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创新型业务框架助力合作伙伴有效提供DevOpsDevSecOps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构建与保障软件供应链

流式软件公司、企业软件供应链平台提供商JFrog近日宣布推出全球渠道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帮助客户通过第三方来采用JFrog解决方案,并为JFrog及其合作伙伴创造新的营收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IT 客户面临的挑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IT 成本支出已从 2003 年的 24亿美金增长到 2023 年的 4.6万亿美元。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出现,企业正在寻找采购、使用和维护自身软件供应链的新方法。这将为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但合作伙伴需要在不断发展的 IT 环境中保持产品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保持竞争优势。JFrog 可以帮助合作伙伴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通过现代、灵活和协作的方法支持合作伙伴的业务市场进入技术趋势战略。

JFrog 首席营收官 Tali Notman 表示:“JFrog为越来越多企业提供本地部署和云解决方案。强大的社区支持是我们的根基,如今我们已经成为 DevOps与安全领域的先行者。在公司为未来做好准备之际,我很高兴能够见证JFrog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合作伙伴通力协作,进一步蓬勃发展。”

JFrog 渠道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增强合作伙伴的技术与业务能力,并将客户置于一切的核心。这项新计划提供灵活的选择,包括共同销售、转售。与 JFrog 合作意味着无需攀爬金字塔。从建立合作关系第一天起,合作伙伴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 JFrog 就在他们的销售旅程中陪伴左右。JFrog 渠道合作伙伴计划注重协作,提供直接的激励措施和计划福利,旨在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偏好。

JFrog全球渠道与联盟高级副总裁Kelly Hartman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为合作伙伴提供价值,让他们利用我们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知识,这些解决方案和专业知识深受全球众多财富 100 强公司的信赖。我们颠覆了传统上大举投资的合作伙伴模式,因为我们将合作伙伴视为战略同盟。我们将共同推动技术发展,拓展价值数十亿美元的 DevOps、DevSecOps、MLOps 和 IoT 市场,同时帮助我们共同的客户实现其业务目标。”

JFrog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概览

1. 无前期费用投入

未看到合作伙伴价值之前无需预先投入成本。与JFrog建立合作,不会要求预付任何费用。

2. JFrog与合作伙伴并肩作战

从成为JFrog合作伙伴那一刻起,会有专门的商务合作伙伴经理协助他们在JFrog的旅程,并帮助取得成功。

3. 销售和技术支持

技术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因此很难在每个技术领域都拥有专业知识。JFrog将为每个合格的销售机会提供商务帮助和技术支持。JFrog非常重视合作伙伴事务,并会像对待自己的销售团队一样对待合作伙伴。

4. 为合作伙伴赋能

有些公司为合作伙伴只提供一般的销售支持,并希望快速加入。JFrog会为合作伙伴设计策划详细且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商务支持。合作伙伴的销售、营销和技术团队都有机会了解 JFrog 的产品以及学习如何将JFrog带给他们的客户。

5. 告别 MDF (市场发展基金) 管理

MDF(市场发展基金) 意味着必须雇佣专人来跟踪 MDF 预算、报销等。JFrog将帮助合作伙伴彼此之间更好地开展销售并抛弃流程的复杂性。JFrog将为合作伙伴提供参与或组织 JFrog 客户活动的机会,并通过联合活动共同推动新业务。

6. 不再有卖了就忘了的情况

JFrog希望合作伙伴能够长期陪伴客户,并帮助合作伙伴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为什么JFrog制定了从一开始和初次销售后的激励措施,以便合作伙伴可以继续提供建议并将JFrog的新产品带去给客户,帮助合作伙伴的客户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7. 让联合销售变得简单

JFrog 的入驻流程和培训流程都很简单。JFrog的方法是为合作伙伴提供吸引客户所需的资源,并让JFrog参与进来。当销售机会产生时,JFrog与合作伙伴能够以最适合每个人的方式灵活地进行销售、订阅和续订。

技术合作伙伴是 JFrog 提供客户价值战略的核心。JFrog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软件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规划和编码到部署和监控。JFrog 将与技术合作伙伴一起,为企业提供一流的 DevSecOps 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增长和需求。

