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27日——盛密科技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于今日正式发布迷你电化学环氧乙烷气体传感器:mini ETO-100

该传感器顺利通过了全套严苛的性能验证。我们来看看它的各项性能。

1.png

响应曲线

2.png

3.png

上图是20只mini ETO-100传感器对环氧乙烷气体的响应曲线。

分辨率

4.png

上表是15只mini ETO-100传感器的测试结果,分辨率2倍STDEV在0.5 ppm以内。

线性

5.png

6.png

上图是20只mini ETO-100传感器分别入空气、20 ppm、40 ppm、60 ppm、80 ppm和100 ppm环氧乙烷气体的测得结果,在0~100 ppm量程范围内,线性判决系数R²为0.9995。

重复性

7.png

8.png

上图是20只mini ETO-100传感器分别6次通入40 ppm环氧乙烷气体的响应曲线,当输出稳定之后记录输出值,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

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 

9.png

10.png

以上分是10只mini ETO-100传感器在45℃ 90%RH和50℃ 10%RH的环境下七天的灵敏度变化率,均小于8%。

交叉干扰

11.png

总结

mini系列环氧乙烷气体传感器(mini ETO-100)已具备:

亮点1:线性佳,线性判决系数R²为0.9995。

亮点2:更为短、小、轻、薄,更加适用于便携式和紧凑式多合一仪器仪表。

来源:盛密科技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硫化氢传感器在工业领域(如石油天然气行业、化工行业、污水处理行业、矿业行业)、环境检测领域(如室内监测和室外环境监测)、安全防护领域(如应急救援装备和个人防护设备)等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现一有硫化氢传感器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局限

一、现有硫化氢传感器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局限

现有硫化氢传感器主要有电化学和半导体类型两种,电化学传感器具备较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但其寿命较短、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而现有半导体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

s三a
二、中科微感在硫化氢传感器上的技术突破

12月27日——中科微感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于今日正式发布MEMS硫化氢气体传感器:

CM-B111S

1.png

2.png

01

高精度测量

测量范围 0.1 ppm -100 ppm。传感器采用了全新半导体纳米多层敏感薄膜材料技术优化的物理气象沉积工艺,对硫化氢响应良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仍能提供准确测量

02

优秀的抗干扰性

增强了对其他常见气体(如乙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的抗干扰能力,确保了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依然能够提供精准的监测数据,提升可靠性。

03

小型化,长寿命

尺寸小巧,仅为 2.75×1.85×1.10 mm³,且采用高耐久性材料和优化设计,使用寿命大幅延长。

s三a
三、性能测试彰显传感器可靠性

该传感器依托下图所示的标准模组,已经成功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性能验证,现已具备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各项性能指标。

3.png

 1、响应特性

如图所示为我司敏感材料对硫化氢的响应特性曲线,均在我公司的标准试验条件下测出。纵坐标表示传感器电阻比 Ra/Rg,Rg与Ra的定义如下:

Rg = 各种浓度气体中的传感器电阻值

Ra = 洁净空气中的传感器电阻值

4.png

图1 传感器响应图

说明:传感器最低能够检测到0.1 ppm,且对硫化氢响应高。

2、选择性测试

如图所示为我司敏感材料对不同气体的响应特性曲线,均在我公司的标准试验条件下测出。纵坐标表示传感器电阻比 Ra/Rg,Rg与Ra的定义如下:

Rg = 50 ppm气体中的传感器电阻值

Ra = 洁净空气中的传感器电阻值

5.png

图2 不同气体响应对比图

说明:图2为我司传感器对VOC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的响应对比图,由图可见我司传感器对硫化氢的选择性高且抗干扰性强。

3、响应时间

如图所示为我司传感器经过预处理后,静置于洁净的空气环境中达到稳定输出后,迅速放入设定浓度的测试腔内,达到该设定浓度63%和90%对应的输出值时,计算其阶跃响应时间值。纵坐标纵坐标表示传感器电阻比 Ra/Rg,Rg与Ra的定义如下:

Rg = 1 ppm硫化氢中的传感器电阻值

Ra = 洁净空气中的传感器电阻值

6.png

图3 传感器响应速度

说明:图3为我司传感器进行ppm硫化氢测试时响应速度,当传感器模组的浓度输出到达设定浓度的63%时仅需要s到达设定浓度的90%时需30 s传感器响应速度快

4、硫化氢浓度标定(表1)

