity AI等客户合作,我们相信选择和安全是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生成式AI重塑客户体验的制胜组合。"

关于Clarity AI

Clarity AI是一家可持续发展技术平台,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向投资者、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环境和社会洞察。Clarity AI提供在投资、企业研究、基准测试、消费者电商和监管报告方面进行端到端可持续性分析的重要工具。截至2023年9月,Clarity AI平台分析了超过7万家公司、42万只基金和400个地方政府,超越了市场上所有友商的覆盖广度。为实现将社会影响引入市场衡量标准的使命,Clarity AI与BlackRock–Aladdin、Refinitiv、BNP Manaos、CACEIS和SimCorp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确保其分析能力直接集成到客户的工作流中。此外,Clarity AI的可持续发展洞见覆盖了Klarna平台上超过40万个商家,影响逾1.5亿消费者。Clarity AI在北美、欧洲和中东设有办事处,其客户网络管理着数十万亿资产,包括Invesco、Nordea、BlackRock、Santander、Wellington和BNP Paribas等公司。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用户体验、SOC用例、增强型整合等方面的新功能和改进增强了我们的风险管理平台

资产情报网络安全公司 Armis今天宣布推出Armis Centrix™平台的23.3版本。新的增强型整合利用Armis的人工智能Asset Intelligence Engine,增强了企业将全面数据和复杂情报进行策略性结合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关键安全流程和结果。客户将受益于根据漏洞优先级排序和修复的自动化出单和更加完善的警报管理等开发成果。

此外,Armis Centrix™ Connected Medical Device Security解决方案还针对生物医学用户进行了改进,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医疗资产。Armis Centrix™运营技术(OT)/物联网(IoT)安全解决方案的更新增加了对更多用例的覆盖,并与更多OT厂商整合,以提高不同OT网络的规模和可视性。

首席产品官Dana Gilboa表示:“Armis与客户紧密合作,根据客户的发展路径和面临的挑战为平台开发新功能。此次发布扩大了企业在管理攻击面时可通过平台使用的用例和个人工具包。在现有网络流量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资产发现技术,企业能够持续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和攻击面分析。”

23.3版本还引入了更加直观的新用户界面,除主要的仪表板和报告增强功能外,还新增了深色模式支持。用户体验方面的改进还体现在新功能上,包括更好地管理采集器、边界、网络发现和整合,这将大幅加快并自动化工作处理流程,从而提高团队绩效。

23.3版本还对SOC用例进行了重大改进,包括增强警报功能,使分布于全球的团队无论身处何地皆能开展调查。

网络风险管理平台Armis Centrix™Armis人工智能Asset Intelligence Engine提供支持,可实时查看、保护和管理全球数十亿资产。Armis Centrix™是一个无缝、无障碍、基于云的平台,可主动降低所有网络资产风险、修复漏洞、阻止威胁并保护整个攻击面。有关平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Armis Centrix™

Armis Centrix™已通过美国联邦风险和授权管理计划(FedRAMP)审核和DoD IL4授权。

关于 Armis

资产情报网络安全公司Armis可对整个攻击面提供保护,并可实时管理各个组织的网络风险。在一个快速发展、无边界的世界中,Armis确保组织能够持续查看、防护、保护和管理所有关键资产。Armis为《财富》100强、200强和500强公司以及国家政府、州和地方实体提供保护,以协助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的全天候安全。Armis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私营公司。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1128539968/zh-CN/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Shawn PrestridgeIAR资深现场应用工程师 / 美国FAE团队负责人

安全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似乎每周都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公司如何被入侵,数百万用户的数据被泄露。

我们看到这么多的安全问题,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待安全的方式:安全性通常被认为是事后考虑的问题,是在开发结束时才添加到设备上的东西。然而,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嵌入式系统,有一个很大的攻击面,这让攻击者有机可乘,能够在“盔甲”上找到破绽。如果你去研究大部分黑客试图入侵系统的方式,你很快就会发现,在他们的武器库中,他们最喜欢的手段就是寻找和利用设备的软件漏洞。

如果软件漏洞是黑客所利用的入口,那么我们就需要提高自己的代码质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我们能做什么来解决它呢?

