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2024慕尼黑华南电子展盛大启幕,备受业界瞩目的第十一届IoT大会与第六届硬核芯生态大会暨颁奖典礼同期隆重举行。汇顶科技智能音频放大器TFA9865凭借出色表现,荣获“IoT年度产品奖”与“2024年度硬核IP产品奖”两项殊荣。奖项经由工程师及专家评审团队严格评出,旨在表彰行业具有创新技术的产品。连获殊荣彰显了汇顶科技卓越的音频技术创新实力与产品性能。

作为汇顶科技新一代智能音频放大器的领军产品,TFA9865以7W高输出功率和低于7uV的超低底噪,重塑了移动设备音质标杆。依托自研第一代CoolPWM技术,它打破了传统技术架构束缚,通过纯数字链路设计和先进能效管理,实现了性能表现、输出效率等全方位显著提升。此外,汇顶联手知名芯片制造商,采用全新数字架构,使TFA9865成为国内首个特调90纳米BCD工艺的音频放大器芯片;更小巧的芯片尺寸与外围器件的简化,为终端厂商提供更充裕的创新空间,受到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随着移动端音频技术的不断革新,终端厂商对兼具性能表现、能效优化及紧凑设计的智能音频放大器需求将更加旺盛。汇顶科技将持续聚焦软硬件一体的音频技术创新,携手终端厂商驱动移动音频体验不断升级,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沉浸的聆听享受。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3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产品经理 Shawn Lee

键合线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半导体产业和微电子领域。它能够将集成电路(IC)中的裸片与其他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和电阻器)进行连接。键合线可在芯片的键合焊盘与封装基板或另一块芯片的相应焊盘之间建立电气连接。

半导体和电子设备制造市场正在持续扩展其版图。据《财富商业洞察》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 2032 年,半导体市场预计将突破 20625.9 亿美元大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键合线测试的重要性亦随之日益凸显。这些连接对于将半导体裸片与封装引线或基板相连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些键合工艺中出现任何缺陷,都可能引发诸如开路或短路等问题,进而对设备的整体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进行键合线测试,不仅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更是为了确保产品能够符合行业标准。

以下是影响键合线效果的一些常见缺陷:

·导线下垂:当导线受到张力时发生拉伸或下垂,就会导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电气性能。

·导线偏移:这是指在键合过程中导线发生横向移动,从而导致错位,进而造成连接不可靠。

·形成引线环:若导线出现意外多余的部分,就可能会形成环状,这不仅会损害键合的质量,还会对设备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导线短路: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两根导线之间发生了意外的电气接触,进而可能引发电路故障,甚至导致整个设备的完全失效。

·导线开路:这是指本应与焊盘形成电气连接的导线发生了断开,从而使得电路无法形成闭合回路,进而对设备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测试方法概述

测试键合线缺陷时,最广泛采用的方法包括使用自动 X 射线检测技术 (AXI) 进行光学/X 射线检测,以及借助自动测试设备 (ATE) 进行电气测试。

AXI 技术通过使用 X 射线的穿透能力,能够捕捉到键合线的精细图像,从而有效检测出如异物、空隙和密封不良等隐蔽缺陷。该方法属于非破坏性检测,非常适合检测复杂的组件。不过,其检测过程相对缓慢、成本也较高,而且存在辐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ATE通过对键合线的电气特性进行测试,能够准确识别出诸如开路、短路以及性能衰退等问题。该方法具有速度快、一致性强以及可编程等优点,是在大批量生产环境中应用的理想选择,但其可能无法有效检测出结构和机械方面的缺陷。

除了电气测试和光学检测手段外,还有其他多种技术可用于评估键合线的质量。例如,引线和键合的拉力测试可以测量键合线或带状键合的抗拉强度,球剪切测试可用于分析球键合的强度,热循环测试通过使键合线经历不同的温度条件来评估其耐久性;而应力测试旨在评估键合线在长时间内承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能力。

电容测试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巧妙地利用了金属表面(例如键合线与金属板,后者亦称IC上方的传感板)的耦合特性。在此配置下,IC的每一个引脚和键合线都被有效地转换为电容器的导电板。这一方法使得用户可以检测到以往采用传统 ATE 和 X 射线方法难以发现的缺陷,比如键合线和内引线之间的 “近短路”现象,以及导线的垂直下垂问题。此外,电容测试还能识别出错误的芯片和模塑化合物等潜在问题。

