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安富利旗下全球电子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分销商e络盟宣布与 Würth ElektronikWE)合作,展示高质量射频元件的诸多优势,这些元件在确保大量消费和工业应用的可靠无线连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e络盟的 Würth Elektronik 产品部门负责人Josh Ahern表示:此次WE将点相连活动旨在激励设计工程师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射频元件最终将帮助他们交付最高性能的设备。我们彼此的目标高度一致。

WE的产品组合包括物联网设备所需的所有元件,如射频电感器和电容器、片式天线和杆式天线、片式滤波器和巴伦,以及装配各种无线接口所需的同轴连接器和无线电模块。

片式天线设计紧凑,几乎不需要修改设计就能提供优越的性能。杆式天线为那些不受空间限制的产品提供高性价比。对于经验丰富的设计工程师来说,PCB天线也可用于高度小型化应用。

客户还可以购买天线匹配设计套件,以满足其天线选择及匹配需求。

在平衡转换器和滤波器方面,WE提供了WE-LPFWE-BPF多层片式低通和带通滤波器,具有低插入损耗和高阻带衰减的特点,性能有保障。WE-BAL多层片式巴伦是一款2W的低损耗SMT巴伦,平衡阻抗为50200 Ω,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WE系列电容器包括低电容、高容限WCAP-CSRF高频MLCC全密封WE-XTAL晶体(包括SMTTHT模型)以及各种可配置的同轴连接器

射频电感器包括小尺寸的紧凑型射频电感器、WE-MK多层陶瓷片式电感器WE-TCI薄膜片式电感器,以及高性能的WE-CAIR空芯电感器和高性价比的WE-KI线陶瓷电感器

e络盟的Josh补充道物联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强大而可靠的射频连接,而 Würth Elektronik 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我们很自豪能够为客户提供这些产品。

有关 e络盟、WE系列射频元件和许多其他 WE元件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cn.element14.com/wurth-rf?ICID=I-SF_WURTH

微信图片_20240620154634.jpg

关于e络盟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7个本地化网站以及35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https://www.avnet.com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产品市场经理Bernard Ang

是德科技产品市场经理Bernard Ang.png

摘要

可穿戴传感器市场正以17.8%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然而,传感器技术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微型化和低功耗方面要求日益提高。在测量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时,有几个关键参数非常重要。本文将针对传感器领域展开探讨,进而传递以下信息:

  • 市面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如何改变人们所生活的世界

  • 传感器的关键参数,不受各种物理测量方式的影响

  • 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和线性转换能够带来的裨益

  • 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和线性转换,在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引言

传感器推动世界运转。无论是在家中、工作单位、车上还是其他地方,人们使用的电子设备中都包含了传感器。难以想象没有移动设备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而支撑这些设备的正是传感器技术。

现如今,人们都希望能够即时获取信息,传感器在这个过程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用户如果想通过手机查看天气状况,可能需要使用生物识别传感器来解锁手机。然后,查询天气状况的应用程序会使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数百万个传感器(风力风向、湿度和温度)采集的数据来报告天气情况。

传感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1%。在可穿戴物联网设备和医疗设备等新兴市场,传感器的 CAGR2020-2027 年)更是高达 17.8%[1]。它们几乎无所不在,其中就包括智能耳机、智能服装、头戴式显示器、健身手环、智能手表和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便携式医疗器件。

传感器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每一类型又包含多个子类型。以图 1 为例,中间部分列出了一系列传感器类型。温度传感器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它又可以分为许多子类型,例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热敏电阻传感器。围绕传感器类型的圆圈代表了推动传感器使用和增长的关键市场。

图 1. 不同类型传感器和主要传感器市场的示例.png

图 1. 不同类型传感器和主要传感器市场的示例

1:传感器优化的益处

自然状态下的传感器可能对光、温度、压力值、力度和湿度等外部参数有着不同程度的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取决于它们的材质、制造方法和用途。例如,有些传感器具有电容或电阻特性,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参数(如力度或温度)影响下,其特性会发生变化。为了从传感器获得有用的可读电压或电流输出,设计者需要对传感器的电流偏置进行相应的校准。

传感器优化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

  • 准确度、感测范围和灵敏度可以提高好几倍。有些传感器的输出测量值是以对数刻度进行读取。因此,优化带来的潜在性能提升可达到十倍甚至百倍。

  • 传感器还可以进行调节,以便与整个系统集成。由于将传感器输出转换为有用信息所需的处理减少了,所以操作会变得更高效。

2:如何优化传感器

有几种方法可以优化传感器,其中包括表征、线性转换、动态误差补偿和信号调节。

2.1:传感器表征

由于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制造商会对他们生产的传感器进行表征,并发布技术参数和数据资料,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应用传感器。在动态范围、带宽、响应时间和准确度等测量参数方面,制造商能够提供有保证的准确度。对于特定的传感器和测量类型,制造商会提供建议的电压或电流偏置,以确保传感器正常工作。

灵敏度是传感器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决定了传感器在捕捉或测量物理参数中的细微变化方面具有怎样的性能。图 2 所示为两个具有不同灵敏度的传感器。假设传感器都有线性输出,输出的梯度代表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例如,Δa Δb 的比值就是红线的梯度。产生红线输出的传感器比产生蓝线输出的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典型的传感器在其整个范围内可能不会产生线性响应。因此,不同范围内的灵敏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光电二极管中,提高增益将会增加传感器的小信号输出,从而减少进入传感器的噪声或传感器内部的噪声,并且可以使用更灵敏的读出电路设计。

图 2:灵敏度.png

图 2:灵敏度

3 所示为在阶跃电平发生变化时受到输入参数激励的传感器做出的输出响应。图中的横轴代表传感器响应的测量时间。当传感器输出典型值与输入参数的阶跃电平变化对应时,输出会切换到新的电平。但是,当它达到新电平后,会出现过冲和下冲现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稳定到新电平。

