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电子纸领导厂商E Ink元太科技今 (27) 日,与显示器领域领导者夏普显示科技株式会社(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SDTC) 宣布携手合作,E Ink元太科技将采用夏普显示科技的IGZO*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铟镓锌氧化物)背板,运用于制造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纸笔记本的电子纸模组。

1.jpg

E Ink元太科技携手夏普显示科技合作,采用夏普显示科技的IGZO制造背板用于电子书阅读器与电子纸笔记本的E Ink电子纸模组。

E Ink元太科技与夏普显示科技SDTC双方携手,将已合作两年运用Oxide TFT的电子纸显示屏推向市场。元太科技致力开发Oxide TFT氧化薄膜晶体管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应用于电泳电子纸技术已超过十年以上,元太科技将以Oxide TFT技术持续扩大运用于各项电子纸产品中。夏普显示科技SDTC则于2012年即领先业界率先量产应用于显示屏的Oxide TFT,Oxide TFT具高移动性 (测量电子在特定材料中移动的难易程度)与低弱电流,因此,更小的晶体管也能供应同样的电流。应用于显示屏中,将得以实现更高效的转换速度及较低电力耗用,有助于推动低碳可持续的环境发展。

「与夏普显示科技SDTC的合作充分展现E Ink元太科技对于提升电子纸显示表现的承诺」,E Ink元太科技董事长李政昊表示:「夏普显示科技的愿景是发展可应用于不同面板与电路的Oxide TFT 技术,且承诺持续投资Oxide TFT技术发展,E Ink元太科技非常期待与夏普显示科技的密切合作。」

「我们很荣幸E Ink元太科技选择与夏普显示科技为Oxide TFT技术合作伙伴,携手推出新世代电子纸显示屏」,夏普显示科技SDTC社长王建二表示:「夏普显示科技是市场领导厂商与Oxide TFT技术的领先研发者,我们也是第一家将Oxide TFT技术投入量产的公司,而E Ink元太科技是电子纸显示屏的市场领导厂商,双方公司的合作是自然而然的进展。」

过去五年中,全球约使用1.3亿台电子书阅读器,以数字化阅读模式取代纸本印刷书籍的购买与阅读。假设1.3亿台电子书阅读器每年平均下载10本书,若以纸本书籍阅读,相较于使用电子书阅读器,将产生10万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彩色的书籍内容数字化至电子纸阅读器将能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改变。

展望未来,E Ink元太科技与夏普显示科技SDTC将共同发展将IGZO技术应用于大尺寸电子纸广告牌,例如零售与运输广告牌应用。此外,夏普集团Sharp Corporation亦考虑将与E Ink元太科技的协作模式推展至多样化的电子纸产品应用。

此次双方合作的新世代电子纸显示屏E Ink Gallery™ 3将于CEATEC 2022展出,CEATEC 2022将于今年10月18日(二)至21日(五)于日本千叶县千叶市美浜区幕张展览馆举行。

*IGZO为氧化物半导体,由铟、镓、锌和氧所组成,可作为TFT-LCD的材料及其他用途。

关于E Ink元太科技

元太科技为全球电子纸产业领导厂商,运用麻省理工学院(MIT)多媒体实验室开发的电子纸技术,以超低耗电的显示特性,成为各式应用产品的理想显示界面,包括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纸笔记本、零售、物流、医院、交通等,有助于客户将显示界面导入于各式表面。超低耗电的电子纸可协助客户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外,元太科技亦宣示于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RE100),并于2040年达到净零碳排。元太科技为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TCP)与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组织成员,更荣获国际权威媒体Financial Times、Nikkei Asia与国际研究调查机构Statista合作评选列入亚太区气候领袖企业(Asia-Pacific Climate Leaders)之一。从倡议到目标、计画的落实获外部肯定,元太科技致力以电子纸技术与应用协助推动低碳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更多E Ink元太科技及电子纸显示屏详细资讯,请参阅 www.eink.com

关于夏普顯示科技株式會社

夏普顯示科技株式會社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夏普显示科技) 拆分自夏普集团显示器事业部门,2020年10月以全新事业体开始营运。自1973年将LCD应用于电子计算器,过去50年间,夏普集团以领先的显示器以及IGZO技术,持续引领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与电视等各式电子装置的发展。除提供领先的价值,夏普显示器也持续将环境友善的生产据点与制造过程纳入所有商业活动考虑中,力求成为一家为社会、未来以及地球环境作出贡献的企业。更多信息请造访https://sdtc.jp.sharp/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客户可以针对图形和仿真基础部署Supermicro服务器,以大规模建构及运行元宇宙应用——系统将支持多达8NVIDIA L40 GPUConnectX-7 SmartNIC,以及IntelAMD现有及未来的CPU处理器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MCI) 为企业级计算、GPU、储存、网络解决方案和绿色计算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再度扩大其领先业界的加速计算基础架构,率先推出第二代NVIDIA OVX系统。

Supermicro OVX服务器采用全新的L40 GPU,为4U 8-GPU服务器规格,具备双Intel CPU、32个DIMM、8TB内存、12个PCI-E插槽和多达24个磁盘驱动器槽。使用L40 GPU的其他服务器还包括Supermicro的一系列系统:4U 4-GPU机架式/工作站、含多达6个GPU的2U、1U 4-GPU,和多节点2U 2-Node系统。这些系统均支持以NVIDIA L40 PCI-E为基础的GPU。

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梁见后(Charles Liang)表示:“Supermicro再度领先业界,率先推出第二代OVX服务器。我们最严苛的客户需求整合速度最快的CPU和GPU,以实现低延迟的沉浸式体验。而我们的OVX服务器正是为了大规模建立及运行复杂的Omniverse Enterprise应用程序所设计。”

这些新服务器提供突破性的图形、人工智能和网络性能,能满足打造及运行沉浸式3D虚拟世界的需求。Supermicro的OVX是一款特制系统,能以数据中心的规模建立和管理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应用程序,并将先进的NVIDIA RTX加速图形和AI功能与高速、安全的网络以及企业级管理功能整合为一体。

