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器件采用10 mm x 6.4 mm x 10 mm封装,径向固定配置,减小占位面积,直流内阻低至0.130 mW,工作温度达+155 °C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VSH)宣布,推出10.25 mm x 6.4 mm x 10 mm 4025外形尺寸新型IHVR径向固定电感器---IHVR-4025JZ-3Z。Vishay Dale IHVR-4025JZ-3Z采用全新设计,优化电感,减小直流内阻(DCR),提高DC/DC转换器效率,工作温度高达+155 °C,适用于计算机、服务器、通信和工业应用。

 

20211013_IHVR-4025JZ-3Z.jpg

与传统电感器相比,日前发布的器件体积小,采用独特的径向固定设计,节省电路板空间,可利用气流提高冷却效率,同时直流内阻减小50 %至0.130 mW(典型值),额定电流高达112 A。相对于低效解决方案,新款器件直流内阻低可显著节省服务器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源成本。此外,其矩形形状可以更好地与其他电路板元器件搭配,便于设计人员保持电路板迹线长度相等,减少相位失衡。

IHVR-4025JZ-3Z特别适合用于DC/DC 转换器储能,频率最高可达5 MHz,以及电感器自谐振频率(SRF)以下大电流滤波。器件应用包括台式电脑和服务器、薄型多相大电流电源、负载点(POL)转换器、分布式电源系统和FPGA。这些应用中,电感器的电感量和饱和电流在-40 °C至+155 °C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非常稳定。

IHVR-4025JZ-3Z采用100 %无铅(Pb)屏蔽复合结构,噪声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具有高抗热冲击、耐潮湿、抗机械振动能力,可无饱和处理高瞬变电流尖峰。器件符合RoHSVishay绿色标准,无卤素。

器件规格表:

外形尺寸

4025

电感范围 (µH)

0.10 ~ 0.15

典型DCR (mΩ)

0.130

最大DCR (mΩ)

0.143

温升电流 (A)

112(1)

饱和电流 (A)

82 ~ 140(2) / 112 ~ 183(3)

SRF (MHz)

126 ~ 212

(1) 直流电流(A)会导致ΔT下降约40

(2) 直流电流(A)会导致L0下降约20 %

(3) 直流电流(A)会导致L0下降约30 %

IHVR-4025JZ-3Z现可提供样品并已实现量产,供货周期为12周。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Ô。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Wofle Yu

前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通信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发展,在集中式系统中,所有进程或模块都从系统唯一的全局时钟中获取时间,系统内任何两个事件都有着明确的先后关系。

在分布式系统中,系统无法为彼此间相互独立的模块提供一个统一的全局时钟。由于这些本地时钟的计时速率、运行环境不一致,因此,在一段时间后,这些本地时钟也会出现不一致。为了让这些本地时钟再次达到相同的时间值,必须进行时间同步操作。

技术型授权代理商Excelpoint世健公司的工程师Wolfe Yu,就5G通信时钟同步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读。

时钟同步技术

系统中各时钟的同步,需要对比各时钟与系统标准时钟的差值,以及对相对漂移做修正处理。比如,在GPS导航系统用户设备中,我们一般通过调整1PPS信号前沿出现时刻,来做时钟同步。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以太网的时钟恢复技术来做时钟同步,这个技术称为同步以太技术,或者SyncE。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技术,比如通过无线电波来传播时间信息,不过这些传输方式只能实现同频传输。

为了达到更高精度要求,有人提出了一种PTP的传输方式。后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提高,又提出采用SyncE+PTP相结合的方式。

1.jpg

GPS时钟同步

GPS同步三维坐标理论

GPS系统,利用工作卫星确定接收机三维坐标,得到接收机的时钟偏差,来进行授时。理论上来说,只要接收到4颗或者4颗以上工作卫星,通过空间三维坐标公式,就可以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和授时,其坐标理论如下图,具体推导过程不赘述。

2.jpg

GPS高稳频综器系统原理

2004年, NichollsCarleton提出了著名的N/C系统,N/C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利用10MHzOCXO同时接入一个分频器和一个倍频器,分别产生1pps160MHz的信号,利用锁相环,实时校正OCXO的输出频率。

3.png

为了便于直观分析,我们重构系统,GPS接收机产生1PPS输出信号,和OCXO产生的10MHz分频输出1PPS信号,再通过10MHz倍频160MHz的信号检测相位偏移量,实现同步。

4.png

同步的本质,就是通过锁相环来调整频率和相位,数字锁相环DPLL对数字电路噪声容忍能力强、捕获时间快、易于集成、可以提供复杂的处理算法。

数字锁相环主要包括鉴相器、数字环路滤波、相位累加器、DA转换等。鉴相器把本地估算信号和输入信号做相位比较,产生对应相位误差序列,经过环路滤波,产生相位控制字,调节相位,同时,频率控制字调整频率输出。

5.png

目前,大多数锁相环采用一种基于DDS+PLL的结构,通过分别计算频率控制字和相位控制字做调整,来实现快速锁定相位和频率。

SyncE时钟同步

SyncE(同步以太网)架构

同步以太网技术,是一种采用以太网链路码流恢复时钟频率的技术,简称SyncE,在以太网源端使用高精度时钟,利用现有的以太网物理层接口PHY发送数据,在接收端通过CDR恢复并提取该时钟频率,保持高精度时钟性能,SyncE技术框图如下:

6.png

CDR(时钟数据恢复)基本原理

以太网PHY层传输NRZ码流,在传输侧,对码流重新编码成4B/5B8B/10B64B/66B码,通过CDR(时钟数据恢复)可以完成时钟和数据恢复。

7.png

CDR原理大致如下:鉴频环Coarse Loop完成频率捕获,鉴相环Fine Loop调整相位和恢复时钟关系,恢复数据信号。

8.png

CDR电路主要分为:

双环结构CDR 由锁相环和延迟锁相环组成,锁相环提供所需频率的低抖动正交时钟,锁相环将正交时钟的相位调整为最佳采样相位;

全数字化CDR、此电路采用全数字电路通过过采样法实现,功耗较低,但精度有限;

还有一种无参考时钟CDR、此电路不需要提供片外参考时钟,应用灵活,但工作频率范围较小。

SyncE在时钟同步中,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频率跟踪作用,但是SyncE在时钟传输中无法判断时钟信号在线路上的传输延时。

精确时间协议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演进

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理论

PTP是由NTP演变过来的,我们先谈谈NTP网络协议,从时钟向主时钟发送一个消息包,记录发出消息包的从时间戳T1,主时钟收到消息包立即记录主时间戳T2,同时,主时钟向从时钟返回一个带主时钟时间戳T3的消息包,从时钟收到返回消息包后,立刻记录下从时钟的时间戳T4

9.png

同时,我们假定双向路径对称,即主到从或者从到主所用时间一致。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很轻松得出双向路径的传送时间。

缺点:纯软件计算时间,需要组织报文传输,需要多次校准,报文传输存在不对称,延时等可能,所以精度不高。

精确时间协议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理论

IEEE 1588 PTP协议是在NTP协议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在硬件上要求每个网络节点必须有一个包含实时时钟的网络接口卡来满足时间戳要求。

IEEE 1588网络时钟主要分成普通时钟OCOrdinary clock)、边界时钟BCBoundary clock),只有一个PTP通信端口的时钟是普通时钟,有多个PTP通信端口的时钟是边界时钟,每个PTP端口独立通信。理论上来说,我们首先确定一个最优的时钟作为该网主时钟。PTP通过时戳单元(TSU)来标记主从时钟时间戳,TSU同时监测输入输出数据流,当识别到IEEE 1588 PTP数据包的前导码时发布一个时间戳,用于精确标记PTP时间数据包的到达或者离开时间。