图 3. 传感器响应.png

2.2:传感器线性转换

通常来讲,传感器是非线性的。对传感器进行线性转换是一个重要的传感器优化过程,通常用于将曲线或掺杂了边缘噪声的线条拟合为一条直线。经过线性转换的传感器能够与产品设计系统轻松集成。通过线性转换,数据计算会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4 所示为两种传感器的输出图。其中,蓝线是传感器的非线性输出,在传感器量程的两端,测量精度明显变差。红线表示传感器的理想线性输出。如图所示,线性误差是蓝线和红线之间的 F(x) 差值。

图 4. 线性动态范围图.png

图 4. 线性动态范围图

2.3:传感器动态误差补偿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制造商数据手册中提供的数据就足以把传感器集成到用户的产品或系统中。不过,制造商的数据手册对于满足关键的实施需求来说可能不够具体。在这种情况下,产品设计工程师需要对传感器及其产品进行多个维度的表征。例如,根据所使用的传感器类型,传感器的响应会随着温度波动发生变化。如果产品需要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精密运行,那么对传感器进行多维度的表征和分析就至关重要。下图 5 所示是一个从三个维度进行表征的传感器模型。

图 5. 从三个维度表征的传感器模型.png

图 5. 从三个维度表征的传感器模型

当产品或系统需要精确地位移或控制时,设计工程师可能不得不处理传感器迟滞等问题。某些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迟滞效应。例如,在受控烤箱中温度从低到高测量某个已知温度点,然后温度从高到低再次进行测量,我们就能发现迟滞效应。两次测量的温度值之间的差值代表了温度迟滞效应误差。迟滞效应看起来像是传感器在阻挡或滞后。这种滞后取决于传感器材质的固有特性或感测元件的设计。

系统设计工程师有办法对迟滞进行精准建模,并实现反馈和前馈控制,以实时动态补偿误差。

2.4:传感器信号调节

原始传感器信号的输出通常较弱,并且带有较大的噪声。原始传感器信号需要调节到便于系统测量的形式。系统中可以集成信号调节元器件或电路,以便调节原始传感器信号。这类部件包括信号前置放大器、噪声滤波器、衰减器或预失真电路。

3:用于表征传感器的测试仪器

在为传感器测量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时,需要考虑精确度和分辨率这两个关键技术指标。精确度用于衡量测量值的好坏,分辨率则代表了可以测量的细节水平或者是测试仪器显示的有效数字位数。

现代测试仪器通常使用内置的模数转换器来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其他处理。在表征灵敏度较高的数据传感器时,测试仪器的线性度非常重要。

测试仪器的稳定性对于传感器的表征也很关键。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使用参考电压来提高测量准确度。如果参考值发生漂移,测量准确度也会随之漂移。因此,务必要选择具有自校准功能的测试仪器来减少或消除此类漂移。

传感器属于精密元器件。在为传感器选择测试仪器时,务必要选择对传感器的测量干扰较小的良好仪器。选择不会将环境噪声或自身产生的噪声带入测量的测试仪器。

总结

优化传感器的好处非常之大,其中包括准确度、感测范围和灵敏度的提升。表征传感器或者是对它们进行线性转换有助于将它们集成到更大的控制系统中,提升它们的工作效率。

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来表征传感器至关重要。一定要确保测试仪器的测量准确度、分辨率、线性度、稳定性和极低的干扰度,以便满足传感器优化要求。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1] 《全球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市场的增长机遇》(K5CA-30 报告),Frost&Sullivan,2021 年 10 月

围观 9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软件驱动各领域创新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博世产品所搭载的软件遵循‘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旨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 业务目标:到2030年,博世希望其软件业务能实现数十亿欧元的销售额。

  • 精干而强大的团队:约48000名员工从事软件工程工作,其中42000名聚焦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我们正站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黎明。”

  • 不可或缺的硬件:仅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博世车载计算机创造了近40亿欧元的销售额。

在博世,编程至关重要:这家技术和服务供应商正通过软件和服务拓展业务。到2030年末,博世希望其软件业务能实现数十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已在软件公司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多年。”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在德国雷根宁举行的2024博世技术日上表示,“博世广泛的专业领域知识使我们能够将代码行直接集成到产品中。博世产品所搭载的软件同样遵循‘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旨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博世软件可以在诸多领域中找到身影,包括大型工业企业的产线、汽车维修店及医疗设备。博世软件可警示驾驶员注意逆行车辆、监控并保护宝贵的文化资产、为楼宇提供数字管理方案,在外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中发挥作用。博世共有约48000名软件工程师,其中42000名聚焦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软件的蓬勃发展将重塑汽车行业。”哈通博士表示。“未来,汽车将无缝融入数字世界。正因如此,汽车将具备一个显著特点——可更新性。”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补充道。未来,无需被送往维修车间,车辆将通过软件更新,这一位于“云端”的便捷方式来获取新功能。海恩博士表示:“博世技术将意味着汽车落伍速度的减慢。”不仅仅是汽车,卡车、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也将通过软件更新的方式收获全新的安全功能与便利功能。自2021年底电动自行车智能系统问世以来,博世通过eBike Flow应用程序发布了从警报、追踪功能到新的骑行模式约70项新功能和修改。

跨越公司界限,释放软件潜能

软件和数字服务现已成为博世业务成功的重要支柱,驱动着跨公司和跨行业的创新。博世凭借自身在智能出行、生产制造和建筑技术领域的丰富知识和专业技术,成为传统IT领域领先企业所青睐的合作伙伴。“几乎没有任何公司能够单独完成这一挑战。为了挖掘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我们需要平等伙伴之间的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开源软件提供了一种特别有用的方式,可以跨公司界限汇集专业知识,节省成本并创建标准化解决方案。”哈通博士表示。

政策制定者也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就人工智能而言,随着它对软件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企业需要确定性的规划。这也适用于欧盟理事会于近期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哈通博士表示:“欧盟必须将《人工智能法案》迅速转换为标准。监管是必要的,但它不应不必要地扼制技术的发展步伐,甚至阻碍创新。”

