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时代,运营商作为信息通信的关键枢纽,承载着海量数据的流转与交互,其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环境,传统的安全防护模式渐显疲态,而零信任安全理念则以其前瞻性和创新性,为运营商的信息安全防线带来全新变革。

近日,浪潮信息存储在国内某运营商备份一体机集采项目中脱颖而出,以第一份额中标,将为其通信业务的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 引领技术创新,构建零信任安全灾备体系

随着5G网络的广泛部署、云计算服务的深度拓展以及万物互联场景的不断涌现,运营商网络边界愈发模糊,内外界限不再分明。勒索病毒、DDoS攻击、失误操作等威胁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层出不穷,一旦出现,不仅用户数据安全岌岌可危,业务中断更将引发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传统基于边界的安全防护,难以精准识别隐藏在复杂流量中的威胁,面对可能从内部发起的违规操作也力不从心。运营商亟需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安全架构和高效、可靠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

浪潮信息存储深耕灾备领域多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众多行业领导者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通过融合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智能化的存储架构以及高效的运维策略,成功打造了集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于一体的数据管理方案。

  • 分布式智能融合存储,保障海量数据轻松管理

浪潮信息数据备份归档融合平台(简称"IDPS平台")采用分布式部署架构,将备份服务器、介质服务器、分布式存储融合于同一套平台中。其高可靠的分布式智能融合存储架构设计,使运营商的服务节点和存储节点均可实现设备冗余、负载均衡、无缝扩展,提高备份数据的可靠性的同时,轻松实现PB级别的备份存储空间。此外,IDPS平台软硬一体的产品形态,极大地降低了系统集成复杂性,并有效减少了用户备份的TCO成本,满足用户"交钥匙"的期望。

  • 广泛的生态兼容,助力高效适配

IDPS平台在生态兼容性方面表现卓越,不仅支持主流数据库、操作系统、虚拟机/云平台以及各类存储设备,而且对自研数据库、自研分布式数据库、自研操作系统等兼容性也十分完备。浪潮信息存储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测试团队和完善的产品管理制度,即使存在未适配的备份对象,也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适配工作,确保适配周期不超过90天。

  • 功能全面优势,铸就灾备领先能力

IDPS平台集传统备份、持续数据保护(CDP)和数据副本管理(CDM)等多种备份模式于一体,支持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功能,能够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并行重复数据删除,有效节省运营商备份存储空间。此外,IDPS平台还提供敏捷数据服务功能,包括敏捷开发测试、合规审计以及灾难恢复演练等。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策略,手动或自动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指定目标机,并通过预设的验证脚本验证恢复数据的完整性,自动生成并发送检验报告至指定邮箱。无论是一次性恢复还是周期自动化恢复,IDPS平台均能轻松应对。恢复存储可以是目标机本地存储,也可以是备份系统自身的存储。

  • 智能分析预测,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IDPS平台具备智能分析预测能力,能够自动调整存储资源分配,优化存储效率。同时,它还支持数据的自动分级存储,将不常用的数据自动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存储介质上,从而实现备份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备份数据的应用场景和生命周期,IDPS平台设置了快照池、容量池、归档池等不同的存储池,以科学规划备份数据的存储策略。

此次与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充分展示了浪潮信息存储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实力方面的卓越表现。未来,浪潮信息存储将继续深耕数字化市场的数据安全领域,不断创新和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和全介质存储解决方案。携手更多行业伙伴,共同绘制数字世界安全蓝图,确保每一次数据交互、每一项业务运营都坚不可摧。以存储创新赋能数字化转型之路,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未来奋勇前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Gartner最新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在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方面雄心勃勃,但进展缓慢,目前只有8%的中国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部署在生产环境中。

Gartner研究总监闫斌表示:虽然小规模落地已在多种场景下出现,但大规模企业落地仍然较为少见。企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尚未到达关键程碑节点。同时,缺少具有显著业务价值的例、模型(产品)成熟度和企业数据的人工智能(AI)就绪度,是企业生成式人工智能采用临的首要挑战。

