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华为与京东联合创新推出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并以“风进水退,极致节能”为主题,隆重举办发布会。本次发布会邀请了来自数据中心温控领域的思想领袖、行业大咖、技术专家等嘉宾,共同见证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EHU, Environment Handling Unit)正式发布!

1.jpg

华为-京东联合创新推出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

洞察趋势,引领风进水退

在“碳中和”和“新基建”的推动下,节能减排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大势所趋,制冷系统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西安工程大学教授黄翔在发布会上表示,数据中心的制冷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当前阶段,以间接蒸发为代表的自然冷却技术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已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智能温控总经理王刚介绍,自2019年首次发布FusionCol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华为对更低PUE、更易维护的追求从未止步。通过核心器件的技术突破和系统架构的优化升级,在2020年创新发布FusinCol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2.0。在此基础上,本次推出的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实现从AHU到EHU环境一体化控制的跨代升级。

2.jpg

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产品图

持续创新,打造极致节能

王刚介绍,目前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应用存在安装交付需进一步简化、连续制冷实现成本高、出电率需进一步提升等痛点,为此,华为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逐点突破,做到极简、绿色、智能、安全。

极简:创新采用“暖通融合”、“冷电融合”理念,在原有AHU的基础上,融合加湿&除湿、隔断防火二合一风阀等功能,缩短TTM 50%。同时,EHU实现对锂电储能系统的直接利用,无须前级配置UPS,配电链路更简单,端到端Capex降低10%。

绿色: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上,华为在核心器件上持续保持技术创新,采用全新一代换热芯和风机设计,实现换热芯结垢率降低75%,换热效率提升5%,风机效率提升8%,支持在深圳地区典型应用场景下实现1.25的PUE目标。EHU利用锂电储能系统进行峰值功率调节,实现更多的电力容量可以分配到IT系统,提升出电率达3%以上。

智能:通过AI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智慧成为智能时代不变的主题,暖通系统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EHU利用AI-iCooling综合能效寻优技术,进一步降低PUE,在硬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CLF达0.02。EHU支持利用AI技术替代人工巡检,故障可预测,故障自诊断,节省运维时间50%以上。

安全:EHU借助于直接支持锂电储能系统的特性,实现市电切换过程中温度“0”波动,更好满足数据中心可用性的要求,同时降低机组谐波影响,提升电网质量。

除了发布新品,本次发布会的最大亮点之一,是走进华为600kW全场景焓差实验室,现场实测环节。该实验室主要用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PUE测算,实现PUE“所见即所得”,此外,除了常规性能测试外,通过模拟刮风、下雨、下雪、太阳辐射等极端天气测试环境,确保环境适应性得到验证。目前,已通过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GMPI认证,并鉴定为可信级别最高的A类实验室。

3.png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GMPI认证A类实验室证书

现场实测数据显示,在同一模拟环境下,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采用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可达到功率、温度“0”波动,从而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运行。

另外,京东云在宿迁创立了联合创新产品实验室,相关产品会在实验室率先调试和验证。此次联合创新也结合了华为数字能源和京东云双方的优势,具体调试验证数据和联合创新产品会在11月CDCC大会联合发布。

对话专家,畅谈绿色未来

在发布会上,数位来自数据中心温控领域的专家围绕行业发展、咨询设计、行业应用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畅谈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绿色未来。

4.jpg

专家对话环节

作为数据中心行业的资深专家,杨彦霞提出,在各行各业积极践行‘碳中和’目标之际,制冷系统成为数据中心行业节能减排关键部分之一。其中,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呈现大规模应用之势,并且可以批量复制。同时,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数据专项研究中心副主任冯立京认为,在减少连续制冷配置、降低峰值功率、提升多层应用出柜率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将成为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发展的核心。

谈及华为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创新投入,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智能温控资深研发专家韩义介绍,为进一步降低PUE,华为通过持续扎根技术,提升风机、换热芯、压缩机等关键部件的效率,同时搭载AI技术,实现数据中心最佳智能化体验。“陕西移动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PUE可达到1.25以下,不仅满足政府绿色节能要求,而且打造了运营商节能标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动环网络运维组组长郝峻分享表示。

