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芯片IP满足了行业对开放标准解决方案的需求,以扩展 AI 加速器基础设施

摘要:

  • 新思科技超以太网IP解决方案将提供高达1.6 Tbps的带宽,可连接多达一百万个端点。

  • 新思科技UALink IP解决方案将提供每通道高达200 Gbps的吞吐量,连接多达 1024 个加速器。

  • 全新超以太网和UALink IP是基于新思科技业界领先的以太网和PCIe IP研发的,这些 IP 共同实现了5000多例成功的客户流片。

  • AMD、Astera Labs、Juniper Networks、Tenstorrent 和 XConn 等行业领导者正在与新思科技携手合作,共同扩展 HPC 和 AI 加速器生态系统。

新思科技 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推出业界首款超以太网IPUALink IP 解决方案,包括控制器、PHY 和验证 IP,以满足对基于标准、高带宽和低延迟 HPC 和 AI 加速器互连的需求。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发展,必须扩展到数十万个具有高效快速连接的加速器,才能够支持处理大型语言模型中的数万亿个参数。新思科技超以太网和 UALink IP将为高速、低延迟通信提供整体、低风险的解决方案,以扩大并扩展AI基础设施架构。

新思科技IP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 Neeraj Paliwal 表示:“25年多以来,新思科技一直走在提供全球领先IP解决方案的科技前沿,助力开发者能够加速基于标准功能的集成。基于业界首个超以太网和 UALink IP,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率先开发全新一代、具有广泛互操作性的高性能芯片和系统,以扩展面向未来的 AI HPC 基础设施。”

新思科技超以太网IP解决方案支持扩展到百万个端点

全新的新思科技超以太网IP 解决方案的领先性能包括:

  • 可扩展后端网络的 IP 解决方案:新思科技超以太网IP解决方案由 PHYMAC PCS 控制器以及验证 IP 组成,为开发者开发可在单个网络中支持多达一百万个端点的系统提供了一条低风险途径。

  • 全球领先的 224G 以太网 PHY IP经过硅验证的新思科技224G 以太网 PHY IP支持超以太网协议,并已在 ECOCOFC DesignCon 等多个行业展览上展示其广泛的互操作性。

  • 获得专利的纠错实现:新思科技超以太网MAC PCS 控制器 IP 提供高达 1.6 Tbps 的带宽和超低延迟,可实现 AI 工作负载所需的实时处理。

  • 无缝集成:MAC PCS IP 支持与超以太网堆栈更高层的接口,为交换机、AI 加速器和智能 NIC 提供完整的芯片实现。

  • 加速验证和确认:新思科技超以太网验证 IP 有助于确保协议符合快速发展的行业标准,从而更快、更高效地验证 AI HPC 系统。

Juniper 公司工程资深副总裁 Debashis Basu 表示:“基于我们专有的 Express 5 ASIC技术和新思科技的以太网 IP Juniper已经率先推出 PTX10002-36QDD 分组传输路由器,成为业界首家提供 800GbE 功能的企业。我们将继续与新思科技合作,并利用超以太网联盟 (UEC) 的全新技术向 1.6TbE 时代演进。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在高速网络方面不断创新,以实现显著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规模、可靠性和性能的目标。尤为重要的是,随着AI工作负载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它要求这类网络需要更加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

新思科技 UALink IP 解决方案可大幅提高 AI 计算能力

全新的新思科技 UALink IP解决方案的领先性能包括:

  • 垂直扩展计算结构的 IP解决方案:新思科技 UALink IP解决方案由 PHY、控制器和验证 IP 组成,助力开发者加快开发,可支持多达 1024 AI 加速器的系统的上市时间。

  • 高效、高速的数据传输:低功耗、高带宽的新思科技UALink PHY IP专为数据密集型 AI 工作负载而设计,每通道可提供 200 Gbps 的传输速度。

  • 具有内存共享功能的延迟优化:新思科技 UALink 控制器 IP 通过从加速器到加速器的共享内存访问,帮助缓解 AI 硬件基础设施的关键瓶颈。

  • 内置协议检查:新思科技 UALink 验证 IP与新思科技硬件加速验证解决方案相结合,为 AI 硬件提供快速可靠的验证。

UALink Consortium 董事会主席 Kurtis Bowman 表示:“数十年来,新思科技凭借其领先科技,为行业关键互连标准创持续做出贡献,并提供广泛采用的高速接口 IP 。我们十分感谢新思科技致力于使 UALink IP 为开发者创建可扩展、高性能的数据中心生态系统,以满足 AI 模型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思科技与全球行业领导者携手合作,实现大规模 AI 加速器互连

AMD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事业部架构与战略副总裁 Robert Hormuth 表示:“推动 AI 技术发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打造对数据中心未来至关重要的高性能解决方案。新思科技的超以太网和 UALink IP AMD 高性能处理器的推出,展示了我们双方致力于为大规模 AI 和高性能计算创建开放、强大且可扩展的生态系统的承诺。”

Astera Labs 技术和生态系统研究员 Chris Petersen 表示:“AI 技术的进步依赖于行业协作,共同提供可扩展且节能的高性能加速器结构。UALink 等全新互连技术将有助于支持 AI HPC 工作负载的快速增长和复杂性。我们祝贺新思科技提供全新的 IP 解决方案,以支持这一关键的连接生态系统。”

