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6月6日,全球领先的车规级无线感知和通信芯片企业加特兰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会堂举行“2025加特兰日”活动,主题为“通感融合,智启新程”。加特兰创始人兼CEO陈嘉澍博士向与会嘉宾强调:“没有安全的智能是没有意义的”。本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加特兰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发布了全球首款符合IEEE 802.15.4ab新标准的车规级UWB SoC芯片,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领域日益提升的影响力。

1.png

毫米波雷达:以智能技术守护行车安全

陈嘉澍在开场致辞中回顾了创业初心:“我们致力于大幅降低毫米波雷达成本,推动主动安全系统普及,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作为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在行业和消费者对行车安全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搭载量显著提升。陈嘉澍呼吁行业伙伴“共同将智能技术服务于安全这一最高目标”。目前,加特兰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600余项专利,其中80%为发明专利。

2.png

在毫米波雷达产品发布环节,加特兰毫米波雷达产品线负责人王政重点介绍了三款核心产品: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的8发8收成像雷达方案推出Andes Premium 8T8R Solution,具备350米全量程检测能力,强弱目标分辨能力更强,点云密度提升50%至3000点/帧,链路增益增加10dB。针对ADAS需求优化的4发4收雷达方案推出的Alps-Pro RoP,采用3D波导天线技术,并坚持采用满血版RoP方案。满足E-NCAP儿童存在检测(CPD)新规的舱内雷达Lancang AiP,采用业内最高的36通道方案,具备水平±75度、俯仰±60度覆盖范围,凭借低功耗、高算力和抗干扰优势,已获得海内外多个头部客户的项目定点。

UWB技术突破:从标准制定到产品创新

陈嘉澍从四个维度阐述了加特兰的核心竞争力:车规级无线SoC开发能力、半导体到系统的全方位技术积累、复杂数模混合芯片量产能力,以及“me-first”创新文化。基于这些优势,以及对新型射频技术的洞察与市场分析,加特兰于2023年组建了超百人的专职UWB研发团队,其中包括50位无线通信领域专家。团队积极参与IEEE 802.15标准组织新标准的制定,目前拥有5位投票权成员,并利用毫米波雷达领域十年积累的算法和天线技术赋能UWB。迄今,加特兰在UWB领域已申请60余项专利,包含2项标准必要专利。

4.png

加特兰正式发布的首款UWB芯片命名为“Dubhe”(天枢),取自北斗七星第一颗星。先进连接产品线负责人肖俊明详细介绍了该产品的四大创新特性:标准领先,全球首款支持IEEE 802.15.4ab新标准的车规UWB SoC;链路增强,采用MMS (Multi-Millisecond)技术,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实现Link Boost模式,无遮挡环境下测距能力达400米;雷达集成,业界首款支持2发4收雷达架构,也提供1发3收方案,实现多功能复用;能效优化,基于先进工艺的创新电路设计,显著降低功耗。凭借其安全精准的测距能力,UWB已经被全球数字钥匙标准指定为必选通信技术,同时UWB又是一种脉冲雷达技术,可作为舱内活体检测、脚踢尾门、入侵检测等功能的传感器。

全球市场表现与技术展望

加特兰毫米波雷达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900万颗,预计2025年单年出货量将达1600万颗,实现两倍以上增长。目前,加特兰已服务国内30个车企品牌,应用于300余款车型,价格区间覆盖8万至百万元级市场。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加特兰经过六年出海,成功进入欧洲市场,成为某主流传统零部件企业合作伙伴,采用加特兰最新RoP技术芯片的方案,已获得欧洲豪华品牌主力平台定点。

行业分析显示,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9年突破3亿颗,而UWB数字钥匙技术的渗透率有望在2035年达到50%。在全球智能汽车技术竞争中,加特兰正展现出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与引领能力。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jpg

Qorvo为地球提供连接、保护和动力,其产品遍布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医疗电子,甚至外太空。近日,在2025年Qorvo媒体日上,这家全球领先的射频与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全面展示了其在无线通信、物联网和数据中心等热点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从Wi-Fi 8的射频挑战、UWB的多维扩展应用到集成化电源管理IC(PMIC)服务AI数据中心,Qorvo正通过系统级整合能力加速赋能智能终端与基础设施。

一、Wi-Fi 8时代:从高吞吐到“超高可靠性”的跃迁

随着Wi-Fi在家庭、企业、工业和交通等场景的全面普及,全球Wi-Fi设备累计出货已突破459亿台。Wi-Fi 7在2024年大规模商用后,市场正迅速向下一代标准Wi-Fi 8过渡。不同于此前聚焦传输速率和带宽,Wi-Fi 8将“超高可靠性”(Ultra High Reliability)作为核心价值,服务于工业物联网、远程医疗、AR/VR与AI实时应用等低延迟高稳定性场景。

2.jpg

Qorvo亚太区无线连接事业部高级行销经理Jeff Lin(林健富)在演讲中指出Wi-Fi 8(IEEE 802.11bn)不再盲目追求更高的吞吐率,而是引入更协调的网络管理机制(如多 AP协同、协调空间流复用、Target Wake Time可调度)以提供更低的延迟、更少的丢包率和更高的连接稳定性。

