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三项新研究显示,云计算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预计将在未来六年超过12万亿美

亚马逊云科技联合从事经济影响研究的全球知名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电信咨询服务(Telecom Advisory Services)发布了三项新研究,这些研究评估了云计算的经济影响力、人工智能的采用情况以及上云所能提升的能源生产率。

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企业上云对GDP(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体贡献超过1万亿美元,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为GDP贡献超过980亿美元。其中一项研究对未来发展做出如下预测:2024到2030年间,上云所产生的全球GDP将突破12万亿美元,而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贡献1.5万亿美元。

全球各地的经济影响

具体到全球各地,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云计算在美国和加拿大创造了超过4,340亿美元GDP,其中560亿美元来自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在欧洲,云计算创造了超过3,210亿美元GDP,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贡献了其中的300亿美元。亚太地区国家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520多亿美元和70多亿美元。

未来六年,使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为全球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到2030年,上云预计为美国和加拿大创造超过5.6万亿美元GDP,其中8,420亿美元将来自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在欧洲国家,这两项数据将分别接近2.7万亿美元和4,340亿美元。在亚太地区,上云有望产生超过2.7万亿美元GDP。其中,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将贡献超过2,020亿美元。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已经深刻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为实现互联互通,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客户提供了遍布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以及Local Zones、Amazon CloudFront和数百个接入点。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间使用着云计算——无论是在线联络亲友、网络购物、查看银行对账单、点外卖、拼车,还是在线看电影或综艺、听音乐,一切都是由数据中心和云来实现。

电信咨询服务公司负责人、本研究的策划者Raul Katz博士表示:"云计算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推动力,我们已经亲身体会到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用金额来量化这种影响,以及云计算产业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意义。"Katz博士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远程信息研究所(Columbia Institute of Tele-Information)经营战略研究主任。"这些数据初看可能有如天文数字,但2023年数据表明,随着各行各业纷纷上云并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全球经济已从中受益。而且,预测数据还显示了不可限量的未来增长空间。这无疑是数字化转型和人类发展的高光时刻。"

上云带来的能源效益

三项新研究中,有一项还考察了上云对能源生产率的影响。能源生产率是指单位能耗(兆瓦时)所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GDP)。该研究显示,能源生产率的提升可以让公司和行业在消耗等量能源时,创造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降低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云计算发挥的作用极为突出。

该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上云比例提升10%,其能源生产率就会随之提高,这就让各行各业能够用等量的能源产出更多商品和服务。研究案例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能源生产率增幅达到每兆瓦时14.57美元,该国企业就可以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在消耗等量能源的前提下创造更多商品和服务。优化能源生产率可以降低成本,让企业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和业务扩张当中。照此计算,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可为全球经济带来约2,168亿美元的新增GDP。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亚马逊云科技的数百万活跃客户都在使用云计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支持Lyell和莫德纳(Moderna)的医疗革新事业,到推动Blackboard和PBS的数字化与个性化教育;从为用户提供在Netflix、Prime Video和迪士尼+(Disney+)平台上畅快的追剧和观影体验,到帮助达美航空(Delta Airlines)和福特(Ford)更好地服务运输业,亚马逊云科技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也不乏云原生客户,如爱彼迎(AirBnB)、Lyft、Slack、Snap以及Stripe等,这些企业都助推了行业变革。

在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目前已成为年营收率达数十亿美元的业务。来自各行各业的10万多家客户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来重塑客户体验,包括阿迪达斯(adidas)、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辉瑞(Pfizer)、瑞安航空(Ryanair)和丰田(Toyota)等。此外,许多领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训练和运行。

亚马逊云科技当前服务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并公布了进一步新建18个可用区和6个区域的计划,这让全球各地的客户和公共部门组织都能通过使用云计算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获益。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提供业界领先的低通态电阻,使电池储能和电源设备应用的电路设计更加简化,性能得到提升。

Littelfuse公司(NASDAQ:LFUS)是一家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公司隆重宣布推出IXTN400N20X4和IXTN500N20X4超级结X4-Class功率MOSFET。

1.jpg

这些新器件在当前200V X4-Class超级结MOSFET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有些具有最低导通电阻。这些MOSFET具有高电流额定值,设计人员能够用来替换多个并联的低额定电流器件,从而简化设计流程,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此外,SOT-227B封装的螺钉安装端子可确保安装坚固稳定。