Tenstorrent 首席客户官 David Bennett 表示:“参与定义和开发基于开放标准的 AI 系统通信是 Tenstorrent 发展的重中之重。即将推出的 UEC UALink 标准的低延迟和高带宽将实现超高效的接口,支持具有数万亿参数模型的 AI 计算。Tenstorrent RISC-V 芯片和新思科技全新的UALink和超以太网IP将共同支持超大 AI 加速器集群。”

XConn首席执行官Gerry Fan表示:“为了跟上 AI 模型参数和计算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超大规模企业需要应对巨大的连接挑战。借助XConnUALink交换机和新思科技全新UALink IP,系统架构师可以为未来的AI计算和网络架构部署高性能、符合标准的系统。”

上市时间和可用资源

新思科技超以太网IP 解决方案,包括 MAC 和 PCS、PHY 和验证 IP,计划于 2025 年上半年上市。新思科技UALink IP 解决方案,包括控制器、PHY 和验证 IP,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上市。

关于新思科技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一直致力于加速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全球创新提供值得信赖的、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设计解决方案,涵盖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半导体 IP 以及系统和芯片验证。长期以来,我们与半导体公司和各行业的系统级客户紧密合作,助力其提升研发力和效能,为创新提供源动力,让明天更有新思。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ynopsys.com/zh-cn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加速软件创新并提升开发人员工作效率

  • GitLab DuoAmazon Q基于AI协作,以简化软件开发工作流程、加速代码交付并提升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 GitLab平台内置了端到端的安全与合规功能,能够在不影响开发速度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确保合规。

  • 此款集成产品现已向客户开放预览。借助强大的Amazon Q自主代理,开发人员能够更高效地使用GitLab Duo

在2024 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与功能最全面的AI驱动DevSecOps平台之一GitLab Inc.,联合发布了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的产品。此次推出的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产品,为开发人员带来AI驱动的无缝开发体验,将DevSecOps工作流程与Amazon Q的自主代理功能相结合,帮助企业加速交付安全可靠的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在GitLab Issues和Merge Requests中结合使用先进的Amazon Q AI代理与GitLab Quick Actions快捷命令,从而加速创新并提升开发效率。

开发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在多种工具、技术和流程之间灵活切换,同时保证代码质量和安全性,并遵循最佳实践。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提升,软件开发过程可能会变得碎片化。日前,GitLab发布了《全球DevSecOps报告》( Global DevSecOps Report),报告显示54%的个人贡献者表示,其团队使用的软件开发工具数量多达14种,而只有17%的组织着力整合这些工具。

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产品让开发人员能够通过统一的GitLab DevSecOps平台完成复杂的多步骤任务,有效解决了在碎片化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代码混乱的问题。这一集成产品将Amazon Q自主AI代理融入开发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提供无缝化开发体验,助力企业更快速地交付安全可靠的软件。

GitLab Ultimate级别客户在自托管模式(Self-Managed)中可以采用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产品,通过接入自主代理来实现以下功能:

  • 简化软件开发:在几分钟内,开发人员可以将新功能的想法转化为可合并的代码。通过GitLab提供的实时反馈功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迭代,从而实现开发工作流程的全程提速。

  • 优化代码:为新的合并请求生成单元测试,以便节省开发人员的时间,确保各个团队能够执行统一的质量控制流程。

  • 最大限度提高质量和安全性:提供AI驱动的代码质量和安全性评审,从而缩短反馈周期。

  • 实现代码现代化:从Java 8或Java 11代码库开始,直接在GitLab项目中升级到Java 17,以提高应用程序安全性和性能,同时消除技术债务。

大众汽车数字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负责人Vivien Kirchgessner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将软件交付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大众汽车数字解决方案,以便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对我们的开发团队而言,GitLab Duo与Amazon Q Developer的集成有助于简化我们的日常工作流程、缩短反馈周期,并大幅提升代码质量。由于我们的开发人员对GitLab工作流程非常熟悉且信赖,将自主代理的先进AI功能嵌入这些工作流程有望提升各个团队的生产力,这有助大众汽车数字解决方案公司加快新功能和新应用程序的发布,满足客户的期待和信任。"

RedMonk高级分析师Rachel Stephens表示:"现在,开发者和他们所服务的组织都愈发追求精简、统一的开发体验。特别是在AI时代,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企业既要借助尖端技术的力量,又要控制风险,并尽量减少软件工具链中的脱节。GitLab Duo与Amazon Q的集成正是为了将端到端DevSecOps工作流程中所需的工具,提供给开发人员。"

MBition主要产品负责人Arne Altrichter表示:"作为一家汽车软件企业,我们所处的行业环境不仅复杂,而且受到严格的监管。随着GitLab与Amazon Q的集成产品的发布,我们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有望提速,同时提升我们的安全性与合规性。GitLab与Amazon Q的无缝集成提供了统一的GitLab用户界面,让操作变得极其简便。利用该产品,我们可以直接在GitLab中创建新的分支和合并请求,这充分释放Amazon Q的巨大潜力。借此,我们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就能够集中精力投入核心工作,而将日常的DevSecOps任务交给Amazon Q去完成。这一集成不仅助力我们实现突破创新,还简化了梅赛德斯奔驰和MBition工程师高水准的开发工作。"

