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节省75%PCB面积,并具有侧边可湿焊盘,支持光学检测

Nexperia今日发布了一系列采用微型车规级MicroPak XSON5无引脚封装的新型逻辑IC。这些微型逻辑IC专为空间受限的应用而设计,适用于汽车领域的各种复杂应用场景,如底盘安全系统、电池监控、信息娱乐系统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MicroPak XSON5采用热增强型塑料外壳,相较于传统的有引脚微型逻辑封装,PCB面积缩小75%。此外,该封装还具有侧边可湿焊盘,支持对焊点进行自动光学检测(AOI)。

此次产品发布巩固了Nexperia在逻辑器件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其创新型封装技术满足了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带有侧边可湿焊盘的无引脚封装支持使用AOI技术检查焊点质量,从而提高生产可靠性,并加快电路板生产速度。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还能确保焊点饱满焊接以符合严格标准。

Nexperia的SOT8065-1 MicroPak XSON5具有5个引脚,尺寸仅为1.1mm × 0.85mm × 0.47mm,非常适合空间受限的汽车应用。它不存在分层问题,并具有出色的防潮能力,防潮等级达到MSL-1。焊盘两侧与底部均匀覆盖7 mm锡层,可有效防止氧化,符合RoHS和“深绿”标准。SOT8065-1可以封装的芯片晶圆尺寸大小与SOT353的一样,但其占用的PCB面积更小,同时具备优异的焊接耐久性能和增强的电气性能。

为了满足汽车行业对微型逻辑IC日益增长的需求,Nexperia推出了64款获得AEC-Q100认证的MicroPak XSON5封装的器件。如需进一步了解Nexperia的微型逻辑IC产品组合,请访问https://www.nexperia.cn/packages/SOT8065-1.html[KC1] 

关于Nexperia

Nexperia总部位于荷兰,是一家在欧洲拥有丰富悠久发展历史的全球性半导体公司,目前在欧洲、亚洲和美国共有14,000多名员工。作为基础半导体器件开发和生产的领跑者,Nexperia的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移动和消费等多个应用领域,几乎为世界上所有商业电子设计的基本功能提供支持。
Nexperia
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每年的产品出货量超过1,000亿件。这些产品在效率(如工艺、尺寸、功率及性能)方面成为行业基准,获得广泛认可。Nexperia拥有丰富的IP产品组合和持续扩充的产品范围,并获得了IATF 16949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标准认证,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创新、高效、可持续发展和满足行业严苛要求的坚定承诺。


 [KC1]I will create a vanity URL for this page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Ceva-NeuPro-Nano™获得年度最佳IP/处理器产品奖延续公司智能边缘IP领先地位

  • Ceva-NeuPro-Nano NPU在小空间内提供超低功耗和性能的优化平衡可在消费、工业和通用AIoT产品中高效执行嵌入式AI工作负载。

帮助智能边缘设备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断数据的全球领先半导体产品和软件IP授权许可厂商Cev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EVA)宣布Ceva-NeuPro-Nano NPU在近期于中国台北举办的著名亚洲金选奖(EE Awards Asia)中荣获年度最佳IP/处理器产品奖。

获奖的 Ceva-NeuPro-Nano NPU 可为半导体企业和OEM厂商提供所需的功率、性能和成本效率,以便将嵌入式人工智能模型集成到其用于消费、工业和通用 AIoT 产品的SoC 中。嵌入式人工智能模型是直接集成到硬件设备中,并在设备上运行的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无需依赖云端处理。Ceva-NeuPro-Nano NPU解决了嵌入式人工智能方面的性能难题,有望实现无处不在并且经济实用的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消费和工业物联网应用中的语音、视觉、预测性维护和健康传感等各种用例。

Ceva首席战略官Iri Trashanski表示:“赢得亚洲金选奖之年度最佳IP/处理器奖,证明了NeuPro-Nano NPU具有创新性和卓越性,它为功耗受限的设备带来了经济有效的人工智能处理技术。连接、感知和推断是塑造更智能、更高效之未来的三大关键支柱,我们很自豪能够凭借无与伦比的 IP 产品组合在这三种应用案例中一马当先。”

