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加速生成式AI在制造行业创新应用落地

西门子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双方高层在西门子中国北京总部会晤,双方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联合创新团队"。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领域的领先技术和服务,并结合西门子在工业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经验,联合创新团队将深入探索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制造业更进一步融合,并加速生成式AI技术在制造业的创新应用落地。西门子中国副总裁杨斌与亚马逊云科技中国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出席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jpg

基于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着重探讨与构建高效可靠的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并在人工智能平台建设、高级算法研发、企业级PaaS平台标准化和应用现代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加快产品迭代开发、推动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融合等,持续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同时,双方还将持续发掘生成式AI在制造业的潜在应用场景,如利用生成式AI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优化生产制造流程、改善客户体验等,助力制造企业抢占行业发展新高地。

西门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是专注于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医疗领域的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从更高效节能的工厂、更具韧性的供应链、更智能的楼宇和电网,到更清洁、更舒适的交通以及先进的医疗系统,西门子致力于让科技有为,为客户创造价值。自2017年起,西门子中国就与亚马逊云科技展开合作。从企业级支持助力SAP系统迁移上云,到一体化仿真计算云服务平台部署、云边协同解决方案落地,以及最新的生成式AI技术应用,西门子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始终保持紧密合作,积极打造创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制造业运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并助力西门子与其企业客户实现转型重塑与业务创新。

西门子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开启云边协同合作,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数据分析服务Amazon Elastic MapReduce(Amazon EMR)、物联网服务IoT和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等云服务,以及西门子的工业边缘解决方案,共同助力制造业客户提升工厂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基于云边协同解决方案,西门子自动化成都工厂成功构建了工业废料自动分拣系统,将分拣准确率从70%大幅提升至97%以上,有害垃圾的分类准确率从90%提升到将近100%。

当下,生成式AI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加速生成式AI技术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西门子中国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助力下,构建了基于自有模型的智能知识库暨智能会话机器人"小禹" 。"小禹"集成了西门子独特的内部知识系统,如西门子的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内部流程等,能够自动定位内容、提取知识。当员工有问题需要答案,直接向"小禹"提问,"小禹"智能地提取知识,直接回答,而不是传统搜索方式中的大量有关或无关的搜索结果,员工还需费时费力地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极大地提升了员工获取工作信息的效率。仅用3个月时间,西门子中国完成了整套系统的开发和部署,上线首周超过4,000名内部用户使用、超过12,000个问题被解答。

展望未来,此次战略合作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将迈入层次更深、领域更广的新阶段。西门子中国副总裁杨斌表示:"多年来,西门子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始终保持着密切、深入的合作,覆盖工业软件、工厂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等多个领域。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西门子中国期待与亚马逊云科技继续深耕合作,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领先技术与优势,充分把握生成式AI发展机遇,加速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与创新,全方面赋能西门子中国与我们服务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西门子是一家拥有全球视野和前瞻性的科技企业,在工业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亚马逊云科技中国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表示,"我们非常荣幸与西门子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代表着双方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加强‘人工智能+'与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更多生成式AI创新应用场景,助力推动制造业产业持续升级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3个地理区域的105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4月18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立锜科技(Richtek)RT7333、RT7795、RT7220E以及RT7209芯片的240W PD3.1快充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诠鼎基于立锜科技产品的240W PD3.1快充方案的展示板图

随着PD3.1快充协议的发布,USB充电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该协议将电源的输出电压提升至48V、充电功率同步提升至240W。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反激方案以及适用于20V输出的协议芯片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设备制造商需要更新他们的硬件设计,以支持更高电压和功率水平。为加快制造商设计,大联大诠鼎基于立锜科技RT7333、RT7795、RT7220E以及RT7209芯片推出240W PD3.1快充方案。

2.jpg

图示2-大联大诠鼎基于立锜科技产品的240W PD3.1快充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本方案搭载了前级PFC升压控制、AHB非对称半桥驱动控制以及SR控制策略,同时配备了支持48V输出的PD3.1协议芯片。这意味着方案可实现从100Vac-240Vac的全电压跨界输入适配。不仅如此,此方案还支持高达48V/5A 240W的标准功率输出,能够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支持Type-C供电的笔记本、手机等设备的电力需求。此外,方案还可支持多种私有快充协议,并内置了各种保护机制,能够有效防止过压、过流、过热等潜在安全隐患,保障充电安全。

3.png

图示3-大联大诠鼎基于立锜科技产品的240W PD3.1快充方案的方块图

在技术层面,该方案采用了先进的AHB非对称半桥控制技术,通过降低功耗、提高效率、减少发热,实现了更快速的充电速度。同时,该方案具有极高的集成度,能够显著缩小充电器体积,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

核心技术优势

方案采用PFC+AHB非对称半桥架构;

兼容3V~55V输出;

降低初次级应力;

效率比反激高,成本比LLC低;

支持各种主流快充协议,特别是PD3.1(48V输出)以及UFCS;

内含各种保护机制,尤其是LPS;

高集成,低成本。

方案规格:

90Vac~264Vac输入;

5V/3A、9V/3A、15V/3A、20V/5A、28V/5A、48V/5A输出;

DoE VI,6级能效;

EMI 6dB以上余量;

支持PD3.1、QC4.0、UFCS等多种快充协议;

OCP、OVP、OTP、OPP、LPS各种保护。

本篇新闻主要来源自大大通:

基于立錡Richtek RT7333+RT7795+RT7220E+RT7209的AHB架构Type-C 240W PD3.1快充方案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78个分销据点,2022年营业额达259.7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3年03月公布数据)