他还指出在Wi-Fi 6E和Wi-Fi 7已经使用的6GHz频段为在Wi-Fi 8时代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表示6GHz频段的频谱资源丰富,能够容纳更多的信道,减少信道之间的重叠和干扰。同时,Wi-Fi 8通过分布式资源单元(dRU)技术,可以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需求灵活分配频谱资源,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

此外,在6GHz频段,Wi-Fi 8的多AP协同(MAPC)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协调空间重用(Co-SR)和协调波束成形(Co-BF)技术,多个接入点(AP)可以协同工作,优化功率输出和信号方向,减少干扰,提升网络吞吐量和可靠性。

他表示在办公室、商场、体育馆等高密度场景中,6GHz频段的高容量和低干扰特性能够有效缓解网络拥堵。Wi-Fi 8在6GHz频段支持多链路操作(MLO),允许设备同时连接到多个频段或多个AP。这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能通过负载均衡优化网络性能。

他表示Qorvo作为Wi-Fi FEM(前端模块)与滤波器核心厂商,正围绕以下三方面发力:

1、非线性PA + DPD架构:通过引入数字预失真(DPD)补偿非线性放大器的输出,Qorvo大幅降低系统功耗,在Wi-Fi 7平台已取得出货量领先地位,他表示目前Qorvo与高通、博通等主控芯片厂商深度协同,让主流平台适配DPD算法,此外Qorvo提供全频段射频与滤波器组合方案,完整支持2.4GHz/5GHz/6GHz三频段,并兼容未来频谱动态调整,Qorvo的滤波器产品则覆盖Wi-Fi 6E/Wi-Fi 7/Wi-Fi 8,满足全球不同国家频谱合规要求。

2、Thermal Sensor + Power Level调节:他表示为了满足多用户场景下的动态功率分配需求,FEM需实现高、中、低功率多档输出,并融合温度传感补偿功能,提升频稳控制;

3、多协议共存优化:未来的家庭路由器将集成Matter、BLE、UWB等无线协议,Qorvo的滤波器和集成射频方案将成为避免干扰的关键。

他表示Wi-Fi 8预计将在2027年完成标准制定,2028年起大规模出货。Qorvo已率先启动与主芯片厂商的前期协作,推动iFEM(集成FEM+Filter)方案,构建其在下一代Wi-Fi市场的技术护城河。

二、UWB从“定位”走向“感知”:全栈式方案生态初成

目前,UWB(Ultra Wideband)作为高精度定位和安全通信的关键技术,正逐渐从工业资产追踪扩展至消费电子与智能出行。苹果、三星、Google等主流手机厂商已将UWB作为新一代标配通信模块;汽车行业通过CCC联盟推动UWB数字钥匙落地;CSA联盟的新标准Aliro也首次将UWB纳入智能门锁等场景。在此背景下,UWB市场正从“专业小众”走向“生态主流”。

3.jpg

Qorvo资深市场经理俞诗鲲在媒体日上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手机以及终端产品厂商支持UWB ,未来UWB有可能成为手机等设备的标配,另外,UWB已经不仅应用在高精度定位领域,更可能与蓝牙,NFC等融合,此外,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是“通信+感知”一体化,UWB本身就具备雷达感知能力,无需额外增加传感器,因此未来UWB的雷达感知应用在走热,如用在活体监测、生命体征检测、无感支付等新兴领域。

他表示Qorvo在构建“3+X”UWB技术框架,三就是:

高精定位:工业/医疗/物流资产追踪、无人车轨迹规划;

空间感知+安全认证:智能门锁、车载无钥匙进入、地铁门禁;

雷达微感:支持对呼吸/心跳/在座状态的非接触式检测;

X=雷达融合应用:车内留人、智慧家庭环境状态感知。

据他介绍,Qorvo在2025年3月推出了第三代首款全集成低功耗超宽带(UWB)片上系统QM35825,这款高性能、超低功耗SoC凭借基于雷达的传感技术实现精准定位追踪,适用于存在检测自动化、家用安全门禁、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以及个性化内容体验等场景。

“这里的全集成指它集成了 UWB收发器、MCU、前端放大器,支持双向测距(TWR)、TDOA、AoA等全定位协议,支持厘米级定位精度;发射功率达104dBm,并拥有片上人工智能(AI)及机器学习(ML)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测距精度与稳定性,适用于智能门锁、数字车钥匙、安防雷达、智慧医疗与家庭健康等。”他指出,“QM35825评估和开发套件将于6月起通过Qorvo全球分销商发售,套件包含完整的可配置软件包,以及示例应用和开发者工具。”。

此外,他表示在消费侧,随着头部手机品牌加速标配UWB,Tag配件、门锁、音箱将迅速形成使用闭环;在工业侧,Wi-Fi 7 AP集成UWB模块,天然完成UWB基站部署,为室内导航与资产管理提供基础网络。

