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aveen 的丰富经验将助力 LambdaTest 快速发展,实现盈利。

LambdaTest是一个智能化的全渠道数字化体验测试云平台,日前宣布任命 Naveen Gupta 为其首席财务官。他拥有 35 年多的跨行业经验,曾在多家知名公司担任过多个高管职位,为 LambdaTest 带来了丰富的财务和战略经验。

在 LambdaTest 的新职位上,Naveen 将领导财务和会计部门,助力推动公司的增长和盈利能力。他将负责财务规划、收入预测、利润、业务增长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等其他职责。

Naveen 此前在总部位于硅谷的数字医疗公司 Innovaccer 担任首席财务官。他曾供职于 Thomson Reuters、Pangea3(Thomson Reuters 收购)、GlobalLogic India 和 Xansa 等公司。

“Naveen 在拓展科技公司的财务职能方面具有深厚的战略专长,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 35 年来的业绩记录不言自明。在增长和盈利能力方面,Naveen 将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我们诚挚欢迎他登上 LambdaTest 这艘火箭飞船。”LambdaTest 首席执行官 Asad Khan 说。

“LambdaTest 为颠覆数字体验测试领域所做的创新让我感到兴奋。这种核心创新的潜力是巨大的。此外,LambdaTest 高度重视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集成式企业执行环境,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孤立的测试方法,并将给企业带来统一且简化的体验。”LambdaTest 首席财务官 Naveen Gupta 说,“公司领导层对生产力和效率的愿景根深蒂固,我的任务是将其发扬光大,从战略上实现增长和盈利。我很期待这段旅程。”

LambdaTest 最近还宣布推出面向企业的数字体验测试云。该产品将带来一流的全方位测试执行与编排平台,结合富有洞察力的测试分析和可定制部署选项——公共云、单一租户或内部部署,使企业能够加速数字化转型。

关于 LambdaTest

LambdaTest 是一个智能化的统一数字体验测试云平台,通过加快测试执行速度,确保高质量的发布以及加速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大幅缩短上市时间。遍布 130 多个国家的 10,000 多家企业客户和 200 多万用户依托 LambdaTest 来满足自身测试需求。

持续测试云

LambdaTest 的持续测试云使企业能够快速测试和部署其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变化,速度提升高达 70%,这有助于加速开发过程,并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

跨浏览器测试云

我们的跨浏览器测试云使用户能够在各种浏览器、操作系统和设备上测试其网站和网络应用程序。借助实时测试、响应式设计测试和调试工具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能够确保其网站和网络应用程序与不同的浏览器兼容,从而提供完美的用户体验。

真实设备云

借助真实设备云,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可以在他们的移动应用程序上线之前及早发现漏洞。借助 LambdaTest 的真实设备测试云,团队可以在他们的应用程序发布到生产环境之前测试未处理的错误、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UI/UX)、性能和功能。团队还可以在极为广泛的移动和 OTT 设备(iOS、Android、iPad、Amazon Fire TV、Roku TV 和 Apple TV)上进行测试。

AI 技术视觉回归云

确保应用程序的布局、设计和功能持续保持一致,对于提供视觉上完美的数字体验至关重要。LambdaTest 的视觉回归云确保企业的网络应用程序的视觉外观和功能保持一致且无差错,从而最终能改善数字体验和业务绩效。团队在向客户发布应用程序之前,能够及早发现视觉 UI 漏洞。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可以在 3,000 多种浏览器和真实设备的组合上运行自动视觉回归测试,以识别视觉偏差。

AI 技术集成式测试智能

测试执行洞察对于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因为能够为企业提供对发布质量和趋势的更深刻见解。通过分析测试执行数据,LambdaTest 的集成式测试智能为企业提供了对模式和趋势的洞察力,使企业能够针对未来开发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提高应用程序的质量。这可以使开发团队获得详细且可操作的测试执行数据,并缩小数据、洞察力和行动之间的差距,以便更好、更快地做出决策。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406005378/zh-CN/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艺卓中国宣布推出 ColorEdge CS2400S,旨在满足喜欢摄影、视频、插图和设计的创意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和预算。24.1英寸色彩管理显示器 CS2400S,是 CS 系列推出的首款新一代显示器。它是 ColorEdge CS2420的升级款,采用 USB Type-C 连接和环保包装。

1.jpg

ColorEdge CS2400S 以 1920 x 1200 分辨率显示,并真实再现 99% Adobe RGB 色彩空间。此外,显示器支持艺卓的专有校准软件 ColorNavigator 7,确保屏幕保持色彩准确性。

ColorEdge CS2400S 新配备了 USB Type-C,可以通过一根线缆轻松连接笔记本电脑。用户无需过多的杂乱线缆或重新连接多个 USB 外设,只需简单插入即可开始创作。USB Type-C 还为连接的设备(如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提供高达70W的电源。这使得在创意工作区域之间移动或在远程及家庭工作室工作时,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连接。

2.jpg

外观采用光滑的圆角机身和非侵入式底座,使显示器能够舒适地适应任何创意环境。背面的提手可让用户轻松将其移动到其他位置。

对于希望制造商实施环保举措的企业和消费者来说,为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仍然是重要目标。自 2021 年以来,艺卓一直致力于将 RadiForce 和 FlexScan 产品系列中的产品过渡到更环保的包装。CS2400S 是 ColorEdge 系列中第一款使用纸板和模塑纸浆环保包装的型号。

3.jpg

4.jpg

其他特性

  • 通过16位 LUT 的10位同步显示实现平滑的渐变效果[1]

  • 采用艺卓专利的数字均匀均衡 (DUE) 技术实现屏幕均匀性

  • USB Type-C、DisplayPort 和 HDMI 输入

  •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底座,可调节高度 (155 mm)、倾斜度(向上35°、向下5°)、中心旋转 (344°) 和 竖屏(90°)

  • 可选配遮光罩

  • 5 年质保[2] 