NVIDIA L40 GPU将整合到Supermicro目前及下一代采用Intel和AMD平台的系统中。采用L40 GPU的下一代Supermicro系统包含4U 8-GPU服务器、4U 4-GPU服务器,以及2U和1U服务器与工作站。每台Supermicro OVX服务器将由多达8个NVIDIA L40 GPU提供支持,导入NVIDIA Ada Lovelace架构的强大功能,以加快Omniverse工作负载的执行速度。这些即将上市的系统将GPU与三个NVIDIA ConnectX-7 SmartNIC、高性能CPU 和 NVMe储存装置整合在统一化的平台之中。下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需要有经过优化的计算平台,以打造出拥有丰富图形和精准物理现象的虚拟世界,而Supermicro OVX系统是支持这项进行中的产业发展的理想选择。

英伟达公司(NVIDIA)OEM客户副总裁Kevin Connors表示:“Supermicro OVX服务器是一款特制计算系统,能以数据中心的规模建立并执行NVIDIA Omniverse应用程序。第二代Supermicro OVX服务器经过优化设计,可支持制作逼真的沉浸式3D模型,以及执行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

1.jpg

NVIDIA_OVX_L40_Supported_Systems

了解更多Supermicro GPU系统的详细信息与产品细节,请访问www.supermicro.com/en/accelerators/nvidia

关于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upermicro (NASDAQ:SMCI) 是应用优化全方位IT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成立于美国加州圣何塞,Supermicro致力于为企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 电信/边缘IT 基础架构提供领先市场的创新技术。Supermicro正转型为全方位IT 解决方案提供商,完整提供服务器、人工智能、储存、物联网和交换机系统、软件和服务,同时继续提供先进的大容量主板、电源和机箱产品。Supermicro 的产品皆由企业内部设计和制造,通过全球化营运展现规模和效率,并优化以提高 TCO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计算)。屡获殊荣的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 产品组合能让客户从灵活且可重复使用的构建区块所打造的广泛系统系列中选择,支持各种规格、处理器、内存、GPU、储存、网络、电源和散热解决方案(空调、自然气冷或液冷),进而针对客户实际的工作负载和应用实现最佳性能。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意法半导体的 L4985A/BL4986A/B功率因数校正(PFC) 升压转换器集成 800V 启动电路,以及意法半导体专有的实用的辅助功能,有助于简化应用设计,提高设计灵活性。

1.jpg

芯片内置的高压启动功能可以节省辅助电路,支持“无辅助电路”设计,降低物料清单成本,并确保启动可靠性。在附加的辅助电路中,内部逻辑电路可在交流线路断开时对输入滤波器X电容器执行安全放电操作,解决传统放电电阻的功率损耗问题,并简化IEC 61010-1或IEC 62368-1 等安全法规的合规设计。

这两款转换器可用作PFC预调节器,帮助各种应用符合谐波失真要求,例如,IEC 61000-3-2 和等效标准。目标应用包括台式电脑、服务器、游戏机、电视等产品设备的电源;工业和医疗设备的开关式电源(SMPS);电动滑板车充电器。转换器还集成专有的乘法仿真器以及专用电路,能够在所有工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总谐波失真 (THD),确保LED 灯具电源具有稳定的功率质量。

新转换器受益于意法半导体专有的关断时间调制器,确保转换器在满负载条件下保持准固定频率运行,在轻负载和零负载时进入突发模式,从而进一步简化设计。L4985A和L4986A的开关频率为 65kHz,而 L4985B 和 L4986B 为 130kHz。L4986A/B产品增加了电源正常输入输出引脚,在 PFC 输出达到用户预设阈值时,可以生成一个逻辑信号,辅助系统管理。

为了实现节能设计,根据欧洲最新的生态设计指令,所有产品都有一个外部待机引脚,以启动低功耗空闲模式。

新产品还内置了全面的保护和监控功能,包括过压保护、反馈回路失效保护、设置错误保护和升压电感饱和保护。软启动电路可以限制涌流,并有助于维持输出电压稳定,而brown-out/brown-in欠压检测可确保转换器在所有交流线路条件下都能可靠启动,并防止 RMS 电流过大。brownout保护功能让医疗设备能够满足 IEC 60601-1-2 的要求。在电网线路电压下降500ms以内时,IEC 60601-1-2标准要求电源必须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工程师可以用 EVL400W-80PL评估板加快项目设计周期,这是一个获得CLEAResult® 80PLUS Platinum Level 认证的AC/DC电源整体解决方案。EVL400W-80PL板集成L4985 PFC 控制器与意法半导体的 L6699D 谐振控制器和 SRK2001同步整流控制器,满载能效90.2%,在 50%负载时达到 92.49%。

L4985L4986全系产品现已投入量产。L4985A/B采用SO-8封装;L4986A/B增加了电源正常引脚,采用SSOP-10封装。

产品详情访问www.st.com/pfc.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设备端(On-device)学习: 在同一AI芯片上进行学习和训练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开发出一款设备端学习*AI芯片(配备设备端学习AI加速器的SoC),该产品利用 AI(人工智能)技术,能以超低功耗实时预测内置电机和传感器等的电子设备的故障(故障迹象检测),非常适用于IoT领域的边缘计算设备和端点*1

1.jpg

通常,AI芯片要实现其功能,需要进行设置判断标准的“训练”,以及通过学到的信息来判断如何处理的“推理”。在这种情况下,“训练”需要汇集庞大的数据量形成数据库并随时更新,因此进行训练的AI芯片需要具备很高的运算能力,而其功耗也会随之增加。正因如此,面向云计算设备开发的高性能、昂贵的AI芯片层出不穷,而适用于边缘计算设备和端点(更有效地构建物联网社会的关键)的低功耗、可在设备端学习的AI芯片开发却困难重重。

此次开发出的AI芯片,是ROHM在基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松谷教授开发的“设备端学习算法”,面向商业化开发的AI加速器*2(AI专用硬件计算电路)和ROHM8位高效CPU“tinyMicon MatisseCORE™(以下简称“Matisse”)”构成。通过将2万门超小型AI加速器与高效CPU相结合,能以仅几十mW(仅为以往AI训练芯片的1/1000)的超低功耗实现训练和推理。利用本产品,无需连接云服务器,就可以在设备终端将未知的输入数据和模式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数值并输出,因此可在众多应用中实现实时故障预测。

