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产EDA,纯市场经济、举国体制,or中庸道之?--国产EDA发展之我见

作者:国产EDA打工人

1.jpg

编者按:EDA是工业体系的基石,是半导体产业最大杠杆,近几年,在政府和资本的支持下,国产EDA迅速崛起,但相比国外雄厚的积淀,国产EDA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是一位国产EDA员工撰写的发展心得,欢迎指正和点评!

自川普2018年发动贸易战后,中美进入大国摩擦的阶段:既然不能热战以制服,那么就通过经济、科技的手段。这一点在民主党上台、更换总统后,国策并未改变,而是延续。其中芯片领域因为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可打击性强,比较引人注目。从芯片供应角度,某些重点芯片不准出口到中国。既然中国得不到这些芯片,必然会进行自研,那么从打击中国芯片设计产业便是逻辑上的并行打击手段。从国产芯片产业链角度,目前美国重点打击的是先进工艺制造;然后某些重点单位、公司的EDA软件供应被掐断。

国产EDA,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概念、由行业内各路人马付诸实施的。

在这之前,无论芯片,还是制造,还是EDA,我们都信奉“市场经济”原则,对国内企业不采取“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策略,让他们与国际大厂同台竞争。因为过去其它各行各业“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策略浪费了太多钱、结果又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太多教训。这无疑是对的,考虑了很多案例、行业的共性。

充分考虑了经验的“共性”,让我们来考虑一下芯片的“特性”:这些“特性”有时候逼迫人们去重新考虑“共性”。很多行业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类似产品我们能做到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汇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

芯片有个特性是,其“成本”分“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一旦其产品已经设计出来,设计成本固定了,但是制造成本却极低:也就是说,中方企业是很难与其打价格战的。国际竞争对手在芯片售卖的中后期可以把一块芯片从一千人民币降到十块钱------只要它还愿意维持这个产品售卖而不是推新规格的同样产品。这就意味着国内芯片公司要么一开始就要面对竞争力极强的国际大厂、同时间同台竞争,要么只能做人家已经真的看不上、停产的、市场需求量很低的老旧产品,做人家的替补。

EDA软件也有类似的“特性”。如果说芯片的“特性”是复制成本极低、价格战不起效果,软件的复制成本可以说接近于零。想通过“价格战”赢得市场是不太可能的,你只有想别的办法:其实也没有别的办法,你只能去掉“价格优势”后同台竞争。让我们想一想在“软件”行业,我们国内有哪些纯软件公司不用说击败国际大厂,能做到“同台竞争”的有哪些?考虑汇率因素,我们就不比较“市值”了,单看营收:微软2023年营收620亿美元,甲骨文2023营收129亿美元。国内纯软件公司“知名”的我们只能想到办公领域的金蝶、用友(互联网是另外一套盈利模式,不靠售卖软件挣钱,因此不放在一起比较),2023年他们的营收分别是3.6亿美金和7.9亿美金。

 也就是说,在“复制成本极低”的行业,经过二三十年“纯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哺育(我假设金蝶、用友的订单是依靠“纯市场经济”得来的,并无任何政府扶持、政策性支持),我们跟他们比还远不在同一个档位:用物理老师喜欢说的话叫“差两个数量级”。国产芯片行业也类似,如果我们排除华为这样以强大经济实力作为芯片研发后盾、以先进的管理体系、搜罗到的最好的人才以及本公司内部的芯片消化渠道加持打造的海思,剩下的国内上市芯片公司,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营收:韦尔股份21亿美金,兆易创新6.1亿美金、紫光国微:7.8亿美金。同时,nvidia 609亿美元,intel 营收542亿美元,amd 227亿美元。

国产EDA软件还有个软件行业的特定问题是,销售芯片你有一个芯片实体可以依赖,尽管“复制成本很低”,但是客户必须要买到一个芯片实体才可以用:籍此,只要有真实的客户需求,营收是可以保证的。EDA软件不是,它没有一个硬件实体以保证收入。这就使得“知识产权”力度不强的环境里,客户为纯软件买单的意愿非常低:在当前科技战背景下,你甚至可以考虑国外厂商的竞争策略也可能会导向于在一段时间内利用“知识产权问题”、以“0”价格压制国产EDA供应商、使其永远抬不起头。

所以“国产EDA”理想挺好,“付诸实施”却是挺难的:在给定前提下解题,需要付出一些不同的努力。

中谓中正、中和,庸谓常、用。“国产EDA”要想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又要满足走市场化、商业化方式的大政方针,需要走中间化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常用之道。过去已经发生了不少来自部委、地方的支持,未来还希望有持续的、更大力度的资本市场支持、政策支持发生,持续以中庸道之,直至以最高效率、并符合国内产业链需求预期的方式打赢这场卡脖子战斗。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