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利用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技术,卓越中心将促进共同创新,提供变革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领域的全球领军者Infosys(NSE, BSE, NYSE: INFY),近日宣布启动由Infosys Topaz提供支持的谷歌云卓越中心,以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该中心将成为共同创造的催化剂,助力企业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实现变革性的增长。

Infosys和谷歌云在提供创新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客户成功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Infosys已经为6万多名员工启用了谷歌云服务。结合Infosys Topaz人工智能能力和Infosys Cobalt云能力的专业知识,以及谷歌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将利用创新的企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解决业务和技术领域的复杂挑战。此次合作将为企业在呼叫中心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代理人工智能、语音对语音、文本到图像以及应用现代化等领域共同创建定制解决方案创造有利环境,旨在优化效率和业务绩效。

Infosys执行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和垂直行业全球服务负责人Balakrishna D. R. (Bali表示:"与谷歌云加强合作代表了我们领导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使命的战略一致性。我们将Infosys Topaz人工智能产品的专业知识与谷歌云的领先技术相结合,通过协作和共同创新,使企业能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真正力量。卓越中心体现了我们与谷歌在推进数字前沿和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方面的共同愿景。"

谷歌云负责GSI和咨询伙伴关系的副总裁Victor Morales表示:"Infosys和谷歌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加速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卓越中心证明了我们强大的合作和致力于助力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突破性解决方案进行创新。"

作为卓越中心的一部分,Infosys还在其班加罗尔园区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体验区。该专区旨在让企业体验Infosys Topaz与谷歌云合作开发的变革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关于Infosys

Infosys是数字化与咨询服务的全球领军者。我们拥有超过30万名员工,致力于放大人类潜能,为个人、企业和社区创造更多未来机会。凭借40多年在系统管理和全球化公司运营方面的经验,我们娴熟地帮助超过56个国家的客户借助云和人工智能驱动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通过AI核心技术赋能企业,通过大规模敏捷数字化增强业务能力,并通过从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传递数字技能、专业知识和想法,不断学习,推动持续改进。我们致力于成为一个治理良好并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让多元化人才在包容的工作环境中健康成长。

敬请访问 www.infosys.com,了解Infosys (NSE, BSE, NYSE: INFY) 如何帮助您的企业领航下一次浪潮。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功能旨在提升Amazon Q BusinessAmazon Q in QuickSight的洞察能力,增强跨应用的生成式AI体验,为流行的商业应用提供50余种操作,并简化复杂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方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4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发布了Amazon Q Business的新功能。Amazon Q Business是一款强大的生成式AI助手,旨在帮助员工查找信息、获取洞察,并在工作中采取实际行动。Amazon Q Business通过持续推出创新功能,帮助员工更快地完成繁琐耗时的工作。

  • 如今,Amazon Q Business、Amazon Q in QuickSight,以及在Asana和 Zoom等第三方应用程序中基于生成式AI的体验可以基于同一个企业数据的规范索引协同工作。这使员工能够跨越企业信息的各个维度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并在第三方应用程序中享受更加个性化的生成式AI服务。

  • Amazon Q Business现在支持超过50种新操作,比如在Asana中创建任务或者在Teams中发送私人消息,这些操作覆盖了当今广受欢迎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此外,它还具备了使用智能体执行复杂工作流的新能力,这将帮助员工自动化处理简单和复杂的跨应用程序任务。

  • Asana、GE医疗、Kepler、Zoom等客户和合作伙伴正在利用这些新功能来转变工作方式。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Q Business副总裁Dilip Kumar表示:"Amazon Q Business从根本上改变了员工与数据和应用程序交互的方式。在此次发布中,我们正在加倍巩固Amazon Q Business的核心优势,如帮助员工高效查找信息并充分利用他们熟悉的工具,同时为其他生成式AI体验提供更智能的基础。我们正在开拓全新的工作模式,预计借助这项新的自动化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原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复杂流程自动化。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期待看到客户用这些新能力创造更大的成就。"

各种规模和行业的公司员工都面临着重复且耗时的工作,例如在数据源中筛选所需信息,或在多个应用程序间进行简单更新,这些琐碎任务阻碍了他们专注于更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基于这一认知,亚马逊云科技应运而生Amazon Q Business,该平台从设计之初就高度重视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通过利用公司现有的身份、角色和访问权限,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都在使用Amazon Q Business——制造企业正借助其简化维护流程,人力资源团队帮助员工更轻松地了解福利项目,而营销团队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建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Q Business还显著提升了亚马逊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仅为亚马逊云科技销售团队生成的账户摘要就超过10万份,并帮助开发人员将技术调查的工时缩减了逾45万小时。