[1] 10位显示需要使用支持10位输出的显卡和软件。

[2] 使用时间不超过30,000小时。

销售

ColorEdge CS2400S将于2023年5月在国内销售,市场价为8399元。有关详细信息,请联系艺卓中国400-928-0522或授权经销商。

关于艺卓

EIZO(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代码:6737)在日语中是影像的意思,EIZO 艺卓是一家研发和制造高端显示解决方案的视觉技术公司,旨在丰富人们在专业和消费领域的体验。艺卓提供全面的影像解决方案,包括显示器、软件、视频采集、处理和分配解决方案、术野摄像系统以及先进的集成技术,以满足客户在商业、创意、医疗、空管、海事和安防监控等领域的不同需求。艺卓总部位于日本白山,在日本、中国、德国和美国设有研发与生产基地,并在12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办事处。

关于艺卓中国

艺卓显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是 EIZO 艺卓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投资总额为2,250万美元,致力服务于国内市场。艺卓中国业务领域涵盖了开发、生产、销售商用办公、医疗影像、手术室一体化、创意工作、专业色彩、空管、安防监控等各领域的显示产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采用环保新材料异山梨醇,提高透光率和耐热稳定性,并降低黄色度

  • 获得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国家技术标准院的新技术认证,技术实力得到证明

  • 通过开发高透光率聚碳酸酯,期待扩大在全球前照灯材料市场中的影响力

韩国汽车前照灯聚碳酸酯市场领先企业三养社凭借日间行车灯(DRL,Daytime Running Light)材料,进军全球市场。

1.jpg

适用高透光率聚碳酸酯的汽车日间行车灯

三养集团的化学、食品成员公司三养社【CEO姜镐星(音)】于10日发布消息称,公司已开发出用于汽车日间行车灯(DRL,Daytime Running Light)的高透光率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

汽车日间行车灯是一种汽车启动后自动亮起的灯具,有助于行人或其他驾驶员识别,起到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为了在白天清晰可见,明亮均匀地亮起至关重要,并且由耐冲击、耐热的材料制成。

三养社此次开发的高透光率聚碳酸酯采用了新型透光率改善剂,这种改善剂应用了公司自主开发的白色生物材料异山梨醇(Isosorbide)*。与普通聚碳酸酯相比,其特点是透光率出色,并且降低了黄色度。此外,与现有使用的进口聚碳酸酯相比,耐热稳定性更为出色,即使长时间使用,透明色也不易变黄。该产品于去年12月获得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国家技术标准院的新技术(NET:New Excellent Technology)认证,技术实力得到证明。

高透光率聚碳酸酯市场随世界各国立法强制使用日间行车灯和各大车企将其用作品牌同一性、设计因素而进一步扩大。韩国国内汽车前照灯聚碳酸酯市场领先企业三养社将通过此次开发高透光率聚碳酸酯,把业务领域拓展到正逐步扩大的全球市场。

该产品目前正在韩国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厂商进行测试,在部分厂商处已进入测试收尾阶段,预计最早于今年上半年内投入量产。今后,除日间行车灯以外,还有望应用于启动按钮等汽车内外饰材料的各种部分。

三养社CEO姜镐星(音)表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将高透光率聚碳酸酯用于汽车内外饰材料的案例不断增多。通过开发透光率和长期耐热稳定性出色的新材料,期待三养社能够扩大在全球汽车前照灯材料市场中的影响力。"

*异山梨醇

将从玉米等植物资源中提取的淀粉进行化学加工而制成的材料。用于替代现有的石化材料,生产塑料或涂料等。2022年,三养集团全球第二个成功实现量产,目前由三养Innochem生产。

  • 参考 URL

三养社AM(Advanced Materials) BU(Business Unit)官网

https://samyangep.com/cn/index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在新冠疫情、通胀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自2022年开始步入下降通道 ,全球半导体市场也受到影响进入下行,进入2023年以后,这样的趋势还未改观,这样的低迷何时可以结束?

1.png

产业有句名言“产业复苏看存储”,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2023上,综合发言嘉宾的分析,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产业复苏的气息。

|存储市场临近拐点

综合嘉宾发言和近日的市场信息,可以明显感受到存储市场信心在逐步恢复,存储行业已经到了复苏的临近拐点。

作为半导体行业重要分支,存储在本轮行业周期调整中受到影响,DRAM(内存)和NAND Flash(闪存)为主的存储器产品大幅跌价,去年多家厂商也为此削减开支和产能。

2.png

据CFMS统计,2022年DRAM和NAND市场规模分别为780亿美元与470亿美元,同比降低18%和32%。步入2023年,市场对存储行业的信心在逐步积攒和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存储厂商和业内专家都对于今年的市场给出了积极的预期。他们指出,当前全球存储需求处于下行周期,但每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受影响程度不同,今后恢复的程度也将有所不同。另外,在一些产品市场中,消费电子市场客户的库存已经慢慢恢复至健康水平,相较其它应用市场,预计率先恢复。

也有专家指出,存储芯片2月份就应该已经到了底部,以智能手机为例,从下游产业链的一些信息来看,手机的库存其实不高,PC的库存也已经降下来。虽然今年上半年的低迷市况在持续深化,但从全年整体来看,预计市况会越到下半年就越好。此外,IT企业将增加与产业高点相比价格大幅下降的存储器半导体的使用量,市场需求也将逐渐回升。

总体来看,2023年全球闪存需求将回暖,供需趋于平衡。

现在,随着ChatGPT带动AI的新一波浪潮,训练AI所需的数据以及新生成的数据均呈爆炸性增长;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智能汽车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应用也在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新兴应用都推动了对存储的大量需求,成为NAND闪存市场新的成长动力。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2023年下半年以后,消费级市场将陆续出现好转的迹象,并且向大容量存储提升趋势明显,工业和车规市场则保持稳步增长。

|西部数据持续深耕闪存领域,抓住复苏机遇

作为全球数据基础架构的提供者,西部数据在 NAND 闪存领域拥有领先的创新技术、产能优势和纵向集成能力,并且具备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西部数据持续创新,应对即将而来的市场复苏。

企业级固态硬盘纵向集成优势

西部数据在企业级 SSD 领域拥有三大核心技术优势,即集完全自主的 NAND Flash、先进的SSD 控制器和高性能固件于一体,这种纵向集成的能力能够让 SSD 实现性能和稳定性的极致优化,确保 SSD 生命周期稳定的 I/O 一致性。

产能优势和市场领导力

西部数据与合作伙伴铠侠携手超过 20 年,不断深化在闪存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伙伴关系。双方的合资工厂生产了全球超过 34%的闪存晶圆以及约 40%的商用闪存产品。