这些新的200V MOSFET提供最低的导通电阻,增强并补充了现有的Littelfuse X4-Class超级结系列产品组合。与当下最先进的X4-Class MOSFET解决方案相比,这些MOSFET的额定电流最高可提高约2倍,导通电阻值最高可降低约63%。

新型MOSFET非常适合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导通损耗的一系列低压功率应用,包括:

  • 电池储能系统(BESS)

  • 电池充电器

  • 电池成型

  • DC/电池负载开关,以及

  • 电源

“新器件将允许设计人员用一个器件解决方案取代多个并联的低额定电流器件。”Littelfuse全球产品营销工程师Sachin Shridhar Paradkar表示, “这种独特的解决方案简化了栅极驱动器设计,提高了可靠性,改善了功率密度和PCB空间利用率。”

超级结X4级功率MOSFET具有以下主要性能优势:

  • 低传导损耗

  • 最少的并行连接工作量

  • 驱动器设计简化,驱动器损耗最小

  • 简化的热设计

  • 功率密度增加

为什么对于看重极小导通损耗的应用来说具有低导通电阻的MOSFET是首选?

对于看重极小导通损耗的应用来说,具有低导通电阻(RDS(on))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理想选择。这类器件能显著降低工作期间的功耗,从而降低传导损耗,提高效率,并减少发热。因此,它们非常适合电源、电机驱动器和电池供电设备等功率敏感型应用,在这些应用中,保持高效率和热管理至关重要。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IXTN500N20X4

IXTN400N20X4

封装

氮化铝陶瓷基隔离SOT-227B

通态电阻

RDS(on) =   1.99mΩ @ Tvj = 25°C

RDS(on) =   3mΩ @ Tvj = 25°C

高标称额定电流

500A @ TC =   25°C

340A @ TC =   25°C

栅极电荷

Qg =   535nC

Qg =   348nC

热阻

RthJC =   0.13K/W

RthJC =   0.18K/W

供货情况

超级结X4-Class功率MOSFET以每管10支的形式供货。可通过Littelfuse全球各地的授权经销商索取样品。如需了解Littelfuse授权经销商名单,请访问 Littelfuse.com

更多信息

有关新发布系列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超级结X4-Class功率MOSFET产品页面。如有技术问题,请联系:产品营销工程师Sachin Shridhar Paradkar, sparadkar@littelfuse.com.

关于Littelfuse

Littelfuse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打造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凭借覆盖超过20个国家的业务和约16,000名全球员工,我们与客户合作,设计和交付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超过100,000家最终客户,我们的产品每天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工业、运输和电子终端市场。Littelfuse成立于1927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详情请访问 Littelfuse.com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TITAN Core的推出,TITAN Haptics泰坦触觉在中国市场的融合步伐持续加快。触觉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对该领域研究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为此,中国多所顶尖高校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并设立专门实验室,深入研究触觉技术。这些学术举措不仅推动了触觉技术在机器人、虚拟现实、医疗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发,还为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术界对触觉技术的高度重视正不断催生新的突破,加速行业发展。

TIT011. China University Haptic Labs.jpeg

泰坦触觉亚太区销售总监李家麟先生表示许多卓越的创意都源于对好奇心的追求,或者一开始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不拘一格的想法往往会发展成重大技术突破、创新产品或成功的公司。我们相信,为下一代创新者提供先进的工具,帮助他们把前瞻性的构思变为现实,这一点至关重要。

泰坦触觉与中国和国际上的大学实验室合作,提供资源以支持触觉技术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和技术进步。公司团队中包括这些院校的校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专业知识和多元化的视角。这种合作体现了我们对推进技术发展的承诺,并有助于在各应用领域推动全球人机触觉交互的提升。

以下是全球活跃于触觉技术研究的部分大学名单。

中国高校的领先触觉研究

中国高校通过设立专业实验室和跨学科项目,在触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院校配备了先进的设施,致力于触觉技术的探索与创新,为深入实验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

   •      清华大学 - 未来实验室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专注于人机物融合的前沿研究,其「自然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组致力于将用户在生活中的交互经验延伸在人机交互中。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人机交互中引入丰富的触觉反馈,使用户在与触控屏或刚性界面交互时,能感受到真实的按键触感和具像化的物理控件联想,提升整体交互体验。(来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航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虚拟现实和触觉研究方面享有盛名,以高沉浸感、多感知多模式交互的VR/AR内容开发平台和系统设备为目标研究方向涵盖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触觉反馈、人工智能等(来源)。实验室还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如联合承办第四届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2022,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触觉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来源)