7.png

说明1为我司传感器模块在不同浓度硫化氢下浓度输出,浓度输出偏差<10%

5、混合气测试

将我司传感器模块放入腔体中,依次注入5 ppm乙醇,5 ppm一氧化碳,5 ppm硫化氢,监测传感器浓度输出。

8.png

图4 传感器模块在混合气中浓度输出

说明:图4为在密闭腔体中依次注入5 ppm乙醇,5 ppm一氧化碳,5 ppm硫化氢时传感器的浓度输出,5 ppm乙醇以及5 ppm一氧化碳时浓度输出都为0,在注入5 ppm硫化氢时模块浓度输出为4.35 ppm由此可见我司传感器在混合气中依旧能准确输出浓度

6、传感器寿命测试

将我司企业标准,传感器通电后放入恒温恒湿箱中,控制温度为85℃,湿度为85%RH,老化240 h后取出。静置1天后通电6 h进行测试,监测传感器性能的前后响应对比。

9.png

图5 双85测试前后响应电阻对比图

明:5为传感器进行85测试前后响应电阻对比图,可以由图可见测试前后电阻变化不大,可以得出双八五240个小时(理论寿命10年)响应偏差<5%。

7、实验结论

我司硫化氢传感器对硫化氢响应良好且对VOC气体有一定抗干扰性,响应速度快且恢复时间短。

s三a
四、未来展望

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技术突破,中科微感硫化氢传感器在性能上取得了优异的效果。现如今,这款传感器不仅拥有卓越的高精度和长寿命,对硫化氢的选择性高且抗干扰性强,还具备快速响应、高灵敏度等突出优势,确保了在复杂环境下仍能够稳定运行。中科微感硫化氢传感器的技术进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监测解决方案,未来将继续推动高性能气体传感器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来源:中科微感科技有限公司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存储研究分析师机构Coldago Research发布2024年全球文件存储报告(Coldago Research Map 2024 for File Storage)和对象存储报告(Coldago Research Map 2024 for Object Storage),华为均位居领导者象限,成为中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厂商。

1.png

华为位居Coldago Research 2024《文件存储报告》和《对象存储报告》「领导者」象限

Coldago Research Map是存储领域全球性研究报告,系统考察存储业界技术创新和趋势、市场份额与生态合作关系等,从而对关键存储厂商进行排名,给企业用户提供采购参考。在文件存储报告中,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与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凭借卓越技术创新与优异市场表现,在 “企业文件存储”和“高性能文件存储”两个子类位居领导者。

2.png

Coldago Research 2024文件存储报告

在对象存储报告中,华为凭借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卓越的产品能力,首次成为领导者。

3.jpg

Coldago Research 2024对象存储报告

文件存储与对象存储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Coldago的分类中,文件存储又分为企业文件存储和高性能文件存储。

其中,企业文件存储关注研发、生产、办公类文件共享,如半导体EDA仿真、金融数据交换平台、运营商话单系统、分布式新核心容器平台等应用,这部分应用大多产生海量小文件,对性能、可靠性、数据安全及权限管理均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性能文件存储凭借其优秀的目录层次管理、多用户共享能力、卓越的并行文件系统性能、广泛的POSIX接口兼容性与强大的文件一致性,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共享访问的科学计算、模拟仿真、媒体编辑等领域中。

此外,对象存储则得益于扁平化的数据结构、丰富的元数据定义、标准的RESTful API接口,数据检索高效、扩展性出色、访问便捷、管理灵活,成为处理对象原生应用、高级数据分析与备份归档等工作负载的理想之选。

华为OceanStor存储已进入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服务于金融、运营商、制造、医疗、政府与公共事业等行业客户。未来,华为将坚持创新,在使用和管理效率、存储性能、可靠性和绿色低碳等方面持续投入,成为千行万业数据基础设施的优先之选。

来源:华为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25日,纵行科技正式推出了新升级版ZT1826芯片,这一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窄带通信技术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更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覆盖能力,引领着窄带通信探索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特别是对通信稳定性和数据传输效率有着极高要求的行业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电网、无网通信等多个关键领域。