Ceva-NeuPro-Nano 嵌入式人工智能 NPU 架构完全可编程,可高效执行神经网络、特征提取、控制代码和 DSP 代码,并支持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数据类型和运算符,包括原生变换器计算、稀疏性加速和快速量化。与现有的采用基于 AI 加速器架构的 CPU 或 DSP 组合的嵌入式 AI 工作负载处理器解决方案相比,这种经过优化的自给自足单核架构使 Ceva-NeuPro-Nano NPU 能够提供更高的能效、更小的硅片占用空间以及优秀性能。此外,Ceva-NetSqueeze AI 压缩技术可直接处理压缩模型权重,而无需中间的解压缩阶段,使得Ceva-NeuPro-Nano NPU的内存占用减少了80%,解决了目前阻碍AIoT处理器广泛应用的关键瓶颈问题。

这款NPU 随附完整的人工智能 SDK Ceva-NeuPro Studio,这是统一的人工智能堆栈,是适用于整个Ceva-NeuPro NPU 系列的通用工具,支持开放式人工智能框架,包括微控制器 LiteRT(前身为微控制器 TensorFlow Lite)和 microTVM。

亚洲金选奖旨在表彰亚洲电子行业中备受推崇的最佳产品、企业和个人。来自全球的专业技术人士组成评审团,评选出入围榜单后,再由中国台湾和亚洲的《EE Times》和《EDN》专业媒体读者群投票选出优胜者。

供货

Ceva即日起开始提供Ceva-NeuPro-Nano NPU授权许可。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ip.com/product/ceva-neupro-nano/

关于Ceva公司

Ceva热忱地为智能边缘带来全新的创新水平。我们的无线通信、感知和边缘AI技术是现今一些先进智能边缘产品的核心。我们拥有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理数据的广泛IP 组合,包括用于蓝牙连接Wi-FiUWB 和5G 平台 IP,实现无处不在的强大通信;以至可扩展的边缘人工智能 NPU IP传感器融合处理器和提升设备智能的嵌入式应用软件。我们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在极小的硅片尺寸内以超低功耗提供卓越性能。我们的目标简单:为业界提供半导体产品和软件 IP,创建更智能、更安全和更紧密互连的世界。今天,Ceva 正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支持全球超过 170 亿个创新性智能边缘产品,涵盖从人工智能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直到自动驾驶汽车和 5G 移动网络。

Ceva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运营机构为全球客户群提供有力支持。我们的员工包括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能够持续解决最复杂的设计难题,帮助客户将创新的智能边缘产品推向市场。

Ceva: 助力智能边缘

关注Ceva微信订阅号,请搜寻 “CEVA-IP”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适用于IGBTSiCGaN栅极驱动器电源的EiceDRIVER™ Power 2EP1xxR全桥变压器驱动器系列。2EP1xxR系列扩大了英飞凌功率器件产品阵容,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电源解决方案。该系列半导体器件可以帮助实现非对称输出电压,以经济高效、节省空间的方式为隔离式栅极驱动器供电。因此,2EP1xxR尤其适用于需要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的工业和消费类应用,包括太阳能应用、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系统、焊接、不间断电源、驱动应用等。

EiceDRIVER™ Power 2EP100R

2EP1xxR系列采用具有功率集成技术和多项优化功能的紧凑型TSSOP8引脚封装,可产生非对称输出电压。该系列通过独特的占空比调整功能,专为非对称式栅极驱动器电源进行了优化。这些器件支持最高20 V宽输入电压范围,还集成了温度、短路和欠压锁定(UVLO)保护以防止意外系统故障。