20246 ,只有8%的中国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部署在生产环境中,较之20234月的 6%,仅增加了2%。这远远低于全球20%以上的企业采用率(参见图1)。

1.png

20248月的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络研讨会显示,几个关键因素导致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国落地缓慢,请参2要挑战包括价值论证、模型与产品成熟度,以及企业数据的AI就绪度。

2.png

Gartner研究总监闫斌表示:鉴于上述挑战,些在缺乏明确业务价值的情况下举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可能开始失去耐。不过,对这些企业来说,关键是要认识到,ChatGPT发布以来,过去的竞争主要在技术供应商之间展开。现在,在围绕模型和具的激烈竞争之后,企业之间围绕如何实现有意义的AI成果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这些挑战也可成为数据和分析领导者赢得这场竞赛的关键抓⼿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部门名称更迭彰显QNX基础软件的品牌实力与行业信誉

BlackBerry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今日宣布更改部门名称并重启QNX品牌,以提升品牌认知度,并强化其在汽车及嵌入式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原“BlackBerry IoT”部门现更名为“QNX”,此次更名和重启QNX品牌的决定由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本次品牌重塑标志着QNX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预示着QNX在推动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及未来任务关键型系统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BlackBerry首席执行官John J. Giamatteo表示:“重启QNX品牌是BlackBerry扩大影响力、巩固在汽车与嵌入式行业领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旨在更好地奠定持续增长与成功的基础。QNX 所代表的价值一直是客户信赖的基石,此次品牌重启不仅是对这一辉煌历史的致敬,也为该部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平台,使其能凭借精密的工程性能推动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创新。”

1 (1).png

驱动软件定义未来的变革

凭借近45年的嵌入式软件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产权组合,QNX已成为行业领导者。其高性能基础软件帮助汽车制造商和工业巨头在确保功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可靠性的同时,开发变革性应用、开拓新收入来源并推出创新商业模式。目前,QNX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球超过2.55亿辆汽车及包括医疗设备、工业控制、交通运输、重型机械和机器人在内的各类关键嵌入式系统。

QNX总裁Mattias Eriksson表示:“当前,BlackBerry正处于关键转折点。与此同时,随着对先进混合云/边缘计算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QNX在未来十年内处于有力的市场位置。在过去三年中,我们的投资已为我们把握这些趋势铺就了清晰的道路。凭借强大的基础面、卓越的知识产权组合,以及由全球顶尖技术公司组成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网络,我们始终在推动长期的共同创新。显而易见的是,目前QNX的实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我们很高兴能够拥抱这种广泛的乐观情绪与巨大潜力,复兴这一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品牌。”

焕新QNX品牌将于CES 2025首次亮相

未来数月,包括myQNX开发环境在内的更多平台与产品将逐步更新,与全新品牌形象保持一致。作为品牌重塑的一部分,BlackBerry推出了全新设计的QNX标志、网站和视觉形象。

全新的QNX视觉形象今日正式发布,并亮相于公司的社交媒体和官网。新视觉形象的设计灵感源自QNX的新标语——“一切都始于这里(It all starts here)”,寓意全球最关键的软件定义系统始于QNX基础软件。此次更新包括新的品牌色彩、字体、摄影风格和图标设计,彰显了焕新品牌所代表的创新、高性能和面向未来的核心理念。

2025 年 1 月 7 日至 10 日,QNX 将在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举行的 CES 展会上展示其全套汽车解决方案。届时,QNX的新品牌形象将全面亮相。欢迎莅临QNX展位(西馆4224号)或访问官方网站了解更多信息。

QNX之旅:四十载精益求精

1980年,两位滑铁卢大学的毕业生创立了Quantum Software Systems有限公司。QNX操作系统就诞生于该公司,最初名为QUNIX,并于1984年更名为QNX,公司名称也随之更改。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QNX 2至今仍为众多任务关键型系统提供支持。1991年,QNX 4正式推出,支持32位操作系统并与POSIX标准兼容,随后在1995年发布了QNX Neutrino RTOS。2004年,QNX被Harman收购,并于2010年被BlackBerry收购,现已成为实时操作系统的领导者。上个财年,QNX发布了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产品更新,推出了QNX®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SDP)8.0,为下一代汽车和物联网系统提供可扩展的基础。此外,还推出了专为软件定义汽车设计的音频创新平台QNX® Sound,以及旨在促进更开放的QNX技术开发环境的QNX® Everywhere倡议。

