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文章第一张配图.jpg

拥抱人机界面的全新时代

人机交互 领航未来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

人机交互领域热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经开始展现,比如智能手机配备的地理空间跟踪技术,应用于可穿戴式计算机、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

应用于虚拟现实、遥控机器人及远程医疗等的触觉交互技术;应用于呼叫路由、家庭自动化及语音拨号等场合的语音识别技术;对于有语言障碍的人士的无声语音识别。

应用于广告、网站、产品目录、杂志效用测试的眼动跟踪技术;针对有语言和行动障碍人开发的“意念轮椅”采用的基于脑电波的人机界面技术等。

人机交互这一技术还在不断更迭发展,手势操控的加入将使得人机交互的互动性更高,更便捷。不论是在手机、电脑、电子屏幕、TWS耳机、智能穿戴等灯产品上手势操控的应用都十分令人期待。

手势辨识和手势追踪在人机交互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其多元的应用也开始吸引各方开始投入研究。长期深耕高速传输介面的智微科技看好手势辨识和非接触式感应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于2017年投资成立开酷科技,专注于60GHz毫米波雷达技术的3D手势辨识系统单晶片方案的产品开发,后于2020年底正式合并开酷科技。

开酷科技主要核心技术是结合60GHz毫米波雷达、先进天线设计和人工智慧加速器来实现近距离精细手势辨识。除此之外,开酷科技使用了“感测器端运算”技术,让演算法能在晶片端就完成所有的资料处理并即时反应,完美解决目前AI装置使用边缘运算遇到的瓶颈。

手势辨识与手势追踪有着广泛的产品应用,包括智慧型手机/电脑、智慧穿戴设备、游戏体验、智慧家居、车内应用、电梯门禁系统及虚拟实境等领域,让这些设备可以深入人们生活的个个方面。物联网的兴起,也成为手势辨识应用的重要驱动力,让感测器朝着更小尺寸、更智慧化发展的趋势下蓬勃发展。

至此,智微联合开酷将在2021年11月11日,带来2021 智微科技·开酷科技联合新品发布会【人机交互 领航未来】诚邀业内伙伴,前来共同探讨。

发布会亮点

1、存储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最新USB 20G高速存储桥接芯片与解决方案

2、开创性技术和产品,毫米波雷达市场趋势分析:

全球首颗以60GHz毫米波雷达技术为基础的3D手势辨识系统单芯片方案发布

3、业内头部厂商、重磅嘉宾现场分享市场趋势与产品布局:

智微科技、开酷科技、日月光集团、骅讯电子、四季宏胜

产品亮点

本次发布会将展示智微科技与开酷科技的年度新品

1、存储桥接芯片- JMS586A

规格为USB 20G至 PCIe Gen3x2 NVMe/AHCI,能够同时支持PCIe NVMe与PCIe AHCI双协议

2、毫米波雷达- K60168

该款产品,是全球首颗以60GHz毫米波雷达技术为基础的3D手势辨识系统单芯片方案,本次发布会现场也将展示与客户合作的终端产品原型

面向伙伴

1、品牌企业:在手机、电脑、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屏显、智能家居领域的品牌企业

2、制造业: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生产厂商

活动详情

活动主题:人机交互 领航未来

主办方:智微科技 开酷科技

承办单位:我爱音频网

时间:2021年11月11日 13:30-16:35

地点:深圳市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 3F 博林宴会厅

活动议程.png

智微科技走来20年,在存储行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及面对变化莫测的产业趋势所规划的未来新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布局;同时,子公司开酷科技的加入,将带领市场及大众一齐走向一个人机交互的全新时代。

嘉宾介绍

智微科技副总经理 林明正.png

演讲主题:【智微科的20周年-携手共构 全芯未来】

演讲嘉宾:智微科技与开酷科技的营销业务中心–副总经理 林明正

林明正副总将与大家分享对未来存储市场的看法,以及面对变化莫测的产业趋势所规划的新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布局;同时,将透过这个场合正式向大家介绍子公司开酷科技。

开酷科技处长  陈政玮.png

演讲主题:【毫米波雷达与开酷科的核心技术】

演讲嘉宾:智微科技与开酷科技的营销业务中心–处长 陈政玮

陈政玮将着重于向大家介绍毫米波雷达的技术、优势,以及开酷科技方案的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帮助大家更加了解神秘的毫米波手势识别技术。

智微科技总经理特助赵秀哲.png

演讲主题:【疾速-弹指之间】

演讲嘉宾:智微科技与开酷科技的总经理特助 赵秀哲

赵秀哲先生将向大家介绍智微科技和开酷科技的年度重点产品及其详细规格,展现智微科存储产品的传输疾速,和开酷科弹指之间的毫米波手势识别速度!