软件定义的移动出行时代由此开启

软件定义汽车(SDV)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设计和开发新车型的起点,越来越多地会是软件。根据近期麦肯锡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球汽车软件和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20亿美元。自2023年起,软件在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将增至三倍。博世致力于成为该增长市场的一员,并继续成为全球整车制造商的首选合作伙伴。海恩博士表示:“我们正站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黎明。这于博世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博世对硬件和软件都了如指掌。我们是少数能够完全精通汽车电子和云计算之间相互作用的公司之一。”例如,博世通过车辆健康等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帮助车队运营商避免车辆故障并提高使用效率。面向物流公司,博世的L.OS数字平台可促进物流业务的数字化和整个运营链的简化。此外,博世还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软件——“电子舒适制动”,其可防止车辆制动时出现令人不适的顿挫感。对于乘客的体验而言,这将使路况拥堵时频繁的刹车更柔和,避免不适和晕车。海恩博士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确保在走走停停地驾驶中无刹车点头现象,这种软件可以像专业礼宾车司机一样平稳地刹车。”

软件定义的移动出行还将与汽车架构的转型协同并进,即分布式的信息技术和电子电气架构向以集中式的、域控架构转变。该架构包括数量极少但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与传感器。目前,一辆车包含来自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约一百个控制单元。而在未来的软件定义汽车上,控制功能仅需由十几个车载计算机来执行。为此,特定域的功能需集成至现代车载计算机中。在此背景下,博世和高通于今年年初联合推出了一款新型车载计算机,首次集成了信息娱乐和驾驶辅助功能。对整车制造商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减少安装的占用空间和重量、节省线束,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仅就控制单元而言,合并驾驶辅助和信息娱乐控制单元就可以将成本降低多达30%。博世已在先进车载计算机这一领域取得了业务上的进展:在过去的三年中,车载计算机为博世创造了近40亿欧元的销售额。

然而,无论是一百个或是十几个,这些多元的车载计算机与软件包必须相互打通,才能够跨品牌界限进行通信。博世易特驰为此提供了中间件,即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车辆物理组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翻译软件。正如今天几乎每一辆车都配备了博世的零件一样,未来道路上每一辆车也都将运行着博世的代码。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23年,博世在华销售额达到1390亿人民币,员工人数近58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29000名员工(截至20231231日)。2023财年度创造了916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领域,涵盖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致力于以科技塑造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互联化、可持续等全球趋势。凭借在多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广泛业务布局,博世增强了其创新性和稳健性。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在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研发生产用户友好的、可持续的产品。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保护自然资源。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过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创新实力是博世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约900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8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根据创始人罗伯特博世的遗嘱,该信托公司受托负责维护公司的长期存续,尤其是财务独立。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MD Zynq 自适应SoC 助力 Sun Singapore 在边缘端加速 AI 视频分析和实时推理

2024 6 19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AMD(超威,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今日宣布,新加坡最大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加坡恒星系统有限公司 Sun Singapore Systems Pte. Ltd. )正在部署一款基于 AI 的新型智慧停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由 AMD ZynqTM UltraScale+TM MPSoC 器件提供支持。这款智能解决方案能提升车牌识别的准确性,并实现停车位空置检测、车道堵塞、事故检测和违规停车执法等高级功能。

Sun Singapore 的新型基于 AI 的智慧停车系统采用 PlanetSpark EdgeAI Box X7,其由基于 FPGA AMD Zynq UltraScale+ MPSoC 提供支持。Aupera Technologies 也助力设计与开发了 FPGA 固件和 AI 视觉解决方案,以实现准确的车牌读取。最终的解决方案能在边缘端提供低时延、节能和实时 AI 推理。FPGA 则提供了边缘设备所需的长生命周期,同时具有硬件灵活性,可适应不断变化的 AI 模型、算法以及日益演进的需求和标准。

Sun Singapore 高级销售经理 Eddie Ng 表示:我们注重耐用性、低时延与灵活性,AMD 基于 FPGA 的边缘 AI 解决方案具备支持大量数据复杂计算的成熟实力,正是适合我们的选择。新型边缘 AI 解决方案的灵活应变能力也令我们得以提供全新应用,从而提升面向客户的车辆停车系统功能与服务。

PlanetSpark 董事总经理 Phuay Li Ying 女士表示:PlanetSpark 致力于通过我们的 Green & Agile 解决方案推动可持续创新,在边缘端提供卓越的能效与性能。我们很高兴与 AMD 合作此解决方案,其将为智慧停车市场带来重大提升。

目前,新加坡大部分电子停车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已有 20 余年历史。旧有基础设施缺乏能提供更多系统功能与特性的 AI 推理能力。这款新型解决方案将显著增强系统,使得经由 AI 生成的数据能够为停车场运营商提供高级报告。

Sun Singapore 借助采用最先进技术的 AMD 解决方案,实现了 99% 的车牌读取准确率以及更新的停车位空置检测与违规停车执法功能,其现在能够提供针对智慧停车的全面解决方案。

AMD 工业、视觉、医疗与科学市场高级总监 Chetan Khona 表示:“Sun Singapore PlanetSpark 充分展现了 AMD Zynq UltraScale+ MPSoC 能够支持传感器融合应用的强大实力。通过处理来自各种输入的数据,客户可以利用 AI 来强化我们在各种应用中习以为常的流程,无论是智慧城市、制造业、机器人还是其他领域。”

相关资源

关于 AMD

在超过五十年的历史中,AMD 引领了高性能运算、图形,以及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创新。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领先的 500 强公司,以及尖端科学研究机构都依靠 AMD 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AMD 员工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高性能和自适应产品,努力拓宽技术的极限。成就今日,启迪未来。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AMD 公司( NASDAQAMD )官网 http://www.amd.com.cn/,关注 AMD 官方微信:AMDChina,关注 AMD 官方微博 @AMD 中国。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芯片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芯片设计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芯片设计的高效能、低功耗、小面积等多方面的需求。人工智能(AI)的引入为EDA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3月7日,新思科技资深产品经理庄定铮做客电子创新网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就人工智能如何助力EDA效率提升,以及新思科技的探索进行了分享。

