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MD公司最近为基于Linux的计算机更新了P-state EPP驱动程序,在CPU电源效率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提升。该公司正在利用ACPI CPPC能源偏好性能信息来控制CPU的功率,使处理器更加高效并提高性能。

1.png

AMD公司的EPP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是采用P-State CPU频率驱动程序,通过ACPI CPP EPP数据扩展其实现,并指导硬件在能源效率和性能之间做出决定。产生低功率水平的固件将估计运行时的频率,再让EPP指示系统的处理器核心频率。

AMD公司提供了在基于Linux的系统内使用AMD EPYC Zen 2"Rome"服务器处理器的这一实施的测试结果。基准测试表明,新的驱动程序在整个几项管理中的性能改善比amd-state和acpi-cpufreq命令好得多,对省电和硬件性能有很大影响。

AMD公司为该公司在Linux中的P-State提供的新的EPP驱动现在已经被添加到当前的Linux上游(Linux 6.0)中。AMD开源开发人员了解第一版驱动程序的反馈,优化了当前的任何问题,并修复了代码和拼写错误,将EPP的默认模式改为"False",并将模块参数从"epp_enabled"缩短为"epp"。

AMD Linux团队试图将energy_perf_strings和epp_values移到msr-index.h代码中,但在这样做时,发现编译器会出现一个错误,表示"没有这样的指令"。开发人员还增加了对补丁集x86_energy_per_policy实用程序的测试,并指出在另一次更新中会看到该交付。

研究人员使用每瓦性能计算来协助运行平均功率限制(RAPL)界面,该界面控制能源和功耗信息,并使用"perf"命令来计算CPU的性能和效率。

最后,开发人员还对代码进行了其他小的改进,用户可以在Linux内核邮件列表中找到新的补丁信息。由于补丁的交付在当前内核的实施过程中比较晚,据推测我们将在Linux 6.2之前看到该驱动程序,在2023年更晚的时候到达。

了解更多:

https://lore.kernel.org/lkml/20221009071033.21170-1-Perry.Yuan@amd.com/

来源:cnBeta.COM

围观 1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10月11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安森美(onsemi)NCP81075 MOSFET驱动器和运算放大器的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器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产品的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器方案的展示板图

随着应用智能化趋势日益显著,无刷直流电机的高能效、长寿命等优势逐渐被市场认知,并广泛运用在各种领域之中。据相关统计显示,近几年无刷直流电机行业收入逐年增加,电机市场以交流电机、有刷直流电机为主的格局正在被无刷直流电机所打破。在这种趋势下,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 NCP81075 MOSFET驱动器和运算放大器推出了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器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空调外机和自动化制造中。

2.png

图示2-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产品的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器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本方案采用NCP81075来做直流无刷电机的驱动元件,NCP81075是一款高性能的双MOSFET栅极驱动器,其能够承受的最高电压可达180V,非常适用于在高电压下运行的MOSFET/IGBT驱动应用。器件内部集成了驱动IC和片上自举二极管,消除了外部离散二极管的需要。并且该器件的Low-side和High-side端可以独立控制,在彼此的开启和关闭之间匹配了4ns的延迟时间。此外,NCP81075也提供独立的欠电压锁定保护机制,当驱动电压低于特定阈值电压时,Low-side和High-side端驱动器会强制输出低电平以保护电路。

除了NCP81075外,本方案还应用了NCS20166和NCS21911运算放大器。其中,NCS20166用来监测电流,其具有轨对轨的输入和输出能力,以及10MHz频带宽度。这种低静态电流、低噪声放大器经过微调,可为电路提供极低的输入偏移电压。NCS21911是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具有低输入偏移电压以及极低的零点漂移特性。

3.jpg

图示3-大联大世平基于onsemi产品的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器方案的方块图

得益于这些高效能器件,此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器方案可提供高达1KW的应用功率,为电机系统带来高效能和可靠性的同时,紧凑电机设计,是广大电机工程师的理想选择。

核心技术优势

NCP81075

  • 在高端和低端驱动两个N沟道MOSFET配置;

  • 浮动顶部驱动器可承受高达180V的升压电压;

  • 开关频率高达1MHz;

  • 20ns传播延迟时间;

  • UVLO保护;

  • 规定温度范围为-40℃至140℃。

NCS21911

  • 输入偏移电压:最大±25μV;