IDC研究经理Katie Norton表示:"这项集成产品融合了GitLab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强项,为软件开发领域带来了真正的代理AI技术。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的产品能够实现强大的用例并解决关键挑战,从而赋能客户充分挖掘AI的巨大潜力。"

亚马逊云科技下一代开发者体验副总裁Deepak Singh表示:"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的产品标志着AI驱动的DevSecOps实现了巨大的飞跃。通过整合GitLab功能全面的DevSecOps平台、GitLab Duo及代表亚马逊云科技先进AI功能的Amazon Q,能够赋能开发人员加快工作流程、提升代码质量并加强安全措施。这一集成解决方案能够缩短开发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充分发掘云投资的价值,并满足未来AI辅助软件开发的需求。"

GitLab代理首席营收官兼首席营销和战略官Ashley Kramer表示:"基于GitLab平台的强大功能,并结合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和GitLab致力于共同打造卓越的开发者体验。GitLab Duo与Amazon Q的结合提供了一个从代码提交到生产的无缝流程,所有操作都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进行。GitLab Duo与Amazon Q集成的产品充分利用了Amazon Q的先进功能,并将其集成到我们统一的数据库中,形成一个企业级平台,用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加速和自动化,同时确保安全合规及隐私保护。"

GitLab Ultimate级别客户可通过自托管模式 (Self-Managed) 预览该集成产品。

关于GitLab

GitLab是一个全面的AI驱动的DevSecOps平台,致力于推动软件创新。通过GitLab,企业能够提高开发者生产力、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安全与合规风险,并加速数字化转型。超过4000万注册用户和超过50%的财富100强企业采用GitLab,更快地交付更优质、更安全的软件。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关于亚马逊

亚马逊秉承四大原则:顾客至尚、崇尚创新、卓越运营、长远思考。亚马逊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 努力成为"最佳雇主",并打造安全的工作场所。公司开创了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包括客户评论、一键下单、Prime会员服务、亚马逊物流、亚马逊云科技、Kindle自出版(Kindle Direct Publishing)、Kindle、职业选择(Career Choice)、Fire平板电脑、FireTV、Amazon Echo、智能语音助手Alexa、Just Walk Out技术、Amazon Studios以及"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等等。了解更多亚马逊中国新闻,请关注"亚马逊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功能涵盖主动且个性化的客户沟通、增强的自助服务、生成式AI安全防护,以及用于坐席培训的管理工具。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4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推出云联络中心解决方案Amazon Connect的全新生成式人工智能(AI)增强功能。这些全新功能让客户服务更加个性化、高效和主动,将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通过更快地解决问题以及联络中心的持续优化,企业将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并降低运营成本。

客户使用Amazon Q in Connect自助服务

客户使用Amazon Q in Connect自助服务

  • Amazon Connect 现已推出自动细分功能,支持主动外联,能够为个人或具有相似特征的用户群提供跨通信渠道的个性化且及时的互动。

  • Amazon Q in Connect是一款由生成式AI驱动的客户服务助手,可以帮助企业创建与业务相关的、自动化且动态的自助服务体验。

  • Amazon Q in Connect新增了可定制的AI guardrails功能,严格控制AI生成的内容,确保企业在遵循特定政策并维护客户互动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在联络中心部署生成式AI

  • 全新AI驱动的坐席评价和智能联系人分类工具,使客户服务经理能够轻松识别坐席服务表现趋势,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 每天,数千万的亚马逊云科技客户通过 Amazon Connect支持1000多万次联络中心互动。Frontdoor、富士通(Fujitsu)、GoStudentPricelinePronetx以及奥克兰大学等众多客户和合作伙伴使用 Amazon Connect 全新的生成式AI增强功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副总裁兼Amazon Connect总经理 Pasquale DeMaio 表示:"通过Amazon Connect,我们不仅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而且从根本上重构了企业构建、培养和维护客户关系的方式。借助生成式AI,我们改善了客户体验,Amazon Connect正让每一次的客户互动成为宝贵的机会——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培育他们长期忠诚度。Amazon Q in Connect的持续创新,让企业无需编程经验即可更好、更灵活地应对复杂的客户服务场景。"

生成式AI赋能个性化体验,提升客户忠诚度

由于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中,包括购买记录、支持票据以及在线互动等不同的数据库,企业常常难以提供个性化的客户体验。数据的碎片化让企业很难获得客户的全面洞察,并且限制了企业根据客户实时动态发起精准营销和主动沟通的能力。结果是,企业可能会错失在关键节点上与客户互动的机会,无论是提供即时的支持、推送相关信息,还是开展主动沟通。客户越来越期待无缝、个性化的互动,而企业若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便会导致客户满意度下滑,并难以维系客户的忠诚度。

Amazon Connect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为每一个客户创建统一视图,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便主动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开展精准的对外营销活动。如今,Amazon Connect基于生成式AI的细分功能,能够深入分析数据,基于实时和历史互动,为吸引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智能化建议,提供全面的客户交互和偏好视图。例如,航空公司可以通过Amazon Connect识别出遭遇严重航班延误的常旅客,并基于他们的忠诚度等级和过往旅行习惯,自动提供优先改签服务、休息室使用权或定制化的补偿方案。Amazon Connect通过整合来自各种接触点的客户旅程洞察,简化了价值客户细分和传递相关推广活动的过程。营销经理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指令,依托这些丰富的数据来定义精准的客户群体。这种方法使企业能够根据客户的实时兴趣和事件,精准安排沟通时机,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GoStudent是一家领先的教程和教育技术供应商,正在使用Amazon Connect来确保客户回电能够根据过往的互动记录,精准地转接至相应的销售代表。通过借助Amazon Connect增强的统一客户档案和呼出活动功能,GoStudent正着手扩展其销售策略,在现有的呼入服务基础上,增添主动外联。这种综合性的方法预计将销售代表日常联系量提升20%,并加速潜在客户的转化。

