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对于熟悉手机行业的读者来说,3D Touch并不是什么新玩意。例如早在2015年,苹果就推出了带有3D Touch功能的iPhone 6S,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交互体验。

从应用上看, 3D Touch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额外维度的人机交互界面,人们可以在支持3D Touch设备的主屏幕上通过使用不同的压力按压来得到不同的结果。用技术解释,则代表着在智能手机触控屏上除了有x轴和y轴的移动以外,还有一个z轴选项,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据了解,主流的3D Touch的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电容触控+force senso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容触控负责XY量,force负责Z量;第二种模式则全部用force sensor实现的“force sensor only”方案。在这种方案下,通过多颗sensor+算法实现XYZ量的识别。这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如前者用的force sensor数量少,所以成本相对便宜,但适用的场景有限;后者需要成本较高,但理论上可以适应包括金属,厚手套和带水操作等多个场景,这是前者所不能做到的。

毫无疑问,该技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有未有的新体验。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3D Touch早些年在智能手机领域经历了从大热到遇冷的过程。但在从业者持之以恒的潜心打磨以后,伴随着技术的升级和新应用需求的兴起,3D Touch又迎来了一波新的机遇。

从手机到汽车,3D Touch重返台前

有分析师在过去曾经表示,3D Touch之所以并没有一炮而红,与它在应用上没有太多刚需场景有关。诚然,对于一个用户来说,直接用力按压app图标执行操作,与点击打开app再执行操作虽然有差距,但这些秒级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除此以外,早期3D Touch方案的硬件成本以及其给生产和结构设计带来的新挑战和要求也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以当年首次实现3D touch的智能手机苹果iPhone 6S为例。据了解,为了实现该方案,苹果不得不给手机带来一个坚实的背板来承载电容传感阵列。同时,考虑到结构变形可能会让其灵敏度发生明显变化,厂商也许就必须从结构上做更多的投入和思考。更重要的是,3D Touch的投入会带来更高的成本,这就让不少厂商望而却步。

1.jpg

iPhone 6S的 3D Touch 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具体到组件上,如上图所示,iPhone 6S的方案除了拥有一个传感器外,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控制器。关于苹果这个设计,除此以外,笔者并没有获取到太多的信息。但有行业人士指出,市面上有一些采用“传感器+MCU”的设计不但需要搭配多块的长条形的FPC模组,还要在中框开大孔,不利于散热,其功耗和成本也高。更有甚者,相关模组是开发人员根据项目需求定制的尺寸,通用性差。而其压感材料印刷易导致微裂缝,一致性、良率不如硅材质。

正是在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下,3D Touch不如预期已成为意料之中。

然而,进入最近几年,手游市场的逐渐火热,又给了这个技术一次机会。数据分析平台Sensor Tower于1月11日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手游市场(包括App Store和Google Play双渠道,下同)内购收入将达896亿,未来的增长速度也是喜人。因此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就成为了手机厂商工作的一个重点。这也是3D Touch重新被关照的原因。因为和普通应用不一样,在游戏操作上,一点点操作延迟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而这正是3D Touch所能带来的优势。

除了手机市场以外,智能汽车的兴起,也给这种技术带来了新的机会。作为近年来的全球热点之一,这个变革给汽车的设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摄像头、激光雷达,还是车联网、车内大屏,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给汽车使用者带来了全新体验。于是,和之前的智能手机一样。我们正在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迈进,智能表面作为汽车智能化的产物之一,也引起越来越多汽车厂商的重视。

众所周知,在过往的汽车设计中,无论是因为安全还是保守,大多数汽车内部的控制几乎都是都是使用机械按键来控制的。但这在最近几年新兴造车势力的倒逼下,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中控屏开始,到智能后视镜,再到多功能方向盘以及座椅控制,汽车开始引入越来越多的智能表面产品,其中需要的关键产品就有force sensor,以及更多更大的显示屏,电容触控,振动反馈,各种新材料等等。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再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行业,就给相应的参与者带来了机会。

扫清技术障碍,为未来做好准备

站在这个“新风口”的供应商,尤其是面向手机3D Touch的供应商能否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的人机接口(HMI)传感解决方案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成为了这项技术能否回到主舞台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说,之前的3D Touch方案创存在重重困难。而被Qorvo收购的NextInput最近表示,通过其极具竞争性的方案,能给行业带来新助力。

资料显示,NextInput 成立于 2012 年,为移动应用、真正无线立体声 (TWS)、消费、汽车、物联网、机器人、医疗和工业市场提供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 的传感器解决方案。NextInput的 MEMS 力度传感器和红外 (IR) 检测传感器以其出色的性能取代了按钮和电容式触摸解决方案,打造了新的用户接口可能性。

2021年五月,Qorvo宣布完成对NextInput的收购。按照他们的说法,通过这个收购,Qorvo 的 MEMS 技术产品组合得到进一步扩充,公司也能够利用基于 MEMS 的传感器加快力度感测解决方案的部署。

Qorvo移动产品事业部总裁 Eric Creviston 更是直言:“NextInput 团队为Qorvo的移动产品业务带来了新生力量,可为现有和新市场上的客户提供基于 MEMS 传感器的创新型产品。NextInput 不但巩固了 Qorvo 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领先地位,还为下一代人机接口解决方案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面向手机市场,他们就提供了拥有多方面优势的解决方案,主要就是依赖于其QM98000芯片。

