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就是核心生产力

2021年2月4日,浪潮信息联合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全球首个计算力指数的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计算力的关系,为全球数字经济带动经济发展和新基建提供参考意见。

全球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倍增创新阶段,各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占比将持续提升,计算力是数字化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报告显示,计算力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千分之3.3和千分之1.8。AI计算的占比正逐年提高,从选取的样本国家来看,AI计算占整体计算市场的比例从2015年的7%增加到了2019年的12%,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3%。其中,中国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2015-2019年,在样本国家的AI计算市场支出增长中,有接近50%来自中国。

《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是浪潮信息携手IDC历时一年完成的研究成果,报告覆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从计算能力、计算效率、应用水平和基础设施支持四个维度对各国计算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得出十大洞察。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对《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进行解读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对《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进行解读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表示:“计算力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值全球数字化转型进入倍增创新阶段,越早意识到计算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布局算力基础设施,越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先机。”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做《浪潮 以智慧计算驱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主题发言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做《浪潮 以智慧计算驱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主题发言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表示:“未来几年新兴技术应用将成为算力提升最主要的驱动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带动的AI算力需求。伴随数据的激增和算法的日益复杂,计算力将成为决定人工智能发展上限的重要因素。”

十大洞察,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 洞察一:计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报告表明,计算力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千分之3.3和千分之1.8。追赶者国家算力指数每提升1个点,对GDP增长的拉动提高到1.5倍,而这个数字在领跑者国家为2.9倍。国家计算力指数越高,对GDP带动性越强。

  • 洞察二:计算力指数国家排名,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美国以75分位列国家计算力指数排名第一,坐拥全球最多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是美国算力的基础保障。中国获得66分位列第二,AI算力领跑全球。日本、德国、英国分别以55分、52分和47分位列第三至第五名。

中美两国在计算效率和应用水平方面仍有差距,但中国的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美国,随着云计算、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渗透,中美两国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 洞察三:AI计算占比逐年增高,全球增长的AI计算支出50%来自中国

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与行业深度融合的阶段,AI计算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最前沿的计算能力。中国和美国是AI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最高的两个国家,占比均超过10%;尤其是中国,以14.1%的占比领跑所有样本国家,这说明中国在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及企业希望以人工智能为发展契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愿望。随着数据的激增和算法的日益复杂,AI算力将变得至关重要,对各个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洞察四:新兴技术应用水平和计算能力越协同,计算力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越明显

新兴技术的投入与算力投入相关性极高,算力为新兴技术应用提供基础保障,新兴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算力提升,其中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新兴技术和算力呈现相互拉动效应。

《报告》建议,领跑者国家应聚焦提高计算效率,在扩大数据中心规模的同时提高能效管理水平;追赶者国家应把重心放在计算能力和新兴技术发展进程的匹配上,加大AI计算投入,激发新兴应用红利;起步者国家,应通过应用水平的提高带动算力提升,使二者形成良性拉动效果。

  • 洞察五:互联网行业通过算力投入实现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领跑者、追随者和起步者国家的互联网行业计算力支出占比分别为31%、20%和11%,中美两国互联网行业计算力支出占比均超过30%,主要得益于两国超大规模互联网巨头的数量和规模均处于领先。

互联网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占比最高。互联网借助算力设施实现大规模AI技术开发,并将AI应用于多个产品服务和运营智能场景。

  • 洞察六:集约化、规模化、普惠型的公共基础设施支持中国制造业升级

制造业是全球算力投资最大的传统行业。“制造业升级,计算力先行”,算力投资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仍任重道远,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将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到2021年底,70%的制造企业将进行边缘计算试验,提高产品和资产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将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服务生命周期管理(SLM)等方面注入新动能。

  • 洞察七:24.9% 金融是全球人工智能算力投资最大的传统行业

金融是全球算力投资的第三大行业,也是对人工智能算力投资最大的传统行业。IDC数据显示,全球AI算力支出的24.9%来自金融行业,A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效帮助金融企业降本增效和提高客户体验。预计到2024年,区块链和量子计算技术将在金融和会计领域普遍应用。这些新兴技术的使用奠定了金融行业在未来几年算力投资稳定增长的基础。

  • 洞察八:新兴技术应用是推动算力发展的加速器   

2020年全球企业人工智能支出将达到498.7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962.8亿美元。人工智能由算力、数据和算法共同驱动,足够的算力才能更好地处理越来越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边缘计算快速发展,边缘计算重塑了IT基础架构并将改变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形态。云计算是提高计算效率最重要的方式,通过部署IT基础架构支持云边协同发展,助力新兴应用落地,提高整体计算力指数,并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是未来IT支出的核心驱动力。