   •      东南大学 - 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东南大学的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专注于机器人力触觉感知与控制、人机交互遥操作、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的研究。通过深入探索触觉技术在航天、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东南大学研究所在国内触觉与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来源)

中国触觉技术研究的学术与产业合作

全球范围内,各大高校正努力推动触觉技术的创新,开发解决方案并促进跨学科合作。在这充满活力的学术环境中,像TITAN Haptics泰坦触觉这样的行业合作伙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其创新的线性磁力驱动(LMR)触觉马达技术,泰坦能够提供精准且可靠的振动反馈系统,不仅助力研究深入,也推动了技术的实际应用。泰坦致力于创新,为理论研究与市场应用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如果您是高校或研究机构,希望探索合作机会,或者只是想了解更多关于泰坦触觉的贡献,欢迎访问TitanHaptics.cn或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泰坦触觉TITAN Haptics」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TITAN Haptics

TITAN Haptics 是领先的触觉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提供创新的高质量产品,提升游戏、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周边设备等多种应用中的用户体验。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titanhaptics.comtitanhaptics.cn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您是刚刚接触莱迪思半导体产品并希望评估莱迪思软件开发工具的开发人员吗?在莱迪思,我们提供业界领先的低功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产品和开发工具,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FPGA开发人员还是首次使用莱迪思产品,都将对您的设计有所帮助。

从通用和超低功耗FPGA设计到视频互连和控制&安全设计,我们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先进、易用的强大设计软件和环境,以充分利用器件的功能。

莱迪思软件许可选项概述

莱迪思可根据您的开发要求提供免费和付费的器件许可证来访问这些设计软件。更多信息,请参阅下面的器件支持表(可能会有变动)。

2.png

  • 免费许可证: 这些许可证可以访问某些具有完整比特流生成功能的器件,可在我们的网站轻松申请。

  • 订购许可证: 这些许可证需要付费。为确保每个用户获得最适合的工具,我们提供有效期为60天的评估许可证,供用户在购买前进行首次评估。

自助服务软件许可

在当今快节奏的数字世界中,我们知道效率和易用性是任何项目的成功关键。为了帮助简化订购软件许可证的申请流程,莱迪思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自助服务平台。该平台采用直观的界面设计,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申请、管理和跟踪他们的软件许可证。

要访问订购许可证页面,请前往莱迪思软件许可页面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确保您已登录莱迪思网站。如果您没有账号,请点击菜单栏中的头像,注册一个账户。

  • 3.png

  • 单击软件评估许可证(Software Evaluation License

  • 找到您感兴趣的软件工具,点击“申请评估许可证(Request Evaluation License)”或“订阅许可表(Subscription      licensing form)”,即可进入自助许可平台页面。

进入平台后,您可以

  • 申请60天的评估许可证

  • 更改评估许可证的NIC

  • 使用新序列号激活订购许可证

  • 将现有订购许可证延长至30天

  • 使用新序列号续订已过期的订购许可证

下面是其中一些流程的屏幕截图。

订购许可证主页:

4.png

订购许可证的软件注册表

5.png

评估许可证申请表

6.png

30天的订购许可证延期申请

7.png

欲了解更多有关莱迪思软件许可的信息,请访问我们的许可页面,欲了解更多有关我们的低功耗FPGA解决方案和设计工具如何帮助您实现并加速您的设计目标,请立即联系我们的团队。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26日,南芯科技(证券代码:688484)宣布推出全新 80V 升降压转换器 SC8708,配合专为工业及储能市场打造的升降压充电芯片 SHP8808,适用于通信基站备电、医疗设备备电、工业电脑、电力备电等领域的大功率工业应用,标志南芯科技对宽压大功率储能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与深耕。