欲了解有关QNX的更多信息,请访问QNX.com并关注@QNX News

关于BlackBerry

BlackBerr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智能软件与服务,赋能现代世界。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其高性能基础软件在确保功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可靠性的同时,助力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和工业巨头开发变革性应用,开拓全新收入来源,并推出创新商业模式。凭借在网络信息安全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BlackBerry提供全面、高度网络信息安全且经过广泛认证的产品组合,覆盖移动设备防护、关键任务通信和应急事件管理等多个领域,助力企业实现卓越运营。此外,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方面保持行业领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关于QNX

QNX是BlackBerry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旗下部门,致力于提升人类生活体验,推动技术驱动型行业的发展,为软件定义业务提供值得信赖的基础。QNX在提供功能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中间件、解决方案和开发工具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由值得信赖的嵌入式软件专家提供支持与服务。QNX技术已应用于全球最关键的嵌入式系统中,包括超过2.55亿辆汽车。QNX软件在包括汽车、医疗设备、工业控制、机器人、商用车辆、铁路、航空航天和国防在内的多个行业广受信赖。QNX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qnx.com。

围观 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莱迪思2024年开发者大会于2024年12月10日至11日举行,全球超过6000名行业领导者、技术专家和技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同探讨低功耗FPGA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紧凑,包括了主题演讲、分组会议和技术演示,突出了FPGA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

主题演讲亮点

莱迪思高管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宣布推出新一代小型FPGA平台Lattice Nexus™ 2和基于该平台的首款器件:Lattice Certus™-N2 FPGA系列。此外,莱迪思还更新了中端FPGA产品,推出了新的莱迪思Avant™ 30和Avant™ 50器件,以及新版本的设计软件工具和针对特定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合,帮助客户加快产品上市。请阅读完整的产品发布新闻稿博客文章了解这些产品更新如何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释放全部设计潜力。

2.png

会议期间,戴尔、微软、SICK和Teledyne FLIR等知名企业还发表了主题演讲,就网络边缘人工智能、安全和先进互连应用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 SICK:SICK的演讲深入探讨了FPGA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他们演示了传感器智能,展示了FPGA如何在最新的莱迪思和英伟达Holoscan网络边缘AI平台上承担实时传感器任务,提高自动化系统的精度和效率,促进更智能、反应更灵敏的工业运营。

  • 微软:微软强调了FPGA在增强云计算安全性和连接性方面的作用。他们的演讲展示了FPGA用于提高数据安全性和网络性能的创新方法,特别是在大规模云环境中,还重点介绍了Caliptra等标准化可信根技术。

  • Teledyne FLIR:Teledyne FLIR重点介绍了FPGA在先进传感和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他们的主题演讲阐述了FPGA如何实现热成像和传感器融合的新功能,这对于国防、安全和工业检测应用至关重要。

  • 戴尔:戴尔公司的主题演讲侧重于在网络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中集成低功耗FPGA。他们讨论了这些技术如何推动边缘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3.png

这些主题演讲展示了低功耗FPGA在各行各业的不同应用和优势,凸显了其在各技术领域推动创新和提高效率的潜力。

分组会议亮点

大会设有20个分会场,深入探讨了网络边缘人工智能、安全和先进互连相关的各种主题。来自莱迪思和其他行业领导者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使用传统和新兴技术进行设计方面的经验,为在各种应用中利用FPGA提供了实用的见解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

  • 网络边缘AI:分组会议重点关注网络边缘人工智能的实现,讨论低功耗FPGA在提高人工智能性能和效率方面的优势。专家们分享了针对FPGA架构和医疗保健、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实际应用设计人工智能模型的见解。