根据最新的赛迪顾问和ICTresearch市场报告显示,凭借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出色的产品表现,华为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位居中国数据中心蒸发冷却温控市场第一。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表示,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真正诠释了“风进水退,极致节能”的创新理念。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将会是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接下来,华为将持续创新,打造更加极简、绿色、智能、安全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来源:华为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5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发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业绩数据。盈利和自由现金流势头良好,营收在艰难的供应局面中逆势上扬,预计最后一季度业绩将继续表现强劲。

  • 2021财年第三季度:营收27.22亿欧元;利润4.96亿欧元;利润率 18.2%;自由现金流4.77亿欧元

  • 2021财年第四季度展望:若美元兑欧元汇率为1.20:1,预计营收将达到约29亿欧元。基于此,利润率预计将约为19%

  • 2021财年展望:基于对2021财年第四季度的展望,预计全年营收额将达到约110亿欧元。在此水平上,利润率预计将达到18%以上。预期投资额仍旧为大约16亿欧元。自由现金流预计将达到约15亿欧元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博士表示:“半导体对促进能源和数字化转型有重要作用,因此需求将持续不断。然而,目前半导体市场仍面临着供应极其紧张的局面。由于库存处于历史低点,我们的芯片直接从工厂发给终端用户。面对这样的形势,任何因疫情而对企业生产造成的限制,比如马来西亚近期实施的管控措施,都会带来尤为严重的影响。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改善整个价值链的现状,并采取尽可能灵活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利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扩充产能。”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FMBD EP是SCHURTER的旗舰型双极滤波器系列产品,比以往产品更为紧凑,适用于带中性线的三相系统,其特殊型号可用于高额定电压应用。该系列产品适合具有超高电磁辐射的应用,如用于自动化生产、电机驱动器以及工业厂房机械的设备和系统。该系列功能强大的滤波器还是用于控制电机的现代变频器的首选配件。

SCHURTER_FMBD_EP.JPG

FMBD EP系列滤波器产品采用质量顶尖的元器件,比如大尺寸薄膜电容器和拥有高磁导率扼流圈,使该系列产品具有卓越的宽带滤波器衰减性能。该系列的滤波器,在50°C的环境温度下,设计电流为16A至230A,其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100 C。其标准版适用于漏电流小于9.4mA的工业应用,而漏电流小于2.5mA的特别版本则适用于对漏电流敏感的应用。

该系列滤波器具有用于安全接线的螺丝端子,而金属法兰则确保了滤波器拧到底盘后具有出色的接地性能。该系列高达520VAC产品通过了ENEC和cURus认证、同时760VAC产品也通过了ENEC和UR认证。 

重新设计的FMBD EP系列滤波器可完美替代SCHURTER集团FMBD和FMBD NEO系列滤波器,在提供相同性能的同时,显著减小了其尺寸和重量。

网际网路

数据表 FMBD EP [1]

关于SCHURTER集团

SCHURTER是国际领先的电气和电子元件创新者和制造商。 该公司专注于安全电源和易于使用的设备。 其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电路保护,插头和连接器,EMC产品,开关,输入系统和电子制造服务领域的标准解决方案。 SCHURTER的全球代表处网络确保了可靠的交付和专业的客户服务。 如果标准产品不适合,公司会开发特定于客户的解决方案。

联络方式
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联系SCHURTER: marketing.sg@schurter.com

schurter.cn

[1]: https://www.schurter.cn/datasheet/FMBD_EP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归母净利润达10.4亿港元 同比增122.9%
TCL智屏销售量稳居全球前三
互联网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8.3%至7.2亿港元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TCL电子”或“公司”,01070.HK)今日发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之中期业绩。

2021年上半年,在TV面板产业链供需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公司表现出强劲韧性。凭借全球领先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全球智屏销售量与互联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来自持续经营业务营业收入349.3亿港元,同比增长103.7%;毛利达55.7亿港元,同比增长57.6%;得益于专注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优化供应链和渠道布局,加强降本增效,费用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至14.2%。

公司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归母净利润达10.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9%;其中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2.4亿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盈利为43.30港仙,同比增长113.3%。

品牌出海成绩显著,智屏及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

2021年上半年,TCL电子把握行业变革机遇,坚持以智慧显示业务为核心,深入贯彻“AI x IoT”全场景智慧健康生活战略,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公司全球智屏销售与互联网业务实现稳健增长。