JFrog 致力于与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和投资,以提高软件供应链平台的安全性,在软件开发和部署中利用人工智能,简化客户的开发工具需求。通过 JFrog 的合作伙伴计划,促进增长和客户创新。

关于 JFrog

JFrog Lt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ROG)的使命是创造一个从开发人员到设备之间畅通无阻的软件交付世界。秉承“流式软件”的理念,JFrog软件供应链平台是统一的记录系统,帮助企业快速安全地构建、管理和分发软件,确保软件可用、可追溯和防篡改。集成的安全功能还有助于发现和抵御威胁和漏洞并加以补救。JFrog 的混合、通用、多云平台可以作为跨多个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的自托管和SaaS服务。全球数百万用户和7000多名客户,包括大多数财富100强企业,依靠JFrog解决方案安全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一用便知!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jfrogchina.com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官方账号:JFrog捷蛙。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TIWA集团,作为自动化和制造技术领域的引领者,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荷兰欧洲邮政快递展览会上展示其智能锁解决方案SMALOX。这款智能锁专为应对快速发展的邮政快递服务市场的各种需求和挑战而开发,能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通用且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应用包括家用工具箱、线下提货箱和钥匙箱等。SMALOX解决方案采用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开发的近场通信(NFC)技术。

配图1:采用智能锁解决方案SMALOX的信箱.jpg

采用智能锁解决方案SMALOX的信箱

英飞凌的NGC1081微控制器(MCU)是市面上独一无二的 NFC 标签侧控制器,其内部集成了电机驱动和能量采集模块。借助于NGC1081,单芯片的智能锁得以实现,从而降低材料成本。SMALOX 锁通过NFC技术直接从移动设备中获取电能,无需电池或电气连接等外部电源插座,既简化了安装过程,又降低了维护成本。

配图2:英飞凌全新 NGC1081 评估板.jpg

英飞凌全新 NGC1081 评估板

NGC1081集成了NFC接口、H 桥和能量采集模块,能够在单芯片解决方案中实施智能执行器。它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在无源模式下可由NFC场使用手机采集的能量来获取电能,在有源模式下可由电池供电。NGC1081还集成了AES128加速器和真随机数生成器,可在超低功耗环境下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除了用于无源NFC锁外,NGC1081还可用于有源锁系统的备用电源、电子设备的NFC接口IC等应用。

配图3:英飞凌NGC1081 VQFN-32-20 Combi.jpg

英飞凌NGC1081 VQFN-32-20 Combi

STIWA市场销售主管Stefan Gehmayr表示:通过与英飞凌联手推出SMALOX,我们正在挖掘汽车、自行车、电器和几乎所有家庭物品的无线能量共享的巨大潜力。所有物品现在都可以在没有电缆或电池的情况下上锁,这使SMALOX成为了一种真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与英飞凌一起,克服电力供应的局限性,改变我们获得和使用各种物品的方式。我们憧憬着一个由无线电力共享驱动的电气化未来。

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NFC解决方案产品营销与业务开发总监Qi Zhu博士表示:“ STIWA选择英飞凌的无源NFC锁解决方案,并将其集成到智能锁设计中,我们感到十分自豪。作为一家半导体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英飞凌帮助那些具备出色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客户将现成的锁功能无缝集成至终端产品中。我们期待与STIWA密切合作,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无源锁解决方案。

STIWA参加荷兰欧洲邮政快递展览会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邮政快递展览会上,STIWA 邀请参观者探索了搭载英飞凌 NFC 技术的SMALOX功能,并了解了其将如何改变他们的运营方式。该展会为业内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体验未来安全访问和能源管理的平台。

关于STIWA 集团

STIWA 集团是自动化、制造业和软件解决方案领域的佼佼者。该公司引领行业50余年,通过三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在市场上打造了一个真正独一无二且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STIWA致力于通过综合全面的方法,将创新的理念转化为成功的解决方案。从先进的机械工程到高效的高性能生产技术和精密的软件工具,STIWA 在工业4.0时代树立了质量、速度和成本效益的新行业标杆。