未来,ROHM计划将该AI芯片的AI加速器应用在IC产品中,以实现电机和传感器的故障预测。计划于2023年度推出产品,于2024年度投入量产。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信息工学科松谷宏纪教授表示:“随着5G通信和数字孪生*3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云计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云服务器上处理所有数据,从负载、成本和功耗方面看并不现实。我们研究的‘设备端学习’和开发的‘设备端学习算法’,是为了提高边缘端的数据处理效率,创建更好的物联网社会。这次,我校通过与ROHM公司进行联合研究,进一步改进了设备端学习电路技术,并有望以高性价比的方式推出产品。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原型AI芯片将会成功嵌入ROHM的IC产品中,为实现更高效的物联网社会做出贡献。”

<关于tinyMicon MatisseCORE™>

tinyMicon MatisseCORE™(Matisse: Micro arithmetic unit for tiny size sequencer)是ROHM自主开发的8位微处理器(CPU),该产品旨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来提高模拟IC的智能化程度。凭借针对嵌入式应用而优化的指令集和最新的编译器技术,以高标准实现了更小的芯片面积和程序代码、以及更高速的运算处理能力。此外,该产品还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ASIL-D等的要求,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另外,利用内置的自有“实时调试功能”,在调试时的处理可以完全不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因此能在应用产品工作的同时进行调试。

3.jpg

<AI芯片(配备设备端学习AI加速器的SoC)详细介绍>

这次开发出的设备端学习AI芯片原型(产品型号:BD15035)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庆应义塾大学松谷教授开发的“设备端学习算法(三层神经网络*4的AI电路)”。为了推出可以投放市场的产品,ROHM将这种AI电路的大小从500万门缩小为2万门,仅为原来的0.4%,并将其重新构建为自有的AI加速器“AxlCORE-ODL”,同时,利用ROHM的8位高效微处理器“tinyMicon MatisseCORE™”进行AI加速器的运算控制,使得仅数十毫瓦的超低功耗AI训练和推理成为可能。利用本产品,无需连接云服务器和事先进行AI训练,就可以设备终端将未知的输入数据和模式(例如加速度、电流、照度、声音等)形成“不同于以往(异常度)”的数值并输出,因此不仅可以降低云服务器和通信成本,还能通过终端AI进行实时故障预测(故障迹象检测)。

另外,ROHM还提供可安装微控制器开发板“Arduino*5”用扩展板(配备Arduino兼容引脚)的评估板,以方便客户评估这款AI芯片。评估板上装有无线通信模块(Wi-Fi和Bluetooth®)以及64kbit EEPROM(内存),只需将该评估板与传感器等单元相连接,将传感器装在监控对象上,即可在显示屏上确认AI芯片的效果。关于该评估板,如有需要欢迎联系ROHM的销售部门。

4.jpg

<AI芯片的演示视频>

ROHM还准备了该AI芯片在使用评估板时的演示视频,欢迎观看!

https://api01-platform.stream.co.jp/apiservice/plt3/NDc3%23MTY5MQ%3d%3d%23500%232d0%230%233FE6F851E400%23OzEwOzEwOzEw%23

<术语解说>

*1) 边缘计算设备和端点

将构成大数据基础的服务器和计算机连接云端,即成为“云服务器”和“云计算设备”,而构成边缘(端)侧的边缘计算设备则是指终端的计算机或设备。端点是指比边缘计算设备更末端的设备和地点。

*2) AI加速器

在实现AI功能时,将由软件让处理器(CPU)执行处理改为通过硬件处理来提高处理速度的设备(或电子电路)。

*3) 数值孪生

一种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像双胞胎一样映射在虚拟空间(数字空间)中的技术。

*4) 三层神经网络

在受人脑机制启发而诞生的神经网络(数学公式和函数的模型)中,由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组成的处理流程中,将中间层视为一层、总共仅由三层构成的简单神经网络。由几十层中间层来执行更复杂的AI处理的多层神经网络即为“深度学习”。

*5) Arduino

Arduino推出的由载有微控制器和输入输出端口的PCB板及软件开发环境构成的开放源代码平台,已在全球广泛普及。

【关于罗姆(ROHM)】

罗姆(ROHM)成立于1958年,由起初的主要产品-电阻器的生产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罗姆的企业理念是:“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作出贡献”。

罗姆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分布于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IC、分立式元器件、光学元器件、无源元器件、功率元器件、模块等。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成为系统IC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主导企业。

【关于罗姆(ROH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销售网点:起初于1974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香港有限公司。在1999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为了迅速且准确应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的要求,罗姆在中国构建了与总部同样的集开发、销售、制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体制。作为罗姆的特色,积极开展“密切贴近客户”的销售活动,力求向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其中包括香港、上海、深圳、北京这4家销售公司以及其16家分公司(分公司: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西安、武汉、东莞、广州、厦门、珠海、重庆、福州)。并且,正在逐步扩大分销网络。

技术中心: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技术中心配备精通各类市场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人员,可以从软件到硬件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提案。并且,当产品发生不良情况时,QA中心会在24小时以内对申诉做出答复。

生产基地:1993年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天津进行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在大连进行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作为罗姆的主力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外提供高品质产品。

社会贡献:罗姆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关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的研发活动。200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联合框架协议,积极地展开关于电子元器件先进技术开发的产学联合。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捐资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并已于2011年4月竣工。2012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从事光学元器件、通信广播、生物芯片、SiC功率器件应用、非挥发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结构设施健康监测)、人工智能(机器健康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除清华大学之外,罗姆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罗姆将以长年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以及可靠性为基础,通过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扎实的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体制,与客户构筑坚实的合作关系,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为提高客户产品实力、客户业务发展以及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首席应用工程师Zhongming Ye和ADI设计经理Juan-G. Aranda

自动化控制在工业和消费类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但即便是一流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也要依赖一种古老的技术:电流环路。电流环路是控制环路中普遍存在的组件,可以双向工作:它们将测量结果从传感器传递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反之,也可将控制输出从PLC传递给工艺调制装置。

4mA至20mA的电流环路是通过双绞线将数据从远程传感器准确可靠地传输至PLC的主流行业标准方法。简单、耐用、坚固、成熟可靠的长距离数据传输、良好的抗噪性和低安装成本,使这种接口非常适合长时间的工业工艺控制和在嘈杂环境下对远程物体进行自动监测。传统上,由于前面提到的诸多原因,电流环路的电源是通过线性稳压器提供的。与开关稳压器相比,使用线性稳压器的缺点是效率相对较低,电流容量有限。效率低下会导致散热问题,而有限的电流往往会妨碍添加所需的控制系统功能。

