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汇顶科技GR551x 系列低功耗蓝牙SoC凭借突出的安全性,通过PSA Certified™ Level 1安全认证。这一国际权威安全认证机构的认可,不仅体现了汇顶科技对物联网安全技术的耕耘成果,还将助力全球客户加速开发更为安全可靠的物联网终端产品。

近年来物联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入网设备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针对物联网设备的网络攻击日益加剧,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物联网进一步扩大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确保每个节点的安全性迫在眉睫。

GR551x系列SoC为满足各类物联网应用而开发,配备了完善的安全计算引擎和全面的安全运行机制,为设备的启动、运行、固件升级以及关键数据等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自2020年底商用以来,该系列芯片已累计出货超千万片,收获知名终端品牌和ODM厂商青睐,广泛应用于智能手环/手表、电子货架标签、跟踪器、主动笔、打印机、游戏手柄等各类IoT产品。

PSA(Platform Security Architecture)认证是Arm联合多家独立安全测试实验室及咨询机构,面向物联网芯片、软件和设备推出的相关测试与认证。汇顶科技GR551x 系列SoC满足 PSA Certified™ Level 1模型的 10 个安全目标,符合美国(NISTIR 8259A)、欧盟(ETSI EN 303 645)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物联网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安全可信的基础

“安全是汇顶科技与生俱来的DNA,并贯穿于我们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汇顶科技总裁胡煜华女士表示:“恪守严苛的高标准,我们在产品安全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广受全球行业权威和客户的认可,旨在共同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安全、便捷的智能物联体验。”

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

https://product.goodix.com/zh/product/category/ble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24日 -- 行业领先的数字网络集成商STL(NSE:STLTECH)今天推出面向5G就绪、开放式可编程网络的旗舰解决方案Accellus。这一新的产品线可提升STL作为接入和边缘网络颠覆性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地位。在过去5年中,STL一直在进行研发投资,以扩大基于光纤宽带和开放无线电接入网络(Open RAN)的融合网络的能力。 

1.jpg

Accellus

随着数据需求的增长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沉浸式体验等先进用例的出现,数字网络需要在边缘提供超高带宽、低延迟和智能。Open RAN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这一大规模演进。 

STL的Accellus基于这一行业领先的光纤无线融合架构。公司预计这一解决方案将在全球范围内以250%的同比增长速度得到加速采用,从而为客户和股东带来更好的总体拥有成本(TCO)。Accellus将为网络创建者带来四大核心优势:可扩展和敏捷运营、更快的上市时间、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和更绿色环保的网络。

Accellus将领导行业从紧密集成的专有产品向供应商中立和可编程融合无线和光纤网络解决方案的转型。 它提供基于无线和光纤的融合解决方案:

  1. 5G频段无线电:配备单频段和多频段宏无线电的全面Open RAN无线电产品组合。与Facebook Connectivity合作开发,以普及基于Open RAN的无线电 

  2. 室内小型蜂窝:符合O-RAN标准、具有高能效的室内5G小型蜂窝解决方案,在边缘进行1级处理 

  3. Wi-Fi 6接入解决方案:户外Wi-Fi 6无线电解决方案,可在密集环境中提供载波级公共连接 

  4. RAN智能控制器(RIC):Open RAN 5G操作系统,允许Open RAN态系统使用第三方应用程序实现运营改进和节约成本 

  5. 可编程FTTx (pFTTx):全面的解决方案,将可编程软件定义的网络引入大规模光纤到户(FTTH)、业务和蜂窝基站 (FTTx) 网络

谈及Accellus发布时,STL Partners合伙人兼咨询总监Philip Laidler表示:“O-RAN联盟的目标之一是扩展RAN态系统,并鼓励全球更广泛的技术公司进行创新。 STL最近的公告正是这一目标正在实现的最新迹象。”

谈及Accellus发布时,STL接入解决方案首席执行官Chris Rice表示:“基于开放标准的分离式5G和FTTx网络在新建和现有网络中的铺开越来越普遍。这些网络需要前所未有的可扩展性和敏捷性,而这些特性可通过一种开放式和可编程架构实现。STL的Accellus将为我们的客户释放业务机会,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沉浸式数字体验。”

关于STL 

STL是行业领先的数字网络集成商,致力于帮助电信公司、云技术公司、公众网络和大型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阅读更多信息,或联系我们

stl.tech |Twitter | LinkedIn | YouTube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AITISA(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鹏城实验室联合发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2.0——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简称“白皮书2.0”)。深圳、武汉、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个城市共同点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通过“一网络”实现“算力、数据、生态”三汇聚,以“大算力+大数据”使能大模型,会上也发布了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和生物信息研究平台鹏程.神农,通过大模型孵化新应用,推动AI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正式点亮