1.jpg

庄定铮表示在芯片设计中,不同参数组合带来的设计解空间非常巨大。例如,一个SOC模块可能有10的25次方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传统方法依赖于资深工程师手动探索,耗时耗力。而AI通过快速分析大量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参数组合。例如,使用AI可以在两天内完成原本需要专家一个月的探索任务。

2.png

此外,人工智能在设计实现过程中,通过强化学习,可以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优化建议。从设计空间探索到实际流片,AI能够加速设计进程,提高设计质量。例如,Synopsys的Design Space Optimization(DSO)工具已经帮助超过450个项目实现了AI优化。

3.png

他指出在芯片验证环节,AI在芯片验证中同样表现出色。通过快速生成并测试不同的验证向量,AI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广的测试空间,提高验证效率,降低测试成本。例如,某内存供应商使用AI减少了40%的测试时间。

4.png

他表示在芯片测试和制造过程中,AI可以优化测试向量,减少测试时间。同时,AI还能帮助设计迁移到新技术节点,加速新产品的推出。例如,使用AI可以将设计从5纳米快速迁移到4纳米。

5.png

他总结说人工智能使得设计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传统的EDA工具需要工程师手动设置和调整参数,而AI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这些任务。AI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优化设计流程,使得设计更加高效、准确。

在问及AI是否要取代现在工程师时,他表示:“AI的引入解放了工程师,使得他们可以专注于更具创新性的工作。例如,AI可以替代工程师进行重复性的参数调整和测试,工程师则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创新设计和架构优化上。”

他认为通过AI的优化,IC设计结果更加符合预期的效能和功耗要求。AI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可以实现更高的设计质量。例如,通过AI优化,某大型核心CPU在效能和功耗上均达到了理想的设计目标。另外,AI在EDA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提升了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快速检测和分析潜在的设计缺陷,AI可以在早期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设计错误带来的风险。

AI参与EDA工具的未来展望

庄定铮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EDA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AI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 全流程覆盖:AI将覆盖芯片设计、验证、测试、制造等全流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自动化。

2. 生成式AI:生成式AI在EDA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设计建议和问题解决方案。

3. 持续优化: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AI将在设计优化、验证效率提升等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

4. 人机协同:AI与工程师的协同工作模式将更加成熟,AI辅助设计、人类进行创新,将成为未来EDA设计的新常态。

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EDA设计的方式和效率。通过在设计实现、芯片验证、测试与迁移等多个环节的应用,AI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优化了设计质量,降低了成本,推动了整个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AI将在EDA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芯片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作为最先探索人工智能影响EDA工具的领军者,新思科技在人工智能与EDA结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了EDA工具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程。以下是新思科技在这一领域的一些具体探索和应用案例。

新思科技的Design Space Optimization (DSO) 是其AI应用的重要成果之一。DSO通过强化学习技术,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不断优化参数组合,从而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1. 自动化设计空间探索:DSO利用AI进行设计空间的自动化探索,显著减少了人力投入和时间成本。通过快速分析和筛选大量的设计参数组合,DSO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例如,某次设计优化中,DSO在两天内进行了90次尝试,最终找到了既能提升效能又能降低功耗的最佳设计方案。

2. 增强设计效率和质量:DSO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还显著提高了设计质量。在某高性能RISC CPU设计中,DSO通过AI优化,将原本需要两位专家一个月的工作量缩短至两天,且设计结果在效能和功耗上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另外,将AI引入EDA经常会遇到数据量不够的问题,因为EDA行业的数据通常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数据集。庄定铮表示新思科技采用强化学习技术,通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优化,解决了大数据匮乏的问题。

6.png

他表示通过强化学习,AI可以在小数据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和优化。新思科技的AI系统能够在设计执行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积累经验,从而实现持续优ao化。这种方法使得AI在落地后可以迅速开始发挥作用,并在不断使用中变得更加智能。

7.png

他透露很多芯片巨头包括英伟达、三星、英特尔、AMD等在内的领先企业,均采用了新思科技的AI驱动EDA工具,并在设计效率和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对此直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如下网址观看直播回放。

https://v.eetrend.com/content/2024/100578531.html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19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密度电源模块为世界最先进的全电动工作级 ROV 提供强大支持

不到两年前,两个 Saab 遥控水下机器人 (ROV) 下潜 3000 多米,进入寒冷的南极水域,寻找于1915 年沉没的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的“耐力号”船。这位英国探险家的故事是一段具有无畏的领导力和毅力的传奇。本次任务的成功离不开 Saab  Seaeye ROV,它使用先进的技术对残骸进行定位、检察和拍摄,无需再由人类来执行这种危险的深海探测。 

过去,商业潜水员冒着巨大的风险检查海底深处的油气管道、高压电缆、风轮机以及其它重要基础设施。

Saab 消除了这种风险,将深海勘探专业技术用于商业水下应用。

1.jpg

1 Saab 公司开发了世界上首个工作级全电动 ROV (eWROV),集多功能和机动性于一体。与传统液压 ROV 不同,eWROV 全电动系统无需传统液压流体,可降低环境风险。

Seaeye系列 ROV 以保护人类和社会安全为使命,采用了更加灵活和模块化的系统设计。Saab UK 的Seaeye系统能够执行一系列广泛的任务,从监测和检查到水下维护等更复杂的功能。

这一演进最终催生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动工作级 ROV (eWROV),集多功能和机动性于一体。与传统液压 ROV 不同,eWROV 无需大量液压流体,可降低环境风险。

eWROV:全电动 ROV

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Saab 的 eWROV 与传统液压 ROV 竞争,其性能相当于 250 马力水下机器人。eWROV 采用有限的液压系统,使用最少的油量,降低了意外将污染物排入海洋并损害周围生态系统的风险。