目前,Qorvo通过芯片、模组、软件和天线定制服务构建“芯片厂商+生态服务商”的混合式增长路径,在工业、汽车、智能家居三大垂类构建差异化优势。

Matter:解锁智能家居“多协议”融合挑战的核心钥匙

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增长,不同厂商之间的设备互操作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不同生态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做到互通互联,Matter协议应运而生,Matter 是由 Google、Apple、Amazon 等联合推动的新一代智能家居协议,它强调跨平台互通、安全性和简单性。据CSA联盟预测到 2027 年,将有 60 亿台智能设备具备 Matter 支持能力,智能家居协议将加速统一。

对于开发者而言,通过Matter协议,不仅可以简化开发过程 ,还能够促进技术的快速迭代 。在传统开发流程中,在不同生态系统的适配工作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现在,开发者只需一次开发便能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

俞诗鲲表示尽管Matter协议能够允许不同的芯片或设备厂商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做自己的软件及应用,以确保每台设备接入后都能做到互联互通。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从传统的智能家居设备转移到支持Matter的设备的过程中,仍存在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向下兼容问题 :消费者本身已经拥有一些Zigbee智能家居设备,当购置新的支持Matter的智能家居设备后,会发现新的设备与之前的设备无法进行互联协作。

转发兼容问题 :当消费者购买了支持Matter的新设备后以及Matter的网关,尽管可以实现Matter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但对于不支持Matter的设备,依然无法和这些设备之间实现互联。

俞诗鲲表示Qorvo推出的芯片多协议解决方案,特别是其专利的 ConcurrentConnect技术 ,能够在一颗芯片上集成Zigbee、Thread和蓝牙等多种通讯协议,显著降低了产品的设计难度和成本。

他以今年5月Qorvo全新推出的三款 Matter 系统级芯片(SoC)举例。这三款全新的 SoC 与此前发布的 QPG6200L SoC 同属 QPG6200 产品家族,QPG6200L 目前已与多家领先的智能家居 OEM 厂商合作量产,通过采用高能效架构和 ConcurrentConnect 技术,可真正实现 Matter over Thread、Zigbee 和低功耗蓝牙®的并发运行。紧凑型QFN40封装可提供高达20 dBm的发射输出功率,支持广泛的高性能智能家居应用。这一统一平台确保了全系列产品均具备高效可靠的多协议连接能力。

4.png

“QPG6200支持 BLE、Thread、Matter 三协议并发,兼容旧有 Zigbee/Thread 网络,具有独家“多连接(Concurrent Connect)”架构,具备 MAC 层独立信道管理能力,避免冲突与丢包。全面支持苹果、谷歌和三星三大生态,软硬件工具支持向后兼容架构。”他强调,“Qorvo 正在赋能‘即插即用’的 Matter 体验,让开发者聚焦产品创意,而非底层协议兼容挑战。”

三、助力AI数据中心:PLP集成式电源方案优化SSD设计

目前,在AI模型训练、云计算、边缘推理等应用爆发下,全球数据中心数量迅速增长。企业级SSD取代机械硬盘成为主流趋势,而高密度SSD必须解决功耗密度、热管理、掉电保护(PLP)等挑战。

根据 IDC 数据,2024~2028年企业级SSD出货量将以年复合18% 增长,数据中心用SSD 市场预计2026年达到580亿美元,以 ChatGPT、Sora、文生视频等 AI 工作负载为代表,每块服务器对高速 NVMe SSD 的需求已从单盘提升到4~8盘并行,这意味着,高密度SSD堆叠不仅带来存储挑战,更带来功耗管理挑战,传统线性稳压或片上LDO方案已难以满足性能与散热的双重需求。

5.jpg

Qorvo应用经理张俊岳在媒体日上指出,AI推动SSD架构进化:高IO性能要求SSD在断电时仍能保障数据完整;大型服务器群需更小更强大的电源管理IC;多颗芯片叠加使PMIC高度集成成为趋势。

6.png

7.png

他指出Qorvo首先将电源断电保护(PLP)技术与PMIC集成,并通过集成eFuse、背靠背MOSFET、阻断MOSFET、储能电容管理和健康监测系统,为企业级存储设备提供了高可靠性的断电保护,确保了存储数据的完整性,目前Qorvo在这个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他解释说SSD中的PLP在断电期间可提供足够的能量,将关键数据保存至NAND,PLP的主要任务是延长SSD的运行时间,以便安全地将数据从驱动器的临时存储移动到永久存储器,确保数据在系统重新通电后仍然存在且可访问。将SSD中的PLP和PMIC集成可以获得更多的存储容量。

“Qorvo 并非仅仅提供电源IC,而是将电源管理作为一种软硬件协同的系统能力:包括降压控制、掉电保护(Power Loss Protection)、热反馈调节、冗余容错等,通过将SSD电源管理纳入其连接系统的延伸,Qorvo 能在数据流的始发、传输、缓存、处理四个环节中实现端到端能效控制与系统协调。”他指出,“此外,Qorvo的PMIC已开始支持企业SSD主控SoC标准接口,加速SoC+PMIC+闪存三方生态集成。”