日月光集团处长 林志毅.png

演讲主题:【SiP封装为智能穿戴赋能】

演讲嘉宾:日月光集团工程发展中心处长 林志毅

林志毅先生将分享,SiP技术及优势如何用于穿戴式装置上,並透过SiP技术能够赋予穿戴装置更多的竞争优势,不仅能将开酷科技的手势识别技术完美集成,还能提供市场更小型化、高性能及低功耗的解决方案。

骅讯电子资深业务经理庄弘懋.png

演讲主题:【AI智能耳机整合“芯”方案】

演讲嘉宾:骅讯电子 高级工程师 庄弘懋

庄弘懋将为大众解决使用耳机时常会遇到痛点,他将透过这次发布会展示与开酷科技共同研发的智能耳机和运作原理。

四季宏胜总经理刘德勇.png

演讲主题:【上帝之手 - 手势识别 操控万物】

演讲嘉宾:四季宏胜 总经理 刘德勇

刘德勇将与大家分享有关手势识别技术带来的启发和相关领域的方案布局, 将与大家分享有关手势识别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启发,跳脱一般大众视角和观点来说明手势识别技术其特别之处和利基点,以及利用此技术衍生的相关领域的方案布局。

智微科技走来20年,在存储行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及面对变化莫测的产业趋势所规划的未来新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布局;同时,子公司开酷科技的加入,将带领市场及大众一齐走向一个人机交互的全新时代。

期待透过这次的发布会能让大家对于智微科和开酷科在存储和人机交互的产品布局与对应方案有更多的了解和交流,现场也将展示与客户合作的终端产品原型,期待您的共同参与!与大家一同拥抱人机界面的全新时代!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Linux在数据中心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内核升级周期的网络子系统变化仍然相当活跃。Linux 5.16也不例外,周一最新与网络相关的更新加入了大量的驱动和新规范的支持。一个较新硬件的驱动是Realtek RTW89 Wi-Fi驱动,用于支持Realtek 8852AE 802.11ax适配器和未来的型号。

另一个新网络驱动程序是用于ASIX AX88796C硬件的x88796c。同时,高通QCA8k驱动增加了对QCA8328的支持,以及对现有网络驱动的其他较小的支持补充。

1.jpeg

英特尔的100G以太网驱动代码为TC/OvS flow API增加了eswitch offload,支持应用设备队列,其中Rx/Tx队列可以分配给应用线程,以及其他改进。

联发科MT7921 Wi-Fi驱动程序增加了对6GHz Wi-Fi的支持、主动状态电源管理(ASPM)和其他改进。

2.png

蓝牙代码方面,新版本合并的驱动对蓝牙链接质量和音频/编解码器支持有了一些改进,蓝牙驱动支持现在也出现在联发科MT7922和MT7921 SoC上。

Google的vNIC"GVE"驱动增加了对巨量帧、Rx页面重用和其他改进的支持。

BPF代码有了一些改进,包括安全方面的改变,现在默认不允许无特权的BPF。

核心网络代码增加了管理邻近条目的概念,这些条目由控制平面添加,并由内核解析,用于XDP和BPF等加速路径。其他变化包括对多路径TCP(MPTCP)的持续改进、基于RFC7450规范的自动组播隧道(AMT)驱动程序的引入,以及其他改进。

关于Linux 5.16的许多网络变化的更多细节,请见此拉动请求:

https://lore.kernel.org/lkml/20211102054237.3307077-1-kuba@kernel.org/

来源:cnBeta.COM

围观 7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1日,以“数即万物 智算未来”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作为中国移动旗下专业芯片子公司,中移芯昇(芯昇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款基于RISC-V架构内核的MCU微控制器芯片“CM32M4xxR”。

中国移动表示,围绕物联网芯片国产化,中移芯昇聚焦RISC-V内核,尝试了多款芯片的研发,完成了RISC-V的综合性能评估、SoC硬件架构适配、基础工具链适配、底层操作系统移植,目前已经形成“通信芯片+安全芯片+MCU芯片”的产品体系。

1.jpg

CM32M4xxR是中国移动首款基于RISC-V内核的低功耗大容量MCU芯片,具备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低功耗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智能门锁、物联网网关、交互面板、测控终端、学生教育、消费电子相关领域。

它采用了32位的RISC-V Nuclei N308内核,最高工作主频144MHz,支持浮点运算和DSP指令,集成高达512KB嵌入式加密Flash、144KB SRAM,以及丰富的高性能模拟功能模块、通信接口。

内置4个12bit 5Mbps ADC模数转换、2个1Mbps 12bit DAC数模转换、4路独立轨到轨运算放大器、7个高速比较器,支持多达24通道电容式触摸按键。