  • 零漂移偏移电压:最大±0.085V/℃;

  • 单位频宽:2MHz;

  • 操作电压:4~36V。

NCS20166

  • 输入偏移电压:最大550μV(Vs=5V);

  • 单位频宽:10MHz;

  • 操作电压:3~5.5V;

  • 轨对轨输入和输出。

方案规格:

  • 输入纹波:2.6V(@1200W);

  • 自举纹波:2800mV(@1200W);

  • 最大温度:73℃;

  • OCP限制(HW):45A;

  • 测试速度:3000RPM;

  • PWM频率:20KHz(@1200W Load);

  • 最大功率:1200W(功率级输出);

  • 测试电压:96V。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80个分销据点,2021年营业额达278.1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1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獎」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2年03月公布数据)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发展大趋势下,汽车半导体市场持续向好,预计2030年汽车半导体市场将达到1100亿美元。其中,MCU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将广泛应用于车身控制、信息娱乐系统、驾驶辅助、动力总成控制等各个领域。未来车规级MCU将迎来海量增长。

传统燃油车上,每辆车MCU用量大约在50-100颗,而智能电动汽车有望实现翻倍甚至更多。据IC Insights预测,2023年全球车规级MCU市场规模将有望增长至88亿美元。

传统汽车电子MCU供应商以IDM为主,但这样的传统厂商已经无法满足车规MCU的增长需求,于是,大量fabelss 厂商进入车规MCU市场,但车规MCU不同于消费级、工业级MCU ,它有严苛的认证要求,对测试要求也更加严苛。

此外,MCU产品线型号多,IP,外设模块多,测试用例及测试系统需要统一的管理,车规MCU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合规评审,也需要标准、易用的工具,因此,车规MCU更需要通过先进软件工具来实现测试和验证。

为了加速本土车规MCU创新,助力本土车规MCU安全快速进入市场,10月25日晚19点,我们特别邀请上海孤波科技产品市场团队负责人马力斯做客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与大家聊聊先进软件工具如何助力车规级芯片测试验证?目前很多车规MCU厂家都是孤波科技的客户,相信它们的解决方案一定会让本土车规MCU厂商受益。

“

嘉宾介绍

1、分享嘉宾:马力斯

“分享嘉宾:马力斯”

孤波产品市场团队负责人。目前负责孤波科技产品及市场团队,产品线包括测试与自动化,数据分析及企业级研发产品管理平台产品定义,与国内一线设计公司展开多个深度合作。历任NI亚太区半导体市场经理 & NI半导体产品经理;在市场经理的岗位上搭建了半导体市场体系架构。在任半导体产品经理期间,负责NI半导体新产品定义与在中国的本土化落地,包括混合信号软件与分析产品等。

2、主持人:张国斌

“主持人:张国斌”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半导体领域知名KOL。有多年的半导体媒体内容与运营经验,撰写过大量产业分析文章。(微信号:18676786761)

邀请达人榜

本次直播,我们还将开启邀请达人榜活动,只要您将自己的专属邀请海报转发到6个相关半导体微信交流群,并且截图给小编 (微信号:eetrend89) ,吸引更多人来报名,则有望获得京东礼品购物卡,赶快参与吧!(注:扫描预约成功后点击冲榜按钮就可以获得个人专属海报,长按海报可以保存,然后发布在6个相关半导体微信交流群等)

参加邀请达人榜活动只需简单三步:

第一步:点击排行榜

“

第二步:点击冲榜

“

第三步:生成专属海报,发布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

“

重要提示

对于恶意刷榜者,有权取消其榜单资格并禁止其参加此后所有的芯英雄联盟直播,此奖励的最终解释权归属电子创新网所有。

现在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报名吧!

“

欢迎扫码入群,和同行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10日——今年1月,奔驰带来了VISION EQSS概念车,其中控台采用了一块完全无缝的47.5英寸曲面显示屏,横贯整个A柱,令人印象深刻。今天,TCL华星正式官宣与奔驰达成合作,并认领了VISION EQSS上这块全球首款横贯整个A柱曲面的车载显示屏。