垂直的整合技术

西部数据拥有独特的设计、调试和优化能力,开发、制造并销售的内容囊括了从 NAND、固态硬盘、HDD 和平台在内的一系列品类,提供数据平台、连接平台、技术产品等丰富的产品组合,充分地满足在当下和未来以数据为中心的环境,对性能、可靠性、总体拥有成本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西部数据丰富全面的闪存解决方案,赋能各行业的深入应用

西部数据在存储领域深耕 50 多年,拥有包括西部数据、闪迪、西数、闪迪大师和 WD_BLACK 在内的多个品牌,能够提供从云数据中心、智慧视频、汽车、手机移动端、IoT 到消费者个人 PC 等领域丰富的产品组合,支持每位用户对于数字化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针对消费者个人 PC 的内置 SSD

如今,数字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正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消费者对于体验的需求是围绕着内容的创造与消费不断升级的。全球范围内已有 69 亿台设备正用于内容创造或内容消费,并且这些设备的正变得愈发强大。

消费者办公、生活娱乐的习惯和偏好不断变革,尤其是游戏市场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追求持续提升,对硬件系统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玩家们希望升级游戏设备来满足高配置游戏的需求,并为将来的游戏更新和下载增加存储空间。

西部数据旗下 WD_BLACK、WD Blue 和 WD Green 等系列的内置 SSD 具有大容量、高性能、低功耗、高性价比等优势,可满足消费者为个人 PC 或游戏主机设备扩容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WD_BLACK 品牌专为游戏玩家而生,通过将创新闪存技术应用于游戏娱乐场景,以丰富的存储解决方案满足玩家对高性能和个性化的丰富需求。其中,以 WD_BLACK SN770 NVMe SSD、WD_BLACK SN850X NVMe SSD 为代表的 PCIe 4.0 游戏存储解决方案能够为广大硬核玩家和游戏发烧友带来酣畅淋漓的游戏体验。

 WD_BLACK SN850X NVMe SSD

作为 WD_BLACK 系列的旗舰产品,WD_BLACK SN850X NVMe SSD 搭载了西部数据自研主控及 PCIe Gen4 技术,主要针对追求极致性能的硬核玩家,可提供高达 7,300 MB/s 的顺序读取速度和 6,600MB/s 的顺序写入速度(2TB 和 4TB 容量版本),随机读取和写入 IOPS 高达1,200K (2TB 和 4TB 容量版本)和 1,100K,并提供从 1TB 至 4TB 多个容量版本。这款产品具 有更低的延迟,预加载技术和自适应热能效管理,玩家可以获得更快的加载速度、更丰富的视觉表现以及强劲的散热性能,游戏体验显著提升。

3.png

玩家可下载带有最新 Game Mode 2.0 的 WD_BLACK 仪表板(仅限 Windows 系统),它提升了 PC 的出色性能,保证玩家在畅玩、直播、录制、乃至夺得游戏胜利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该产品将提供可选加装散热片版本(1TB 和 2TB 容量版本),有助于时刻保持高性能,并加装了 RGB 灯效以配合其他游戏装备。

4.png

➢ WD_BLACK SN770 NVMe SSD

WD_BLACK SN770 NVMe SSD 面向广大游戏发烧友,作为搭载西部数据自研主控和NAND 闪存颗粒的第四代 DRAM-less SSD,采用了 PCIe Gen4 接口,可提供高达5,150MB/s 的读取速度(1TB 和 2TB 容量版本)和 4,900MB/s 的写入速度(1TB 容量版本),在加快游戏响应的同时也能减少卡顿,并提供流畅的流媒体传输,为玩家带来有目共睹的性能提升。

针对手机和移动设备

GPS、高带宽连接、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的融合,让手机成为了具备多传感器的内容平台,催生出几年前无法想象的全新产业,也同时使手机成为了最终的边缘节点,带来与日俱增的数据读写需求。

据 IDC 预测,到 2025 年,随着高清分辨率、5G 和 AR 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数据存储量将增加一倍,达到 457EB。而且随着应用和游戏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文件也越来越大,这也对顺序写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用户对于手机的平均容量和处理多媒体应用的高性能需求,西部数据持续改进移动存储产品,为新一代 5G 智能手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 西部数据 iNAND MC EU551 嵌入式闪存器件

西部数据的 UFS 3.1 iNAND MC EU551 是西部数据用于 5G 智能手机的第二代 UFS 3.1 存储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了超高分辨率相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游戏和 8K 视频等新兴应用所需的高性能存储。

和西部数据的上一代产品相比,iNAND MC EU551 嵌入式闪存器件的随机读取性能提升约100% ,随机写入性能提升约 40%,有助于支持混合工作负载体验,例如同时运行多个应用;顺序写入性能提升约 90%,有助于达到新的 5G 和 Wi-Fi 6 的下载速度,让用户在下载8K 视频等富媒体文件时拥有更卓越的体验,并提高连拍模式等应用的性能;顺序读取性能提升约 30%,通过缩短启动时间以更快启动应用,实现更快的上传速度。

5.png

<西部数据 iNAND MC EU551 嵌入式闪存器件>

iNAND MC EU551 嵌入式闪存器件提供从 128GB 至 512GB 等多个容量规格。产品的工作温度范围从-25C 到 85C,可满足在极端环境条件下运行,并拥有热保护功能、写入加速器、主机性能加速器、增强的存储设备健康报告等丰富功能。iNAND MC EU551 嵌入式闪存器件旨在满足 JEDEC UFS 3.1 规范要求,并采用基于西部数据第七代 SmartSLC 的领先的 Write Booster 技术。产品还支持 Host PerformanceBooster 2.0 版本,进一步融合了 JEDEC 标准的全新进展。

➢ 针对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

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对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车载存储解决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容量、高性能以及复杂的场景应用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西部数据提供包括 SD Card、e.MMC、UFS 及 NVMe SSD 在内的不同规格的车规级及企业级存储产品,支持端 - 边 - 云新型数据架构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满足当前和未来单车智能及车路协同的多样化需求,赋能汽车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安全、优质的驾驶体验。

