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irrus Logic PC 特有音频解决方案结合了智能功放和低功耗编解码器,增强扬声器和耳机聆听体验

Cirrus Logi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RUS)今天宣布推出专为 PC 打造的优质音频解决方案,无论是通过超薄笔记本电脑的小型内置扬声器还是耳机进行语音通话和听音乐,都能带来更响亮、更身临其境的音频体验。Cirrus Logic PC 优化音频解决方案包括Cirrus LogicÒ CS35L56 智能功放,具有处理能力以提供更高性能的音频,以及集成了一个 MIPI SoundWireÒ接口 (v1.2)的低功耗 CS42L43 SmartHIFI™ PC 音频编解码器。这种先进的音频解决方案还简化了 PC 制造商的设计,并有助于减少组件总数,从而节省电路板空间并降低物料清单成本。

IDC 连接和智能手机半导体研究总监 Phil Solis 表示:“PC市场持续向更薄、更轻的外形尺寸演进,甚至接近智能手机的厚度。同时,无论是用于游戏、视频还是视频会议应用,消费者和商业用户都希望笔记本电脑具有更好的音频质量。这就催生了对具有更低 BOM 成本和更小尺寸的更高性能音频解决方案的极大需求。”

PC优化的音频解决方案提供大声音

Cirrus Logic CS35L56 智能功放可帮助 PC 制造商在最纤薄的笔记本电脑上通过紧凑的多扬声器设计提供丰富的音频,打造更深沉的低音、平衡的声音和更好的动态范围。 CS35L56 智能功放包括内置 DSP、反馈电路、笔记本电池升压以及保护和增强算法,可提供业界领先的 PC 音频,在减少杂音和振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响度、质量和一致性。CS35L56 智能功放持续从笔记本电脑的新颖外形中提取最大性能,例如 360度翻转和可拆卸二合一和对开本等,以及新的大振幅和双振膜扬声器,而没有明显的扬声器性能退化

CS42L43 PC 音频编解码器提供一流的耳机音频体验,具有出色的语音清晰度、高动态范围和低失真。由于耳机的声学特性差异很大,因此 OEM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耳机类型非常重要。否则,即使是同一台笔记本电脑,用户也可能会从不同的耳机听到不同的声音。 Cirrus Logic CS42L43 编解码器可帮助 OEM 提供适用不同耳机类型的更透明、一致的优质音频质量。CS42L43 音频编解码器的功耗比其他可用解决方案低 50%,还有助于延长 PC 电池寿命

更小的电路板空间和更低的物料清单成本

Cirrus Logic 的这一先进音频解决方案还为 PC 制造商简化了设计并降低了材料成本。 CS42L43 音频编解码器采用 13mm2 芯片级封装,与同类产品相比,组合解决方案缩小 50% 以上。得益于更低的功耗、更小的电路板空间和更少的组件,该PC 优化解决方案的设计成本更低,浪费更少

无忧PC音频设计

Cirrus Logic PC 音频解决方案可实现更轻松、更简单的设计流程,并简化 OEM 向业界新的SoundWireÒ 接口 (v1.2) 的过渡。CS35L56 放提供与 SoundWireÒ 设备类音频 (SDCA) 管理器的简单集成,可在 Microsoft ACX 框架内工作

Cirrus Logic 的音频解决方案兼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结合了硬件、固件和 Windows 驱动程序解决方案,使其与行业领先的处理器和任意数量的扬声器相兼容。通过选择与 CS42L43 编解码器配对的 CS35L56 放的数量,OEM 还可以扩展其解决方案实现性能和价值双赢

Cirrus Logic 混合信号产品部市场和应用总监Eric Eklund表示:“随着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笔记本电脑,这包括无论是在混合工作环境中还是用于娱乐,今天的笔记本电脑都需要能够在小空间内提供大声音的解决方案,同时应对行业向SoundWireÒ 接口的过渡。Cirrus Logic 通过优质的 PC 内置音频解决方案满足了这一需求,无论是通过笔记本电脑的扬声器还是使用耳机聆听,该解决方案都可以实现无忧的 OEM 设计和响亮、身临其境的音频。


供货

55 纳米工艺的 CS35L56 采用商业级 34 引脚 QFN 封装。 CS42L43 音频编解码器采用商业级 70 WLCSP(晶圆级芯片级封装)和商业级 88 引脚 QFN 封装。这两种产品的样品现已上市,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始量产

专于音频

Cirrus Logic 现已交付了超过 50 亿颗的功放,在10 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中的 5 家和 5 PC OEM 中的 4 家得到应用。几十年来,Cirrus Logic 的旗舰专长为专业音频、PC、移动和智能手机音频市场的各种音频应用做出了贡献

Cirrus Logic公司

Cirrus Logic是低功耗、高精度混合信号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致力于为世界顶级的移动和消费类应用创造创新的用户体验。Cirrus Logic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并以其屡获殊荣的企业文化而享誉全球。更多信息,请访问网站www.cirrus.com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2023年欧洲RISC-V峰会上发布(6号展位)

Semidynamics已经宣布了其新的、完全可定制的矢量单元,以配合其创新的、完全可定制的64位RISC-V内核系列。矢量单元完全符合RISC-V矢量规范1.0,具有许多额外的、可定制的功能,以提供增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它们一起在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方面为数据处理设定了新的标准。

1.jpg

Semidynamic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Roger Espasa解释说:"我们最近发布的Atrevido™内核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开放式内核手术'。这意味着,与其他供应商的内核只是可以从一组选项中进行配置不同,我们实际上是打开了内核,并改变了内部工作原理,以增加功能或特殊指令,从而创建一个完全定制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新的矢量单元上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以完美地补充我们的内核快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 

一个矢量单元由几个 "矢量核心 "组成,大致相当于一个GPU核心,可以并行地进行多种计算。每个矢量核都有算术单元,能够进行加法、减法、融合乘加、除法、平方根和逻辑运算。Semidynamics的矢量核心可以被定制以支持不同的数据类型: FP64、FP32、FP16、BF16、INT64、INT32、INT16或INT8,取决于客户的目标应用领域。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数据类型大小定义了矢量核心宽度或ELEN。然后,客户选择在矢量单元内实现的矢量核的数量,可以是4、8、16或32个核,满足非常广泛的功率-性能-面积权衡选择。一旦做出这些选择,总的矢量单元数据路径宽度或DLEN是ELEN x 矢量核的数量。Semidynamics支持DLEN配置从128b到2048b。