一、国产替代

12月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以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联合声明:

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

中国相关行业将不得不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成为了我国出口管制政策的重要目标。商务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明确了对美国出口相关两用物项的管制措施,彰显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决心和行动。在此背景下,纵行科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全新纯国产、远距离窄带通信芯片——新升级版ZT1826,该芯片不仅具备卓越的性能,在多个场景更是某款进口芯片的唯一国产替代。

二、新升级版 ZT1826 芯片独特功能优势

新升级版ZT1826芯片是纵行科技在LPWAN2.0领域的重要成果,其前身ZT1826芯片已在“2023年度最具潜力IC设计企业奖”评选中崭露头角,荣获了年度“硬核芯”大奖。原ZT1826灵敏度高达-149dBm,支持速率范围20bps-200kbps,不同功耗模式,低至微安级,适用于25-1020MHz无线应用,能够满足物流管理、环境监测、智慧城市等多种物联网场景。

新升级版ZT182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多项功能,不仅支持双向Advanced M-FSK®通信,并展现出“工业级性能、 更宽速率范围、软件定义可编程”的独特优势。

  • HARQ功能:该芯片引入了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新功能,通过智能重传机制,显著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灵敏度可以提升6dB,特别适用于工业等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

  • Advanced PSK功能:芯片引入新的调制技术DPSK,即差分PSK调制,支持BPSK,QPSK和8PSK调制和解调,100kHz带宽最高可以传输300kbps速率。典型的100kHz带宽QPSK调制速率100kbps,灵敏度可以到-110dBm。该技术同样继承了Advanced M-FSK可扩展技术,可以根据带宽、调制方式参数选择不同

    速率以适应各种场景需求。

  • 支持语音传输功能:芯片采用灵活的‘DSP+ASIC’架构,软件定义可编程,支持DSP核直接编码调制音频信号,可广泛用于对讲机、无线麦克风等语音通话和音频传输场景。在对讲机场景中,芯片支持典型速率9.6kbps(灵敏度达-125dBm@PER=1%),实现语音流畅通话的同时让声音传输更远;在无线麦克风场景中,支持音频高音质高速(最高速率支持300kbps)加密传输。

1.png

三、广泛的行业应用前景

  • 工业级应用:针对工业领域的特殊需求,新升级版ZT1826芯片具有出色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其灵敏度高达-149dBm,支持更大速率范围20bps-200kbps,以及不同功耗模式,低至微安级,完美适用于25-1020MHz无线应用。使其成为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无线数据采集等低功耗无线小数据采集及控制领域的理想选择。

  • 电网/新能源:在电力物联网领域,新升级版ZT1826芯片的应用显著增强了电力设备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的能力,进而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性。针对电力物联网中的低压配电、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物联这三大关键环节,开发了专用的协议和系统设备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该芯片在无信号区域能够为电力线路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有效满足国产替代需求。

  • 无网通信/语音对讲:在无网通信领域,新升级版ZT1826芯片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对讲机行业,该芯片支持典型速率9.6kbps(灵敏度达-125dBm@PER=1%),确保了语音通话的流畅性,并显著延长了声音传输距离,使得对讲机在应急通信、调度指挥等场景下表现更为卓越。此外,在手机无网通信方面,ZT1826 Plus芯片的应用让手机即便在无网络覆盖或网络状况不佳的野外、登山等环境中,通过点对点或局部网络的方式实现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确保了通信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 星地通信: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星地通信领域对低功耗、远距离通信芯片的需求愈发迫切。该芯片的应用,能够助力地面设备采集数据,并通过低轨卫星通信,在四百公里乃至更远的距离上,实现卫星与地面设备间稳定且高效的通信连接。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国产替代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一项核心战略。纵行科技推出的新升级版ZT1826芯片,凭借其性能与功能的显著提升,能够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不仅是对这一国家战略的有力响应,更是对国产芯片产业崛起的重要推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芯片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纵行科技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进程贡献更多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开创国产芯片产业的美好未来。

来源:ZiFiSense纵行科技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VG SG Evo是一款用于进行天线球面近场测试和OTA测试的多探头阵列测试系统,独特的设计得益于拱形环中的精密定位机制,可实现无限采样。