1.jpg

根据TCL介绍,这款显示屏采用了完全无缝的超薄一体化设计,将仪表盘、中控与副驾娱乐显示融为一体,并能够与3D实时导航系统相辅相成。

2.jpg

同时,这块显示屏还采用了Mini LED技术,能够依靠智能算法单独为每个区域的亮度进行调整,在确保显示效果的同时,也作到了足够省电。

事实上,TCL能够作出这样观感惊艳的车载显示屏,也并非是一蹴而就。

根据官方介绍,早在2020年的DTC大会上,TCL华星就发布了全球首款47.8英寸8K In-cell Touch AM Mini LED背光曲面车载屏,这正是VISION EQSS上这块显示屏的雏形。

3.jpg

8K In-cell Touch AM Mini LED背光曲面车载屏

来源:快科技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10日消息,创维发布了行业首款支持144Hz高刷的MiniLED专业设计显示器D80(32英寸)。屏幕方面,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4K分辨率,覆盖99% DCI-P3广色域,色准ΔE<1,满足DisplayHDR 1000标准认证,也就是HDR最高亮度超1000尼特,还支持10种专业色彩模式。

雾面屏抗反射,可实现智能光感,护眼方面也是通过了莱茵低蓝光和莱茵无频闪认证。

1.jpg

便利性方面,标配屏幕挂灯和指尖按钮对于重度设计用户来说可谓心头好。

此外,显示器支持90W USB-C供电、无线投屏、HDMI 2.1/USB等多种接口等。

人性化设计上,界面采用轻量化OSD操作UI,旋转后支持重力自适应显示,多功能方向支架也可以调节到更舒服的人体工学姿态上。

2.jpg

来源:快科技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移动应用、基础设施与航空航天、国防应用中 RF 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Qorvo®, Inc.(纳斯达克代码:QRVO)今天宣布推出与 Matter 兼容的开发套件,可直接用于创建符合最新版本行业标准的智能家居物联网 (IoT) 解决方案。在成功通过所有测试后,Qorvo Matter 套件已获得 Matter 预认证。该标准的最终认证于 2022 年秋季进行,客户可以放心地使用这款兼容最新版本 Matter 标准的开发套件进行产品创新。

1.jpg

Matter 是由 Qorvo、Amazon、Apple、Google 及其他行业和技术领导者与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 (CSA) 合作共同支持的重要新标准。Matter 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将兼容设备和系统互连,确保它们可完全互操作、开放且安全。Matter 安全功能(包括设备认证)均完全集成到 Qorvo 的开发套件中,以实现无缝的开箱即用体验。

Qorvo 无线连接业务部总经理 Cees Links 表示:“Qorvo 的 Matter 解决方案将出色的信号稳定性(WIFI2.4GHz信号共存问题和良好的电池性能相结合,这是打造成功的 Matter 产品的两个关键因素。这些 Matter 开发套件利用我们的技术领先优势,助力客户快速打造更先进的产品。通过纳入全面的蓝牙低能耗功能以及 Zigbee,Qorvo 使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全向后兼容性以及面向未来的 Matter 能力。”

Qorvo 针对网关和互连设备的 Matter 兼容开发套件通过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相结合,简化了物联网设计。它们完全集成了 Qorvo 特有的 ConcurrentConnect™ Multi Radio 技术,可同时使用蓝牙低功耗、Matter(Thread) 和 Zigbee。

Qorvo 正在生产多款与 Matter 兼容的设备,其中包括 QPG7015MQPG6105,前者是全球首款具有实时并发功能的收发器,后者则是一个智能家居通信控制器,通过单一无线电提供出色的多标准性能。这些产品支持跨多个标准协议的无缝和同步网络管理。Qorvo 针对 Matter 的软件解决方案现也在该公司的 Github 网站上推出。

欲了解更多信息或订购与 Matter 兼容的开发套件,请联系 Qorvo 销售人员

视频www.qorvo.com/design-hub/videos/qorvo-makes-iot-easy-with-concurrentconn...演示了 Qorvo 的 ConcurrentConnect 技术如何通过有效工作实现快速通信,提高网络容量,帮助创造面向未来的物联网设备,以及提高互联家居的可扩展性。利用我们设计中心中的一系列工具(如本视频),Qorvo 将帮助您设计开发更快速、更智能的产品。有关更多技术信息,请阅读 ConcurrentConnect 技术白皮书

