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28日至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作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应邀出席理事会议。同时,纳芯微副总裁姚迪也在智能汽车创新技术与产业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分享国产芯片如何夯实电动化基础、加速智能化进程,并参与全球产业链协同创新。

1.jpg

2.jpg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媒体访谈(左图) 纳芯微副总裁姚迪论坛演讲(右图)

国产汽车芯片:从“跟跑”到“并跑”

王升杨表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行业正逐步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近年来,纳芯微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协同方面不断突破,公司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还加速渗透至智能化和安全领域。近期,公司获得ISO 26262 ASIL D “Defined-Practiced”认证,是国内少数在功能安全领域完成从“Managed”(体系建立)到“Defined-Practiced”(体系实践)能力跃迁的芯片企业。通过公司在研发管理、质量保障、流程建设方面的能力提升,纳芯微奠定了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安全等级芯片的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纳芯微汽车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5亿颗,汽车业务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超过35%。凭借扎实的产品布局和持续的技术投入,纳芯微正在不断提升国产芯片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夯实电动化根基,赋能核心动力域创新

仅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领域,纳芯微就已与近400家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为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等核心动力域提供完整的芯片解决方案。其中,数字隔离器产品自2017年量产以来,累计出货量超过6亿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稳居行业前列;栅极驱动产品自2020年量产以来,累计出货量超8亿颗,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推进智能化进程,拓展车身域体验升级

在智能化领域,纳芯微积极推进车身域控、智能座舱等应用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座椅控制、氛围灯、智能门控、音频系统、通用电源管理等多个场景,全面提升车内驾乘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针对汽车智能化对更高功率密度和更智能配电系统的需求,纳芯微推出了智能高边开关NSE34/35xxx系列。该系列依托全国产化自主可控供应链设计和制造,提供1/2/4通道选择,兼容HSSOP-16/HSSOP-14封装形式,导通电阻范围覆盖8mΩ至140mΩ,具备完善的诊断保护功能,全面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严苛需求。

此外,纳芯微还推出NSD8306/08/10/12-Q1等多通道半桥驱动芯片,支持灵活配置PWM控制,并具备负载过流、短路、开路等诊断功能;NSD8381/9-Q1支持高精度细分模式,能够满足更复杂的电机控制需求。

-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保障车载网络稳定高效

面对智能汽车对高速通信的需求,纳芯微推出了多款CAN FD和CAN SIC通信芯片,包括NCA1044-Q1、NCA1057-Q1、NCA1145B-Q1及NCA1462-Q1。这些产品凭借领先的抗干扰特性,全面通过IBEE/FTZ-Zwickau EMC测试,显著提升了车载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简化了客户的系统测试认证流程。

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纳芯微的SerDes芯片可满足智能座舱、ADAS等高带宽应用需求,实现高清显示、多屏互动及流媒体应用。SerDes芯片拥有卓越的抗干扰性,能够适应复杂的车载环境,为智能汽车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高品质音频与电机驱动:提升驾乘舒适性

在智能座舱音频系统中,纳芯微的NSDA6934-Q1 Class D音频放大器拥有低延迟、高采样率的特点,能显著提升音质表现,同时兼具高效率与低功耗,可适应复杂的车载环境。

在电机驱动领域,纳芯微持续发力,推出了嵌入式电机驱动SoC NovoGenius® 系列,适用于座椅通风、HUD步进电机控制、旋转屏幕驱动等场景。例如,NSUC16xx产品支持CAN/LIN接口,集成度高,外设丰富,能够精准控制步进电机,并优化座舱内的噪音管理。

此外,纳芯微的NSPAD1N系列压力传感器芯片和NSHT30-Q1温湿度传感器芯片,以更小体积、更高精度、更快反馈速度,满足汽车对压力和温湿度的精准控制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座舱的舒适性与功能体验。

智能化延展:布局新兴应用领域

随着AI等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供应链与汽车供应链高度重合,为国产汽车芯片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机遇。纳芯微凭借在汽车产业链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将快速响应新兴市场的需求。

作为国产模拟芯片代表,纳芯微致力于与全球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汽车电子行业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发展;持续夯实自主可控根基,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贡献中国力量。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智能优化ISP设置,精准匹配目标视觉感知引擎,实现卓越的目标识别性能

芯原股份(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今日宣布推出其基于人工智能(AI)的自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调优系统AcuityPercept,旨在智能优化图像处理参数,以提升目标识别能力。AcuityPercept通过自动化调优流程动态优化ISP参数,以提升AI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广泛适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视觉、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等不同行业领域的AI视觉应用。

芯原的AcuityPercept采用全局指引和局部精修算法,利用元数据和AI任务模型的损失反馈,自动优化ISP图像处理参数。通过持续优化调整ISP设置,该技术有效提升了目标检测精度,并为神经网络处理提供最优的ISP处理图像。AcuityPercept与芯原ISP IP相结合,可提供一体化优化方案,实现了全自动闭环调优。

“AcuityPercept是连接ISP与目标AI感知引擎的关键系统,能够实现卓越的目标识别效果。随着AI感知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和机器人等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芯原的AI自动ISP调优系统为构建更精准、高效和可扩展的AI视觉解决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芯原首席战略官、执行副总裁、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表示,“AcuityPercept在我们ISP IP汽车客户采集的道路数据上表现优异。它是视觉感知引擎能够清晰、可靠地识别目标的重要技术。”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NPU IP)、视频处理器IP(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ISP IP)和显示处理器IP(Display Processing IP)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自有的IP,公司已拥有丰富的面向人工智能(AI)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实时在线(Always-on)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系统级芯片)向SiP(系统级封装)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基于公司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主要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等。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全球设有8个设计研发中心,以及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2,000人。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risilicon.com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再次宣布,其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面积3.1 m2),经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测试实验室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天合光能自2014年开始深入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牵头与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多所高校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2019年天合光能参与"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国家重点项目;在钙钛矿叠层技术领域实现累计申请专利331件,通过钙钛矿体相掺杂、界面处理及复合层结构的设计等方式提高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十年磨一剑,天合光能开启了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新时代。