据介绍,这是一颗使用MEMS工艺打造的标准IC,拥有线性度,一致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拥有自动补偿校准、超低功耗以及内置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补偿逻辑等特性和功能;其采样频率也最高可到1KHz的超快响应。值得一提的是,这颗芯片不但集成了传感器和模拟前端,无需MCU;还拥有极其出色的灵敏度,可以只用单颗Sensor 的信号就能覆盖半屏。再叠加1.33x1.43x0.22mm的业界最小尺寸封装,Qorvo这颗芯片在3D Touch市场极具话题度。

Qorvo也指出,基于这个芯片长条形模组直接替代市场上的现有方案。其提供的Standoff设计更是能将器件保护在中间,能够防止极端情况下碰撞。又因为中框开孔仅露出QM98000芯片,考虑到该芯片的小尺寸,这就使得该方案拥有开孔小,利于散热等特性。加上其信号强度支持单芯片覆盖半屏,因此该模组距上边框仅有15mm,符合新一代手机压感设计要求。

能拥有这样优越的产品表现,这与NextInput过往的经历有关。据了解,他们是3D Touch游戏手机应用的开创者,而在客户服务方面,除了硬件以外,他们还提供包括软件、结构、算法和产测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在这样的方案加持下,Qorvo的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家个品牌的智能手机上。

2.png

乘着这个气势,Qorvo也推出了车规级解决方案。据了解,该方案是同类产品中最早通过汽车行业AEC-Q100的认证以及获得国际知名Tier 1厂商PPAP level 3的认证,除了超高的品质,性能方面在灵敏度,线性度,超低功耗,小尺寸方面都是业绩最高水准。产品包括传感器和模拟前端,内部集成关键算法,比如基线自动补偿校准、超低功耗控制以及内置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补偿逻辑等特性和功能,客户无需再开发信号转化和处理的算法,能直接获取数字信号量。正因为拥有了设计如此简单且成熟的解决方案,Qorvo能够轻而易举地帮助汽车的多个应用实现体验升级。

具体到实际应用上,如文章开头如说,Qorvo给汽车带来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据介绍,不同于传统机械按键的开和关,force sensor在适当的寄存器配置后,实现单一按键的多级触发或者通过检测力值去识别用户意图,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表面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提供整个系统的功能安全(ISO262622)等级,尤其是对于安全功能需求的汽车按键。

Qorvo进一步指出,在汽车应用上,”Force sensor only“同样能支持更多样化的表面材料(包括金属),厚手套以及有水环境的操作。“Force sensor + 电容触控”方案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单一电容触控技术易被干扰而导致误触发的问题

3.png

截至目前,Qorvo的产品在全球已经获得超过20个汽车品牌的定点,其中有10余款国内外汽车厂商已经在量产,在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采用Qorvo产品的国内外品牌车量产。

从按键、按钮到传统触控屏,人类与设备的交互方式在过去十几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展望未来,3D Touch必将在这个交互进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Qorvo则势必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推动者。

关于Qorvo

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长期坚持提供创新的射频解决方案以实现更加美好的互联世界。我们结合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优势、以系统级专业知识和全球性的制造规模,快速解决客户最复杂的技术难题。Qorvo服务于全球市场,包括先进的无线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和防空雷达及通信系统。我们在这些高速发展和增长的领域持续保持着领先优势。我们还利用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以推进5 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其他新兴的应用市场以实现人物、地点和事物的全球互联。访问www.qorvo.com了解Qorvo如何创造美好的互联世界。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22日,浪潮信息宣布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全面支持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提供支撑大规模数字孪生场景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OVX,可以支撑大规模、高复杂、高逼真数字场景协同创建和实时渲染仿真,成为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坚实底座。

1.jpg

浪潮信息副总裁、AI&HPC总经理刘军表示:“元宇宙的创建包含四大作业环节:协同创建、实时渲染、高精仿真和智能交互。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元算力和复杂软件支撑。浪潮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全面支持英伟达Omniverse,将为用户提供高效、协同的开发体验和强大的运行支撑。”

NVIDIA可视化副总裁Bob Pette表示:“借助浪潮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NVIDIA OVX解决方案能够模拟复杂的数字孪生,可用于建筑、工厂、城市甚至整个世界的建模。”

浪潮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具有领先的硬件架构,支持最新英伟达A40 GPU和ConnectX-6 Dx智能网卡,并承载大规模数字孪生构建和运行所需的技术和工具,提供对建模、渲染、仿真、AI等多元负载的算力支持。

浪潮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可适用于众多场景,包括数字孪生场景的实时渲染、数字人的快速生成,以及遵循物理定律的高精度模拟仿真。同时通过联合元脑生态合作伙伴,可针对互联网、教育、科研、自动驾驶、制造、建筑、室内设计、媒体娱乐等行业用户,提供细分场景的数字孪生和元宇宙集成解决方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Velodyne Lidar 全球销售副总裁 Laura Wrisley

在全球能源革命下,作为全球最大碳市场的中国已经吹响“双碳”冲锋号,绿色需求正持续注入城市规划中,对出行、交通和运输等各方面产生影响。随着更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项目的落地,激光雷达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我们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看到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

中国一直都是Velodyne Lidar重要的增长市场,其亚太区总部就位于中国北京。我们已经服务中国客户超过10年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在多个一线城市投入大量产品和技术资源为客户提供支持。在首席执行官 Ted Tewksbury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向中国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希望进一步增强Velodyne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和合作伙伴, 2021年我们成立了中国客户服务团队,工程团队也在今年成倍扩大。同时,我们在中国建立了保税仓库和本地仓库,从服务、技术和产品层面全面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助力客户业务增长。