2EP1xxR系列提供四种产品型号:2EP100R 2EP101R专为IGBTSiC MOSFET栅极驱动器电源的低元件数设计进行了优化;2EP110R 允许对占空比进行微调,使输出电压比与 SiCGaN功率开关的应用要求相匹配;2EP130R 专为高度灵活的设计进行了优化,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该器件不但提供5级过电流保护,还可通过41种开关频率选项或外部PWM同步功能实现变压器匹配,并通过41种占空比选项调整输出电压。

供货情况

EiceDRIVER™ Power 2EP1xxR的全部四个型号现已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这里

另外,为了帮助客户进行评估,英飞凌还提供评估板 EVAL-2EP130R-VDEVAL-2EP130R-PREVAL-2EP130R-PR-SIC。更多信息请访问这里.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EDM2024上,英特尔代工的技术研究团队展示了晶体管和封装技术的开拓性进展,有助于满足未来AI算力需求。

IEDM 20242024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英特尔代工展示了多项技术突破,助力推动半导体行业在下一个十年及更长远的发展。具体而言,在新材料方面,减成法钌互连技术subtractive Ruthenium最高可将线间电容降低25%[1],有助于改善芯片内互连。英特尔代工还率先汇报了一种用于先进封装的异构集成解决方案,能够将吞吐量提升高达100[2],实现超快速的芯片间封装(chip-to-chip assembly)。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环绕栅极(GAA)的微缩,英特尔代工展示了硅基RibbionFET 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以及用于微缩的2D场效应晶体管(2D FETs)的栅氧化层(gate oxide)模块,以提高设备性能。

随着行业朝着到2030年在单个芯片上实现一万亿个晶体管的目标前进,晶体管和互连微缩技术的突破以及未来的先进封装能力正变得非常关键,以满足人们对能效更高、性能更强且成本效益更高的计算应用(如AI)的需求。

我们还需要探索新型的材料,来增强英特尔代工的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在缓解互连瓶颈,实现晶体管的进一步微缩中的作用。这对于持续推进摩尔定律、推动面向AI时代的半导体创新至关重要。

英特尔代工已经探索出数条路径,以解决采用铜材料的晶体管在开发未来制程节点时可预见的互连微缩限制,改进现有封装技术,并继续为GAA及其它相关技术定义和规划晶体管路线图:

  • 减成法钌互连技术:为了提升芯片性能,改善互连,英特尔代工展示了减成法钌互连技术。通过采用钌这一新型、关键、替代性的金属化材料,利用薄膜电阻率(thin film resistivity)和空气间隙(airgap),实现了在互连微缩方面的重大进步。英特尔代工率先在研发测试设备上展示了一种可行、可量产、具有成本效益的减成法钌互连技术[3],该工艺引入空气间隙,无需通孔周围昂贵的光刻空气间隙区域(lithographic airgap exclusion zone),也可以避免使用选择性蚀刻的自对准通孔(self-aligned via)。在间距小于或等于 25 纳米时,采用减成法钌互连技术实现的空气间隙使线间电容最高降低 25%,这表明减成法钌互连技术作为一种金属化方案,在紧密间距层中替代铜镶嵌工艺的优势。这一解决方案有望在英特尔代工的未来制程节点中得以应用。

  • 选择性层转移(Selective Layer Transfer, SLT):为了在芯片封装中将吞吐量提升高达100倍,进而实现超快速的芯片间封装,英特尔代工首次展示了选择性层转移技术,这是一种异构集成解决方案,能够以更高的灵活性集成超薄芯粒,与传统的芯片到晶圆键合(chip-to-wafer bonding)技术相比,选择性层转移让芯片的尺寸能够变得更小,纵横比变得更高。这项技术还带来了更高的功能密度,可结合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或融合键合(fusion bonding)工艺,提供更灵活且成本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封装来自不同晶圆的芯粒。该解决方案为AI应用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灵活的架构。

  • 硅基RibbonFET CMOS晶体管:为了将RibbonFET GAA晶体管的微缩推向更高水平,英特尔代工展示了栅极长度为6纳米的硅基RibbonFET CMOS晶体管,在大幅缩短栅极长度和减少沟道厚度的同时,在对短沟道效应的抑制和性能上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这一进展为摩尔定律的关键基石之一——栅极长度的持续缩短——铺平了道路。

