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13日,联想集团发布以“韧性的全球首席信息官(The Resilient CIO)”为主题的全球首席信息官报告第二版。报告显示,尽管面临全球经济逆风及IT预算的挑战,全球首席信息官(CIO)仍坚信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与此同时,风险也依旧存在。83%的受访CIO担心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投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近一半(48%)CIO表示他们“极其”或“非常”担心能否获取到充足的技术资源。这也是继联想集团去年首次发布全球首席信息官报告后的再次更新。

Lenovo_Global_Study_of_CIO_CN_hero_image_1.jpg

(Graphic: Business Wire)

Lenovo_Global_Study_of_CIO_CN_hero_image_2.jpg

(Graphic: Business Wire)

如今,伴随全球经济下行、新科技涌现、预算缩减等因素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正逐步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灵活应对挑战,这其中,CIO的角色也变得愈发重要。为进一步研究CIO角色的转变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联想集团面向全球共682名CIO开展调研,调查样本来自于巴西、中国、德国、印度、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每个市场受访人数量几乎相等,且受访者均来自于员工数量250人以上的公司和组织机构。

CIO于企业的重要性正在凸显且角色正在变得愈加多元化。报告显示,84%的受访CIO认为,相较其他公司高管,其作为CIO为其企业或组织做出了更多贡献,该比例较去年增加7个百分点。 同时,CIO还肩负着传统范围之外的责任:90%的CIO表示,他们不仅负责技术相关事务,还需要兼顾商业模式转型、企业战略和可持续发展(ESG)等职责。而不确定的环境则让这一切充满挑战。“CIO的工作变得比以往更加艰巨,风险也更高。加之如今技术环境复杂,CIO在推进全组织范围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商业决策时感到困难重重。” 联想集团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总裁黄建恒表示。

全球范围内,CIO对现有的IT基础架构普遍不满,大多数(55%)受访者表示,一旦有机会,将会更换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技术堆栈。而近一半的CIO(48%)认为技术创新比优化现有技术堆栈更重要。但这一行为也伴随着风险,60%的CIO表示,冻结创新投资可能在瞬息间或几周内对业务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横跨业务自动化、业务模式转型、数据分析,到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举措。

虽然五分之一的全球CIO认为未来12个月的IT预算将增加10%以上,但大多数(59%)受访者认为预算仅会增加1%到10%。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CIO高度关注并确保其技术堆栈和团队变得更加敏捷和有弹性(81%)。数据显示,在中国,90%的CIO表示他们在过去两三年间提升了自身韧性。这也表现为,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中国企业对提高IT服务韧性的解决方案与工具更感兴趣。

为了进一步应对预算缩减等风险,增加技术堆栈的韧性,报告显示,绝大多数(92%)的CIO正在考虑未来两年内在其技术堆栈中添加新的“即服务”解决方案。通过部署即服务解决方案,企业可简化并优化流程,使IT领导者能够专注于创新,并且更加灵活地响应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

71%的CIO表示其组织的IT系统已经有11%到50%的部分是基于“即服务”交付的。半数以上CIO表示,其组织的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和数据即服务(DaaS)的应用程度较去年取得了明显或一定程度的提高。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中国对“即服务”(aaS)的接纳度更高。在中国,82%的CIO正在使用软件即服务,76%正在使用基础架构即服务和数据即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引发各大行业的变革式发展,AI机遇以及人才管理也成为了当前CIO的两项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是IT领域的主流议题,也是推动组织创新的动力。CIO们希望能够时刻紧跟前沿新科技发展。在中国,超过43%的CIO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十分重要”,其重要性和数据管理与分析相当(43%)。但绝大多数(78%)中国CIO还表示,跟上科技变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人力方面,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如今帮助各部门数字化转型也被囊括在全球CIO的职责范围内,他们也需要应对一些人力相关难题,如人才招募与留任(59%)、管理远程工作人员(59%)、管理国际团队(58%)以及多元、平等和包容(55%)。

黄建恒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最近备受关注,人才管理也是企业永恒的课题,像联想集团这样的IT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能够帮助客户成功破局。联想能够设计并交付从硬件到边缘到云的多种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帮助客户实现卓越运营,提升组织敏捷度和创新能力,充分激发现有技术堆栈潜能,实现业务发展目标。”

获取联想集团2023年全球首席信息官研究报告第二版全文,请访问TechToday

关于联想

联想集团(HKSE: 992)(ADR: LNVGY)是一家年收入620亿美元的全球化科技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71名,在世界各地共有77,000名员工,服务遍布全球180个市场数以百万计的客户。为实现“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公司愿景,联想在不断夯实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冠军地位的基础上,向包括服务器、存储、手机、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在内的新增长领域拓展,推动基于 “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的新IT科技。这一变革与联想改变世界的创新一起,共同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成就一个更加包容、值得信赖的智慧未来。欢迎访问联想官方网站 https://www.lenovo.com,并关注“联想集团”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官方账号,获取联想最新动态。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613134220/zh-CN/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蓝色自行小车把巨大的电缆轴送到既定位置,黄色的机械臂将线轴卡好,设备启动后线缆开始自动缠绕,一盘整齐的电缆线慢慢成型。车间里,红、黄、蓝、白色的机械臂、自行小车等机械设备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生产。诺大的厂房中,零星行走着几位身着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