code-quality.jpg

代码漏洞容易成为黑客的目标

代码质量糟糕实际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说法:糟糕的编码直接导致了漏洞。虽然许多软件工程专家多年来一直在宣扬这一点,但人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在2001年,当时红色代码(Code Red)蠕虫对微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IIS)施加了缓冲区溢出攻击。[1]虽然第一个有记载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发生在1988年,针对的是Unixfinger指令,但对普通人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没有上头条新闻。

由于红色代码造成了大规模的互联网减速,并在新闻报道中铺天盖地的传播,突然间,我们随处都能看到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增加,看上去安全研究人员和黑客都在各种系统(包括嵌入式系统)中到处寻找这些漏洞。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黑客可以在受影响的系统上运行他们想要运行的任何代码,其目标是使用固定长度的缓冲区来保存文本或数据的一切代码。黑客将缓冲区空间填充到最大,然后在合法缓冲区空间的末端写下可执行代码。然后,被攻击的系统就会执行缓冲区末端的代码,在许多情况下,这就可以使攻击者为所欲为了。[2]

这种类型的攻击之所以成为紧急事件,是因为当时检查和执行缓冲区限制的编码并不普遍,但现在许多编码标准,如mitre.org的通用缺陷列表(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CWE),都建议检查缓冲区是否存在这种类型的漏洞。[3]遗憾的是,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普遍都不去寻找这个问题,通常需要代码分析工具来发现这些问题,这样开发人员才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加以修复。像这样一个简单的代码质量改进,就可以消除黑客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从而大大提高代码的安全性。因此,检查并执行代码中的缓冲区长度,这样的编码才是好编码。

不仅仅是缓冲区溢出

然而,问题不仅仅在于缓冲区溢出,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草率的编码通常会导致无数的安全漏洞,而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入侵系统。美国软件工程学会(SEI)发表的一篇论文将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

......质量性能指标为确定高质量产品、预测安全和保障结果提供了依据。通用缺陷列表(CWE)中的许多内容,如编程语言结构的不当使用、缓冲区溢出、验证输入值失败等,都可能与低质量的编码和开发过程有关。提高代码质量是解决一些软件安全问题的必要条件。[4]

该论文还指出,因为许多安全问题是由软件漏洞引起的,因此可以像处理更普通的编码漏洞一样处理安全问题,您可以应用传统的质量保证技术来帮助解决至少一部分安全问题。

既然正常的软件质量保证过程可以让我们估计系统中剩余的漏洞数量,那么可以对安全漏洞做同样的事情吗?虽然SEI没有确认代码质量和安全性之间的数学关系,但他们确实指出,1%5%的软件漏洞是安全漏洞,并继续指出,他们的证据表明当安全漏洞被追踪时,他们可以准确地估计系统中的代码质量水平。[4]这最终表明,代码质量是安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真正让“安全性可以被视为开发结束时才添加到设备上的东西”这一概念不攻自破。相反,安全性必须贯穿项目的DNA,从设计到编码,一直到生产。

coding.jpg

编码标准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许多最常见的安全漏洞都在诸如mitre.org的通用缺陷列表等编码标准中得到了解决,并指出了需要关注的其他方面,如除零错误、数据注入、循环不规则、空指针利用和字符串解析错误。MISRA CMISRA C++还提倡编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防止安全漏洞渗入你的代码。虽然这些编码标准可以捕捉到许多常见的漏洞,但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必须考虑得更长远:黑客是如何利用我刚刚编写的代码的?漏洞在哪里?我是否对输入会是什么样子以及输出会如何使用做了假设?一个好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你在做假设,那么这些假设应该变成代码,以确保你所期待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你所要得到的。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黑客就会出手了。

但是开源软件呢?在设计中使用开源组件的典型论点依赖于“已在使用中被证明”proven in use)的论点:这么多人使用它,它一定是好的。SEI的同一篇论文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些阐述:

除了免费之外,开源所宣扬的好处之一,就是认为‘有很多人关注源代码意味着安全问题可以很快被发现,任何人都可以修复漏洞,不需要依赖供应商’。然而,现实情况是,如果没能有纪律地、一致地把关注点放在消除漏洞上,安全漏洞和其他漏洞将出现在代码中。[4]