  • 洞察九:开放计算是未来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开放计算是完整的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代表了数据中心领先的技术创新。互联网企业和IT厂商积极参与开放计算,推动数据中心向开放、融合、智能化方向发展,驱动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共享与标准互通。同时,开放计算正在逐渐向传统行业渗透,电信、金融、游戏、电商已开始尝试部署开放标准的IT基础设施。

IDC预测,全球OCP基础设施市场未来5年将保持16.6%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8亿美元,其中OCP服务器在全球服务器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8%增长到2024年的24%。

  • 洞察十:新常态催生业务新模式,计算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新常态下,数字经济是业务复苏、增长和创新的关键,计算力是根本性支撑。2020年,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加显著,催生了“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议、无人零售”等多个新型应用场景,经济生活线上化和社会服务智能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用户消费习惯和使用模式的变化促使企业加速转型。新常态下,数字经济将成为企业实现增长和创新的关键,计算力将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全球首个计算力指数的研究成果,《报告》科学地构建了计算力体系与经济学指标间的联系,为各国提升经济及计算力水平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数字经济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数字经济,算力先行。未来,计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必将推动全球经济蓬勃发展。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内蒙古税务率先实现新一代服务器平台应用

日前,浪潮新一代四路服务器NF8480M6中标内蒙古税务总局服务器采购项目,承载税务局多个核心业务。浪潮是新一代Cedar Island平台四路服务器公板设计厂商,从0到1实现了新一代服务器平台的公板设计,为全球厂商提供了借鉴参考。此次浪潮服务器NF8480M6成功中标,浪潮率先实现新一代平台的行业落地应用,将为内蒙古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算力支撑和保障。

税收政策落地应用,大数据分析成为焦点

今年以来,为加快支持疫情防控和精准帮扶企业复工复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24小时办税服务厅等项目的落地,不断优化税收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正在加快大数据分析平台、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等新业务系统上线速度,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税务数据分析向全量数据分析的大数据时代进行全面升级,释放税收大数据价值。

以增值税发票业务为例,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税务局可以验证匹配发票相关上下游合法交易关系,同时还可基于商品代码进行上下游供应链分析,并对不同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增值情况展开深层研究梳理,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而内蒙古税务总局的税务平台承载了税务局的诸多核心应用,包括个税征管系统、核心征管系统、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发票、实名办税等数十个业务应用。随着税务总局的新业务平台不断上线,税务大数据平台承载的数据容量不断攀升、数据类型冗杂,全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对后台系统的计算资源、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快速增长的税务平台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算力支撑成为内蒙古税务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浪潮新一代四路服务器,助力税务工作高效进行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对一方经济的高效、健康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税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这类关键计算场景对系统计算资源、稳定性、流畅性和扩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此次招标中,作为新一代处理器的公板设计厂商,浪潮提供了最新处理器的关键服务器NF8480M6,为海量税务数据的高并发、实时分析提供更加强大的单机处理能力、突破数据访问瓶颈,为业务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 性能方面,浪潮NF8480M6基于最新处理器,CPU的UPI通道升级至6个,数据通信互联带宽较以往提升1倍,超20GT/s,同时采用浪潮独特均衡拓扑设计,能够在提高吞吐率和降低整体能效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让Non-NUMA架构的高并发应用性能提升10%,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处理能力。
  • IO吞吐方面,浪潮NF8480M6主板最大可支持18TB内存,内存速率升级至3200MT/s,可大幅度降低频繁IO造成的系统等待时间,在数据存储方面,支持24个热插拔NVMe SSD固态硬盘,IOPs相比SATA SSD提高10倍,突破数据访问瓶颈,满足高强度I/O要求。
  • 同时,浪潮NF8480M6具备优秀的RAS特性,在芯片、部件、整机和系统等多个层面采用体系化的容错技术,如热切换、智能探测、智能温度检测调控、智能管理等,能够有效隔离硬件、信号错误对于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及稳定性,为税务业务的连续性、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保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正加速变革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正在基于新技术不断加强税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优化税务政策。浪潮会根据用户需求持续创新,为内蒙古税务及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效、稳定的算力支撑。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知名市场调研公司Yole Developpement发布了最新版《2020年热像仪和热探测器报告》,重点分析了全球热成像市场产量、市场份额、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纵观报告全文,掌握红外核心科技的中国厂商正强势崛起,乘势而上,重塑全球红外行业新格局。

Yole2020全球热成像市场占有率FLIR位居第一,高德位居第二

放眼2020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中国厂商正改变着全球红外行业竞争格局,这也在Yole调研报告中得到了验证。

Yole调研报告显示,在2020年的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出货量上,美国FLIR市场占有率35%排名第一,位居第二的是中国厂商高德红外,市场占有率17%,同时也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中国热成像厂商。全球十强中,中国厂商占据四席,分别是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和大立科技。