围观 10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其最新一代开创性系统集成芯片及配套软件将为4600万辆汽车提供更多安全和便利功能

4月17日 -- Mobileye今日宣布,其已向客户交付其最新的EyeQ™6 Lite (EyeQ6L) 系统集成芯片的首批量产级硬件和软件。EyeQ6L将赋能今年推出的多款车型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布也标志着Mobileye EyeQ6系列正式开始投入量产应用。未来几年内,EyeQ6L将装备在4600万辆汽车上,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内首选的ADAS解决方案之一。紧随其后的是,EyeQ6 High高级系统集成芯片预计将于2025年初推出。

1.jpg

Mobileye目前为止性能最强、性价比最高的基础驾驶辅助系统集成芯片EyeQ™6L

EyeQ6L的研发基于Mobileye在汽车安全、计算机视觉、芯片设计和机器学习领域25年来的开拓性工作,这些成就推动了自动前撞预警和紧急制动系统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超过1.7亿辆汽车内置Mobileye技术。

Mobil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表示:"凭借EyeQ6L,我们的团队再次为客户提供了一款在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均实现了大幅提升的系统集成芯片,但其价格却几乎没有上涨。这正体现了我们多年来坚守的承诺,我们深知ADAS在全球范围内挽救生命和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采用EyeQ6L,汽车制造商可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为最终用户带来更有意义的技术进步。"

诸多研究表明,关键ADAS技术带来了显著的安全益处。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表示,如果将现有技术作为所有车辆的标准配置,那么在未来30年内,可以在美国境内预防3700万起交通事故,避免1400万起受伤,以及近25万人的死亡。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其他研究则发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减少50%的前后碰撞事故和57%的伤害事故;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减少27%的碰撞事故;车道偏离警告则可减少21%的伤害事故。尽管目前全球有70%的新车配备了一定程度的ADAS技术,但在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许多高销量市场,这一比例仍然较低,ADAS的全部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

世界各地的汽车安全倡导者和监管机构已经认识到ADAS在挽救生命和减少碰撞事故方面的重要性。从欧盟的通用安全法规和数十个国家的新车评估计划(NCAP),到美国的法规和保险业评估,以及ASIL-B级安全标准,EyeQ6L的设计不仅符合当前所有标准,还充分考虑了未来的预期标准。

image_2.jpg

Mobileye最新EyeQ™6L芯片的重要创新

惠及全球驾驶员的优势和功能

EyeQ6L结合了Mobileye在设计汽车级处理器和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算法方面的经验,以及在定制集成软件优化性能和能效方面的专长。这款芯片设计了两块CPU内核和五个高计算密度加速器,算力是EyeQ4M的4.5倍,体积却仅为EyeQ4M的约一半左右,功耗则维持在相似水平,这些都是汽车应用中的关键因素。此外,该芯片还通过具有超过EyeQ4M两倍点密度的动态神经网络,提高了像素分割能力。

EyeQ6L使系统能够通过配备800万像素和120°横向视野的摄像头(比EyeQ4M的摄像头增加了20度)捕获更为详细的周围环境数据。增加的视觉数据还提升了环境感知能力和探测范围。使用EyeQ6L的车辆可以感知路面是否干燥、潮湿或有积雪,并据此相应调整紧急制动距离,同时能够在更远距离探测到多种类型的物体。摄像头和处理器的升级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带来了多项改进,例如在复杂情况下增强了对其他车辆、行人或随机路面物体的监控和反应能力,例如相邻车道的卡车上掉落的家具,或挡住车辆去路动物等。

Mobileye 在行人和骑车人检测方面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EyeQ6L在此基础上通过新的传感和软件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响应性能。EyeQ6L的硬件和软件功能还实现了诸如车道保持辅助和自动变道系统等功能的升级,这些系统不仅能定位当前车道的中心,还能探测到两侧的相邻车道。现在,使用EyeQ6L的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可以感知前方的弯道,并根据需要减慢车速,以确保乘客舒适。

去年,Mobileye为其EyeQ4M芯片升级了智能车速辅助系统,该系统能自动读取和理解永久性或临时性限速标志,以满足欧洲标准。EyeQ6L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仅通过计算机视觉和车载软件而无需GPS或其他外部数据源,就能够读取标志牌上的关键文字,例如仅在工作日上午有效的限速标志,或提示低速限速的城市入口标志等。

Mobileye战略和业务拓展常务副总裁Nimrod Nehushtan表示:"EyeQ6L仅仅是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通过持续的开发、使用EyeQ Kit™等工具以及实施在线软件更新,EyeQ6系列芯片能够在未来多年内服务于整个行业,为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EyeQ6系列的另一成员EyeQ6 High芯片计划于明年初投入量产,将支持Mobileye的所有先进自动驾驶技术——从提供"可脱手/需注视"驾驶功能的Mobileye SuperVision™,到提供"可脱手/可脱眼"驾驶功能的Mobileye Chauffeur™,以及适用于特定区域的Mobileye Drive™自动驾驶技术。

关于 Mobileye

全球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导者Mobileye(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BLY)凭借其自动驾驶和驾驶员辅助技术,利用世界知名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地图和以及软硬件集成领域的专业知识,引领移动革命。

自1999年成立以来,Mobileye始终致力于推动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广泛应用,开创了REM™众包地图技术、True Redundancy™传感和责任敏感安全(RSS™)驾驶策略和驾驶体验平台(DXP)等突破性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推动ADAS和AV领域走向移动的未来——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和移动解决方案,为行业领先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提供动力。截至2023年底,全球范围约有1.7亿辆汽车配备了Mobileye技术。