自Amazon Q Business正式可用以来,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创新,不断增强其对员工的实用性。通过支持更多数据类型,使客户能够在应用程序和网站中嵌入Amazon Q Business,以及推出Amazon Q Apps的全面开放版本,员工现在可以仅凭简单提示就能创建生成式AI应用程序,轻松实现重复性任务的自动化。在最新发布中,亚马逊云科技正进一步拓展员工使用Amazon Q Business完成工作的方式,同时协助独立软件供应商(ISV)优化其生成式AI体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安全整合企业数据,实现跨应用无缝生成式AI体验

Amazon Q能够整合企业内的数据源,学习了解该企业的全部独特信息。这使Amazon Q能够通过考虑企业的核心概念、组织结构和组织架构等细节,为员工提供具有相关性的上下文答案。为了实现这一点,客户将Amazon Q连接到40多种企业数据源,如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Google Drive和SharePoint,以及维基和内部知识库。然后由Amazon Q创建索引,作为本企业内容和数据的规范来源,并保持索引的及时更新和安全,同时维护现有的用户级权限,以便数据访问受到控制并符合规定。

指数是Amazon Q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扩展可以纳入索引的数据类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 整合来自Amazon Q BusinessAmazon Q in QuickSight的洞察: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大量关键业务数据分散存储于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湖中。员工通常依赖Amazon QuickSight等商业智能(BI)工具来访问这些数据。然而,现实中的决策决不会仅依赖单一类型的数据,因此如果能在同一平台整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维基百科、电子邮件等,将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现在,Amazon Q Business和Amazon Q in QuickSight实现了对多源数据的无缝洞察和分析。无论是独立应用、网站嵌入,还是通过Amazon Q Apps创建的应用,员工都可以获得融合了Amazon QuickSight丰富可视化的智能答案。举个实际场景:员工现在可以使用Amazon Q快速生成月度业务审查报告,轻松整合电子邮件和Jira工单中的信息,并配以展示使用指标、趋势和异常值的条形图等可视化图表,从而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工作压缩至几分钟。同时,在Amazon QuickSight仪表板中,用户可以借助Amazon Q in QuickSight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无缝整合来自电子邮件、报告、维基等非结构化数据源的内容。
    Kepler是一家全球营销机构,致力于帮助客户将洞察转化为行动。该公司正在使用Amazon Q in QuickSight助力数据分析师和客户团队快速回答关于营销活动的问题。Kepler用户现在可以使用自然语言询问关键营销活动指标,并且可以将存储在Amazon S3和Google Drive中的上下文信息添加到仪表板中。Kepler预计,通过使用Amazon Q in QuickSight,其团队将实现10倍的生产力提升。

  • 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可直接接入Amazon Q索引:为了帮助客户充分发挥Amazon Q索引的价值,亚马逊云科技现在允许客户为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授权访问权限。通过单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ISV可以访问Amazon Q使用的同一索引,从而显著增强其生成式AI体验,整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这一创新使员工能够获得更强大、更个性化的工作体验,借助跨组织的多应用程序上下文,实现更智能的信息整合。得益于精细的权限管控,客户始终对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授权特定ISV的数据访问。更重要的是,由亚马逊云科技集中管理单一索引,客户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彻底消除各应用程序重复生成数据副本的繁琐流程。

目前,Amazon Q索引已经与Zoom、Asana、Miro和PagerDuty等广受欢迎的商业应用程序实现了集成,SmartSheet等其他应用程序的集成也将很快推出。作为领先的企业工作管理平台,Asana整合了Amazon Q Business和Asana AI,使客户可以在不离开Asana的情况下,从第三方应用程序中提取重要洞察。客户可以使用Asana AI做出决策或获取项目洞察(例如障碍、风险和下一步行动),并利用来自Asana和互联工具(如Microsoft Teams、Google Workspace和Salesforce)的数据。在单一、安全的工作环境平台中工作,使用更丰富的跨应用数据,客户能够更快地朝着业务目标前进,让工作更智能。

Zoom还将把Amazon Q索引作为其定制AI助手插件的一部分,使共同客户能够增强Zoom生成式AI助理的体验。通过这个定制插件,在Zoom会议期间,用户可以让Zoom AI Companion转录并总结会议内容,而Amazon Q索引则可以从Google Docs、Slack消息或Outlook邮件等渠道检索相关文档。文档仅呈现给已有访问权限的用户,保留了原有的权限配置。借助Amazon Q索引,Zoom AI Companion将得到增强,帮助用户全天侯地提高生产力和协作效率。

Amazon Q比以往更能助力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员工在跨多个应用和系统完成工作时,常常会浪费大量时间。为简化工作流程,Amazon Q使员工能够在日常使用的企业应用中执行操作,例如在 Jira 中创建问题或在 Zendesk 中提交工单。为了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Amazon Q用户现在可以访问一个包含超过50种操作的库,使他们能够在流行的第三方生产力应用中执行特定任务,如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Smartsheet等。