2020年不再是海外巨头占据强势份额的一年,几大中国热成像实力厂商市场占有率总和达44%,几乎拿下2020年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出货量的一半,不仅解决了国内热成像系统的巨大需求,还深入拓展至全球,发展势头强劲。

Yole:预测2025年,红外热成像市场或超75亿美元

随着中国热成像厂商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上的持续发力,其全球市场份额还将稳步扩大。Yole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全球市场占有率占比已达44%,相较2019年提升了29%。如此高的增长,使Yole提出新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在全球红外市场份额将达到64%,或将开创一个属于“中国制造”的2025年。

同时,Yole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随着中国厂商的奋起直追,发展势头强劲,会不会出现传统游戏“吃豆人”的结果:赶超并逐步“吃掉”其它竞争者的份额……这是一个关于未来可能性的大胆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提到全球热成像市场,还有一个重要数据不得不提。Yole报告中指出:全球热成像市场规模从2019年到2025年期间,将以8%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5年该市场价值可达约75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红外市场蛋糕,以高德红外为首的国内红外热成像领先企业也期待能在2025年抓住“中国红外芯”的发展红利弯道超车。

为什么中国红外厂商可以快速崛起,乃至赶超?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热成像的自动测体温技术成为抵御病毒的重要科技手段,从而让红外热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疫情之后也开始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国厂商崛起是因为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视和快速反应,也源于多年前我们就成功攻关了中国红外“芯”。

中国红外“芯”的崛起之路并非坦途。红外技术是国防核心科技,长期以来,欧美等国家对我国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高端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禁止出口到中国。严峻的形势倒逼中国自力更生,为了“核心关键技术不受制于人”,从国家到民营企业,不等不靠,奋起直追,走上自主研制国产红外芯片的发展道路。

如今,国内高德红外、艾睿、大立等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究其原因,与国内优渥的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探索密不可分。

  • 国内崇尚科技自主创新的大环境

红外芯片作为国之重器,在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当下,国内大环境为红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市场、人才的多方支持。在国内民用红外领域内,各企业面向市场自由竞争,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 国内厂家的不懈探索,探测器不受制于人,更要比肩西方厂商

从2019年销售规模上看,高德红外以16.38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一,睿创微纳及大立科技分列第二、第三位,而2020年三大厂商销售额更是突破往年。亮眼的成绩均得益于国内厂商实现了红外核心探测器技术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

市场占有率今年跻身第二的高德红外,多年来通过自筹资金致力于红外探测器的自主研制与批产化,2013年率先在红外探测器芯片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打破了西方对我国技术封锁,破解了红外芯片“卡脖子”问题,实现了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也是国内少有的非制冷和制冷红外探测器齐头并进的厂家。

在批产方面,高德红外拥有国内更为全面的探测器生产线。目前已拥有三条完全自主可控的探测器批量化生产线:8英寸0.11微米批产型氧化钒(VOx)非制冷红外探测器、8英寸0.5微米的碲镉汞(MCT)制冷红外探测器和8英寸0.5微米的二类超晶格(T2SL)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据行业媒体报道,高德红外目前的芯片产能可达上百万片/年。

2018年,高德红外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1280×1024@12μm碲镉汞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这是一项赶超欧美的中国技术,也是中国红外行业的重要里程碑。另外,在低成本、可大规模批产方向,其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已经在市场上被大规模广泛应用了。

高德红外在红外产业链的延伸布局方面也遥遥领先。全程自控的全产业链带来的低成本和稳定供货优势已经成为高德红外在芯片技术以外的又一核心竞争力。

  • 国内率先探索新兴市场,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5G、AI时代的到来,新兴领域市场未来将有突破性增长。而国内厂商早已将目光投向新兴领域市场,几年前就已开始布局。

以率先掌握晶圆级探测器及晶圆级光学等多种技术和工艺的高德红外为例,旗下民品子公司高德智感,基于母公司多年技术积累,于2019年成功推出TIMO晶圆级微型红外模组,以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接口通用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应用的瓶颈,目前已得到大规模广泛应用;同年,推出了首款消费级手机配件产品 -- MobIR Air魔热手机热像仪……消费级产品,率先打开了新兴领域市场应用的大门,为红外与IoT、智能家居、辅助驾驶、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机器视觉等创新领域结合创造了可能。

一个属于中国红外制造商的2025年即将到来。高德红外期待,国内实力红外厂商可以在全球红外市场发展机遇来临之时,抓住机遇,逆势而上。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国内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脱颖而出,出现在国际舞台中,成为中国科技的骄傲。

围观 8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安富利公司

2012年,当人们第一次钻进特斯拉Model S的时候,大都会被那个位于座舱中央的17英寸的中控大屏幕惊艳到——驾驶舱中芜杂的仪表和信息显示,都被统合到了这个尺寸足足顶得上两个iPad的触控屏上!