向电力推进的转变还有几项额外的优势。首先,减少高压系统将显著提高可靠性。这也将延长维修的时间间隔,可实现更长的工作周期和自我监测,以减少日常维修。

功率密度:竞争优势

Saab eWROV 的先进特性主要通过其极高的功率密度实现,这显著增加了有效载荷空间,而且性能还优于外形更大的液压 ROV。

2.png

2 更高效环保的系统使 eWROV 成为世界上功能最强、最智能的全电动工作级水下机器人。

通过保持恒定的海底电压水平,DC 电源系统优化了向 ROV 组件的能量输送,可降低地面电源系统的整体能耗。因此,较低的能源需求减少了地面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加环保。

高密度模块化电源实现紧凑的可扩展设计

eWROV 电源转换器的关键是尺寸、质量和散热,因为电子系统安装在密封的外壳中,空间非常宝贵,无法进行常规对流散热。

为满足这些要求,Saab 选择了 Vicor 电源模块,因为它们具有高密度和高效率。这些模块可为eWROV 的各种子系统实现高效配电,如推进器、操纵器和机载电子设备等。使用 Vicor 电源模块,Saab 可根据机载计算机、传感器、摄像机、照明以及导航设备所需的特定行业标准 24V 及 48V 水平定制Seaeye子系统。

自 1937 年以来,Saab 一直以“保护人类和社会安全”为使命,锐意创新。这款新一代 eWROV 是行业的典范,其高性能的供电网络设计有助于推动更小但仍可应对高电力负荷的 ROV 设计。Saab UK 设计与运营的创新混合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 ROV 产品与服务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

了解全球最先进eWROV Saab Seaeye 的更多详情

关于 Vicor

Vicor 是高性能电源模块的领导者,始终致力于通过易于部署的模块化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为供电网络实现创新,以提供从电源到负载点的最高密度和效率。我们始终站在配电构架、转换拓扑及封装技术的最前沿,不断提高Vicor电源模块的密度、效率和供电性能。Vicor主要为高性能计算、工业设备、汽车以及航空航天与国防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

www.vicorpower.com

关于 Saab UK

自Saab 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保障人类和社会的安全。这是人类感到安全的基本需求,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一项人权。通过提高安全性的系统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点。

Saab 在1937年成立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瑞典提供军用飞机。今天,我们为全球市场提供从军事防御到民用安全的世界领先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Saab 在各个大洲开展业务,不断开发、适应和改进新技术,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Saab UK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领先的神经拟态视觉传感公司PropheseeUltraleap和雷鸟创新(TCL RayNeo)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方将联手开发低功耗的手势识别技术,共同推动AR体验迈向全新高度。此次合作将结合Prophesee领先的事件视觉传感技术、Ultraleap在手势识别技术方面的专长,以及雷鸟创新在消费级AR硬件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专业技术积淀,共同打造兼具前沿互动性和沉浸感的AR眼镜。

Prophesee + Ultraleap + TCL RayNeo_logos.png

此次合作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解决当前AR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尺寸、功耗和可用性。通过结合Prophesee突破性的Metavision®事件视觉传感器、Ultraleap尖端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模型,以及雷鸟创新先进的AR眼镜软硬件技术,未来的AR眼镜将有望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提供卓越的图像质量和AI+AR功能,为用户带来流畅、自然的交互体验,同时实现精确的手势识别,解决用户实际使用困难。

Prophesee Metavision事件视觉传感技术与Ultraleap的手势识别技术相结合,将实现低功耗、高速度的精准手势识别和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无需物理按钮和电容触控。这是一种类似于用户熟悉的手机和智能手表的交互模式,用户可通过滑动和双击实现自然的交互,无需频繁触碰眼镜、分散注意力。而雷鸟创新的革命性技术则为用户带来清晰的图像质量、实时多语言对话翻译、智能导航和AI智能助手等丰富功能。这些技术的融合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AR产品体验。

Prophese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uca Verre表示:“Prophesee事件视觉传感器GenX320Ultraleap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追踪模型相结合,将为XR 设备带来更加直观、沉浸感更强的交互体验。加上雷鸟创新在AR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我们将共同推动AR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迈上新台阶,并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Ultraleap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om Carter表示:我们很高兴与Prophesee和雷鸟创新和达成合作,共同为AR眼镜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直观、身临其境的AR眼镜。我们相信,通过结合Ultraleap的手势识别技术、Prophesee的事件视觉传感器,以及雷鸟创新在AR领域的专业知识沉淀,我们将创造出一款全新的AR眼镜,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树立新的行业标准。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宏伟表示:此次与UltraleapProphesee的合作是AR领域的重要里程碑。Ultraleap的手势识别技术与我们的AR眼镜设计完美结合,将推动AR眼镜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达到新的高度。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合作,为用户带来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的全新体验。

关于Ultraleap

Ultraleap领先的手势识别和空中触觉技术(mid-air haptic technologies)实现了与数字世界的自然交互,无需依赖触摸屏、控制器或键盘。基于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数十年的专业深耕,Ultraleap为日益互联的世界带来了自然、安全且便捷的数字互动方式,从提升2D屏幕体验到打造全方位的3D沉浸式体验。

Ultraleap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拥有超过150名员工。公司提供完整的垂直软件和硬件堆栈,为汽车、户外、工业、XR、娱乐和医疗行业提供空间计算。

关于雷鸟创新

雷鸟创新成立于2021年,由TCL电子孵化,是一家专注于AR领域的新锐企业。公司深耕硬件+软件+应用全链路,在光学、显示、算法及整机方面均有多年技术积累与沉淀,核心技术行业领先。

关于 PROPHESEE

Prophesee是神经拟态视觉系统的发明者和全球市场领导者。

Prophesee为机器视觉开发了突破性的事件视觉(Event-Based Vision)解决方案。这种新的视觉方法可显著降低功耗、延迟、及数据处理量,能够获得传统基于帧的传感器不能获取的内容。Prophesee获得专利的Metavision传感器和AI算法,模仿人眼和大脑的工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机器视觉在自动驾驶汽车、工业自动化、手机、物联网和AR/VR等领域的效率。