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新基建等政策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去年科技部中信所首次发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创新性提出了以“一中心四平台”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方案,推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与落地。当前,深圳、武汉、西安、中原、成都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相继落地,大大加速促进了各区域AI产业的发展。

1.png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2.0——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发布

随着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陆续建成,白皮书2.0的发布指出了人工智能中心发展的新阶段——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通过算力网络将各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连接成网,动态实时感知算力资源状态,实现统筹分配和调度计算任务,构成区域内可感知、可分配、可调度的AI算力资源,以“一网络”实现“三汇聚”——算力汇聚、数据汇聚、生态汇聚:

  • 算力汇聚:不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间高速网络互联,实现算力合理调度,资源弹性分配,提升各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利用率,为大模型训练提供超级算力,还可实现整体能耗的节省;

  • 数据汇聚:多方合作,推进AI领域的公共数据开放,基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汇聚高质量的开源开放的AI数据集,促进AI算法开发和行业落地。

  • 生态汇聚:采用互联、应用接口等标准,实现网络内大模型能力开放与应用创新成果共享,强化跨区域科研和产业协作,为所有用户进行AI应用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和更便捷的合作方式,加速产业聚合,激活产业共融共生。

2.png

21城市共同点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

在会上,深圳、武汉、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城市代表联合点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支持模型、数据、应用在区域间的高效互通和可信流动,让科研创新更高效,让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更深入,共建、共享、共促AI产业发展。

大算力+大数据 使能大模型 孵化新应用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汇聚了算力和数据,为大模型的训练创造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将会推动更多的大模型诞生。此次中科院自动化所、鹏城实验室分别发布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和生物信息研究平台鹏程.神农。

3.png

大算力+大数据 使能大模型 孵化新应用

紫东.太初是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训练的业界首个三模态大模型,能够实现视觉、文本、语音三个模态间的高效协同,性能全球领先,是探索通用人工智能道路上的重要成果。紫东.太初超强的图文音跨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可轻松完成智能问答、图片生成、视频理解与生成等任务,将在工业质检、影视创作、互联网推荐、智能驾驶等领域广泛应用。

继鹏城实验室于今年5月利用鹏城云脑Ⅱ训练全球首个两千亿级中文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鹏程.盘古,本次发布的生物信息研究平台鹏程.神农是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平台,包含蛋白质结构预测、小分子生成、靶点与小分子相互作用预测以及新抗菌多肽设计与效果评价等,制药企业和医学研究机构使用鹏程.神农提供的AI能力,将大大加速新型药物的筛选与创制,让人工智能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让各区域共享资源、促进AI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发展,加速科学新发现、推动应用新场景、发现产业新方向、孵化发展新理念,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

华为于2021年9月23-25日在线上举办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业界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生态伙伴、应用服务商以及开发者等各方,探讨如何深入行业场景,把数字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结合,真正融入政企的主业务流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催生体验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并发布场景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分享客户伙伴的最新成果与实践,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来源:华为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开发工具包捆绑了语音和音频功能测试、原型设计、调试以及整合到智能家居、消费技术、工业等新应用所需的所有硬件、附加开放软件和算法

高级微型声学麦克风与扬声器、音频处理与精密器件解决方案的市场领导者和全球供应商楼氏电子公司(Knowles Corporation, NYSE: KN)宣布推出楼氏AISonic™ IA8201 Raspberry Pii开发工具包,为一系列新行业的设备和系统带来语音、音频边缘处理和机器学习(ML)聆听能力。借助该工具包,OEM/ODM公司的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将获得一款单一的工具,用于简化技术的设计、开发和测试,从而超越语音和音频整合在各自行业的极限。

楼氏电子物联网营销高级总监Vikram Shrivastava表示:“楼氏电子设计的这款新工具包是至简且超快捷的解决方案,方便产品设计师进行新创新的原型制作,以满足包括语境感知语音、机器学习聆听和实时音频处理在内的新兴用例需求,这些用例需要灵活的开发工具来加速设计过程,尽可能降低开发成本,并利用新的技术进步。我们选择Raspberry Pi作为系统主机,为喜欢Linux或Android环境的超大型系统开发者社区带来了添加语音和机器学习的能力。”