车间里运行的,是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电缆)铜线车间智能系统。一盘盘电缆从这里出发,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到悉尼市政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中。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近日,重庆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塑造重庆"数字制造·智慧工业"新名片。

"数字之花"正加速开遍山城, 6月8日,"工业互联 创见未来"2023浪潮云洲&泰山电缆中央媒体行活动举办,多位记者来到泰山电缆生产现场,实地调研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技术破解电缆行业发展痛点,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1.jpg

谋定智慧发展目标

泰山电缆隶属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是智能电网等输配电领域和大型工程项目供应商,践行“赋能智慧电气、创引绿色能源”企业使命。

泰山电缆引进智慧决策系统,构建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应用ERP系统、MES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等8大信息系统,涵盖生产车间的物料、设备、人员、产品、物流等信息整合,通过可视化信息平台,实现人员、设备、车间环境等各方面的智能化安全管理,初步实现由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和技术服务企业转变。

今年2月,泰山电缆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其设计的绿色线缆可节约能源消耗约 20%,且整体回收率超98%。近期,重庆市公布2023年数字化车间认定结果,泰山电缆超高压电缆生产数字化车间成功入选。数字技术成为泰山电缆提质降本增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当然,从传统行业跨界智能制造,并非一蹴而就。泰山电缆智能制造专员梁壮坦言,车间日常生产面临一个问题,即电缆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排线过程中,当电缆线到了收线盘末端,需要人来推线,如果干预不及时,可能导致线缆叠绕,在放线时被卡住,无法顺利放线,严重时会造成交联工序停机,单点损失数十万元。这个环节也存在一定危险性,例如操作不当把手卷入其中,造成安全事故等。

在生产现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这道工序导致泰山电缆不得不在每个盘线点位安排人员全程跟进这项技术含量、安全性都不高的工作,还需要三班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山电缆在多番尝试过程中,了解到浪潮云洲基于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网边端软硬一体等核心能力,构建"平台+服务"模式,以数据要素为驱动,通过"精益+智能"服务,大力推进生产智能化。经过研判,泰山电缆联合浪潮云洲旗下国器智眸(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器智眸),以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破解关键环节痛点,夯实线缆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

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创新解题

走进泰山电缆的生产区,高达168米的绿色立塔十分醒目。这是西南地区超高压电缆立式生产线第一高塔,也是泰山电缆的地标性建筑。在高塔下方,轰鸣的铜线车间里,白色的智能收排线设备静静伫立,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记录并控制着排线情况。

国器智眸电缆业务总监杜以宇介绍,围绕泰山电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难题,国器智眸利用机器视觉等数字技术,结合深度学习、边缘计算形成软硬一体化的能力,依托核心小样本、轻量化优势,改善排线工艺,创新打造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控制装备。

项目基于"离娄"工业机器视觉平台,采用3D工业相机实时采集排线状态数据,在云端构建识别、分析、检测以及引导算法模型,通过云边协同进行数据即时计算;计算完成后将结果数据实时下发于自主打造的工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再通过工控PLC进行智能化调整,打造了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排线服务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浪潮云洲创新打造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装备,研发电缆排线识别视觉模型400+,实现拍摄、识别、智能调整全过程耗时小于0.1秒,有效解决了人工排线成本高、效率低,排线质量低造成成本浪费,生产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溯源困难等问题。

泰山电缆制造部副主任李娟介绍,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成本,按照每个排线点位1个人算,通过深度融合应用场景,进而推广至其它工序,预估可统筹调配20-30人补充到产线其他重要岗位;同时,系统排线工艺更优化,避免线缠绕出现重大损失。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国器智眸董事长宋志刚表示,浪潮云洲和泰山电缆携手,共同打造自动排线装备,赋能传统线缆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生产智能化,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解决排线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为线缆行业数字化转型建立了示范,形成了标杆。以此为支点,浪潮云洲正基于泰山电缆智能制造建设规划,探索智能质检、智能线缆剥离等更多应用场景,并进一步向行业推广复制。

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国内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重庆中心总经理、国器智眸总经理高莎认为,线缆行业是"流程+离散"混合型生产模式,全国有4000多家线缆生产规上企业,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自动化水平等痛点突出,提升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智能制造,是必然发展趋势。

跬步以至千里。未来,浪潮云洲将继续以数字技术助力泰山电缆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智慧线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智能制造"灯塔工厂"迈进;同时将加大以机器视觉作为工业智能设备关键产业链的布局投入,积极助推重庆打造"数字制造·智慧工业"新名片。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提供无与伦比的大规模深度数据包检测,以在单一平台上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全部优势