10.png

PTP协议基于纯软件同步数据包传输,PTP通信报文主要分为:同步报文Sync,跟随报文Follow_up(备注:Follow_up message不是必须的,部分模式不需要,例如one-step模式),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延迟应答报文Delay_Resp和管理报文。

11.png

IEEE 1588 PTP协议时间偏差修正:

主时钟向从时钟发送Sync报文,并记录发送时间tm1,同时启动定时器,从时钟收到该报文后,记录接收时间ts1

主时钟接着发送携带tm1Follow_up报文;

通过以上两条信息,计算偏移时间Offset

间隔时间主时钟向从时钟发送第二条Sync报文,并记录发送时间tm2,从时钟收到该报文后,记录接收时间ts2

主时钟接着发送携带tm2Follow_up报文;

通过以上偏移时间Offset,修正ts时间。

基于以上步奏,修正ts时间与tm时间一致。

12.png

IEEE 1588 PTP协议延迟计算:

主时钟向从时钟发送Sync报文,并记录发送时间t1,从时钟收到该报文后,记录接收时间t2

主时钟接着发送携带t1Follow_up报文;

从时钟向主时钟发送Delay_req报文,用于发起反向传输延时的计算,并记录发送时间t3,主时钟收到该报文后,记录接收时间t4

主时钟收到Delay_req报文之后,回复一个携带有t4Delay_resp报文。

基于以上4个时间戳,由此可以计算出各时间延迟。

13.png

SyncE+PTP理论

IEEE 1588 PTP同步最基本的应用前提就是必须建立在上下行链路时钟频率严格一致的基础上,如果上下行链路时钟不一直,那么时间同步的精度就会大打折扣。

14.png

利用SyncE,从设备通过以太网获取主时钟频率,恢复出精准的时钟频率,协助PTP来实现相位对齐及时间同步

15.png

Microchip解决方案

Excelpoint世健的工程师Wolfe Yu介绍:世健代理的Microchip旗下拥有ZarlinkMaxim Timing & Sync BUMicrelVectronVitesseActel等近60年历史的完整时钟方案提供商,可以给用户提供交钥匙方案。

16.png

SyncE & IEEE 1588

Microchip多种时间解决方案,产品涵盖GPSSyncE以及IEEE1588混合集中式系统以及精确时间系统,可以满足高中低档不同组合的产品需求。

17.png

ZL30735主要特点

多达5路独立通道DPLL

3NCO、分离XO、备用时钟模式混合通道DPLL

多通道Frac_N输出分频器;

每个通道支持任何频率转换;

多达10通道差分或者单端输入,10通道差分或者20通道CMOS输出;

满足ITU-T G.8262, G.8262.1, G.813, G.812, Telcordia GR-1244, GR-253

满足ITU-T G.8261, G.8263, G.8273.2 (class A,B,C,D), G.8273.4

嵌入式PPS

抖动性能小于150 fs rms

18.png

OCXO

恒温晶体振荡器简称恒温晶振OCXOOven 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是利用恒温槽使晶体振荡器中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温度来保持恒定。OCXO是由恒温槽控制电路和振荡器电路构成,通常人们是利用热敏电阻“电桥”构成的差动串联放大器,来实现温度控制。

19.png

Microchip推出多种OCXO可以供客户选择,输出频率最高可达3GHz,温度稳定性可达0.15ppb,老化率可达20ppb

20.png

VCXO

压控振荡器指输出频率与输入控制电压有对应关系的振荡电路(VCO),频率是输入信号电压的函数的振荡器VCO,振荡器的工作状态或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受输入控制电压的控制,就可构成一个压控振荡器。

21.png

Microchip VCXO选型一览:

22.png

此外,Excelpoint世健可以提供基于Microchip集成IEEE1588SyncEPHY芯片和IP协议包的全套交钥匙完整方案,助力5G小基站DURUHUB,缩短客户开发周期。

23.png

关于世健——亚太区领先的元器件授权代理商

世健是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亚洲电子厂商包括原设备生产商(OEM)、原设计生产商(ODM)和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EMS)提供优质的元器件、工程设计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世健与供应商及电子厂商紧密协作,为新的科技与趋势作出定位,并帮助客户把这些最先进的科技揉合于他们的产品当中。集团分别在新加坡、中国及越南设有研发中心,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成本效益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世健研发的完整解决方案及参考设计可应用于工业、无线通信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世健是新加坡的主板上市公司,总部设于新加坡,拥有约650名员工,业务范围已扩展至亚太区40多个城市和地区,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世健集团在2020年的年营业额超过11亿美元。1993年,世健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世健系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发展中国业务。目前,世健在中国拥有十多家分公司和办事处,遍及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凭借专业的研发团队、顶尖的现场应用支持以及丰富的市场经验,世健在中国业内享有领先地位。

围观 2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背景

世界上最早的全电子化存储器是1947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诞生的威廉姆斯-基尔伯恩管 (Williams-Kilburn tube),其原理是用阴极射线管在屏幕表面上留下记录数据的“点”。从那时起,计算机内存开始使用磁存储技术并经历了数代演变,相关系统包括磁鼓存储器、磁芯存储器、磁带驱动器和磁泡存储器。从1970年代开始,主流的集成半导体存储器则主要分为三类: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 和闪存。

计算机内存主要是DRAM和SRAM。二者相比,DRAM的存储密度更高,而SRAM则具有最快的片上缓存。这两类半导体存储器都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DRAM需要周期性刷新才能保持住存储的数据,它的发展主要受存储密度和成本的影响。SRAM不需要周期性刷新就能锁存“0”和“1”信号,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则是单元面积和读取速度。

DRAM技术衍生自早前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在DRAM出现之前,RAM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存储器形态,其特点是只能保存正在读/写的数据,一旦关机断电就会擦除所有内存。最早的RAM系统由复杂的电线和磁铁组成,体积庞大且耗电量大,基本不具备实用性。IBM的罗伯特·丹纳德 (Robert Dennard) 改变了这一情况,他发明了使用单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器的RAM存储单元。正是基于他的这项杰出发明,我们才逐渐发展出了在现代计算机中能容纳十亿个甚至更多RAM单元的单芯片。

半导体存储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办法

如今,DRAM技术的发展面临很多和CPU相同的挑战,包括多重图形化、邻近效应和存储节点泄漏等。DRAM的开发需要精确的建模才能预测前述问题的影响并做相应的优化来避免良率受损。举例来说,在确定位线 (BL) 到有源区 (AA) 接触面积时就必须特别注意位线芯轴间隔和掩膜偏移,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良率问题。

仅依靠基于晶圆的实验很难找出晶圆级失效的原因并确定与之相关的工艺参数。在工艺变化研究中制造测试晶圆并测量晶圆上的最终接触面积,费时且成本较高。先进的工艺建模技术能帮我们解决前述问题。通过对BL间隔层厚度变化和BL掩膜位移同时建模,基于DoE(实验设计)统计变化研究,可以确定最小接触区域。基于前述研究的结果,结合自带的结构搜索/DRC功能就可以确定具体芯片上的最小接触位置和区域。SEMulator3D®就是一个能完成上述研究的工艺建模平台。基于该平台的工艺变化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与BL芯轴间隔厚度和掩膜转换相关的潜在问题。图1 (a) 展示的就是用SEMulator3D检查BL间隔厚度和掩膜转换对BL/AA接触面积的影响,而图1 (b) 则显示了最小接触区域在芯片上的位置。