STIWA 集团在全球拥有12家分支机构,营业额超3.35亿欧元,并且有一支超过 2300 名员工的专业团队,是全球自动化领域的领先者。公司服务于大众汽车、博世、麦格纳、Greiner等跨国企业,提供从产品概念开始,一直到自动化量产的连贯、高性能、标准化解决方案。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TIWA.com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推动了重大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和运营(I&O)领域已出现了许多创新和新兴技术,例如云计算、边缘计算、云原生、容器技术和智能运维(AIOps)。这些创新和新技术不仅为I&O团队引入了需掌握的新技术技能,也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有助于职业发展的成功路径。

同时,这些新技术也为相关采用者带来了重大挑战。在转型时期,人们会产生对变革的担忧,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以及与陌生业务团队合作的抵触(见图1)。这些反应植根于人性之中。Gartner在客户问询等真实场景中观察到,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失败案例是由于这三种情绪(或担忧)导致的。然而,一些I&O领导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并未严肃以对,仅将其视为不成熟的行为而予以忽视。

1.png

1I&O领导者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三重担忧

接受数字化转型中对变革的担忧,明确其触发因素,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对于多数I&O领导者而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担忧主要来自转型中的变革。但I&O领导者需要了解的是,数字化转型代表的重大变革可能也会在(IT应用、业务等)其他团队中引发类似的担忧。这些担忧通常包括工作岗位流失;上市时间缩短,项目需求增加;数字化转型项目屡次失败等等。

企业内部可配备一支变革领导团队,专门负责应对这些担忧。为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成功,I&O领导者应首先认识到自身的担忧,并欣然接受这种对变革的担忧是人类本性使然。I&O领导者应与变革领导团队合作应对变革担忧,并且:

  • 进行风险评估,列出与所考虑的变革(如云迁移)相关的所有可能的最坏情况。

  • 指定分步行动计划,以修复损害或稳定局面。

  • 针对变革开展效益分析,列出可能的积极成果。

  • 明确因担忧而回避指定的决策或执行的任务,并承诺每天执行一项此类任务。

  • 计算不作为的代价。

  • 设定做出决定的时间点。

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设施方法,缓解技术演进前景不明带来的担忧

对于大多数I&O领导者而言,与以往的数据中心时代相比,数字化转型和云迁移引入了未知因素。

I&O领导者必须认识到,对于技术演变带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或对未知的未来产生担忧)是一种自然反应,会加剧人们对变革的担忧。数字化转型对以用户为中心的关注,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情绪。I&O领导者必须认识到,每位用户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应再采用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而应准备好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情况开发解决方案。因此,I&O团队的角色和责任也会从静态转变为更为动态。

定期与业务团队沟通,克服对业务与IT融合的担忧

对于多数I&O领导者而言,数字化转型和云迁移带来的第三项挑战是业务曝光度的提升。在传统数据中心设置中,I&O领导者采用瀑布式应用开发和发布方法,项业务分析师提交基础设施需求。业务分析师会确保满足其需求。I&O领导者与业务部门的互动有限,更愿意与业务分析师直接沟通,因为这既可以减少向业务部门解释技术复杂性的需要,也可以减轻对业务运营进行了解的压力。

然而,数字化转型重塑了I&O领导者与业务端的合作方式。这种演变就引入了融合团队的概念,将I&O与业务团队无缝地合并为一个团队,以促进用户为中心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I&O领导者应认识到,人类天然就会对参与自身专业知识以外的领域感到担忧,尤其实在与不通专业背景的人合作时。同时应该承认,数字化转型和云迁移已经重塑了I&O运营,采用过时的方法已不再可行。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可行动的客观洞察,推动企业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作出明智决策,实现卓越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ndreea Pop,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Antoniu Miclaus,系统应用工程师

目标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和构建一款音频放大器,该放大器从驻极体麦克风获取小输出电压并将其放大,以便驱动小型扬声器。

背景知识

驻极体麦克风是一种电容式麦克风,其电容器极板上始终存在一定量的电荷,因而无需传统电容式麦克风中用于偏置电容器的外部幻象电源。然而,大多数商用驻极体麦克风都会集成前置放大器(通常是开漏FET电路),因此只需低压小电源。

我们可以使用晶体管来设计简单的音频放大器,无论是否有负反馈。不过,负反馈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失真性能。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一个交流耦合的同相运算放大器,期望电压增益为10,输出端有一个环内射极跟随器,并且与扬声器进行交流耦合。运算放大器可提供电压增益,射极跟随器则充当缓冲区,提供驱动扬声器所需的电流。将射极跟随器放置在反馈回路内有助于提高其整体性能。