➢ 西部数据 iNAND AT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

西部数据 iNAND AT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采用 64 层 3D NAND TLC 闪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超越了 2D NAND,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和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西部数据 iNANDAT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通过了 IATF16949 认证,符合 AEC-Q100 标准,并遵守 ISO26262 NAND 闪存安全机制指南,还囊括了专为密集型汽车工作负载而设计的丰富汽车功能,包括:先进的运行状况监控、热管理、自动和手动读取刷新、强大的电源管理、数据保存性超过JEDEC 标准、采用先进的数据保护和纠错技术等等。

6.png

< 西部数据 iNAND AT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 > 

➢ 西部数据 iNAND AT EU312 UFS 嵌入式闪存盘

西部数据公司的 iNAND AT EU312 UFS 嵌入式闪存盘丰富了其高质量、高耐用性的汽车储存解决方案,用以满足对先进汽车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该嵌入式闪存盘采用 UFS 2.1 接口,可提供高容量和相比较此前基于 e.MMC 产品更强的性能,满足了汽车设备严格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

iNAND AT EU312 UFS 嵌入式闪存盘能够提供 16GB 至 256GB 的容量选择,并拥有高达550/800 MB/s 的更高写入/读取速度。其具有先进的内存管理固件和硬件,如稳健的误差校正码(ECC), 并符合 JEDEC47、ISO26262 和 AEC-Q100 二级三级标准,保障了汽车质量和可靠性,并提供了一系列 OEM 智能特征,如增强的电源故障保护、全面的内存健康状态监控、增强的 SLC LUN 和 OEM 可配置启动分区。

7.png

< 西部数据 iNAND AT EU312 UFS 嵌入式闪存盘 > 

 针对工业自动化与物联网

数字化的高速普及正在颠覆性地影响着各个行业,催生出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 IoT 等诸多新型应用场景。激增的数据量和日益复杂的交互场景也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更高且更多样化的要求。

工规级的存储产品可分为嵌入式的存储产品和可插拔式的存储产品两大类。可插拔式的存储产品常见的有 PCIe 协议 SSD,SATA 协议 SSD,以及 SD 存储卡和 Micro SD 存储卡几种类型。嵌入式存储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有 e.MMC 和 UFS 两种,相比较于 e.MMC 产品,UFS 产品的协议接口读写速度更快,同时应用场景也更复杂。

➢ 西部数据 iNAND IX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

西部数据 iNAND IX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是西部数据专为工业及物联网设备设计的 3D NAND e.MMC,其中搭载了西部数据的高可靠性 64 层 3D NAND 闪存。该产品有两种版本的宽温范围,分别是-25°C 至+ 85°C 以及-40°C 至 85°C。该产品相较于 2D NAND e.MMC 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为基于高级操作系统、传感器融合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工业和消费应用提供更高的容量选择。该产品还有专为密集型工业工作负载而设计的功能特性,包括高级运行状况管理、热管理、智能分区、自动和手动读刷新、强大的电源管理等。

8.png

< 西部数据 iNAND IX EM132 嵌入式闪存盘 > 

➢ 西部数据 iNAND IX EU312 UFS EFD

基于先进的 3D NAND 闪存,西部数据 iNAND IX EU312 UFS EFD 将 UFS 的高性能及工业级的高耐久性和大容量用于终端摄像头和智慧视频应用,支持高频读写使用,包括 AI 视频摄像机和边缘设备。设备支持最高可达 768TBW(256GB 版本),耐久性强大,可满足密集的读写要求。产品具备先进的 NAND 闪存管理固件,包括强大的错误校正码(ECC)、读取刷新、损耗均衡管理、以及不良区块管理。

9.png

< 西部数据 iNAND IX EU312 UFS EFD> 

针对企业级数据中心

如今,云基础设施逐渐往分布式架构发展,为不断增长的“即服务”产品提供了弹性、可扩展性和可预测性。将存储与计算分离,使大容量数据中心 NVMe SSD 成为热门的细分品类——可提高存储利用率,增加数据中心机柜密度,以适应虚拟化和多租户环境。

➢ Ultrastar DC SN650 NVMe SSD

Ultrastar DC SN650 NVMe SSD 是西部数据于 2022 年推出的 Ultrastar NVMe PCIe 4.0 SSD,无论是对于持续推动云端数字化转型,还是对于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新数据的简单存储, 都加速了云服务的部署和数据中心的扩展。

西部数据 Ultrastar DC SN650 NVMe SSD 提供高达 15.36TB 的容量,采用下一代 BiCS5 3D TLC NAND 和 PCIe 4.0 接口,通过增加单位 SSD 的虚拟化主机数量以及整合更大的数据集来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用于大数据分析和 AI/ML 的数据集,还可通过采用 DC SN650 NVMe SSD 而缩短时延并提高数据吞吐量,从而实现更快的洞察和实时分析。

10.png

<Ultrastar DC SN650 NVMe SSD >

|西部数据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注入先进存储新动能

西部数据非常重视在中国市场上的投入,持续布局本土化投资和创新,进一步帮助中国的企业级用户应对数字化进程带来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挑战。目前,西部数据在上海、深圳已拥有自己的全资工厂。同时,西部数据在上海浦东还打造了西部数据解决方案赋能中心,能够支持企业级、OEM 客户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测试,加快上市。

西部数据持续与头部客户保持紧密合作,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技术落地,赋能传统和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及 5G、AI、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场景,用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推动数据生态基础设施朝着低碳增效的方向健康发展。

11.png

西部数据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蔡耀祥

西部数据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蔡耀祥表示:“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5G 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推动下,海量的数据,复杂的用例和 IT 架构对 NAND 闪存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全球数据基础架构的提供者,西部数据在 NAND 闪存领域拥有领先的产能优势,核心的创新技术和强大的纵向集成能力。同时,基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用户诉求的深刻理解,我们提供覆盖云数据中心、汽车、IoT 到消费者个人 PC、手机移动端等各领域的闪存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存储需求。此外,西部数据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半导体工厂和解决方案赋能中心,可以更好地支持本土客户。西部数据长期投入中国市场,我们也计划不断深化与行业伙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携手共创数字时代的辉煌。”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在2023中国IC领袖峰会上,AspenCore综合评估了数千家半导体公司的技术领先性、研发和应用设计能力等多方面指标,发布了一组备受业界肯定和高度评价的“China Fabless 100排行榜”。思尔芯凭借在数字前端验证EDA领域的实力获得业界认可,成功入选“TOP 10 EDA/IP公司”榜单。