8.png

他举例说Qorvo的ACT85411/ACT85611两款芯片以SoC形态将多路DC/DC、eFuse、PLP控制与电容健康检测集成在单芯片中,他强调这样一颗芯片替代5颗分立电源器件,释放了存储面积,为NAND与DRAM让出空间;此外这样的方案内建电容健康监测与容量评估算法,实现动态容错强化了可靠性,另外,通过I2C接口快速修改输出电压与时序,适应不同盘型也实现了可编程化,这样的方案还可以降低系统BOM成本--通过高精度电容检测节省昂贵的高压电容使用量。

随着AI、物联网与智能生活场景的全面铺展,市场正从“单点突破”进入“系统协同”的新阶段。Qorvo以FEM+滤波器+模组+电源为核心,打造出“可规模部署+高性价比+生态友好”的全套连接与功率管理方案,以其强大的系统设计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与射频/连接/电源三位一体布局,不断打破技术孤岛,形成面向下一代智能设备的坚实技术底座。从 Wi-Fi 8 的射频先锋、UWB 的多场景演进、Matter 的多协议融合到 SSD 的能效控制,Qorvo 正在为全球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底层支撑。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消费电子与家电领先品牌海信持续巩固其在高端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根据Omdia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海信在100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MiniLED电视和激光电视的全球出货量份额均排名世界第一。

海信以56.7%的全球出货量份额引领100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均雄踞榜首。在MiniLED电视领域,海信以29.3%的全球出货量份额问鼎首位,这反映了其背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信任度。海信还保持了在激光电视市场的领先地位,以69.6%的全球出货量份额继续其全球统治地位。根据Omdia数据,海信激光电视已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

这一强劲表现体现了海信长期以来对大屏创新、人工智能影像技术以及沉浸式音画体验的不懈追求。

海信是全球首个被宣布为2025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的品牌,这彰显了其前瞻性战略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以此为契机,海信启动了全球营销活动"Own the Moment",以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并将尖端科技与全球体育迷的热情相连。该活动体现了海信致力于用卓越技术赋能难忘体育时刻的承诺,让球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见、感受、尽享这份激动。

海信还与法国音响专家帝瓦雷(Devialet)合作,提升其最新产品的音效表现,带来更丰富、更沉浸的家庭娱乐体验。这些音频增强功能将通过软件更新提供,具体取决于型号和地区。

秉承对技术卓越和用户价值的承诺,海信有望在2025年及未来保持其强劲发展势头。

关于海信

海信成立于1969年,是全球知名家电与消费电子品牌,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注于提供高品质多媒体产品、家电和智能IT解决方案。Omdia的数据显示,在2022-2024年全球电视总出货量排名中,海信位居第二;在2023年-2025年第一季度100英寸及以上电视细分市场中,海信全球排名第一。作为2025国际足联世俱杯™的首个官方合作伙伴,海信致力于通过全球体育合作,与世界各地观众建立联系。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正值集散控制系统CENTUM发布50周年之际,CENTUM在安全性、可靠性及可持续自主运行领域继续大放异彩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841)宣布推出新一代CENTUMTM VP综合生产控制系统的Release 7概念,并正式发布其最新版本R7.01。作为OpreXTM控制与安全系统系列中的核心产品,CENTUM VP此次升级标志着CENTUM系列迈入第十代。此次发布恰逢CENTUM于1975年6月19日作为全球较早一批*1集散控制系统(DCS)问世50周年,意义非凡。

03_CENTUM50th_logo_RGB_WithYokogawaLogoWhite_Indigo.jpg

开发背景

近年来,全球供应链格局持续发生剧变,各国因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而加大监管力度。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管理、云端数据分析等复杂应用场景中的日益普及,信息安全风险也愈发凸显。此外,在充分利用现有有形资产的同时,企业亟需将资深操作员的专业经验传承下去,并减轻负责24小时运行系统人员的工作负荷与心理压力。面对日益复杂的行业挑战,企业管理层和一线人员必须提升竞争力,在稳定生产优质产品的同时,不断提高效率与盈利能力。

CENTUM VP R7背后的概念

针对上述挑战,横河电机在开发CENTUM VP R7时,以实现自主运行*2为核心理念。借助CENTUM,横河电机通过提升能效、加速脱碳进程并营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延续CENTUM系列自问世以来所积淀的高可靠性、稳定性、连续性、坚固安全性以及完善的工程与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横河电机将围绕以下三大领域推动未来创新:

  1. 扩展控制与监测范围
    通过安全地汇总分散在工厂各处的各类数据,可对全厂状态进行监控,并拓展自动化运行范围,从而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生产作业。

  2. 通过监测工艺状态,实现预测性监控
    通过提取并识别与运行相关的工艺特定事件,并预测偏离预期值的情况,操作人员能够预见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实现更稳定的运行并提升能源效率。

  3. 减少操作人员工作负担
    通过呈现基于操作员知识与经验的未来场景,支持操作员做出准确决策;此外,自主控制AI*3可替代操作员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从而减轻操作员的工作负荷与心理压力。

R7.01的主要特性

为了实现自主运行,在确保安全与可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是关键。R7.01版本有助于为此目标奠定必要的基础。其主要特性如下:

1. 安全性增强

为了实现数据驱动的运营,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次版本采用业界安全基准,强化构成控制系统各组件的网络安全,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安全等级。

2. 利用CENTUM扩展控制与监测范围

通过引入OPC统一架构(OPC UA)连接能力,CENTUM可控制与监测的工厂设备及装置范围得以扩大。OPC UA是一项平台无关的工业自动化领域标准,可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在本次更新中,CENTUM新增了OPC UA客户端功能。

3. 面向大型项目的工程能力提升

为了通过集成工厂内各系统以促进运营优化,新增了可合并及测试多套与CENTUM相关的工程数据库的功能。此项改进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工程作业,有助于新工厂的快速投产以及工厂在升级后迅速重启。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副总裁、执行董事兼系统事业本部负责人山本光浩(Mitsuhiro Yamamoto)表示:“在这个VUCA*4时代,制造现场和管理层所面临的需求愈发复杂。通过实现稳定运行并扩大自主化范围,CENTUM VP R7可以帮助客户建设更加可持续的社会,并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1 CENTUM被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认定为全球较早一批发布的集散控制系统,该博物馆于2012年在相关文件《科学技术史重要资料(未来技术遗产)》(日文)中做出此认定。这一殊荣还获得了电气技术基金会第14届电气技术奖(日文)的认可。
*2 横河电机倡导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自主化(IA2IA)的转变,并将工业自主化定义为这样一种状态:工厂资产与运营具备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在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下做出响应,从而使操作员得以执行更高层次的优化任务。自主运营则是工业自主化的最终阶段,代表在整个价值链中实现完全自主运作的理想状态。
*3 阶乘内核动态策略编程(FKDPP)强化学习AI算法。横河电机将自主控制AI定义为“一种能够推导优化控制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应对前所未见情形的高稳健性系统”。横河电机已经积累了将自主控制AI与CENTUM VP集成应用的经验,并已正式用于某化工厂的运行控制。凭借该技术在降低环境影响、减轻操作员工作负荷及提升安全性方面的卓越成效,横河电机荣膺创立于1972年的“日本工业技术奖”(Nihon Sangyo Gijyutsu Taisho)2023年度最高荣誉——首相奖
*4 “VUCA”是一个缩略词,代表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主要目标市场

涵盖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钢铁、造纸、电力及水处理等各类流程工业领域

应用领域

工厂及制造设备的运行监测与自动控制

更多信息

CENTUM VP
https://www.yokogawa.com/cn/solutions/products-and-services/control/distributed-control-systems-dcs/centum-vp/

CENTUM 50 周年官网
https://www.yokogawa.com/special/centum-50th/index.htm

关于CENTUM

CENTUM 由横河电机于1975年6月19日发布,作为集散控制系统,今年迎来其50周年。自问世以来,CENTUM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部署超过30,000套系统,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特种化学、纺织、钢铁、制药、食品、水、电力及天然气等多个行业。CENTUM的诞生得益于横河电机在安全稳定控制技术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50年来,CENTUM始终作为工厂关键运行系统不断演进,持续以其突出的可靠性、稳定性与连续性赢得用户信赖。通过不断强化控制功能,CENTUM在提升产品性能、降低能耗及改善工厂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信赖”为设计理念,并依托横河电机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CENTUM致力于引领工业安全可靠地运行。

关于OpreX

OpreX是横河电机工业自动化(IA)和控制业务的综合品牌。OpreX代表了横河电机在与客户共创价值的过程中培育的优良技术与解决方案,它涵盖了横河电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线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该品牌包含以下五大类:OpreX转型、OpreX 控制、OpreX测量、OpreX执行和OpreX生命周期。构成OpreX控制类别的产品组之一是OpreX控制与安全系统系列,其中包括CENTUM VP。凭借各种OpreX控制解决方案,横河电机能够快速帮助客户实现变革,在管理和运营等领域实现转型,并提供高度可靠的控制技术,确保高效、高质量、安全稳定的工厂运营。
借助OpreX品牌,横河电机将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支持客户转型和发展业务。

关于横河电机

横河电机为能源、化工、材料、制药和食品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测量、控制和信息领域的先进解决方案。横河电机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帮助客户解决日益复杂的生产、资产和供应链优化等问题,实现向自主运营的过渡。横河电机于1915年在东京成立,拥有17,000多名员工。它通过遍布62个国家的128家公司的网络,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垂询详情请访问:www.yokogawa.com

本稿中的公司、组织、产品、服务和标识等名称是横河电机株式会社或其各自所有者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602182467/zh-CN/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微信图片_20250609092158.jpg

┃ 直播详情 ┃

今年是FPGA发明40周年,作为一种硬件可编程器件,FPGA在视觉与AI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其高性能、低功耗、灵活性和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推动相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FPGA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高效地处理图像采集和预处理任务。如在工业检测中,FPGA可以用于高速图像采集和实时预处理,减少对云端的依赖。FPGA也能够利用其并行计算单元快速处理视频流,实现实时目标检测和识别。

在AI加速与推理方面,FPGA也有显著优势,它能够通过硬件优化加速推理过程。如微软的Project Brainwave项目就基于 FPGA,用于加速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服务。

此外,虽然大多数AI训练任务仍依赖GPU,但FPGA在某些特定类型的训练任务上展现出更高的能效比。

未来,FPGA将与CPU、GPU等传统处理器更紧密地协同工作。通过合理的任务划分和调度,充分发挥各种处理器的优势,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能效比。 

为了让大家了解本土FPGA在视觉和AI领域的应用现状和趋势,6月17日晚19点,我们特别邀请到易灵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晶做客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欢迎预约围观!