目前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升已近天花板,开发效率更高的叠层电池成为产业新的关注点,钙钛矿叠层可以突破单结电池物理极限效率的天花板,使得理论效率达到43%,钙钛矿叠层技术是重要解决方案,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以其高效电池效率,将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风向标,实现由"硅基电池"向"叠层电池"的历史性跨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全新可能性。

"这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的重大突破!也是光伏行业技术迈向未来的关键里程碑!"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纪凡说,"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W+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的成功制备,意味着公司引领行业向叠层组件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进一步夯实了天合光能在新一代光伏产品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giKey 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库存分销商,提供品类齐全且可立即发货的产品。DigiKey 日前宣布推出其全新《可持续未来》视频系列,介绍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者。该系列第一季由 Analog Devices, Inc. (ADI) 赞助,主要介绍开发绿色技术和在其整个组织中引入更多可持续实践的公司和个人。

DigiKey Sustainable Futures (1).JPG

DigiKey 推出其全新《可持续未来》视频系列,介绍推动绿色未来的工程和技术变革者。

世界正在迅速变化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构建更加可持续的未来需围绕广泛的个人及合作行动。 DigiKey 的《可持续未来》视频系列深入探讨推动绿色未来的工程和技术变革者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DigiKey EMEA 供应商业务开发高级总监 Hermann Reiter 表示: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这些系统变得越来越先进和普及,DigiKey ADI 等供应商持续向市场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更加广泛的跨行业应用,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ADI 工业自动化业务部总经理 Fiona Treacy 称:多年来,ADI 一直将重点放在帮助行业优化资源利用并推动更高效的运营。我们从自身的运营开始,然后将这种理念延伸到我们为客户打造的解决方案中。这些技术解决方案帮助该行业满足其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该系列的第一集《进行可持续性优化》介绍了推动更可持续制造所面临的固有挑战,探讨了提供必要解决方案的策略和技术创新。该视频还重点介绍了柔性制造是如何对可持续性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的。

第二集《连接数字信号》探讨了数字连通性及其在塑造工厂车间可持续性未来中的关键作用。该集视频重点探讨连接和嵌入式视觉系统如何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集也是最后一集《打造可持续未来》讨论了物流技术,从智能物流到工业视觉和自动化机器人系统,这些技术有潜力推动行业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有关该视频系列的详情以及 DigiKey 为促进各行业可持续实践所提供丰富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DigiKey 网站

关于 DigiKey

DigiKey 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锡夫里弗福尔斯市,是全球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前沿商业分销领域公认的领航者和持续创新者。我们通过分销来自 3,000 多家优质品牌制造商的 1,590 多万种元器件获得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并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存货广度和深度以及立即发货的能力,确立了我们在分销领域的领导地位。DigiKey 还为工程师、设计师、创建者和采购专业人员提供丰富的数字解决方案、无障碍互动和工具支持,以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igikey.cn 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微博腾讯视频 BiliBili 账号。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系统架构支持英特尔 ® Xeon® 6处理器(搭载P核心),提供多达136条PCIe 5.0通道,并扩展高速网络、GPU和存储设备的可能性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简称SMCI),作为AI/ML、高性能计算(HPC)、云计算、存储及5G/边缘计算的全面IT解决方案提供商,宣布推出全新单插槽服务器,这些服务器能够支持曾需双插槽服务器的各类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应用。通过采用单插槽架构,企业和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降低初期采购成本、持续运营成本(如电力和冷却费用),并与基于旧款处理器的上一代系统相比,减少服务器机架的物理占地空间。

单插槽性能模型

单插槽性能模型

"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能源高效且热管理优化的单插槽架构正成为传统双处理器服务器的可行替代方案,"Supermicr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arles Liang表示。"我们的全新单插槽服务器每个系统的核心数量比上一代增加了100%,并且专为最大化加速、网络和存储灵活性而设计。这些新系统支持最高500瓦TDP处理器,可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需求进行配置。"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supermicro.com/singlesocket

"我们很高兴继续与Supermicro保持长期合作,共同提供高效能的服务器解决方案,"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Intel Data Center & AI Group)企业副总裁兼临时总经理Karin Eibschitz Segal表示。"我们扩展的单插槽系统产品线,经过最新的英特尔Xeon 6处理器(搭载P核心)优化,提供更高的核心数量、更快的内存支持,以及多达136条PCIe 5.0通道——实现了以往只有双插槽平台才能达到的性能。"

"随着企业不断将基础设施的效率、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放在优先位置,单插槽服务器正逐渐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IDC计算系统研究副总裁Kuba Stolarski表示。"这些单插槽服务器提供了性能、可扩展性和总拥有成本的最佳平衡,能够满足从边缘计算到虚拟化等广泛工作负载的需求,是希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高效扩展的企业的理想选择。"

Supermicro的单插槽服务器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处理各种工作负载,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金融服务行业(FSI)、云计算、存储、内容分发、虚拟化、人工智能(AI)、网络和边缘计算等。部署单插槽架构相较于多处理器系统具有几个关键优势,包括没有处理器之间的互联,这使得处理器的I/O容量可以更多地用于PCIe扩展,并避免了与非一致性内存访问(NUMA)相关的延迟问题。与上一代相比,增强的PCIe通道可用性意味着每个系统可以添加更多且更快速的网络、存储和加速设备,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计算能力和机架密度。