1.jpg

储能市场需求蓬勃,拳头产品多维切入

除了户外电源和大功率消费电子等应用场景外,储能电池在工业领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通信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需要储能电池作为备用电池。据估算,2030 年前中国通信基站储能电池的累计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142.7GWh,锂离子电池将占据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电力配网侧,超级电容储能广泛用于电力设备后备电源,若电网侧出现电力中断,超容模组可以为设备备份数据或短时间提供能量分合闸,提升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数据中心、智慧医院等智能化基础设施中,储能电池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面向上述工业宽范围输入应用,南芯科技打造的 80V 升降压转换器 SC8708 可实现超过 98% 的转换效率,适配 9V-48V 等不同输入场景,让工业设备的使用更便利、更可靠。搭配使用的 SHP8808 支持 4.5V-80V 的宽输入电压范围,可实现储能电池安全高效的充电,其集成的 MPPT 算法便于开发者与光伏技术联动,推动清洁的电能替代。

产品特性

SC8708 拥有 4.5V-80V 的宽输入范围,输出 5V-80V 的电压,提供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检测功能。用户可以通过 I2C 接口或外部电阻灵活设置输出电流上限、输出电压、开关频率等参数,支持频率抖动降低系统 EMI,同时集成了 SYNC 同步功能,可通过外部时钟同步,适用于图像处理、医疗等应用。

面向 PD3.1 宽范围输入应用,SC8708 可应用于高端 Hub 和 Docking 的 Type-C 对外供电,支持 Type-C PD3.1 EPR 功率范围,提供最高 240W 的电力输送能力。

SC8708 采用 5mm*6mm QFN-36 封装,集成了输入过压、电池过压、输入过流、峰值电流保护和过温保护等全方位的保护机制。

应用实例

如下图所示,针对电力 DTU 备份供电,传统方案的模组放电范围仅 61V-40V,考虑到后级负载供电要求,需要采用 24 串单个电容为 500F 的超级电容模组,无法充分利用电容能量,造成系统浪费。南芯的 SC8708 则可以将放电深度转换至 20V 以下,此时系统可以使用 350F 的 24 串电容,大幅降低整体 BOM 成本。该方案也可以使用 SHP8808,同时实现充电和放电。

2.png

(a)电力 DTU 供电传统方案(61V 放电至 40V);(b) 电力 DTU 供电推荐方案(61V 放电至 20V)

南芯科技 DC-DC 产品家族

南芯科技现已建立起包含通用 DC-DC、电荷泵 DC-DC 和负载开关在内的完整 DC-DC 产品家族。SC8708 支持高达 80V 的输入和输出电压,为工业备电和宽输入/宽输出工业应用定制,搭配 SC8808、SHP8808 等充电芯片,可帮助开发者实现高性能储能产品的高效落地,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关于南芯科技

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芯科技,证券代码:688484)是国内领先的模拟和嵌入式芯片设计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充电管理芯片、DC-DC 芯片、AC-DC 芯片、充电协议芯片、锂电管理芯片、驱动芯片等,通过打造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客户系统应用需求。自创立以来,我们坚持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致力于为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多种行业应用场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https://cn.southchip.com/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近日推出适用于12 V无刷直流(BLDC)电机安全关键型应用的新型MOTIX™ TLE9189栅极驱动器 IC。通过这款三相栅极驱动器IC,英飞凌将满足线控解决方案对电机控制IC日益增长的需求。该驱动器IC符合AEC Q100 0级和ISO 26262ASIL D)标准,非常适用于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系统,这些系统在未来将取消传统的机械连接。

1.jpg

采用VQFN-48封装的MOTIX™ TLE9189QVW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兼智能电源产品线总经理Andreas Doll表示:“TLE9189是英飞凌推出的第四代车规级三相智能栅极驱动器ICTLE9189为智能电机控制带来了更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特性,满足了客户对线控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款新器件为电机控制设计带来了高度的可靠性,对于安全关键型线控解决方案尤为重要。

MOTIX™ TLE9189 栅极驱动器 IC 将采用TQFP-489 x 9 mm²)和 VQFN-487 x 7 mm²)两种封装。客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该器件的电源电压范围为4.2 V36 V,并针对12 V汽车电池系统进行了优化。它采用传统的电机控制概念,包括PWM输入和用于精确电流检测的集成电流检测放大器等。与其他半导体器件相比,TLE9189 在栅极排序方面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粒度。此外,它还集成了各种监控和诊断功能,可监控设备、逆变器、微控制器和MCU接口。该产品还拥有独特的自适应MOSFET控制功能,这项英飞凌专利技术有助于提高电磁兼容性能、实现目标开关时间和降低功率损耗。