  • 安全:这些会议涵盖了最新的安全趋势和技术。主题包括硬件可信根、安全启动以及保护数据和知识产权的加密方法。行业领导者就如何利用FPGA增强关键基础设施和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提供了案例研究。

  • 先进的互连:与会者围绕FPGA在实现高速连接解决方案中的作用展开了讨论。会议还探讨了FPGA在5G网络、数据中心和汽车通信中的应用,强调了FPGA处理复杂协议和低延迟高数据吞吐量方面的能力。

技术演示

会议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展示了超过75项技术演示。这些演示由莱迪思和30多家FPGA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展示了FPGA在实际应用中的多功能性和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网络边缘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数据中心安全、ADAS、电信等解决方案。

  • 网络边缘人工智能:展示内容包括在低功耗FPGA上运行的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实时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在智慧城市、零售和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实现。

  • 自动化与机器人:展示了基于FPGA的机器人控制、自动化系统和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实时处理能力、传感器融合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可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数据中心安全:展示了FPGA如何用于数据中心安全,以及加密、入侵检测和安全数据传输解决方案。这些演示强调了基于硬件的安全机制在保护敏感信息方面的重要性。

  • ADAS和电信: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电信领域都有FPGA应用。这些演示包括自动驾驶汽车的高速数据处理,以及基于FPGA的5G基础设施和网络优化解决方案。

4.png

这些会议和演示从多方面展示了FPGA的创新应用,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亲身体验尖端技术的机会。

FPGA:从网络边缘到云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莱迪思2024年开发者大会展示了FPGA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大会强调了低功耗FPGA在实现各行业智能、安全和互连解决方案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对高效和强大计算的需求不断增长,莱迪思及其合作伙伴正走在提供创新FPGA解决方案的前沿,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

欲了解更多活动详情,请访问莱迪思2024年开发者大会页面并观看会议视频回放。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莱迪思FPGA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您实现设计目标并加快产品上市,请联系我们的团队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Rajesh Mahapatra,高级经理

Anil Sripadarao,首席工程师

Swastik Mahapatra,高级工程师

摘要

得益于出色的深度计算和红外(IR)成像能力,飞行时间(TOF)摄像头在工业应用,尤其是机器人领域越来越受欢迎。尽管具有这些优势,但光学系统的固有复杂性往往会约束视场,从而限制独立功能。本文中讨论的3D图像拼接算法专为支持主机处理器而设计,无需云计算。该算法将来自多个TOF摄像头的红外和深度数据实时无缝结合,生成连续的高质量3D图像,该图像具有超越独立单元的扩大视场。借助拼接的3D数据,应用先进的深度学习网络能够彻底改变可视化及与3D环境的交互,深度学习网络在移动机器人应用中特别有价值。

简介

飞行时间(TOF)摄像头作为出色的测距成像系统脱颖而出,它利用TOF技术来确定摄像头与图像中每个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激光器或LED发射的人造光信号的往返时间,便可计算出距离。TOF摄像头提供精确的深度信息,因此在准确距离测量和3D可视化至关重要的应用中,比如在机器人和工业技术应用中,该摄像头是极具价值的工具,例如能够在270°的视场(FOV)范围执行碰撞检测和人体检测,从而提高安全性。

ADTF3175 TOF传感器的校准FOV可达到75°。然而,当应用的FOV超出该区域时,挑战出现,此时就需要多个传感器。如果通过集成各个传感器的数据来为整个视场提供全面的分析,这可能会造成困难。一个潜在解决方案是让传感器对部分FOV执行算法,然后将输出传输至主机以进行整理。然而,该方法面临区域重叠、死区和通信延迟等问题,导致其成为很难有效解决的复杂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将从所有传感器捕获的数据拼接成单个图像,随后在拼接的图像上应用检测算法。该过程可卸载至单独的主机处理器,从而减轻传感器单元的计算负荷,留出空间执行高级分析和其他处理选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图像拼接算法本身非常复杂,会消耗主机处理器相当一部分的计算能力。此外,由于隐私原因,在许多应用中,数据无法发送到云端进行拼接。