换句话说,SEI认为,已在使用中被证明”的论点毫无意义,并且在将质量保证应用于开源代码时,会让人想起AnybodySomebodyNobodyEverybody的故事。此外,你的测试并不足以证明代码是令人满意的。SEI表示,像CWE这样的代码质量标准可以发现你代码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不会在标准测试中被发现,通常只有在黑客利用漏洞时才会被发现。[4]为了证明这一点,20205月,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在LinuxmacOSWindowsFreeBSD中使用的开源USB堆栈的26个漏洞。[5]所以,谈及安全性时,代码质量是关键,并且所有代码都很重要。

代码分析工具有助于遵守标准

在解决代码质量问题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呢?简单的答案就是使用代码分析工具,这些工具有两种基本类型:静态分析工具和运行时(或动态)分析工具,静态分析只查看应用程序的源代码,而运行时分析则是对代码进行检测,寻找空指针和数据注入方法等漏洞。IAR可以同时提供这两种工具,包括静态分析工具IAR C-STAT和运行时分析工具IAR C-RUN,它们都完全集成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环境中。高质量的代码分析工具包括对CWEMISRACERT C的检查。CERT C是另外一种编码标准,旨在促进编码安全。这三个规则集共同构成了一个优质组合,有助于实现可提升安全性的编码:一些规则集与其他规则集有重合之处,但也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功能,可以帮助确保你的代码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使用这些标准也有助于确保你拥有最高的代码质量,甚至可能发现代码中的一些潜在漏洞。

高质量的代码就是安全的代码

保证代码质量才能确保代码安全。不要把代码质量的责任推给别人,因为别人的漏洞很可能给你带来安全性方面的噩梦。但希望还是有的,因为代码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在漏洞找麻烦之前迅速发现问题。通往安全的道路总是要经过代码质量这一关口。

参考资料

[1] https://www.caida.org/research/security/code-red/

[2] https://malware.wikia.org/wiki/Buffer_overflow

[3] https://cwe.mitre.org/data/definitions/121.html

[4] https://resources.sei.cmu.edu/asset_files/TechnicalNote/2014_004_001_428597.pdf

[5] https://www.techradar.com/news/usb-systems-may-have-some-serious-security-flaws-especially-on-linux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为极氪智能科技(以下简称"极氪")颁发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春林、TÜ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认证认可业务副总裁郑萍等双方代表出席了本次颁证仪式。

1.jpg

极氪获颁TÜV莱茵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赵春林表示:"极氪于2021年3月成立。同年,极氪所在集团,即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加入国际汽车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并作为亚洲唯一一家汽车集团,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作为一个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极氪依托集团30多年来积累的深厚产业基础和全球优势资源,聚焦智能电动出行前瞻技术的研发,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科技全栈自研能力。汽车供应链是极氪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将举全球可利用资源,构建质量发展战略,将极氪的质量管理经验推广至所有供应商,不断提高供应链产品质量和供应水平,以体系的力量带动极氪的高速发展。"

"质量是极氪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只是开始;极氪将牢牢把握高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携手TÜV莱茵持续深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速迈向可持续发展,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的出行生活。"他补充说道。

郑萍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正朝着高技术高品质、重视用户体验的方向升级发展。整个行业不断拥抱新机遇,也持续面临新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极氪不仅高度关注智慧出行先进技术的研发工作,还尝试通过科技生态圈、用户生态圈的搭建,来持续进行汽车产品、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等维度的创新,创造优质出行体验。未来,TÜV莱茵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极氪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企业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jpg

极氪与TÜV莱茵将持续深化合作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迄今为止全球最成熟的一套管理体系和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覆盖初创公司、跨国集团等各种规模的企业,旨在审核:企业是否将以质量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植根内部深层文化,并深入贯彻至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企业是否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从而增进顾客或客户的满意度。与此同时,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PDCA循环式质量管理,可通过设定方针与目标、监视测量过程与产品特性、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鼓励持续改进这四大步骤,帮助企业有序管理自身的运营活动,确保目标达成并促使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TÜV莱茵在汽车检测认证领域拥有超过百年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针对电动汽车领域,可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涉及电动汽车整车、核心部件和充电设施,包括电气安全、电磁兼容(EMC)、电池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碰撞后安全、充电接口与协议、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并致力于推动统一标准体系的建立,助力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管理体系方面,TÜV莱茵能够为企业提供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等一系列基于国际认可标准的认证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极氪