新型高效、高输入电压降压稳压器足够坚固、足够小巧,可替代很多电流环路系统中的线性稳压器。与线性稳压器相比,降压稳压器有很多优点,包括电流容量更高、输入范围更宽、系统效率更高。降压稳压器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在高开关频率下的tON时间较短,有助于提供紧凑、稳定的解决方案。

背景知识

图1所示的标准4mA至20mA电流环路可用于将现场仪器仪表的传感器信息和控制信号传输至工艺调制装置,如阀门定位器或其它输出执行器。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1.jpg

1.2线电流环路示意图

电流环路电源:电源电压VDC根据应用有所不同(9VDC、12VDC、24VDC等),电位至少比电路中组合部件(如发送器、接收器和导线)的压降高10%。该VDC由本地降压型稳压器分接,为传感器和其它部件供电。

发送器:发送器的主要部件是传感器或变换器。它将温度、压力、电流、距离或磁场等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果转换后的信号是模拟电压,则需要一个电压-电流转换器作为发送器的一部分,将电压转换为4mA至20mA的电流信号。对于智能数字输出传感器,则通过DAC将数字信号转换回模拟信号。发送器LDO或降压型稳压器中的本地电源为所有这些模拟、数字和参考电路供电。

接收器或监控器:接收器将4mA至20mA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可以进一步处理和/或显示。电流信号通过高精度分路电阻器RSHUNT和/或模数转换器或数据采集电路,转换为有用的电压电平。在仪表终端,本地降压型稳压器为接收器电路供电。

2线或4线环路:完整的电流环路电路可延伸2000英尺以上,由串联的发送器、电源和接收器组成。在2线4mA至20mA电流环路中,电源与电流环路共用同一环路。

例如,要使用远程压力传感器测量0psi至50psi的压力,那么4mA至20mA电流接收器电路与压力-电流变换器串联。在传感器端,压力为0psi时读数为4mA,压力为50psi时读数为20mA。在接收器端,从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分路电阻器上会出现相同的电流,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

工业、炼油厂、公路监控和消费类应用中的自动化操作需要高性能传感器技术和可靠、准确的电流环路来传输传感器信息。电流环路的组件必须在扩展的–40°C至+105°C工业温度范围内保持高精度、低功耗和可靠运行,并具备必要的安全性和系统功能。

发送器(传感器)一侧的电源电压在瞬态时可高达65V,必须将其转换至5V或3.3V。由于传感器电路通常设计为直接从电流环路取电(没有额外的本地电源),因此通常限制在3.5mA。随着发送器功能特性的增加,当使用传统线性稳压器时,这个限制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它不能提供任何额外的电流。此外,在使用线性稳压器的系统中,大部分电量必须在稳压器中消耗掉,从而在封装系统中产生大量热量。

ADI LT8618(一款100mA的高速同步单片降压型开关稳压器)可将输入范围扩大到65V,并将负载能力扩大到15mA。在发射器被封装并暴露在恶劣的环境变化中的情况下,它的高效率消除了电流环路系统设计中的热约束。建议使用一个低成本的滤波器来减少电压纹波和电缆侧的电流纹波。本文分析了功率调节器的性能,并提供了元件选型指南,以满足严格的工业要求。此外还提供了效率、启动、纹波等测试数据。

使用具有扩展输入和负载范围的降压转换器闭合电流环路

LT8618是一款紧凑型降压转换器,具有众多功能,可满足工业、汽车及其它不可预测的电源环境的要求。它非常适合4mA至20mA的电流环路应用,具有超低静态电流、高效率、宽输入范围、高达65V的电压和紧凑的尺寸。图2显示了一个完整的发送器电路解决方案,它使用LT8618为MAX6192C高精度电压基准、电压-电流转换以及其它电路供电。

2.jpg

2.LT8618作为直流电源的电流环路

分流电路2SC1623的电流与误差放大器(EA)正输入端施加的电压成正比。2.5V的基准电压由MAX6192C产生。MAX6192C是一款精密的基准电压源IC,具有低噪声、低压降和最大5ppm/°C的低温度漂移。对于数字输出与环境变量成比例的智能传感器,DAC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误差放大器。

3.jpg

因此,通过EA、BJT(2SC1623)和100Ω(±0.1%)检测电阻(RSENSE),变换器可将电流环路中的电流从4mA调制到20mA,其中4mA表示非零最小输出,20mA表示最大信号。即使现场发送器没有过程信号输出,4mA的非零最小输出或零值以上输出也可以为设备供电。因此,分流电路中的电流与环境变量成正比,比如压力、温度、液位、流量、湿度、辐射、pH值或其它工艺变量。

两根长导线是信息承载电流环路的一部分,也用于从VDC(接收器侧的电源)向发送器供电。VDC的最小电压应足以覆盖导线、分路和发送器的最小工作电压之间的压降。电源电压取决于应用,通常为12V或24V,但也可高达36V。

在远程发送器终端,肖特基二极管(D1)可保护发送器免受反向电流的影响。在输入端放置一个齐纳二极管或TVS (D2)二极管可提供进一步的保护,从而限制与电流环路电感成正比的瞬态电压浪涌。LT8618高效单片降压稳压器将环路电压降低至5.5V或3.3V,为基准、DAC以及其它功能单元供电。

在图2中,VDC和发送器之间的接线可以从几英尺到2000英尺不等。电流环路的杂散电感与降压稳压器的输入电容形成一个LC谐振槽。电源侧(VDC)的瞬态也出现在远程发送器的输入侧。对于最坏情况下的无阻尼振荡,峰值电压可能是VDC的两倍。例如,如果工作输入电压的典型值为24V,最大规格值为36V,那么发送器侧的最大电压就有可能超过65V。如图2所示,可以使用发送器前面的TVS二极管D2轻松地实现保护,以限制瞬态期间的任何浪涌。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LDO稳压器保护LT8618免受高电压偏移的影响,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系统。在这种拓扑结构中,LDO稳压器将调节到输入电压减去其压差,而LT8618则以高效率将~24V转换为5V或3.3V。LDO稳压器的限流值应设置在通常的3.8mA以下,同时还要保持高效率,并且LT8618的输入电容基本上会使用去耦电容和储能电容。这将支持在电流环路电流消耗最小或无电流消耗的情况下,在后端短时间爆发高负载。由于高压偏移比较短,通常携带的总能量较少,因此在这些瞬变期间,LDO稳压器中产生的功率损失不会影响整体效率;也就是说,LDO稳压器几乎所有时间都处于高降压比之下。