客户在部署单处理器服务器运行应用程序时,能够预期获得显著的收益。对于许多以云计算和存储为中心的工作负载,过去需要每台系统两个处理器才能实现的性能,现在只需一个处理器即可实现,甚至可以超越预期。通过部署单插槽服务器,客户不仅可以在服务器的初期采购上实现成本节省,还可以通过降低功耗、减小热负荷从而减少冷却需求,以及减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所需的物理空间来实现额外的节省。

Supermicro针对单插槽英特尔Xeon 6处理器(搭载P核心)优化的产品系列:

  • SuperBlade® — 这是一款旗帜性的绿色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最大性能、更高的可用性和更低的总拥有成本,适用于股票和期权交易、AI推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HPC)、云计算和企业工作负载。SuperBlade系统提供空气冷却或液体冷却配置可供选择。总体而言,8U机架可容纳最多20台服务器,6U机架可容纳最多10台服务器。此外,每台服务器最多可支持四个双宽或单宽的GPU或PCIe卡,高效的系统设计可以显著减少电缆需求。

  • Hyper — 专为横向扩展云工作负载设计的旗舰性能机架式服务器,具备存储和 I/O 灵活性,可根据各种应用程序需求进行定制。针对AI推理进行优化,这些Hyper系统可以支持多种GPU。

  • CloudDC — 云数据中心的一体化平台,基于OCP数据中心模块化硬件系统(DC-MHS),具有灵活的I/O和存储配置以及AIOM插槽(PCIe 5.0;符合OCP 3.0标准),可实现最大数据吞吐量。

  • WIO — 提供灵活的I/O配置,采用具成本效益的架构,能够优化加速、存储和网络替代方案,从而提升性能、提高效率,并为特定企业应用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WIO系统配备SATA控制器和双1G端口,为客户提供额外价值。

  • 顶部负载存储(Top-Loading Storage) — 经过优化以适应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高密度存储系统,提供易于部署的60或90个硬盘位。

  • GrandTwin® — 专为单处理器性能和内存密度而构建,具备前置(冷却通道)可热插拔节点和前置或后置 I/O,便于维护。其现已提供 E1.S 驱动器,以获得更高的存储密度和吞吐量。

  • Edge — 在紧凑的外形尺寸中提供高密度处理能力,经过优化,且针对边缘数据中心安装进行了优化。

关于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upermicro(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MCI)是应用优化整体IT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军企业。Supermicro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成立并运营,致力于为企业、云、 AI和5G Telco/Edge IT基础设施提供率先进入市场的创新技术。我们是服务器、AI、存储、物联网、交换机系统、软件和支持服务的整体IT解决方案制造商。Supermicro的主板、电源和机箱设计专业知识进一步推动了我们的开发和生产,为我们的全球客户实现了从云到边缘的下一代创新。我们的产品均在公司内部(包括美国、亚洲和荷兰)完成设计和制造,通过全球运营实现规模和效益,从而优化总体拥有成本(TCO),并能够(通过绿色计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屡获殊荣的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产品组合通过我们灵活可重复使用的构建块,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可选系统产品系列,用于优化其确切的工作负载和应用。这些构建块支持全系列外形规格、处理器、内存、GPU、存储、网络、电源和冷却解决方案(空调、自然空气冷却或液体冷却)。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与家电品牌海信正式发布全新ULED MiniLED U7系列电视。该系列专为游戏玩家和体育爱好者打造,采用MiniLED PRO技术,实现比传统LED更高的亮度、更清晰的画面,并带来卓越的黑场表现和惊人的高亮度。作为全球100英寸及以上电视销量第一的品牌,海信通过U7系列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让用户更好地享受每一个重要时刻。

Hisense U7 Series TV

Hisense U7 Series TV

借助U7系列电视,沉浸于每一帧精彩画面,其卓越的对比度与亮度让画面焕发新生。全新U7系列相比上一代产品拥有更高的峰值亮度和更多的分区控光,从而实现更震撼的HDR效果。精准的背光控制确保无论明暗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搭载海信先进的Hi-View AI Engine PRO处理引擎,其CPU处理速度提升1.6倍,GPU提升2.2倍,NPU提升1.5倍,较上一代产品显著优化。U7系列电视在场景识别方面表现出色,并通过AI优化每一帧画面,将普通视觉体验提升至非凡级别。此外,U7系列电视配备防眩光屏幕,在提供卓越亮度的同时,确保画面清晰可见,让您尽享内容,而不受强光干扰,无论房间光照如何,都能获得完美观看体验。

165Hz Game Mode Ultra为您的游戏和体育赛事体验赋能,助您以超凡流畅度畅享竞技快感。自动低延迟模式、AMD FreeSync Premium Pro以及四个HDMI 2.1接口,让您的游戏体验更上一层楼,可轻松应对最激烈的游戏场景,有效消除卡顿和画面撕裂,带来丝滑顺畅的画面表现。

不仅如此,U7系列电视在音效方面同样出色。2.1.2多声道环绕音效、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以及AI声音增强技术,可呈现沉浸式音效体验,从最微弱的细语到最震撼的爆破场景都能精准捕捉。其独家"Tuned by Devialet®"认证,融合了"让声音栩栩如生"的理念,重新定义了沉浸式音效体验。无论是现有用户还是新用户,都可以通过即将推出的免费软件更新,解锁这一卓越的音频升级。

在影院级体验方面,U7系列电视支持IMAX Enhanced、Dolby Vision杜比视界及Filmmaker Mode电影制作人模式,呈现惊艳的4K画质,让您以导演的视角体验影片和剧集。同时,量子点色彩(Quantum Dot Color)与潘通认证色彩(Pantone Validated Color),确保每一帧画面都生动、鲜艳且极致逼真。

作为2025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的首个官方合作伙伴,海信将在本届备受期待的赛事中推广U7系列电视。无论是沉浸于足球赛场的激情时刻,还是专注于游戏对战,亦或是轻松观影,U7系列电视都将为您带来超凡体验。