1.jpg

忠于“科学为安全服务”的品牌愿景,我们通过提供业界最广泛的产品组合,满足多个行业的各种应用,显著提高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效率。以高质量的旋转式激光雷达产品 Alpha Prime™以及固态激光雷达产品Velarray 和 Velabit,以及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Vella开发工具包等丰富的产品组合,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实现 “自动化” 的道路上提供可靠保障。

2.jpg

Automated with Velodyne项目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发展Velodyne Lidar合作伙伴,共促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Velodyne的全球合作伙伴已经突破100家,涵盖众多业务类型的应用领域。其中,Velodyne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软件组合正在三个关键市场中大展拳脚:工业与机器人技术、智能基础设施、及汽车行业,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展望2022年乃至未来的全球市场趋势及科技发展时,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思考,从四个主要细分市场中看到的以下趋势:

“机器换人“加速智慧工业建设

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紧张给市场经济带了很多不确定性,在疫情和供应链危机等因素的推动下,工业和机器人领域成为目前最接近大规模商业部署的领域,这是由工厂、仓库、港口和其他应用中的智能自动化扩散所驱动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中国的工业经济正在开创新格局,向智能和绿色迅速迈进。通过推进激光雷达等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已是大势所趋。

在工厂或物流中心,采用Velodyne激光雷达的自主牵引车可以实现物料搬运自动化,提高效率并确保安全。 在仓库,很多已经采用激光雷达的工业机器人,在以更高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移动货物,帮助保持运营的连续性。在港口,船舶起重机在激光雷达的赋能下可以引导和帮助船舶安全航行、停靠和卸货,目前,港口中有5000多辆支持激光雷达的AGV或自动导航车辆,帮助它们24小时保持开放。而放眼于危险和偏远的采矿地区,使用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可以无需人类操纵,便能实现自由飞行并在高复杂工业环境中提供导航。

在疫情时代下,激光雷达为“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化运输提供更多助力。例如,搭载激光雷达的自动化和遥控无人驾驶巴士可以运送医疗工作者和急救人员穿过疫情感染区域,以及运送医疗用品、设备和食品。无接触配送可以保障医疗安全,为那些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提供保护。

智慧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深向发展

智能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最令人兴奋的新兴激光雷达市场之一。随着中国加速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激光雷达的应用及影响也正逐步加深。作为智慧城市应用建设的催化剂,激光雷达可以改善并优化公共服务,帮助更多人们提高道路安全和生活质量。

Velodyne 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IIS)可以创建道路和十字路口的实时3D地图,提供精准的交通监测和分析,这是摄像头或雷达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所无法实现的。它可以在任何光照或天气条件下可靠地收集数据,支持全年运行。它可以预测、诊断和解决道路安全挑战,改善道路安全、减少拥堵并提高交通效率,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城市规划打造更加智能和安全的交通系统。此外,激光雷达无需收集面部识别数据,这消除了基于摄像头系统的隐私问题担忧,保持公众信任。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部署在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洲。

自动化驾驶浪潮席卷而来

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未来畅想,各大汽车厂商已经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并致力于实现商业化进展。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激光雷达无疑是一项关键技术。在激光雷达技术的辅助下,车辆通过减少燃料消耗,在提高道路安全的同时,为气候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Navya Beep、May Mobility等自动化摆渡车以及Motional等领先的机器人出租车创新者正在将Velodyne的激光雷达集成到他们的系统中,以提供最高水平性能和安全性。法拉第未来等新兴电动汽车公司正在选择Velodyne激光雷达,为驾驶员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驾驶舒适度。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激光雷达能助其增强自动化,提高安全性和能效,最大限度地延长电动汽车行驶距离及充电间隔时间。

说到效率,像福特奥托桑(Ford Otosan)这样的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卡车可以节省燃油并全天候运行,有助于缓解供应链瓶颈。以及在赛车领域,我们甚至看到基于Velodyne激光雷达的应用解决方案与NVIDIA驾驶平台相结合,为ROBORACE无人驾驶赛车提供动力。

ADAS汽车大规模部署仍 “在路上”

激光雷达的可靠性和成本一直是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在设计和制造产品过程中,成本也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直以来,Velodyne Lidar通过结合专利技术,合作伙伴及生产战略布局优势,持续推动激光雷达成本降低,为国内自动化汽车市场带来高性价比的激光雷达,助力未来移动出行。

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L2+/L3 级别实现全面部署的速度比预期要慢,但我们仍然相信,汽车所需的高级别安全要求只能通过激光雷达来实现。Velodyne的Velarray H800固态激光雷达正在接受多家汽车客户的评估中,结合我们的Vella软件,可以显著提高安全性。

ADAS 汽车还需要几年才能实现量产,但 Velodyne 正积极参与所有主要汽车细分市场,包括新电动汽车公司、自动化卡车运输公司和robotaxi公司,凭借我们新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系列,我们已经做好了在这个领域进行竞争的准备

4.jpg

在其他细分领域,从电线监控解决方案或植被管理系统,到石油/天然气、矿产、化工、能源和建筑厂等,我们看到了激光雷达在许多行业应用中的有趣用途和无限机会。在2021年,15,000个Velodyne激光雷达传感器被订购、制造、交付。

我坚信,未来几年,激光雷达的应用范围将迅速扩大,凭借强大的量产能力,我们有信心推动Velodyne Lidar在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第一波大规模商业化浪潮中拔得头筹。同时,我们始终忠实于核心使命,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实现一个更安全、可持续和高效的世界。

5.jpg

关于Velodyne Lidar, Inc.

