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功能齐全符合OCP标准,满足现代化高性能及高节能数据中心需求

隶属SGH (Nasdaq: SGH) 控股集团的全球专业内存与储存解决方案领导者 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SMART”)宣布推出全新高性能、高能效数据中心SSD 产品线,首发款为DC4800 PCIe Gen 4 SSD系列

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推出全新数据中心专用DC4800 SSD系列.jpg

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DC4800 PCIe Gen4 NVMe SSD可满足超大规模系统、超融合系统、企业和边缘数据中心对存储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 DC4800 采用特殊硬件加速 SSD 控制器,在不影响存储 I/O的性能下可有效降低功耗。通过优化固件配置,极度减低降频(throttling)产生,可让SSD在长时间运作下依然保持稳定的极限效能,同时意味着每台服务器所需的功耗显著降低,并可在 99.99999% 的工作负载中保持一致性的低延迟表现 。

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数据中心产品架构师Andy Mills表示,“人们期待现今这些先进的服务器不仅能有效处理大数据以实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流程,更希望在处理过程中不用消耗大量功耗。而为了处理这些持续增加的边缘智能设备所产生的工作负载,数据中心所需的高性能及高节能需求也与日俱增。”

DC4800 PCIe Gen 4 数据中心SSD符合OCP 1.0 NVMe 存储标准,容量可达 7.68TB,并提供 U.2 和 E1. S 规格。目前多家OEM和系统制造商已开始进行样品测试。

欲了解相关技术规格和信息,请参考官网DC4800产品介绍,也可联系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业务团队或 e-mail 至 info@smartm.com

关于SMART Modular世迈科技

成立超过三十年,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致力于协助全球客户设计、开发并提供高阶封装的特殊型内存解决方案来实现高性能运算。SMART Modular 世迈科技提供健全的产品组合,从尖端的技术到标准型和传统 DRAM 内存模块和闪存产品,我们皆可提供标准型、强固型和定制化的内存和储存解决方案,来满足高成长市场对多样化应用的需求。更多信息请参考:www.smartm.com/ch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1206006108/zh-CN/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戴森首席工程师 Jake Dyson 宣布,随着公司软件团队的成立,戴森工程师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化、互联化、能实现自我优化的产品。他表示,戴森正在逐步推进27.5亿英镑的新技术投资计划,软件互联将成为公司未来产品线的重中之重。他展示了软件与互联产品的技术跃迁怎样为消费者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性 -- 甚至在戴森用户没有意识到问题之前就提供出解决方案并自我优化。

1.jpg

戴森产品通过使用大量的传感器、电子元件设备、控制系统和软件代码层,持续提升智能化。这或许要归功于自2012年以来戴森软件开发人员数量的十倍增长,戴森仍持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充该团队。

通过这项技术,戴森产品可以让肉眼难以识别的微小颗粒物清晰显形。例如,戴森空气净化风扇可以感知并捕获污染物,让用户了解家中的空气质量,并为未来的产品开发提供信息;最新发布的戴森 G5 Detect 无绳吸尘器可对毫米级的微小颗粒进行数量和类型统计,为用户提供精确评估;同时还能指示地板上的灰尘和污垢区域 -- 与10年前机械单一的戴森产品相比,这项发明带来了巨大飞跃。

戴森坚信:用户拥有并使用产品的时间越长,产品就会变得越智能。最终,产品能够在用户发现问题之前,就自我识别出问题,并排除故障及提出解决方案。

戴森首席工程师 Jake Dyson 表示:"软件和数据科学带给我们的并不是营销噱头或缺乏实用价值的产品功能。我们的研究赋予产品实际意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戴森产品会自行解决问题,消费者无需为此担心。我们在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和波兰投资了实验室和大学,我们不断壮大的工程师团队致力于研发可持续智能技术,而这些技术放眼未来15年都独一无二。"

2.jpg

十年软件研发引领未来前瞻

在过去十年中,戴森在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和波兰的软件互联团队的规模扩大到原来的10倍以上。专业团队的迅速增长反映出戴森着眼于提升其产品的智能和"大脑"。这项工作不止局限于软件领域中,戴森软件工程师与戴森数据科学家、机器人工程师、硬件和机器学习工程师通力合作,进行科技研发。在戴森工程师团队中,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所占比例逐步提升,高达45%的年轻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早期投身于此。

软件过去用于控制单一组件,但现在它对戴森科技的每个功能都至关重要。戴森产品上搭载了嵌入式软件、应用程序、云开发系统、以及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机载软件,这让戴森产品能够在一板一眼的机械指令之外,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这是过去10年中戴森业务发展的核心领域。曾经,用户使用首款戴森吸尘器,只能打开开关进行吸尘。而现在,借助大量的板载传感器、电子硬件和软件,戴森吸尘器能够告知用户电池寿命,并根据地板类型调整能源使用。

以戴森 360 Heurist 智能吸尘机器人为例,用户不再需要在家中四处走动,自己进行吸尘 -- 吸尘机器人会为他们代劳。而MyDyson™ 应用程序及微信小程序也为戴森用户提供了互联化的产品优势和个性化定制教程。戴森正在通过数据科学不断提升其科技实力,这对戴森空气净化产品的研发和空气科学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

