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推出首款汽车电流传感器——全新XENSIV™ TLE4972。这款无磁芯电流传感器采用英飞凌久经考验的霍尔技术,可用于精确和稳定的电流测量。凭借其紧凑型设计和诊断模式,TLE4972是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池驱动汽车的牵引逆变器等xEV应用、以及电池主开关的理想选择。

基于其独特的温度和应力补偿特性,TLE4972可提供最先进的传感技术,并免受磁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其差分传感结构,无需磁芯或屏蔽来保护传感器,使其免受杂散场的影响。集成的EEPROM允许为不同的应用定制传感器,支持高达2 kA的测量范围。

为了保护系统,该传感器有两个独立的输出引脚用于过流检测,典型响应时间小于1µs。客户可对灵敏度以及过流限值进行编程,使传感器适应系统要求。此外,灵敏度加上偏移量的温度漂移低于1.6%。

由于采用了磁感应原理,该传感器造成的功率损失非常低。因此,它可以作为400V或800V电池主开关的多功能冗余解决方案使用。小型PG-VSON-6封装实现了紧凑型设计,使该器件成为牵引逆变器的理想选择,此外还提供PG-TDSO-16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器件均根据ISO 26262,作为独立安全单元(Safety Element out of Context)研发,可满足ASIL B安全要求。

供应情况

XENSIV TLE4972-AE35D5 (PG-TDSO-16)的样品已经上市,TLE4972-AE35S5 (PG-VSON-6)将于2022年初上市。批量生产计划于2022年初开始。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current-sensors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首席技术官 Jay Alexander

1635321368219995.jpg

在过去的 18 个月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在个人生活和工作方面都经历了重大变化。 当我们开启“新常态”或者“新新常态”之际(因为常态也会不断演进),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需要将这个新技术采用周期和相关客户期待发生的变化融入我们的工作中。

首先是数字化转型,这一大趋势几乎影响了当今经济的方方面面。一切事物数字化是“万事万物,互联互通”这一长期愿景的重要推动因素。这种推动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分阶段进行的,最早一些充满好奇心的群体会开始尝试接受这些新鲜事物,而后更为谨慎的主流群体才渐渐跟进。

不过在疫情期间,这种模式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以前可以使用的技术(例如视频聊天)似乎突然变得无处不在。 这些技术现已成为我们家人、朋友、同事、医生等群体的生命线。 再举个例子:在线购买食品、药品、办公用品甚至是家庭维修工具并收发快递,已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疫情对技术发展的第一个影响便是让典型的技术采用周期大大提速。

而更广泛、更快速地采用新技术正在产生第二个影响:无论您在何处或以何种方式参与数字化转型,客户的期望已经永远改变了。 客户对即时访问、持续可用性和零时延的急切需求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紧迫。 这些都融入到了我们提供卓越用户体验的整体目标中。

重新构建与重新聚焦

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它将帮助我们所有人重新构建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方式,无论是开发硬件、软件解决方案还是交付服务都有赖于此。 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客户及其不断提高的期望值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核心。

这一点无疑也适用于您的客户。 满足客户的期望只会变得更具挑战性。 当客户开始依赖您所创建的新功能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值得考虑:您如何有效地测试该功能,以确保在客户需要时能够顺利提供,并能确保功能拥有良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您如何确保它遇到变化时不会出现问题?

再进一步,您是否也考虑过员工不断变化的期望以及由此对您的企业产生的影响? 关键工具能否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可用? 如果您的员工没有配备正确的工具,他们通常将很难满足客户更高的期望。

从验证转向加速

这一切都极具挑战性,不过退一步讲,也不是没有积极的方面:这一次疫情经历完全验证了我们的核心理念,即明智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为您和您的客户带来更好的结果。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人们和企业将继续为他们几乎所有的活动系统使用混合方法。 为什么选择 35 MHz? 因为“在线 + 面对面”的混合方式非常方便,它有助于简化我们的生活,并且可以灵活地满足我们动态变化或复杂的要求。

我们已经回不到以前的世界。 疫情相当于给全球带来了一次压力测试,结果证明我们必须共同加快进行数字化转型。

彭博社、麦肯锡以及其他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很多或大多数公司认为,疫情将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时间表加快了三到七年。 平均下来,相当于加快了 5.3 年。

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希望简单地引入最新、最热门的新技术,幻想它能神奇地化解困局并让客户满意。 但是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会加速转型,反而会减缓转型速度。

要想加速进行转型,最好是首先明确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您应该采取何种企业战略。 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战略必须明确三个基本要素:清晰地定义客户群;富有想象力地发现客户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以及为这些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优质产品。

创造最好的结果

在明确了这三个基本要素之后,您就可以开始缜密但快节奏地规划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相关的改变。 然后,选择和部署正确的技术,落实这些改变。

如果您希望在您的数字平台上实现卓越的性能,您可能会问:“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此外,您可能希望评估需要改变的范围(从核心到云再到边缘,或反之),以及需要查看的协议堆栈纵深。 另外,您最好检查一下如何验证潜在的和实际的性能增益,并确定需要在实验室中测试以及在外场监测的指标。

如果您希望支持新的使用场景,甚至是新的商业模式,哪些技术将能激励和赋能企业创造新机遇,让客户满意并愿意为之买单? 取决于您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应该考虑哪些类型的技术合作伙伴和协作者将能帮助您在更短的时间内成功部署新概念了。

所有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一切事物数字化,即是“万事万物,互联互通”的基本推动因素,也是打造出色用户体验的支柱。 我们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可提供差异化和竞争优势的体验。 最好的结果是让用户体验达到或超过了更高的预期。