  • 用于微缩的2D GAA晶体管的栅氧化层:为了在CFET(互补场效应晶体管)之外进一步加速GAA技术创新,英特尔代工展示了其在2D GAA NMOSN 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 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制造方面的研究,侧重于栅氧化层模块的研发,将晶体管的栅极长度微缩到了30纳米。该研究还报告了行业在2D TMD(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半导体领域的研究进展,此类材料未来有望在先进晶体管工艺中成为硅的替代品。

300毫米GaN(氮化镓)技术方面,英特尔代工也在继续推进其开拓性的研究。GaN是一种新兴的用于功率器件和射频(RF)器件的材料,相较于硅,它的性能更强,也能承受更高的电压和温度。在300毫米GaN-on-TRSOI(富陷阱绝缘体上硅)衬底(substrate)上,英特尔代工制造了业界领先的高性能微缩增强型GaN MOSHEM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on-TRSOI等工艺上较为先进的衬底,可以通过减少信号损失,提高信号线性度和基于衬底背部处理的先进集成方案,为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等应用带来更强的性能。

此外,在IEDM 2024上,英特尔代工还分享了对先进封装和晶体管微缩技术未来发展的愿景,以满足包括AI在内的各类应用需求,以下三个关键的创新着力点将有助于AI在未来十年朝着能效更高的方向发展:

  • 先进内存集成(memory integration),以消除容量、带宽和延迟的瓶颈;

  • 用于优化互连带宽的混合键合;

  • 模块化系统(modular system)及相应的连接解决方案

同时,英特尔代工还发出了行动号召,开发关键性和突破性的创新,持续推进晶体管微缩,推动实现万亿晶体管时代。英特尔代工概述了对能够在超低电压(低于300毫伏)下运行的晶体管的研发,将如何有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热瓶颈,并大幅改善功耗和散热。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1] 技术论文《利用空气间隙的减成法钌互连技术》,作者:Ananya Dutta、Askhit Peer、Christopher Jezewski

[2] 技术论文《选择性层转移:业界领先的异构集成技术》(作者:Adel Elsherbini、Tushar Talukdar、Thomas Sounart)

[3] 技术论文《利用空气间隙的减成法钌互连技术》,作者:Ananya Dutta、Askhit Peer、Christopher Jezewski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消费者对安全性、便利性和个性化体验的期望不断提高的推动下,现代汽车正在经历以软件为中心的转型。随着车辆架构趋向于更集中化的处理和更智能化的系统,这些系统中的半导体技术也需要不断演进。您可以看到软件定义车辆对汽车内各种子系统的影响,包括向动力总成域控制架构和区域控制架构转变、设计更智能的系统以及减少 MCU 数量,所有这些都基于更智能的半导体技术。

本白皮书讨论了哪些趋势正在改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EV) 和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结构,以及电池管理系统 (BMS) 中的技术正在如何转变以满足车辆更安全、更智能的需求。

  • 动力总成发展为域控制和区域控制:了解向域架构和区域架构转变的趋势,以及这种转变如何影响系统设计和半导体技术。

  •  BMS 内实现智能的技术 - MCU:了解向更安全、更智能的BMS进行过渡如何促进MCU技术、通信接口和电池接线盒设计的发展。

  • 数字孪生、机器学习和车队管理:了解如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推动智能电池数字孪生等趋势。

BMS 是许多颠覆性和创新性概念的核心。德州仪器提供的器件解决方案涵盖了完整的 BMS 产品系列,旨在展示系统级优势并使车辆更智能、更安全、互联程度更高。

更多具体内容,请参看附件白皮书。

点击下载《设计更安全、更智能、互联程度更高的电池管理系统》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消息来源:君联资本、联想控股微空间

2024年12月6日 - 联想控股(3396.hk)旗下基金君联资本投资企业重塑能源(2570.HK)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重塑能源全球发售482.792万股H股股份,截至发稿,重塑能源每股148.9港元,市值超过128亿港元。