从那以后,一场围绕着汽车座舱智能化的变革就开始了,各个车厂都开始琢磨如何让自己的中控屏大一点、再更大一点;当你走进一家4S店,销售人员除了介绍车型的马力、扭矩、油耗(或者电池续航)等常规特性之外,也总会殷勤地邀请你坐进座舱,看看那块大屏幕……

从车机到智能座舱

作为一个运输工具,大家逐渐发现,今天人们对汽车的兴趣越来越在“运输工具”这个主业之外,这也使得汽车被异化成一个从传统视角上看令人陌生的东西。

实际上,汽车的“不务正业”由来已久,如果追根溯源恐怕要从将收音机放入座舱那一天开始,从此以后汽车座舱承载的功能也就越来越丰富。比如为了追求更高的音质体验,将CD播放机加了进来;显示屏的加盟,使得既直观又美观的图形化界面也“上车”了,进而也催熟了GPS导航等应用;车载网络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同样令汽车座舱设备与外部和内部其他电子设备得以进行通讯和数据交互……由此一个具有比较完整车载信息娱乐功能的系统也就逐渐成型了,它通常位于座舱的中央,被称为“车机”。

不过到此为止,车机做得再炫酷——比如加入3D游戏等——也还是车机,还不能被称作是智能座舱。原因有几点:

  • 一是车机从根本上讲,并没有进入核心的驾驶信息领域,而还是在信息娱乐这些外围功能上打转转;
  • 二是在人机交互(HMI)方面,传统的车机缺乏新意,受制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旋钮按键操控还是主流;
  • 三是数据承载能力不足,面对汽车及其所处的智能交通系统,无论是在数据传输还是数据处理上,传统的车机都会面临挑战,而难于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的闭环。

对照传统车机的缺陷,我们对理想的智能座舱的定义也就清晰了:它应该是一个能够同时涵盖车载信息娱乐和驾驶信息两个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高效的人机交互,并且支持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以实现完整自动化操控体验的驾乘系统。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中控大屏幕,不过是整个智能座舱中一个层面上的创新,但即便如此,用户已经感觉相当的受用了——不少体验过这种中控大屏的用户,都会感叹这个东西“有毒”,会让人“上瘾”,一旦用过,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HMI:智能驾舱的市场支点

也正是由于智能座舱对用户来说有一种“洗脑”的功效,因此才会令各个车企和Tier-1厂商趋之若鹜。

根据伟世通的研究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约为329亿美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4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8%。中国市场对于智能座舱的渴求似乎更为旺盛,东吴证券的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达566.8亿元,2025年会攀升至10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2%。

如果我们深入到这些宏观数据背后,会发现一些更有意义的信息:这些调研报告中,研究对象——也就是智能座舱主要的产品——主要包括中控显示屏、仪表盘、HUD、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可以说除了“车机”,当下大家在智能座舱中的着力点,大多集中在HMI方面。这也不难理解,相较而言,座舱中HMI的优化,是短期内最能给用户带来获得感的举措。

在提升座舱HMI方面,“大屏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一车多屏、多屏联动”将会是未来的趋势。这是因为屏幕太大了,在空间有限的驾舱中未免会显得碍事,而且当越来越多的功能集中在一块屏幕中,不同的功能共享一个显示界面,或者在不同功能之间切换,就成了难题。因此将车载显示功能“化整为零”,彼此之间又通过数据进行联动,也就成了智能座舱的必由之路。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未来在一些高档汽车中,显示屏的数量可能会超过10块,中控显示、数字仪表盘、副驾娱乐屏、智能后视镜、透明A柱等都会成为配置选项。

HUD抬头显示也是在智能座舱HMI方面,大家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领域。HUD通过AR技术,将关键行车信息以图像化的方式投射到前档玻璃上,并与实际的道路和环境“叠加”在一起,使得驾驶员在目不斜视的情况下,就可以直观地掌握车辆状况,并根据导航、安全提示等信息操控车辆。尽管有专业人士认为,车载HUD还不够成熟,但其市场拐点已经出现——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上市车型中搭载HUD的数量为325款,渗透率为6.4%,而且其已被导入到不少中低端的车型中,预计未来3-5年国内HUD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0%。

语音识别作为HMI领域成长最强劲的下一代技术,也在被集成进智能座舱。在汽车座舱中采用语音控制,一个最硬核的理由就是:其他的HMI,不论是旋钮按键还是触控屏,都是需要驾驶员“动手”去操作的,而在完全的自动驾驶实现之前,任何手离开方向盘的行为,都是安全隐患;而语音无需动手、不会占用用户的视觉“频道”,因此对驾驶产生的直接干扰也最小。尽管目前已经“上车”的语音控制方案,其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但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该技术在消费电子等其他领域的磨砺和迭代升级,最终成为座舱中的标配,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技术和市场因素,“个性化”也是推动智能座舱HMI进化的另一个动力。触屏也好,语音也罢,这些HMI模式仍然需要用户发出一个“指令”,爱车才会行动。是否可以让车辆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按照用户的偏好自动做出诸如座椅、空调、行车路线等个性化的调节和设置?这时,带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电子标签就可以派上用场了,NFC、UWB等都会是未来智能座舱实现个性化HMI的技术选项。