Semidynamics为其矢量单元配备了高性能的跨矢量核网络,以高带宽提供矢量核之间的全对全连接,即使是非常大的32矢量核选项。跨矢量单元用于RISC-V标准中的特定指令,这些指令在不同的矢量核之间洗数据,如vrgather、vslide等。

与众不同的是,Semidynamics在矢量单元中提供了第二个关键选择:每个矢量寄存器的位数(称为VLEN)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大多数其他供应商假定VLEN等于DLEN(即1X比率),而Semidynamics提供2X、4X和8X比率。当VLEN大于DLEN时,一个向量操作会使用多个周期来执行。例如,当VLEN=2048,DLEN=512时,每个矢量算术操作将需要4个时钟来执行。这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可以容忍大的内存延迟,也可以降低功率。

"埃斯帕萨补充说:"这释放了矢量单元处理前所未有的数据位的能力。"为了从内存中获取所有这些数据,我们有Gazzillion™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达128个数据请求,并按照任何顺序跟踪它们返回到正确的地方。我们的技术一起将RISC-V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目前对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最快,这将为高性能计算的许多应用领域带来机会,如视频处理、人工智能和ML。"

新的矢量单元是Out-Of-Order,与Semidynamics的Out-Of-Order Atrevido内核和即将推出的In-Order内核配对。如果需要,Semidynamics可以对内核和Vector Unit进行Open Core Surgery™,为客户的专有IP块提供特殊接口和协议。

Semidynamics www.semidynamics.com

2.png

Semidynamics™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唯一一家可完全定制的RISC-V处理器IP供应商,专门从事针对机器学习和AI应用的高带宽、高性能内核与矢量单元。该公司是私营企业,是RISC-V联盟的战略成员。

如需咨询,请联系 info@semidynamics.com

围观 1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技术进步的节奏还在持续加速,全球化逆流又为产业秩序带来了意外挑战,而对环境可持续的日益关注对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技术跨学科、跨应用的加速度发展、逆全球化和环境可持续指标,每一个因素都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新的机会,也推动着科技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工程技术快速变化。

于是我们在创造产品的科技企业里看到,工程师们面对的需求列表像叠buff一样越垒越多、还互相掣肘:智能手机一年两次新产品,要求从设计到生产面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机要越来越便宜;医疗类电子产品要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工厂里的设备要更高的复杂性同时保证更高的质量;而新能源智能汽车和探索太空的火箭航空器则是所有需求的集大成者。与此同时,设计制造这些产品的工程师们、尤其是为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签发合格证的测试验证工程师们面对的是更小的团队、更严苛的成本控制和更短的时间表。

显然,以往企业的业务模式及工程师的解题思路逐渐滞后于市场需求,作为全球自动化测试、测量和数据分析领域的领导者,恩艾(NI)提出一条新的路径。

NI新路径:投资新的“测试”战略,让“测试洞察”激发产品和业务绩效。测试不再是单一的环节和额外的成本,而是一项有助于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性资产,即在新的市场环境里、开辟新的道路、解决新的问题。

从概念设计、到原型验证、到工厂生产、到投入使用,在这一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中,通过软件连结每一个环节用到的测试测量系统并将之标准化,可以将各个流程中抓取到的数据自动生成报告,为产品和业务决策提供即时且精准的数据洞察,从整体上提升产品和业务的绩效。开放的软件平台还可以灵活地接入新技术的接口和新的软件语言,以应对技术的快速迭代式发展。例如6G通信中的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新能源汽车需要的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更新迭代时时都在发生。

1.png

将测试作为推动产品和业务绩效的战略差异化因素,充分获得测试的价值不仅仅是使用更好的工具,还需要改变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人员、流程和工具。提高产品和业务绩效需要组织在三个主要领域进行投资:自动化、标准化和数字化转型。

NI看未来:未来的测试不仅是更好的仪器、而是各个具备自主性的自动化系统连结而成的超级系统,通过软件汇总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实时且精准的数据洞察。

2.png

获得未来的测试能力需要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多年的投资:1,整合的设计和测试流程;2,基于领先的数据分析工具自动生成的强大的数据洞察;3,相互连接的更智能的系统;4,显著提升的相互协作的用户工作流程。 

3.png

恩艾中国(NI)总经理乔巍总结说:“工业领域的创新是可持续、可管理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以往实践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更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这是测试测量这个硬科技领域‘幕后加速器’所创造的价值。让自动化测试与测量产出有效数据与洞察,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正成为NI努力践行的目标。”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是大势所趋,其中,双目视觉传感器集合了雷达与单目摄像头的各自优势。近日,在黑芝麻智能举办的"2023智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上,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孙钊发表题为"3D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和与会的企业共同探讨双目视觉传感器为当下智能驾驶提供的解决策略。

中科慧眼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系列涵盖:双目视觉点云相机、AEB 主动安全系统、限高预警系统、路面预瞄系统等。基于立体视觉的ADAS 系统已获得多家商用车厂前装定点,解决方案在房车、公交、渣土等专用车领域已装车近 10万台。早在2017年,中科慧眼即加入Apollo生态。今年初,中科慧眼与黑芝麻智能联合研发的限高防撞预警系统获国内大型主机厂专用车底盘项目前装量产定点。

孙钊介绍,中科慧眼自研的双目传感器,具有高质量的光学成像效果、高精度的点云数据,是一款更加稳定,性价比更高的一款视觉传感器。在这些基础之上,中科慧眼的双目视觉点云相机能在逆光、暗光,甚至是在进出隧道的高动态场景下提供高质量的成像;中科慧眼采用可见光和红外光融合的解决方案,克服传感器难以在暗光或弱纹理场景下获取清晰图像数据的痛点。在精度方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科慧眼双目视觉点云相机在100m内,最大测距误差<3%。

1.jpg

目前,在无人驾驶领域,中科慧眼双目视觉点云已有客户包括百度与金龙客车合研的阿波龙微循环巴士、新石器无人送货车、北京环卫局无人清扫车、爱上集团无人警巡车、江铃集团无人客车、金龙客车无人大巴、比亚迪无人巴士等。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有客户包括上汽大通、宇通客车、金龙客车、金旅客车、比亚迪、江铃集团、浙江新吉奥、爱驰汽车、一汽解放、一汽红旗等。

主动安全系统方面,中科慧眼L2+主动安全系统与国内数十个公交集团合作并交付数万辆,为全国各地公交车保驾护航;与国内多地出租车、驾校车等乘用车合作商业落地;与国内各地货运领域合作并交付近万辆,包括牵引车、矿山车、危化品运输车等特种商用车辆,为全国各地货运物流行业保驾护航。孙钊表示,中科慧眼将推出支持车路协同的城市级L2+主动安全系统,利用车端感知、路侧感知以及主动安全功能,进一步降低城市事故率。目前,中科慧眼也正在寻求与更多智慧城市合作,在国内落地城市级L2+主动安全系统 。

