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EDA上云渐入佳境,本土EDA厂商迎来发展机遇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转云成为软件企业确定性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趋势同样蔓延到了EDA领域,EDA上云从最初被犹疑、观望逐渐演变为很多IC公司的主动选择,在近日召开的ICCAD2022上,本土主要EDA厂商分享了EDA上云的感受。

1.png

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王琦认为EDA上云并不是一门全新的技术,主要还是一个商务模式,通过商务模式创新为客户带来两方面的价值,一种是计算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一种是使用成本降低。“英诺达所提供的EDA硬件云平台就是可以让任何地区的客户通过云的方式使用硬件仿真加速完成芯片验证。通过远程使用,一个好处是让客户更加弹性的来使用计算资源,另外就是降低使用成本。这是EDA上云一个很大的商业模式动力。”他指出,“上云的关键是要有产品,你要先有软件、产品,然后才能上云。

针对客户顾虑的上云数据安全问题, 他表示针对数据安全,英诺达提供不同等级的客户数据保护。客户可以选择不提供源代码,通过本地编译后上传用于仿真的二进制数据库,在云平台完成仿真。客户也可以选择上传设计源代码,在云平台直接完成编译。“其实客户最担心的还是数据安全,通过一年多的使用,包括对我们的防火墙,以及对我们内部数据安全网的措施,他们信心越来越高,有些客户愿意接受上传源代码的方式完成验证任务。项目完成后我们有一整套的流程完成客户数据的清理、删除。2022年,我们的机器近乎100%负载率证明了客户的接受程度。  ”他指出。“  英诺达云平台过去一年半下来,累计有超过20个客户。”

2.png

致力于构建为应用定义的云,号称让任何应用程序,始终以自动化、更优化和可扩展的方式,在任何基础架构上运行的速石科技(fastone)也参加了ICCAD,速石科技高级技术总监陈琳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速石科技于2017年成立,致力于为整个研发平台的研发型公司提供一站式的IC设计云平台。目前中国IC设计企业中83.6%还是中小微企业,100人以下,这些客户天生就是适合云原生化场景的客户。

他表示速石平台提供的一站式研发平台,解决了几个痛点问题:1.资源不够的问题,这是核心问题;2.资源都能获取,但如何把它用得更好、用得更高效,3、运营成本和经营的问题。“研发云平台对于研发型公司是一个很重要的资产,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其实是需要产品、服务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整体帮助项目落地。速石在这三年里,也是随着整个IC行业逐步发展壮大,2022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在2022的很多时间里,在上海疫情的几个月里,大家都是居家办公,很多人开始拥抱云化方式,需要一些远程的方式解决实际生产和效率问题。”他指出 ,“速石在去年,从客户的资源、类型和用量上,都有很大的增长,我们为创新驱动型用户提供为应用优化的一站式研发云平台,满足半导体、新药研发、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多种研发场景需求。基于本地+公有混合云环境的灵活部署及交付,帮助用户提升20倍研发效率,降低成本达到75%以上,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面向全球开展竞争。”

3.png

据他介绍,速石科技的研发云平台是中立的研发型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安装、使用各种软件,有很好的自由度。“我们会积累很多客户平台对应的软件,在我们上面安装已经是最佳实践,包括它的参数优化、调整,或者是集成的过程,这些都是很繁琐的工程工作,我们会预先做好一些准备,客户如果有自己需要的一些软件,或者对应自己的工具,很容易在我们平台上部署,这也是属于我们的服务过程,我们会帮他保证环境的一致性。”他解释说,“不管是前端的EDA工具,还是后端的EDA工具,或者是针对Foundry的工具,在我们的平台上都可以进行优化和整合,并发挥更高的效率。”针对其他主流玩家的业务数据转移问题, 他表示首先客户有自己的研发平台,这是很大的重要前提,速石科技要对数据库或者项目做对应的管理,中间大量涉及到数据的流转,但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按需全部流转和转换,实际上客户也希望研发环境尽量减少大量数据的移动,这是工程的诉求。如果有本地或者云端的诉求,速石科技会选择某些场景数据需要按需上云,或者中间在不同项目流转,这里需要平台的方式,一是有工具、有方法能实现快速移动数据,二是按照合规和安全性要求,尽量少的去移动必需的数据,同时整个的移动过程要在平台监控和合规的方面下,能够可视化去监控。