英飞凌在设计导入过程中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支持材料,包括应用说明等各种技术文档。还可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仿真模型、配置工具和复杂的设备驱动程序。

供货情况

MOTIX™ TLE9189 栅极驱动器IC现已推出VQFNTQFP样品。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www.infineon.com/bldc-motor-gate-driver-ics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11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旨在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方案》指出,按需推进5G网络向5G Advanced5G-A)升级演进,并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5G-A超宽带特性规模覆盖。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作为无线科技创新者,高通公司正在携手各方伙伴,致力于持续推动5G-A技术演进,开展关键技术演示,并加速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

携手合作伙伴解锁5G-A万兆网络应用潜能

1.jpg

5G-A万兆网络技术支持的融媒体复合型直播方案

1126日,高通携手中国联通北京公司、北京都是科技有限公司,在其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的展台上,现场演示了利用5G-A万兆网络技术支持的融媒体复合型直播方案。该方案基于现场部署的中国联通5G-A万兆网络现网,结合搭载骁龙X75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小米14 Pro打造的智能手机形态测试终端,将直播现场多个移动及固定拍摄的高清视频,通过5G-A万兆网络传输至都是科技推出的AulaOne融媒体超级工作站。利用工作站内嵌的专业级图像处理引擎,快速加载图文包装、自由设计画面布局,并将成片推流到视频直播平台。该方案充分体现了5G万兆网络的大带宽及低时延特性,很好地满足了在密集网络需求和多路并发业务环境下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为5G-A万兆网络的应用探索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中国联通北京公司网络部副总经理杨鹏表示,“5G-A万兆网络拥有更快的速率,具备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强的业务能力,助力释放5G-A技术的全部潜能。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携手包括高通公司、都是科技在内的更多生态伙伴,加速推动5G-A相关技术与应用落地,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5G-A体验,为更广泛的行业应用提供有力网络支撑,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都是科技联合创始人沈婷表示,“基于中国联通优质的5G-A万兆网络,高通公司领先的连接与计算技术解决方案,都是科技深度结合实际商业应用场景,推出了AulaOne复合型直播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展会、演唱会、小型赛事等高密集人群直播需求的场景,显著提升了高品质内容创作与广告传播的效率,赋予直播场景更高的专业性、丰富性与商业价值。随着多方合作进一步扩展服务场景,将助力直播经济等数字服务创新形式的蓬勃发展。”

移动技术是高通的重要立足点,自成立以来,高通一直专注于推动移动技术向前演进。目前,5G连接技术正迎来阶梯性升级——今年,首个5G-A全球标准版本3GPP Release 18完成,开启了5G十年演进历程的第二阶段,它将赋能新一轮5G技术创新,提升现有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场景应用能力,进一步推动个人体验与行业应用的革新。作为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要素之一,5G-A不仅将进一步释放5G全部潜能,还将为6G奠定技术基础,加速推动未来十年的创新。

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多领域合作成果集中亮相

与此同时本届链博会期间,高通以“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为主题,呈现携手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在5G-A、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物联网、智能终端、汽车等领域的最新合作成果。

2.jpg

小米SU7 Max亮相高通展位上的高通与小米联合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在展台上分别设立了与小米、联想和荣耀的联合展区,集中展示双方在骁龙移动平台与高通前沿技术赋能下的多领域合作成果,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可穿戴、Wi-Fi 7路由器,以及智能汽车等领域,充分展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小米SU7 Max引人注目,这款车型搭载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实现创新性突破,使参观者充分体验“车轮上的智能终端”。2023年起,已有超过30款中国汽车品牌搭载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的量产车型发布与上市。而刚刚在上月发布的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将带来更为卓越的数字化座舱体验。

作为中国无线移动通信生态的积极参与者,高通在展台上展示了与中国运营商在推进5G-A终端与应用落地,以及在终端侧AI的最新合作成果。携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高通在展台呈现了多款支持5G-A特性的终端,以及终端侧AI智能体、5G新通话、非地面网络(NTN)通信等一系列前沿应用与服务。同时,高通联合广科院推出的5G广播应用,展示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通过5G广播快速、高效地推送形式更为丰富的应急信息。

当下,随着智能计算无处不在,智能计算领域的两大关键技术——5GAI正呈现交互发展、交替推动的趋势。本届链博会期间,高通与其生态伙伴展示了诸多基于骁龙移动平台、支持终端侧AI的多种智能终端和应用,展现出对前沿技术趋势的积极探索。