电容测试原理

采用电容耦合法检测键合线缺陷的原理相对简单。具体而言,这一方法是通过共享电场,而非直接的电气连接,来在两个导体之间传递电能。如此,即便组件之间没有通过导线实现物理连接,也能进行信息通信或信号传输。

这一概念可应用于键合线的测试中,具体方法是测量两个导电物体表面之间的电容:一是键合线区域上方的电容结构,二是与键合线相关联的导电路径。通过对这两个导电物体表面所产生的电容响应进行分析,就可以评估封装集成电路内部键合线的状况及其位置情况。 

如图 1 所示,非矢量测试增强探头 (VTEP) 就是实现此类测试的一个实例。该探头采用先进的电容和电感传感技术,旨在检测和测量印刷电路板(PCB)上各个元器件以及板内互连的电气特性。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此项技术无需依赖详细的输入输出矢量即可进行操作,并具有出色的信噪比。

1:是德科技非矢量测试增强探头 (VTEP)

如下图 2 所示,该解决方案采用了先进的电容和电感传感技术,旨在检测和测量键合线的电容值。具体操作流程为:通过保护引脚,将刺激信号注入到引线框架中,随后该信号将会传输到键合线位置。当放大器触及传感器板(在本例中为电容结构)时,电路即刻闭合,并开始捕捉耦合响应。

2:使用 VTEP 的四方扁平封装 (QFP) 键合线测试装置的横截面图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电气结构测试仪 (EST) 能够结合先进的电容和电感传感技术,以及零件平均测试 (PAT) 统计算法,从一系列已知完好的单元中学习并建立基线键合线测试。这样,用户就能准确的识别出任何偏离正常值的键合线变化,例如下图 3 中测试仪所捕捉到的“近似短路”缺陷。

3:使用 s8050 EST 检测到的 "近似短路"缺陷,并在 X 射线下进行验证

基于电容测试的优势和局限性

电容测试方法在处理周边引线排列的封装时尤为高效,原因在于这些引线均位于集成电路的同一侧或周围,彼此紧密相邻。典型的例子包括双列直插式封装(DIP)和四方扁平封装(QFP)。在这两类封装中,所有引线要么彼此相邻,要么环绕集成电路封装的周边。得益于此种设计,键合线得以通过单层结构围绕芯片布局,而不是相互堆叠。这种配置使得测量电容耦合信号以确定键合线的物理位置变得相对容易和精确。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集成电路复杂性的日益提升,一系列更先进的封装类型应运而生,其中包括球栅阵列 (BGA),此类封装涉及多层键合线的堆叠。如下图 4 所示,由于键合线排列的复杂性显著增加,所以这种先进的方法为测量电容耦合信号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4:球栅阵列 (BGA) 封装俯视图

电容耦合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这些先进的集成电路封装类型。以BGA为例,其键合线焊盘是按照同心环的方式,即围绕芯片也围绕印刷电路板进行布局,由此产生了多层线路的堆叠。如图 5 所示,这种配置会影响电容耦合信号的强度和信噪比,进而使得测量电容耦合信号更具挑战性。

5:多条导线相互堆叠的 BGA 封装横截面图

因此,在选择电容耦合测试方法之前,对键合线排列方式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具有复杂键合线排列的先进封装类型,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测试方法,进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以及缺陷检测的可靠性。

革新键合线缺陷检测技术,助推微电子行业前行

键合线技术在微电子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随着市场增长预测的急剧上升,对于高效测试方法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尽管传统的 AXI 和 ATE 系统能提供有价值的分析见解,但它们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集成电路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键合线变形缺陷,而针对这些缺陷,也有各种对应的系统去进行处理。

ATE 系统可轻松检测诸如开路、短路和缺线等电气缺陷。这使得它们成为在高产量生产环境中的理想选择。然而,这些系统的局限性在于,它们只能检测电气缺陷,而对于其他类型的问题,比如多余或杂散的导线、近似短路的下垂导线或摆动线等,却无能为力。因此,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 ATE 测试中,集成电路看似完全正常工作,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相比之下,AXI 可以检测出所有键合线缺陷。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人工目视检查,不仅费时耗力,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误差。特别是在高产量生产环境下,想要对每一批集成电路封装进行细致的筛查显得尤为不切实际,因为这会大幅拖慢生产节奏,造成瓶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能随机选取少量样品进行筛选,这无疑限制了 AXI 在全面缺陷检测方面的效能。