领先的性能管理、网络安全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防护解决方案提供商NETSCOUT SYSTEMS, INC. (NASDAQ: NTCT)推出了其Visibility Without Borders® (VWB)平台。该平台通过将性能、安全和可用性融合到一个共享的数据框架下,帮助各类关键组织保持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性。该平台通过主动识别复杂性、脆弱性和风险区域,以无可比拟的规模揭示深层次的洞察,为提高可视性、改善灵活性并保持数据及应用安全提供必要的情报。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首席分析师Bob Laliberte表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高运营效率,利用数据开发新的服务,以及提供差异化的客户体验。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分布式基础设施,他们增加了复杂性,失去了控制,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网络攻击面,为昂贵的停机时间和无法承受的数据泄露敞开了大门。组织因缺乏快速、可靠的检测和补救措施而举步维艰,不但损害了性能,降低了安全性,还消耗了关键应用、数据、服务和系统的可用性。”

作为从网络流量和数据包中提取的实时元数据,智能数据是任何IT基础设施的基础性的、一致的数据源。它是NETSCOUT专利ASI技术的基础,并构成了NETSCOUT的VWB平台的核心。全球最大和最复杂的企业以及通信服务提供商依赖NETSCOUT VWB平台,汇集并利用穿越其网络的海量数据,以满足各种关键需求,例如:

· 网络和应用性能管理:nGeniu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对任务关键型应用和服务的性能进行监控、排错和最大化提升。该解决方案通过API和数据导入导出工具与DevOps、ITOps、AIOps和SecOps生态系统进行整合。

· 网络安全:Omnis Network Security的先进网络检测和响应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可指导实践的分析和洞察,为关键组织防御越来越复杂和有破坏性的网络攻击。

· AIOps:通过其先进的数据导出能力,VWB平台向现代分析堆栈提供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元数据,有助于预测性分析、网络优化、异常检测和自动化的事件管理等关键的AIOps功能。

· 可用性:Arbor DDoS Protection保护数字基础设施和关键服务免受越来越频繁、复杂且有破坏性的DDoS攻击。

· 服务保障:nGenius for Carrier Service Assurance保障服务质量,并在4G/5G、移动端、物联网、云和边缘层改善客户体验。

这个平台利用一个共享的网络数据收集基础设施为组织内的多个团队提供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运营模式,促进团队间的协作。

NETSCOUT首席运营官Michael Szabados表示:“我们的客户在寻找一个可以给他们提供所需可视性的平台,以确保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投资继续为其组织创造价值。我们通过一个可以从远程用户无限且无缝扩展到现场、共享位置和多云环境的单一平台,帮助他们管理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挑战。这个强大的平台源自我们几十年来在提供无限规模的深度数据包检测方面的经验。”

敬请访问我们的网站,了解更多关于NETSCOUT Visibility Without Borders平台的信息,或阅读《赋能无可阻挡的企业》(Enabling the Unstoppable Enterprise)白皮书。

NETSCOUT简介

NETSCOUT SYSTEMS, INC. (NASDAQ: NTCT)通过公司独特的可见性平台,以及依托行业首创的深度数据包大规模检测技术的解决方案,保护互联世界免遭网络攻击及发生性能和可用性中断问题。NETSCOUT服务于全球大型公司、服务提供商和公共部门组织。详情请访问www.netscout.com,或者在LinkedIn、Twitter或Facebook上关注@NETSCOUT。

©2023 NETSCOUT SYSTEMS, INC.保留所有权利。NETSCOUT、NETSCOUT徽标、Guardians of the Connected World、Visibility Without Borders、Adaptive Service Intelligence、Arbor、ATLAS、Cyber Threat Horizon、InfiniStream、nGenius、nGeniusONE和Omnis是NETSCOUT SYSTEMS, INC.及/或其子公司和/或附属公司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或商标。本文提到的第三方商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613005074/zh-CN/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与西门子签署合作伙伴协议,携手打造建筑、园区、工业等领域的数字化和零碳示范项目。

  • 双方将基于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生态合作框架,共创智慧能源管理及碳管理解决方案。

DEKRA德凯与西门子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签署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将以产品、服务、市场等多维度在智慧能碳管理、能源审计、碳核查认证等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携手打造建筑、园区、工业等领域的数字化和零碳标杆项目,推动城市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总经理林斌先生表示:“绿色低碳是实现社会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将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能效,达成碳管理价值闭环。西门子始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低碳化技术赋能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深度挖掘企业能源管理和碳减排潜力。此次DEKRA德凯成为西门子Xcelerator合作伙伴,我们期待与其形成合力,共同拓展低碳市场新机遇,助推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jpg

DEKRA德凯中国认证与业务保障总经理韦斌生先生在签约现场致辞:“在绿色可持续与低碳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长期化、分阶段、可衡量、目标清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次DEKRA德凯与西门子携手共创,旨在联合产业伙伴共同打造数字化和低碳化生态,帮助企业降低环境风险和资源消耗的同时,提升低碳产品竞争力、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有效地将产业上下游纳入减碳路径,引导绿色生产和低碳转型,最终贡献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jpg