Parks Associates智能家居研究实践高级总监Mark Vena表示:“Parks Research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宽带家庭认为使用语音来控制他们的联网设备是值得的。语音应用的需求和机会都是巨大的,但对于OEM/ODM厂商来说,在设备上添加最新的语音功能往往及其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像楼氏电子所提供的开发工具包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以经济、可靠且易于使用的方式实现语音识别,将在消费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新工具包基于楼氏AISonic™ IA8201音频边缘处理器OpenDSP构建,可满足大量音频处理应用所需的超低功率和高性能需求。音频边缘处理器集成了两个以音频为中心的Tensilica DSP内核:一个用于高功率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另一个用于超低功率、始终在线(always-on)的传感器输入处理。IA8201拥有1MB的片上RAM和内存,能够对始终在线的先进语境感知机器学习用例进行高带宽处理,支持多种算法,以营造最佳用户体验。

该工具包利用楼氏电子的开放式DSP平台,包含一个板载音频算法库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库。远场音频应用可以使用可用的超低功耗语音唤醒、波束赋形、自定义关键词以及来自Amazon Alexa、Sensory、Retune和Alango等楼氏电子算法合作伙伴的背景噪音消除算法,从而开辟设计的可能性,确保支持广泛语音和音频定制所需的自由度。该工具包还包含TensorFlow Lite Micro SDK,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的快速原型设计和产品开发。TensorFlow Lite SDK支持将在较大的云端Tensor Flow框架中开发的模型移植到边缘嵌入式平台,例如用于在工业和商业等垂直领域进行异常检测的人工智能推理引擎。这类边缘嵌入式平台通常计算量有限,功耗较低。

客户可根据产品设计需要,选择两到三个预集成楼氏Everest麦克风的版本。该工具包拥有两个麦克风阵列板,帮助为最终应用选择适当的算法配置。OEM厂商选择支持IA8201 DSP音频和语音功能的内置麦克风阵列,即可从单一供应商那里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一体化开发解决方案。开发人员可通过楼氏电子解决方案门户网站获得配置工具、固件和算法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是工具包的标准配置,便于客户进行完整的原型开发、设计和调试。

供货

楼氏IA8201 Raspberry Pi开发工具包即日起接受定购,客户可通过楼氏电子获得支持。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Knowles.com

楼氏电子

楼氏电子(NYSE: KN)是高级微型声学麦克风和扬声器、音频处理及精密器件解决方案的市场领导者和全球供应商,服务于移动消费电子、通信、医疗技术、国防、电动汽车和工业市场。楼氏电子利用其在SiSonic™ MEMS(微机电系统)麦克风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其强大的音频处理技术来优化音频系统,并改善移动设备、耳机以及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用户体验。楼氏电子还是声学元器件、高端电容器和毫米波射频解决方案的市场领导者。楼氏电子凭借独特的技术、专有的制造方法、严格的测试和全球规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创新解决方案。楼氏电子成立于1946年,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塔斯卡的全球化组织,公司在1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knowles.com

i Raspberry Pi是Raspberry Pi Foundation的商标。

资产新闻资料袋链接:https://www.dropbox.com/sh/gsinm74wzcxsev3/AACi3mxwg177s9UjiqeSAXqha?dl=0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922005116/en/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欧拉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1.jpg

欧拉全新发布

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操作系统“碎片化”现状,导致数字基础设施产生大量“软烟囱”,带来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数字化新时代,呼唤新的统一操作系统。

在ICT领域,华为提供服务器、存储、云服务、边缘计算、基站、路由器、工业控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都需要搭载操作系统,所以华为一直在构建能力,旨在通过统一的操作系统架构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本次欧拉全新升级,同时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的需求。支持多样性计算,致力于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操作系统;并通过为应用提供确定性保障能力,支持OT领域应用及OT与ICT的融合。至此全新发布的欧拉操作系统可覆盖从IT、CT到OT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

2.png

欧拉: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

欧拉创造性的提出全栈原子化解耦,支持版本灵活构建、服务自由组合,通过一套架构灵活支持南向多样性设备,北向全场景应用。

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

  • 采用全量组件原子化架构,支持内核灵活组合,全栈服务化按需构建,可根据设备不同的资源能力和业务特征进行灵活裁剪、按需构建,满足不同设备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

  • 支持构建服务自助化,“菜单式”配置内核和系统服务,可以对软件包、文件、函数等不同层级进行分级灵活组合,自动化、简化操作系统版本构建。

  • 提供多设备协同套件,包括“边云”协同,统一数据、网络和管理;集群多节点协同,可支持PB级内存池,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能力互助和资源共享,发挥硬件最优性能。