直面挑战

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并不容易。 前方之路障碍重重,过去一年半的重压已经暴露出关键弱点,这些弱点即将成为致命的麻烦。

人们对带宽的需求继续有增无减,并且像数字化浪潮一样攀升。 在当今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收发更丰富的内容:高清图像;4K 和 8K 视频;多人游戏等动态互动体验;以及远程医疗。

物联网设备和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急剧增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其他因素还包括随着 5G 的普及而诞生的新功能和使用场景。 在网络方面,全球仍在继续部署 400G 以太网,但向 800G 的飞跃即将到来,1.6 TB 以太网也已崭露头角。

人们对更高处理能力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在历经近 60 年后,摩尔定律似乎正在失去效力。 经典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制造商仍在不断创新,但他们大多数也在投资量子计算。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受半导体中量子效应的限制,设备制造商很难将制程的几何尺寸显著降至 5 纳米以下。 因此,在传统制造商和一批专注于量子研究的初创公司之间,后者的势头越来越猛。

推动万物的数字化转型

聚焦当下,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做好准备,迎接以下力量推动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流程自动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等。 抢占先机迎接这些趋势,对于满足客户需求、建立竞争优势和取得业务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节选自 Alexande 博士在 Keysight World 2021 全球云峰会上数字化转型会议的主题演讲。 是德科技的客户和应用专家还分享了关于行业大趋势的其他演讲,并介绍了能够加速创新,实现下一代性能、创造新机遇和卓越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 如欲了解关于您所选时区日程表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keysight.com/us/en/events/keysight-world-2021.html?partnerref=KW21EMBA2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我们在关注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致力于通过软件实现更深入的洞察和分析。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即从设计仿真、原型验证、自动化软件测试、制造分析,再到网络性能优化与可视化的整个过程中,是德科技能够更快地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充分满足企业、服务提供商和云环境的需求。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和工业生态系统、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能源、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2020 财年,是德科技收入达 42 亿美元。关于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keysight.com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英飞凌工业半导体应用工程师 伍堂顺 施三保  

一、局部放电现象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简称PD)现象,通常主要指的是高压电气设备绝缘层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放电,某个区域的电场强度一旦达到其介质击穿场强时,该区域就会出现放电现象。这种放电以仅造成导体间的绝缘局部短(路桥)接而不形成导电通道为限。每一次局部放电对绝缘介质都会有一些影响,轻微的局部放电对电力设备绝缘的影响较小,绝缘强度的下降较慢;而强烈的局部放电,则会使绝缘强度很快下降。

实际上,局部放电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高压电气设备中,也会发生在开关电源系统中,并且也有相应的安规标准去检验整个开关电源系统的绝缘是否满足局部放电要求。以三相变频器为例,IEC61800-5-1中明确指出,如果一次测高压端与安全二次侧电压(SELV)之间的重复峰值电压超过了750V,并且,在绝缘层厚度上的电压应力超过了1KV/mm,则必须做局部放电测试认证。

局部放电发生时,主要伴随有以下几种能量释放方式:

图1.局部放电能量释放方式.png

1.局部放电能量释放方式

我们先感受一下夜色中高压输电线绝缘子上的电晕局部放电,紫色弧光,狐媚而又破坏力十足。

图2.电晕局部放电.jpg

2.电晕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对绝缘结构的破坏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 冲击绝缘层,破坏其分子结构,如纤维碎裂,因而绝缘受到损伤。

2. 由于带电离子的撞击作用,使该绝缘出现局部温度升高,从而易引起绝缘的过热,严重时就会出现碳化。

3. 局部放电产生的臭氧及氮的氧化物会侵蚀绝缘,当遇有水分则产生硝酸,对绝缘的侵蚀更为剧烈。

见微知著,局部放电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电气设备绝缘中潜在的薄弱点,在未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前,即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改善或者更换。

根据局部放电能量释放方式的特点,局部放电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七种方法,见图3所示,这几种方法中,以脉冲电流法用得最多,也最为成熟。常用的数字局部放电仪的原理就是脉冲电流法,对应的安规标准有IEC60270,对应的国标有:

  • GB/T 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IEC60270:2000 IDT);

  • DL/T 846.4-201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

  • DL/T 417-2006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

图3.局部放电检测方法.png

3.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关于检测方法,还可以参考《浅谈局部放电测量》这篇文章。

因为局部放电是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必须通过多种表征参数才能全面的描绘其状态,同时局部放电对绝缘破坏的机理也很复杂,需要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评定它对绝缘的损害,目前主要以如下两个参数来判定。

1.视在放电电荷——在绝缘体中发生局部放电时,绝缘体上施加电压的两端出现的脉动电荷称之为视在放电电荷,单位用皮库(pc)表示,通常以稳定出现的最大视在放电电荷作为该试品的放电量。

2.放电重复率——在测量时间内每秒中出现的放电次数的平均值称为放电重复率,单位为次/秒,放电重复率越高,对绝缘的损害越大。

二、开关电源系统中的局部放电

这里先解释一下安全二次侧电压SELV的含义,SELV是safety extra low voltage的缩写,指的是不超过50Vrms的交流电压和不超过120V的直流电压,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所采用的电压。

SELV通常用于给人机接口,液晶屏,按键等人体可以直接触摸到的设备供电,可以避免操作人员遭受电击,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SELV电路与一次侧高压端之间必须是加强绝缘,同时还需要注意,如果一次测高压端与SELV电路之间的重复峰值电压超过了750V,并且,在绝缘层厚度方向上的电压应力超过了1KV/mm,则还必须增加局部放电测试认证。

如图4所示三相变频器中,左下角绿色虚线围起来的部分就是SELV电路,辅助电源SPS左侧的供给MCU的+24V,+5V两路电源与SPS的其余的电压输入输出电气连接点之间,都必须满足加强绝缘要求。