“西门子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综合能源管理和碳管理方面拥有创新技术和全面的解决方案。而DEKRA德凯在能源审计、碳核查、碳减排等方面有着权威的认证能力和行业经验。” 西门子中国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数字化赋能中心总监于跃表示,“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携手推动城市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jpg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西门子Xcelerator生态合作框架下,共同打造覆盖源、网、荷全能源链的智慧能源管理和认证解决方案。例如,双方将基于西门子Xcelerator上的西门子Smart ECX 智慧能碳管理平台,进行综合能源管理和碳管理,并共同打造在线能源审计、碳核查模块等。同时,双方还将在建筑、园区、工业等领域共同拓展能碳管理项目,开展节能分析、碳管理、绿色建筑和园区评定、节能改造等,携手打造零碳示范项目。

作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商,DEKRA德凯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拥有近百年的丰富经验,始终践行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凭借严谨专业的技术实力,积极输出国际经验,推动全球低碳环保和能源节约的进程。DEKRA德凯一直与行业和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同频,坚持本地创新、赋能全球,希望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协助中国企业及跨国供应链企业进行低碳转型,为中国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DEKRA德凯

DEKRA德凯致力于安全近百年。1925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的德国机动车监督协会,现如今已是世界知名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 SE是DEKRA e.V.的子公司,负责管理集团运营。2022年,DEKRA德凯营业总额达到近38亿欧元,业务遍布世界5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49,000名员工致力于为路途中、工作中以及家居中的安全提供独立的专家服务。这些服务包含:车辆检测、理赔与专家评估、工业与建筑检验、顾问与培训服务、产品测试与认证、体系审核、数字化相关服务及临时雇佣。2025年,DEKRA德凯将迎来成立100周年,其愿景是“我们致力于成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里的全球合作伙伴。”DEKRA德凯连续荣获EcoVadis铂金评级,位列前1%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之列。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篇文章是我们运动控制技术文章系列的第三篇(第一篇 |第二篇)。

如果您正在设计电机驱动应用,以往您可能会使用如双极结型晶体管 (BJT) 等多个分立式元件来实现电机控制。尽管这种方法通常成本更低,但使用的元件总数更多,占用的布板空间更大,花费的设计时间更长,复杂度也更高。使用多个元件还可能会影响系统可靠性。

随着应用的复杂度增加、功率提高、占用空间减小,集成变得至关重要。集成解决方案可以缩短设计时间、简化采购流程以及节省成本,同时还可以确保电机系统更加可靠和高效。

在本文中,我将对不同的电机控制实现方案进行比较,包括分立式和完全集成式选项,从而帮助您找到适合您设计的方法。表 1 比较了各种电机控制选项的集成度。

控制

驱动器

FET

分立式 BJT

栅极驱动器集成电路 (IC)

ü

电机驱动器 IC

ü

ü

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 IC

ü

ü

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和场效应晶体管 (FET) IC

ü

ü

ü

1:用于驱动电机的集成度

采用分立式方法进行电机控制

图 1 展示了控制单元(如微控制器 (MCU))处理电机状态的反馈,并发送信号来调节电机的扭矩、位置和速度。栅极驱动器将来自 MCU 的信号放大,以驱动电机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1.png

1:基本电机控制方框图

您可以使用 BJT 图腾柱/推挽电路作为栅极驱动电路来驱动单个 MOSFET,如图 2 所示。尽管此方法成本很低且易于实现,但 BJT 图腾柱电路所需的外部元件数量较多且占用的布板空间较大。此外,您必须复制此分立式电路,因为您需要多个 MOSFET 来驱动电机,致使所需的元件数量和布板空间成倍增加。

2.png

2:采用分立式 BJT 图腾柱/推挽电路实现栅极驱动器方框图

第一个集成选项:栅极驱动器 IC

基本栅极驱动器 IC 将图腾柱的功能集成到单个封装内。最近的工艺技术不断创新,使得栅极驱动器 IC 与分立式 BJT 一样实惠。

在选择栅极驱动器 IC 时需要考虑几个注意事项,例如通道数以及最适合电机功率级别的电压和电流能力,如图 3 所示。

集成式栅极驱动器 IC 包括:

  • 单通道栅极驱动器(如德州仪器 (TI) 的 UCC21732),通常用于驱动高侧和低侧高压 (>700V) 电源开关(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 和碳化硅 (SiC))的交流电机。