1.jpg

图1. (a) BL/AA接触面积与BL间隔厚度和掩膜偏移的关系;(b) 最小接触区域及其位置。

DRAM工艺开发还要注意存储节点与相邻有源区的距离,因为过度接近会导致设备短路。一旦发生短路,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很难确定。但不解决的话,这些问题到了开发后期可能导致严重的可靠性与良率问题。若能在试产之前通过准确地建模确定电容器触点与AA在不同z位置的最小间隙,我们就有可能避免前述的严重后果。图2展示的是在工艺建模过程中确定的BL到AA接触区域,其中高亮部分就是需要通过工艺或设计变更解决的最小间隙问题。通过图中示例可以看出工艺步骤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到DRAM的可靠性和良率,因此通过准确的建模来确定这些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2.jpg

图2. 晶圆制造工艺的虚拟建模 (SEMulator3D),图中展示的存储节点触点与AA之间可能存在短路。

支持多次擦除和重复编程的闪存出现于1984年,目前它已被用于各种消费类设备、企业系统和工业应用的存储和数据传输。闪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即使关机断电也不受影响,其制造技术目前已经从2D转向3D(即3D NAND),以增加存储密度。

单层3D NAND结构的刻蚀非常复杂,因为高深宽比必须在一组交替的材料中刻蚀,同时还要避免刻蚀孔发生弯曲和倾斜,并且需要专门刻蚀出用来分离相邻存储单元的“狭缝”。完整3D NAND结构的刻蚀甚至要更复杂一些,因为其中还包含了形成字线 (WL) 触点所必需的梯式刻蚀。图3展示的是用SEMulator3D建模的完整3D NAND阵列,可以看出最先进的3D NAND存储器结构相当复杂,而且这还只是单层结构。

3.png

图3. 使用SEMulator3D建模的单层3D NAND存储单元。

工艺的复杂性在2D向3D闪存结构的过渡中急剧提升,原因在于3D结构需要多层沟道的刻蚀。当今的大多数3D NAND存储器都有两层,这就意味着可能出现顶层与底层错位问题。图4展示的就是多层3D NAND沟道刻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jpg

图4. SEMulator3D输出结果,其中展示的是层错位问题和其导致的沟道刻蚀偏移。

这就是层错位和其导致的沟道刻蚀偏移。这种错位可能是工艺差异导致的,并且是任何3D NAND工艺开发都绕不开的问题。从图中示例可以看出,层与层之间的一致性对多层3D NAND存储单元的结构质量有非常重大的影响。DRAM的情况一样,我们可以在SEMulator3D系统中针对3D NAND的层错位问题做DoE统计变化研究,且只需要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即可,无需再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进行晶圆测试。

围观 2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年10月13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英特尔(Intel)Movidius与律碁(Orbit)AiCam的车牌识别解决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世平基于Intel与Orbit产品的车牌识别方案的展示板图

近年来,世界各国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交通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所关注的焦点。基于此项问题,人们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导航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研发出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而车牌识别技术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项。由大联大世平基于Intel与Orbit产品推出的车牌识别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停车场出入管控、交通管理,智能监控或犯罪预防与侦测等场景。

2.png

图示2-大联大世平基于Intel与Orbit产品的车牌识别方案的实体图

Orbit是一家软件开发暨系统整合公司,从事电脑软件专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设计制作及整合硬件周边,致力于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公司以文字识别(OCR/ICR)及文件影像处理为核心技术,应用领域涵盖影像处理(IP)、图文分析、文字识别(OCR/ICR)、文件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以及电脑视觉(Computer Vision)等方面。产品均为自行研发、设计、制作,维护性高、具弹性、更具竞争性。

本方案中采用的Orbit AiCam是Orbit开发的一款车辆识别算法。其以AI深度学习的基本架构为基础,并使用Intel® OpenVino toolkit™ AI开发工具辅助加速。通过在装有Intel® Movidius™ Myriad™ X加速器的AI Camera上运行,可使摄像机具备AI侦测车辆与车牌位置的功能。

3.jpg

图示3-大联大世平基于Intel与Orbit产品的车牌识别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AI识别的核心是采取大量样本进行训练,同时采取Fine-tune的技术来提升AI识别效果。通过运用此方案,用户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且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间,均能出色地完成车牌识别作业。

4.jpg

图示4-大联大世平基于Intel与Orbit产品的车牌识别方案的方块图

Orbit AiCam可使用网页管理页面,在网页登入管理后,可供管理人员即时监控系统运作情形。并且具有限权的管理人员可对车牌识别系统执行设定与管理等相关功能操作,比如设定摄影机的IP位置或设定照片储存位置,以及管理密码的设定与修改。

核心技术优势:

可通过网络进行软件参数设定,并自动保存设定参数;

当设备断电或重新开机后,能保存断电前或重开机前的设定;

HDR ProHDR+WDR)可以确保在恶劣的户外环境中仍能保持高质量,并维持精准度;

输出画素:3840 x 21602560 x 14401920 x 10801280 x 720640 x 360

内置INTEL VPU AI Movidius MA2485芯片;

SONY IMX-334自动镜头;

具备强光抑制、逆光补偿等功能;

工作温度-30~60

防水防尘等级:IK10IP66

摄影机防撞等级:NEMA 4X

CE \ FCC class A \ BSMI认证。

方案规格:

可以用单一AI Camera实现即时识别作业及名单管理,设备效率高,无需额外电脑设备;

可以通过网页登入管理名单、查询识别记录及输出DO,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启网页设备管理;

全画面搜寻车牌,亦即车牌在画面上任何位置,皆可成功辨识。或依设定部分范围内搜寻车牌,进行识别;

识别国内所有车种、不同格式的车牌号码,包含:小客车、计程车、小货车、大客车、大货车、重机等车牌;

采用AI网络识别核心技术,有效提升识别正确率;

针对车牌歪斜、明暗不均的画面处理效果佳;

24小时运作,日、夜间均能进行车牌识别作业(夜间须搭配适当照明);

可依实际环境需要,针对个别AI Camera设定为外部信号触发(DI)或影像触发方式(Motion);

日、夜间识别正确率皆达98%以上(污损或遮蔽等除外)。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约100个分销据点,2020年营业额达206.5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0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市场排名依Gartner公布数据)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LightOS完全通过VMware vSphere® 7 Update 3认证

基于 NVMe™可扩展软件定义弹性块存储方案领导者Lightbits Labs® (Lightbits®) 日前宣布公司已成功完成了LightOS®针对VMware vSphere® 7 Update 3的严格认证,并将列VMware 兼容性指南中。 LightOS 软件定义存储得到了带有内置人工智能(AI)加速器的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PMem)和 100Gb 英特尔以太网 800 系列网络适配器等英特尔硬件的支持,并在这些英特尔硬件上针对私有云和边缘云进行了全面优化,可以为 VMware vSphere®提供极致的性能、弹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成本。

LightbitsNVMe™/TCP技术的开拓者,开发了一种易于大规模部署的解耦合存储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提供类似于本地闪存的性能。作为 VMware 技术联盟合作伙伴和设计合作伙伴,Lightbits一直与VMware合作来开发和测试新的vSphere NVMe/TCP功能。在VMware vSphere中支持原生NVMe/TCP是打造端到端 NVM Express™NVMe)解决方案生态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LightOS通过以下优势增强了VMware环境:

  • 简易性:可以轻松地在具有标准协议和驱动程序的TCP/IP网络上使用。能够无缝集成至现有的基础设施和VMware环境中。

  • 灵活性:完全以软件形式实现的解耦合架构支持独立地扩展存储和计算能力。可以在客户选择的商用硬件上运行,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

  • 高性能:凭借带有英特尔深度学习加速(Intel DL Boost)技术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傲腾PMem和带有应用设备队列(ADQ)技术的英特尔以太网800系列网络适配器的支持,LightOS可以提供高IOPS和低延迟特性,同时性能相当于本地闪存,且无需专有硬件,也没有严格的容量和性能限制。

  • 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通过将英特尔的高性能硬件平台与针对低成本QLC固态硬盘(SSD)进行了优化的LightOS相结合,所实现的数据缩减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同时解耦合架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存储节点上不需要管理程序。

  • 高可用性:诸如SSD级别的Elastic RAID、按卷配置副本、多租户、快照、克隆、远程监控等丰富的数据服务,可以实现跨整个虚拟化平台的高弹性、高可用性存储。

“数字领域的领先企业都从Equinix寻求可在全球范围内按需部署的高性能基础设施。”Equinix Metal总经理Zac Smith表示。“多年来,NVMe/TCP一直承诺通过存储和计算的‘超大规模式’解耦合来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强的部署灵活性和更优的成本效益,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LightbitsVMware和英特尔合作将这一能力带给我们的客户。”

LightOS是一种可扩展的、高效的NVMe/TCP存储解决方案,具有智能的闪存管理功能,可将闪存的耐用性提高多达20 倍。它可以轻松实现大规模部署,并提供与本地闪存相当的性能。单个LightOS集群可以提供40M IOPS以上的性能(随机读)和10PB的用户容量,且延迟小于200μs。以前使用iSCSI的机构可以在相同的网络基础设施上改用NVMe/TCP,并实现更高的性能。除了高性能之外,LightOS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服务,例如多租户、精简配置、快照、克隆、远程监控、动态再平衡等,从而实现跨整个虚拟化平台的高弹性存储。

“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企业正致力于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为了提取数据的价值,应用需要快速地存储、访问和分析数据。在过去几年中,私有云和云服务提供商一直基于Lightbits的解决方案运行云原生应用,并受益于我们对Kubernetes的集成。现在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凭借自己对NVMe/TCP的支持,为VMware的用户提供一种高性能、高可用的存储解决方案。”Lightbits首席战略官Kam Eshghi说道。“拥有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机构以及云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提供商,现在可以通过VMwareLightbits和英特尔的组合解决方案来获得性能、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

LightbitsVMware和英特尔在VMworld 2021大会上联合举办了一场在线分组会议,主题为“无处不在的云转型:数据中心和云上的NVMe/TCP运行模式”(Cloud Everywhere Transformation: NVMe/TCP Operating Models on Data Center and Cloud)。欲了解会议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此处

支持言论

Paul TurnerVMware vSphere产品管理副总裁

“支持ESXi工作负载的企业级IT机构希望获得最新的技术,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VMwareLightbits和英特尔合作,通过强大的NVMe over FabricsNVMe-oF)技术路线图来提升自己的存储支持能力,NVMe-oF技术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对NVMe存储的远程访问能力。增加对NVMe/TCP的支持确保VMware主机能够更好地支持现代应用,这些应用需要高IOPS、低延迟且每个存储服务器拥有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块存储解决方案。”

Remi El-Ouazzane,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首席战略官

“要想克服客户的挑战,就需要准备好数据中心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与VMwareLightbits这样的创新企业合作强化了我们的能力,从而可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英特尔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完备的高性能技术平台,例如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傲腾PMem和英特尔以太网800系列网络适配器,这对于实现NVMe/TCP的承诺而言至关重要。LightOS与英特尔技术的集成,尤其是针对VMware环境的集成,可以为私有云基础设施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客户提供经济高效且TCO更低的优化存储解决方案,同时保持高性能和极低延迟。”

Christos KaramanolisLightbits Labs顾问委员会委员

“该平台将为任何需要提升其基础设施规模和利用率的机构提供核心优势,无论是金融服务还是其他行业。LightOS可以使数据中心充分利用NVMe/TCP的优势。当与VMware ESXi和英特尔硬件结合使用时,机构可以利用其已有的数据中心网络快速、轻松地建立高性能、可扩展的存储。对于希望在一个易于使用的方案中同时获得灵活性、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vSphere用户而言,该解决方案极具吸引力。”

Eric BurgenerIDC研究副总裁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顺利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转向更加依靠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为了实现敏捷性并更好地满足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和效率方面的需求,企业正在对其存储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并转向更多基于服务器的软件定义架构,这些架构支持NVMe和云技术。我们将NVMe/TCP设想为经济高效的高性能解耦合存储架构的赋能技术,这种架构与超大规模企业正在使用的架构相类似。本次发布提供了一种现成的解决方案,可为支持与超大规模企业处于同等水平的虚拟化环境的企业级IT机构提供相同的性能、可用性、可扩展性和效率优势。”

其他资源:

支持VMwareLightOS解决方案介绍

LightOS VMWare解决方案页面

博客:利用NVMe/TCP的强大性能为虚拟化应用提供高可用性存储

网络研讨会:通过支持虚拟化环境的NVMe/TCP加速的云原生应用

关于Lightbits Labs

Lightbits Labs通过提供高效、可扩展、易于使用且针对云进行了优化的本地部署软件定义弹性块存储(EBS),来引领企业的数字化数据中心转型。作为NVMe™ over TCPNVMe/TCP)协议的开拓者,Lightbits可以为企业级IT机构实现低延迟的应用访问,这些机构支持高性能数据库、大数据分析以及使用虚拟架构或基于容器的架构的网络级环境。LightbitsLightOS存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NVMe的效用,以支持希望其私有云和边缘云具有简易性、高性能和灵活性的IT机构。

欢迎访问 www.lightbitslabs.com 或通过 info@lightbitslabs.com 与我们联系。

TwitterLinkedIn Facebook 上关注Lightbits Labs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供应品类极丰富、发货极快速的现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Digi-Key Electronics日前宣布与QuickLogic® Corporation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通Digi-Key 市场平台 QuickLogic 的低功耗、多核 MCUFPGA 和嵌入式 FPGA语音和传感器处理系列产品

QuickLogic 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践行其 QuickLogic Open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QORC) 议,运用的是开源 FPGA 工具。

QuickLogic Image.jpg

Digi-Key Electronics QuickLogic 达成合作,将其低功率半导体和处理器系列产品引入 Digi-Key 场平

随着 QuickLogic 产品加入 Digi-Key 场平台,客户现在拥有了完整的超低功耗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能够在几天内将想法变为设计方案。QuickLogic 产品现已获得多种诸如 ZephyrFreeRTOSSymbiFlow Renode 类流行开软件工具的支持

论客户是添加永远在线的唤醒词检测,在边缘/端点部署 AI 测模型,还是想要一个基于完全开源软件的低功耗 Arm® Cortex®-M4F MCUQuickLogic EOS S3 系列 SoC 都能为您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包括

  • EOS S3      MCU 传感器处理平台:借助集成的 Arm Cortex-M4F MCU 和嵌入式 FPGA      (eFPGA) 内核,客户可以快速地将构想变成原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该平台获得了易用型、低成本开发套件和开源软件工具链(Zephyr、FreeRTOS)以及      QuickLogic 的      FPGA 用户工具支持。