重塑能源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领先氢能科技企业,产品及服务组合涵盖从上游制氢到下游氢能应用多个环节,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燃料电池领域唯一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重塑能源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在中国上海、常熟、嘉兴建立了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北美和欧洲设立了境外分支机构。

重塑能源是行业首家全面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自研及量产的氢能科技企业,2023年已售氢燃料电池系统总输出功率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公司具备氢能全产业链市场化场景开发能力,相关产品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发电、离网超充、绿氢制备等多元领域,并面向能源生态构建了「电-氢-电」商业模式,拓展多个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

氢能被视为一种最清洁、最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能源介质,具有在能量转换过程中零排放、效率高、能量密度高、可大规模存储等优点,因此能在能源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截至2024年5月31日,在车用领域,重塑能源已累计部署燃料电池汽车超5,900辆,已售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超210,000,000公里,帮助减少碳排放超116,800吨,行业领先。重塑能源是中国首家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海外商业化的企业,国际业务已覆盖美国、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市场。

君联资本于2019年2月投资重塑能源,在公司的业务拓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荐以及后续融资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投资后,公司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业务持续突破,目前已成长为我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头部企业。

君联资本表示:祝贺重塑能源成功上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零碳排放等优势,是长途、重载商用车电动化和脱碳的重要技术解决方案。重塑能源是中国稀缺的能够大批量配套量产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内领先且最早实现氢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氢能产业化经验和极强的持续研发能力,我们看好上市后的重塑能源持续拓展电解水制氢业务和燃料电池业务,进一步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企业。

君联资本在碳中和领域投资已有超过15年时间,重点关注能源脱碳、终端电气化、智能化及合成生物等主题,能源脱碳包括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赛道;终端电气化、智能化则有锂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电池回收等赛道。在锂电领域君联资本已投资了宁德时代(300750.SZ)、先导智能(300450.SZ)、璞泰来(603659.SH)、中伟股份(300919.SZ)、海目星(688559.SH)、科瑞技术(002957.SZ)等企业;在光伏、风电、氢能领域投资了重塑能源(02570.HK)、微导纳米(688147.SH)、赛伍技术(603212.SH)、林洋能源(601222.SH)等优秀代表企业。

联控旗下的君联资本成立于2001年4月,是专注于早期风险投资及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君联资本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创造基金运营及管理的最佳实践。该基金通过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创新成长,在多个投资领域持续创造良好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中国的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君联资本以「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公司」为愿景,秉承「富而有道」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BlackBerry QNX 2024年度开发者大会圆满落幕

2024126 昨日,BlackBerry QNX 2024年度开发者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大会汇聚了全球汽车技术专家、行业领袖与生态合作伙伴,围绕“软件定义汽车”与跨域融合的前沿趋势,共同探讨智能汽车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路径。现场,30家QN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展示了多项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同时,搭载QNX®高性能基础软件的合作展车惊艳亮相,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推动汽车行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QNX 2024年度开发者大会成功召开

凭借超过44年的技术积累,QNX持续巩固其在功能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并通过云优先的嵌入式开发方法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近期,在通过ISO 26262 ASIL D 功能安全认证的基础上,QNX成功获得了最新ISO 21434网络安全标准认证,进一步增强了其可靠性和技术优势,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坚实的创新支持。

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电子架构正朝着跨域融合方向迈进。通过跨域融合,芯片等关键零配件得到高效整合,汽车制造商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显著提升系统的协同能力。然而,跨域融合趋势也使软件架构的复杂性呈指数级上升,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行业核心课题。

针对这一需求, QNX推出了下一代任务系统的基础开发平台QNX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SDP) 8.0。这一全新开发平台搭载了QNX®迄今为止最快、最具可拓展性的操作系统,基于未来就绪架构,采用先进的微内核设计,能显著提升芯片性能,以更好地满足舱驾一体的需求。与上一版本相比,SDP 8.0 的性能得到巨大的提升(在相同硬件条件下多核调度性能提升了约60%),POSIX标准兼容性增强,并提供更广泛的开源组件支持,同时保持QNX技术一直以来所享有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可靠性标准。