图片1.jpg

SG EVO凭借其模块化设计,在多样化应用中脱颖而出。您可以根据设备测试(DUT)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选择合适的尺寸、频段和定位器,以适应DUT的重量。

无论是关注电信、航空航天,还是其他高精度应用,SG EVO都能无缝适应,提供快速、精确的测量,覆盖广泛的频率范围。让您尽享为现代无线连接需求设计的系统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SG Evo

为了测试5G大规模MIMO BTS、卫星及地面终端天线等大型、重型天线,MVG设计出用于进行天线球面近场测试和OTA测试的多探头阵列测试SG Evo系统。SG Evo的拱形环采用了MVG无限采样专利技术。

MVG的无限采样专利技术通过对DUT定位器或探头阵列进行轻微的机械旋转来创造额外的虚拟探头。由于SG Evo系统在拱形环中整合了无限采样定位功能,无需在多重采样时倾斜被测设备,即使在测试重型被测设备时也避免了被测设备和方位角定位器的重力偏转。

此外,无限采样技术通过旋转加上探针阵列的额外电子扫描,引入了更多的数据收集点,形成了完整的测量球面,从而获得了精确的分析能力。因此,SG Evo系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给出精准的天线性能测试结果。

SG Evo的模块化设计还为其架构带来了灵活性:探头阵列拱形环和定位器模块的尺寸可以根据被测设备的典型尺寸和重量来确定,还可以根据被测频率 (400 MHz至50 GHz) 选择多套探头。凭借MVG无限采样专利技术和这些主要特性,SG Evo能够以快于传统测试方法10-100倍的速度进行精准测试和测量。

图片2.jpg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紫光展锐正式推出基于RTOS系统的旗舰产品W337,它拥有丰富特性和超低功耗,进一步壮大紫光展锐的智能穿戴产品组合,面向中高端和广阔的智能穿戴市场,提供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1.jpg

性能卓越,成就强悍RTOS穿戴芯

双核CPU架构

紫光展锐W337基于RTOS系统首创双核CPU架构,可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功耗,当系统负载较低时,降低一个或两个核心的频率和电压。由于有两个核心分担负载,每个核心的发热相对较低,进一步降低了系统整体的散热需求。双核架构更好地实现了负载均衡,将任务灵活分配到两个核心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增强。

集成独立3D GPU

3D GPU有着优异的并行处理能力和专门的图形渲染功能,能够渲染出高度逼真的三维图像,大幅提升了图像渲染、图像特效、纹理处理、光影效果、抗锯齿等图像数据的速度和效果,为用户提供更生动直观的视觉体验,并提升了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3D GPU 还拥有丰富的开发工具和库,方便开发者快速构建高效、稳定的图形图像应用。

性能翻番,响应更快

紫光展锐W337配置双核A53,主频最高1.4GHz,相较上一代单核CPU性能翻番。展锐W337采用了软件多核调度优化技术,使核心间数据交换和协调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拥有更高的处理能力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高扩展性,高度集成

紫光展锐W337的双核系统提供了更多的计算资源,支持多任务运行,系统的扩展和升级更简易便捷。在双核的调度支撑下,W337支持视频通话与即时聊天,在视频录制和视频播放等通信与多媒体场景应用并发使用时,仍能流畅运行。展锐W337拥有超高的集成度,集成了双核CPU、GPU、ISP、Display、Video、Audio、WCN和安全模块,Memory采用SiP封装。

支持高清双摄

紫光展锐W337支持前后真双摄,ISP 算法升级到4.0版本,在色彩、曝光上的处理上更准确,细节纹理和噪点处理更精细,同时支持720P video 录像和人脸识别,让视频录制更清晰、生动。

持续构筑RTOS穿戴生态,丰富应用

紫光展锐W337 是当前穿戴平台里RTOS系统的旗舰产品,紫光展锐穿戴RTOS平台有着轻量化的系统内核,可赋予终端产品超长续航优势,且支持喜马拉雅、支付宝、百度云应用等,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可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独立、更持久、更智慧、更友好的穿戴体验。