  • EOS S3 语音 + 传感器中枢:用语音识别支持并发传感器处理。超低功耗解决方案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支持长电池续航时间。

  • EOS      S3-AI:一个以经济的方式将 AI 优点融入端点应用的全包式低功耗解决方案和开发环境。

  • QuickFeather      开发套件:QuickFeather      体积小、兼容 Feather、价格低廉,并且获得了开源工具的完全支持。借助 Cortex®-M4F      MCU 和集成的 eFPGA,板载 EOS S3 能够让您利用全开源软件和硬件进行创新。

  • Qomu 开发套件:采用功耗极低的嵌入式处理器和低功耗 FPGA 技术,使得 Qomu 成为完美的开发平台,尤其适合边缘物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的开发。该微型电路板可直接插入 USB      Type-A 端口,可设计到任何地方。

Digi-Key 的市场高级产品经理 Anissa Lauer 指出:“QuickLogic 产品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超低功耗,因此成为物联网和消费类移动应用的理想选择。此外,Digi-Key 经在提供 QuickLogic 子公司 SensiML® 分析工具包基础版。因此,我们的客户现在拥有了完整的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能够加快构思和设计过程。

SensiML 分析工具包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开发工作流程,完成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收集、标记、模型生成和测试/验证

QuickLogic 的首席执行官 Brian Faith 表示:“Digi-Key 具有全球品类极为丰富的电子元器件。通过 Digi-Key Electronics 进行销售,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种订购器件、套件和软件工具的简便方法,从而提升了用户对对我们产品的接触面。我们期待与 Digi-Key 的合作,并进一步扩大我们的业务影响范围。

如需详细了解QuickLogic,并查看其产品组合,请访问Digi-Key 市场平台

关于 QuickLogic Corporation

QuickLogic Corporation 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针对人工智能 (AI)语音和传感器处理开发低功耗、多核半导体平台和知识产权 (IP)这些解决方案包括用于硬件加速和预处理的嵌入式 FPGA IP (eFPGA),以及将 eFPGA 与其他处理器和外设集成的各种多核 SoC。其最近收购的旗下全资子公司 SensiML Corporation 拥有全套分析工具包,能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精确传感器算法完成端到端解决方案。全系列平台、软件工具和 eFPGA IP 使得在移动、可穿戴、耳穿戴、消费、工业、边缘和端点物联网中切实有效地采用人工智能、语音和传感器处理成为可能。如需了解更多信息, 请访问www.quicklogic.comhttps://www.quicklogic.com/blog/

关于 Digi-Key Electronics

Digi-Key Electronics 是一家全球性的电子元器件是一家全球性的电子元器件综合服务授权分销商,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锡夫里弗福尔斯市,经销着来自 2000 多家优质品牌制造商的 890 多万种产品。Digi-Key 还提供各种各样的在线资源,如EDA 和设计工具规格书参考设计、教学文章和视频多媒体资料库资源。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在线客服提供 24/7 术支持。如需其它信息或查询 Digi-Key 广泛的产品库,请访问www.digikey.cn并关注我们的LinkedIn微信微博QQ 视频 B站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公司 | Neil Quinn产品应用工程师Richard Anslow系统应用工程师

简介

PROCENTEC等行业专家的数据显示,采用基于RS-485现场总线技术(PROFIBUS®)的应用在持续增长,工业以太网(PROFINET)应用也在快速增长。2018年,全球共安装6100万个PROFIBUS现场总线节点,PROFIBUS过程自动化(PA)设备同比增长7%。PROFINET安装基数为2600万个节点,仅2018年安装的器件数量就达到5100万。1

随着RS-485现场总线采用率的稳定增长,同时工业4.0加快了智能互联工厂的发展,我们需要确保不断优化现场总线技术,为智能系统提供支持。经过优化的现场总线技术必须仔细权衡EMC稳定性和数据传输可靠性这两个因素。

不可靠的数据传输会降低整体系统性能。在运动控制应用中,现场总线一般用于对单轴或多轴电机实施闭环位置控制。这些电机一般处于高数据速率、长电缆传输线状态,如图1所示。如果位置控制不可靠,那么实际性能会下降,次品率上升,进而导致工厂生产率降低。在无线基础设施应用中,现场总线一般用于对天线实施倾斜度/位置控制,因此准确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在运动控制和无线基础设施应用中,需要提供不同级别的EMC保护,具体如图1所示。运动控制应用通常处于电噪声环境中,这可能导致数据误差。对于无线基础设施,则必须为其提供保护措施,避免在裸露的环境中间接遭受雷击损坏。

对于这些要求严苛的应用,需要仔细检查RS-485收发器的电缆时序性能,以确保系统可靠性和EMC特性。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系统时序和通信电缆概念;阐述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包括时钟和数据分配、电缆驱动能力;并展示使用下一代ADM3065E/ADM3066E RS-485收发器为工业应用带来的优势。

时序性能

为了在高数据速率下通过长电缆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必须考虑影响RS-485的一些重要因素,例如通常与低压差分信号(LVDS)有关的抖动和偏斜等时序性能概念。RS-485收发器和系统电缆造成的抖动和偏斜都需要考虑。

293741-Fig-01.jpg

1.RS-485EMC、数据速率和电缆长度要求

抖动和偏斜

抖动可以量化为时间间隔误差;即信号跃迁的预期到达时间和实际到达时间之间的差值。在通信链路中,有多种因素会导致抖动。基本上,每种导致抖动的因素都可以描述为是随机或确定性的。随机抖动可以通过高斯分布描述,一般源于半导体内部的热噪声和宽带散射噪声。确定性抖动则来自通信系统内部;例如,占空比失真、串扰、周期性外部噪声源或码间干扰。对于使用RS-485标准的通信系统,数据速率低于100 MHz,确定性抖动更明显。

峰峰值抖动是衡量确定性来源产生的系统抖动总体性能的有用指标。其可以在时域中测量,具体是通过在同一显示屏上叠加大量信号跃迁(一般被称为眼图)。使用无限持续的示波器显示屏或者使用示波器的内置抖动分解软件来实现,如图2所示。2,如图2所示。2

293741-Fig-02.jpg

2.时间间隔误差、抖动和眼图

重叠跃迁的宽度为峰峰抖动,中间的空白区域称为眼。这个眼是接收节点在RS-485长电缆的远端可以采样的区域。眼宽越大,接收节点可以采样的窗口越宽,且可以降低错误接收位的风险。可用眼主要受来自RS-485驱动器和接收器,以及互联电缆的确定性抖动影响。

293741-Fig-03.jpg

3.RS-485通信网络中造成抖动的主要因素

图3显示通信网络中造成抖动的各种来源。在基于RS-485的通信系统中,影响时序性能的两大因素是收发器脉冲偏斜和码间干扰。脉冲偏斜也称为脉冲宽度失真或占空比失真,是收发器在发射和接收节点产生的一种确定性抖动。脉冲偏斜定义为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的传输延迟差值。在差分通信中,这种偏斜会产生不对称交越点,并且发送0s和1s的持续时间不匹配。在时钟分配系统中,过度的脉冲偏斜表现为发射时钟的占空比失真。在数据分配系统中,这种不对称会增加眼图中显示的峰峰抖动。在这两种情况下,过度的脉冲偏斜会对通过RS-485传输的信号产生不利影响,且会降低可用的采样窗口和整个系统的性能。