图4.三相变频器结构框图.png

4.三相变频器结构框图

以三相480V变频器为例,交流输入线电压为480Vrms,则其母线电压平均值为480*1.35=648Vdc,也就是进入辅助电源SPS的工作电压就是648V,这个电压值已经非常接近750V这个阈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750V阈值电压是在整机实际运行过程中,实际测试得到的一次侧高压端与SELV电路之间的重复峰值电压,用高压差分探头分别勾取两边的监测点,若此电压超过750V,同时,在绝缘层厚度方向上的电压应力超过了1KV/mm,则局部放电测试认证必做。

假设辅助电源SPS采用了经典的单管反激变换器,如图5所示,SPS从变频器的BUS电容上取电,这里为了简化电路,变压器T1的输出只设计了两路输出电压,分别给IGBT的驱动器和MCU侧供电,从前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给MCU供电的+24V_CONTROL就是SELV电路,需要与其他电路之间做加强绝缘处理,也就是变压器T1的pin12-pin14所在的绕组与其余绕组之间必须满足加强绝缘要求,同时,在PCB板上,+24V_CONTROL所在电路与其他电路之间的爬电距离也必须满足加强绝缘要求。

图5.单管反激变换器简图.png

5.单管反激变换器简图

回到本文的重点,接下来测试一次侧高压端与SELV电路之间的重复峰值电压是否超过750V阈值电压。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在开关电源中,重点是要找变换器中的“动点”,也就是电压的变化率dv/dt最大的节点,在图5中,一次侧高压端的监测点就可以选为Q1的Drain极,也就是变压器T1的pin 3,安全二次侧SELV的监测点既可以选择变压器T1的pin 12,也可以选择变压器T1的pin 14,最后以正常带载工况下一次侧、二次侧之间检测到最大电压为作为设定局部放电电压UPD的基准。

图6.重复峰值电压监测示意图.png

6.重复峰值电压监测示意图

图7是一张实测的一次侧高压端与SELV电路之间的重复峰值电压波形图(CH1黄色),可以看到,此电压已经超过了750V的阈值,同时,变压器结构中绕组与绕组之间的麦拉绝缘胶带通常为2层,每层的厚度都小于0.1mm,所以,需要增加局部放电测试认证是板上钉钉了。

图7.重复峰值电压实测波形图.jpg

7.重复峰值电压实测波形图

说到这里,估计有的同学就会问了,为什么以前没有做过局部放电这项测试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 以前确实没有对应的安规标准要求强制通过局部放电测试,变频器中增加这项测试也是约四年前的事;

2. 电源整机降成本带来的附赠产物,如图8所示,以前传统的给SELV电路供电是采用两级变换器的方式,先通过一级DC-DC变换器将BUS母线降低为48V或者更低,再通过一级隔离DC-DC变换器给SELV电路供电,因为第二级隔离DC-DC变换器之间的压差不可能超过750V阈值,所以,局部放电测试就无需再做,只需要满足对应的加强绝缘要求即可。

但是,现在的电源整机由于降成本的压力,与图5所示一样,将传统的两级变换器改为一级DC-DC变换器,同时给SELV电路和其他的比如驱动电路等供电,赶上新的安规标准的执行,那局部放电测试就和其他安规项目一样,成为必修课了。

图8.传统SELV两级变换器供电方式.png

8.传统SELV两级变换器供电方式

三、局部放电测试的标准

IEC61800-5-1中对于局部放电测试的标准如图9所示,测试中加载的电压是50HZ或者60的交流电压, UPD的取值就是在图7中实际测得的电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这里UPD既可以取有效值,也可以取峰值,举例讲,图7中测得的重复峰值电压为1100V,则在做局部放电测试时,对应的加载测试电压的峰值就是1.875*1100=2062.5V;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图7中的有效值为559.8Vrms,则对应的测试电压也可以按照1.875*559.8Vrms=1049.6Vrms加载。因为测得的重复峰值电压波形并不是标准的正弦波,所以其峰值电压与有效值电压之间并不是1.414倍的关系。

image019.png

9.IEC61800-5-1中局部放电测试电压与时间曲线

局部放电测试通过的判定标准是在第二段1.5UPD电压施加期间的视在放电电荷不超过10pC,如果超过10pC即判定为不合格。回到前述的三相变频器中,需要通过局部放电测试的器件之一就是变压器T1了。图10是MPS研发的数字局部放电仪,图11是变压器的局部放电测试场景。

图9.IEC61800-5-1中局部放电测试电压与时间曲线.jpg

10.MPS数字局部放电仪

图11.变压器局部放电测试.jpg

11.变压器局部放电测试

四、预防局部放电的措施

从前面两个章节的陈述中,大家应该发现了,辅助源SPS变压器的设计是通过局部放电测试的关键,所以,这个章节就重点介绍预防变压器局部放电的措施。

1、从源头抓起,从绝缘材料的生产过程开始管控,防止其生产过程中混入导电性沉积物、金属碎屑、浮泡和湿气等,造成后续使用这些绝缘材料的产品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图12.麦拉绝缘胶带和骨架.png

12.麦拉绝缘胶带和骨架

2、以变压器设计中用到的麦拉绝缘胶带和骨架为例,如图12所示,可以使用较高CTI(相对起痕指数)等级的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满足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和降低发生局部放电的几率。绝缘材料的CTI等级分类如图13所示,CTI>600是目前最好的绝缘材料。