3.jpg

旗舰“焕新”, 7款搭载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智能手机

此外,高通还展出了7款搭载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旗舰手机新品,及其在平板电脑、XRWi-Fi、可穿戴等更广泛领域赋能的终端产品,体现出高通与中国终端厂商长期合作的蓬勃生命力。多项基于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终端侧AI大模型应用——智谱GLM-4V端侧视觉大模型多模态AI交互体验、荣耀YOYO智能体、腾讯混元大模型在端侧部署并应用于手机管家的短信智能识别,以及网易手游《永劫无间》将18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引入智能手机,打造全新端到端的AI队友功能等,均为未来的智能设备和应用服务拓展了想象空间。通过终端侧生成式AI技术与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强大能力,高通还与虹软、极感等合作伙伴展示了新一代的创新影像体验。

高通在终端侧AI领域的持续创新,不仅赋能众多边缘侧终端,也进一步丰富了其在物联网领域的生态合作。高通还展示了与多家中国智能物联网厂商的解决方案,支持机器人、工业相机、智能便携音箱等多类行业终端,并涵盖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工业等众多领域。

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通始终强调基础技术研发,根据最新统计,高通的研发投入累计已达到950亿美元。高通公司坚信,蓬勃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劲支撑。未来,高通将继续秉持“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致力于为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提供最全面、最先进的解决方案,推动5G-A、终端侧AI等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共同把握创新与合作带来的智能互联新机遇。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内存专家 sureCore 公司宣布,该公司正在授权其 CryoMem™ 系列内存 IP,该 IP 专为量子计算 (QC) 应用所需的超低温环境而设计。这是英国创新署(Innovate UK)资助的开发低温耐受半导体 IP 联合项目的成果。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一系列基础 IP,并将其授权给设计人员,使他们能够创建自己的定制 Cryo-CMOS SoC 解决方案。通过将控制电子元件迁移到低温恒温器中,使其靠近量子比特,这将有助于加速量子比特的扩展。

sureCore 首席执行官 Paul Wells 说:"我们已经成功测试了 77K 的 180nm 样品芯片,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授权这一 IP。每个对知识产权许可感兴趣的潜在客户总是想知道知识产权是否经过硅验证,以及他们能否得到一份评估报告。能说 “是的 ”真是太好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为您提供完整的评估板。

“我们刚刚完成了一轮融资,其中一部分资金将使我们能够发展这一快速增长的业务领域。我们在经过验证的 Cryo-CMOS 方面取得的成功将通过释放无晶圆厂商业模式的力量,真正帮助加速 QC 社区的发展。迄今为止,这一关键的 Cryo IP 一直是一级企业的专利,它的推出将有助于为努力将其新颖的量子位技术商业化的初创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项目背景

sureCore 利用其最先进的超低功耗存储器设计技术,创建了嵌入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寄存器文件和接触式可编程 ROM,这些都是任何数字子系统的关键构件,能够在 77K (-196°C) 低至量子计算机 (QC) 所需的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运行。此外,标准单元库和 IO 单元库都针对低温下的运行进行了重新表征,从而使行业标准的 RTL 到 GDSII 物理设计流程得以轻松采用。

QC 扩展的一个关键障碍是能否将日益复杂的控制电子元件安置在靠近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安置在低温恒温器中的量子比特的地方。在此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降低控制芯片的功耗,以确保将多余的热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避免对低温恒温器造成额外的热负荷。在这方面,sureCore 的低功耗设计专业技术证明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的 QC 设计将控制电子元件安装在低温恒温器外,因为现代半导体技术只能在低至 -40°C 的温度下工作。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时,晶体管的工作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对这种行为变化的测量、理解和建模展示了制造能够在低温条件下控制和监测量子比特的接口芯片的潜力。

目前,连接室温控制电子元件和低温恒温器中的量子比特的是昂贵而笨重的电缆。使 QC 开发人员能够利用无晶圆厂设计模式,创建自己的定制低温控制 SoC,并将其与低温恒温器内的量子比特放在一起,这将改变游戏规则,迅速实现 QC 扩展。其直接优势包括成本、尺寸以及最重要的减少延迟。下一步将在低温条件下对演示芯片进行表征,以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模型,帮助提高性能。