依托前沿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行业经验,QNX已在汽车行业建立起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朋友圈”。QNX作为软件驱动未来的基石,深受全球领先OEM和Tier 1的信赖,包括全球的宝马、博世、大陆集团、东风汽车、吉利、本田、梅赛德斯-奔驰、丰田、大众、沃尔沃以及中国几乎所有的OEM和Tier1等。其基础软件支持面向未来的工程设计,从智能数字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到车身域控制器、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帮助汽车制造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将创新推向市场。

QNX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董渊文表示:“作为汽车行业安全认证嵌入式软件的市场领导者, QNX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功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可靠且标准化的软件基础,满足国内及出海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下,我们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推出更多突破性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携手更多客户,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

欲了解更多关于QNX的信息,请访问BlackBerry.QNX.com

关于BlackBerry

BlackBerr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为全球的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智能安全软件和服务。该公司的软件为全球超过2.55亿辆汽车提供支持。BlackBerry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隐私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在终端安全、终端管理、加密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BlackBerry拥有清晰明确的愿景:为值得信赖的互联未来保驾护航。

围观 9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 股票代码:688380)喜讯频传,旗下电机控制CMS32M65、CMS32M67系列,以其卓越性能及客户赞誉,荣获“2024年度领创大奖”和“2024年度电机控制十大主控芯片”两个重量级奖项。

深耕电机控制领域多年来,中微半导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高度聚焦电机控制芯片集成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等需求,并利用先进电机控制MCU及SoC技术实现电机高效控制应用。

中微半导电机控制事业总经理肖英先生表示:“CMS32M65、CMS32M67系列连获两项行业奖,充分表明中微半导电机控制系列在技术创新与功能特性等方面获得了业内专家和用户的高度认可。”

中微半导电机控制芯片系列在个人护理、绿色骑行、风机应用、电动工具、大家电以及清洁工具等行业已服务多家行业知名客户,并持续大规模量产。目前基于CMS32M65、CMS32M67系列开发的第三代电机高效控制解决方案,在高集成、高效率以及复杂控制任务完成等方面表现卓越,是直流无刷电机领域具有高度性价比的产品选择。

01 CMS32M65系列

2024年度电机控制十大主控芯片

11月21日,由电子发烧友主办的2024年第十二届(秋季)电机控制先进技术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期间“2024第五届电机控制技术市场表现奖”年度评选活动奖项揭晓,中微半导荣获“2024年度电机控制十大主控芯片”奖。

1.jpg

第十二届(秋季)电机控制先进技术研讨会活动现场,中微半导携CMS32M65、CMS32M67系列、CMS32M75系列多款创新产品,以及正弦波电动工具、两轮车、高压油烟机、单相风机、三相服务器风扇、扫频牙刷、冰箱压缩机、空调室外机等高效电机应用方案精彩亮相。全面展示了中微半导全方位电机控制产品矩阵在技术迭代、功率提升、算法整合、成本优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同期举办的技术论坛上,中微半导电机控制事业部总经理肖英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中微半导第三代高效电机控制方案介绍》主题演讲。他深入介绍了中微半导先进电机控制MCU及SoC技术在不同终端市场的应用,同时也分享了中微半导在电机和电源领域的未来规划。

2.jpg

3.jpg

4.jpg

5.jpg

CMS32M65系列

CMS32M65系列MCU是中微半导推出的基于ARM-Cortex M0+内核的高端电机控制专用芯片。专为简化系统和降低系统成本而设计,适合对尺寸和成本敏感的智能家居、白色家电、电动工具及工业电机控制等紧凑级电机应用,能提供灵活设计支持,助力客户加速产品上市进程。CMS32M65系列主频高达64MHz;工作电压1.8V至5.5V;提供64KB Flash Memory,8KB SRAM,1KB Data flash;多达23个GPIO,可工作在-40℃至105℃。主要包括CMS32M6510、CMS32M6526x、CMS32M6536x、CMS32M6534x等型号,主打低功耗、高性能、高性价比。