图13.绝缘材料CTI等级分类.png

13.绝缘材料CTI等级分类

3、增加气隙长度和爬电距离,以降低电场强度。以图7中测得的UPD电压有效值559Vrms去查询对应的加强绝缘爬电距离要求,如图14所示,在污染等级为Ⅱ类,采用600>CTI≥400的绝缘材料的条件下,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为4.5mm,则满足加强绝缘要求的爬电距离至少为基本绝缘爬电距离要求的2倍,也就是要大于9mm。

图14.爬电距离查询表.png

14.爬电距离查询表

对变压器设计而言,也就是SELV电路所在绕组与其余绕组之间的挡墙宽度至少要超过9mm,如图15所示变压器内部绕组结构图,骨架左右两侧的挡墙宽度至少要大于4.5mm,则上下两个相邻的绕组的挡墙宽度加起来就大于了9mm,满足加强绝缘爬电距离要求。这也意味着,如果要满足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则势必需要增大骨架的尺寸,也就是所用磁芯的尺寸也要变大,否则骨架很可能绕不下全部的线包。

图15.变压器内部绕组结构图.png

15.变压器内部绕组结构图

4、增加绝缘层的厚度。局部放电是因为物体内部局部范围内的电场强度超过绝缘介质的强度而发生的物理现象,电场强度反比于相互之间的距离,单位为V/m(伏特/米),所以,增加绝缘层的厚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加载在绝缘层上的电场强度,从而降低发生局部放电的几率。另外,绝缘层厚度的增加,也增加了对绝缘材料中的空洞等缺陷的容错程度,降低了对绝缘材料的要求。

以图15所示变压器设计为例,增加SELV绕组与相邻的两个绕组gate driver supply、AUX之间的麦拉绝缘胶带的厚度,对于保障变压器的设计通过局部放电测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图16就是加不同层数的麦拉胶带的局部放电对比结果,3款变压器样品中,1#在SELV绕组的前后各自加了4层麦拉胶带,2#在SELV绕组的前后各自加了5层麦拉胶带,3#样在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屏蔽层绕组,其他条件3款变压器都保持一样。

可以看到,仅有2#  5层麦拉胶带的变压器样品通过了局部放电测试。

图16.麦拉胶带层数对局部放电结果的影响.png

16.麦拉胶带层数对局部放电结果的影响

细心的同学估计注意到了,图15的变压器绕组结构没有采用三明治绕法,当然,这种绕法结构确实会导致变压器的漏感变大。工程应用中,两相其害取其轻,漏感只能通过外部电路的配合来降低其影响。

另外,SELV绕组的出线,除了需要用铁氟龙套管穿管外,建议最好不要与一次侧高压绕组的出线端交叉。

5、将变压器全面灌封、含浸处理,在真空条件下,将变压器从下到上,用凡立水等绝缘材料逐步灌封。凡立水浸入变压器内部,可以弥补骨架、麦拉绝缘胶带上面的空洞、气泡等缺陷,同时,含浸处理可以有效的改善变压器的污染等级。

6、在PCB板上涂刷绝缘涂层,同理,可以改善污染等级,降低满足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

五、小结

局部放电测试在开关电源中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话题,本篇文章从三相变频器的SELV电路的加强绝缘说起,简要介绍了局部放电的标准和预防措施,重点介绍了辅助电源SPS的变压器设计如何满足加强绝缘和通过局部放电测试。当然,在图4的框图中,DSP与MCU之间的数字隔离芯片也是需要通过加强绝缘和局部放电测试认证的。

希望本篇文章所介绍的小知识能对各位同学的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围观 1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瑞萨32位RA、RX产品家族和Synergy平台MCU客户均可获得免费wolfSSL标准商用许可,用于使用wolfCrypt加密库的TLS协议栈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集团(TSE:6723)和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wolfSSL今日宣布,推出一项长期许可协议——使用瑞萨32位MCU产品的客户可以获得wolfSSL TLS(传输层安全)协议栈的免费商用许可。瑞萨RA产品家族、RX产品家族和Synergy平台MCU的客户均有资格获得这一商用许可,许可中还包括wolfSSL的技术支持。

1.jpg

瑞萨与wolfSSL联手打造基于免费TLS协议栈和加密库的IoT安全解决方案

TLS是保护互联网通信安全的世界性标准。基于瑞萨TSIP(可信安全IP)和SCE(安全加密引擎)等经过认证的集成硬件安全引擎构建的TLS解决方案,为安全物联网产品提供卓越解决方案。用ANSI C语言编写的wolfSSL嵌入式TLS协议栈是一种轻量级TLS解决方案,具有小代码尺寸、高运行速度和多功能等优势,主要针对嵌入式系统、RTOS和资源受限的环境。wolfSSL支持目前TLS 1.3和DTLS 1.2级别的行业标准,代码量小于OpenSSL的1/20。除了与瑞萨MCU硬件安全引擎完全集成外,wolfSSL还提供已通过FIPS 140-2一级认证的wolfCrypt轻量级密码库。此外,wolfCrypt还支持目前最流行的算法、密码,以及演进中的前沿技术,如通过Open Quantum Safe项目库的抗量子密钥交换。

保密性是MCU客户关注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快速增长的物联网市场。瑞萨凭借广泛的解决方案和认证确立了安全加密领域的重要地位。今年早些时候,瑞萨宣布RX65N获得FIPS 140-2三级认证,该产品也成为通过此类认证的首批通用型MCU之一。基于Arm® Cortex®-M核心的RA产品家族MCU已通过PSA二级认证和物联网平台安全评估标准(SESIP)认证,并正在筹备NIST认证。瑞萨MCU产品为加密运算提供保护,具备抵抗计时和SPA/DPA等侧信道攻击的能力;其所有产品家族均支持无限的安全密钥存储功能,其中RA产品家族提供简化的安全密钥安装。