“AspenCore 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 100排行榜”共分为12大技术类别,每个类别评选出Top 10。其中,“TOP 10 EDA/IP公司” 旨在表彰综合实力和增长潜力最强的公司,是中国IC设计行业的风向标。

1.jpg

思尔芯有着近 20 年雄厚的技术积累,使得产品成熟、稳定,表现也更为出色,多年来深受市场的肯定。此外,凭借着充分贴近本地客户,深入挖掘客户痛点,不断快速响应的服务特点,最终获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和信任,已得到了600+的海内外客户背书。

此次思尔芯在“TOP 10 EDA/IP公司”榜单中的获选,表明了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成熟稳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突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思尔芯已率先完成针对数字芯片前端验证的EDA布局,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含成熟商用的架构设计软件(芯神匠)、高性能数字逻辑仿真器(芯神驰)、企业级硬件仿真系统(芯神鼎)、多组合方案的原型验证解决方案(芯神瞳)等。帮助芯片设计企业以先进的异构验证方法进行 SoC 设计,在研究怎样降低验证工程复杂度的同时,还能保证验证的可靠性,提升验证效率,打造出真正的国产数字 EDA 全流程。

其中,芯神鼎是思尔芯近期发布的一款针对复杂芯片规模的验证痛点的全新产品,通过国产化、自动化、高性能和真正全可视的调试环境,帮助客户完成验证场景,提高整个芯片开发效率,加速产品上市周期。该产品是思尔芯自主研发,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对超大规模设计的全自动编译。目前,芯神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芯片设计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思尔芯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为驱动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数字前端验证解决方案,为中国IC设计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推动。

关于思尔芯 S2C

思尔芯(S2C)自2004年设立上海总部以来始终专注于集成电路EDA领域。作为业内知名的EDA解决方案专家,公司业务聚焦于数字芯片的前端验证,已覆盖验证云服务、架构设计、软件仿真、硬件仿真、原型验证等工具。已与超过600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存储、信号处理等数字电路设计功能的实现,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领域。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建立了全球化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服务网络,在北京、深圳、西安、香港、东京、首尔及圣何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思尔芯在EDA领域的技术实力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通过多年耕耘,已在原型验证领域构筑了技术与市场的双领先优势。并参与了我国EDA团体标准的制定,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s2ceda.com

来源:思尔芯S2C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齐正华 芯华章科技研发副总裁

SystemVeirlog的全面支持是开发商用仿真器的第一道门槛。市面上可以找到不少基于纯Verilog的仿真器,但是真正能完整支持SystemVerilog 的仍然屈指可数。如何全面地支持SystemVerilog语言,是开发仿真器的一个重要任务。

01. SystemVerilog的发展历程

数字芯片的验证技术是随着Verilog语法的演变而演变的。最早,Verilog是完全用来描述(Model)硬件的,因此又叫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硬件描述语言)。随着验证技术的进步,需要将很多软件的思路融进Testbench以丰富测试场景。EDA公司都曾经推出过一些针对Testbench的语言,如OpenVera等。

与Verilog的静态属性不同,这些Testbench的验证语言引入了很多动态的概念,甚至有类(class)、继承、多态等。然而最终,这些语言又逐步融进了Verilog,最终形成了今天的SystemVerilog。下图显示在SystemVerilog刚刚成为标准时,它各个模块的来源。

1.png

图片来源:SystemVerilog is changing everything - Tech Design Forum Techniques (techdesignforums.com)

基于SystemVerilog,各个EDA厂商推出了各自的仿真器,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基于SystemVerilog的methodology library, 最后统一成今天用的通用验证方法学——UVM (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2.png

从上面的历程可以看出,SystemVerilog的发展和支持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在其他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演变形成的。各个EDA厂商根据他们的自身优势开发了对SystemVerilog的支持。虽然这些仿真工具都符合LRM(语言参考手册)的标准,但是由于其发展路径不同,在性能上及个别语义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02. SystemVerilog的语法特点

SystemVerilog为了给验证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从其他编程语言,尤其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C++, Java)借鉴了很多语法。这使得SystemVerilog语法非常复杂,各种语法耦合性强,环环相扣。

因此,这就要求在设计时,需要一个全局的概念,不能切成一个个孤立的模块,否则最终很难拼起来;即使勉强拼出来,也不牢固。这点非常像中国古建筑的“榫卯”结构。比如,SystemVerilog引入了class、structure,以及各种动态类型的数组,如 queue。这些都不能是孤立的。它们在实际使用中(比如UVM)都是嵌套使用的。一个类型的数组,很可能其元素是另一个类型。

以下通过一个uvm的例子,来更直观的了解一下SystemVerilog的语法。

3.png

一个支持SystemVerilog的仿真器,要想跑通上述case,至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复合类型成员的初始化

class ’my_sequence’ 中的成员 ’settings’(第12行)是一个queue类型的变量。这种类型的变量需要进行特殊的初始化,给queue分配初始空间。该queue的成员又是一个struct 类型,而struct是个复合类型,因此,这里面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嵌套类型。

2 数组的方法调用(array method)

上面例子用到了‘sort’这个方法(第25行)。这里面,又涉及到了嵌套类型,因为queue的成员是struct 类型的。而struct属于复合类型,是不能直接比较的。IEEE1800标准引入了 with (item.mebmer...),可以针对复合类型的某个成员进行排序操作。

3 垃圾回收

SystemVerilog类似Java,它不需要用户自己进行类似delete操作。这就要依赖仿真器提供垃圾回收的功能。否则在运行时会出现内存泄漏。

4 进程管理

上述例子中的task ‘main_phase’ 中用到了‘fork join‘,(第33-36行)。仿真器需要有一套进程管理来支持这个用法。进程管理实现的是否高效,将直接影响到仿真器的性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技术点需要考虑,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一个对SystemVerilog全面覆盖的顶层设计,对支持UVM非常关键。

03. SystemVerilog的scheduling semantics

当人们理解SystemVerilog时,可能会比较专注该语言增加的语法部分,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SystemVerilog的引入仍然是为了验证硬件,而不是为了开发软件。它是为了丰富Testbench做验证的能力。SystemVerilog在丰富了语法的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更多的规范来定义这些新出现的状况,IEEE1800 scheduling semantics就是一个。