虽然操作功能和Amazon Q应用可以帮助员工和团队完成更多工作,但在自动化处理复杂、重复的工作流程来提高整个机构生产力方面,生成式AI仍有很大潜力,比如处理发票、管理客户支持工单和新员工入职等。这些工作流程通常耗时且效率低下,需要员工进行大量手动工作,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团队,并在多个系统之间进行更新。许多公司尝试自动化这些任务,但开发这些自动化功能需要使用复杂的自动化软件,专家们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来设置。一旦部署,即使是像轻微的用户界面(UI)修改这样的微小变动也可能破坏整个流程。为了解决这些挑战,Amazon Q正在引入一种新功能,利用生成式AI来自动化处理复杂的工作流程,使任何人都能够通过与Amazon Q对话,在团队和应用之间设置自动化任务。

开始使用时,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工作流程,并上传详细的流程说明文档,或者使用浏览器插件捕捉用户执行工作流程的步骤。然后Amazon Q Business使用一系列高级智能体来创建、编辑和维护工作流程。这些智能体由包括Amazon Nova在内的多个模型提供支持,使它们能够将工作流程分解为步骤,与网站交互,并在不同系统中工作来完成任务。例如,用户可以创建一个工作流程来下载PDF发票,将发票详情输入公司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在成功输入和通过可选审批后,通过支付系统发起支付请求。客户可以设定工作流程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自动运行,或者由特定请求触发。Amazon Q使用智能体随时间变化不断执行、监控和修改工作量,使其更具适应性。

GE HealthCare是全球医疗技术、制药诊断和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正在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开发由生成式AI驱动的创新,并探索如何使用自动化能力来优化临床和运营工作流程,例如帮助临床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史,以及消除在不同应用程序间手动收集数据的耗时过程。

从Amazon Q in QuickSight中获取Amazon Q Business数据、跨应用索引以及50种新操作库目前已正式可用。从Amazon Q Business获取Amazon Q in QuickSight中的数据目前仍处于预览阶段。新的自动化能力将在2025年推出。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e络盟技术团队

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需要从环境中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来平衡排放,以实现 1.5°C 的全球控温目标。物联网对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因为它可利用实时数据优化流程和决策。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能源消耗和潜在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收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物联网如何通过节能解决方案实现净零排放。

物联网的净零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正在彻底改变一些组织的运营方式,包括资产管理、楼宇自动化、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在内的一些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总体碳排放量。

工厂自动化/资产管理

可靠性、效率、维护和环境影响是发电站的主要问题。设备老化往往是问题的根源,过时的资产难以兼容新技术和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流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难题。安装物联网传感器有助于在云端进行数据通信和存储,以便进行深入分析,开发模型,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测。这些联网设备有助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被动维护,提高了这些笨重设备的可靠性,并使设施变得更加高效。

楼宇自动化

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系统是楼宇基础设施中最大的能源消耗者。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如物联网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数字方式与中央网关连接,以控制暖通空调系统,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有效的资源管理,降低维护成本。楼宇管理技术可以通过自动监控、管理和主动控制系统维护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等关键参数,并且可以远程访问楼宇。

物联网还可以管理楼宇基础设施中的照明系统。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连接Wi-FiLED灯可以根据时间表、动作或声音进行控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并最大限度减少过度照明的能源使用,从而在打开和关闭时节省大量能源。这可以显著优化能源使用并减少相关排放,从而实现净零楼宇。

智能交通/车队管理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更多人驾驶私家车而不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全球管理系统、路线优化、车辆维护,以及利用 RFID GPS 等一系列物联网设备进行跟踪,以最少的时间和电力实现最高的效率。

这样,可以连接交通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私家车和商用车辆)并处理它们的数据,从而有效的监控交通情况和智能停车系统,让乘客和司机能够选择更经济、更省时的交通方式。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鼓励当地居民使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有可能大幅减少与交通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空气污染。

智能电网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高了再生能源分配模式的有效性。智能电网技术与实时数据输入的持续监控相结合,可以通过准确估计用电量来预测供需情况,从而彻底改变电力生产和分配。通过主动电压管理减少输配电网络中的传输损耗,这是物联网帮助提高电网效率的另一个例子。具有机器学习能力和人工智能支持分析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变得更加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

智慧城市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除了能源获取问题外,还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为城市提供清洁、经济且可靠的能源。物联网技术使工厂、住宅和办公室能够联网并实时交换能源使用数据,这样就能在城市地区实现智能能源分配。