海信U7系列电视将于4月15日在美国首发,并于5月15日在欧洲上市。提供55、65、75、85、100和116英寸六种尺寸选择,以完美适配不同家庭需求。(不同地区的尺寸选项可能有所不同。)

关于海信

海信是全球领先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品牌。根据Omdia数据,海信在2022至2024年全球电视出货量排名第二,并在2023至2024年100英寸及以上超大屏电视市场排名第一。目前,海信业务已拓展至160多个国家,专注于多媒体产品、家电以及智能IT解决方案,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28日 -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或「公司」;股份代号:3396.HK)于今日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期」)之经审核全年业绩,公司收入5,128.0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8%;净利润76.83亿元;归属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净利润1.33亿元。联想控股在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由于产业运营板块的联想集团业绩同比大幅提升,以及受益于市场回暖,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的投资业务得以改善。

联想控股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李蓬先生表示,2024年,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联想控股一如既往地将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核心位置,保持战略定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抗风险能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确保了整体业务稳健经营。同时,公司紧抓科技浪潮机遇,前沿领域布局效能得到持续释放,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回升。

联想控股积极将各方因素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效,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报告期内,联想集团把握混合式人工智能崛起机遇,整体盈利水平得到提升。在全球PC产业迎来新一轮换机周期的市场机遇下,PC业务以24.3%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其中AI PC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占比达15%。随着多元化战略深入推进,联想集团非PC业务营收占比升至46%的历史新高,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联泓新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管理能效,并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丰富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电子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储备,推动新项目投产达效。

同时,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联想控股坚定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科创领域,支持新兴支柱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截至目前,联想控股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家。

科创引领,前瞻布局

长期以来,联想控股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自主化方面取得进展,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联想集团构建起"端-边-云-网-智"全栈智能技术体系,并打造混合式AI解决方案,已形成从个人智能终端到企业级应用的完整创新生态,其中革命性的"联想小天"个人智能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陆续推出了全球首款对标国际顶尖算力性能的DeepSeek训推一体机、全球首款端侧部署DeepSeek模型的AI PC,构建了丰富的"一体多端"应用场景。此外,联想控股在AI领域已建立生态优势,围绕AI"基础层-技术层-模型层-平台层-应用层"投资超270家AI企业,是目前在AI投资领域体系最完整、企业数目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投资机构。其中,地平线机器人(9660.HK)、黑芝麻智能(2533.HK)、小马智行(PONY.O)于2024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另有多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同时,公司在科技创新特别是AI领域继续投入,研发费用达158亿元,创历史新高。

报告期内,联想控股体系围绕"人工智能+"战略,在多个垂直领域形成示范效应,包括AI+教育、AI+医疗、AI+制造等,并以此驱动传统企业全链条提质增效,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关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报告期内,联想控股旗下各基金平台持续深耕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增投资项目超百个,涵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半导体芯片、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医疗健康、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不仅助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品创新与商业化落地,还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升级。其中在市场较为关注的具身智能领域,联想控股体系投资企业近40家。

坚持为基,责任为本

企业社会责任是联想控股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重点在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等领域系统规划并长期投入。

于2008年设立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致力于通过公益免费培训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的方式,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更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以来,联想控股每年保持上千万资金投入,累计录取1364位优秀创业者,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55家,涉及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截至2024年末,学员企业融资总额超过4200亿元,总市值超过1.6万亿元,带动超过45万个就业岗位。

面向欠发达地区开设、为低收入家庭高中生提供学习和生活费用支持的"联想进取班"公益助学项目已开展20年,资助数千名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同时,联想控股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母亲创业循环金"公益项目,多年来持续为农村女性提供无息借款和入户扶贫资金支持,辐射四个省市,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建设和产业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联想控股将ESG理念深度融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之中。联想集团连续三年获得MSCI AAA评级,是中国非绿色产业唯一企业;其还与生态环境部共建AI技术应用平台,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中有所贡献。联泓新科多年来深耕布局EVA光伏胶膜料、生物可降解材料、锂电隔膜等绿色产业,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以进促稳,守正创新

未来,联想控股将贯彻"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公司将以人工智能为支点,进一步深化全栈式AI布局,加速推动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打造绿色算力产业链标杆;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突破关键技术,筑牢产业链安全屏障。

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董事宁旻先生表示,回首联想40年发展之路,在多方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联想人为中国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化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联想控股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产业报国初心,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激情,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自身的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27日,英特尔举办了名为“‘至’绘未来,锐炫来袭”的创新解决方案研讨会,与生态伙伴共同分享最新AI算力一体机方案。该方案基于英特尔®至强® W处理器和多个英特尔锐炫显卡,可为日益增长的AI私有化部署需求提供强大支持。和传统方案不同,该方案采用了多个锐炫显卡,展现了出色的成本效益优势,显著降低了大语言模型部署门槛,为企业和组织铺设了一条通往智能化时代的“高速路”。

1.jpg

“‘至’绘未来,锐炫来袭”创新解决方案研讨会

英特尔锐炫显卡多卡打造开箱即用私有化部署方案

面对市场上客户端和边缘端AI推理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算力架构面临着成本敏感、低能效比的困境。英特尔借助创新的“英特尔至强W处理器+英特尔锐炫独立显卡”硬件组合,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了“AI算力一体机平台+解决方案+服务”的开箱即用私有化部署方案,为边缘和企业软硬一体机、AGI开发者工作站等场景带来高性能、高并发及高能效比的AI算力一体机方案。

在这一创新解决方案中,英特尔锐炫显卡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与价格平衡。以英特尔锐炫™A770显卡为例,其可提供最高16GB显存、560GB每秒的显存带宽和200+TOPSINT8峰值算力,而多卡方案的出现,让英特尔锐炫显卡突破游戏、渲染、视觉和视频分析等场景,开始借助算力的多重叠加,进入到大语言模型、AI推理和渲染农场等需要高算力来支持的广阔AI应用之中。