放大器设计

驻极体麦克风包括一个开漏FET前置放大器,需要在其输出端和5 V电源之间连接一个阻值为680 Ω至2.2 kΩ的漏极电阻RD,如图1所示。在此设计中,漏极电阻设置为2.2 kΩ,采用5.0 V电源时,漏极电压约为4.5 V

1.jpg

1.驻极体麦克风输出级。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将标称400 mV p-p信号驱动至8 Ω扬声器,随后以地为基准进行交流耦合,需要约±25 mA的电流。该放大器设计采用5 V单电源供电。因此,运算放大器直流电平偏置到2.5 V的中间电源电压,并且输入、输出和反馈信号均会进行交流耦合。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交流耦合,麦克风输出的直流电平就会与放大器输入的直流电平不同。对于电路的运算放大器部分,可使用ADALP2000套件中提供的OP484四通道运算放大器,对于电路的射极跟随器部分,则可以使用套件中包含的2N3904 NPN晶体管。

2.jpg

2.放大器整体原理图。

材料

ADALM2000主动学习模块

无焊试验板

跳线

一个OP484轨到轨放大器

一个驻极体麦克风

一个2N3904 NPN晶体管

一个8 Ω扬声器

一个47 Ω电阻

一个68 Ω电阻

一个100 Ω电阻

一个1 kΩ电阻

一个2.2 kΩ电阻

120 kΩ电阻

一个4.7 μF电容

一个47 μF电容

一个220 μF电容

硬件设置

在无焊试验板上构建图3所示的电路。

3.jpg

图中CBP的标注47kΩ错了,应该是47µF

3.集成驻极体麦克风的音频放大器原理图。

4.jpg

4.集成驻极体麦克风的音频放大器试验板连接。

若想检查放大器的功能可以从电路中拆下麦克风和扬声器然后使用示波器工具进行检查。因此,试验板连接如图5所示。

5.jpg

5.音频放大器示波器试验板连接。

程序步骤

若要检查放大器增益,请按照图5所示构建设置。打开Scopy并将正电源设置为5 V。将信号发生器通道1设置为正弦波形,幅度峰峰值为50 mV,频率为200 Hz,偏移为2.5 V。尝试增加正弦波的幅度,直到观察到削波。在示波器中,监测通道1上的输入信号和通道2上的放大器输出信号。将垂直分辨率设置为100 mV/div,位置设置为–2.5 V,这样就能在示波器窗口中看到信号,如图6所示。

6.jpg

6.放大器输入和输出波形。

将驻极体麦克风和扬声器连接到电路中,如图4所示。将扬声器直接移到麦克风前面,直到出现声音反馈。

问题:

1. 什么正弦波的幅度增加时会发生削波?

2. 为什么扬声器和麦克风彼此靠近时会出现声音反馈?

您可以在学子专区论坛上找到问题答案。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3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6万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Andreea Pop2019年起担任ADI公司的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她毕业于克卢日-纳波卡理工大学,获电子与通信学士学位和集成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

Antoniu Miclaus现为ADI公司的系统应用工程师从事ADI教学项目工作同时为Circuits from the Lab®QA自动化和流程管理开发嵌入式软件。他于20172月在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加盟ADI公司。他目前是贝碧思鲍耶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项目的理学硕士生。他拥有克卢日-纳波卡科技大学电子与电信工程学士学位。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Flex Power Modules推出其PKM7200W系列DC-DC转换器,它们具有16-160 V185 V/1秒)超宽输入范围,适用于全球的铁路相关应用。在仅为62 x 40 x 13 mm2.44 x 1.57 x 0.51英寸)的小巧尺寸下可提供150 W的连续输出功率,输出电压有12 V24 V54 VDC全稳压单输出可选。该器件的效率高达89%,并具有4 kVDC隔离功能,同时满足EN 50155标准对于铁路应用的要求,以及IEC/EN/UL 62368-1标准对于IT和音/视频应用的要求。