Velodyne Lidar(Nasdaq: VLDR, VLDRW)通过实时环绕视图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发明,开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新纪元。Velodyne是激光雷达的全球领先企业,并以其突破性的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组合而享有盛誉。Velodyne革命性的传感器和软件解决方案提供灵活性、高质量和可靠性能,可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包括自动驾驶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机器人、无人机(UAV)、智慧城市和安防。通过不断创新,Velodyne致力于通过促进所有人的安全出行来改变生活和社区。

欲了解更多详情,敬请访问www.velodynelidar.com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来源:意法半导体博客

1.jpg

工业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决策者应该关注哪些趋势?意法半导体以创新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如何开启下一个自动化时代为论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不久前的2022 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 (ISSCC 2022)上,意法半导体模拟、MEMS 和传感器产品部总裁 Marco Cassis 发表了主题演讲,重点介绍了ST在传感器、人工智能、通信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以及在下一个自动化时代背景下的一些新趋势。

2.jpg

意法半导体模拟、MEMS 和传感器产品部总裁 Marco Cassis

下一个自动化时代是什么?

第一个自动化时代

Marco Cassis首先谈到了第一个自动化时代。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自动化时代是指机器开始执行复杂任务、几乎没有人机交互的时代。全球信息系统和生产数字化开启了第一个自动化时代,给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就业市场欢迎新人才。简而言之,自动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未来几年自动化发展将继续显著提速。

3.jpg

机器自动化制造

下一个自动化时代

Marco Cassis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信息物理系统 (CPS)的概念带来了技术融合,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自动化时代。CPS的概念是 2017 年正式提出的 ,指的是一个包括由物理组件和计算组件构成的交互网络的智能系统。” CPS信息物理系统经由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联网的智能计算系统与世界交互。

信息物理系统与物联网系统有何不同? ST认为,信息物理系统代表了一个包括物联网在内的超级集合。信息物理系统还提供了控制系统和机器学习应用,而传统物联网平台大多没有这类配置。虽然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信息物理系统超越了传统物联网的范畴。信息物理系统的控制和 AI 两大功能是开启下一个自动化时代的主要动力。

4.jpg

ST在业界率先推出的具有机器学习核心的惯性传感器LSM6DSOX

嵌入式AI是下一个自动化时代的核心技术

边缘AI已经到来。ST ISSCC 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强调指出,微控制器和传感器在边缘设备上实现AI有多种方式,并概述了能使系统自动实现复杂决策过程的现有技术,也强调了预测市场趋势有多么重要。

提前数年入局,取得先发优势

今天,边缘人工智能的普及源于市面上已有的成熟开发工具。ST的微控制器机器学习开发工具 NanoEdge AI Studio STM32Cube.AI,以及LSM6DSOX MEMS 的机器学习核心开发软件 Unico GUI,刚推出时即为业内先驱,此后多年来也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迭代。ST 还提供FP-AI-FACEREC1等开源演示例程,让开发人员在几分钟内就能创建一个机器学习应用程序。同样,ST条件监测解决方案满足了工业环境的可靠性要求。此外,ST还提供由 UCLA 大学的 William Kaiser 教授设计的嵌入式机器学习免费课程,并通过 GitHub和我们的机器学习核心库与开源社区的开发者密切互动。

在性能可靠、功能丰富的开发工具出现后,工作流程和行业发生了颠覆性变化。2018 年,当时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在嵌入式系统上使用机器学习。想要开发嵌入式机器学习应用的学生,用 ST的开发工具,在有相关学术背景的大学教授协助终于开发出了嵌入机器学习应用。而今天,同样的项目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即可完成。2020 年,据ST 合作伙伴 Siana 设计公司介绍,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了解机器学习应用,并将其用于实际应用。最近,我们还看到市面上在售的智能手表或手机已经在使用 ST 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决策何时激活屏幕或记录身体活动,而其功耗只是典型方案的几分之一。

5.jpg

嵌入式人工智能是下一个自动化时代的核心技术

我们的合作伙伴已经从边缘人工智能中受益,因为他们几年前就有了开发边缘AI所需的工具、文档和算力。Marco Cassis在演讲中也提到了 Gartner的人工智能炒作周期(the Hype Cycl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分析师预计边缘人工智能将很快经历幻想破灭的低谷。因为大多数同类型的工具都是最近才出现的,开发人员仍在学习使用工具,并试图弄清楚用它们能做些什么。而ST 工具已经存在多年,帮助我们的客户提前几年就预测到人工智能趋势,并早早进入有效地利用这项技术开发实物产品的阶段。

异构集成是下一个自动化时代的驱动力

Marco Cassis的主题演讲涵盖了ST在传感器、电源芯片、无线连接等推动开创性应用的基础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最新创新成果。他展示了这些创新技术如何相互搭建,利用异构集成实现CPS系统,开启下一个自动化时代。举例来说,他不仅讨论了 LoRaWAN 的崛起,也同时介绍了通用微控制器内置 LoRaWAN 控制器 (STM32WL),以及 LoRa 如何与其他协议协同通信。

6.jpg

ST在行业率先推出 LoRa 系统芯片STM32WL

异构集成为 CPS赋能

ST2018 年发表了公司首个关于信息物理系统专题的论文,此后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正在使有影响力的异构集成技术成为 CPS 的核心技术。传统意义上,异构计算涉及到使用不同处理内核,这也是为更多人所熟悉的一种方式。由于目前代工厂还很难突破更小工艺节点的物理限制,异构计算有助于让摩尔定律继续下去。