TCL智屏销售量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高端产品渗透加速

凭借全球产能布局及产业链优势,TCL智屏2021年上半年销售量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趋势,全球销售量达1,127万台,同比增长11.8%。根据群智咨询的最新报告,2021年上半年TCL智屏全球销售量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11.6%,排名稳居全球前三。根据GfK 和NPD 目前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1至5月TCL 智屏销售量在海外19个国家及地区位列前五。根据中怡康全渠道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TCL 智屏销售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13.9%,位居全国第三;在中国的销售额市场份额达13.2%,跃升至全国第二。

2021年上半年,TCL电子继续稳占全球市场第一梯队地位,国际业务竞争力持续增强。2021年上半年TCL 智屏海外市场销售量同比增长22.2%,平均售价同比增长32.0%,收入达166.6亿港元,同比增长61.4%;毛利达24.0亿港元,同比增长34.3%。其中智屏收入分区域来看,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1.6%,新兴市场同比增长74.9%,欧洲市场同比增长140.8%。

中国市场方面,受屏价上涨的影响,TCL电子采取提升销售价格、优化产品结构等积极策略,消化了部分成本压力。202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TCL智屏平均售价同比增长75.8%,收入达64.3亿港元,同比增长47.9%;毛利达13.1亿港元,同比增长17.7%。与此同时,公司在高端产品方面迎来突破,并且产品大屏化趋势愈发明显。2021年上半年TCL量子点智屏销售量同比提升61.8%其销售量占比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至4.5%;TCL 智屏平均销售尺寸较去年同期提升2.6吋至52.5吋。未来公司将坚定中高端路线,持续优化产品与渠道结构,继续推动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互联网业务盈利能力持续释放,收入同比增长38.3%7.2亿港元

TCL电子稳步推进于全球范围布局的家庭互联网业务发展,致力为用户提供多屏实时互动、全场景智能感知的产品与服务。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7.2亿港元,同比大幅提升38.3%。

中国市场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国内互联网业务(主要为雷鸟网络科技集团相关业务)的收入达6.0亿港元,同比显着增长51.3%。雷鸟网络科技致力加强用户体验,软件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会员业务收入、增值业务收入和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5.9%、44.8%和13.0%。雷鸟网络科技在深化与各大长视频内容方合作的同时,大力开拓少儿业务、大屏教育、长辈业务等创新型业务,同时发展云游戏、短视频等垂直类内容领域,用户黏性持续增强。截至2021年6月底,雷鸟网络科技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3.8%达1,929万;2021年上半年用户日均开机时长达5.13小时;2021年上半年ARPU达到31.4港元,同比增长31.5%。

海外市场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2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通过继续与Roku、Google和Netflix等互联网巨头开展紧密合作,完成TCL Channel的商业化转型,持续扩充全球家庭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空间。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的内容聚合应用TCL Channel已覆盖全球18个国家,未来将继续推进TCL Channel于更多国家上线,为各重要市场的用户带来更高质量的用户体验与服务。

智能移动、连接设备及服务总销售量达1,470万台,同比增长37.7%

作为TCL电子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业务生态,加速落实“AI x IoT”战略的重要一环,TCL通讯全球业务并入以来保持良好发展。2021年上半年,TCL电子智能移动、连接设备及服务总销售量达1,470万台,同比增长37.7%,收入达70.9亿港元。

从全球重点市场来看,根据IDC的最新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手机销售量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排名第四位,在西欧排名第五位。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智能平板销售量在全球排名第五位,其中在美国排名第三位,在西欧排名第五位。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智能移动、连接设备及服务的相关业务,多元化拓宽赛道,获取更大市场发展空间。

持续增强研发力度引领高端显示及智能交互变革

TCL电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智屏的设计、研发与先进制造,尤其关注显示技术、AI与智能交互领域的突破,致力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进一步提升产品力与品牌力,并逐步提高智屏在家庭应用的渗透率。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大增102.6%至10.3亿港元,研发费用率为2.9%。