02 CMS32M67系列

2024年度领创大奖

近期,由Big-Bit商务网主办的2024中国(秋季)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在深圳圆满举办。会议同期公布了2024年BLDC电机控制器优秀企业年度评选结果并举办颁奖仪式,中微半导凭借对电机控制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优秀的客户口碑,荣获“2024年度领创大奖”。

6.jpg

CMS32M67系列

CMS32M67系列是中微半导电机控制产品线主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动骑行、高速吹风筒、正弦波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大家电变频等典型电机控制领域。CMS32M67系列主频高达72MHz;工作电压1.8V至5.5V;提供128KB Flash Memory,4KB SRAM0,8KB SRAM1,1KB Data flash,可工作在-40℃至105℃;提供IEC60730安规认证库,协助客户轻松通过CLASS B认证;提供QFN32、QFN48及LQFP48封装。丰富资源搭配外设配置有助于提升整体方案可靠性,并精减外部元件,降低整体BOM成本。

7.png

中微半导具备广泛的电机控制领域产品组合,如BMS、充电器、触摸以及显示等产品需求对应的芯片与方案,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和电机类型提供特定的产品支持,旨在全方位、量产级、一站式解决客户端问题,助力客户简易快速进行产品开发。未来,中微半导电机控制开发团队将会继续发挥在MCU与SoC硬件开发的领先开发优势,并结合芯片集成与算法整合的软件优势,持续创新攻克工程和技术难题,不断践行“让行业更简单,让用户更放心”的企业使命。

关注我们

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688380.SH)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数模混合信号芯片、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8位及32位MCU、SoC、ASIC及功率器件等,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含无刷电机控制)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官网网址www.MCU.com.cn

来源:中微半导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很多大型企业,或是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企业,对于PB级数据存储一直寻求运行稳定、安全高效且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PB级存储服务器主要应用于冷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存档等,虽然不需要实时访问,也不会承载在线业务,但对扩容便捷、界面直观、安全性等会有高于生产设备的要求。

PB级高密度存储服务器

群晖PB级高密度服务器——HD6500,采用4U机架式机箱,内置60个硬盘插槽,可使用扩充设备增加至300块硬盘,适合海量冷数据存储,例如PC和服务器备份数据、视频影像库、大规模监控视频等。

HD6500内置Intel至强CPU,配备64GB DDR4 ECC内存,并可扩充至512GB。通过连接四台RX6022sas扩充设备,可扩充至300块硬盘,实现PB级容量存储。并拥有6,688 MB/s以上的连续读取和6,662 MB/s的连续写入效能(群晖实验室测得)

OOB远程维护,SAS多路径提高扩容稳定

当网络或软件发生故障时,难免会遇到企业IT管理人员不在公司的时候,例如休假、灾害天气、疫情封控等特殊时期,无法到现场进行排障工作。HD6500支持OOB带外功能,可以远程管理故障设备,包括电源重启、收集系统日志、重置系统等,可以帮助IT人员即时排障,减少宕机时间。

HD6500最多可连接四台扩充设备,而对于PB级的数据存储,扩充设备的连接稳定性是企业尤为重要的考量标准。如果扩充设备发生单点故障,那么很可能导致所有扩充设备连接中断,此时数据存储、备份服务也会受到影响。HD6500采用SAS多路径连接,这提供了硬件故障后的快速恢复能力。通过物理冗余,系统可在主接口或主连接故障时,重新分配数据的路由。