极氪于2021年3月成立,是一家以智能化、数字化、数据驱动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秉承用户型企业理念,聚焦智能电动出行前瞻技术的研发,构建科技生态圈与用户生态圈,以"共创极致体验的出行生活"为使命,从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

极氪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智能电动出行前瞻技术的研发,拥有包括软件、新能源等领域在内的超6,0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科技全栈自研能力。

在为用户提供卓越产品的同时,极氪还打造了一种自成潮流的生活方式,为用户带来不断进化的极氪宇宙。极氪宇宙涵盖品牌直营体系、极氪能源ZEEKR Power、极氪极享ZEEKR Care、极氪订阅ZEEKR Subscription、极氪认证ZEEKR Certified、线上社区、极物商城等用户全方位服务体验,通过极氪App在线社交中心连接用户,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用户旅程的全场景覆盖。

关于TÜV莱茵

TÜV莱茵代表着安全与品质的保证,无论是商业还是生活领域,几乎无处不在。公司成立超过150年,是全球领先的检测服务提供商,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万多名员工。TÜV莱茵高素质且独立的专家在世界各地检测技术系统和产品,支持科技和商业创新,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根据国际标准提供管理体系认证,以此在全球增值链和商品流通过程中,建立对产品和流程的信心。从2006年开始,TÜV莱茵正式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成员,积极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创建公正廉洁的经营环境。

大中华区员工超过4,000人,共有五大事业群: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交通服务、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服务、培训与咨询服务。业务涉及能源行业、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基本材料和投资产品、环保技术、贸易、建筑、铁路技术、IT行业、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教育和医疗行业等。TÜV莱茵向来以严谨高质量的测试认证服务著称,从公正独立的角度提供各项专业评估,为当地企业提供符合安全、质量以及环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网站:www.tuv.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揭榜单位,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绿色工厂单位。 

天合光能从事光伏组件生产,既是绿色能源的生产者,也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通过光伏组件生产清洁电力,亦着力赋能绿色低碳的制造转型。天合光能注重组件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碳排放管控。在低碳设计环节,系统充分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化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此次绿色工厂一级指标评价中得到99.40分的肯定。

一级指标

基础设施

管理体系

能源资源投入

产品

环境排放

绩效

合计

得分

20

15

15

10

10

29.40

99.40

天合光能以"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使命,坚持践行ESG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去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先后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予的光伏组件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和产品碳足迹认证。今年,天合光能先后荣登"2023年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评选"榜单和荣获中国欧盟商会"脱碳领航者"大奖;义乌工厂荣获2022年零碳工厂(I型)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家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天合光能以实际行动不断为可持续发展业绩增添更多色彩。

未来,作为行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天合光能将持续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国家"双碳"目标的承诺,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打造更可持续的未来,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深化本土创新,支持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

2023年11月28日-12月2日,围绕“共塑智能交通出行”主题,博世参与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博世设立了100平方米展台(展位号:W4-E11),全面展示在新能源以及智能驾驶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链博会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流提供了新平台,在促进汽车供应链协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表示。

EMWxYBB63y.jpg

持续投资,提升本土研发和生产实力

近些年,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逐步提升,发展至今其占比已超过30%。“中国凭借着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以及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技术的高接受度,都进一步加速了智能汽车供应链的重构。”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说道。博世本身作为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始终长期坚持本土化战略,持续增强在华研发和生产实力。

截止到2022年,博世在中国已建立了34个生产基地,26个技术研发中心,员工数超过58000名。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发展,过去十年,博世在华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超过10%,累计投资额超过500亿人民币。2023年,博世在关键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包括三月在苏州投资约70亿人民币奠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同月和无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应用;九月,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实现了800V电桥的首次批产;十一月初,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工厂正式投入使用,配备了博世最大的甲类燃料电池(总成)研发中心,加速推动氢能技术的产业化。