2021年上半年,TCL电子继续推出多款中高端智能化产品,例如TCL X12 8K Mini LED 星曜智屏,TCL C12量子点Mini LED智屏,以及全新 TCL 20 系列手机。其中,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 TCL OD Zero Mini LED 技术的新品,TCL X12 8K Mini LED 星曜智屏,该产品也是全球最薄的Mini LED智屏;此外,TCL X10 8K QLED TV凭借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和丰富的产品功能荣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颁发的“2021年度最佳显示产品奖”,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智屏产品,反映出公司的技术落地和产品研发实力。不仅如此,公司也持续加大“AI x IoT”技术研发投入与力度,涵盖AI、IoT、云服务、大数据、智能交互、安卓TV系统、互联网应用等多个前沿领域。

把握行业变革机遇,深化AI x IoT全场景智慧健康生活战略

AI、IoT等前沿技术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显示行业“数智化”转型将迎来全面提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TCL电子将围绕“屏联万物,智显未来”,坚持以智屏业务为核心,专注发展高端显示及智能交互技术;与此同时,TCL电子将继续大力推进及落实智能化与全球化发展战略,深化全球供应链和渠道布局,重视并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围绕AI、互联网大数据、5G、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加强研发与创新,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支持创新业务发展,稳步提升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以持续提升TCL电子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有信心、有决心继续坚定迈向全球领先,致力为全球用户提供多屏实时互动、全场景智慧感知的极致产品与服务,并为公司的股东带来长期持续性增长和价值回报。

有关TCL电子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中国深圳,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智能电视、移动通讯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并自主开发家庭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且中国唯一一家具有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的多元化消费电子平台。TCL电子的战略是以智慧显示为核心,以5G及“AI x IoT”为技术驱动,为用户打造家庭、移动及商用场景智慧健康生活,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根据群智咨询最新报告,TCL电子2021年上半年全球品牌智能电视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前三。凭借在国内及海外的领先市场地位,TCL电子的国内家庭互联网运营平台雷鸟网络科技的MAU及ARPU值均在国内名列前茅,TCL电子亦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在海外互联网业务中形成持续规模收入的中国公司。TCL电子获纳入深港通之合资格港股通股份名单、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及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如欲查询更多资料,请浏览TCL电子投资者关系网站http://electronics.tcl.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今日发布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9.8%[1]。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1,357亿元人民币。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我们明确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即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展望全年,尽管消费者业务因为受到外部影响收入下降,但我们有信心,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仍将实现稳健增长。”

徐直军表示:“面对挑战,全体华为员工都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感谢他们的付出。华为依然坚信数字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帮助推动低碳社会,智能社会的到来。”

[1]披露财务数据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经审计。
2021年6月末汇率:1USD= 6.4576 RMB(数据取自外部专业机构发布的6月期末市场汇率)

来源:华为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SEIFX/OTCQXIFNNY) 推出 650 V CoolSiC™ Hybrid IGBT 单管产品组合,具有650 V阻断电压。新款 CoolSiC Hybrid产品系列结合了650 V TRENCHSTOP™ 5 IGBT技术和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的主要优点,具备出色的开关速度和更低的开关损耗,特别适用于 DC-DC 功率变换器和PFC电路。其常见应用包括:电动车辆充电设施、储能系统、光伏逆变器、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以及服务器和电信用开关电源 (SMPS)。

由于续流 SiC 肖特基二极管与 IGBT 在共同封装中,在 dv/dt  di/dt 值几乎不变情况下,CoolSiC Hybrid IGBT能大幅降低开关损耗。与标准的硅二极管解决方案相比,新产品可降低多达 60%  Eon30%Eoff。或者,也可在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情况下,提高开关频率至少40%。较高的开关频率有助于缩小无源元件的尺寸,进而降低物料清单成本。该Hybrid IGBT可直接替代TRENCHSTOP5 IGBT,无需重新设计,便能使每10 kHz开关频率提升0.1%的效率。

此产品系列可作为纯硅解决方案和高性能SiC MOSFET设计之间的另一种选择,与纯硅设计相比,Hybrid IGBT可提升电磁相容性和系统可靠性。由于SiC肖特基二极管能快速换流,而不会有严重的振荡和寄生导通的风险。此系列提供TO-247-3TO-247-4引脚的Kelvin Emitter封装供客户选择。Kelvin Emitter封装的第四管脚可实现超低电感的栅极驱动控制回路,并降低总开关损耗。