当信号沿的到达时间受到处理该信号沿的数据模式影响时,会发生码间干扰(ISI)。对于采用长电缆互联的应用,码间干扰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使其成为影响RS-485网络的关键因素。更长的互联会产生RC时间常数,其中电缆电容在单个位周期结束时没有充满电。在发射数据只由时钟组成的应用中,不存在这种码间干扰。码间干扰也可能由电缆传输线上的阻抗不匹配(因为短截线或终端电阻使用不当)引起。具备高输出驱动能力的RS-485收发器一般可以帮助最大限度降低码间干扰效应,因为它们对RS-485电缆负载电容充电时所需的时间更短。

峰峰抖动容差的百分比与应用高度相关,一般使用10%抖动作为衡量RS-485收发器和电缆性能的基准。过度抖动和偏斜会影响接收端RS-485收发器的采样性能,增大发生通信错误的风险。在正确端接的传输网络中,选择经过优化的收发器,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发器脉冲偏斜和码间干扰效应,才能实现更可靠、无错的通信链路。

RS-485收发器设计和电缆影响

TIA-485-A/EIA-485-A RS-485标准3提供了RS-485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设计和操作范围相关规范,包括电压输出差分(VOD)、短路特性、共模负载、输入电源阈值和范围。TIA-485-A/EIA-485-A标准未规定RS-485的时序性能(包括偏斜和抖动),由IC供应商根据产品数据手册规格进行优化。

其他标准,例如TIA-568-B.2/EIA-568-B.2双绞线电信标准4提供了电缆交流和直流影响RS-485信号质量的背景。此标准提供了抖动、偏斜和其他时序测量的相关考量和测试程序,并设置了性能限值;例如,5e电缆允许的最大偏斜为45 ns/100 m。ADI应用笔记AN-1399详细探讨了TIA-568-B.2/EIA-568-B.2标准,以及使用非理想电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虽然可用标准和产品数据手册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但任何有意义的系统定时性能表征都需要在长电缆上测量RS-485收发器的性能。

293741-Fig-04.jpg

4.ADM3065E的典型时钟抖动性能

使用RS-485实现更快速、更广泛地通信

ADM3065E RS-485收发器具备超低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偏斜性能,所以非常适合用于传输精密时钟,通常采用电机编码标准,例如EnDat 2.2。5事实证明,ADM3065E在电机控制应用中采用典型电缆长度的确定性抖动小于5%(图4和图5)。ADM3065E具有较宽的电源电压范围,因此这种时序性能水平也可用于需要3.3 V或5 V收发器电源的应用。

293741-Fig-05.jpg

5.ADM3065E接收眼图:分布在100 m电缆上的25 MHz时钟

除了出色的时钟分配,ADM3065E时序性能还支持实现可靠的数据分配,以及高速输出和最少的附加抖动。图6显示,通过使用ADM3065E,RS-485数据通信的时序限制会大大放宽。标准RS-485收发器的抖动通常为10%或更低。ADM3065E可以在长达100米的电缆上以20 Mbps以上的速度运行,并且仍然可以在接收节点保持10%的抖动。这种低水平抖动降低了接收数据节点错误采样的风险,可实现使用典型的RS-485收发器无法实现的传输可靠性。对于接收节点可以容忍高达20%抖动的应用,可以在100米电缆内实现高达35 Mbps的数据速率。

293741-Fig-06.jpg

6.ADM3065E接收数据节点具有出色的抖动性能

这种时序性能使ADM3065E成为电机控制编码器通信接口的理想选择。对于使用EnDat 2.2编码器协议传输的每个数据包,数据传输都与时钟下降沿同步。图7显示,对绝对位置(TCAL)进行初始计算后,起始位开始将数据从编码器传输回主控制器。随后的错误位(F1,F2)表明了当编码器引起的故障错误的具体位置。。然后,编码器发送一个绝对位置值,以LS开头,后接数据。时钟和数据信号的完整性对于通过长电缆能否成功发送定位和错误信号至关重要,EnDat 2.2指定最大抖动为10%。这是EnDat 2.2指定采用20米电缆、16 MHz时钟速率时的最高抖动要求。图4显示,ADM3065E能够满足此要求,时钟抖动仅5%,图6显示ADM3065E能够满足数据传输抖动要求,但标准RS-485收发器不能满足。

ADI公司对ADM3065E收发器出色的电缆时序性能进行表征,确保系统设计人员掌握必要的信息,以便成功开发符合EnDat 2.2规格要求的设计。

293741-Fig-07.jpg

7.时钟/数据同步的EnDat 2.2物理层和协议(基于EnDat 2.2图表实施调整)

更长电缆通信实现更高可靠性

TIA-485-A/EIA-485-A RS-485标准3要求采用合规的RS-485驱动器,在满负载网络中产生至少1.5 V的差分电压幅值VOD。这个1.5 VOD允许在长电缆内发生1.3 V直流电压衰减,而RS-485接收器要求以至少200 mV输入差分电压工作。ADM3065E用于在提供5 V供电时输出至少2.1 V 的VOD,此情况已经超出了RS-485规范要求。

满负载RS-485网络相当于54 Ω差分负载,该负载模拟双端接总线,包含2个120 Ω电阻,另外750 Ω则由32个1单位负载(或12 kΩ)连接器件构成。ADM3065E采用专有的输出架构,可在满足共模电压范围要求的同时最大化VOD,并超越了TIA-485-A/EIA-485-A的要求。图8显示,ADM3065E在使用3.3 V电轨供电时,产生的驱动力超过RS-485标准要求>210%,而采用5 V电轨供电则超过>300%。这扩大了ADM3065E系列的通信范围,相比常规的RS-485收发器,支持更多远程节点和更高的噪声容限。

293741-Fig-08.jpg

8.ADM3065E在广泛电源范围内的性能表现均超越了RS-485驱动器要求

图9通过1000米电缆的典型应用性能,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通过标准AWG 24电缆通信时,ADM3065E的性能比标准的RS-485收发器高30%——接收节点上的噪声容限高30%,或者在低数据速率下,最大电缆长度增加30%。这种性能非常适合RS-485电缆长达数百米的无线基础设施应用。

293741-Fig-09.jpg

9.ADM3065E能够为超长距离应用提供出色的差分信号

EMC保护和抗扰度

RS-485信号采用平衡差分式传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系统噪声均等地耦合到RS-485双绞线电缆中的每条导线。双绞线使产生的噪声电流沿相反方向流动,与RS-485总线耦合的电磁场相互抵消。这降低了系统的电磁敏感性。此外,ADM3065E增强的2.1 V驱动强度支持在通信中实现更高的信噪比(SNR)。在长电缆传输中,例如地面和无线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长达几百米,具备增强的SNR性能和出色的信号完整性可以确保对天线实施准确、可靠的倾斜/位置控制。

293741-Fig-10.jpg

10.无线基础设施的电缆长度可能超过几百米

如图1所示,RS-485收发器需要EMC保护,它通过相邻的连接器和电缆直接与外界连接。例如,编码器到电机驱动器的裸露RS-485连接器和线缆上的ESD是一个常见系统危险因素。与变速电力驱动系统的EMC抗扰度要求相关的系统级IEC 61800-3标准,要求最低±4 kV(接触)/±8 kV(空气)的IEC 61000-4-2 ESD保护。ADM3065E超过了这一要求,提供±12 kV(接触)/±12 kV(空气)的IEC 61000-4-2 ESD保护。