严格来讲,智能座舱应该是包括“感知、思考、行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当下人们在车载HMI上的努力,只是智能座舱发展上的一个支点,但这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从这里出发,智能座舱的滋味将会越来越“香”。

关于安富利公司

安富利是一家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广泛的生态系统,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客户提供设计、产品、营销和供应链专业知识。我们将创意转化为智能解决方案,减少将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成本和复杂性。近一个世纪以来,安富利一直致力于帮助全球客户和供应商实现技术的变革。了解安富利的更多信息欢迎浏览http://www.avnet.com/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AX17852电池监测器IC集成电流检测放大器,空间节省16%、成本降低20%

2021年2月4日—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NASDAQ: MXIM) 宣布推出MAX17852 14通道、高压、符合ASIL-D标准的数据采集系统,帮助汽车电源管理系统(BMS)开发商提供最高安全等级的电压、电流、温度测量及数据通信,同时可以大幅节省空间、缩减方案成本。这款IC专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车和其他运输车辆的系统整合而设计,是智能接线盒、48V及其他汽车电池系统的理想选择,能够承受400V、甚至更高电压。

OEM和电动汽车制造商要求电池系统均满足ISO26262标准设定的最高安全等级。采用全面的诊断功能和安全驱动架构,Maxim Integrated设计并生产的MAX17852能够帮助客户满足ASIL-D标准对电压、电流、温度测量,以及数据通信的最高安全系统要求。小尺寸、高成效IC设计提供最高测量精度,采用严格的时间同步技术提供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器件在室温环境下可以测量±0.45mV (典型值)的电池电压变化;在5°C至40°C温度范围内,最大测量误差为±2mV,帮助汽车制造商获得其电池能够支持的最大里程。器件具有+/-300mV电流检测放大器,最高增益设置达256倍,电流检测增益误差为0.3%;这些特性确保MAX17852为计算功率管理、电池健康状态和电荷状态提供最快、最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这款14通道电池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内部集成了电流检测放大器,使得电流、电压和温度数据能够同时采集。MAX17852可以使用霍尔传感器或检流电阻作为检测元件。

主要优势

  • 最高安全等级:符合ASIL-D标准对电压、电流、温度检测以及数据通信的高安全等级要求。
  • 最高精度:具有最低增益误差的电流检测放大器,支持高精度、时间同步的电流测量,帮助厂商提升汽车续航能力。
  • 小尺寸:与分立方案相比,高集成度设计将尺寸缩减16%,有效节省电路板空间。
  • 更低成本:集成电流检测放大器节省20%的成本。
  • 通用性:业内首款可支持多种电压、电流和温度测量应用的集成方案。

评价

  • “为了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信心,BMS系统满足最高安全等级(ASIL D)必不可少。”Maxim Integrated汽车事业部执行总监Tamer Kira表示:“MAX17852在电压、电流和温度测量方面能够提供最快、最高精度指标,是业界第一款集成了BMS系统所有主要元件,且满足最高安全等级的电池数据管理系统。”

供货及价格

  • MAX17852的价格为7.52美元(1000片起,美国离岸价),可通过Maxim官网及特许经销商购买。
  • 提供MAX17852EVKIT# 评估套件,价格为250美元。

关于Maxim Integrated

Maxim Integrated是一家以工程师为导向的技术公司,旨在解决工程师最棘手的问题,以推动设计创新。Maxim Integrated拥有全面的高性能半导体产品线,以及行业领先的设计工具与支持,为客户提供高效电源、高精度测量、可靠互连、可靠保护以及智能处理等基础模拟方案。Maxim Integrated通过帮助工程师快速开发更小、更智能和更安全的设计,在汽车、通信、消费、数据中心、医疗健康、工业和IoT等应用领域赢得工程师的普遍信任。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maximintegrated.com/cn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esignWare IDE安全IP模块可防范高性能云计算SoC中的数据篡改和物理攻击

  • DesignWare完整性和数据加密安全模块为使用PCI Express®5.0或CXL™ 2.0架构的SoC提供数据传输保护 
  • 通过预先验证面向PCI Express技术和CXL的DesignWare控制IP核,实现快速集成并降低风险 
  • 通过AES-GCM进行有效加解密和身份验证,有助于确保高性能系统的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正式推出DesignWare®完整性和数据加密(IDE)安全模块,以协助使用PCI Express®(PCIe®)5.0架构或Compute Express Link™(CXL™)2.0接口进行高性能计算(HPC)SoC设计的开发者防范数据篡改和物理攻击风险。DesignWare IDE安全模块通过基于AES-GCM算法的高效加解密和身份验证方式来保护敏感数据,同时满足PCIe 5.0规范和CXL 2.0 IP核的性能和延迟要求。DesignWare IDE安全模块的设计符合最新的PCIe 5.0规范和CXL 2.0接口标准,并使用新思科技的DesignWare控制器IP核进行设计和验证,以加速SoC集成。

