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压力触控相比传统机械按键、电容触控,拥有简约美观和科技感更强的应用优势。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统一技术规格标准终端厂商需要针对传感器软件算法进行“定制开发”,带来的成本增加制约着压力按键的广泛普及

对此,芯海科技深刻洞察市场痛点客户需求,全新推出“标准单键压力按键解决方案助力终端客户快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构建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抢先一步占据产品的规模化商机

该方案的应用领域包含电动牙刷、扫地机、电源开关、智能剃须刀、洁面仪等小家电,洗衣机、冰箱、油烟机、洗碗机等白色家电,以及更多智能化、物联网化的人机交互场景等。

压力触控按键的应用优势

该方案由桥式PCB传感器CDS6100CDS1282+芯海自有算法组成,提供个压力按键。

方案内嵌的CDS6100是基于压阻材料的PCB型桥式微压力传感器,最小可检测1微米形变,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CDS1282内置了高精度低温漂24bit ADC,配合自适应各类应用场景的压力触控算法(经大批量出货验证),可实现短按、双按、长按、多次连按等按键功能设计,实现终端产品的功能调节、模式切换等操作。

1.png

相较传统机械按键需在终端产品结构件开孔以及电容触控按键只能使用绝缘材料和带水、油污操作易失效的问题,芯海方案通过压力触控技术助力终端产品设计拥有如下三大亮点优势

其一,提升终端产品的外形设计美感。采用压力触控按键的终端产品无需结构件开孔,能够适配金属、塑料、玻璃等各种不同材质的产品面板,例如可轻松实现在0.8mm厚度的不锈钢面板上达到50-100g的微压力激活检测,可以极大限度支持客户释放更具个性和创意的产品外观设计,带给消费者更多惊喜。

其二,一体化设计更防水防尘防油污。无开孔的一体化产品设计,同时也能很好解决用户清洁的问题。尤其是防水、防油、防污的高频次使用场景下,例如在洗碗机、油烟机等类似场景中,实在是理想之选。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戴厚厚皮革毛绒手套亦可轻松操作实现高准确率的触控交互。

其三,大幅提升终端产品的使用寿命。根据相关检测机构的实验结果,传统机械按键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万~10万次之间。压力触控按键的使用寿命远远大于10万次以上,从而提升终端产品的使用寿命及减少维护费用。例如电梯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的保养和维修,故障是电梯常见故障,由此带来的单次维护成本更高,因此压力按键无疑更符合诸如此类的应用需求。

十级压力触控灵敏度调节

为了迎合用户喜好,终端产品的面板材质形形色色,例如有金属、玻璃、塑料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面板材质会带来不同软硬度、以及不同的厚薄度,最终所形成的按压微形变的差别性也会非常大。

该方案通过调节PDA对地电阻值,提供“十级压力触发灵敏度调节”的压力分级,灵活适配用户不同力度的按压操作,从而带给消费用户一致性更强的高线性度压力触控体验

2.png

方案深度理解终端产品的应用意图,模拟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使得压力触控按键更加智能灵敏、简洁舒适和富有科技感。

如何快速实现压力按键产品开发

该方案的终端产品应用开发将超乎想象的便捷简单,客户只需遵循应的结构设计指导,就可实现“即贴即用”快速应用。

首先,根据终端的应用场景,适配如图两种“结构设计”方案的其一。

然后,按照结构设计规范的指引进行产品贴装,灵活匹配压力触控的灵敏度调节,即可实现终端产品的压力按键应用。

3.png

传统机械按键、电容按键到压感触控按键,人机交互的界面更加美观、便捷和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是技术变革迭代的必然趋势。

自2015年以来,芯海科技在压力触控领域拥有深厚技术沉淀,积累大量客户案例。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及汽车电子等应用市场,获得众多一线标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长期合作,成长为国产压力触控芯片及器件领域的知名品质厂商。

未来,芯海科技期待与消费电子产业链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同行,助力客户实现商业成功!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9日消息,国产工业软件服务商美特”宣布,已于近期完成总额高达5.4亿元的A++B,投方包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比迪股芯、高瓴创投、上海科、上海自贸区基金、天善本等。此轮融资以产业合作为主,将进一步加速赛美特在业务领域的发展。赛美特管理对公司的发展信心十足,共同增资2亿元人民币。

据悉,本轮融资充实了公司的资金储备,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全速打造国产全自动制造软件解决方案。同时,选择合适的团队完成并购,整合完善产品矩阵以及拓展地域市场布局。

赛美特致力加速国产智能制造发展,是一家拥有智能制造软件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公司命名“赛美特”寓意着“赛过美国,特别优秀”,也是域名“semi-tech.com”(半导体技术)的音译词,其目标是把半导体工业制造软件做好做强,替代国际厂商昂贵的解决方案,携手行业上下游伙伴,共同解决半导体国产化道路中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自研国产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实现进口替代

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频繁出现核心技术难攻破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作为工业领域“高精尖技术”之一,生产过程极其复杂且冗长,每一步制程的良率都须接近100%,才能确保最终生产良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工业软件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尤其是8/12英寸晶圆厂更加需要稳定安全的智能制造软件,来实现工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良率等需求。

目前,国内8/12英寸晶圆厂所采用的智能制造软件,90%以上皆由国际供应商提供,主要原因在于晶圆厂的投资一般数以百亿计,对配套系统的要求十分严格,碍于制造软件垂直属性强,技术壁垒高,客户基本没有试错的空间。而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起步晚,落地案例少,让很多想选择国产软件的企业心存担忧。赛美特则是瞄准行业痛点,以“软件成就智造“为使命,解决半导体产业对制造软件的国产技术可控需求,填补国产空白,并以实现进口替代为己任,是国内首家可以提供整套满足12英寸晶圆全自动化生产的智能制造软件方案供应商,自研的纯国产CIM系统平台已在国内8/12英寸晶圆量产厂得到了成功验证。

夯实核心技术,持续投入产品研发

产品方面,赛美特将系统分为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和物流管理三大类。以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为主的生产管理系列包含EAP(设备自动化系统)、RMS(配方管理系统)、RTD(实时派工系统)、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FDC(缺陷分类控制系统)等;品质管理涵盖了SPC(统计过程控制)和YMS(良率管理系统);物流管理包含WMS(仓库管理系统)和Mobile(智能终端)等产品。其中MES、EAP、SPC等成熟标准化的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国内外超100家4/6/8/12英寸硅片、前道和后道工厂,护航客户实现高效高质的生产;重点研发的RTD、YMS、APC、FDC系统也已运用在生产现场,进行验证。

1.png

打造一套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是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行业经验等综合集成的结果,而创造优秀产品的基础是优秀人才的通力协作,这就需要公司拥有实力深厚的人才团队。赛美特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核心团队拥有数十年半导体/泛半导体、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组装等领域智能制造系统构建经验和技术实力。目前公司人员总计超450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80%。