同时集成多路U(S)ART、I2C、SPI、QSPI、CAN等数字通信接口,内置密码算法硬件加速引擎。

配套开发板采用LQFP128封装,Micro-USB接口供电,提供JTAG(蜂鸟)调试接口、板载USB串口,方便用户使用与调试。

通过配套的功能扩展板及软件SDK,可快速进行芯片各外设功能验证,帮助用户进行芯片评估、软硬件技术方案验证,节减用户开发成本。

2.jpg

目前,CM32M4xxR样片、开发板、文档资料、配套SDK都已准备就绪,用户可随时申请。

中移芯昇表示,未来将继续紧跟5G和物联网发展趋势,围绕RISC-V架构开展生态布局,推出更多自研芯片产品。

3.png

来源:快科技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根据Canalys公布的最新数据,在过去一年的强劲增长之后,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在7-9月期间有所减少,与2020年第三季度相比下降了15%。2021年第三季度的平板电脑总出货量为3770万台,而一年前的数字为4430万台。

1.png

苹果仍然主导着市场,在此期间的出货量为1520万,市场份额为40.4%。三星以720万台平板电脑出货量和19.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而联想以约430万台出货量和11.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亚马逊(280万)和华为(250万)位列排行榜前五名,不过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大幅下降,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下降了44.5个百分点,而华为则更是收缩了50.9个百分点。

区分地区来看,除亚太地区外,所有主要地区的平板电脑出货量都有所下降。亚太地区第三季度的出货量上升了23%,而欧洲则站在另一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

2.jpg

尽管第三季度表现黯淡,但Canalys预计,除亚太地区外,大多数地区对平板电脑的需求都不乐观。

来源:cnBeta.COM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罗切斯特大学 Qiang Lin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薄膜纳米光子设备,产生了创纪录的“超宽带”纠缠光子带宽。工程师们在芯片大小的纳米光子设备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带宽和亮度。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这一现象,通过使用他们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描述的一种薄膜纳米光子设备,产生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带宽。

量子纠缠,也就是爱因斯坦曾经提到的“远距离幽灵行动”,发生在两个量子粒子彼此相连的时候,即使相隔数百万英里。对一个粒子的任何观察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就像它们在相互交流一样。当这种纠缠涉及到光子时,有趣的可能性就出现了,包括纠缠光子的频率,其带宽可以被控制。

1.jpg

这一突破可能会出现:

● 提高计量和传感实验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包括光谱学、非线性显微镜和量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在信息处理和通信的量子网络中进行更高维的信息编码

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 Qiang Lin 说:“这项工作代表了在纳米光子芯片上产生超宽带量子纠缠的一个重大飞跃。它展示了纳米技术对于开发未来通信、计算和传感的量子设备的力量”。

Qiang Lin 实验室创造的薄膜铌酸锂纳米光子设备使用一个两面都有电极的单一波导。首席作者 Usman Javid 说,块状器件的直径可以达到数毫米,而薄膜器件的厚度为600纳米--其横截面积比块状晶体小一百万倍以上。这使得光的传播对波导的尺寸极为敏感。

Javid 说,该设备已经准备好在实验中部署,但只是在实验室环境中。为了在商业上使用,需要一个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制造工艺。尽管铌酸锂是基于光的技术的一种重要材料,但铌酸锂的制造“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它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成熟到具有经济意义”。

DOI: 10.1103/PhysRevLett.127.183601

来源:cnBeta.COM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周二,Wi-Fi Alliance 宣布开始对 WiFi HaLow 进行认证。这项新功能支持在 sub-1GHz 频谱上进行远距离、低能耗的 Wi-Fi 传输,承诺穿墙范围超过 1 公里。该功能主要针对智能家居设备,预计到 2025 年,全球云端连接的设备数量将激增至 300 多亿台,是目前使用的 138 亿台物联网设备的 2 倍以上。

1.jpg

2.jpg

3.jpg

4.png

5.jpg

Wi-Fi Alliance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Edgar Figueroa 表示,这对智能家居传感器、安全摄像机和工业或农业物联网设备来说是个好消息,对 Wi-Fi 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特别是在 Amazon Sidewalk 和 Matter 等新标准试图在智能家居类别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候。

Figueroa 在一份声明中说:“经过 Wi-Fi 认证的 HaLow 进一步扩展了 Wi-Fi 在物联网中的领导地位,以解决一系列需要更远距离和更低功率的安全和可互操作的新用例。在不断增长的物联网市场中,简化连接的机会越来越多,Wi-Fi HaLow 建立在普遍信任的 Wi-Fi 基础上,为新兴的物联网应用铺平道路,使家庭、企业和行业受益”。

Wi-Fi HaLow 声称射程更远、功耗更低,这是因为它以低于 1GHz 的频率发送信号,这比大多数家庭 Wi-Fi 网络使用的 2.4 和 5GHz 频段低很多。虽然较高的频率更适合移动大量的数据,但较低的频率提供更好的范围,这使得 Sub-1GHz 频谱似乎很适合传感器和其他可能需要在远距离的 Wi-Fi 网络中发送微小数据的设备。