ADI公司的算法解决方案可使用深度数据的点云投影,拼接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深度和红外图像。这包括使用摄像头外部位置转换捕获到的数据并将其投影回到2D空间,从而生成单连续显示的图像。

该方法能够大幅减少计算量,有助于在边缘达到实时运行速度,并确保主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仍可用于其他高级分析。

1.jpg

1.深度拼接算法。

解决方案描述

ADI3D TOF解决方案分4个阶段运行(参见图1):

1. 预处理红外和深度数据:红外和深度数据的时间同步及预处理。

2. 将深度数据投影到3D点云:利用摄像头内参将深度数据投影到3D点云。

3. 转换和合并点:使用摄像头的外部位置对点云进行坐标转换,并合并重叠区域。

4. 将点云投影到2D图像:采用圆柱投影将点云投影回到2D图像。

系统与算法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主机接收深度和红外帧

主机通过USB等高速连接方式连接到多个TOF传感器。主机收集深度和红外帧,并将其存储在队列中。

同步深度和红外数据

主机接收到的来自每个传感器的深度和红外帧在不同时间实例被捕获。为了避免因物体移动而造成的时间不匹配,所有传感器的输入需要同步到同一时间实例。使用时间同步器模块,该模块根据来自队列的时间戳匹配传入的帧。

投影到点云

通过使用每个传感器的同步深度数据,在主机上生成点云。然后,每个点云根据其各自在真实场景中的摄像头位置(参见图2)进行转换(平移和旋转)。接着,这些转换后的点云合并形成单个连续点云,覆盖传感器的组合FOV(参见图3)。

2.jpg

2.相机外参

3.jpg

3.合并的点云。

3D2D投影

通过使用圆柱投影算法,也称为前视图投影,FOV的组合点云投影到2D画布上(参见图4)。换言之,该算法将合并点云的每个点投影到2D平面的像素上,从而生成单一连续全景图,覆盖所有传感器的组合视场。这会产生两个2D拼接图像:一个用于拼接的红外图像,另一个用于投影到2D平面的拼接深度图像。

4.jpg

4.圆柱投影算法。

提高投影质量

3D组合点云投影到2D图像仍无法生成高质量图像。图像存在失真和噪点。这不仅影响视觉质量,对投影上运行的任何算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以下章节记录了3个关键问题(参见图5)及其解决方法。

5.jpg

5.2D投影问题。

投影无效深度区域

对于超出传感器工作范围(8000 mm)的点,ADTF3175的深度数据的无效深度值为0 mm。这会导致深度图像上出现大片空白区域,并形成不完整的点云。将深度值8000 mm(摄像头支持的最大深度)分配给深度图像上的所有无效点,并利用该值生成点云。这确保了点云没有间隙。

填充未映射的像素

3D点云投影到2D平面时,2D图像中存在未映射/未填充的区域。许多点云(3D)像素映射至同一个2D像素,因此多个2D像素仍是空白。这就会产生如图6所示的拉伸图案。为解决该问题,我们使用3 × 3过滤器,用其相邻的8个具备有效值的像素的平均红外/深度值来填充未映射的像素。这样便可获得更完整的输出图像,并消除伪影(参见图6)。

重叠点产生的噪点

得益于圆柱投影算法,重叠区域上的许多点最终在2D投影输出上获得相同的静止坐标。由于背景像素与前景像素重叠,因此会产生噪点。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将每个点的径向距离与现有点进行比较,仅当与摄像头原点的距离小于现有点时,才会替换该点。这有助于仅保留前景点,并提高投影质量(参见图7)。

6.jpg

6.填充未映射的像素。

7.jpg

7.重叠噪点修复。

结论

该算法能够以小于5°的重叠度拼接来自不同摄像头的图像,相比之下,传统关键点匹配算法至少需要20°的重叠度。该方法所需的计算量极少,因此非常适用于边缘系统。由于没有图像失真,深度数据在拼接后仍具有完整性。该解决方案进一步支持ADTF3175传感器的模块化实现,以极小的损失获得所需FOV