PKM7213W high resolution top view - 副本.jpg

PKM7200W系列拥有VBUS引脚这一崭新功能。它是一种以输入做参考的连接,无论输入电压为多少,都会升压至100 V左右。它可用于为用户提供的电容器充电,当输入电源中断时,DC-DC转换器会切换至该电容器。该功能可以允许使用相对较小的电容器来实现较长的掉电保持时间,以满足EN 50155标准中的10-30 ms要求。

该产品符合铁路消防安全标准EN 45545-2,并通过了EN 61373IEC 60068系列环境测试标准。该产品满足EN 50121-3-2对于铁路应用中EMC的要求以及EN 55011EN 61000-4 系列标准对于电磁抗扰性的要求。配合外接滤波器,产品的EMI传导发射符合EN 55032CISPR 32FCC15J部分的“B 级”标准。

PKM7200W系列在-40°C100°C基板温度范围内运行,视连接的散热器和气流而决定降额。通常情况下,透过连接一个20 mm1/4砖散热器,器件可在自然对流下高达60°C的环境温度和3 m/s气流下高达约90°C的环境温度下提供满负载。

PKM7200W系列具有丰富的功能,包括可更改输入欠压锁定值、远程控制、输出可调和遥感功能。完善的保护功能涵盖过温、输出短路、过压和过流。

关于Flex Power Modules

Flex Power Modules是Flex公司的一条业务分支,是可扩展DC/DC电源转换器的领先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服务于数据处理、通信、工业和运输市场等领域。公司提供广泛的隔离式和非隔离式、稳压和非稳压式解决方案等。更多信息请访问flexpowermodules.com或登录LinkedIn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此项认证标志着应用材料公司的“2040年净零新战略”取得重大进展,该计划是一套旨在减少半导体行业碳排放的协作方略

应用材料公司近日宣布,其“范围1”、“范围2”和“范围3”科学减碳目标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认证。依照联合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一SBTi框架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总体目标,应用材料公司将自身的减碳项目与经过第三方认证的气候科学最新成果相接轨,并逐年报告实施进展。

应用材料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狄克森表示:“半导体是众多科技进步的基石,而这些科技进步不断改变着全球经济面貌,并能从诸多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随着半导体需求日益扩大,我们必须通过广泛合作来降低全行业的环境影响,从而以负责任的方式发展业务。我们的减碳目标获得SBTi认证表明了应用材料公司不仅全力减少自身的碳足迹,同时也与供应商及客户紧密协作,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气候目标。”

应用材料公司的“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即公司直接产生的排放和公司所采购能源产生的排放。“范围3”排放包括来自公司供应链的上游排放以及客户使用公司产品所产生的下游排放,占到应用材料公司碳足迹的99%以上。应用材料公司获得SBTi认证的近期科学减碳目标列示如下:

  • 应用材料公司承诺到2030财年将“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50%(以2019财年为基准)。

  • 应用材料公司还承诺,到2030财年将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年主动采购比例从2019财年的36%扩大至100%

  • 应用材料公司进一步承诺,到2030财年将实现每百万美元增加值由“范围3 - 已售产品的使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5%(以2019财年为基准)。

为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减碳目标——尤其是“范围3”,应用材料公司将依照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2040年净零新战略”与客户、供应商及行业伙伴展开密切合作。重点合作领域包括:

  • 深入推进应用材料公司的“3x30”计划,该计划定义了两方面的目标:改善能效,以及减少公司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化学影响

  • 吸引并支持客户改用清洁能源来为使用应用材料公司设备的芯片制造设施供能供电

  • 通过宣传和行业倡议支持关键市场的电网脱碳行动

在七月,应用材料公司携手英特尔,成为施耐德电气Catalyze项目的首批企业赞助商,该项目旨在推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加速转向可再生能源。应用材料公司也是半导体气候联盟(Semiconductor Climate Consortium)的创始成员和理事会成员,该联盟是旨在加快半导体行业温室气体减排进程的全球性生态系统组织。

应用材料公司自2005年以来持续报告社会责任和环境事项。公司最新一期《可持续发展报告》及《附录》反映了截至2022财年末的相关活动和成果。如需查看完整报告,并进一步了解应用材料公司的环境行动及其为促进包容文化、推动人权倡议所做的努力,请访问本公司网站的“报告和政策”页面。