此外,Wi-Fi HaLow 在续航方面也有非常优秀的表现,Wi-Fi Alliance 承诺:“包括传感器、个人可穿戴设备和需要多年电池运行的公用事业仪表等应用所需的低功率连接。Wi-Fi HaLow 采用了现有的Wi-Fi协议,提供了消费者期待的许多好处,包括多厂商的互操作性、强大的WPA3安全性、易于设置以及与IP网络的无缝集成”。

来源:cnBeta.COM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proteanTecs UCT已支持台积电3nm制程技术,促进芯片生命周期效能与健康变化监测
协同启动制程技术创新,推动云、汽车、5G和AI应用领域的规模化

先进芯片电子领域深度数据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proteanTecs日前宣布其Universal Chip Telemetry™(UCT通用芯片遥测)现已支持台积电的最新3nm制程。

1.jpg

ProteanTecs supports TSMC 3nm process technology

proteanTecs在今年年初加入台积电IP联盟计划,在5nm的技术领域提供硅验证、生产验证等解决方案。“这个声明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帮助整个行业规模化和优化,为3nm制程带来从生产开始的生命周期间到芯片操作内部运行的可透视性。芯片制造商、系统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因此都能为市场提供高可靠性和高竞争力产品所需的保证。”proteanTecs联合创始人兼CTO Evelyn Landman表示。

proteanTecs由专门为分析而建的芯片上UCT Agents™ (监测IP)生成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proteanTecs开发的基于深度数据企业云的前沿数据分析软件上进行分析。客户通过自动部署的agent获得具有可操作性的芯片内部信息洞察分析,使其能够实现芯片利润最大化、确保供应以及超越运营增长。

  • 在芯片导入初期和量产测试期间,芯片和系统厂商可根据不同应用优化功耗,提高效能,优化和追踪可靠性余量,以及能大幅缩短上市时间。

  • 到终端产品之后,服务供应商可在产品故障发生之前接收到故障报警、降低维护成本和RMA、优化系统性能,以及延长产品寿命。

台积电设计构建管理处副总裁Suk Lee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继续与proteanTecs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我们共同的客户带来端对端的可视性。 UCT对3nm的支持为整个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增长机遇,再次证明了我们对芯片庄严的承诺。”

proteanTecs的UCT Agents专为分析而设计,其应用非常广泛,提供极高的覆盖率,而对PPA (功耗、性能和面积)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且在芯片测试和任务模式中时都可以工作。 通过从Agents读取数据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在云平台上对其进行分析,使芯片价值链上的用户能够获得:

  • 时序效能表现和衰老监测

  • 芯片运作、应用和环境监测

  • 芯片精密分析和分类

  • Interconnect(互连)性能监测

proteanTecs提供一套自动UCT集成工具,执行设计评估、就战略性Agent( monitor IP) 布置提供建议,实现最优覆盖率和融合。

proteanTecs的UCT可立即部署在台积电的3nm工艺技术,集成套件于2021年第3季度提供。了解更多信息或安排演示,请点击此处

关于proteanTecs

proteanTecs开发适用于芯片电子系统全生命周期的Universal Chip Telemetry™ (通用芯片遥测,UCT)技术,提高芯片电子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 proteanTecs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片上UCT Agents™生成的新型数据,提供超乎以往的丰富洞察芯片内部的实际运行数据,将质量、可靠性和规模化提升到新高度。proteanTecs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以色列,在新泽西、加利福尼亚和台湾设有办事处。 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proteanTecs.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第十六届IOTE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作为覆盖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型展会,IOTE涉及RFID、传感网、通信、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着力于打造企业与终端用户的交流平台。

作为全球零售RFID解决方案领导者,保点系统(Checkpoint Systems,以下简称保点)拥有高度垂直集成的RFID产品与解决方案。保点在本届IOTE展会上,展示了全系列的RFID INLAY和智能标签、RFID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零售场景应用和客户互动解决方案。

1.jpg

随着全球零售数字化转型的加速,RFID技术在零售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落地。保点为全球和中国的零售客户部署RFID 解决方案,涵盖从供应链到门店及全渠道销售网点的库存管理。在本次展会现场,保点展示了其一站式集成RFID产品和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方案。

保点IOTE展会亮点直击,了解保点RFID生态圈的构成:

• 保点RFID INLAY和智能标签,卓越品质保证

保点自主生产和设计全系列的RFID INLAY,性能稳定,读取精准,经由ARC认证,是实现精准库存和RFID解决方案成功部署的基础保障。在过去几年,保点在生产制造领域持续投资,依托研发团队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技术。