2.jpg

基于英特尔至强W处理器和多个英特尔锐炫显卡的AI算力一体机方案现可为主流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 多块英特尔锐炫A770显卡搭配英特尔至强W平台:为医疗、教育、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的边缘端及企业级处理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和显存支撑;

  • 多块英特尔锐炫A770显卡搭配英特尔至强W平台:帮助教育科研、独立软件开发商(ISV)、AI开发者的AGI开发者工作站实现稳定高效能运行。

应用场景成功落地,加速释放AI价值

降低部署门槛,还需要AI算力一体机具备与现有系统无缝集成的能力。英特尔锐炫多卡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软件栈为此提供了关键的软件保障。通过拥抱IPEX等开源生态,利用通用图形显卡的多用途特性(如LLMAI推理、AIGC、渲染和VDI等),英特尔锐炫多卡AI算力一体机方案,与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自强电子有限公司、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倍联德实业有限公司、昱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容天汇海科技有限公司等生态伙伴一道,针对市场上主流的开源大模型,推出了多平台、多品类AI算力一体机产品。

3.jpg

长城世恒X工作站:搭配英特尔至强W处理器和英特尔锐炫显卡的DeepSeek四卡一体机

数量如此众多的生态伙伴,齐齐发力AI算力一体机,其背后有着迫切的市场原因。首先,边缘侧的很多企业用户,对于AI应用的需求,有其独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模型越大越好。再考虑到成本和部署难度,边缘侧用户更强调实用性与使用效率。而当前市场现有多卡并行的解决方案,在实际部署和可行性上,多少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其次,考虑到便捷性和安全性,很多边缘侧的应用,比如常见的监控类、管理类系统,包括智能问答、文档处理等办公场景,更适合本地处理。而部分企业核心数据,如财务分析等,放在本地,不存在安全隐患,也无需租用公有资源。正是这两点原因,让英特尔和众多生态伙伴洞察到了这一新近浮出水面的市场空间。

以华胜天成推出的基于英特尔锐炫显卡的智能运维一体机为例,作为落地方案之一,彰显了其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维效率和保障安全性等方面的市场优势。传统的机房运维在机器报警后,接下来的处理大多依靠人工——发现问题、截取信息、读取日志、上报等,需要一系列操作,处理周期长,效率低下。英特尔AI算力一体机方案帮助企业及边缘侧实现自动化智能运维,让监控报警和日志信息,在代理程序之间快速处理和传递,使得信息采集更加迅捷。再加上后台的知识库可以直接进行查询,让整体处理方式更加自动化。以运行32B的大语言模型为例,多个英特尔锐炫显卡保障了AI算力一体机所需算力及高性能的同时,显示出极高的成本优势,大幅降低了智能运维一体机部署成本。

凭借全面的软硬件产品组合,英特尔创新的AI算力一体机方案为医疗、教育、制造、零售和交通等多个场景提供底层软硬件支撑,助力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如虎添翼。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宁德时代CTO高焕在2025年3月29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为了超充过多牺牲电池产品的可靠性、寿命、安全,甚至能量密度是不可取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的核心理念,即在追求快速充电技术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电池的基本性能和安全性为代价。

1.png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快速充电(超充)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之一。超充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电池补充大量电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然而,超充技术的实现往往需要在电池材料、结构和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优化,这可能会对电池的可靠性、寿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在快充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速度过快,容易导致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锂枝晶的生长可能会刺穿电池隔膜,引发内短路,从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甚至起火爆炸。析锂现象还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快速衰减,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温度管理问题:快充时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加剧电池的老化和容量衰减。过高的温度还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材料的热膨胀,影响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次外,在快充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会经历快速的体积变化,产生较大的机械应力。这些应力可能导致电极材料的裂纹形成,进而影响电池的电接触和离子传输效率。裂纹还会暴露更多的新鲜表面与电解液反应,进一步加速电池的老化。

还有,快充时的高电流密度和高电压可能导致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和其他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会增加电池的内阻,降低电池的性能。电解液的消耗还会影响电池的润湿性,阻碍锂离子的传输,进一步加剧电池的衰减。

而电池的可靠性、寿命和安全性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指标,如果为了实现超充而过度牺牲这些指标,可能会导致电池过早失效、安全隐患增加,甚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对电动汽车的信任度。

宁德时代一直致力于在超充技术与电池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宁德时代在2024年发布了神行超充电池,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速度,同时达到了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该电池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在实现超充的同时,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宁德时代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如采用低锂耗技术、高集成倒置结构、超高冷却效率的高压盒等,确保在提升充电速度的同时,不牺牲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高焕的观点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重要的启示:

- 技术发展的方向:电池技术的发展不应仅仅追求单一性能指标的提升,而应综合考虑可靠性、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 用户体验与市场信任:只有在确保电池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超充技术才能真正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市场的推广。这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不过,虽然快充确实会对电池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优化电池材料、改进电池设计、采用智能充电策略以及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影响,实现快充与电池可靠性的平衡。宁德时代等企业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快充技术有望在不牺牲电池可靠性的情况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对此,大家怎么看?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由于HBM(高带宽存储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内存技术在带宽、功耗、空间和集成度等方面的瓶颈满足现代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对内存的严苛要求,所以,随着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飞速发展,HBM市场迎来发展大机遇--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以上,并有望在2033年达到1300亿美元,而2023年全球HBM市场规仅为为43.56亿美元!仅仅两年就增长近10倍!