美特总部位于上海,在州、深、北京、成都设立了子公司和产品研发中心,借助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四大区域雄厚的产业基础,构建资源互通,相辅相成的战略布局。同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设立子公司,拓展国际业务,实现本地交付。

2.jpg

初心不变,志在成就中国“智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虽为全球唯一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但制造业集中在全球中端位置,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2019年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为1680亿元,市场规模仅占全球5.73%。中国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将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智能制造服务领域也必将诞生世界级巨头。

赛美特面对智能制造行业迎来的爆发式发展,将不忘初心,始终把产品摆在首位,关注客户的需求,致力于深入制造现场,化身成为客户务实的智能制造方案专家,认真交付每一个项目。赛美特,志在成就中国“智造”!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表示:国产工业软件未来将持续增长,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赛美特立志“中国智造”,不断夯实核心技术,成功自研国产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实现了快速稳健成长。中网投希望为赛美特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资源,助力公司加速在业务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取得新的飞跃。

比亚迪董秘兼投资处总经理李黔表示:凭借自身在智能制造软件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开发出国产智能制造软件平台,并在难度大、要求高的12寸晶圆工厂成功落地,实现了半导体制造软件的自主可控。在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软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对赛美特团队充满信心,期待本轮融资能助力赛美特乘风而上,加速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表示: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尤其在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国产替代进口更是大势所趋。具有突出技术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赛美特正是其中典型代表。赛美特纯自研的智能制造软件平台在8/12寸晶圆量产厂已得到了成功验证,并积极布局装备制造、化工、汽车等重点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赛美特将为中国智造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创造价值。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956年人工智能(AI)概念被提出时,即使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预言家,应该也难以预料到2022年的AI,早已打败了全球最顶级的围棋选手,能够预测天气,诊疗疾病,甚至,AI还在改变被誉为“工业粮食”的半导体行业。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持续演进,采用先进制程的芯片,单颗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高达数百亿个,系统愈加复杂,设计挑战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终端应用的软件和算法加速迭代,以月或者年为周期更新的芯片越来越难以满足终端需求,芯片设计的周期亟需缩短。

EDA工具与AI技术的结合,不仅能设计出PPA(性能、功耗、面积)更好的芯片,还能显著缩短芯片设计周期。在达成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芯片愿景的同时,也将大幅降低芯片设计的门槛,让更多人和企业能够设计出所需的芯片,将对芯片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png

2020年,新思科技推出了业界首个用于芯片设计的自主人工智能应用程序——DSO.ai (Design Space Optimization AI)。作为一款人工智能和推理引擎,DSO.ai能够在芯片设计的巨大求解空间里搜索优化目标。

2.png

目前,全球顶级的芯片设计公司,包括英特尔、联发科、三星、索尼、瑞萨电子等都已经采用了DSO.ai,在不同的芯片工艺节点和不同类型的芯片设计中,普遍获得了4-5倍,甚至更高的效率的提升。

一经尝试就让芯片公司们喜爱的DSO.ai,还有一个“热启动”绝招。

各种芯片,都能用AI设计

将AI技术与EDA工具结合,有两个核心价值,首先是力图让EDA更加智能,减少重复且繁杂的工作,让使用者用相同甚至更短时间设计出PPA更好的芯片;其次是大幅降低使用者的门槛,解决人才短缺的挑战。

DSO.ai更加智能这一核心价值的体现,是能够在巨大的芯片设计解决方案空间中,搜索优化目标,利用强化学习来优化功耗、性能和面积。

无论是x86架构、Arm架构还是传感器,无论使最先进的工艺,还是成熟的工艺,都可以用DSO.ai实现PPA的提升,同时缩短设计周期。

当然,在实际使用DSO.ai时,不同的开发者在设计芯片时优化的目标会有所差异,比如手机芯片开发者侧重CPU功耗的优化,图像传感器开发者则更希望缩短设计周期加速产品上市,DSO.ai都能够灵活地解决差异化的需求,并且带来数倍的效率提升。

DSO.ai之所以能在不同工艺节点和不同技术架构中都能实现显著的效率提升,核心原因是基于新思科技在EDA领域积累的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借助AI的自动化学习能力和底层算例,把此前需要开发者们一遍遍尝试的重复而繁杂的工作,交由AI快速探索数以万亿计的设计方法找到最优解,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DSO.ai的第二大核心价值,能够帮传统芯片设计公司解决人才短缺的挑战,并大幅降低芯片设计的门槛。

数字化趋势下,大型系统级公司们纷纷开始自研芯片,通过定制芯片来优化其应用或工作负载。但大型系统级公司往往缺乏芯片设计的经验和经验丰富的芯片设计的人才,DSO.ai能够完美解决大型系统级公司面临的挑战。

借助DSO.ai,一个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开发者,也能达到有多年丰富经验开发者的设计水准。

DSO.ai的两大优势,将惠及几乎各种类型的芯片设计公司,典型的就是通用芯片公司和系统级两大类客户。

对于通用芯片公司,DSO.ai的目标是通过仿真验证、快速原型等更快、更易用的工具,使芯片生产出来之前就能模拟出实际的性能、功耗等表现,节约成本和设计周期。对于系统级公司,DSO.ai通过各种IP模块和设计工具帮助他们解决芯片架构和工艺的选择。

数量级性能提升,门槛大幅降低

由于需要更加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所以DSO.ai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云计算的普及,新思科技也通过和云服务提供商合作提供DSO.ai解决方案。

当然,正如云计算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一开始,DSO.ai在芯片设计公司眼中也是新生事物。刚开始,顶级芯片设计公司们对于DSO.ai的态度也有些谨慎,但对DSO.ai进行测试之后,他们发现,在获得PPA大幅提升的同时还能缩短设计周期。很快,DSO.ai就迅速获得了全球顶尖芯片设计公司们的认可。

英特尔、联发科、三星、索尼和瑞萨电子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英特尔发现,面对优化高性能芯片的PPA并缩短设计周期这一目标时,有诸多关键挑战需要解决,包括:设计尺寸大,运行时间长;对于较大尺寸的设计,最终RTL到GDS的收敛循环更长;在最后阶段执行多个手动ECO延长了设计关闭时间;跨多个设计向量优化PPA将增加实验数量等。

3.png

在实际案例中,英特尔采用DSO.ai技术对芯片设计周期和PPA进行优化,实现了设计时间结果质量提高约40%,运行时间加速了约20%。英特尔通过将DSO.ai并入区块布局布线(PnR)流程中,有助于缩短芯片设计周期并实现最佳PPA,减少了人工/ECO收敛工作中的搅动,并及时向RTL所有者提供反馈以修复严重违反时间路径的问题。

英特尔的例子还充分说明了DSO.ai易于定制的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芯片设计中计时或功耗带来的挑战、通过创建布局指标帮助缓解拥塞点、以及使用库单元数量的限制。