瑞萨电子物联网及基础设施事业本部高级副总裁Roger Wendelken表示:“作为先进的MCU供应商,能够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让我们倍感自豪。除了瑞萨产品中内置的诸多安全加密功能外,免费提供高质量wolfSSL TLS和加密软件的商用许可也是贯彻这一理念的例证。”

wolfSSL CEO Larry Stefonic表示:“瑞萨与我们一样对安全加密技术充满热情。我们很高兴看到瑞萨庞大的MCU客户群现在可以轻松且不受限地使用我们先进的加密软件,以实现优化、新型安全功能。瑞萨让客户以更少付出获得更大收益;这无疑是优秀MCU供应商的使命。”

供货信息

瑞萨32位MCU客户可访问:https://github.com/wolfssl/Renesas,下载WolfSSL TLS协议栈,以及wolfCrypt加密库。

关于wolfSSL

wolfSSL专注于打造轻量级和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强调速度、尺寸、便携性、功能性和标准合规性;双重授权满足了从爱好者到商用用户的多样性需求。我们很荣幸能够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帮助我们的客户和社区。我们的开源产品让客户可以自由探索产品内部架构;我们的wolfSSL嵌入式TLS库是世界首个TLS 1.3商用版本。有关wolfSSL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wolfSSL.com

关于瑞萨电子集团

瑞萨电子集团 (TSE: 6723) ,提供专业可信的创新嵌入式设计和完整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使用其产品的数十亿联网智能设备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作为全球微控制器、模拟、电源和SoC产品供应商,瑞萨电子为汽车、工业、家居、基础设施及物联网等各种应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期待与您携手共创无限未来。更多信息,敬请访问renesas.com。关注瑞萨电子微信公众号领英官方账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的恩智浦汽车无线充电参考设计率先通过无线充电联盟新制定的Qi 1.3标准认证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XPI)宣布推出全新的汽车无线充电参考设计,该设计率先通过了全球无线电源标准制定机构无线充电联盟(WPC)新制定的Qi 1.3标准认证。该参考设计包含通过Qi认证的电路板和恩智浦无线充电MWCT系列MCU,以及可选的NFC安全芯片与CAN/LIN收发器。此外,该解决方案提供一个软件包,其中包括恩智浦的无线充电Qi 1.3软件库,以及一套完整的可定制软件解决方案,可帮助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将通过Qi认证的无线充电器推向市场。

苹果、三星、小米等大多数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均使用WPCQi标准。全新的Qi 1.3标准包含新的安全验证功能,可验证智能手机或其他无线电源设备是否通过Qi认证,并且如果检测到未通过认证的设备,可降低无线电源传输级别,以确保用户安全,保护设备免受损坏。这需要为无线电源发射器添加安全存储,而恩智浦的汽车级产品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恩智浦物联网和安全解决方案执行总监兼总经理Denis Cabrol表示:通过将恩智浦的深度安全凭据与我们的汽车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借助我们在高性能车载无线充电领域的领先优势,恩智浦再次率先在市场中推出适合下一代汽车Qi产品的完整可量产解决方案。恩智浦合作伙伴可利用灵活的硬件平台和可定制的软件库,快速可靠地创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独特需求。

汽车15W无线充电发射器参考设计包括恩智浦的完整无线充电软件库,客户可以根据目标无线充电应用类型进行定制,包括利用准备就绪的专有协议支持和单线圈或多线圈充电器将车队的解决方案从5瓦扩展到15瓦及以上。

更多信息,请访问 nxp.com.cn/wirelesspower?cid=pr

关于恩智浦半导体

恩智浦半导体秉持智慧生活 安全连结”的理念,致力于通过领先技术推动更便捷、智能、安全的生活。作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不断引领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的创新。恩智浦拥有超过60年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员工达29,000人,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86.1亿美元。更多信息请登录www.nxp.com.cn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重点发力非接触式跌倒检测和帮助Vayyar加速在中国的市场拓展

  • 海尔子公司海创汇与以色列技术提供商Vayyar签订了合资公司协议,目标为中国达4万亿元人民币(6250亿美元)的庞大「银发科技」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以及在居家安全和智能办公等其他行业的应用需求。
  • 海尔面向长者的的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产品将以Vayyar的屡获殊荣的射频成像技术为基础,为中国的养老社区及其保险公司提供跌倒检测和健康监测方案。
  • Vayyar独特的无摄像头射频成像解决方案,可以在始终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为各种场景中的长者提供全天候的防护。
  • 非接触式的传感器不受传统跌倒警示设备的限制,无需手动按钮、拉动绳线或佩戴任何穿戴设备。

海尔海创汇与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和全球射频成像领导者Vayyar携手,以Vayyar世界尖端的非接触式传感技术,打造全新的物联网生态圈。借助海尔在中国的巨大的市场影响力,Vayyar可以进一步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将射频成像的这项颠覆性产品服务于广大的养老护理市场。

跌倒是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此次海尔和Vayyar的紧密合作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及其他地区急剧增加的老龄化人口。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4.02亿,其中约有1. 2亿独居老人。此次强强合作,也将帮助家电巨头海尔打入总价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银发科技“市场。

“前沿的传感成像技术能确保长者安全、提高居家安全、同时增强能效水平。我看到了此次双方强大的、可持续的协同合作所蕴含的无限机会。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对海创汇跨境双核孵化器而言也是意义非凡的里程碑」。”海尔海创汇的总经理刘长文说道。

“我们非常高兴与海尔达成合作,这项世界领先的跌倒监测技术,将使中国在保护长者安全、尊重长者隐私和独立性方面快人一步。” Vayyar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aviv Melamed 如是说。 “海尔创新的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设备将能够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助力中国的长寿时代新生活,这与 Vayyar 的愿景和我们的技术优势完美契合。”