戴森首席执行官 Roland Krueger 表示:"戴森在英国、新加坡、亚洲、欧洲和美洲持续推进共计27.5亿英镑的五年投资计划。2020年11月,我们宣布投资储能、机器人、机器学习和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目前,戴森正在兑现之前的承诺。这些投资将为扩大戴森产品线、开创全新产品领域奠定基础。我们所倡导的‘数字化驱动'专注于整个公司的软件技能,是这些投资的核心要素,并将助力戴森谱写品牌新的篇章。"

3.jpg

戴森空气质量研究与教育

六年前,戴森将其第一台空气净化风扇与软件互联,让用户得以通过手机屏幕和应用程序实时监控家中的空气质量。自此以后,戴森产品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室内污染数据,以更加深入了解家中的空气质量,并推动新一代产品的发展。

基于戴森在空气质量及软件互联领域的潜心研发,即将推出的 Dyson Zone™ 空气净化耳机可一并解决城市空气质量和噪音污染问题。Dyson Zone™ 和MyDyson™ 应用程序及微信小程序进行连接,可实时显示声音和空气质量水平,并提供每周空气质量趋势报告,帮助教育并赋能用户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减少暴露于污染环境。

在产品研发的同时,戴森还与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合作,旨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认知。2019年,戴森工程师为"伦敦呼吸"项目研发了戴森空气质量背包。250名小学生背着搭载颗粒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GPS定位系统和电池组的背包,监测他们在上下学途中的污染暴露情况。这些数据为空气质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自该项研究以来,31%参与其中的孩子改变了他们的上学路线或交通工具,以此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暴露。作为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开展的非洲儿童空气污染档案(CAPPA)项目的一部分,戴森空气质量背包目前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如加纳、马拉维、尼日利亚、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等地使用,旨在了解非洲儿童的哮喘发病率。

编者按

关于戴森

戴森是一家全球科技公司,在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设有工程、研发、制造与测试运营机构。戴森成立于1993年,最初在英国一栋马车房内办公,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已经在英国马姆斯伯里和哈拉温顿拥有两处占地800英亩以上的大型科技园区,并在新加坡设立了全球总部。戴森迄今坚持家族式经营,全球雇员总数超过14,000人,其中包括6,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戴森产品远销全球84个市场,在全球拥有超过300间官方直营体验店,其中50间开业于2021年,其中包括一家新的戴森VR体验店。

戴森投资27.5亿英镑来研发革命性创新产品和技术。戴森拥有工程师、科学家和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国际化团队,致力于研发固态电池、高速数码电动马达、传感与视觉系统、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自1993年戴森发明首个戴森双气旋无尘袋吸尘器DC01以来,戴森已在头发护理、空气净化、机器人、照明及干手器领域研发了一系列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

戴森预计在2022年聘请2000名工程师和数字领域专家,为前沿技术的开发做出贡献。这些戴森工程师(其中900人在英国)跨越各个职位级别,囊括电子硬件、声学、设计工程、机器学习、软件、数据科学家、机器人、材料等多个团队领域,身处戴森在新领域创新发展的前沿一线。

MyDyson™ 应用程序

该应用程序的互联性为戴森用户们提供了持续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开发新的配套功能,戴森全球软件互联团队致力于帮助戴森用户充分利用戴森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将 Dyson Link 应用程序重新设计并命名为MyDyson™ 应用程序。戴森目前拥有180万的月度活跃用户,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中提供的六项新功能,在他们的戴森产品中解锁更多用法;此外,非联网的头发护理和地板护理产品的用户,也首次可以通过该应用访问个性化内容。

MyDyson™ 应用程序现在将用户所需的一切都集成于此,并针对他们拥有的产品进行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自主通过应用程序实现各种需求,如产品售后支持、故障排除、轻松购买零件和配件,并及时获取有关机器维护保养的最新信息。

未来规划

戴森正在推进27.5亿英镑的五年新技术投资计划,至2025年计划令产品品类翻倍。电子硬件、软件互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戴森着眼长期发展,致力于创造能自我改进性能的产品,将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融合在戴森产品、MyDyson™应用程序和用户体验之中。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最近几年,随着万物互联和边缘人工智能的需求,边缘计算在高速增长,在整个计算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过,面对爆发的需求,边缘计算真正规模化落地受到行业众多、应用场景碎片化的制约,大量边缘计算方案不得不进行定制化开发,部署周期长、成本高、产出难以衡量。

走出碎片化、定制化,是边缘计算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浪潮信息提出了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改变以CPU为核心的设计,以系统架构为核心进行设计,定义了全新的边缘服务器模块化设计标准ECOM,并将标准中的各个部件模块产品化,贡献给开源组织,解决边缘计算规模化落地的难题。

从试点走向批量落地

从2020年起,边缘计算应用的落地实践开始密集,浪潮信息成立了专门的边缘计算事业部,以满足通信、能源、交通等行业爆发出的各类边缘计算应用需求。两年多来,从应用的落地试点到逐渐成熟,浪潮信息与生态伙伴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2022年,边缘计算已开始从试点走向批量部署边缘计算的一些典型场景正在形成,比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

在制造行业,工业质检是近年的一个爆款应用。边缘计算结合机器视觉和AI算法,对从汽车到手机、从钢板到轴承的大量工业产品实现了智能化缺陷检测,一些产品的缺陷检出率已达到99%以上。