2019年保点发布全球首款通过ARC认证的应用Impinj M750系列的RFID INLAY;次年,保点又率行业之先,成为首家经由奥本大学ARC实验室认证的采用全新NXP UCODE 9芯片的RFID INLAY制造商;同时还有应用Impinj M700 的RFID INLAY也同样率行业之先获得了ARC认证。一系列的成绩展示了保点引领行业标杆的决心和能力,在产品性能、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在实现不断的突破。

2.jpg

• 保点HALO软件平台

保点HALO是一款软件即服务的平台(SaaS),是保点零售RFID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HALO平台通过从门店和配送中心的RFID reader收集单品级数据,并与企业管理系统 (ERP) 和仓库管理系统 (WMS) 软件同步,以保障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准确性。

保点HALO平台同时保持持续的升级以获得更强大的功能。在最近的一次升级后,保点赋能HALO平台更智慧的补货功能,成功匹配电子商务订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改善运营效率,保障更好的客户体验。保点HALO也具备强大的语义转换能力和设备兼容性,使其更便捷地在全球组织中部署,可以更好地配合门店或供应链中已有设备,而无需额外投资。

• 门店应用场景

基于数字驱动型的RFID零售方案,需要深入契合零售场景。保点RFID智能试衣间、RFID自助收银和RFID陈列合规解决方案不仅提供客户互动,更收集营销数据,赋能高效的零售管理,助力业绩提升。保点的RFID解决方案通过更高的库存精准率、更及时的补货和出样、更多样化的场景数据收集,为零售商提升3%的销售额,降低7%的库存积压。

随着后疫情时代零售环境、消费者行为及行业趋势的不断变化,零售解决方案供应商不断推进数字化进程,融合智能、可视化和高效管理以达到更好的投资回报。保点在本届IOTE展会现场不仅展示了RFID相关的前沿创新产品,也通过还原不同零售场景,为客户演示了保点独特的RFID方案部署与应用细节。保点通过深挖行业需求和持续市场投资,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端口,保点致力于成为零售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集成零售解决方案,助力成功零售。

关于保点Checkpoint Systems

隶属于CCL Industries集团的Checkpoint Systems保点是高度垂直集成的零售RFID和损耗管理解决方案专家。随着数字零售时代的到来,保点致力于科技创新,为零售行业提供软件平台、硬件设备、标签产品以及基于云服务的集成解决方案。我们的实时数据分析覆盖整个零售供应链和全渠道销售网点,赋能更优化的运营绩效、财务表现和客户体验。

保点享有50年行业盛誉,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零售防损与风控,软件开发与设计,全系列RFID硬件、INLAY及智能标签。从生产源到销售端,保点始终是成功零售的驱动者和领导者,提升品牌商业竞争力并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更多资讯,欢迎登陆www.checkpointsystems.com/cn 或者访问微信公众号 Checkpoint保点。

关于 CCL Industries集团

CCL Industries集团是全球著名的特种包装和标签专业生产企业,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弗雷明翰市均设总部管理。CCLIndustries集团在25个国家设立150个办事点,拥有1万9千名雇员。更多资讯,欢迎登陆 www.cclind.com

花岗岩:美通社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测距达到160米,基于OPA的固态激光雷达加速升级

为汽车和物联网提供基于光学相控阵(OPA)的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和智能3D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Quanergy Systems, Inc.公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第三季度的初步财务业绩,及其固态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达到160米的重要进展。

6月,Quanergy与中信资本收购公司(NYSE: CCAC)(以下简称“CCAC”)签订了最终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将命名为Quanergy Systems, Inc.,预计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码为“QNGY”。该交易预计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但须满足惯例成交条件。

Quanergy宣布该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初步营收为113.7万美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0%,较2021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26%。对公司流量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加大是公司取得增长的主要动力。该公司目前预计2021年全年营收将达到360万美元。Quanergy截至第三季度末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3420万美元。

Quanergy宣布,该公司基于OPA的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已在户外光线明亮的条件下成功达到160米探测距离。该测试是在采用单扫描光束的S3激光雷达技术开发平台上进行的。测试中选择了一个反射率为10%的目标,以模拟难以看清的物体,并在传感器连续检测的情况下从附近移动到160米外。

Quanergy的S3系列激光雷达传感器旨在满足最严格的汽车目标检测和防撞要求。该传感器独特的电子光束转向系统不含任何活动部件,可显著抵抗冲击和振动。S3系列激光雷达提供超过100,000小时的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批量生产后的目标定价为500美元。

Quanerg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开发官Tianyue Yu博士表示:“Quanergy基于OPA的创新激光雷达架构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汽车制造商、AV公司和一级供应商的广泛关注。经过多次芯片迭代、工艺优化和紧密的团队合作,释放出其在物联网和移动应用相关使用场景里的潜力。在过去两年中,Quanergy的固态平台开发进展迅速,预计接下来取得的里程碑将在2022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公布。”

关于Quanergy Systems, Inc.