借助Amazon Q in Connect打造由生成式AI驱动的自助服务体验 

消费者对自助服务的期望日益增长,他们期待更加个性化、迅速和强大的支持体验。生成式AI为满足这些期望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然而,将其集成到联络中心生态系统中,往往需要企业在多个第三方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专业人才上进行大量投入。在部署过程中,企业必须设计定制化的保障措施,以规范AI生成的响应。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能导致AI向客户传递错误信息,提供无效建议,或者反复向客户提出相同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有损客户体验。因此,许多企业在全面采纳生成式AI时显得犹豫不决,从而错失了提升客户体验和增强联络中心运营效率的机会。

Amazon Q in Connect现已集成生成式AI功能,提升了自助客户服务的水平,能够为客户提供与人工坐席相媲美的个性化回应、主动服务以及进行上下文理解。企业得以在文字和语音渠道上迅速构建、测试并优化由AI驱动的自助服务体验,实现定制化的回复和主动服务。例如,当客户询问他们的航班有哪些改签选项时,Amazon Connect将访问并分析客户的具体信息,随后作出回复。这一过程包括检查客户的航空公司状态(如常旅客等级)、确认当前舱位,并基于航空公司的政策来评估资格。利用这些数据,Amazon Connect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回答,根据客户的状态、偏好和资格来推荐改签选项。在适当且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它还可以自动为客户预订新机票。此外,Amazon Connect能够在必要时自动将对话转接给人工坐席,提供详尽的沟通摘要,共享收集到的所有客户相关数据和上下文信息,确保坐席能够无缝接手对话,避免客户重复提供信息。

为了增强联络中心生成式AI部署的安全性与可靠性,Amazon Q in Connect现已配备了一套可定制的AI防护栏,让企业无需大量的提示工程,便可严格控制AI生成的响应。企业能够为自助服务屏蔽不适宜的话题,依据其负责任的AI政策过滤掉有害及不当内容,同时确保敏感信息得到妥善处理来保护客户隐私,并使用上下文相关性检查来验证模型响应。这些保障措施可以根据互动类型,实现对AI交互的灵活控制。通过将这些功能集成到 Amazon Q in Connect,亚马逊降低了定制生成式AI虚拟坐席的复杂性,并降低了成本,让企业在其联络中心充分利用AI,满足其独特需要。

领先的住宅保修和数字按需服务提供商Frontdoor,正在率先使用Amazon Q in Connect减少坐席人员的培训周期和入职时间。根据其在Amazon Connect代理工作区以Amazon S3存储的政策文件,可以为坐席提供精准的响应建议和行动指导,让他们更快掌握对工作的熟悉程度。Frontdoor还计划将这种支持扩展至面向消费者以及自助服务互动中。

生成式AI洞察赋能联络中心经理

联络中心管理人员在管理客户旅程和协调大规模数字化及人工坐席互动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坐席质检评估方法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覆盖范围有限,通常仅能评估1%-2%的客户互动。这种局限性使其难以提供及时、全面的反馈,容易产生评估偏差,并降低了整体绩效的透明度。同时,管理人员也很难有效地对客户互动进行分类和分析,这限制了他们发现趋势、识别改进点以及基于数据做出决策以增强客户体验的能力。如果没有有效的工具来自动标记客户不满或升级请求等关键问题,管理人员往往会错失及时处理新问题的机会。这些限制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敏捷性和适应性,还限制了其预见并应对可能影响客户体验的外部及业务环境变化的能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Amazon Connect 推出了全新增强功能,帮助联络中心经理迅速识别客户反馈中的关键趋势,并更好地进行坐席培训。经理现在可以利用一系列工具,借助会话分析和屏幕录制功能,根据既定的质量标准,自动完成100%的坐席质检评估。同时,经理能够自动执行并完成评估流程,获取坐席服务表现的综合数据并识别具体的培训机会,从而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改进可持续优化客户体验。例如,经理可以自动识别客户互动中的行为培训机会,如"在向客户传达不利信息时缺乏同理心"。此外, Amazon Connect使用生成式AI技术,让经理更轻松地实现对联系人的分类。通过自然语言提示,经理能够自动对联系人进行分类,深入了解呼叫趋势、标记出令客户不满的通话、识别沟通中的障碍、发掘提升代理绩效的潜在机会等。由此,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培训员工,更快地识别并解决常见的客户问题,进而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富士通(Fujitsu)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生成式AI的质量保证(QA)方法。传统上,富士通的QA流程仅能对4%的语音交互和0.5%的聊天交互进行审查。如今,借助Amazon Connect,富士通的服务台得以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对语音和聊天渠道的全部互动实现自动化评分。这一突破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将精力集中于更重要的战略计划,并将QA效率提升60%,将富士通的QA流程升级为实时、高样本和无偏见的模式,且无需额外投入QA资源。 