Marco Cassis 在演讲中强调,正因为我们从异构计算走向了异构集成,业界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自动化时代。ST不仅在同一颗芯片上集成不同的 Cortex-M 内核,而且还在做更大的事情。我们还整合机器学习核心与环境传感器,开创新的机器学习应用。我们正在使用 GaN SiC 等新材料研制更多的功率器件,以创建新型蜂窝网络。我们的相变存储器研发活动正在提升汽车处理器的性能,而 BCD (BIPOLAR-CMOS-DMOS) 技术继续让芯片具有更复杂和多样化的功能。

7.jpg

异构集成为新产品赋能

下一个自动化时代仍需要行业合作

下一个自动化时代已经开启,行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信息物理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妥善保护设备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此外,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我们的安全防御措施必须能够抵御更强的攻击。同样,业界必须围绕可持续发展原则团结一致,以应对下一个自动化时代的气候危机,并推出激动人心的解决方案,为全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墨奇科技与浪潮信息在北京签署元脑生态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双方重点产品、方案和系统在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和新一代生物识别领域的应用,以生态合力加速 AI 产业化升级。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包括成立人工智能联合研发小组进行深入的技术合作和研发攻关,共同推出人工智能软硬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共同进行市场推广等。

image005.jpg

墨奇科技是领先的 AI 基础技术和平台公司,基于在 AI 底层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墨奇科技创新构建了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以统一的方式处理日益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和 AI 衍生数据。墨奇科技率先将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应用于生物识别领域,为数十亿人提供精准可靠、主动便捷、保护隐私的下一代身份识别和认证服务。目前,墨奇科技已构建了超 40 亿级的智能指掌纹平台,累计处理了上百亿的指掌纹数据,实现了基于超大库的秒级身份认证,产品及服务已覆盖全国 28 个省份。

浪潮信息是 AI 服务器的领导厂商,“元脑生态计划”是为应对产业 AI 化的挑战、加速产业 AI 化的发展进程,由合作伙伴与浪潮共同构建,聚焦当前阶段产业 AI 化的落地应用需求,将对面向 AI 时代的计算力输出、服务能力优化及人才培养进行持续投入;促进生态伙伴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成就行业最终用户。

墨奇科技生态合作部副总裁杨光辉表示:“墨奇科技在构建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以及生物识别领域具备精深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入浪潮信息的‘元脑生态计划’,有助于双方发挥各自的技术与市场优势,进一步应用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助力企业从海量复杂数据中提取价值,获得深刻洞察。同时,双方将推动新一代生物识别技术在多行业的应用,为千行百业提供性能优异的生物识别技术解决方案。”

浪潮信息人工智能和高性能产品线副总经理张强表示:“AI 亟待产业化破局,这就需要 AI 创新公司、ISV、服务器厂商等融合各自的优势,推出技术领先同时兼容性又强的 AI 解决方案。墨奇科技在构建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和生物识别领域独具优势,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加入‘元脑生态计划’,意味着双方将凝聚各自的技术特色与能力,为更多行业提供基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生物识别技术的 AI 解决方案。”

当下,人工智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IDC 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 2022 年,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将同比增长 19.6%,达到 4328 亿美元,并有望在 2023 年突破 5000 亿美元大关*。此次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将助力 AI 产业化步伐,推动行业智慧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

* 数据来源: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48881422

关于浪潮信息

浪潮信息是全球领先的AI计算厂商,AI服务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中国市场份额已连续五年稳居第一。浪潮信息致力于 AI 计算平台、资源平台和算法平台的研发创新,并通过“元脑生态计划”与 AI 领先企业共同推进 AI 产业化和产业 AI 化进程。 

关于墨奇科技

墨奇科技作为 AI 基础技术和平台公司,自 2016 年创建,始终以“探寻人工智能的机理,以创新改变世界”为使命。在这个使命下,墨奇科技致力于构建先进的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自动化地处理机器知识,让企业可以便捷地应用人工智能获得数据洞察,加快 AI 时代的智慧产业升级步伐。同时,墨奇基于 AI 知识数据库,构建了能为数十亿人提供精准可靠、主动便捷、保护隐私的下一代身份识别和认证平台,统一物理和数字身份,为建设智慧信用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如需了解墨奇科技的更多信息,请访问墨奇科技网站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爱芯元智Pre ISP芯片AX170A成功通过手机客户验收,并正式进入商用阶段。这标志着继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之后,爱芯元智系列产品在消费领域也成功落地,且表现卓越。

AX170A海报.jpg

AX170A是一款影像专用的AI处理芯片,具有爱芯元智系列产品一以贯之的高算力、高能效比技术特点,可为手机用户带来极致的拍摄体验。在设计方面,AX170A内部集成了四核Cortex A7 CPU、自研AI-ISP和混合精度NPU,同时片上搭载LPDDR4专用内存,可以支持4路MIPI信号输入。

在性能方面,AX170A最高算力可达28.8TOPS,独立DDR带宽最高可达到8.5GBps,可对4K 30fps的影像进行实时画质优化,配合主控芯片可实现超级夜景视频和优秀的暗光拍摄功能。即使在夜晚低照度下,也能呈现细腻的高清影像

得益于算法和硬件的联合优化以及片上缓存的高效利用,AX170A具备高达13.4TOPS / W的超高能效比,在业内达到领先水平。此外,该芯片独有的20bit处理位宽可以轻松完成4K夜景视频的预览和拍摄