物联网可以监控各个楼宇和物品、基础设施、交通及公用设施。可以将它们连接到传感器,通过持续监控数据来确保能源效率。例如,使用物联网监控交通,可以通过控制红绿灯节省电力。这些数据还可用于制定公共交通或交通管理策略。

e络盟与许多不同的供应商合作,提供各种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工业无线产品网络网关与套件智能传感器信号调节产品开发套件及配件程控制器编程器与指示器温度控制器射频识别模块网络控制-无线产品过程控制-无线产品射频/无线开发套件机械安全产品


关于e络盟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7个本地化网站以及35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https://www.avnet.com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700V InnoSwitch™3-AQ反激式开关符合IEC 60664-1绝缘标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20241218日讯 深耕于高压集成电路高能效功率变换领域的知名公司Power Integrations(纳斯达克股票代号:POWI)今天为其面向汽车应用的InnoSwitch3-AQ反激式开关IC推出宽爬电封装选项。5.1mm的宽漏源极引脚爬电距离无需喷涂三防漆,使IC符合800V车辆的IEC 60664-1标准,在简化了生产制造过程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jpg

Power Integrations产品营销工程师Mike Stroka表示:“汽车设计人员热衷于使用InnoSwitch3-AQ IC的高压电源所带来的高效率、低元件数量的优点。新封装增加的初级侧漏极和源极引脚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母线电压提供了支持。Power Integrations独有的InSOP-28G封装可在初级侧施加1000VDC的高压,同时确保所有其他引脚在2级污染的环境当中仍能够安全隔离。”

1700V额定耐压的恒压/恒流InnoSwitch3-AQ开关电源IC内部集成了一个碳化硅(SiC)的初级开关,能够提供高达80W的输出功率。这款高度集成IC可将电源的元件数量减少多达50%,从而节省空间、增强系统可靠性并缓解元器件采购所面临的挑战。漏极引脚宽度的增加有利于承受高强度的冲击和振动,尤其是在使用电驱动桥的汽车应用当中。

InnoSwitch3-AQ系列的新成员可以在漏极电压低至30V的情况下启动,无需外部启动电路,这对功能安全至关重要。其他保护功能包括输入欠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和过流限制。同步整流和多模式波谷开通、断续/连续导通模式(DCM/CCM)反激式控制器可提供超过90%的效率。器件空载功耗低于15mW。目标汽车应用包括电池管理系统、µDC-DC变换器、控制电路和主牵引逆变器中的应急电源。新IC还改进了远程开/关功能。

供货及相关资源

新款1700V额定耐压InnoSwitch3-AQ开关电源IC基于10,000片的订货量单价为每片6美元。IC样品现已开始供货,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量产。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Power Integrations销售代表或公司授权的全球分销商 DigiKeye络盟MouserRS Components,或访问power.com

关于Power Integrations

Power Integrations, Inc.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领域高压功率变换的技术创新型公司。该公司的产品是清洁能源生态系统内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实现新能源发电以及毫瓦级至兆瓦级应用中电能的有效传输和使用。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www.power.com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odes 公司 (Diodes) (Nasdaq:DIOD)发布符合车用标准* 的 ZXCT18xQ 系列高精度电流分流监测器。该系列单级仪表放大器可以在高达 26V 的宽广共模电压范围内,精确测量极小的感测电压,并在2.7V 至 5.5V 的供电范围内工作。适用的汽车应用包括环境照明控制、电池管理、座椅加热,以及其他车身控制系统。

1.jpg

ZXCT180Q 电流监测器支持单向电流测量,而 ZXCT181Q 则支持单向或双向电流测量。ZXCT180Q 具有 2 种引脚配置 (分别为A 版与 B 版)。这两种版本的OUT 引脚位于不同位置,帮助 PCB 灵活布局。ZXCT181Q 用于双向电流感测时 (例如在电池管理系统中使用),会向 REF 引脚引入电压,用于补偿输出电压。在感测单向电流时,ZXCT181Q 的 REF 引脚则会连接至 GND。

ZXCT18xQ 系列具有 4 种固定电压增益选项,分别为20V/V、50V/V、100V/V 及 200V/V。此系列器件可以在 -0.3V 至 26V 共模电压范围内测量分流器两端电压,不受最大供电电流为 370μA 的供电电压影响。在 20V/V 时,该系列可支持高达 400kHz 的小信号带宽,同时可支持 2V/μs 的快速大信号转换速率(Slew Rate)。这些功能有助于器件检测到感测电流的急速变化,并且迅速转换输出,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输入电流变化的应用。

ZXCT18xQ 系列丰富了 Diodes 公司的 26V 电源轨电流监测产品组合,为先前推出的 ZXCT199Q 及 ZXCT21xQ 系列补充更多功能,这两个系列产品可在感测电压低至 10mV 时,支持高精度高侧及低侧电流感测。