1628236961153129.jpg1628236961974898.jpg


目前,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导入650 V CoolSiC™ Hybrid IGBT单管在其UPS与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新平台设计中,从而提升系统效率,优化系统性能。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程宇就此表示:“科士达将与英飞凌有长年战略合作历程,持续在不间断电源与太阳能领域提供高可靠性的前沿科技产品,我们将在未来继续合作,在纵深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发展。”

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工业功率控制事业部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表示:“我们的创新来自于技术进步和客户的需求。把Hybrid IGBT技术从模块导入到单管,以满足客户对高能效系统的追求,满足系统设计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客户的竞争能力。”

供货情况

CoolSiC Hybrid分立式IGBT系列延续先前所推出采用IGBTCoolSiC肖特基二极管的CoolSiC Hybrid IGBT EasyPACK™ 1B2B模块的成功经验。此分立式产品组合即日起接受订购。系列包含与半额定CoolSiC6代二极管共同封装的40A50A  75A 650 V TRENCHSTOP 5超高速H5 IGBT,或与全额定CoolSiC6代二极管共同封装的中等速度S5 IGBT。如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浏览www.infineon.com/coolsic- hybrid-discretes

关于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产品的领军品牌,包括关键基础设施(UPS、电池、精密配电)数据中心、光伏及电能系统解决方案的研造。根据IHS-Markit最新报告,科士达在全球UPS(不间断电源)市场排名第六,在逆变器市场排名前十。1993年以来,科士达在不同国家拥有3000多名员工和18个海外分支机构。公司现有研发工程师600余人,致力于基于全球客户需求的创新。通过提供数据中心和光伏逆变器的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创新的设计,科士达产品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易于安装,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更低的维护成本。2010年,公司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518),科士达使命和责任是成为电源及电子领域具有全球产业影响力的全球优秀电源企业。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30,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将EasyDUAL™ CoolSiC™ MOSFET模块升级为新型氮化铝(AIN) 陶瓷。该器件采用半桥配置, EasyDUAL 1B封装的导通电阻(R DS(on))为11 mΩ,EasyDUAL 2B封装的导通电阻(R DS(on))为6 mΩ。升级为高性能AIN后,该1200 V器件适合用于高功率密度应用,包括太阳能系统、不间断电源、辅助逆变器、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

EasyDUAL模块FF11MR12W1M1_B70和FF6MR12W2M1_B70采用具有优良的栅极氧化层可靠性最新CoolSiC MOSFET技术。由于DCB材料的热导率更高,结到散热器的热阻(R thJH)最多可以降低40%。在CoolSiC Easy模块中,该新型AIN陶瓷可帮助提高输出功率或降低结温,进而可以延长系统寿命。

供货情况

EasyDUAL CoolSiC MOSFET模块FF11MR12W1M1_B70和FF6MR12W2M1_B70现在即可订购。如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infineon.com/easy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设计模块化 DC-DC 系统时,必须要考虑从电源到负载的整个供电系统,才能实现所需的功能和性能。本系列教程不仅将介绍模块化 DC-DC 系统的设计流程,通过这些流程,来完成电源到负载的设计案例。

此外,本系列还将介绍整个电源系统设计所需的 DC-DC 模块的整体系统集成及支持电路。这包括电源和去耦、滤波和稳定性分析输出滤波和瞬态响应、驱动专用负载(即脉冲负载)、安全与保护、均流与容错阵列以及信号级输入输出的注意事项。

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DC-DC 电源模块不仅可简化整个系统的设计流程,而且还可为设计人员提供三大优势。

高性能 —— DC-DC 模块提供一种预先认证的解决方案,其特点是高可靠性和高效率,这是当前电源系统的首要问题。提供各种各样的模块类型,这些模块可在功率密度、集成和效率方面提供大量的优势。

模块化性质 ——与分立式设计不同,设计者可以利用模块来搭建复杂的电源系统,利用高性能供电构建,轻松实现分布式供电系统。如 Vicor 分比式电源架构 ™ 或较早的中间母线架构。开发完成后,这些解决方案就很容易扩展,满足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功率级。另外,系统设计后期出现的需求变化不会彻底打乱项目:随着系统需求的不断发展,可以替换或增加不同的模块。

速度——有了电源模块,就有可能缩短开发时间,而且从设计概念的形成到最终实施的整个过程遭致的风险都可降到最低。

设计的 4 个阶段

第 1 阶段:基本系统需求

设计电源系统的第一阶段是确定系统需求。请在这个阶段提出以下问题,以便为系统及其工作的高级定义形成概念:

  • 电源从哪里来?