 Phil Moorby 是Verilog的发明者。他写了Verilog的第一个仿真器——Verilog-XL。Verilog的仿真从诞生起,其实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Verilog仿真器软件的行为和硬件的行为一致,否则仿真就没有意义。为此,需要制定一些细则,来规范Verilog在scheduling 上的行为。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非阻塞赋值(non-blocking assignment), 就是Phil 引入的,其目的就是确保Verilog在仿真时序逻辑时的行为和硬件一致。

2002年,Phil Moorby加入Synopsys, 从事SystemVerilog语言的定义和开发工作。笔者曾有幸和Phil共事,参与了早期SystemVerilog相关feature(如clocking block等)的开发。这些新的SystemVerilog语法的引入会对Simulator的行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此,Phil对原有的Verilog scheduling semantics进行了扩展来消除这些不确定,其中包括Testbench和DUT之间能进行精准的无歧义的数据通信。这些思想,后来都被Accellera国际电子行业标准化组织采纳,变成了今天IEEE1800 scheduling semantics 的一部分。

以下是1800 scheduling的semantic,来自 IEEE1800-2017, page 64——

4.jpg

04. GalaxSim对SystemVerilog的设计思路

前面提到,SystemVerilog并非诞生起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作为后来者,芯华章开发的高性能数字仿真器GalaxSim,在开发SystemVerilog时,不存在EDA巨头公司的历史包袱,可以从一开始,就把SystemVerilog当作一个整体来支持,而不是先支持老的Verilog部分,再支持新的SystemVerilog 部分。这里面包括了以下一些设计上的考虑:

 1) 更精准的SytemVerilog语义解析 

SystemVerilog经过了十几年的使用和演变,有些早期的语义可能有了新的含义。此外,很多SystemVerilog的语法是在先有了EDA工具支持后再写入标准的。我们在实现SystemVerilog支持时,会根据其背后所体现的实际验证应用背景来设计仿真行为,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语言层面的编译器。这样,我们确保了GalaxSim在SystemVerilog上的仿真行为上和国际主流仿真工具兼容。

 2)更加原生的支持 

EDA主流的仿真器在支持SystemVerilog上都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这是因为SystemVerilog本身并没有稳定下来。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既有的仿真器的infrastructure无法满足新出现的SystemVerilog的语法。

GalaxSim不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设计其基础结构的时候,就会把SystemVerilog需要的各种data type一并考虑进去。这样的设计带来的优势就是开发更加流畅,质量更高。

 3)更加优异的性能 

性能始终是仿真器的灵魂。然而,对于SystemVerilog这种相对较新的语言,其性能往往不如纯Verilog。这是因为,它们往往是先开发feature,确保功能的完备性;直到后来在客户端遇到了性能问题,再进行性能优化甚至重构。

GalaxSim对SystemVerilog的支持,在设计之初,就根据目前的设计规模,将性能问题与功能同步设计,确保4大性能指标(Compile Time、Compile Memory、Run Time、Run Memory)比肩甚至超越国际主流仿真器。

 4)更加贴近验证的scheduling semantics 

SystemVerilog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因此,仿真器对scheduling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些甚至并没有非常明确地写在标准里,但是已经被业内主流EDA企业在事实上使用了。这些规范都是被数十年客户检验过,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遵守的“戒律”。

05. 总结

SystemVerilog作为最复杂的语言之一,是国产数字仿真器开发的第一道门槛。如果LRM(语言参考手册)的覆盖率不够,就会阻碍仿真器的商用推广。但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实现复杂的SystemVerilog需要巨大的工程量。如何在纷杂的SystemVerilog语法中将主流UVM所需的部分,高质高量地实现出来,是GalaxSim为代表的国产EDA数字仿真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芯华章核心研发团队曾在跨国公司成功主导过大型仿真器项目研发,对验证语言、方法学、仿真器核心构架、算法、优化有着丰富的技术储备,尤其在SystemVerilog 方面有着多年的耕耘,因此能将复杂的SystemVerilog背后的“榫卯”嵌套结构梳理清楚,进而可以在清晰的架构上,一步到位支持几乎所有SystemVerilog的语法。  实现对SystemVerilog语法的支持,仅仅使得仿真器可以编译用户的设计了。要想使仿真器真正发挥验证作用,还需要在SystemVerilog的基础上搭建各种应用,如Debug、SVA、Coverage等,才能最终使仿真器成为真正的仿真平台。此外,性能始终是仿真器的核心。在完成SystemVerilog支持的同时,如何结合调试(Debug),提升性能方面的功能,也是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来源:芯华章科技

围观 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市场领先的工业联网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展,确保为关键装置和设备提供具有弹性、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连接,同时提供全天候专家支持和增强的产品供应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IoT)连接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迪进国际(Digi International, NASDAQ: DGII, www.digi.com)今日宣布推出Digi Connect® EZ 8/16/32。该解决方案是迪进新一代设备服务器系列的最新产品,为企业、商业和工业自动化应用提供安全、可扩展的连接。

A3-PR_Digi-Connect-EZ-Family-8-16-32-R2.jpg

Digi Connect EZ 8/16/32 comes with a one-year subscription to Digi’s LifeCycle Assurance Program, providing customers with access to Digi Remote Manager Premier edition and 24/7 expert technical support. (Photo: Business Wire)

此次产品扩展强调了迪进为公用事业、能源、航空航天、政府、商业、物流和工厂自动化等关键行业提供智能端到端串行连接解决方案的承诺。Digi Connect EZ 8/16/32系列兼具最先进的硬件与强大的Digi Accelerated Linux (DAL)操作系统,提供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功能。这包括蜂窝网络支持和出类拔萃的Digi Remote Manager® (Digi RM)集中管理功能。该平台支持深入的360度全方位可视性,以安全地配置、部署和管理远程资产。

Digi Connect EZ 8/16/32还随附一年的Digi LifeCycle Assurance Program订阅服务,为客户提供Digi Remote Manager高级版和全天候专家技术支持。