  • 双通道半桥栅极驱动器(如 UCC27712),用于驱动 IGBT 和 MOSFET 的 100V 至 700V 电机 

  • 四通道 H 桥驱动器和六通道三相电机栅极驱动器(如 DRV8329),专为低压 MOSFET (<60V) 直流电机设计

随着电机功率级别的变化,使用栅极驱动器可以保持以前的设计,同时只改变外部 FET 以适应新的电压和电流电平。

3.png

3:驱动外部 FET 的栅极驱动器 IC 类型

栅极驱动器涵盖具备基本功能(如防止跨导的欠压锁定和联锁保护)的驱动器,以及具备高级功能(如用于压摆率控制和自动死区控制的智能栅极驱动技术)的驱动器。了解有关这些栅极驱动器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了解智能栅极驱动”应用手册。

传统上而言,由以下外部元件设置压摆率:两个源极和漏极电阻器(用于限制 MOSFET 栅极的电流)、一个二极管(用于单独调节上升和下降速率),以及一个下拉电阻器。借助智能栅极驱动技术,可以不再使用这些元件,而且可通过串行外设接口灵活调节压摆率。

六通道驱动器采用智能栅极驱动技术,无需使用多达 24 个分立式元件,节省了布板空间,也减少了物料清单 (BOM) 数量。栅极驱动器还集成了其他保护和诊断功能,包括电流检测、过流和过热保护、故障检测甚至隔离功能,这进一步减少了元件数量。

第二个集成选项:电机驱动器 IC

电机驱动器 IC 包括栅极驱动器和集成 FET,非常适合低功率电机系统 (<70W),如图 4 所示。与栅极驱动器相比,电机驱动器 IC 的占用空间更小;集成了 FET 功率级,从而简化了设计原理图和布局。与栅极驱动器 IC 一样,电机驱动器 IC(如 DRV8962)也集成了保护和诊断功能。

4.png

4:具有集成 FET H 桥和三相电机驱动器

在选择电机驱动解决方案时,务必要考虑内部 FET 的 RDS(ON)、峰值电流和均方根电流。考虑到内部 FET 的功率耗散,还需要执行热计算。

第三个集成选项: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 IC

与前两个选项不同,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 IC(如 MCT8329A)无需 MCU 即可进行电机控制。这些 IC 仍然具有具备保护和诊断功能的栅极驱动器,同时纳入了控制算法而无需 MCU 辅助,如图 5 所示。

电机换向算法的实现可能很复杂,无论是梯形控制、正弦控制还是磁场定向控制。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 IC 提供了一种无代码解决方案,可在内部处理换向算法,从而帮助您缩短设计时间,简化编码、调试和测试的复杂性。

5.png

5:集成控制三相栅极驱动器

借助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 IC,通过传感器控制或无传感器控制可灵活实现电机换向。采用传感器控制方法,可以使用外部霍尔效应传感器来检测转子位置;这些 IC 可以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输入,并利用电机控制算法来安静高效地驱动电机。相比之下,采用无传感器控制实现方法,无需使用外部霍尔效应传感器,从而减少了布板空间和 BOM。如果选择无传感器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 IC,则需要通过集成电流检测测量反电动势(反 EMF)电压,并在内部计算电机位置。

第四个集成选项: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和 FET IC

最后一个集成选项通常称为“完全集成”,如图 6 所示。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和 FET IC(如 MCF8315A)将无代码控制功能、具有保护和诊断功能的驱动器以及 FET 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因此占用的布板空间更小、BOM 更少。与电机驱动器 IC 选项类似,集成控制、栅极驱动器和 FET IC 解决方案受到内部 FET 的功能限制,因此需要进行电流和热计算。

6.png

6:完全集成 - 电机控制、驱动器和 FET

结语

这些不同级别的 IC 不仅可满足电机的功率级别要求,还可以缩短设计时间、节省成本和降低复杂性。集成器件还可以解决家用电器中的可闻噪声以及工厂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中的高精度控制等难题。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 Teledyne Technologies 的下属公司和全球成像解决方案创新者,Teledyne e2v 推出全新 8K 宽纵横比 CMOS 图像传感器Snappy Wide,专为日益常见的大型传送带的物流应用而设计。单个 Snappy Wide 传感器就可以覆盖宽广的视场,可取代多个传感器,实现更高效、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1.jpg

Snappy Wide 传感器的宽视场可让它替代多个传感器,成为高效用、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Snappy Wide 拥有 2.5 μm的小型全局快门像素,采用 Teledyne e2v 最新一代光导管技术,在 10-bit 12-bit ADC 模式下动态范围是 67 dB。该传感器具有低读出噪声,对于条形码识别应用至关重要,凭借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的 MTF 以及非常低的暗电流,使其即使在光线很少的条件下也能保证清晰的图像质量。凭借最大为 8K8,192x 4k4,320像素的分辨率(即 17/9 纵横比),Snappy Wide 为物流市场和智能工厂等其他工业应用提供创新性传感器解决方案。

Snappy Wide 现提供黑白和彩色版本,分辨率有:3500 万像素8,192 x 4,3202800 万像素8,182 x 3,500 1600 万像素8,192 x 2,000。如此设计使传感器为确保水平和垂直分辨率的灵活性。与方形格式的 CMOS图像传感器不同,使用 Snappy Wide 不会浪费像素,且降低整体系统成本。此外,这款全新传感器还可以有效地作为高吞吐量 1D 线阵扫描仪( 18,700 fps 双线扫描)。