从今天开始,所有这些功能全部正式可用。欲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

  • 亚马逊云科技博客,深入了解此次发布的新功能

  • 阅读Amazon Connect了解更多服务信息

  • 点击Amazon Connect 客户页面,了解企业如何使用这些服务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近日宣布,接连揽获2025 IC风云榜“年度领军企业奖”和高工智能汽车金球奖“年度技术突破奖”等多个行业重磅奖项。在2025 IC风云榜同期公布的“2024年度行业榜单 · 芯片概念股人均创收(TTM)TOP 100”榜单中,思特威以排名第二的成绩领跑芯片设计行业。此外,思特威还收获了2025 IC风云榜“年度优秀创新产品奖”、第四届感知领航优秀项目“年度优秀企业奖”、“2024摄像头行业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等多项荣誉,充分证明了思特威坚实的行业领先地位和卓越的市场影响力。

1.jpg

2025 IC风云榜揭晓,多个奖项荣耀加冕

12月14日,由半导体投资联盟主办、爱集微承办的“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在本届IC风云榜颁奖典礼上,思特威荣获“年度领军企业奖”,思特威超星光级系列图像传感器SC485SL获选“年度优秀创新产品奖”。

“年度领军企业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行业中具有卓越领导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企业。该奖项经过半导体投资联盟超100家会员单位、500多位半导体行业CEO共同担任的评委会投票评选产生。获得此项殊荣,有力印证了思特威在CIS领域的产品技术实力与杰出市场表现。

2.jpg

思特威创始人兼董事长徐辰博士上台领奖

“年度优秀创新产品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补短板、填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链自立自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产品。思特威超星光级系列4MP图像传感器SC485SL,具备高感度、高动态范围、低噪声、高温成像稳定与超低功耗等优势性能并支持全时录像(AOV)功能,适用于AI黑光全彩摄像头等智能安防应用。荣获该奖项,是对SC485SL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认可。

3.jpg

此外,思特威在“2024年度行业榜单 · 芯片概念股人均创收(TTM)TOP 100”的榜单中位列第二。该排名体现了思特威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彰显了其高效的经营能力。

4.jpg

2024高工智能汽车金球奖

12月10-12日,2024第八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暨年度金球奖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汽车城瑞立酒店隆重举行。作为年度中国智能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产品及量产交付的风向标,本届高工智能汽车金球奖以技术突破、标杆产品、量产首创以及出海(本地化)突破为全新评选方向,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寻找行业新榜样。在本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思特威5MP车规级RGB-IR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SC533AT荣获“年度技术突破奖”。

5.jpg

此次获奖的SC533AT图像传感器,采用背照式像素架构并搭载了思特威先进的SmartGS®-2 Plus技术,集高分辨率、高快门效率、低噪声、卓越的色彩表现、优异的近红外灵敏度五大性能优势于一身,为高端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乘客监控系统(OMS)等应用带来更精确可靠的舱内视觉感知能力。同时,SC533AT符合AEC-Q100 Grade 2及功能安全ISO 26262 ASIL B等级要求,以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推动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发展。

2024第四届感知领航优秀项目“年度优秀企业奖”

12月11日,第二届厦门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暨第四届感知领航优秀项目颁奖典礼在厦门正式举办。此次行业盛会联合首个全国智能感知领域专业评选——“感知领航优秀项目”,旨在表彰在传感器及相关应用领域取得产品创新、技术产业化等突出成就的企业。经过业内专家的评估与严格筛选,思特威荣获“年度优秀企业奖”。

6.jpg

2024 SCIA摄像头行业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12月13日,由深圳市摄像头行业协会(SCIA)主办的2024年第五届摄像头行业协会年会暨中国智能摄像头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作为摄像头行业的年度盛会,2024 SCIA汇聚了政府、协会、行业专家等产业链各方力量,助力产业协同与合作创新。在图像传感器领域,思特威积极扩大应用场景布局,在多个领域的中高端市场实现了对海外供应商的国产化替代,成为国产高端图像传感器的中坚力量,斩获“2024摄像头行业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7.jpg

能够斩获多项年度重磅奖项,代表了行业权威媒体和企业专家对思特威在CIS领域全面实力的充分肯定,同时彰显了思特威在市场方面的领先优势。展望未来,思特威将持续深耕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不断拓展智能手机、智能安防、车载电子与机器视觉等多元视觉应用产品矩阵与解决方案,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共同打造非凡影像“芯”视界。

关于思特威(SmartSens Technology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Sens Technology(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多个城市及国家设有研发中心。

自成立以来,思特威始终专注于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凭借自身性能优势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作为致力于提供多场景应用、全性能覆盖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企业,公司产品已覆盖了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智能手机等多场景应用领域的全性能需求。

思特威将秉持“以前沿智能成像技术,让人们更好地看到和认知世界”的愿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动力,持续推动前沿成像技术升级,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助推未来智能影像技术的深化发展。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martsenstech.com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2月18日,国芯科技(股票代码:688262)走进北汽,在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举行“科技驱动未来 | 汽车智能化与芯片技术创新论坛”,与北汽研究总院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各方共同探讨了汽车智能化与芯片技术的最新成果、前沿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论坛还邀请了万得嘉瑞、天津易鼎丰等国芯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围绕基于公司汽车电子芯片的创新产品方案展开了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内的合作与创新。