如今,影像拍摄日益成为智能手机产品技术创新的焦点之一,爱芯元智立足客户需求,通过利用自身全栈算法、芯片、解决方案的端到端能力,将成熟的原创技术带入消费产品领域,为客户带来更多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助力客户实现其产品价值。

关于爱芯元智:

爱芯元智(原名爱芯科技)成立于20195月,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公司专注于高性能、低功耗的边缘侧、端侧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开发,自主研发面向推理加速的神经网络处理器IP

集强大算力与超低功耗于一体,爱芯元智利用像素级的AI处理技术,打造业内领先的AI-ISP 自研IP,在各种复杂应用场景中,全面提升成像效果。爱芯元智核心技术产品广泛适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能制造和智能穿戴等视觉应用场景。

爱芯组建了从芯片设计、研发到生产的全功能团队,在产品规划和产品落地上具有丰富经验。截至20221月,爱芯元智已经完成A++轮融资。整体融资进程顺利,公司发展方向获得投资方高度认可。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干电池是一种利用糊状电解质产生直流电的化学电池(湿电池是一种利用液体电解质的化学电池),属于一次电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便于携带。随着便携式AV设备及IT设备的普及,干电池已成为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可移动能源。正常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最高1.6V左右,放电到最低0.9V终止放电;两节干电池串联输出电压是3.2V-1.8V之间。大多数移动设备正常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恒定电压,一般是3V-5V,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所以在以一节两节干电池为电源的移动设备,需要可以满足0.9V低电压工作的升压芯片给系统供电。

深圳市永阜康科技有限公司针对1-2节干电池及锂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应用需求,现在大力推广一颗具备3uA超低静态电流、最低启动电压0.65V低功耗同步升压IC。其应用优势如下:

(1)满足低电压如单节两节干电池的应用,市场上大部分升压芯片最低工作电压2.5V-2.7V;

(2)TP8312在单节锂电可以输出5V/500毫安,而一般电荷泵升压输出是5V/200毫安,其低EMI特性避免对FM收音及无线麦克风的干扰;

(3)TP8312待机电流3微安,适用用要求低功耗及长时间待机的应用;

(4)同步升压架构,外围元器件极少。可以采用10微分小电感,实现PCB面积;典型应用参数

TP8312应用于单节干电池1.5V、双节干电池3V、单节锂电池3.7V升压典型参数如下:

单节干电池0.9V应用升压到3.3V/100mA。

单节干电池1.5V应用升压到3.3V/190mA。

双节干电池1.8V应用升压到3.3V/230mA。

双节干电池3V应用升压到3.3V/550mA。

单节锂电池2.8V应用升压到5V/380mA。

单节锂电池3.6V应用升压到5V/600mA。

单节干电池/双节干电池/单节锂电池应用,升压输出电压/电流以及对应FB管脚设置电阻值:

1.png

一、产品简介

TP8312 是一款高效率,固定频率的同步升压型 直流-直流转换器。低压技术允许稳压器在没有 高浪涌电流或低压输入的输出电压过冲的情况下启动。0.65V 到 4.2V 的输入电压范围使 TP8312适合于单节电池,两节电池或三节碱性电池,NiCd,NiMH,单节锂离子或锂聚合物电池。电流模式工作使其具备良好的电源和负载变化的响应,并具有开关电感峰值限流的功能。 内部环路补偿和保护电路减少了外围元器件。 抗振铃电路减少了由非连续模式工作带来的 EMI。输出电压由一个小的外部电阻分压器设置。

二、特点

输入电压工作范围:0.65V—Vout

可调输出电压范围:1.8V—5.5V,精度±3%

高效率:高至 96%

1.0A 典型峰值输入电流限制:

  • IOUT>200mA@3.3VVOUT,1.2VVIN

  • IOUT>400mA@3.3VVOUT,2.4VVIN

  • IOUT>500mA@5.0VVOUT,3.3VVIN

输出静态电流:典型值3uA 停机电流:<1ua

低输入启动电压:0.85V,1mA负载 低输入工作电压:0.65V

反馈电压:1.23V

自动 PFM /PWM 切换工作模式: -PWM 工作频率:400KHz -PFM 输出纹波:典型值 150mV

浪涌电流限制和内部软启动

抗振控制

内部补偿

过温保护

内置同步整流

封装形式::SOT23-6

三、应用产品

一,二,三节碱性电池和 NiMH/NiCd 便携式产品• 太阳能电池应用 • 无线传感器 • TWS 蓝牙耳机 • 智能手机,MP3 播放器,数码相机 • 远程控制器,便携式设备 • +3V 至 5.0V 分布式电源

四、TP8312脚位图

2.png

五、TP8312管脚说明

3.png

六、TP8312 DEMO板原理图以及应用说明

4.png

七、TP8312 DEMO板PCB设计图

5.png

八、TP8312 DEMO板贴片图

6.png

九、TP8312 DEMO板物料清单

7.png

十、TP8312 DEMO板实物图

8.png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是德科技终端设备仿真(UEE)解决方案快速验证 O-RAN 设备

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日前宣布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 4G 5G 小型蜂窝基站解决方案厂商,选中是德科技公司的终端用户设备仿真解决方案UeSIM用于加速验证基于 O-RAN 联盟标准的无线接入网RAN设备。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

为支持部署虚拟化的开放式的无线接入网(RAN),众多设备商、测试实验室、移动运营商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围绕 O-RAN 联盟定义的规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香农通信是其中一员。移动运营商通过部署小型蜂窝基站来改善室内覆盖效果并在高密度流量区域提供无线连接。是德科技的 UeSIM 可以仿真无线接口和 O-RAN 前传接口上的网络流量,支持香农通信跨越整个协议栈实施真实场景下的端到端验证。