Teledyne e2v 业务团队负责人 Arnaud Foucher 表示:Snappy Wide 方便客户根据需求调整分辨率、帧率、性能、微透镜 CRA 值以及价格。我们物流方面的客户对 Snappy Wide 的推出表示欢迎,因为它能符合进阶条形码识别和高吞吐量仓库中高速线阵扫描的需求。

欢迎在 6  27 - 30日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展览会Automatica上观看 Snappy Wide 现场演示。敬请莅临 Teledyne  B5.210 展位,或在线联系我们获取有关产品功能和定制选项的更多信息。

我们可根据要求提供文档、样品及评估或开发套件。

关于 Teledyne e2v

Teledyne e2v 的创新引领着医疗保健、生命科学、太空、交通运输、国防和安全以及工业市场的发展。Teledyne e2v 的独特方式包括了解其客户的市场和应用挑战,并与他们合作提供创新的标准、半定制或完全定制的成像解决方案,为他们的系统带来更多价值。
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
imaging.teledyne-e2v.com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6月13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联咏科技(NOVATEK)NT98332芯片的AI DVR方案。

1.jpg

2.jpg

图示1-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产品的AI DVR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安防监控系统为居民安全及社会有序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在安防监控系统中,DVR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其可实现对图像/语音进行录制/录音、远程监视和云镜控制等功能。而随着AI技术的入局,新一代DVR更是被赋予了许多附加功能,例如智能分析和监控画面动态感应等。由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NT98332芯片推出的AI DVR方案,其具有极高的效能,可为用户提供具备高品质影像的视频监控。

3.png

图示2-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产品的AI DVR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本方案所采用的NT98332是一款专为Multi-Channel H.265 HD DVR System设计的专业SoC芯片。其内置Arm Cortex A53双核CPU,集成了H.264/H.265编解码器、MJPEG编解码器、2D图形加速引擎、多通道高清视频采集、4K UHD显示控制器、以太网RGMII控制器,同时具有10/100Mbps EPHY、USB2.0端口、SATA3.0端口和AMBA总线框架,可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HD DVR/NVR功能。

除此之外,NT98332还提供视频预处理和后处理,支持多格式视频输入,非常适用于HD DVR的高质量视频应用。

4.png

图示3-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产品的AI DVR方案的方块图

NOVATEK作为一家在安防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不仅拥有从显示到影像处理一系列产品,而且具备成熟稳定的前后端架构和严谨软硬件测试流程,可以为客户提供出色的性价比与一站式服务。此次大联大诠鼎联合联咏科技推出的AI DVR方案可提升安防监控产业的智能化功能与画质显示,助力人们做出更精确、更有效、更快速的判断。

核心技术优势

具有高品质视频品质及高效能;

绝佳的H.265编码以及解码能力;

可应用于多通道高清视频监控机;

整合HDMI、VGA、CVBS视频输出界面;

I²S音频界面、RGMII网路传输界面;

USB2.0、SATA3.0储存界面;

内置RTC,降低BOM成本。

方案规格:

芯片核心Arm Cortex A53双核;

内存2GB 32-bit bus width DDR3/DDR4;

H.264/H.265 Encoder/Decoder;

AI运算力0.75T;

电源输入使用12V/2A;

系统Linux OS;

4CH 4M/5M DVR/HVR;

8CH 1080P DVR/HVR;

16CH 720P DVR/HVR。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领先、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78个分销据点,2022年营业额达259.7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2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3年03月公布数据)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1260 hPa4060 hPa双量程绝对压力气压计,数字输出,Qvar®检测技术,防水封装

  • 测量精度高,耐候性出色,适用于燃气表、水表、天气监测、空调和家用电器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在工业市场上推出了首款 MEMS 防水/防液绝对压力传感器,纳入十年供货保证计划。

1.jpg

意法半导体 AMS MEMS 子产品部总经理 Simone Ferri 表示:“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普及,企业正在寻求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通常是在具有挑战性的室内外环境中采集数据。我们最新的MEMS防水压力传感器的耐候性足以满足具有各种工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并提供长期供货保证,保护客户设计。”

意法半导体新推出的 ILPS28QSW传感器采用密封的圆柱形表面贴装封装。该封装采用防液体渗透性很高的陶瓷基板和坚固的车用灌封胶保护内部电路。盖子由高级手术钢制成,用 O 形圈密封并用环氧树脂粘合剂固定。这种独特的封装设计确保防水达到 IP58等级,在超过一米的水中不渗水,并通过了 IEC 60529 和 ISO 20653 认证。此外,该传感器可承受高达 10 巴的过压。