典型的电流环路会限制为整个远程发送器供电的电源电路的输入电流,LDO稳压器的可用负载电流不能超过该输入限流值。另一方面,降压稳压器可以使提供给负载的输入电流成倍增加。图3显示了从24V输入电压转换为5.5V输出时LT8618稳压器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对于3.8mA的输入限流值,输出电流差不多为15mA。这部分额外的电力可增加操作余量和启用额外功能单元,简化了系统设计人员的工作。

4.jpg

3.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VIN = 24VVOUT = 5.5V

突发模式运行可提高轻载时的效率

LDO稳压器的效率与降压比(VOUT/VIN)成正比,当输入电压略高于输出电压时,效率会很高。降压比偏高时会出现问题,此时效率非常低,会对系统产生很大的热应力。例如,当输入电压为55V,输出电压为3.3V时,LDO稳压器的功率损耗为0.19W,负载电流为3.8mA。相比之下,设计合理的降压型稳压器在高降压比下却可以非常高效。此外,与非同步稳压器相比,同步降压型稳压器可以用MOSFET取代续流二极管,从而提高效率。同步降压转换器面临的挑战是在整个负载范围内优化效率,特别是在3mA至15mA的轻负载下,此时输入电压可高达65V。

对于一个典型的同步降压转换器,主要有三种功率损耗:开关损耗、栅极驱动损耗以及与转换器IC控制器逻辑电路相关的损耗。如果降低开关频率,可以大大减少开关和栅极驱动损耗,因此只要以低频率运行转换器,就可以减少轻载时的开关和栅极损耗。

在轻载下,逻辑电路的偏置损耗与相对较低的开关相关损耗相当。偏置电路通常由输出端供电,仅在启动和其它瞬态条件下通过内部LDO稳压器从输入端取电。

在轻载时,LT8618通过运行突发模式(Burst Mode®)来解决逻辑电路损耗问题。这时,电流以短脉冲的形式传递到输出电容,然后进入相对较长的休眠期,在此期间,大多数逻辑控制电路关闭。

为了提高轻载效率,可选用更大值的电感,因为在短开关脉冲期间可以将更多能量传送到输出,降压稳压器也可在这些脉冲之间更长时间地保持休眠模式。通过尽可能地延长脉冲之间的时间,并尽量减少每个短脉冲的开关损耗,LT8618的静态电流可低于2.5μA,同时在输入电压高达60V的情况下保持稳压输出。由于很多发送器电路大多数时候的电流都比较低,与电流消耗高达数十或数百μA的典型降压稳压器相比,这种低静态电流节省了大量能源。

图4显示了图2所示的电流环路解决方案的效率,其中5.5VOUT输出轨与LT8618的BIAS引脚相连。在100mA满负荷的情况下,峰值效率达到87%,输入电压为28V,电感为82µH。在同样的28V输入电压下,10mA负载时的效率可达到或超过77%,表现出众。

5.jpg

4.LT8618在轻载时的高效率VIN = 28VVOUT = 5.5VL = 82µH

用于限制冲击电流和电流环路纹波的输入滤波器

功率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电流环路相连,因此,除了稳态限流外,在启动或负载瞬变期间限制纹波电流和冲击电流也很重要。功率转换器启动期间的冲击电流取决于给定软启动时间内输入电容和输出电容的大小。这就需要权衡取舍:尽量减小输入电容,防止产生大的冲击电流,同时又要使其足够大,以保持可接受的低纹波。

降压型转换器的输入电流是脉冲电流;因此,输入电容在为纹波电流提供滤波路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电容,大量的纹波电流将流经较长的电流环路,导致降压行为不可预测。因此,应当有一个最小的输入电容可以满足纹波电流和纹波电压的要求。多层陶瓷电容(MLCC)由于其低ESRESL,在纹波电流方面性能优异。

当转换器在突发模式下工作时,电感电流遵循三角形波形。电流环路的阻抗比输入滤波器高得多。因此,输入电容上的纹波电压可通过下面的等式来估算,忽略电容的ESRESL,其中IPEAK是降压电感中的冲击电流,VR是输入电容上的纹波电压(显然,更高的冲击电流需要更大的电容):

6.jpg

为了尽量减少输入电压纹波,同时保持尽可能小的输入电容,我们倾向于采用较小的降压电感。然而,采用大电感时,突发模式的效率会更高。对于82µH电感和1V纹波,为了避免在任何最小输入情况下触发UVLO,对于使用LT8618的应用,100nF输入电容就足够了。

大部分纹波电流经过本地去耦电容,而剩余部分与电流环路共享相同的路径。在电缆侧保持较小的电流纹波很重要,因为它将作为电压纹波出现在检流电阻上,并且电压纹波的幅度需要小于ADC读取检流电阻电压的分辨率规格。电流纹波可以通过额外的滤波器进一步减少。RC滤波器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折衷方案,因为它的输入电流很小,并且与LC滤波器相比成本较低。使用两级或三级级联RC滤波器可以进一步实现更小的纹波电流。

通过LTspice®仿真,可以比较三种不同输入滤波器结构在源电缆侧的电流纹波,输入路径中串联的总电阻为100Ω,使用LT8618(VIN = 28V,VOUT = 5.5V)以及82µH电感。电流脉冲相当于被输入滤波器视为LT8618稳压器输入电流的值,此时输出电流为10mA。

具有100Ω和100nF的单级RC滤波器在源电缆侧具有超过60µA的峰峰电流纹波。如果增加电容或级联滤波级,源电缆侧的纹波电流会变小。考虑到降压型稳压器使用更大的直接输入电容时性能更好,并且两级RC滤波器的BOM比三级小,同时源电缆侧的电流纹波类似,我们建议使用两级滤波器,每级选用50Ω电阻和47nF电容。源电缆侧的纹波电流约为30μA,相应地在250Ω检流电阻上可产生大约7.5mV的纹波电压,这对8位分辨率的ADC来说差不多足够了。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缆侧纹波电流,可以在滤波器中使用更大的电容。例如,如果将47nF电容替换为100nF的电容,电缆侧纹波电流可降低至仅7µA,相应的纹波电压为1.75mV。