在此次论坛中,国芯科技展示了涵盖域控制、数模混合、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新能源电池管理、动力总成、车身和网关控制、车联网安全等多应用领域的车规级芯片产品,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产品实力与布局。

北汽研究总院电子电器架构部部长张兆龙在会上对国芯科技在国产化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强调公司在车规级高安全、高可靠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影响力。在北汽首款UWB控制器就应用了国芯科技的车规安全芯片并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万得嘉瑞和天津易鼎丰的技术专家也分别分享了“全国产化芯片气囊控制器的开发应用”和“基于C3008的国产动力域区域控制器的开发”等基于国芯科技芯片产品的开发案例,展示出国内厂商在高可靠数模混合以及域控制领域取得的国产化替代最新成果。

1.jpg

在国产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自主芯片与整车厂的协同发展正迎来崭新的机遇,唯有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在整车厂牵引下的高效创新才能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赢得未来激烈竞争的市场。未来,国芯科技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驱动未来的发展理念,坚持芯片技术创新与整车厂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苏州国芯科技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科技盛会,CES被誉为"科技春晚",是全球科技创新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头部科技玩家将展示最前沿的创新技术和卓越产品,生动诠释科技赋能生活的无限可能。

TCL CES 2025 KV

TCL CES 2025 KV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品牌,TCL参展CES已有31年历史。在本届CES上,TCL实业将推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人与科技的连接,展现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前瞻视野,包括全球领先的QD-Mini LED、大屏显示技术以及全品类智能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等。TCL也是本次展会中参展面积最大的中国品牌。值得注意的是,TCL实业将在北美时间2025年1月6日上午11点于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举办CES 2025发布会,开启新年全球首场科技产品秀。

在屏显领域,TCL实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了从大屏到小屏、从家庭娱乐到移动智能终端再到智慧出行等细分领域的全场景覆盖,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智能体验。本届CES,TCL实业将重点展示最新一代Mini LED大屏显示技术及全球最大尺寸QD-Mini LED电视,最大程度满足用户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TCL实业还将推出艺术电视、电竞屏、手机、平板、投影仪、雷鸟AR眼镜、车载显示等屏显产品,满足用户多样化使用场景需求。

TCL实业不仅在优势屏显领域保持技术领先,更是积极拓展其全品类智能物联生态,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智慧生活体验。本届展会,TCL实业将集中展示一系列智慧家居产品,包括陪伴式AI产品、空调、冰箱、洗衣机、智能门锁、安防摄像头、路由器、光伏科技以及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了TCL实业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还承载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理念,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科技、自然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出海25年,TCL始终坚持"全球化+本土化"战略,不仅关注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更着重与当地市场深度融合。作为北美第一体育赛事NFL的官方合作伙伴,TCL将在发布会及展会期间邀请NFL传奇球星现场助阵,与全球粉丝精彩互动。

凭借在产品和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突破,TCL实业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不仅在多个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市场地位,还在关键市场上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前三季度,TCL电视全球出货量共计2,001万台,出货量市占率达13.6%,位列全球前二;电视零售量在澳洲、菲律宾、缅甸位居第一,在法国、瑞典、波兰,排名第二;在北美市场,TCL电视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27.5%,前三季度零售量位列美国第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TCL Mini LED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率为162.8%。此外,TCL作为领先的全球化品牌,连续八年上榜谷歌x凯度BrandZ发布的《2024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这些实绩不仅是TCL品牌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其全球化、中高端、全品类策略落地发展的生动体现。

诚邀您莅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Central Hall#17704),敢为不凡,共赴未来!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芯科技”)与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电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资源等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AI MCU芯片与传感器应用技术的结合,促进基于AI MCU芯片的智能传感器在多个相关场景领域的应用,共同为相关产业赋能。

国芯科技结合自身在RISC-V CPU的技术积累和应用优势,采用自研与外部合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RISC-VAI技术的融合发展,持续进行AI MCU芯片技术和产业创新探索,目前已陆续推出基于RISC-V CPU集成 NPU 功能的CCR4001SCCR7002AI MCU芯片。其中,CCR4001S采用CRV4H CPU核,CCR7002芯片采用多芯片封装技术集成了高性能SoC芯片子系统与AI芯片子系统,搭载64位高性能四核RISC-V处理器。CCR4001S和CCR7002的AI MCU芯片都内置0.3TOPS@INT8的AI加速子系统(NPU引擎),支持 TensorFlow、Pytorch、TensorFlow Lite、Caffe等常用深度学习框架,二者都具有丰富的外部接口,主要瞄准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新能源等AI应用。

国芯科技与美电科技在CCR4001S芯片的嵌入式适配、系统搭建、应用算法迁移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化方面展开合作,主要涉及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智能看护等应用领域,通过采用CCR4001S内置NPU运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现端侧离线决策与判断,确保人工智能模型完全运行在本地,从而保证数据留在现场,有效解决了网络延时与数据安全问题。双方基于CCR4001S芯片合作开发了传感算法一体化模组:单模态测温模组及多模态感知模组,并实现了AI算法在AI MCU端的集成与部署和应用落地,如汽车电子领域智慧座舱汽车乘员舒适性评估;智能家电领域智能空调场域感知及风场协调,提升用户舒适度的同时优化空调能耗控制;智能看护领域弱势人群监护设备中的健康状态评估、姿态预测、跌倒报警等远程看护功能。