PCI-SIG®主席兼总裁Al Yanes表示:“PCIe 5.0规范中的IDE加密功能符合行业标准设计要求,并可以根据安全需求的演变进行灵活扩展。新思科技通过提供符合PCIe 5.0规范的接口和安全IP核独特组合,协助开发者在系统中快速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

CXL 联盟主席Jim Pappas表示:“安全性是所有技术成功的基石,将IDE安全功能添加到CXL 2.0规范能够有效支持创建更安全的生态系统。我们很高兴能够得到新思科技作为CXL联盟成员的支持,协助开发者将安全功能集成到先进的云服务和高性能计算系统中。”

新思科技IP核营销和战略高级副总裁John Koeter表示:“随着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内的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安全性对于保护这些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变得至关重要。新思科技的创新DesignWare IDE安全IP核模块与我们面向PCIe 5.0技术和CXL 2.0的DesignWare控制器相结合,让开发者在芯片级将符合标准的安全功能集成到高性能云计算系统中,从而大大降低风险。”

货情况和其他资源 

面向PCI Express 5.0架构和CXL 2.0的DesignWare IDE安全IP核模块现已可用。面向PCI Express 5.0技术和CXL 2.0的DesignWare控制器、PHY和验证IP核现在也已可用。

于新思科技DesignWare IP 

新思科技是面向芯片设计提供高质量硅验证 IP 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DesignWare IP 产品组合包括逻辑库、嵌入式存储器、嵌入式测试、模拟 IP、有线和无线接口 IP、安全 IP、嵌入式处理器和子系统。为了加速原型设计、软件开发以及将 IP 整合进芯片,新思科技 IP Accelerated 计划提供 IP 原型设计套件、IP 软件开发套件和 IP 子系统。新思科技对 IP 质量的大量投资、全面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 IP 开发方法使设计人员能够降低集成风险,并加快上市时间。垂询 DesignWare IP 详情,请访问 https://www.synopsys.com/zh-cn/designware-ip.html

关于新思科技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是众多创新型公司的Silicon to Software™(“芯片到软件”)合作伙伴,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我们日常所依赖的电子产品和软件应用。作为一家被纳入标普500强( S&P 500 )的公司,新思科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半导体IP产业的领先地位,并提供业界最广泛的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工具和服务组合。无论您是创建先进半导体的片上系统(SoC)的设计人员,还是编写需要更高安全性和质量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人员,新思科技都能够提供您的创新产品所需要的解决方案。要获知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ynopsys.com

关于PCI-SIG 

PCI-SIG是拥有并管理行业开放标准PCI规范的联盟。该组织定义符合成员需求的行业标准I/O(输入/输出)规范。目前,PCI-SIG联盟由超过830家行业领先的成员公司组成。想要加入PCI-SIG或者获取董事会名单,请访问www.pcisig.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免费访问旨在加速量子应用的高级量子软件开发工具包

英国剑桥2021年2月4日 -- 剑桥量子计算公司(CQC)今日宣布最新版的tket(读音为“ticket”),其高性能量子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去除了使用tket的Python模块(也称为“pytket”)的所有许可限制。 

Python是一种开源通用编程语言,在量子计算编程和软件开发中占主导地位。使用此最新版本,任何可以访问量子计算机的Python用户都可以在商业或任何其他环境中部署tket SDK,并从其功能中获益。 

版本0.7现在还支持在Microsoft Azure Quantum(公共预览版)上执行量子电路,以及扩展来自Honeywell Quantum Solutions的离子阱系统上的量子操作的经典控制。 

“通过全球Python用户群体免费开放我们的高级tket SDK的访问权限,我们希望加速跨多个行业的量子计算研究和应用的开发,”剑桥量子计算公司业务开发总裁Mehdi Bozzo-Rey表示。“通过增加兼容tket的基于云的量子计算平台数量,我们使几乎所有程序员都可以更容易地探索开发量子算法和软件。”

tket最初由CQC的量子计算科学家团队开发并不断更新,支持研究人员、算法设计师和软件开发人员构建和执行量子电路,从而在最先进的量子设备上产生最好的结果。tket将与机器无关的算法转换为可执行电路,优化物理量子比特布局,同时减少所需量子门的数量。

tket支持几乎所有的量子硬件设备和量子编程语言,并允许用户通过只更改一行代码即可在设备之间迁移,使开发人员的研究程序独立于平台无关。tket被许多量子硬件提供商以及全球众多大公司所使用。

tket的v0.7版本中的新功能包括:

  • 改进了电路优化和噪声缓解性能,采用新的方法以使构建量子电路更容易; 
  • 使用其他操作、盒或电路替换指定操作;以及 
  • 支持在IBM量子高级设备上进行中间电路测量。

此版本的更改记录请访问:https://cqcl.github.io/pytket/build/html/changelog.html

如需了解有关通过Azure Quantum使用tket的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博文:https://medium.com/cambridge-quantum-computing/execute-circuits-on-azure-quantum-using-t-ket-81900d55393e 

关于剑桥量子计算公司 

剑桥量子计算公司 (CQC) 成立于2014年,由多家世界领先的量子计算公司提供支持,是量子软件和量子算法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让客户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量子计算硬件。CQC在英国、美国和日本设有办事处。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CQC网站http://www.cambridgequantum.comLinkedIn.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所有货币以美元列账,除非特别指明。

本合并财务报告系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

2021年2月4日 -- 国际主要半导体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981,香港联交所:00981,美国场外市场:SMICY)(“中芯国际”、“本公司”或“我们”)于今日公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的综合经营业绩。

2020年第季度摘要

  • 2020年第四季的销售额为981.1百万美元,相比2020年第三季为1,082.5百万美元,2019年第四季为839.4百万美元。
  • 2020年第四季毛利为176.8百万美元,相比2020年第三季为262.0百万美元,2019年第四季为199.4百万美元。
  • 2020年第四季毛利率为18.0%,相比2020年第三季为24.2%,2019年第四季为23.8%。

2021年第一季指引

以下声明为前瞻性陈述,此陈述基于目前的期望并涵盖风险和不确定性,部分已于之后的前瞻性陈述中阐明。本公司预期:

  • 季度收入环比增加7%至9%。
  • 毛利率介于17%至19%的范围内。

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高永岗博士评论说:

“公司2020年四季度收入为9亿8千1百万美元,毛利率为18.0%。全年公司多项财务指标(未经审核)均创历史新高。年收入为39亿零7百万美元,成长25.4%;毛利为9亿2千1百万美元,成长43.3%;归属于公司的应占利润为7亿1千6百万美元,成长204.9%;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1亿2千3百万美元,成长54.6%。

展望2021全年,因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公司在采购美国相关产品或技术时受到限制,给公司全年业绩预期带来了不确定风险。我们给出的全年预期,是基于运营连续性不受影响这个假定前提。出口许可申请必须根据流程走,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我们全年收入目标为中到高个位数成长,上半年收入目标约21亿美元;全年毛利率目标为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中部。”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博士和梁孟松博士评论说:

“目前晶圆代工行业产能紧张,特别是对成熟制程的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公司成熟产能将持续满载。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公司预计今年资本开支为4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小部分用于先进工艺,北京新合资项目土建及其它。产能建设方面,我们计划今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在实体清单影响下,我们会考虑加强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开发和布建,并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竞争力。”

完整版的中芯国际业绩公布,包括财务数据表,请参阅:http://www.smics.com/uploads/2020%20Q4%20Earnings%20Release_SCN_Final.pdf

电话会议/网上业绩公布详情

日期:2021年2月5日

时间:北京时间上午八时三十分

拨号:

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影响,目前暂不提供运营商拨号服务。您需要在线注册获取网上直播的拨号号码。

在线注册:

您可于下列地址注册登记参加电话会议:
http://apac.directeventreg.com/registration/event/8398227

注册完成后您将收到拨号号码、密码和唯一的注册人ID。请按照您在电子邮件中收到的号码,输入密码和注册人ID参加会议。

业绩公布网上直播可于以下网址收听:

http://www.smics.com/site/company_financialSummary

https://edge.media-server.com/mmc/p/2zpnux3o

该直播的录音版本,连同本公布的电子文件,都在本公布发布后12个月内刊登于SMIC的网站上。

关于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981,港交所股份代号:00981,美国场外市场交易代码:SMICY)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详细信息请参考中芯国际网站www.smics.com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液化空气中国将在重庆市与四川省绵阳市建造新的生产装置。根据与京东方(BOE) -- 全球平板显示领先企业及物联网公司 -- 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这些装置将为其供应气体。自2017年,液化空气为京东方所做的总投资超过一亿欧元。

液化空气将建造和运营的自有高纯氮气生产装置总产能达75,000标立/小时,用于京东方(BOE)生产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显示器,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液化空气还将为京东方(BOE)位于重庆和绵阳的工厂提供大量的氧气、氢气、氩气和二氧化碳。这些装置预计于2021年投入运行。

新的氮气生产装置运用了液化空气最先进的技术,与集团气候目标一致,能源效率高,与之前的装置相比预计可节电10%,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000吨。