Prophesee在巴黎、格勒诺布尔、上海、香港、东京和硅谷设有全球办事处。该公司由120多名富有远见的工程师组成的团队组成,拥有50多项国际专利,并拥有豪华的投资阵容,包括英特尔投资、博世投资、雷诺集团、沙特阿美Prosperity7 Ventures、创新工场、超新星投资Supernova Invest、索尼半导体、韦豪创芯、小米、华业天成、惠友资本等。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prophesee-cn.com/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Philipp JacobsohnSmartDV高级应用工程师

中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智能化也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考虑进入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等低空设备,而所有的这些系统产品都需要先进芯片的支撑,其中的许多芯片因其功能都是安全关键型芯片(safety-critical chip)。

所有类型的安全关键型芯片设计都需要深谋远虑和认真规划。本文的目的是阐明在安全关键型应用中使用预先打造的电路功能(也就是IP内核)的益处,并为您在设计芯片时,在做出相关选择和IP内核集成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

遗憾的是,设计师往往低估了在其项目的早期阶段与第三方IP制造商合作的重要性和益处。缺乏与IP供应商之间有计划的密切合作可能会导致误解、时间压力、流片延迟和挫败感。当然,您肯定希望在您的芯片设计项目中避免所有这些问题——那我们就接着往下看。

什么是安全标准?

在我们深入研究安全关键型芯片设计的IP选型之前,让我们先快速了解一下不同的行业针对安全性形成的标准。

适用于汽车行业的标准是ISO 26262,它源自IEC 61508标准。《航空器机载电子设备硬件设计保障指南(DO-254)和AMC 20-152A(基本上是DO-254的补充)是为开发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硬件的工程师提出要求的通用标准。其他最终用途和设计应用都可能有其自己的专用标准。ISO 21434网络安全标准就是一个例子,它在当今的汽车和航空电子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于本文的目的,我将把重点放在安全性上,而不是安全防护。)

我们为什么需要安全标准?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之处?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开发电路的时候需要标准化的问题。坦率地说,这个话题并不新鲜,甚至也不令人兴奋!安全标准甚至经常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挑战——但是,如果没有明确定义的可靠性和操作安全性规则,电子电路的运行将不再可能。

与航空公司飞行员在起飞前必须通过飞机所有安全相关的标准协议类似,标准化也必须作为电路开发的一部分加以推进。即使飞行员已经经历了数百次相同的过程,并且成功完成了相应数量的飞行,在每次重新起飞之前也必须重新进行该程序;这一措施的唯一目标是避免错误。

同理,这正是ISO 26262IEC 61508等预定义的标准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个明确定义的计划,有助于发现可能的错误并对问题进行分类,从而使设计能够对不可预见的情况做出充分的反应。如果轮胎损坏,必须阻止飞机起飞,因为它将无法安全着陆。然而,如果机上厨房有缺陷,这对于飞行来说可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不会对飞机的航空机械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从根本上说,轮船船长和飞行员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即将乘客和货物安全地运送到预定的目的地。由于海上和空中旅行之间的巨大差异,对这些任务就有不同的标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才制定了专门的安全标准。为这些不同运输工具提供设备的任何供应商必须事先知道,例如,他们的陀螺罗盘将要被安装在飞机上还是安装在游船上,以确保其正常工作。这也是IP供应商需要了解将使用其预定义电路功能(IP)的应用环境的原因。

安全标准定义了哪些方面?

安全标准定义了设计过程安全需求的各个阶段:计划(planning)、实施(implementation)、验证(verification)和文档记录(documentation)。

1.jpg

对于所有标准,该程序都有或多或少的统一性,但应该注意的是,每个标准对这四个阶段的适用性要求的定义还是略有不同。必须满足每个步骤的原则,从而符合相关标准。

最终用途和允许的故障概率

为了定义恰当的错误处理机制,就必须对潜在的硬件故障进行分类。就像前面提到的飞机轮胎和厨房的场景一样:汽车信息娱乐系统中的一个错误可能是可以接受的,而影响安全装置的错误则是不可接受的,例如自动制动系统。

因此,需要依次对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例如,IEC 61508标准就被细分为五个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0SIL 4ISO 26262标准包括四个等级:ASIL AASIL D(其中ASIL代表汽车安全完整性级别)。类别级别越高,安全要求越严格,其中SIL 4ASIL D是最严格的。

在确定设计和验证中必须采用的方法时,产品的最终用途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进入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的芯片,如果发生故障就会给驾驶员带来麻烦,但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任何风险。相比之下,安全气囊或车道管理系统中的芯片故障可能会威胁到驾驶员、乘客、道路上其他车辆甚至行人的安全。

当一种芯片设计的最终用途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生命会受到威胁时,我们将其称为安全关键型芯片。功能安全在这种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类设计的完整性级别必须与最终用途相称。必须对软件或硬件引起的潜在故障制定计划并主动解决。

对故障的理解和反应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理解和应对潜在的故障。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关于系统如何处理故障情况,并确定:1)如何预防故障本身发生,或2)如何应对故障。这里必须区分硬件错误和软件错误,它们要么可以被安全地忽略,要么必须通过不同的方法加以预防或应对。即使是纯粹的硬件错误,也必须了解这些错误实际上会导致什么故障,以及适当的应对措施应该是什么样子。

需要对系统性误差(例如,由电路开发或不充分验证导致的)和随机发生的错误(由外部影响引起)之间进行区分。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避免系统性错误。通过良好的验证覆盖、标准化的测试过程、广泛的测试,其中也可能通过使用专用的验证IPVIP)以及使用专门的工具,有可能显著提升开发无错误产品的可能性。

正如相应的安全标准明确强调的那样,100%的覆盖率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所谓的极端情况尤其如此,这种情况描述了元器件在异常条件下的操作,并且在电路开发和相关验证中都是一种挑战。

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排除随机错误。在这里,有必要制定对此类错误做出适当反应的策略。为了消除由外部影响(如α因子)引起的潜在故障,必须采用错误检测和校正电路。根据应用领域和无错误操作要求的级别,有必要提供容错实现。容错在发生错误会危及人类生命的情况下尤其重要,比如飞机上的设备。

原则上来说,这样的要求需要大大增加实现的工作量,当然也需要增加验证的工作量。在这个领域,有必要强调的是,芯片设计人员必须要验证电路本身的正确性,还要验证错误检测和纠正电路的正确性。

IP开发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当为安全关键型设计创建或使用IP时,工程师必须要牢记什么?