ZXCT18xQ 系列各型号的工作温度范围都为 -40°C 至 +125°C。

ZXCT180QZXCT181Q 分别采用 SOT25 与 SOT26 封装。标准规格版本 ZXCT180 及 ZXCT181适用于工业及商业应用。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汽车、工业、运算、消费性电子及通讯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模拟与分立电源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范围运营的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Jeff Wittich,Ampere Computing 首席产品官

随着 IT 领域的持续演变,新的趋势正在涌现并有望在 2025 年重塑企业对待技术的方式。从生成式 AI 到数据主权,未来一年各行各业都将面临重新思考其战略以适应新变化的挑战。基于关键观察与行业信号, 以下是 Ampere 对 2025 年做出的四大预测。

趋势一:从实验到执行:生成式 AI 推理成为焦点

生成式 AI 正在从单纯的实验性工具转变为能够提供巨大商业价值的全面集成解决方案。虽然在过去一年中,生成式 AI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基于公共数据的聊天机器人上,但未来的重点是将其应用于私密、安全的数据集,以创建更具价值的工具。金融、保险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企业正准备采用这些技术,从专有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见解。

部署灵活性将至关重要。随着 AI 工作负载扩展到各种环境——包括本地部署、边缘和气隙(air-gapped)隔离托管设施——对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将要求基础设施更接近用户,部署在现有数据中心和接入点(PoPs)中。此外,推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负载。支持检索增强生成(RAG)和应用集成等任务将需要强大的通用计算与 AI 专用资源相结合,同时强调效率与可扩展性。

趋势二:推动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增长叠加效率提升

随着计算需求的激增,电力需求也在快速增加。然而,电网过载与地域性电力限制正迫使各行业寻求新的解决方案。随着小型、区域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出现,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青睐。这些项目的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满足 IT 基础设施增长的即时需求。

然而,效率的提升刻不容缓。为了避免短期内采用新型不可再生能源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硬件优化将在减少电力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用现代高效的处理器替代老旧的高能耗系统,可以大幅降低能耗,使现有基础设施更具可持续性。这种效率转变对于在增加能源需求和兼顾环境管理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

趋势三:密度增长:充分释放每个机架与数据中心的潜能

鉴于 AI 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大规模密度已成为计算效率的新基准。解决方案的构建不再局限于节点层面,而是扩展到了机架和数据中心层面。这意味着企业正在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来最大化每个机架的工作负载。与因效率低下而常常导致资源利用不足的传统系统不同,现代架构设计旨在消除浪费,并提高机架和数据中心规模上的平均利用率,同时避免不可预测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解决方案层面,密度优化的挑战不仅局限于 AI 专用(AI-only)工作负载。某些 AI 工作负载,特别是推理型工作负载,正在推动基础设施变革以适应混合用途环境,而通用计算密度也同样重要。在软件工程组织中,更高效的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结合更高效的容器和 PAC(power aware coding)实践,将实现更好的资源划分,使企业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利用率。

趋势四:主权与安全:企业级 AI 崛起

数据主权与安全将在 2025 年对 AI 部署策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专有数据集的价值,并将其视为具有竞争力的资产。这一转变意味着,AI 推理工作负载不仅将在超大规模的公有云上运行,还会在更安全的环境中运行,如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或私有托管设施。

数据泄露和 AI 算法篡改的风险凸显了对安全、隔离基础设施的需求。随着企业在 AI 驱动创新领域展开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和敏感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成功的关键。此外,这一趋势还将扩大企业自有计算资源的作用,创建一个更加分散和安全的 AI 生态系统。这种主权和安全需求,再加上需要将计算资源放在更靠近用户的地方,将分散计算资源,并催生计算量更大的边缘架构。


关于 Ampere Computing

Ampere Computing 是一家现代化半导体企业,致力于塑造云计算的未来,并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云原生处理器。为可持续云而生,Ampere 云原生处理器兼具最高性能和最佳每瓦性能,助力加速多种云计算应用的交付,为云提供行业领先的性能、能效和可扩展性。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amperecomputing.com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该触摸控制器旨在与全面的工具生态系统集成,以简化开发流程并加快产品上市

交钥匙触摸控制器是将机械按钮升级为现代触摸按钮或显示屏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随着12按钮MTCH2120 触摸控制器的推出,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在用户界面上实现触摸按钮功能的直接途径。这款低功耗、耐水的交钥匙触摸器件集成了Microchip统一生态系统,使设计流程更加简便,并促进了其他交钥匙解决方案和基于 MCU 的触摸实施之间的过渡。MTCH2120 是基于 I2C 的触摸控制器系列中的首款产品,支持全面的设计生态系统。