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企业间合作共赢、协调创新的长效机制,全面发挥协同效应,推动AI MCU芯片、AI算法与传感器应用技术的结合,加强基于AI MCU芯片+传感器基础上的解决方案、软硬件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共同推进AI MCU和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和智能看护等领域相关场景的应用落地。

国芯科技

国芯科技是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拥有深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主要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信创和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三大关键领域。国芯科技充分发挥自主可控RISC-V和AI NPU技术结合的优势,积极布局AI MCU芯片产品线。公司积极拓展市场,立足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规划和定义,同时加强生态合作,将AI  MCU芯片 技术在端侧和边缘侧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的应用,更好地满足客户广泛的端侧和边缘侧AI应用需求。

美电科技

美电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红外测温系统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公司在光学系统、嵌入式开发、数据应用及前后端算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技术积累。在2020年疫情期间,美电科技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并首发了人脸识别体温筛查设备,该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致力于提升温度数据的智能化水平,构建了一套以目标识别、图像分割、时间序列等算法为核心的感知模型,旨在从温度的视角评估环境、事件和状态的感知能力,使科技与算法能够感知并理解人类的需求。

来源:苏州国芯科技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微信图片_20241219175603.jpg

┃ 直播详情 ┃

摩尔定律的放缓、异质集成的需求、先进封装技术的突破,加上AI、HPC、5G等高性能应用的驱动,让2.5D/3D IC堆叠芯片成为了下一代半导体创新的核心技术。 

随着芯片向着系统级发展,也对EDA软件提出了新的需求。在2.5D/3D IC设计进程中,多物理场分析与可测试性设计尤为关键,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多Die垂直堆叠带来的散热问题、新型DFT设计架构与现有设计流程的兼容问题等等。同时,EDA厂商不仅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创新,还需关注堆叠芯片生态的构建,协同产业上下游共同推动标准与生态体系的发展。 

纵观芯片技术的发展,EDA与芯片设计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EDA被誉为“芯片之母”,贯穿于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IC技术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734602184065.jpg

针对2.5D/3D堆叠芯片设计领域的挑战,很多本土EDA公司纷纷打造工具解决挑战,如珠海硅芯科技就打造了具备较高技术壁垒的3Sheng Integration Platform堆叠芯片EDA平台。该平台主要应用于堆叠芯片的设计与测试,涵盖物理设计、物理分析仿真及测试容错三大板块,集成多工艺设计工具,覆盖数字后端设计仿真测试全流程。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2.5D/3D堆叠芯片设计现状和趋势,12月27日晚19点,我们特别邀请到硅芯科技创始人赵毅博士做客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欢迎预约围观!

1734602201350.jpg

直播时间:2024年12月27日 19:00~20:30

直播主题:本土2.5D/3D堆叠芯片EDA软件突破与展望

▶   本期看点

 ① 2.5D/3D芯片设计现状与优势

 ② 2.5D/3DIC协同设计仿真的探索与挑战

 ③ 2.5D/3DIC对设计仿真协同优化EDA工具的需求

 ④ 结合硅芯科技EDA软件谈2.5D/3DIC先进封装实现

▶   嘉宾介绍

1734602349322632.jpg

分享嘉宾————赵毅

硅芯科技创始人,博士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从2008年开始研究2.5D/3D堆叠芯片设计方法,是当时世界最早期研究前沿芯片架构设计方法的研究团队之一,并与IMEC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共同进行3D IC成果验证。 

赵毅博士在三维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已有15年以上的研发经验,目前担任珠海硅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带领团队自主研发2.5D/3D IC堆叠芯片设计的EDA软件产品,为我国芯片设计产品升级迭代、实现国产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持。

1683267739474191.jpg

主持人————张国斌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半导体领域知名KOL。
有多年的半导体媒体内容与运营经验,撰写过大量产业分析文章。(微信号:18676786761)

▶   直播福利

1、预报名奖:20元京东E卡(10名)

通过小鹅通平台填写预约信息,我们将在所有预报名的用户中随机抽取10名,送出价值20元的京东E卡。

2、优秀提问奖:30元京东E卡(5名)

直播期间,在小鹅通平台评论区参与提问,随机抽取5名提问用户,送出价值30元的京东E卡。

注意事项

请预约直播的用户填写正确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获奖者。如因用户信息填写不全无法发放奖励的,自动取消获奖资格,随机抽取其他人员。直播福利的最终解释权归属电子创新网所有。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报名吧!