即使只对最终产品进行认证,但其中每个组件也必须满足适用于整个系统的要求。因此,所有子组件都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则来执行电路实现要求,以考虑产品在安全性相关应用中的后续使用,并遵守适用标准的开发流程。

ISO 26262标准而言,设计流程要求包括:

  • 详细的规划——在定义功能安全要求阶段中必须仔细完成

  • 分析——旨在识别危险和可能的错误模式

  • 实施——即对前面两个步骤进行全面的考量

然后,必须对系统进行验证和确认。为了获得认证,所有细分步骤都必须有良好的证明文件,并记录其结果。同时,这个记录必须包括所使用的工具和采用的验证方法等等。

为了获得DO-254认证,必须在规范制定阶段首先就要强制性地使用明确的定义和术语,以确保从一开始就有完全可追溯性,并指出精确的要求,以确保详细的证明文件。

要获得这种类型的认证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必须承担额外的任务来创建适当的证明文件,如记录验证过程、错误覆盖、错误报告和工具使用等必需环节。还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某种产品在获得认证后保持不变的“冻结”版本才是认证合格的。此外,在创建产品时所使用工具的版本也必须保持不变。

获得行业标准机构认证

为了确保符合DO-254ISO 26262等安全标准,就有必要获得相应的认证。公司必须与独立的组织合作,例如德国的TÜV SÜD等机构,以完成认证过程。全球有许多这样的认证机构。

那么,你应该追求认证吗?这需要视情况而定。

不利的一面是,获得安全标准认证的整个过程非常耗时,而且还需要适当培训人员。还需要在整个认证期间接受认证组织的审核,以检查和证明实现功能安全的措施的完整性。

有利的一面是,认证可以增加客户对其所需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信任。此外,由于投入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细节的严格关注可以开发出优质的产品。

在大多数情况下,认证IP核这样的单个子组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会被用于更复杂的电路中。但是,所有子组件都必须符合适用标准规定的严格规则,并考虑到产品在安全相关应用中的后续使用。

最终考量因素

如前所述,获得认证并不容易,但值得一试。即使只对最终产品进行认证,但包括第三方IP核在内的每个组件都必须满足适用于整个系统的要求。因此,所有子组件都有必要按照适用标准的严格规则进行电路实现,并在开发阶段就为产品的安全关键型最终用途制定规划。前面提到的标准定义流程必须从始至终贯彻。

SmartDV已在汽车和航空电子设计方面富有经验和颇有建树,可以成为芯片厂商在探索相关领域时值得信赖的IP合作伙伴。我们的VIP是由具有数十年复杂芯片验证经验的验证工程师所创建。我们还为各种应用提供基于标准的设计IP。下面显示的是我们的一些IP核,它们都适用于本文中讨论的安全关键型设计。

2.jpg

随着芯片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验证也在逐年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当今的芯片设计中,验证往往会消耗大约60%-80%的项目资源,并且通常是整个过程中的瓶颈。正是因为这样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与值得信赖的IP伙伴合作是回报最高的途径,他们将与芯片设计师共同解决其在此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市场差异化带来的定制化需求也在芯片行业中不断凸显。无论您是为下一代SoCASICFPGA项目采购设计IP,还是寻求验证解决方案(VIP)来完成您的芯片设计,SmartDV都可以快速且可靠地对我们多元化的产品组合进行定制,以满足您独特的设计需求。我们的SmartCompiler™技术使这种定制化可以很完美地实现,并可使芯片设计公司获得更高的回报。IP Your Way™——只需定义您的规格,然后交给我们处理。

我们期待看到您的芯片设计成果应用在道路上或在天空中!

本篇技术文章是Philipp之前发表的同一主题博客文章的后续,他最近也用在线研讨会的方式详细解读了这个话题,大家可以关注“智权半导体”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在近期发布他的演讲视频记录。智权半导体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是SmartDV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其目标是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更直接和深入的支持,并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更全面的合作。

关于Philipp Jacobsohn

Philipp JacobsohnSmartDV的高级应用工程师,他为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客户提供设计IP和验证IP方面的支持。除了使SmartDV的客户实现芯片设计成功这项工作,Philipp还是一个狂热的技术作家,乐于分享他拥有的在半导体行业近30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在2023年加入SmartDV团队之前,PhilippJ. HauggSynopsysSynplicityEpson Europe ElectronicsLattice SemiconductorsEBV ElektronikSEI-Elbatex等担任过多个工程和现场应用职位。Philipp在瑞士工作。

关于智权半导体

智权半导体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是SmartDV Technologies™在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其目标是利用SmartDV全球领先的硅知识产权(IP)技术和产品,以及本地化的支持服务来赋能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目前,SmartDV在全球已有300家客户,其中包括十大半导体公司中的七家和四大消费电子公司。

通过将专有的SmartCompiler™技术与数百位专家工程师的知识相结合,SmartDV可以快速、经济、可靠地定制IP,以实现您独特的设计目标。因此,无论您是为下一代SoCASICFPGA寻找基于标准的设计IP,还是寻求验证解决方案(VIP)来测试您的芯片设计,您都会发现SmartDVIP非常容易集成,并在性能上可力助您的芯片设计实现差异化。