FOV的扩展不限于水平维度,相同技术也可用于在垂直方向上扩展视场,从而获得真正的球形视觉。该解决方案可以在连接了4个传感器的Arm® V8 6核边缘CPU上10 fps的速度运行,提供275°的FOV。当仅使用两个传感器时,帧速率可达30 fps

该方法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实现了巨大的计算效率增益,基本计算效率的增益超过3倍(参见表1)。

8和图9展示了使用该解决方案获得的一些结果。

1.计算复杂性比较:针对512 × 512 QMP输入,传统算法与本文所提算法比较

算法

平均浮点运算

传统图像拼接算法

8.57亿

本文提出PCL深度拼接算法

2.6亿(减少3.29倍)

8.jpg

8.拼接的红外数据提供210°的FOV

参考文献

ADI公司的3DToF ADTF31xx”。GitHub, Inc.

ADI公司3DToF地面探测器”。GitHub, Inc.

ADI公司3DToF图像拼接”。GitHub, Inc.

ADI公司3DToF安全气泡探测器”。GitHub, Inc.

ADI公司3D ToF软件套件”。GitHub, Inc.

HeYingshenGe LiYiting ShaoJing WangYueru ChenShan Liu.通过球面投影的点云压缩框架”。2020IEEE视觉通信和图像处理国际会议,2020年。

工业视觉技术ADI公司

TopiwalaAnirudh。“点云的球面投影”。Towards Data Science20203月。

9.jpg

9.具有278° FoV的拼接红外和深度图像。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作者简介

Rajesh Mahapatra拥有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目前就职于班加罗尔ADI公司的软件和安全部门。他热衷于使用基于ADI硬件解决方案的算法和嵌入式软件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他与非政府组织密切合作,植树造林,并为城市里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培训,帮助他们谋生。他在系统、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5项专利。

Anil Sripadarao2007年加入ADI公司,目前就职于班加罗尔ADI公司的软件和安全部门。他感兴趣的领域包括音频/视频编解码器、AI/ML、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机器人技术。他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6项专利。

Swastik Mahapatra是软件和安全部门的高级机器学习工程师。他于2018年加入ADI公司,致力于开发各种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人安全解决方案。他在深度学习边缘推理框架开发、机器人应用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精通卷积神经网络。他的专业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3D视觉、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的算法开发。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芯联集成与广汽埃安共建联合实验室,将共同推动汽车半导体技术研发创新,为智能电动汽车注入新活力。

继芯联集成获广汽埃安旗下全系车型定点后,2025年1月2日,芯联集成(688469.SH)再度与广汽埃安携手,双方共同签署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广汽埃安研发副总裁张雄,与芯联集成董事长、总经理赵奇,芯联动力董事长袁锋共同出席此次战略合作签署仪式。

1.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芯联动力董事长袁锋,芯联集成董事长、总经理赵奇,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广汽埃安研发副总裁张雄

这标志着芯联集成与广汽埃安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从商业合作层面拓展至技术合作层面,双方将携手研发设计下一代汽车半导体芯片和模块。

2.jpg

揭牌仪式现场

按照协议,双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将围绕汽车半导体开展从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到终端应用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共同解决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设计、制造及应用难题,强化汽车半导体的供应链建设,快速推进产品迭代与创新,从而提升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行业正步入智能电动新时代,半导体技术成为推动行业突破和发展的关键力量。芯联集成与广汽埃安携手建立联合实验室,将实现双方技术与市场资源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汽车半导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智能电动时代的新篇章。

关于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核心载体,成立以来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坚持创新引领,建成了国内首家新能源纯电专属工厂,塑造了国际领先的埃安品牌。面向未来,广汽埃安将围绕研发、产业链、智造与质量等五大领域,全面提升品牌价值,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

来源:芯联集成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光子精密新年首发

超高精度·高速度激光位移传感器

PDH系列

主要适用于细微的振动测量、高速位移测量

透明、镜面、粗糙及精细等物体的测量应用

  • 配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CMOS芯片;

  • 0.02% F.S.超高线性精度,0.005μm超高重复精度;

  • 高达260KHz的采样频率;

  • 宽光点聚焦光点镜面反射多种类型的感测头设计;