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 标准API,实现操作系统与应用交互语言的统一;

  • 欧拉SDK统一封装各种应用所需的数据、音视频、安全等能力,使能极简开发,并增强应用性能;

  • 欧拉Devkit提供跨设备开发向导、自动测试平台等插件,并可方便的集成到主流的应用开发平台。

3.jpg

欧拉与鸿蒙能力共享 生态互通

欧拉和鸿蒙已经实现了内核技术共享,未来计划在欧拉构筑分布式软总线能力,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后续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以及新编程语言等方面实现共享。通过能力共享、实现生态互通,“欧拉+鸿蒙”更好的服务数字全场景。

本次大会正式发布了第一个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的openEuler 21.09创新版本,将于9月30日在社区上线。该版本不仅对服务器和云计算场景能力进行了增强,还实现了对于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场景的支持。2022年一季度,欧拉开源社区将发布支持全场景融合的社区LTS版本,使能合作伙伴面向不同场景发布商业发行版。

欧拉自开源以来获得产业界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开源社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00名开发者和100多家企业、高校、组织和机构加入欧拉社区,汇聚从处理器、整机、操作系统发行版厂商、到行业应用等全产业链,十多家主流操作系统领军企业发行基于欧拉的商业版本。欧拉的全新发布将吸引更多云、边缘、嵌入式领域伙伴加入社区,共同加速欧拉在数字基础设施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华为将始终坚持在基础软件上的长期投入,联合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操作系统开源生态。

华为于2021年9月23-25日在线上举办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业界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生态伙伴、应用服务商以及开发者等各方,探讨如何深入行业场景,把数字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结合,真正融入政企的主业务流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催生体验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并发布场景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分享客户伙伴的最新成果与实践,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来源:华为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2021财年,埃森哲全球营业收入达505亿美元,以美元和当地货币计,分别同比增长14%11%

  • 2021财年,稀释每股收益为9.16美元,同比增长16%

  • 2021财年新订单额达5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成长型市场贡献了100.8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1%(以当地货币计)。

  • 展望2022财年,埃森哲预计收入增长在12%15%之间(以当地货币计)。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财务报告显示, 埃森哲2021财年(截至2021年8月31日)业绩表现非常强劲。

2021财年,埃森哲全球营业收入达505亿美元,以美元和当地货币计,分别同比增长14%和11%;稀释每股收益为9.16美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率达15.1%,同比增长40个基点;自由现金流达到84亿美元;2021财年新订单额达5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以业务划分,2021财年,埃森哲咨询相关业务贡献了273亿美元的收入,外包服务相关业务的收入为232亿美元。以区域市场划分,成长型市场贡献了100.8亿美元的收入,以美元和当地货币计,分别同比增长13%和11%;北美区域市场和欧洲区域市场的收入分别为237亿美元和167.5亿美元。

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居丽(Julie Sweet)表示:“2021财年公司业绩表现出众,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市场,带着强劲的动力向2022财年迈进,对此我们深感自豪。埃森哲全球62.4万名员工戮力同心,专注于为客户创造切实价值,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创新,成为客户转型之旅上值得信赖的卓越伙伴。埃森哲用360价值来衡量成功。优异的表现得益于我们大力进行团队和能力建设,服务于客户当下和未来的需求;同时,我们支持整个社会共度时艰,朝着可持续性目标稳步前进,践行包容性和多样性,公司全球范围内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已达到50%。”

2022财年,埃森哲预计营业收入的增长在12%至15%之间(以当地货币计),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下稀释每股收益预计将在9.90美元至10.18美元之间,营业利润率预计在15.2%至15.4%之间。

埃森哲于2021923日(北美东部夏令时间)上午8时召开第四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自923日(北美东部夏令时间)上午11时开始,埃森哲网站www.accenture.com提供电话会议的重播,并持续到20211215日。

关于埃森哲

埃森哲公司注册成立于爱尔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在数字化、云计算与网络安全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能力。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翘楚全球的卓越技术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我们为客户提供战略与咨询、互动体验、技术服务和智能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业务涵盖40多个行业,以及企业日常运营部门的各个职能。埃森哲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约62.4万名员工,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我们秉承“科技融灵智,匠心承未来”的企业使命,致力于通过引领变革创造价值,为我们的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与整个社会创造美好未来。

埃森哲在大中华区开展业务30余年,拥有一支1.9万人的员工队伍,分布于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深圳、杭州、香港和台北等。作为可信赖的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我们正在更创新地参与商业和技术生态圈的建设,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把握数字化力量,通过制定战略、优化流程、集成系统、部署云计算等实现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从而立足中国、赢在全球。

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www.accenture.com以及埃森哲大中华区主页www.accenture.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25日,华为云在华为全联接2021发布四大生态策略,并宣布2022年投入1亿美元升级沃土云创计划。华为云开天aPaaS正式上线,实现经验即服务,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华为云致力于成为智能世界云底座,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与伙伴共建、共享开天aPaaS,构筑企业应用分发云市场,聚合千行百业应用,服务千万开发者,激发无限商业潜能!”