在野外油田场景中,一些多年开采的油田地下勘探层含油量逐渐下降,抽油机(俗称磕头机)按照传统恒速运行,采油效率低,能源消耗成本高。浪潮信息联合石油企业开发的油井智慧监测解决方案,边缘计算结合了设备运行、生产工况数据,找到合适的采油频率,对磕头机进行智能启停。在这种安排下,石油开采效率反而更高也更节电。

在海外市场,浪潮信息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开发了基于边缘AI的智慧停车项目,基于边缘计算和AI算法,只需0.05秒就能根据车辆信息自动完成停车扣费,停车场实现了快捷停车缴费,火灾、烟雾、车位长期占用等异常状态及时检测等功能,这套系统将在东京上百个停车场上线。

1.jpg

工厂的智能质检、油田上抽油机的智能启停、城市里面的停车场智慧停车,仅是海量边缘计算场景中的"沧海一粟"。从技术和商业上,目前边缘计算都达到了一个合适的投入时间点,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关键期。 

在技术方面,边缘计算为云、AI、5G和物联网提供了重要的落地承载平台。其中,AI从数据中心开始向边缘延展,成为边缘计算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

在商业方面,万物互联时代,众多新兴应用提出了低时延、高带宽、本地化、高安全、低成本的处理需求,这也推动着处于数据产生侧的边缘计算"迎难而上"。包括一些工厂出于对数据的敏感性,不希望上云,通过边缘计算,能满足它们的处理需求。

IDC预计,未来5年,对边缘计算的投资速度将远高于核心位置,到2025年,全球边缘计算服务器支出金额比重将从14.4%,提升到24.9%。

定制化拦路虎

不过,边缘计算在走向批量落地中,也遇到了难题,定制化是最大的拦路虎。

相对于数据中心中那些已经标准化的服务器,业界对边缘服务器提出的需求还很庞杂,边缘计算要应对的局面颇为棘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工作温度范围一般在0~35摄氏度,但边缘服务器所处的环境"很跨越",往往要满足从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70摄氏度的宽温范围。

边缘服务器对算力的要求也很多变。即便同一条马路上的不同路口,由于摄像头从几路到十几路不等,对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也高低不等。

网络的要求也更复杂。像海上风电场景中,网络环境不太友好。边缘服务器需要引入多种通信方式,除了有线,还有5G、WiFi、ZigBee等无线方式,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在室内外严酷的物理环境中,边缘服务器还要做到防雨、防震、防尘。

客户的需求是无限的,如果都去做定制化,是不现实的。定制化本身设计周期长,产品很难进行全面测试与售后保障,后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碎片化、定制化也导致边缘服务器大规模落地存在困难,是制约边缘计算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难题之一。

面对这一问题,在经历了实践和反复论证后,浪潮信息提出"产品设计解耦和模块化"的思路,通过组合不同模块,来覆盖最广泛的市场。不仅是边缘计算,未来数据中心的设计也会朝向解耦的方向发展。

这个思路改变了传统服务器围绕CPU展开设计的模式,因为计算性能只是需求的一个方面,面对边缘场景多样化的客户需求,需要以系统架构为核心设计。

2.jpg

在这一思路下,浪潮信息研发团队首先从系统架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然后将核心计算模块、AI模块、管理功能、IO等模块进行解耦。抽离出来的各个模块按照兼容性标准进行设计,再通过已经定义好的规则,进行相应的整合,"搭"出用户需要的产品,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

模块化方法论:解耦、归一

然而,产品要想灵活百变,说易行难。浪潮信息并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企业,但业界一些企业要么没有坚持下来,要么走得不深。

这其中最大的难点之一,不仅要解决把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体系化的系统分拆,还要考虑再以怎样的方式把它们严丝合缝地整合在一起,并做到最大程度不影响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也就是说,"解耦"体现了一种能力,"归一"更体现了一种能力。

从模块化到组成系统,浪潮信息做了大量的探索。在系统分拆为模块后,浪潮信息花了大量精力,对各个模组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取舍和优化,既要保证性能,又要给予每个模块最大限度的拼搭自由,并对这些协议进行标准化。

而经过长达1年半的锤炼和迭代升级,全新的边缘模块化设计架构ECOM(Edge Computing Optional Module)打磨完成。2022年初,浪潮信息将边缘计算模块化设计标准ECOM架构首次对外发布。

9月,浪潮信息将该设计标准贡献给全球三大开放计算组织之一的ODCC。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首个在边缘计算服务器模块化方面的开源标准。

当下边缘计算场景处于星星点火的起步期,相对于数据中心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管理等方面已经锤炼了小几十年的标准,边缘服务器这个新赛道要实现行业的规模化落地,还有更多可以创造的空间。

边缘计算任重道远

在ECOM架构推出后,浪潮信息工程师们基于它,研发出了全新的边缘服务器产品EIS800,该产品因架构创新,获得了2022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3.jpg

EIS800推出后,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一家企业正为一项国际体育赛事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有着紧迫的部署时间要求。他们需要一款产品,既能用ARM计算平台去处理视频,也能用X86计算平台处理雷达算法,还要做一些融合性应用。而且通过试点,客户的需求还处于调整变化中。浪潮信息用3个月,就给客户提供了一款产品做试点,能满足它在项目过程中变化的需求。