紫光展锐W337在保持RTOS低功耗的优势同时,带来媲美安卓系统的丰富体验,为中高端和海量的智能穿戴市场带来先进技术解决方案,W337在今年7月已经实现量产。

截至目前,紫光展锐根据不同市场和用户群体需求,已形成基于安卓OS系统的Smart Watch系列,以及基于展锐RTOS系统的RTOS Watch系列(见下图)。搭载紫光展锐穿戴芯片的终端已广泛应用在儿童、青年和老人全年龄段用户群体。

2.jpg

新紫光、新展锐、新征程、新未来。作为全球领先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秉承“专业、共赢、奋斗”的价值观,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以高质量产品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全球产业和客户创造价值,用芯成就美好世界。

来源:紫光展锐UNISOC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49.html-0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4年度的《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报告》,报告显示,华为云入选挑战者象限。

华为云入选Gartner®云数据库挑战者象限

华为云入选Gartner®云数据库挑战者象限

Gartner的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报告,对全球公认的云数据库产品供应商在"愿景完整性"和"执行能力"两个关键维度的表现进行了评估,将帮助数据和分析领域的决策者做出正确的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

当前,华为云数据库已覆盖全球33个区域、96个可用区。GaussDB、GaussDB(DWS)、TaurusDB、GeminiDB和MRS作为华为云数据库的旗舰产品,凭借其创新的架构设计、软硬件全栈的深度协同,以及在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方面的卓越技术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了覆盖全场景的云数据库服务,安全、可靠、高效,让企业上云无忧。

在未来数字化加速创新和突破的道路上,华为云数据库将持续聚焦企业需求,深耕根技术,帮助各行各业构建更优质、更敏捷高效的智能数据底座,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内容,https://www.gartner.com/reprints/huawei-technologies-ltd---cloud-bu?id=1...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数智化时代来临,工业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孪生技术则是推动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工业软件之花"的仿真软件,也愈发成为工业制造走向智能和绿色的关键支撑。近日,软通动力正式发布天枢iSSMeta2024数字孪生仿真平台,为智能制造和工业革新带来了实用"利器"。

软通天枢iSSMeta2024的升级主要体现在天枢aPaaS数字孪生底座V3.0和天枢 FSim工业过程仿真软件V1.0,通过渐进式自动建模、孪生底板编辑器、工业机理模型分析与开发、智能孪生体标准仿真对象、过程仿真引擎五大升级,以及将 AI 引擎、多模态大模型、孪生智能体以及智能技术框架深度整合,展现出的卓越创新融合特性,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数字孪生能力底座与高效率流程仿真软件。

天枢数字孪生底座平台aPaaS

天枢数字孪生底座平台aPaaS是一款数字孪生底座操作系统,具备实时渲染、模型资源调度与管理、场景编辑、事件编辑、仿真后处理等核心功能,可以帮助用户低成本开发数字孪生体或数字孪生应用。本次升级后,能够支持多尺度模型无缝渲染、缩放、编辑,多模态的场景构建生成和高精度实时渲染,以及大幅提升了渲染效率。同时突破性地实现了单张照片生成三维模型,厘米级的模拟精度,动态实时同步仿真数据和同步模拟仿真物理特性,以及扩充海量数据的并行生成的能力。平台组件模型库扩充到了近1500套,可实现灵活搭建数字孪生工厂、园区等和进行数字孪生应用开发。

本次升级,标志着天枢iSSMeta从第一代的编码式数字孪生、第二代的蓝图式数字孪生,发展到了描述式数字孪生。

  • 渲染能力升级。采用实时光线追踪技术融合深度学习技术与高斯泼溅技术实现渲染引擎升级,在主流显卡上同屏渲染能力可达 200,000,000 tri/fps。

  • 建模升级:基于少量照片实现语义分割、分类可进行自动构建可编辑模型和对大规模倾斜摄像模型进行自动化处理,模型成本低至17,500/km²。

  • 物理引擎升级:实现了更高效的动力学解算,可对物理世界对象的物理规律进行更加实时的同步,解算效率可达3.7x1015N/s。

  • 组件库对象更新:新增了对工业标准组件库的支持,可实现更高效的数字孪生场景构建,新版本组件库达到了1,476。

天枢FSim工业仿真软件V1.0

天枢FSim工业仿真软件是以数字孪生底座为载体的面向工业生产过程的仿真平台、过程动态模拟优化和实时动态仿真系统平台。其采用融合AI Agent + LLM的最新架构,基于对机理建模、数字智能体、仿真全流程仿真引擎的深入研究,打造了快速构建与定制数字化仿真工厂、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深入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于智能孪生体的仿真对象、完备的机理模型管理体系、工艺流程仿真与优化等核心功能,可帮助用户实现工业全流程、产线布局、资源管理模拟与优化的仿真验证,仿真产能规划,仿真资源调度与优化调配等,推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该软件构建了过程仿真引擎、机理模型库及工具、事件规则调度引擎三大核心能力。