陈琳涛表示,经过几年的实践,速石科感受到国产研发平台的使用空间有两个很重要的组件:1.集群的管理,能够把各种异构的资源拉起来,让客户使用,保持环境的一致性,这是速石很核心的基础能力。2.调度器的使用,速石调度器着重发力。

“2019年我们使用速石调度器创建的云上计算集群就已经进入了Top500排行榜,我们发现用我们的方式,以及云的方式,可以给客户交付他需要要的高性能计算环境,这是基础条件。”他强调,“这两年的发展,我们速石在IC芯片设计企业里已经验证和落地了很多真实生产环境例子,速石使用平台会使用速石调度器作为原生调度器,去调用我们的EDA过程中的相关运行环境,这里已经有经过了18个月的全生命周期的,很多客户在速石平台上成长1到2年之后,必然要完成整个芯片生命周期的交付,到MPW或者是量产去做。速石从一开始,到最后流片前,都能够支撑他整个研发环境。在这两年里面,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突发上云场景的客户,他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几个月,有累计几千万核小时,并发峰值近万核的算力需要调用,我们要跑一些形式验证,包括跟国产EDA厂商进行了很多验证。短时间内能够拉起这么大的集群,管理这么大的资源,同时整个效率还要提高,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生产的验证。”

此外,他表示客户有很多历史资产或者IP、代码,站在研发角度,他也希望新的平台能适配原来的研发流程、研发进度,速石科技在调度器平台里面,第二个很大的功能是兼容性,兼容市面上主流的,国际先进调度器的方式方法,在底层会翻译成速石的调度器。“这个技术的好处是1.解决“卡脖子”问题,去年我们接触很多家客户,他说我用一些国际的调度器,但要完成本地化国产EDA、工具,或者是对应调度器的替换,速石在这里面主要帮他们完成这个目标。在这里我们会用云的方式,用速石调度器,更好的使用异构资源,满足你的需求。2.我们也会保留或者兼容您现在的使用习惯,能够让您的研发效率持续提高,同时享受速石自主研发平台的支持,中间如果出现代码级的支持,或者是EDA厂的支持,我们还会非常及时响应的,这是我们的一些实践。”他总结说。

陈琳涛表示随着IC复杂度提升,在芯片流片前几个月,后仿高峰或者前访高峰,其计算需求是波动性的,不可能为波动性需求次性采购大量设备和资源。而云的方式是弹性按需的,可以按需或者按月申请资源,这是云平台的刚需。此外,目前EDA工具众多,在IC研发中哪些阶段适合于用云的方式,包括并发的方式去跑;哪些需要大算力。。如果每一家客户都自己去做,这里有踩很多的坑要踩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运用速石的服务和产品平台,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陈琳涛表示速石成立几年来,已经积累了很多芯片领域的客户,“保守估计可能有数百家客户已经大量使用我们的平台,中间有很多大型客户,也有很多微小型企业,但是它们会全生命周期使用各种软件、各种环境都会使用。”他强调。

4.png

思尔芯总裁林铠鹏表示思尔芯从2004年开始做原型验证系统,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积累了500多家客户,目前,思尔芯已经推出第七代的原型验证系统,做到了百亿门甚至更高级别。此外,思尔芯目前聚焦在前端验证领域,除了原来的原型验证产品,目前也推出了硬件仿真器以及逻辑仿真器。希望从用户的原代码设计、导入,到最后全部跑完,能做到无缝衔接。据他介绍,思尔芯的验证云已经推广了三年,已经有一些客户的实际设计案例。

“目前我们有将近几百上千个IP原型验证系统,这几年我们一直也在推广云应用,对于验证场景来说,云是非常重要的,验证从时间轴角度出发,存在峰值的情况,前面开发阶段可能验证需求不多,到了一定阶段,你会发现设计团队需要大量的回归测试,大量集群的验证,还需要有大量的软件仿真验证,以及软件性能测试验证过程,这个时候验证峰值非常明显。对于大部分的设计公司来说,现有的算力都是不够的,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个时候大家迫切的希望能采用更多的算力加进来,提高验证回归效率。对于云这种要集中大量算力,为峰值需求提供相对应的算力和解决方案来说,这是天然的很好的解决方案。”他指出,“另外一方面,大家说了好多年云,实际上推广的并不是很顺畅,国内一方面关心的是信息安全问题,云代码传上云之后,怎么达到可靠性;另一方面是传统的EDA工具卖EDA授权收入比云授权更划算一点。我们现在也是在尝试,目前以私有云更多,这是第一种情况。我们也是跟很多云的厂商在沟通合作,云上、线上可以提供大量的CPU算法和内存资源,对用户有很大的吸引力。”