2.jpg

中科慧眼的限高预警系统,能够通过CANFD对外发送预警信息,主要应用在量产交付的车型上,包括房车、长途巴士、重型卡车等。

路面预瞄系统则基于路面状态 3D 重建,能实现路面高程检测、路面冲击激励检测、地形环境检测 、路面通行性检测,可以引导车辆的主动/半主动悬架,实时调节各车轮减震器阻尼、车身姿态升降、车辆行驶中的动力分配模式;赋能悬架调节系统和底盘控制系统,改善驾乘体验,增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操作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对于非标障碍物检测,孙钊指出,双目视觉传感器有效弥补了数据驱动的 AI 算法在泛化性能上的短板,深度学习模型与视差点云技术的结合,极大扩张了视觉传感器的工作边界。无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下,双目视觉传感器都可以准确识别各类非标准障碍物目标,并根据自身车辆运动状态,可以实现针对行驶轨迹上重点目标障碍物的实时状态跟踪。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路面通行性检测、透明底盘功能、 城市NOA等更高级别的感知任务。

3.jpg

中科慧眼的合作伙伴几乎涉及到产业链条内的各个行业,孙钊表示,中科慧眼提供立体视觉传感器和差异化的3D视觉解决方案,将与ADAS、毫米波雷达、LiDAR、域控制器、悬架控制、智能底盘、自动驾驶、路径规划、行泊一体、智能座舱领域的生态伙伴合作,共同迈向智慧交通新时代。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1日,阿里云峰会·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举行。会上,阿里云与广州市海珠、白云、南沙三区发布合作,加大在广州投入力度,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

阿里云中国区总裁黄海清表示,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重要引擎。阿里云与广州有深厚的渊源,在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阿里云在广州的投入会持续加大,以普惠算力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助力广州实现今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

1.png

广州市海珠区与阿里云,合作共建智慧城市新型算力基础设施

随着广州市海珠区加速推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其城市服务质量、治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深化海珠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海珠区与阿里云将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共同发力,建设安全可靠的新一代新型基础设施,用新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以多元算力等核心技术引领发展,支撑多元化数字场景创新建设,开足马力塑造智慧城市“新形态”。 

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副主席、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黄津,广州市海珠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晓出席发布仪式。

2.jpg

广州市白云区与阿里云,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合作发布

阿里云与白云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根据白云区发展规划的实际需求,结合阿里云发展战略,本着立足长远、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包括大模型在内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生态在白云发展壮大。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聚焦政务服务及其他优势产业,通过阿里大模型通义系列的科技加持,助力白云区实现数字化升级和创新发展。

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志军,白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永俊等出席发布仪式。

3.png

广州市南沙区、中航云与阿里云,共建粤港澳跨境出海产业数字底座

南沙区务实推进和落实国务院《南沙方案》面向世界战略定位和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部署,依托阿里云智能集团海内外云节点资源和中航云全球网络和算力资源优势,共同打造面向世界的跨境出海产业数字底座和高水平产业数字化发展平台。

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邢桦,中航云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总裁刘伟皓等出席发布仪式。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1日,在阿里云2023年大湾区峰会上,阿里云宣布通义大模型进展,聚焦音视频内容的AI新品“通义听悟”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开放公测的大模型应用产品。通义听悟接入了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理解与摘要能力,可成为用户工作学习中的得力AI助手,帮助随时随地高效完成对音视频内容的转写、检索、摘要和整理,比如用大模型自动做笔记、整理访谈、提取PPT等。公测期间,用户可领取100小时以上听悟免费转写时长。

1.jpg

2.jpg

3.jpg

 “换一种方式,让音视频可以被轻松阅读、整理和分享。”阿里云CTO周靖人介绍,听悟是一款工作学习AI助手,它瞄准具有高知识附加值的音视频内容场景,比如开会、上课、访谈、培训、面试、直播、看视频、听播客等,能通过大模型等最新AI技术快速提炼和沉淀知识。   

5.jpg

根据现场演示,听悟融合了十多项AI功能,可以全面提升知识从音视频向图文形态转化的效率。除了“听力好”,能高准确度生成会议记录、区分不同发言人,这个AI助手“悟性也极高”,大模型可以一秒给音视频划分章节并形成摘要、总结全文及每个发言人观点、整理关注重点和待办事项。大模型一键提取PPT、针对多个音视频内容向AI提问、概括特定段落等功能近期也将上线。

6.png

  通义听悟可自动为音视频生成全文摘要、章节概括、发言总结

针对一些细分场景,听悟还设置了不少“宝藏功能”:打开Chrome插件,外语学习者和听障人士可以借助双语悬浮字幕条随时随地看无字幕视频,日程冲突时,听悟还可成为职场人士的“开会替身”,在静音情况下入会AI可代为记录会议、整理要点;转写结果可下载为字幕文件,方便新媒体从业者视频后期制作;听悟梳理的问答回顾可以让记者、分析师、律师、HR等群体整理访谈更高效。

7.png

 通义听悟Chrome插件将在近期对所有用户开放下载

另一显著优势是,听悟与阿里云盘打通,一键就能转写云盘上的音视频内容,公测期间注册的听悟用户后续还将获得更大的阿里云盘存储空间,在云盘内在线播放视频时也可自动出字幕。

8.png

 通义听悟支持一键导入阿里云盘音视频文件

周靖人介绍,听悟集成了阿里最先进的语音和语言技术。其内置阿里新一代工业级语音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在多个权威中文数据集上名列第一;融合自研语音语义多模态说话人算法,能对10人以上说话场景进行角色区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后,能够对上万字的音视频内容进行摘要总结,事实准确与要点完备性国内领先,支持跨多音视频内容的精准问答理解。

9.jpg

10.jpg

 继史无前例的大降价后,阿里云再次送出人人都能用上的AI“大礼包”。此前国内语音厂商AI转写定价达19.8元每小时,而听悟用户可通过每日登陆等多种任务领取免费转写时长。公测期间,阿里云官方微博、微信及各大平台社区还会发放大量20小时转写口令码,用户获得的福利权益可累加,一年内有效,免费时长可高达100小时以上,市场价值上千元。

 据了解,听悟除个人版本外,还有企业应用。此前,听悟企业版已在阿里集团内部被广泛使用,帮助减少了大量会议记录和整理的工作,受到好评。同时,听悟的能力也可嵌进各类音视频平台,形成实时字幕、智能摘要等,典型应用如钉钉的“钉闪记”背后便集成了听悟。未来听悟还将在夸克APP、阿里云盘等端口提供服务。