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mobileye.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4月17日,华为举办全球分析师大会,在"加速迈向网络智能化"主题论坛中,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赵志鹏发表了主题演讲,阐述了华为全面引入AI技术,从组件级、任务级、再到系统级,逐步升级网络能力,推动网络智能化加速落地,与业界伙伴共议Net5.5G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1.jpg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赵志鹏发表演讲

赵志鹏表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智能化部署迎来重要拐点,网络需要与AI技术深度融合,使能Net5.5G网络进入智能化时代。我们认为,Net5.5G时代的网络创新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AI For Networks,数通智能化网络由智能网元、数字孪生和生成式AI三层架构构成,共同支撑起高效、智能的网络运营。二是Networks For AI,AI加持的数通网络解决方案不仅能够精准契合智能化网络需求,更能反哺AI训练效率,助力智算运力大幅提升。"

华为已经在数据通信领域率先落地网络智能化技术。值得关注的是,华为打造业界首个生成式AI加持的网络大模型应用Net Master,并全新升级高清网络数字地图,引领行业加速迈向L4自智网络。同时,华为展示了Net5.5G高品质万兆园区网络,通过AI技术升级无线、应用和运维体验。Net5.5G融合广域网络以高吞吐、高弹性及高保障性能,为算力时代提供智能运力。此外,华为推出HiSec SASE解决方案,实现智能防御,安全运营效率相比传统提升百倍。

科大讯飞基础架构网络总监鲍中帅分享了在数据通信领域的创新实践。科大讯飞采用Net5.5G星河AI数据中心网络成功构筑了万卡集群数字底座,AI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了17%,训练中断次数减少了80%。

2024年,Net5.5G迎来商用元年,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愈发明确。会上,全球宽带业务协会(WBBA)与其成员共同提出了Net5.5G产业倡议,号召建设高速高质量的网络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分享了Net5.5G下一代互联网总体架构,标志着网络技术迎来又一次创新热潮。

最后,赵志鹏呼吁全行业共同迎接Net5.5G产业代际,全面引入智能化技术,规模部署网络数字孪生,携手孵化AI技术创新,加速迈向网络智能化。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领先的数据和AI平台SAS Viya运用大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集成性改善现有流程;SAS Data Maker将在保护敏感数据的同时解决关键挑战

去年,很多企业都加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应用热潮,如今是否已经从中获益了呢?如果他们采用的是SAS® Viya®数据与AI平台,那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SAS Viya具备大语言模型(LLM)编排能力,已帮助大量用户提高了生产力和工作效率。2024全年,SAS将持续扩展SAS Viya值得信赖的生成式AI能力,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合成数据生成器SAS Data Maker和面向特定行业的生成式AI助手。

有关Viya大语言模型编排和其它生成式AI功能的更多信息,请查看解决方案摘要:《生成式AI和SAS Viya加速生产力提升》

"SAS的指导原则是,在数据和分析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对数据进行查询并执行复杂的分析操作。而生成式AI在这一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DC高级市场研究分析师Wiktor Markiewicz表示:"但大多数企业领导不了解AI技术,也不知道怎样加以合理利用。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数据和AI平台,就可以消除这些疑虑,顺利踏上生成式AI之旅。"

佐治亚-太平洋和维纳博艮借助ViyaAI和生成式AI功能应对业务挑战

制造商佐治亚-太平洋(Georgia-Pacific)是SAS Viya的客户。"当制造设备或工艺面临挑战时,我们利用传感器数据、业务规则、推荐系统和生成式AI得出下一步最佳行动的建议,从而解决业务挑战。"佐治亚-太平洋合作与支持中心副总裁Roshan Shah表示:"得益于SAS Viya的流式分析和智能决策管理,我们在问题发生时就能够做出正确决策,从而即时获得业务价值。"

谈到佐治亚-太平洋, SAS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Bryan Harris表示:"SAS的核心优势之一是我们深厚的行业知识储备。我们了解制造业,也了解佐治亚-太平洋面临的独特挑战。我们帮助他们合理地扩展了大语言模型编排场景,丰富了制造业生成式AI助手功能,使其员工能够使用这些前沿技术来实时解决运营问题。"

全球陶土制品集团维纳博艮(wienerberger)也采用了SAS来支持其AI应用。通过使用部署在微软Azure上的SAS产品,维纳博艮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我们采用了SAS AI和物联网分析技术,将所有数据流整合在一起,从而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析。SAS使窑炉变得智能化了,我们的工程师和员工能够从每个生产步骤中获取有价值的洞察,并从砖瓦干燥和烧制工艺中找出相关指标的最佳配置,从而提升了经济效率,"维纳博艮数据科学团队负责人Florian Zittmayr表示。

此外,一家全球消费品制造商也采用了SAS Viya及其生成式AI功能来优化仓库存储空间和入库货物的分配,并根据产品需求"假设"一些场景并进行比较。通过动态更新SAS可视化分析仪表板,SAS帮助该制造商开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数字化助手,使其供应链团队轻松缩短了工作时长并利用深度分析提高了仓库空间利用率。该AI会话助手采用了可信任、可解释的SAS分析技术,支持技术部门和业务用户快速得到精准的分析结果,从而改善决策制定。

尽管企业对生成式AI的部署和应用热情高涨,但还需要跨越一道横亘在战略与实施之间的鸿沟。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的内容摘要:《揭秘生成式AI的潜力与挑战:如何实现竞争优势》