关于Qorvo

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长期坚持提供创新的射频解决方案以实现更加美好的互联世界。我们结合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优势、以系统级专业知识和全球性的制造规模,快速解决客户最复杂的技术难题。Qorvo服务于全球市场,包括先进的无线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和防空雷达及通信系统。我们在这些高速发展和增长的领域持续保持着领先优势。我们还利用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以推进5 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其他新兴的应用市场以实现人物、地点和事物的全球互联。访问www.qorvo.com了解Qorvo如何创造美好的互联世界。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代云端通用人工智能计算处理器昆仑芯2代AI芯片及AI加速卡与飞桨完成III级兼容性测试,兼容性表现良好。

1.jpg

产品兼容性证明

本次III级兼容性测试完成了包括PP-YOLOE、PP-OCR、ERNIE 3.0、PP-TSM、PP-TTS、DLRM、PPO等51个模型[1]的完整验证,算子支持超过400个,覆盖了智能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智能推荐、强化学习共5个技术领域。

经双方联合严格测试,昆仑芯2代AI芯片及AI加速卡与飞桨兼容性表现良好,并基于R200、R300搭建了CI/CD持续集成流水线,整体运行稳定,训练与推理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2.jpg

昆仑芯2代AI芯片

未来两周,来自昆仑芯科技及百度飞桨的产品技术专家将带来两场线上直播,分别从落地应用案例及技术适配的角度对昆仑芯与飞桨III级适配进行深度解读,敬请期待。

3.jpg

直播海报

昆仑芯和飞桨的适配自2018年启动,目前双方已共同完成框架层面的适配,支持XPU Device及大部分算子。在双方合作的训练部分中,昆仑芯XPU和飞桨的适配在一些场景下能够做到通过仅切换一行代码便可指定到昆仑芯XPU的后端,低成本地从GPU切换到昆仑芯,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目前,昆仑芯软件栈已集成到飞桨上,完成对接与支持。此外,双方已经完成了多款主流CPU及操作系统的适配,方便广大开发者和用户更高效、更便捷地开发。

2021年8月,高度集成昆仑芯AI加速卡的飞桨一体机在单PCIe switch下支持两块全高全长AI加速卡并行训练的技术。该适配使得飞桨一体机在算力和安全性方面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也为AI服务器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年,飞桨一体机在金融行业成功部署落地,助力江苏银行进行证照识别能力的建设。

除此之外,在工业质检领域,"昆仑芯+飞桨"方案也实现了自研AI芯片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助力某客户实现成本降低65%、性能提升9%的明显效果。

从底层AI算力组件到AI服务器,再到操作系统,进一步到昆仑芯SDK,四年来,昆仑芯和飞桨携手共同完成了一套端到端的AI计算系统解决方案,并致力于携手打造一个全栈式软硬一体的AI生态。

昆仑芯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昆仑芯和飞桨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提升软硬件创新能力,为开发者提供灵活便捷的部署方案,赋能更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实现智能化升级。"

关于昆仑芯科技

昆仑芯科技在国内最早布局AI加速领域,已深耕10余年,在体系结构、芯片实现、软件系统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均有深厚积累。100%自研核心架构昆仑芯XPU,可实现灵活适配,满足多样的AI模型和场景需求。最优的性能和能耗效率,为开发者提供灵活易用的编程模型。

目前,公司两代芯片产品均已实现扎实落地,在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金融、智慧交通、科研等"智慧+"场景实现数万片部署。秉承"让计算更智能"的使命,昆仑芯科技致力于构建软硬一体化的AI芯片生态,打造从芯片到终端、应用、云端、服务的生态闭环。

[1]飞桨与昆仑芯2代芯片支持的模型列表: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documentation/docs/zh/develop/guides/hardware_support/xpu_docs/paddle_2.0_xpu2_cn.html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 A 15 A 器件有X 型和新的W型两种速度类型,Qrr 低至 75 nC,经过改进的 Erec 提高了效率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四款采用TO-220 FullPAK 2L全隔离封装的新型FRED Pt® 第五代600 V Hyperfast恢复整流器---12 A VS-E5TW1206FP-N3VS-E5TX1206FP-N3以及15 A VS-E5TW1506FP-N3VS-E5TX1506FP-N3。该系列的整流器反向恢复性能达到业界先进水平,提高中频逆变器和软硬开关或谐振电路的效率。

1.jpg

Vishay Semiconductors日前发布的器件反向恢复电荷(Qrr低于前代解决方案 60 %,同时恢复损耗降低 90 %。此外,与最接近的竞品相比,整流器反向恢复能量(Erec提高10 %,软恢复有助于降低 EMI,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更稳定地运行,从而提高热性能。