了解更多关于SmartDV和智权半导体的信息,请浏览:www.smart-ip.cn,或发邮件到:chinasales@smart-ip.cn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RISC-V技术研讨会暨先进开放计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芯华章与中国电子、长城科技、腾讯、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新思科技、睿思芯科、蓝芯算力、清华-伯克利、东南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鹏城实验室等3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一同担任先进开放计算专业委员会首批理事单位,为产业提供覆盖RISC-V全流程的验证方案。

作为一种新兴指令集,RISC-V的验证工作尤为重要。比起成熟架构,RISC-V充满了更多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只有借助更充分、更完备的验证,才能保障基于RISC-V架构相关产品的稳定性,从而助力其获得大规模的商业部署。

聚焦验证领域,芯华章从底层架构创新做起,提供覆盖RISC-V全流程需求的客制化验证方案,包括在core IP层面提供RISC-V指令和架构实现验证,在RISC-V SoC层面针对多核互联、多接口的验证,以及对基于RISC-V处理器的应用提供完整的全系统验证方案。

同时,也提供灵活的脚本接口,允许工程师自定义验证环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RISC-V生态系统。

RISC-V IP core验证

在一致性证明过程中,芯华章的等价性验证工具GalaxEC支持RISC-V处理器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包括乘法单元及浮点运算等C++模型到RTL实现的等价性验证,确保设计在整个实现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从IP到RISC-V多核及SoC的设计仿真验证及调试

基于芯华章自主研发的多核一致性模型,GalaxPSS可以自动化生成大量针对Cache Coherency的C testcase,大大降低对工程师手工编写验证场景的经验依赖,提高验证的场景覆盖率和完备性,在和国内领先的RISC-V处理器IP供应商芯来科技合作中,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肯定。

创新引领 l 芯华章联手芯来科技提升RISC-V处理器设计验证

此外,芯华章逻辑仿真器GalaxSim通过对SystemVerilog和UVM标准的支持,能够为RISC-V CPU的研发提供仿真支持,同时其独有的Turbo模式更能成倍加速多核RISC-V处理器的仿真验证效率。

目前,GalaxSim在多个客户测试用例上已经取得了2-3倍的仿真性能提升,大幅降低了仿真回归测试的时间。

作为验证的必备基础工具之一,芯华章调试系统Fusion Debug也针对RISC-V处理器提供深度定制调试服务。

复杂RISC-V系统级验证和软件适配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源RISC-V处理器“香山”项目中,芯华章双模硬件仿真系统HuaPro P2E也有亮眼表现。

不同于传统的原型验证或硬件仿真,HuaPro P2E基于统一的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实现了有效的创新双模工作形式:

  • 硬件仿真模式下支持高达7千多个全信号互连,全信号不限深度的调试,以及各种虚拟验证方案。

  • 在原型验证模式下,通过一键式原型验证流程可以大大缩短验证时间,在超大规模SoC设计可以实现高达10M的仿真速率,以满足软件开发调试需求,同时还有丰富的接口解决方案。

HuaPro P2E —— 香山SoC Demo

2.jpg

3.jpg

4.png

未来,以先进开放计算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契机,芯华章将继续链接RISC-V先进开放计算领域技术、产业、人才、资本资源优势,深化生态聚合,破解行业关键共性痛点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芯”动力。

来源:芯华章科技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为了推动RISC-V技术的落地与演进,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携手思尔芯,于2024年6月18日下午成功举办了“数字EDA赋能RISC-V落地演进技术研讨会”。

1.jpg

研讨会由思尔芯产品经理梁琪主讲,主题为《数字异构验证方案应对数字电路设计的新挑战》。梁琪介绍了当前数字芯片设计中的挑战,特别是RISC-V架构的碎片化特征。她指出,这种特征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也使得验证变得更加困难。如何在确保定制化的RISC-V核心满足设计规范、性能要求,以及处理器性能、功耗和安全性方面的严格验证的同时,又要帮助芯片厂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及时推出新一代产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思尔芯提出了异构验证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解决芯片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的设计和验证需求,确保设计的准确性。梁琪强调,芯片开发需要充分的仿真和验证,以避免流片失败导致的高额成本损失和市场机会的错失。通过异构验证,思尔芯整合了多种EDA工具,包括架构设计(Genesis芯神匠)、软件仿真(PegaSim芯神驰)、硬件仿真(OmniArk芯神鼎)、原型验证(Prodigy芯神瞳)和数字调试(Clarity芯神觉),并支持全面上云。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跨团队的高效协作,还确保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达到预定的准确性,从而在短时间内高效实现“确保芯片设计正确”的目标。

2.jpg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梁琪又详细阐述了原型验证如何助力RISC-V开发,并通过“香山”Demo进行演示。梁琪解释了选择“香山”进行演示的原因:“‘香山’项目不仅是RISC-V架构芯片设计的前沿,也是我们在该领域技术创新的代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展示了原型验证如何在实际项目中提升开发效率和可靠性。”

她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原型验证在芯片设计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对于基于RISC-V架构的设计,原型验证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开发风险并加速产品上市,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真实硬件上测试软件功能和性能的平台,使“香山”的软硬件工程师能够并行工作,显著加速进程。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与会者踊跃提问,梁琪耐心解答了关于数字EDA和RISC-V的各种疑问,现场气氛热烈。一位来自芯片设计公司的工程师表示:“梁经理的讲解非常详细,让我们对数字EDA和RISC-V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异构验证方法和原型验证的实际应用案例,对我们的日常工作非常有帮助。”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数字EDA与RISC-V技术的机会,还为业界同仁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RISC-V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和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思尔芯是国内首家数字EDA供应商,已提供完善的数字前端EDA全流程,也是业内最早开发原型验证工具的企业,客户数量已超过600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和思尔芯的此次合作,代表了双方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的紧密结合。他们也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推动RISC-V技术的发展,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迎接技术创新的美好未来。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0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