1.jpg

MTCH2120可提供稳定的触摸体验,不受噪声事件和湿度的影响,同时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适应个别产品的要求。低功耗功能可将按钮分组,从而减少扫描活动并降低功耗,同时使按钮保持完全工作状态。

MTCH2120 的功能和生态系统包括:

  • 轻松调谐功能(Easy Tune)可根据实时噪声评估自动调整灵敏度和滤波器电平,无需进行繁琐的阈值调整

  • 一个MPLAB® Harmony 主机代码配置器插件,无需在主机上实施I2C协议,可直接连接 Microchip MCU MPU

  • 通过 MPLAB 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设计验证

  • I2C端口扩展器功能

  • 可访问 Microchip 的触摸库并与之兼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设计人员对复杂软件工程和固件处理的需求,有助于缩短设计周期

  • MTCH2120 评估板,板载 SAM C21MCU,可立即集成到原型设计中

Microchip开发系统和大学计划副总裁Rodger Richey表示:“MTCH2120 将数十年的触控经验与 Microchip 全面的支持和开发工具生态系统相结合,提供了易于使用的先进触控体验。这是个双赢的解决方案。开发人员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触摸稳健性和极大的设计灵活性,而无需繁琐的调整或编程。”

MTCH2120Microchip MTCH系列中首款采用I2C 的产品,最近发布的MTCH1010MTCH1030 MTCH1060 也具有同样强大的触摸性能和简单的 GPIO 接口。MTCH2XXX 系列将增加更多具有总线控制灵活性的解决方案,使设计生态系统提供的易用性适用于更多市场。请访问网站了解更多有关 Microchip 所有交钥匙触摸解决方案的信息。

供货与定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购买,请联系Microchip销售代表、全球授权分销商或访问Microchip的采购和客户服务网站 www.microchipdirect.com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简介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是致力于智能、互联和安全的嵌入式控制与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其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和丰富的产品组合让客户能够创建最佳设计,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系统总成本,缩短上市时间。Microchip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汽车、消费、航天和国防、通信以及计算市场中超过10万家客户提供服务。Microchip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handler市,提供出色的技术支持、可靠的产品交付和卓越的质量。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microchip.com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融合

12月12日,"图南起航,联接全球" - 香港与南沙科技与産业合作交流会在香港隆重举行,在粤港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项目上,作爲签约见证人的晶科电子(2551.HK)董事长肖国伟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出席大会的嘉宾还有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倪明选等多名商界及创科界人士。

1 (1).png

晶科电子作爲融合LED+技术的智能视觉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凭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晶科电子于香港科技大学孵化,起步便得益于香港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生态。作爲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合作示范企业,晶科电子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紧密技术联接,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也爲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産业融合提供了实践经验。

2.png

此次交流会吸引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多家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代表,展现了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强大潜力。晶科电子作爲粤港澳科技合作的典范企业,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在论坛报告环节中,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倪明选特别提到:"晶科电子21年前诞生于香港科技大学孵化器,是大湾区高科技产业合作的标杆。其成功的产学研协作模式不仅是港科大的典范,也为众多港科大学子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已于今年11月登陆港股市场的晶科电子,如今已成爲香港与内地産学研全方位合作的明星企业。公司经过两次阶段性的业务转型升级,成功在汽车智能视觉、高端照明及新型显示三大细分高价值赛道奠定领导地位,并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引领智能视觉产品及系统向高端化迈进,提升産业链站位。2024年首五个月,公司以325.4%的净利润增长率,展现高端化路线的耀眼前景。我们一起看看晶科电子实现行业优势地位的原因。

跳出内卷困局,向高附加值领域开辟增量

兼具节能及高速迭代属性的「LED+」技术,是晶科电子不断进阶的致胜法宝,助力其持续渗透LED产业链中的高价值、高增长市场。按2023年收入计,其是第三大中国高端照明器件和模组内资厂商、第四大中国液晶电视背光显示内资厂商及第五大中国中高端汽车智能视觉内资厂商。

不过,随着整个行业逐渐进入存量市场,「价格战」不可避免地成为多数企业去产能的重要手段,降价压力持续,使得行业内卷达到白热化程度。虽然内卷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也能够淘弱留强,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和行业格局重新洗牌。在此市场环境下,晶科电子独辟蹊径,卷价值不卷价格,在竞争中得其所扬其长。

晶科电子将业务发展重心确定为满足汽车智能视觉、高端照明及新型显示应用的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对「LED+」技术及产品进行持续创新,致力于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Mini/Micro LED、小间距显示屏、车用LED、LED照明等高附加值领域,成为公司开辟增量的重要方向。