“我们很高兴能扩展Digi Connect EZ系列,提供增强的解决方案和设备,让我们的客户能够便捷、安全地扩展他们目前的运营,同时做到未雨绸缪,为应对未来的IIoT挑战做好准备。”迪进基础设施管理部门总经理兼副总裁Brian Kirkendall表示,“更广泛的产品功能的整合和可用性,例如蜂窝网络支持、Digi RM集中管理及全天候专家协助,强调了迪进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支持的持续承诺。”

Connect EZ系列产品具备硬件支持和软件定义,提供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支持工业和非工业环境中的多个串行接口。Digi Connect EZ可防止数据丢失,提供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以满足全球各地机器对机器串行通信客户的需求。此外,Connect EZ系列还提供更新的硬件平台,可确保使用寿命、可管理性和部署灵活性。为了大规模管理关键的串行连接设备,Connect EZ系列具有以下关键属性:

  • 可扩展性——使用Digi Navigator进行简单的一键连接部署,快速配置可以对广泛的用例进行轻松集成。Digi Connect EZ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都非常易于大规模部署和管理,具有强大的安全、管理和设备健康功能。

  • 可靠性——基于Digi TrustFence®设计架构和DAL操作系统,Digi Connect EZ专为工业环境部署而设计,为关键任务连接(包括LTE和Wi-Fi)提供安全、稳定且具有弹性的平台。

  • 功能——使用串行隧道以及TCP/UDP连接或迪进的专利RealPort® COM端口重定向器,支持广泛的行业标准和特定于设备的协议,以实现远程本机COM端口访问。此外,内置的Python环境支持设备级的应用程序开发和定制,包括基于事件的可编程性、数据转换以及设备连接的完全控制。

“无论在什么行业,也无论面临的挑战是工业自动化、大规模制造、关键数据的安全通信还是其他,我们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Kirkendall继续表示,“通过Connect EZ 8/16/32扩展,我们为客户提供了他们需要的,更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可扩展且安全的端到端连接解决方案。”

上市时间

Digi Connect EZ® 8/16/32现已上市,可立即购买。

探索解决方案:

关于迪进国际

迪进国际(NASDAQ:DGII)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连接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帮助客户打造新一代联网产品以及在苛刻的环境中以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部署和管理关键的通信基础设施。迪进成立于1985年,已经帮助众多客户实现了超过1亿个事物的互联,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迪进官网www.digi.com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406005011/zh-CN/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DK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762)面向ADAS/AD电源管理应用推出超紧凑且可靠的CLT32功率电感器的新型计品套件。新样品套件中包括9款具有不同电感值的零件编号为B82403X1的电感器,覆盖电感范围为17 nH至440 nH,饱和电流范围为13.5 A至60 A。

1.jpg

这些元件的尺寸都极为紧凑,占板面积为3.2 x 2.5 mm,产品高度为2.5 mm,堪称同类产品中最紧凑的SMT功率电感器,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165°C(含电感自温升)。

它们都获得AEC-Q200标准认证,采用铁磁塑料复合物包覆成型的实心铜线圈。线圈的末端直接用作电感焊盘,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非常适合汽车应用。实心铜线圈结构还实现了超低的RDC值(电感值为17 nH时,电阻值仅为0.39 mΩ),从而更大限度降低了损耗。

CLT32系列电感器尺寸紧凑,性能可靠,非常适合汽车行业中安全至关重要的ADAS/AD应用。在这类应用中,通常需要额定电流高达两位数的高性能处理器,并使用PMIC(电源管理IC)作为提供大电流的电源,而功率电感器则用作稳定电源输出的关键元件。CLT32系列元件为高频开关频率特别设计,其应用频率高达10MHz,提前满足未来高频率DC/DC转换器的要求。

特性和应用

主要应用

  • 为ADAS/AD应用中高性能处理器供电管理的PMIC

  • 高时钟频率的DC/DC转换器

主要特点和优势

  • 超紧凑的尺寸:3.2 x 2.5 x 2.5 mm

  • 高饱和电流:最大可达60 A

  • 工作温度:高达165 °C

  • 内部无焊点连接的创新设计,可靠性高

  • 超低RDC电阻值

  • AEC-Q200标准认证

  • 适合开关频率高达10 MHz

如需了解该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联系销售部https://www.tdk-electronics.tdk.com.cn/zh/clt32_sample kit 

关于 TDK 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的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以“科技,吸引未来”,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主营铁氧体,是一种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2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56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17,000人。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华为云通过国际权威标准组织(BSI)审核,成为BSI全球首家获得新版ISO/IEC 27001认证的云服务提供商。该认证的获得,标志着华为云的安全性再次获得国际权威的认证,安全合规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华为云计算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办公室主任、BSI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和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等双方代表出席了颁证仪式。

1.jpg

华为云代表接受BSI颁发新版ISO/IEC 27001证书

ISO/IEC 27001:2022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可认证标准, 华为云凭借自身严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控制措施管理获得了ISO/IEC 27001:2022新版认证,认证范围涵括华为云在其官网发布的产品及服务,以及遍布全球多地的数据中心。

新版标准提供了更强大的信息安全控制,帮助组织解决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及应对全球网络安全挑战,提高数字信任确保业务连续性。新版标准中新增了威胁情报、使用云服务的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信息删除、物理安全监控、配置管理、数据屏蔽、数据防泄露、监控活动、网站过滤、安全编码等11个控制项,针对企业所需要处理的新业务场景,在实施安全控制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增强了企业的业务安全、数据安全、云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持续控制。

通过本次新版ISO/IEC 27001的认证,展示了华为云在云平台、云服务安全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得到权威组织和标准的严格验证,是值得信赖的云平台。华为云构建了立体纵深防护体系,全面保障云平台安全、合规。

关于华为云

基于华为30+年的安全积累,华为云把全球开服的安全合规经验和技术能力服务化,围绕“三分建设,七分运营”理念,打造“一个中心,七层防线”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为客户提供可信、极简、智能的云安全平台和服务,服务于包括华为流程与IT,消费者云及政企、电商、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客户,全力保障客户云上安全。

关于BSI

BSI 是一家助力组织将最佳实践标准转化为卓越习惯的业务改进公司,其企业宗旨是“激发信任,建造一个更具有韧性的世界”。一个世纪以来,BSI始终致力于追求卓越并促进全球组织采用最佳实践。BSI 在全球193个国家/地区拥有 86,000 多家客户,作为一家真正的国际企业,它拥有涵盖众多行业(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环境、食品、零售、医疗保健等)的丰富技能和专业知识。凭借其在标准和知识、认证服务、培训、法规服务的专业所长,BSI 致力于帮助客户提升业务绩效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和有效管理风险,助力客户最终打造更具生存力的组织。