11.png

 “钉闪记”背后集成通义听悟

核心功能:实时记录、发言人区分、中英粤语识别、中英自由说、实时翻译、全文概要、章节速览、关键词、发言总结、问题回顾、值得关注、待办事项、字幕下载、导出笔记、云盘音视频一键转写、Chrome插件、提取PPT、内容问答等。

通义听悟PC端链接:tingwu.aliyun.com

如有疑问可参考网站帮助中心

https://tingwu.aliyun.com/helpcenter/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工业设计≠工业 + 设计

我们的世界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世界变得愈加复杂。急剧减少的资源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整个设计过程。工业设计在人们的购买决策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品牌只有在设计中实现美学、功能、创新和成本效益的完美融合,才能获得成功。

传统观念认为,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实际上,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是介于工程和艺术的中间,跨越多个知识领域,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是艺术美学、人性化需求和工程技术三者有机结合的完整统一体。

1.jpg

从灵感激发到批量交付

工业设计,本质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好奇心帮助设计师发现问题,而软硬件工具让设计师更好地用逻辑分析能力去推导和判断,梳理出产品设计的需求和最优的设计解决方案。比如一颗汽车上的螺丝,任何一个纹路,大小,结构,都要考虑到材料、美学、承重等,但这些无法快速从“纸面”获取,必须要借助能够模拟,实时变现的三维仿真图纸。

通常,一款工业产品的设计需要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头脑风暴、初步方案表达,在经过评审后,需要将方案进行三维化的3D建模以及效果图渲染。在这一过程中,性能强大且具有高稳定性、高兼容性的电脑主机必不可少。因为一次系统崩溃,可能代表着几天工作的3D模型或者效果图乃至动画渲染的消失,造成巨大损失。

作为针对专业工作领域而诞生的细分类别,工作站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出色的稳定性和广泛的软件认证,是实现设计师的构想、从灵感到落地,再到批量交付的关键工具。

流畅是工业设计的关键

工业设计师使用的软件有Rhino、Keyshot、Photoshop、3dMAX、SOLIDWORKS等。从二维画面到三维模型的处理,从最基础的渲染到高级的效果图,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在使用3D建模软件处理3D模型时,普通笔记本或较低配置的工作站时常会因为模型复杂且庞大导致运行十分卡顿,且容易出现报错等现象。

作为全球工作站市场的领军者,戴尔Precision工作站深知工业设计师所面临的难题,以最新技术和顶级核心性能部件,诠释专业、高效与惊艳设计的巧妙结合。戴尔Precision 5680移动工作站专为设计和制造工作流程而生,其采用最新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最高可选i9 H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拥有14个物理核心和20个线程,主频高达5.4GHz。以更高的单核性能、更多的核心数量和更高的功耗限制,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计算能力,并采用基于AI的优化功能,满足多重创作的复杂需求。

Precision 5680移动工作站搭载了最新NVIDIA Quadro RTX A5000 Ada专业显卡,拥有16GB大容量显存,能够实现实时光线追踪,为用户提供超强的图形性能,使巨大且复杂的3D工程模型的浏览和修改变得从容丝滑,让模型渲染过程更加省时省力,最大程度减少报错、死机等现象。其最高可配64GB LPDDR5 双通道内存,频率达到6000MHz,赋能专业人士加速完成复杂任务,工作效率倍增。

2.png

同时,戴尔Precision工作站拥有广泛的ISV认证,覆盖超20000+软件组合,确保软硬件100%兼容。工业设计中常用的Adobe、PTC、SOLIDWORKS以及AUTODESK等系列软件均已完成官方合作的稳定性测试,确保作业软件稳定高效地运行。无论是2D/3D/CAD设计、内容创建、工业生产、数字媒体制作或是其他需要高性能的任务,Precision 5680都能完美满足需求。

致轻求变,打造设计师的“灵感加速器”

Precision 5680是戴尔科技迄今最小、最薄的16寸移动工作站,其厚度仅为20.05-22.17毫米,轻至1.9千克,兼具“效能”和“轻薄”,让用户在外出携带时也能高效创作。同时,该产品还配备了触觉回馈触摸板、“A 级”扬声器、高分辨率PremierColor显示屏以及红外摄像头,带来沉浸式体验。

3.png

工作站在高速运转时,CPU和GPU会产生大量热量。为此,Precision 5680采用专利技术——双对向风扇(DOO),保障在高工作负载下的系统性能与稳定性和良好的散热效果。

戴尔Precision 5680移动工作站的另一大亮点是搭载了三面微边框的4K OLED触控屏,高达91.9%屏占比,配合100% DCI-P3高色域,可真实还原画面细节,让视野一览无余。搭配Dell Premier Color技术,实现色彩精确校准与控制,充分发挥广色域面板的色域优势。结合物理防蓝光技术,在确保颜色准确不偏色的同时,实现有效护眼。

此外,通过Dell Optimizer for Precision功能,可以自动调整系统设置、应用程序性能配置文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创作软件的运行稳定性和系统性能,获得最高达394%的性能提升。

献给“塑造”世界的人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本能。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人造物品,从飞机汽车和电子设备,再到极具设计感的家具和日用品,人们喜欢的每一款产品都源自工业设计师的创想,并使用现代化的硬件和软件将构思落地。换言之,工业设计师在不间断的“创作”世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的产品设计竞相迸发,各种各样的设计也不断涌现。全新Precision系列产品尊重专业,以超强性能确保工业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稳如磐石的工作站产品上无限释放,帮助他们解锁改变世界的“创意密码”。

关于戴尔科技集团

戴尔科技集团(NYSE: DELL)致力于帮助企业、机构和个人构建数字化未来,改进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戴尔科技集团为客户提供业界最全面、创新的技术及服务组合,迎接数据时代挑战。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1日,OPPO 全新人像轻旗舰 Reno10 系列已在全渠道火爆开售,共有 Reno10 Pro+、Reno10 Pro 与Reno10三个版本可选,包括灿烂金、暮光紫、月海黑、溢彩蓝四种全新优雅配色,2499元起售。Reno10 系列开售仅10分钟,全网销售额即破亿,且全网销量对比上代创新高,其中 Reno10 Pro+ 版本也创造 Reno 系列 Pro+ 版本销量历史新高。此次 OPPO Reno10 系列从外观、影像、流畅等方面迎来全面升级,不仅全系标配长焦镜头,且提供长寿版 100W 超级闪充、动态光影屏、最高 16GB+512GB 的大内存方案等选择,为用户带来新鲜感和久用性兼具的体验感。