1734602201350.jpg

欢迎扫码加入直播交流群,和同行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203162034.jpg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的 EL14xx 与 EL24xx 系列 EtherCAT 端子模块进一步丰富了倍福现有的数字量输入与数字量输出产品线,并巧妙地将用户熟悉的功能与经过优化的电路架构融为一体。 

1.jpg

通用型 EL14xx 和 EL24xx 系列 EtherCAT 端子模块为倍福的产品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这些产品不仅确保了对未来技术的适应性,还保障了长期的稳定供应。这一系列的产品(目前最高可配置 32 个通道),为那些需要通用功能的标准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EL14xx 和 EL24xx EtherCAT 端子模块系列中首批推出的产品型号包括:

  • EL1409:16 通道数字量输入,24 V DC,输入滤波 3 ms,PNP

  • EL1489:16 通道数字量输入,24 V DC,输入滤波 3 ms,NPN

  • EL1429:16 通道数字量输入,24 V DC,输入滤波 3 ms,PNP/NPN

  • EL1417:32 通道数字量输入,24 V DC,可调,PNP

  • EL2409:16 通道数字量输出,24 V DC,0.5 A,PNP

  • EL2489:16 通道数字量输出,24 V DC,0.5 A,NPN

  • EL2407:32 通道数字量输出,24 V DC,0.5 A,PNP

来源:倍福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成都微光集电推出其最新医疗产品——MIM10C1一次性内窥模组。该产品在电子内窥镜技术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临床一次性电子内窥镜、泛医疗、宠物医疗、工业电子内窥镜的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卓越、可靠的视觉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电子内窥镜影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1.png

01

超小尺寸设计

MIM10C1一次性内窥模组尺寸(镜头+Sensor)精确设计为1.12mm x 1.17mm x 1.48mm,可以选择增加微型LED照明装置。这一精巧的尺寸设计在电子内窥镜技术领域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它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使得设备能够轻松集成到各种内窥镜中。

02

卓越的光学性能

MIM10C1 的光学镜头是其另一大亮点。采用 3 片镜片结构,F/# 光圈值为 4.8,这种精心设计有效平衡了光线透过量和成像质量,减少了像差等光学缺陷,确保成像清晰锐利。同时,其水平视野(HFOV)和垂直视野(VFOV)均达到 85°,对角视野(DFOV)高达 120°,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观察范围。这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获取更多的图像信息,大大减少了观察死角。

03

 接口高兼容性与LVDS技术

MIM10C1图像传感器模组以其LVDS信号技术在长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差分信号传输有效抵消外部电磁干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需要精确诊断和检测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同时,低功耗特性有助于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特别是在医疗设备中。MIM10C1在接口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仅含VDD、VSS、SDA/DATA+、SCL/DATA - 四个接口,设计极简,降低连接复杂度,减少失误与兼容问题,提升研发及生产效率。接口兼容性出色,可与各类主控芯片及系统无缝衔接,适配医疗、工业等多领域芯片,助制造商加速产品上市。数据传输稳定可靠,SDA/DATA+ 和 SCL/DATA- 接口有效抗干扰,确保图像数据精准快速传输,满足临床手术与工业检测的高要求。且支持高速传输,保障实时性。

解析力测试 

近期,MIM10C1 图像传感器模组进行解析力测试,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镜头表面到USAF1951测试图表的距离从3mm至50mm不等,以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距离。测试采用三合一光源板,亮度设定为70,确保了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png

MIM10C1

(3mm)

3.png

行业同规格产品

(3mm)

MIM10C1在各个测试距离下均展现出与行业同规格产品相媲美的能力。具体来看RAW图,在3mm处,MIM10C1能够分辨出4-4线对/22.60lp/mm的细节;在50mm处,线对数为0-6/1.78lp/mm。其解析力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能够更清晰地呈现测试图案的细节,线条更加锐利,图案边缘更加清晰。

ISP处理后性能提升

4.png

MIM10C1

(3mm)

5.png

行业同规格产品

(3mm)

经过ISP处理后,MIM10C1性能有显著的提升。ISP处理使得MIM10C1的解析力线对数增加了1.5倍,提高了视觉舒适度,还通过降噪算法减少了图像中的随机噪声,同时畸变校正功能修正了图像畸变,确保图像的准确性,细节更加丰富,色彩还原更加准确,整体表现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

MIM10C1模组方案出图

6.png

7.png

MIM10C1模组方案拍摄红椒内部结构,细节清晰度大幅提高,红椒籽粒粒分明且表面纹理可见,红椒纤维组织纤毫毕现,特写时微观细节尽显;色彩还原更加精准,色彩过渡自然;对比度增强带来丰富层次感,籽与果肉、纤维组织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这一出色的出图效果为各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微观成像解决方案。

8.png

MIM10C1模组方案实物图

这些核心优势综合体现了MIM10C1一次性电子内窥镜领先地位,预示着其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诊断和质量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9.png

成都微光集电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致力于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到定制化模组设计、解码方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灵活的软件支持和图像处理算法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我们的技术支持团队随时待命,为客户提供从产品选型到系统集成的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客户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产品,加速项目进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我们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助力您的产品更快进入市场,满足业务需求。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欢迎联系成都微光集电相关销售人员。

关于微光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由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投资成立,位于成都市高新区AI创新中心B区。公司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致力于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优质的图像传感器,为人工智能提供感知世界的“芯眼睛”。

成都微光集电拥有芯片产品全流程研发团队,具有包括工艺器件开发、电路设计、图像专用算法和AI算法、系统方案设计、产品测试和可靠性评价等全流程综合研发实力。公司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截止目前,已申请专利524项。公司主要建有安防消费、车载前装、工业视觉检测、科学定制等多条CIS产品线,有Rolling Shutter、Global Shutter和sCMOS像元库,应用领域主要有安防监控、车载、消费电子、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机器人、AR/VR、半导体装备、天文观测等。

成都微光集电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服务为宗旨,以实现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完全国产化为己任。我们愿与您一起在图像为王的时代,携手奋进,共创辉煌!

来源:成都微光集电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