前瞻性陈述和报告中的不确定因素

本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包括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其它非历史事实的声明。这些陈述及其基本假设和预测受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未来业绩。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此类声明中明示或暗示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和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目标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计划投资和技术创新未能实现预期效益;半导体和本公司产品的需求水平;客户的技术和能力要求;新型和创新技术的推出,以及技术转型的时机;本公司开发、交付及支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现有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以及本公司SEC文件中“风险因素”部分包含的其他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本公司最近的10-K、10-Q和8-K报表。所有前瞻性陈述均基于管理层当前的估计、预测和假设,我们没有义务更新该等陈述。

非财务信息受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产生这种测量不确定度是由于数据性质及测定此类数据时所用的方法存在固有的局限性。选用可接受的不同测量技术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重大差异。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是材料工程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全球几乎每一个新生产的芯片和先进显示器的背后都有应用材料公司的身影。凭借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在原子级层面改变材料的技术,我们助力客户实现可能。应用材料公司坚信,我们的创新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欲知详情,请访问www.appliedmaterials.com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导读: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均已开始打造低碳产品以及绿色物流、供应链体系,以推动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梦之墨电子增材制造技术(EAMP®️)可有效助力FPC产品碳排放减少超70%,已获得通用标准技术(SGS)机构权威认证报告。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碳足迹已成为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碳足迹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是衡量企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重要指标。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强调减少产品的碳足迹,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

1.jpg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知名品牌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制定低碳经营标准、要求供应商提供碳足迹证明等措施,推动了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这些要求推动了供应链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电子制造业是传统的高能耗产业,因而产品碳足迹数据也十分可观。为了实现低碳目标,需要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而梦之墨电子增材制造技术,正是一种可以有效促进柔性电子线路板产品降碳的技术。

电子增材制造技术,通过一次性将功能性导电材料喷涂或印刷在绝缘基材表面形成导电图形。相较于传统电子制造工艺,如蚀刻法等后期去除材料的方式,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工艺流程大幅简化,同时也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及污染物排放,具有轻量化、绿色环保、低碳等天然优势。

2.png

近期,梦之墨与专业检验及认证机构——通用标准技术(SGS)公司合作,对梦之墨基于电子增材制造工艺生产的FPC产品进行了产品碳足迹盘查并出具评估报告。

报告表明,1m2梦之墨增材制造 FPC产品碳排放为25.674 kgCO2,与传统蚀刻工艺FPC产品相比,碳足迹总量降低了75.24%

3.jpg

评估报告摘要

4.jpg

对比报告摘要

报告解读

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我们EAMP®️ FPC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从摇篮到大门)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为我们的环保努力提供权威认证。评估是根据ISO 14040:2006生命周期评价、ISO 14044:2006生命周期评价和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的标准进行的,覆盖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材料生产、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及处置等各阶段。

梦之墨电子增材制造FPC产品1平方米的碳排放为25.674 kgCO2。与传统蚀刻工艺FPC产品相比(1㎡产品碳排放为103.7 kgCO2),总碳足迹降低了75.24%。其中:

  • 材料及包装运输的碳足迹降低93.1%

  • 能源的碳足迹降低63.26%

  • 材料的碳足迹降低77.72%

  • 污染物碳足迹降低100%

梦之墨正在积极布局与终端产品的紧密合作,将联合国际知名品牌共同发布低碳环保增材制造柔性线路板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工艺的绿色、环保、低碳优势,推动电子产业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构建!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通公司首席财务官Akash Palkhiwala署名文章

我们正在进入生成式AI时代。生成式AI将利用神经网络赋能全新体验和应用场景,这是一个巨大飞跃,但仅依靠云端是无法高效实现的。生成式AI将通过打造全新品类的高性能、高能效AI PC变革PC行业,用户的终端设备将成为真正的智能助手,以更直观、更无缝的方式融入用户的生活。在PC行业中未来蓬勃发展的企业,将是那些期待AI能够实现集成化、个性化体验的世界级企业。

当前,关于生成式AI的热门讨论聚焦在利用云端来运行、训练、推理模型。但并非所有工作都需要去云端。生成式AI赋能的体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从而催生了海量的计算处理需求。正因如此,采用兼具云端和终端最佳优势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这就是混合AI,即将负载在云端和边缘终端之间进行分布并协同工作,从而提供更强大、更高效且高度优化的体验。