在海外如对品质要求极为严苛的日本市场,经历层层筛选,EIS800被一家大型日本ICT企业引入清单。

这些都是边缘计算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但这个产业要真正迎来全面爆发,边缘服务器从技术商业到生态标准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边缘服务器ECOM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产业界更多上下游厂商的共同努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合作。在产品方面,工程师们也可以基于用户反馈,对每个单独的模块做进一步的开发。比如,将更多主流芯片和通信模组轻量定制后纳入整个系统中,更快满足用户的需求。

接下去浪潮信息和生态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边缘计算行业要真正成就自己的星辰大海,依然任重而道远。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名单,囊括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大数据创新服务机构、大数据创新人才基地四种类型。凭借在工业互联网及工业大数据方面的创新实践,浪潮云洲旗下山东浪潮质量链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

根据《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面向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需求,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规划,建设以提升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发展为目标的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开展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等工作。

一直以来,浪潮云洲积极建设工业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搭建工业大数据存储环境,研发工业大数据分析工具集,开发工业算法库和知识库,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APP,编写工业大数据标准草案,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研究方面深耕细作。

秉承"数据来自于工业、服务于工业"的理念,浪潮云洲围绕数据驱动,建设"数采-数算-数用"全覆盖的产品体系,支撑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数据应用的创新场景。

1.jpg

浪潮云洲为力诺瑞特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例如,在双碳背景下,联合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标识解析异构数据连接能力,实现生产控制设备、质量检测数据、关键配件等信息的采集与互联互通,构建数字节拍、质量管理、人员调度等模型,指导生产管理;同时,共同研发空气源热泵新型智能产品,构建市场大数据分析和消费反馈体系,以数据支撑PDCA质量螺旋,不断迭代产品,促进生产管理效率提升15%,优品率提高10%,同时带动了产业链整体数字化升级。

入选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是对浪潮云洲在工业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未来,浪潮云洲将加速推动工业大数据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技术资源整合优势,建立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促进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UV莱茵”)在2022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青岛高峰论坛上,为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克斯康”)颁发了ISO 14064碳核查证书与基于PAS 2060:2014标准的碳中和认证证书。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区副局长楚宪峰,海克斯康大中华区制造智能执行总裁郝健、智能制造研究院能源行业院院长封善斋、生产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彭鹏、质保安保事业部运营总监张瑞红,TU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副总裁方为民,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

1.jpg

海克斯康获TUV莱茵颁发ISO 14064碳核查证书与碳中和认证证书

海克斯康智能制造研究院能源行业院院长封善斋发表致辞称:“近年来,海克斯康秉承‘智慧引擎,共赋未来’理念,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创新化发展的同时,大力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出了大量低碳绿色的高效智能制造技术。作为全球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革新者,我们致力于深入构建新基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为此在去年加入了DMG MORI中国绿色联盟,并在同年获得TUV莱茵ISO 14001 & ISO 45001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基础上,于今年再获其ISO 14064碳核查证书与碳中和认证证书,希望借此与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高效提升品质、效率和生产力,助力‘双碳’目标尽快实现。”

封善斋还补充说道:“在碳核算过程中,TUV莱茵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们为之深深折服;验证碳中和路径期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我们期待双方未来进一步合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持续注入积极、创新、高水平的力量。”

TUV莱茵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汪如顺发表视频演讲表示:“TUV莱茵与海克斯康已携手走过15个年头,本次颁发ISO 14064碳核查证书与碳中和认证证书,是我们双方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我们通过差距分析、ISO 14064碳核查和节能潜力分析帮助海克斯康逐步实现碳中和,希望TUV莱茵的碳中和认证,未来可以赋能海克斯康、其客户以及其所在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更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到海克斯康在低碳绿色和高效智能制造一体化方面的技术实力与品牌声誉,并以此为契机激发起更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来。”

2.jpg

TUV莱茵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汪如顺发表视频致辞

近年来,智能制造正成为各国产业竞争和科技创新竞争的白热化领域,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经济全领域、推动产业智能化、建设低耗高产的绿色制造体系,是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去年年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也指出:推进智能制造,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

未来,TUV莱茵作为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获认可核证机构,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低碳与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助力海克斯康等有志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企业,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谋篇布局,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TUV莱茵成立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多年来一直致力为解决人类、环境和科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挑战,提供安全、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低碳与能源领域,TUV莱茵可为追求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企业提供组织、人员、产品、系统等维度相应的标准解读、第三方审核、检测评估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全球各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TUV莱茵将一如既往携手合作伙伴,赋能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关于海克斯康

海克斯康,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秉承“智慧引擎,共赋未来”的理念,凭借“双智战略”带动制造业的智能与创新,推演智慧城市的演进之路。

海克斯康以“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实现覆盖设计、生产以及检测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达成绿色、高质量、低成本的智能工厂目标。海克斯康智慧城市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实现了跨部门的互联互通,通过完善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架构,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网络基石,驱动城市管理业务和技术创新,创造更美好、更智能的生活。