发布四大生态策略,共建华为云生态

1.jpg

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发表主题演讲

康宁介绍,面向客户痛点,聚焦行业的典型应用云化需求,华为云生态体系建设将从四个方面加大投入:

第一,    服务千万开发者加大开发者工具链投入,通过增强IDE和零低码协同,提升开发体验。

通过创新IDE内核和AI智能技术的加持,华为云CloudIDE可以提供流畅、高效云上开发体验,已成为数十万开发者的生产力工具。将把AppCube和WeLink两个服务的入口和能力深度融合,为开发者打开数字新世界的入口。优化AppCube零代码开发体验,进一步降低门槛,无论是业务专家还是专业开发者都可以从WeLink开放平台进入AppCube进行开发;AppCube提供海量连接器,让开发者能更便捷地使用华为云能力,发挥设备和知识的最大价值。

第二,开放创新华为云开天aPaaS平台能力,将华为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开放为云上服务,联合伙伴共建行业aPaaS。

第三,聚合千行百业的应用SaaS,持续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帮助伙伴做好应用开发、上云迁移与持续运营,加速云原生与SaaS转型。

第四,构建极致的应用分发、购买与服务体验,打造最佳企业应用分发平台。此外,华为云将云市场能力服务化,协助客户构建生态体系。目前已为上海城市数字治理应用市场提供支持,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沃土云创计划三大升级,与开发者共同成长

康宁在演讲中表示,开发者是华为云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实现价值的核心力量。面向开发者,华为云共提供13类云服务、128个Kits、超过3万个API,同时打造了14类开发工具和5个学习支持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千万开发者,华为云在本次活动上宣布,2022年将投入1亿美金,对沃土云创计划进行三大升级: 

第一,范围升级,计划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经过实名认证的企业开发者、高校开发者和个人开发者;

第二,服务升级,新增开发者知识库与专属技术支持通道,开发问题12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闭环。华为云在全球范围的100多个创新中心设置了开发者技术支持工程师,为开发者提供面对面的就近服务;

第三, 权益升级,新增个人激励以及专业的开发者认证。开发者可以获得云服务资源、活动门票、培训课程、认证考试券等权益,并提供包括云原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开发、物联网在内的5个方向的专业开发者认证。

华为云开天aPaaS上线,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华为云希望将自身及伙伴的行业经验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快速满足行业应用场景的开发需求。华为云云服务产品组合管理部部长方国伟宣布开天aPaaS正式上线,他表示:“开天aPaaS,是华为云行业aPaaS,以开发者为核心,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开放平台,聚合行业能力,实现经验即服务,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2.jpg

华为云云服务产品组合管理部部长方国伟介绍开天aPaaS架构

华为云开天aPaaS聚合了128个Kits,超过2万个API,架构包含能力层、市场层、工作台三个部分:

能力层,聚合行业领域Kit,将API、SDK和行业知识积累,一起变成一个个Kit,放到华为云上。

市场层,通过资产中心沉淀伙伴资产, 实现商品交易变现,商品形态有API/SDK、行业数据模型、行业AI算法等,为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工作台,让多种Kits能力一起使用,快速集成各类应用,提升开发者的开发和使用体验。

3.jpg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HMS Core平台部总经理望岳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HMS Core平台部总经理望岳介绍,终端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全球优秀实践目前已通过开天aPaaS开放出来,实现能力共享、生态共享。