293741-Fig-11.jpg

11.具有ESDEFT和浪涌保护功能的完整25 Mbps信号和功率隔离RS-485解决方案

对于无线基础设施应用,需要增强的EMC保护来防止遭受雷击损坏。在ADM3065E输入中添加1个SM712 TVS和2个10 Ω协调电阻可以增强EMC保护,提供最高±30 kV 61000-4-2 ESD保护和±1 kV IEC 61000-4-5浪涌保护。

为了提高电气要求严苛的电机控制、过程自动化和无线基础设施等应用中的抗扰度,可以添加电气隔离装置。利用ADI公司的iCoupler®isoPower®技术,可以向ADM3065E中增添兼具增强型绝缘和5 kV rms瞬态电压的电流隔离。 ADuM231D 提供三个5 kV rms信号隔离通道,具有精密时序性能,可以在高达25 Mbps速度下可靠运行。  ADuM6028 隔离式DC-DC转换器可提供所需的隔离电源,耐受额定值为5 kV rms。 使用两个铁氧体磁珠可以轻松满足EMC相关标准要求,例如EN 55022 Class B/CISPR 22,从而可实现6 mm × 7.5 mm紧凑型隔离式DC-DC解决方案。

结论

ADI公司的ADM3065E RS-485收发器性能优于行业标准,与标准RS-485器件相比,它可以实现更快速、更长距离通信。在EnDat 2.25规定的10%抖动水平下,ADM3065E允许用户采用最长20米电缆以16 Mhz时钟速率工作,而标准RS-485器件很难满足这一要求。ADM3065E的驱动力超出RS-485总线驱动要求300%,在使用更长电缆时,提供更出色的可靠性和更高的噪声容限。可以通过增加iCoupler隔离来提高抗扰度,包括ADuM231D信号隔离器,以及行业体积最小的隔离功率解决方案ADuM6028。

参考文献

1 “2018年,PROFINETPROFIBUS节点的数量超过8700。”Profibus Group,2019年5月。

2 Conal WattersonLVDSM-LVDS电路实施指南。”ADI公司,2013年3月。

3 “TIA/EIA-485-A标准用于平衡 数字多点系统的发电机和接收机的电气特性。”IHS Markit Inc.,1998年3月。

4 “TIA/EIA-568-B.2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2部分平衡双绞线组件。”电信工业协会,2001年5月。

5 “EnDat 2.2——位置编码器的双向接口。”Heidenhain,2017年9月。

作者简介

Neil Quinn是ADI公司的产品应用工程师,是爱尔兰利默里克的接口和隔离技术部的一员。Neil 2013年获得美国国立梅努斯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他主要研究工业和高速通信接口,例如RS-485和LVDS,以及ADI的iCoupler数字隔离产品。联系方式:neil.quinn@analog.com

Richard Anslow是ADI公司自动化与能源业务部互连运动和机器人团队的系统应用工程师。他的专长领域是基于状态的监测和工业通信设计。他拥有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颁发的工程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联系方式:richard.anslow@analog.com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公司

如果我们不仅能为全球最亟需的地方提供能源,而且是提供经济高效的能源,会怎么样?这是谈到发展中国家时经常会提出的问题,这些国家的电网往往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无法储存能源,并在需求高峰时段调节能源的使用,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停电、限电甚至导致能源短缺问题。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能源存储:市面上没有经济高效的电池可用来补充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

图1 - ADI (Signal+)文章 - 储能技术实现广泛供电-.jpg

此外,在另一个行业也存在自身的问题。电动汽车(EV)作为内燃机和化石燃料的环保替代品,被视为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电动汽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当半吨重的电池无法再容纳足够多的电量来驱动汽车时,该怎么办?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回收这些电池,以回收原材料,但这种方法成本高昂,缺乏监管,且没有明确定义的供应链。因此,能源研究所预计,到2025年,全球丢弃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数量将超过340万块。

图2 - ADI (Signal+)文章 - 储能技术实现广泛供电-.jpg

为实现更好的储能技术,全球需要更好的电池,而ADI公司已取得重大进展,可以提供实现这种电池所需的电子技术。这些技术突破归功于我们不断提升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我们基于在有线BMS领域的领先优势,于近期开发出突破性的无线BMS (WBMS)技术,从而无需再使用电池线束。无线电池管理系统为OEM更加灵活地将电动汽车平台扩展至多种车型提供了优选的途径,可实现灵活、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的平台,同时还提供支持电池组实现梯次利用所需的数据。

所有这些技术进步相结合,提高了实现电池梯次利用(例如储能系统或ESS)技术的可行性。ESS使得可再生能源装置(例如风轮机、太阳能板等)能够捕获和存储能源,并在高峰时段支持电网供电。WBMS传感器可靠的数据收集功能让这种方案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在确定让电池进入梯次利用之前,卖家可以使用这些数据生成健康状态历史记录:电动汽车车主对电池进行了多少次完全或部分充电和放电;电动汽车是否曾发生过事故;从车辆的维修记录能够看出什么?这种精细的健康状况监测也可以应用于逻辑上无法收集数据的地方。

最后,ADI利用一个性能出色的电池来帮助解决全球两大能源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现在重新利用电动汽车电池来储存可持续能源已基本可行,这也使得电动汽车从经济层面更具可行性。对我们来说,这只是在不断寻求突破,以实现人类更美好生活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英特尔获得了“2021中国典范雇主——多元和包容文化典范企业”殊荣,该榜单由中国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

“中国典范雇主评选”是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选拔。2021年的评选通过对数十万家企业的筛选,向其中230家候选企业发出参选邀请,经过层层筛选与评估,组委会最终评选出26家企业入选本单项奖,入选榜单的企业代表了当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先水平。

2021多元和包容文化典范”的评选标准包括:企业中进行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计划;在招聘、绩效管理、领导力评估和培训中整合多元化和包容性策略;招聘指标、晋升率、薪酬水平、营业额、参与 ERG 和供应商多样性;通过各种背景、经验和观点的员工获得竞争优势等。荣膺该奖项,是对英特尔在企业人才管理、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卓越领导力的高度肯定。

1.png

英特尔推崇勇敢无畏、多元包容、客户至上、同心同德、真实透明、质量为本的六大价值观,“多元包容”是根植于英特尔基因的一个重要理念。英特尔希望努力打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让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做出最好的成绩。“多元包容”的着眼点不仅限于员工:英特尔基于履责、包容、可持续、赋能的“RISE”战略和2030目标,致力于运用技术以及员工的专长和热情,创造一个更负责任、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世界。在积极倡导多元包容价值观的同时,英特尔用行动兑现着这些承诺。

  • 在推动多元包容计划方面,英特尔重视女性员工的贡献和成长。2020年,英特尔中国女性员工占比34%,女性管理者占比25%;在英特尔宣布的2030年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中,未来十年将让技术岗位的女性比例超过40%,担任高管职务的女性和少数族裔的人数增加一倍。截至目前,英特尔中国已提前完成2021年多元人才指标,技术岗女性占比达到30%

  • 英特尔致力于提升女性职业价值和领导力。英特尔组建了女性员工联盟组织(WIN),通过定期组织女性员工与公司高管面对面交流会,共同探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持续学习等主题,并开展年度女性员工大会、女性员工读书会以及演讲培训实战等活动,促进女性员工的多层次沟通与经验交流。领导力项目和“技术行业人才多样化”计划则旨在协助女性管理者,培养首席女性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后备人才。英特尔中国长期致力于爱岗敬业文化建设,疫情期间更是增加了如何平衡好家庭-工作关系的系列讲座,通过线上分享惠及更多员工。