HBM的高速发展给应用到的设备带来发展机遇,这些设备包括深孔刻蚀设备、气相沉积设备、铜填充设备、减薄抛光设备、Bump(凸点)工艺设备、热压键合设备(TCB)、混合键合设备以及各种塑封、检测设备等,。

这其中热压键合设备(TCB)、混合键合设是实现HBM封装的关键设备,虽然目前HBM的主流封装技术仍然是基于TC Bonding(热压键合)的方案,但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技术正在逐渐兴起,并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

SEMICON China2025开幕前夕,全球半导体封装与电子装配解决方案领导者库力索法(Kulicke & Soffa)就发布了两项突破性技术:ATPremier MEM PLUS™垂直线焊解决方案与Asterion®-PW超声波针焊系统。这两项创新将重塑存储器与功率半导体封装技术,助力边缘AI、高算力芯片及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HBM,由于美国实施了HBM出口禁令,因此本土HBM突破势在必行!库力索法的设备将有助于加速HBM的研发和产业化,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1.jpg

库力索法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张赞彬( Chan Pin Chong)在媒体发布会上上表示中国大陆是Wire Bond的主流市场,也是库力索法非常重视的市场。目前Wire Bond在大陆是主流封装方案,不过这几年也会慢慢有其他先进封装方案在不断开发中。

“今年最特殊的是AI的发展。我们FTC(Fluxless Thermal Compression Bonding(无焊剂热压键合)是一种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传统焊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高密度互连和精密封装领域。)有单头、双头,刚刚发布了第一台双头设备,目前在代工厂做测试和验证。用同样的设备,我们可以做铜与铜的结合。我们的想法是Hybrid Bonding可能时间还要过几年才成为主流,我们用传统的TC方法(铜与铜的结合),性价比有很大的优势。我们也在不断地开发铜与铜的结合,用TCB解决方案做到10微米以下的密度。”他强调,“随着 AI 芯片尺寸的不断增大,芯片利用率仍然存在优化空间,因此市场正逐步从传统的圆形晶圆(wafer)转向更大的方形 panel。目前的市场策略是从 310×310mm 发展到 600×600mm,这一趋势是为了满足 AI 发展带来的更大封装需求。当前,市场上芯片尺寸已达到 100×100mm 甚至更大,因此 panel 的尺寸升级也成为必要方向。针对这个趋势,TC Bonding技术有一些关键优势:一是Fluxless;二是超高密度封装,间距可达到10微米以下;三是铜-铜结合,适配更大 panel size。”

他表示TC Bonding 是市场上最热门的技术,TC Bonding的TAM(总可用市场)目前约为3亿美金,增长率在20%-25%之间。除了逻辑大芯片,几乎每一步都需要TC Bonding。相比于逻辑芯片(通常为单颗封装),HBM(高带宽存储)可能涉及 8 层、12 层甚至 16 层 以上的堆叠,因此在 HBM 领域,TC Bonding 的需求量预计会远超逻辑芯片,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2 (1).png

“TC Bonding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需求?比如密度从100微米到5微米,我们传统的打线封装可能往左,而Flip-chip倒装封装是从100微米到70微米,若要实现50微米以下的封装间距,就需要TC Bonding。我们的产品路线图也在不断优化。目前我们在把路线图往右边移,通过右移,我们的精密度可以达到10微米以下,我觉得这个设备的性价比Hybrid Bonding有很多实在的优势。10微米以下你就可以把Hybrid Bonding往后移,因为Hybrid Bonding是大投资,除了设备,整个制程方面都是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代工厂对这种大变化的接受力会慢一点。”他补充说。

ATPremier MEM PLUS™:突破存储封装密度极限

3.jpg

库力索法球焊机事业部资深产品经理范凯介绍了新发布的ATPremier MEM PLUS™垂直线焊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在SEMICON China有展示),他表示这款设备针对晶圆级存储器件,可以提供球焊和线焊技术方案平台。“如大家所见,设备外形体积非常小巧,这台设备也是目前晶圆级球焊、线焊速度效能最快,性价比最好的方案。”他指出,“目前设备可以提供三个主体模块制程:传统线焊键合方案支持、垂直线应用、球焊倒装焊工艺支持。这套设备会带来全新的结果导向工艺,有点像现在最新智能化自我学习模块化功能套件。另外设备硬件方面,我们也做了拓展,有更好的视觉系统。针对晶圆体迭代、叠层芯片结构,视觉系统要针对每一层不同芯片去更清晰地识别焊接位置,需要镜头的拓展。针对影像系统,我们也会提供像配套监控检查类的功能。设备主体可以支持8寸及12寸晶圆的应用,设备可以做晶圆级的互联配套方案。”

4 (1).png

他详细了该设备的智能结果导向工艺套件,智能工艺套件针对第一焊点的球焊,库力索法有括ProVertical和ProCascade Loop可满足垂直线焊和阶梯线焊的精密互联要求,从而确保存储器应用的最佳性能。针对优化类的工具,如存储类器件,有一些芯片结构有悬空(Overhang)的结构,所以库力索法也有悬空方式做芯片形变探测,针对形变量有自我学习和优化工艺的工具。

5.jpg

“叠层芯片需要可变焦镜头伸缩的配套能力,我们提供可变焦视觉系统,可伸缩跨度可达900微米。这款解决方案提供相对应工艺制程类监控功能,比如垂直线尖端,我们对形状、线头状态要有监测。通过影像系统,对线弧的弧高有检测,针对球焊的球的位置大小、焊接精度是否有工艺问题,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监测。另外是对位的十字线,本解决方案可以在焊接过程中检测对位精度,发现问题可以自动纠偏。”他介绍说,“目前行业内较流行的封装工艺结构。左边图片是传统存储类叠层芯片封装,底层采用PCB基板,芯片一层一层堆叠,并通过传统方式键合。而最新的晶圆级或面板级封装,则是先在玻璃面板上叠层芯片,并布设垂直线焊点。焊接完成后,进行塑封、研磨、RDL重新布线,最终去除玻璃面板,再通过Solar Bond互联工艺,完成封装。整体来讲,这就是最新的封装结构形式。通过垂直线做叠层芯片互联方式的形式,这个方式有什么好处和优势?相比于传统封装,器件尺寸厚度可以减少27%,由于它是晶圆级,我们可以做得更紧凑,在高密度布线可以做得更紧致。器件整体尺寸比较薄、比较小,整体工作能耗消耗就会减少5%。”

