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已成功运行Linux,7月流片

本周,首届 RISC-V 中国峰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办。这是 RISC-V 第一次在北美以外地区举办同等规模的峰会。在本届大会上,中科院大学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包云岗公布了国产 开源高性能 RISC-V 处理器核心—— 香山

谈到为何要打造“香山”,包云岗表示,要建立一个像 Linux 那样的开源 RISC-V 核主线,既能被工业界广泛应用,又能支持学术界试验创新想法。

而且要让它像 Linux 那样至少存活 30 年!

(注:以下香山技术资料均已获得包云岗老师授权。)

研发历程

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 ,2020 年 6 月 11 日,香山在 GitHub 上建立代码仓库。

之后香山的研发进展非常之快 :7 月 6 日完成乱序流水线,能正确运行 CoreMark;9 月 12 日 ,Linux 正确启动 ;10 月 22 日 ,Debian 正确启动。

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已成功运行Linux,7月流片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有 25 位同学和老师参与了香山的开发,共提交了超过 5 万行代码。

香山核心以“湖”来命名架构代号,第一代叫做“雁栖湖”,以此来表示出自中科院大学。

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已成功运行Linux,7月流片

“雁栖湖 ”RTL 代码于今年 4 月完成,计划于 7 月基于台积电 28nm 工艺流片。

第二代架构叫做“南湖”,将采用中芯国际 14nm 工艺,预计今年年底流片。

香山处理器不仅有科研院所,也有企业参与,其中北京微核芯参与了第一期的设计工作,

目前团队正招募香山处理器二期联合开发合作伙伴,加入的企业已有字节跳动等公司。

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已成功运行Linux,7月流片

那么,这两款芯片的实际性能如何?

性能参数

“雁栖湖”采用乱序执行 、11 级流水 、6 发射,由于使用的较旧的 28nm 台积电工艺,因此主频较低,预计达到 1.3Ghz。

“雁栖湖 ”SEPC2006 性能得分大约为 7/Ghz, 以此来看,香山第一代架构主要对标 ARM 的 A72 或 A73。

而第二代架构在性能上有大幅度提升,包云岗表示,“南湖”的目标是 SEPC2006 达到 20 分,即 10/Ghz, 已经接近 i9-10900K 的 11.08/GHz。

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已成功运行Linux,7月流片

该团队希望,未来通过持续迭代优化(“南湖”→ ”X 湖”→ ”Y 湖”→……),让“香山”的性能达到 ARM A76 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 RISC-V 芯片厂商推出了号称全球最快的 RISC-V CPU——P550。 这款芯片的实际性能为 8.65/Ghz(SPECInt 2006), 对标 ARM 的 A75。

P550 将使用英特尔的 7nm 技术,而英特尔 7nm 至少在 2023 年才能推向市场,因此短期内这款芯片还不会面世。

为了开发这样一款芯片,包云岗团队还开发了一系列流程、平台、基础设施。比如为了更好地支持 Chisel 开发与调试,团队就开发了十余款工具,支撑起一套处理器芯片敏捷开发的流程。

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已成功运行Linux,7月流片

根据投稿情况,本届 RISC-V 中国峰会将在已有分类基础上为中科院计算所的香山 RISC-V 处理器特别增设“香山 Session”, 接收 12 篇香山处理器的报告。

6 月 25 日下午,香山将举办线上 Tutorial, 介绍香山的开发工具链、仿真调试工具等等,对处理器设计感兴趣的开发者可以前去报名。

来源:量子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