1734584759768.jpg

构建增长飞轮,扩大可持续发展优势

据悉,晶科电子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布局主要包括中控屏和交互屏两个方向。中控屏市场尚以LCD技术为主,Micro LED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而随着未来对高亮度和高对比的需求不断增加,Mini LED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关键作用。在交互屏领域,公司主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个性化、炫酷的显示解决方案,目前推出了全彩、全红光和白光交互屏,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虽然车载交互显示尚属新兴领域,但晶科电子自2006年起便深耕于倒装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LED行业中首批实现倒装LED芯片级光源量产的企业之一,建立了系列化倒装LED技术及相关封装技术,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电视/车载背光经验,为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市场需求前瞻布局车载交互显示,也是其向全球高科技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此外,自2010年起便专注于背光领域,让晶科电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入Mini LED背光技术并大获成功。7月25日,中国发改委和财政部两部门发文,掀起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热潮,政策持续催化下,大尺寸Mini LED电视销量显着增长,受益于此,晶科电子的电视背光业务在今年第三季度迎来大幅提升。

在Mini LED背光和直显领域的双重布局,使晶科电子能够在这两个关键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双拳出击的市场策略。不仅如此,公司还在智能车灯、智能照明和植物照明等高毛利领域进行前沿布局,努力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敏锐地捕捉产业链的发展机遇,公司抓住市场中的增量需求,并建立自己的增强回路,最大化释放「飞轮效应」,形成各业务板块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资本储备上,截至2024年5月31日,晶科电子录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2.80亿元,流动性较为充裕,能够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另外,公司自全球发售取得集资净额8,225万港元,约70.0%将用于持续推动汽车智能视觉业务发展,约20.0%将用于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持续提升技术水平。

晶科电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合作,见证了香港与南沙科技産业合作的新篇章。未来,晶科电子将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及其他大湾区高校的合作,聚焦「LED+」技术,不断拓展科技与産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兼具「经济顺周期」与「新质生产力」的双重特征,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复苏趋势逐渐明朗,各细分板块投资机遇显现。

作为最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不仅将在功率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有望诞生第一家港股上市公司。12月18日,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诺赛科」或「公司」,2577.HK)启动港股招股,拟全球发行45,364,000股H股,最高发行价每股33.66港元,并预期于12月30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氮化镓行业步入繁荣期 竞争护城河高筑

经历了发展初期、发展期、商业化期等多个阶段后,随着氮化镓技术越趋成熟以及下游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氮化镓功率半导体行业于2023年迎来大爆发,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8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开启指数级增长的高景气周期。预计到2028年,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将达人民币501亿元,占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份额将从2023年的0.5%提升至10.1%,占全球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比例从2023年的1.4%提升至24.9%,前景极为广阔。

成立于2017年的英诺赛科,正着力推动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其既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8英吋硅基氮化镓晶圆的企业,也是全球唯一具备全电压谱系的硅基氮化镓半导体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英诺赛科于2023年在全球所有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公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24年6月30日,英诺赛科拥有全球最大的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生产基地,产能达到每月12,500片晶圆。每晶圆的晶粒产出数增加80%,单一器件成本降低30%,证明公司在氮化镓产品持续创新及商业化方面具成本优势和领导地位。

尖端技术巩固前沿地位 商业化提速推动收入高增

凭藉卓越的技术实力,英诺赛科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取得突破,并巩固了其在氮化镓半导体行业的前沿地位。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开支达人民币17.37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有319项专利,另有430项专利在途申请中,涵盖芯片设计、器件结构、晶圆制造、封装及可靠性测试等关键领域。

从技术创新到建立市场领导地位的过程,则有赖于出色的商业化能力。通过将量产能力与先进的制造工艺相结合,进而转化为显着的先发优势,英诺赛科成为世界上首家在产业规模上商业化8英吋硅基氮化镓晶圆的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以折算氮化镓分立器件计,公司的累计出货量超过8.50亿颗。

迄今,英诺赛科的氮化镓产品在各应用领域获得客户的认可,助力公司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约人民币6821.5万元、1.36亿元、5.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4.8%。于2024年上半年,录得收入约人民币3.86亿元,同比增长25.2%,且达到2022年全年收入的2.82倍。

以氮化镓产品为核心,通过创新和广泛的行业合作,扩大氮化镓产品的应用,建立一个强大而丰富的行业生态系统,将是英诺赛科的长期发展重点。伴随商业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公司也将持续提升竞争力,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奋发作为。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全球互联程度日益加深,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为监管框架的核心议题。欧盟的无线电设备指令(European Union’s 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 RED),尤其是其中的第3.3条款,是确保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无线设备满足严格信息安全要求的重中之重。最新更新的无线电设备指令(RED)法规,特别是2022/30/EU 授权法规,以及EN 18031:2024无线电设备通用安全要求标准的引入,凸显了对安全数据存储、软件更新恢复力和强大访问控制机制的迫切需求。