联发科和三星也采用了DSO.ai技术提高先进制程Arm架构移动CPU的性能和功耗。在三星的案例中,DSO.ai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开发Voptz和Ftarget优化应用程序,通过自动探索大量的电压(V)/目标频率(F)空间以找出最高基准分数和最长电池时间的最佳组合。此外,DSO.ai RL模型将通过分析之前运行中的选择,自动学习并生成更好的组合。

4.png

结果显示,三星在4nm Arm Big CPU的实验中,在相同的工作电压下,DSO.ai实现了频率提高13%-80%;而在相同的工作频率下,最高可将功耗降低25%。

三星的实践展示了AI驱动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生产力,助力开发者能够输出高质量的结果。

虽然和设计CPU有所不同,但索尼在设计传感器时要以最短的时间满足各种类型终端的需求,也需要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结果质量(PPA)。

因此,索尼也在设计传感器的过程中顺利采用了DSO.ai技术并验证了其出众的性能,与专家工程师的人工操作相比,DSO.ai实现最佳结果仅需1/4的设计周期、1/5的设计工作量,并成功将功耗降低了3%,进一步提升设计结果质量。

5.png

索尼发现,与冷启动相比,热启动具备一些优势,例如仅需1/2周期,并减少1/3的工作量。

热启动,也正是新思科技DSO.ai的绝招。

热启动,DSO.ai的绝招

之所以说是绝招,是因为目前业界集成AI的EDA工具中,仅新思科技的DSO.ai提供了热启动模式。

众所周知,AI技术需要利用大量的计算资源来实现模拟人脑的神经思考,而计算资源的不足往往限制了AI技术在高端应用或大型企业的部署。DSO.ai能够将每一次运行的学习经验保存到训练数据库中,之后就可以利用训练数据库来提高设计探索的效率,减少执行时间并降低对计算资源的要求。

DSO.ai有热启动与冷启动两种模式。

冷启动实际上就是无训练数据的模式,需要执行并创建训练数据,并选择使用自己的“未训练”抽样来分配第一个参数。一个新的设计引入DSO.ai时都是从冷启动开始,所以需要执行大量训练工作,且必须在同一流程中执行多次。

热启动模式则是将“冷/热启动”的结果用作一个进程的模式,在有训练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学习,以寻求最优解。热启动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减少工作量和缩短周期,与此同时,热启动也能降低对算力的需求。

英特尔在实践中发现,有了热启动模式,能够用更少的工程师实现更好的设计结果。联发科也体会到,如果了解设计的参数,实现了PPA的提升,可以利用热启动提高生产力,更进一步,也就可以实现复杂的计算和决策。

6.png

新思科技能够率先在业界推出热启动模式,与新思科技较早在五六年前就组建了AI团队研发相关项目有密切关系。

不止于此,新思科技还在尝试探索将热启动模式前移,也就是通过与IP提供商合作,面向共同的客户做针对性的优化,进一步提升DSO.ai效率。

新思科技将不断提升DSO.ai的性能,比如易用性的改进、更加智能化(冷热模式的自动切换)、适用性进一步扩大,这些也都是客户所期待的。DSO.ai,正在被越来越多芯片设计公司采用,新思科技也正在把AI与EDA的融合从数字芯片逻辑设计扩展到验证环节。

未来,从芯片的架构设计、制造以及封装的全流程都会融入AI技术。新思作为拥有芯片设计全流程的工具,能够更容易可以在整个程中都使用AI,带来更显著的全面提升,而芯片行业深刻的变革,也已经开始。

我们迎来了突破性的芯片设计的新时代。

围观 9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英特尔举办的2022 OpenVINO™ DevCon·中国站线上峰会成功落下帷幕。在此次峰会上,包括英特尔网络与边缘事业部OpenVINO™开发者工具总经理Adam Burns以及英特尔OpenVINO™开发者生态高级总监Matthew Formica在内的英特尔技术专家分享了OpenVINO™的最新产品信息和技术演示,此外来自百度飞桨、上海趋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趋视科技”)、一起教育科技及复旦大学的行业大咖还围绕“OpenVINO™如何助力推动多领域AI产业创新发展以及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多维度的分享与交流。此次大会不仅为业内开发者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学习机会,也充分展示了OpenVINO™自推出以来在各行各业落地部署的绝佳成果。

1.png

几十年来,英特尔持续关注开发者,并在开源软件开发和社区贡献中投入大量资源。OpenVINO™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不断为开发者赋能,并持续带来全新产品发布。与此同时,英特尔还会根据产品特性提供丰富的技术文档,推出系统化的AI课程,建立OpenVINO™中文社区,为广大开发者和英特尔技术专家之间打造一个有效交流平台。

2.png

Adam Burns(左)与Matthew Formica(右)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助力开发者创新

从产品到内容生产、再到开发者社区构建,OpenVINO™助力打造了一个健康发展的AI生态圈,英特尔的任何一款软硬件产品都可以是这个生态圈中的一环。在推出的四年时间里,OpenVINO™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落地项目。开发者借助OpenVINO™在各个领域开发创新,取得了非常可观的AI优化成果。基于此,英特尔正在同众多合作伙伴协作,在为开发者打造生态“乐园”的同时,加速众多领域的AI产业创新发展。

例如,OpenVINO™与百度飞桨在产品技术整合、生态推广、课程培训等方面展开多维度合作,通过提供更为便捷的AI开发体验,赋能中国AI开发者,共建开源生态。除了使用英特尔®OpenVINO™灵活部署飞桨模型,飞桨热门模型还即将加入Open Model ZooOpen Model Zoo中可免费提供来自英特尔或外界团队的近400个预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以及相应的演示程序。它们提供完整的应用程序模板,以帮助开发者在PythonC/C++OpenCV Graph API (GAPI) 中快速实现深度学习应用。Open Model Zoo 已覆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手写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飞桨在以上领域的SOTA级别模型,也会在今后逐步加入Open Model Zoo 中。

与此同时,OpenVINO™在智慧园区管理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传统园区管理主要靠人工实现,经常只能做到事后回溯,难以起到预防效果。由此,英特尔联合趋视科技打造了基于OpenVINO™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达到了“提前预防、快速分析并提示人做出响应”的管理效果。AI视觉行为分析是智慧社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趋视科技结合自身算法框架,并借助英特尔OpenVINO™加速优化,满足专家系统及深度学习系统融合算法的性能要求,大幅提升AI视觉分析行为算法性能,并通过基于OpenVINO™40多种智能行为分析算法点亮未来社区生活。

此外,在“双减”背景下,一起教育科技还借助OpenVINO™优化其“一教一学”解决方案中的量化推理加速技术与批改检测识别加速技术,成功实现从传统教培业务向数字化教育全维解决方案业务的转型。在英特尔至强CPU架构的加持下,一起教育科技探索了一款基于OpenVINO™的、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且在此方案中OpenVINO™的代码及模型均部署在云端,而非用户端。此外,由于OpenVINO™支持异构部署,这为多元化部署提供了可能。英特尔还将与一起教育科技进一步借助OpenVINO™针对 OCR 模型打造INT8量化部署方案,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的转型升级。