微信图片_20250609092112.jpg

直播时间:2025年6月17日 19:00~20:30

直播主题:FPGA在视觉与AI的应用趋势

▶   本期看点

 ① FPGA创新架构介绍

 ② 视觉与AI应用痛点分析

 ③ FPGA在视觉与AI的应用优势

 ④ 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   嘉宾介绍

1749433104247345.jpg

分享嘉宾————郭晶

现任易灵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CEO,在FPGA行业拥有20年的深厚积累。曾任职于Altera负责FAE团队管理及生态系统建设,推动大学计划与生态系统计划,助力FPGA技术在中国高教与产业的融合,为电子设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贡献力量。

1683267739474191.jpg

主持人————张国斌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半导体领域知名KOL。
有多年的半导体媒体内容与运营经验,撰写过大量产业分析文章。(微信号:18676786761)

▶   直播福利

1、预报名奖:20元京东E卡(10名)

通过小鹅通平台填写预约信息,我们将在所有预报名的用户中随机抽取10名,送出价值20元的京东E卡。

2、优秀提问奖:30元京东E卡(5名)

直播期间,在小鹅通平台评论区参与提问,随机抽取5名提问用户,送出价值30元的京东E卡。

注意事项

请预约直播的用户填写正确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获奖者。如因用户信息填写不全无法发放奖励的,自动取消获奖资格,随机抽取其他人员。直播福利的最终解释权归属电子创新网所有。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报名吧!

微信图片_20250609092112.jpg

欢迎扫码加入直播交流群,和同行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203162034.jpg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安森美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工业、军事及汽车等领域对耐高温集成电路(IC)的需求持续攀升‌。高温环境会严重制约集成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亟需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攻克相关技术难题‌。通过深入分析高温产生的根源,我们旨在缓解其引发的问题,从而增强集成电路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健性并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安森美(onsemi)的 Treo 平台提供了全面的产品开发生态系统,专为支持高温运行而设计。

环境温度

IC 及所有电子设备的一个关键参数是其能够可靠工作的温度范围。具体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根据其应用和行业来定义的(图 1a)。

1.png

图 1. 不同应用的温度范围及温度曲线示例

例如,对于汽车 IC 而言,温度范围取决于电子元件的安装位置。如果位于乘员舱内,温度范围最高可达 85°C。如果位于底盘或发动机舱内,但不直接位于发动机上,则温度范围最高可达 125°C。靠近或直接位于发动机或变速箱附近,温度范围可达 150°C 或 160°C。在靠近刹车或液压系统的底盘区域,温度最高可达 175℃。这些对高温的要求适用于内燃机汽车,同时也适用于混动和全电动汽车。

当汽车发动机运行时,主动冷却系统会有效控制温度。然而,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如车辆行驶后停放在酷热环境中,此时主动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发动机及其它部件的热量逐渐扩散,导致电子设备温度上升。即便如此,当汽车再次启动时,所有系统仍需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保持正常工作。

对于适中的温度条件,可以定义 IC 在静态工作温度下的预期使用寿命。例如,在 125°C 的条件下可以连续工作 10 年。然而,对于像 175°C 这样的高温,使用 bulk CMOS 工艺实际上是不能实现的。通常,IC 不需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以最高温度运行。在汽车行业,常采用热曲线图来替代固定的静态温度规范,将整个使用寿命划分为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温度区间(段),只有一小部分时间需要在极高温度下工作(图 1b)。

将电子元件布置在更靠近应用的高温区域,通过减少噪音和干扰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分辨率。对于大功率应用,尽量减少大电流开关回路可减少干扰。采用局部闭环控制系统可减轻重量并提高性能。然而,缩小模块尺寸会因功率密度提高和散热问题而增加电子元件的温度。

结温

IC 工作时会有功耗,导致 IC 内部的实际半导体结温高于环境温度。温度的升高取决于 IC 内部耗散的功率以及裸片与环境之间的热阻。这种热阻取决于封装类型、PCB、散热片等(见图 2)。

2.png

图 2. 结温升高

对于功率开关、功率驱动器、DC-DC 转换器、具有高压降的线性稳压器(例如,在使用 DC-DC 转换器不经济的情况下,用于汽车电池驱动模块)或传感器执行器来说,裸片高功耗是不可避免的。

热阻取决于封装类型和热管理方式(图 3)。对于常用的小型封装,结到外部环境的热阻大约为 50-90K/W(SOIC 封装),以及大约 30-60K/W(QFP 封装)。在某些应用中,结至环境的热阻可达每瓦数百开尔文。