Quanergy Systems致力于为汽车和物联网应用创造功能强大、价格实惠的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安全性。Quanergy开发出业内唯一一款基于光学相控阵(OPA)技术的真正100%固态CMOS激光雷达传感器,实现了低成本、高可靠性的3D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大规模生产。借助Quanergy的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企业现在可以利用具有实时洞察力的3D智能感知,在包括工业自动化、物理安全、智慧城市、智慧空间等多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Quanergy的解决方案在全球有超过350家客户。详情请访问www.quanergy.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在11月2日的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总师,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发表了《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现状与展望》的演讲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半导体制造现状--过去几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有巨大的发展,但是也有明显的短板。未来,叶甜春提出可以通过FDSOI工艺换道竞争。

1.jpg

FD-SOI工艺(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主打低功耗,成为替代体硅CMOS(Bulk CMOS)工艺的完美演进工艺路线,几年前,我曾经数次撰文希望国内晶圆代工厂不要只盯着FinFET工艺,也要关注FD-SOI工艺--这个工艺将在物联网时代大放异彩(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被中科院微电子所转载我的《“芯”无远虑,必有近忧 ----FD-SOI与FinFET工艺,谁将接替Bulk CMOS?》一文,想了解详情的可以点击这个链接:
http://www.ime.cas.cn/icac/learning/learning_2/202007/t20200723_5643663....),相比FinFET工艺有台积电英特尔这些大厂在引路,FD-SOI有点“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感觉,主要ST、三星、格芯、芯原微电子、Soitec等公司在推动,生态系统需要一点点构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无一家晶圆去发展这个工艺,如今,一直深耕这个工艺的格芯终于品尝到了收获的快乐,在近日格芯GTC大会媒体会上,格芯透露其基于FD-SOI工艺的22FDX+平台累计获得75亿美元订单!这个工艺的订单比中国晶圆代工厂老大中芯国际全年的营收还要高出20亿美元!听到这个消息 ,我羡慕地要流口水!据悉格芯22 FDX平台涵盖的产品非常广泛,接到的订单5G毫米波产品,汽车RF产品,以及IoT、WiFi 5、WiFi 6等,还有智能音频系统,OTT、消费电子处理单元,这也说明了FD-SOI确实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
叶甜春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工艺技术遇到了技术壁垒,FDSOI开始显现出它的优点,除了它的性能优势之外,在制造上,FDSOI的要求要优于平面工艺,对于中国已有的产业链装备材料都是非常适合的,未来能不能打造一个新的生态来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开辟一个新的赛道,在已有的赛道上继续努力去做,开辟新的赛道,也为全球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不过设计创新仍然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

以下是他的演讲原文:

2.jpg

叶甜春:大家好,接下来做一个主题报告,按照要求,行业协会制造年会,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年,尤其十三五期间国家制造及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总体分几个方面:发展回顾。

现在新的中长期规划开始,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产业基金、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集成链路全产业链实现了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开始建立起技术创新体系,也建立起了产业体系。所以说体系和能力建立给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基本的底气和信心。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产业版图,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版图框架是最完整的。

回到制造业,十三五期间,中国整体产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大概19%,近20%的年化增长率,到2020年,整个产业的销售已经达到了8848亿,正好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其中制造业,从十三五开始回顾到十一五,十三五期间,制造业保持了23%的增长率。2020年,我们达到了2560亿。这是我们制造业的增长情况。

我们制造业在全行业的占比在逐年提高,达到了28.9%。在全球同业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9.9%,我们在全球制造的范围不足5%,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就行业协会而言,制造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产值都计算在内,到2020年,全球前十大制造企业里,包括三星中国、英特尔中国、上海华峰集团、华润微电子等等,这是前十大。

按照企业类别来看,内资企业、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占比,总体在增长,但我们看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什么?内资企业的占比,2016-2020年在大幅下降,占比下降到了27.7%。外资企业,从原来的49.1%的占比达到了61.3%,台资企业从6.9%提升到了1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行业在增长,内资企业的制造也在增长,但是制造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

原来给大家一个印象,国家这几年内资企业的制造厂在突飞猛进,在扩产,增长的很快,其实我们发现它远远低于外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这是我们值得引起关注的一个现象。

按照区域来划分,我们的产业中心、重心是长三角,还有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因为下一届国家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所以珠三角这一次做了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占最高的比例是长三角44%,京津冀在提高,到14%,中西部地区,包括了武汉、成都、重庆等等,从原来31%提高到了39.2%,珠三角地区,他的制造业才刚刚起步,整体占比只有2.8%。