在终端上广泛且持续地运行AI的应用程序,正在了解用户,并预测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其提供的即时性和可靠性,不会因容量限制而导致延迟。这一过程是利用终端侧可用的情境和内容,来实现个性化交互、提示和响应。同时,由于查询(query)无需离开终端设备,所以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并增强隐私性。

有了终端侧AI,用户可以便捷地与AI助手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用户不需要通过开始按钮从一个应用程序跳转到另一个应用程序,而是直接利用AI助手更高效地与终端进行交互。例如,如果想要预订机票,用户直接向AI助手询问相关信息即可。更重要的是,如果AI助手观察到用户预订了机票,它甚至可在用户询问之前就提供酒店信息。

在终端上高效运行AI模型需要异构计算。除CPU和GPU外,NPU现在是终端侧AI和衡量PC性能的第三个关键处理核心。终端侧AI引擎从CPU和GPU分流部分任务,以提高性能和电池续航。这使得在超便携设备中,以极低功耗持续运行高负载AI应用的处理需求得以满足。

机遇是空前的。实际上,94%的企业领导者表示,AI对未来五年的成功至关重要[i]。IT决策者认为,AI是影响购买决策的最大因素[ii]。最新研究表明,近一半的IT决策者有意愿基于AI性能更换PC品牌[iii]

PC正处于激动人心的变革风口。我们已然深刻认识到在软硬件中集成AI的重要性,这将开启机遇、开拓创新。用户与AI PC交互的新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i] 德勤《企业AI应用现状报告》,第5版,202210

[ii] IDC2023年美国商用个人计算设备调查》,20238

[iii] IDC2023年美国商用个人计算设备调查》,20238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6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特尔汽车业务致力于采用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的开放式架构

1.jpg

Jack Weast,英特尔院士、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酷爱汽车的家族中,对汽车有着近乎狂热般的喜爱。人们戏言称我们家私人汽车的数量必须超过我父母结婚的周年数,而我父母已经将这一纪录保持了近 50 年。我们有许多辆阿尔法、科尔维特、克莱斯勒、菲亚特、雷诺、宝马、名爵、梅赛德斯、凯迪拉克、雪佛兰、玛莎拉蒂、法拉利、吉普车、还有一辆道奇公羊面包车和卡车、本田,还有很多车我甚至都记不清了。

2.jpg

作为英特尔汽车事业部的领导者,老实说,我来到这里是出于对汽车的热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家人由于超过了安全驾驶年龄,他们不得不放慢了购置汽车的速度。我们则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汽车行业时代的末期。

变革已至,适者生存

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风暴:向电动汽车的转型、无处不在连接的出现、云到边缘架构的演进,以及50多年来由于新兴汽车制造商的加入,所带来的市场混乱。

正如安迪·格鲁夫所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今就到了一个“超级偏执”的时刻。在汽车行业,我们正面临着iPhone时刻。谁能拥抱变革、摒弃传统思维模式,同时推进其流程以反映IT行业的变革步伐,谁就能生存下来。

在我的一生中,甚至在我父母的一生中,现代“汽车”真的没有太大变化。当然,发动机比从前更强大、更高效了;在发生车祸时,汽车的安全性也有所提升;车灯也都进化为了LED灯。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我父亲开始驾驶以来,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就没有改变过了。

3.jpg

从那时沿用至今的单一模式造就了现代汽车,它包含超过一英里长的铜线缆,连接100多个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每个单元都提供汽车的某一功能,比如一个ECU负责座椅加热器、一个ECU负责空调、一个ECU负责电动车窗。现代汽车中的每一个功能都是零碎、逐一添加的,这导致了在21世纪的今天,汽车结构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对可持续发展不太友好。

IT行业中,我们早已远离了嵌入式单功能设备,并转向了现代高性能计算系统。基于软件所带来的惊人的潜力,不同功能和负载可在单一、集中的系统上运行,显著降低成本并带来能效优势。自从二十多年前,软件定义的高性能系统被引入IT行业以来,IT行业以及其他使用过该系统的行业从未想要变回传统系统。

专注打造软件定义汽车

因此,改变虽不易,然有志者事竟成。汽车制造商应该做什么?他们如何找到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这项转变的生态伙伴?