HD6500支持多种网络接口、协议和设置,能满足高速连续传输和高并发访问。HD6500内置2个千兆网口和2个万兆网口。并且通过附加卡,可以选配多达10个10GbE SFP+/RJ-45、25GbE SFP28或光纤通道网口。HD6500搭载群晖DSM操作系统,提供一体化整机备份、虚拟化存储、视频监控管理等解决方案,且无需额外软件许可证。同时,对于有安全性较高的企业,可预先设置热备盘,当阵列中硬盘发生降级时,无需手动操作,即可自动更换热备盘,确保存储空间不会在更换过程中降级,而运行的服务也能持续进行。

海量冷数据存储,搭建影像库

对于要求保存安全巡检视频,或是需要保存医疗设备影像图片、设计工程图、制造产线的图片,以及直播视频等数据,大量的冷数据存储需要集中化的存储平台,以构建企业数据管理中心。

北京大声天成文化有限公司,一家专业的全流程视频业务公司,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和存储大量的视频素材。通过采用HD6500,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个PB级的素材库,实现了无感知文件同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HD6500不仅为大声天成提供了强大的存储能力,还通过Synology Drive企业网盘实现了文件的实时同步,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员工们可以直接在线剪辑视频,无需再依赖移动硬盘,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免许可证的灾备方案

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通过部署备份容灾来抵御病毒攻击等意外。另外,例如制造业、研发企业、公共部门等,对于数据有存档要求。但随着业务数据和备份数据的不断增长,企业需要应对扩容、运维售后、许可证购买等问题。
群晖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ABB)提供整机备份方案,支持对计算机、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进行整机备份,并且无需额外许可证费用。而通过Snapshot Replication快照与复制,可以有效抵御勒索病毒,通过实时为共享文件夹和 iSCSI LUN 拍摄快照,当意外来临,可快速恢复至最近的快照版本,降低业务中断时间以及对企业造成的业务损失。

应对大规模监控部署,智慧管理

针对大规模监控部署的企业,需要集中存储监控视频,但是高昂的扩容成本以及复杂的操作和维护,让很多企业不得不分散存储监控视频,并且监控视频管理和存储可能还需要分别采购。

群晖NAS提供监控操作平台Surveillance Station,,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监控环境。HD65000支持连接多达650个监控摄像机,通过Surveillance Station,可以实现智能影片监控、管理和分析,包括设置触发规则、接收可疑行为的警告通知、动作监测、提供隐私遮罩和监控画面水印等。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台式仪器支持方便的高灵敏度分析

Rigaku Holdings Group旗下公司、X 射线分析设备全球解决方案合作伙伴Rigaku Corporation(总部:东京都昭岛市;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un Kawakami,以下简称“Rigaku”)开始接受X射线无缝像素阵列探测器XSPA-200 ER的订单。

1.jpg

安装在MiniFlex上的XSPA-200 ER(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2.jpg

XSPA-200 ER(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XSPA-200 ER使用高能量分辨率来消除取样背景噪声的增加。根据该原理,即使对于含有过渡金属*的样品(如钢和电池中的材料),XSPA-200 ER也能进行高灵敏度测量。此类测量以前需要大型X射线分析设备,随着XSPA-200 ER的问世,可以使用MiniFlex等台式X射线分析仪进行分析。

XSPA-200 ER使高精度X射线分析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其预期效益包括加快新材料的研发速度,并进一步促进现有材料质量的提高。

*过渡金属:元素周期表d组中的单元素金属

了解有关XSPA-200 ER的更多信息:
https://rigaku.com/products/components/detectors/xspa-200-er

关于RIGAKU GROUP

自1951年成立以来,Rigaku集团的工程专业人员一直致力于通过热分析和其他尖端技术造福社会,其中主要包括其X射线分析技术核心组合。自1951年成立以来,Rigaku不断发展壮大,并作为工业和研究分析领域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为9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Rigaku不仅在日本国内保持极高的市场份额,而且约7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我们的业务范围持续扩展,目前已涵盖半导体、电子材料、电池、环境、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我们在全球拥有2,000多名员工,致力于实现“支持新视角,改善全世界”的创新理念。
有关详情,请访问rigaku-holdings.com/english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1204828188/zh-CN/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9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