未来,一方面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有充分的发展和伸展的空间。

这是集成电路代工领域的增长,大家注意增长速度,从过去几年的增长来看,平均年化增长率只有5.57%,6%都不到。大家注意,集成电路制造业,中国大陆本土制造业增长率是23%,过去五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国内的IDM比例还很小,接下来,随着IDM规模的增长,我们的制造业可能结构上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的一个情况。

这是现在国内代工企业相关的情况,我们的企业数在增加,从原来的5家,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0家,这是我们发展的情况。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十三五期间讲创新发展,我们的主题是这个,制造业的技术得益于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我们看到了制造技术按照节点在持续向前推进,12寸的主流技术,14纳米量产,7纳米进入试产阶段,我们看到早期布局的特色工艺,我记得十多年前在支持8寸、12寸,尤其是8寸企业作了一系列的特色工艺,现在看到市场竞争力在大幅度提升,因为产品种类在丰富、品质在提高,这方面的特色工艺已经开始具有国际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主流工艺也随着新的工艺品种、品类的开发挖掘之后,现在的系列也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

由于时间关系,不多讲了,这是最近这几年,十三五期间,我们看到各个企业发布的一些新的工艺情况,这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情况。

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供应链、装备材料和零部件,本土的装备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也是国家专项十几年的支持之后,我们看到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大类的研发布局已经完成,现在细分品种在不断丰富。现在我们看到有些缺项,有些装备没有,其实是细分的品种。现在看来,随着这几年制造业重重重压之下,带来了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装备材料迎来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本土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正在逐步完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本土企业销售在连续增长,2020年达到了240亿,因为包括了泛半导体装备和集成电路装备,整个销售收入达到了107亿,同比增长了48.6%。今年的数据,预测增长率肯定会超过50%,看到一个非常陡峭的增长,实际上从十三五开始,因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内装备品种非常地少,本土装备还处于研发阶段和用户考核阶段。在十三五,逐渐通过用户考核之后,随着市场机遇的到来,销售收入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看到了装备制造业,我们集成电路装备里的年化增长率达到了38.77%,这是我们的一个情况。

现在来看,我们的增长很快,大家注意,这个量并不大,总的量才240多亿,集成电路装备只有100多亿的样子。我们最近做一些统计分析,比如本土新建的装备,中标率已经达到了16%左右,最近有可能说会超过20%,我们要看到全球集成电路装备业里面,我们的占比依然很低,但我还是要把它列出来。2015年只有1.9%,现在做到了6%,我们开始在关注,不再是单品或者某个产品线,从我们的销售规模开始,相信很快超过10%,甚至达到20%、30%,这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在材料方面,集成电路材料品类很多,细分可以做到2000多种,归类粗一点可以做到220、230多种,大类还是8、9类。现在大类有了以后,细分品种在完善。最近我们看到一个好的现象,尤其是过去两三年,我们有大量的装备品种进入生产线,进入本土的生产线,整体有123种材料进去了。因为有材料进去,占比超过50%的材料品种超过了95种,这是我们材料的情况。

在十三五期间,材料的销售市场份额,市场占比,这是两张图,一是中国半导体市场材料的量;二是本土半导体材料销售收入,大概市场占比达到38%左右。这是材料产业相关的发展情况。

总体的销售,我们的材料销售已经达到了400亿,388亿,我们有一个销售的结构,因为硅片出来了,8寸、12寸,现在占比是比较高的,这符合我们全球行业的占比,电子气体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占比比较高的,工业化学品做的也比较好,板材也做的比较好。大家要注意,我们的一些抛光机,这个占比非常小,全球行业来讲,这两个的占比不应该这么低,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过去十几年,集成电路装备的研发发展很快,我们带动了泛半导体产业,从光伏LED支撑了发展,因为本土的装备材料使我们成道的工艺能力,使我们的建造成本大幅下降,推动了我们这个行业在全球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

接下来,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还有几个想法:

第一,过去十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十三五期间,在重压之下,全行业化危为机,抓住了发展机遇,也有大的成长,我们建立了一个体系,但是这个体系并不强,而且这个体系中还有很多非常弱的东西,我们未来的发展,面向“十四五”,甚至是2035年,我们要考虑坚持不懈的解决问题。在重重压力之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原来在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里面,说中国不要支撑体系,是在全球产业链里面占有自己的位置,寻求话语权和全球合作的模式,现在看来,在这种压力下,大家形成共识,我们要从系统应用、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方面协同发展创新的良性生态要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共识,大家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尤其是制造领域,我们制造企业的用户对装备材料的带动和支持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的进展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远远不够,我们大家要继续努力,思想、观念、发展的理念、机制体制和政策的支持都需要做。