SAS ViyaAI应用由行业驱动且极具实用性,在众多生成式AI产品中脱颖而出

在企业探索生成式AI的过程中, SAS优先考虑那些由行业驱动且符合道德规范的应用场景。SAS支持生成式AI应用的安全性,可在不同行业和监管环境中提高生产力、加速获得可信赖的结果。SAS生成式AI能力在Viya和SAS客户智能360等旗舰产品中都有提供:

  • 生成式AI编排:Viya将生成式AI模型与企业内部现有业务流程和系统相集成,对大语言模型进行编排,应用于企业端到端场景。这些功能现已在SAS Viya上线。

  • Viya Copilot:通过使用个人助理提升分析、业务、行业等各项任务的执行速度,提高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和业务用户的工作效率。Viya Copilot提供了多种工具,服务于代码生成、数据清理、数据探索、营销规划、旅程设计和知识鸿沟分析等任务。Viya Copilot的首个私人预览版目前仅面向受邀用户开放。

  • SAS Data Maker:通过生成高质量的合成表格数据,不仅保护了敏感信息,还能帮助企业解决数据隐私问题和数据匮乏的挑战。SAS Data Maker现已提供私人预览版

  • 互动营销:SAS在其营销技术旗舰解决方案SAS客户智能360中不断加入生成式AI功能,以帮助营销人员提升客户体验。SAS客户智能360利用生成式AI为客户提供了精简营销计划、客户旅程设计、内容和创意开发等方面的帮助。目前,SAS客户智能360为营销人员增添了三项新的生成式AI功能——通过自然语言算法推荐目标客户,在对话过程中分析客户数据、为电子邮件提供内容建议。

Viya的生成式AI功能在客户营销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加速创新:通过使用SAS智能决策等工具,将生成式AI模型无缝集成到决策工作流、AI/机器学习(ML)应用程序和现有业务流程中。

  • 保护数据安全:实施稳健的数据质量措施——包括生成合成数据,对数据进行最简化、匿名化和加密处理,以保护敏感信息、保证用户隐私和安全。

  • 得出可信任、可解释的结果:数据专家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能够解释输出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幻觉的产生并降低Token成本。

  • 加强治理:使用内置工具创建可验证大语言模型生命周期的工作流程,包括模型风险管理。

  • 制定更精准的决策:Viya平台内置了定量决策能力,这对生成式AI的成功推理至关重要。

今天的报道是SAS Innovate大会上发布的。SAS Innovate大会是分析领导者SAS面向商业领袖、技术用户和SAS合作伙伴举办的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了解SAS的最新消息,请关注SAS的Twitter账户@SASsoftwareNews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安森美现场应用工程师 Tom Huang

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的一部分,它通过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流经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换热,实现车内外的冷热交换。传统燃油车以发动机为动力,通过皮带带动压缩机转动。而新能源汽车脱离了发动机,以电池为动力,通过逆变电路驱动无刷直流电机,从而带动压缩机转动,实现空调的冷热交换功能。

电动压缩机是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核心部件,除了可以提高车厢内的环境舒适度(制冷,制热)以外,对电驱动系统的温度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都至关重要。

1.png

图1:电动压缩机是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核心部件

电动压缩机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包括低成本、更小尺寸、更少振动和噪声、更高功率级别和更高能效。这些需求离不开压缩机驱动电路的设计和优秀器件的选型。

电动压缩机控制器功能包括:驱动电机(逆变电路:包括ASPM模块或者分立器件搭载门极驱动,电压/电流/温度检测及保护,电源转换),与主机通讯(CAN或者LIN ,接收启停和转速信号,发送运行状态和故障信号)等,安森美(onsemi)在每个电路中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图1)。本文重点探讨逆变电路ASPM模块方案。

2.png

图2:电动压缩机驱动电路控制框图

ASPM 汽车智能功率模块      

汽车级智能功率模块(Automotive Smart Power Module,ASPM)是一种集成了功率半导体器件、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旨在提供高效、可靠、紧凑的电力转换和控制。

3.png

图3:安森美(onsemi)的ASPM27(左)和ASPM34(右)

ASPM汽车智能功率模块的优势

ASPM模块功率芯片和 IC 芯片被直接焊接到铜质的引脚框架上,接着用陶瓷覆盖引脚框架,最后放到环氧树脂中浇铸成型。相比分立方案来说大大减小了寄生电感,减少了整体设计的器件的数量和PCB 板所需的面积,提供高绝缘耐压并能维持良好散热性能。

4.png

图4:ASPM内部结构

1.成本

在成本上如果单独比较ASPM模块和分立器件的器件成本,模块的成本会更高。但从整个系统成本来说,考虑到PCB、机械安装、质量和性能成本,系统功率越高,使用ASPM模块会更有优势。

2.热性能

5.png

图5:ASPM的热性能优势

在电动压缩机的设计中,散热特性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模块的电流承载能力。因此,封装的散热特性在决定其性能表现时至关重要。在散热特性、封装尺寸以及隔离特性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优秀的封装技术的关键在于,优化封装尺寸,同时保持卓越的散热性能,而不牺牲隔离等级。