关于德国莱茵TUV

守护安全150 年:自 1872 年以来,德国莱茵TUV的使命是确保技术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从蒸汽机到数字化,从地区蒸汽锅炉监督协会开始,发展成为全球测试服务提供商。时至今日,德国莱茵TUV代表着安全与品质的保证,无论是商业还是生活领域,几乎无处不在。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员工超过4,000人,共有五大事业群: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交通服务、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服务、培训与咨询服务。业务涉及能源行业、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基本材料和投资产品、环保技术、贸易、建筑、航空、铁路技术、IT行业、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教育和医疗行业等。德国莱茵TUV向来以严谨高质量的测试认证服务著称,从公正独立的角度提供各项专业评估,为当地企业提供符合安全、质量以及环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该项完全托管的服务可实现复杂、动态的3D模拟仿真,可对具有100万个以上对象的系统进行建模,快速预测现实世界的结果,以及创建沉浸式的训练空间

  • Duality Robotics、Lockheed Martin和uCrowds等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推出完全托管的计算服务Amazon SimSpace Weaver,帮助客户构建、操作和运行大规模的空间模拟仿真系统。借助Amazon SimSpace Weaver,客户可以部署空间模拟应用,对具有多个数据点的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例如整个城市的交通、场馆内流动的人群或工厂车间的布局),模拟可视化的物理空间,运行沉浸式的训练模型,获得不同情景下的关键指标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客户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模拟出100万个以上、实时交互的仿真对象,创建比以往更加复杂的环境,并且将模拟仿真系统部署的时间从数年缩短至数月。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自动配置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实例以及管理网络和计算基础设施,让客户专注于仿真模型的设计,并支持通过多个查看器实时观察模拟对象的状态。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无需预先承诺用量或预付费用,客户只需为使用的计算量付费。欲开始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请访问aws.amazon.com/simspaceweaver

如今,为了预测现实世界的可能结果,营造可视化沉浸式的训练空间,交通、机器人和公共安全等行业的客户需要创建动态的3D仿真实验。例如,为了解道路封闭的影响,客户可以模拟不同的道路封闭组合。这些复杂空间的模拟和仿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让客户原本有限的计算容量更加紧缺。此外,在多个计算实例上集成和扩展具有数百万交互对象的空间模拟系统是极具挑战的。它需要将模拟应用及其组件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需要以一致的速度进行仿真计算,并且需要遍历整个虚拟环境以及在多个实时用户之间同步相关数据。这可能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专门的硬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只有财力雄厚的组织才能负担得起如此昂贵的模拟仿真资源。此外,要实现对计算资源容量以及密度的充分利用,就需要对空间模拟进行编程,这需要对专业团队进行计算资源配置和使用方面的培训。因此,客户会对仿真计算逻辑的复杂性做出妥协,只模拟一些基本场景,对于更细微的问题,特别是那些精细且费时的计算问题仅仅通过估算来解决。

Amazon SimSpace Weaver是一项完全托管的计算服务,它使客户能够运行复杂的大规模空间模拟应用,在与现实世界近似的仿真环境中开展实验,并对这一沉浸式的训练空间进行可视化。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支持100万以上的移动对象,如人、汽车、交通信号灯、道路等,且每个移动对象都具有相互关联的、实时交互的行为和属性。如一座真实的城市,模拟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客户要构建模拟应用程序,可以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软件开发套件加入他们定制化的模拟内容,或者使用内置的如Unity和UnrealEngine 5第三方解决方案。一旦客户准备开始部署其模拟仿真系统,Amazon SimSpace Weaver会自动启动运行环境,将多达10个高可用、低延迟的Amazon EC2实例连接到网络集群中,跨实例分发模拟仿真应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通过管理网络和内存配置,跨实例复制和同步数据,从而创建一个统一的模拟环境,使多个并发用户能够实时操控模拟空间并与其进行交互。客户可以专注于模拟对象的设计以及观察模拟仿真系统的输出性能,并将他们的这些观测结果用于支撑不同业务场景的决策。Amazon SimSpace Weaver按使用量收费,其具备的可扩展性和高弹性让客户无需准备昂贵的硬件,也无需额外的人员即可管理空间模拟系统。Amazon SimSpace Weaver让客户可轻松实现复杂的、沉浸式的3D体验,并对大规模场景进行测试和可视化。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副总裁Bill Vass表示:"以往,客户如果想对空间模拟系统进行扩容,必须在仿真的准确性和硬件容量之间做抉择,这无法让他们尽其所学展其所能。Amazon SimSpace Weaver免去了客户管理基础设施的负担,简化了运行大规模模拟仿真系统的方式,让他们能专注于创建差异化内容,不断扩充模拟仿真的使用场景。无论客户的目标是模拟超大城市的人口,追踪大洲范围的物流运营,或是为智慧城市构建现实世界规模的数字孪生,客户都能借助Amazon SimSpace Weaver创建大规模、分布式的模拟仿真系统。"

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大规模部署模拟仿真系统之前,可先免费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提供的本地开发套件,在其个人硬件上迭代开发和运行测试其空间仿真应用。本地环境使用与Amazon SimSpace Weaver相同的API,客户无需修改任何代码即可将他们的应用部署上云。Amazon SimSpace Weaver现已在美国东部(俄亥俄)、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西部(俄勒冈)、亚太 (新加坡)、亚太 (悉尼)、欧洲(法兰克福)、欧洲(爱尔兰)和欧洲(斯德哥尔摩)正式可用,其它亚马逊云科技区域将很快推出。