IUK 资助的联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具有开发低温耐受半导体 IP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术和工业合作伙伴。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和验证一套基础 IP,并将其授权给设计人员,使他们能够创建自己的低温-CMOS SoC 解决方案。这样,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优势将大大加快。


sureCore™ -- 当低功耗至关重要时™。

sureCore 是超低功耗嵌入式存储器专家,是低功耗创新者,通过超低功耗存储器设计服务和标准 IP 产品组合,帮助集成电路设计界满足苛刻的功耗预算要求。公司的低功耗产品线包括一系列接近近阈值、经过硅验证、独立于工艺的 SRAM IP。

www.sure-core.com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博世始终秉持开放与合作,拥抱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创新技术积极支持在华整车制造商。

  •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而言,创新而稳健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合作,是其持续成功发展的关键。”

2024年11月26日至30日,博世连续第二年参展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博世与小鹏汽车、力拓集团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组成联合展台(展位号:W4-C02),展示了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到整车制造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与合作。

1.jpg

在本次联合展台上,博世展示了为新款小鹏P7+车型提供的智能集成制动系统和新一代驾乘安全系统,助力小鹏P7+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与智能化。博世智能集成制动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和液压系统来实现制动助力,从而不再依赖发动机真空源助力。它将制动助力和ESP®功能集于一身,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为车辆提供强大的动态性能保障,还能帮助混动和电动汽车实现高效能量回收,有效提升续航里程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新一代驾乘安全系统由博世与小鹏合作开发,在小鹏P7+车型中搭载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外围加速度传感器、前碰传感器、外围压力传感器等,有助于精确监测车辆周围环境和碰撞状况。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提高了车辆反应速度和精度,通过新一代软件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进一步提升了小鹏汽车在复杂路况中的安全响应能力和智能驾驶表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面向可持续和智能化出行的博世创新技术

博世始终秉持开放与合作,拥抱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创新技术积极支持在华整车制造商。在本届链博会上,博世展示了其在智能汽车供应链中的诸多核心技术,涵盖氢燃料电池、电气化、售后服务,以及运动智控与驾乘安全等创新解决方案。

例如,智能解耦制动系统+ ESP®10,智能解耦制动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灵活度高,使得驾驶更安静、更平稳,乘坐更舒适,和ESP®10配合使用可支持高达0.3g减速度的能量回收,有效提升续航里程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 智能解耦制动系统和 ESP®10配合的解耦式制动冗余方案可以满足未来自动驾驶的更高需求。第二代碳化硅电桥采用一体化设计,将驱动电机、电力电子控制器和减速器高度集成,为车辆提供动力,让电动车拥有更强劲的续航表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安静的驾驶氛围。“合”平台全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支持L2至L4高阶智能驾驶,并可兼容匹配合平台线控的下端执行系统,本土化的高质量平台产品也能满足未来出海的市场需求。第二代碳化硅电桥和“合”平台全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均由本土团队研发,更好契合本土市场需求。

氢能将在可持续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博世加速氢能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于无锡和重庆设立燃料电池部件和总成双中心,以推动氢动力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博世高效、稳定、智能的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关键零部件等产品已经投放中国市场。博世的燃料电池产品组合和灵活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市内配送、跨市运输、冷链保障、市政环卫及港口保税区等物流领域。依托本土化布局,博世将更快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携手整车企业为交通物流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深化合作赋能本土智能汽车供应链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博士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而言,创新而稳健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合作,是其持续成功发展的关键。博世始终秉承‘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在华战略,以创新的技术和开放的合作,携手本土伙伴,共同积极支持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例如,近期博世与腾讯深化了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包括车辆操作系统、云平台服务及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进一步加速推动中国汽车的智能化转型。此外,博世还积极与国内其他伙伴合作,推进转向系统芯片的国产化、热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的本地生产,以及开展售后服务的交换件项目。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23年,博世在华销售额达到1390亿人民币,员工人数近58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29000名员工(截至20231231日)。2023财年度创造了916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领域,涵盖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致力于以科技塑造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互联化、可持续等全球趋势。凭借在多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广泛业务布局,博世增强了其创新性和稳健性。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在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研发生产用户友好的、可持续的产品。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保护自然资源。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过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创新实力是博世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约900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8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根据创始人罗伯特博世的遗嘱,该信托公司受托负责维护公司的长期存续,尤其是财务独立。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bauma CHINA 2024派克汉尼汾展台