3.png

图3. 不同封装类型IC散热示例

结温在 IC 的整个裸片上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可能存在如功率驱动器等高功耗区。具有高功率驱动器的 IC 裸片温度图示例见图 4。

4.png

图 4. IC热分布图示例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4日,中国领先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与IC解决方案供应商——瞻芯电子,37届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研讨会(ISPSD2025),与浙江大学大会全体报告形式联合发表10kV等级SiC MOSFET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

1.jpg

图1:本次10kV SiC MOSFET技术报告发布现场

ISPSD会议是IEEE旗下的功率半导体旗舰会议,为功率器件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议题涵盖了功率半导体器件、功率集成电路、功率集成、工艺、封装和应用等多个领域,被誉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领域的奥林匹克会议。本届ISPSD会议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举办,汇聚展示了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届会议共收到投稿350篇,录用176篇,其中遴选58篇成果以大会全体报告方式发布,占比仅为16.6%。本篇论文的发表,彰显了瞻芯电子在SiC功率器件领域的创新引领地位。相关工作成果同时被半导体器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接收,即将发表。

关于10kV SiC MOSFET芯片

10kV等级SiC MOSFET器件在下一代智能电网、高压大容量功率变换系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但受困于材料及工艺成熟度问题,早期的相关工作多局限于芯片功能展示,芯片面积普遍较小,通流能力较差。如何进一步增加芯片面积,并保持良好的芯片制造良率和可制造性,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2.jpg

图2:本次10kV SiC MOSFET晶圆探针测试环境

本次发表的10kV等级SiC MOSFET芯片,基于浙江瞻芯SiC晶圆厂的第三代平面栅工艺平台生产,单芯片尺寸达到10mm x 10mm,单芯片导通电流接近40A,击穿电压超过12kV,为目前公开发表的最大尺寸10kV等级SiC MOSFET芯片。芯片核心性能指标,比导通电阻(Ron.sp小于120mΩ·cm接近SiC材料的理论极限在芯片制造层面,芯片采用高能离子注入工艺,配合窄JFET区域设计,有效解决了高压SiC器件在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在芯片设计层面,芯片优化了高压终端结构,极大地提升了芯片终端效率并降低了制造难度。

3.png

图3:本次成果与历史成果对比(黄色虚线为SiC材料理论极限)

本项工作通过上述一系列工艺和设计创新,实现了芯片尺寸、能力更高良率水平的10kVSiC MOSFET技术,将提升下一代智能电网高压大容量功率变换系统的应用潜力,为高压固态变压器、高压直流断路器等场景的应用革新提供了坚实支撑。该技术不仅有望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同时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能源的普及应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3609503)支持。


关于瞻芯电子

上海瞻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瞻芯电子”)是一家聚焦于碳化硅(SiC)半导体领域的高科技芯片公司,2017年成立于上海临港。公司致力于开发碳化硅功率器件和模块、驱动和控制芯片产品,并围绕碳化硅(SiC)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瞻芯电子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并掌握6英寸碳化硅(SiC)MOSFET产品以及工艺平台的公司,拥有一座车规级碳化硅(SiC)晶圆厂,标志着瞻芯电子进入中国领先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IDM公司行列。

瞻芯电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持续创新,放眼世界,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和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

上海总部上海浦东新区 南汇新城镇 海洋四路99弄3号楼8楼,座机:021-60870171  

碳化硅(SiC)晶圆厂江省义乌市苏溪镇好派路599号

深圳分公司:深圳南山区 高新南六道16号泰邦科技大厦 702室

来源:瞻芯电子 

围观 1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产品概述

USB 技术自发布以来取得了显著发展。作为当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之一,USB PD 通常通过 USB Type-C 接口实现。这种通用接口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终端设备。然而,随着 USB PD 传输功率的不断提升和功能的日益多样化,USB Type-C 接口的可靠性也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力芯微推出了高压 USB PD 电源开关芯片 ET9931,该芯片具备多重保护功能,可有效增强 USB Type-C 端口的防护能力。

ET9931是一款5.0A的单向的USB PD电源开关,专为高精度电源管理与系统保护设计。ET9931通常用于控制连接到系统USB端口的电源传输,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功能。它包含欠压锁定、过压锁定、反向电流保护和过温保护等功能,在发生故障时将自动隔离电源开关终端。在关断模式下,VBUS与VINT引脚都具有29V的容差。当设备有2个以上的Type-C端口供电时,两个ET9931可以并联使用,支持双电源连接到同一个充电电路,可防止高压电源端向低压电源端倒灌。

ET9931默认22V的过压保护阈值,可以通过OVLO引脚的外部电阻来调节OVP阈值。该器件在开关启动前有20ms的去抖动时间,然后进行软启动,来限制浪涌电流。内置±100V的浪涌保护,可以有效地防止端口的异常高压。

ET9931的的工作电压为2.9V至20V,适用于USB PD电源隔离应用,能更好的进行保护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ET9931采用绿色WLCSP15-2.53×1.56mm、0.5mm间距的小型封装,可显著节省PCB布局空间,有效提升电路板集成密度。可在-40℃至+85℃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产品特性