同时,复旦大学也借助OpenVINO™为学生打开了深度学习应用的大门。作为现代 AI 的核心技术,深度学习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而OpenVINO™能够提供开放且丰富的预训练模型库、丰富的应用案例Demo、方便的入门教学课程以及中文开源社区,可以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深度学习的应用创新,以快速地实现深度学习应用流程,从而解决深度学习算法众多、门槛较高以及应用广泛的挑战,助力AI教育和相关人才培养。

英特尔一直秉承着开发者优先、软硬件结合的战略原则,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建开发者生态,支持开发者持续进行技术层面的研发与创新,助力开发者创建更优AI应用场景。未来,英特尔将继续通过多领域生态合作以及包括OpenVINO™ 至强CPU在内的领先软硬件产品,推动多领域AI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打造智能经济新形态。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中国电子商情》专访德州仪器中国区大客户销售总经理张海涛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很长的坡道”,这句广为流传的巴菲特名言被奉为财富积累的圭臬和要义,许多企业都在探寻增长的“长坡厚雪”。在半导体领域,如果从过去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德州仪器(TI)的雪球无疑做得极为成功,这种成功源于其战略的前瞻性。

在发展的“长坡”上,德州仪器专注于长期增值领域,持续投资产品组合和制造能力,稳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并更好地控制供应链。以模拟器件为例,德州仪器的物料型号达到十多万种。由于模拟器件的市场周期性较弱且不遵循摩尔定律,德州仪器在产品设计和专利上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再加上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使其在模拟器件领域始终稳坐头把交椅。

而在“厚雪”上,可以从德州仪器财务状况的稳健可见一斑。财报显示,德州仪器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9.1亿美元,净收益22.2亿美元,每股收益2.35美元。由于汽车市场和工业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收入同比上涨14%。过去12个月中,经营现金流达91亿美元,其中自由现金流在过去一年中达65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34%。过去12个月在研发和销售及行政管理开支的投资达32亿美元,资本支出投资达26亿美元,给股东的回报达50亿美元。

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德州仪器拥有强大的基础,自1986年以来,德州仪器不断壮大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目前我国部署“新基建”的节奏加快,例如,2022年底5G基站总数将超200万个;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东数西算”的实施带动8个国家算力枢纽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在这些背景之下,德州仪器凭借品类齐全的模拟和嵌入式处理系列产品、强大的本地制造研发能力、遍布全国的产品分销及销售网络,助力我国的新基建部署和数字经济发展。

本期《封面人物访谈》有幸邀请到德州仪器中国区大客户销售总经理张海涛先生,讲述其与德州仪器一起成长的历程,以及这家全球知名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在开拓中国市场上,德州仪器起步较早,有着完善的本土化服务体系。我国是全球经济的贡献者,市场充满机遇,对此,德州仪器的中国战略是什么?如何围绕新基建涉及的众多领域,帮助中国客户进行创新,张海涛先生将逐一介绍。

1.jpg

德州仪器中国区大客户销售总经理张海涛

融入企业文化,见证电子产业发展

问:您拥有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专业学士学位,能否谈谈在校的求学经历有哪些收获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张海涛:我非常幸运,毕业就加入本行业的“旗舰”公司——德州仪器。我的研究生课题内容是偏向半导体工艺,而我初入职场的岗位是芯片销售。的确,微电子专业背景能够帮助我在职场早期更快地理解行业的入门知识。但是,半导体行业本身覆盖的专业方向非常广泛,涵盖芯片设计、工艺制造、设备、产品应用、质量管控等多个领域,不同的岗位对知识储备的要求差别很大。所以,德州仪器每年校园招聘目标的应届生专业也非常广泛。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什么专业出身,进入职场后,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适应行业和岗位要求的变化。

问:2006年您通过应届生校园招聘计划加入德州仪器,回顾过去十多年,在德州仪器的成长历程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情?您对德州仪器公司文化的理解是什么?

张海涛:过去16年弹指一挥间,我有幸和德州仪器一起见证了中国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德州仪器作为一家超过90年的企业仍然充满活力,跟公司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有两个部分我是深有感触的:

第一,不停地主动求变,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竞争的变化。我刚加入德州仪器的时候,她还是一家以DSP闻名的半导体公司,我们的业务重心主要在手机市场。后来,公司逐步把重心移到模拟产品和嵌入式产品,并且逐步提升多个市场的覆盖率,尤其是工业和汽车领域。这些变化现在看来是成功的且极具前瞻性的。在很多其他领域,德州仪器也是主动求变,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第二,专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如何提升研发能力、如何提升销售队伍的竞争力、如何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公司都做了长期的演进和变革,以达到更高的水准。所有这些提升也帮助德州仪器构筑了长期的护城河,奠定长期的成功基础。

问:能否介绍一下您现在管理的团队?以及您的管理理念?

张海涛:我的团队是负责服务德州仪器中国区的大客户,团队包括了销售与技术支持的成员。这个团队是一个战斗能力特别强的队伍。管理理念没有太多噱头,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是大家的愿景和价值观一致;第二以结果为导向,并持续优化工作效率和流程;第三是鼓励策略性思维、创新、互助学习和分享;第四是策略执行落地以及执行的纪律。

2.jpg

张海涛先生于校园招聘宣讲会上接受采访

高标准强化本土支持体系,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问:从您目前的客户结构来看,我国市场对于模拟器件和嵌入式处理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应用领域?您如何评价上述这些应用领域的市场前景和规模?

张海涛:中国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其各个应用领域的规模都非常大,并不容忽视。同时,德州仪器拥有品类齐全的模拟器件和嵌入式产品,可以应用在各类市场,包括工业、汽车、消费电子、通信和企业市场。德州仪器在每个市场都拥有相当的市场渗透率和客户规模。可以说德州仪器的产品多样性和中国市场多样性实现了完美的交叉覆盖。

就市场趋势而言,过去20年,在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中国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客户成长起来。未来,我们相信这样的成功故事,会在工业和汽车领域越来越多地被复制,并带来汽车和工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德州仪器的策略是服务好上述所有市场的客户,帮助他们提升产品竞争力,进而在相应的市场获得成功。

问:我国终端客户更加关注什么,比如快速交付、方案配套能力、性价比等?在本土化上,德州仪器采取哪些措施或者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张海涛:如前面所言,我国终端客户具有很高的多样性,所以客户的关注和需求也是多样的、复合的。德州仪器的策略是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满足客户多维度的需求,包括创新产品和技术、便捷购买、快速交付、方案配套、性价比,还包括质量、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能力。可以说,德州仪器给自己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是非常具有挑战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优秀的执行。

2022年是德州仪器拥抱中国市场的第36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中国建设了完整的本土支持体系,包括在成都建成的一体化制造基地、位于上海和深圳的两个产品分拨中心、三个研发中心、遍布全国的近20个销售和技术支持分公司,以及TI.com.cn提供的海量技术资源和便捷的本地购买方式,全方位地支持客户当前和未来的发展。

赋能新基建,创新技术和产品奠定“芯”基础

问:新基建包括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AI、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点,您如何看新基建的契机?