Duality Robotics正在构建一个数字孪生运营平台,用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直到目前,模型一直需要在规模和逼真度之间进行取舍。" Duality Robotics首席执行官Apurva Shah表示,"Duality Robotics数字孪生模拟器Falcon与Amazon SimSpace Weaver相结合,并采用为Unreal生态系统定制的数字孪生开发环境,使它们能快速用于大规模的模拟仿真场景。通过与Epic Games Unreal Engine的集成以及对大量Unreal资源的使用,实现了逼真的3D环境,以及高精度的数据可视化,满足了高效模拟仿真系统所需的部署条件。Duality Robotics的应急医疗服务场景证实了空间模拟仿真的价值,它具有高保真的物理特性、照片般真实的渲染效果、虚拟传感器和100多万并发响应的实时性能。这表明客户可以通过运行Amazon SimSpace Weaver,实现对精准的物理系统进行建模,并洞察到现实世界的潜在问题。"

Epic Games 是一家领先的互动娱乐公司及3D 引擎技术提供商。Unreal Engine是一套完整的创作工具套件,可用于游戏开发、建筑及汽车可视化、线性影视内容创作、广播及现场活动制作、培训及模拟,以及其他实时应用。"过去,开发人员在创建仿真模型时不得不在规模与逼真度之间做出妥协,而现在,他们创建出来的虚拟环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人和物体的数量。" Epic Games 虚幻引擎副总裁 Nathan Thomas 表示,"通过将Unreal Engine 5 的强大功能与 Amazon SimSpace Weaver 相结合,客户能够将我们的 City Sample 项目扩展到与超过一百万行人进行交互。 这让开发人员有机会大规模创建更逼真的数字孪生和模拟仿真应用。"

Lockheed Martin是一家全球安全和航空航天公司,主要从事先进技术系统、产品和服务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集成和维护。Skunk Works®部门的虚拟原型团队负责提供先进的可视化、建模与仿真以及人机界面能力。"我们需要能够模拟现实世界的规模,以确保我们从仿真系统中获得的数据与现实世界的结果一致。过去,模拟大型场景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仅能实现少数用户同时与模拟系统互动。" Lockheed Martin虚拟原型工程师Wesley Tanis说,"我们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开发了一个旧金山地震恢复的演示样例,展现了现场急救员可能组织援助救济的方式。利用双方的技术,我们能够在大洲范围内近乎实时地模拟超过一百万个对象,这给我们提供了洞察现实世界的能力,也提升了我们在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场景下的提前准备和规划的能力。"

Maxar是一家业内领先的供应商,为政府和商业客户提供全面的空间解决方案和安全、精确的地理空间情报,帮助他们监测、了解和感知我们不断变化的星球,还提供全球宽带通信,以及协助推进对太空的探索和使用。"空间模拟通常需要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首先构建一个虚拟世界,然后用素材对其进行强化以创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世界。只有当虚拟世界的模型创建完成后,团队才会考虑运行模拟仿真所需的算力。"Maxar高级副总裁兼企业地球智能部总经理 Dan Nord 表示,"现在,利用Maxar的Vivid 影像底图构建地球 的3D 地理空间数字孪生,利用blackshark.ai公司的技术合成建筑物和纹理,再利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管理计算基础设施,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就可以直接上手创建巨大的、详细的模拟仿真系统,还可以随时扩大模型规模。我们将Amazon SimSpace Weaver与我们的 3D 数字孪生结合使用,发现客户能够比以往更快地构建真实世界的仿真模型。"

uCrowds 是荷兰一家高速发展的初创公司,为市政机构、活动组织者和系统集成商提供领先的人群模拟仿真解决方案和产品。 "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能创建数字孪生和元宇宙、模拟现实世界环境。例如,我们的许多客户想知道,当他们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举办大型活动时会发生什么,如何确保参会者安全的同时又能融入活动体验。" UCrowd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oland Geraerts表示,"将Amazon SimSpace Weaver的可扩展性与uCrowds模拟器相结合,让客户能够基于云构建实时的、响应式的、持久的和逼真的下一代人群模拟仿真应用。使用Amazon SimSpace Weaver,我们能够在短短三周内将人群模拟器的仿真能力提高3倍,从40万个实体数量增加到100多万个。云计算让我们几乎拥有无限的扩展能力,我们不需要再购买昂贵的硬件,推动我们不断迈向我们的目标——模拟整个地球的人口。"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超过15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0个地理区域的96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 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选用浪潮集团旗下浪潮云洲赋能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科技)的典型案例,展示包括标识解析在内的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支撑生产智能化的成效。

1.jpg

央视报道浪潮云洲赋能东华科技的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浪潮云洲携手东华科技,夯实新型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推广"精益+智能"服务模式,通过燃烧分级分区、回转窑喷料智控等工艺改造,助力智能化生产与绿色制造,形成绿色智能工厂。

东华科技成立于2004年,年可生产熟料、水泥、矿粉1000万吨,余热发电1亿度,搭建起集石灰石矿山开采、熟料、水泥、矿粉、发电、固废处置于一体的绿色建材产业架构。公司"东华"牌水泥广泛应用于高铁、高速、机场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