基于电容的测试技术成功应对了这两项挑战。这一先进技术能够检测到那些传统 ATE 和 X 射线系统难以察觉的缺陷,例如键合线和内部引线之间的 “近似短路 ”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导线下垂问题。此外,它还能识别出芯片错误和模塑化合物问题等其他方面的异常,进而显著提升了其诊断能力。

与 PAT 统计分析相结合时,这种检测方式可以高效且轻松地检测出电气和非电气缺陷,并能适应快速的生产节奏。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3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的今天,电磁干扰(EMI)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深圳市维爱普电子有限公司推出的三合一滤波器,集成了高压滤波器、DC-DC滤波器和低压及CAN总线滤波器,为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合一滤波器的设计考虑了空间的优化利用,将三种不同的滤波功能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外壳内。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安装空间,还通过隔板隔离各个滤波器,有效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外壳采用铸铝材料,具备良好的耐高温、高湿以及耐腐蚀特性,满足严苛的工业环境要求。

1.jpg

高压滤波器部分,维爱普采用了两级滤波电路设计,通过两个第一共模电感和两个第一电容,以及多个第一接线头,实现了对高压电源的高效滤波。而DC-DC滤波器则通过一级滤波电路,使用第二共模电感、多个第二电容和多个第二接线头,为DC-DC转换器提供清洁的电源。

低压及CAN滤波器部分,维爱普通过多个第三共模电感和第三电容组成多级滤波电路,为低压信号和CAN总线提供精确的滤波。此外,CAN滤波器由四个第四共模电感组成,专门针对CAN总线的通信特性进行优化。

维爱普的三合一滤波器在安装方面同样体现了人性化设计。高压滤波器水平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DC-DC滤波器水平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而低压及CAN滤波器则竖直安装在第三安装槽内。这种布局使得安装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简便。

此外,维爱普三合一滤波器的第一安装槽内灌封有环氧树脂,将高压滤波器封住,起到了防震防潮、防高温、绝缘隔离的作用,增强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维爱普电子有限公司的三合一滤波器以其紧凑的设计、高效的滤波性能和简便的安装维护,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电磁兼容保护。这种创新的集成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也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来源:维爱普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3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全球光伏行业权威媒体PV Magazine公布了最新"PV Magazine Module Test"测试结果,润阳72版型高效N型组件凭借其优异的发电性能雄踞双面组件发电量榜首,同时在室内性能测试中以平均92分的高分稳居前列,在性能和可靠性两方面均展现出了非凡实力,再次有力证明润阳组件的卓越品质。

"PV Magazine Test"是由德国PV Magazine集团发起的光伏组件性能与发电量测评的专业化测试,涵盖组件外观、EL、低辐照、温度系数、PID等室内性能测试和户外发电量实证评估两大方面,全面监测光伏组件的性能表现。作为光伏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评测项目,该测试提供可靠的信息,帮助客户辨别挑选优质产品,测试结果备受全球客户信赖。此次测试特邀业内领先的咨询公司CEA作为第三方技术专家,全程监控测试过程,确保了评测结果的权威与公正。

在室内测试环境环节,润阳高效N型组件与所有类型组件同台对比。在外观、EL、弱光性能、温度系数和PID等关键必测子项目中,润阳高效N型组件凭借其卓越表现,平均得分高达92分,稳居同行业前列。更为突出的是,在可靠性方面必测的PID和选测的LeTID子项目中,润阳高效N型组件更是100分满分的优异成绩惊艳全场,无疑是对润阳高效N型组件在户外复杂环境下能够保持卓越稳定性能的最有力证明

户外实证是评估组件发电性能最为直观且有效的方法。润阳高效N型组件在N型双面组的8月户外实证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发电性能,以152.80Wh/Wp的卓越发电量荣登月度榜首。这款组件凭借其出色的温度系数与弱光性能,在低辐照或高温的极端条件下,依然展现出卓越的发电性能与可靠性,确保组件能够在实际环境中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图片来源PV Magazine官网