海尔以色列和海创汇以色列首席执行官Daniel Oleiski则表示,“海创汇以色列分部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关注着Vayyar射频成像片上系统的表现。现在共同联手对两家公司而言都是非常兴奋的,我们热切期望展开合作,为中国的老龄人口制定更智能且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标准」。

在与Vayyar的合作并支持下,海尔将充分利用其全球研发中心网络、全球影响力、坚实的销售渠道和强劲的供应链,定义未来几十年的长者护理和智能家居行业。

关于海创汇
海创汇是海尔集团为全球创业家打造的创业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在全球12个国家布局了40个加速器、并参与超过350个加速项目,项目总估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海创汇先前入围了「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并在创业孵化加速类居首。

http://www.ihaier.com

关于海尔
海尔集团是总部位于中国山东青岛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跨国企业。海尔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一系列的产品,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滚筒式烘干机、烤箱等。海尔的家电业务,即海尔智能家居,通过海尔、卡萨帝、统帅、通用家电、斐雪派克、Aqua和Candy在内的多个品牌运营全球。

关于Vayyar Imaging
Vayyar是4D射频成像传感器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其研发的世界先进的片上射频成像传感系统,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采集重要的生命攸关数据,为智慧养老、智慧出行、智能零售、智能安防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Vayyar致力于研发更先进、更小型、性价比更高及用途更广泛的传感技术,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进而打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https://vayyar.com/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与服务各类电子应用客户的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STMicroelectronics (ST) 联手推出全新内容网站,致力于介绍智能工业设计所需的产品、知识和策略。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此网站:https://st.mouser.com/industry-4-0

微信图片_20211027151411-min.png

STMicroelectronics是工业4.0设计解决方案的知名供应商,为新一代智能设计提供所需的连接和传感器解决方案。该全新工业4.0内容网站共有20多项内容,涵盖文章、电子书以及产品说明等类型,为工业解决方案的创新设计提供支持。

该网站还刊载了《Industrial Sensing Solutions》(工业传感解决方案),这是贸泽和ST新近推出的电子书,探讨了各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以及在设计中使用它们时可能遇到的技术挑战。每篇文章、每本电子书都包含相关STMicroelectronics产品的信息,使工程师能够快速认识和了解工业4.0应用所需的技术。

贸泽提供丰富的ST解决方案,包括用于智能工业应用原型开发的多种传感器和开发套件。其中,STEVAL-MKSBOX1V1 SensorTile.box是一款随时可用于无线物联网 (IoT) 和可穿戴传感器平台的开发套件,可帮助工程师使用并开发基于远程运动和环境传感器数据的应用,并且无需具备相关的高度专业化知识。STEVAL-BFA001V2B工业参考设计套件使工程师能够轻松构建用于工业应用的状态监测和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这款易于使用的套件包含一块专业的工业传感器板以及一款编程和调试工具。

如需进一步了解STMicroelectronics,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manufacturer/stmicroelectronics/

如需进入工业4.0内容网站,敬请访问https://st.mouser.com/industry-4-0

作为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并积极引入原厂新品,支持随时发货。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设计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隶属于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旗下,是一家授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分销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分销超过1100家品牌制造商的50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7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mouser.cn/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航空航天业务部高级产品营销工程师

Julian Di Matteo

1.png

在挑选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半导体产品时,卫星和航天器系统设计人员有几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选择商用现货(COTS)组件,这种做法可降低组件单位成本,缩短交付时间,但可靠性通常不足,必须进行筛选(导致成本和工程资源增加),并且需要使用软硬三重模块冗余(TMR)来减轻空间辐射效应。对于要求不能出现故障的任务,设计人员通常会选择采用抗辐射设计(RHBD)技术的FPGA,虽然成本较高,但这类产品经过筛选和认证,符合合格制造商清单(QMLQ类和V类标准。QML V类是航天用半导体的最高认证标准。载人任务和安全关键型任务依靠QML-V组件降低故障风险。

提高性能、增强板上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提供高速通信能力,这些航空领域的挑战性需求日益增加,设计人员必须设计出满足这些需求的系统。此类耐辐射RT FPGA以其制造商的航天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后盾,依托通过QML V类测试的多个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采用耐辐射设计的解决方案。本文重点介绍航天应用可以采用的不同FPGA技术以及组件的开发过程。

空间辐射效应

由于商用现货组件无法免疫各种空间辐射效应的影响,会导致集成电路性能下降或出现故障,因此需使用RT FPGA

在各种辐射效应中,有一种称为总电离剂量(TID),它是由空间中的带电粒子和伽马射线引起的辐射所致。这种辐射可通过在材料中产生电离而积聚能量。电离会改变材料的电荷激发、电荷传输、键合和解离特性,从而对器件参数造成不利影响。TID是电子器件在指定时段(通常是任务时间)的电离辐射累加。损伤程度取决于辐射量,用辐射吸收剂量(RAD)表示。视TID辐射耐受性而定,器件可能会产生功能性或参数性故障。FPGA中受TID辐射影响的常见参数包括传输延时增加,这会降低器件性能。另一个故障机制是,在受到高TID辐射后,泄漏电流会增大。

另一类辐射效应是单粒子效应(SEE)。这是指瞬态翻转、瞬变或永久性损伤,因粒子(例如质子、重离子和α粒子等)辐射撞击到晶体管的敏感区域所致,会引发各种故障。SEE表现为包括单粒子翻转(SEU)在内的不同形式,在重离子、α粒子或质子等高能电离粒子照射电路或通过集成电路时产生,会导致系统逻辑中断。