在生产智能化方面,浪潮云洲联合东华科技,为水泥产线安装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六大类数百个传感器,通过厂区5G、内外网、工业大数据中心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环节的数字化,以及生产的预测与管理。

在绿色低碳方面,建设碳资产管理平台,提供碳账户管理、碳交易管理、碳履约管理,以及绿色降碳改造一站式服务。

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生产智能化与绿色发展,东华科技收获了看得见的效益,节约了200万元/年的碳履约成本,年节电4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

目前,浪潮云洲与东华科技的合作逐步加深,包括联合发布双碳管理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建立双碳创新创业联合体,加速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浪潮云洲将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能力,赋能生产智能化,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养殖环境,为生猪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集约化养殖已经成为了当前较为普及的猪群养殖方式,将同一生长周期的生猪集中圈养在室内,有助于养殖人员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实施高产量养殖。

如果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养殖人员则能更精准地掌握猪场的各项环境参数,为生猪打造一个更健康的生长环境。

Semtech LoRa® 生态合作伙伴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递科技)开发的工业级传感网络系统SenseCAP基于LoRaWAN® 协议,可实现远距离和超低功耗的环境数据采集,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类室内外应用场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近期,矽递科技携手物联网方案商StalData,在位于荷兰的集约式养猪场部署了SenseCAP环境监测设备,对养猪场内二氧化碳浓度、氨浓度,以及温湿度等各种环境参数实现了远程监测,并通过在线直播实时展示猪群的生长情况,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也提高了食品安全的透明与可追溯性。

1.png

1:位于荷兰的集约式养猪场实时监控画面

监测养殖环境条件,保证生猪健康

集约化养殖可以显著提高饲养效率。然而集约化养殖下,猪群密度较大,会排放出较高浓度的有害气体、灰尘、甚至病原微生物。若不在养殖场安装中央净化系统对猪舍空气进行过滤、直接排出,则会对养猪场外的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大多数养猪场出于安全和环境因素考虑,都是封闭式管理,消费者甚至养猪场管理员很难了解到猪群在养猪场内如何生活和生长。

针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以及数据采集难等问题,矽递科技支持StalData部署了一系列基于LoRaWAN协议的SenseCAP传感器和网关,在荷兰养猪场构建了一个基于LoRaWAN协议的网络,实现了对养猪场不同环境参数的监测。

其部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 部署基于LoRaWAN 协议的网关;

  • 部署矽递科技基于LoRaWANSenseCAP S210x系列环境传感器,并采集、分析数据;

  • 在网页端和矽递科技SenseCAP MateApp上生成可视化数据分析。

2.png

2. 荷兰养猪场的方案架构图

实时监测养猪场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氨浓度对于生猪的健康繁殖尤为关键。在该项目部署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位于猪场后端的猪舍往往比猪场前端的猪舍更加炎热和潮湿。因此,他们在养猪场不同的位置部署了12个基于LoRa的无线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并在后端的猪舍内安装一个额外的通风机,将空气循环到前端的猪舍,从而实现整个猪场前后端猪舍温度基本一致。

此外,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二氧化碳浓度和氨浓度数据,猪场管理人员可以更及时地检查和调整通风系统的最低通风量,确保能在超过理想阈值之前采取干预措施,保证生猪的健康成长。

凭借远距离、低功耗、广覆盖等特点,LoRa技术成为了养猪场环境监测的不二选择。

基于LoRaWAN协议的传感器拥有广泛的覆盖能力和极低的功耗,且能支持方案实现快速复制和批量化部署,大幅度降低了监测方案的搭建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LoRaWAN设备所拥有的长距离通信能力和强抗干扰性,支持持续、稳定、可靠地传输数据,帮助养殖户远距离地监测与收集猪舍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并在出现异常告警时能及时做出响应。

Semtech团队的支持下,矽递科技还将天线引入至SenseCAP环境监测方案中,进一步扩大了养猪场内数据传输的范围。

3.png

3.部署在荷兰某猪舍内的LoRaWAN无线CO2、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利用SenseCAP构建多元的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方案

基于SemtechLoRa技术,矽递科技推出了覆盖从端到云的全面SenseCAP解决方案,支持每个开发者构建物联网应用。目前,矽递科技发布了一系列SenseCAP S210x无线环境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精准农业、智慧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等场景。

针对国内市场,矽递科技也在积极开发和部署相关方案。例如,在2019年,矽递科技与某农牧公司位于中国河北省的家禽农场部署了SenseCAP 系列网关和传感器,以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和监测养殖场的环境变量,从而在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情况下,最佳地保障雏鸡的生长和健康。矽递科技还携手某综合性企业位于深圳的食品冷链仓库,开展了数字化的食品可追溯项目建设,实现了环境数据的精确收集,协助仓库管理人员对产品质量做出准确的评判和预测,同时可以在检测到环境条件异常的情况下,及时将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下架,避免不良商品流入市场。