目前华为云开天aPaaS已构筑了金融、电商、互动媒体、汽车出行、医疗健康等多域能力。以金融领为例,开天aPaaS可以提供了包括安全隐私保护、便捷的体验以及AI创新能力。电商方面,通过华为的推送、AI和AR等能力,满足电商开发个性化需求,让交互更简单。汽车出行领域,华为提供包括地图导航、司乘安全以及车联网内容生态的能力。此外,华为云还与中康科技合作提供覆盖从医药研发、生产到零售的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使能医药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未来,华为云开天aPaaS计划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城市和公共事业以及互联网服务能力上聚焦投入,实现“经验即服务”。华为云期待与更多的伙伴“凝心聚力、共筑开天”,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华为于2021年9月23-25日在线上举办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业界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生态伙伴、应用服务商以及开发者等各方,探讨如何深入行业场景,把数字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结合,真正融入政企的主业务流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催生体验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并发布场景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分享客户伙伴的最新成果与实践,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来源:华为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科技产业界,每一个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生态,生态就好像一条驶向广阔大海的巨轮,只要登上它,就能够一起见证,甚至是创造奇迹。作为全球科技企业的领导性力量之一,生态之于英特尔,无疑就是一条生命线,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航程。也正是通过不断构建生态,英特尔从几十年前一艘“探险”的小船升级变换为今天的科技巨轮。

如今,随着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已经超越某个产业的范畴,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通过数字新基建,形成智能、高效、灵活的智慧城市管理运维体系,而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的冠肺炎疫情以及一系列不可预料的灾害和突发事件,更让人们对于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有了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共生·互生·再生——英特尔携手生态,加速城市数字新基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于近日举办,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梁雅莉携手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兼CEO郭浩哲、易华录副总裁宋征、星辰天合首席运营官翟静、灵雀云创始人兼CEO左玥等共济一堂,一幅数字城市新基建的生态画卷在嘉宾们的脑力激荡之下徐徐展开。

1.jpg

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应当具备四个“升级”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梁雅莉指出, 圆桌论坛的主题“共生、互生、再生”阐释了英特尔的生态观,即除了技术创新和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之外,英特尔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与生态系统共建和共同成长。在建设数字城市新基建过程中,英特尔也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不断验证。

2.jpg

她引用最近热映的科幻电影《失控玩家》来揭示对数字新基建的思考,这部电影描绘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与交互。梁雅莉认为,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未来城市是什么面貌,都取决于今天如何搭建好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她认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应当具备四个升级:

一、连接的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已经无形地存在于生活方方面面,在未来的数字化版图当中,如何把将其连接起来是重点,这就需要对未来新的基础设施做连接的升级。

二、思考的升级。从地图到导航再到更智慧的导航,将人从简单的思考解放出来去做更多的事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和应用是让人们思考得以升级的基础设施。

三、体验的升级。一切升级都是为了体验升级,当实现了连接升级和思考升级后,城市新的基础设施就要考虑到如何赋予社会、企业、人以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安全的升级。云计算是设计城市数字新基建的框架和结构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弹性的数据安全和存储、灵活的云平台,各种各样特色价值的服务都需要发挥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力量。

梁雅莉强调,英特尔的愿景是创造能够造福于每一个人的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这也与目前倡导的共同富裕理念一脉相承。

博采众长推进数字新基建

未来的基础设施前景美好,但构筑这一基础设施也需要更多力量。特别是数字新基建需要软硬结合、软硬一体才能发挥最大效应。这也是英特尔始终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城市数字新基建的关键所在。

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兼CEO郭浩哲对此非常认同。他表示,无论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各种各样的场景背后都来源于芯片、数字化、人工智能算法等基础技术,因此和基础型技术公司合作是必由之路。“我们认为英特尔是一家伟大的芯片公司,此外,我们也会得到一些在软件,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很多支持。英特尔是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以非常开放的心态与合作伙伴合作。我相信技术在全球领域里都是相互影响、融合和互通的”。 

3.jpg

易华录在城市数字新基建领域已经积累了5年经验,副总裁宋征表示,易华录在“十三五”期间就开始立足于拓展城市数字新基建,并称之为数据湖,应用了英特尔在大数据领域的新技术。目前已经在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36个城市与当地政府共同打造当地的数字新基建,赋能城市管理的十大AI能力,包括城管、应急、安检、环保等,其中包含500多种算法,为当地城市提供全面的且可用业务性高的一整套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4.jpg

星辰天合是数据基础设施的平台提供商,将互联网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一些分布式数据产品化,赋能千行百业。谈到与英特尔的合作时,首席运营官翟静表示,星辰天合从起步阶段就得到了英特尔技术上的赋能和支持。“生态是科技创新的一大特点,很多事不是一家企业所能为,需要应用开发商等通先进的软硬件平台建立和维系生态,每个企业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会促进数字新基建获得前行的动能”。