图片来源PV Magazine官网

自成立以来,润阳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集结太阳能领域高精尖技术人才,不断探索并实现更高效、可靠、安全的太阳能解决方案,凭借先进技术与卓越制造推动产业变革。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润阳将继续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全球绿色能源贡献更多润阳的力量。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nfosys CobaltInfosys TopazInfosys Aster将与微软合作,旨在提升客户体验,推动企业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应用

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的全球领导者Infosys (NSE, BSE, NYSE: INFY),近日宣布扩大与微软的合作,以帮助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微软Azure。此次战略合作旨在帮助Infosys和微软的共同客户实现其技术投资的价值,并确保取得变革性成果。

Infosys和微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合作始于Infosys成为GitHub Copilot的早期采用者,这使他们在代码现代化和完成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效率。Infosys是GitHub Copilot的顶级 "零号客户" ,目前有超过1. 8万名开发人员生成和使用了超过700万行Copilot代码。再加上最近推出的行业首创的GitHub卓越中心 (CoE),Infosys在为全球客户提供企业人工智能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Infosys还被选为战略供应商,为微软的企业客户提供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作量支持。Infosys将在其解决方案IP系列产品中注入微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套件,为市场带来独特的功能,帮助客户实现成本效益、可扩展性和敏捷性。

此次合作将结合微软的技术和Infosys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和云套件产品,Infosys TopazInfosys Cobalt,以及其人工智能营销套件Infosys Aster,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推动企业人工智能在全球的采用。

此次扩大的合作范围将包括:

  • 金融服务——Infosys Finacle在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上微软的先进能力,将使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创新、运营和转型。

  • 医疗保健——Infosys Helix是基于微软Azure构建的下一代医疗保健支付方平台,使用AI/ML自动化来优化患者结果,将提供护理访问,增强患者体验,同时简化流程并降低成本。

  • 供应链——该领域将通过TradeEdgeAzure OpenAI服务的综合优势,优化流程并提高敏捷性。

  • 通信——微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Infosys实时运营平台将提供增强的连接和客户体验。

  • Infosys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加上微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将加速客户的NetZero之旅。

  • 客户服务——Infosys Cortex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客户互动平台,集成了微软GenAI和Copilot,为客户服务组织的每个成员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Copilot协助。

其中许多解决方案将在Azure市场上提供,允许客户Microsoft Azure Consumption Commitment (MACC),创造一个互利的市场主张。

随着合作的发展,两家公司还专注于分享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最佳实践。Infosys是微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合作伙伴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Infosys负责任的人工智能(RAI)办公室为人工智能道德准则的制定做出贡献。培训工作也是合作的一部分,确保劳动力配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来支持这些计划。

Infosys执行副总裁兼通信、媒体和技术全球行业领导者Anand Swaminathan表示: "此次合作解决了各种业务问题,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在金融、医疗保健、供应链和通信等关键领域提供可扩展性、敏捷性和成本效益。随着Infosys和微软共同踏上这一变革之旅,我们准备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并使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蓬勃发展。"

微软首席合作官Nicole Dezen表示: "我们与Infosys扩大合作将改变行业,加强业务运营,提升员工体验,并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我们将共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的采用,并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创新。"

关于Infosys

Infosys是数字化与咨询服务的全球领军者。我们拥有超过30万名员工,致力于放大人类潜能,为个人、企业和社区创造更多未来机会。凭借40多年在系统管理和全球化公司运营方面的经验,我们娴熟地帮助超过56个国家的客户借助云和人工智能驱动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通过AI核心技术赋能企业,通过大规模敏捷数字化增强业务能力,并通过从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传递数字技能、专业知识和想法,不断学习,推动持续改进。我们致力于成为一个治理良好并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让多元化人才在包容的工作环境中健康成长。

敬请访问 www.infosys.com,了解Infosys (NSE, BSE, NYSE: INFY) 如何帮助您的企业领航下一次浪潮。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器件节省空间,工作温度高达+165 °C,电感值达4.7 mH

日前,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两款新型1008封装功率电感器---商用版IHLL-1008AB-1Z和车规级IHLP-1008ABEZ-5A,外形尺寸为2.5 mm x 2.0 mm x 1.2 mm。今天推出的这两款功率电感器性能与更大一级的IHLP®电感器相同,占位面积只有55 %,工作温度高达+165°C,具有宽电感范围和低直流内阻(DCR)。

