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深度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编制,共建汽车芯片可持续生态

近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以下简称“路线图3.0”)正式发布。该路线图汇聚汽车、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2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共同修订,系统规划了中国汽车产业面向2040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战略方向,成为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

其中,汽车芯片是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性能与安全性,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作为国产汽车芯片领域的代表企业,纳芯微深度参与了路线图3.0中《汽车芯片专题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公司技术专家方舟(驱动芯片领域)与谢奔(磁传感器领域)受邀担任专家组成员,参与探讨并制定车规级传感器与驱动芯片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路线、发展目标及标准框架,贡献了来自国产芯片企业的技术洞察与产业实践。

文章封面图 (1).jpg

在驱动芯片领域,路线图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产品将向高性能、集成化、高可靠性与高安全性演进。比如,栅极驱动的关键技术趋势包括提升驱动电流能力,提供智能驱动电流调节和共模瞬变抗干扰度。此外,在工艺上还将攻关垂直MOS工艺、垂直BCD工艺及车规耐高压工艺等,预计到2040年通过设计与工艺优化实现桥驱与高边导通内阻进一步降低,全面支持48V系统。

在传感器领域,技术路线聚焦先进制程、多功能集成、低功耗高精度与智能化发展。以集成式电流传感器为例,未来将重点突破高性能补偿与封装技术,预计到2035年实现超低阻抗封装及应力、相位补偿优化,到2040年进一步提升多芯片封装能力与功能安全水平。

目前,纳芯微在驱动芯片和磁传感器领域均已形成领先优势。

  • 驱动芯片:截至目前,纳芯微栅极驱动产品累计出货量超 11亿颗,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约 3.9亿颗,广泛应用于电驱、OBC/DCDC 等核心系统,在国内电驱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 磁传感器:截至目前,纳芯微磁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 20亿颗,2024年完成对麦歌恩并购后,纳芯微已覆盖霍尔、AMR、TMR 等多技术路线,产品应用于轮速、角度、电流等关键场景,在多款热销车型中实现量产装车,并在国产厂商中保持领先地位。

秉持“开放共生”的产业理念,纳芯微持续通过参与标准制定、产学研联合攻关与行业交流,助力汽车电子芯片的国产化与高质量发展。公司近期发布《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手册》《产品选型指南》《栅极驱动手册》等资料,系统展示其在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领域的产品布局,并以系统级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加速智能电动汽车创新落地。

2.jpg

从深度参与路线图3.0编制到构建汽车电子全场景系统方案,纳芯微正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向高效、低碳、智能的未来迈进,为构建更加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汽车新生态贡献“中国芯”力量。

3.jpg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