同样令人棘手的是单粒子锁定(SEL),这是一种因单粒子诱导的高电流状态导致器件功能丧失的情况。SEL不一定具有破坏性。对于具有破坏性的锁定粒子,电流不会恢复到标称值。而对于不具有破坏性的锁定粒子,在FPGA上电循环后,高电平电流将恢复到标称值。

FPGA技术比较

FPGA有四种基本类型:

SRAMFPGA

SRAMFPGA使用静态存储器存储逻辑单元配置数据。SRAM具有易失性,掉电后器件配置会丢失。而上电时必须对FPGA进行编程。SRAM型技术的功耗往往更高,对辐射更敏感。

闪存型FPGA

可重新编程的闪存型FPGA主要使用闪存来存储配置。闪存技术不受SEU影响,因而不再受到FPGA配置存储器中辐射所致粒子翻转的威胁。与SRAMFPGA的功耗相比,RTG4闪存型FPGA的功耗最多可减少50%。采用闪存技术不需要外部存储器、冗余或连续配置监视,从而在多个方面简化了设计。这种技术也无需使用散热器,因此可缩小设计尺寸并减小重量,而且有助于降低功耗,这对于电子模块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情况尤为重要。

SONOSFPGA

此类FPGA的一个示例是MicrochipRT PolarFire FPGA,其具备表征化辐射数据、低功耗以及不受SEU配置影响的辐射性能,并提供经过QML-V认证的高可靠性组件。这些FPGA28纳米工艺节点上基于硅-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硅(SONOS)非易失性(NV)技术开发。已通过测量逆变器的传输延时对28纳米和较早的65纳米进行了技术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性能上,采用28纳米SONOS技术比采用65纳米闪存技术要高出2.5倍。这些SONOSFPGA在提供低功耗解决方案的同时,还具备出色的抗辐射性能,并且不受SEU影响。SONOSFPGA已通过QML-V认证,是需要进行高速信号处理的应用的理想之选。

1给出了闪存型FPGASONOSFPGA为免受SEU影响而采用的架构。

2.jpg

Incoming Particles   Causes Firm Errors in Configuration Cells for Logic Modules, Leading to...

入射粒子导致逻辑模块的配置单元中出现固件错误,从而导致...

No Change

无变化

Logic Module

逻辑模块

Incoming Particle   Causes Firm Error in Routing Matrix, leading to...

入射粒子导致路由矩阵中出现固件错误,从而导致...

Routing Matrix

路由矩阵

图1——闪存型FPGA和SONOS型FPGA的配置存储器不受SEU影响

反熔丝型FPGA

反熔丝型FPGA只可编程一次,与闪存型FPGASONOSFPGA相比,关键的可重编程优势受到限制。反熔丝开始并不导电,但烧断后可以导电(其特性与熔丝相反)。反熔丝技术的抗辐射能力非常强。

如何开发RT FPGA

RT FPGA基于具备卓越辐射TID性能的多种制造工艺开发。这包括通过在电路级内置TMR的触发器实现的RHBD。如果尚未在芯片级实现TMR,则可以实现部署在软件中的TMR(称为软TMR)。芯片开发完成后,会对RT FPGA进行严格的认证。

要使器件达到最高标准,必须符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MIL-PRF-38535标准,这项标准为军用和航空集成电路确立了一致的认证、测试和可靠性标准。MIL-PRF-38535针对想加入美国国防后勤局(DLA)发布的QML中的制造商定义了一些要求。

产品开发的另一方面是表征SEE性能,在未改变芯片设计的情况下,它不随晶圆批次而变化。冻结设计后,FPGA制造商即可开始SEE表征过程。器件投产后,只要设计没有变化,并且组件已完全表征,就不需要进行额外的SEE性能测试。

一些工艺方法的TID性能可能会因晶圆批次而异,因此,必须在生产期间基于晶圆执行TID性能测试,以保证器件符合目标TID等级规格(25 krad100 krad300 krad)。

RT FPGA对航天器设计的影响

最新的RT FPGA具有诸多优势,为简化相关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而且能显著提高板上数据处理能力。为满足这些需求,RT FPGA工艺节点在缩小以提高性能及加快信号处理速度,并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多DSP功能。此外,RT FPGA还提供其他一些关键优势,包括可重新编程,比ASIC的开发速度快等。通常,FPGA在升空后不会重新编程,但随着设计复杂性的提高,在系统设计人员遵循设计原则并对与在轨重新编程相关的成功率和风险进行审慎评估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重新编程。

围观 10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台积电 OIP 生态系统论坛揭示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世芯电子设计研发副总裁 James Huang 表示,世芯电子将芯粒革命视为摩尔定律极具成本效益的延伸。

1‘.jpg

世芯灵活的商业模式是芯粒和先进封装的实现的关键。这种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内部工程专业知识和ASIC设计的兼容性。

在台积电 2021 年开放创新平台的技术演讲中,James Huang 强调,芯粒和先进封装提供了与单片 SoC 相比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同时保持了相近的性能和功耗。

James Huang 引用了两项对芯粒/封装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一种是台积电的 3DFabric 和 CoWos® 组合技术。 另一个是世芯的 APLink 芯粒间互联 I/0。

APLink 芯粒间互联 I/0 支持多个芯粒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APLink 1.0 的目标是台积电的 12 纳米工艺,而 APLink 2.0 的目标7纳米工艺。5纳米工艺的APLink 3.0目前正在进行测试芯片结果评估,已达到目标线速。APLink1.0和2.0的线路速率分别为1Gbps和4Gbps。

超越眼前的视野,James Huang 向与会者展示了未来的高峰。在详细介绍 APLink 4.0 时,他透露了以 3 纳米为目标的芯粒间互联 IP。

APLink 4.0 的互连将采用以标准内核电压运行的源同步 I/O 总线。每个 PHY 模块以 12Tbps 的速度运行,每条 DQ 线路的速度高达 16Gbps,但只有 5 纳秒的延迟。这些规格能支持可靠的系统操作。