7.jpg

5.电流环路电源侧的电流纹波

在典型的电流环路应用中,客户会指定启动期间的限流值(例如3.2mA),但在指定的短时间内可以超过这个限值。在降压转换器中,通常会产生高冲击电流,用于给输入电容充电。输入滤波器的功能有两方面:除了限制电缆源侧的纹波电流外,它还有助于限制启动时的冲击电流。图6显示了输入电压VIN24V、输出侧负载电流为4mA时,两级输入滤波器启动期间的输入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8.jpg

6.使用输入滤波器时的启动电流,用于限制冲击电流(从上部开始:输入电压20V/div,输出电压5V/div,启用,电缆侧的输入电流,10mA/div

结论

电流环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汽车系统中,用于收集传感器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控制系统,有时要经过相对较长的电线传输。反之,环路将控制器输出和调制指令传输到远程执行器和其它设备。通过改进电流环路中的电源,尤其是用高效降压型稳压器取代传统的线性稳压器,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和性能,也可以增强电流能力并扩大输入范围。高效率、高输入电压的稳压器采用小型封装,具有较低的最小导通时间,可以实现紧凑的整体解决方案,其尺寸和鲁棒性可与LDO稳压器解决方案相媲美。本文介绍如何在4 mA至20 mA的电流环路发送器中使用LT8618,以满足严格的工业要求。

关于ADI公司

ADI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技术公司,致力于解决最艰巨的工程设计挑战。凭借杰出的检测、测量、电源、连接和解译技术,搭建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化桥梁,从而帮助客户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详情请浏览ADI官网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Zhongming Ye是ADI公司的一名电源产品首席应用工程师,工作地点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他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凌力尔特(现为ADI公司的一部分)工作,负责提供各种不同产品的应用支持,包括降压、升压、反激式和正激式转换器。他在电源管理领域的关注点包括面向汽车、医疗和工业应用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EMI的高性能电源转换器和稳压器。在加入凌力尔特之前,他在Intersil工作了三年,从事隔离式电源产品的PWM控制器相关工作。他拥有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Zhongming是IEEE电力电子学会的高级会员。

Juan-G. Aranda是一名设计经理,在慕尼黑工作。他在16年前加入ADI公司,此后设计了多款通用降压稳压器、适合传感器应用的工业线路驱动器、以及用于汽车系统的有源整流器控制器。他最近针对低输出电流应用开发了LT8618LT8604新型高效降压稳压器系列。Juan拥有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电信工程硕士学位。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扩展NVIDIA认证服务器产品组合;新款服务器可将AI 训练效率提升多达9倍

Supermicro提供超过20种组合式解决方案可让客户从支持全新NVIDIA H100 GPU8U5U4U2U1U系统中选择,將AI/ML高性能计算HPC和推论工作负载最佳化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MCI) 为企业级计算、GPU、储存、网络解决方案和绿色计算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再度扩充其领先业界的加速计算基础架构,推出全新的完整产品系列,针对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最佳化,包含超过20种产品选项。具有庞大NVIDIA认证系统产品组合的Supermicro,现在支持全新NVIDIA H100 PCI-E及NVIDIA H100 SXM GPU。

1.jpg

Full Range of Systems for NVIDIA H100

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梁见后(Charles Liang)表示:"Supermicro正式推出搭载全新NVIDIA H100 的GPU服务器。我们持续提供目前业界最完整的产品系列,并能以各种规格供应这些系统,包括8U、5U、4U、2U和1U选项,也能在我们的SuperBlade®、工作站及通用型GPU系统中使用最新的GPU。对于特定的AI应用,相较于前几代的GPU加速器,客戶的AI推理性能提升可达30倍。我们GPU服务器创新的气流设计可降低风扇转速、降低耗电量、噪音,同时降低总拥有成本。"

通过NVIDIA H100 PCIe GPU认证的Supermicro系统配备NVIDIA AI Enterprise,这套端对端云端原生AI及资料分析套装软件经过优化,可供企业使用AI。配备NVIDIA AI Enterprise的Supermicro系统结合NVIDIA H100 GPU,可简化AI就绪平台的构建,加速AI开发及部署,并提供性能、安全性及可扩展性,从而以更快的洞察力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英伟达(NVIDIA)全球OEM客户副总裁Kevin Connors表示:"NVIDIA H100为我们的加速计算平台带来了新的飞跃。Supermicro搭载NVIDIA H100的各种服务器,可加速处理各种规模的工作负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巨大的性能提升,帮助企业实现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

Supermicro也会针对NVIDIA H100 GPU将特定当前一代系统进行认证,目前可提供Supermicro GPU服务器SYS-420GP-TNR、SYS-420GP-TNR2以及SYS-740GP-TNRT Supermicro工作站等。通过对当前出货的工作站提供NVIDIA H100 GPU认证,客户可保留现有的CPU选择,同時享有全新GPU帶來的性能提升。此外,配合抢先体验计划,搭载NVIDIA H100 GPU的新一代Supermicro系统已开始出货。

Supermicro支持开放标准并遵守开放电源规范,提供客户快速交付及安装,更快取得生产力成果。此外,8U 8-GPU等机型的Supermicro服务器也支持标准和OCP DC机柜配置的AC和DC电源。

了解更多配备NVIDIA H100 GPU的Supermicro服务器,请访问:https://www.supermicro.com/en/accelerators/nvidia

关于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upermicro (NASDAQ:SMCI) 是应用优化全方位IT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成立于美国加州圣何塞,Supermicro致力于为企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 电信/边缘IT 基础架构提供领先市场的创新技术。Supermicro正转型为全方位IT 解决方案提供商,完整提供服务器、人工智能、储存、物联网和交换机系统、软件和服务,同时继续提供先进的大容量主板、电源和机箱产品。Supermicro 的产品皆由企业内部设计和制造,通过全球化营运展现规模和效率,并优化以提高 TCO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计算)。屡获殊荣的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 产品组合能让客户从灵活且可重复使用的构建区块所打造的广泛系统系列中选择,支持各种规格、处理器、内存、GPU、储存、网络、电源和散热解决方案(空调、自然气冷或液冷),进而针对客户实际的工作负载和应用实现最佳性能。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快速增长的计算工作负载,人工智能(AI)也是英特尔认为将对世界产生变革性影响的超级技术力量之一。然而,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AI和数据科学项目无法真正部署到现实应用中,均以失败告终。海量数据、无法完全兼容的设备加之各异的数据环境,无疑为AI的应用和落地设置了重重关卡。