1.jpg

IHLL-1008AB-1Z只有底部是电镀的端子,可缩小基板布局,实现紧凑的板间距,电感典型值0.33 mH 至4.7 mH。IHLP-1008ABEZ-5A采用底部和侧面电镀的端子,增加焊点固定强度,提高抗机械振动能力,同时简化焊点检查。器件通过AEC-Q200认证,+165 °C下可连续稳定运行,工作温度比最接近的竞品器件高10 °C,典型DCR低至12.0 mW,降低15 %。

两款器件的性能优于铁氧体技术,采用牢固的铁粉磁芯完整密封绕组,消除气隙,并对相邻器件串扰进行磁屏蔽,同时其软饱和曲线在整个工作温度和额定电流范围内保持稳定。电感器扁平线圈支持低DCR 和大电流处理,线圈可直接弯折形成电感器端子,不需要引线框。精密激光剥线,结合引线电镀工艺,确保易焊性并可承受重复热循环,实现最大可靠性。

日前发布的Vishay Dale器件适用于DC/DC转换器、噪声抑制和各种应用的滤波。IHLP-1008ABEZ-5A是车载信息娱乐、导航和制动系统;ADAS、LiDAR和传感器;以及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理想选择。IHLL-1008AB-1Z适用于CPU、SSD模块以及数据网络和存储系统;工业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电视、音箱、音频和游戏机;电池供电消费类医疗保健设备;医疗器械;通信设备以及精密仪器。

IHLL-1008AB-1Z和IHLP-1008ABEZ-5A采用100 %无铅 (Pb) 屏蔽复合结构,噪声极低,具有高抗热冲击、耐潮湿和抗机械振动能力,可无饱和处理高瞬变电流尖峰。器件符合RoHS和Vishay绿色标准,无卤素。

器件规格表:

系列

IHLL-1008AB-1Z

IHLP-1008ABEZ-5A

电感 @ 100 kHz (μH)

0.33~4.7

0.15~2.2

典型 @ 25 °C (mΩ)

14.0~160.0

12.0~70.0

最大DCR @ 25 °C (mΩ)

19.0~190.0

15.0~84.0

典型温升电流 (A)(1)

1.8~6.0

2.6~6.5

典型饱和电流 (A)(2)

1.8~7.3

2.8~8.5

典型饱和电流 (A)(3)

2.4~8.5

3.5~10.2

封装

1008

1008

温度范围 (°C)

-55~+125

-55~+165

AEC-Q200

(¹)ΔT上升约 40 °C时的直流电流(A)

(²)L0下降约20 %时的直流电流(A)

(3) L0下降约30 %时的直流电流(A)

IHLL-1008AB-1Z和IHLP-1008ABEZ-5A现可提供样品并已实现量产,供货周期为10周。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0月15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在《芯师爷》“硬核芯评选”活动中,凭借在市场推广、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2024年度“中国芯卓越代理商奖”。

1.jpg

“硬核芯评选”活动致力于挖掘并表彰在国产芯片领域展现出卓越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的企业。这一活动目标与大联大积极践行协助中国芯片新创公司理念不谋而合。这一殊荣印证了大联大在市场推广、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被充分认可,同时也彰显了其在引领中国芯产业持续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推动本土厂商创新,共筑全球价值链新高度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先进的芯片企业和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蓬勃发展之态势。在此背景下,大联大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选型、供应链管理到方案设计的一系列支持,以推动中国产业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土厂商,大联大创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并积极整合供应链资源,与产业内优秀的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初创厂商,大联大遍布在全球的74家销售据点,能够进一步帮助这些品牌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

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果断布局建立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其旗下技术社群平台「大大通」将技术服务放在云端,有超过700位技术工程师在线咨询与答疑,并已积累多达1,500个技术解决方案。大联大期待通过高实用性的技术服务力,帮助产业链伙伴开拓思路并确保客户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持续发力车用市场,用“芯”引领汽车数智转型

在智能化与网联化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汽车已经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步蜕变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这一深刻转变不仅重塑汽车行业的面貌,更催生诸多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多元化创新。面对此趋势,汽车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紧密协作,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作为国际领先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之一,大联大积极布局汽车行业,持续加大对车用市场的投入,推动原厂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在车用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创新上,大联大展现出卓越的市场敏锐度与前瞻视野,公司不仅紧跟全球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还深入分析中国原厂与国外原厂的产品特性与优势,采用产品组合与资源互补的方式进行设计,以带动中国芯的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与升级贡献力量。