上海,2024年11月26日,运动与控制领域的先行者——派克汉尼汾以“赋能电气化”为主题,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亮相 bauma CHINA 2024,全方位展示旗下前沿的产品技术组合与解决方案,助力工程机械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jpg

派克汉尼汾亚太区总裁Michael Wee和大中华区总裁 Craig Sng在展会现场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工程机械行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加速向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这一转型不仅将重塑行业格局,更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派克汉尼汾亚太区总裁Michael Wee表示,“派克汉尼汾旗下约三分之二的产品组合支持清洁技术,能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提供更高效、更轻量和更低排放的系统。如今,电气化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电气化解决方案将帮助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排放,加速电气化转型。”

电气化产品组合,赋能行业变革                                                                                              

派克汉尼汾凭借百年的工程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本次展会带来创新的电气化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全力支持混动、电动及氢能等新能源装备发展。

3.jpg

GVM车载电机和GVI逆变器

GVM车载电机设计紧凑,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适用于纯电及混动车辆动力牵引、电液泵及辅助应用。GVM车载电机还可以与旗下的GVI逆变器、液压泵或马达组成电液泵,帮助客户在传统的纯液压应用领域实现电气化,提供车辆所需的速度和扭矩。

4.jpg

远程通讯系统

在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氢能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各大制造厂商争相竞逐的新赛道。针对这一趋势,派克汉尼汾推出阴极空滤、氢气侧汽水分离器、去离子器以及氢气过滤器等产品,助力合作伙伴“氢”装上阵,抢占先机。此外,派克汉尼汾还展示了远程通讯系统解决方案,包括IOT系统、PHD显示器、主控制器等组件,让行业伙伴轻松应对数据分析、远程诊断及预防性维护等车队管理挑战,迈向数智新时代。

深耕本地市场,贴近客户需求

植根中国四十余年,派克汉尼汾始终贴近市场脉搏、深入洞察客户需求,不断精进本地化服务。公司在持续深化本地化战略的同时,积极推动本地化创新与生产,更快、更灵活地响应国内市场需求。本届展会上,派克汉尼汾重点展示了最新的本地化成果,尽显本土创新与突破。

5.jpg

螺纹插装阀

螺纹插装阀是本次展会本地化产品的一大亮点。该系列种类齐全,集高压、紧凑、多样性以及高效节能于一身,低能耗、低噪声,符合行业绿色环保要求,适用于行走机械制动控制、风扇冷却、转向优先以及比例阀座等应用。

6.jpg

P1M系列柱塞泵

P1M系列柱塞泵则针对行走机械的应用工况而开发,设计紧凑、功率强劲。经过优化的进油结构能有效提升最高输入转速,延长使用寿命。P1M系统还可以提供电比例压力控制和电比例排量控制,响应迅速、精度高。目前,65cc规格已实现国产,品质可靠。

7.jpg

负载敏感多路阀K220LS

负载敏感多路阀K220LS是本次展出的又一力作。该阀性能稳定、控制精确,能源效率高,可根据不同需求灵活搭配多种功能模块,如阀芯、溢流阀等,实现液压系统的优化控制。K220LS还可与L90LS方向阀组合,满足大流量变化的应用需求。

与此同时,派克汉尼汾还通过聚焦高空作业车、物料搬运以及挖掘机三大应用场景,着重展示旗下高品质的液压、流体连接件、密封、过滤等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帮助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安全与系统能效,以及严苛工况下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线控转向方案。该方案集成TFD电子转向器、SBW110阀以及MC41FS控制器等组件,所有组件均通过IEC-61508 SIL2 / EN ISO13849-1 PLd安全认证标准。这一方案不仅提升了转向效率和精度,还进一步提高整个车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驾驶员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如需了解更多派克汉尼汾bauma CHINA 2024展出的产品解决方案,请莅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4.531展台。

关于派克汉尼汾

派克汉尼汾是美国财富250强企业,是运动与控制领域的先行者。一百多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实现工程突破成就更好明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parker.com/china 或 @parkerhannifin。

关于bauma CHINA 2024

bauma CHINA 2024,又名2024上海宝马工程机械展,作为亚洲重要的工程机械展,将于2024年11月26日至11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规模空前,展出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涵盖20个室内展馆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吸引全球34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参展。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