5.jpg

灵雀云是云原生容器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创始人兼CEO左玥表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英特尔给予鼎力支持。灵雀云与英特尔开展联合测试,以将英特尔的硬件价值最大化,在开源领域也与英特尔合作开发解决方案。在网络领域,灵雀云主导的一些开源的项目在社区也与英特尔共同开展了云计算的探索,以生态之力求新求变。

6.jpg

凝聚生态之力突围城市数字新基建

“玻璃门”通常用来比喻不容易看见但真实存在的门,试图逾越者往往因为忽视或者想当然而遭遇出其不意的碰撞。在数字新基建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玻璃门”,这成为英特尔与合作伙伴共同面临的挑战。

易华录副总裁宋征认为,城市数字新基建过程中,人的观念是一大挑战。“当数据归属于不同的部门时,分享、打通就比较困难,尤其是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对数据透明还心存疑虑”。此外,如何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需要有一整套管理机制,而目前这种机制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孕育和探索状态,并没有完全成型。

东华云计算CEO郭浩哲则认为,走出“技术迷宫”也是难点所在。“技术为城市如何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交互做了充分储备,但目前阶段,选择哪些技术为城市建设服务还缺乏统一认知,这需要建立一个从设计、研发到交互一体化的整体智慧城市的方法论”。

灵雀云创始人兼CEO左玥从新技术推广周期较长的角度出发,解读了挑战。“灵雀云在中国推广云原生的技术七年之后,市场才对云原生才产生共鸣,周期很长。因此,与国际接轨的最新技术如何通落地企业IT或者政府IT以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难度很大,我们大量的工作是在平衡新技术和传统的软件、管理以及各种行业的规章制度,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对于城市数字新基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玻璃门”,梁雅莉感同身受。“中国有大约685个建制市,但实际上以城市为单位运营的有约5000个,以此规模想象未来的新基建,面临的挑战庞杂巨大,包括地域经济的差异,认知观念的差异,技术的差异,对数据认知的差异等等”。

7.jpg

而克服这些差异带来的挑战,也更需要英特尔以及诸多的软件开发商共同努力,通过生态来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最重要的挑战是认知挑战,整个社会都需要对未来的新基建有正确的认知”,她进一步指出,英特尔作为在中国有36年发展历史的基础技术提供商,在做好基础技术发展创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基础技术通过基础的软件提供商、平台的技术提供商,应用的合作伙伴等,让产业和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础技术带来的价值,这是生态建设和维系最大的意义所在。

总之,城市数字新基建是一个大命题,驱动它的是技术,制约它的有认知、有管理体制,也有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运作规律,并且这一切都是在变化当中。某种程度上,数字新基建正在让城市蜕变为一个有大脑、有神经、有感官、有四肢的新物种,而只有健全、丰富的生态才能为其提供所需的涵养,并推动这一新物种不断造福于城市每一个人。英特尔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将继续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构建更广泛的生态,孕育面向未来的城市,从而成就和造福每一个人,这也正是英特尔的宏旨所向。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rduino 迄今为止最小的应用板已经准备好感知世界全新Nicla系列的第一款产品将最新技术与易于使用的多功能性完美融合

Arduino PROBosch Sensortec的强强合作为智能传感解决方案树立全新标杆:Nicla Sense MEArduino Pro旗下迄今为止尺寸最小同时采用最新一代博世传感器技术的最新产品,以实现边缘传感和边缘智能。

Nicla Sense Me _10_small.png

这款合作开发的应用板配备有一个9DoF智能运动传感器和一个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4DoF环境传感器,可实现丰富多样的应用,从而适用于物联网市场中的不同细分市场,同时保持Arduino标志性的集成简便性和可扩展性。

Nicla Sense ME配备了Bosch SensortecBHI260AP人工智能传感器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运动传感器、BMM150磁力计、BMP390压力传感器,以及独特的BME688四合一气体传感器 - 其具有人工智能功能并集成了高线性度、高精度的压力、湿度和温度传感器。

由于它能够在边缘感知并处理如此丰富多样的数据,该系统可提高自主性、降低延迟和功耗、提供更佳的隐私保护,并减少所需带宽:它是一块很小的应用版,却拥有绝佳的传感器组合和强大的算力,可充分发挥传感器融合带来的效能,开辟出全新应用情境。智能楼宇自动化、移动和可穿戴设备、工业和专业装备是其关键目标领域。”Arduino Pro负责人Adriano Chinello表示。