张海涛:以上提及的无论是5G、AI还是工业互联网,都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新基建所涉及到的七大领域,可以发现,半导体或将成为新基建实现突破的重点和关键所在。作为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大脑,芯片不可或缺。德州仪器致力于帮助中国客户在数字化发展下持续赋能,为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提供强力支持。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德州仪器与中国的诸多企业已经开展了深入紧密的合作,通过更智能、更创新、更可靠、更具经济性的领先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全面广泛的服务支持,帮助我们的客户打好“芯”基础,更快速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升级,共享新机遇。

问:面向新基建的市场,德州仪器在运营支出和新品研发投入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和部署?在新基建上,德州仪器的核心产品包括哪些?

张海涛:5G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石。5G通过实现万物互联、更低延迟和更高数据速率促进更多新型应用。在行业内,5G Massive MIMO基站的短板被调侃为“覆盖、成本、功耗三个3”,即3倍成本、3倍功耗、1/3覆盖。部分原因是由于5G MM采用Massive MIMO技术,需要32通道、64通道等多通道架构,硬件通道数的上升直接导致成本、功耗、体积指标呈指数级上升。运营商迫切需要大幅降低建站成本和运营成本,因此对芯片的集成度、功耗及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5G系统方面,德州仪器一直力求实现高集成、低功耗、低成本的目标。事实上,德州仪器每一代产品都会通过工艺演进/设计架构的创新,实现同等场景下,功耗30%左右的改善。高集成度给用户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随着通道数不断增加、吞吐量增加,但RRU(Radio Remote Unit)整体模块尺寸却仅有小幅增加。以德州仪器的AFE7920为例,该产品是4T4R2F(4发4收2反馈路径)射频直采架构双频段收发器,发射链路主要由最高采样速率为12GSPS的RFDAC组成,支持第一/第二Nyquist模式,接收和反馈链路主要由最高采样速率3GSPS的RFADC组成;收发链路支持独立DSA增益控制,8对29.5 GSPS Serdes与主机互联,集成低频输入的板载高频时钟。

德州仪器最新发布的AFE80928T8R射频直采多频段收发信机在AFE7920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架构革新,集成度从4T4R提升到8T8R的同时,再次实现同等场景下功耗下降30%(200MHz TDD模式下单通道_1T1R功耗小于1W)。相比于4T4R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MassiveMIMO的需求。

在人工智能方面,德州仪器则专注于打造精准感知、快速决策、人机协作、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边缘人工智能。众所周知,感知和决策是边缘人工智能的重要环节,而且随着边缘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嵌入式的感知和决策技术的要求相比非人工智能更严苛、更差异化。

数据是边缘人工智能的根本,而感知则是数据的来源,为了精准感知,各种传感器随着技术发展应运而生。以毫米波雷达为例,德州仪器推出的单芯片毫米波雷达在许多应用场合可以规避传统摄像头的弊端,同时支持系统的多项数据融合,使得机器可以更好地获取数据,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感知。

德州仪器的单芯片毫米波雷达通过CMOS制成工艺技术,实现了传统雷达所不具备的高性价比优势,同时结合了ASIC后端处理,可以直接降低BOM成本,减少产品尺寸,并且减少了对于后续处理器的依赖。基于德州仪器毫米波雷达设计的产品体积是微型激光雷达测距仪的三分之一,重量是其一半。另外,目前毫米波雷达也开始具备4D成像能力,其输出的点云密度也越来越大,利用德州仪器AWR2243多片级联而成的4D成像雷达,每秒的输出点云数目可以高达5万点/秒,而且4D成像雷达输出的点云信息除了目标空间位置X/Y/Z3维数据之外还包含目标的相对速度数据,这些多维度信息的获取对于目标运动捕捉及行为结果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边缘人工智能设备还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德州仪器的Jacinto™7系列处理器作为一款高度集成的SoC,芯片内部包括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引擎、用于信号和图像处理的专用加速器,符合功能安全ASIL-D/SIL-3标准,以应用于机器人、机器视觉、雷达等工业领域。集成的专用加速器包括“C7x”新一代DSP内核,将德州仪器行业首屈一指的DSP和EVE内核结合到一起,并添加了矢量浮点计算功能,支持向后兼容代码。随着边缘人工智能的兴起,DSP由于其基于哈佛架构,可以显著提升矩阵运算效率,非常适合神经网络计算加速。同时,新增的“MMA”深度学习加速器可在典型工作条件下,以低功率达到8 TOPS的计算性能。

3.jpg

张海涛先生于进博会上接受CCTV采访

除了感知和决策,在执行环节,德州仪器也有很多处理器、马达驱动,还有各种模拟器件,这表明德州仪器可以通过广泛的产品组合为实现边缘AI所需的关键方面提供支持。

在IoT方面,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德州仪器也针对客户的痛点提供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随着传感器和执行器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优化整个工厂通信对于满足各种规模系统的不同要求。同时,在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中,大型现场网络(包括复杂系统、PLC和支持与外部网络交互的网关)也随着数据传输量的增加和复杂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重要。

显然,自动化设备之间有着非常之多的通信选择。在网络通信方面,德州仪器产品支持广泛的工业通信标准——从串行接口(IO-Link、CAN、RS-485)到工业以太网,以及诸如具备时效性的网络体系(TSN)和单对以太网(SPE)等新技术。对于基于视觉的工业系统,德州仪器的V3link™串行器和解串器有助于通过单根超细线同时传输高分辨率视频、控制信号和电源。这些解决方案使设计师能够拥有更高的连通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当前行业趋势的需求。

此外,德州仪器最新推出的Sitara™ AM2x系列MCU结合了MCU和MPU的优势,比如MPU中的高性能Arm® Cortex-R系列CPU内核,高性能的RAM以及高速的信号处理,高速实时工业通信总线接口,并且结合了MCU中的安全功能及实时外设等特性,通过将业界先进的处理性能、实时控制和高级网络功能结合,从而使工厂自动化实现了低延迟实时处理和控制,并通过PRU-ICSS通信加速模块简化实现工业网络。

问:我国新能源汽车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能否着重讲述一下德州仪器在该领域的产品,及其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张海涛: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模拟半导体领域内的佼佼者,拥有不少车规级模拟芯片产品,比如基于Jacinto™7架构的TDA4处理器系列具有强大的片上数据分析能力,并与视觉预处理加速器相结合,从而使得系统性能更高效。并且,其优秀的多级处理能力能够同时操作4到6个300万像素的摄像头,同时还可以将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等其他多种感知处理融合在一个芯片上,为汽车制造商设计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以及下一代半自动和自动驾驶系统铺平道路。比如,全新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AWR2944,集成了4个发送器,比现有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分辨率高33%,可使车辆更清晰地探测障碍物并避免碰撞,并且其独特的硬件配置可提供基于多普勒分多址技术(DDMA)的信号处理能力,从而可在探测距离比之前远40%的条件下感知迎面驶来的车辆,为汽车制造商改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物体感应能力提供更多可能。

另外,德州仪器可以为汽车客户提供丰富的车规级模拟产品,可以覆盖的应用包括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三电系统、车身控制与车灯等。

提升制造能力和技术优势,12英寸晶圆产能蓄势待发

问:芯片的供需失衡将在某个时候结束,从您的观察来看,面对可能出现的需求下降,应当采取哪些风险防范措施?