  • 配备上位机软件PDH-Navigator。

超高测量精度

PDH系列采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CMOS芯片,通过扩展像素宽度、增加像素数量及优化光学设计,全新开发光学物镜有效减少畸变,显著提升测量精度和成像性能。新光学设计确保光点对称性,实现0.02% F.S.超高线性精度0.005μm超高重复精度

1.png

极速采样频率

PDH系列具备高达260KHz的采样频率,能够准确追踪快速移动或旋转目标物的位移变化,确保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动态测量领域具备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应用场景。

2.jpg

多功能测量,多种感测头设计

PDH系列优化核心算法,精确测量半透明透明物体,消除激光漫反射的影响,确保准确检测。通过调整透明物体反射光,实现激光强度控制,即使光线不足也能高精度测量。

3.jpg

4.jpg

PDH系列提供宽光点型聚焦光点型镜面反射型三种感测头,确保在各种目标物上实现超高精度的测量。

5.png

6.png

7.png

上位机软件PDH-Navigator

PDH-Navigator软件允许用户通过菜单选项便捷地进行配置,实时展示接收光波形,并对感测头的光接收条件进行监控。同时,具备高容量数据存储功能,最多可存储120万个数据点,为用户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记录和分析数据。

来源:光子精密PHOSKEY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2月30日,蔚来苏州第100座换电站暨首个光储充换一体站在苏州高新区横塘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正式上线。该站可同时为15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配备1座换电站、14个充电车位和22块储能电池,并且搭建了5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发绿电5.17万度,减少碳排放51.54吨。这是蔚来苏州含"绿"量最高的场站,也是蔚来能源与协鑫能科合作的首个项目,为交能融合发展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协鑫能科副总裁牛曙斌表示,这座光储充换一体站集成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充换电设施、虚拟电厂以及微电网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且多样化的绿色能源补给选择。项目融合50千瓦峰值的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车棚,每年可至少让2000辆电动汽车用上绿电。接下来,双方将紧密合作,为江苏省内的100座蔚来场站启动电力市场交易和虚拟电厂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好地融入新型电力系统、用上更多绿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近日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交通领域,《意见》提出加快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动,推进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针对新业态,《意见》提出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与可再生能源跨行业融合,支持数字能源、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多品种、多领域、多形态替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牛曙斌强调,"协鑫能科积极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零碳解决方案,通过融合数字技术和综合能源服务,为用户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挖掘盈利潜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4年,协鑫能科售电量近300亿千瓦时,顺利完成江苏省首批虚拟电厂注册入市,并接入了上海市虚拟电厂交易平台,还成功参与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投运独立储能电站70万千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站从项目启动到建成投运仅用时16天,远快于以往3个月的建设周期。至此,蔚来已在全国建成 2931 座换电站,其中包括 932 座高速换电站,打通7纵9横12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光储充一体化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市场将超万亿规模。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座谈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数量超过1235.2万台,同比增长50%。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ToF技术作为传感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正在消费电子、车载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展现其重要性和极强的应用潜力。

相较于iToF(间接飞行时间)技术,dToF通过直接测量单光子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省去复杂的相位解算过程,从而在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

1 (1).png

美芯晟最新推出全集成精确直接飞行时间测距的dToF传感器MT3801,基于单光子飞行时间进行精确测距,测距范围支持到5m,同时集成SPAD、算法处理模块、Cortex M0内核和940nm VCSEL及光学滤光片,可广泛应用于手机/Pad、扫地机、吹风机、水龙头、智能马桶、投影仪、无人机等领域。