以650V ASPM27系列为例,这些模块采用了DBC(覆铜板)基板技术,带来了良好的散热性能。功率芯片直接贴装在DBC基板上,使得热量能够更有效地从芯片传导至外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和可靠性,这对于维持功率模块在大电流工作下的长期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因为温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所以大多数设计者都希望精确了解功率芯片的温度。然而,由于封装内部的功率芯片(如IGBT、FRD)是在高压条件下工作的,直接测量其温度变得较为困难。过去,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设计者往往不是直接测量功率芯片的温度,而是采用外置的NTC热敏电阻去检测模块或散热器的温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功率组件本身的温度情况。而在1200V ASPM34系列中,设计上的一大创新点就是将NTC热敏电阻与功率芯片集成在同一陶瓷基板上,实现在模块内部进行温度采样。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功率芯片的实际温度状况,让开发人员清楚的知道模块内部温度裕量,并在系统控制中做相应的措施,比如在低转速时,系统散热不好导致模块温度过高,可以适当提高频率,加强散热;或者在高频大功率时适当降低频率或者做过温停机保护。安森美的ASPM模块的开关频率设计高达20kHz以上(ASPM27-V3可达40kHz,FS4的IGBT开关速度更快,开关损耗更低),可以轻松应对现有电动压缩机15000转/分钟以下的转速采样要求。

6.png

图6:ASPM27内部电路框图

3.功率密度

ASPM相比分立IGBT方案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线路电感,无需考虑分立器件间的电气安全距离;引脚与散热面间高达2500V的绝缘,无需像IGBT那样必须额外增加绝缘垫片。且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7.png

图7:ASPM方案对比分立IGBT方案的功率密度

4.可靠性

ASPM模块集成了优化的保护电路和与IGBT 开关特征相匹配的驱动,可以为开发者极大的缩短电路匹配和开发时间。通过集成欠压保护功能和短路保护功能,系统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内置高速 HVIC 具备抵抗dv/dt 和负压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无需光耦隔离的 IGBT 驱动能力。集成的 HVIC 允许使用无需负电源的单电源驱动的拓扑。

8.png

图8:HVIC具备抵抗dv/dt和负压能力

要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可以尽量减小不同材料间CTE的mismatch。安森美的ASPM模块通过AEC-Q和AQG324认证,分立器件是按照AECQ100/101进行认证的。我们也可以考虑根据客户特定的要求进行一些特殊的可靠性测试。

趋势和挑战

为高压环境下的电动压缩机选择功率器件时需要考虑到裕量的概念,以确保有足够的安全余地应对各种条件下的电压波动和瞬态事件。

裕量通常是基于以下几种考虑:

1.稳态电压裕量: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考虑到电压波动、负载变化等因素,设计时通常会让实际工作电压低于功率器件标称耐压值,比如如果电池系统最高电压为400V,则650V耐压的器件提供了250V的电压裕量。

2.瞬态电压裕量:在开关操作或电网异常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瞬间的电压尖峰,此时裕量用来保证在这些短暂但强烈的电压冲击下,器件不会被击穿。

3.可靠性裕量:长期运行过程中,功率器件的耐压性能可能会因为温度、老化等因素逐渐下降,因此提供足够的电压裕量有助于延长器件寿命,提升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650V耐压的功率器件在应用于峰值电压接近其额定值的系统时,设计者需要仔细评估电压裕量是否足够,确保在所有预期的操作条件下,功率器件都能安全稳定地工作。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电池电压平台不断上升,有些车企的400V平台的峰值电压达到了500V以上,当原有的650V ASPM模块在新的应用场合下裕量不足时,就会推动市场和技术向更高耐压等级如750V的ASPM模块发展。

在800V平台,由于乘用车压缩机尺寸比较小,选用1200V 模块时PCB设计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小型化的压缩机内部空间有限,设计高电压等级的PCB布局时需要确保关键元器件之间有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这对于高密度封装的功率模块来说是一项挑战。模块在高电压下工作时产生的损耗更大,需要高效的散热方案,而小型化设计可能限制了散热面积和散热路径的设计,增加了热管理设计的复杂度。高电压等级意味着更高的电磁干扰风险,需要更加细致的PCB走线设计和屏蔽措施,以符合相关电磁兼容标准。还需确保在高电压水平下,PCB的绝缘性能达标,防止爬电、击穿等问题的发生。高电压和大电流传输所需的线路宽度、间距以及层数都可能增加,同时也需要考虑降低寄生参数的影响,如电感和电阻,以优化开关性能和减少损耗。针对这些挑战和需求,安森美即将推出下一代更小尺寸的1200V模块,内部集成最新的FS7 IGBT,解决上述挑战,实现更优化的性能,面积缩小了36%,并且还提高了绝缘耐压特性,为电动压缩机控制器的设计带来更多提升。

电路设计和PCB布局Tips

9.png

图9:650V ASPM27系列应用电路图

图示的器件参数请参考650V ASPM27汽车智能功率模块系列应用手册:https://www.onsemi.cn/download/application-notes/pdf/and9800-d.pdf

对于PCB layout的设计建议:

1.设计时建议功率地和数字地单点接地,接地线尽量短且不能太宽;

2.采样电阻距离Nu,Nv,Nw引脚应该尽量的短,减少走线带来的寄生电感;

3.Csc保护RC的走线应该尽量的短,且滤波电容的地最好接到控制地而非功率地;

4.PN两端的吸收电容放在距离模块越近,对IGBT产生的Vce尖峰吸收效果越好;

5.自举电容和稳压管放置在距离模块引脚最近的地方,每一路之间应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自举电容的充放电让其本身成为一个干扰源,应注意他与其他易被干扰的弱电电路之间的距离;

6.模块供电电容也应尽量靠近模块引脚;