面向新能源、智能化,开发本土创新解决方案

面向中国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电气化上领先的发展趋势,博世积极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或是将新技术率先投入本土市场。在本届链博会,博世展出了由本土团队打造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量产。量产车型将会搭载应用于高速、高架的端到端领航辅助功能,而如城市端到端领航辅助等后续功能将在2024年逐步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释放。同时,博世致力于推进智能转向系统与驾乘安全领域的出行技术,以实现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博世展台上的新一代智能解耦制动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通过和ESP® 10配合使用,可有效提升续航里程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场还展出了博世华域本土团队自主研发的平台全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产品计划明年年初实现批产,以更好满足本土客户需求。为助力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博世也正用科技赋能氢能全价值链。链博会期间,博世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包含博世高性能电堆测试台在内的氢燃料电池应用解决方案,分享自身覆盖开发供给端的氢能技术。

携手上下游,推进汽车供应链低碳发展

绿色可持续是汽车供应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目标,作为供应商,博世也在积极地采取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价值链。具体来说,自2020年博世在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实现了碳中和(范围1&2),采取了“四管齐下”战略,即提升能效、扩大自有可再生能源、采购绿电,以及作为最后选择的碳排放补偿措施。在2022年,有70万吨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通过使用优质碳汇抵消。范围1、2、3依据的是《温室气体协议企业会计与报告准则》。与此同时,博世向行业伙伴分享在全球项目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迈向下一阶段目标,博世将于2030年减少整个价值链上下游15%的碳排放(2018年为基准年)。为此,博世在持续推动关键供应商签署碳减排协议, 于2023年邀请了全球范围内2200多家供应商加入CDP 碳信息披露项目,其中,中国供应商有400多家。

凭借本土合作和全球布局,打造供应链生态圈

除了持续增强自身以及上下游供应链韧性,博世也在通过和供应链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汽车供应链生态圈的协同发展。在本次链博会展台上,博世携生态圈中的四家合作伙伴,禾赛、黑芝麻智能、SUPPLYON以及文远知行联合参展,以更全面展示在智慧出行、供应链等核心环节的解决方案。此外,凭借在全球布局的优势,博世可以支持业务伙伴把在中国市场率先投入应用的新能源、智能化技术输出给到海外的用户。“博世愿意分享自身完善的供应链资源和网络,以支持本土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业务,并帮助他们实现属地化的生产。”陈玉东博士补充道。博世集团在全球约50个国家有200多个生产基地,约35000家供应商,以及约780个仓库。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22年,博世在华销售额达到1321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超过58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21000名员工(截至20221231日)。2022财年创造了882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供应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4.0和互联交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可持续、安全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利用带有人工智能(AI)功能或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生活。通过产品和服务,博世为人们提供创新有益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凭借其创新科技,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博世的长远健康发展建立在创新实力上。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约855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4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该信托公司也行使企业所有权职能。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www.twitter.com/BoschPresse.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HAL 3930-4100(单芯片)和 HAR 3930-4100(双芯片)是两款精确的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具备稳健的杂散场补偿能力,并配备 PWM 或 SENT 输出接口

  • 单芯片传感器已定义为 ASIL C 级,可以集成到汽车安全相关系统中,最高可达 ASIL D 级

  • 目标汽车应用场景包括转向角位置检测、变速器位置检测、换档器位置检测、底盘位置检测、油门和制动踏板位置检测**

TDK株式会社(TSE:6762)利用适用于汽车和工业应用场景的新型 HAL 3930-4100 及 HAR 3930-4100*,进一步扩充了 Micronas 3D HAL® 位置传感器系列。两个传感器都具备精确的位置检测功能和稳健的杂散场补偿能力,并提供 PWM 或 SENT 的灵活数字输出接口。依据 ISO 26262,单芯片产品已定义为 SEooC(独立安全单元)ASIL C 级,可以集成到最高 ASIL D 级的汽车安全相关系统中。传感器适用于转向角位置检测、变速器位置检测、换档器位置检测、油门和制动踏板位置检测等应用场景。** . 计划于 2024 年 1 月投产;样品现在可应要求提供。

HAL_R_3930_2023_Press.png

两个传感器均提供用户可配置的 PWM 或 SENT 输出接口,这提高了适应性。此外,传感器还纳入了具有多功能高侧/低侧开关配置的开关输出。开关信号来源于经过计算的位置数据,或沿设备信号路径的其他来源,例如温度或磁场振幅。作为 ASIL C 级设备,HAL 3930-4100 和 HAR 3930-4100 都会在启动时和正常运行期间进行自检,以提高其可靠性。这些测试旨在防止传感器给出错误的读数,或者根据SENT标准通过SENT接口或通过PWM接口报告错误。