1.jpg

OPPO Reno10 系列首销战绩出色

让长焦回归到人像,这是 OPPO Reno10 系列在影像上为用户带来的最大惊喜。OPPO Reno10 系列标准版和 Pro 版搭载了同一颗 2 倍超光影长焦摄像头;Reno10 Pro+ 则采用了大底潜望长焦摄像头,极大地拓展了用户的人像构图自由,同时还有 Find X6 系列同款的超光影图像引擎加持,让用户从 1x、3x 到 6x,从全景到特写,都可以使用 Reno10 系列拍出旗舰水平的质感人像。

2.png

Reno10 系列帮助用户实现构图自由

在保证长焦人像的越级体验外,OPPO Reno10 系列同时兼顾了轻薄手感的好体验。得益于 Reno 系列在轻薄美学赛道的长期深耕,OPPO Reno10 Pro+ 打破了潜望长焦与轻薄不可兼得的难题,厚度仅为 8.28mm,重量仅为 194g,为用户带来不失优雅的轻薄手感。在性能层面,OPPO Reno10 系列至高配备骁龙 8+ 旗舰芯片平台,并结合大内存组合及自主研发的 ColorOS 超算平台,真正做到了让用户同时拥有极致影像、轻薄手感和强劲性能的绝佳体验。

3.png

6 月 1 日,OPPO Reno10 系列全面开售

目前,用户可在 OPPO 商城、授权电商、OPPO 体验店、授权零售商门店进行新机选购,购机用户还将有机会限时解锁至高 24 期分期免息、以旧换新至高补贴 1200 元等多重购机福利。更多新品信息与购机优惠政策,敬请关注 OPPO 官网。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Andreea Pop,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

Antoniu Miclaus,系统应用工程师

Mark Thoren,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

Doug Mercer,顾问研究员

目标

本实验活动旨在通过构建说明性示例来探讨模数转换的概念。

背景信息

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即温度、压力、电压、电流、距离或光强度等实际信号——转换为该信号的数字表示。然后,系统可以处理、控制、计算、传输或存储此数字表示。

1.jpg

图1.模数转换

ADC以均匀的时间间隔对模拟波形进行采样,并将数字值分配给每个样本。数字值以二进制编码格式在转换器的输出端显示。通过将采样模拟输入电压除以基准电压,再乘以数字码数得到此值。转换器的分辨率由输出码中的二进制位数来设定。

2.jpg

图2.数字输出码

ADC执行两个过程:采样和量化。ADC将无限分辨率的模拟信号表示为有限分辨率的数字码。ADC会产生2N个数字值,其中N表示二进制输出位数。由于转换器的分辨率有限,模拟输入信号将落在量化电平之间,从而导致固有的不确定性或量化误差。该误差可确定转换器的最大动态范围。

3.jpg

图3.量化过程

采样过程提供连续时域信号,信号值以离散、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通过此过程,根据奈奎斯特准则可确定采样信号的最大带宽。该理论认为,信号频率必须小于或等于一半采样频率以防混叠。混叠是指通过采样过程,目标带宽内出现所需信号频段之外的频率信号的情况。不过,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可利用此混叠过程将高频信号向下转换为低频信号。这就是欠采样技术。欠采样的标准就是ADC具有足够的输入带宽和动态范围来采集最高目标频率信号。

4.jpg

图4.采样过程

采样和量化都是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们确定了理想ADC的性能极限。在一个理想ADC中,码跃迁恰好相距1 LSB(最低有效位)。因此,对于一个N位ADC,共有2N个数字码,且1 LSB = FS/2N,其中FS为满量程模拟输入电压。然而,实际ADC操作也受到非理想效应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超出了转换器分辨率和采样速率所决定的误差。与ADC相关的许多交流和直流性能规格中都会体现这些误差。

5.jpg

图5.理想ADC的转换函数

在此范围内,任何模拟输入会产生同样的数字输出码。

材料

  • ADALM2000 主动学习模块

  • 无焊试验板和跳线套件

  • 一个OP482 运算放大器

  • 两个AD654 电压频率转换器

  • 三个1 kΩ电阻

  • 五个10 kΩ电阻

  • 一个1 nF电容

  • 一个SN74HC08与门

  • 一个SN74HC32或门

  • 一个SN74HC04逆变器

  • 一个1 μF电容

  • 一个AD7920 12位ADC

闪存ADC

背景信息

Flash ADC,也称为并行ADC,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最快方法之一。Flash ADC非常适合需要极宽带宽的应用,但其功耗比其他ADC架构高且通常限制为8位分辨率。典型示例包括数据采集、卫星通信、雷达处理、采样示波器和高密度硬盘驱动器。

Flash ADC由高速比较器级联而成。对于一个N位转换器,电路采用2N -1个比较器,同时有2N个电阻提供基准电压。当比较器的模拟输入电压高于所施加的基准电压时,其输出1。否则,比较器输出0。代码从1变为0的点就是输入信号小于相应比较器基准电压电平的点。

请看图6所示的电路。

6.jpg

图6.Flash ADC—模拟侧电路

此电路表示2位Flash ADC的模拟侧,其架构称为温度计代码(一元码)编码。对于此类电路,需要使用额外的逻辑电路将一元码解码成适当的数字输出码。通过使用逻辑与门、或门和非门,我们可以构建专有编码器。其输出为原始数值的二进制表示,最高有效输入位从0开始。

7.jpg

图7.Flash ADC—编码输出

8.jpg

图8.Flash ADC试验板连接

如前所述,Flash ADC使用高速比较器构建而成,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使用OP482四通道运算放大器来介绍工作原理。或者,可以使用四个AD8561比较器来构建此电路。

硬件设置

在无焊试验板上构建图7所示的电路。这是一个用于具有编码输出的2位Flash ADC的电路。

程序步骤

向电路提供±5 V电源电压。在Scopy中将信号发生器的AWG1配置为具有5 V峰峰值幅度、2.5 V偏移和100 Hz频率的上升斜坡锯齿波。将AWG2用于为ADC提供5 V恒定基准电压。

配置逻辑分析仪,使得数字通道DIO0、DIO1和DIO2形成一个针对一元码解码的通道组,通道DIO6和DIO7形成一个针对并行输出解码的通道组。

输出信号波形如图9所示。

9.png

图9.Flash ADC—输出码

一元组通道表示2位Flash ADC的输出温度计代码,通过在整个可用范围(0 V至5 V)内改变输入模拟电压来提供所有可能的输出值。并行通道表示相当于ADC输出状态的二进制值。