一方面Nicla Sense ME的设计坚固可靠使其适合需要在边缘运用人工智能功能的项目另一方面其运行省电、编程结构清晰因此非常适合研究项目、快速原型设计和开发工作。同时它也是Bosch Sensortec 2021年物联网创新挑战赛提供给每一支参赛团队的入门套件之一。这是一场独特的在线竞赛——学生们将硬件和软件工具相结合开发出各具魅力的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Arduino Nicla Sense ME将硬件和软件技术结合在同一平台上确保我们为用户提供极快的产品上市时间。Bosch Sensortec的自学习人工智能运动传感器、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环境传感器以及其他一系列传感器可实现丰富多样的应用从而适用于物联网市场中的各个细分市场。这样一来开发智能、低功耗、可扩展的边缘传感应用就比以往轻松得多。”Bosch Sensortec GmbH首席执行官Stefan Finkbeiner博士说道。

此外,Sense ME(其中“ME”代表运动(Motion)”环境(Environment)”)只是全新Nicla系列中的第一款产品。这个全新模块化智能产品系列得名于希腊语人民的胜利将为Arduino生态系统增添一套易于使用、高性价比、功能多样、人人可享的全新工具为追求更高性能的用户和爱好者使用。

NICLA SENSE ME 的主要优势

Nicla Sense ME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两个领域的顶级水准。它将低功耗传感器节点与可在边缘实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高性能大脑相结合。它既具备Arduino部署快速、配置简便的特点也拥有Bosch Sensortec最先进的传感器组合。该产品既可满足当前需求也不惧未来挑战因为它允许加装更多传感器且不仅与即将推出的Nicla产品兼容也与Arduino Pro MKRPortenta系列兼容。

如此出色的应用板尺寸却仅有22.86x22.86毫米使其成为实现紧凑型低功耗应用的完美之选。Nicla Sense ME既可由电池供电并用作完整的独立应用板也可连接到Arduino应用板上以扩展其功能。

从工业物联网到运动装备从家庭自动化到预测性维护从空气质量监测到防盗系统——小巧且智能的Nicla Sense ME已经准备好在任何地方部署持续数据监测和人工智能功能惠及每一个人。

更多信息,请访问Bosch Sensortec网站:https://www.bosch-sensortec.com/software-tools/tools/arduino-nicla-sense-me/

Arduino Nicla Sense ME现已面世售价€59/US$70

完整技术规格数据请访问https://www.arduino.cc/pro/hardware/product/nicla-sense-me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战略收购提升了TE在高增长边缘接入领域和物联网市场的竞争力

连接和传感器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TE Connectivity (TE) 和无线模块、物联网设备及天线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Laird Connectivity 很高兴地宣布,TE 签署了一份最终协议,决定收购 Laird Connectivity 的天线业务。

收购 Laird 天线业务扩充了 TE 广泛的连接产品组合,特别是在面向物联网 (IoT) 设备和边缘接入领域的天线和无线解决方案方面。此次收购还扩大了 TE 的工程和制造范围,并增加了 TE 在多个有吸引力细分市场的占有率。

TE 数据和终端设备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Sudhakar Sabada 表示:“我很高兴欢迎 Laird 天线团队加入 TE, 通过将 TE 的高速数据和无线连接产品组合的广度、制造规模和分销渠道,与精密设计且市场领先的天线解决方案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我们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此次收购将增强我们的天线产品系列和先进工程能力,是我们在高速增长的边缘接入和物联网市场进行扩张的战略愿景中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收购交易预计将在10月底完成。

关于TE CONNECTIVITY

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简称“TE”)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行业技术企业,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安全、可持续、高效和互连的未来。TE 广泛的连接和传感解决方案经受严苛环境的验证,持续推动着交通、工业应用、医疗技术、能源、数据通信和家居的发展。TE 在全球拥有近 80,000 名员工,其中 7,500 多名为工程师,合作的客户遍及全球近 140 个国家。TE 相信“无限连动,尽在其中”。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te.com.cn 或关注 TE 官方微信“泰科电子 TE Connectivity”。

关于LAIRD CONNECTIVITY

Laird Connectivity 借助市场领先的射频模块、内部天线、物联网设备和自定义无线解决方案,简化了无线连接。我们的产品因其出色的无线性能和可靠性而深受全球公司的信任。凭借一流的支持和全面的产品开发服务,我们可以降低您的风险,并缩短您的产品上市时间。当您需要无与伦比的无线性能来确保应用安全且可靠时,Laird Connectivity 均可提供令您满意的解决方案。Laird Connectivity Advent International 所有。具体详情,请访问 www.lairdconnect.com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39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