张海涛:供需关系的确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恢复到平衡状态。但是没有人能够精准地预测市场,即无法精准地判断什么时候供需平衡会发生。我们当前仍然跟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了解他们未来的需求,并依此安排生产计划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德州仪器宣布了12英寸晶圆厂的计划,从2025年及以后的制造路线图来看,德州仪器在我国的供货和制造能力将会有哪些变化?

我们在美国德州北部谢尔曼开始建造12英寸晶圆厂,这个制造基地最多可建设四个晶圆制造厂以满足逐年产生的市场需求。前两个工厂将于2022年动工,预计最早在2025年,第一座晶圆制造厂将开始投产。这是德州仪器长期产能规划的一部分,旨在继续提升德州仪器的制造能力和技术竞争优势,满足未来几十年内客户的需求。新的晶圆制造厂将加入德州仪器现有的12英寸晶圆制造厂阵营,包括德州达拉斯(Dallas)DMOS6;德州理查森(Richardson)的RFAB1和即将竣工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投产的RFAB2;以及德州仪器最近收购的位于犹他州李海(Lehi),预计于2023年初投产的LFAB。

不断发展的TI成都一体化制造基地:

2010年TI在成都设立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晶圆制造基地。2013年TI宣布成都制造基地的长期战略,其中包括新的封装测试、凸点加工、晶圆测试项目以及对现有晶圆厂的扩建。总投资预计最高约合100亿人民币。

目前中国成都一体化制造基地拥有:

  •无尘室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200mm晶圆制造厂

  •占地面积超3万平方米的封装/测试设施

  •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的300mm晶圆凸点加工厂

  •晶圆测试设施自2010年起不断扩建,2021年无尘室完工满载

TI成都已成为TI在全球唯一一个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凸点加工和晶圆测试为一体的世界级一站式的生产制造基地。TI非常重视本土的全方位支持体系,在中国拥有一个端到端的制造工厂是TI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TI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拓展,继续贴近并满足中国客户的长期需求。

保持学习热情,照亮成功之路

问:对于在校学生和新进入电子行业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忠告和建议?

张海涛:我很欣喜地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半导体这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正如每一个行业各有其特点,半导体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入职场的年轻人保持高度持久的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日常工作中打磨能力、积累经验。

其次,我也建议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选择大公司大平台,因为大公司往往具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学习到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的机会,这对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会对将来整个职业生涯受益。当然,成功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保持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并且坚持到底,假以时日,相信一定能获得成功。

后记

截至2022年,德州仪器已经进入中国市场36年,其致力于让电子产品更加经济实用的理念,促使该公司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时刻保持变革进取。当前疫情和科技竞争环境变幻无常,德州仪器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中坚力量,推动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德州仪器的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9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e络盟与东芝加强全球合作,以方便全球用户获取市场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和其他分立器件,推动新技术加速上市

安富利旗下全球电子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分销商e络盟宣布扩大与东芝的全球合作,进一步大幅拓展东芝产品线并增加产品库存。

通过扩大合作,e络盟将能为全球客户供应东芝的800种产品,2023年将进一步增加到1000多种,其中还将包含东芝推出的更多新品。

近几年,受疫情和半导体供应短缺影响,客户的采购方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此,e络盟与东芝达成此次新合作,以便e络盟客户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新设计及现有设计改进所需组件。尽管e络盟在过去几年里只供应少数几个东芝产品系列,但销售成绩斐然。而此次新增系列产品将进一步专注于东芝市场领先的光电耦合器、光电(MOSFET)继电器、低压和高压功率MOSFET、分立IGBT、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稳压器、逻辑器件及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Farnelle络盟产品和供应商管理副总裁Simon Meadmore表示:“e络盟与东芝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次扩大合作恰逢其时。通过这一举措,我们将能让客户更便捷地获取东芝系列产品和最新技术。新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东芝和e络盟及母公司安富利集团之间的整体合作关系。未来,我们将引入东芝的更多新品,以持续扩充东芝现有产品阵容。”

东芝分销销售高级经理Ian Wilson说道:“在全球供应短缺的艰难时期,我们必须加大对工程社区的支持力度,确保为他们提供最新组件来支持他们的设计、认证、升级和维修工作。”

东芝致力于开发、制造和供应各种创新半导体解决方案,适用于汽车、工业、物联网、运动控制、通信、网络、消费电子和白色家电等广泛应用。未来,东芝将进一步专注于电源系统和电机控制解决方案的设计。此次合作使得东芝能够利用e络盟强大的全球分销网络更方便地为客户提供新技术。作为安富利集团旗下重要子公司,e络盟能够确保为客户从产品概念、打样、开发、量产直至生命周期终止的整个产品开发周期提供所需支持。

设计工程师现可通过e络盟选购更加全面的半导体产品组合。同时,还可以免费访问e络盟网站上的在线资源、数据表、应用说明、视频和网络研讨会,并可获取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

客户现可通过 Farnell(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Newark(北美地区)以及e络盟(亚太地区)购买东芝新增系列产品,均可快速送达。

新闻配图.png

关于我们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技术产品领导者,致力于科技产品和电子系统设计、生产、维护与维修解决方案的高品质服务分销已逾80年。凭借其丰富的业界经验,Farnell向电子爱好者、设计工程师、维修工程师和采购人员等广泛客户群体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与全球领先品牌和初创企业积极合作,共同研发高新产品并推向市场。公司还全力协助推动行业的发展以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当代和下一代工程师。Farnell在欧洲经营 Farnell 品牌,北美经营 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Farnell通过其广泛的分销网络及在英国的CPC公司直接向客户供货。

Farnell隶属于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安富利是一家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庞大而完善的生态系统,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客户提供设计、产品、营销和供应链专业服务。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corporatehttps://www.avnet.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支持 IEEE 802.15.4z CEVA-RivieraWaves™ UWB 平台 IP ,通过使用一种优化的软件MAC层,实现对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 Digital Key 3.0标准的支持,并已经与一级汽车半导体厂商共同开展设计