  • 电源的特征是什么?

  • 需要提供什么类型的负载?

  • 什么架构最能满足系统需求?

接下来,为系统工作电压、电流及功率级列表。完成列表的方法是:列出负载并根据所需的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要求对其进行组织安排。

开始考虑可能需要的专用功能也很有用。在以下示例中,有一个 1.2V 的负载点,电流要求 120A。这一特定的负载有严格的稳压要求,而且可能会出现高达 200A 的峰值电流。第二个示例是 2.2V 负载,例如一款必须调整电流的 LED 驱动器。

1.jpg

第 2 阶段:系统架构

开发供电架构,并开始选择和最终确定满足系统转换需求的电源模块。绘制系统框图,确定从电源为负载供电的架构。

首先列出系统输出,如图 1 中最右侧所示。负载点范围可达 48V、16A。对市场上提供的电源模块进行审查,可确定哪种类型的模块适合提供这些负载。

2.jpg

用负载特征和预估效率来建立模块需求的基本系统架构。

接下来考虑系统的一些物理限制。这可能包括为实施系统提供的空间、满足隔离需求的设计注意事项,以及能否发挥专用供电网络 (PDN) 架构的优势等。如图示,将48V总线通过分比式电源(Vicor开发的架构)为点负载供电。

部署好负载和负载点稳压器和电源模块后,就可开始从负载侧到电源的反向工程,使用每个负载分支的数据表效率估计值推算上游转换模块的电流输出需求。通过从点负载到48V母线的计算,系统将需要从母线转换器提供至少 9.5A 的电流,这样就明确了对模块的需求。

在设计时通常会面临一些必要的调整。例如,2.2V的负载电流规格可能会加倍。而相应的,设计者只需要将转换模块加倍,就可以满足新的需求。接下调整效率预估值,和负载对上游总线转换器的需求,就可以完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设计图。

第 3 阶段:实施

在这个环节,系统集成所需的模块配置和外部线路将会最终完成。一个模块或一组模块并不是完整的电源系统;跨越从电源到负载的鸿沟,需要解决许多相关问题:

  • 设计滤波器来满足相关的EMI标准

  • 模块保护范围通常很窄,仅限于保护模块本身

  • 电源及负载特征决定去耦需求

  • 高可靠性应用可能会有特殊负载或者冗余需求

  • 与系统控制器的连接和电源时序设计

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以上问题。首先检查一个外部线路的典型示例,以下是一个DC-DC模块电源的简化外部线路。

3.jpg

使用 DC-DC 电源模块构建完整系统所需的支持电路的示例。

从电源模块向外展开工作,设计人员必须首先减少开关电源的噪声特征,其中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滤波。其次,为确保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分析电源以及配电线路的阻抗,以便对来自稳压电源模块的电源进行适当去耦。此外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可能需要额外的浪涌保护线路,才能满足安全要求并保护系统免受浪涌和尖峰电压的损坏。最后,系统设计还必须考虑所有特殊负载注意事项。

第 4 阶段:模块控制与监控

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与模块交互,包括模块的控制和监控接口。通常模块电源都低压的模拟或者数字接口。

典型的模拟电源接口可以用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输出电压微调。用来连接外部控制器的使能引脚,指示电源故障状态的监控引脚,以及用来监控模块内部温度的模拟电压脚。

而数字电源通过 PMBus® 接口,可以提供功能更丰富的控制和监控方式。,其可提供输出电压微调控制、启用/禁用控制以及其它配置选项。另外针对某些特定的需求,还可以提供调节限流点故障保护点的功能。不仅如此,数字电源还可以通过故障状态标志为来识别欠压,过压,过流等故障原因。

稳压模块通常提供遥感功能,其可通过补偿配电线路阻抗压降,在负载位置实现更精确的稳压。遥感利用两个传感器引线的 Kelvin 连接,直接监控负载终端的电压,因此控制器可抵消大电流配电系统中的压降。

4.jpg

电源模块的模数信号功能。

无论是发送模拟控制信号还是发送数字控制信号,重要的是区分信号所参考的地网络。如果低功率信号级连接与模块的功率输出共享一个通用接地返回路径,高频开关噪声可能会通过路径上的寄生参数耦合到控制信号中,导致工作不稳定。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必须将信号地单点连接到功率地上。