作为是德科技KORA系列中的一款产品,UeSIM 可助力用户灵活地验证无线单元、分布式单元和中央单元的互操作性、性能、安全性以及与行业标准的一致性。KORA 覆盖从流片前的早期开发到系统集成的整个流程,可以满足从边缘到网络核心的测试需求。KORA 使得香农通信能够验证各个网元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确定它们是否具有合格的性能和互操作性,以及是否符合 3GPP O-RAN 规范。香农通信由此可在部署真实网络之前确保最终用户在各种使用场景中的体验。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无线技术支持总经理陈俊宇表示:“是德科技的Open RAN 端到端测试、验证和优化解决方案产品将会助力香农通信验证协议栈各级元器件,确保子系统达到预期的性能,从而保证最终系统的性能表现。”

无线单元(O-RU)、分布式单元(O-DU)、中央单元(CU)和 RAN 智能控制器(RIC)厂商都需要用集成的虚拟化原生云解决方案来验证性能、建立网元之间的互操作性并确保符合最新 O-RAN 和 3GPP 规范。在亚洲、美国和欧洲,目前有 30 多家厂商和主要移动运营商在依靠 KORA 来确保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符合 O-RAN 规范,并对互操作性、性能和安全性加以验证。KORA 可以确保将各项硬件或软件功能无缝地集成到多厂商开放式 RAN 中。

香农通信首席运营官冯宇表示:“是德科技针对一致性、互操作性和性能验证开发的 O-RAN 解决方案有助于香农通信快速且经济高效地开发 5G 小型基站解决方案。我们依靠是德科技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环境下执行严格的测试,这是成功集成 O-RAN 设备的关键。”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我们在关注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致力于通过软件实现更深入的洞察和分析。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即从设计仿真、原型验证、自动化软件测试、制造分析,再到网络性能优化与可视化的整个过程中,是德科技能够更快地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充分满足企业、服务提供商和云环境的需求。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和工业生态系统、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能源、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2021 财年,是德科技收入达 49 亿美元。关于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keysight.com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David Bevans

疫情发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大家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面对面的沟通变得鲜见,线下团队协作也变得困难,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远程互动。但人们对于高质量体验的追求永无止境,本文将针对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最关注的三个领域展开讨论,探寻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会如何影响客户体验的答案。

远程医疗

在早期发展阶段,远程医疗主要用于患者的医生与其他地点的专家建立联系,这对农村地区尤其有益。然而,几十年来,开展虚拟问诊所需的设备一直十分复杂且价格高昂,直至新冠疫情导致人们对非接触式问诊的需求激增。因此,我们看到了“京东健康”、“微医”和“好大夫在线”等应用的逐渐火热,在疫情期间为患者提供在线诊断

有了远程医疗应用,看病问诊变得前所未有地轻松——用户可随时咨询正规医院的上岗医师。而且,如今的互联网医院执行线上线下同类服务合理比价的基本规则,将医药费纳入医保,实行线上直接结算。这不仅意味看病问诊可以远程进行,也无需支付过高或额外的费用。

增强现实设计

从电子游戏市场到房产市场,消费者都深爱增强现实(AR)技术带来的体验。这项未来主义技术旨在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将虚拟对象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例如,“IKEA Place”应用可让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之前,通过增强现实对自己的房间布局进行数字化设计。

但针对诸如化妆品、家具等在实际使用环节可能存在一定“买家秀与卖家秀问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呼吁商家提供更多的“先试后买”模式。从美妆到服装再到家具,商家们通过采用增强现实技术来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定。

对话式用户界面(CUI

Alexa,今天天气怎样?”——Alexa是一个经过对话式用户界面(CUI)编程并通过语音控制的语音助手。CUI技术旨在让人类与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交谈,虽然这不是一个新概念,语音助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最新技术,使CUI对当今企业的适用性大幅提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与其他语音助手进行交互,比如Siri、语音转文字助手,以及智能客服。

当今的消费者希望一切触手可及,希望获得轻松无缝的体验。未来的消费者对客户体验又会抱有哪些期待?

三大数字化趋势将彻底改变客户体验

随着消费者预期不断演变,企业需要关注以下数字化趋势,这些趋势可能对未来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偏好产生影响。

  • 功能性增强现实

的确,增强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趣味,但我们希望从这项技术中获利更多。随着增强现实逐渐从手持设备转移到“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上,这项最初的游戏娱乐性质的技术将可能对视觉障碍人士的生活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例如,地图软件、摄像头及其他辅助技术可监控周围环境,并以语音方式提醒他们注意交通标志和障碍物,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更独立地生活。

此外,自20世纪50年代“全息图”概念首次出现,以及后来通过《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为公众所知,全息图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和关注。未来几年,这项利用3D光渲染真实图像的技术,可能真的像科幻小说描绘的那样,进一步融入人类的沟通之中。

  • 统一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UIUX

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好的数字化体验,同时也在追寻一致性带来的低学习成本和熟悉感。统一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UXUI可建立一个框架,确保整个界面中的所有视觉元素和交互均保持一致性和用户友好性。UXUI设计人员要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就必须了解原生应用程序。

与在浏览器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相比,原生应用程序更快速、更安全、更具可定制性。同时,与移动友好型应用程序或混合应用程序相比,原生应用程序优化了用户与之交互的特定操作系统,从而能够提供更完善的用户体验。