  • 英特尔将“包容平等”贯彻进招聘流程和薪酬水平里, 2019年初,英特尔宣布在全球范围实现了不同性别的同工同酬;自2020年起,英特尔所有用人部门的经理必须在完成包容平等相关培训之后,方可启动面试招聘流程;在2021年,英特尔还发起成立了全球包容联盟,持续推进RISE战略。

  • 英特尔多年来持续推动供应商多元化,截至2020年底,英特尔多元化采购金额达到12亿美元,实现了之前设立的2020年多元化采购金额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面向全球女性企业的采购金额达到2.79亿美元。作为2030RISE目标之一,英特尔在2020年的基础上,设立了将全球多元化采购金额增涨一倍、到2030年达到20亿美元的新目标,同时将包容性采购项目及合作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英特尔希望能够加速促进种族和性别的经济平等,帮助多元化企业拓展竞争新业务的机会,并提高多元化社区的积极影响力。

“君子美美而共,和而不同,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个体的不同和共同的梦想,才能带来更多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英特尔多元化的思维、包容性的文化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火和眼里的光,能促进我们更全面地创新,也让我们更具有竞争力。英特尔的文化在不断演进,多元包容在增强,这也是我们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期待一起拥抱多元的世界,共创科技的美好未来。” 英特尔(中国)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毛琴表示。

2.png

在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英特尔广受认可,已荣获诸多荣誉。2019年,英特尔曾被《职业母亲》(Working Mother)杂志评为“最适合职业母亲的百佳雇主”和“多元文化女性最佳雇主”,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佳大型雇主、最佳女性雇主和美国最佳多元化雇主”。2020年,英特尔荣获了腾讯新闻“年度中国益公司”奖项,以及2020年第一财经“企业社会责任榜”责任典范奖。2021年,英特尔中国入选Universum中国最具吸引力雇主前一百;在首届中国女性赋权奖颁奖典礼上,英特尔荣膺“最佳提升女性地位奖(跨国企业)”。

在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下,英特尔将继续打造多元包容、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贯彻基于履责、包容、可持续、赋能的“RISE”战略,矢志不渝地实现2030目标,创造更高的社会影响力和更为可持续的未来,践行宏旨: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0月12日,以“慧见 智及万物”为主题的2021第十四届英特尔物联网峰会在银川举行。会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物联网事业部全球总经理Thomas Lantzsch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副总裁、物联网视频事业部全球总经理、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博士共同介绍了英特尔在融合边缘和视频领域的全球战略、产品进展及生态建设情况,重申了中国市场在英特尔物联网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1.jpg
同时,陈伟博士也透露英特尔已经成立第五事业部---物联网视频业务事业部,这个是总部唯一设在中国的事业部,陈伟博士在接受电子创新网等媒体专访时指出,视频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通用横向能力,英特尔将推动视频技术升级赋能各个各个行业应用,这个事业部关注三个点: 一个是高密度的计算,解决高清数据流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传输、存储,编解码。第二是有效的分析手段,目前很多视频分析是基于计算机视频,事业部要提供软硬件整合的解决方案。第三是基于高密度数据对架构的挤压,复杂的计算架构层次优化的问题,数据流的优化,隐私,安全,带宽,实时性,如何在系统层面优化,加固等。尤其跟网络组合并和一起和目前的各个软件包、算法一起,达到希望的效果。
2.jpg
陈伟博士指出视频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发展的助推器,而物联网视频事业部的宗旨正是全面推动物联网视频技术的发展。高密度计算、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运用、复杂计算层次结构,是物联网视频事业部的技术区别于其他垂直行业技术的三大特征,这三大技术是可用于其他垂直行业的基础技术,更是英特尔推动物联网技术边界的根本动能。
从三大技术特性出发,英特尔正不断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推动视频技术的升级。无论是CPU、VPU、ASIC、FPGA等多样化的芯片以及一系列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智能硬件,还是英特尔全栈的软件产品,皆可使视频处理事半功倍。从安全保障领域到工业、零售、交通和公共部门,视频这项基础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并催生出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帮助用户释放更多的业务价值。

融合边缘成为热点

从本次大会演讲和展示看,英特尔目在大力推进融合边缘的业务进展,致力于为来自广泛行业的客户打造卓越的融合边缘产品组合。英特尔正与合作伙伴,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构建融合边缘生态系统,提升效率、增强安全性和连通性、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并推动业务模式转型,使智能无处不在,真正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3.jpg
英特尔发言人指出无所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连接、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所构成的“四大超级技术力量”正成为塑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当前,英特尔正凭借超级技术力量推进创新、探索与增长,并正与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生态伙伴同行,依靠四大超级技术力量提供领先技术并加速数字化转型,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4.jpg
作为超级技术力量“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英特尔将网络、计算、存储进一步融合,围绕融合边缘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在产品上,英特尔拥有广泛的芯片产品组合,从凌动®、酷睿™、至强®等处理器家族,到FPGA、Movidus VPU等推理加速产品,英特尔能够为广泛的行业客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英特尔推出的包括OpenVINO™工具套件在内的一系列软件工具,也正为开发者创新提供强劲支持;在生态上,英特尔与产业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打造庞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并致力于解决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切实存在的难题;在组织架构上,英特尔今年将网络平台事业部、物联网事业部和连接事业部合并为了一个业务部门——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以推进英特尔在融合边缘领域的技术和产品领先性。
在融合边缘快速崛起的同时,边缘侧还呈现出了视频需求和人工智能使用需求激增的特征,部署在边缘侧的摄像头数量和由此产生的数据也在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视频技术不断地塑造边缘,为英特尔带来了新的洞察;视频技术也在与包括5G在内的其他超级技术力量相融合,不断推动智能升级,深刻影响着英特尔构建边缘的方式,并引领着新的转型。
如今,中国的零售、金融服务、酒店餐饮和教育行业迎来创新风潮。相比其他地区,中国消费者对实体有着更高、更苛刻的要求。围绕这些领域,英特尔与中国客户紧密开展了包括英特尔®超能云终端、智能视频会议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合作。针对工业行业,英特尔研发了能够满足工业场景独特需求的芯片及软件产品,并与国内生态合作伙伴一道,支持市场对于工作负载整合愈发旺盛的需求,为工业行业提供优秀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在本次大会上,Thomas Lantzsch还重申,从客户与解决方案数量、到开发者工具下载量、再到产学研合作成果,都证明了中国一直都是并将继续成为英特尔取得成功的重要驱动力量。来自中国合作伙伴的鼎立支持也大幅加快了英特尔整体的创新步伐。目前,英特尔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700个合作伙伴,1100多个方案设计伙伴和超过200家英特尔合作伙伴联盟成员。英特尔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一起设计构建了128款边缘解决方案,并分别部署在4000个边缘项目中。同时,OpenVINO™工具套件在中国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万个。此外,英特尔还在中国启动了50个活跃度极高的大学项目,构建英特尔® DevCloud,并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边缘软件中心云服务。

随着边缘计算进入应用爆发期,英特尔正凭借自己独有的组合拳助力行业迈入融合边缘的新时代;视频技术广泛部署,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为边缘带来洞察,英特尔正凭借视频领域的三大技术特性推动边缘的智能升级;更多的边云融合技术不断迸发,英特尔正促进边云协同迈向现实,进而掀起千行百业的创新风潮。当前,英特尔正与生态合作伙伴一道,通过创新的融合边缘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变革,推动产业升级,使AIoT应用真正造福人们的生活。

围观 9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3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