APlink 4.0 IP 将支持北/南和东/西方向以及对称的 PHY 布局排列,这最大限度地减少芯粒间互联的信号线长度。

真正将未来变为现实的是一种灵活的商业模式,它更符合未来技术创新需求。”James Huang 指出。

在实现多芯粒系统设计时,世芯与客户的合作模式提供多个起始点,包含产品规格制订、SoC 设计或系统调试与量产等合作起始点。

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lchip.com

关于世芯电子

世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总部设于台北。提供系统公司高复杂度、高产量 SoC 设计及量产服务。产品的应用市场包含 AI 人工智能、HPC 高速运算、娱乐机台、手机、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消费性电子 IC 产品。世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效益/成本比的解决方案,确保客户一次投片成功并快速将产品导入市场。世芯成立以来,已完成众多高阶制程(16 纳米以下)及高复杂度 SoC 设计的成功案例,并于 2014 年 10 月 28 日于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号:世芯-KY: 3661)。目前在美国(硅谷)、日本(新横滨)、中国大陸(上海、无锡、合肥、广州、济南、深圳)和台湾(新竹)拥有分部。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蔡司将以“挑战想象力的极限”为主题,连续第四年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今年,位于三号馆3A5-001的蔡司展台分别以“突破科学边界,定义未来创新”和“挑战品质生活,预见更多可能”命名其两大展区,届时将展出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与光学消费品市场四大业务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表示:“今年是蔡司第四次参展进博会,亦逢蔡司成立175周年。我们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构建更广泛的合作关系,进一步融入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本土的产业生态系统;同时,我们也希望与各界合作伙伴共同回顾蔡司的历史,不断推动本土创新合作,继续挑战想象力的极限。”

突破科学边界,定义未来创新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科研创新升级的远景目标,而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对于推动科研项目取得突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一分展区,蔡司将展示一系列领先的显微成像产品,助力多个领域的科研创新。这其中包括用于材料科学研究的Axioscope 5光学显微镜、用于教学和日常实验的Primostar 3紧凑型显微镜、以及用于日常实验和工业检测的Stemi 508 高效实用型体视显微镜等。

1635318355(1).jpg

Axioscope 5光学显微镜 / KINEVO 900机器人手术显微系统

半导体制造技术和工业质量解决方案也将亮相该展区。蔡司正积极响应本土需求,通过创新型解决方案不断突破工艺极限,提升产品质量,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挑战品质生活,预见更多可能

眼健康作为影响公众生活品质的一大因素,是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分展区中,蔡司将展出其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VisuMax、三维定位配镜系统VISUFIT®1000、屈光分析仪i.Profiler® Plus、真彩高清超广角眼底相机CLARUS 500、广角血管光相干断层扫描仪 Cirrus HD-OCT 5000 AngioPlex,旨在将最新的技术及“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理念带入寻常百姓家。其中,VisuMax的核心技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曾荣获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屈光手术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式。

1635318334(1).jpg

CLARUS 500真彩高清超广角眼底相机 / VisuMax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形势日趋严峻,蔡司组建中国近视防控专项团队,高度关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高发、近视低龄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眼病、就学和就业等问题。公司计划通过数字化平台、卓越运营中心和全新的近视产品矩阵,打造近视防控整体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本土顶级医疗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近视诊疗流程的标准化和精准化。蔡司将在本届进博会上,向公众展示该项目的最新成果。

作为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创新先驱,蔡司自1957年进入中国以来,始终贴近本土客户和行业发展,在紧密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以及175年的创新经验,蔡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各界合作伙伴持续创造价值;同时,公司将致力于满足本土市场在科研创新、制造业升级和改善生活品质方面的迫切需求。

关于蔡司集团

蔡司是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技术先锋。在上一财年,蔡司集团的全年营收总计63亿欧元,覆盖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光学消费品市场四大业务部门(数据截至2020年9月30日)。

蔡司致力于为客户开发、生产和行销前沿创新的工业测量及质保解决方案,针对生物及材料科学领域的显微镜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于眼科及显微外科诊疗的医疗技术解决方案。蔡司也是全球光刻技术的行业标杆,其技术被芯片行业应用于半导体元件的制造。除此之外,蔡司品牌的眼镜镜片、相机镜头及望远镜等创新产品也适销全球。

蔡司的产品组合与数字化、医疗及智能制造等未来增长领域的发展趋势一致,同时也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凭借于此,蔡司正在塑造技术的未来,并以其解决方案不断推动光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公司在研发方面进行的可持续且大量的投入,为公司的成功、蔡司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市场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司将其营收的12%投资于研发——如此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在蔡司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蔡司在全球拥有约34,000名员工,约30个生产基地、近60个销售和服务公司及27个研发机构分布于近50个国家。公司于1846年在耶拿成立,总部位于德国奥伯科亨。卡尔蔡司股份公司由卡尔蔡司基金会全资所有(截至2021年3月31日),后者在德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zeiss.com

蔡司大中华区

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目前蔡司集团在大中华区覆盖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解决方案、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医疗技术、视力保健和消费者光学所有业务领域。中国区是蔡司集团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我们在大中华区共有近4000位员工,分布于各地的5个生产基地和6个销售与服务中心为本地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全球各相关业务提供生产保障。

蔡司大中华区总部位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有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部生产工厂及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具备面向整个国内市场的中央物流与仓储功能,全面支持中国本土研发与生产,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深耕中国市场。

更多信息,请参见蔡司中国官网:http://www.zeiss.com.cn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7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