无线连接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和集成 IP 解决方案的市场先驱者CEV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CEVA) 宣布通过 RW-UWB-CCC MAC 软件包扩展RivieraWaves™ 超宽带(UWB) IP,以支持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 (CCC)的Digital Key 3.0规范。CEVA符合 Digital Key 3.0标准的 UWB IP已授权许可予一家汽车半导体行业翘楚的数字密匙产品线,可让芯片供应商和 OEM厂商快速创建和定制用于车辆无匙进入系统的高度安全下一代数字密匙。

1.jpg

CCC数字密匙是标准化技术,使得移动设备能够随时随地以高度安全、位置感知和始终私密的方式来存储、验证和共享车辆的数字密匙。最新的CCC 数字密匙版本 3.0是围绕 UWB 结合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连接而构建的,CEVA在这两项技术标准IP许可方面均居于业界领导地位。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 预计,2025 年大约25% 的出货汽车将会配备 UWB进入技术,而UWB 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移动汽车进入技术。

CEVA无线物联网业务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 Tal Shalev评论道:“我们的 RivieraWaves UWB IP获得授权许可客户热烈欢迎,尤其是结合使用公司市场领先的低功耗蓝牙IP。通过增加数字密匙3.0 支持,汽车 OEM厂商和芯片供应商能够充分利用CEVA的 UWB 和低功耗蓝牙IP产品,迅速开发安全的车辆进入解决方案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CEVA 全新 RW-UWB-CCC MAC 软件扩展了RivieraWaves UWB IP以符合CCC Digital Key 3.0规范要求。这款组合 IP 解决方案具有相干解调架构和先进测距算法,可以在复杂的非视距 (NLOS) 现实生活场景中提供业界一流的测距精度。除了符合标准的数据包格式外,CEVA 解决方案还支持可定制的数据包格式,以实现功耗极低的专有模式,从而进一步延长汽车钥匙的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始终是业界的首要需求,CEVA的方案可以灵活地防御各种破坏距离测量验证的攻击(例如 Cicada 变体、早期检测\晚期提交攻击等)以及未来的潜在攻击。CEVA的RivieraWaves UWB 以及 CCC MAC 软件,旨在满足包括MISRA(汽车工业软件可靠性协会)和AUTOSAR规范在内的汽车市场的严苛要求。

供货

CEVA现在提供带有RW-UWB-CCC MAC软件的RivieraWaves UWB IP授权许可。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dsp.com/product/rivierawaves-uwb-platform/

关于CEVA公司

CEVA 是排名前列的无线连接和智能传感技术以及集成 IP 解决方案授权商,旨在打造更智能、更安全、互联的世界。我们为传感器融合、图像增强、计算机视觉、语音输入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数字信号处理器、人工智能引擎、无线平台、加密内核和配套软件。这些技术与我们的 Intrinsix IP集成服务一起提供给客户,帮助他们解决复杂和时间关键的集成电路设计项目。许多世界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厂商、系统公司和 OEM利用我们的技术和芯片设计技能,为移动、消费、汽车、机器人、工业、航天国防和物联网等各种终端市场开发高能效、智能、安全的互联设备。

我们基于 DSP 的解决方案包括移动、物联网和基础设施中的 5G 基带处理平台;摄像头设备的高级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适用于多个物联网市场的音频/语音/话音应用和超低功耗的始终开启/感应应用。对于传感器融合,我们的 Hillcrest Labs 传感器处理技术为耳机、可穿戴设备、AR/VR、PC机、机器人、遥控器、物联网等市场提供广泛的传感器融合软件和惯性测量单元 (“IMU”) 解决方案。在无线物联网方面,我们的蓝牙(低功耗和双模)、Wi-Fi 4/5/6/6E (802.11n/ac/ax)、超宽带(UWB)、NB-IoT和GNSS 平台是业内授权较为广泛的连接平台。

关注CEVA微信订阅号,请搜寻 “CEVA-IP”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全球75%人口的个人数据将得到隐私法规的保护

根据Gartner的研究,随着全球隐私法规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机构应关注五项重大隐私趋势,以应对保护个人数据和遵守监管要求方面的挑战。

Gartner研究副总裁Nader Henein表示:“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4年末,全球75%人口的个人数据将得到现代隐私法规的保护。这一监管方面的进步已成为推动企业机构加强隐私保护的主要动力。由于多数企业机构尚未形成专门的隐私保护实践,隐私保护责任落到了技术人员身上,更确切地说,落到了首席信息安全官所领导的安全团队身上。”

未来两年,几十个司法管辖区将陆续实施隐私法规,因此许多企业机构认为有必要马上启动隐私工作计划。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4年,大型企业机构的年均隐私预算将超过250万美元。

Gartner发布了当前到2024年的五大隐私趋势,能够推动企业机构形成和完善隐私保护实践。在企业机构内部,各个业务领域的领导者应积极传播这些趋势,从而更容易达成共识、创造更大价值并显著缩短价值实现时间。

数据本地化

在一个无国界的数字社会中,设法对数据所在国进行控制似乎有违常识,但许多新出台的隐私法规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此种要求。

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导者面对着尺度不一的监管环境,在不同地区需要采取不同的本地化策略,这使得企业机构为应对跨国业务战略风险而采取一种适合所有服务模式的新型云服务设计和获取方法。由此,数据本地化规划将成为云服务设计和获取方面的首要任务。

隐私增强计算技术

在公有云等不可信环境中进行数据处理以及与多方共享和分析数据,已成为企业机构取得成功的基础。随着分析引擎和架构的日益复杂化,厂商必须提前在设计中加入隐私保护功能,而不是在产品完成后再添加这一功能。企业机构已将AI模型运用至很多领域,同时也必须对AI模型进行训练,这给隐私保护带来了新的隐患。

与常见的静态数据安全控制不同,隐私增强计算(PEC)可以对使用中的数据实施保护。因此,企业机构可以执行此前因隐私或安全担忧而无法实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活动。Gartner预测,到202560%的大型企业机构将使用至少一种PEC技术来支持分析、商业智能和/或云计算的应用。

AI治理

Gartner的一项调查发现,40%的企业机构存在AI侵犯隐私问题,其中仅有四分之一属于恶意行为。企业机构在处理个人数据时,无论是借助厂商产品中预先集成的AI模块,还是利用内部数据科学团队管理的独立平台,都存在明显的隐私泄露风险和个人数据滥用隐患。

Henein表示:“目前在企业机构中运行的AI模型,大多集成在更大型的解决方案中,几乎没有任何监控手段来评估相关的隐私影响。这些嵌入的AI能力被用于追踪员工行为、评估消费者情绪并构建可在运行中持续学习的“智能”产品。此外,当前被输入至这些学习模型中的数据也将对多年后的决策产生影响。未来,当AI监管法规更为成熟时,企业机构几乎不可能清除在AI治理计划缺位时所采集的‘有毒’数据。IT领导者将不得不放弃整个系统,这将使企业机构及其自身地位蒙受巨大损失。”