HAR 3930-4100 是 HAL 3930-4100 的双芯片版本,可提供完全冗余。该传感器配备了两块相互堆叠的独立芯片,但在机械和电气上是分开的。两块芯片在测量几乎相同的磁场时,可确保同步输出信号。这种冗余设计位于一个单一封装内,可实现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整体可靠性的双重目标。更小的 PCB 和更少的焊点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HAR 3930-4100 采用紧凑型 SSOP16 封装,而单片设备则采用 SOIC8 封装。

HAL 3930-4100 和 HAR 3930-4100 可提供广泛的测量能力,如 360°角度测量、线性运动追踪以及为磁体提供 3D 位置数据。此类 3D 位置信息可通过 SENT 或两个 PWM 输出进行传输。此外,两个传感器还具有模数功能,主要针对底盘位置传感器应用场景而定制。此功能有助于将 360°测量范围划分为更小、更精确的不分,如 90°、120°和 180°。

此外,片上信号处理功能可从磁场分量计算出两个角度,并将其转换为数字输出信号。这种灵活的功能让客户能够通过非易失性存储器编程来调优增益、偏移、参考位置等基本参数,确保与特定的磁路要求无缝对齐。

术语表

  • 杂散场补偿:现代霍尔效应传感器必须对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xHEV)中的电机或电源线产生的干扰场不敏感

主要应用场景**

  • 转向角位置检测

  • 换挡器

  • 制动冲程位置传感器

  • 变速器系统中的位置检测

  • 驻车锁执行器

主要特点和优点

  • 杂散场稳健型 360°旋转和线性位置检测,最大 35 毫米

  • 旋转设置中,传感器和磁铁之间的机械失调具有很高的稳健性

  • 优化设计,支持旋转设置和铁氧体磁铁

  • ASIL C 级 SEooC 符合 ISO 26262 标准,可支持功能安全应用场景

  • -40℃ to 160℃ 的环境宽温度范围, 适合车辆应用场景

主要数据***

1701164320933.jpg

* HAL/HAR 39xy uses licenses of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IlS).
** 我们并不宣告我们所提及产品的目标应用适合任何用途,因为这必须在系统级别进行检查。
*** 所有操作参数必须由客户的技术专家根据每个应用来验证

关于TDK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的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以“科技,吸引未来”,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主营铁氧体,是一种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3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61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3,000人。

如欲获取更多有关本产品资料请点击 https://www.micronas.tdk.com/zh-hans/hal-39xy-1.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1128日至29日,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在宁波召开的“汽车海外出口高峰论坛”上亮相。本次亮相的新版本中,增加了WebexZoom办公应用程序,进一步提升车载应用的办公生产力。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基于安卓汽车操作系统(AAOS)打造,是一个专为汽车应用程序打造的车载平台,能提供基于云的车载应用与服务。自2020年推出以来,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已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多个主机厂商的多款车型上商用,助力海外车载应用生态系统不断完善。

2.jpg

一直以来,如何确保行车途中的通讯畅通都是技术界的一大难题。对职场人士而言,在当前各大企业逐渐采用虚拟会议,淘汰传统会议模式之后,驾驶途中意味着宝贵合作时间的牺牲。如今,这种“失联”的困扰即将成为历史。WebexZoom应用程序将在2024部分新款车型上推出。驾驶人员通过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就能下载车规级版本的最新应用。这两款应用的设计考虑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以及AAOS防止驾驶员分心准则的规定。它们能够无缝接入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为驾驶人员提供升级版的移动办公体验。

3.png

WebexZoom办公应用的上线意味着,驾驶人员能够通过哈曼Ignite应用商店让沟通更进一步,实现真正的车内协作。Ignite应用商店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体现了哈曼汽车事业部致力于将数字生活融入汽车空间的努力和追求。