基于此,秉承推动AI无处不在的美好愿景,英特尔全面打造基于大数据AI开源项目BigDL,旨在助力从笔记本到云,无缝扩展大数据 AI。日前,英特尔院士、英特尔大数据技术全球首席技术官戴金权应邀出席 China Apache Hadoop Meetup 2022,并在会上深入解析英特尔如何从如下三个领域着手,创新BigDL,助力开源发展。

1.jpg

打造高可扩展性

对数据科学家和开发者而言,高可扩展性不仅意味着如何能高效、快速地构建出端到端的分布式数据和AI的流水线,也同样需要注重基础架构部署。与理论不同,实践中的科学家们更关注如何将AI技术应用部署到实际场景,其中包括建模、训练、推理和对模型的优化等全流程,这意味着需要考虑端到端的流水线。基于此,英特尔在底层就开始进行数据切分、模型复制、参数同步等工作,让数据科学家们能够有统一的体验,同时,英特尔亦将大规模分布式的工作透明化、抽象化,让数据科学家们能够高效开发AI流水线。而对于基础架构,英特尔亦通过类似BigDL的项目,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大数据AI集群/基础架构。在同一个集群、流水线、工作程序当中,对这些大数据系统进行数据访问、分布式处理,在同一个流水线里以内存计算的形式进行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分割,再由这些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系统对其进一步分析。

提升每个节点的性能效率

每当提及AI性能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GPU或AI芯片,然而软件优化能够带来的AI性能提升却极易被忽视。英特尔通过软件层面优化,如TensorFlow、PyTorch、MXNet等,可以带来几十倍、上百倍的性能提升,能够更加高效地集成这些软件。因此,可以认为构建一个免费的AI软件加速器,在笔记本、CPU集群上都能够带来性能上的极大提升。而且,现如今有大量的现代化CPU加速技术,如内存分配、指令集等,将这些技术整合在AI流水线中,也能够大大提升AI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不仅通过软件大幅提升每个节点性能,亦能实现集成过程的透明性,使数据科学家的实操更加便捷。

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环境

将AI应用从笔记本扩展到诸如云环境中时,安全也是数据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另一大问题。对当下大部分应用场景而言,隐私保护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是运行在云中非常重要的需求。这个安全保障不仅囊括了如同态加密、远程验证等软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也需要类似可信执行环境等硬件安全保障,如英特尔® SGX技术具备持续增强的安全能力,可在内存等硬件中构建一个安全“飞地”,帮助保护代码和数据,防止数据在处理期间遭受恶意软件攻击和权限提升型攻击。因此,基于英特尔® SGX技术打造的BigDL PPML,能够让用户即使没有处于极度信任的公有或私有云中也仍然可以进行非常安全的数据分析和AI应用。

得益于高扩展性、性能提升和安全可靠的特性,BigDL能够通过端到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管道,降低AI的准入门槛,不仅能够让数据科学家、工程师等更便捷、简易地构建大规模分布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而加速AI应用和部署,亦有助于挖掘更多AI潜力,为各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引领者,以计算和通信技术奠定全球创新基石,塑造以数据为中心的未来。我们通过精尖制造的专长,帮助保护、驱动和连接数十亿设备以及智能互联世界的基础设施 —— 从云、网络到边缘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切,并帮助解决世界上最艰巨的问题和挑战。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 newsroom.intel.cn 以及官方网站 intel.cn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随着程序与应用、数据集与复杂代码,以及3D模型渲染、8K视频编辑和高帧速率游戏等领域的空前发展,DDR4技术已不堪重负,难以跟上行业发展步伐。随着CPU内核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些海量需求,内存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扩展。下一代系统中的DDR5内存是实现当前所需性能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能够进一步扩展,以满足未来内容创作、内容发布和内容消费的更高要求。

内容创作

内容创作者受到了DDR4技术的限制,因为他们的高性能工作台消耗了增加的内存密度或内存带宽。等待时间延长导致效率降低,甚至无法进行多任务处理。而DDR5内存能够大幅提高带宽。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DDR5的单条容量将达到64Gb,提供以前只适用于单个CPU拥有16个插槽的服务器的密度。

内容发布

云存储和基于云的服务也受到了先前内存技术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分布式内容的效率和质量。借助DDR5内存,云存储将能够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提供更高水平的性能。无论是在相同的机架空间内,还是在相同性能级别的较小空间内,DDR5都能够更快地交付更丰富的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内容消费

游戏玩家等高性能PC用户一直在寻找速度更快的新内存技术。DDR5满足了这类用户对硬件组件日益增长的需求,例如帧速率高达144Hz甚至240Hz的游戏显示器,而且4K8K等分辨率已成为主流。更多应用将能够利用更高的刷新速率,甚至提供AR/VR类型的体验。即便最终用途只是在线观看视频,现在也可以切换为更高的分辨率,使体验更加逼真。

Crucial 英睿达DDR5可提供突破最密集工作负载的处理瓶颈所需的强大性能。借助Crucial 英睿达DDR5,下一代系统的处理速度可提高两倍。

想要了解有关DDR5内存技术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crucial.com/ddr5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大家好,水哥又和您见面了!这两年疫情肆虐,很多小伙伴被迫在家,正好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啊!

以太网的速度从最初的几M到现在百兆,千兆,以及最新的10G,看片子是越来越爽了啊~~ 但是身为工程师的水哥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要把测试进行到底,追上以太网的速度,揪住它滴小尾巴。

以太网发展历史

咳咳,按照水哥一贯的(装B)风格,我肯定是先来摆事实,再讲道理!考考大家,以太网IEEE 802.3标准是啥时候正式发布的啊?

1972年Metcalf与他在Xerox PARC的同事们,在研究如何将Xerox Altos工作站与其他工作站以及服务器和打印机相互联网,成功实现了2.94Mb/s的数据传输率,并命名为Alto Aloha网络。(划重点,装B必备知识!)1973年Metcalf将次延申到其他计算机类型,并改名为Ethernet(以太,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介质。就是这么有技术内涵的名字,划重点了!)