产品特性

  • 全集成模组,包含光源、滤光片和接收处理芯片,OLGA12封装,尺寸4.4mmx2.4mmx1.0mm

  • 内置M0内核, 可基于客户应用做算法开发和调优,满足多种精细化应用需求

  • 精确飞行时间测距, 0.02m-5.00m测距范围误差<4% 

  • 集成温度传感器,可实时进行温度补偿,保证温度变化时的检测准确度

  • 芯片接口支持3.3V/1.8V/1.2V电压,广泛兼容各种平台

  • 优秀的EMI特性和抗阳光性能

2.png

MT3801 框图

技术亮点

■  全集成

为了实现更小的体积、更高的集成度,MT3801采用了收发一体的全集成系统级封装模组设计,同时集成SPAD、算法处理模块、M0内核和940nm VCSEL及光学滤光片,采用OLGA12封装,尺寸4.4mmx2.4mmx1.0mm。这一创新设计不仅简化了产品结构,还提升了产品的EMI特性和抗阳光性能,并能满足多种应用的精细化调试需求。

3.jpg

扫地机应用 3D示意图

■  低功耗

MT3801芯片接口支持3.3V/1.8V/1.2V电压,适用于1.2V低功耗新平台,待机模式下的电流<10μA,测距模式下的电流<20mA,工作模式下最低电流小于18μA,满足各种低功耗产品的需求。

■  高精度

MT3801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直接测量单光子飞行时间的功能,精确飞行时间测距,在0.02m-5.00m测距范围误差<4% ,最高帧率可达120FPS。同时集成温度传感器,通过实时温度补偿,保证温度变化时的检测准确度。各项性能参数满足智能感测领域对实时性和准确性的严苛要求。

4.png

手机应用示意图

*本文提及的测试结果为实验室条件下得出,实际产品视应用环境和批次差异,可能会存在不同,美芯晟科技保留最终解释权。

来源:美芯晟科技

围观 10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2月25日,DEKRA德凯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颁发ISO 26262:2018 ASIL-D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全流程认证以及ISO 21448:2022预期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同时,一汽-大众也是大众集团在中国区第一家获得了功能安全流程认证与预期功能安全流程认证的公司。

ISO 26262和ISO 21448是汽车行业中两项关键的标准,分别侧重于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旨在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ISO 26262是一项专注于电气/电子系统的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它为汽车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安全管理和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法;ISO 21448旨在处理功能安全无法完全涵盖的领域,特别是当系统在无硬件或软件故障时,由于功能或环境的限制,仍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况。两者的结合对于现代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车辆,至关重要。通过认证可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确保车辆在多场景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此次双认证证书的获得,标志着一汽-大众在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管控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证明了其已建立起符合ISO 26262以及ISO 21448标准的功能安全以及预期功能安全流程体系,具备了整车功能安全管理能力。同时,该认证也为一汽-大众后续的功能安全自研开发奠定了基础。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总监邓国辉表示:"‘自立自强,创新转型'是一汽-大众2024年的奋斗目标,而在这一年,我们的功能安全工作也迎来了新的进展,荣获功能安全流程认证与预期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未来,一汽-大众将继续在功能安全领域深耕,完善对功能安全开发体系的建设,持续提升整体功能安全开发能力,继续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值得信赖的产品。"

DEKRA德凯中国功能安全总经理李明勋表示:"DEKRA德凯是第一家为国内客户完成SOTIF认证的DAKKS授权机构,也是第一家为国内主机厂完成功能安全与SOTIF二合一认证的机构。一汽-大众作为国内知名的主机厂,以创新至善和追求卓越而闻名。此次很荣幸能够见证一汽-大众在汽车功能安全以及预期功能安全开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关于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公司现有大众、奥迪、捷达三个品牌,产品能够覆盖舒适型市场和豪华型市场。一汽-大众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公司拥有汽车试验场、新技术开发中心、新能源中心、台架试验、声学试验等行业内领先的研发试验设施,具备从零件到整车的全过程试验能力,进一步夯实了未来一汽-大众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优势。

关于DEKRA德凯

DEKRA德凯成立于1925年,旨在通过车辆检验确保道路安全。如今DEKRA德凯的服务范围更广泛,是全球最大的独立非上市专家机构,涉及检验、检测和认证领域。作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全球性服务商,我们助力企业提升安全、保障和可持续性发展绩效。2023年,DEKRA德凯营业总额达到41亿欧元,业务遍布世界5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49,000名员工致力于提供独立的专家服务。DEKRA德凯连续荣获EcoVadis铂金评级,位列前1%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之列。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