联系方式

官网:https://www.bsigroup.com/zh-CN/

电话:400 - 005 – 0046

官方微信:BSI_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9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专用视频处理架构支持 AV1 加速处理,每卡可提供 32 1080p 转码密度,并支持 AI 优化视频质量

2023 4 6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AMD (超威,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今日宣布推出 AMD Alveo™ MA35D 媒体加速器,该卡具备两个 5 纳米基于 ASIC 的、支持 AV1 压缩标准的视频处理单元( VPU ),专为推动大规模直播互动流媒体服务新时代而打造。随着全球视频市场超 70% 的份额由直播内容主导1,一类新型的低时延、大容量交互式流媒体应用正在涌现,例如连线观赏、直播购物、在线拍卖和社交流媒体

1.jpg

AMD Alveo MA35D 媒体加速器

Alveo MA35D 媒体加速器可提供高通道密度(每卡支持多达 32 1080p60 转码密度)、高功效以及超低时延性能,这些对于降低目前用于扩展此类计算密集型内容交付所需的飞涨的基础设施成本至关重要。相较于上一代 Alveo U30 媒体加速器,Alveo MA35D 可提供高达 4 倍的通道密度2、最大 4 倍的 4K 编码时延降低3以及1.8 倍压缩效率提升4,以实现相同的 VMAF 分数——一种常见的视频质量指标。

AMD AECG 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 Dan Gibbons 表示:“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紧密协作,不仅在于了解其技术要求,还要了解其在有益地部署大容量交互式流媒体服务时所面临的基础设施挑战。我们打造的 Alveo MA35D 具备量身定制的 ASIC 架构,以满足这些供应商的定制需求,实现同时降低资本和运营支出,从而大规模地为其用户和内容创作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专用视频处理单元

Alveo MA35D 采用专用视频处理单元加速整体视频处理。通过在视频处理单元上执行所有视频处理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 CPU 和加速器之间的数据迁移,进而降低整体时延并实现通道密度最大化,达到每卡高达 32 1080p608 4Kp60 4 8Kp30 的转码密度。该平台还针对主流 H.264 H.265 编解码器提供了超低时延支持,并配备下一代 AV1 转码器引擎,较之同类软件实现可带来高达 52% 的比特率降低5,以节省带宽。

开放媒体联盟( Alliance for Open Media )主席 Matt Frost 表示:“对于数据中心而言,AMD 推出全新 Alveo MA35D 直插卡可谓视频加速领域一项激动人心的进步,也是构建成熟生态系统以支持免版税、高清视频设备、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一步。直播提供商正寻求更高密度、更低功耗、更低时延的 AV1 解决方案,而通过满足这些需求,AMD 等联盟成员正助力推动 AV1 部署和整体采用。”

AI 赋能智能视频处理

该加速器具备集成的人工智能( AI )处理器和专用视频质量引擎,旨在以更低的带宽提升体验质量。AI 处理器会逐帧评估内容并动态调整编码器设置,以提高感知视觉质量,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比特率。优化技术则包括用于文本和面部分辨率的感兴趣区域( ROI )编码、用于纠正剧烈运动和复杂场景的伪影检测,以及用于比特率优化预测洞察的内容感知编码。

2.jpg

Alveo MA35D具备集成的人工智能( AI )处理器和专用视频质量引擎

经济高效地扩展交互式媒体

扩展大容量流媒体服务需要将每服务器的通道数量最大化、以及每流功耗与带宽最小化。通过以每流 1 瓦的功率每卡提供多达 32 1080p60 转码密度6,一个配备 8 张卡的 1U 机架式服务器可提供 256 个通道,以实现每服务器、每机架或每数据中心的转码密度最大化。

软件开发套件和产品供货情况

该平台可通过 AMD 媒体加速软件开发套件( SDK )访问,支持广泛使用的 FFmpeg Gstreamer 视频框架,易于开发。

Alveo MA35D 媒体加速器现已提供样品,预计在第三季度量产出货。为加速开发,早期试用计划( Early Access Program )正面向相关客户开放,其中包含用于架构探索的全面文档和软件工具。

相关资源

  • 进一步了解 Alveo MA35D 媒体加速器,请点击此处

  • 莅临 AMD NAB 期间的展台(北厅 N2158)了解 MA35D

关于AMD

在超过五十年的历史中,AMD(超威半导体)引领了高性能运算、图形,以及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创新。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领先的500强公司,以及尖端科学研究所都依靠AMD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AMD员工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高性能和自适应产品,努力拓宽技术的极限。成就今日,启迪未来。更多信息,敬请访问AMD公司(NASDAQ:AMD)官网http://www.amd.com.cn/ ,关注AMD 官方微信: AMDChina,关注 AMD 官方微博@AMD中国。

---------------------------------------

1 资料来源:Bluewave Consulting and Research2022 3

2 在已发布的规格中,Alveo MA35D 支持多达 32 1080p60 转码密度,而 Alveo U30 支持多达 8 路。无论分辨率如何,通道密度比都保持不变。ALV-002

3 在已发布的规范中,Alveo MA35D 8 毫秒时提供的时延比 Alveo U30 32 毫秒时提供的 4K H.264 4 倍,这是基于每个平台的最低时延能力。ALV-005

4 基于 AMD 实验室于 2023 4 月进行的测试,使用 Alveo MA35D AV1 编码的 VMAF 分数与 Alveo U30 H.264 编码在 (13) 个不同分辨率和比特率的公开可用视频文件中进行比较。实际结果可能有所不同。ALV-009

5基于 AMD 实验室于 2023 3 月进行的测试,使用 Alveo MA35 H.264 编码、H.265 编码和 AV1 编码的 VMAF 分数与开源 x264 VeryFast SW 模型的 VMAF 分数进行比较,跨 (13) 个不同分辨率和比特率的公开可用视频文件。实际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ALV-006

6 8 4K 视频流或 32 1080p60 视频流的典型功率估计为 35W,基于初步测试并可能发生变化。50W 总热设计功耗( TDP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8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