随着市场的推动,时间的流逝,以太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输速率也在不断的提升,速度有多快呢?看图说话,不解释了!

634680256DB04E67B997E8ADEB070A27.jpg

要保证(看片的丝滑顺畅)数据传输的准确率,基础要打好,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物理层标准和测试就非常重要了!

100M/1000M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IEEE 802.3u 100Base-T标准是1995年发布的,又名快速以太网,基本保持了标准局域网的规定包括帧格式、接口、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SMA/CD)等,只是将数据传输速率从10Mbts提升到了100Mbit/s,又使用了一些新的物理层标准,具体如下所示。

  • 100 Base-T2:使用2对3类、4类或5类非屏蔽双绞线,支持全双工。

  • 100 Base-T4:使用4对3类、4类或5类非屏蔽双绞线,只支持半双工。

  • 100 Base-Tx:使用两对5类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支持全双工。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 100Base-Fx:使用一对单模或多模光纤,支持全双工。

IEEE标准委员会随后建立了千兆以太网标准,规定如下:

  • 速率为1000Mbit/s的以太网在通信时的全双工/伴半双工操作。

  • 使用8023以太网帧格式、CSMA/CD技术。

  • 在一个冲突域中支持一个中继器。

  • 向下兼容10Base-T和100Base-TIEEE 802.3。

相应的也制定了一系列物理层标准,其中常用的标准如下。

  • 1000 Base-SX:使用工作波长为850nm的多模光纤。此标准主要应用于建筑物中同一层的短距离主于网。

  • 1000 Base-LX:使用工作波长为1300nm的多模、单模光纤。此标准主要应用于校园主干网。

看完这一段,是不是又懵了~~所以啊,哥才是不一样的烟火~~~,现在跟着水哥来实操,话不多说直接怼,这才是工程师的日常啊!

100M物理层一致性测试

需要测试项目包括:

  • 眼图/模板,振幅,对冲,振幅对称性,上升/下降时间,上升/下降时间对称性,抖动,占空比失真

  • 回波损耗,误码率

  • 共模抑制,变压器衰落,输入阻抗

需要的仪器:

  • 1GHz以上带宽的示波器

  • 1GHz以上的差分探头

  • 测试夹具

  • 物理层一致性测试软件包

1000M物理层一致性测试

因为千兆网的信号是8路同时收发数据的,所以邻道串扰比比百兆网时大的多,按照IEEE802.3ab的规范,定义了4个测试模式,通过设置物理层芯片中第9个GMII管理计数器第15,14,13位,就能设定物理层芯片的状态。

2.png

需要测试项目包括:

  • 模板,峰值电压,衰落,抖动

  • 回波损耗,误码率

  • 共模输出电压,共模抑制,失真,阻抗平衡,串扰噪声消除

需要的仪器:

  • 1GHz以上带宽的示波器

  • 探头

  • 物理层一致性测试软件包

  • 测试夹具

好了,今天的表演到此结束,别太想我哦~~视频都在【测试测量加油站】公众号,100M物理层一致性测试视频,1000M物理层一致性测试视频,去那边看吧。

3.jpg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款眼镜结合了最先进的 USound 音频技术、光学显示系统和硬件,能够以小尺寸实现空间计算,用于辅助 AR 应用。                

USound 是可听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微机电系统 (MEMS) 扬声器的领先供应商,宣布与印度公司 Focally 就其第一代 Universe AR 眼镜展开合作。

1.jpg

Focally 的 Universe AR 眼镜采用最先进的 USound 音频技术、光学显示系统和硬件,可实现空间计算。(荣誉: Focally)

2.jpg

Focally 的 Universe AR 眼镜情景增强现实预览。(荣誉: Focally)

Focally 开发的 Universe AR 眼镜原型旨在探索下一代辅助 AR 应用,例如 AR 导航、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流式视频和音频、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人工智能应用等。这些智能眼镜原型展示了 AR 可穿戴设备所需的基本元素,例如光学架构、强大的音响系统和集成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紧凑型眼镜设备中的实时传感功能。

第一代产品采用具有 30 度 FOV 的全透明透明波导与世界上最小、最亮的 micro-Led 全彩显示引擎相结合。这款眼镜将 USound 的专利双向音频系统与 MEMS 高音扬声器和电动低音扬声器以及用于降噪和空间音频的双麦克风集成在一起。

该版本的器件展示了独特的计算架构,可从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环境、气体成分和红外等传感器执行板载实时传感,然后在智能手机等其他强大的计算机平台上以无线方式执行特定应用计算,以减少能量消耗。

Focally 已经在开发具有视觉能力和高级计算能力的第二代原型。一个优化的计算机平台将于 2023 年晚些时候向开发人员和早期爱好者推出。

凭借其先进的基于 MEMS 扬声器的声音解决方案,USound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和产品设计可能性,以应对许多现代音频设备的挑战。与用于耳机、TWS、头戴式耳机、智能手机、VR/AR 眼镜、可穿戴设备和助听器的竞争对手扬声器相比,USound MEMS 扬声器所需的空间减少了 50%,能耗减少了 80%,并且提供了更大的每单位频率范围区域。

“再一次展示了我们基于紧凑型 MEMS 扬声器的音频解决方案如何使制造商能够为可听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添加更多功能,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USound 的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 Andrea Rusconi 说。

“我们很高兴展示我们的第一个演示,即通过将尖端技术集成到可接受和可穿戴的形式因素中,使上下文增强现实接近并易于访问。 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精彩产品。” Focally 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Sagar Madliyavar 说。

Focally 是受益于基于 USound MEMS 的音频解决方案的几家公司之一,该解决方案将于 2022 年至 2023 年向市场推出可穿戴设备和可听设备产品。

关于 USound

USound 是一家快速发展的音频公司,提供基于 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高性能硅扬声器和高品质声音解决方案,拥有超过 300 项已申请专利。

USound 在格拉茨、维也纳、旧金山和深圳设有办事处,为国际客户提供使用 MEMS 扬声器设计智能音频应用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usound.com

关于Focally

Focally 是一家位于印度的深度科技 AR 初创公司,其核心使命是通过推出 AR 可穿戴设备、XR 配件设备和相关软件产品,让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潜力。 随着 True AR 空间计算玻璃的推出,我们计划用可穿戴计算机彻底改变下一代计算时代。www.focally.in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3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