ILPS28QSW可以进行绝对压力测量,准确度小于0.5hPa,260-1260hPa 和 260-4060hPa两种量程可选,工作温度范围扩大到 -40°C 至 105°C。高准确度和卓越的耐候性使其适用于燃气表、水表、天气监测器、空调智能过滤器和家用电器等应用。

ILPS28QSW 还具有意法半导体独有的Qvar®静电荷感应通道,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项目中创造更多价值,例如,液体检漏等功能。Qvar配合压力信号可以监测液位,甚至监测家用电器和工业过程中最微小的漏液现象。

ILPS28QSW 的工作电流低至 1.7µA,可用于对功耗敏感的应用场景,片上集成的数字功能可简化系统设计管理。传感器内置温度补偿、FIFO 存储器和 I2C/MIPI-I3C 数字通信接口,输出数据速率在 1Hz 至 200Hz 范围内可选。

ILPS28QSW 现已投产。产品详情访问www.st.com/industrial-pressure-sensor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数千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物联网和互联技术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8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近期举办的2023大中华区高管交流大会上, Gartner发布最新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正在将人工智能项目从原型转向生产,大多数企业已不再纠结于为何需要AI能力,而更加关注AI工程化能力的建设,以数据驱动决策为目标,持续为业务创造价值。一些领先的中国AI企业已经在各个场景中运用生成AI和其他新型AI技术,构建原生AI企业。

尽管CIO们普遍认为AI对业务具有巨大的价值,但董事会成员对AI持有怀疑态度,其实际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然而,ChatGPT的推出使得董事会成员和企业高管首次接触到生成AI的巨大潜力,开始相信生成AI能够为业务带来变革和巨大价值。这给CIO们带来了一些焦虑和压力,他们担心错过了生成AI的投资机会。

Gartner发布中国企业人工智能趋势浪潮3.0,旨在帮助企业首席信息官(CIO)更好地规划AI能力,提升业务效果。

守成和创新

目前,中国企业平均已部署超过5AI用例,每个企业平均已开始部署24AI用例。虽然许多业务用户或企业高管认为AI只是像安装插件一样简单,但实际上,运营AI涉及数据加工、业务指标梳理、数据集成、业务集成、持续监控和优化等多个环节,需要全局考虑端到端的AI用例和流程。5个中国企业中仅有1个企业的AI能够完全满足业务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领先企业不再将AI视为单个项目的投入,而是以产品运营和组合运营的方式,从端到端、业务结果导向的角度来整体运营AI,使其在全生命周期中持续产生业务效果。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方琦表示:大多数企业会保持现有业务成果,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利用生成式AI进行算法改进类的局部创新。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进行流程,算法,系统的全局创新可能带来更有价值的应用,但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在最新的中国企业调研中,有75%的企业认为生成式AI的未来能力可能超过其带来的风险。尽管目前企业对风险的感知较低,但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商誉损失和客户流失。

平衡风险和价值

在应用生成型AI时,企业往往会规避风险,即在不引起严重后果或潜在争议的情况下使用AI技术。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合理的,但也可能导致错失一些潜在的商业机会。因此,企业需要在实现商业价值和管理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方琦表示:为了平衡价值和风险,我们应该延续巩固已有投资,持续应对已知的风险,将精力投入到机会或高业务价值低风险的持续投入中。对于高风险低价值的用例,我们应果断地去除它们。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创新的角度追逐高业务价值和高风险的用例,通过隐私计算等方式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并通过数据的统计值帮助业务持续实现其价值,打造差异性能力。

为了确保AI应用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企业应该采取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的方法,确保AI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以及提供对AI决策的解释和辩解能力。在应用生成型AI时,企业需要仔细评估可能涉及的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并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道德标准。通过建立明确的监管和治理框架,企业可以在平衡创新和风险的基础上实现AI的商业潜力。

融合团队

在明确风险和价值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选择人才和调整组织架构,以帮助AI战略性地落地。在中国企业落地AI时,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人才是最大的挑战。与此相比,在国外只有不到30%的企业认为AI人才是最大的挑战。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组织对人才和组织关系的要求不同。领先的机构通常能够整合不同的业务理解、IT技能和数据科学技能,使AI能够更完整、更全面、更有效地落地。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方琦表示:在落地AI方面,选择合适的人才是首要任务,但也不能忽视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对人才适配的重要作用。通过守成为先、管理风险、择人任势这三个理念,更加战略地规划,落地,运营相应的AI能力。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高管及其团队提供可执行的客观性洞察。 我们的专业指导和各类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实现更快、更明智的决策以及更出色的业绩。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7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仅由1枚IC即可独立控制192个分区的Mini LED!局部调光功能有助于提高显示器的清晰度并降低功耗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开发出适用于在新一代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和仪表盘等中应用日益广泛的大型显示器的车载液晶背光用LED驱动器IC(以下简称“LED驱动器”)“BD94130xxx-M”(BD94130MUF-MBD94130EFV-M)。 