通过最新推出第5600 V FRED Pt 系列整流器,Vishay将高端Si技术的优势扩展到不同的电路拓扑结构,包括传统和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前端配置。器件可用作工业应用 AC/DC DC/DC 功率级输出和 PFC 整流器,适用于空调、非车载充电器、照明、混合太阳能逆变器和UPS,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保证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VS-E5TW1206FP-N3VS-E5TX1206FP-N3VS-E5TW1506FP-N3 VS-E5TX1506FP-N3 X型和新的W型两种速度类型。对于高达100k HzCCM模式和 350K Hz di/dt的谐振电路来说,W型整流器的优点是Qrr低,X型整流器的优势在于正向电压低。器件符合RoHS标准,无卤素,工作温度达+175 °C,绝缘电压为2500 V

器件规格表:

产品编号

VR   (V)

IF(AV)   (A)

+125   °CVF 典型值 (V)

trr   (ns)

Qrr   典型值. (nC)

封装

VS-E5TW1206FP-N3

600

12

1.75

16

75

TO-220 FullPAK 2L

VS-E5TW1506FP-N3

600

15

1.5

17

97

TO-220 FullPAK 2L

VS-E5TX1206FP-N3

600

12

1.36

17

130

TO-220 FullPAK 2L

VS-E5TX1506FP-N3

600

15

1.3

19

180

TO-220 FullPAK 2L

新型FRED Pt整流器现可提供样品。量产供货周期为20周。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Ô。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Pramit Nandy和Vijay Bapu

制造业已经发展了200多年。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重点在于互联互通、自动化、机器学习和实时数据处理。随着各种制造业都在向工业4.0迈进,为了保持竞争力并降低制造成本,制造商正致力于为工厂投入更多的设备,同时削减员工数量。

1.jpg

图1.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商正致力于在其工厂(即亚马逊配送仓库和装配线)和仓库中大力投资先进的移动机器人技术,来承担大部分的材料建造、组装和运输工作。然而,这些移动机器人必须定期充电,这对工业工厂来说是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今,无线充电空间做出了一些改进,让这些机器人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了工厂的制造能力和效率随着组件选择、线圈设计和电路板布局的正确结合,无线充电技术正日益成为制造业的变革者,并且正在影响整个经济。

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

最新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采用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技术。当交流电通过发送器侧的感应线圈时,会产生振荡磁场。当此振荡磁场与接收器侧的感应线圈耦合时,接收器侧线圈会产生交流电(见图2)。

2.jpg

图2.借助感应式无线充电,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接收器侧线圈会产生交流电

无线充电系统需要许多组件,包括发送器线圈、调谐电容、线圈驱动器和接收器线圈。其他组件还包括二极管整流器、直流-直流转换器、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电路及算法,以及电池充电电路。

在下面给出的示例中,无线充电系统借助电磁感应,能够将电能从安装在工厂车间的充电源垫传输到安装在移动机器人上的接收垫。

3.jpg

图3.工厂车间移动机器人的无线充电

工厂车间无线充电的优势

出于多种原因考量,采用更高效率和成本优化组件的现代无线充电系统经过验证,已成为工厂设置的变革者。首先,它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生产力并降低制造成本。它可通过机会充电(即利用空闲时间充电)实现连续操作,并减少投资,因为机器人支持多种用途,从而用于不同的操作。此外,还减少了人为干预,因为充电过程可以自动化,同时还降低了维护成本,因为无需使用连接器和电缆等,从而实现完全非接触式解决方案。

其次,这类充电系统还提高了安全性。它们消除了因连接器导致的火花及其内部污染或水分引起的短路的风险。其他安全优势包括: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可靠地检测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之间的金属碎片和其他异物。此外,充电器和机器人之间可轻松实现安全验证,从而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并且充电期间的数据传输可用于预测性维护以防止停机。其他优势包括:与有线充电系统相比,无线充电系统在工厂车间的维护和清洁要容易得多。这是完全自动化工厂的重要贡献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并可防止员工间传播传染病(如COVID-19),从而有助于营造更安全的环境。

克服无线充电实现挑战

考虑到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在潜力工厂设置中采用这项技术将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解决困难的生产挑战。然而,无线充电也存在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来建造无线充电基础设施,而且还存在相对较低的效率和EMI问题。如果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之间有异物,也会存在与过热相关的安全问题。BOM成本管理和组件选择尤其重要。