  • 过程仿真引擎:采用离散建模、连续建模、混合建模等核心技术结合数学运动规律打造的面向多物理场的过程仿真引擎,支持最小仿真步长0.005秒,128 核心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环境下支持3200个设备最高8万事件计算数。仿真对象已具备50 种生产设备、30 种物流设备、20 种仓储的模型数量;10 层的模型层级结构,覆盖工厂整体布局、车间、生产线、工作单元到单个设备层级化管理。支持虚拟指令集的端侧的GPU的仿真计算和仿真任务端云分层仿真计算。

  • 机理模型库及工具:打造了一套面向工业机理模型开发、集成、监管一体化标准的服务,支持C、python、matlib、Octave等7大类技术栈的机理模型开发,提供标准调度协议的机理模型封装融合,支持基于Http协议机理模型Plugin组件快速发布,以及机理模型的发布使用调度等全生命周期内深度监管。

  • 事件规则调度引擎:以提供科学计算及知识包的方式支持工业复杂机理模型内部流程与算法自定义封装。规则引擎中提供了决策集、决策表、交叉决策表(决策矩阵)、决策树、评分卡、决策流等多种类型的业务规则设计工具,采用业内主流的纯浏览器编辑模式,让业务人员也可轻松上手开发业务规则。

场景应用方面,天枢FSim工业仿真软件面向制造业、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物流仓储等行业领域,提供涵盖虚拟工厂构建、生产计划、流程优化、质量管控、设备管理及能耗成本优化等多方面应用,助力客户数智化升级。

下一步,软通动力将重点聚焦数字仿真工厂与生产仿真领域,持续深化 AI 与孪生仿真在智能软件架构及产品体系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全力夯实工业制造全链条、全方位的底座平台根基。在天枢生态能力驱动上,将全面以工业仿真引擎为核心,与更多机理科学模型进行融合,持续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应用。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4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持续致力于改善乘员体验、简化无线更新、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收集更多车辆数据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然而,当今基于域的车辆架构无法轻松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这也促使制造商转向软件定义车辆和区域架构。通过集中管理软件并将硬件与软件分离,软件定义车辆成为实现更智能、更安全和更节能车辆过程中的下一阶段目标。

本次为大家介绍的是德州仪器《软件定义车辆加速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白皮书。本白皮书将讨论具有区域架构的软件定义车辆如何推动开发更智能、更安全、更节能的车辆。通过集中管理软件并将硬件与软件分离,这种车辆可以更轻松地进行更新、降低成本并提供新功能。

  • 基于域的车辆和软件定义车辆:了解基于域的车辆架构与软件定义车辆架构之间的差异。

  • 软件定义车辆支持的新技术:了解软件定义车辆如何增强数字孪生等技术以优化车辆性能。

  • 软件定义车辆和区域架构方法的差异:了解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在车辆中集中管理软件的不同方法。

软件定义车辆正不断为汽车制造商带来新的机遇,帮助他们减少开发新车和新功能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改善驾驶体验,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集中管理车辆软件并将车辆硬件与软件分离将是重中之重。

更多具体内容,请参看附件白皮书。

点击下载《软件定义车辆加速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突破帧率限制,丰富视效选择,以亲民价格尽享越级画质

专业的图像和显示处理方案提供商逐点半导体宣布,新发布的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智能手机搭载逐点半导体X5 Turbo视觉处理器,为多款人气手游提供有针对性的帧率优化方案,让高帧体验无惧功耗负担,同时还配备了多款游戏滤镜,进一步丰富了玩家的视效体验。此外,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还为多款视频APP适配了高帧画质模式,将用户追剧的沉浸感一键拉满。