 他表示面对边缘AI驱动下存储器市场25%的年复合增长率,传统晶体管微缩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密度、低成本需求。ATPremier MEM PLUS™通过独家垂直线焊技术,将DRAM与NAND封装密度提升至全新高度,解决高容量存储器的核心挑战。

“存储类芯片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叠层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紧致。垂直线方案就提供了技术方向,可以通过这种互联方式在新型技术轨道上面实现目标。大家可以看到线焊的图片和焊针,都是针对这一类应用的结果和配套方向。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中的焊针的侧面切掉一半,为什么会切掉一半?这是为了应对焊接间距缩小的需求。随着垂直线要求增加,焊接间距越来越小。另外刚才有展示垂直线,为了支持叠层芯片,可能很厚,需要垂直线的高度就很高。垂直线很高的话,不同线间距之间如果焊接很大就会产生干扰。我们做侧向切掉一半的特制化焊针,可以让线焊间距缩短到很小,再配合垂直线工艺,可以把线做得非常直,线尾也控制得非常一致,可以达到更优的配套互联方案。在线的垂直度、间距,包括实际作业效能方面,这款解决方案在晶圆级配套产品上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产出。”他解释说。

范凯表示K&S的ProVertical和ProCascade Loop等先进工艺能力非常适合新兴的存储器应用,也可在存储以外的高容积需求的半导体市场实现更高密度封装。

ATPremer平台旨在服务高端封装市场,通过消除二维封装的限制,提供传统铜柱互联技术的替代方案。这种新颖的技术能支持下一代存储设备,包括消费类移动设备,因此能够平替性的实现高密度先进封装。ATPremier有效降低了封装的复杂性和成本,从而满足了高容积半导体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ATPremier MEM PLUS™为存储元件提供先进的晶圆级封装能力,ATPremer平台旨在服务高端封装市场,通过消除二维封装的限制,提供传统铜柱互联技术的替代方案。这种新颖的技术能支持下一代存储设备,包括消费类移动设备,因此能够平替性的实现高密度先进封装。ATPremier有效降低了封装的复杂性和成本,从而满足了高容积半导体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使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存储器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Asterion®-PW——K&S为功率半导体应用提供的另一种革命性解决方案

6.jpg

库力索法陈兰兰楔焊机事业部资深产品经理介绍了公司新推出的Asterion®-PW,这种先进的解决方案为引脚互连能力设定了新的标准,重新定义了效率、精度和可靠性。

“这款设备有三个特点,首先,这款设备比目前市面上所有超声焊速度要快很多;其次,单纯焊接肯定需要很多辅助工艺,如捆绑一个送针系统。我们会集成散装送针系统。而要做到过程稳定可靠,需要高精度线性马达定位系统。除此以外,只靠精准运动是无法实现高精度的,还要有视觉、还要辅助它的制具,这个制具就是我们焊头的精度,目前可以实现±40µm@3σ高精度的重复放置,而目前传统工艺是正负200,普遍存在的process基本上都是在正负150左右。”她介绍说,“既要做到高可靠性,还有性价比。在这个制程中,我们没有运用辅助传统材料,但超声需要媒介传输,于是需要有焊头。在此情况下,焊头相当于是耗材,而耗材意味着客户持续使用的成本。对此,我们设计了long-life焊头,该寿命目前是市面上使用寿命最长的,从而降低客户整体使用成本与整个封装模块成本。”

7.jpg

据她介绍,Asterion-PW超声波针焊接机与传统工艺相比,除了在制程上的优点以外,得益于它是铜材的结合,不需要借助别的材料,就可在可靠性、传输和散热方面取得优势。因为它不会有挥发物,所以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另外,这款解决方案可帮助整体降低使用成本,因为不需要持续材料。另一方面,设备灵活性会更好,因为它是以插针的形式,可以根据客户的料来走,因为库力索法支持深腔作业,所以整个模块设计上没有限定。

8.jpg

库力索法先进封装事业部产品经理赵华介绍了库力索法先进封装产品的最新进展和我们最新的技术。

他表示得益于AI芯片模块中增长,库力索法的Fluxless TCB接下来会在AI领域封装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根据Yole报告,TCB设备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36亿美金增长到2029年的2.7亿美金,年化增长率会达到14.7%。

9.jpg

他表示针对除了TCB,库力索法针对于传统的Flip-chip和mass relfow,也有一个叫KATALYST的方案,KATALYST主要针对于像C4 Flip-chip bond和mass relfow工艺。这款解决方案主要针对于传统的bond pitch比较大的产品,bond pitch一般在在70-200微米这个范围之间。当bond pitch降到70微米以下时就需要用到TCB。

10.jpg

“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做TCB,第一代TCB叫APAMA,具备1.5um精度,支持像Chip-to-Substrate、Chip-to-Wafer不同进料方式,同时可以支持不同的工艺,像TC-CUF/NCP/NCF等不同的工艺。库力索法在2022年推出当时最新的TCB,我们叫做第三代TCB,即APTURA。这款解决方案在精度方面可以做到0.8微米,目前是业界依然是非常高的精度,仅次于Hybrid Bonding。另外,这款设备支持Fluxless TCB,同时这款设备也可以做铜对铜的Bonding。10微米往后可能大家比较了解的是Hybrid Bonding,我们现在在实验室做的甚至可以实现10微米以下的Hybrid Bonding。”他介绍说,“TCB有几个主要的应用方向,AP-HB-POP主要针对手机芯片工艺,手机中的CPU都是采用类似于AP-HB-POP工艺,或者直接把芯片贴到Substrate上面也是用TCB工艺,现在比较火的像AI&HPC,这个应用普遍来讲都是芯片尺寸会比较大。现在芯片尺寸可以做到70×70mm,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厂正在研发更大的芯片尺寸。现在库力索法也在做90×120mm焊头,这也是为了符合主要客户未来的路线图。再就是大家也比较熟悉的HBM,这是属于高带宽存储的设备,目前是8层,接下来会做到12层甚至16层。”