自2004年以来,液化空气不断拓展和深化与京东方(BOE)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在华建造了10家载气工厂,为京东方(BOE)提供气体与服务。

液化空气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负责亚太业务)安博睿表示:液化空气集团很高兴能够加强与京东方长达15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为客户提供专有技术以及安全可靠服务的能力。液化空气为蓬勃发展的电子产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尤其是全球目前正在部署5G网络。借助新建的生产设施,集团不仅为自己的战略客户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中国西南地区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液化空气集团在中国

液化空气集团在中国拥有近100家工厂,近5,000名员工,业务遍布于中国大部分沿海区域,并继续向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拓展。集团在华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工业及医用气体的运营,家庭健康服务,工程与制造业务(设计、制造以及安装空分装置、制氢装置等),以及创新业务。

液化空气集团 -- 全球工业与健康领域气体、技术和服务的领导者,业务遍及80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67,000人,为超过370万名客户与患者提供服务。氧气、氮气和氢气是生命、物质及能源不可或缺的小分子。它们象征着液化空气的科学疆域,自集团1902年成立以来,始终位于其业务的核心。

液化空气集团的宏伟目标是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导者,实现长期业绩,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战略旨在实现长期盈利性、稳定和负责任的增长。这依托于全球范围内的卓越运营、选择性投资、开放式创新和网络化组织。通过员工的全心投入与不断创新,液化空气集团利用能源与环境转型、医疗保健及数字化领域的变革,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

2019年,液化空气集团的销售额达220亿欧元,其中保护生命与环境的解决方案所占销售份额超过40%。液化空气集团在巴黎泛欧证券交易市场上市(A 类),同时是法国指股CAC 40指数、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及富时社会责任指数成员企业。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期,以“i时代·智创未来”为主题的CIAI2020第七届中国国际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上,澳鹏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凭借过硬实力,荣获2020年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十大创新力企业奖”。

澳鹏Appen荣获2020年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十大创新力企业奖”

澳鹏Appen荣获2020年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十大创新力企业奖”

澳鹏(Appen)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图像、文本、语音、音频、视频及其他数据采集和标注服务提供商。公司针对内容相关性数据、语言和自然语言数据、图像和视频数据等数据需求为客户定制人工智能训练数据服务。澳鹏(Appen)于2015年在澳大利亚证交所上市 (ASX: APX),客户及办事处现已遍布全球。

澳鹏Appen(ASX: APX)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质量的AI数据采集和标注服务

澳鹏Appen(ASX: APX)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质量的AI数据采集和标注服务

澳鹏(Appen)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田小鹏博士表示:“中国AI数据行业面临的挑战是:迫切需要‘高质量、高效率、多样性、合法合规’的AI训练数据。澳鹏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服务上市公司,集成20多年的全球行业经验,我们提供端到端的完整性解决方案。”

澳鹏Appen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田小鹏博士

澳鹏Appen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田小鹏博士

澳鹏(Appen)重点关注高科技、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新零售等领域,拥有目前业内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辅助数据标注平台及全球100多万名技能娴熟的众包资源,涵盖180多种语言和方言,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通过高质量的训练数据为科技、汽车、金融服务、零售、医疗和政府等行业赋能,帮助企业构建并持续完善全球最具创新性的人工智能系统,助力企业自信地部署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产品。

澳鹏(Appen)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田小鹏博士表示:“客户需求方面,我们提供端到端的人工智能辅助数据标注平台,它集成了各种丰富的、高效的标注工具,可实现各类海量的标注场景。项目交付方面,我们提供多种复杂类型项目的采标一体化管理、资源管理,我们提供全球多语言外包、众包100万的资源池。”

澳鹏中国AI辅助数据标注平台-质检流程示例

澳鹏中国AI辅助数据标注平台-质检流程示例

二十多年行业深耕,澳鹏(Appen)曾连续六年入围德勤高科技成长50强企业,连续三年入围CSA全球TOP 100语言服务供应商。就在本次荣获CIAI 2020年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十大创新力企业奖”的不久前,澳鹏(Appen)还凭借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辅助数据标注平台获得维科杯·OFweek2020人工智能行业优秀产品应用奖。

澳鹏Appen荣获维科杯-OFweek2020人工智能行业优秀产品应用奖

澳鹏Appen荣获维科杯-OFweek2020人工智能行业优秀产品应用奖

澳鹏(Appen)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田小鹏博士表示:“我们在中国飞速发展,已经和50多家国内的知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用‘AI服务AI’的理念,不断精进,推动AI数据行业的提升和发展,用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赋能中国AI行业。”

展望未来,澳鹏(Appen)将继续秉承“功诚谦勇”的企业文化,以“助力企业自信地部署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为使命,坚定迈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欢迎访问澳鹏Appen官网:www.appen.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澳鹏Appen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