第二,制造领域,本质上是一个制造业,基于制造业发展的庞大产业链,装备和零部件,我们的材料和软件工具仍然是核心基础,当前是焦点,长期也是一个交点,五年、十年、十五年,只要集成电路在发展,都会是一个焦点,对供应链的安全,我们以前抱有幻想,我们吃了亏,但是还好,在幻想之中,仍然坚持我们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做好了一些布局,做好了研发,接下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哪怕形势有所缓和,我们自己做的成本高一点,也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第三,本土供应链的发展,从原来的点上的产品、线上的产品已经扩展到面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不再是单品的采购,我们现在已经考虑清楚了,我们的装备企业、材料企业要面向用户要订单,不再是要几个东西多少钱,而是要长单。今天在座的制造业大用户,制造企业都在,材料企业在,装备企业也在,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订单,而且要订单的比例,最终每个企业都要开始考虑市场占有率了。以前说市场占有率是奢侈,因为只有几个东西,卖一点东西,百分之零点几,不用谈,现在单个品牌做到百分之五六十,未来的发展要考虑这个,行业要考虑市场占有率,企业要考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的订单是我们要考虑的。

第四,供应链上装备材料零部件的企业,他未来的发展重点不能从单品研发转向规模化运营,你拿到长期批量订单之后,你的产品一致性、稳定性的问题,批量生产的管理和品质的管理,对客户的服务保障能力,还有零部件原材料,你自己供应链的管理,这会成为供应链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现在我们企业销售几个亿、十几个亿、几十个亿,我们的目标是把单位从人民币换成美元,这是未来五年、十年我相信大家能达到的目标,有那么大的空间,战略上要考虑清楚。

第五,现在“卡脖子”总是有的,但是“卡脖子”,我买不到,短期自己做,没有一个国家能把供应链做的那么全,长期就不行。所以我们要通过特色创新,建立局部的优势,成立反制手段,形成竞争制衡来做,最终要考虑开放合作,还是要在全球化环境下做,尽管现在出现了逆全球化,我们要考虑发挥中国市场的潜力,通过创新合作,重新打造一个合作共赢,不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的全球化的新生态,这个责任落在中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肩膀上。

第六,现在企业距离越来越近,竞争越来越激烈,研发投入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的研发支持就变得非常重要,前面谈的全是投资,投资要回报,投入研发是很有限的。我们在国家新的中长期规划还没有启动,行业担心的空窗期已经出现了,这个行业是不进则退、慢进则退的局面正在发生。我们呼吁地方政府能不能先行,企业的股东们能不能给我们的投资企业松绑,多做一些研发方面的投入。同时,我们也在共同推动,让国家层面来实现发展,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第七,面向中长期要考虑技术路径的创新、产业模式的创新,这个东西是不能被忽视的。

这是我们面临的几个问题,下面我再重点讲一下创新发展的问题。我们讲了很多就技术论技术,在很多赛道上考虑技术上缺什么补什么,我怎么去发展,其实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无论有没有外界压力,发展到这个阶段,都需要一个新的战略。原来产业很弱小,做了产业布局,现在有了这个产业布局,你要考虑未来十年、十五年,新的中长期做什么。

一是解决供应链安全,自立自强的问题是要做的。

二是要解决供给的问题,通过特色创新打造新的全球产业链。

这是我们这个产业未来十到十五年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供给问题,这个口号提了很多年了,以产品为中心,产品解决方案为重点,我们特别提到中国的市场,现在讲“双循环”,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国的市场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正在引领全球的消费需求。我们以中国市场来引领全球市场,重塑产业链,这是我们的机会。面向应用、面向产品去搞技术创新,形成我们的特点,这是我们的一个出路,这时候新的产业模式要考虑了,让我们的系统用户、更大的用户都说行业,讲汽车、电网、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现在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对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是不是考虑这样来做,全球的产品70%都是IDM来做,IDM我们要做,这两种模式之外还有没有新模式?我们要探索,对于中国人而言,要发展IDM模式,鼓励这个形式的发展,最终才能解决我们的产品问题,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在技术上也是这样,现在大家说14纳米、7纳米、2纳米、3纳米都在往前走,稍微会持续,但是越来越难,这时候全球已经倒逼我们路径创新了。我们提了很多东西,集成方法从平面到三维,这需要我们从器件结构、工艺材料设计方法学上去做路径创新。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是新的制造,FDSOI,在十几年之前经历过路线之争,现在已经遇到了技术壁垒,FDSOI开始显现出它的优点,除了它的性能优势之外,在制造上,它的要求要优于平面,对于中国已有的产业链装备材料都是非常适合的,未来我们能不能打造一个新的生态来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开辟一个新的赛道,在已有的赛道上继续努力去做,开辟新的赛道,也为全球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设计创新仍然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

总体而言,我们这个产业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2021年“十四五”发展为标志,到2035年,基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的创新一定会做出引领性的巨大贡献,谢谢大家!

围观 2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9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