库力索法为什么会研发Fluxless TCB?他解释说主要基于几点,当尺寸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特别是die size大于50×50mm使用传统的Fluxless会遇到清洗不干净的问题。因为Fluxless都会在芯片中间,再用传统的Fluxless,就会存在清洗不干净的情况。

“当bond pitch小于45微米的时候,你可以看个芯片中间密度会越来越高时,也会存在助焊剂洗不干净情况。目前助焊剂清洗还没有标准检测来判定是否清洗干净,只能在后续可靠性测试中才会发现助焊剂有残留,所以这对于很多客户来讲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像光通芯片,如特殊芯片,产品本身就不允许有任何污染。客户认为助焊剂可能存在污染,但如果使用我们的Fluxless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基于这几点,我们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开始研发Fluxless。” 他举例说。

11.jpg

上图显示了库力索法Fluxless TCB解决方案,库力索法使用甲酸蒸汽去除锡或者铜表面的氧化物,这是甲酸还原氧化物的原理--当温度达到100-150度时,甲酸进去会与氧化锡发生反应,就会生成二甲酸锡和水。当温度大于150度时,二甲酸锡就会分解成锡、二氧化碳跟氢气,这也是化学的原理。甲酸回流炉已经非常成熟了,库力索法也是第一次将这个方案应用到TCB中的供应商。

据他介绍,库力索法Fluxless TCB有以下优势:

1、不需要使用助焊剂。直接通过设备提供的甲酸去除氧化物。不使用助焊剂也不会助焊剂的污染。其实助焊剂不只对产品产生污染,对设备和Bonding等其他敏感的元器件都会产生污染,而Fluxless TCB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2、可以使用更高的加热温度。如果用助焊剂,会担心温度过高,助焊剂会挥发。而使用Fluxless TCB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可以使用更高的bond chip温度。另外,没有助焊剂,就不存在助焊剂针对机感或者芯片表面的遮挡问题。他表示库力索法的Fluxless TCB(甲酸方案TCB)最少有2家开始量产,此外,Fluxless TCB也通过了CE、CEMI S2方面的认证。即使在24小时量产的情况下,它也满足这些标准,是业界领先的方案。

12.jpg

他表示Fluxless TCB除了做传统的solder Bonding,还可以用于Cu-Cu方案。“大家讲到Cu-Cu,首先会想到Hybrid Bonding,其实Hybrid Bonding有它一定的优势。我们现在研发的Fluxless用于Cu-Cu方案,也有很多可行之处。Cu-Cu Bonding如果用TCB方案来做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in-situ Reducing Gas,需要持续化氧化的过程,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供给甲酸,这样可以持续去氧化物。哪怕在高温情况下,铜稍微有一些氧化物,也可以持续进行去氧化。”他解释说,“ 第二个就是惰气的环境,我们产品具备氮气腔,整个Bonding都是在密闭的氮气腔实现的。这个氮气腔里面的氧含量可以达到50个PPM以下,这也是针对铜对铜TCB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Cu-CU Bonding有什么好处?它可以使bond pitch做到更小,像Hybrid Bonding降到10微米以下。我们这个方案也可以降到10微米以下。如果使用传统方式会产生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简称IMC)的问题。Bond的直径越来越小时,IMC对产品的影响会越来越大。Cu-CU Bonding就不会存在IMC的问题,这也提高了其可靠性。”

他还将Hybrid Bonding与Fluxless TCB做了对比。

13.jpg

首先是CMP,Hybrid Bonding对CMP要求非常高。CMP甚至要求达到0.3-0.5个纳米。实际上,Fluxless TCB做Cu-CU Bonding并没有要求这么高的Bonding,因为库力索法有source,有heater去加热,只要CMP达到3纳米左右就可以。

第二个就是Dicing,Hybrid Bonding必须要求用Plasma切割,因为Plasma可以更好控制particle的产生。而库力索法要求没有这么高,只要用传统刀切以及标准水洗就可以。在洁净度方面,Hybrid Bonding甚至工厂要求达到Class10,机器要达到Class1,相当于是晶圆厂的标准;而库力索法只需要在千级的环境就可以,传统封装厂就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不需要进行高额投资做无尘环境。

“Fluxless TCB在做Cu-CU Bonding过程当中有一定优势,当然也会有一些缺点。从UPH方面来讲,Hybrid Bonding可以做到2000+的UPH。目前我们通过Tack+anneal的方式可以做到1000UPH,还会进一步改良工艺。”他坦承。

“APTURA是第三代TCB,是目前唯一一家将Fluxless TCB用于量产的设备。这台设备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针对现在芯片越来越大,bond pitch越来越小,我们都是能支持的。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们提供large die size的选择,目前能做到最大的Die size70×70微米,未来会开发90×120。这台设备精度也可以达到0.8微米30XY。”他介绍说,“该设备具备惰性气体,氧含量可以达到100ppm以下,可以支持不同source的input,像Wafer frame T&R Tray,目前这款设备是面向未来的高端产品。”

张赞彬指出中国市场充满了机遇,因此库力索法不同领域的设备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超声波针焊接机的应用领域是能源和电动汽车,而在先进封装和存储领域库力索法有TCB,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需求旺盛。(完)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