4.png

有了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安卓程序开发人员就能根据汽车应用的特点,轻松调整内容和服务。增加车载商店的应用程序内容,为驾驶人员和乘客带来更多全新的行车功能体验,比如媒体内容访问、即时通讯集成,以及众包评论平台访问。除了提升车载体验之外,新收入来源和差异化商业模式的引入,也让汽车制造商(OEM)看到了应用程序生态系统的新商机。

5.png

在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开发者平台上,汽车制造商不仅可以运营各自的车载应用商店,还可以持续开发和维护新型应用程序,实现自身品牌形象的稳定输出。我们的主机厂客户通过与哈曼的合作和对Ignite应用商店平台的经营,正在为车主们提供安全、便捷、有趣的应用和服务。

除了协作型应用之外,“游戏”“音乐”和“精选热门”等其他类别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哈曼Ignite应用商店。YouTubePlutoTVSpotifyYelpAudiblePlug Share等应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预计未来该商店应用程序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6.png

2022年,Gartner咨询公司发布技术趋势报告。据其预测,安卓汽车操作系统的普及率将在2028年实现显著增长,到时将有70%的新售车辆使用该平台。作为AAOS认证的合作伙伴,哈曼Ignite应用商店可以方便内容提供者一次性开发各类应用,随后在整个汽车生态系统中进行推广,从而确保驾驶人员和乘客更便捷地获得其所需的内容。曾经只有用户平板、手机和电脑才具备的功能和应用被融入车载平台,将为汽车行业创造出新的盈利空间。

7.jpg

哈曼建立了专门的Ignite应用商店开发者门户网站,首次尝试在AAOS上发布内容的开发者可以通过该网站了解真实的汽车测试和验证场景,获取丰富的资源信息和编码支持。哈曼希望通过经优化的车载应用程序,让每位驾驶人员和乘客都能在行车途中自由沟通并畅享各类潮流资讯。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该系列单片机新增电压电平转换功能,有助于提高灵活性并降低系统成本

从手机、汽车到智能恒温器和家用电器,越来越多日常设备与云端相连。随着连接性增多,在芯片层面部署先进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固件和数据,就变得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当前和不断扩大的安全威胁,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发布PIC18-Q24 系列单片机(MCU

pREZ3aNBYN.jpg

为应对在嵌入式系统中对器件进行恶意重新编程的威胁,PIC18-Q24单片机引入了编程和调试接口禁用(PDID)功能。启用后,这一增强型代码保护功能将锁定对编程/调试接口的访问,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读取、修改或擦除固件的尝试。

Microchip 8位单片机业务部副总裁Greg Robinson表示:“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任何可编程组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因此必须实施增强型保护功能,以防止潜在的黑客攻击。MicrochipPIC18-Q24系列单片机在设计最初就将高级安全性放在首位,以帮助客户在系统底层抵御威胁。”

由于许多安全系统经常与各种传感器、存储芯片和处理器连接和通信,因此PIC18-Q24系列单片机具有多电压 I/OMVIO)功能。该功能无需使用外部电平转换器,使单片机能以不同工作电压连接数字输入或输出。除了降低电路板复杂性和物料清单(BOM)成本外,MVIO功能还使PIC18-Q24系列单片机特别适合用作系统管理处理器,为大型处理器执行监控和遥测任务。嵌入式系统中这些看似常规的任务通常最容易受到潜在黑客的攻击。

PIC18-Q24系列单片机还提供不可更改的引导加载程序选项,适用于需要安全升级固件的应用。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MicrochipPIC® MCU网页

开发工具

PIC18-Q24系列单片机由Microchip开发生态系统提供全面支持,可与MPLAB®代码配置器(MCC)集成设计。PIC18F56Q24 Curiosity Nano评估工具包(EV01E86A)为使用PIC18-Q24系列进行设计提供全面支持。这些功能可协同实现无缝嵌入式开发体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供货与定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购买,请联系Microchip销售代表、全球授权分销商或访问Microchip采购和客户服务网站www.microchipdirect.com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简介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是致力于智能、互联和安全的嵌入式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其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和丰富的产品组合让客户能够创建最佳设计,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系统总成本,缩短上市时间。Microchip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汽车、消费、航天和国防、通信以及计算市场中125千多家客户提供服务。Microchip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handler市,提供出色的技术支持、可靠的产品交付和卓越的质量。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microchip.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3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