矽递科技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蒋宇表示:“StalData巧妙地采用了矽递科技SenseCAP系列传感器获取实时环境数据,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采取措施调节猪的生长环境。同时,这些数据也会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给公众,让公众了解到仔猪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推动了食品安全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我们相信这一案例会给更多养殖户和其他行业农户带来启发,推动LoRa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表示我国畜牧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正不断向着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加速发展。矽递科技基于LoRa技术以及LoRaWAN协议所开发的环境监测解决方案,在当前畜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未来,Semtech将持续与LoRa生态圈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助力更多行业实现降本增效,达成可持续的目标。

关于Semtech LoRa®

SemtechLoRa芯片到云(chip-to-Cloud)平台是在全球被广泛采用的远距离、低功耗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开发和部署长覆盖距离、超低功耗、高性价比的物联网网络、网关、传感器、模组和物联网服务。SemtechLoRa技术为LoRaWAN®协议提供通信层,LoRaWAN协议由LoRa Alliance®维护。LoRa Alliance®是一个面向低功耗广域网(LPWAN)应用的物联网行业开放联盟,其成员已在超过173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物联网网络。SemtechLoRa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连接全球各地的物联网终端用户与LoRaWAN网络运营商。

LoRa官网:www.semtech.cn/lora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和台积电近日宣布,两家公司准备将台积电的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制程技术引入至英飞凌的新一代MCU AURIX™微控制器中。

AURIX TC4x 微控制器产品.jpg

自首个发动机管理系统问世以来,嵌入式闪存微控制器一直是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主要构建模块。这些微控制器是打造绿色、安全和智能汽车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应用于驱动系统、车辆动态控制、驾驶辅助和车身应用中,助力汽车领域在电气化、全新电子电气(E/E)架构和自动驾驶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MCU系列均采用嵌入式闪存技术。作为下一代嵌入式存储器,RRAM可以进一步扩展至28nm及以上。

英飞凌AURIX TC4x微控制器产品性能的可扩展性与虚拟化、安全和网络功能方面的最新趋势相结合,以支持新一代软件定义汽车和全新E/E架构。英飞凌与台积电成功地将RRAM引入至汽车领域,为AURIX微控制器建立了更加广泛的技术与供应基础。RRAM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并且允许在不需要擦除的情况下进行逐位输入,其耐久性和数据保持性能堪比闪存技术。

台积电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Kevin Zhang博士表示:“英飞凌和台积电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成功的合作关系,比如在第一代AURIX TC2x产品的合作。我们在RRAM NVM技术领域也合作了近十年,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应用。此次为TC4x引入RRAM将为MCU的进一步小型化开辟新的可能性。我们十分高兴能与英飞凌这样领先的企业展开合作。”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兼汽车微控制器业务总经理Thomas Boehm表示:“AURIX TC3x作为一款倍受青睐的汽车微控制器已经在许多应用领域得到了认可。基于台积电RRAM技术打造的AURIX TC4x将凭借更高的ASIL-D性能、更加强大的AI功能以及包括10Base T1S以太网和CAN-XL等在内的最新的网络接口,进一步扩大这一领先优势。RRAM技术为提高性能、减少功耗和节约成本创造了巨大的潜力。”

供货情况

英飞凌正在向主要客户提供基于台积电28nm eFlash技术的AURIX TC4x系列样品。首批基于28nm RRAM技术的样品将在2023年底前提供给客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infineon.com/aurixTC4x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电源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凭借经过验证的性能、低功耗安全性片上网络互连IP用于开发各种汽车系统芯片

Arteri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IP)是一家加速系统级芯片(SoC)创建的领先系统 IP 提供商,今天宣布与 Telechips 合作,将 Arteris FlexNoC 互连 IP 成熟技术集成到多个汽车 SoC 产品中。新设计基于最新的汽车安全标准,包括ISO 26262,ASIL B和ASIL D。这些产品可确保在设计下一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时满足安全要求。

Arteris互连IP的功能使Telechips SoC团队能够实现创建更高水平的汽车设计所需的低功耗,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最重要的是,该技术提供了满足认证强制性安全要求的能力。

“Telechips擅长构建SoC,为各种汽车应用提供具有卓越性能,低功耗和安全性的解决方案,”Telechips SoC团队负责人兼副总裁Kim Moon Soo说,“Arteris互连IP验证技术确保我们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以促进安全和可扩展的未来产品,帮助我们推动全球创新趋势。”

Arteris In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 Charles Janac表示:“先进的SoC需要一流的片上网络技术来实现低功耗和安全连接,我们很高兴在先进的SoC汽车市场中,Arteris产品继续成为高性能创新解决方案的首选。”

关于 Arteris

Arteris是系统IP的领先提供商,包括 片上网络 (NoC) 互连 IP IP 部署 技术两部分,可加速各种电子产品的系统级芯片(SoC)半导体开发和集成。垂直应用包括汽车、移动、消费电子、企业数据中心、5G 通信、工业和物联网,利用 AI/ML 等技术和功能安全为 宝马博世百度 Mobileye 三星东芝 恩智浦等客户提供服务。Arteris IP产品包括FlexNoC® 互连IP,Ncore® 缓存一致性IP,CodaCache® 独立级缓存,ISO 26262 安全人工智能自动时序收敛 Magillem SoC 组装 自动化。 Arteris IP 产品可以帮助客户提升性能、低功耗和面积、高设计效率、加快 SoC 开发速度,从而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rteris.com或者在LinkedIn上找到我们,网址: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arteris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5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