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

背景信息

在这个特殊应用中,AD654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

10.jpg

图10.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

为了实现转换,应将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到集成间隔定时器/事件计数器的微型计算机。

计数期间的信号边沿(上升或下降)总计数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在此特定设置下,1 V满量程输入电压会产生100 kHz信号。如果计数周期为100 ms,则总计数将为10,000。然后依据与该最大值的比例便可确定输入电压。因此,计数为5000时,相应的输入电压为0.5 V。

硬件设置

构建试验板电路以将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如图11所示。

程序步骤

向电路提供5 V电源电压。将信号发生器的AWG1配置为1 V恒定电压。

配置示波器,使通道1上显示输出信号,并从通道1“测量”选项卡中启用频率测量。输出信号波形如图12所示。

11.jpg

图11.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试验板连接

12.png

图12.满量程输入电压下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

图12中的曲线显示了电压频率转换器采用1 V满量程输入电压时的输出信号波形。请注意,相应输出频率为100 kHz。

现在将输入电压设置为0.5 V。输出信号波形如图13所示。

13.png

图13.半量程输入电压下电压频率转换器用作ADC

图中显示了电压频率转换器采用0.5 V半量程输入电压时的输出信号波形。请注意,输出频率现在为50 kHz。

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ADC

背景信息

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ADC在每次转换时,针对所有可能的量化电平,通过二进制搜索将连续模拟波形转换为离散数字表示,最后汇聚为数字输出。

通常,SAR ADC电路由四个子电路组成:

  • 用于采集输入电压(VIN)的采样保持电路(S/H)。

  • 模拟电压比较器,它将VIN与内部DAC的输出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输出至SAR。

  • SAR子电路,用于向内部DAC提供VIN的近似数字码。

  • 内部基准DAC,向比较器提供相当于SAR数字码输出的模拟电压。

14.jpg

图14.SAR ADC的典型架构

对SAR进行初始化,使最高有效位(MSB)等于数字1。将此代码输入DAC,然后DAC将此数字码的模拟等效信号(VREF/2)提供给比较器电路,以便与采样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如果此模拟电压超过VIN,则比较器使SAR重置此位;否则,此位将保留为1。然后将下一位设置为1并进行相同的测试,持续执行此二进制搜索直到SAR中的每个位都已经过测试。所得到的代码是采样输入电压的数字近似值,并最终由SAR在转换结束(EOC)时输出。

15.jpg

图15.4位SAR ADC示例

图15显示了4位转换的一个示例。y轴表示DAC输出电压。在此示例中,第一次比较显示VIN < VDAC。因此,位3设置为0。然后将DAC设置为0100并进行第二次比较。由于VIN > VDAC,位2保持为1。然后将DAC设置为0110并进行第三次比较。将位1设置为0,然后将DAC设置为0101进行最终比较。最后,由于VIN > VDAC,位0保持为1。

硬件设置

为了利用ADALM2000重点说明SAR ADC的工作原理,对于DAC器件将使用在下次实验中探讨的电路,但此设置中将使用4位DAC(而不是8位)。DAC的输出端将连接到比较器,同时通过脚本对SAR进行仿真,该脚本基于比较器的输出执行二进制搜索并生成正确的二进制值。

16.jpg

图16.SAR ADC原理图

构建SAR ADC的试验板电路,如图17所示。

17.jpg

图17.SAR ADC试验板连接

将OP484集成电路中的两个精密轨到轨运算放大器用于该SAR ADC,一个用于R-2R梯形DAC,另一个作为DAC输出和输入电压之间的比较器。

程序步骤

向电路提供±5 V电源电压。配置示波器,使通道1上显示比较器输出信号,通道2上显示DAC输出信号。

将逻辑分析仪中的前4个数字通道分组,并将解码器设置为并行。

下载SAR ADC脚本并使用Scopy界面运行脚本。

使用逐次逼近法,根据从比较器输出端收到的反馈更新数字码。

利用示波器在时域内实现DAC输出的逼近行为可视化。产生的波形如图18所示。

18.png

图18.SAR ADC逐次逼近波形

经过几个逼近步骤后,输出值接近输入值(设置为2 V)。

AD7920 12位ADC

背景信息

AD7920是一款12位高速、低功耗SAR ADC。它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电源电压范围为2.35 V至5.25 V。此ADC支持串行接口。串行时钟提供转换时钟,并在转换期间控制来自AD7920的信息传输。转换过程和数据采集过程通过/CS和串行时钟进行控制,从而为器件与微处理器或DSP接口创造了条件。输入信号在/CS的下降沿进行采样,而转换同时在此处启动。图19显示了ADC采样阶段和转换阶段的简化原理示意图。

在采样阶段,SW2闭合且SW1置于A。在此设置下,比较器保持在平衡状态,采样电容采集VIN的信号。为使ADC启动转换,SW2断开,而SW1移至位置B,使比较器变得不平衡。控制逻辑和电荷再分配DAC可以加上和减去采样电容中的固定电荷数量,使得比较器恢复到平衡状态,进而转换完成。

硬件设置

图21给出了AD7920的典型连接设置。VREF取自内部VDD,因此其应充分解耦。这将提供0 V到VDD的模拟输入范围。转换结果以16位字输出,前4位为0,后12位或10位MSB为结果。

19.jpg

图19.AD7920采样和转换阶段

20.jpg

图20.AD7920试验板连接

21.jpg

图21.AD7920典型连接

程序步骤

打开Scopy,使能正电源为3 V。配置信号发生器的通道1为0 V到3 V之间的某一恒定值,例如该域的中间值1.5 V。可以在示波器上监视这些电压的实际值。

22.png

图22.VIN(通道1)和VREF(通道2)电压

在逻辑分析仪中,将DIO0、DIO1和DIO2配置为一个组通道。将该组通道设置为SPI,各通道设置为对应的SPI信号——DIO0为CS#,DIO1为CLK,DIO2为MISO。当CS#下降沿启动数据传输时,应将DIO0触发器设置为下降沿。将DIO1触发器设置为低电平,并从触发器设置中将“触发器逻辑”设置为AND。DIO2是ADC的输出信号,不需要触发器设置。使能逻辑分析仪,它应在等待触发信号。

在模式发生器中配置时钟信号。使能DIO1通道,将其“模式”设置为5 MHz频率的时钟,然后单击Run(运行)。可以从数字IO工具控制CS#。当切换配置为输出引脚的DIO0引脚时,转换机会开始。如果CS#的下降沿和CLK的低电平状态同时发生,转换将启动,应能在逻辑分析仪中看到输出信号和MISO十六进制数据,如图23所示。