7.输入控制信号Vin的RC都应靠近模块引脚,而非mcu,确保输入到模块内部的信号是干净的。

10.png

图10:650 V ASPM27 PCB布局设计

结语

ASPM模块是汽车电动压缩机、水泵等电机控制中理想的控制器件;但随着汽车电池往更高的电压发展(比如电池最高电压达到900V以上),且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使用IGBT作为功率器件的ASPM面临一定的局限性。相同耐压规格的SiC器件本身耐压远高于IGBT,且其开关损耗远低于IGBT器件,可以适应更高转速,更高效率的要求。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风冷模块化解决方案为各种大功率应用提供优化性能和即时定制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纳斯达克:AEIS)——高度工程化的精密电源转换、测量和控制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于今日推出Evergreen™——新一代模块化大功率平台(具有两种新型风冷Vento™产品)。与当代大功率模块化解决方案相比,Evergreen输出功率要高2.5倍,可提供高性能最优化交流-直流转换,具有快速系统配置,可实现即时定制和功率扩展。

1.jpg

(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2.jpg

(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为满足各行业对大功率、高效、高功率密度的大体积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日益增长的需求,新一代Evergreen模块化转换器平台包括2 U x 3 U占地面积的10 kW FCM10K风冷热插拔模块和30 kW FCM30K支架。通过将多个支架连接在一个行业标准型19英寸机架上,客户可以将系统总输出扩展至超高功率水平,以满足苛刻的精密电源应用。Evergreen平台还提供系统级通信和控制。移动设备连接(不久后将推出)将允许无线识别、配置、状态检查、调试和“黑盒”数据检索,从而轻松实现故障排除,且无需拆卸设备。

Evergreen功率因数为0.98,效率高于95%,可降低电力成本。该紧凑型解决方案的功率密度为38W/in3,占地面积更小,功率更强大。与前几代解决方案相比,Evergreen平台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均有显著增加。

Advanced Energy工业电源产品高级副总裁Maria Cortez表示:“终端用户应用日益进步,挑战随之而来,要求设计师以紧凑的外形减少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的电力系统的上市时间和成本。Evergreen可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挑战,并通过将快速配置与高可靠性、可重复性以及高功率因数、效率和功率密度相结合,进一步加强AE在模块化解决方案领域内的领导地位。”

Advanced Energy的Evergreen解决方案专为快速工厂配置而设计,并由公司专门的快速工程改造团队作为后援支持,用以配置每种产品,以满足特定应用要求。Evergreen改造适用于优质、全自动、高效制造的环境,具有卓越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Evergreen平台性能优异,极具灵活性,因此成为工业、医疗系统、半导体制造、超大规模计算、测试和测量以及国防等应用的前端交流-直流转电源换理想之选。

关于Advanced Energy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纳斯达克:AEIS)是为关键应用和过程提供精密电源转换、测量和控制设计和制造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利用Advanced Energy的电源解决方案,客户能够在半导体设备、工业生产、医疗和生命科学、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和通信等各行业的复杂应用中实现创新。凭借工程专有技术以及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快速响应服务和支持,该公司与伙伴合作应对技术进步、推动客户增长和进行未来电源创新。四十多年来,Advanced Energy一直致力于提供完美的电源。其总部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dvancedenergy.com
Advanced Energy | Precision. Power. Performance. Trust.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326452912/zh-CN/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下一代商务主力机器,具备人工智能功能,非常适合现代工作场所中最苛刻的需求。

Lenovo™ 已推出了一系列 ThinkCentre™ 台式电脑,这些电脑采用了 AMD Ryzen™ PRO 8000 系列桌面处理器,具备高达 16 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的集成 NPU 能力,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包括性能为中心的 ThinkCentre M75t Gen 5、灵活的 ThinkCentre M75s Gen 5 和紧凑型的ThinkCentre M75q Gen 5。为满足现代商业的多样化需求,ThinkCentre M75 Gen 5 系列台式电脑利用其组件的人工智能能力,同时优化能源效率,以提供卓越的结果。

1.jpg

Lenovo ThinkCentre M75s Gen 5(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2.jpg

Lenovo ThinkCentre M75s Gen 5(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3.jpg

Lenovo ThinkCentre M75s Gen 5(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4.jpg

(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人工智能 PC 时代已经到来,在 Lenovo,我们正在拥抱它以解锁新的可能性。”Lenovo 智能设备集团全球台式机业务 (Worldwide Desktop Business in 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 副总裁兼总经理 Sanjeev Menon说,“企业将人工智能整合到他们的运营中的需求持续增长,我们的 ThinkCentre M75 系列台式电脑,具有强大稳定的电源供应,需要时可升级组件,并且有空间扩展内存和优化热管理,是增强生产力的理想选择,无需巨大投资。Lenovo 和 AMD 有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价值,我们知道用户会对我们新台式电脑的性能飞跃感到高兴。”

人工智能加速性能

ThinkCentre M75t Gen 5 塔式和 ThinkCentre M75s Gen 5小型机箱台式电脑专为多任务处理设计,提供由 AMD Ryzen™ PRO 8000 系列桌面处理器驱动的 AI 加速功效。结合集成的 AMD RDNA™ 3 技术图形处理,最高 64GB DDR5 (5600MHz) 内存和最高 2 TB 的 Gen4 SSD 存储1,这两款台式电脑提供了闪电般的速度,使它们成为日常商务任务如浏览、办公、电邮、媒体等的理想选择,甚至可以轻松应对最数据密集的任务。