在英特尔,我们专注于做好软件定义。

我们绝不会空谈软件定义体系架构,然后让客户依然受限于专有架构和 专有API 。这既不是IT行业的运作方式,也不会在汽车行业奏效。软件定义的本质是开放的体系架构和API,这不仅支持跨芯片供应商使用,还可以在汽车到云端之间重复使用和互操作。英特尔汽车解决方案致力于采用开放式架构,我们绝不会限制您使用特定操作系统或API,您也不会受制于英特尔硬件。

我们对开放性的承诺也延伸到了芯片上。客户可以使用英特尔代工服务,并通过 UCIe标准将其定制的小芯片集成到标准英特尔汽车路线图产品中。作为唯一可提供此类功能的汽车行业供应商,英特尔正在不断强调其对软硬件开放平台的承诺。

对于生态伙伴来说,英特尔是帮助行业在恰当的时机实现这一重大转变的不二之选,因此我们诚邀您再次来了解英特尔汽车业务所能够为您提供的一切价值。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5日,一加正式发布十年旗舰一加12。作为一加十年超越之作,一加12秉持产品力优先理念,其搭载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并带来多项领先行业的首创技术,打造全面的极致用户体验。

1.jpg

极致性能一直是一加的基因,一加12搭载第三代骁龙8+LPDDR5X+UFS 4.0的顶级旗舰硬件组合,其中第三代骁龙8采用全新的Kryo CPU,最高主频高达3.3GHz,性能相较前代提升30%,能效提升高达20%,全新高通Adreno GPU的图形渲染速度相比前代也提升高达25%,实现了性能和能效双突破。除了行业顶级的硬件,一加12还搭载微架构超算引擎、内存基因重组2.0和焕新存储技术。通过与高通的联合研发,一加12针对内存联动、日常功耗、触控速度、双卡网络、成像速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带来更加流畅、稳定的使用体验。

2.png

影像方面,第三代骁龙8支持Snapdragon Sight骁龙影像技术,全新的三ISP每秒可以捕捉高达32亿像素,可识别的语义层数量提升至12层,带来细节丰富、极具质感的影像效果。同时,高通AI引擎的Hexagon NPU实现AI性能翻倍,通过强大的AI算力赋能更丰富的AI影像体验。一加12还搭载新一代超光影图像引擎,通过超清画质算法、超光影图像算法、与自然色彩算法三大算法,以行业领先的多帧Raw域处理、行业独家的光子矩阵技术和行业最强的13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色彩采集,为用户带来细节清晰、光影自然、色彩生动的影像表现;并结合行业独家ProXDR光子矩阵显示技术,充分还原HDR照片素材的动态范围和明暗细节,观感更生动、出色。无论是超光影全主摄的硬件配置、新一代超光影影像系统的算法调校,还是与哈苏的深度联合,一加12影像实力都全面突破,再创影像新高峰。

3.png

游戏方面,第三代骁龙8支持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支持顶级画质、超流畅游戏体验,并将诸多端游级游戏特性率先带到移动端。一加还与高通联合研发,通过深入芯片的联合调试,带来游戏极速触控,大幅降低了一加12上的游戏触控延迟,平均游戏触控延迟降低高达32%。在射击开镜瞄准或MOBA游戏中的闪现、技能释放等场景快人一步,高手胜负就在这一帧。不仅如此,一加12搭载的灵犀触控全新升级热区触控,将游戏画面细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配备专属触控算法,进一步提高游戏触控灵敏度,让屏幕响应与玩家操作完美契合。对于大型热门手游,一加12也进行了专项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加载体验和更流畅的游戏体验。

作为一款全能旗舰,一加12在连接方面也提供出色体验。第三代骁龙8支持Snapdragon Connect,采用骁龙X7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和FastConnect 7800移动连接系统,支持超快5G和Wi-Fi速率。不仅如此,一加12首发超级信号工程,为消费者带来最顶级的移动蜂窝性能、Wi-Fi性能、近场通讯性能与弱网游戏性能,实现快速、稳定的网络使用体验。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5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