23.png

图23.AD7920的SPI接口

可以使用ADC转换函数的公式检查结果,其中MISO数据为数字输出码,示波器通道1上读取的电压为模拟输入,示波器通道2上读取的电压为基准输入,N为AD7920的位数。

24.jpg

以上计算得出的结果是ADC输入电压为1.5 V,在示波器通道1上读出的也是该值。

额外活动:双斜率ADC

双斜率ADC(或变体)是许多高精度数字电压表的核心器件。此架构具有几个有用的特性:由于大多数误差源都会抵消,因此只需要几个精密元件,还可以通过配置来抑制特定噪声频率,如50 Hz或60 Hz线路噪声,并且对高频噪声不敏感。

25.jpg

图24.双斜率ADC结构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固定时间内对积分器施加未知输入电压(称为上坡(runup)),然后对积分器施加与输入极性相反的已知基准电压(称为下坡(rundown))。因此,输入电压可以根据基准电压和下坡-上坡时间比计算得到:

26.jpg

图25.双斜率ADC积分器输出波形

可以看出,双斜率转换器的精度不受大多数元件容差的影响:

  • 积分器的电阻和电容容差会影响输出斜率,但同时也会影响上坡和下坡。

  • 用于设置上坡时间和测量下坡时间的时基误差对两个时间的影响是相同的。

基准电压必须准确,因为它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另一个误差源是积分器电容中的电介质吸收,因此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是理想选择,而铝电解不太合适。

27.jpg

图26.双斜率ADC积分器输出波形

图26所示为双斜率ADC的频率响应。在固定时间间隔(上坡)内对输入采样,上坡开始时电压对结果的影响与上坡结束时电压对结果的影响一样。有时也将此称为箱式平均值,它能够抑制在1/T、2/T、3/T等频率下发生的干扰(噪声)。200 ms积分时间对应于10个周期的50 Hz噪声和12个周期的60 Hz噪声;由于它能够抑制线路噪声,因此通常将其作为上坡时间。

仿真

打开这里提供的LTspice®文件DualSlope.asc

28.jpg

图27.双斜率ADC积分器原理图

运行仿真,探测Vintegrate节点。

29.png

图28.双斜率ADC积分器仿真1

该仿真将60 Hz线路噪声添加到直流输入电压中。通过.step指令运行几种情况——1 V、2 V、3 V、4 V 5 V输入电压以及60 Hz线路噪声的几个不同相位。由于200 ms上坡时间是60 Hz线路周期的整数,所以噪声在频率响应中为零,并且无论相位如何,下坡时间都不受影响。将频率更改为62.5 Hz,使其处于频率响应的峰值。

30.png

图29.双斜率ADC积分器仿真2

硬件设置

为双斜率ADC构建试验板电路,如图30所示,并按照图示对M2K进行连接。

31.jpg

图30.双斜率ADC积分器试验板电路

程序步骤

打开Scopy。内核Scopy初始化文件Dual_slope_scopy_setup.ini以帮助设置。

电源:使能跟踪,设置为±5 V。

数字IO:DIO2设置为OUT,设置为1。

模式发生器:组DIO0、DIO1,模式:导入(加载文件dual_slope_pattern.csv)。频率设置为5 Hz。

信号发生器:通道1初始设置为恒定2.5 V。

示波器:200 ms时基,通道1设置为400 mV/刻度。下降沿触发器,200 mV(将在积分器重置间隔开始时触发M2K)。

32.png

图31.双斜率ADC积分器波形

当基准电压源连接到-5 V电源并将输入电压设置为2.5 V时,请注意下坡为2格(400 ms),而上坡为1格(200 ms)。因此:

VIN = 5 V × (200 ms / 400 ms) = 2.5 V

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可以看到上坡时间发生变化。波形如图32所示。

33.jpg

图32.不同输入电压的双斜率ADC积分器波形

实际实现双斜率转换器时,将使用一个微控制器来控制积分器并设置上坡/测量下坡时间。大多数微控制器都提供计数器外设,因而很容易实现。

问题:

1.能否说出ADC的若干实际应用?

您可以在学子专区 论坛上找到答案。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2.4万余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Andreea Pop自2019年起担任ADI公司的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她毕业于克卢日-纳波卡理工大学,获电子与通信学士学位和集成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联系方式:andreea.pop@analog.com

Antoniu Miclaus现为ADI公司的系统应用工程师,从事ADI教学项目工作,同时为Circuits from the Lab®、QA自动化和流程管理开发嵌入式软件。他于2017年2月在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加盟ADI公司。他目前是贝碧思鲍耶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项目的理学硕士生,拥有克卢日-纳波卡科技大学电子与电信工程学士学位。联系方式:antoniu.miclaus@analog.com

Mark Thoren是ADI公司的一名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他拥有缅因大学农业/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电气工程硕士学位。Mark试图保留配备处于破损状态并将其恢复原状的设备的实验室工作台。联系方式:mark.thoren@analog.com

Doug Mercer于1977年毕业于伦斯勒理工学院(RPI),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自1977年加入ADI公司以来,他直接或间接贡献了30多款数据转换器产品,并拥有13项专利。他于1995年被任命为ADI研究员。2009年,他从全职工作转型,并继续以名誉研究员身份担任ADI顾问,为“主动学习计划”撰稿。2016年,他被任命为RPI ECSE系的驻校工程师。联系方式:doug.mercer@analog.com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MX 9 系列的新成员简化了高性价比边缘设备的开发过程,助力构建需要安全性、高性能表现以及Linux支持的可扩展、高可靠性的平台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XPI正式发布i.MX 91应用处理器系列。凭借恩智浦二十多年来在开发多市场应用处理器方面的领先优势,i.MX 91系列提供了安全、多功能、高能效的优化组合,可满足下一代基于Linux®的物联网和工业应用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30601105441.png

产品重要性

新发布的协议改变了物联网和工业市场新产品类别的方向,如面向未来智能家居的可互操作安全连接标准Matter,或面向电动汽车充电器的ISO 15118-20标准。此类新产品通常基于Linux,因为Linux可为开发人员提供所需的扩展性和编程便利性,促进应用的发展,延长产品寿命。恩智浦的i.MX 91系列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创建基于Linux的新边缘设备,如家居控制器、互联家电、家庭娱乐、工业扫描和打印、楼宇控制、电动汽车充电器和医疗平台。