  • 低代码平台

低代码应用程序平台LCAP使用抽象和自动化模式来创建能提供最终用户体验的进阶级别的软件。对于企业而言,LCAP可实现人工和纸质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效率。对于消费者而言,LCAP可带来更高的敏捷性和更优的用户体验。

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低代码技术市场将实现23%的增长。由于这项技术的易用性,投资引入低代码平台的企业无需雇佣开发团队,也可开发出简且方便访问的应用程序,并将其提供给内部人员和客户使用,这使得低代码成为一种极为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推动着客户体验的演变,而客户预期则推动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除了考虑客户目前的预期之外,企业还必须对未来的客户偏好进行预测。开发人员和业务领导可从展望未来开始,着手打造用户体验,以确保在预测趋势和技术成为现实之时,这些前瞻性的思考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如欲了解如何提升客户体验,敬请访问西门子低代码平台

3EEykscGJF.jpg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9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实现与过去产品相比浓度高100~1,000倍的分散液
有望应用于光学显示器、光学传感、生物传感器等光学器件

田中贵金属集团旗下经营制造事业的田中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总公司:东京都千代田区、执行总裁:田中 浩一朗)宣布开发了可通过更高的分散稳定性调制更高浓度的"金纳米球壳粒子(※1"。

本产品设计为二氧化硅等粒子表面覆盖厚度约10 nm的更加薄的金膜(球壳),会表现出较强的表面等离子共振(※2。而且,通过在水溶液和极性溶剂中的更高的分散稳定性,可调制比目前市销的金纳米粒子浓度高100~1,000倍的分散液。

整个金纳米球壳粒子的大小可控制在80 nm~250 nm的范围内,可具有广泛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调制的更高浓度的粒径为数百nm大小的胶体容易实现胶体结晶等三维的集成和结构化,可望应用于各种光学材料。

1.jpg

<本产品的优点>

■厚度为10 nm的金纳米球壳

金纳米球壳粒子表现出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球壳厚度越薄越能高效吸收入射光。与以往的市销产品相比,本产品实现了不足10 nm的更加薄的球壳厚度。因此,可高效吸收入射光的能量,而且由于粒子整体的比重变轻,还有助于提高分散稳定性。

2.jpg

■在水及有机溶剂中稳定分散

通常,粒径为数百nm大小的金纳米粒子如果增加粒子浓度就会自行凝集沉淀,但本产品通过使用适当的保护剂对粒子表面进行保护,可使其在水及酒精等极性有机溶剂中稳定分散。由于使用保护剂保护的粒子可调制为重量的20%以上,还可用于需较高浓度的粒子分散液的制程。此外,使其在有机溶剂中分散的金纳米球壳分散液还具有较优异的速干性,同时还能对各种形状的素材进行涂覆。

3.jpg

■只需将较高浓度的金纳米球壳分散液干燥就可制作SERS基板

人们发现贵金属纳米粒子表现出的SE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3)在贵金属纳米粒子聚集时的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空隙处特别强。这种发现SERS较强的位置被称为热点,形成具有良好重现性的热点在制作SERS基板时非常重要。以往使用的是表面有细微凹凸的贵金属基板,存在重现性较差等问题。

田中贵金属工业此次设计了在SERS激发光的波长附近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金纳米球壳粒子,确认到只需将较高浓度分散液干燥就可制作热点密集的SERS基板。

4.jpg

本产品由于上述优点,可作为胶体结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热转换材料等对从可见光至近红外区域的光有响应的光学材料使用,并可期应用于追求高画质的液晶所采用的光学显示器及光学传感、等离子纳米天线、用于癌症检查等的生物传感器等光学器件。

关于本产品的样品提供,我们计划逐步个别应对。

--------------------------------------------------------------------------------------

(※1)金纳米球壳粒子:以无机材料胶体、金属胶体或高分子胶体等为核心粒子,在核心粒子表面覆盖厚度为纳米级的金膜(球壳)后形成的粒子。根据球壳的厚度、核心的大小以及核心的材质,表现出与单纯的金纳米粒子不同的各种光学响应。

(※2)表面等离子共振: 在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产生金属内自由电子的振动和入射光共振的现象。金纳米球壳粒子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也是由此现象所产生的。

(※3SE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照射在物质上时,与入射光不同波长的光会被物质散射。这种与入射光不同波长的散射光被称为拉曼散射,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特有的拉曼散射光谱。因此,如果检测出拉曼散射光谱就可获得知道哪种物质存在的信息,但为了检测出微量的物质,需要增强拉曼散射光。

SE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是指物质吸附在粗糙的贵金属表面及贵金属胶体间的空隙等地方时,会出现拉曼散射光的强度增加的现象。如果设计适合拉曼散射增强的贵金属表面,就可以检测出更少的分子,所以可期应用于毒品检测及癌症诊断等领域。

关于田中金属集

田中贵金属集团自1885年(明治18年)创业以来,营业范围以贵金属为中心,并以此展开广泛活动。在日本国内,以高水准的贵金属交易量为傲,长年以来不遗余力地进行产业用贵金属制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作为宝石饰品及资产的贵金属商品。并且,作为贵金属相关的专家集团,国内外的各集团公司进行制造、销售以及技术一体化,携手合作提供产品及服务。

2020年度(2021年3月期)的连结营业额为1兆4,256亿日元,拥有5,193名员工。

■产业事业全球网站
https://www.tanaka.com.cn

■产品咨询表
田中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https://www.tanaka.com.cn/inquiries-on-industrial-products/

■新闻媒体咨询处
田中控股株式会社
https://www.tanaka.com.cn/inquiries-for-media/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588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