集中式隐私用户体验

消费者要求数据主体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公开透明的期望也在升高,使得企业机构更重视打造集中式隐私用户体验(UX)。具有远见的企业深谙将通知、cookie、同意管理、主体权利请求(SRR)处理等隐私用户体验的所有构成要素整合至一个自助服务门户的优势。这种方法不但为关键用户群体、客户和员工提供便利,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Gartner预测,到2023年,30%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机构将推出可支持偏好和同意管理的自助式透明门户。

远程模式进化为“万物皆混合”

随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地采用混合互动模式,追踪、监测等个人数据处理活动将变得更加频繁,并且隐私风险已变得极为严重。

完全混合的互动方式对隐私产生了诸多影响。同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员工的生产力以及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企业机构在处理隐私问题时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方法,尽可能减少监测数据的使用,实际使用时应带有明确目的,例如通过杜绝不必要的摩擦来改善员工体验,或通过向员工发出健康风险信号来降低倦怠风险。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高管及其团队提供可执行的客观性洞察。我们的专业指导和各类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机构在关键任务优先事项上实现更快、更明智的决策以及更出色的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发布完整的智能手机集成解决方案联合演示,包括OLED屏下方案;

  • 解决方案包括结合了隐蔽的艾迈斯欧司朗点阵投影/泛光照明器组合和创迈思的算法;

  • 根据IIFAA、Android™和FIDO标准认证用于移动支付;

  • 艾迈斯欧司朗光源具有自定义光点/泛光照明功能,支持在OLED屏下操作时,实现最大速度和性能。

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瑞士股票交易所股票代码:AMS)与巴斯夫欧洲的全资子公司、新生物识别技术的先驱创迈思(trinamiX GmbH)宣布共同开发一种演示系统,该系统在OLED屏幕下实现人脸认证,具有移动支付所需的超高安全性能。该演示装置于627日至29日在美国圣何塞的传感器大会Sensors Converge 2022首次展出。

艾迈斯欧司朗和创迈思联手为智能手机制造商提供高度安全和方便的用户认证系统,该系统将于今年内推出。其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创迈思经认证的人脸验证软件和艾迈斯欧司朗的专用投影器。基于这一创新组合,该解决方案能够在智能手机显示屏下运行,同时允许较小的技术封装尺寸和高性价比的集成。

1.jpg

该系统在OLED屏幕下实现人脸认证,具有移动支付所需的超高安全性能。(图片:创迈思)

安全、便捷,为用户身份验证提供开创性的解决方案

最近,创迈思人脸认证trinamiX Face Authentication通过一种基于皮肤检测的新活性检查,已证明能够可靠地抵御高级别的欺诈攻击。该解决方案经认证,符合全球领先的Android™ Biometric Class 3IIFAA生物识别人脸安全测试要求和FIDO联盟。

艾迈斯欧司朗高级产品经理Matthias Gloor表示:“创迈思的解决方案已经针对欺骗尝试进行了全面测试。即使攻击者使用极逼真的面具,也会检测到欺骗,并可靠地拒绝访问。我们为手机制造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移动支付的目前最高的安全要求,同时易于集成到他们的设备中。”

该公司的首个演示系统利用了艾迈斯欧司朗的红外点阵投影器和泛光照明器,结合和创迈思独特的软硬件模组,再集成到OLED屏下,这两个组件共同实现高度安全和方便的性能。创迈思智能手机业务亚洲区负责人孟德山(Stefan Metz)表示:“艾迈斯欧司朗优化的投影仪与我们的解决方案完美匹配我们独特的硬件和算法结合,能够快速生成可靠的人脸验证结果,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极其流畅的体验。我们很高兴最终向客户介绍这一新一代解决方案。”

演示系统于627日至29日在美国圣何塞举行的传感器大会上首次亮相。

关于艾迈斯欧司朗

艾迈斯欧司朗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是光学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为光赋予智能,将热情注入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传感即生活”的意义所在。

我们拥有超过110年的发展历史,以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为引,结合深厚的工程专业知识与强大的全球工业产能,长期深耕于传感与光学技术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在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健康与工业制造领域,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安全与便捷方面,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绿色环保。

我们在全球范围拥有约2.4万名员工,专注于传感、照明和可视化领域的创新,使旅程更安全、医疗诊断更准确、沟通更便捷。我们致力于开发突破性的应用创新技术,目前已授予和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0项。

集团总部位于奥地利Premstaetten/格拉茨,联合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2021年,集团总收入超过50亿欧元。ams-OSRAM AG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ISIN: AT0000A18XM4)。

加入ams OSRAM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LinkedIn>Facebook>YouTube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ams-osram.com/zh

关于trinamiX GmbH(创迈思)

创迈思trinamiX GmbH,成立于2015年,是巴斯夫欧洲BASF SE的全资子公司。创迈思在全球拥有超过200多名正式员工,300多项专利和专利申请。创迈思致力于研究和开发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工业设计。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尖端的生物识别和移动近红外光谱解决方案。其人脸验证技术已获得全球多个第三方安全标准认证的人脸认证。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www.trinamiXsensing.com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对于芯片厂商而言,光刻机显得至关重要,而ASML也在积极布局新的技术。据外媒报道称,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ASML已出货136个EUV系统,约曝光7000万个晶圆已曝光。按照官方的说法,新型号的EUV光刻机系统 NXE:3600D将能达到93%的可用性,这将让其进一步接近DUV光刻机(95%的可用性)。

数据显示,NXE:3600D系统每小时可生产160个晶圆 (wph),速度为30mJ/cm,这比 NXE:3400C高18%。二正在开发的 NXE:3800E系统最初将以30mJ/cm的速度提供大过195wph的产能,并在吞吐量升级后达到220wph。

1.png

据介绍,NXE:3600E 将在像差、重叠和吞吐量方面进行渐进式光学改进,而在0.33 NA的EUV光刻机领域,ASML路线图包括到2025年左右推出吞吐量约为220wph的NXE:4000F。

对于0.55 NA的光刻机,需要更新的不但是其光刻机系统。同时还需要在光掩模、光刻胶叠层和图案转移工艺等方面齐头并进,才能让新设备应用成为可能。

根据ASML 在一季度财务会议上披露的数据,公司的目标是在2022年出货55台EUV系统,并到2025年实现(最多)90台工具的计划。ASML同时还承认, 90台可能超过2025年的实际需求,不过他们将其描述为为满足2030年1万亿美元半导体行业需求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按照之前的说法,ASML正在研发新款光刻机,价值高达4亿美元(约合26亿元人民币),双层巴士大、重超200吨。原型机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工,2025年首次投入使用,2026年到2030年主力出货。

这款机器应该指的就是High-NA EXE:5200(0.55NA),Intel是全球第一个下单的公司。所谓High-NA也就是高数值孔径,2nm之后的节点都得依赖它实现。

2.jpg

来源:快科技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16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