智能且高效,ThinkCentre M75t Gen 5 和 ThinkCentre M75s Gen 5 台式电脑得益于 Lenovo 的芯片级人工智能功能而变得更加动态,包括优先级电源使用,以在需要时将电源分配给正确的应用程序,以及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风扇,优化风扇速度,使系统保持凉爽并降低噪音水平。凭借 Lenovo 的人工智能功能,这些台式电脑将最大化视频渲染软件的性能以满足内容创作者的需求,在密集编码期间提高风扇速度,甚至在多任务处理时平衡软件性能。这些人工智能功能在您多任务处理时不断学习,随着使用变得更智能和高效。

对于需要扩展性的企业,这两款台式电脑均提供了灵活的扩展插槽用于硬件增加,九个 USB 端口以便于连接,以及支持多达四个独立兼容显示器的能力。内容创作者、工程师、艺术家以及寻求更多图形选项的用户将会对 ThinkCentre M75t Gen 5 塔式台式电脑能够支持 AMD Radeon™ RX 550 4G 或 AMD Radeon RX 6600LE 图形卡的能力感到高兴。

紧凑的性能

结构紧凑,可以放进一个鞋盒内,ThinkCentre M75q Gen 5是一款微型台式电脑,拥有全尺寸的性能,设计用于适应几乎所有地点,包括银行、医疗和零售环境。这款台式机配备高至 AMD Ryzen 7 PRO 8700GE 桌面处理器,采用 AMD RDNA™ 3 技术的集成显卡以及高达 64GB 的双通道 DDR5(5200MHz)内存1,可提供更高水平的性能,同时保持足够小的尺寸以隐藏在显示器后面 。

尽管尺寸很小,ThinkCentre M75q Gen 5 依然具有可扩展性、可定制性和易于升级的特点。它支持七个 USB 连接,拥有两个第 4 代 SSD,内置了对旧版操作系统的驱动支持,可以连接到三个兼容显示器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多任务处理,并且具有无需工具即可访问 SSD 和内存模块的功能,便于在需要时轻松扩展(卡片需另行购买)。对于空间极其有限的环境,ThinkCentre M75q Gen 5 可以使用通用的 VESA 安装架进行安装,以释放更多空间。

安心无忧与增强的安全性

ThinkCentre M75 Gen 5 系列台式电脑不仅提供可靠的性能,还可以选择Lenovo Premier Support Plus服务,提供全年 (24/7/365) 无休的宁心保障。通过简易的故障修复支持快速解决问题,访问 Lenovo 的专家工程师进行无缝的远程修复,提高生产力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在问题出现前接收主动和预防性的警报;享受次日工作现场维修及零件优先服务;享受意外损坏保护,以应对诸如饮料溢出等小意外,等等。

为了提高安全性,这些台式机是安全核心 (Secured-core) 电脑,配备了 Microsoft Pluton 安全处理器,提供最高级别的 Windows 保护。作为一台 Windows 安全核心 PC,ThinkCentre M75 Gen 5 台式电脑致力于抵御物理攻击,从固件层面保护数据,并为最敏感的数据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这些台式电脑得到Lenovo ThinkShield的支持,这是一个全面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结合硬件和软件来保护您的数据,配备了 dTPM 2.0 芯片来加密密码和数据,一个基于 BIOS 的 Smart USB 保护和单独的 USB 端口禁用功能,帮助防止通过外围设备的未授权访问等。ThinkCentre M75 Gen 5 系列台式电脑鼓励企业自由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的好处,同时确保他们的数据和信息得到保护。

Lenovo 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承诺2也体现在 ThinkCentre M75 Gen 5 台式电脑的产品线上,每套系统的机身和键盘/鼠标分别采用了85%和95%的消费后内容物(PCC)塑料材料。除了使用回收塑料外,ThinkCentre M75 Gen 5 台式电脑的包装采用了含有30%海洋塑料(OBP)的热壳和袋子,以及使用来自良好管理的森林和回收来源的材料的 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纸盒。

为了增强 ThinkCentre M75 Gen 5 台式电脑的能力,Lenovo 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智能线缆,便于轻松连接 USB-A 和 USB-C® 周边设备,甚至另一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通过智能线缆,用户可以使用单一的键盘、鼠标或触控板控制两台设备,编辑每台设备上的数据和文档,甚至共享屏幕。

价格和上市时间3

  • Lenovo ThinkCentre M75t Gen 5 将不会在北美上市,但将在选定的全球市场上市。

  • Lenovo ThinkCentre M75s Gen 5 现在预计将于 2024 年 5 月上市,起始价格预计为 709 美元。

  • Lenovo ThinkCentre M75q Gen 5 现在预计将于 2024 年 6 月上市,起始价格预计为 749 美元。

关于Lenovo

Lenovo 是一家年收入达620亿美元的全球科技巨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217位,全球雇用77,000人,每天在180个市场服务数百万客户。Lenovo 致力于实现“为所有人提供更智能的技术”的大胆愿景,依托其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的成功,进一步扩展到推动“新IT”技术(客户端、边缘、云、网络和智能)的增长领域,包括服务器、存储、移动、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这种转型以及 Lenovo 改变世界的创新正在为每个人、每个地方打造一个更包容、更值得信赖、更智能的未来。Lenovo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名为 Lenovo Group Limited(HKSE: 992)(ADR: LNVGY)。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lenovo.com并通过我们的StoryHub阅读最新消息。

1实际可用的内部存储器和存储容量会因多种因素而减少,包括格式化、分区以及操作系统等,这些都会占用部分容量。可用容量可能随软件更新而变化。

2Lenovo 对可持续性的承诺的完整细节可查看https://www.lenovo.com/us/en/about/sustainability/

3价格可能不包括税费、运费或选项,并且可能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更改;适用额外的条款和条件。经销商价格可能有所不同。上架日期和颜色选项可能因地理位置而异,产品可能仅在选定市场有售。所有优惠均视库存情况而定。Lenovo 保留随时更改产品供应、特性和规格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4可选功能