TIRIAS Research首席分析师Jim McGregor表示:“i.MX 91系列巩固了恩智浦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领导地位。基于i.MX 91应用处理器的下一代Linux设备将成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安全解决方案,能够更快、更及时、更轻松地部署新版协议或新标准。它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将智能功能添加到传统的嵌入式和物联网系统,同时通过更广泛的i.MX 9系列提供可扩展性。”

作为i.MX 9系列的入门级产品,i.MX 91系列具有开发人员所需的扩展性和编程便利性,便于日后不断更新应用。i.MX 91系列能与恩智浦i.MX 93系列共用软硬件,为扩展产品线提供了额外的平台选项,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在开发上的投入,缩短产品面市时间。

更多详情

恩智浦资深副总裁兼工业和物联网边缘部总经理Charles Dachs表示:“恩智浦的新一代i.MX 91系列将为成千上万种新设备类别奠定基础,它凭借出色的性能、连接和EdgeLock安全锁区,为物联网和工业应用中的Linux平台树立了新的标准。i.MX 91系列有利于快速开发平台,更轻松地转向新市场和新应用,充分利用现有投资,简化产品线更新。”

i.MX 91应用处理器采用Arm® Cortex®-A55,运行频率高达1.4GHz;支持新的LPDDR4内存,确保平台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支持双千兆以太网网关或多网段;提供双USB接口;提供基本I/O,适用于智能工厂、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医疗设备、计量和高性价比模块化系统平台中的产品。

集成EdgeLock安全锁区提供高级安全功能,如生命周期管理、篡改检测、安全启动和认证路径简化。开发人员可通过恩智浦提供的安全软件支持,轻松获取这些重要的安全功能。安全性与便于管理的组合有利于增加平台设计的可信度和使用寿命,确保平台设计长期稳居市场。

i.MX 91系列可与恩智浦共同开发的高性价比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共同使用,该方案同样也已是i.MX 93系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i.MX 91系列的EVK和软件包集成了恩智浦广泛的可扩展无线解决方案组合。其中包括IW612,它是首款支持Wi-Fi 6、蓝牙® 5.2802.15.4的单片式三频无线电系列。IW612专注于Matter协议,消费者可摆脱单一协议生态系统的限制,便于在不同生态系统和无线网络技术之间享受无缝互操作性

供货情况

恩智浦i.MX应用处理器通过代理商和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并受到恩智浦软件、广泛生态系统的工具和软件的支持,享有全面的支持服务。i.MX 8系列和i.MX 9系列产品均已纳入恩智浦产品长期供货计划,保证供货至少15年,确保嵌入式设计产品稳定供应。

恩智浦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为部分客户优先提供i.MX 91开发平台。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NXP.com/i.MX91

其他引述

“作为有机会优先体验i.MX 91应用处理器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们将继续与恩智浦保持长期合作。全新i.MX 91系列的功耗极低,非常适合对价格敏感的Headless应用,提高了我们基于i.MX 9系列的SMARCOSM产品组合的可扩展性,是现有恩智浦超低功耗平台出色的后续产品。”——Avnet Embedded开发板平台经理Jens Plachetka

“作为抢先体验新产品的合作伙伴,eInfochips很高兴能采用恩智浦基于i.MX 91 SoC的参考开发平台。该平台将帮助我们为客户提供基于Linux的高性价比边缘解决方案,打造下一代物联网和工业产品。”——eInfochips首席客户官Dharam Sheoran

i.MX 91应用处理器是推动工业应用和物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代SoC,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可扩展性、稳定性和高性价比等多种特性。使用i.MX 93 SoC的可扩展平台简化了开发工作,降低了客户扩展产品的难度。作为恩智浦金牌合作伙伴,Forlinxi.MX 91系列开发初期就与恩智浦紧密合作。我们相信,i.MX 91系列的推出将为客户带来性能更高、更经济、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未来,Forlinx将继续携手恩智浦,为客户提供全面且成熟的软硬件生态系统。”——Forlinx CTO Fei Liang

“恩智浦i.MX 91应用处理器系列兼顾了性能、性价比和安全性,适合电动汽车充电站、工业网关和HMI显示屏等应用的入门级Linux边缘处理解决方案。i.MX 9系列可帮助客户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实现可扩展性,并在边缘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电源管理系统和高级安全功能。”——iWave模块化系统部门副总裁Immanuel Rathinam

“恩智浦i.MX 91应用处理器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高性能和超紧凑的设计,是PHYTEC模块化系统产品组合的理想搭档。我们的模块化系统(SoM)可以配备入门级i.MX 91系列,也可以配备恩智浦i.MX 93应用处理器,后者采用了机器学习加速系统。基于恩智浦i.MX 93i.MX 91系列的新PHY-Core SoM与我们基于恩智浦i.MX 6ULL应用处理器的畅销款PHY-Core SoM完全引脚兼容,能为客户提供升级路径、可扩展的计算能力和最新技术,同时确保与改进产品和应用的使用寿命。”——Phytec产品开发主管Yves Astein

SECO非常欢迎恩智浦推出新的i.MX 91应用处理器,它为我们的SMARC模块化计算机产品系列添加了可扩展性。该解决方案面向对成本敏感的边缘应用,有利于轻松部署具有精简功能的Linux®平台。”——SECO首席技术官Davide Catani

“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很高兴推出两款低成本模块,两者均基于恩智浦强大的新型i.MX 91应用处理器系列。以广受欢迎的i.MX 6ULi.MX 6ULL应用处理器为基础,i.MX 91应用处理器满足了追求性价比但又想要更强大、更现代平台的用户。借助TSN和千兆以太网这样的高速接口、EdgeLock安全锁区以及适合许多边缘应用的高计算性能,新模块能够为网关、楼宇和工业自动化控制、考勤系统、诊断医疗设备和电梯控制等应用提供理想平台。”——TQ-SystemsTQ嵌入式与产品管理副总监Konrad Zöpf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嵌入式市场带来创新解决方案的公司,Variscite很荣幸能提前体验恩智浦新一代应用处理器,并基于恩智浦即将推出的i.MX 91系列同时发布SoM解决方案。SoM扩展了VarisciteVAR-SOM pin2pin系列,面向低端和对价格敏感的设备提供优质解决方案。”——Variscite副总裁兼业务开发和销售经理 Ofer Austerlitz

关于恩智浦半导体

恩智浦半导体(纳斯达克代码:NXPI)汇集英才,共同创造突破性技术,为更智慧安全的互联世界保驾护航。作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不断寻求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的突破,同时不断推出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恩智浦拥有超过60年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员工达34,500人,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132.1亿美元。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www.nxp.com.cn

围观 20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4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