此外,作为衔接原厂与制造商的重要纽带,大联大积极创新,策划主办车用技术巡演活动,广邀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探讨行业趋势、分享宝贵经验。经由上海、深圳、合肥、重庆四站成功举办后,将于10月17日开启武汉站•光谷皇冠假日酒店再度起航。届时,将邀请30+家头部芯片厂商,250+国内外主要车企,分享车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智能大灯及智能网联等最新技术方案,探索车用技术的未来前景,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动力!

2.jpg

半导体是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大联大聚焦汽车、消费、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与伙伴们协同创新,助力中国芯在国际舞台释放“硬核”力量。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北,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应商超过250家,全球74个分销据点,2023年营业额达美金215.5亿元。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市场背景

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汽车市场发展的两大主流方向,智能化的要求对整个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来架构中的一些孤岛控制单元通常只需要简单的电气控制,对芯片的外部资源要求比较低,但同时又要求远端节点具有跟域控之间的通讯能力,还有部分远端节点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本地化融合处理或对执行单元进行简单的控制并监控其运行状态。

传统的控制架构采用分立方案,具有独立的LIN收发器,供电LDO和MCU,存在控制板面积大,MCU资源过剩,总体成本高,系统可靠性差等痛点,泰矽微新发布的TCHV4018L将32位M0 MCU与LIN收发器以及LDO供电进行了单芯片集成,实现了极低成本和极高的性价比的完美融合,为汽车智能传感与智能执行部件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TCHV4018L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将会是传统MCU+LIN+LDO分立方案整体成本的近乎一半,具有无可比拟的超高性价比。

产品特色

  • 工作电压5.5V~18V,支持40V抛负载电压

  • 深度睡眠功耗70uA,支持LIN唤醒

  • ARM Cortex M0 内核,48MHz 高频时钟, 64 KB 带ECC Flash和 4 KB SRAM

  • 集成5V/150mA 和1.2V/10mA LDO供外部使用

  • 支持4路16位的PWM输出

  • 支持14位的SARADC,采样频率最高500KSPS,内部集成PGA,最大16倍增益,可实现对5路单端信号(包含1对差分信号)的采集

  • 集成2路LIN接口同时支持主从节点,其中一路内部集成收发器

  • 支持1路SPI接口,最高通信速率20MHz

  • 集成LIN收发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符合LIN2.x和J2602 标准

  • LIN接口支持115Kbps高速模式和20Kbps常规模式的切换

  • 内部集成温度传感器

  • 电源端符合ISO7637 和ISO16750浪涌和瞬态电压标准

  • 封装DFN16 3mm*4mm

  • AEC-Q100 Grade 1,Tj=-40°C~150 °C

芯片内部框图

1.jpg

图 1 系统框架图

产品优势

极致的外设资源优化和性价比

针对性极简资源配置,去除冗余,提供1个SARADC,4个PWM,1个SPI,9个GPIO、2个LIN SCI接口和2个UART,追求极致性价比。

单晶片设计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TCHV4018L 采用了领先的混合信号单晶圆工艺, 将高压模拟,嵌入式存储和其它模拟和数字外设集成于单一晶片,在成本,性能,可靠性以及尺寸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低功耗

得益于TCHV4018L 的单晶片设计,内部单元之间的功耗模式可以灵活配置满足各种应用场景对功耗模式的要求,典型的支持LIN唤醒模式,芯片待机功耗可以实现小于70uA的指标,可以轻松满足几乎所有车厂对零部件功耗的要求,并给外围辅助防护电路等留出额外的功耗裕量。

小体积

基于单晶片设计,以及芯片资源做了极致优化,使得整个产品的尺寸仅有3mm*4mm,相比分立和合封的芯片方案,优势非常突出。

良好的LIN兼容性

TCHV4018L LIN 收发器和数据链路层基于泰矽微成熟LIN 收发器IP设计,可以很好满足LIN2.X 和SAEJ2602:2021 等最新的LIN 兼容性要求。