5在适用的情况下注册 EPEAT — 请访问www.epeat.net查看各国的注册状态。

6需单独购买 Wi-Fi 路由器和计划,这些可能因地点而异。适用额外的条款、条件和/或费用。连接速度会因地点、环境、网络条件和其他因素而异。

LENOVO、THINKCENTRE 和 THINKSHIELD 是 Lenovo 的商标。AMD、Radeon、Ryzen 及其组合是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的商标。TÜV 是 TÜV Rheinland Group 的注册商标。Wi-Fi 是 Wi-Fi Alliance 的商标。USB Type-C® 和 USB-C® 是 USB Implementers Forum 的注册商标。microSD 是 SD-3C, LLC 的商标。所有其他商标均属于各自所有者的财产。©2024, Lenovo Group Limited.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416916717/zh-CN/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自 ChatGPT 出现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在亚洲和大洋洲的开发和部署势头强劲,Omdia 的最新《亚洲和大洋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 2024 年:通过本地化实现民主化》报告表明,到 2024 年底,GenAI 在该地区的软件收入估计约为 34 亿美元,但预计到 2028 年将超过 180 亿美元。

在 GenAI 的开发方面,相比于其他市场,中国、日本和韩国最为突出。这些市场的供应商利用本地化的 AI 基础设施、数据和人力资源,开发出具有多语言能力、对当地文化有深入了解并符合当地法律要求的 GenAI 模型。这三个市场的供应商总共开发了 300 多个基础模型,覆盖各种应用,包括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手、视频分析、游戏和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等。

"亚洲和大洋洲拥有 AI 行业中一些最负雄心的供应商,他们致力于构建全栈解决方案。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SK Telecom 和 KT 等公司正在开发专有云 AI 芯片、基础设施、框架、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的愿景是根据地区环境,打造完全差异化的 GenAI 产品和服务。"Omdia 应用智能首席分析师苏廉节评论道。

除了这些市场之外,印度和新加坡也在 AI 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Ola、Sarva AI、Tech Mahindra 和 CoRover.ai 等印度供应商正在开发大型语言模型 (LLM),支持印地语、英语和多种区域语言的文本和语音。与此同时,新加坡最近推出了一套预训练和指令微调的 LLM,称为东南亚语言单一模型 (SEA-LION),此模型由 AI Singapore、A*STAR 和 AWS 联合开发。SEA-LION 专为多种东南亚语言而设计,包括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泰语和越南语。此外,新加坡还与 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Azure 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 GenAI 培训和开发解决方案。

Omdia 指出,亚洲和大洋洲的大多数组织缺乏 GenAI 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与主要技术供应商和新兴公司竞争人工智能人才。亚洲和大洋洲的 GenAI 解决方案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必须认识到创建区域性 GenAI 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并部署适当的资源来帮助他们的客户满足数据主权要求。

"最后,我们预计对 GenAI 本地化和数据主权的关注将带来人工智能主权。亚洲和大洋洲现在已经认识到 GenAI 带来的范式转移,并开始倡导完全符合国家身份认同、特点和需求的 GenAI 开发。因此,政府需要与 GenAI 技术供应商和最终用户密切合作,建立当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苏廉节总结道。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mdi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下一代安全、可扩展的零知识(ZK)证明基础架构开创者,Polyhedra Network(简称Polyhedra)已与Google Cloud达成合作,共同应对 Web3和Web2环境中对ZK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次合作充分利用了Polyhedra的尖端研究和专有算法。 现在,这些算法已通过Google Cloud支持的ZK SaaS(ZK-as-a-service)向全球开发人员开放。 Polyhedra的定制算法经过精心优化,可大规模高效执行特定证明,并与Google Cloud高度优化的基础架构无缝集成,确保使用ZK证明的开发人员能够享受到无与伦比的性能和可靠性。

1.jpg

Proof Cloud是一种基于云的服务,它简化了ZK证明的生成过程,允许开发人员利用Polyhedra的新的ZK证明算法,直接在Google Cloud基础架构上执行代码。 迄今为止,Polyhedra Network的Proof Cloud已经帮助完成了4,000多万个ZK证明生成任务,并支持zkBridge和ZK Oracles等广泛的ZK基础架构应用。 此次合作是Polyhedra Network的最新举措,旨在将其ZK产品从互操作性扩展到更多采用ZK技术的通用应用。

Polyhedra Network首席战略官Eric Vreeland表示:与Google Cloud的整合是全面普及ZK证明服务的第一步。ZK证明为现代计算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有效性和可扩展计算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与 现有基准相比,Proof Cloud在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有明显改进。如今有了Google Cloud的支持,这种能力将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Polyhedra Network的ZK证明生成服务自推出以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证明生成量在过去一年中扩大了100倍。 就在达成此次合作前不久,Polyhedra获得了2,000万美元融资,该轮融资使公司跻身独角兽企业之列。 两家公司将合作开发ZK机器学习功能,利用Polyhedra的技术来提供人工智能(AI)安全解决方案,有效应对AI算力需求不断刷新纪录的现状。

Google Web3亚太区负责人Rishi Ramchandani说道:我们致力于通过为开发人员提供安全、可扩展的技术来构建新的创新应用,从而助力Web3生态系统的成长。我们与Polyhedra Network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 ZK解决方案的发展,并使更多开发人员能够接触到ZK技术。  ”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