总结

本文介绍了DCDC电源模块系统设计的流程,以下系列教程将更详细介绍设计第 3 阶段的主要注意事项。

围观 8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支持在实验室环境中对智能手机进行真实场景性能验证

是德科技日前宣布全球领先的技术品牌vivo,选择了该公司的 5G 信道仿真解决方案来进行复杂的 5G终端备测试。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

是德科技的 PROPSIM F64 射频 (RF) 信道仿真器是该公司信道仿真解方案组合的一部分,被 vivo 选择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农村、城市以及室内场景,并在该系列场景下进行MIMO OTA (over-the-air) 测试。

是德科技无线测试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曹鹏表示:“我们很高兴在vivo的实验室中为 vivo 提供端到端的可重复的性能测试功能。是德科技的信道仿真解决方案广为业内领先的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采纳,用来验证 4G 5G 基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性能,然后再将其推向市场。”

是德科技的 PROPSIM 信道仿真解决方案使 vivo 能够根据 3GPP 定义的最新 5G NR规范在真实信道条件下测试 5G 终端设备的性能。是德科技的 PROPSIM UXM 5G 无线测试平台无缝集成,可在FR1 内提供 CTIA 定义的 MIMO OTA 测试用例。通过结合信道和网络仿真功能,用户还可以升级更高级性能测试功能,包括终端设备的全协议栈端到端信令和射频 (RF) 性能测试。

vivo 硬件与性能测试总经理徐明亮表示:“是德科技的测试方案使 vivo 能够进行性能测试,支持我们开发连接全球消费者的创新技术。我们与测试设备供应商紧密合作,这使我们能够站在5G 及更高演进版本技术的最前沿。”

vivo 使用是德科技的 5G 仿真解决方案来验证配备复杂波束成形技术的 5G 终端设备的性能,例如FR1(7GHz以下)条件下的MIMO mMIMO。这些解决方案使用真实世界的复杂 3D 传播通道来验证 5G终端设备在高度动态的毫米波环境中的性能。集成测试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从统一的信道仿真平台完成基带调制解调器性能和天线设计性能评估,从而缩短测试执行时间。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是一家领先的技术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服务提供商和政府客户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从设计仿真、原型验证、生产测试到网络和云环境的优化,是德科技提供了全方位的测试与分析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深入优化网络,进而将其电子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推向市场。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生态系统、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能源、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终端市场。2020 财年,是德科技收入达 42 亿美元。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keysight.com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分享的月度市场分析数据,小米已于 2021 年 6 月首次超越了三星和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与此同时,小米 6 月销售额环比增长 26%,成为了当月增长最速的品牌。且在 2021 年 2 季度,小米也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机品牌。自 2011 年成立至今,该公司累积智能机销量已接近 8 亿 部。

1.png

三大智能机品牌的月度销售份额走势(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 2021 年 7 月)

尽管这是小米首次在全球智能机市场创下如此佳绩,但 Counterpoint 还是提到了后续的一个可能 —— 随着三星越南工厂摆脱 COVID-19 大流行困扰并逐渐恢复生产,该公司仍有望重新夺回王座。

Counterpoint 研究总监 Tarun Pathak 指出:

小米一直在努力填补留下的传统市场空缺,尤其在中国本土和 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

该公司 6 月份的表现,主要受益于中国、欧洲和印度市场的复苏,以及三星受供应链限制而导致的份额下滑。

在评论中国市场和三星供应受限时,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 Varun Mishra 补充道:

在 6-18 购物节的推动下,中国市场在今年 6 月迎来了 16% 的环比增长,而小米成为了增长最速的 OEM 厂商。

这得益于其在下沉市场的积极线下扩展,以及红米 9、Note 9、以及 K 系列的稳定表现。

与此同时,受越南新一波 COVID-19 大流行的影响,三星在当月经历了生产中端,导致该品牌的设备面临跨渠道的短缺。

相比之下,凭借强大的中端产品组合、以及广泛的市场覆盖面,小米很好地填补了三星 A 系列移动设备的短期空缺,并成为了 6 月份的最大市场受益者。

来源:cnBeta.COM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