在无线电源发送器中,大功率无线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流的关键回路包括功率开关、谐振电容和线圈。此回路涉及高电压、高电流和高开关频率。这种高功率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PCB布局、组件布局和布线会影响效率、EMI性能和散热,进而影响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由于线圈存在制造可变性,线圈参数变化也会带来挑战。线圈之间的变化可能导致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行为不一致和现场性能不可靠。

虽然通用器件可用于构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但其性能无法达到与固定功能替代品相同的水平。根据组件选择和电路板布局决策,解决方案的成本和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可以利用许多方法来优化目前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构建优化的解决方案

固定功能器件用于优化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这样便能应对在高功率水平下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无线电源这一挑战。优化此解决方案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电路是一个重要步骤,这种电路运行高度专业化的通信、功率控制和异物检测(FOD)算法。这些算法基于大量的研发和多项授权专利。

理想情况下,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中应采用带内通信,这有助于消除带外通信方案所增加的系统成本。寻找约100 kHz范围内的电力传输频率。应使用驱动发送器中全桥逆变器的PWM的可变频率和可变占空比控制来执行功率控制。在高功率水平下,FOD变得至关重要。采用这种方法时,电力传输会短暂停止几微秒,并使用解决方案的高性能外设和内核测量线圈电压。当输出FET关闭时,可通过计算线圈电压的斜率来检测是否存在异物。

选择解决方案的所有组件(包括控制器、FET、稳压器和线圈)时,必须使成本符合总系统预算,这可能需要包含高端金属触点,以确保在潮湿或灰尘环境中的可靠性。解决方案的效率取决于功率控制方案和最佳线圈设计。一个示例是Microchip的WP300解决方案,其设计在超过100W的负载下可实现超过90%的效率。此效率是从发送器的直流输入到接收器的稳压直流输出测得的。该解决方案可在12-36V DC的输入电压下工作,并且可以在接收器侧调节到类似的电压范围。

在基于WP300的参考解决方案中,PCB布局、组件布局和PCB层叠已经过优化,可实现最佳性能。在设计PCB时,已确保数字部分、模拟部分和电源部分彼此隔离,这样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耦合。

除了降低开关频率外,还可在发送器中使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和优化使用去耦电容来降低开关噪声,进而减轻EMI问题。去耦电容可降低开关噪声耦合,但会增加损耗,从而导致热耗散增加和效率损失。为优化设计,这些权衡的评估至关重要。

线圈参数可在生产线上组装时进行校准。这种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可在产品测试期间将线圈校准数据写入WP300TX IC,从而实现整个产品的一致操作和可靠性能。最后,为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创建1:1配对,可在带内包含安全通信,以确保只有经过发送器验证的接收器才能获得供电。图4包含经优化可提供这些功能的300W发送器控制器和300W接收器控制器的框图。

300W发送器

4.png

300W接收器

5.jpg

图4.已针对无线充电进行优化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电路框图

系统开发人员应与可提供使用其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详细指南的供应商合作,具体包括组件选择、线圈设计和电路板布局的指南。供应商还应提供分步指导,以确保最终产品能够无缝执行。借助这种方法,开发人员可节省时间、降低风险并简化其无线充电器设计,从而充分履行电磁感应技术的承诺,同时提高生产力、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后摩尔时代,应用不断分化,场景需求不断增加,芯片设计维度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的架构/工艺流程,芯片和系统的创新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芯片验证技术能够面向电子系统提供智能化融合解决方案,赋能芯片到系统的创新周期。

现有EDA工具相互之间兼容性差、数据碎片化给芯片的调试带来了困难,极大地制约了复杂SoC设计的验证效率。芯华章基于EDA 2.0理念,加强流程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建立统一标准,提供更好的兼容性,为用户提供高效、便利的一站式验证解决方案。

现芯华章诚邀您参加“2022芯华章科技验证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在上海、深圳陆续举办,和您现场分享行业前沿洞见、硬核技术,并带来真实产品展示与客户应用案例,您更有机会与芯华章资深产品技术专家现场进行深度交流。

活动信息

上海站:10月18日

地点: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深圳站:10月25日

地点:深圳湾万丽酒店

微信图片_20221011114352-min.png

阅读原文

会议报名丨2022芯华章科技验证技术研讨会 (wjx.top)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46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