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搭载高通科技公司第三代骁龙®8s移动平台,配备6400mAh超薄蓝海电池,支持80W快速充电。 显示方面,该机配备 6.78 英寸1.5K OLED 显示屏,最高支持144Hz刷新率。此外,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还搭载了采用分布式渲染架构的逐点半导体X5 Turbo视觉处理器,可帮助手机优化渲染算力配置, 让高帧游戏持久畅爽,低帧游戏画质升级,视频体验沉浸加倍 

游戏体验方面,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支持提升帧率和降低功耗模式。 针对原生帧率较高的游戏,逐点半导体X5 Turbo视觉处理器在维持最终输出帧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担手机GPU的渲染压力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消耗,在保持高画质体验的同时延长游戏续航时间。而对于原生帧率较低的游戏,X5 Turbo通过有的放矢地提升帧率,减少高刷屏下低帧内容的画面卡顿和不连贯问题,让用户在低功耗下也可获得超越原生的丝滑沉浸体验。此外,为进一步丰富游戏视效体验,逐点半导体还助力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为众多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滤镜,包括拥有自定义、暗部增强、防雪盲、老电影、鲜艳、柔和、明亮七种模式的通用滤镜,以及为特定游戏打造的原画模式,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视觉偏好选择合适的滤镜效果,进一步提升沉浸感。 

视频体验方面,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通过调用逐点半导体视觉处理器的内容自适应运动处理功能,可有效减轻因内容帧率和屏幕刷新率不匹配所引起的画面抖动,从而保证低帧率的视频内容即使在高刷屏手机上也能拥有出色且稳定的视觉质量。目前该功能可支持视频帧率由24fps/25fps/30fps提升至60 fps,已适配的视频应用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

"作为一款面向中端市场的性能旗舰,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在产品力和用户体验方面始终追求极致。" iQOO 游戏产品中心高级总监杨耀璟说道:  " 很高兴与逐点半导体在提升视觉性能和体验方面持续展开合作。通过搭载采用分布式渲染架构的逐点半导体X5 Turbo视觉处理器, 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的渲染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游戏体验更加丝滑稳定,视频体验更加真实沉浸。希望在未来,我们能携手将高品质的视觉体验扩展至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消费者可以享受高性价比的智能产品。"

逐点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销售和市场总裁熊挺表示: "祝贺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发布!上半年,我们与iQOO在iQOO Z9 Turbo上展开合作,iQOO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对用户体验的精准把控让我们印象深刻,这款手机的畅销也印证了iQOO独到的市场判断力。很荣幸在iQOO Z9 Turbo长续航版上我们继续保持合作,根据显示内容的特点打造差异化的视觉优化方案,让用户以亲民的价格就能享受到旗舰级的游戏和视频体验。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产品和技术上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为消费者带来更具突破性的视觉体验。"

vivo简介

vivo是一家以设计驱动创造伟大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成为联接人与数字化世界的桥梁。vivo以独特的创造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个人移动数字化生活。秉承"本分、用户导向、设计驱动、学习、团队"等企业核心价值观,vivo在整个价值链中遵循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致力于成为一家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

vivo总部位于中国东莞,充分吸纳、发展本地的人才资源,布局了广泛的研发网络,覆盖深圳、东莞、南京、北京、杭州、上海、西安等城市,范围包括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影像技术等众多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领域。目前,vivo还布局了智能制造网络(含品牌授权),截至目前,vivo年生产能力近2亿台,销售网络覆盖60+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5亿。 

关注vivo微信公众号"vivo"获取全面的企业、品牌及产品资讯。

更多媒体信息及高分辨率图片/视频资料,请访问:https://www.vivo.com/news

逐点半导体公司简介:

逐点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xelworks, Inc.(Nasdaq:PXLW)在中国的控股子公司。逐点半导体专注于手机视觉处理芯片,视频转码芯片和3LCD投影仪主控芯片及实施方案的开发和设计,是业内先进的创新视频和显示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Pixelworks提供业界先进的内容创作、视频传输和显示处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可在从影院到智能手机的所有屏幕上提供真实的视觉体验和优越画质。该公司拥有20多年的历史,为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专业显示器和视频流媒体服务的供应商提供图像处理创新方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官网www.pixelworks.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5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