1.png

近年来,随着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发展和车载信息娱乐功能的增加,车载显示器需要具备更高的清晰度以便提高视认性。针对这种需求,具有局部调光功能的LED驱动器可以只关闭液晶显示器暗部的背光,有助于提高液晶显示的清晰度并降低功耗,因此开发新一代驾驶舱的各制造商正在考虑采用这种LED驱动器。而以往的直接式LED驱动器,一枚IC可以控制的分区数不足100个,在随着显示器尺寸增大而分区数日益增加的车载显示器领域,面临着LED驱动器和外围元器件面积增加的挑战。

“BD94130xxx-M”是由8路开关控制器和24通道电流驱动器组成的矩阵式*1LED驱动器,仅由这一枚IC即可将背光用的Mini LED分割为多达192个分区进行控制(调光)。另外,每个分区的Mini LED还可通过局部调光功能*2独立控制,有助于提高显示器的清晰度并降低功耗。目前,在车载显示器领域,分区数量与日俱增,而且已成为市场发展趋势,新产品与直接式*3的普通产品相比,一枚IC能够控制的分区数量更多,因此可以大幅削减安装面积和所需控制器数量。例如,目前主流的采用了10英寸级车载显示器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需要控制大约600个分区,新产品与直接式的普通产品(支持48个分区)相比,仅需1/4的LED驱动器数量即可进行控制,LED驱动器所占的安装面积可以缩减多达84%。另外,随着新一代驾驶舱所用显示器尺寸的增大,分区数也日益增加,因此采用ROHM新产品所带来的好处越发凸显。

新产品“BD94130xxx-M”已于20234月份开始暂以月产10万个的规模投入量产(样品价格:2,000日元/个,不含税)。前期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Hamamatsu Co., Ltd.(日本滨松市),后期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Electronics Philippines, Inc.(菲律宾)(BD94130MUF-M)和ROHM Integrated Systems (Thailand) Co., Ltd.(泰国)(BD94130EFV-M)。另外,新产品也已开始电商销售,从Ameya360等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2.jpg

<关于新产品“BD94130xxx-M”>

“BD94130xxx-M”是一款矩阵式LED驱动器,由最多可分为8路的开关控制器和24通道电流驱动器组成。开关控制器的数量可以通过寄存器设置从三种模式(4路、6路、8路)中选择,因此可以根据分区数和LED的消耗电流来适应各种规格的应用。另外,该产品还内置反馈控制功能,无论LED的温度特性如何,都能使反馈电压保持恒定,这有助于减少热设计工时和降低功耗。

3.jpg

<应用>

新产品具有局部调光功能,可实现高对比度的车载显示器。

・电子后视镜(倒车镜、后视镜)

・仪表盘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抬头显示系统(HUD)

<电商销售信息>

网售平台:Ameya360

新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也将逐步发售。

(开始销售时间:20234月起)

4.jpg

产品信息

产品型号:“BD94130MUF-ME2”、“BD94130EFV-ME2

<术语解说>

*1)矩阵式

一种通过开关控制器和电流驱动器相结合来点亮呈矩阵状排列的LED灯的方式。由于这种方式可以控制的分区数很多,因此非常适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仪表盘等配备大型液晶面板的应用。

*2)局部调光功能

一种根据液晶面板上显示图像的明暗来控制位于其正下方的背光LED亮度的LED驱动器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液晶显示。

*3) 直接式

电流驱动器1通道直接控制1个分区的驱动方式。

【关于罗姆(ROHM)】

罗姆(ROHM)成立于1958年,由起初的主要产品-电阻器的生产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罗姆的企业理念是:“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作出贡献”。

罗姆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分布于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IC、分立式元器件、光学元器件、无源元器件、功率元器件、模块等。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成为系统IC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主导企业。

【关于罗姆(ROH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销售网点:起初于1974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香港有限公司。在1999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为了迅速且准确应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的要求,罗姆在中国构建了与总部同样的集开发、销售、制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体制。作为罗姆的特色,积极开展“密切贴近客户”的销售活动,力求向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其中包括香港、上海、深圳、北京这4家销售公司以及其16家分公司(分公司: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西安、武汉、东莞、广州、厦门、珠海、重庆、福州)。并且,正在逐步扩大分销网络。

技术中心: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技术中心配备精通各类市场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人员,可以从软件到硬件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提案。并且,当产品发生不良情况时,QA中心会在24小时以内对申诉做出答复。

生产基地:1993年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天津进行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在大连进行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作为罗姆的主力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外提供高品质产品。

社会贡献:罗姆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关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的研发活动。200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联合框架协议,积极地展开关于电子元器件先进技术开发的产学联合。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捐资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并已于2011年4月竣工。2012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从事光学元器件、通信广播、生物芯片、SiC功率器件应用、非挥发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结构设施健康监测)、人工智能(机器健康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除清华大学之外,罗姆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罗姆将以长年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以及可靠性为基础,通过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扎实的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体制,与客户构筑坚实的合作关系,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为提高客户产品实力、客户业务发展以及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7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