优异的EMC特性

TCHV4018L 从芯片设计阶段就重点考虑了EMC问题,在电源管理和LDO等电路设计中增加了必要的防护措施,提升了PSRR性能,使得TCHV4018L 轻松通过ISO7637 和ISO16750

ISO11452, CISPR25, SAEJ2962-1等相关EMC标准的测试。

典型应用场景

TCHV4018L主要有3大类应用方向:

执行器节点:直流电机,车尾灯,开关,天窗,车窗,雨刮等

传感器节点: 雨量传感,超声波雷达,PM2.5等

桥接扩展:LIN to LIN桥接,  LIN to UART CAN桥接, UART CAN to LIN桥接等

2.png

图 2 智能执行器应用

3.png

图 3 超声波雷达应用

5.png

图 4 LIN to LIN桥接应用

6.png

图 5 阳光雨量传感器应用

7.png

图 6 电阻式或电容式惠斯通电桥传感器

生态,工具和技术支持

为了便于用户快速进行方案的评估,助力项目快速落地,泰矽微提供TCHV4018L的EVK开发板供用户申请,并提供完整的SDK开发包,具体可通过sales@tinychip.com.cn咨询。

1728963460069.jpg

7 生态工具包

【关于泰矽微】

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2019年成立于上海张江,是一家中国领先的高性能专用MCU芯片供应商。公司专注于各类高性能模数混合芯片研发,产品覆盖汽车、医疗、工业及消费等多个领域,并在相关应用领域获得众多头部客户的认可和产品导入。公司目前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泰矽微在车规芯片方面进行了深度布局,已成功通过车规功能安全ISO26262 ASIL-D体系认证及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多款产品获得AEC-Q100车规芯片认证,累计获得数十项发明专利。目前已形成六大产品系列,包括信号链、电池管理、电源管理、车规触控、车载照明系统及马达驱动控制,形成了矩阵式产品阵容。

泰矽微始终坚持做创新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打造好的产品,简单易用的生态,稳定成熟的垂直解决方案,力争成为中国半导体发展的中流砥柱和进军国际半导体市场的中坚力量。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0月15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安森美(onsemi)NCP1680和NCP1345等芯片的240W USB PD充电器方案。

1.jpg

2.jpg

图示1-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产品的240W USB PD充电器方案的展示板图

USB PD3.1协议的推出是快充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其突破性地引入扩展功率范围(EPR),新增28V、36V、48V三个电压等级,并分别对应5A电流,将最大输出功率提升至240W,这一升级预示着快充技术将不再仅局限于传统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而是向家电、服务器以及各类高功率电器设备全面渗透,从而开启一个万物皆可快充的新时代。为应对USB PD3.1快充需求,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 NCP1680和NCP1345芯片推出240W USB PD充电器方案。该方案采用图腾柱PFC+2SW准谐振反激式拓朴,具有多种保护功能,能够提供出色的能效比和安全性。

3.jpg

图示2-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产品的240W USB PD充电器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NCP1680是一个CrM PFC控制器IC,用于驱动无桥图腾柱PFC拓扑结构。无桥图腾柱PFC是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结构,包括一个以PWM开关频率驱动的快速开关桥臂和一个以AC线频率工作的第二桥臂。这种拓扑结构消除了传统PFC电路输入端存在的二极管桥,使功率级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NCP1345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准谐振反激式控制器,适用于设计高性能离线USB PD和USB Type-C电源转换器。NCP1345实现了双引脚VCC结构,可直接连接到辅助绕组,从而简化VCC管理,同时减少零件数量并提高性能。此外,该产品还具有基于一次侧的输出限制电路,以确保无论输出电压或输出功率在任何情况时,都能保持恒定的输出电流限制。

4.png

图示3-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产品的240W USB PD充电器方案的方块图

除此之外,此方案还搭载onsemi旗下同步整流控制器NCP4307和氮化镓FET等产品,以达到最佳的效率表现。凭借大联大的前沿技术和onsemi的先进器件,此方案不仅能够加快USB PD3.1充电器的产品设计,更推动了整个快充生态链的升级与发展。

核心技术优势

图腾柱PFC+ 2SW准谐振反激式拓扑;

使用GaN FET进行高频操作,图腾柱PFC为50mohm,反激式为75mohm;

涟波&杂讯:<150mV @5V~12V和<230mV @15V~48V;