针对数据安全,思尔芯也推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将一些敏感数据放在本地,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或者将仿真验证分两部分,一部分接触用户的源代码,接触到关键的数据,这一部分在本地上把它编译好,把它消化、解决。最后去云上面跑的动作,或者需要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的动作,这些动作已经变成了相对脱敏的二进制数据,这对用户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通过分割、分叠的方式,对用户来说,我们可以提供兼顾算力和信息安全的方式,两者可以得到相对比较平衡的解决方案。

他指出随着芯片的规模复杂度越来越大,对验证的CPU、内存、算力、EDA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强,初创企业一开始投入大量资源在这上面是不划算的,早晚需要上云,或者早晚需要把峰值的算力有适当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当前情况的解决方案,在算力的均衡,包括信息安全,包括用户的体验,包括EDA工具提供者的利益,得到相对应的平衡的解决方案。只要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我相信需求是存在的。”他总结说。

5.png

芯启源 EDA&IP 销售总经理裘烨敏表示芯启源已经在做上云的准备,且很快能提供这套解决方案给到客户。因为芯启源也认为EDA上云是一个趋势,虽然说未来几年仍不可能替代现场实际使用EDA工具的模式,但确实会受到一些企业追捧。目前来看,在一些政府支持的平台,或者中小企业等,相对会比较倾向于EDA上云。而EDA上云的优势是便利、客户初期投入低、硬件资源更高效的使用;但也有些劣势,比如网络安全、EDA中心服务支持相对效率低于现场使用EDA工具、硬件调整相对不便利等等。不过随着技术的演进,上述的劣势也可能会逐步通过各种新的方案来缓解甚至消除。总之,作为国内领先的EDA厂商,EDA上云的市场是值得芯启源去投入和参与的。

他表示芯启源的EDA工具有创新,主要是把比较复杂的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合在一起,二合一的平台对客户来讲,投资会减少一些,运营的成本相对会降低。芯启源的仿真器不仅有传统仿真器的比较强的Debug能力,帮助用户更早期的进行规前验证;其次还可以进行多用户并行,已经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在设备上进行编译,芯启源有帮助客户一次流片成功的多个案例。因此,芯启源2022年的订单比2021年翻了三番!

6.png

在ICCAD2022上一口气发布“芯天成”五大系列14款EDA新品的国微芯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白耿表示国微芯已经与腾讯云EDA云端达成战略合作,使得形式验证工具成为首次在腾讯云上上云的商业工具,供国内头部企业进行使用,并预计未来更多工具将上云。

“云计算与EDA结合越来越受到芯片设计公司和工艺厂的欢迎,这个模式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成功的部署应用。EDA行业云上相关的营收模式,近年来也逐年呈增长趋势,国微集团参股公司已在前端工具上使用国内领先的云平台为国内头部设计公司进行服务。目前多个后端点工具也已经完成了在国产工业云上的试用。”他透露,“下一步国微芯会与制造厂、IC设计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带动云平台设计模式,加速云上EDA生态成熟。云上无限的并行计算资源,是国微芯多种核心工具(物理验证、OPC、特征化等)并行运算潜力最好的验证和应用平台。”

针对芯片仿真耗时长、EDA仿真压力大、上市周期压缩等行业痛点,华为面向半导体EDA、半导体CIM智能制造等场景推出了OceanStor存储,为半导体行业提供数据存储底座,能将芯片仿真性能提升30%,电力能耗降低70%,保证仿真连续性。

裘烨敏在采访中呼吁政府、企业,给本土EDA企业多一些机会,“对我们来讲,我们期望在政府这一块加大一些力度,引导一些企业。特别是我们碰到的头部企业,能够给国内厂商更多的机会,因为工具是需要打磨和时间的,工具一定是越做越好的,只要给我们机会和时间,一定是可能比三大家做得更好。国产化是一个情怀,国产化是一个情怀,更是一份责任,我们期望在这份情怀和责任上得到更多的助力。(完)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最新文章