1.jpg

华邦电子前沿的W77Q和W77T安全闪存存储解决方案,正是为满足上述严格标准而设计,为那些致力于满足无线电设备指令信息安全要求的制造商提供了强大且易于集成的解决方案。EN 18031标准概述了其关键要求,而华邦电子安全闪存产品具备安全存储、加密软件更新以及恢复力机制等核心功能,专为支持EN 18031标准要求而特别打造。

无线电设备指令(RED)与EN 18031无线电设备通用安全要求标准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设备指令(RED)2014/53/EU为无线电设备进入欧盟市场建立了法律框架。2022年1月发布的授权法规2022/30/EU要求必须遵守第3.3条款,该条款涵盖三个关键领域:数据保护、防欺诈和紧急服务访问。自2025年8月起,任何不符合该条款规定的设备都将面临被市场排除的潜在风险。

EN 18031:2024标准对于确保符合这些新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这包括保护个人数据、防范网络攻击以及软件安全更新的能力——这是长期维护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

EN 18031标准下的关键安全增强措施

EN 18031标准涵盖多个关键领域,以确保联网设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面安全:

  • 访问控制:设备必须具备防止未经授权访问安全和网络资产的机制,包括使用远程和本地身份验证来保护敏感数据。

  • 安全软件更新:EN 18031标准的一个关键要求是设备需具备部署安全软件更新的能力,以解决漏洞并保持合规性。这包括确保更新经过加密、身份验证和防回滚的保护,并且支持后量子密码(PQC),例如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局(NSA)CNSA 2.0标准的Leighton-Micali Signature(LMS)方案。

  • 安全存储与通信:EN 18031标准强调了强大的加密密钥管理和安全存储对于保护敏感数据的重要性。合规要求采用符合通用准则(CC)和SESIP等认证的安全存储系统。

华邦电子W77QW77T:安全闪存的未来

华邦电子的W77Q和W77T系列安全闪存器件专为满足EN 18031标准的要求而设计,为制造商提供了强大且易于替换现有SPI NOR闪存解决方案的产品。尤其是对于特别重视网络安全的物联网平台、汽车系统和工业应用, W77Q和W77T安全闪存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邦电子安全闪存产品的关键特性:

  • 后量子密码(PQC):随着网络安全的不断发展,密码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华邦电子W77Q安全闪存系列走在行业前列,支持后量子密码算法,能够保护设备免受未来量子计算威胁。

  • 安全的OTA更新:W77Q和W77T系列均支持安全OTA固件更新,该功能对于保持部署后设备安全至关重要。

  • 恢复力机制:华邦电子的设备符合NIST SP 800-193对平台恢复力的要求,确保系统能够从攻击或不利条件中自动恢复。

  • 车规级认证:W77T系列通过Octal SPI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并符合包括ISO21434和ISO26262在内的车规级认证标准,是汽车网络安全应用的理想选择。

随着信息安全法规的变化,对于制造商而言重要的是确保其产品面向未来。华邦电子安全闪存解决方案不仅符合当前的EN 18031要求,并同时满足未来即将生效的标准,如ETSI EN 303 645、NIST IR 8259A、NIST IR 8425、IEC 62443和CNSA 2.0(该标准将于2025年成为强制性标准)。

通过将这些存储解决方案融合至其产品设计中,制造商能够确保产品符合欧盟的CE标志要求,从而避免受到处罚、市场准入限制或声誉受损的风险。华邦电子凭借经过认证的供应链和安全认证(通用准则、SESIP认证安全存储、FIPS 140-3),进一步保证了其对稳健、安全的产品开发的承诺。

信赖华邦电子,确保符合无线电设备指令要求

华邦电子W77Q和W77T安全闪存器件为制造商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式,以符合无线电设备指令下的最新信息安全标准。凭借安全存储、经过身份验证的软件更新、加密密钥管理和恢复力机制等功能,华邦电子的产品可帮助制造商满足EN 18031标准的要求,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并确保设备的长期完整性。

自2025年8月起,无线电设备指令信息安全规定将正式开始强制实施。面对紧迫的时间节点,制造商必须立刻采取行动,确保产品符合安全要求,并巩固其在欧洲市场的地位。华邦电子安全闪存是确保您的设备满足并超越当前严苛安全标准的优选之策。

如欲更深入了解华邦电子安全闪存产品如何帮助您实现无线电设备指令合规,请通过TrustME@winbond.com联系我们,或访问华邦电子技术支持页面。

点击下载【白皮书】满足欧盟无线电设备指令(RED)信息安全标准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