平均效率:115VAC & 230VAC和48V时,为94.75% & 95.43%;

满载效率:115VAC & 230VAC和48V/5A时,为95.12% & 96.17%;

通过初级控制实现精确输出过电压保护;

精确的初级恒流控制和过电流保护;

短路保护和开环保护。

方案规格:

交流输入90V至264V;

支持PD3.1多路输出的模拟电路;

子卡界面相容48V PD3.1协定;

输出电压和电流5V、9V、12V、15V、20V、28V、36V、48V和5A;

最大输出功率:240W;

低待机功耗:通用<120mW;

采用2层PCB,名片尺寸大小;

PCBA尺寸:89mm×51mm×21.5mm;

功率密度:40W/in³。

本篇新闻主要来源自大大通:

基于世平安森美推出NCP1680+NCP1345 2SW Flyback 应用于240W USB PD3.1的方案介绍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北,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应商超过250家,全球74个分销据点,2023年营业额达美金215.5亿元。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 2024)将于2024年11月18日—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IC China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办的唯一以半导体为主题的博览会。本届大会展商覆盖IC设计、封装测试、制造、设备、材料等半导体全产业链,汇集了华大九天、北方华创、长电科技、华虹、华润微、DISCO、华为、三星等国内外半导体领域知名企业参与并展示最新技术和研发成果。

观众参会报名正式开启!

1.jpg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IC China 2024最强剧透抢先看!

部分活动观众免费观看!

一、国内外龙头企业齐聚

本届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半导体龙头企业参展,包括华虹、晶合集成、华润微、长江存储等,IC China 2024依托半导体全产业链头部企业的吸引力和整合能力,搭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对面交流桥梁。

2.png

二、特色展区 “芯”品不断

本届博览会预计参展企业超600家,特设产业链、地方、化合物半导体、新兴应用、半导体第三方服务、产教融合、国际洽谈、未来产业八大展区,全面覆盖半导体产业链各重要环节及前沿热点。同时,部分厂商还将现场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及新品发布。

三、活动升级 精彩纷呈

本届博览会将举办包括大会开幕式及主旨论坛在内的3场重大活动、7场专题活动、2场高峰论坛、5场主题论坛和2场主题边会,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更多交流和合作机会。

(一)开幕式 

开幕式及主旨论坛将邀请相关主办单位领导,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领导和代表,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国内外行业组织代表、企业负责人等重磅嘉宾出席,针对人工智能、汽车芯片、半导体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高峰对话,共谋半导体发展新格局。

(二)高峰论坛(观众免费入场)

1.全球IC企业家大会

2.百日招聘活动暨半导体人才大会

(三)主题论坛(观众免费入场)

1.智存未来先进存储协同创新论坛暨先进存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2.人工智能及大模型芯片论坛

3.先进封装创新发展主题论坛

4.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融合创新发展分论坛——“双碳”驱动创“芯”发展

5.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大型研讨会

(四)专题活动

1.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会(需受邀) 

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工作会(闭门)

五)主题边会(具体请联系组委会)

1.东南亚多边交流会

2.中韩双边交流会 

四、人才赋能 “芯”系未来(亮点活动)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产业前沿与人才发展大会

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教育部学生与素质发展中心为指导单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芯星计划项目工作组为承办单位开展百日招聘活动暨半导体人才招聘大会,推动优化中小企业人才结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

五、链接国际 促“芯”发展

与展会同期召开的全球 IC 企业家大会将邀请国内外半导体行业上下游企业代表,探讨新形势下产业合作发展新路径。

中国—韩国、中国—东南亚双边多边交流会与国际知名行业专家学者分享半导体产业“芯”见解,研判产业发展“芯”趋势。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一)展位预订咨询(余位不多)

 周 浩 010-88558799/13810971086

王 达 010-88558789/13552429198

樊洋洋 010-88558802/17343099236

苏明泽 010-88559768/18310035936

邮  箱:zhouhao@ccidmedia.com

(二)观众参会报名咨询

樊洋洋 010-88558802/17343099236

苏明泽 010-88559768/18310035936

邮  箱:fanyangyang@ccidmedia.com

(三)媒体合作联络

樊洋洋010-88558802/17343099236

邮  箱:fanyangyang@ccidmedia.com

3.jpg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2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