  • 宽电源电压范围:2.9V至20V

  • VBUS与VINT引脚容差均为29V

  • 高达5A的连续输出电流

  • 低导通阻抗:27mΩ(典型值)

  • 默认22V的OVLO阈值,可调节过压保护

  • 全时段提供两级反向电流保护

  • 用于限制浪涌电流的内置压摆率控制

  • 开漏的ACK引脚来表明电源状态良好

  • 保护电路

    ---过温保护(OTP)

    ---过压保护(OVP)

    ---欠压锁定(UVLO)

    ---反向电流保护(RCP)

  • 内置±100V的浪涌保护

  • 封装:WLCSP15(2.53mm×1.51mm 0.5mm Pitch)

管脚定义

1.jpg

典型应用1

2.jpg

典型应用2

3.jpg

来源:力芯微电子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泽天春来始终坚持创新传感检测技术,聚焦环境监测、过程及实验室分析,成功将技术与工艺融合,推出全新一代NDIR红外模块。这款产品不仅实现了监测精度的突破,更通过模块化设计为客户提供了可定制化的气体检测解决方案。

NDIR红外气体分析模块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NDIR)技术,由光源模块、气体室、检测器模块和智能控制单元组成。该模块可实现对CO2CO、CH4、N2O、SF6、HC、H2O等多种气体成分的高精度定量检测,具有测量准确、响应快速、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控制、安全防护等领域。

1.png

深度解析核心性能指标

技术卓越 领航未来

01 基于参比补偿的非分散红外检测技术

NDIR红外气体分析模块基于参比补偿的非分散红外检测技术,创新构建的双光路系统,如同精密的“智能天平”,通过参比光路与测量光路的实时比对,将光源波动、光路污染等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降低超90%。检测过程严格遵循朗伯-比尔定律,精准捕捉气体分子对近红外光谱的吸收特征,为气体分析提供坚实保障

2.png

02 卓越线性重复性与稳定性能

NDIR红外气体分析模块具备行业顶尖的重复检测性能,测试数据显示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8,信号输出与气体浓度保持高度线性关系。在复杂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长期使用漂移小,可大幅减少校准次数,显著降低维护成,为高精度检测需求提供长效可靠保障。

3.png

03 数字化处理与智能补偿

DIR红外气体分析模块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全数字化信号处理,采样频率4Hz,响应时间<200ms,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内置温度、压力补偿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变化,自动校准信号。在-20℃至50℃,精度波动<±2%F.S;在70kPa120kPa,精度保持±3%F.S,适应恶劣环境,确保数据精准。

4.png

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精准捕捉空气中有害气体,支撑环保策略、科研及室内空气质量守护

工业生产:实时监测气体浓度,预警异常,保障安全生产,优化农业温室及畜牧环境

医疗健康:为呼吸监测提供精准气体数据,辅助医疗诊断,推动技术创新

来源:泽天春来ZETIAN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激光系统向小型化、高亮度、低热负载方向快速发展,对激光泵浦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东方强光(Oriental Laser)近日正式推出全新一代超紧凑型QCW导冷叠针激光器——MZ-C-2400-12-200E系列,为高能量密度端泵激光系统带来新选择。

---

叠针激光器,为紧凑端泵而生

MZ-C-2400-12-200E系列采用导热冷却(Conduction Cooling)结构,支持QCW工作模式,峰值功率高达 2400W,每个Bar条200W,总计12条激光Bar。通过精密的堆叠与散热设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功率密度与结构紧凑度。

1.png

* 整机尺寸仅 25mm × 19mm × 33.2mm ,重量 < 48g 

* Bar条间距小至 0.43mm,行业领先的小型化能力

* 可选光束整形结构,输出方形光斑 3.5mm × 3.3mm,更适配微型激光腔结

* 工作波长支持808nm,可定制792–814nm多波长组合

* 支持FAC快轴准直、光学结构与封装个性化定制

---

应用方向广泛,覆盖高端集成场景

这款激光模块特别适用于以下典型应用:

端泵固体激光器泵浦(Nd:YAG、Nd:YVO₄ 等)

精密激光器 OEM 集成,适用于航天、医疗、军工等高端场景

* 紧凑型DPSS激光模组或科研实验平台

* 激光测距、LIDAR、激光雷达系统泵浦

* 替代传统灯泵/大尺寸Bar阵列,提升系统能效与结构自由度

为什么选择东方强光这款模块?

  • 真正实现光束整形+超紧凑+高功率三者兼得

  • 工业级硬钎焊封装,长期稳定工作不移位

  • QCW脉冲模式支持 50–250μs 脉宽,占空比≤0.5%

  • 模块可高度定制,适配您独特的系统结构与输出需求

  • 公司拥有丰富的激光泵浦源开发经验,技术支持灵活及时

---

现货&定制版本均已开放选购

如需获取规格书、报价或技术交流,欢迎联系我们:

官网:www.orientallasers.com

邮箱: info@orientallasers.com

来源:东方强光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19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